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


拼音
tái jūn
注音
ㄊㄞˊ ㄐㄩㄣ
繁体
臺軍

台军tái jūn

  1. 六朝时对官军的称谓。

分解意思

  • 拼音 tái,tāi 部首 口 总笔画 5

    台 [ tái ] 1. 高平的建筑物。 如 亭台楼阁。 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 如 井台。窗台。灯台。 3. 量词。 如 一台戏。 4. 台湾省的简称。 如 台胞。台币。 5. 姓。 6. 桌子、案子。 如 写字台。 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 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 台鉴。台甫。 台 [ tāi ] 1. 〔天~〕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 拼音 jūn 部首 冖 总笔画 6

    军 [ jūn ] 1. 武装部队。 如 军威。军服。行(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 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 如 劳动大军。

引证文献

  1. 六朝 时对官军的称谓。

    《宋书·殷孝祖传》:“孝祖 负其诚节,凌轢诸将,臺军有父子兄弟在南者, 孝祖 并欲推治,由是人情乖离,莫乐为用。”
    《南齐书·五行志》:“臺军与义师偏众相攻於 南江 诸郡。”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台军 (中国台湾地区武装力量)

台军(“Republic of China Armed Forces”),是台湾地区的武装力量,隶属于台湾当局。

台军的前身是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创立的国民革命军,并随即进行了北伐战争,在1928年北伐胜利后至1949年期间是代表全中国的正规武装力量,并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对日作战,1948年国民党当局“行宪”后改称中华民国国军。1949年国共内战后,国民党败退台湾,与中国大陆隔海相对峙,遂成为台湾地区的地区武装。

台军自1987年台湾地区“解严”以来脱离中国国民党的控制,由台湾当局领导。该支武装力量在1928年至1970年代蒋介石去世前被中国共产党及其后在中国大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为“国民党军队”、“蒋军”,但随着海峡两岸隔海对峙事实的确立,逐渐称为“台军”至今。台湾方面则始终保持“中华民国国军”的官方称呼。

台军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组成,总兵力21.5万人。自1979年以来,海峡两岸之间已无任何战事发生。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