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锧


拼音
fú zhì
注音
ㄈㄨˊ ㄓˋ
繁体
伏鑕

伏锧fú zhì

  1. 亦作“伏质”。

  2. 古代有腰斩的死刑,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砧上,故称“伏锧”。质,通“锧”,砧。亦泛指被处死。

分解意思

  • 拼音 fú 部首 人 总笔画 6

    伏 [ fú ] 1. 趴,脸向下,体前屈。 如 伏卧。伏案读书。 2. 低下去。 如 此起彼伏。 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 如 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 使屈服。 如 降伏。降龙伏虎。 5. 隐藏。 如 伏兵。埋伏。 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 如 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 姓。

  • 拼音 zhì 部首 钅 总笔画 13

    锧 [ zhì ] 1. 古代腰斩用的垫座。 如 砧锧。

引证文献

  1. 亦作“伏质”。古代有腰斩的死刑,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砧上,故称“伏鑕”。质,通“鑕”,砧。亦泛指被处死。

    《史记·张丞相列传》:“苍 坐法当斩,解衣伏质。”
    汉•班彪 《王命论》:“勇如 信、布,强如 梁、籍,成如 王莽,然卒润鑊伏鑕,烹醢分裂。”
    唐•陈子昂 《谢衣表》:“以其伏鑕之魂,更辱赐衣之宠。”
    明•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孙蕡陈遇》:“盖仕宦二十年,一禁繫,一从戎,四为下僚,仅一入史局,而不免伏鑕。”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伏锧

伏锧,拼音fú zhì,注音 ㄈㄨˊ ㄓㄧˋ。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