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舞


拼音
yāo gǔ wǔ
注音
ㄧㄠ ㄍㄨˇ ㄨˇ

腰鼓舞yāo gǔ wǔ

  1. 又称打腰鼓。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原流行于陕北一带。舞者在腰间挂一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执鼓槌,交替击之,边敲边舞。新中国成立后,腰鼓舞成为群众节日里经常表演的民间舞蹈。

分解意思

  • 拼音 yāo 部首 肉 总笔画 13

    腰 [ yāo ] 1. 胯上胁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 如 腰板儿。腰杆子。腰背。腰身。腰肢。腰围。 2. 东西的中段,中间。 如 半山腰。 3. 中间狭小像腰部的地势。 如 土腰。海腰。 4. 裤、裙等围在腰上的部分。 如 裤腰。

  • 拼音 gǔ 部首 鼓 总笔画 13

    鼓 [ gǔ ]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 如 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 如 耳鼓。石鼓。 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 如 鼓吹。鼓噪。 4. 发动,使振作起来。 如 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5. 高起,凸出。 如 鼓包。鼓胀。 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 拼音 wǔ 部首 舛 总笔画 14

    舞 [ wǔ ] 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 如 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 2. 耍弄。 如 舞弊。舞文弄墨。

引证文献

  1. 又称打腰鼓。 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原流行于 陕北 一带。舞者在腰间挂一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执鼓槌,交替击之,边敲边舞。新 中国 成立后,腰鼓舞成为群众节日里经常表演的民间舞蹈。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腰鼓舞

腰鼓舞是中国广泛流行的传统民间舞蹈,起源于古代的战鼓。解放前流行于山西陕北一带,解放后腰鼓舞遍及全国城镇农村,群众称“打腰鼓”。腰鼓舞属集体舞蹈,用于欢庆、热烈的场面,表达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舞者男女都有,均穿彩服,腰间挂一只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持一根鼓槌,鼓槌上扎有红绸,边打边舞,鼓点变化丰富,节奏强烈,舞步多变化,能走出各种复杂美妙的图案。腰鼓队少则四至八人,多至十人甚至上百人。表演时情绪热烈,动作健壮,队列整齐,气势浩大。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