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大貌。形容泪、血等流得多。
滂 [ pāng ] 1. 形容水涌出。 如 滂流。滂沱。滂沛。滂濞(pì)(a.形容水流相击的声音;b.形容雨水量多;c.形容众多)。
水流大貌。
引汉•焦赣 《易林·同人之蛊》:“跪进酒浆,流潦滂滂。”
元•鲜于枢 《八声甘州》套曲:“浪滂滂,水茫茫,小舟斜缆坏桥桩。”
喻恩泽广大。 明•方孝孺 《成都杜先生草堂碑》:“推其本心,可宰天下,利泽滂滂,物无遗者。”
形容泪、血等流得多。
引《晏子春秋·谏上十七》:“景公 游於 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汉•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望敌设阵,飞矢扬兵,履腹涉尸,血流滂滂。”
唐•卢仝 《月蚀诗》:“天狗下舐地,血流何滂滂。”
水流的样子。
引汉·焦延寿《易林·卷四·蛊》:「流潦滂滂。」
形容血流很多的样子。
引《晏子春秋·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雨势盛大的样子。
滂滂,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pāng pāng ,指水流大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