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璽

璽(璽)是什么意思

  • 卞璧璽-汉语大词典

    卞璧璽

    【1】用和氏璧做的国印。《痛史》第十八回:“〔{陸秀夫}〕取過那方卞璧璽投入海内﹐道:‘此是我中國歷代傳國之寶﹐不可墮入胡人之手。’”

  • 册璽-汉语大词典

    册璽

    【1】册寶。《金史·太祖纪》:“{遼}遣太傅{習泥烈}等奉册璽來﹐上擿册文不合者數事復之。”

  • 伯理璽天德-汉语大词典

    伯理璽天德

    【1】英语President的译音。意为总统。{严復}《<法意>按语》:“雖伯理由于公推﹐議院有其聚散﹐而精神之貫徹始終則一而已。”{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美洲}各國及{歐洲}之{瑞士}與{法國}皆民主之國也﹐其政權全在議院﹐而伯理璽天德(譯作總統)無權焉。”亦省作“[伯理]”。

  • 信璽-汉语大词典

    信璽

    【1】古代皇帝玺印之一。《汉书·霍光传》:“始至謁見﹐立爲皇太子﹐常私買雞豚以食。受皇帝信璽﹑行璽大行前﹐就次發璽不封。”{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漢}初有三璽﹐天子之璽自佩﹐行璽﹑信璽在符節臺。”《後汉书·光武帝纪上》“奉{高皇帝}璽綬”{李贤}注引{汉}{蔡邕}《独断》:“皇帝六璽﹐皆玉螭虎紐﹐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皆以{武都}紫泥封之。”

  • 傳國璽-汉语大词典

    傳國璽

    【1】{秦}以后皇帝世代相传的印章。又称{秦}玺,{唐}改称传国宝。相传{秦始皇}得{蓝田}玉,{雕}为印,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秦}亡归{汉}。后来封建王朝以玺有“受命于天”之文,争以得玺为符瑞。{秦}玺已亡,历代多自刻制,文亦有同有异。{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太宗}{文皇帝}{滿洲國}{天聰}九年﹐得傳國璽於{元}小王子裔{察哈爾}{林丹汗}。”《汉书·元后传》:“初﹐{漢高祖}入{咸陽}至{霸上}﹐{秦王}{子嬰}降於{軹道}﹐奉上{始皇}璽。及{高祖}誅{項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璽﹐世世傳受﹐號曰{漢}傳國璽。”《晋书·元帝纪》:“〔{太興}元年〕十二月﹐{劉聰}故將{王騰}﹑{馬忠}等誅{靳準}﹐送傳國璽於{劉曜}。”

  • 八璽-汉语大词典

    八璽

    【1】{秦}{汉}以后﹐皇帝除传国玺外﹐有六玺;及{唐武德}间﹐增神玺及受命玺为八玺。《新唐书·车服志》:“天子有傳國璽及八璽﹐皆玉爲之。”《宋史·舆服志六》:“寶﹐{秦}制﹐天子有六璽﹐又有傳國璽﹐歷代因之。{唐}改爲寶﹐其制有八。”

  • 六璽-汉语大词典

    六璽

    【1】{秦}{汉}皇帝除传国玺之外﹐尚有六玺﹐皆白玉制﹐螭虎纽﹐用{武都}紫泥封:一﹐皇帝行玺﹐用于封国;二﹐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侯;三﹐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四﹐天子行玺﹐用于召大臣;五﹐天子之玺﹐用于策封外国君主;六﹐天子信玺﹐用于祭天地鬼神。其后﹐自{晋}至{隋}﹐用制屡变而其名不改。{唐}又增神玺﹑受命玺﹐为八玺;{武则天}时改诸玺曰宝。参阅《後汉书·武帝纪上》“丙午﹐{赤眉}君臣面縛奉{高皇帝}璽綬”{李贤}注引{汉}{蔡邕}《独断》﹑《宋书·礼志五》。

  • 印璽-汉语大词典

    印璽

    【1】印信。{秦}以后专用于皇帝。《管子·君臣上》:“主畫之﹐相守之;相畫之﹐官守之;官畫之﹐民役之;則又有符節﹑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汉书·食货志上》:“{宣帝}始賜單于印璽﹐與天子同。”

  • 劍璽-汉语大词典

    劍璽

    【1】指{刘邦}的斩蛇剑和传国玺,为{汉}代神器。后用以象征统治权。{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诗:“一朝讓寳位﹐劍璽傳無窮。”{南朝} {齐}{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炎靈遺劍璽﹐{當塗}駭龍戰。”{清}{顾炎武}《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诗:“沈埋隨劍璽﹐變化待鯤鵬。”

  • 受命璽-汉语大词典

    受命璽

    【1】皇帝印玺称传国玺,因皇帝自称受命于天,所以也叫受命玺或受命宝。《新唐书·车服志》:“受命璽以封禪禮神。”《隋书·高祖纪上》:“甲子﹐改傳國璽曰受命璽。”

  • 封璽-汉语大词典

    封璽

    【1】封缄的印信。《淮南子·时则训》:“慎管籥﹐固封璽。”{高诱}注:“封璽﹐印封也。”

  • 天璽-汉语大词典

    天璽

    【1】指{汉元后}进宫前获得并珍藏的奇异白石。《西京杂记》卷四:“{元后}在家﹐嘗有白鷰銜白石﹐大如指﹐墜后績筐中。后取之﹐石自剖爲二﹐其中有文曰:‘母天地’。后乃合之﹐遂復還合﹐乃寶録焉。後爲皇后﹐常并置璽笥中﹐謂爲天璽也。”

  • 國璽-汉语大词典

    國璽

    【1】代表国家元首或最高权力的印章。【2】即传国玺。{秦}以后皇帝世代相传的印章。《後汉书·徐璆传》:“{術}死軍破﹐{璆}得其盜國璽。”{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二》:“蓋{秦}璽自{漢}以來﹐世世傳受﹐號稱國璽。”详“傳國璽。”

  • 行璽-汉语大词典

    行璽

    【1】{秦}{汉}时皇帝印玺的一种。《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三年》:“{涼州}軍士{張冰}得玉璽﹐文曰‘皇帝行璽’﹐獻於{張寔}……遣使歸于{長安}。”《後汉书·舆服志下》“乘輿黄赤綬”{刘昭}注引{汉}{卫宏}《汉旧仪》:“璽皆白玉螭虎紐﹐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凡六璽。皇帝行璽﹐凡封之璽賜諸侯王書;信璽﹐發兵徵大臣;天子行璽﹐策拜外國﹐事天地鬼神。”《汉书·霍光传》:“〔{昌邑王}〕受皇帝信璽﹑行璽大行前﹐就次發璽不封。”{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漢}初有三璽﹐天子之璽自佩﹐行璽﹑信璽在符節臺。”

  • 御璽-汉语大词典

    御璽

    【1】帝王的印信。《史记·秦始皇本纪》:“{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宫}爲亂。”{裴駰}集解引{卫宏}曰:“{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羣臣莫敢用。”

  • 寶璽-汉语大词典

    寶璽

    【1】皇帝的印玺。《元史·百官志四》:“典瑞院﹐秩正二品﹐掌寶璽﹑金銀符牌。”《宋史·哲宗纪二》:“學士院上《寶璽》﹑《靈光》﹑《翔鶴》樂章。”{夏鼐}《十年来的中国考古新发现》:“另有一些随葬品是皇帝和皇后所专用的﹐例如皇冠﹑龙凤冠﹑龙袍﹑宝玺﹐谥册等。”

  • 玉璽-汉语大词典

    玉璽

    【1】专指皇帝的玉印。始于{秦}。据{汉}{蔡邕}《独断》载:“天子璽以玉螭虎紐。古者尊卑共之……{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羣臣莫敢用名。”{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二》:“{徐令}《玉璽記》:‘玉璽者﹐傳國寶也。{秦始皇}取{藍田}玉﹐刻而爲之。面文曰:受命于天﹐既受永昌。璽上隱起蟠龍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方四寸﹐紐五龍盤。’”

  • 琮璽-汉语大词典

    琮璽

    【1】玉玺,皇帝或皇后的印。《隋书·后妃传序》:“典琮三人﹐掌琮璽器玩。”

  • 璽-汉语大词典

    “[玺]”的繁体字。《廣韻》斯氏切,上紙,心。【1】印信。{秦}以前以金玉银铜制成,尊卑通用。{秦}以来专指皇帝的印,以玉制。《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豹}對曰﹕‘往年臣爲君治{鄴}﹐而君奪臣璽﹔今臣爲左右治{鄴}﹐而君拜臣﹐臣不能治矣。’遂納璽而去。”{汉}{蔡邕}《独断》:“璽者印也﹐印者信也……{衛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爲印﹐龍虎紐﹐惟其所好。然則{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羣臣莫敢用也。”{唐}{刘知幾}《史通·编次》:“况神璽在握﹐火德猶存。”{明}{谢谠}《四喜记·祸禳左道》:“天福神皇神后﹐桓桓羣將多籌﹐等閒握璽御龍樓﹐玉食錦衣消受。”【2】姓。{明}代有{璽书}。见《续通志.氏族补遗》。

  • 璽封-汉语大词典

    璽封

    【1】盖上玺印的文书封口。{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元封}元年﹐{浮忻國}貢蘭金之泥……常以此泥封諸函匣及諸宫門﹐鬼魅不敢干。當{漢}世﹐上將出征﹐及使絶國﹐多以此泥爲璽封。”

  • 璽劍-汉语大词典

    璽劍

    【1】《西京杂记》卷一:“{漢帝}相傳以{秦王}{子嬰}所奉白玉璽,{高帝}斬白蛇劍。劍上有七采珠﹑九華玉以爲飾。”后以“璽劍”指传国之宝。{南朝} {齐}{谢朓}《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璽劍先傳﹐龜玉增映;宗{堯}有緒﹐復{禹}無競。”

  • 璽策-汉语大词典

    璽策

    【1】见“璽册”。

  • 璽書-汉语大词典

    璽書

    【1】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国语·鲁语下》:“{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冶}逆﹐追而予之璽書。”{韦昭}注:“璽書﹐印封書也。”【2】{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魏书·高聪传》:“今更造璽書﹐以代往詔。”{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词:“聞道璽書頻下﹐看即沙堤歸去﹐帷幄且從容。”《史记·秦始皇本纪》:“上病益甚﹐乃爲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明}{陆深}《俨山外集·传疑录上》:“世言三尺法者﹐蓋用三尺竹簡書法律。詔書謂之尺一﹐亦以一尺版書詔。囊封加璽﹐又謂之璽書。”

  • 璽運-汉语大词典

    璽運

    【1】犹言帝运。{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龙华寺》引{北魏}{常景}《汭颂》:“璽運會昌﹐龍圖受命。”《魏书·尒朱荣传》:“今璽運已移﹐天命有在﹐宜時即尊號。”

  • 璽唤-汉语大词典

    璽唤

    【1】传说中的古国名。《山海经·海内东经》:“國在流沙中者{埻端}﹑{璽唤}﹐在{崑崙墟}東南。”

  • 璽册-汉语大词典

    璽册

    亦作“[璽策]”【1】玉玺和册命文书。{清}{洪昇}《长生殿·闻铃》:“寡人自離{馬嵬}﹐飽嘗辛苦。前日遣使臣賫奉璽册﹐傳位太子去了。”《魏书·术艺传·王显》:“四年正月﹐{世宗}夜崩﹐{肅宗}踐祚。顯參奉璽策﹐隨從臨哭﹐微爲憂懼。”《魏书·术艺传·王显》:“及{世宗}崩﹐{肅宗}夜即位﹐受璽册。”《晋书·王谧传》:“及{玄}({桓玄})將篡﹐以{謐}兼太保﹐奉璽册詣{玄}。”

  • 璽誥-汉语大词典

    璽誥

    【1】诏令的一种。用以授官或加封。{唐}{刘知幾}《史通·载文》:“是以每發璽誥﹐下綸言﹐申惻隱之渥恩﹐敍憂勤之至意。”

  • 璽節-汉语大词典

    璽節

    【1】古代准许通商的凭证。上有印章,故名。《周礼·地官·掌节》:“門關用符節﹐貨賄用璽節﹐道路用旌節。”{郑玄}注:“璽節者﹐今之印章也。”《周礼·地官·司市》:“凡通貨賄﹐以璽節出入之。”{郑玄}注:“璽節﹐印章﹐如今斗檢封矣。”

  • 璽紱-汉语大词典

    璽紱

    亦作“[璽韍]”【1】玺绶。《汉书·元后传》:“謹以令月吉日﹐親率羣公諸侯卿士﹐奉上皇太后璽紱﹐以當順天心﹐光于四海焉。”《汉书·诸侯王表》:“{漢}諸侯王厥角角首﹐奉上璽韍﹐惟恐在後。”{颜师古}注:“韍音弗﹐璽之組也。”《三国志·吴志·孙晧滕夫人传》:“而{晧}内諸寵姬﹐佩皇后璽紱者多矣。”《新唐书·高祖纪》:“戊午﹐{隋}帝遜于位﹐以刑部尚書{蕭造}﹑司農少卿{裴之隱}奉皇帝璽紱於{唐王}﹐三讓乃受。”

  • 璽詔-汉语大词典

    璽詔

    【1】诏书。上有御印,故称。《旧唐书·姚璹传》:“{蜀中}官吏多貪暴﹐{璹}屢有發擿﹐姦無所容。{則天}嘉之﹐降璽詔勞之。”

  • 璽綬-汉语大词典

    璽綬

    【1】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汉书·高帝纪下》:“使{陸賈}即授璽綬﹐{它}稽首稱臣。”《晋书·琅邪王伷传》:“平{吴}之役﹐率衆數萬出{涂中}﹐{孫晧}奉箋送璽綬﹐詣{伷}請降。”《资治通鉴·後唐庄宗同光三年》:“〔{王宗弼}〕劫遷{蜀}主及太后後宫諸王于西宫﹐收其璽綬。”

  • 璽韍-汉语大词典

    璽韍

    【1】见“璽紱”。

  • 璽符-汉语大词典

    璽符

    【1】犹印信。天子所用。《史记·文帝本纪》:“太尉乃跪上天子璽符。”{清}{孔尚任}《桃花扇·设朝》:“尋訪﹐加體黄袍﹐嵩呼拜舞﹐百忙難把璽符讓。”

  • 璽室-汉语大词典

    璽室

    【1】印盒。《西京杂记》卷四:“中書以{武都}紫泥爲璽室﹐加緑綈其上。”

  • 效璽-汉语大词典

    效璽

    【1】献上国君的玉玺。表示臣服。《史记·秦始皇本纪》:“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爲藩臣﹐已而倍約。”《韩非子·五蠹》:“獻國則地削﹐效璽則名卑。地削則國削﹐名卑則政亂矣。”

  • 欽璽書-汉语大词典

    欽璽書

    【1】即玺书。古代以印信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如{汉元帝}有《赐淮阳王钦玺书》。

  • 焚符破璽-汉语大词典

    焚符破璽

    【1】烧毁信符,打碎印章。《庄子·胠箧》:“焚符破璽﹐而民朴鄙。”{郭象}注:“除矯詐之所賴者﹐則無以行其姦巧。”

  • 懷璽-汉语大词典

    懷璽

    【1】谓隐藏君主身份。玺,天子印。{宋}{司马光}《汉宫词》:“逆旅聊懷璽﹐田間共鬭鷄。”《文选·张衡<西京赋>》:“降尊就卑﹐懷璽藏紱。”{薛综}注:“天子印曰璽;紱﹐綬也。懷藏之﹐自同卑者也。”{晋}{潘岳}《闲居赋》:“故髦士投紱﹐名王懷璽。”

  • 神璽-汉语大词典

    神璽

    【1】天子的玉玺之一。《新唐书·车服志》:“天子有傳國璽及八璽﹐皆玉爲之。神璽鎮中國﹐藏而不用。”《北史·魏纪五·文帝》:“{大統}三年春二月﹐{槐里}獲神璽﹐大赦。”

  • 石璽-汉语大词典

    石璽

    【1】石印。《南史·陆襄传》:“先是郡人{鮮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採藥﹐拾得五色幡毦﹐又於地中得石璽﹐竊怪之。”

  • 碧霞璽-汉语大词典

    碧霞璽

    【1】见“碧鵶犀”。

  • 相璽-汉语大词典

    相璽

    【1】相国的官印。《史记·楚世家》:“{懷王}大悦﹐乃置相璽於{張儀}。”

  • 白玉璽-汉语大词典

    白玉璽

    【1】白玉制的玺印。为帝王传国之宝。《西京杂记》卷一:“{漢}帝相傳以{秦王}{子嬰}所奉白玉璽。”

  • 蜜璽-汉语大词典

    蜜璽

    【1】古时为已死帝王用蜂蜡制成的玺印。为殉葬的明器。《宋书·礼志二》:“{武帝}{泰始}四年﹐{文明王皇后}崩﹐將合葬﹐開{崇陽陵}﹐使太尉{司馬望}奉祭﹐進皇帝蜜璽綬於便房神坐。”

  • 符璽-汉语大词典

    符璽

    【1】印信。{唐}{韩愈}《原道》:“相欺也﹐爲之符璽斗斛權衡以信之。”{秦}{汉}以后﹐特指帝王的符和印。《史记·秦始皇本纪》:“奉其符璽﹐以歸帝者。”《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今朕退處别宫﹐不與國事﹐用何符璽以爲信?”《庄子·胠箧》:“爲之符璽以信之﹐則并與符璽而竊之。”

  • 負璽-汉语大词典

    負璽

    【1】背負玺印。谓随侍皇帝左右。《晋书·职官志》:“大駕出﹐則次直侍中護駕﹐正直侍中負璽陪乘﹐不帶劍﹐餘皆騎從。”《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六年》:“〔帝〕遂帥{南陽王}{寶炬}﹑{清河王}{亶}﹑{廣陽王}{湛}以五千騎宿於{瀍}西﹐{南陽王}别舍沙門{惠臻}負璽持千牛刀以從。”【2】指近侍官。{唐}{李峤}《让地官尚书表》:“行膺負璽之任﹐遂服專車之寵。”{唐}{崔致远}《谢落诸道监铁使加侍中兼实封状》:“許登負璽之班資﹐不替擁旄之寵寄。”

  • 連璽-汉语大词典

    連璽

    【1】同时佩两颗官印。《文选·左思<咏史>之三》:“連璽燿前庭﹐比之猶浮雲。”{李善}注:“{仲連}逃海上﹐再封﹐故言連璽。”

  • 進璽-汉语大词典

    進璽

    【1】谓进奉皇帝专用的玉玺。《元史·李孟传》:“且{安西}既正位號﹐縱大太子至﹐彼安肯兩手進璽﹐退就藩國?”{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若乃一旦進璽﹐君臣易位﹐則{崔子}所不與﹐{魏武}所不容。”《晋书·卞壸传》:“{成帝}即位﹐羣臣進璽。”

  • 釋璽-汉语大词典

    釋璽

    【1】丢下印信。谓辞官。《吕氏春秋·执一》:“今日釋璽辭官﹐其主安輕。”

  • 解璽-汉语大词典

    解璽

    【1】解下印玺。指退让帝位。《梁书·谢朏传》:“及{齊}受禪﹐{朏}當日在直﹐百僚陪位﹐侍中當解璽﹐{朏}佯不知﹐曰:‘有何公事?’傳詔云:‘解璽授{齊王}。’{朏}曰:‘{齊}自應有侍中。’乃引枕卧……是日遂以{王儉}爲侍中解璽。”《汉书·霍光传》:“〔{霍光}〕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璽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

  • 降璽-汉语大词典

    降璽

    【1】谓降敕褒奖﹐下诏勉励。{唐}{李商隐}《为濮阳公泾原谢冬衣状》:“恩極解衣﹐榮加降璽。”{冯浩}笺注:“《漢書·循吏傳》:‘二千石有治理效﹐輒以璽書勉勵。’”

  • 金璽-汉语大词典

    金璽

    亦作“[金]”【1】金制成的印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綬﹐掌治其國。”{三国} {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仰齒金璽﹐俯執聖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天日》:“當時天父上主皇上帝命主戰逐妖魔﹐賜金一﹐雲中雪一。”

  • 黑璽-汉语大词典

    黑璽

    【1】黑色的印。《云笈七籤》卷十三:“其神七人﹐衣黑衣﹐戴黑冠﹐秉黑璽。《洞神經》曰:‘爲之玄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