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


拼音
mò chí
注音
ㄇㄛˋ ㄔˊ

墨池mò chí

  1. 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汉张芝、晋王羲之等,均有“墨池”传说着称后世。

  2. 指砚。

  3. 指习书写字处。

  4. 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分解意思

  • 拼音 mò 部首 黑 总笔画 15

    墨 [ mò ] 1.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 如 一锭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 2.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 如 墨水。油墨。粉墨登场。 3.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 如 墨黑。墨面(a.黑的脸色;b.指墨刑)。墨镜。墨绿。墨菊。墨晶(黑色的水晶)。 4. 贪污。 如 贪墨。墨吏。 5. 古代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并涂墨(亦称“黥”)。 如 墨刑。 6. 姓。 7. 古同“默”,缄默。

  • 拼音 chí 部首 水 总笔画 6

    池 [ chí ] 1. 水塘,多指人工挖的。 如 池子。水池。池鱼之殃(喻因牵连而受到的灾祸。亦称“池鱼之祸”)。 2. 湖。 如 池盐(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 3. 像水池的。 如 浴池。花池。乐(yuè)池。舞池。 4. 护城河。 如 城池。金城汤池。 5. 旧时指剧场中正厅前部。 如 池座。 6. 姓。

引证文献

  1. 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 汉•张芝、晋 王羲之 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

    引唐•裴说 《怀素台歌》:“永州 东郭有奇怪,笔家墨池遗跡在。”
    宋•曾巩 《墨池记》:“﹝ 临川 ﹞ 新城 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 王羲之 之墨池。”

  2. 指砚。

    引宋•范正敏 《遯斋闲览·墨地皮棚》:“王僧彦 父名 师古,常自呼砚为墨池。”
    金•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宝都拈住,谩把松烟试,墨池点得兔毫浓,拂拭锦笺一纸。”
    郁达夫 《采石矶》七:“他拿起笔来,往墨池里扫了几扫,就模模糊糊的写了下去。”

  3. 指习书写字处。

    引唐•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墨池怜嗜学,丹青羡登真。”
    宋•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谁子?后生是畏,前圣有言。”
    明•沉德符 《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其表文咨文俱卤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陈矣。”

  4. 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引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笔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墨池

墨池,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流传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饮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文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见解精警,确是难得之佳作。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