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疏


拼音
xī shū
注音
ㄒㄧ ㄕㄨ
词性
形容词
近义词
稀少 松散 零落 寥落 疏落 稀罕 疏淡 希罕 稀零 荒芜 稀薄
反义词
紧密 密集 茂密 浓密 茂盛 细密 繁茂 稠密 丛集 密致 繁密 密实 葱郁

稀疏xī shū

  1. 宽松;不稠密。

    例一片稀疏的树木。

    英thin;

分解意思

  • 拼音 xī 部首 禾 总笔画 12

    稀 [ xī ] 1. 事物中间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疏。~落(luò)。~客。依~。 2. 浓度小,含水分多的,与“稠”相对。 如 稀薄。稀料。稀释。 3. 少。 如 稀少。稀罕。稀奇。古稀之年。 4. 用在“烂”、“松”等形容词前面,表明程度深。 如 稀烂。稀碎。稀松。

  • 拼音 shū 部首 疋 总笔画 12

    疏 [ shū ] 1. 去掉阻塞使通畅。 如 疏导。疏通。疏浚。疏解(jiě)。 2. 分散。 如 疏散。仗义疏财。 3.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 如 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luò)。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 不亲密,关系远的。 如 亲疏。疏远。 5. 不细密,忽略。 如 疏忽。 6. 空虚。 如 志大才疏。 7. 不熟悉。 如 生疏。 8. 粗劣。 如 疏食。疏粝。 9. 古同“蔬”,蔬菜。 10. 分条说明的文字。 如 上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疏。注疏(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11.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 12. 姓。

引证文献

  1. 亦作“稀疎”。

  2. 不稠密。

    《后汉书·庞参传》:“三辅 山原旷远,民庶稀疏,故县丘城,可居者多。”
    五代 齐己 《寒节日寄乡友》诗:“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
    郭沫若 《行路难》上篇一:“浅黄的沙地上长着些发一样的稀疏的青草。”

  3. 犹言冷落,疏远。

    引元•季子安 《粉蝶儿·题情》套曲:“这些时稀疎了诗宾和这酒朋,闷来时与谁同。”

国语辞典

稀疏xī shū

  1. 稀少疏落。

    《后汉书·卷五一·庞参传》:「三辅山原旷远,民庶稀疏。」
    《西游记·第五回》:「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

    近寥落 稀少

    反茂密 茂盛 密集 繁茂 浓密 细密 稠密

网络解释

稀疏

词目:稀疏

解释:(物体、声音等) 宽松;不稠密。

稀疏也有其数学概念。

翻译

  • 英语 sparse, infrequent, thinly spread
  • 德语 dünn, spärlich
  • 法语 clairsemé, rar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