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學(末學)是什么意思
末學-汉语大词典
末學
【1】指浅薄的学者。{晋}{袁宏}《後汉纪·献帝纪论》:“末學庸淺﹐不達名教之本﹐牽於事用以惑自然之性。”{唐}{刘知幾}《史通·惑经》:“豈與夫庸儒末學﹐文過飾非﹐使夫問者緘辭杜口﹐懷疑不展若斯而已哉!”{清}{黄宗羲}《戴西洮诗文题词》:“所接不過腐生末學﹐所讀不過毛頭制義。”{汉}{蔡邕}《刘镇南碑》:“深愍末學遠本離直﹐乃令諸儒改定五經章句﹐删剗浮辭﹐芟除煩重。”【2】犹后学。{宋}{苏轼}《谢应中制科启》:“思天下所以太平﹐必用芻蕘之説。亟收末學﹐以輔大猷。”{唐}{韩愈}《读墨子》:“余以爲辯生於末學﹐各務售其師之説﹐非二師之道本然也。”{南朝} {宋}{谢灵运}《撰征赋》:“闕里既已千載﹐深儒流於末學。”【3】肤浅无本之学。多用作自谦之词或自称的谦词。{汉}{蔡邕}《答诏问灾异八事》:“臣伏惟陛下聖德允明﹐深悼變異﹐德音懇誠﹐褒臣末學﹐特垂訪及﹐非臣螻蟻所能堪副。”{唐}{司空曙}《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诗:“微才空覺滯京師﹐末學曾爲叔父知。”《庄子·天道》:“本在於上﹐末在於下。要在於主﹐詳在於臣。三軍五兵之運﹐德之末也;賞罰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禮法度數﹐形名比詳﹐治之末也;鐘鼓之音﹐羽旄之容﹐樂之末也;哭泣衰絰﹐隆殺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須精神之運﹐心術之動﹐然後從之者也。末學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成玄英}疏:“先﹐本也。五末之學﹐中古有之﹐事涉澆僞﹐終非根本也。”{宋}{苏轼}《与封守朱朝请》:“前日蒙示所藏諸書﹐使末學稍窺家法之秘﹐幸甚﹐幸甚。”{明}{杨慎}《孔明渊明》:“{朱子}謂{孔明}之學本{申}{韓}﹐{淵明}之學本{老}{莊}。此語末學不敢議﹐亦不敢從。”【4】指非正统之学。{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儒主傳統翼教﹐而碩士名賢之訓附之;雜主飾治捄偏﹐而傍蹊末學之談附之。”
末學新進-汉语大词典
末學新進
【1】谓后学初进身。含贬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折子上去﹐皇上怒了﹐説他末學新進﹐妄議大臣﹐交部議處。”
末學膚受-汉语大词典
末學膚受
【1】谓学问不求根本,浅尝辄止,仅得皮毛。《文选·张衡<东京赋>》:“如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薛综}注:“末學﹐謂不經根本;膚受﹐謂皮膚之不經於心胸。”
詮才末學-汉语大词典
詮才末學
【1】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清}{纳兰性德}《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某以詮才末學﹐年未弱冠﹐出應科舉之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