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王)是什么意思
必然王国←→自由王国-反义词词典
必然王国←→自由王国bìránwángguó-zìyóuwángguó
【词性】:名
必然王国:哲学上指人在尚未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规律之前,没有意志自由,行动受着必然性支配的境界。
自由王国:哲学上指人在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规律之后,自由地运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境界。
【例】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毛泽东语,转摘自《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王道←→霸道-反义词词典
王道←→霸道wángdào-bàdao
【词性】:名
王道:我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指君主以所谓仁义治天下的政策。
霸道:我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指君主以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的政策。
【例】 在中国的王道,看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这之前和之后,一定要有霸道跑来的。(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王者←→霸者-反义词词典
王者←→霸者wángzhě-bàzhě
【词性】:名
王者:用王道治国的人。
霸者:用霸道治国的人。
【例】 但“满洲国”并没有孔孟之道,溥仪也不是行王者仁政。我曾读过他的白话作品,毫不感到有什么了不起。(鲁迅:《书信·致增田涉》) 中国人民历来不喜霸者,凡是霸者,终竟要被人民唾弃的。
王子←→公主-反义词词典
王子←→公主wángzǐ-gōngzhǔ
【词性】:名
王子:国王的儿子。
公主:君主的女儿。
【例】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汉·刘向:《说苑·善说·越人歌》) 她是我们的美丽而慈善的公主!(欧阳山:《苦斗》)
君王←→臣僚-反义词词典
君王←→臣僚jūnwáng-chénliáo
【词性】:名
君王:王的尊称,古代最高统治者。
臣僚:群臣百官。
【例】 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左传·文元年》) 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惟阉官而已。(南朝·宋·范蔚宗(晔):《宦者传论》)
外王母←→外王父 外大父-反义词词典
外王母←→外王父 外大父wàiwángmǔ-wàiwángfù wàidàfù
【词性】:名
外王母:外祖母。
外王父:外祖父。
外大父:外祖父。
【例】 母之妣为外王母。(《尔雅·释亲》) 今狐突,以位,则戎御也,以亲,则外王父也。(唐·柳元:《非国语上·狐突》) 近守眉山,有程生者,出伊川贻其外大父金堂谢君书,在晚谪涪陵时,犹勉以学《易》,当自王介甫也。(宋·邵博:《闻见后录》)
西王母←→东王父-反义词词典
西王母←→东王父Xīwángmǔ-Dōngwángfù
【词性】:名
西王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女神。
东王父: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男神。也叫东王公。
【例】 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传·大人赋》) 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神异经·东荒经》)
水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水王shuǐ wáng
【释义】:
指大海。以其汇纳百川之水,故名。汉·焦延寿《易林·乾·蒙》:“海为水王,聪圣且明。”
帝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帝王dì wáng
【释义】:
君主时代国家最高的统治者。在我国上古称帝,三代称王。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首脑,一般称国君,后亦称王。秦统一后称帝,一直沿用至清朝末代。其异名颇多,均与其权势显赫,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相关联。历史上一般称帝王、君主、天子等。《庄子·天道》:“夫帝王之德,以天帝为宗。”清·唐甄《潜书·室语》:“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又为五帝三王的合称。
后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后王hòu wáng
【释义】:
君主;天子。后,君王。《书·说命中》:“树后王君公,承大夫师长。”孔颖达疏:“后王,谓天子也。”《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降德于众兆民。”清·龚自珍《农宗》:“古者未有后王君公,始有之而人不骇者何?”
君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君王jūn wáng
【释义】:
古称天子或诸侯。《诗·小雅·斯干》:“朱芾斯皇,室家君王。”朱芾(fú),红色祭服的蔽膝。《楚辞·招魂》:“君王亲发兮惮青兕。”王逸注:“言怀王是时亲自射兽,惊青兕牛而不能制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人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人王rén wáng
【释义】:
指帝王。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况我有慧目明炬,如风宝车,济是沈舟,能升彼岸。因宜光宣正法,影响人王者乎!”
天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天王tiān wáng
【释义】:
犹天子,皇帝。殷周时天子只称王,春秋时诸侯称国君,亦相继称王,尊称周天子为天王。《春秋·昭公二十六年》:“天王入于成周。”唐·杜甫《忆昔》诗:“百官跣足随天王。”跣(xiǎn)足,光着脚。
王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王人wáng rén
【释义】:
王者,君主。《书·君奭》:“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
宝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宝王bǎo wáng
【释义】:
对佛陀的尊称。《楞严经》卷三:“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案。”宋·秦观《兴龙节疏》:“合觉背尘,探宝王之妙教;长生久视,发藏室之灵篇。”
仁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仁王rén wáng
【释义】:
对佛的尊称,以佛为仁慈之主宰,故称,唐·王勃《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握仁王之宝镜,日月重光;驱梵帝之金轮,雷霆静祲。”祲(jín),不祥之气。明·高启《送证上人住持道场》诗:“袈裟曾侍玉座旁,万众环听讲仁王。”
梵王宫-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梵王宫fàn wáng gōng
【释义】:
本指大梵天王的宫殿,即色界初禅天之王。泛指佛寺。宋·苏轼《金门寺中见李留台与二钱唱和四绝句》之四:“一纸清诗吊兴废,尘埃零落梵王宫。”元·关汉卿《齐天乐·崔张十六事》曲:“梵王宫月轮高,枯木堂香烟罩。”
梵王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梵王家fàn wǎng jiā
【释义】:
佛寺异名。唐·陈翥《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诗:“曲江晴望好,近接梵王家。”宋·范仲淹《峻极上寺》诗:“高高人物外,犹属梵王家。”
王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王考wáng kǎo
【释义】:
敬称去世的父亲。唐·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王考夏卿,以太子少保卒,赠左仆射。”
僻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僻王pì wáng
【释义】:
行为不正的国君。僻,邪僻,行为不正。唐·刘知几《史通·称谓》:“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谥灵缪,为幸已多。”《新唐书·马周传》:“臣历观夏、商、周、汉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岂无僻王,赖先哲以免。”
含春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含春王hán chūn wáng
【释义】:
酒的美称。宋·陶谷《清异录·含春王》:“唐末,冯翊城外酒家门额书云:‘飞空却回顾,谢此含春王。’于‘王’字末大书:‘酒也。’字体散逸,非世俗书,又谓是吕洞宾题。”
素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素王sù wáng
【释义】:
特指孔子。谓其有王者之才德,而无王者之实位。素,虚位。汉·王充《论衡·超奇》:“孔子之《春秋》,素王之业也。”晋·杜预《春秋左传序》:“说者以仲尼自卫反鲁修《春秋》,立素王,丘明为素臣。”《汉书·董仲书传》:“孔子作《春秋》,先正王而系万事,见素王之文焉。”正王,即以“王正月”为记事纲目;文,法规。
王者香-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王者香wáng zhě xiāng
【释义】:
兰花的异名。谓其芳香浓烈,堪称花中之王,故称。此为孔子对兰花的赞语。据汉·蔡邕《琴操·猗兰操》载:“(孔子)自卫返鲁,过隐谷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鄙夫,见识浅陋的乡野之人;伦,辈、类。此为孔子借物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感慨,后以“王者香”指称兰花。清·孔尚任《庚辰元日题翁岩求兰谱》诗:“百花头上春正月,王者香传第一枝。”
山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山王shān wáng
【释义】:
指老虎。以其为山兽之王,故称。《小五义》第六一回:”卢珍说:‘急速找树,不然山王一到,就没处躲避了。’正说话间,就见那只兽走动,窜山跳涧,直奔前来了。”又指山神、瑶族头领。亦为晋·山涛和王戎的并称。
百花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百花王bǎi huā wáng
【释义】:
亦省称“花王”。指牡丹花。以其花型硕大,十分艳丽,被誉为百花之王,故云。唐·皮日休《牡丹》诗:“落尽残红始吐芽,佳名唤着百花王。”清·袁枚《元日牡丹诗》:“果然不愧花王号,独占春风第一天。”
山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山王shān wáng
【释义】:
指山神。《五灯会元·临济宗·护神居静神师》:“飒飒清风来入室,山王土地暗中忙。”又指“老虎”,见该条。
水仙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水仙王shuǐ xiān wáng
【释义】:
水神名。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之一。“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自注:“湖上有水仙王庙。“又《书林逋诗后》:“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孝秋菊。”宋代西湖边有水仙王庙,其旁为林逋祠堂。
外王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外王父wài wáng fù
【释义】:
外祖父。《尔雅·释亲》:“母之考为外王父。”唐·柳宗元《非国语上·狐突》:“今狐突,以位,则戍御也,以亲,则外王父也。”唐·韩愈《河南缑氏主簿唐充妻卢氏墓志铭》:“充明经,宰相休憬曾侄孙,出郗氏,外王父昂,中书舍人。”
王馀-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王馀wáng yú
【释义】:
鱼名。晋·左思《吴都赋》:“双则比目,片则王馀。”刘逵注:“比目鱼,东海所出;王馀鱼,其身半也。俗云,越王脍鱼未尽,因以残半弃水中,为鱼,遂无其一面,故曰馀也。”
王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王父wáng fù
【释义】:
祖父。《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又曾祖为祖王父,高祖为高祖王父。
王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王考wáng kǎo
【释义】:
对去世的祖父的敬称。《礼记·祭法》:“曰王考庙。”孔颖达疏:“曰王考庙者,祖庙也。”清·黄宗羲《金石要例·书祖父例》:“范育《吕和叔墓表》,称曾祖为皇考,祖为王考。”亦敬称去世逝的父亲。见“父亲”该条。
必然王国-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必然王国bìránwángguó
哲学上指人在尚未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规律之前,没有意志自由,行动受着必然性支配的境界——自由王国(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发展的历史。)
王道-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王道wángdào
我国古代哲学中指君主以所谓仁义治天下的政策——霸道(在中国的王道,看去虽然好象和~是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自由王国-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自由王国zìyóuwángguó
哲学上指人认识和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以改造客观世界的境界——必然王国(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不背十字架,戴不上王冠-实用委婉语词典
不背十字架,戴不上王冠
婉指经受不住艰难困苦考验的人,难以成为杰出的人。欧美谚语。
灵魂的王座-实用委婉语词典
灵魂的王座
喻指人脑,占据生命的最高位置。
登上国王的宝座-实用委婉语词典
登上国王的宝座
欧美对大、小便的婉称。即坐马桶之类。有戏谑味。
无冕之王-实用委婉语词典
无冕之王
对新闻记者的敬称,“冕”作官职解,没有行政官员,但可行使舆论监督之权,反映真实的民意。旧时也称“无冕皇帝”。
王公贵族架势-实用委婉语词典
王公贵族架势
欧美婉指凭借地位权势,傲睨他人。古代王公贵族的军官善骑高头大马,耀武扬威。也作“骑高头大马的”。
霸王-孙子兵法词典
霸王
【释义】:
霸和王;古代称有天下者为王,诸侯之长为霸。《九地篇》:“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简本“霸王”作“王霸”。
霸王之兵-孙子兵法词典
霸王之兵
【释义】:
以仁义称王天下的军队。《九地篇》:“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孟氏注:“以义制人,人谁敢拒?”
王-孙子兵法词典
王wáng
【释义】:
君主的称号。《九地篇》:“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按简本“霸王”作“王霸”。“王霸”,谓王业与霸业。古代以德行仁政取天下为王,以武力取天下为霸。
帝 王 后 皇-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帝 王 后 皇
[帝dì 王wáng 后hòu 皇huáng]
同 在先秦时期都指一国的最高统治者,即后代所谓天子、皇帝、君主、人君、帝王等。《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帝:指尧。殂:音cú,死亡)《战国策·赵策三》:“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荀子·王霸》:“故百王之法不同”。《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三后: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庄子·天运》:“余语汝三皇五帝治天下”。(语:告诉)
异 【帝】 ①上帝,天帝。唯心主义者宣扬的所谓整个宇宙的主宰者。《尚书·洪范》:“帝乃震怒”。《列子·汤问》:“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尚书·吕刑》:“上帝监民”。《诗·大雅·大明》:“上帝临汝”。《战国策·楚策一》:“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泛指尊神。《汉书·高帝纪》:“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
【王】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落,诸侯国的国君,像楚、吴、越等,也自称为“王”,如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战国时的诸侯又都普遍称“王”,如梁惠王、齐宣王,于是“王”的地位逐渐降低。从秦始皇起,天子改称皇帝,“王”便再也不是指一国的最高统治者,而是成了臣子的最高封爵。如西汉初,韩信先封为“齐王”,后改为“楚王”。柳宗元《封建论》:“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制:控制。守宰:郡县的长官)
【后】 由指帝王本人,转指帝王的正妻。《战国策·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后汉书·郭皇后纪》:“后叔父梁,早终”。(梁:人名)
【皇】 原指传说中远古的帝王,秦始皇始以皇帝自称。《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朕:皇帝的自称)以后,“皇”虽然也单用来指称天子,但也仅见于“高皇”、“太上皇”、“皇上”等词语中,一般都是“皇帝”并称。
数字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数字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是上古时各文明古国通行的纪年方法。我国古代自夏商至汉武帝前,主要实行这种纪年法。后来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也实行这种纪年法。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为了表示与清廷势不两立,不用清朝年号。当时所使用的黄帝纪年、共和纪年都归于这类纪年。出版物上使用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时,应用汉字数码,并在后面括注公历。如:鲁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共和二千七百四十一年(1900年)、黄帝纪元四六一六年(1905年)。
称霸 称王-近义词应用词典
称霸 称王
称霸 chēngbà 称王 chēngwáng
【称霸】霸指霸王。倚仗权势,欺压他人。如:
1.苏联在经济力量方面虽然已经大大超过二等帝国主义国家,但是同它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比,同它称霸世界的需要相比,都还显得薄弱。
【称王】凭借权力,以首领自居。如:
2.他们在乡农民协会(农民协会的最下级)称王,乡农民协会在他们手里弄成很凶的东西了。
辨析:“称霸”着重于“霸”,横行霸道,倚仗权柄势力,欺压他人。它比“称王”更加蛮横跋扈,如称霸一方。“称王”着重于“王”,王者自居,欺压别人。“称王称霸”常连用,它们都是贬义词,已成为常用的政治术语。
顷襄王-古文观止词典
顷襄王qǐng xiāng wáng
【词性】:名词
战国时楚国国君,楚怀王长子,名熊横。公元前298-前263年在位(3)。《屈原列传》: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屈原列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屈原列传》:顷襄王怒而迁之。——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安釐王-古文观止词典
安釐王ān xī wáng
【词性】:名词
战国时魏国国君,信陵君魏无忌的异母兄,名圉。公元前276年至前243年在位(1)。《鲁仲连义不帝秦》: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援救赵国。
霸王-古文观止词典
霸王bà wáng
【词性】:名词
霸者的尊称(2)。《项羽本纪赞》:号为霸王。——自己称为西楚霸王。《项羽本纪赞》:谓霸王之业。——认为霸王的事业。
昌邑王-古文观止词典
昌邑王chāng yì wáng
【词性】:名词
即汉武帝之孙刘贺(1)。《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昭帝崩,昌邑王贺废。——汉昭帝逝世,昌邑王刘贺被废除。
长沙王-古文观止词典
长沙王cháng shā wáng
【词性】:名词
一、指西汉吴芮,长沙王是其封号(1)。《贾谊治安策一》:则莫若令如长沙王。——那么不如让他们像长沙王一样。
二、指汉开国功臣吴芮的玄孙(1)。《屈原列传》: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
成王-古文观止词典
成王chéng wáng
【词性】:名词
即周成王,西周国王。姬姓,名诵。其父武王死时,他还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后来周公就把政权归还给他(8)。《展喜犒师》: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成王慰劳他们,赐给他们盟约。《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以致于辜负了成王托付给周公的心意。《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故于今颂成王之德。——所以人们至今还都歌颂成王的德行。
楚怀王-古文观止词典
楚怀王chǔ huái wáng
【词性】:名词
战国时楚国国君。公元前328年-前229年在位(3)。《屈原列传》:为楚怀王左徒。——〔屈原〕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屈原列传》:楚怀王贪而信张仪。——楚怀王贪得土地,信任张仪。《范增论》: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项氏发迹,是因为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心。
楚灵王-古文观止词典
楚灵王chǔ líng wáng
【词性】:名词
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540年-前529年在位(1)。《子革对灵王》: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楚灵王如果能像这样,难道还会在乾溪蒙受耻辱吗?
楚王-古文观止词典
楚王chǔ wáng
【词性】:名词
一、战国时楚国国君,指楚怀王。公元前328年-前299年在位(2)。《苏秦以连横说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苏秦〕将要去楚国游说楚怀王,路过洛阳。《屈原列传》:楚王曰:“不愿得地。”——楚怀王说:“〔我〕不希望得到土地。”
二、春秋时楚国国君,指楚武王。公元前740年-前690年在位(2)。《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从前卞和献宝玉,楚武王砍了他的脚。《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希望大王仔细考察一下卞和、李斯的诚意,先不要像楚武王和胡亥那样轻信谗言。
三、春秋时楚国国君,指楚庄王。公元前613年-前591年在位(1)。《鲁共公择言》: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楚庄王登上强台眺望崩山的景色。
四、战国时楚国的国君,指楚顷襄王。公元前298年-前263年在位(1)。《黄州快哉亭记》:楚王之所以为乐。——楚顷襄王觉得快乐的原因。
楚武王-古文观止词典
楚武王chǔ wǔ wáng
【词性】:名词
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740年-前690年在位(1)。《季梁谏追楚师》:楚武王侵随。——楚武王侵犯随国。
楚襄王-古文观止词典
楚襄王chǔ xiāng wáng
【词性】:名词
战国时楚国国君,楚顷襄王的简称。公元前298年-前263年在位(2)。《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问于宋玉曰。——楚襄王问宋玉说。《黄州快哉亭记》: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前,楚襄王带领宋玉和景差在兰台宫玩赏。
楚庄王-古文观止词典
楚庄王chǔ zhuāng wáng
【词性】:名词
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年-前591年在位(1)。《留侯论》:楚庄王伐郑。——楚庄王攻打郑国。
大王-古文观止词典
大王dà wáng
【词性】:名词
对王的尊称(19)。《苏秦以连横说秦》: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采用我的意见。《宋玉对楚王问》:愿大王宽其罪。——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愿大王熟察之。——希望大王仔细考虑它。
大王-古文观止词典
大王tài wáng
【词性】:名词
指周太王。古代周族领袖,名古父亶父(1)。《宫之奇谏假道》: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太伯、虞仲是周太王的儿子。
悼惠王-古文观止词典
悼惠王dào huì wáng
【词性】:名词
汉高祖长子刘肥,汉初封为齐王,封地在今山东淄博一带(2)。《贾谊治安策一》:假令悼惠王王齐。——假如悼惠王在齐为王。《贾谊治安策一》: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让悼惠王、幽王、元王的子孙,都按次序各自接受祖宗的分地,直到土地分完为止。
帝王-古文观止词典
帝王dì wáng
【词性】:名词
君王,皇帝(5)。《范雎说秦王》: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最终占有天下,自身立为帝王。《鲁仲连义不帝秦》: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为什么与别人一样都称帝王,结果却走向受人宰割的地步呢?《阅江楼记》:金陵为帝王之州。——金陵是帝王建都的地方。
帝王-古文观止词典
帝王dì wàng
【词性】:动词
称帝称王(1)。《贾谊过秦论上》: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自认为关中险固,铜铸铁浇般的城墙千里,是子孙称帝称王万年不朽的功业。
定王-古文观止词典
定王dìng wáng
【词性】:名词
指周定王,名瑜,公元前606年-前586年在位(2)。《王孙满对楚子》: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单子知陈必亡》:定手使单襄公聘于宋。——周定王派单襄公去宋国聘问。
共王-古文观止词典
共王gōng wáng
【词性】:名词
指刘恢。汉高祖之子,原为梁王,后徙赵,封为赵王(1)。《贾谊治安策一》:共王王梁。——共王在梁称王。
广陵王-古文观止词典
广陵王guǎng líng wáng
【词性】:名词
指钱元璙。唐吴越王钱镠之子。任苏州刺史,封广陵王(1)。《沧浪亭记》:广陵王镇守吴中。——广陵王镇守苏州地区。
怀王-古文观止词典
怀王huái wáng
【词性】:名词
指楚怀王。是战国后期楚国君主。名熊槐,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98年在位(17)。《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楚怀王让屈原制订重要法令。《屈原列传》:归告怀王。——回去禀告楚怀王。《屈原列传》:谏怀王曰。——规劝楚怀王说。
惠王-古文观止词典
惠王huì wáng
【词性】:名词
一、指战国秦惠文王。嬴姓,名驷,秦孝公之子,公元前337年-前311年在位(3)。《司马错论伐蜀》:惠王曰。——秦惠文王说。《李斯谏逐客书》:惠王用张仪计。——秦惠文王采用了张仪的连横计策。《屈原列传》:惠王患之。——秦惠文王为此担心。
二、指战国时燕国国君燕惠王,公元前278年-前272年在位(1)。《乐毅报燕王书》:惠王即位。——燕惠王登位。
三、指西汉悼惠王,是汉高祖刘邦的长子,名肥,汉初封为齐王,封地在今山东淄博一带(1)。《贾谊治安策一》:惠王之子,亲兄子也。——悼惠王的儿子是嫡系哥哥的儿子。
晋王-古文观止词典
晋王jìn wáng
【词性】:名词
指李克用(856-908)。唐西突厥沙陀族人。其父朱邪赤心助唐镇压庞勋起义,赐名李国昌。克用别号儿,又因一目失明,绰号独眼龙。曾带领沙陀兵镇压黄巢起义军,进逼长安。被任为河东节度使,封晋王。以后割据一方,与朱温长期混战。死后,其子存勗建立后唐,被尊为太祖(1)。《五代史伶官传序》: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世上传说晋王李克用临死的时候。
君王-古文观止词典
君王jūn wáng
【词性】:名词
对帝王的称呼(16)。《子革对灵王》: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现在周天子和四国君主事奉您楚王。《申胥谏许越成》: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他本来知道君王您崇尚武力,处处都想胜过别人。《孔子世家赞》: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天下的君王以及贤能的人很多。
康王-古文观止词典
康王kāng wáng
【词性】:名词
指周康王。西周国王。成王之子。名钊。在位时继续推行成王的政策,加强了统治。即所谓成康之治(2)。《子革对灵王》: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同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一起事奉康王。《讳辩》: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周康王钊的孙子,谥号为昭王。
厉王-古文观止词典
厉王lì wáng
【词性】:名词
一、指周厉王(?-前828),西周国王。姬姓,名胡。由于残暴,公元前842年“国人”发难,他逃奔到彘(今山西霍县),十四年后死于彘(1)。《召公谏厉王止谤》:厉王虐,国人谤王。——周厉王残暴,国都的人都指责他。
二、指淮南厉王刘长(前198-前174),汉高祖子。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封(2)。《贾谊治安策一》:厉王王淮南。——厉王刘长作淮南王。《贾谊治安策一》: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即使推行,像厉王那样图谋不轨的人,命令他,他不肯听从,召见他,他怎么肯来呢?
梁王-古文观止词典
梁王liáng wáng
【词性】:名词
一、指魏惠王(前400-前319),即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君。名罃,公元前369年-前319年在位(4)。《冯煖客孟尝君》: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于是梁王空出相国的高位,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派遣使者,带着一千斤钱币,一百辆车,去聘请孟尝君。《鲁共公择言》: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梁王魏婴在范台设宴招待诸侯。《鲁共公择言》:梁王称善相属。——梁王连连叫好。
二、指战国时魏国魏安釐王,名圉。公元前276年-前243年在位(3)。《鲁仲连义不帝秦》: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既然这样,我将让秦王把梁王煮死制成肉酱。《鲁仲连义不帝秦》: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先生又怎么能使秦王把梁王煮死制成肉酱呢?《鲁仲连义不帝秦》: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梁王怎么能安然无事呢?
梁孝王-古文观止词典
梁孝王liáng xiào wáng
【词性】:名词
名刘武,汉文帝次子,景帝同母弟。文帝十二年封为梁王(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邹阳从梁孝王游。——邹阳跟随梁孝王做官。
灵王-古文观止词典
灵王líng wáng
【词性】:名词
一、指楚灵王,名围。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540——前529年在位(1)。《庄辛论幸臣》: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灵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不知道子发已经接受楚灵王的命令,用红绳绑着自己去见楚灵王啊。
二、指汉高祖刘邦之子刘建(1)。《贾谊治安策一》:灵王王燕。——灵王封作燕王。
六王-古文观止词典
六王liù wáng
【词性】:名词
指战国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的君主(1)。《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六国的君主完结了,四海之内统一了。
闵王-古文观止词典
闵王mǐn wáng
【词性】:名词
指齐闵王。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宣王之子。约公元前300年——前284年在位(1)。《鲁仲连义不帝秦》:邹君死,闵王欲入吊。——邹国国君死了,闵王想进去吊丧。
穆王-古文观止词典
穆王mù wáng
【词性】:名词
周穆王,名满,西周国王,公元前1001年至前947年在位(3)。《子革对灵王》:昔穆王欲肆其心。——从前周穆王想实现他的野心。《祭公谏征犬戎》:穆王将征犬戎。——周穆王打算讨伐犬戎。《刑赏忠厚之至论》:穆王立而周道始衰。——周穆王继承了王位,周朝开始衰落。
平王-古文观止词典
平王píng wáng
【词性】:名词
即周平王。东周国王。名宜臼,一作宜咎。幽王太子。公元前770-前720年在位。幽王被杀后,他被申、鲁、许等国拥立于申。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依靠晋郑两国夹辅立国,史称东周(1)。《周郑交质》: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郑武公、庄公先后担任周平王的卿士。
齐闵王-古文观止词典
齐闵王qí mǐn wáng
【词性】:名词
战国时齐国国君。又作齐湣王、齐愍王。公元前300年-前284年在位(3)。《鲁仲连义不帝秦》: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从前秦昭王和齐闵王争强称帝。《鲁仲连义不帝秦》:今齐闵王益弱。——今天的齐国比起齐闵王时更加衰弱了。《鲁仲连义不帝秦》:齐闵王将之鲁。——齐闵王准备到鲁国去。
齐王-古文观止词典
齐王qí wáng
【词性】:名词
一、指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公元前319年-前301年在位(1)。《颜斶说齐王》:有能得齐王之头者,封万户侯。——有人能够得到齐宣王脑袋的,封他做食邑万户的侯。
二、指齐闵王。又作齐湣王,齐愍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公元前300年-前284年在位(2)。《冯煖客孟尝君》: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过了一年,齐闵王告诉孟尝君说:“我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做自己的臣子。”《冯煖客孟尝君》: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齐闵王听到这个消息,君臣们都害怕起来。
三、指齐王建。战国时齐国国君。公元前264年-前221年在位(1)。《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齐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
四、指齐襄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公元前283年-前265年在位(1)。《乐毅报燕王书》:齐王逃遁走莒。——齐襄王逃到莒城。
五、指齐威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公元前350年-前320年在位(2)。《滑稽列传》: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齐威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求救兵。《滑稽列传》:齐王曰:“善。”——齐威王说:“你说得好。”
齐威王-古文观止词典
齐威王qí wēi wáng
【词性】:名词
战国时齐国国君。公元前356年-前320年在位(3)。《鲁仲连义不帝秦》: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过去,齐威王曾经行仁义。《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齐威王的时候,他喜欢说隐语。《滑稽列传》: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于是齐威王就增加礼品共黄金一千镒,白璧十双,车马一百乘。
齐宣王-古文观止词典
齐宣王qí xuān wáng
【词性】:名词
战国时齐国国君。公元前319年-前301年在位(1)。《颜斶说齐王》:齐宣王见颜斶。——齐宣王召见颜斶。
勤王-古文观止词典
勤王qín wáng
谓起兵救援王朝(1)。《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共立勤王之勋。——一道来建立起兵救援王朝的功业。
秦惠王-古文观止词典
秦惠王qín huì wáng
【词性】:名词
战国时秦国国君嬴驷,秦孝公嬴渠梁的儿子,公元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苏秦以连横说秦》: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苏秦最初用连横的策略去游说秦惠王。《司马错论伐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
秦昭王-古文观止词典
秦昭王qín zhāo wáng
【词性】:名词
战国时秦国国君,亦称秦昭襄王,名稷(一作侧),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初,其母宣太后当权,任用魏冉为相,白起为将,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改用范雎为相,又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西北)大胜赵军,奠定了此后秦取得统一战争胜利的基础(1)。《屈原列传》: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楚怀王会面。
三王-古文观止词典
三王sān wáng
一说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一说指夏禹、商汤、周代的文王和武王(7)。《范雎说秦王》:三王之仁而死。——三王这样的仁人也要死。《李斯谏逐客书》: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太史公自序》: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春秋》上能阐明三王治世之道。
商王-古文观止词典
商王shāng wáng
【词性】:名词
指商代最后一个帝王帝辛(1)。《祭公谏征犬戎》: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商王帝辛,对人民十分凶恶。
四王-古文观止词典
四王sì wáng
指禹、汤、周文王和周武王(1)。《齐国佐不辱命》: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四王的统一天下,在于树立德政,满足诸侯共同的欲望。
太王-古文观止词典
太王tài wáng
【词性】:名词
即古公亶父。古代周族领袖。周文王的祖父(1)。《展禽论祀爱居》: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高圉、太王能够遵循稷的德政。
滕王-古文观止词典
滕王téng wáng
【词性】:名词
即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长州上。元婴后封滕王,故名滕王阁(1)。《滕王阁序》:滕王高阁临江渚。——高高的滕王阁,耸立在江边。
天王-古文观止词典
天王tiān wáng
【词性】:名词
在本书中仅指战国时的吴王夫差(7)。《诸稽郢行成于吴》: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从前越国遭到祸害,得罪了天王。《诸稽郢行成于吴》: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这样天王就没有成就和功劳了。《诸稽郢行成于吴》:唯天王秉利度义焉!——希望天王衡量一下利害,考虑一下道义!
王-古文观止词典
王wáng
【词性】:名词
一、泛指君主。包括春秋周天子,春秋战国时列国国君(139)。《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你们应该贡献的包茅不按时送来,不供应天子祭祀的用品,没有渗酒的东西。《楚归晋知罃》: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楚王送知罃回国时,对他说:“你恐怕怨恨我吗?”《信陵君救赵论》: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信陵君只不过是一个公子罢了,魏国自有君主啊。
二、汉以后为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8)。《高帝求贤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酇侯下诸侯王。——御史大夫周昌把诏书下达相国,相国酇侯下达各诸候王。《贾谊治安策一》: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几年之后,各国诸侯王大部分都长大,血气正旺盛。《贾谊治安策一》: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现在的诸侯王,都是许多胯骨和腿骨,放弃砍刀和斧头不用,却要用刀刃去碰它,臣认为非缺即断。
三、《诗经·国风》之一(1)。《季札观周乐》:为之歌《王》,曰:“美哉!”——给他歌唱《王风》,他说:“好啊!”
四、姓(5)。《圬者王承福传》: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问他,他的姓是王,他的名是承福。《三槐堂铭》: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上天的意思大概要使王氏再次兴盛吧。《三槐堂铭》: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功名富贵大致同王氏相等。
王-古文观止词典
王wàng
【词性】:动词
一、称王,做王,当王,统治天下(23)。《秦楚之际月表》: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商汤和周武王称王,是由契和后稷时起,修仁行义十几代。《贾谊治安策一》: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假如天下像从前那样,淮阴侯还做楚王,黥布还做淮南王。《留侯论》: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当韩信打败齐想自己称王时,高祖十分生气,在说话和脸色上表现出来。
二、成就王业(3)。《秦楚之际月表》:安在无土不王。——怎么能说没有封地便不能成就王业?《邹阳狱中上梁王书》: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秦朝信任了左右的人亡了国,周朝任用偶然相识的人却成就了王业。《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周文王在泾、渭水边狩猎,把吕尚接了回去,因而成就了统一天下的王业。
三、读wáng。古时谓中原以外的民族来朝(3)。《祭公谏征犬戎》:荒服者王。——荒服地区要进京朝见天子。《祭公谏征犬戎》:有不王,则修德。——有不来朝见的,天子就要检查德行。《祭公谏征犬戎》:犬戎氏以其职来王。——犬戎氏按照他的职分来朝见天子。
王城-古文观止词典
王城wáng chéng
【词性】:名词
一、春秋时地名。在今陕西大荔县东(2)。《寺人披见文公》: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晋侯秘密来到王城与秦伯会面。《阴饴甥对秦伯》: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晋国的阴饴甥会见秦伯,在王城订立盟约。
二、泛指京城。这里指北宋的京城,今河南开封市(1)。《三槐堂铭》:王城之东,晋国所庐。——王城的东面,是晋国的府第。
王道-古文观止词典
王道wáng dào
【词性】:名词
儒家称以仁义治天下为“王道”,与“霸道”相对(2)。《太史公自序》: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补救弊端,振兴衰败,这是王道中的大事。《吊古战场文》: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出奇制胜的军队与行仁义的军队是有区别的,所以认为王道不合时宜,就不去实行了。
王法-古文观止词典
王法wáng fǎ
【词性】:名词
帝王治理天下之道(1)。《驳复仇议》: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通晓事理,懂得道义的人,难道会把王法当作仇人吗?
王府-古文观止词典
王府wáng fǔ
【词性】:名词
国家收藏财物的地方(1)。《诸稽郢行成于吴》: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每年春天和秋天向王府进贡,决不懈怠。
王宫-古文观止词典
王宫wáng gōng
【词性】:名词
帝王居住的宫室(2)。《诸稽郢行成于吴》: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送上一个嫡生女儿,情愿拿着簸箕扫帚在王宫里听候使唤。《触詟说赵太后》:愿令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希望能让他补入黑衣卫士的名额里,来保卫王宫。
王公-古文观止词典
王公wáng gōng
【词性】:名词
一、天子、诸侯(1)。《周郑交质》:可羞于王公。——可以进献给天子、诸侯。
二、泛指王侯公卿、达官贵人(4)。《与韩荆州书》:皆王公大人许与义气。——王公大人都欣赏我的气节和道义。《潮州韩文公庙碑》: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突然间遇上它,那么王公大人都会失去他们的尊贵。《潮州韩文公庙碑》:智可以欺王公。——人的智慧可以用它欺骗王公大人。
三、人名。汉初著名的游侠,救人急难,不自夸,不图报,威望很高(1)。《游侠列传序》: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汉朝建立以来,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一类人物。
王官-古文观止词典
王官wáng guān
【词性】:名词
春秋时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省闻喜县西(1)。《吕相绝秦》:伐我涑川,俘我王官。——攻打我国的涑水,掳掠我国的王官。
王侯-古文观止词典
王侯wáng hóu
【词性】:名词
春秋战国泛指各诸侯国的君主,汉以后成为皇族子弟或功臣的最高封号(10)。《苏秦以连横说秦》: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王侯的威势,谋臣的权术。《项羽本纪赞》: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三年之内,就率领五国诸侯消灭了秦朝,分割天下土地来封王侯。《项羽本纪赞》:怨王侯叛己,难矣。——埋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就难了。
王后-古文观止词典
王后wáng hòu
【词性】:名词
帝王的正妻(1)。《敬姜论劳逸》:王后亲织玄紞。——王后亲自编织玄紞。
王回-古文观止词典
王回wáng huí
【词性】:名词
人名。字深父,北宋理学家(1)。《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长乐王回,字深父。
王迹-古文观止词典
王迹wáng jī
【词性】:名词
王业,帝王的基业(1)。《秦楚之际月表》: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然而王迹的兴起,起于乡里之中。
王季-古文观止词典
王季wáng jì
【词性】:名词
周文王的父亲,商末周族领袖(1)。《宫之奇谏假道》: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虢仲和虢叔是王季的儿子。
王君涤-古文观止词典
王君涤wáng jūn dí
【词性】:名词
即王涤。宋哲宗时人,余不详。“君”是对人的敬称(1)。《潮州韩文公庙碑》: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元祐五年,朝散郎王涤来管理这个地方。
王朗-古文观止词典
王朗wáng lǎng
【词性】:名词
东汉末年人,曾任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太守,后被孙策所败(1)。《诸葛亮后出师表》:刘繇、王朗各据州郡。——刘繇和王朗,每人占据着州郡。
王良-古文观止词典
王良wáng liáng
【词性】:名词
春秋时的善御者(1)。《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好比四匹马驾着轻车子走上了熟路,而且是王良、造父这样的善御者在帮助驾驭。
王僚-古文观止词典
王僚wáng liáo
【词性】:名词
人名。春秋时吴国国君。公元前526-前515年在位(1)。《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袭扰月亮。
王廖-古文观止词典
王廖wáng liào
【词性】:名词
人名。战国时齐国将领(1)。《贾谊过秦论上》: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样一班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王莽-古文观止词典
王莽wáng mǎng
【词性】:名词
王莽(前45-后23),字巨君,汉元帝皇后侄。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1)。《深虑论》:而王莽卒移汉祚。——可是王莽终于改变了汉朝的国统。
王猛-古文观止词典
王猛wáng měng
【词性】:名词
前秦大臣,后为苻坚的谋士,字景略。起初隐居在华山,后应苻坚征召,出为中书侍郎(1)。《贾谊论》: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从古到今,人们称赞苻坚能在乡下平民之中识拔王猛。
王气-古文观止词典
王气wáng qì
【词性】:名词
帝王之气。古代迷信,认为帝王所在之处有象征帝王运数的祥光瑞气(1)。《阅江楼记》: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从六朝到南唐,大都是局部割据一处,没有办法应和金陵山水所集中的帝王的瑞气。
王奢-古文观止词典
王奢wáng shē
【词性】:名词
战国时齐国大臣,后因得罪逃到魏国(2)。《邹阳狱中上梁王书》:王奢去齐之魏。——王奢离开齐国到魏国。《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王奢、樊於期同齐、秦不是新交,而同燕、魏是故交。
王室-古文观止词典
王室wáng shì
【词性】:名词
王族,亦指国家,朝廷(2)。《郑庄公戒饬守臣》: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我祖先在这里是新建城邑,而周王室已经衰微了。《宫之奇谏假道》: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对王室有功勋,受勋的典策还藏在盟府里面。
王守仁-古文观止词典
王守仁wáng shǒu rén
【词性】:名词
王守仁(1472—1528),明哲学家、教育家。字伯安,余姚(今属浙江)人。尝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也称阳明先生。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卒谥文成。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阳明学派影响很大(1)。《瘗旅文》:吾龙场驿丞馀姚王守仁也。——我是龙场驿丞余姚人王守仁啊。
王孙-古文观止词典
王孙wáng sūn
【词性】:名词
贵族子弟的通称(2)。《庄辛论幸臣》: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却不知道那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安上弹丸,要在十仞以上天空中加害自己,把它作为弹弓射击的目标。《北山移文》: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有时慨叹隐士一去不返,有时抱怨贵人不来交游。
王孙满-古文观止词典
王孙满wáng sūūn mǎn
【词性】:名词
周大夫,周共王的玄孙(1)。《王孙满对楚子》: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君。
王孙牟-古文观止词典
王孙牟wáng sūn móu
【词性】:名词
周朝时卫国始封之君康叔的儿子,也叫康伯(1)。《子革对灵王》: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从前我们的先王熊绎和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一道事奉康王。
王孙圉-古文观止词典
王孙圉wáng sūn yǔ
【词性】:名词
春秋时楚国大夫(2)。《王孙圉论楚宝》: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王孙囤去聘问晋国,晋定公设宴待他。《王孙圉论楚宝》: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赵简子身上的佩玉发出响声,站在一旁担任赞礼官,他问王孙圉说:“楚国的白珩还在吗?”
王庭-古文观止词典
王庭wáng tíng
【词性】:名词
匈奴君主单于所居之地(1)。《报任安书》:足历王庭,垂饵虎口。——足迹经过匈奴的王庭,如同虎口中挂着诱饵。
王文康公-古文观止词典
王文康公wáng wén kāng gōng
【词性】:名词
即王曙,字晦叔,宋河南人。仁宗时官至枢密使,死后谥“文康”(1)。《梅圣俞诗集序》: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从前王曙曾见他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好作品!”
王衍-古文观止词典
王衍wáng yǎn
【词性】:名词
王衍(256——311),晋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字夷甫。出生士族。谈论义理,任意更改,时人称“口中雌黄”。担任宰相,专谋自保(3)。《辨奸论》: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王下苍生者,必此人也!”——从前,山巨源见到王衍说:“将来祸害天下百姓的一定是这个人!”《辨奸论》: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王衍的为人,从他的容貌和言语上看,固然有欺世盗名的本钱。《辨奸论》: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这是王衍、卢杞合并成为一个人了
王禹偁-古文观止词典
王禹偁wáng yǔ chēng
【词性】:名词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官至翰林学士。他是北宋早期反对五代浮靡文风的著名作家之一(1)。《待漏院记》: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大理寺小吏王禹偁作了这篇文章。
王子-古文观止词典
王子wáng zǐ
【词性】:名词
贵族子弟的通称(1)。《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被秦国俘虏的〕六国宫妃、贵族子弟辞别了本国的宫殿,乘车来到秦国。
王子狐-古文观止词典
王子狐wáng zǐ hú
【词性】:名词
周平王的儿子(1)。《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王子狐到郑国做人质。
王子师-古文观止词典
王子师wáng zǐ shī
【词性】:名词
即王允,东汉太原祁人,字子师,官至司徒(1)。《与韩荆州书》: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从前王允出任豫州刺史,还没到任就征聘了荀慈明。
王臣-古文观止词典
王臣wáng chén
辅佐王室之臣(2)。《争臣论》: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臣子屡屡直谏,不是为了他自身的缘故。《争臣论》: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处在大臣的地位,却以不事奉天子和诸侯的心性作为高尚,那么忧患就会产生。
王师-古文观止词典
王师wáng shī
帝王的军队(1)。《吊古战场文》:古称戎夏,不抗王师。——古人说,中原和四方都不敢抗拒帝王的军队。
王事-古文观止词典
王事wáng shì
天子之事。亦代指天子、王道等(2)。《子革对灵王》: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只能用桃木做的弓,枣木做的箭贡献给周天子。《太史公自序》: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贬责天子,斥责诸侯,声讨大夫,只是为了要实行王道罢了。
王业-古文观止词典
王业wáng yè
帝王的基业(5)。《司马错论伐蜀》: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挟制天子,用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没有人敢不听从,这是建立帝王的事业啊!《司马错论伐蜀》: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而大王却不去争夺,反而去和戎狄争夺,这离帝王的基业远得很呢。《诸葛亮后出师表》:王业不偏安。——帝王的事业不偏处在一个角落。
王佐-古文观止词典
王佐wáng zuǒ
帝王的辅佐(1)。《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小臣听说唐朝宰相陆贽,才能本来是帝王的辅佐。
威王-古文观止词典
威王wēi wáng
【词性】:名词
即齐威王。战国时齐国国君。田氏,名因齐。公元前356年-前320年在位(6)。《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于是就上朝去拜见齐威王。《鲁仲连义不帝秦》: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齐威王勃然大怒道:“呸!你娘不过是个奴婢!”《滑稽列传》: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威王八年,楚国大规模发兵攻打齐国。
魏安釐王-古文观止词典
魏安釐王wèi ān xī wáng
【词性】:名词
春秋时魏国国君,魏昭王儿子,名圉。公元前276年-前243年在位(1)。《鲁仲连义不帝秦》: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去援救赵国。
魏王-古文观止词典
魏王wèi wáng
【词性】:名词
一、指战国时魏国魏安釐王。公元前276-前243年在位(14)。《鲁仲连义不帝秦》: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魏王派客将军辛垣衍偷偷地潜入邯郸。《鲁仲连义不帝秦》: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魏王派客将军辛垣衍去命令赵国尊秦国为帝。《信陵君救赵论》: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我不知道信陵君如何向魏王请罪。
二、指魏昭王。战国时魏国国君。公元前295年-前277年在位(1)。《乐毅报燕王书》:故假节于魏王。——所以才凭借魏王符节出使燕国。
文王-古文观止词典
文王wén wáng
【词性】:名词
指周文王。名昌,姬姓,殷末周族领袖(15)。《宫之奇谏假道》: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做过周文王的卿士,对王室有功勋。《蹇叔哭师》: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它的北陵,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地方。《季札观周乐》:其文王之德乎?——这大概是文王的盛德吧?
吴王-古文观止词典
吴王wú wáng
【词性】:名词
一、指春秋末吴国国君夫差。公元前495年-前473年在位(3)。《诸稽郢行成于吴》:以广侈吴王之心。——用这个办法来使吴王的骄傲心里膨胀起来。《甲胥谏许越成》: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吴王说:“大夫您为什么对越国这样重视?”《申胥谏许越成》:吴王乃许之。——吴王于是答应了他。
二、指春秋末吴国国君阖闾,名光。公元前514年-前496年在位(1)。《乐毅报燕王书》: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从前伍子胥的劝说被阖间接受,所以吴王阖闾能够远征到楚国国都郢城。
吴王夫差-古文观止词典
吴王夫差wú wáng fū chāi
【词性】:名词
春秋时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公元前495年-前473年在位(4)。《吴许越成》: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吴王夫差在夫椒打败了越国的军队。《诸稽郢行成于吴》:吴王夫差起师伐越。——吴王夫差起兵攻打越国。《申胥谏许越成》: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吴王夫差于是告诉大夫们说。
武王-古文观止词典
武王wǔ wáng
【词性】:名词
指周武王,周朝开国之主(8)。《臧哀伯谏纳郜鼎》:武王克商。——周武王战胜商朝。《祭公谏征犬戎》:庶民弗忍,欣戴武王。——老百姓不能忍受〔商朝〕,欣然起来拥戴周武王。《展禽论祀爰居》:武王去民之秽。——周武王铲除了人民的祸害。
先王-古文观止词典
先王xiān wáng
【词性】:名词
先代君王(66)。《展喜犒师》:恃先王之命。——依靠先王的命令。《齐国佐不辱命》: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这恐怕不是先王的意志吧?《季札观周乐》: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不过还有先王的遗民啊!
贤王-古文观止词典
贤王xián wáng
匈奴贵族的高级封号。有左贤王、右贤王(1)。《报任安书》:乃悉征其左右贤王。——就征召左右贤王。
襄王-古文观止词典
襄王xiāng wáng
【词性】:名词
周襄王。周代君主。公元前651年-前619年在位(1)。《襄王不许请隧》: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晋文公已经帮助周襄王在郏复位。
王孙满对楚子-古文观止词典
王孙满对楚子
【朝代】:宣公三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楚国在征服一些小国之后,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野心。这次陈兵周境,询问九鼎大小,取周而代之的意图昭然若揭。王孙满从维护周王室的立场出发,指出享有天下“在德不在鼎”,然后又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压服庄王。出语句句指向要害,行文滴水不漏。但宣扬天命,鼓吹占卜,是其局限与糟粕。
【原文】: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子革对灵王-古文观止词典
子革对灵王
【朝代】:昭公十二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本文记载的是楚灵王倚仗国力强盛,围徐胁吴,子革对灵王进行劝谏的事。文中通过对灵王服饰的描绘以及灵王求鼎、求田、求“畏我”的发问,勾勒出了一位野心勃勃而又骄奢自矜的霸主形象。子革的劝谏,则采用了欲擒故纵,寓抑于扬的方式,刻画出了一位能言善谏者的形象。文末记述灵王虽被感动,但却不思悔改,刚愎自用,终“及于难”,也能发人深思。
【原文】: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
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秘,敢请命。”王入视之。
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召公谏厉王止谤-古文观止词典
召公谏厉王止谤
【原文出处】:周语上 国语
【说明】:
本文记述周厉王凶残暴虐,拒不纳谏,并以严酷杀戮的高压手段来对待舆论,终于被国人放逐的始末。文章以记言为主,结构严谨,比喻贴切,特别是召公的谏词,不厌其烦,连举古今正反很多事例,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襄王不许请隧-古文观止词典
襄王不许请隧
【原文出处】:周语中 国语
【说明】:
晋文公帮助周襄王恢复君位,自以为功莫大焉,提出享受天子葬礼的要求。尽管周天子此时已徒有虚名,但在襄王看来,这种表现君臣名分的“礼”仍旧是不能违反的。于是襄王挖空心思地讲了一席话,委婉地拒绝了晋文公的非礼要求,维护了他自己的天子特权。
【原文】: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祗而已,岂敢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今天降祸灾于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于裔土,何辞之与有?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王孙圉论楚宝-古文观止词典
王孙圉论楚宝
【原文出处】:楚语下 国语
【说明】:
楚大夫王孙圉访问晋国,晋大夫赵简子向他炫耀宝玉,并询问楚国之宝白珩,企图污辱楚国。面对傲气凌人、夜郎自大的赵简子,王孙圉从容机智地回击对方,指出楚国视为宝物的是那些于国于民有益的贤人和物产,至于“哗嚣之美”,那是不值得重视的。王孙圉的话,堂堂正正。绵里藏针,赵简子弄巧成拙,自取其辱。
【原文】: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圉闻国之宝六而已:明王圣人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藏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圬者王承福传-古文观止词典
圬者王承福传
【说明】:
本文是韩愈为一位泥瓦工王承福所作的传记,但目的并不在于描绘刻画传主的形象,而在于借传主的言行表达作者自己的见解。文章严厉指斥了“薄功而厚飨”、“贪邪而亡道”的人,赞扬了自食其力、独善其身的王承福,也批评了王承福只知为我、不知为人的“杨朱之道”。文中同时宣扬“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的论调。并将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上下等级关系等归之于天命,反映出作者的剥削阶级立场和观念。文章叙则简洁清晰,议则犀利精辟,夹叙夹议,错落有致。
【原文】: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孝王-古文观止词典
孝王xiào wáng
【词性】:名词
即梁孝王刘武。为汉文帝次子(2)。《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胜等疾阳,恶之孝王。——羊胜等人忌恨邹阳,就向梁孝王谗谤邹阳。《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梁孝王发怒,把邹阳交给执法官吏,准备杀他。
孝文王-古文观止词典
孝文王xiào wén wáng
【词性】:名词
战国时秦昭襄王之子。在位三天即死(1)。《贾谊过秦论上》:施及孝文王、庄襄王。——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
宣王-古文观止词典
宣王xuān wáng
【词性】:名词
即齐宣王。田氏,名辟疆,战国初期齐国国君。公元前319年-前301年在位(2)。《颜斶说齐王》:宣王不说。——齐宣王不高兴。《颜斶说齐王》: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齐宣王说:“唉,君子怎么能够侮辱呢!”
燕王-古文观止词典
燕王yān wáng
【词性】:名词
一、指战国时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年-前279年在位(2)。《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苏秦做燕国的相国,有人向燕昭王毁谤他,燕昭王发怒提剑,杀了好马给苏秦吃。
二、指战国时燕国国君燕惠王。公元前278年-前271年在位(3)。《乐毅报燕王书》:燕王悔。——燕惠王后悔了。《乐毅报燕王书》:燕王乃使人让乐毅。——燕惠王派人去指责乐毅。《乐毅报燕王书》: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望诸君乐毅于是就派人送书信给燕惠王说。
三、指刘仁恭。五代初,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始称燕王。这里以王称刘仁恭是泛称(1)。《五代史伶官传序》:燕王吾所立。——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
燕昭王-古文观止词典
燕昭王yān zhāo wáng
【词性】:名词
战国时燕国国君。名平,公元前311年-前279年在位(2)。《乐毅报燕王书》: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昌国君乐毅,替燕昭王联合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乐毅报燕王书》: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还有三座城池没有攻下来,而燕昭王去世了。
幽王-古文观止词典
幽王yōu wáng
【词性】:名词
一、指西周时的暴君周幽王。公元前781年-前771年在位(1)。《外戚世家序》: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而周幽王的被擒获是因为同褒姒淫乐。二、汉高祖刘邦之子刘友的封号。原为淮阳王,后徙赵,封为赵王(2)。《贾谊治安策一》:幽王王淮阳。——幽王在淮阳称王。《贾谊治安策一》: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让悼惠王、幽王、元王的子孙,都按次序各人接受祖宗的分地,直到土地分完为止。
元王-古文观止词典
元王yuán wáng
【词性】:名词
即刘交。汉高祖之弟,封为楚王(3)。《贾谊治安策一》:元王王楚。——元王称王楚国。《贾谊治安策一》: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让悼惠王、幽王、元王的子孙,都按次序各自接受祖宗的分地,直到地分完为止。《贾谊治安策一》: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元王的儿子,是皇帝的堂弟。
越王-古文观止词典
越王yuè wáng
【词性】:名词
指勾践(?-前465)。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7-前465年在位。曾被吴大败,屈服求和。他卧薪尝胆,刻苦图强,转弱为强,灭亡吴国。成为诸侯霸主(4)。《诸稽郢行成于吴》:越王勾践起师逆之。——越王勾践发兵迎战吴兵。《诸稽郢行成于吴》:越王许诺。——越王应允了〔大夫文种的请求〕。《申胥谏许越成》: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越王讲信用而且爱百姓,全国人心归向他,年年五谷丰收,国势日益强盛起来。
昭王-古文观止词典
昭王zhāo wáng
【词性】:名词
一、指周昭王。西周国君,名瑕(3)。《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昭王南征而不复。——周昭王南巡楚国没有回来。《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周昭王没有回去,您还是去问水边上的人吧!《讳辩》: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康王钊的孙子,谥号为昭王。
二、指秦昭襄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名稷。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3)。《李斯谏逐客书》:昭王得范雎。——昭襄王得到了范雎。《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昭王疑之。——昭襄王对此怀疑。《六国论》:昭王未得韩、魏之心。——昭襄王没有得到韩、魏二国的真心归降。
赵王-古文观止词典
赵王zhào wáng
【词性】:名词
一、指战国时赵国开国国君赵烈侯。名籍。公元前408年至前387年在位(1)。《触詟说赵太后》: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赵王的子孙封侯的,他们继承侯位的还有在的吗?
二、指战国时赵国国君赵肃侯。名语。公元前349年至前326年在位(3)。《苏秦以连横说秦》: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在华丽的宫殿里拜见并劝说赵王。《苏秦以连横说秦》:赵王大说。——赵王十分高兴。《滑稽列传》:赵王与之精兵十万。——赵王给他精兵十万。
三、指战国时赵国国君赵孝成王。名丹,公元前265年至前245年在位(6)。《鲁仲连义不帝秦》:因平原君谓赵王曰。——通过平原君对赵王说。《唐雎说信陵君》:赵王自郊迎。——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信陵君救赵论》:不知有赵王。——不知道有个赵孝成王。四、指刘如意。汉高祖的儿子,戚夫人所生,后被吕后害死(1)。《路温舒尚德缓刑书》: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近代赵王不能善终,姓吕的家族叛乱。
周景王-古文观止词典
周景王zhōu jǐng wáng
【词性】:名词
东周的天子,名姬贵。公元前544年至前520年在位(1)。《石钟山记》: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那噌噌吰吰的是周景王的无射钟。
周烈王-古文观止词典
周烈王zhōu liè wáng
【词性】:名词
东周的天子。名喜。公元前375至前369年在位(1)。《鲁仲连义不帝秦》:周烈王崩。——周烈王死了
周文王-古文观止词典
周文王zhōu wén wáng
【词性】:名词
商末周族领袖。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在位五十年,国势强盛(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周文王猎泾渭。——周文王在泾水、渭水边打猎。
周武王-古文观止词典
周武王zhōu wǔ wáng
【词性】:名词
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发。文王之子(1)。《朋党论》: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周武王的三千臣子结为一个大朋党。
诸侯王-古文观止词典
诸侯王zhū hóu wáng
【词性】:名词
古代对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称呼(2)。《高帝求贤诏》:相国酂侯下诸侯王。——相国酂侯下达诏书给诸侯王。《贾谊治安策一》: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现在的诸侯王都是众多的胯骨和腿骨。
庄王-古文观止词典
庄王zhuāng wáng
【词性】:名词
指春秋时楚庄王。公元前613至前591年在位(8)。《宋人及楚人平》:庄王围宋。——楚庄王包围了宋国。《宋人及楚人平》:反于庄王。——回到庄公那儿。《宋人及楚人平》:庄王怒曰。——庄王生气地说。
庄襄王-古文观止词典
庄襄王zhuāng xiāng wáng
【词性】:名词
指战国时秦庄襄王。公元前249至前247年在位(1)。《贾谊过秦论上》:施及孝文王、庄襄王。——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
左右贤王-古文观止词典
左右贤王zuǒ yòu xián wáng
即左贤王、右贤王,都是匈奴王的称号(1)。《报任安书》:乃悉征其左右贤王。——就征召左右贤王。
春王正月-古文观止词典
春王正月
【朝代】:隐公元年
【原文出处】:公羊传
【说明】:
《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它与《春秋左氏传》、《春秋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阐释《春秋》经文的。《公羊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齐人公羊高口述,至汉景帝时由公羊寿和胡母子都整理成书。
《公羊传》对研究战国、秦、汉时的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但它对《春秋》一书微言大义的解释颇多穿凿附会。《公羊传》的文学价值也远逊于《左传》,行文始终采用问答方式,比较呆板平直。
本文是对《春秋》经文“元年春王正月”的阐释,它说明古代宗法制度下确定继承人的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看来,作者是拥护并且维护这一原则的。
【原文】: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植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范雎说秦王-古文观止词典
范雎说秦王
【原文出处】:国策
【说明】:
秦昭襄王即位后,由其母宣太后及舅父魏冉把持朝政。范雎自魏至秦游说秦王,想让秦王改变这种大权旁落的状况。但当秦王向他求教时,他却不急于回答。直到秦王心诚意急之时,他才说明自己与秦王交疏言深,话一不当,就会招致杀身之祸;即使自己不怕死,也担心因自己之死使天下贤人望而生畏,莫肯来秦。最后才指出太后,穰侯专权的危害,终于使秦王完全信任了自己。范雎的说辞,反复陈说,委婉警悚,突出地表现了他深谋远虑与老成持重,同时也显示出他的长于辞令,善于进谏的才能。
【原文】: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菱水,无以饵其口,膝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
“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因以杜口裹足,莫肯向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跪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恩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文观止词典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出处】:国策
【说明】:
这是一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优秀散文。文中通过邹忌与徐公比美这一中心情节的多方面描写,以小见大,现身说法,揭示了权位越高,越容易受蒙蔽的道理,并告诉人们:要想兴利除弊,只有广开言路,诚心纳谏。今天读它,仍能从中受到很大启示。本文文笔流畅,情节生动,叙述简洁,语言精练,细致地刻画了一位精细聪明、巧于设辞的谋臣形象,而且充满幽默气氛。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曰,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颜斶说齐王-古文观止词典
颜斶说齐王
【原文出处】:国策
【说明】:
本文通过颜周和齐宣王的对话,说明了“士贵耳,王者不贵”的道理,表现了颜斶不惧权势,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布衣本色的可贵品质,也反映出战国时期士的地位很高。文中对话,符合人物身分、地位。描写生动逼真,饶有情趣。
【原文】: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周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乐毅报燕王书-古文观止词典
乐毅报燕王书
【原文出处】:国策
【说明】:
本文是一篇苦心构思而成的名作,由记事和论说两种体裁构成。前半部分概括叙述乐毅破齐以及奔赵的经过,后半部分是乐毅答复燕惠王的信,前后联系紧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信中,乐毅饱含忧愤,追忆了燕昭王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叙述了自己伐齐取胜的功绩,指责了惠王的不明大义,说明了自己逃奔赵国的原因,表白了自己对燕国的一片忠心。旁征博引,反复申辩,措词委婉,语意诚挚。爱国之情,忠贞之心,感人至深。
【原文】: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敝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
“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邱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余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宋玉对楚王问-古文观止词典
宋玉对楚王问
【原文出处】:楚辞
【说明】:
本文通过宋玉回答楚王的问话,反映了有才之士不被人理解的愤慨及宋玉清高孤傲、落落寡合的性格。文中设譬引喻,形象鲜明;夸张对比,语言生动。
【原文】: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鹦,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古文观止词典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原文出处】:西汉文
【说明】:
邹阳(约前206-前129年),汉初齐人。曾为吴王门客。吴王谋反,邹阳上书劝告,吴王不听。邹阳遂投梁孝王门下。后因羊胜进谗下狱,邹阳上书申诉辩白,孝王悟,尊为上客。
本文即邹阳入狱后写给梁孝王的信。信中列举了大量历史故事来表白自己是忠而见疑,贤而受谤,反复申述人主应去骄傲之心,不可偏信谗言。据事引典,铺陈排比,设喻巧妙,辨析有力。这种妙用辞令的特点,颇有战国辩士的遗风。
【原文】:
邹阳从梁王游。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阳乃从狱中上书曰: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熟察之。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熟察,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吴、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说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亲其仇,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只怨结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极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乱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乎昭旷之道也。今人主沉谄谀之辞,牵帷廧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滕王阁序-古文观止词典
滕王阁序
【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年14,举幽素科,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补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父王福畴官雍州司功参军,因受连累,贬谪边地。勃渡海省亲,溺水,惊悸而死。他是“初唐四杰”之首。诗文在当时负有盛名。
【说明】:
本文是用骈体所写的滕王阁诗的序文。文章运用生动的文笔,描绘了滕王阁四周的景物和宴会的盛况,抒发了作者的宏伟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辞采绚丽华美,对仗工整自然,气势奔放,用典贴切。结构上也能前呼后应,层次清晰。是骈文中的代表作品。
【原文】: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鼎鸣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呜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古文观止词典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说明】:
王参元是元和二年(807)进士,家中不幸失火。柳宗元知道后,“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文中详细说明了自己所以“幸灾乐祸”的原因,并借此批评了当时社会上诽谤造谣,压抑人才的不良风气。文章用笔始出人意外,终入人意中,出奇制胜,痛快淋漓。
【原文】: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馀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不愁海龙王没宝-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愁海龙王没宝
【释义】:
言海里有宝。常比喻富贵的人不会没有财宝;或有身份地位的人必有与其身份地位相称的东西。《四游记·西游记》四:近因教演子孙,守把山洞,奈何没件兵器。古人云:不愁海龙王没宝。特来告求一件。
不讲不笑,阎王不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讲不笑,阎王不要
【释义】:
不讲话不说笑的人,连阎王爷也不想要。谓说笑无罪,人就该说笑。《跻春台·卖泥丸》:又道是不讲不笑,阎王不要。若是说话都有罪过,那吃人、害人、偷人、抢人,又拿甚么去罪他?我们不过大家说来解闷,并未作科去犯奸,谈闺道阃都有罪,阎王那有许多链子拴?
才脱了阎王,又撞着小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才脱了阎王,又撞着小鬼
【释义】:
比喻刚摆脱一个恶人,又碰上另一个恶人。《照世杯》三:这五更天,怎么有妇女在溪河里洗浴?分明是些花月的女妖。我杜景山怎么这等命苦,才脱了阎王,又撞着小鬼,叫我也没奈何了。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释义】:
在举事争夺政权中,成功了就被尊为帝王,失败了就被贬作贼寇。意谓世俗之论,总以成功者为合法,以失败者为非法。也指世俗总以成败来论英雄。《禅真逸史》二七:俗语曰: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当今天下四分五裂,英雄竞起。我等器械未备,军卒未练,粮草未足,焉能成事?若攻得一城,破得一邑,进有所据,退有所守,方可转动。今若轻举,倘有疏虞,岂不自贻其悔?《续儿女英雄传》二六:尝闻人云: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我等三人王业不成,反落一个强寇之名,皆是命中注定,死而无怨也。
⊙成王败寇
《吴三桂演义》一:因为看得君位太过尊荣,就引出那些枭雄。道什么成王败寇,日日兴兵,既得称王,又欲称帝。
⊙成则王侯败则贼
《红楼梦》二:子兴道:“依你说成则王侯败则贼了。”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三遂平妖传》三一:王则又对道:“单枪独马领三军,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彭公案》九六:你不必多说,自古及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
⊙胜者王侯,败者寇盗
《济公全传》一九三:你岂不知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胜者王侯,败者寇盗。
吃王莽的饭,干刘秀的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王莽的饭,干刘秀的事
【释义】:
王莽:西汉人,篡汉建立新朝。刘秀:东汉光武帝。起兵反对王莽,建立了东汉。比喻受一方的恩惠,却暗地里为另一方做事。《林兰香》三八:除了绿姑娘穿青衣抱黑柱,那是不得不然,其余帮虎吃食的虽多,吃王莽的饭,干刘秀的事,却亦不少,怕他怎地?
愁海龙王没宝-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愁海龙王没宝
【释义】:
传说大海中宝物最丰富,全为海龙王所有。比喻不必要的忧愁。《西游记》三:悟空笑道:“古人云‘愁海龙王没宝哩!’你再去寻寻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价。”
⊙愁海龙王少宝
《飞跎全传》九:那船家道:“……你若要过苦海,我便起个好矛锚,代(带)个好舵。我费一个钱气力,你便把一个钱。”跎子于是道:“你还愁海龙王少宝?”
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
【释义】:
好:喜爱。楚王喜爱腰细的苗条女人,宫女为了讨楚王喜欢节食减肥,以至于有饿死者。比喻上有所好,下面争相仿效,以求其欢心。□语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无声戏》三:末后换了一个青年进士,是扬州人,极喜穿着。凡是各役中,衣帽齐整,模样干净的,就看顾他,见了那褴褛龌龊的,不是骂,就是打。古语有云: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
【释义】:
龙王:传说中大江湖河海中统领水族的神。喻自己人不认识自己人,发生了误会或冲突。《儿女英雄传》七:那妇人听了,这才裂着那大薄片子嘴笑道:“你瞧,‘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咧!那么着,请屋里坐。”《彭公案》一四二:别打了,不是外人。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快来给你们引见引见。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不认得一家人
《济公全传》一一:那壮士一听,忙把刀一扔说:“原来是贤弟,这可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不认得一家人。”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龙图耳录》一〇九:蒋爷道:“……这是我侄儿艾虎,他乃紫髯伯的义儿、黑妖狐的徒弟。”王婆道:“哎哟!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大水冲了龙王庙
《施公案》六四:今日应了俗语:大水冲了龙王庙咧!没得说,今求众位赏我黄天霸点脸,大家笑合笑合,也免旁人耻笑。《续红楼梦》一三:珠大叔,不用骂了,大水冲了龙王庙了!他就是你们家的宝二叔。
疯痨臌膈,阎罗王请的上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疯痨臌膈,阎罗王请的上客
【释义】:
疯痨臌膈:疯症、痨病(肺结核病)、臌胀病、膈食病。此四病在古代被看作绝症。意即得了疯痨臌膈这四种病,只有等死。《无声戏》八:继轩在外,忧郁太过,原带些病根回来,此时见儿子一举一动,看不上眼,教他如何不气,火上添油,不觉成了膈气之病。自古道:疯痨臌膈,阎罗王请的上客,那有医得好的?一日重似一日,眼见得不济事了。
⊙疯痨臌膈,是阎罗王请到的上客
《何典》五:直等六事鬼寄到信,方才晓得雌鬼成了臌病--有数说的:疯痨臌膈,是阎罗王请到的上客--知道他死在眼前,不免看同胞姊妹面上,到来睃睃他。
⊙瘫痨气蛊噎,阎王请到的客
《醒世姻缘传》五三:瘫痨气蛊噎,阎王请到的客,这痨疾甚么指望有好的日子?只怕一时间挝挠不及,什么衣裳之类,你替我怎么算计;什么木头,也该替我预备。
关王卖豆腐--人硬货不硬-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关王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释义】:
歇后语。关王:指蜀汉大将关云长,世称关公,死后封王。关公生前是条硬汉子。意谓人虽硬气,货物却不怎么样。也指人表面上强硬,实际上没啥本事。《金瓶梅》七八:今后你看有轿子钱便来他家来,没轿子钱别要来。料他家也没少你这个穷亲戚,休要做打嘴的现世包!“关王卖豆腐--人硬货不硬。”按:词话本作“关王买豆腐--人硬”。
⊙关老爷卖豆腐--人强货弱
《闽都别记》二〇七:淡氏随斟两碗热酒排于柜上。二人啜之,果是水,惟色是酒,皆相笑不言。有两个乡人在外看,便问:“二公,酒尝好否?”二老将头摇。乡人又曰:“关老爷卖豆腐--人强货弱。”
⊙关老爷磨豆腐--人硬货不硬
《飞跎全传》三:第六出关老爷磨豆腐--人硬货不硬。第七出程咬金数好汉,打在没上。
⊙关王买豆腐--人硬
《金瓶梅词话》七八:今后你有轿子钱便来他家来,没轿子钱别要来,料他家也没少你这个穷亲戚,休要做打嘴的献世包!关王买豆腐--人硬。
关大王卖豆腐--鬼儿也没的上门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关大王卖豆腐--鬼儿也没的上门了
【释义】:
歇后语。关公生前刚烈,死后为神。关公卖豆腐,小鬼怕他不敢上门来买。意指没有一个人来。形容非常荒凉冷落。《金瓶梅词话》五七:弄得那雨淋风刮,佛像儿倒了,荒荒凉凉,烧香的也不来了;主顾门徒,做道场的,荐亡的,多是关大王卖豆腐--鬼儿也没的上门了。
国有王,家有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国有王,家有主
【释义】:
一个国家有君王做主,一个家庭有家长做主。指不论什么地方都有主管的人。《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五八:原来是个“披发仗龙泉,扫荡人间妖孽;化身坐金阙,护持天下生灵”,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仁威上帝。这正叫做国有王,家有主。金毛道长见了真武爷,再敢胡乱?
国有王法,律有明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国有王法,律有明条
【释义】:
王法:国法。国家有国家的法典,法律上也有明文规定。《济公全传》七四: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浑!国有王法,律有明条。你在街上打抢,叫人家拿着,就了不得了!
国有王法,庙有清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国有王法,庙有清规
【释义】:
王法:国法。国家有国家的法律,佛门有佛门的清规戒律。《济公全传》三:广亮回禀方丈:“国有王法,庙有清规。咱这庙内一人点灯,众人皆点灯,按时刻吃斋睡觉。道济点灯火不息,连夜点灯,凡火接引神火,有犯清规,理应治罪于他。”
国不可一日无王,家不可一日无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国不可一日无王,家不可一日无主
【释义】:
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君王,家庭也不能一天没有当家人。指一天也不能缺少决策作主的人。《照世怀》四:穆太公埋怨穆忠道:“国不可一日无王,家不可一日无主。古语真说不差的。我才出去得半日,家中便生出事端来。”
⊙国一日不可无君,家一日不可无主
《水浒全传》六〇:吴用、林冲开话道:“哥哥听禀:国一日不可无君,家一日不可无主。晁头领是归天去了,山寨中事业,岂可无主?四海之内,皆闻哥哥大名,来日吉日良辰,请哥哥为山寨之主,诸人拱听号令。”
⊙国不可一日无君
《三国演义》三:崔毅引贡见帝,君臣痛哭。贡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陛下还都。”《飞龙全传》三三:国不可一日无君,请早立明主,以安天下。
⊙国家不可一日无君
《西湖拾遗》一二:圣驾失陷,臣等不共戴天,誓当迎请还朝,但社稷为重,国家不可一日无君,乞太后降旨立皇子为皇太子。
⊙国中不可一日无君
《南海观音全传》四:有这等大变!国中不可一日无君,今日君父有难,我等如何是好,枉为臣子。今日上天下地,也要寻来。
⊙朝廷不可一日无君
《南北两宋志传》二五:即请进入堂上叙问议立之事。冯道具其所由以对,且曰:“朝廷不可一日无君。”
⊙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一: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既是前言要践,莫若张挂榜文,召集天下僧人,内中拣选个有德行的,代万岁取经,庶为两善。
⊙天下不可一日无君
《隋炀帝艳史》四:既先帝有诏,又臣民拥戴,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今日吉时良辰,就登大宝。
⊙天下岂可一日无君
《台湾外志》四:但江南诸臣于二月二十五日闻京师陷,帝、后殉社稷,齐集魏国公徐弘基第,以太子、二王不知存亡,天下岂可一日无君,议立亲藩讨贼。
海龙王少了宝-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海龙王少了宝
【释义】:
意谓不可能有的事。指对方有宝不拿出来,说了谎。《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菩萨笑了笑,道:“岂不闻‘海龙王少了宝’?”
猢狲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猢狲王
【释义】:
比喻孩子头。对蒙馆乡学先生的讥笑之辞。《西湖拾遗》二六:原来秦桧未遇之时,甚是贫穷,曾做乡学先生,郁郁不得志,写两句道:愿得水田三百亩,莫教人做猢狲王。
⊙猢狲小王
《官场现形记》一七:虽然也没有甚么大进项,比起没有发达的时候,在人家坐冷板凳,做猢狲小王,已经天悬地隔了。
家有主,国有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家有主,国有王
【释义】:
意指任何地方总该有个主事者。《水浒后传》三四:李俊道:“承国母慈谕,众位推戴,我李俊也不敢妄自居尊,凡兵马、粮饷、庶务,请众弟兄各主其事,禀奉国母垂帘听政,何如?”燕青道:“这个使不得。家有主,国有王,必要一个统理,方得国治家和。”
君王一怒,人头落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王一怒,人头落地
【释义】:
君王一怒,臣民的头就要落地。形容君主暴戾,掌握臣民的生杀予夺之权。《韩湘子全传》二六:君王一怒,人头落地,若不亏我爹爹的时节,一发不好了,婆婆如今且休烦恼。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释义】:
歇后语。讥诮人自己夸耀自己。《林兰香》四:林夫人道:“自家侄女自不说好,却教谁说?此所谓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也。”三位夫人笑在一处不提。
六十六,阎王请吃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六十六,阎王请吃肉
【释义】:
民俗禁忌之一。指六十六岁时是人的生死关口。请吃肉:诙谐说法,指死亡。《扫迷帚》一七:又有所谓“六十六,阎王请吃肉”者,倘犯此忌,如有小疾,则必举家皇皇,视为危险。
龙王爷少了漱口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龙王爷少了漱口水
【释义】:
比喻不可能有的事。《续红楼梦》四:姑太太放心,那里除了元妃娘娘,他就是第二位了!龙王爷少了漱口水,那个敢不伺候他呢?
乱世为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乱世为王
【释义】:
原指在动荡的时代据地称王。也比喻趁混乱之机称王称霸,胡作非为。《金瓶梅词话》二六:如今这屋里乱世为王,九条尾狐狸精出世。《红楼梦》一一一:如今大老爷虽不在家,大太太的这样行为我也瞧不上。老爷是不管事的人,以后便乱世为王起来了,我们这些人不是要叫他们掇弄了么。
没了王的蜜蜂-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没了王的蜜蜂
【释义】:
比喻失去管束的人。《醒世姻缘传》一一:如今计氏死了,那珍哥就如没了王的蜜蜂一般,在家里喝神断鬼,骂家人媳妇,打丫头。又七三:这程大姐就如没了王的蜜蜂,不怕猫的老鼠相似,还有甚么忌惮?
没了王屠,连毛吃猪-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没了王屠,连毛吃猪
【释义】:
没:死。王屠:王姓屠宰手。反诘语。指没有杀猪的王屠夫,人也不会吃带毛的猪。比喻没有懂行能干的专门人才,事情也照样会做下去。《金瓶梅词话》七三:可是你对人说的,自从他死了,好应心的菜也没一碟子儿。没了王屠,连毛吃猪?空有这些老婆,睁着你日逐只屎哩!
☉死了王屠,连毛吃猪
《金瓶梅词话》七六:西门庆道:“我来这里,你还不倒钟茶儿我吃?那奴才手不干净,我不吃他倒的茶。”春梅道:“死了王屠,连毛吃猪?我如今也走不动在这里,还教我倒甚么茶!”
☉死了王屠子,连毛吃猪
《歧路灯》五三:你两口子出去罢,看明日俺家,死了王屠子,连毛吃猪不成?
☉死了王屠,就吃连毛猪哩
《梼杌闲评》三四:秋鸿叹道:“若是我死了,也要他们料理哩。”印月听了,心中不悦道:“哦!我去由你去,难道‘死了王屠,就吃连毛猪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