散儒


拼音
sàn rú
注音
ㄙㄢˋ ㄖㄨˊ

散儒sàn rú

  1. 不遵礼法、不自检束的儒生。平庸的儒者。

分解意思

  • 拼音 sàn,sǎn 部首 攴 总笔画 12

    散 [ sàn ] 1.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 如 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2. 分布,分给。 如 散布。散发(fā)。天女散花。 3. 排遣。 如 散心。散闷(mèn)。 4. 解雇。 如 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散 [ sǎn ] 1. 没有约束,松开。 如 松散。散漫。懒散。散曲。散记。散板。散文。披散头发。 2. 分开的,分离的。 如 散居。散乱。散座。散兵游勇。 3. 零碎的。 如 散碎。散装。散页。 4. 中医称药末。 如 散剂。丸散膏丹。

  • 拼音 rú 部首 人 总笔画 16

    儒 [ rú ] 1. 指读书人。 如 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 如 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3. 同“懦”,懦弱。

引证文献

  1. 不遵礼法、不自检束的儒生。

    《荀子·劝学》:“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杨倞 注:“散,谓不自检束。”

  2. 平庸的儒者。

    《西京杂记》卷三:“傅介子 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嘆曰:‘大丈夫当立功絶域,何能坐事散儒?’”

国语辞典

散儒sǎn rú

  1. 不自检束的儒者。

    《荀子·劝学》:「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西京杂记·卷三》:「大丈夫当立功绝域,何能坐事散儒?」

网络解释

散儒

散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àn rú,是指不遵礼法、不自检束的儒生或平庸的儒者。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