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圭


拼音
bǐng guī
注音
ㄅㄧㄥˇ ㄍㄨㄟ

秉圭bǐng guī

  1. 亦作“秉珪”。

  2. 手执玉圭。

分解意思

  • 拼音 bǐng 部首 禾 总笔画 8

    秉 [ bǐng ] 1. 拿着,持。 如 秉烛。 2. 掌握、主持。 如 秉正。秉公。 3. 古代容量单位,一秉合十六斛。 4. 姓。

  • 拼音 guī 部首 土 总笔画 6

    圭 [ guī ] 1. 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 如 圭角(jiǎo )(圭的棱角,喻锋芒)。 2. 古代测日影的器具。 如 圭表(a.测日影的器具;b.标准)。圭臬(指标准、法度,如“奉为圭圭”)。 3. 古代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 如 圭撮(喻小量)。圭勺。 4. 古代重量单位,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 5. 洁。 如 圭田(古代卿大夫供祭祀用的田)。

引证文献

  1. 亦作“秉珪”。手执玉圭。

    《书·金縢》:“为坛於南方北面, 周公 立焉。植璧秉珪,乃告 大王、王季、文王。”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汤 祷 桑林,周公 秉圭,不知是谴祟非也?”
    明•唐顺之 《读<春秋>》:“天子黼扆之前,乃不得一人秉圭而北面者。”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秉圭

【引证解释】

亦作“秉珪”。 手执玉圭。《书·金縢》:“为坛於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大王、王季、文王。” 三国 魏 嵇康 《难》:“汤祷桑林,周公秉圭,不知是谴祟非也?” 明 唐顺之 《读》:“天子黼扆之前,乃不得一人秉圭而北面者。”《东周列国志》第六回:“州吁佩玉秉圭方欲鞠躬行礼。”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