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中庸

中庸(中庸)是什么意思

  • 中庸-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中庸zhōng yōng

    【释义】:

    儒家的哲学观点和最高的道德标准。不偏不倚和无过无不及叫中,不变叫庸。《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又为书名;亦指中等之才。

  • 中庸-古语词今用词典

    中庸zhōngyōng

    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主张待人接物不偏不倚,不变不易。孔子尊崇周礼,一切以周礼为衡量的准绳,要人们办事不偏不倚,调和折衷。一旦世风有变,他就叹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作为待人接物不偏不倚,不变不易的一种道德,可算是最高最完美的呀!但很久以来,民众已少有此德了。)(《论语·雍也》)

    今沿用本义。

    《社会》:“无个性的文化和中庸意识,遗传给了一代代中国人,虽经现代文明的洗涤淡化,但仍难以消除尽净,即便是当代中国青年,在西装革履的躯体里,依然流淌着这种无个性和中庸的血液。”《博览群书》:“作者呼吁善良的人们抛弃‘太多的温柔敦厚,太多的中庸’,用正气压倒邪气。”《中国作家》:“他仇恨中庸,有时不免偏激,是因为他觉得偏激往往比中庸更接近真理。”

  • 中庸-古文观止词典

    中庸zhōng yōng

    【词性】:名词

    一、平常,普通人(1)。《贾谊过秦论上》:材能不及中庸。——材能赶不上平常的人。

    二、儒家的伦理思想。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态度(2)。《同学一首别子固》: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于中庸而后已。——他的大概意思是希望相互帮助一直到达中庸的境界而后止。《同学一首别子固》:轥中庸之庭。——逐渐进入中庸的境界。

  • 中庸-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庸zhōng yōng

    【释义】:

    ①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李大钊《民彝与政治》:“判其曲直,辨其诚伪,校其得失,衡其是非,必可修一中庸之道。”后用以指平庸保守、不求上进。鲁迅《通讯》:“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是听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②指中等、平庸的人。

  • 中庸-汉语大词典

    中庸

    【1】中等;平常。《荀子·王制》:“元惡不待教而誅﹐中庸民不待政而化。”{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唐}{刘知幾}《史通·品藻》:“上智﹑中庸等差有叙。”【2】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论语·雍也》:“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唐}{柳宗元}《祭吕衡州温文》:“洎乎獲友君子﹐乃知適於中庸﹐削去邪雜﹐顯陳直正。”{李大钊}《民彝与政治》:“判其曲直﹐辨其诚伪﹐校其得失﹐衡其是非﹐必可修一中庸之道。”{明}{姚士麟}《见只编》卷中:“但恐違中庸﹐行怪不可率。”【3】指中等﹑平庸的人。《文选·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李善}注:“言不及中等庸人也。”《晋书·高光传论》:“下士競而文﹐中庸静而質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三阶》:“言人有三等﹐賢﹑愚﹑中庸。”【4】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鲁迅}《华盖集·通讯》:“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是听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