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剃


拼音
pī tì
注音
ㄆㄧ ㄊㄧˋ

披剃pī tì

  1. 指出家为僧尼。因出家时须按佛教戒律剃除须发、身披袈裟,故称:披剃为僧。

分解意思

  • 拼音 pī 部首 手 总笔画 8

    披 [ pī ] 1. 覆盖在肩背上。 如 披星戴月。 2. 穿戴。 如 披挂。披甲。 3. 打开,散开。 如 披襟。披阅。披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披靡。 4. 劈开,裂开。 如 竹竿披了。

  • 拼音 tì 部首 刀 总笔画 9

    剃 [ tì ] 1. 用刀刮去毛发。 如 剃头。剃刀。剃度(佛教指给要出家的人剃去头发,使成为僧尼)。

引证文献

  1. 亦作“披鬀”。削发出家。

    《景德传灯录·志闲禅师》:“姓 史氏,幼从 柏巖禪师 披剃,二十受具。”
    明•高明 《琵琶记·祝发买葬》:“我当初早披剃入空门也,做个尼姑去,今日免艰辛。”
    清•东轩主人 《述异记·视鬼》:“遂披剃为僧,至今尚在。”
    苏曼殊 《题<拜伦集>》诗序:“予早岁披鬀,学道无成,思维身世,有难言之痛!”

国语辞典

披剃pī tì

  1. 出家。根据佛教戒律,僧尼出家,须剃头发,披上袈裟,故称为「披剃」。

    引明·高明《琵琶记·第二四出》:「我当初早批剃入空门也,做个尼姑去,今晚免艰辛。」

网络解释

披剃

披剃,拼音pī tì,出处《景德传灯录·志闲禅师》。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