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作“它”。《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错:琢玉之具;攻:琢治。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琢磨玉器。后以“他山之石”比喻可取以为法,帮助自己提高、改进的学习对象。
他 [ tā ] 1. 称你、我以外的第三人,一般指男性,有时泛指,不分性别。 如 他们(可包括男性和女性)。他杀。 2. 别的,另外的。 如 他人。他日。他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 3. 虚指。 如 睡他一觉。
山 [ shān ]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 如 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 形状像山的。 如 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 形容大声。 如 山响。山呼万岁。 4. 姓。
之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7.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石 [ shí ]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 如 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 如 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 如 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石 [ dàn ]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
本谓别国的贤才也可用为本国的辅佐,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
引《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毛 传:“错,石也,可以琢玉。举贤用滞,则可以治国。”
郑玄 笺:“它山喻异国。”
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毛 传:“攻,错也。”
明•李贽 《复陶石篑》:“生因质弱,故儘一生气力与之敌斗,虽犯众怒,被谤訕,不知正是益我他山之石。”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杰作小说>小引》:“外国文学的翻译极其有限,连全集或杰作也没有,所谓可资‘他山之石’的东西实在太贫乏。”
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参见「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条。
引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无愧之铭,跋涉载劳于千仞,访他山之石,东西向逾万里。」
近参考之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