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


拼音
hăi shì shèn lóu
注音
ㄏㄞˇ ㄕˋ ㄕㄣˋ ㄌㄡˊ
词性
名词 成语
繁体
海市蜃樓
近义词
空中楼阁 镜花水月 虚无缥缈 子虚乌有 梦幻泡影 空中阁楼 虚无飘渺
反义词
真真切切

海市蜃楼hǎi shì shèn lóu

  1. 由于光线在大气层中的折射而产生的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沙漠地区和海边,折射的光线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形成奇异的幻景。古人误认为是蜃(大蛤蜊)吐气而成。后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

    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隋唐遗事》

    英mirage;

分解意思

  • 拼音 hǎi 部首 水 总笔画 10

    海 [ hǎi ] 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 如 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2. 用于湖泊名称。 如 青海。中南海。 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 如 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 如 人山人海。火海。 5. 漫无目标地。 如 海骂。海找。 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 如 海棠。 7. 特指中国上海。 如 海派。 8. 姓。

  • 拼音 shì 部首 巾 总笔画 5

    市 [ shì ] 1. 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 如 开市。菜市。市井(街,市场)。市曹。市侩(旧指买卖的中间人、唯利是图的奸商;现泛指贪图私利的人)。 2. 买。 如 市义。市恩(买好,讨好)。 3. 人口密集的行政中心或工商业、文化发达的地方。 如 城市。都(dū)市。市镇。 4. 一种行政区划,有中央直辖和省(自治区)辖等。 如 北京市。南京市。 5. 中国人民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单位。 如 市制。市尺。市斤。

  • 拼音 shèn 部首 虫 总笔画 13

    蜃 [ shèn ] 1. 蛤蜊。 如 蜃景(亦称“海市蜃楼”)。

  • 拼音 lóu 部首 木 总笔画 13

    楼 [ lóu ] 1. 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房的一层。 如 楼房。楼梯。楼道。楼层。城楼。岗楼。阁楼。楼台。楼船。办公楼。高楼大厦。 2. 姓。

引证文献

  1. 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或全反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而形成的各种奇异景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认为蜃吐气而成,故称。

    引语出《史记·天官书》:“海旁蜄(蜃)气象楼臺;广野气成宫闕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
    《白雪遗音·剪靛花·九座楼》:“姐儿房中绣枕头……绣的是海市蜃楼。”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这一千多公里的大戈壁滩,几乎杳无人迹,但见远远的地平线上,有些海市蜃楼而已。”

  2. 比喻虚幻的事物。 《骈字类编》卷四六引《隋唐遗事》:“张昌仪 恃宠,请托如市。

    引李湛 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巴金•《春》二八:“她知道他们不会拿海市蜃楼来哄骗她。”
    沈从文 《灯》:“因为那仿佛由于自己脑中成立的海市蜃楼,而又在这奇幻景致中对于海市中人物的我的生活加以纯然天真的信仰,我不好意思把这老兵的梦戳破。”

国语辞典

海市蜃楼hǎi shì shèn lóu

  1. 蜃,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见明·李时珍也作「海楼」、「蜃楼」、「蜃楼海市」。

    《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蛟龙》。实际上,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作用,而得远处的景物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后亦用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山水门·海·海市》《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近空中楼阁 镜花水月 虚无缥缈

网络解释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