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川

川(川)是什么意思

  • 平川←→高山-反义词词典

    平川←→高山píngchuān-gāoshān

    【词性】:名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

    高山:地势高耸的地方。

    【例】 大别山东麓,山势逐渐向平川倾斜下去,迁曲回旋,参差不齐地长了许多矮树和灌木丛。(凌力:《星星草》) 再往下,绿的是高山草场,青的是原始森林,然后又是草场——山麓草场;一座山横着几个季节。(华山:《山中海路》)

  • 川坻-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坻chuān chí

    【释义】:

    河岸。坻,又读(dí),山坡或水中高地。汉·王粲《从军》诗之一:“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南朝·梁·任昉《赠郭桐庐》诗:“涿令行春返,冠盖溢川坻。”宋·王安石《荷花》诗:“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绕岂自知。”

  • 川湄-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湄chuān méi

    【释义】:

    河边。湄,河岸、水滨。南朝·宋·傅亮《司徒刘穆之碑》:“率先群后,电发川湄。”唐·许敬宗《奉和入潼关》诗:“仙露含灵掌,瑞鼎照川湄。”

  • 川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途chuān tú

    【释义】:

    道路,路途。南朝·宋·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岂伊川途念,宿心愧特别。”川途,又作“川塗”。《宋书·沈攸之传》:“而攸之密迩内畿,川塗弗远。”亦指水路,见该条。

  • 徂川-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徂川cū chuān

    【释义】:

    本指流水,喻指岁月、时光。谓其消逝如流水。徂,消逝;川,泛指河流,借指流水。唐·李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诗:“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宋·朱熹《复用韵敬别机仲》:“终怜贤屈惜往日,亦念圣孔悲徂川。”

  • 逝川-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逝川shì chuān

    【释义】:

    本指流去的水,喻过去的时光和事物。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失。”唐·李白《古风》:“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 川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渎chuān dú

    【释义】:

    泛指河流。渎,沟渠、河流。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其为天下除害也,若川渎之泻子海也;各顺其势,倾侧而制于南北。”晋·左思《吴都赋》:“溪壑为之一罄,川渎为之中贫。”《魏书·郭祚传》:“萧衍狂悖,擅断川渎,役苦民劳,危亡已兆。”

  • 川谷-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谷chuān gǔ

    【释义】:

    河流。《老子》:“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唐·储光羲《过新丰道中》诗:“雷雨杳冥冥,川谷漫浩浩。”

  • 川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河chuān hé

    【释义】:

    河流。《后汉书·西域传论》:“川河领障之基源,气节冷暑之通隔。”

  • 川甽-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甽chuān zhèn

    【释义】:

    河流。甽,同“圳”,深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漯水》:“故俗谵云:‘高梁无上源,清泉无下尾。’盖以高梁微涓浅薄,裁足津通,凭借涓流,方成川甽。”

  • 寒川-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寒川hán chuān

    【释义】:

    寒天的河流。南朝·宋·谢灵运《孝感歌》:“荑葇叶于枯木,起春波于寒川。”唐·皇甫曾《晚至华阴》诗:“野渡冰生岸,寒川烧隔林。”唐·柳宗元《游石角过小岭至长鸟村》诗:“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

  • 川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后chuān hòu

    【释义】:

    河神。亦说指海神。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屏翳(pīngyī),风师,风神;又指云神,雷神。其说不一。吕向注:“屏翳,风师也;川后,河伯也。”河伯,即河神。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静帆海》诗:“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川后,海神;借指海水。天吴,水神。《山海经·海外东经》:“其为怪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唐·李商隐《拟意》诗:“去梦随川后,来风贮石邮。”石邮,即石龙风,一种打头逆风。

  • 川灵-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灵chuān líng

    【释义】:

    指河神。《后汉书·桓帝纪》:“朝政失中,云汉作旱,川灵涌水,蝗蠡孳蔓,残我百谷,太阳亏光,饥馑荐臻。”螽(shōng)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

  • 川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祇chuān qí

    【释义】:

    河神。祇,地神。南朝·梁·沈约《三日侍风光殿曲水宴应制》诗:“川祇奉寿,河宗相礼。”

  • 川梁-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梁chuān liáng

    【释义】:

    桥。川、河流。南朝·梁·江淹《灯夜和殷长史》诗:“水鳞不能起,水鸟望川梁。”唐·杜甫《三川观水涨》诗:“普天无川梁,欲济望水缩。”

  • 山川-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山川shān chuān

    【释义】:

    指山岳、江河。《易·坎》:“地险,山川丘陵也。”唐·沈佺期《兴庆池侍宴应制》诗:“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又指名山大川。

  • 川阜-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阜chuān fù

    【释义】:

    犹山川。阜,土山。《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太后与高祖游于方山,顾瞻川阜,有终焉之志。”

  • 川岫-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岫chuān xiù

    【释义】:

    山川。岫,山谷、山洞、山。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藏金玉于川岫,弃琴瑟乎大壑。”

  • 川岩-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岩chuān yán

    【释义】:

    山川,山水。岩,山岩,指代山。清·顾炎武《摄山》诗:“忘情鱼鸟天机合,适意川岩物象同。”清·唐甄《潜书·非文》:“(图画)迨于末世,为川岩,为草木,为羽毛,为士女,以取悦于人,尽失其意矣。”

  • 川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岳chuān yuè

    【释义】:

    南朝·齐·王俭《太宰文褚彦四碑》:“文公禀川岳之灵晖,含珪璋而挺曜。”珪璋,本指美玉,喻高尚品质;挺,生出。

  • 川鳞-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鳞chuān lín

    【释义】:

    河鱼的别称。宋·梅尧臣《寄光化退居李晋晋卿》诗:“川鳞可为饔,山毛可为蔌。”饔(yōng),菜肴;蔌(sù),蔬菜。

  • 川流不息-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川流不息chuān liú bù xī

    〈成〉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可以作谓语、状语、定语。

    这条公路开通以后,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来报名的人川流不息|捐献棉衣的人川流不息地走进办公室|他获奖以后,祝贺的电话、电报和信件川流不息地涌来|从早到晚,川流不息的车辆从门前走过|牡丹花盛开时,招引来川流不息的游人

  • 川泽纳污-实用委婉语词典

    川泽纳污

    喻指一个人有开阔的胸襟,能容纳不同观点,也能容得下善恶。《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 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实用委婉语词典

    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

    意为河流在奔向大海的路程中有回潮,但是秋天的落叶却难以返回到树上去了。喻指时间一去不复返。语出唐鲍溶《始见二毛》。

  • 海纳百川-实用委婉语词典

    海纳百川

    喻指胸怀宽广,容受的范围很大。原意大海可以包容一条条江河小溪。

  • 攒杂咏歌,如川之澹-实用委婉语词典

    攒杂咏歌,如川之澹

    意为聚集起来吟咏歌唱,就像江河恬静的微波。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比兴》。

  • 川-古文观止词典

    川chuān

    【词性】:名词

    江河,河流,水流(10)。《召公谏厉王止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人民的嘴巴,比堵住江河更危险。《单子知陈必亡》:川无舟梁。——河流上没有船只和桥梁。《小石城山记》:土断而川分。——地层断裂,被水流分开。

  • 川蜀-古文观止词典

    川蜀chuān shǔ

    【词性】:名词

    地名,即四川。四川古为蜀国,秦时置蜀郡,三国时为蜀汉地(2)。《送天台陈庭学序》:西南山水,唯川蜀最奇。——西南地区的山水,唯有四川的最为奇特。《送天台陈庭学序》:成都,川蜀之要地。——成都是四川的要地。

  • 川泽-古文观止词典

    川泽chuān zé

    流水称“川”,止水称“泽”,“川”和“泽”连用时,泛指河流、湖泊(5)。《王孙满对楚子》: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所以人民走进河流湖泊山野森林之中,不会碰到不吉利的东西。《展禽论祀爰居》: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九州的名山河流,是用来生产财物的。《路温舒尚德缓刑书》:山薮藏疾,川泽纳污。——山林草野里藏着毒虫猛兽,河流湖泊里容纳着污泥浊水。

  • 临川-古文观止词典

    临川lín chuān

    【词性】:名词

    即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移籍会稽。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入宋,曾做临川内史等,故称临川。其诗大都描写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1)。《滕王阁序》: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邺水中的荷花,光彩照耀着谢灵运的诗笔。

  • 三川-古文观止词典

    三川sān chuān

    【词性】:名词

    战国时韩地。指伊水、洛水、黄河三水流经的地区。秦攻战后设立三川郡(4)。《司马错论伐蜀》:下兵三川。——出兵三川。《司马错论伐蜀》: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现在三川和周室,是天下的市场和朝廷。《李斯谏逐客书》:拔三川之地。——攻取了三川之地。

  • 四川-古文观止词典

    四川sì chuān

    【词性】:名词

    地区名。元置四川的行中书省,明置四川布政使司,清为四川省,大体相当于今四川省行政区域(1)。《送天台陈庭学序》: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屡次跟随大将向北征讨,立了功劳,提升为四川都指挥司照磨。

  • 涑川-古文观止词典

    涑川sù chuān

    【词性】:名词

    水名,在山西省西南部,源出绛县太阴山,西经闻喜县,到永济县流入黄河(1)。《吕相绝秦》: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剪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康公还是不悔改,派兵进入我国河曲,攻打我国涑水,掳掠我国王官,强夺我国的羁马,我国因此才有河曲的战役。

  • 颍川-古文观止词典

    颍川yǐng chuān

    【词性】:名词

    郡名。在今河南禹县一带(1)。《袁州州学记》:通判颍川陈君,闻而是之。——通判颍川陈君侁,听了他的话认为确实如此。

  • 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

    【释义】:

    平川:平坦。比喻把别人的好心劝谏,当做恶意。指人不识好坏,不纳忠言。《水浒全传》二三:酒家道:“你看么!我是一片好心,反做恶意,倒落得你恁地!你不信我时,请尊便自行!正是: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过了亦如然。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

    ⊙分明指与平川路,错把忠言当恶言

    《金瓶梅词话》九:正是: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倒了亦如然。分明指与平川路,错把忠言当恶言。

    ⊙分明指与平川路,反把忠言当恶言

    《醒世恒言》一九:众人连忙去取索子家法,将玉娘一索捆翻。正是分明指与平川路,反把忠言当恶言。

    ⊙分明指引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

    《白牡丹》三:说罢,大踏步下阶,仰天大叹曰:“分明指引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原来世人多是褒奖的,这正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 虎落平川-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虎落平川

    【释义】:

    平川:地势平坦之地。比喻英雄失势,处于不利地位,难以施展。《说岳全传》四〇:且说岳云:……正在难走之间,那马踏着陷坑,哄咙的一声,连人带马跌在坑内。两边铜铃一响,树林内伸出几把挠钩,来搭公子。正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参见“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 老不入川,少不入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老不入川,少不入广

    【释义】:

    老年人不要到四川,年轻人不要去两广。□清·范寅《越谚》上:老勿入川,少勿入广。四川道路崎岖,老年人不便游历。广东有过疠女(疠:麻风病),少年每堕其术中伤命。《飞跎全传》一:得了钻天句容,遍地徽州,又得了老不入川,少不入广的法儿。

  • 两脚踏住平川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两脚踏住平川地

    【释义】:

    平川地:指地势平坦之地。比喻平安无事。《金瓶梅词话》一四:你今日了毕官司出来,两脚踏住平川地,得命思财,疮好忘痛,来家还问老婆找起后账儿来了。

    ☉两脚踏住平川路

    《金瓶梅词话》二五:潘家那淫妇,想着他在家摆死了他头汉子武大,他小叔武松因来告状,多亏了谁替他上东京打点,把武松垫发充军去了。今日两脚踏住平川路,落得他受用。

    ☉两脚踏着实地

    《豆棚闲话》五:倒是那不读书的村鄙之夫,两脚踏着实地。

  • 百川众流,莫不朝宗于海-佛源语词词典

    百川众流,莫不朝宗于海

    众多的江河水流,最终没有不归向、汇集于大海的。比喻众多分散的事物或人心最终都归向一处,佛家则用以比喻各宗派互有差别的教义,都应当归于如来的根本之法。《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帝问:‘有人持经念佛,持咒求佛,如何?’对曰:‘如来种种开赞,皆为最上一乘。如百川众流,莫不朝宗于海。如是差别诸数,皆归萨婆若海。’”上古汉语有“百川朝海”的语句。汉·焦赣《易林·谦之无妄》:“百川朝海,流行不止,道虽辽远,无不到者。”佛家语录当由此脱化而出。

  • 大海若知足,百川应倒流-佛源语词词典

    大海若知足,百川应倒流

    告诫人们参禅修法不应该满足,只有不断地修习,不断地领悟,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五灯会元·卷十九·何山守珣禅师》:“曰:‘宾主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向上问将来。’曰:‘如何是向上事?’师曰:‘大海若知足,百川应倒流。’僧礼拜……”

  • 山川大地-佛源语词词典

    山川大地

    又作“山河大地”。概指整个地球,描述地球的壮阔面貌。《祖堂集·第七释迦牟尼佛》:“甲寅之岁,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涨;宫殿人舍,山川大地,咸悉震动。”又《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佛曰:‘不妄语,汝抚琴,山河大地木石尽作琴声,岂不是?’”现代汉语作为四字格短语承用,除用本义外,有时用于描述广阔壮美的国土。例:飞机升上高空,祖国的山河大地尽在我的眼中。

  • 川-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川chuān

    ①河流。《论语·子罕》:“子在~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俱满溢则思江海下百~。”②平川,平原。崔颢《黄鹤楼》:“晴~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川后】指水神河伯。曹植《洛神赋》:“屏翳收风,~静波。”

  • 一马平川-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马平川yī mǎ píng chuān

    【释义】:

    可以纵马疾驰的平地。梁斌《播火记》:“这边是平原,一马平川,任你奔驰。”

  • 川-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chuān

    【释义】:

    ①河流。陈毅《过太行山书怀》:“黄河东走汇百川。”②平地;原野。如:一马平川;米粮川。③道路。翟强《刘顺清》:“刘顺清,我再走进这一条川,进沟来站定了抬起头来看。”引申为旅途。如:川资。④四川省的简称。如:川剧;川菜;川盐。

  • 川土-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土chuān tǔ

    【释义】:

    旧指四川省所产的鸦片烟土。

  • 川贝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贝母chuān bèi mǔ

    【释义】:

    贝母的一种。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中药川贝母还采用甘肃贝母、暗紫贝母及梭砂贝母。味甘补肺,治虚寒咳嗽较浙贝母为佳。

  • 川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地chuān dì

    【释义】:

    平旷的地带。如:他骑着高头大马,在近城的川地上扬鞭急驰。

  • 川芎-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芎chuān xiōng

    【释义】:

    又名芎劳。伞形科多年生草本。全株有香气。根茎为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黄褐色。羽状复叶。中医以干燥根茎入药。性温,味辛。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川货-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货chuān huò

    【释义】:

    指四川土产。

  • 川费-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费chuān fèi

    【释义】:

    川资。如:你进京川费,由我承担。

  • 川盐-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盐chuān yán

    【释义】:

    四川产的井盐。

  • 川原-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原chuān yuán

    【释义】:

    原野。陈毅《过黄泛区书所见》:“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 川资-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资chuān zī

    【释义】:

    旅费。鲁迅《〈呐喊〉自序》:“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八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

  • 川流不息-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流不息chuān liú bù xī

    【释义】:

    河水流动不停。形容行人、车马等来往不断。巴金《第四病室》:“他们茶馆里生意真好!客人川流不息,一天好几万的进帐!”

  • 川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剧chuān jù

    【释义】:

    我国主要地方剧种之一。由昆腔、高腔、胡琴、乱弹等外来剧种与四川当地民间小戏“灯戏”交融而成。主要流行于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 川菜-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菜chuān cài

    【释义】:

    四川风味的菜肴。

  • 川馆-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馆chuān guǎn

    【释义】:

    指闯蒙馆,打秋风。川馆者多为浪游四方的落魄士子。蒋光慈《少年飘泊者》:“一些教蒙馆的先生们,所怕的是川馆先生,因为川馆先生可以捣乱,使他们的书教不成。”

  • 川蜀-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蜀chuān shǔ

    【释义】:

    指四川省。四川古为蜀国之地,故称。

  • 冰川-现代汉语大词典

    冰川bīng chuān

    【释义】:

    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倾斜方向移动的巨大冰体。移动速度一般很慢,每年为几十米至几百米。由大气固体降水经长年积累而成,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

  • 冰川期-现代汉语大词典

    冰川期bīng chuān qī

    【释义】:

    也称冰河时代或冰河期。地质上的一个时期,在新生代的第四纪,当时气候非常寒冷,欧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盖。

  • 平川-现代汉语大词典

    平川píng chuān

    【释义】:

    广阔平坦之地。谢雪畴《长江飞渡记》:“若让他们骑上战马,在北方那平川大道上奔跑,他们能撒开缰绳…来一小段骑技表演。”

  • 地平川-现代汉语大词典

    地平川dì píng chuān

    【释义】:

    平地。民歌《千年岩石把家搬》:“清泉像匹白棉布,天上挂到地平川。”

  • 名山大川-现代汉语大词典

    名山大川míng shān dà chuān

    【释义】:

    著名的大山大河。碧野《富春江畔》:“一个国家的庄严美丽,不仅仅是出自她的大自然风貌,诸如名山大川,物产丰富,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她的文化的辉煌,并由此而产生的民族的自豪和人民高尚的情操。”

  • 名山胜川-现代汉语大词典

    名山胜川mjng shān shèng chuān

    【释义】:

    也作“名山胜水”。风景优美的著名山川。《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人们走遍北京城内外的名山胜水。”又如:她的愿望是当个旅行社的导游,走遍中国的名山胜川。

  • 四川山鹧鸪-现代汉语大词典

    四川山鹧鸪sì chuān shān zhè gū

    【释义】:

    雉科鸟名。1932年在四川被发现,故名。体较小,重不到0.5千克,肌肉发达,形似秤砣。额白色,头顶栗红色,后颈和颈侧赭橙色,有黑色条纹。栖息于山地竹林或灌丛中,主食蜗牛、蛞蝓、昆虫,也吃植物种子和果实。是我国特色鸟类和一级保护动物。

  • 四川扬琴-现代汉语大词典

    四川扬琴sì chuān yáng qín

    【释义】:

    曲艺的一种。表演者分角色但不按角色化妆,类似戏曲的清唱,有时也以第三人称的唱词来交代情节。通常主角站唱,配角坐唱。主要伴奏乐器初为扬琴。流行于四川成都、重庆等地区。

  • 四川清音-现代汉语大词典

    四川清音sì chuān qīng yīn

    【释义】:

    曲艺的一种。通常由一人演唱,演唱者一手打板,一手执筷子敲打竹板。主要伴奏乐器初为月琴,后改用琵琶。流行于四川地区。

  • 常川-现代汉语大词典

    常川cháng chuān

    【释义】:

    经常;连续不断。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其时有奴才式的破坏作用常川活动着。”

  • 山川-现代汉语大词典

    山川shān chuān

    【释义】:

    山岳、江河。陈毅《重过三峡》:“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

  • 河川-现代汉语大词典

    河川hé chuān

    【释义】:

    大小河流的统称。郭小川《昆仑行》:“窄窄的河川,巨石乱跑。”

  • 逝川-现代汉语大词典

    逝川shì chuān

    【释义】:

    一去不返的江河之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比喻流逝的光阴。毛泽东《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 盘川-现代汉语大词典

    盘川pán chuān

    【释义】:

    旅费。邹韬奋《经历》:“在他动身的前几天,他的盘川还未筹足。”

  • 秦川-现代汉语大词典

    秦川qín chuān

    【释义】:

    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王老九《张老汉卖余粮》:“要把咱的穷根斩,将来铁牛翻秦川。”

  • 秦川牛-现代汉语大词典

    秦川牛qín chuān niú

    【释义】:

    中国黄牛的优良地方品种。产于号称“八百里秦川”的陕西关中地区,故名。全身紫红或红色,骨骼粗壮,肌肉丰满,体格强健,蹄大坚固。性情温驯,役力强。产肉性能良好。

  • 百川归海-现代汉语大词典

    百川归海bǎi chuān guī hǎi

    【释义】:

    条条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同一个地方。

  • 米粮川-现代汉语大词典

    米粮川mǐ liáng chuān

    【释义】:

    盛产米粮的平川地带。《中国歌谣资料》:“洪湖的鱼哟捞不完,洪湖的田地是米粮川。”

  • 一川-汉语大词典

    一川

    【1】一条河流。《汉书·沟洫志》:“獨一川兼受數河之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赣水》:“{豫章水}出{贛縣}西南而北入{江}﹐蓋控引衆流﹐總成一川。”【2】一片平川;满地。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色。{唐}{杜甫}《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诗之一:“平地一川穩﹐高山四面同。”{宋}{贺铸}《青玉案》词:“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黄時雨。”{元}{赵显宏}《满庭芳·耕》曲:“耕田看書﹐一川禾黍﹐四壁桑榆﹐莊家也有歡娱處﹐莫説其餘。”

  • 一馬平川-汉语大词典

    一馬平川

    【1】可以纵马疾驰的平原。亦泛称广阔的平地。{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敌人围得甚紧﹐村外又是一马平川﹐敌人展开重火力﹐我们几次冲锋都被敌人压回来了。”{梁斌}《播火记》四四:“这边是平原﹐一马平川﹐任你奔驰;那面是山岳﹐有崇山峻岭﹐任你腾空飞跃。”

  • 二川-汉语大词典

    二川

    【1】{东川}和{西川}的合称。指{四川}。《新唐书·韦嗣立传》:“第進士﹐累調{雙流}令﹐政爲{二川}最。”

  • 三川-汉语大词典

    三川

    【1】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1){西周}以{泾}﹑{渭}﹑{洛}为三川。《国语·周语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韦昭}注:“三川,{涇}﹑{渭}﹑{洛},出於{岐山}。”(2){东周}以{河}﹑{洛}﹑{伊}为三川。《战国策·秦策一》:“親{魏}善{楚},下兵三川。”《文选·鲍照<咏史>》:“五都矜財雄,三川養聲利。”{李善}注引{韦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2】指洛阳。{南朝} {宋}{颜延之}《北使洛阳》诗:“前登{陽城}路﹐日夕望三川。”{唐}{王维}《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雲旗蔽三川﹐畫角發龍吟。”{赵殿成}注:“《史記》索隱:三川﹐今{洛陽}也。”

  • 兩川-汉语大词典

    兩川

    【1】{东川}和{西川}的合称。{唐肃宗}{至德}二年,{剑南道}置{东川}﹑{西川}两节度使,因有{两川}之称。{唐}{白居易}《同梦得寄贺东西川二杨尚书》诗:“{兩川}風景同三月﹐千里江山屬一家。”{宋}{韩驹}《次韵参寥》:“君今振錫歸千頃﹐我亦收身入{兩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至今{兩川}風俗﹐女人自小從師上學﹐與男人一般讀書。”

  • 中川-汉语大词典

    中川

    【1】江中。{南朝} {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亂流趨正絶﹐孤嶼媚中川。”{唐}{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诗:“中川恣超忽﹐漫若翔且翱。”{南朝} {齐}{谢朓}《临楚江赋》:“雲沉四岫﹐風蕩中川。”【2】中等的河流。《周礼·地官·序官》:“川衡……中川: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旧唐书·职官志二》:“其{江}﹑{河}﹐自西極達于東溟﹐中國之大川者也。其餘百三十五水﹐是爲中川。”

  • 川-汉语大词典

    《廣韻》昌緣切,平仙,昌。【1】河流。《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于畿。”{郑玄}注:“萬夫,四縣之田。遂﹑溝﹑洫﹑澮,皆所以通水於川也。”{宋}{王安石}《晚归》诗:“岸逈重重柳,川低渺渺河。”{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吁嗟乎!{黄河}東走滙百川,自來表里{太行山}。”【2】平川,原野。{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前蜀}{韦庄}《山墅闲题》诗:“邐迤前岡壓後岡,一川桑柘好殘陽。”{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莫道男兒心如鐵,君不見,滿川紅葉,盡是離人眼中血。”【3】道路。{翟强}《刘顺清》第三场:“{刘顺清},我再走进这一条川,进沟来站定了抬起头来看。”【4】引申为旅途。见“川資”。【5】{四川省}的简称。见“川鹽”。

  • 川壑-汉语大词典

    川壑

    【1】河谷。{南朝} {梁}{江淹}《莲花赋》:“永含靈於洲渚﹐長不絶兮川壑。”{南朝} {宋}{谢灵运}《慧远法师碑》:“川壑如泣﹐山林改容。”

  • 川砥-汉语大词典

    川砥

    【1】河边平地。{唐}{韦应物}《洛都游寓》诗:“掇英出蘭臯﹐玩月步川砥。”

  • 川涂-汉语大词典

    川涂

    【1】见“川途”。

  • 川地-汉语大词典

    川地

    【1】平旷的地带。《宋史·食货志上四》:“而{熙州}{王韶}又請以{河州}{蕃部}近城川地招弓箭手﹐以山坡地招蕃兵弓箭手﹐每砦五指揮﹐以二百五十人爲額。”

  • 川瀆-汉语大词典

    川瀆

    【1】泛指河流。《魏书·郭祚传》:“{蕭衍}狂悖﹐擅斷川瀆﹐役苦民勞﹐危亡已兆。”{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隐秀》:“夫隱之爲體﹐義生文外﹐祕響傍通﹐伏采潛發﹐譬爻象之變玄體﹐川瀆之韞珠玉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其爲天下除害也﹐若川瀆之瀉於海也﹐各順其勢﹐傾側而制於南北。”{晋}{左思}《吴都赋》:“谿壑爲之一罄﹐川瀆爲之中貧。”

  • 川守-汉语大词典

    川守

    【1】川吏。{唐}{白居易}《题新居呈王尹兼簡府中三掾》诗:“橋憑川守造﹐樹倩府寮栽。”

  • 川川-汉语大词典

    川川

    【1】钝重迟缓貌。{汉}{扬雄}《太玄·难》:“大車川川﹐上輆于山﹐下觸于川。”{范望}注:“川川﹐重遲之貌也。”

  • 川墨-汉语大词典

    川墨

    【1】古指{四川}出产的墨。{宋}代曾享誉东南。{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東南士大夫尚川墨。{蒲大韶}﹐{恭州}{樂温人}﹐壻{文子安}﹑{梁杲}﹐{渠州}人﹐皆世業此。{梁}膠法精而價高﹐{蒲}麤而損{梁}直太半。出{蜀}者利其廉﹐擕以來者皆{蒲}墨也。雖均名川墨﹐而工製異。”

  • 川坻-汉语大词典

    川坻

    【1】河岸。{南朝} {梁}{任昉}《赠郭桐庐》诗:“{涿}令行春返﹐冠蓋溢川坻。”{宋}{王安石}《荷花》诗:“亭亭風露擁川坻﹐天放嬌嬈豈自知。”{汉}{王粲}《从军》诗之一:“陳賞越丘山﹐酒肉踰川坻。”

  • 川光-汉语大词典

    川光

    【1】波光水色。{唐}{韦应物}《义演法师西斋》诗:“長嘯依亭樹﹐悵然川光瞑。”{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高斋三十韵》:“兵氣漲林巒﹐川光雜鋒鏑。”{唐}{岑参}《林卧》诗:“遠峯帶雨色﹐落日摇川光。”

  • 川巖-汉语大词典

    川巖

    【1】山川,山水。{清}{唐甄}《潜书·非文》:“〔圖畫〕迨於末世﹐爲川巖﹐爲草木﹐爲羽毛﹐爲士女﹐以取悦於人﹐盡失其意矣。”{清}{顾炎武}《摄山》诗:“忘情魚鳥天機合﹐適意川巖物象同。”

  • 川黨-汉语大词典

    川黨

    【1】{宋}{哲宗}时旧党三派之一。以{苏轼}为领袖。亦称蜀党。{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三:“{哲宗}即位﹐{宣仁后}垂簾同聽政﹐羣賢畢集於朝……然雖賢者﹐不免以類相從﹐故當時有洛黨﹑川黨﹑朔黨之語。洛黨者﹐以{程正叔}侍講爲領袖﹐{朱光庭}﹑{賈易}等爲羽翼。川黨者﹐以{蘇軾}爲領袖﹐{吕陶}等爲羽翼。朔黨者﹐以{劉摯}﹑{梁燾}﹑{王巖叟}﹑{劉安世}爲領袖﹐羽翼尤衆。諸黨相攻擊而已……至{紹聖}初﹐{章惇}爲相﹐同以爲{元祐}黨﹐盡竄嶺海之外﹐可哀也。”“川黨”之名﹐{苏轼}以为系{韩维}一党挟嫌所加﹐参阅{宋}{苏轼}《郡札子》。

  • 川岡-汉语大词典

    川岡

    【1】河畔的山冈。{唐}{白居易}《朝回游城南》诗:“水竹夾小徑﹐縈迴繞川岡。”{唐}{李端}《折杨柳》诗:“柳發遍川岡﹐登高堪斷腸。”

  • 川逝-汉语大词典

    川逝

    【1】河水流逝。喻时光消逝。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秋風北原﹐日没川逝。”{晋}{葛洪}《抱朴子·穷达》:“齊通塞於一塗﹑付榮辱於自然者﹐豈懷悒悶於知希﹐興永歎於川逝乎?”{三国} {魏}{应玚}《西狩赋》:“時霜淒而淹埜﹐寒風肅而川逝。”

  • 川水-汉语大词典

    川水

    【1】江河之水。《汉书·李寻传》:“今{汝颍}畎澮皆川水漂踴﹐與雨水並爲民害﹐此《詩》所謂‘爗爗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者也。”《南齐书·五行志》:“人君不禱祀﹐简宗廟﹐廢祭祀﹐逆天時﹐則霧水暴出﹐川水逆溢﹐壞邑軼鄉﹐沈溺民人。”

  • 川防-汉语大词典

    川防

    【1】河堤。{宋}{王安石}《还自河北应客》诗:“塞水移民久﹐川防動衆初。”《史记·秦始皇本纪》:“墮壞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險阻。”

  • 川岳-汉语大词典

    川岳

    【1】山川。{南朝} {齐}{王俭}《太宰文简褚彦回碑》:“{文公}稟川岳之靈暉﹐含珪璋而挺曜。”《南齐书·高帝纪下》:“晷緯凝象﹐川岳表靈。”

  • 川堂-汉语大词典

    川堂

    【1】即穿堂。两个院子间供穿行的房间,也可于此设座会客。《儒林外史》第四回:“〔{武書}〕帶了帖子去回拜{蕭守備}﹐{蕭雲仙}迎入川堂﹐作揖奉坐。”{清}{诸成琮}《桑梓闻见录·周逆据城始末》:“刺史{蔡映斗}伏粮勇數十人在川堂﹐俟賊近﹐開擡槍擊﹐賊駭走。”

  • 川流-汉语大词典

    川流

    【1】喻层见叠出,盛行不衰。《礼记·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爲大也。”《後汉书·崔骃传》:“方斯之際﹐處士山積﹐學者川流﹐衣裳被宇﹐冠蓋浮雲。”{唐}{柳宗元}《邠宁进奏院记》:“川流環運﹐以達政令。”【2】河流。{三国} {魏}{曹丕}《善哉行》:“湯湯川流﹐中有行舟。”【3】河水流动。{汉}{扬雄}《剧秦美新》:“滭浡沕潏﹐川流海渟。”

  • 川劇-汉语大词典

    川劇

    【1】我国主要地方剧种之。由昆腔﹑高腔﹑胡琴﹑乱弹等外来剧种与{四川}当地民间小戏“灯戏”交融而成。主要流行于{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 川祇-汉语大词典

    川祇

    【1】河神。{南朝} {梁}{沈约}《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应制》诗:“川祇奉壽﹐河宗相禮。”

  • 川境-汉语大词典

    川境

    【1】指地域。《南齐书·萧遥昌传》:“二年﹐虜主{元宏}寇{壽春}﹐遣使呼城内人﹐{遥昌}遣參軍{崔慶遠}﹑{朱選之}詣{宏}……{慶遠}曰:‘川境既殊﹐遠勞軒駕。{屈完}有言: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 川靈-汉语大词典

    川靈

    【1】指河神。《後汉书·桓帝纪》:“朝政失中﹐雲漢作旱﹐川靈湧水﹐蝗螽孳蔓﹐殘我百穀﹐太陽虧光﹐饑饉荐臻。”

  • 川流不息-汉语大词典

    川流不息

    【1】谓河水流动不停。亦形容事物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南朝} {梁}{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淵澄取映。”{茅盾}《子夜》十一:“这时{冯云卿}还在沉吟未决﹐圆脸的男子又挤回去仰起了脸看那川流不息地挂出来的牌子。”{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一》:“{謝氏}曰:‘忠譬則川流不息﹐恕譬則萬物散殊﹐夫聖人之道﹐誠高遠而洪深。’”《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兩個丫頭川流不息的在家前屋後的走。”

  • 川色-汉语大词典

    川色

    【1】川光。{唐}{刘沧}《望未央宫》诗:“西上{秦}原見{未央}﹐山嵐川色晩蒼蒼。”{唐}{刘禹锡}《三月三日与乐天及河南李尹奉陪裴令公泛洛禊各赋十二韵》:“川色晴猶遠﹐烏聲暮欲棲。”

  • 川口-汉语大词典

    川口

    【1】河口。{唐}{王建}《野池》诗:“川口雨晴風復止﹐蜻蜓上下魚東西。”{唐}{杜牧}《昔事文皇帝》诗:“川口隄防決﹐陰車鬼怪掀。”

  • 川梁-汉语大词典

    川梁

    【1】桥梁。{南朝} {梁}{江淹}《灯夜和殷长史》诗:“冰鱗不能起﹐水鳥望川梁。”{唐}{杜甫}《三川观水涨》诗:“普天無川梁﹐欲濟願水縮。”

  • 川騖-汉语大词典

    川騖

    【1】江河奔驰。形容迅疾。{南朝} {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靡不望影星奔﹐藉響川騖﹐雞人始唱﹐鶴蓋成陰﹐高門旦開 ﹐流水接軫。”

  • 川谷-汉语大词典

    川谷

    【1】河谷。{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羊桃》:“羊桃生山林﹑川谷及田野。”【2】河流。{唐}{储光羲}《过新丰道中》诗:“雷雨杳冥冥﹐川谷漫浩浩。”《老子》:“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 川渟嶽峙-汉语大词典

    川渟嶽峙

    【1】谓水止不流,山高矗立。比喻人的凝重庄严。川,本作“渊”,因避{唐高祖}{李渊}讳改。{清}{钱谦益}《梅杓司诗序》:“且{杓司}盛年積學﹐川渟嶽峙﹐人之期許與其所自許者非小。”《晋书·隐逸传序》:“玉輝冰潔﹐川渟嶽峙﹐修至樂之道﹐固無疆之休。”

  • 川氣-汉语大词典

    川氣

    【1】河面的水气﹑雾气。{元}{刘因}《玉溪精庐》诗:“川氣生不極﹐翠潤流衣巾。”{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川氣冒山嶺﹐驚湍激巖阿。”{唐}{杜甫}《三川观水涨》诗:“蓊川氣黄﹐羣流會空曲。”

  • 川人-汉语大词典

    川人

    【1】舟民,水居之民。{南朝} {梁}{吴均}《檄江神责周穆王璧》:“川人勇俊﹐處乎{閩}{濮}﹐水居百里﹐泥行萬宿﹐右睨而河傾﹐左咤而海覆。”

  • 川貨-汉语大词典

    川貨

    【1】指{四川}土产。

  • 川渚-汉语大词典

    川渚

    【1】水中小洲。{南朝} {宋}{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川渚屢徑復﹐乘流翫迴轉。”{南朝} {宋}{鲍照}《赠傅都曹别》诗:“落日川渚寒﹐愁雲繞天起。”

  • 川室-汉语大词典

    川室

    【1】古代宫中养蚕之处。为敦劝桑事,后妃定期在此举行亲蚕仪式。语本《礼记·祭义》:“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爲之。”{陈澔}集说:“公桑,公家之桑也。蠶室,養蠶之室也。近川,便於浴種也。”《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朕卜祥大昕﹐測辰拂羽﹐爰詔六宫﹐親蠶川室。”

  • 川岑-汉语大词典

    川岑

    【1】犹言山泽﹑草野。《文选·范晔<乐游应诏>诗》:“崇盛歸朝闕﹐虚寂在川岑。”{吕向}注:“川岑﹐山澤也。”

  • 川游-汉语大词典

    川游

    【1】泅水渡河;游泳。《周礼·秋官·萍氏》:“萍氏掌國之水禁﹑幾酒﹑謹酒﹑禁川游者。”{贾公彦}疏:“游謂浮游不乘橋船。恐溺﹐故禁之也。”{唐}{白居易}《川游判》:“示衆知防﹐必修水禁﹐救人鮮死﹐無縱川游。”

  • 川費-汉语大词典

    川費

    【1】川资。{陶成章}《浙案纪略》上卷第三章第二节:“{嘉熊}出資助諸人川費﹐分往各府縣考察一切事宜。”《清史稿·宣宗纪一》:“十一月己未﹐{貴州}巡撫{陳若霖}奏請歲減民﹑苗佃租二萬二千石﹐給苗疆會試舉人川費﹐允之。”

  • 川府-汉语大词典

    川府

    【1】指万物蕴积之所。《易·繫辞上》“乾坤其《易》之緼邪”{唐}{孔颖达}疏:“若乾坤不存﹐則易道无由興起﹐故乾坤是易道之所緼積之根源也﹐是與《易》爲川府奥藏﹐故云‘乾坤其《易》之緼邪’。”

  • 川嶽-汉语大词典

    川嶽

    【1】犹山川。{南朝} {齐}{王俭}《褚渊碑文》:“公稟川嶽之靈暉﹐含珪璋而挺曜。”{南朝} {宋}{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後湖》诗:“德禮既普洽﹐川嶽徧懷柔。”

  • 川館-汉语大词典

    川館

    【1】谓闯蒙馆,打秋风。川馆者多为浪游四方的落魄士子。{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八:“一些教蒙馆的先生们﹐所怕的是川馆先生﹐因为川馆先生可以捣乱﹐使他们的书教不成。”

  • 川塞-汉语大词典

    川塞

    【1】河防要塞。{晋}{张华}《博物志》卷一:“侯王設險﹐守固保强﹐遠遮川塞﹐近備城堭。”

  • 川資-汉语大词典

    川資

    【1】旅费。{鲁迅}《<呐喊>自序》:“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八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清}{薛福成}《庸盦笔记·马端敏公被刺》:“忽有跪伏道左求助川資者﹐一武生﹐{端敏}同鄉也。”

  • 川華-汉语大词典

    川華

    【1】浪花。{宋}{陈与义}《寒食日游百花亭》诗:“雲移樹陰失﹐風定川華收。”

  • 川后-汉语大词典

    川后

    【1】传说中的河神。{南朝} {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川后}時安流﹐{天吴}静不發。”{唐}{李商隐}《拟意》诗:“去夢隨{川后}﹐來風貯{石郵}。”《文选·曹植<洛神赋>》:“於是{屏翳}收風﹐{川后}静波。”{吕向}注:“{川后}﹐河伯也。”

  • 川歸-汉语大词典

    川歸

    【1】谓如百川归海般地汇集一处。{宋}{范仲淹}《明堂赋》:“冕紱兮霞集﹐玉帛兮川歸。”

  • 川土-汉语大词典

    川土

    【1】犹言水土。《水经注·淄水》:“余按羣書﹐盛言{洋水}出{臨胊縣}﹐而{陽水}導源{廣縣}﹐兩縣雖鄰﹐川土不同﹐于事疑焉。”【2】旧指{四川省}所产的鸦片烟土。

  • 川岫-汉语大词典

    川岫

    【1】山川。{南朝} {梁}{江淹}《伤友人赋》:“友人之生﹐川岫降明﹐峻調迥韻﹐惠志聰情。”{南朝} {梁简文帝}《大法颂序》:“藏金玉於川岫﹐棄琴瑟乎大壑。”

  • 川河-汉语大词典

    川河

    【1】河流。《後汉书·西域传论》:“若其境俗性智之優薄﹐産載物類之區品﹐川河領障之基源﹐氣節涼暑之通隔﹐梯山棧谷繩行沙度之道﹐身熱首痛風災鬼難之域﹐莫不備寫情形﹐審求根實。”

  • 川界-汉语大词典

    川界

    【1】水际;水域。{南朝} {宋武帝}《游覆舟山》诗:“川界泳遊鱗﹐巖庭響鳴鶴。”{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每憶有秋﹐我將其刈﹐與汝偕行﹐舫舟同濟﹐三宿水濱﹐樂飲川界﹐静月澄高﹐温風始逝。”

  • 川藪-汉语大词典

    川藪

    【1】川泽。{明}{李东阳}《刘平妻》诗:“妾身與夫争虎口﹐生同道路死川藪。”

  • 川塗-汉语大词典

    川塗

    【1】见“川途”。

  • 川奠-汉语大词典

    川奠

    【1】水产品用于祭享者。《周礼·地官·川衡》:“祭祀賓客共川奠。”{郑玄}注:“川奠﹐籩豆之實﹐魚﹑鱐﹑蜃﹑蛤之屬。”{孔颖达}疏:“皆川中所生之物。”

  • 川域-汉语大词典

    川域

    【1】河水流经的地域。《魏书·崔浩传》:“及車駕之還也﹐{浩}從{太宗}幸{西河}﹑{太原}。登憇高陵之上﹐下臨{河}流﹐傍覽川域﹐慨然有感。”{唐}{王勣}《游北山赋》:“悵矣懷抱﹐悠然川域。”

  • 川禽-汉语大词典

    川禽

    【1】指水生动物。《国语·鲁语上》:“古者大寒降﹐土蟄發﹐水虞於是乎講罛罶﹐取名魚﹐登川禽﹐而嘗之寢廟﹐行諸國人﹐助宣氣也。”{韦昭}注:“川禽﹐鼈蜃之屬。”屬。”《文选·张衡<东京赋>》:“内阜川禽﹐外豐葭菼。”{薛综}注:“阜﹐多也;豐﹐饒也。内多魚鼈﹐外饒蘆薍也。”

  • 川原-汉语大词典

    川原

    【1】河流与原野。{唐}{杜甫}《垂老别》诗:“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唐}{陈子昂}《晩次乐乡县》诗:“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2】江河之源。《国语·周语下》:“且絶民用以實王府﹐猶塞川原而爲潢污也﹐其竭也無日矣。”【3】指原野。{陈毅}《过黄泛区书所见》诗:“三过黄泛区﹐走跄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淒凉。”{宋}{王安石}《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樹冥冥不見花。”【4】指江河。《汉书·沟洫志赞》:“中國川原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爲宗。”

  • 川沚-汉语大词典

    川沚

    【1】水中的小洲。{晋}{陆机}《思归赋》:“予既遨游乎川沚﹐亦改駕乎山林。”

  • 川程-汉语大词典

    川程

    【1】旅途。{唐}{刘长卿}《送裴二十一》诗:“客思閑偏極﹐川程遠更分。”

  • 川師-汉语大词典

    川師

    【1】《周礼》官名,为夏官之属。《周礼·夏官·川师》:“川師﹐掌川澤之名﹐辨其物與其利害﹐而頒之于邦國﹐使致其珍異之物。”

  • 川途-汉语大词典

    川途

    亦作“[川涂]”亦作“[川塗]”【1】指水路。{唐}{刘长卿}《越江西湖上赠皇甫曾之宣州》诗:“莫恨扁舟去﹐川途我更遥。”{明}{王问}《自山中泛湖归》诗:“川塗風浪平﹐沿流弄清淺。”{宋}{梅尧臣}《舟中闻蛩》诗:“時節不苦留﹐川涂行已半。”【2】道路,路途。《宋书·沈攸之传》:“而{攸之}密邇内畿﹐川塗弗遠。”{南朝} {宋}{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豈伊川途念﹐宿心愧將别。”

  • 川阜-汉语大词典

    川阜

    【1】犹山川。{南朝} {梁}{任昉}《为庾杲之与刘居士虯书》:“卜居郊郭﹐縈帶川阜。”《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太后與{高祖}遊於{方山}﹐顧瞻川阜﹐有終焉之志。”

  • 川陸-汉语大词典

    川陸

    【1】水陆。亦指水陆路途。{汉}{张衡}《天象赋》:“迤奎婁之分野﹐辨{鄧}{魯}之川陸。”{宋}{杨万里}《得寿仁寿俊二子中塗家书》:“默數川陸程﹐幾日當返役。”{晋}{潘岳}《西征赋》:“憑高望之陽隈﹐體川陸之汙隆。”{清}{刘光第}《万寿山》诗:“維昔經營日﹐淫潦迷川陸。”

  • 川鹽-汉语大词典

    川鹽

    【1】{四川}产的井盐。

  • 川湄-汉语大词典

    川湄

    【1】河边。{唐}{许敬宗}《奉和入潼关》诗:“仙露含靈掌﹐瑞鼎照川湄。”{南朝} {宋}{傅亮}《司徒刘穆之碑》:“率先羣后﹐電發川湄。”

  • 川蜀-汉语大词典

    川蜀

    【1】指{四川省}。古为{蜀国}之地,故称。《元史·兵志一》:“及{世祖}即位﹐平{川蜀}﹐下{荆襄}﹐繼命大將帥師渡{江}﹐盡取{南宋}之地。”{郑观应}《盛世危言·开矿》:“{齊}{魯}{荆}{襄}出鉛﹐{台灣}出硝﹐{川蜀}出銅﹑鉛﹑煤﹑鐵﹐人皆知之矣。”《宋史·选举志六》:“方今國家之兵﹐東至{淮海}﹐西至{川蜀}﹐殆百餘萬。”

  • 川路-汉语大词典

    川路

    【1】水路。{南朝} {宋}{谢庄}《月赋》:“臨風歎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南朝} {宋}{谢惠连}《汎南湖至石帆》诗:“軌息陸塗初﹐枻鼓川路始。”

  • 川吏-汉语大词典

    川吏

    【1】掌管水路的官吏。{南朝} {宋}{鲍照}《石帆铭》:“青山斷河﹐后父沉軀﹐川吏掌津﹐敢告訪途。”

  • 川甽-汉语大词典

    川甽

    【1】河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水》:“故俗諺云:‘{高梁}無上源﹐{清泉}無下尾。’蓋以{高梁}微涓淺薄﹐裁足津通﹐憑藉涓流﹐方成川甽。”

  • 川澤-汉语大词典

    川澤

    【1】河川和湖沼。泛指江河湖泊。{宋}{秦观}《财用下》:“風霆雨露之發生﹐山林川澤之滋養﹐財之所從出也。”《诗·大雅·韩奕》:“孔樂{韓}土﹐川澤訏訏﹐魴鱮甫甫﹐麀鹿噳噳。”《逸周书·大聚》:“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鼈之長。”

  • 川衡-汉语大词典

    川衡

    【1】《周礼》官名,为地官之属,掌川泽之禁令。《周礼·地官·川衡》:“川衡﹐掌巡川澤之禁令﹐而平其守。”《後汉书·马融传》:“然後緩節舒容﹐裴回安步﹐降集波籞﹐川衡澤虞﹐矢魚陳罟。”

  • 川紅-汉语大词典

    川紅

    【1】海棠的别名。{宋}{吴中复}《江左谓海裳为川红》诗:“靓粧濃淡蘂蒙茸﹐高下池臺細細風﹐却恨韶華遍{蜀}土﹐更無顔色似川紅。”

  • 川鱗-汉语大词典

    川鱗

    【1】指河鱼。{宋}{梅尧臣}《寄光化退居李晋卿》诗:“川鱗可爲饔﹐山毛可爲蔌。”

  • 九川-汉语大词典

    九川

    【1】九州的大河。《书·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孔}传:“決九州名川,通之四海。”《国语·周语下》:“決汨九川,陂障九澤。”一说指九条河川。{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叙》:“九川行地﹐溯學海而波澄;三台燭天﹐指文星而度正。”{北周}{庾信}《燕射歌辞·羽调曲》:“滌九川而賦税﹐乘{三危}而納錫。”

  • 南川-汉语大词典

    南川

    【1】指{四川}南部,即{川}南地区。《陈书·宣帝纪》:“去歲{南川}頗言失稔﹐所督田租﹐于今未即。”【2】泛指南方的河川。{唐}{卢照邻}《秋霖赋》:“嗟乎!{子卿}{北海}﹐{伏波}南川﹐{金河}别鴈﹐銅柱辭鳶。”{南朝} {齐}{谢朓}《始之宣城郡》诗:“解劍北宫朝﹐息駕南川涘。”

  • 巨川-汉语大词典

    巨川

    【1】大河。《书·说命上》:“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唐}{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诗:“大厦棟方隆﹐巨川檝行剡。”{宋}{曾巩}《侍中制》:“{舜}用{臯陶}﹐若股肱之承元首;{商}咨{傅説}﹐如舟楫之濟巨川。”后亦用为比喻大事业的语典。{唐}{胡曾}《贺高相公除荆南启》:“仰將軍之大樹﹐敢議營巢;窺丞相之巨川﹐唯希在藻。”

  • 巨川材-汉语大词典

    巨川材

    【1】谓济世大才。{唐}{李峤}《舟》诗:“何當同{傅説}﹐特展巨川材。”

  • 伊川翁-汉语大词典

    伊川翁

    【1】{宋}理学家{邵雍}的自号。{雍}字{尧夫},后徙居{河南}{洛阳},临{伊川},故称。{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擊壤集》﹐{伊川翁}自樂之詩也。非唯自樂﹐又能樂時﹐與萬物之自得也。{伊川翁}曰:‘{子夏}謂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

  • 伊川先生-汉语大词典

    伊川先生

    【1】{宋}理学家{邵雍}的别号。{雍}字{尧夫}。{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古人号相同》:“{邵堯夫}﹑{程正叔}俱號{伊川先生}。”【2】{宋}理学家{程颐}的别号。{颐}字{正叔},宅于{河南}{嵩县}东北{耙耧山}下,地处{伊川},故称。《宋史·道学传一·程颐》:“〔{頤}〕平生誨人不倦﹐故學者出其門最多﹐淵源所漸﹐皆爲名士。{涪}人祠{頤}於{北巖}﹐世稱{伊川先生}。”{明}{陈汝元}《金莲记·搆衅》:“下官{程頤}﹐别號{伊川}。人許性天上士﹐自慚理學名儒。”{元}{耶律楚材}《屏山居士鸣道集序》:“{江左}道學﹐倡於{伊川}。”{傅尃}《题自书精神一到不成横卷》诗:“懿夫{伊川}道學世無雙﹐一言實踐可興邦。”{宋}{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下:“{伊川}謂一詩中自有六義﹐或有不能全具者。”{宋}{陈亮}《书伊川先生春秋传後》:“{伊川先生}之序此書也﹐蓋年七十有一矣﹐四年而先生没。”亦省称“[伊川]”。

  • 伊川-汉语大词典

    伊川

    【1】{宋}{程颐}的别号。参见“[伊川先生]”。【2】古地名。指{伊水}所流经的{伊河}流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辛有}適{伊川}﹐見被髮而祭於野者。”{杜预}注:“{伊川}﹐{周}地。{伊}﹐水也。”{杨伯峻}注:“{伊川}﹐{伊河}所經之地﹐当今{河南省}{嵩縣}及{伊川縣}境。”

  • 傍矣川-汉语大词典

    傍矣川

    【1】{隋}{唐}时我国西南部部族名。公元八世纪中叶并于{南诏}。{宋}{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隋}時{永昌}{姚州}聞有{蒙舍詔}﹑{蒙嶲詔}﹑{越析詔}﹑{浪穹詔}﹑{施浪詔}﹑{邆賧詔}﹐又有{傍矣川}﹑{羅識}二族﹐通號‘八詔’。其後二族爲{閤羅鳳}所滅。”

  • 八川-汉语大词典

    八川

    【1】古代{关中}地区{灞}﹑{浐}({产})﹑{泾}﹑{渭}﹑{酆}({丰}﹑{沣})﹑{镐}({滈}﹑{鄗})﹑{潦}({涝})﹑{潏}({泬})八条河流的总称。{汉}{司马相如}《上林赋》:“終始{灞}﹑{滻}﹐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内﹐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唐}{杨炯}《宴族人杨八宅序》:“望望八川﹐苔發{璜溪}之水。”{明}{何景明}《渡泾渭》诗:“湮沉九州會﹐雄壯八川名。”

  • 共川鼻飲-汉语大词典

    共川鼻飲

    【1】古{骆越}族的习俗﹐父子同川而浴﹐以鼻饮水。《汉书·贾捐之传》:“{駱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習以鼻飲。”《後汉书·文苑传·杜笃》:“同穴裘褐之域﹐共川鼻飲之國﹐莫不袒跣稽顙﹐失氣虜伏。”

  • 玄川-汉语大词典

    玄川

    【1】指{黑河},即{张掖河},在今{甘肃省}。《三国志·魏志·张臶传》:“{青龍}四年辛亥詔書:‘{張掖郡}玄川溢涌﹐激波奮蕩﹐寶石負圖﹐狀像靈龜。’”

  • 冰川-汉语大词典

    冰川

    【1】在高山或两极地区沿地面倾斜方向移动的巨大冰块,叫做冰川,亦称“冰河”。{华山}《山中海路》:“他们站在悬崖边上﹐看雪水在冰川的舌头底下奔流着﹐向挂着冰溜的巨岩石壁涧冲去﹐倾泻到深谷底下的河里。可以看得出冰川在脚边慢慢移动。”{郭小川}《大风雪歌》:“寒流呀﹐象冲破了闸;冰川呀﹐象炸开了花;空气哟﹐冷得发辣。”

  • 冰川期-汉语大词典

    冰川期

    亦称“[冰河时代]”亦称“[冰河期]”【1】地质上的一个时期,在新生代的第四纪,当时气候非常寒冷,{欧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盖。

  • 利川小曲-汉语大词典

    利川小曲

    【1】曲艺曲种。曾流行于{湖北}{利川}的{茶兴}﹑{南坪}一带。现知曲牌有《龙抬头》﹑《龙摆尾》﹑《银纽丝》等近三十个,联曲体。有坐唱和走唱两种形式。传统曲目有《十二月》﹑《骂保长》等。此曲种于解放前即已湮没,解放后被重新发掘。

  • 平川-汉语大词典

    平川

    【1】引申指广阔的前途。《水浒传》第六一回:“分明指與平川路﹐却把忠言當惡言。”{明}{张凤翼}《红拂记·寄拂论兵》:“喜今日相逢馬前﹐幸分明指與平川。”【2】广阔平坦之地。{谢雪畴}《长江飞渡记·在轻盈的白帆下》:“若让他们骑上战马﹐在北方那平川大道上奔跑﹐他们能撒开缰绳……来一小段骑技表演。”《古文苑·扬雄<幽州牧箴>》:“蕩蕩平川﹐惟{冀}之别。”{章樵}注:“地勢平﹐則川陸皆平。”{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有時驚疊嶂﹐何處覓平川?”{宋}{苏轼}《上皇帝书》:“臣觀其地﹐三面被山﹐獨其西平川數百里。”

  • 地平川-汉语大词典

    地平川

    【1】平地。民歌《千年岩石把家搬》:“清泉象匹白棉布﹐天上挂到地平川。”《白雪遗音·剪靛花·硃红一点》:“記得你初到高樓上﹐雙膝跪在地平川。”

  • 大金川-汉语大词典

    大金川

    【1】土司名。{明}属{金川寺}{演化}禅师﹐{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置安抚司。治所在今{四川}{金川}。辖境相当今{大金川}流域。{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改流﹐置{阿尔古直隶厅}﹐四十四年并入{美诺厅}。【2】水名。{大渡河}的上游﹐在{四川省}西北部。参见“[大渡河]”。

  • 口壅若川-汉语大词典

    口壅若川

    【1】《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后因以“口壅若川”喻禁舆论之害。{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夫心險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歡謔之言無方。”亦省作“[口川]”。{宋}{朱熹}《次季通韵赠范康侯》:“口川失自防﹐心兵幾回觸。”

  • 口川-汉语大词典

    口川

    【1】见“口壅若川”。

  • 名山大川-汉语大词典

    名山大川

    【1】著名的大山大河。《书·武成》:“所過名山大川。”{孔}传:“名山﹐{華岳};大川﹐{河}。”《後汉书·明帝纪》:“郡界有名山大川能興雲致雨者﹐長吏各絜齋禱請﹐冀蒙嘉澍。”{清}{李渔}《比目鱼·耳热》:“要學{太史公}讀書之法﹐借名山大川做良師益友。”{碧野}《富春江畔》:“一个国家的庄严美丽﹐不仅仅是出自她的大自然风貌﹐诸如名山大川﹐物产丰富﹐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她的文化的辉煌﹐并由此而产生的民族的自豪和人民高尚的情操。”

  • 名川-汉语大词典

    名川

    【1】大的河流。《左传·襄公十一年》:“司慎司盟﹐名山名川。”{孔颖达}疏:“名川﹐謂四瀆也。”《吕氏春秋·有始》:“水道八千里﹐受水者亦八千里﹐通谷六。名川六百﹐陸注三千﹐小水萬數。”《汉书·郊祀志上》:“自{華}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晋书·周馥传》:“{淮}{揚}之地﹐北阻{塗山}﹐南抗靈嶽﹐名川四帶﹐有重險之固。”

  • 名山勝川-汉语大词典

    名山勝川

    亦作“[名山勝水]”【1】风景优美的著名山川。《晋书·孙统传》:“居職不留心碎務﹐縱意游肆﹐名山勝川﹐靡不窮究。”{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萧照画》:“{蕭}畫無他長﹐唯能使玩者精神如在名山勝水間﹐不知其爲畫爾。”《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繡江縣}〕是{山東}有數的大地方﹐四境多有名山勝水。”《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人们走遍{北京}城内外的名山胜水。”

  • 吸川-汉语大词典

    吸川

    【1】形容狂饮。语本{唐}{杜甫}《饮中八仙歌》:“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宋}{张孝祥}《南乡子》词:“賴有清尊澆别恨﹐悽然﹐寶蠟燒花看吸川。”{元}{张雨}《碧筒饮》诗:“飲水龜藏蓮葉小﹐吸川鯨恨藕絲長。傾壺誤展淋郎袖﹐笑絶{邪溪}窈窕娘。”

  • 回川-汉语大词典

    回川

    【1】回旋的河流。{唐}{李白}《蜀道难》诗:“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 常川-汉语大词典

    常川

    【1】经常;连续不断。{明}{汤显祖}《邯郸记·勒功》:“守定着{天山}這條﹐休賣了{盧龍}一道。少則少千里之遥﹐須則要號頭明﹐烽瞭遠﹐常川看好。”{明}{张居正}《议处史职疏》:“每人專管一曹﹐俱常川在館供事。”{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内閣重地﹐大學士均應常川看本。”{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其时有奴才式的破坏作用常川活动着。”【2】犹通常。{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是權豪勢要之家﹐累代簪纓之子﹐我打死人不償命﹐常川則是坐牢。”{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某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拈﹐無有不會﹐上的馬去﹐常川不濟;聽的廝殺﹐帳房裏推睡。”

  • 山止川行-汉语大词典

    山止川行

    【1】喻坚不可摧,行不可阻。{清}{唐甄}《潜书·两权》:“誠能自固如是﹐是山止川行之勢也;以戰必勝﹐以攻必取者也。”

  • 山川米聚-汉语大词典

    山川米聚

    【1】谓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语本《後汉书·马援传》:“〔{援}〕又於帝前,聚米爲山谷,指畫形勢,開示衆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清}{洪昇}《长生殿·神诉》:“俯視塵寰﹐山川米聚。”

  • 山川-汉语大词典

    山川

    【1】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備御兮﹐命{咎繇}使聽直。”{朱熹}集注:“山川﹐名山大川之神也。”《史记·蒙恬列传》:“〔{秦始皇}〕道病﹐使{蒙毅}還禱山川﹐未反。”【2】指名山大川。《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孔}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嶽四瀆之屬﹐皆一時望祭之。”【3】借指景色。{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樸處﹐自有一山川。”【4】山岳﹑江河。《易·坎》:“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陈毅}《重过三峡》诗:“山川壯麗欣重睹﹐舊夢依稀認血痕。”《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問了問{褚一官}走過幾省﹐説了些那省的風土人情﹐論了些那省的山川形勝。”{唐}{沈佺期}《兴庆池侍宴应制》诗:“{漢}家城闕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鏡中。”

  • 山崩川竭-汉语大词典

    山崩川竭

    亦作“[山崩水竭]”【1】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清}{姚燮}《双鸩篇》:“郎飽妾共飽﹐郎飢妾共飢;一飢一飽與郎共﹐山崩川竭無更移。”{汉}{荀悦}《汉纪·成帝纪四》:“{蜀郡}本{漢}所興﹐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国语·周语上》:“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之。”

  • 巖居川觀-汉语大词典

    巖居川觀

    【1】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形容隐居生活悠闲自适,超然世外。{宋}{王安石}《次韵酬朱昌叔》之五:“樂世閒身豈易求﹐巖居川觀更何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君何不以此時歸相印﹐讓賢者而授之﹐退而巖居川觀。”

  • 行川-汉语大词典

    行川

    【1】经行的江河。《文选·江淹<袁太尉从驾诗>》:“詔徒登季月﹐戒鳳藻行川。”{李善}注:“行川﹐所行之川也。”【2】流水。{南朝} {宋}{谢灵运}《撰征赋》:“陶逸豫於京甸﹐違險難於行川。”{晋}{陆云}《九愍·修身》:“背夏首以窘逝兮﹐泝行川而永歎。”

  • 行川-汉语大词典

    行川

    【1】巡视河川。{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禹}〕登{宛委山}﹐發金簡之書。案金簡玉字﹐得通水之理﹐復返歸嶽﹐乘四載以行川。”

  • 徂川-汉语大词典

    徂川

    【1】流水。亦比喻流逝的岁月。{唐} {李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诗:“歸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宋}{朱熹}《复用前韵敬别机仲》:“終憐賢{屈}惜往日﹐亦念聖{孔}悲徂川。”{唐}{李白}《赠饶阳张司户燧》诗:“功業嗟落日﹐容華棄徂川。”

  • 寒川-汉语大词典

    寒川

    【1】寒天的河流。{唐}{皇甫曾}《晩至华阴》诗:“野渡冰生岸﹐寒川燒隔林。”{南朝} {宋}{谢灵运}《李感赋》:“荑葇葉於枯木﹐起春波於寒川。”{唐}{柳宗元}《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诗:“磴迴茂樹斷﹐景晏寒川明。”

  • 媚川都-汉语大词典

    媚川都

    【1】{五代}{南汉}{刘鋹}据{岭}南,于{海门镇}置兵八千人,专以采珠为事,号为“媚川都”。至{宋}{开宝}五年诏罢置。{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杂录》:“{藝祖}廢‘媚川都’﹐黥其壯者爲軍﹐老者放歸田里。”

  • 玉川-汉语大词典

    玉川

    【1】清澈的河水。{唐}{白居易}《和李相公六韵》:“似從銀漢下﹐落傍玉川西。”{金}{元好问}《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诗:“青餘玉川潤﹐根入鐵岸古。”【2】本为井名。在{河南}{济源县}{泷水}北。{唐}{卢仝}喜饮茶,尝汲井泉煎煮,因自号“玉川子”。{唐}{韩愈}《寄卢仝》诗:“{玉}{川}先生{洛城}裏,破屋數間而已矣。”{金}{元好问}《别康显之》诗:“{玉川}文字五千卷,{鄭監}才名四十年。”{清}{孙枝蔚}《元夕劐饮闵于天宅》诗:“柑u同{安定}釀,蝦蟆早避{玉川}詩。”后世诗文中常以“玉川”代称茶。{宋}{陆游}《昼卧闻碾茶》诗:“玉川七盌何須爾﹐銅碾聲中睡已無。”

  • 玉雞川-汉语大词典

    玉雞川

    【1】原指{洛水}。传说{汉高帝}母{含始}({昭灵后})游于{洛水},有玉鸡衔赤珠出,{含始}吞珠而生帝,故指{洛水}为{玉鸡川}。事见《宋书.符瑞志上》。后泛指皇城之护城河。{唐}{宗楚客}《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紫庭金鳳闕﹐丹禁玉雞川。”

  • 玉川子-汉语大词典

    玉川子

    【1】{唐}诗人{卢仝}的号。{宋}{苏轼}《游惠山》诗:“頗笑{玉川子}﹐飢弄三百月。”{卢仝}性喜茶﹐故亦指嗜茶者。{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诗:“{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新唐书·卢仝传》:“{仝}自號{玉川子}﹐嘗爲《月蝕詩》以譏切{元和}逆黨。”{宋}{杨万里}《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诗:“故人分送玉川子﹐春風來自{玉皇}家。”

  • 玉川奴-汉语大词典

    玉川奴

    【1】{唐}诗人{卢仝},自号{玉川子},家甚贫,仅破屋数间。有奴一,长须,不裹头;婢一,赤脚,老无齿。见{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卢仝》。后因以“玉川奴”泛指仆役。{宋}{陆游}《幽居无一事戏作》诗:“長鬚僅有玉川奴﹐秃尾猶無漫漢驢。”

  • 琴川-汉语大词典

    琴川

    【1】{江苏}{常熟}的别名。{宋}{袁说友}《次常熟县》诗:“衝寒一舸下{琴川}﹐小纜依依市柳邊。”{宋}{万俟绍之}《饯常熟宰》诗:“九重定問{琴川}事﹐爲奏通川一渡閒。”

  • 瑶川-汉语大词典

    瑶川

    【1】形容冰雪覆盖的河。{宋}{陈师道}《减字木兰花·和人对雪》词:“危樓曉望﹐雪滿羣山開畫障。目斷瑶川﹐同凭欄干意幾般。”《群音类选·戴王雪访》:“明輝輝幾座銀山﹐白瀼瀼幾處瑶川。”

  • 枝川-汉语大词典

    枝川

    【1】支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浍水》:“〔{澮}〕西逕{熒庭}城南﹐而西出{紫谷}與{乾河}合﹐即{教水}之枝川也。”

  • 横川-汉语大词典

    横川

    【1】数字三的隐语。“三”字,横则为川。{清}{褚人穫}《坚瓠九集·市语》:“不若吾鄉市語有文理也:一爲旦底﹐二爲斷工﹐三爲横川﹐四爲側目。”

  • 樊川-汉语大词典

    樊川

    【1】水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其地本{杜县}的{樊乡}。{汉}{樊哙}食邑于此,川因以得名。{晋}{潘岳}《西征赋》:“疏南山以表闕﹐倬{樊川}以激池。”【2】{唐}诗人{杜牧}的别称。{杜牧}别业{樊川},有《樊川集》,故称。{清}{陈维崧}《五彩结同心·乙卯冬杪与园次饮惠山蒋氏酒楼》词:“記得當初﹐{揚州}薄倖﹐有人同做{樊川}。”

  • 樊川翁-汉语大词典

    樊川翁

    【1】{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自称。{宋}{杨伯嵒}《臆乘》:“{杜牧}自稱曰{樊川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