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既)是什么意思
半成品←→既成品-反义词词典
半成品←→既成品bànchéngpǐn-jìchēngpǐn
【词性】:名
半成品:未全部完成的产品。
既成品:全部完成的产品。
【例】 车间里的人都在忙碌着,经过工人们的辛勤劳动,许多半成品很快地变为既成品,打包运出了。
初亏←→食既-反义词词典
初亏←→食既chūkuī-shíjì
【词性】:名
初亏:月食或日食开始的时刻。
食既:日全食或月全食过程中,月亮阴影与太阳圆面或地球阴影与月亮圆面发生第一次内切的时刻。
【例】 月轮的东边缘和日轮的西边缘相切时称为“初亏”,这是日食的开始。月轮的东边缘和日轮的东边缘相切,这是“食既”,它是全食的开始。(南京大学天文系《天文知识》编写组:《天文知识》)
未定←→既定-反义词词典
未定←→既定wèidìng-jìdìng
【词性】:形
未定:没有确定的。
既定:已经确定的。
【例】 出国人选尚未定,大家有什么意见还可以提。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速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是我党的既定方针。
既-古汉语虚词词典
既jì
副词
一、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况已经出现或完结。义即“已”、“已经”。①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诗经·小雅·出车》)——降:放下。②既得之,患失之。(《论语·阳货》)——句义: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③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商君书,画策》)——没(mò):死。暴:侵陵。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史记·秦始皇本纪》)——句义:〔秦始皇〕已经平定统一了天下,对治理国家仍毫不懈怠。
二、用于句首或谓语前,表示所述事情是在前一动作行为结束后不久便发生的。义即“不久”、“很快”。①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左传·成公二年》)——句义:新筑人仲叔于奚救了孙桓子,孙桓子因此得免于难。不久,卫国人把城邑赏给仲叔于奚,被他辞谢了。②既,骊姬不克,晋正于秦,五立而后平。(《国语·晋语一》)。
连词
连接分句,提出推论的前提。义即“既然”。①若尔,应有二虑。虑既有二,神有二乎?(《梁书·范缜传》)——若尔如此;这样的话。②既能来至道场中,定是愿闻微妙法。(《敦煌变文集·三身押座文》)③〔刘〕裕既求我不得,遂假一人貌类我者,斩之,以立威声。(《太平广记·神仙二十九·姚泓》)——貌:容貌。类:像。④既云孟子不见诸侯,因何见梁惠王。(《梦溪笔谈·艺文一》)
既而-古汉语虚词词典
既而jìér
副词
用于谓语前或句首,表示所述事实是在前一事实出现后不久出现的。义即“不久”、“很快”。①初,司城荡卒,公孙寿辞司城,请使意诸为之。既而告人曰:“君无道,吾官近,惧及焉。”(《左传·文公十六年》)——句义:当初,司城荡死了,公子寿辞去司城的官职,请求让荡意诸担任。不久〔公子寿〕告诉别人说:“国君无道,我的官位接近国君,很怕祸患降临到我身上。”②楚成王以商臣为太子,既而又欲置公子职。商臣作乱,遂杀成王。(《韩非子·内储说下》)——句义:楚成王〔最初〕立商臣为太子,不久又打算立公子职为太子。商臣于是发动叛乱,便杀了楚成王。③初,衍未有子,以正表兄正德为子,既而封为西丰侯。(《魏书·萧正表传》)——句义:当初,萧衍没有儿子,便以萧正表的哥哥萧正德为自己的儿子,不久封正德为西丰侯。
既……且……-古汉语虚词词典
既……且……jì……qiě……
凝固格式
连接两个并列的词或分句,表示两种性质或情况同时具备或存在。义即“既……又……”。①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周易·系辞下》)②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兵法·谋攻》)——难:祸患,灾难。③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宝也,而王霸之佐也。(《荀子·君道》)——知:通“智”。④时议者咸谓舍长立少,既于理非伦,且明帝以聪亮英断,益宜为储副。(《世说新语·方正》)——句义:当时议论此事的人都认为废长子立幼子,既在常理上不合礼制,而且明帝因聪明英武处事果断,更适宜立为皇太子。⑤干而蒸食,既甜且美。(《齐民要术·蔓菁》)
既……亦……-古汉语虚词词典
既……亦……jì………yì……
凝固格式
一、“既……亦……”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同时分别具有两种不同的情状。义即“既……又……”、“不仅……也……”。①〔郭祚〕名器既重,时望亦深,一朝非罪见害,远近莫不惋惜。(《魏书·郭祚传》)——句义:郭祚不仅名声很大,当时声望也很高,突然无辜被害,远近之人无不为之惋惜。②野径既盘纡,荒阡亦交互。(《玉台新咏·沈约:宿东园》)——野径、荒阡:荒芜的小路。盘纡:盘旋曲折,弯弯曲曲。③臣前后已献三状,不啻千言,词既繁多,语亦恳切。(《白居易集·请罢恒州兵马事宜》)——状:奏章。不啻:不只。
二、“既……亦……”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义即“既……也……”、“既……又……”。①七十子既不问,世之学者亦不知难。(《论衡·问孔》)——难(nàn):质疑。②王看竟,既不笑,亦不言好恶。(《世说新语·雅量》)——看竟:看完。③孤松既能却老,半石亦可留年。(《洛阳伽蓝记·正始寺》)——却老:抑制衰老;防老。留年:延年。④既懒出门去,亦无客来寻。(《白居易集·松下闲步寄皇甫庶子》)
既……又……-古汉语虚词词典
既……又……jì……yòu……
凝固格式
连接两个分句,表示两件事情同时发生或两种情况同时存在。①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左传·隐公十一年》)——句义:政治用来治理百姓,刑罚用来纠正邪恶。既缺乏有道德的政治,又缺乏有威信的刑罚,所以才导致邪恶的发生。②刻石为鲸鱼,背负钓台,既如从地踊出,又似空中飞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③既贤其子,以济其美;又才其孙,以大其门。(《白居易集·唐故通议大夫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济:成就。大其门:光耀门庭。④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战而屡却哉!(《苏轼文集·诸葛亮论》)——全:保全。奋:发挥。却:退却,失败。
既……则……-古汉语虚词词典
既……则……jì……zé……
凝固格式
连接两个分句,“既”用于提出推论的前提,“则”引出推论的结果。义即“既然……那么……”、“既然……就……”。①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纵情:放纵性情。傲物:傲慢待人。③夫春秋之后为战国,既为战国之时,则自有战国之策。(《焚书·战国论》)
既……也(亦)……-关联词语词典
既……也(亦)……
“既”,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既……也……”的并列关联格式,表示某一事物同时发生两个动作、处于两种状态或具有两种属性。“既”,表示一种既成的事实;“也”表示另一方面同样存在。前后分句大多同属一个主语。例如:
①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鲁迅《风筝》)
②扼守在堑壕中的敌人想负隅顽抗,我们劈头盖脸便是一顿猛扫,既来不及喊啥“诺松空叶”(缴枪不杀),也来不及呼啥“宗堆宽洪毒兵”(我们宽待俘虏),当敌人还没明白过是啥回事时,便死的死,窜的窜了……(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③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因受战争而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沈从文《边城》)
④原来仓库里空空荡荡,既没有重重叠叠的粮袋,也没有大大小小的粮囤,只有靠墙放着几个口袋,插的标签上写明是各式种子。(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有时,前后分句的主语也可以不同。例如:
⑤房钱既拿不出来,饭钱也没着落。(邓友梅《那五》)
有时,两组“既……也……”连用。例如:
⑥起先,我以为那不过是她为了写东西而积累的一些素材。因为它既不象小说,也不象札记;既不象书信,也不象日记。(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⑦每次社、队开会,她既不缺席迟到,也不发言,总是拿着针线活计,坐在会场一角,静静地笑着,听着人们的争论;散会了,她便回家去,既不早退,也不多停留。(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
⑧突然,他听见了一种奇怪的声音。它既不象鸟儿的啼鸣缭绕,也不象敲打着绿叶的一阵急雨;它既不象远处隐隐约约的伐木工人那拖长了的呼声,也不象风儿掀起的林涛,可是它又象这许许多多的、他自小就那么熟悉的、大森林里的一切声响。(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有时,用“既……亦……”的格式表示并列关系。“亦”,副词,意思和用法跟“也”相同,用于书面。例如:
⑨我们都想从铁道两旁看到一些塞外风光,黄沙白草之类,然而这一带既无黄沙,亦无白草,只有肥沃的田野,栽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小麦、荞麦、谷子、高梁、山药、甜菜等等。(翦伯赞《内蒙访古》)
【提示】
“既……也……”,不仅可以表示并列关系,也可以表示因果关系。
【辨析】
既……也……——也……也……
两种格式都是并列结构,表示两种动作、状态同时存在。但有区别:
1.“既……也……”多用来连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也……也……”可以用来连接短语,也可以用来连接单音词。例如:
⑩他对一切热烈的问候和眼光只用点头回答,他脸上的神色既不热情,也不冷淡,倒有些象路人般的木然无情。(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⑾有歌有舞,有唱有哭。胡玉音也唱,也哭。(古华《芙蓉镇》)
2.“既……也……”连接的两个分句,如果主语不同,谓语也必须不同;“也……也……”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谓语可以相同。例如:
⑿然而这情形恐怕是过不长久的,“幽默”既非国产,中国人也不是长于“幽默”的人民,而现在又实在是难以幽默的时候。(鲁迅《从讽刺到幽默》)
⒀一会儿这只船也冒烟,那只船也冒烟,个个人流着眼泪。(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既……又……-关联词语词典
既……又……
“既”,连词;“又”,副词。配对构成“既……又……”的格式,用来连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动词、动词短语或形容词、形容词短语,表示并列关系,即表示前后两种动作、两种情况或两种事物同时存在。“又”,表示并存。例如:
①山居打猎,一举两得:既生产肉食毛皮,又保护庄稼牲畜。(吴伯箫《猎户》)
②男的看样子五十多了,花白头发,大头大脸,厚嘴唇,眼睛很有精神,脸上总是似笑非笑,这表情既自负,又有点惨然。(王蒙《悠悠寸草心》)
全句主语相同,前后两项大多分别用作句子的谓语,有时也用作句子其他成分。例如:
③“他们现在已经放下武器啦,对受伤的俘虏,我们既要忠实地执行党的政策,又要分化瓦解敌人内部的那些死心塌地的分子。”白茹说着转身走出威虎厅。(曲波《林海雪原》)
④它既能生长在土质肥沃、气候相宜的美丽光景区,又能繁殖于干燥贫瘠、漫漫沙流的不毛之地。(玛拉沁夫《旅行家树》)
⑤《喜歌堂》的曲调,更有数百首之多,既有山歌的朴素、风趣,又有瑶歌的清丽、柔婉。(古华《芙蓉镇》)
以上例句“既……又……”作谓语。又例如:
⑥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这是非常明白的道理。(马南邨《事事关心》) [作主语]
⑦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作宾语]
⑧蜜蜂,使我想起既能辛勤劳动,必要时又能挺身战斗的人……(秦牧《花蜜与蜂刺》) [作定语]
有时,前后两项的主语和谓语各不相同。例如:
⑨我觉得最难对付的是每二十户选的那一个代表,人数既多,意见又不一致。(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既……又……”一般表示两项的并列成分;有时需要多项并列,表示多种动作、情况或事物同时存在。可以在“既……又……”的后面加上“又”、“也”或“同时”。例如:
⑩你既没有好亲戚,又没有好朋友,又没有了不得的本领。(曹禺《日出》)
⑾人们私下对他的评价很不好。说他既不参加劳动,又不过问工作队的事,对人也没有一点儿笑容,成天从这边山爬上那边山,不是发愣就是呆坐。(映泉《白云深处》)
⑿郑国荃夫妇对于他,既敬重,又感恩,同时倾注羡慕之心。(姜滇《蔚蓝的海峡》)
【辨析】
既……又……——又……又……
两种格式都是并列结构,表示两种动作、情况或事物同时存在。“又……又……”连接的两项语意上是平列的,前后可以对换;“既……又……”的后项比前项在语意上更为强调。
既而-关联词语词典
既而
“即而”,副词,有“不久之后”、“接着”的意思。用在后一分句或句子前面,表示前一动作或情况发生之后不久,接着发生另一动作或情况。有时,可以叠用,表示连续发生几个动作或情况。“即而”是文言词,用于书面。例如:
①突然间,心不在焉地坐在一起,“我来说一点”,极有见地地说起话来了,竟然是关于语文和语文教学,这是让人惊讶,即而又觉着悲苦的……(何士光《青砖的楼房》)
②现在对着这朴素而新鲜的自然景色,一种亲切欣慕的感情禁不住涌了上来。既而想,此后将同这可爱的景色朝夕相亲了:便仰起了头,深深地吸入一腔清新的空气。(叶圣陶《倪焕之》)
③一课国文讲罢了,一种算法歌诀教过了,教师开始独唱,既而学生跟着教师合唱,既而各个学生独唱,既而全体学生合唱。(叶圣陶《倪焕之》)
【辨析】
既而——继而
二者都是副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后一动作或情况接着前一动作或情况产生。但“既而”侧重表示前后相距时间短暂,“继而”侧重于表示前后的连续性。
既……更……-关联词语词典
既……更……
“既”,连词;“更”,副词。配对构成“既……更……”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既”用于前边分句,表示不止这一方面;“更”用于后边分句,引出跟上文相比较尤其突出的另一方面。例如:
①一捉进这里面来,不管冤狱不冤狱,既无上诉机关,更谈不上什么赔偿,上则凭所谓“唯一首领”的喜怒,下则凭处长法官们的喜怒,以定生死!(方志敏《狱中纪实》)
②唐玄奘也是单枪匹马深入大戈壁,所谓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等随从人员,那是《西游记》小说中的神话。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和飞机来支援,当然就十分困苦了。(竺可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③同志们不要有丝毫的误解,赵指导员既不是下连代职锻炼,更不是到这里来体验生活的,上级正式任命他为我们九连的指导员!(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④在我看来,是既没有将内容和形式机械地分开,更没有看得《姊妹花》叫座,于是也来学一套的投机主义的罪案的。(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
既……还……-关联词语词典
既……还……
“既”,连词;“还”,副词。配对构成“既……还……”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既”用于前边分句,表示不止这一方面;“还”用于后边分句,表示范围的扩大或程度的加深,意思更进一层。例如:
①年青的矿山医生笑了笑:“就是应付不过来。我在医学院是学外科的,可是在这里,要求一个医生既要懂外科,还要懂内科,我根本没做这样的准备,可是,我还要做产科大夫的工作”。(阮章竞《矿山医生》)
②正因为是大事,所以必须使人人能够听懂,不能“之乎者也”地背诵古文。同时,它既须字斟句酌,语语明确,还要铿锵悦耳,引人入胜。(老舍《散文重要》)
既……也(又)……更……-关联词语词典
既……也(又)……更……
“既”,连词;“也(又)”、“更”都是副词。合用构成“既……也(又)……更……”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既”用于前边分句,表示不止这一方面,跟“也(又)”配搭,构成“既……也(又)……”的格式,从结构形式上看是并列关系,从意念关系上看有进层的意思;后边再跟“更”连用,表示跟前项比较中尤其突出。例如:
①“主将”呢,自然以有“义旗”为体面罢。不过我没有这么冠冕。既不成“派”,也没有做“首领”,更没有“仗”过“大义”。(鲁迅《辞“大义”》)
②他既不是逃学,也不是偷懒,更不是顽皮淘气,打架闹事。(欧阳山《三家巷》)
③刘邦在垓下大战取得全胜之后,率领亲随巡视战场,既有天下初定的得意,又有一生征战的回忆,更有满目疮痍的感慨。(公衡《水巷琵琶声》)
④不久,她发觉自己怀了孕,但既无处控告,又没法流产,更不好意思说出口,只好回到上海生下这孩子。(张贤亮《肖尔布拉克》)
既……也(又)……还……-关联词语词典
既……也(又)……还……
“既”,连词;“也”、“又”、“还”都是副词。含用构成“既…也(又)…还…”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既”用于前边分句,表示不止这一方面,跟“也(又)”配搭,构成“既…也(又)…”的格式,表示进层的意思;后边再跟“还”连用,表示范围的扩大或程度的加深。例如:
①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有《辞姐歌》、《拜嫂歌》、《劝娘歌》、《骂媒歌》、《怨郎歌》、《轿夫歌》等等百十首。既有新娘子对女儿生活的留连依恋,也有对新婚生活的疑惧、向往,还有对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控诉。(古华《芙蓉镇》)
②既门当户对,又才貌双全,还加上个专业对口——两人都是搞环保工作的。(黄继树《女贞》)
③因此人们又把她的家称做“两部一站”,既是后勤部,又是司令部,还是情报站。(魏巍《东方》)
后边分句还可以连用“也”、“并且”等,表示多级递进关系。例如:
④阿依穆罕大娘还用糜米放在瓦罐里,做出了一种既象黄酒、又象啤酒、也象喀瓦斯、还象哈萨克夏牧场的酸马奶一样的叫做“泡孜”的饮料,喝上一口,酸、苦、甜、香、凉、热俱全,我也很喜欢。(王蒙《葡萄的精灵》)
⑤一个人做事不专,这样弄一点,那样弄一点,既要翻译,又要做小说,还要做批评,并且也要做诗,这怎么弄得好呢?(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既……且(而且)……-关联词语词典
既……且(而且)……
“既”、“且(而且)”都是连词,配对构成“既……且(而且)……”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既”表示一种既成事实,“且(而且)”表示对前一分句的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她总是把这一片广告牌叫作“暴发户”,对于这些突然破土而出的新偶像既亲且妒。(王蒙《风筝飘带》)
②也够了,“文字”是懂得的,也无须伸出手指来寻线索,但我不“等着”了,以为就这一段看,是既不“爽快”,而且和不创作是很少区别的。(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③“这样的售货亭已经有八个了。”我们在一个售货亭前喝汽水,玉吉说,“这样既安排了就业人员、扩大贸易,而且方便了群众……”(姜天民《第九个售货亭》)
既-关联词语词典
既
“既”,连词。跟“既然”相似,用在推论性因果关系复句的前面分句的主语之后,叙述已经实现或已经证实的事,表示推论的前提、理由或推论的依据。后面分句是由此推出的结果或结论。用于书面。例如:
①有鉴于此,我亦忝属陪都市民,身份既已有证,发言当亦有权,曾发痴想,欲献一策于当道。(何其芳《重庆随笔》)
②我记得我当时手足无措,后来上级领导同志来给我撑腰,说他既叫二阎王,即系恶霸,是死有余辜。(韦君宜《洗礼》)
③那么,我们既会说话,如果再会加工,就会写出较好的散文来。(老舍《散文重要》)
④管他真的假的,既掉在头上来了,就砍脑壳也该自己乘住!(李劼人《死水微澜》)
“既”作连词用于因果复句,常跟“就、便、也、那么、则”等配对,构成“既……就……”一类的关联格式。
【提示】
“既”除作连词用外,还可作副词,用于复句中表示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
【辨析】
既 既然
1.作连词用时,两者的意思和用法基本相同,都可以用在推论性因果复句中,含有“已经这样”的意思,强调能导致某种结果的前提或理由已经存在。但“既”只能用在主语的后面,不能放在前面;“既然”不受此限。2.“既”还可以作副词,跟“又、也、更”配对,构成“既……又……”一类的关联格式,表示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既然”不能。
既……便……-关联词语词典
既……便……
“既”,连词;“便”,副词。配对构成“既……便……”的格式,表示推论性因果关系。“便”,基本上限“就”相同,放在后面分句,承接上文所说前提或根据,引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遇不相熟的主顾,做生意时先交钱,数目弄清楚后,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沈从文《边城》)
②否则,也如孔庙里的太牢一般,虽然与猪羊一样,同是畜生,但既经圣人下箸,先儒们便不敢妄动了。(鲁迅《阿Q正传》)
③地主政权既被打翻,族权、神权、夫权便一概跟着动摇起来。(毛泽东《湖南农氏运动考察报告》)
既……就……-关联词语词典
既……就……
“既”,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既……就……”的关联格式,表示推论性因果关系。“既”相当于“既然”,用在前面分句的主语之后,提出前提;“就”放在后面分句的主语后谓语前,引出结论。前后分句的主语可以不同。例如:
①事情既已点破,我也就不在乎了。(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②两兄弟既年已长大,必须在各一种生活上来训练他们的人格,作父亲的就轮流派遣两个小孩子各处旅行。(沈从文《边城》)
前后分句也可以用同一主语。例如:
③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鲁迅《祝福》)
④“我知道你不会戴它,但既做了,就做完吧!”她忽然口气转为凄然的说:“什么都应该有始有终不是?”(邓友梅《在悬崖上》)
⑤教条主义者以为他们既已从书本上接受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他们就可以用简单的推理来获得关于任何问题的正确观点。(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
既……那么……-关联词语词典
既……那么……
“既”、“那么”都是连词,配对组成“既……那么……”的关联格式,意思和用法同“既然……那么……”,表示推论性因果关系。例如:
①但她必然是知道的,史先生既不肯连她一齐逮去拷问,那么,好好生生从她口头去探听,总可知道一点影子的。(李劼人《死水微澜》)
②匡筐笑了,她走近辛甘,轻轻地抚着她的头发:“莫哭,你既晓得我欠了她们的钱,那么,明天跟我一块,和那个油漆匠当搬运工去,他差钱买书呢。”(喻杉《女大学生宿舍》)
既……也……-关联词语词典
既……也……
“既”,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既……也……”的关联格式,表示推论性因果关系。“既”,同“既然”,提出推论的前提,“也”引出结果。用于书面。例如:
①翠翠既是她那可怜的母亲交把他的,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给一个可靠的人,手续清楚,他的事才算完结!(沈从文《边城》)
②大队老支书在场,他对工作同志说:芳儿现在住着,是因为她和知青小余结了婚,她是小余的家属,理应住这个房子,不存在什么“占用”的问题;既如此,房屋也不应该折价出售。(周克芹《勿忘草》)
③既如此,我也要用些游戏笔墨,造出一个“作揖主义”的新名词来。(刘半农《作揖主义》)
【提示】
“既……也……”的关联格式,用以表示因果关系的不多,大多数用于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里的“既”,是副词。
既……则……-关联词语词典
既……则……
“既”、“则”都是连词,配对使用,构成“既……则……”的关联格式,表示推论性因果关系。“则”有“那、那么”的意思,表示根据“既”所说的前提而得出的结果。用于书面。例如:
①但现在既为月光所照,则情形又当不同,大约当更绵长,更恶辣,而三根究非其族类,事成后也非藏则烹的。(鲁迅《致郑振铎》)
②自然,凡有神妙的变迁,原是反足以见学者文人们进步之神速的;况且文坟上本来就“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既不幸而为庸人,则给天才做一点牺牲,也正是应尽的义务。(鲁迅《碎话》)
既然-关联词语词典
既然
“既然”,连词。有“已经这么”的意思,用于推论性因果复句的前面分句,叙述已经实现或已经证实的事,表示前提或根据,说明后面所说的结果是由此而来的。例如:
①既然他还不晓得我是高干子弟,压根还不知我为啥要颠儿到这九连来,我可懒得跟他去谈啥沂蒙山。(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②双双这个名字,既然被这么多的名称代替着,自然很难有露面的时候。(李准《李双双小传》)
③你既然知道了这件事,你自然明白这件事的秘密性,这事决不可洩漏出去,弄得银行本身有些不便当。(曹禺《日出》)
有时,后面表示结果或结论的分句,可以用询问句或反问句的形式出现,让读者去思考。例如:
④既然穷人象战后印发的钞票一样多,哪里还知道某一张流落到哪里了呢。(何其芳《重庆随笔》)
⑤既然那时以后一般养牡丹的人都少见了,哪里还有什么有名的牡丹花呢?(严阵《牡丹园记》)
⑥既然向西突围没有可能,既然他能够凫过河去,为什么要留在这里作不必要的牺牲呢?(峻青《黎明的河边》)
“既然”除单用外,还可以跟“那么、所以、于是、就、也、则”等呼应,配对构成“既然……就……”一类的关联格式,表示因果关系。
【辨析】
既然 既 (见“既”条)
既然——因为
两者都作连词,用于因果关系复句中表示原因或理由。“因为”句引出的是实际存在的客观原因,结果也是实际存在的;“既然”句引出的是理由、前提或推论的根据,结论是推断出来的,带有主观性。“因为”句放在结果句的前后不限,“既然”句只能用在结论句之前。
既然……便……-关联词语词典
既然……便……
“既然”,连词;“便”,副词。配对构成“既然……便……”的关联格式,表示由前提或根据推出结果或结论。“便”,相当于“就”,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在我呢,既然没有果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这愁雾的后身的牛毛雨老是象帘子一样挂在窗前。(茅盾《雾》)
②但夜深没有睡的既然只有两家,这单四嫂子家有声音,便自然只有老拱们听到,没有声音,也只有老拱们听到。(鲁迅《明天》)
③因为政治部太嘈杂,莫俞同志决定要把我送到邻村去暂住,实际我的身体已经复原了,不过既然有安静的地方暂时休养,趁这个机会整理一下近三月来的笔记,觉得也很好,我便答应他到霞村去住两个星期,离政治部有三十里路。(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
既然……就……-关联词语词典
既然……就……
“既然”,连词;“就”,副词。配对使用,构成“既然……就……”的关联格式,表示推论性因果关系。“既然”提出原因、理出和事实,置于前面分句;“就”引出由此推得的结果或结论,置于后面分句。前后分句的主语可以不同。例如:
①从明天起全厂开始考核,你们既然来了,我就把一些题目向你们透一透。(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②我劝他们说:老牛筋既然一时想不通,就让他多想想好了,强迫命令,批判斗争,都不是办法。(马烽《结婚现场会》)
③他忽然直觉到,既然他的老二被抓,这就等于说他已经没面子了。(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前后分句也可以同一主语,后面分句的主语往往承前省略。例如:
④我既然认清他,我就应该这样说,教这个人类中最劣种的人儿滚开去。(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⑤我既然摸准了她的脾气,只是笑了笑,就走进屋里。(孙犁《山地回忆》)
⑥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许地山《落花生》)
前面分句可以叠用“既然”,叙述借以推论的多项前提或根据。例如:
⑦既然上一代人不能为下一代人做好全部的答案,既然生活里还有那么多的未知数,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张洁《方舟》)
既然……那……就……-关联词语词典
既然……那……就……
“既然”,连词;“那”,连词;“就”,副词。搭配构成“既然……,那……就……”的格式,在复句中表示推论性因果关在前面分句,说出原因、事实;“那……就……”,承接上文,引出结果。“就”用在主语后谓语前,例如:
①既然战前上级开恩提我为副连长,给了我个首先去死的官衔,那我靳开来就得知恩必报!放心,我会在副连长的位置上死出个样子来!(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有时后面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那”、“就”连用,构成“那就……”的格式。例如:
②猛然他想起不远就是××同乡会,而同乡会的办事人赵某却曾有一面之雅。既然无处可去,那就去撞一下罢。(茅盾《喜剧》)
③因为它们既然有一般性,那就有规律可寻。(秦牧《菱角的喜剧》)
④既然他能为彭树奎争到这样一个机会,那就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既然……那么……-关联词语词典
既然……那么……
“既然”,连词;“那么”,连词。成对使用,构成“既然……那么……”的关联格式,表示推论性因果关系。“既然”,说出原因、理由或事实;“那么”用在后面分句的开头,承接上文,引出结果。例如:
①唐先生亲自对我妈说:“你既然那样爱你的姑娘,望她做她那没有儿子的父亲底一个有出息的女儿,那么,你得送她读书了。”(田汉《苏州夜话》)
②可是,小春既然无病,而医生给开了药方,那么医生一定是在说谎。(老舍《不说谎的人》)
③既然头发可以是绿的,那么眼睛也可以是绿的了,她的眼睛一定如同一潭明澈见底的碧水。(航鹰《明姑娘》)
有时,“那么”跟“就(也就)”连用,组成“那么……就(也就)……”的格式,用在后面分句表示结果。“就”、“也就”放在主语后谓语前,起强调作用。例如:
④商务馆制板,既然自以为未必比北京做得好,那么,成绩就可疑了,三色板又不相宜。(鲁迅《致许钦文》)
⑤我既然是个班主任老师,那么,他来了,我就开展工作吧……(刘心武《班主任》)
⑥文字既然含着尊严性,那么,知道文字,这人也就连带的尊严起来了。(鲁迅《门外文谈》)
既然(既)……那末……-关联词语词典
既然(既)……那末……
“既然(既)”,连词;“那末”,连词。成对使用,组成“既然(既)……那末……”的关联格式,表示推论性因果关系。“既然”、“既”用于前面分句,叙述某种既成的事实,表示前提或根据;“那末”放在后面分句的开头,承接上文所述,引出结果或结论。“那末”,相当于“那么”,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就这位老医师所述的情况而论,他的女儿既然因为耳朵有病不能升学,又不宜离家远行,那末,正确的办法是什么呢?我以为她应该有计划地在家自学。(马南邨《自学与家传》)
②好,先生既是爱国的先进,那末请你先别运这私货!(于伶《汉奸的子孙》)
有时,后面分句的主语之后、谓语之前用“也就”,构成“那末……也就……”的格式,对结果或结论起强调作用。例如:
③在另一方面,当学生的也应当了解:既然师和弟子的关系并不以师必贤于弟子、弟子必不如师为条件,那末,今天的学生在看到老师的某一方面的短处以后,也就不应该马上得到结论说,老师再不能作老师了。(廖沫沙《〈师说〉解》)
④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农兵,那末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既然……所以……-关联词语词典
既然……所以……
“既然”,连词;“所以”,连词。成对使用,组成“既然……所以……”的格式,用在复句中表示推论性的因果关系。“既然”在前面分句说明原因、理由,“所以”在后面分句的开头,引出由上文推出的结果。例如:
①生命何以必需继续呢?就是因为要发展,要进化。个体既然免不了死亡,进化又毫无止境,所以只能延续着,在这进化的路上走。(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②这本小书既然是说他作快板的话,所以叫做《李有才板话》。(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③他既然抱了这个成见,所以老刘同志讲了些什么他根本没有听进去……(赵树理《三里湾》)
既然……也……-关联词语词典
既然……也……
“既然”,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既然……也……”的关联格式,在复句中表示推论性因果关系。“既然”提出前提、原因,“也”推出结论。例如:
①麻烦是一定会有的,不过现在既然是合作时期,表面上我们也不能做得太不象样子。(慕湘《晋阳秋》)
②既然离了,我说句话也没妨碍了,本来我就觉着你结婚早了些,尿布、奶瓶、火炉、家庭……唉呀呀!这些俗事会把任何一个天才的想象力全磨光的!(邓友梅《在悬崖上》)
③我早就看出不对头,既然能够搞小磨房,发展下去粉坊、菜园子不也可以?(李国文《改选》)
既然(既)……于是……-关联词语词典
既然(既)……于是……
“既然(既)”、“于是”都是连词,合用构成“既然(既)……于是……”的格式,表示推论性因果关系。“既然(既)”叙述前提或理由,“于是”表示由于推理而得出结论。例如:
①这就是说,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②自己既在粮子里混日子,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于是凡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兵士、游学文墨人,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沈从文《边城》)
既然……则……-关联词语词典
既然……则……
“既然”,连词;“则”,连词。合用构成“既然……则……”的关联格式,在复句中表示推论性因果关系。“既然”提出前提或根据;“则”引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既然已经成功或将近成功,自己又是革命家,也就是中国的主人翁,则对于一切,当然有管理的权利和义务。(鲁迅《扣丝杂感》)
②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则被捧而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鲁迅《这个与那个》)
既是-关联词语词典
既是
“既是”,连词,相当于“既然是”。单用于前面分句,叙述某种既成事实,表示前提或根据。后面分句常用陈述句或反问句,表示根据上文推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她当时是很不愿意听这些话,只是勉强地回答着:“我是希望继续学习,或是出去工作。可既是不能出去,我当然要参加生产啰!”(康濯《春种秋收》)
②“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鲁迅《祝福》)
③她特意留下了这本书,就是等着他来询问的!既是这样,为什么她不把信收起来呢?(张洁《谁生活得最美好》)
“既是”常跟后面分句的“便、就、则”等合用,构成“既是……便……”一类的格式,表示推论性的因果关系。例如:
④既是拉着骆驼,便须顺着大道走。(老舍《骆驼祥子》)
⑤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孙犁《山地回忆》)
⑥但实际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既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斗争,则资产阶级的腐蚀性主要决不只在于物质生活,而首先在文化。(韦君宜《洗礼》)
平安竹报,既感且慰-实用委婉语词典
平安竹报,既感且慰
意为收到你报平安的家信,我既感动又得到安慰。
此得还云,欢慰无既-实用委婉语词典
此得还云,欢慰无既
意为此次得到您的复信,欢愉与欣慰堪称到了极点。“还云”,即回信。“无既”,即无尽。
既来之,则安之-实用委婉语词典
既来之,则安之
意为疾病既然来了,就安心处之,安心养病。
既-孙子兵法词典
既ji
【释义】:
已经;已然。《谋攻篇》:“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军争篇》:“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已 既-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已 既
[已yǐ 既jì]
同 已经。《论语·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商君书·靳令》:“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善言:指诡辩的言辞)《史记·楚世家》:“韩已得武遂于秦,以河山为塞。”(武遂:地名。塞:音sài,边界上的险要之处)《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异 【已】 停止,完毕。《论语·泰伯》:“死而后已”。《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既】 尽,完,终了。杨恽《报孙会宗书》:“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淮南子·精神训》:“精神何能久驰骋而不既乎?”韩愈《进学解》:“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
辨 在“已经”的意义上,“已”与“既”有相通之处,但用法不同。“已”字多独立用,“既”字一般不独立用,多用于与下文发生关系的地方。“既成”、“既接”都与下文紧密相联,“春服既成”,“兵刃既接”,实际上等于说“在春服已成之后”、“在兵刃已接之后”。而“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就不能换成“道之不行,既知之矣”,因为没有下文了。
“既”常与“且”、“则”等相照应。“既……且……”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如《孙子兵法·谋攻》:“三军既惑且疑。”“既……则……”表示甲种情况和乙种情况有连带关系。如《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已”不能与“且”、“则”等相照应。
“已”的“停止”义和“既”的“尽”义很不相同。固然,“言未既”也可以说成“言未已”因为“话没说完”和“话没停止”都是讲得通的(当然意思仍略有不同),但是“死而后已”就不能说成“死而后既”,“有时而既”也不能换成“有时而已”,因为“死而后已”指的是停止工作,没有“尽”的意思,“有时而既”指的是送终的期限已尽,没有“停止”的意思。
一反常态 一如既往-反义词应用词典
一反常态 一如既往
一反常态 yīfǎnchángtài
一如既往 yīrújìwǎng
【一反常态】指态度发生了与平常完全不同的变化。
〔例句〕
1.原来桑家二丫头一直垂青于我,可是自从比剑之后,一反常态,被福彭的红豆子给勾引过去了。
2.她一直不理睬我,今天却一反常态,居然跟我拉起家常来了。
【一如既往】完全跟从前一样。
〔例句〕
1.清末民元以来,到海外求学的中国人何止千百,在学业上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中国又穷又弱的现状一如既往,丝毫无所改变。
2.新时期的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一如既往,各级党的组织务必严格执行。
既-古文观止词典
既jì
【词性】:名词
不久,以后(6)。《祭十二郎文》:既又与汝就食江南。——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相州昼锦堂记》:既又刻诗于石。——以后,又在石碑上刻上了诗。《管晏列传》: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以后,他担任齐国的宰相,不吃两种有肉的菜,侍妾不穿丝绸。
既-古文观止词典
既jì
【词性】:动词
完,尽(3)。《子产却楚逆女以兵》:既聘,将以众逆。——聘问的仪式完了,楚国的公子打算带兵进城去迎新娘。《杨恽报孙会宗书》:送其终也,有时而既。——送过终以后,居丧的时间也完了。《进学解》:言未既。——话还没说完。
既-古文观止词典
既jì
【词性】:副词
一、表示事物性状的程度很高。可译为“非常”、“很”(4)。《梅圣俞诗集序》: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梅圣俞的诗非常多,自己没有收集整理。《管晏列传》: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桓公很贤明,但管仲不勉励他来推行王道,竟辅佐他称霸吗?《屈原列传》: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楚国人很抱怨子兰劝楚怀王到秦国去却没有回来。
二、表示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都具有或承受某一动作,或者表示宾语所指的事物都是某动作直接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完全”、“都”、“全部”(10)。《子鱼论战》: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他们的军队多,我们的军队少,趁他们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命令去攻打他们。《待漏院记》:九门既启,四聪甚迩。——许多宫门全部打开了,皇帝离百姓就很近。《前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菜肴全都吃光了,空杯空盘杂乱地放着。
三、表示动作行为或状况已经产生或存在。可译为“已经”(70)。《郑庄公戒饬守臣》: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许国已经认自己的罪了,尽管您有命令,我也不敢过问。《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已经取得了胜利,庄公问他打胜仗的缘故。《子鱼论战》: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到楚国的军队〕已经摆好阵势,然后才去攻打他们,宋国的军队大败。
四、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得很快。可译为“立即”、“马上”等(2)。《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生既至,拜公于军门。——温生立即来到了,在军门前拜见了乌公。《凌虚台记》: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马上把这些意见向陈公说明,回去后就写了这篇“记”。
既-古文观止词典
既jì
【词性】:连词
一、连接词、词组或分句,表示并列关系。常同连词“且”、“而”,副词“又”、“亦”、“终”等呼应。今语同(17)。《陈情表》: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我既没有叔父和伯父,又缺少兄长和弟弟。《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我不考虑道路的艰险,一直走不停息,以至陷在穷困饥饿的水深火热之中,又危险又急迫,我大声疾呼,阁下您也许听到、见到了。《超然台记》: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我既喜欢这里的风俗淳朴,而这里的官吏和百姓也习惯于我的笨拙。
二、连接分句,提出推论的前提。常同后一分句表示连贯的连词“则”、表示重复的副词“又”等呼应。可译为“既然”(16)。《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然自己把意志交给形体驱使,为什么还要感到失望,独自悲伤!《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既然得了志,就随心任性,骄傲地轻视别人。《送杨少尹序》: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汉朝的史书既然记载了他们的事迹,后代善于绘画的人,又描画了他们的故事,到现在还照耀着人们的耳目。
既望-古文观止词典
既望jì wàng
【词性】:名词
殷周以阴历每月十五、十六日至二十二、二十三日为既望。后世以阴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1)。《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宋神宗元丰五年的秋季,七月十六日,我和朋友们划着小船到赤壁的下面去游览。
既而-古文观止词典
既而jì ér
【词性】:副词
表示前一件事情发生不久,接着又发生另外一件事情。可译为“随后”、“不久”等(12)。《送杨寘序》: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随后向朋友孙道滋学习弹琴。《刑赏忠厚之至论》:既而曰:“试之。”——不久又说:“试试他吧。”《喜雨亭记》: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随后整月不下雨,老百姓正为此担忧。
既已-古文观止词典
既已jì yǐ
【词性】: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可译为“已经”(5)。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您已经觉悟到这一点并且赎了我,这就是知己。《游侠列传序》: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已经使陷于死亡的人得以生存了,却不炫耀自己的本领,耻于夸张自己的恩德。《凌虚台记》: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已经变化成为庄稼地、灌木丛、土堆或田埂了。
既……既……-古文观止词典
既……既……jì……jì……
表示并列关系的格式。所关联的一般是形容词,表示两种情状同时并存。可译为“又……又……”(3)。《柳子厚墓志铭》: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又坚固,又安全,因而对他的后代子孙有利。《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既焚既酾,奇势迭出。——又火烧,又疏通,奇特的景色就不断地呈现出来。《北山移文》:既文既博,亦玄亦史。——又有文采,又有渊博的学识,也通老庄之学,也通晓历史知识。
成事不说,既往不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成事不说,既往不咎
【释义】:
对已成为事实的事情不再批评,对已犯下的错误不再追究。意谓劝谏应在事前,事后则宜取宽容的态度。《镜花缘》六:织女道:“成事不说,既往不咎。我们原是各治水酒饯行的,还说我们饯行正文罢。”
既来之,则安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既来之,则安之
【释义】:
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指招徕安抚人民。□语出《论语·季氏》。后多指既然来了,就索性安下心来。《隋史遗文》二一:初踢的,不会这些也罢了,只是怕踢不动,惹人笑。常言道:既来之,则安之。我只是尽力踢就罢了。《说岳全传》三五:二位既来之,则安之。且请略坐一坐,老夫还有话请教。《歧路灯》八八:今日回来了,你遵着圣人说:既来之,则安之。
既生瑜,何生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既生瑜,何生亮
【释义】:
瑜:三国名将周瑜。亮:三国时诸葛亮。《三国演义》上记载,周瑜临死对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意谓老天既生了我周瑜,为何又生下诸葛亮。后泛指怨天不该生了自己的强劲对手。《三国演义》五七:(周瑜)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鬼谷四友传》二:庞涓临死,不知自咎,昔日行事之非及怪他人害己,而以不杀孙膑为恨,与周瑜临死既生瑜,何生亮之言,同一不知自咎,及怪他人口吻机局一如。《花田金玉缘》七:花天荷仔细看完,不禁大惊道:“罢了,罢了。既生瑜,何生亮。小弟词坛一座,被仁兄夺去矣。”
⊙既生亮,何复生瑜
《十二笑》六:但恨既生亮,何复生瑜,天成一对水族也。
既生瑜,又生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既生瑜,又生亮
【释义】:
瑜:三国名将周瑜。亮:三国名相诸葛亮。比喻天同时生了两个有本事有文才的人或堪称对手的人。《西湖二集》一六:朱淑真走笔题完,文不加点,不惟词旨艳丽,连那飞舞之妙一一写出。魏夫人见了大惊道:“真既生瑜,又生亮也!”从此敬服,结为相知之契。
既入宝山,焉肯空返-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既入宝山,焉肯空返
【释义】:
比喻到了宝物所在地,总要有所收获,不能空手返回。《小五义》二:智爷言道:“你我二人,既入宝山,焉肯空返?何不将冲霄楼上王爷的盟单盗来,拿获王爷时作干证。”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释义】:
既然有今天这个样子,又何必当初那样。表示悔恨或指责对方变卦的说法。意谓今日的结果与当初的想法相反,让人悔恨不已。《红楼梦》二八:黛玉听说,回头就走。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既有今日,何不当初
《走马春秋》六:想老父当日被擒情急,把儿卖与东齐,今日苦苦又要来争。既有今日,何不当初,请大人三思。
⊙既有今日,悔不当初
《官场现形记》一六:唉!既有今日,悔不当初。我本来不要难为你的,但是文某人少的钱总得补上。
既作泥鳅,不怕挖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既作泥鳅,不怕挖眼
【释义】:
比喻事情既然做了,就不害怕坏结果。《狐狸缘全传》一五:既然高兴残坏了神像、经卷等物,惹下他们,便不怕他们。俗语说:打破了脑袋用扇扇。丑媳妇难免见婆婆,既作泥鳅,不怕挖眼。总在洞里藏着,亦是无益。
既做朋友,没丝都有寸-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既做朋友,没丝都有寸
【释义】:
比喻既然做了朋友,总有些交情瓜葛。《金瓶梅词话》一六:你又买了他房子,又娶他老婆,当初又与他汉子相交了一世,方才好。我又是一说:既做朋友,没丝都有寸,交官儿也看乔了。
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
【释义】:
灵山:既灵鹫山,相传释迦牟尼在此讲经。到了灵山,不能不朝拜佛祖。比喻到了一处不能不拜见此处的主人。《儿女英雄传》一五:到了那里,才知他就住在吾兄的宝庄上。我想: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到把打听华忠消息这桩事搁起,径投宝庄拜识尊颜。
既来雕阑下,都是赏花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既来雕阑下,都是赏花人
【释义】:
比喻既然有缘相聚,大家都是同样的人。意谓心意相通,不必隐瞒。《鼓掌绝尘》二:俗语说得好,既来雕阑下,都是赏花人。如今你的心事却瞒不得我,我的心事也瞒不得你。……不可学那些掩耳盗铃就是。
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
【释义】:
佛会:佛事的聚会。原指同在佛门里,都是与佛有缘分的人。泛指既然同聚在一起,就是有缘分。《西游记》三六:但是和尚,即与我们一般。常言道: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你且坐,等我进去看看。
你既无情,我也寡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你既无情,我也寡义
【释义】:
谓既然对方不讲情面,我也就不必讲义气了。《飞跎全传》二七:祖师大怒道:“打狗还要看主面!你既无情,我也寡义。”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释义】:
一句话说出口,就像白布染成了黑色,无法改变。指话已说出口,就决不食言。《西游记》八五:大将军一言既出,如白染皂。当时说拿不得唐僧便罢,拿了唐僧,封你为前部先锋。今日你果妙计成功,岂可失信于你?《三侠五义》五二:三公子道:“丈夫一言既出,如白染皂,何况受方夫子莫大之恩呢!”《小五义》一一九:沈贤弟,咱们可是君子一言既出,如白染皂。先前咱们是怎么说的,今日可到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释义】: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难以追回。谓话一出口,难再收回。□《论语·颜渊》:驷不及舌。又,《邓析子·转辞》:一声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西游记》四八:贤妹何出此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原说听从汝计,捉了唐僧,与你拜为兄妹。今日果成妙计,捉了唐僧,就好昧了前言?《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三:番官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二刻拍案惊奇》一八:春花看得光景出来,心里老大懊悔。正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此时便把舌头剪了下来,嘴唇缝了拢去,也没一毫用处。
⊙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醒世恒言》三五:献世宝乱嚷道:“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若又有他说,便不是人养的了。”
既-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既jì
副词
在句中作状语
一、表示事物性状的程度很高。可译为“非常”、“很”等。
《诗经·大雅·皇矣》:天立厥配,受命既固。(《毛诗注疏》册九卷十六之四页三上)
——上天又为他安排了佳配,〔因此他〕受命于天的帝位就非常巩固了。
《荀子·子道篇》:今女(rǔ)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rǔ)矣!(《荀子》册四卷二〇页七下)
——今天你的衣着很整齐,满面骄气,天下人谁还愿意给你进忠言呢!(充盈:骄傲自满的样子。)
二、表示统括
1.表示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都具有或承受某一动作行为。可译为“全部”、“都”等。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春秋左传集解》册一页三二六)
——宋军已经摆好了作战的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盐铁论·论诽》:专任刑罚,而儒墨既丧焉。(《盐铁论》册一卷五页九下)
——〔李斯、赵高〕专门使用刑罚,而儒家墨家〔的主张〕都被丢掉了。
2.表示宾语所指的事物都是某一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全都”。
《老子·八十一章》: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下篇页二四上)
——〔圣人〕把〔一切〕全都给了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
三、表示动作行为或状况已经发生、出现或存在。可译为“已经”。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春秋左传集解》册一页一五一)
——已经得胜,鲁庄公问〔曹刿〕得胜的原因。
《楚辞·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册三卷四页七下)
——我年幼时就爱好这奇特的服饰啊,〔现在〕年纪已经老了仍没有衰退。
《史记·秦始皇本纪》: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史记》册一页二四三)
——已经平定了天下,〔始皇帝〕对治理国家仍不懈怠。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史记》册八页二六五四)
——樊哙已经喝了酒,又抽出剑切肉吃,全都吃完了。
马中锡《中山狼传》:相持既久,日晷(guǐ)渐移。(《东田文集》册二卷三页九九)
——〔双方〕相持已经很久了,日影慢慢地移动。(晷:日影。)
四、表示后一动作行为紧接着前一动作行为发生、出现。可译为“就”、“马上”等。
《墨子·号令》:当遂枚木,不能尽内(nà),既烧之。(《墨子》册四卷十五页十四上)
——挡着道路的树木,不能全部弄到〔城里的〕,就烧掉它。(遂:道。枚:树干。内:用同“纳”。)
五、表示动作行为不久就发生、出现。可译为“不久”。
《左传·文公十六年》:既,夫人将使公田孟诸而杀之。(《春秋左传集解》册二页五一〇)
——不久,襄夫人准备让宋昭公去孟诸打猎而杀掉他。
杨万里《诚斋荆溪集序》: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诚斋集》册四页六七二)——我的诗,起初学江西〔诗派〕各位名家,不久又学陈师道的五言律诗。
六、表示动作行为仍然保持原状,没有发生变化。可译为“依然”。
杜甫《羌村三首》: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工部集》册一卷二页八下)
——战争依然不止,孩子们都东征去了。
七、强调某种状况原先就是这样。可译为“本来”。
《世说新语·自新》: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世说新语》册三卷下之上页六上)
——戴渊本来神情姿态就出类拔萃,即使对待鄙贱的事情,神气也不同于常人。
既-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既jì
连词
一、连接分句,表示让步。可译为“即使”、“虽然”等。
《尚书·康诰》: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尚书注疏》册三卷十四页四)
——如有人犯了大罪,不坚持错误,并且悔过,这样,即使最终判罪时,也不应杀掉〔他〕。
《楚辞·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册二卷二页二三上)
——身体虽然死了,但精神永不泯灭,你〔刚毅不屈〕的魂魄永远是鬼中的英雄!
二、连接分句,提出推论的前提。常同后一分句表示连贯的连词“则”、表示重复的副词“又”等呼应。可译为“既然”。
《庄子·内篇·齐物论》: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庄子》册一卷一页二四上)
——使同你意见一致的人来评判你,既然同你的意见一致了,怎么能评判?使同我意见一致的人来评判,既然同我的意见一致了,怎么能评判?
马中锡《中山狼传》:先生既墨者,摩顶放(fǎng)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东田文集》册二卷三页九九)
——先生既然是墨家信徒,摩顶放踵,想全力为天下做有利的事,又怎么舍不得拿身体喂我,来保全我的小命儿呢?(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摩伤了。形容不畏劳苦,不顾身体。)
李贽《战国论》:夫春秋之后为战国,既为战国之时,则自有战国之策。(《焚书》页九二)
——春秋以后是战国,既然是战国时代,那么自然就有战国的策谋。
既而-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既而jìér
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不久就要发生、出现。作状语。可译为“不久”。
《左传·隐公元年》: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春秋左传集解》册一页六)
——〔郑庄公〕就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就不要相见。”不久又后悔了。
《论语·宪问》: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论语注疏》册三卷十四页九)
——不久又说:“可鄙呀,硁硁的磬声!〔好象是说〕没有人知道自己,〔没有人知道,〕那就算了吧。”
既已-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既已jìyǐ
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作状语。可译为“已经”。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册七页二一六四)
——魏国和赵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率军前往,直接奔向大梁。魏国的将军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离开韩国返回,齐国的军队已经越过〔边界〕向西进发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既已遣秦间(jiàn),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史记》册八页二四四五)
——赵奢已经放走了秦军的间谍,便卸去甲胄迅速前往阏与,两天一夜便赶到了。
既已-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既已jìyǐ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并列关系。常同后一分句的熟语“又且”、“而又”等呼应。可译为“既”。
《列子·周穆王》: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列子》册二卷三页一下)
——千变万化,不能穷尽。既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又能够改变人的思虑。
孙樵《书褒城驿壁》: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shuò)于更易。(《孙樵集》卷三页二〇)
——现在朝廷任命官员既轻率地任命刺史、县令,又在短期内多次地调换〔他们〕。
既……而……-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既……而……jì……ér……
固定格式
由副词“既”和连词“而”组成。表示同时具有两方面的情况。今语同。
《资治通鉴·汉纪·淮阳王更始元年》:刘秀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资治通鉴》册三页一二四二)
——刘秀说:“现在兵力、粮食既少而外面的敌军又强大,合力抵抗他们,成功还有希望;如果想分散〔兵力〕,势必不能都保全。”
既……且……-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既……且……jì……qiě……
固定格式由副词“既”和连词“且”组成。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性质。可译为“既……又……”。
《孙子·谋攻篇》: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册二卷三页二〇上)
——三军既迷惑又疑虑,那么列国诸侯〔乘机进攻〕的祸患就会到来了。
《礼记·中庸》: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礼记注疏》册十三卷五三页五下)
——既聪明又有智慧,用以保全自身。
既……亦……-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既……亦……jì……yǐ……
固定格式
由副词“既”和副词“亦”组成。表示同时具有两方面的情况。可译为“既……也……”。
《世说新语·雅量》:王看竟,既不笑,亦不言好恶。(《世说新语》册二卷中之上页二七)
——王恭看完〔文章〕,既不笑,也不说好坏。
既……又……-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既……又……jì……yòu……
固定格式
由副词“既”和副词“又”组成。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性质。今语同。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三国志》册四页九三〇)
——孙权向来既佩服敬慕刘备,又眼见诸葛亮异常文雅,非常敬重他。(宿服:一向佩服。)
姜夔《白石道人诗说》: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dàn)而腴(yú)。(《白石道人诗集歌曲》册一白石道人诗说页二上)
——陶渊明天资既高,志趣又深远,所以他的诗散逸而庄重,恬静而丰满。(澹:恬静。腴:丰满。)
既……终……-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既……终……jì……zhōng……
固定格式
由副词“既”和副词“终”组成。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情况。可译为“既……又……”。
李密《陈情事表》:既无叔伯,终鲜(xiǎn)兄弟。(《文选》中册页五二三下)
——我既无叔伯,又少兄弟。
既-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既jì
附类
动词。作“尽”、“完”解。
《左传·宣公十二年》:非子之求而蒲之爱,董泽之蒲,可胜既乎?(《春秋左传集解》册二页五九〇)
——〔你〕不去找寻儿子,却爱惜蒲柳,董泽的蒲柳你能用尽吗?(蒲:蒲柳,一名赤杨。枝干坚直,可以制箭。董泽: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盛产蒲柳。)
《庄子·内篇·应帝王》: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庄子》册一卷三页十七下)
——我对你讲完了其文章辞藻,却未讲完其精神实质,那么怎能算懂得道呢?
既-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既jì
①完毕,终了。《公羊传·桓公三年》:“日有食之,~。~者何?尽也。”韩愈《进学解》:“言未~,有笑于列者。”②已经。《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成。”贾谊《过秦论》:“始皇~没,余威震于殊俗。”③不久。《左传·成公二年》:“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卫人赏之以邑,辞。”④连词。(1)与“且”“又”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并存。《孙子·谋攻》:“三军~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论语·颜渊》:“~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2)表示推论的前提。可译为“既然”。《隆中对》:“将军~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孔雀东南飞》:“君~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既而】不久,随后。《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既望】指农历每月的十六日。苏轼《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既已】已经。《公输》:“不可,吾~言之王矣。”
一如既往-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如既往yī rú jì wǎng
【释义】:
完全像过去一样。陈毅《在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议上的发言》:“中国代表团一如既往,在实践中一定贯彻这个原则。”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yī yán jì chū sì mǎ nán zhuī
【释义】:
一句话说出口,就是套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出口,无法收回。巴金《秋》:“你记住,‘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要反悔啊!”
食既-现代汉语大词典
食既shí jì
【释义】:
日全食或月全食开始的时刻。日全食时,月面和日面的东边缘内切,日面被全部遮没;月全食时,地球影子和月面的西边缘内切,月面被全部遮没。
既-现代汉语大词典
既jì
【释义】:
!
①副词。已经。如:既定方针。也表示前后两件事紧相衔接。参见“既而”。②连词。(1)既然。杨靖宇《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国既不保,家何能存。”(2)与“又”、“且”等呼应,组成并列关系,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企图在工人斗争中建立既非赤色工会亦非黄色工会的工人统一组织,今天看来在当时也是不可能的。”
既已-现代汉语大词典
既已jì yǐ
【释义】:
既然已经。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孔夫子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
既而-现代汉语大词典
既而jì ér
【释义】:
时间副词。不久。曹禺《北京人》:“既而又愤怒地想定:这幽灵似的门庭必须步出,一个女人,该谋寻自己的生路。”
既约分数-现代汉语大词典
既约分数jì yuē fēn shù
【释义】:
即最简分数。
既来之,则安之-现代汉语大词典
既来之,则安之jì lái zhī zé ān zhī
【释义】:
《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本指招徕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沙汀《代理县长》:“好好养你的病吧——既来之,则安之。”
既往-现代汉语大词典
既往jì wǎng
【释义】:
以往;过去。茅盾《子夜》:“眼前这交易所公债关口一过,他必须重建既往的威权。”
既往不咎-现代汉语大词典
既往不咎jì wǎng bù jiù
【释义】:
《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指对过去的过错不再责难追究。如:对你的悔改表现,我很欢迎。我们既往不咎吧。
既定-现代汉语大词典
既定jì dìng
【释义】:
已经确定。宋庆龄《中国的光明前途》:“它已经成为中国全国人民的意志和中国的原动力,团结并且引导我国绝大多数人民沿着既定的道路前进。”
既是-现代汉语大词典
既是jì shì
【释义】:
既然。如:既是他们不愿意,那么这件事就算了吧。
既望-现代汉语大词典
既望jì wàng
【释义】:
指望日的次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既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既然jì rán
【释义】:
连词。用在上半句话里,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徐迟《祁连山下》:“既然如此,当初何必要派遣他,西出嘉峪关,万里迢迢的,去寻找石油呢?”
一如既往-汉语大词典
一如既往
【1】完全象过去一样。{陈毅}《在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议上的发言》:“{中国}代表团一如既往﹐在实践中一定贯彻这个原则。”{浩然}《艳阳天》第一二四章:“它一如既往﹐是一片蓬勃的繁忙景象。”{庞瑞垠}《我们还会相逢……》:“我一到家﹐父亲便一如既往地乐呵呵地迎了上来。”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汉语大词典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1】谓一言既出,即不能反悔,如白之染黑,不可复白。《西游记》第八五回:“何出此言?大將軍一言既出﹐如白染皂。”《荡寇志》第八九回:“大丈夫一言既出﹐如白染皂﹐那有不信之理?”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汉语大词典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1】谓话已出口,无法收回。语本《论语·颜渊》:“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聲而非﹐駟馬勿追;一言而急﹐駟馬不及。”{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駟馬難追﹐《論語》所謂‘駟不及舌’也。”{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番悔之理。”《说唐》第四五回:“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我有本事﹐等那{秦叔寶}來﹐一并拿你三人。”{巴金}《秋》四:“你记住:‘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要反悔啊!”亦作“[一言已出﹐駟馬難追]”。《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不咎既往-汉语大词典
不咎既往
【1】语出《论语·八佾》:“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谓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明史·贵州土司传》:“令還侵地﹐不咎既往﹐已屬國家寬大。”{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此後惟有以寬大爲念﹐不咎既往。”亦作“[不追既往]”。{清}{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聞該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諭﹐已來者盡數呈繳﹐未來者斷絶不來﹐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不追既往-汉语大词典
不追既往
【1】见“不咎既往”。
亥既珠-汉语大词典
亥既珠
【1】神话传说中的夜明珠。{元}{伊世珍}《琅環记》卷中引《贾子说林》:“{河伯}宴{伯禹}於{河}上﹐獻亥既之珠。亥既珠者﹐夜中宴樂﹐懸於殿中﹐光徹如白日。”
雍既-汉语大词典
雍既
【1】古代诸侯行聘礼时,主国送给宾客的较多的粮食﹑肉类和牲口称为“雍既”。雍,通“饔”;既,通“餼”。《大戴礼记·朝事》:“君親致雍既﹐還圭﹑饗食﹐致贈﹑郊送﹐所以相與習禮樂也。”{孔广森}补注:“雍既即饔餼字。”
既-汉语大词典
既
《集韻》許既切,去未,曉。【1】赠送人的谷物或饲料。《仪礼·聘礼》:“日如其饔餼之數”{汉}{郑玄}注﹕“古文既爲餼。”{章炳麟}《丁未与黄侃书》:“稱食爲爲﹐與既訓小食正同。。從氣聲。《論語》‘不使勝食既’﹐今作食氣﹐是氣聲字可借爲既也。”
既-汉语大词典
既
《廣韻》居豙切,去未,見。【1】食尽。指日全食或月全食。《春秋·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杨伯峻}注﹕“既﹐盡也。日全食也。”{汉}{王充}《论衡·说日》:“其合相當如辟者﹐日既是也。”《汉书·五行志下之下》:“誅衆失理﹐兹謂生叛﹐厥食既﹐光散。”《金史·天文志》:“〔{世宗}{大定}〕二十三年五月己卯﹐月食﹐既。”【2】穷尽;终尽。《庄子·应帝王》:“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成玄英}疏﹕“既﹐盡也。”《淮南子·原道训》:“富贍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費。”{宋}{李纲}《理财论中》:“取之不竭﹐用之不既。”{太平天囯}{袁名杰}《建天京于金陵论》:“將見萬囯來朝﹐太平一統﹐有傳之萬萬世而無既者矣。”【3】指终了;整个。{唐}{韩愈}《进学解》:“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宋}{王安石}《戏赠叶致远直讲》诗:“終朝已罷精﹐既夜未交睫。”{清}{沈曰霖}《晋人麈·舟人见鬼》:“〔{孫}姓者〕言未既﹐而忽仆於舟﹐惛然不醒。”【4】失掉。《史记·太史公自序》:“不既信﹐不倍言﹐義者有取焉。”《方言》第六:“既﹐失也。”【5】确定。《方言》第六:“既﹐定也。”{钱绎}笺疏﹕“既猶已也。凡已然者皆定之意也。”《史记·游侠列传论》:“諺曰﹕‘人貌榮名﹐豈有既乎!’”【6】指安定。{唐}{沈亚之}《梦游仙赋》:“忽發寤以無覩﹐魂迷念兮情既。”【7】至,及。{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劉尹}至{王長史}許清言﹐時{苟子}年十三﹐倚牀邊聽。既去﹐問父曰﹕‘{劉尹}語何如尊?’”{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國朝{文德殿}{鍾鼓院}於夜漏不盡刻﹐既天未曉﹐則但撾鼓六通而無更點也。”{清}{全祖望}《诸葛氏义门铭》:“{鄭}氏自{宋}而{元}而{明}以既於今﹐其衰亦非人力之所能禁﹐獨其家法之陵夷爲可惜耳。”【8】副词。全;都。《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彼衆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穀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國有既滅。”《国语·齐语》:“故拘之以利﹐結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國諸侯既許{桓公}。”【9】副词。已经。《书·尧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孔}传﹕“既﹐已也。”{南朝 宋}{鲍照}《咏白雪》:“蘭焚石既斷﹐何用恃芳堅。”《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既得{隴}﹐復望{蜀}﹐人之常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事因假辨妖壯﹐曲從帶兵﹐現投入新墟妖營﹐既有七八天矣。”【10】副词。不久。表示事情和动作发生之后时间相隔不长。《荀子·强国》:“既﹐{楚}發其賞。”{梁启雄}释﹕“既﹐旋﹐不久之後。”《国语·周语上》:“既﹐{榮公}爲卿士﹐諸侯不享﹐王流於{彘}。”《後汉书·方术传下·华佗》:“若疾發結於内﹐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明}{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初撫然若遺﹐既涣涣然若有釋也。”【11】副词。即;便。表示前后两件事紧相衔接。《逸周书·克殷》:“{武王}使{尚父}與{伯夫}致師。王既以虎賁戎車馳{商}師﹐{商}師大敗。”《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12】副词。其;将。表示测度或推度。《书·西伯戡黎》:“天既訖我{殷}命。”{俞樾}《群经平议·尚书二》:“古書‘既’與‘其’每通用……皆事前推度之辭。”《墨子·尚贤中》:“則此使不智慧者治國家也﹐國家之亂﹐既可得而知已。”【13】连词。既然。《庄子·齐物论》:“使同乎若者止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止之?”{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纸钱》:“後代既寳錢貨﹐遂以錢送死。”《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既是我生身的父親﹐那家業我應得有的。”{杨靖宇}《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之一:“国既不保﹐家何能存。”【14】连词。与“又”﹑“且”等呼应,组成并列关系,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国语·晋语一》:“既無老謀﹐而又無壯事﹐何以事君。”《後汉书·袁谭传》:“{尚}疑而不許﹐既不益兵﹐又不易甲。”{五代}{齐己}《苦寒行》:“既不能斷蒺藜荆棘之根株﹐又不能展鳳皇麒麟之拳跼。”{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企图在工人斗争中建立既非赤色工会亦非黃色工会的工人统一组织﹐今天看来在当时也是不可能的。”【15】连词。连用表示并列关系。{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山川颂》:“水則源泉混混沄沄﹐晝夜不竭﹐既似力者﹔盈科後行﹐既似持平者。”{南朝 宋}{谢庄}《月赋》:“臣聞沈潛既義﹐高明既經﹐日以陽德﹐月以陰靈。”{清}{周亮工}《书影》卷二:“抑予嘗考﹕從魚際至高骨一寸曰寸﹐既曰關﹐既曰尺也。”
既已-汉语大词典
既已
【1】已经过去;已经完结。{南朝} {宋}{颜延之}《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爲既已之事﹐不須復發。”{宋}{欧阳修}《时论·塞垣》:“近世{晋高祖}建{義并門}﹐得戎王爲援﹐既已﹐乃以{幽}﹑{薊}﹑{山後}諸郡爲{邪律}之壽。”【2】既然已经。{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孔夫子}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宋}{苏轼}《石鼓》诗:“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遭擊剖。”【3】已经。《庄子·逍遥游》:“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晋}{陆机}《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後塗隨年侵。”
既灌-汉语大词典
既灌
【1】谓禘祭第一次献酒以后。《论语·八佾》:“褅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邢昺}疏:“言未殺牲先酌鬱鬯酒灌地﹐以求神於太祖廟也。”
既終-汉语大词典
既終
【1】犹言始终。{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宣}潔行廉約﹐{韓豫章}遺絹百匹﹐不受……如是減半﹐遂至一匹﹐既終不受。”
既定-汉语大词典
既定
【1】已经确定。{宋}{曾巩}《请以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今庶尹百工分位既定﹐宜有新書﹐如《周官》六典明白之文﹐使内外上下﹐曉然究悉。”{宋庆龄}《中国的光明前途》:“它已经成为{中国}全国人民的意志和{中国}的原动力﹐团结并且引导我国绝大多数人民沿着既定的道路前进。”{茅盾}《无题》:“虽然有时模糊﹐有时清晰﹐但‘她’的存在却是既定了的。”
既死魄-汉语大词典
既死魄
亦作“[既死霸]”【1】指月之下弦至晦的一段时间。《逸周书·世俘》:“越若來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於{商}。”{孔晁}注:“朔後爲死魄。”{王国维}《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既死霸﹐謂自二十三日以後至于晦也……蓋月受日光之處雖同此一面﹐然自地觀之﹐則二十三日以後月無光之處﹐正八日以前月有光之處。此即後世上弦下弦之由分﹐以始生之明既死﹐故謂之既死霸。”按﹐旧说朔后明生而魄死﹐指月朔至上弦的一段时间。《汉书·律历志下》:“粤若來三月﹐既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
既齔-汉语大词典
既齔
【1】见“既齓”。
既爾-汉语大词典
既爾
【1】已经。{宋}{李清照}《投綦崇礼启》:“嘗藥雖存﹐弱弟譍門﹐惟有老兵﹐既爾蒼皇﹐因成造次。”【2】从此。《太平御览》卷三九八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錢乘}〕母怖而呼之﹐曰:‘適見一老公﹐食以熇﹐恨未盡而呼之。’{乘}本尪瘠﹐既爾之後﹐遂以力聞。”
既而-汉语大词典
既而
【1】时间副词。犹不久。{南朝} {宋}{鲍照}《舞鹤赋》:“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星翻漢迴﹐曉月將落。”《左传·僖公十五年》:“{晉侯}許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余德》:“既而鼓歇﹐淵然一聲﹐蒂鬚頓落﹐即爲一蝶﹐飛落尹衣。”{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既而又愤怒地想定:这幽灵似的门庭必须步出﹐一个女人﹐该谋寻自己的生路。”
既濟公-汉语大词典
既濟公
【1】草药升麻的别名。{宋}{陶穀}《清异录·药谱》:“既濟公﹐升麻。”
既齓-汉语大词典
既齓
【1】谓乳齿换尽。《国语·郑语》:“府之童妾未既齓而遭之。”{韦昭}注:“既﹐盡也;遭﹐遇也。毁齒曰齓﹐毁未畢也。”《史记·周本纪》作“既齔”。
既後-汉语大词典
既後
【1】以后,其后。{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陸太尉}詣{王丞相}咨事﹐過後輒翻異。{王公}怪其如此﹐後以問{陸}。{陸}曰:‘公長民短﹐臨時不知所言﹐既後覺其不可耳。’”
既廪-汉语大词典
既廪
【1】古代官府发给的给养。既,通“餼”。《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既廪稱事﹐所以來百工也。”《礼记·中庸》:“日省月試﹐既廪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郑玄}注:“既﹐讀爲餼。餼廪﹐稍食也。”{孔颖达}疏:“既廪謂飲食糧廪也。”
既乃-汉语大词典
既乃
【1】犹于是。{宋}{梅尧臣}《玉麈尾寄傅尉越石联句》:“既乃阻清燕﹐復屈驅蚊。”{明}{李东阳}《明故封大安人舒氏墓志铭》:“{仲律}戚戚强答語﹐殊不釋﹐既乃言曰:吾母之葬﹐不可無銘。”{金}{王若虚}《门山县吏隐堂记》:“客或問焉﹐每患其無以對也﹐既乃易之爲‘吏隱’。”{汉}{张衡}《西京赋》:“既乃珍臺蹇産以極壯﹐墱道邐倚以正東。”
既成-汉语大词典
既成
【1】已经完成;已经成为。《诗·小雅·六月》:“維此六月﹐既成我服。”{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些则造成既成事实再告诉它。”{郭沫若}《革命诗人屈原》:“到了这个时候﹐或早或迟必然的要起来一次革命﹐便是文字打破既成的定型而向脱去了桎梏的言语急起直追。”
既以-汉语大词典
既以
【1】既然因为。{三国} {魏}{嵇康}《养生论》:“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專喪業。”【2】既然已经。{汉}{应瑒}《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和顔既以暢﹐乃肯顧細微。”《荀子·富国》:“既以伐其本﹐竭其原﹐而焦天下矣。”{汉}{贾谊}《鵩鸟赋》序:“{誼}既以謫居{長沙}﹐{長沙}卑濕﹐{誼}自傷悼﹐以爲壽不得長。”{明}{方孝孺}《先府君行状》:“惟我先府君之卒﹐不肖孤既以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奉柩與先妣{林夫人}合塟於{深灣}{童施山}之原﹐復懼盛德未紀﹐無以明示來世﹐疾首痛心﹐以日以夜。”
既立-汉语大词典
既立
【1】指三十岁。语本《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明}{徐渭}《自书小像赞一》:“吾生而肥﹐弱冠而羸不勝衣﹐既立而復漸以肥﹐乃至於若斯圖之癡癡也。”
既不沙-汉语大词典
既不沙
【1】转接之词,承上启下。犹言不然;否则。沙,语助词,无义。{清}{洪昇}《长生殿·絮阁》:“既不沙﹐怎得那一斛珍珠去慰寂寥。”亦作“[既不索]”。{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也是你君恩留枕簟﹐天教雨露潤桑麻﹐既不沙﹐俺江山千萬里﹐直到茅舍兩三家。”{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既不索﹐可怎生短命死了{顔回}﹐却怎生延年老了{盗跖}。”{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我跟前休胡諱﹐那其間必受私。既不沙。怎無個放捨悲慈。”
既朔-汉语大词典
既朔
【1】朔日的第二天。即农历初二。{明}{何景明}《进舟赋》:“惟孟冬之既朔兮﹐霜凛凛而下威。”
既死霸-汉语大词典
既死霸
【1】见“既死魄”。
既夕-汉语大词典
既夕
【1】古丧礼士葬前最后一次哭吊的晩上。《仪礼·既夕礼》:“既夕哭﹐請啟期﹐告於賓。”
既然-汉语大词典
既然
【1】连词。用在上半句话里,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水浒传》第二回:“既然令郎肯學時﹐小人一力奉教。”{清}{李渔}《奈何天·密筹》:“恩主既然信用﹐卑職怎敢推辭?”{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既然如此﹐当初何必要派遣他﹐西出{嘉峪关}﹐万里迢迢的﹐去寻找石油呢?”【2】本来如此;已经如此。《汉书·赵充国传》:“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既然矣。”{金}{王若虚}《复之纯交说》:“今胡其齕汝趾而嚙汝喉出於外者﹐亦既然矣﹐伏於中者﹐竟如何哉。”
既濟-汉语大词典
既濟
【1】《易》卦名。离下坎上。《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坎水陽德﹐從悲天憫人上起的﹐所以成了個既濟之象;兑水陰德﹐從憤懣嫉妒上起的﹐所以成了個革象。”《易·既济》:“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孔颖达}疏:“濟者﹐濟渡之名﹐既者﹐皆盡之稱。萬事皆濟﹐故以既濟爲名。”【2】指皆济,已完。{郭沫若}《百花齐放》诗序:“这里有‘既济﹑未济’的味道﹐完了又没有完。”
既往-汉语大词典
既往
【1】死的讳称。{南朝} {齐}{王俭}《<褚渊碑文>序》:“{晏嬰}既往﹐{齊君}趍車而行哭。”{南朝} {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嗚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2】以往;过去。{茅盾}《子夜》十九:“眼前这交易所公债关口一过﹐他必须重建既往的威权。”《书·太甲中》:“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於厥初﹐尚賴匡救之德﹐圖惟厥終。”{宋}{王安石}《谢赐元丰敕令格式等表》:“歷觀既往﹐或仍踳駮之餘;緒正厥遺﹐實待緝熙之久。”{铁郎}《二十世纪之湖南》:“鑒{湖南}於既往﹐責{湖南}以未來﹐同心戮力﹐驅此醜酋。”{晋}{左思}《魏都赋》:“揆既往之前迹﹐即將來之後轍。”
既不索-汉语大词典
既不索
【1】见“既不沙”。
既往不咎-汉语大词典
既往不咎
【1】对过去的过错不再责难追究。《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如期回者﹐仍復舊職﹐既往不咎。”《论语·八佾》:“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如:对你的悔改表现﹐我很欢迎。我们既往不咎吧。《三国志·魏志·曹爽传》“皆伏誅﹐夷三族”{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畢軌前失﹐既往不咎﹐但恐是後難可以再。”
既位-汉语大词典
既位
【1】谓已就其位。{南朝} {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臣聞出豫爲象﹐鈞天之樂張焉;時乘既位﹐御氣之駕翔焉。”{明}{徐渭}《又论玄门书》:“天地從混沌而既位﹐無心無爲﹐一任日月之漸營﹐毫髮不爽。”
既月-汉语大词典
既月
【1】整月;一个月。{宋}{姜夔}《暗香》词序:“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徵新聲。”
既旬-汉语大词典
既旬
【1】终旬。{唐}{元稹}《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六月天不雨﹐秋孟亦既旬。”
既生霸-汉语大词典
既生霸
【1】见“既生魄”。
既來之, 則安之-汉语大词典
既來之, 則安之
【1】《论语·季氏》:“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本指招徕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瑶琴}既來之﹐則安之。”{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既來之﹐則安之。仙子請坐﹐容小生遞一杯酒咱。”{沙汀}《代理县长》:“好好养你的病吧--既来之﹐则安之。”
既生魄-汉语大词典
既生魄
亦作“[既生霸]”【1】古代以月的圆﹑缺﹑晦﹑明记日期的一种名称。魄﹑霸,指月未盛明时所发的光。月既生而未大明称之为“既生魄”,指从上弦至望的一段时间。《书·武成》:“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於{周}。”{孔}传:“魄生明死﹐十五日之後。”{孔颖达}疏:“月以望虧﹐望是月半。望在十六日爲多﹐通率在十六日者﹐四分居三﹐其一在十五日耳。此言既生魄﹐故言魄生明死﹐十五日之後也。”《逸周书·大戒》:“維正月既生魄﹐王訪於{周公}。”{王国维}《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余覽古器物銘而得古之所以名日者凡四:曰初吉﹐曰既生霸﹐曰既望﹐曰既死霸……既生霸﹐謂自八九日以降至十四五日也。”按﹐旧说月黑处为魄﹐望后明死魄生。
既望-汉语大词典
既望
【1】{周}历以每月十五﹑十六日至廿二﹑廿三日为既望。后称农历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释名·释天》:“望﹐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遥相望也。”{南朝} {梁}{沈约}《为文惠太子解讲疏》:“暨七月既望﹐乃敬捨寶軀﹐爰及輿冕﹐自纓已降﹐凡九十九物。”《书·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則至{豐}。”{孔颖达}疏:“{周公}摄政七年二月十六日﹐其日爲庚寅﹐既日月相望矣。於已望後六日乙未﹐爲二月二十一日。”{王国维}《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既望﹐謂十五六日以後至二十二三日。”{唐}{刘禹锡}《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暮景中秋爽﹐陰靈既望圓。”
既是-汉语大词典
既是
【1】犹既然。《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既是相公身有病﹐須當把脈看虚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要參他功名﹐既是無隙可乘﹐又咽不下這口惡氣。”《水浒传》第三三回:“{黄信}道:‘既是恁地﹐却容易。’”
時既-汉语大词典
時既
【1】时尽,谓寿终。《淮南子·俶真训》:“是故傷死者其鬼嬈﹐時既者其神漠。”{高诱}注:“既﹐盡也。時既當老者﹐則神寂漠也。”{吴承仕}校理:“‘時既’與‘傷死’對文﹐一則横死﹐一則壽終也。”
拜既-汉语大词典
拜既
【1】古代的一种礼仪。设宴待宾时,宾客饮酒既尽答谢主人的礼节。《礼记·乡饮酒义》:“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孔颖达}疏:“拜既者﹐既﹐盡也﹐賓飲酒既盡而拜也。”
無既-汉语大词典
無既
【1】无穷;不尽。{唐}{李迪}《锻破骊龙珠赋》:“酌斯事之爲言﹐繄可以用之而無既。”{清}{恽敬}《吴城万寿宫碑铭》:“{張角}﹑{宋子賢}﹑{劉鴻儒}妄作訞訛﹐毒流無既。”《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安老爺}〕便説道:‘{驥兒}承老夫子的春風化雨﹐遂令小子成名﹐不惟身受者頂感終身﹐即愚夫婦也銘佩無既。’”
皆既-汉语大词典
皆既
【1】天文学名词。谓日月亏蚀全尽。《春秋·桓公三年》“日有食之﹐既”{晋}{杜预}注:“既﹐盡也。皆既者﹐正相當而相奄閒疏也。”
蝕既-汉语大词典
蝕既
【1】日月蚀尽。也称全蚀。语出《春秋·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杜预}注:“既,盡也。”{孔颖达}疏:“食既者,謂日光盡也。”{唐}{刘禹锡}《砥石赋》:“如景昏而蝕既兮﹐與肌漆而爲癘。”
罔既-汉语大词典
罔既
【1】不尽。{宋}{秦观}《代贺蔡相公启》:“繫頌實深﹐敷宣罔既。”
肆既-汉语大词典
肆既
【1】竭尽。《国语·周语下》:“若夫山林匱竭﹐林鹿散亡﹐藪澤肆既﹐民力彫盡﹐田疇荒蕪﹐資用乏匱﹐君子將險哀之不暇﹐而何易樂之有焉?”
羽翼既成-汉语大词典
羽翼既成
【1】见“羽翼已成”。
終既-汉语大词典
終既
【1】穷尽; 终结。{宋}{司马光}《奉和经略庞龙图延梨渠》:“還如恩在人﹐潤澤無終既。”
靡既-汉语大词典
靡既
【1】没有穷尽。{太平天囯}{洪仁玕}《干王洪宝制》:“轉求天父聖旨允准﹐赦罪賜福﹐世世靡既﹐我主江山萬萬年﹐是心所願也。”{太平天囯}{洪秀全}《改太平天囯为上帝天囯诏》:“普天一家盡歸爺哥﹐世世靡既﹐永遠人間恩和於無盡也。”
食既-汉语大词典
食既
【1】日全食或月全食过程中,月亮阴影与太阳圆面或地球阴影与月亮圆面第一次内切时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亦指食尽发生的时刻。食既发生在初亏之后。食﹐通“蝕”。语出《左传·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杜预}注:“既﹐盡也。”《清史稿·时宪志五》:“求食既﹑生光時刻﹐以食甚距緯之餘弦爲一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