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是什么意思
踌躇←→果断-反义词词典
踌躇←→果断chóuchú-guǒduàn
【词性】:形
踌躇:犹豫。
果断:不犹豫;有决断。
【例】 于是搜。结果一无所得。似乎这太意外,瘦男子反倒踌躇起来,手插在衣袋里,燃着了一支卷烟。(茅盾:《喜剧》) 刘局长话总是最实际的话;处理问题总是很果断;而笑呢,则是放声大笑,那笑声从他那宽大的胸膛里冲击而出,形成巨大的声浪。(南丁:《科长》)
不料←→果真-反义词词典
不料←→果真bùliào-guǒzhēn
【词性】:副
不料:没预先想到。
果真:果然,按原先想的实现。
【例】 他们的名,先前是怎样地使我激昂呵,民国告成以后,我便将他们忘却了,而不料现在他们竟又时时在我的眼前出现。(鲁迅:《坟·题记》) 这样天长日久,年复一年,杜古尔果真掌握了长跑的一切奥秘!(玛拉沁夫:《花的草原》)
迟疑←→果断 坚决-反义词词典
迟疑←→果断 坚决chíyí-guǒduàn jiānjué
【词性】:形
迟疑:拿不定主意。
果断:有决断,不犹豫。
坚决:(态度、主张等)确定不移;不犹豫。
【例】 我们如不愿这样,只有无丝毫迟疑地宣传民众,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武装民众,起来共同担任华北的持久游击战。(周恩来:《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 刘局长话总是最实际的话;处理问题总是很果断;而笑呢,则是放声大笑,那笑声从他那宽大的胸膛里冲击而出,形成巨大的声浪。(南丁:《科长》) “我想谈谈来区委工作的情况,我有一些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林震用一种坚决的神气,同时把落在地上的纸页拾起来。(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动机←→效果-反义词词典
动机←→效果dòngjī-xiàoguǒ
【词性】:名
动机:促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
效果:由某种做法、力量或因素产生的结果。
【例】 一个人做数只凭动机,不问效果,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病人吃死了多少他是不管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干果←→鲜果 水果-反义词词典
干果←→鲜果 水果gānguǒ-xiānguó shuǐguǒ
【词性】:名
干果:晒干了的水果。
鲜果:新鲜的水果。
水果:含水分较多的植物果实的统称,如桔子、苹果等。
【例】 这是水果店,马路对面有间干果店。 这些鲜果是刚从树上摘下来。
果←→因-反义词词典
果←→因guǒ一yīn
【词性】:名
果:结果;事情的结局。
因:原因。
【例】 以改善工人生活为发展工业生产的前提,那是倒果为因的。不注意发展生产而斤斤于改善工人生活,那是自杀的政策。(朱德:《关于工会工作的几个问题》)
果断←→寡断-反义词词典
果断←→寡断guǒduàn-guǎduàn
【词性】:形
果断:不犹豫,有决断。
寡断:不决断。
【例】 刘局长说话总是说最实际的话;处理问题总是很果断;而笑呢,则是放声大笑,那笑声从他那宽大的胸膛里冲击而出,形成巨大的声浪。(南丁:《科长》) 这位胡统领最是小胆,凡百事情,优柔寡断。(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假果←→真果-反义词词典
假果←→真果jiǎguǒ-zhēnguǒ
【词性】:名
假果:果实的食用部分是花托或萼发育成的,不是子房壁发育成的,如苹果、梨等。
真果:果实的食用部分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如杏、桃等。
懦弱←→果敢-反义词词典
懦弱←→果敢nuòruò-guǒgǎn
【词性】:形
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
果敢:勇敢,有决断。
【例】 或营私以乱朝廷矣,或懦弱以败庶书矣。(晋·葛洪:《抱朴子·君道》) 强毅果敢则贤。(《国语·晋语九》)
善果←→恶果-反义词词典
善果←→恶果shànguǒ-èguǒ
【词性】:名
善果:良好的结果。
恶果:坏的结果。
【例】 是故善果从善因生。(《本业经》) 我只得将乱吃药的恶果详细地说了一下,又教她多从护理方面着手,如鬼子的住处要背风,干燥,多让它们活动等等。(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
外果皮←→内果皮 中果皮-反义词词典
外果皮←→内果皮 中果皮wàiguǒpí-nèiguǒpí zhōngguǒpí
【词性】:名
外果皮:果实的最外面的一层果皮。
内果皮:果实的最里面的一层果皮。
中果皮:果实的中间的一层果皮。
优柔←→果断 果决-反义词词典
优柔←→果断 果决yōuróu-guǒduàn guǒjué
【词性】:形
优柔:犹豫不决。
果断:不犹豫,有决断。
果决:果敢坚决;果断。
【例】 照这等流连忘返、优柔不断起来,我姐妹窃以为不可。(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我真没有想到他这么果决,自信心这么强!(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 “胡说,非过去不可!”司令员果决地声称。(周立波:《湘江一夜》)
犹豫←→果断 决断 坚决-反义词词典
犹豫←→果断 决断 坚决yóuyù-guǒduàn juéduàn jiānjué
【词性】:形
犹豫:拿不定主意。
果断:有决断,不犹豫。
决断:决定事情有魄力。
坚决:确定不移,不犹豫。
【例】 大伙一看雨住了,就象放开闸门的水一样,一下涌到路上忙着赶路。这个小姑娘却没有动,她犹豫了一下,向里边站了站,忽然又喊着:“同志们,还有雨!”(李准:《耕云记》) 一听见铃声,冯有梅立刻就站了起来。她果断地说道:“还是那句话:什么时候训练班结束,我什么时候走!现在啊,现在你就是用棍子也打不走我!”(孙谦:《南山的灯》) 有人会说,你这个老总说话怎么这样决断?我就是决断!哪个不信我们来打赌!(邓友梅:《我们的军长》)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
原因←→结果-反义词词典
原因←→结果yuányín-jiéguǒ
【词性】:名
原因:造成某种结果的条件。
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
【例】 这封来信对于林白水的为人和被害的原因,都提出了询问。(马南邨:《林白水之死》) 我完全没料想到,这场竞赛的结果竟会是这样!(任斌武:《开顶风船的角色》)
果-古汉语虚词词典
果guǒ
副词
一、用于谓语前,表示所述事实的结果同预料的一致。义即“果然”、“果真”。①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韩非子·说难》)——父:老人,长者。亡:丢失。②史苏朝,告大夫曰:“……乱必自女戎,三代皆然。”骊姬果作难,杀太子而逐二公子。(《国语·晋语一》)——句义:史苏上朝时,对众大夫说:“……动乱一定起于女祸,桀、纣、幽王三代都是这样的。”骊姬果然作乱,杀死太子,驱逐二公子〔使重耳奔狄、夷吾奔梁避难〕。③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后汉书·张衡传》)——驿:用驿马传递公文的人。④太祖曰:“天且雨,趣食,乘雨击之。”须臾,果大雨,士卒竞奋,雨止合战,水陆夹击,大破之。(《明史·太祖本纪》)——趣(cù)食:赶快吃饭。
二、用于疑问句的谓语前,表示对事情结局的寻根究底。义即“究竟”。“果诚”义同。①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庄子·齐物论》)——句义:此也就是彼,彼也就是此。彼有它的是非,此也有它的是非。果真有彼此的分别吗?果真没有彼此的分别吗?②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离娄下》)——句义:国王派人暗中观察老先生,果真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吗?瞷(jiàn):探视,窥探。③吾所以亡者,果何故哉?(《吕氏春秋·审己》)——句义:我之所以逃亡,究竟是什么缘故呢?④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战国策·楚策一》)——句义:我听说北方各国害怕昭奚恤,究竟怎么样?
三、用于谓语前,表示所述事实确凿无疑。义即“果真”、“确实”。①马至,果天下之马也。(《列子·说符》)②窦太后哭极哀,不食,曰:“帝果杀吾子。”(《史记·梁孝王世家》)③若然者,人果有如木之质,而有异木之知矣。(《梁书·范缜传》)——句义:假如这样的话,人确实有像树木那样的实体,又有与树木不同的知觉。
四、用于谓语前,表示行为或情况终于发生。义即“终于”。①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②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战国策·秦策三》)——句义:所以文王终于凭借吕尚建立了功业,最后占有天下自己做了帝王。③吴王不能止,果伏剑而死。(《吕氏春秋·忠廉》)——伏剑而死:以剑自杀而死。
五、用于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设。义即“如果真的”。①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中庸》)——果能此道:果真能做到这一点。②果为乱弗诛,后为子孙忧。(《史记·晋世家》)——弗诛:不惩办。③果如是,羿亦有罪焉。(《东田文集·中山狼传》)
果诚-古汉语虚词词典
果诚guǒ chéng
副词
见“果”
若果-古汉语虚词词典
若果ruò guǒ
连词
见“若苟”。
成果-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成果chéngguǒ
〈名〉工作或事业的收获。常作主语、宾语。谓语常是“出”、“取得”等。
这项科研成果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的|他们的成果已应用于生产|我们的研究成果获奖了|这项科研成果已申请专利|我们用血汗换来的革命成果就这么被毁掉了|经过多日辛劳,终于取得成果|要想出成果,就得下苦功夫|我们辛勤劳动的汗水,终于浇灌出丰硕的成果
果断-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果断guǒduàn
〈形〉有决断,不犹豫。形容态度、神情、行动、措施等。常作状语。也可以作谓语、定语、补语。
他处理问题很果断|做事十分果断|处事慎重,精明果断|他是个非常果断的人|果断的措施|果断的态度|果断的神态|果断的决定|失主要拿钱谢他,他果断地谢绝了|果断地答应了|果断地说|果断地做了决定|果断地离开了会场|果断地举手反对|话说得很果断|处理得非常果断|表现得十分冷静和果断|我们很欣赏他的机警和果断|他给人的印象是精明果断
果-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果guǒ
事情的结局;结果——因(前~后果)
果断-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果断guǒduàn
形容做事不犹豫——犹豫、迟疑、游移(困难再多,也不能~不决,要采取果断态度。)
果决-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果决guǒjué
果敢坚决,果断——迟疑(办事~)
结果-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结果jiéguǒ
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原因、原由、缘由(反动派为什么结果总是失败呢?~在于他们脱离人民。)
效果-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效果xiàoguǒ
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动机(我们是~和效果的统一论者)
果然-关联词语词典
果然
“果然”,连词,有“如果真的”、“如果确实”的意思。用在假设复句的前面分句,表示假设的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情况相符;后面分句引出这个假设实现后会产生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一丝不容易觉察的微笑从闯王的嘴角流露出来,一方面是对官兵的蔑视,一方面是觉得果然是实现了他的希望,今晚可以让将士们休息了。(姚雪垠《李自成》)
②承先生不弃,拟将胡适之先生《朋友》一诗,代为删改;果然改得好,胡先生一定投过门生帖子来。(刘半农《复王敬轩书》)
“果然”除了单用,还可以跟后面分句里的副词“就”合用,构成“果然……就……”的格式。“就”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自然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例如:
③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下去;只有坚持统一战线,才能坚持战争;只有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战争,才能有最后的胜利。果然是这样,一切困难就能够克服。(毛泽东《论持久战》)
④宣传果然都是谎,宣传也就不会存在了,所以还当分别而论。(朱自清《论老实话》)
⑤先生如有正当的理由,尽可切切实实写封信来,与本志辩驳,本志果然到了理由不能存在的时候,不待先生督责,就可在《新青年》杂志社中,设起香案,供起“至圣先师大成孔子”的牌位来!(刘半农《复王敬轩书》)
【提示】
“果然”不仅可以作连词,还可以作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或句首,充当状语,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情况相符。例如:
⑥这歌编得果然好!(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⑦她果然站住了,站在路灯底下。(姜天民《第九个售货亭》)
⑧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茹志鹃《百合花》)
果真-关联词语词典
果真
“果真”,连词,相当于“果然”,强调事情的真实性。用在假设复句的前面分句,表示假设的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情况相符;后面分句引出这个假设实现后会产生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②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郭沫若《屈原》)
③果真结成百年之好,也称得上郎才女貌。(姜天民《第九个售货亭》)
“果真”常跟后面分句的副词“就”合用,构成“果真……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例如:
④这不能说不毒辣;果真这样,事情就大了,穷女人咋经得起?(何士光《乡场上》)
⑤除了存心利用抗战来趁火打劫的败类之外,我们老百姓果真是怕败的话,就早已都投汪精卫去了。(闻一多《愈战愈强》)
【提示】
“果真”还可以作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等,充当句子的状语,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例如:
⑥同时我听见楼底下门口果真有一个邮差似的人在催着说:“挂号信!”(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⑦这儿的青草果真嫩、果真多吗?二兰子看不出来。(张炜《声音》)
如果-关联词语词典
如果
“如果”,连词。用在假设复句前边分句的句首或句中,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
1.后边分句根据前边的假设,用陈述句或反问句表示结果。例如:
①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曹禺《雷雨》)
②大约他到中国来的时候,决不至于还胡涂,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鲁迅《骂杀与捧杀》)
③对龚鼎的处理也不能说就毫无讨论的余地。但是接二连三的说客使他警觉起来:如果不是县委书记的表侄,能有这么多人劝他“慎重”、“不要简单化”、“考虑后果”……吗?(王蒙《说客盈门》)
④如果为了不值钱的老百姓而丢失了值钱的古物,岂不被洋大人所叹,而且要腾笑国际?(茅盾《欢迎古物》)
2.后边分句对前边的假设本身作出评价,常用指示代词“这、那”做主语,复指前边的假设。例如:
⑤但是,我们如果不查考它们的来历,就往往把它们也当做什么了不起的古迹,也笼统地加以保护,甚至替它们做了义务宣传,这就太不值得了。(马南邨《古迹要鉴别》)
⑥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有谁象这样来说话、作文,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周先慎《简笔与繁笔》)
3.有时,后边表示结果的分句本身也是一个复句,全句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多重复句。例如:
⑦如果不在实践中向这个方向前进,只是自以为是,说是“懂得”,其实并没有懂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⑧如果一篇文章所讲的道理错误,引用的材料虚假,即使在形武(辞章)上如何漂亮,也决不会被认为是好文章。(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例⑦后一部分是一个转折关系复句。例⑧后一部分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4.有时,前边分句并列叠用两个以上的“如果”,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不止一个。例如:
⑨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铁凝《哦,香雪》)
“如果”表示假设关系,不仅可以单用,还可以跟后边分句的“便、还、就、那、那么、也、则、总”等合用,构成“如果……就……”之类的格式。
【辨析】
如果——如——若——如若
四者都是连词,用在假设复句的前边分句,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如”、“若”后面多带单音词,用于书面。“如若”多用于书面。“如果”可以放在前边分句,说明一种事实或作出一种判断,以衬托后边分句,而“如”、“若”、“如若”则不能。
如果——如其——如若
三者都是连词,意思相同,都用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如其”、“如若”多用于书面。“如果”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常用。
如果——假如——倘若——要是 (见“假如”条)
如果——即使 (见“即使”条)
如果……便……-关联词语词典
如果……便……
“如果”,连词;“便”,副词。配对构成“如果……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便”,相当于“就”,表示承接上文,得出跟假设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茅盾《风景谈》)
②午后到黄昏,如果你是一个风景画家,便可以随时捉到新鲜、奇丽的印象。(王统照《青岛素描》)
③如果他离开你,走进人丛里去,立刻便消逝了,再也不容易寻到——他就是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劳动者。(杨朔《茶花赋》)
有时,前边分句句末用助词“的话”跟句首或句中的“如果”呼应,组成“如果……的话”的格式,加强假设语气。例如:
④乐珺想,如果正气看得到的话,这里表现出来的便是那沛乎塞苍旻,使人把生死置于度外的正气了!(宗璞《弦上的梦》)
如果……的话-关联词语词典
如果……的话
“如果”,连词;“的话”,助词。搭配组成“如果……的话”的格式,用在假设关系复句的前边分句,句首或句中用“如果”引出一种假设,句末用“的话”呼应,以强调假设的语气。例如:
①中国有兵舰和轮船在外国内河行驶吗?如果没有的话,外国人不是明白白欺负中国吗?中国人难道就能够低下头来活受他们的欺负不成?!(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②她想:如果不是叛徒出卖的话,敌人怎么会知道老赵藏的地方呢?(峻青《党员登记表》)
③如果按个人取得的战果评的话,我们副连长绝对可以评为战斗英雄!(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有时,先说出结果或结论,再用“如果……的话”追叙据以推论的假设。例如:
④公司里的薪水,总是要发的,如果不打仗的话。(洪深《咸鱼主义》)
⑤妹妹嘴角挂上了一丝笑容,一丝涩苦的笑容,几天来的第一次笑,如果那种惨然的表情也能算是笑容的话。(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如果……还……-关联词语词典
如果……还……
“如果”,连词;“还”,副词。配对构成“如果……还……”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如果”用在前边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或原因,“还”,有“仍然”、“仍旧”的意思,用在后边分句,表示动作或状态继续存在,不因为前边的假设而改变。例如:
①但是,我们还不应该仅仅从作者使用笔墨的方法上去理解书画同源的道理。如果光是这样看问题,认识还只能停留在表面上。(马南部《书画同源的一例》)
②农夫心里想,如果把金印磨光了,也许将来人家还会出双倍的价钱。(马南邨《磨光了的金印》)有时,“还”有“又”、“再”的意思,承接上文,表示项目、数量的增加,或者范围的扩大。例如:
③如果加以整理,帮它发达,也是大众语中的一支,说不定将来还简直是主力。(鲁迅《门外文谈》)
④更重要的是,如果天然气发现得多了,还可以用来制造碳黑、肥料、人造石油以及其他许多化学工业产品。(马南邨《发现“火井”以后》)
如果……就……-关联词语词典
如果……就……
“如果”,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如果……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如果”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自然会产生的结果。原因和结果是相一致的。例如:
①我想,如果专用一个人做骨干,就可以没有这弊病的。但自己没有试验过。(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②据说佛手要那里的土培植,要双龙泉水灌溉,才长得好,如果移到别处,结的佛手就象拳头那么一个,没有长长的指头,不成其为“手”了。(叶圣陶《记全华的两个岩洞》)
③在北京,如果你起个大早,到街头、广场、公园走走,你就会惊异原来有这么多人起身这样早,天蒙蒙亮就成群成阵在那里锻炼身体了。(秦牧《北京美事谈》)
有时,后边分句并列叠用两个以上的“就”,表示结论不止一个。例如:
④如果天有点旱,禾苗就象腌咸菜似的,枯死了,“谷仓”就变成了“空仓”。(陈残云《沙田水秀》)
⑤我们本不该再沿用班固的分类法;如果要继续用它,就应该赋予它以新的观念,就应该欢迎具有广博知识的杂家在我们的思想界大放异彩。(马南邨《欢迎“杂家”》)
⑥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有时,前边分句的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构成“如果……的话”的格式,突出假设语气;后边分句再用“就”引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⑦实际上,如果蜜蜂光会酿蜜而不具备战斗本领的话,蜜蜂的命运恐怕就相当糟糕了。(秦牧《花蜜与蜂剌》)
⑧如果您实在寂寞的话,就来部队住上几天,这里虽然没有山茶花陪伴着您,但有更好、更美的人!(宋学武《敬礼!妈妈!》)
⑨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话,那面汤就糊了,下出来的面就不那么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汤气。(陆文夫《美食家》)
有时两组以上的“如果……就……”叠用,表示多组假设复句的并列。例如:
⑩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毂,他们就看了滑稽剧。(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⑾如果冷气在摄氏零下二十三度以内,雪花就成为细微的针状;如果寒冷超过摄氏零下二十三度,雪花就必然成为六角形的。(马南邨《雪花六出》)
有时,用“如果……就……”的格式,表示前后对比。“如果”引出一种事实或判断,“就”引出相关的另一事实或判断,前后对比,强调后者。例如:
⑿我以为,就这两个庙宇来谈,杨家庙如果值得兴修,张公庙就更值得兴修;张公庙既然不值得重视,杨家庙也就更不值得重视了。(马南邨《两座庙的兴废》)
如果……那(那便、那就)……-关联词语词典
如果……那(那便、那就)……
“如果”、“那”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如果……那……”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在用前边分句的句首或句中,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那”用在后边分句的句首,承接上文,引出后边表示结果的分句。“那”之后,一般不停顿。例如:
①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②老霍也仅问他,“同志,不怕议论纷纷,就怕鸦雀无声。如果听不到群众的声音,那问题才是真正严重的了!”(蒋子尤《机电局长的一天》)
③听人说,此外还得做排击共产主义的论文,如果不肯做,或者不能做,那自然,非终身反省不可了,而做得不够格,也还是非反省到死则不可。(鲁迅《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有时,前边分句用“如果”引出一种事实或判断,用来衬托后边分句,加以对比。例如:
④如果阿拉伯人的谚语说:“人生的欢乐是在马背上”,那我们要说:人生的幸福,是在勘探队的骆驼背上。(鲍昌《芨芨草》)
有时,后边分句“那”的后面连用“便”、“就”,构成“那……便(就)……”的格式,表示要是上文假设的情况实现了,自然会有这样的结果。“就(便)”放在谓语前,有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例如:
⑤“阿二真是一个侠肠的汉子!”如果在无意中忽然听到这赞扬的话,那他的勾镰刀便有力的飞闪得更快了。(胡世频《械斗》)
⑥如果蜜蜂失去了它的刺,那它在被人类收进蜂房养殖以前,遭遇大概就相当不幸,也不可能象现在这样大量地繁殖了。(秦牧《花蜜与蜂刺》)
⑦可是,我清楚地知道,任何一个新的局面,绝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打得开的,如果他没有群众的支持,那他就什么都作不成。(峻青《黎明的河边》)
有时,前边分句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构成“如果……的话”的格式,加强假设语气。后边分句再用“那”或“那就”推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⑧我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欧阳修生活在今天的话,那他的《秋声赋》一定会是另外一种内容,另外一种色调。(峻青《秋色赋》)
⑨当然,如果我们不用这种刻薄的语言,从善意的角度上去认识这一点的话,那也可以说,这是使他牢固地保持着军人风度的唯一的方式……(陈世旭《小镇上的将军》)
⑩如果我高兴的话,再配点玉色的颜料加进去,那就神鬼都看不出痕迹来了!(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辨析】
那(连词)——那(代词)
“如果……那……”的格式中的“那”,有时作为连词出现,有时却是指示代词。连词“那”置于后边分句句首,主语之前;代词“那”置于后边分句句首,充当主语,复指前边分句的假设,后边分句对这一假设作出评价。例如:
⑾如果说一品红是从外国传来的,那恐怕是不合事实的吧!(马南邨《一品红》)
例⑾的“那”是指示代词,作主语,复指前文“一品红是从外国传来的”的假设,并用后边的“恐怕是不合事实的吧”对这一假设作评价。
如果……那么(那么就)……-关联词语词典
如果……那么(那么就)……
“如果”、“那么”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如果……那么……”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
1.前边分句句首或句中,用“如果”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边分句句首用“那么”配搭,承接上文,推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如果一个局长级的干部下到一个小厂去当“芝麻官儿”,那么他(或她)将处于怎样不愉快、不自然的境地,哪怕是理发员,哪怕是刚学习用推子的徒工也是能想象的。(王蒙《悠悠寸草心》)
②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茅盾《白杨礼赞》)
③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事物怎样改变了名称,那么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象前边分析《战国策》那一段文字的时候已经讲过的,很多古代的单音词现代都多音化了。(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有时,用“如果……那么……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副词“就”放在谓语之前,有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例如:
④晚会是不知不觉地形成的,什么人如果凭着偶然的机运,燃起了堆篝火,那么,在草原上,还在浓烟熏得人睁不开眼的时候,战士们就自然地集拢来了。(宋之的《草地颂歌》)
⑤如果能够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王谷岩《眼睛与仿生学》)
2.前边分句用“如果”或者“如果说”引出一种事实或一种判断,后边分句用“那么”引出相关的另一事实或判断,前后对比,强调后者。例如:
⑥老实说,我是一看见就头痛的,觉得远不如就用万国通用的拉丁名来得爽快,如果二十来个字母都认不得,请恕我直说:那么,化学也大抵学不好的。(鲁迅《门外文谈》)
⑦如果说“九一八”的沈阳事变好象晴天一霹雳,那么“一二八”的上海血战光景就是暴风雨罢?(茅盾《血战后的一周年》)
⑧如果说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是二十三年,那么咱们这个给国家提供机电设备的厂子,自身的现代化必须在八到十年内完成。(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有时,用“如果说……那么……就(便)……”的格式,表示前后对比,以前者映衬后者。例如:
⑨大理的花又多又好。尤其是茶花,如果说云南茶花甲天下,那么,大理茶花就该是盖云南了。(曹靖华《洱海一枝春》)
⑩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象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象是春天了。(碧野《天山景物记》)
⑾如果说春季是樱花的,那么,秋季便该是红叶的了。(茅盾《红叶》)
有时,前边分句句首或句中,用“如果”引出假设,并在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构成“如果……的话”的格式,以强调假设的语气。后边分句仍用“那么”或者“那么就”推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⑿如果你热爱我们的祖国,为我们可爱的祖国的未来操心的话,那么,你还要承认,宋宝琦身上所反映出的这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极个别的!(刘心武《班主任》)
⒀如果寻根究底,还要细找原因的话,那么,这做家具的事,在陈继根的心坎里,已经长了一种癖根。(高晓声《陈继根癖》)
⒁如果你真的爱我们小余的话(从你给他的来信看,你好象还在爱他),那么,就请你帮助我们。(周克芹《勿忘草》)
如果……那末(那末就)……-关联词语词典
如果……那末(那末就)……
“如果”、“那末”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如果……那末……”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意思和用法跟“如果……那么……”相同。多用于书面。
1.前边提出假设,后边推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如果现在没有正确的政策,那末极端的困难还在后头。(毛泽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
②如果它们那时还没有退去中国海,还没有为我们所消灭,那末,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中,以更勇猛的力量,去压迫它们,去毁灭它们!(郑振铎《离别》)
③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末,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马南邨《不要秘诀的秘诀》)
有时用“如果……那末……就……”的格式。“就”放在谓语之前,加强肯定语气。例如:
④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末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地完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⑤而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末,他就什么也学不成。(马南邨《从三到万》)
2.前后对比,前者映衬后者。例如:
⑥如果一部分的商人、地主和官僚仍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前身,那末,一部分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就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前身了。(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⑦如果说,赵德贵老师对聂玉玲老师的忿恨是用往一旁扭脖子来表示,那末,胡其林老师对聂玉玲老师的不满,则是用更亲切的微笑来致意。(何士光《青砖的楼房》)
⑧如果说,第一阶段的阵地防御,由于当时的条件,不能看作重要的,那末,第三阶段的阵地攻击,由于条件的改变和任务的需要,将变成颇为重要的。(毛泽东《论持久战》)
有时,前边分句用“如果……的话”的格式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边分句用“那末”、“那末就”配搭,引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⑨如果把生活去喻作图画的话,那末,这总不能不算是很有意味的几幅呢。(钟敬文《太湖游记》)
⑩首先得声明,我决不一般地反对吃喝;如果我自幼便反对吃喝的话,那末,当我呱呱坠地之时,也就是一命呜呼之日了,反不得的。(陆文夫《美食家》)
如果……也……-关联词语词典
如果……也……
“如果”,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如果……也……”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引出假设的情况;“也”推出结果。“如果……也……”句式承接上文所列述的一种或几种情况,表示将出现跟上文所述的类同的结果。例如:
①如果说,在俄国,没有一九〇五年的经验就不会有一九一七年的胜利;那末,我们也可以说,如果没有十七年以来的经验,也将不会有抗日的胜利。(毛泽东《论持久战》)例①上文说的是如果俄国“没有一九〇五年的经验”,下文说的是如果我国“没有十七年以来的经验”,尽管上下文的假设和结果都不同,但两者性质相同,可以类比,用副词“也”来表示类同。
“如果……也……”所表示的假设关系跟它所承的上文所述的情况的类比,有两种:一种是相类并举,例如:
②对此,除了由跟他一起离职的老婆子(她在这之前是某军区医院的护士长)日常护理以外,按宽大为怀的慈悲规定,他还能定期到离小镇五十里开外的一家军医院诊察。如果毛病突然发作,没有药,也可临时到镇医院就诊。(陈世旭《小镇上的将军》)
另一种是相反对举,例如:
③原有的反革命分子肃清了,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反革命分子。如果我们丧失警惕性,那就会上大当,吃大亏。不管什么地方出现反革命分子捣乱,就应该坚决消灭他。但是就全来说,反革命分子确实不多了。如果说现在全国还有很多反革命分子,这个意见也是错误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如果……则……-关联词语词典
如果……则……
“如果”、“则”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如果……则……”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如果”,表示假设的情况或原因;“则”相当于“那么”,放在后边分句的句首,承接上文,引出结果或结论。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这都因为人太少的缘故,如果人多了,则翻译的可以专翻译,创作的可以专创作,批评的专批评;对敌人应战,也军势雄厚,容易克服。(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②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鲁迅《读书杂谈》)
有时,“则”跟副词“就”连用,强调结果的必定性。例如:
③如果大家同意这个基本方针,则我们的文学艺术工作者,我们的文学艺术学校,文学艺术刊物,文学艺术团体和一切文学艺术活动,就应该依照这个方针去做。(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有时,前后分句各引出一个相关的事实或判断,互相映衬,强调后者。例如:
④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⑤如果说我是因为副指导员而参加垦荒队的,妹妹则是因为我才来到“满盖荒原”上的,我是她唯一的亲人。(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如果……总……-关联词语词典
如果……总……
“如果”,连词;“总”,副词。配对构成“如果……总……”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如果”表示假设的情况或原因;“总”表示无论如何结果必定是这样的。例如:
①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这样,就不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能济事。(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②但是,我们如果遇到不懂的事情,总要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无知;发现自己有错误,就不要怕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马南邨《多学少评》)
③如果考查起来,农村自然村落之间,总能找到最初的血缘关系。(宋学武《干草》)
有时,前边分句叠用两个以上的“如果”,表示假设的情况不止一个。例如:
④怎么说呢,如果你需要,如果你愿意,事情总能解释得十分圆满,使自己十分满意。(何士光《青砖的楼房》)
果断 果决-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果断 果决
果断guǒduàn 果决guǒjué
形容词。指作出判断毫不犹豫。
“果断”强调判断或决定作得及时、利落;较常使用。例如:“他是一个果断与干练的人物“(刘白羽:《英雄城——平壤》);“我真没有想到他这么果断,自信心这么强”(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当宣传车把浦大闹得翻天覆地的时候,大学生们除了消极地忍耐、自卫,尚不知道该采取果断的措施来制止这场灾祸”(《当代》,1981,2)。
“果决”强调判断或决定作得坚决,含有勇敢决断的意味,比“果断”的意思略重;具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例如:“如果还有人说话,他就果决的说道:‘不管,错了我负责任。……’”(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情况紧急,请果决行事,不可延误”。
果然 果真 当真-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果然 果真 当真
果然guǒrán 果真guǒzhēn 当真dàngzhēn385
副词。表示事情如所预料地出现或事实同预料的相符。
“果然”强调如所预料地那样;最为常用,适用于各种场合。例如:“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鲁迅:《祝福》);“三点钟光景,果然全体保甲长协同保安队同保安团分途出发”(茅盾:《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老先生肚里有话,果然在周六的数学组会议上,他第一个发了言”(《新港》,1979,6);“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凉了”(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
“果真”和“当真”都强调情况的真实或实在。“果真”还强调如所预料地出现;意思比“当真”“果然”都重些;“当真”含有“真的那样做”的意味,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过了两天,她果真又到大庙里来”;“果真,他好象是换了两条腿,跑得如风似电”(玛拉沁夫:《花的草原》);“他果真回来了,可见人家的传说不虚,办学校的事他们准要干的”(《叶圣陶文集》,第二卷);“他当真很小心把党员证藏在内面衣服的口袋里”(茅盾:《子夜》);“要是他此番当真还是‘创’不成‘作’,那责任该当由‘生活’由社会去负”(茅盾:《有志者》);“心里害怕见到这个人,偏在市场上当真碰见他”。
效果 成效 功效 效-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效果 成效 功效 效
效果xiàoguǒ 成效chéngxiào 功效gōngxiào161效xiào
名词。指由某种作法、力量或因素所产生的有效的功用和结果。
“效果”强调结果是有效的,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或影响。例如:“如果听到一点不同的意见,马上进行反驳,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不大好,甚至会发生副作用”(马南邨:《燕山夜话》);“古来关于王道和霸道的两派做法在实际效果上仍然有很大的差别”(同上);“重要的是要获得创作的那个思想效果和艺术效果”(秦牧:《艺海拾贝》);“我本来就只求效果,不问名义”(沈从文:《从文自传》)。
“成效”强调做成了事情或达到目的;意思比“效果”重。例如:“又是一年过去了,党支部在刘忠信老汉身上所花的心血,渐渐看到了成效”(西戎:《宋老大进城》);“各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成效显著”(《人民日报》,1982.11.11);“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内部的整风运动,是一般地收到了成效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功效”强调功能得到实现,产生了预期的有益作用:意思又比“成效”稍重一些。例如:“有规律的劳动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功效”(秦牧:《艺海拾贝》);“中药似乎很有功效”(巴金:《寒夜》);“这愤慨似乎很有点疗饥的功效”(鲁迅、茅盾编:《草鞋脚》)。
“效”含有“效力”的意味,又多表示好的结果;一般须同“收”或“见”搭配而充作它们的宾语,或者受“奇”的修饰,很少单独使用。例如:“现时所急待解决的问题……倘若俟若干时筹备,若干时进行,若干时收效,恐将索国魂于枯鱼之肆矣”(许广平语,《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一一》);“凌晨三时半,喘息发作,继以咳嗽。服了‘忽苏尔’气喘药,不见效”(鲍昌、邱文治:《鲁迅年谱》,下卷);“用该秘传药方治顽癣,确有奇效”。
兰因絮果-实用委婉语词典
兰因絮果
婉指婚姻有美好的开始,但结局离散。“兰因”,即美好前因;“絮果”,即像飞絮飘散的后果。
没有根,也就没有果-实用委婉语词典
没有根,也就没有果
婉指人生在事业上要有好的根底才能有成就。欧美谚语。
酸砧木结不出好苹果-实用委婉语词典
酸砧木结不出好苹果
婉指好的结果需要一定的条件。欧美谚语。
时间足,果子熟-实用委婉语词典
时间足,果子熟
意为时间能孕育大自然的果实,人生亦同理。谚语。
苹果-实用委婉语词典
苹果
色泽鲜艳,香味俱全。又称“祝”、“金冠”、“元帅”、“红星”、“国光”、“甜香蕉”、“智慧果”等。寓意爱情,智慧,青春,平安,长寿。
无花果-实用委婉语词典
无花果
芳香可闻,肉质柔软。又称“映日果”、“宝塔无花果树”、“隐花果”、“蜜果”、“奶浆果”、“品仙果”等。寓意平民,无娇贵之气,质朴无华,丰饶富足,奉献精神。
苹果-实用委婉语词典
苹果
欧美喻指女性的乳房。从色泽和形状上作喻。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椰果-实用委婉语词典
椰果
欧美喻指女性的乳房。意为像椰子的果实一样饱满。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果冻-实用委婉语词典
果冻
欧美婉指男子的精液。
使人聪慧的禁果-实用委婉语词典
使人聪慧的禁果
欧美婉指男女性的交合。源自《圣经》故事。
涂上果酱-实用委婉语词典
涂上果酱
欧美婉指傲慢自大,装潢门面,摆架子。有戏谑味。
擦亮苹果-实用委婉语词典
擦亮苹果
欧美婉指巴结人、奉承人,向人献殷勤。有戏谑味。
结果 原因-反义词应用词典
结果 原因
结果 jiéguǒ 原因 yuányīn
【结果】名词。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另有动词用法。
〔例句〕
1.经过一阵嚷嚷——辩论米质的好和坏,争持斛子的浅和满,结果船埠头的敞口船真个敞口朝天了。
2.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3.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原因】名词。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
〔例句〕
1.大概当时黄山谷家里的老鼠闹得很凶,竟然倒箧翻床,搅得他夜里总睡不好。其原因就在于他那一阵子不养猫了。
2.(狗)主要以“食秽”为生,这也是它惹得一部分人不喜欢的原因。
3.由于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历史的原因,我们同腐败现象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应用例句〕
你也不问问他迟到的原因,就声色俱厉地批评人家,结果冤枉了一位助人为乐的好人。
成果 结果 效果-近义词应用词典
成果 结果 效果
成果 chéngguǒ 结果 jiéguǒ 效果 xiàoguǒ
【成果】工作或事业的收获;好的结果。如:
1.“机器人”这种现代化自动机器的出现,是自动化科学技术深入发展的重大成果。
【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如:
2.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效果】由某种力量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如:
3.必须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写文章,才能收到这种效果。
辨析:“成果”一般指人们辛勤工作的收获,如丰硕的成果,伟大的成果等,它是褒义词。“结果”常指事物发展到一个阶段后的状态,如死海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它是中性词。“效果”一般指通过努力工作后所取得的效果。它们有通用处,如科研效果(成果)是巨大的,通过多次试验效果(结果)不理想。但有不通用处,如不从实际出发,光凭热情蛮干,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这里不能改用“效果”或“成果”。
恶果 后果-近义词应用词典
恶果 后果
恶果 èguǒ 后果 hòuguǒ
【恶果】坏结果;坏下场。如:
1.山岭变成童山秃岭,岩石大量裸露风化,山体到处崩塌滑坡,泥土石块不断随水流往沟床聚集,造成极其严重的的恶果。
【后果】最后的结果。如:
2.吸烟对身体会引起许多不良后果。
辨析:“恶果”是贬义词,程度比“后果”重。“后果”是中性词,泛指事物发展最后产生的结果,多数指坏的结果,前面常带贬义形容词,如不良后果,恶劣后果。
果断 武断-近义词应用词典
果断 武断
果断 guǒduàn 武断 wǔduàn
【果断】有决断;不犹豫。如:
1.停了一会,她慢慢地抬起头来,紧紧地盯着女儿,果断地说:“好吧!是福盼不来,是祸也愁不去。”
【武断】只凭主观判断。如:
2.写作阿桂,是武断的。
辨析:“果断”,褒义词,常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如他果断的行动增强大家的信心。“武断”,贬义词,指不顾客观实际,不听别人意见,主观轻率地作出错误判断,如主观武断会贻误大局。常用于书面语体,如专横武断。
效果 效验-近义词应用词典
效果 效验
效果 xiàoguǒ 效验 xiàoyàn
【效果】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如:
1.我们认为动机与效果是统一的,不能不问效果而只从动机上去推测。
【效验】按一定方法、药剂等行事产生的预期的效果。如:
2.从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我们财政的收入,是我们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明显的效验已在闽浙赣边区表现出来,在中央区也已开始表现出来了。
辨析:“效果”指经过一定方式的努力取得的结果,如学习效果,工作效果,演出效果等。“效验”多用于指预期的成效,如这个配方效验明显,计划未见效验。“效果”的运用范围比较广,有时可替代“效验”,反之则不行。
不果-古文观止词典
不果bù guǒ
终于没有实现,终于不(7)。《鲁仲连义不帝秦》:不果纳。——终于不接纳〔他入境〕。《祭十二郎文》:汝不果来。——你终于没有来。《梅圣俞诗集序》:亦不果荐也。——终于还是没有推荐他。
果-古文观止词典
果guǒ
【词性】:名词
果子,果实(4)。《原道》:其食粟米果蔬鱼肉。——人民吃的是小米、大米、果子、蔬菜、鱼肉。《超然台记》: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果子、蔬菜、草根、树皮,都可以〔使人〕饱。《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杭州有一个卖水果的人。
果-古文观止词典
果guǒ
【词性】:动词
成为事实,实现(2)。《桃花源记》:欣然规往,未果。——高兴地打算去寻找,没有实现。《游侠列传序》: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现在的游侠,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合道德标准;但他们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实现,已经应允的事一定真心去做,不爱惜自己的生命。
果-古文观止词典
果guǒ
【词性】:副词
一、表示强调。可译为“果真”、“果然”等(16)。《子产论尹何为邑》:若果行此,必有所害。——如果果真这样办,一定会有所伤害。《冯煖客孟尝君》:客果有能也。——客人果然有本领啊。《获麟解》:麟之果不为不祥也。——麒麟果真不是不祥之物啊。
二、表示追究根底。可译为“究竟”(1)。《阅江楼记》:然则果谁之力欤?——既然这样,那么究竟是谁的功劳呢?
饱食三餐非足贵,饥时一口果然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饱食三餐非足贵,饥时一口果然难
【释义】:
往常吃得饱饭时,一日三餐并不感到珍贵;一旦遇困挨饿,才知道就是吃上一口也确实不易。《三遂平妖传》一八:见胡员外面有饥色,……留义便引着胡员外、陈学究,到左近处一个僻静酒店内来。胡员外这番真个是绝处逢生,死中得救。正是:饱食三餐非足贵,饥时一口果然难。
不是甚么好吃的果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是甚么好吃的果子
【释义】:
比喻不是好事。多指不是轻易对付得了的人或事。《绿野仙踪》八一:(蕙娘)思想方才的事,竟是第一苦事,不是甚么好吃的果子。
大话小结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话小结果
【释义】:
做出来的事与说的大话不相称。指吹得大,本事小。《三遂平妖传》一七:你大胆揭榜,敢是真正有些本事么?休得要大话小结果,只有头儿,没有尾儿,学那女神仙坛前上去,坛后逃走。
果然有命,水到渠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果然有命,水到渠成
【释义】:
意谓若真的有福运,会自然成功。《儿女英雄传》三〇:俗话说的:“先下米,先吃饭。”“果然有命,水到渠成。”十年之间,不愁到不了台阁封疆的地位。
好吃的果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好吃的果儿
【释义】:
比喻容易对付的人。《孽海花》二二:挡不住稚燕是宦海的神龙、官场的怪杰,看见凤孙门阀又高,资财又广,是个好吃的果儿。
人将礼乐为先,树将花果为园-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将礼乐为先,树将花果为园
【释义】:
礼乐:指礼仪。人将礼仪放在首位,就像树用花果来点缀园林一样。指待人处世首先要讲究礼仪。《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〇:李海心里想道:“人将礼乐为先,树将花果为园。我今日到此,也不知是凶是吉,且把个礼来施他一施。”《说唐全传》四九:定阳王,你这几句话讲差了。岂不闻古人说得好:人将礼乐为先,树将花果为园。我好意与你打拱,你却不识抬举的,缘何开口便骂?
☉人将礼乐为先,树将枝叶为园
《小五义》六六:朋友,你别着急。人将礼乐为先,树将枝叶为园。咱们都是素不相识,你们两造里我俱不认的。
☉人将礼乐为先
《西游记》三六:长老道:“也罢,也罢。常言道:人将礼乐为先。我且进去问他一声,看意下如何!”
收园结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收园结果
【释义】:
指事情有了收场,结局。《金瓶梅词话》八九:恰便似前不着店,后不着村里来呵!那是我叶落归根,收园结果?
⊙收缘结果
《三侠五义》五:如今徒弟实在难收。就是将来收缘结果,我也不怕。这几年的工夫,我也积攒了有二十多两银子了。
树中有剩果,路上有饥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树中有剩果,路上有饥人
【释义】:
树上有吃不完剩下的果子,路上有食不果腹的饥人。比喻贫富不均。《天妃娘妈传》四:树中有剩果,路上有饥人。独不闻乎,济人当于急处施恩,修心只在要途方便?
无师不成正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无师不成正果
【释义】:
正果:佛教语,谓修道有所证悟。意思是没有老师指点引导就难以修成“正果”。《南海观音全传》二:弟子无知,省得什么来?望娘娘慈悲。自古道:无师不成正果。
先花后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先花后果
【释义】:
比喻先生女孩后生男孩。《醒世恒言》二七:夫妻十分恩爱。生下三女一男:……元来是先花后果的。
⊙先开花,后结子
《黑籍冤魂》一八:少老爷恭喜你,添了一位千金。常言道:“先开花,后结子。”这个千金,要算添丁的预兆。
一搅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搅果
【释义】:
意谓凑一起,一块儿,一总。《金瓶梅词话》五六:我这几日不是要迟你,只等你寻下房子,一搅果和你交易。
⊙一缴过儿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三九:把些黄蜂一缴过儿吹将去了。
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释义】:
意谓像一棵树所长果子有酸的也有甜的一样,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也有好有坏。《封神演义》四:古语有言:“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长兄,你听我说:……你在朝廷也是一镇大诸侯,你不与朝廷干些好事,专诱天子近于佞臣,故此天下人人怨恶你。
源远水则浊,枝繁果则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源远水则浊,枝繁果则稀
【释义】:
喻指世族大家的后代子孙往往鱼龙混杂,优劣不等,且多品行不端,成材者少。《红楼梦》一五脂评:所谓“源远水则浊,枝繁果则稀”,余为天下痴心祖宗为子孙谋千年业者痛哭。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释义】:
歇后语。《西游记》中写猪八戒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囫囵吞下,连味道也没尝出来。比喻一味贪食而不识味。也比喻生吞活剥,食而不化。又比喻不知道东西的价值,不识货。也指糊里糊涂,不知其中奥妙。《儒林外史》六:放你的狗屁!我因素日有个晕病,费了几百两银子合了这一料药,是省里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
⊙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
《冷眼观》一二:隔行如隔山,我们局外人就是有甚么事看在眼里,也是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
⊙猪八戒吃人参果
《冷眼观》二二:如此忙乱了一会,倒说是强盗吓走了。我当时猪八戒吃人参果,是初次见面,意谓劫盗在本城明火执杖,威劫多金,是与县官有绝大干系的,怎么救兵如救火,竟会这样的儿戏耍子呢?
⊙猪八戒吃人参果——何尝嚼出一点滋味
《金钟传》六:于此融化之中,推出无可融化者,那才得真种子。若囫囵说过,犹是猪八戒吃人参果——何尝嚼出一点滋味。
果-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果guǒ
副词
在句中作状语
一、表示动作行为终于发生、出现。可译为“终于”。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春秋左传集解》册一页三七三)
——晋侯逃亡在外十九年了,而终于取得了晋国〔的政权〕。
《吕氏春秋·仲冬纪·忠廉》:吴王不能止,果伏剑而死。(《吕氏春秋》册二卷十一页六上)
——吴王不能劝阻,〔要离〕终于伏剑而死。
二、表示事情的结果同预料的相吻合。可译为“果然”。
《史记·陈涉世家》:尉果笞广。(《史记》册六页一九五二)
——尉官果然鞭打吴广。
方勺《青溪寇轨》:民方苦于侵渔,果所在响应,数日,有众十万。(《学海类编》册四五页七下)
——老百姓正苦于〔官吏〕侵夺财物,果然到处都起来响应,几天,就有士卒十万。(侵渔:侵夺财物。)
三、追究事物的真相、根底。可译为“的确”、“究竟”等。
《孟子·离娄下》:王使人瞷(jiàn)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注疏》册三卷八下页六下)
——国君派人窥探您,〔您〕的确有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吗?(瞷:窥视。)
《吕氏春秋·季秋纪·审己》:吾所以亡者,果何故哉?(《吕氏春秋》册二卷九页八上)
——我所以逃亡,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李贽《答耿中丞》:否则同者少而异者多,贤者少而愚不肖者多,天下果何时而太平乎哉(《焚书》页
十八)
——不这样的话,那么同意您观点的人少而不同意的人多,贤明的人少而愚笨不贤的人多,天下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呢!
四、表示对某种情况或性状的强调、肯定。可译为“的确”。
《史记·赵世家》:简子于是知毋卹果贤,乃废太子伯鲁,而以毋卹为太子。(《史记》册六页一七八九)
——简子于是知道毋卹的确贤能,就废太子伯鲁,而立毋卹为太子。
《梁书·儒林列传·范缜》:若然者,人果有如木之质,而有异木之知矣。(《梁书》册三页六六六)
——如果这样的话,人的确有象树木一样的质,又有不同于树木的知觉。
五、表示对某种假设的强调、肯定。可译为“果真”。
《左传·宣公十二年》:果遇必败。(《春秋左传集解》册二页五八五)
——果真相遇一定会失败。
马中锡《中山狼传》: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东田文集》册二卷三页一〇一)
——果真象这样,这就是羿也有过错了。
方苞《狱中杂记》: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望溪先生全集》册六集外文六页二三上)
——果真没有〔钱财行贿〕,最后对他们也稍微宽大一点,不也是〔施行〕仁术吗?
果-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果guǒ
附类
一、名词。指“果实”。
《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luǒ)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韩非子》册三卷十九页一上)
——百姓吃〔野生的〕瓜果和蚌蛤,腥臊腐臭,伤害肠胃,百姓得病的很多。(蓏:瓜类植物的果实。)
二、形容词。作“果断”解。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论语注疏》册二卷十三页四下)
——说话必须信实,行动必须果断。
果盘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果盘子guǒ pán zi
比喻水果供应。《江南时报》2000.12.30“元旦期间南京市民果盘子将是很丰富的,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化。”
开心果-汉语惯用语辞典
开心果kāi xīn guǒ
比喻让人高兴的东西。闻英《货色看得中,价高也欢迎》“一根棒糖售2.20元,名称也起得好听,叫‘开心果’。”
苦果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苦果子kǔ guǒ zi
比喻悲惨的结果。徐斌等《中国的裙带风》“商场的经理有理说不清,只得咽下了这枚苦果子。”
甜果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甜果子tián guǒ zi
比喻好东西、好事情。曹玉林《苏醒的原野》“我不懂,你怎么这样大的官瘾,那小小的队长是什么甜果子。”
有好果子吃-汉语惯用语辞典
有好果子吃yǒu hǎo guǒ zi chī
①比喻得到好的结果。《21世纪经济报道》2001.9.4“什么时候中国的版权法能够保护网站信息安全,什么时候信息中心这样的领跑人才会有好果子吃。”②也常用作反意,比喻会受到惩罚。《法制日报》2001.8.2“林长平专给医院‘挑刺儿’,难道他本人不得病吗?得了病上医院有‘好果子’吃吗?”
成果-佛源语词词典
成果
成就功果。指修炼佛道,获得圆满功德,修成正果。获得解脱,到达彼岸,即进涅槃的境地。《景德传灯录·卷十八·玄沙宗一大师》:“莫非承汝威光,乃至诸佛成道成果,热闹物利生。”现代汉语承用,语义泛化,指一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徐迟《生命之树常绿》:“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接连不断地取得了一百多项。”
恶果-佛源语词词典
恶果
佛教指做恶事所得到的坏的果报,称为“恶果”。《起世经》卷五:“自既作此恶业,今当分受此恶果。”《明觉禅师语录》:“不得春风华不开,华开又被风吹落;尔若明得褒贬句,未必善因而招恶果。”现代汉语去其佛教语义承用,指坏的结果。吴组缃《山洪》三十四:“若是汉奸,你救了他一个人,可害了全村和全地方的人,你的好心只取得了恶果。”
功果-佛源语词词典
功果
义同“功德”。佛家指念佛、诵经、斋醮等行为和活动。《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善法直得次第修,虚施功果没因由,无漏果圆生净土,乃得功德行难筹。”现代汉语承字面意义使用,指功效和结果。郭沫若《文艺论集·古书今译的问题》:“这本书的功果如何,我现在不愿自颂。但我相信青年朋友读我的译诗必比读《国风》原诗容易领略。”
果报-佛源语词词典
果报
因果报应。佛家认为一切的善恶行为必然会招致相应的善恶报应,称之为“果报”。《法苑珠林》卷九:“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金刚经集注》:“三体皆空,住无所住。清静行施,不爱己乏。不望报恩,不求果报。”现代汉语作为佛教专业用语承用。
果断-佛源语词词典
果断
佛家指断离苦果。人生由于各种业因,招致生死苦恼之果,而断除生死苦恼,不再受其束缚,即是果断。《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九:“解脱二种:一者子断,二者果断。”上古汉语义为“果敢决断”《尚书·周官》:“惟克果断,乃罔后艰。”指做事不迟疑。佛家用其义,引申为彻底断除苦果之意。现代汉语承上古汉语语义和用法。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五章:“在一些小事情上,她是那么绵软,可是在大事情上,她却能做出果断地决定。”
苦果-佛源语词词典
苦果
佛教指由前世的恶因所产生的今世身心受苦的果报。南朝·梁武帝《断酒肉文》:“弟子萧衍敬白:诸大德僧尼,诸义学僧尼,诸寺三官,向已粗陈鱼肉障累,招致苦果。”现代汉语承用,语义泛化,指由个人的错误行为而招致的痛苦和苦恼。巴金《将军集·父亲买新皮鞋回来的时候》:“自己用肩头承担了一切,自己吃尽一切的苦果,不再给别人留下痛苦,请你原谅我。”
前因后果-佛源语词词典
前因后果
佛教因果报应理论,前事为后事之因,后事为前事之果。造下什么因,必然尝到造成的果。前有善因,后有善果;前有恶因,后有恶果。《因果经》:“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涅槃经·纻陈如品》:“善恶之报,如影取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南齐书·高逸传论》:“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琐相袭。”现代汉语只强调前后两件事之间的逻辑联系。洪深《戏剧导言的初步知识·引言》:“应当注意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得十分清楚。”
日下孤灯,果然失照-佛源语词词典
日下孤灯,果然失照
太阳底下的一盏灯,一定失去照明的功能。比喻同样功能的大小事物相差过于悬殊时,小事物必然失去作用。强调人们做事一定要考虑效果,不去做那些明知无益的事情。《五灯会元·卷三·盐官齐安禅师》:“有讲僧来参,师问座主:‘蕴何事业?’对曰:‘讲《华严经》’。师曰:‘有几种法界?’曰:‘广说则重重无尽,略说有四种。’师竖起拂子曰:‘这个是第几种法界?’主沉吟。师曰:‘思而知,虑而解,是鬼家活计,日下孤灯,果然失照。’”
善果-佛源语词词典
善果
行善业、作善事所产生的和得到回报的美好的结果。与“恶果”相对应。《涅槃经·梵行品》:“汝父先王若无辜罪,云何有报?频婆娑罗于现世中亦得善果及以恶果。”又,《本业经》:“是故善果从善因生。”近现代汉语承用。《红楼梦》第一一五回:“那里像我们这些粗夯人,只知道讽经念佛,给人家忏悔,也为着自己修个善果。”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佛源语词词典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又作“一花五叶”。佛教传到中国后,禅宗以达摩为始祖,后来分化为曹洞宗、临济宗、云门宗、沩仰宗、法眼宗五派。一花指始祖达摩,五叶指分化成的五派。《祖堂集·卷二·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和尚》:“吾本来此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因果-佛源语词词典
因果
佛教轮回之说:因,指因缘,前因;果,指果报,报应。《涅槃经·遗教品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现代汉语用为指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高清海《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三:“任何事物在发展中都要受到其他有关事物的制约和影响,而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前后两个事物之间的决定关系就是因果联系。”
因果报应-佛源语词词典
因果报应
佛教主张人的前后行为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做善事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做恶事一定要得到坏的回报。唐·慧立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唯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参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条。
有因无果-佛源语词词典
有因无果
佛教对其他宗教关于因果关系的批评之一。佛教称其他宗教,或非释加牟尼门派的宗教为外道。总括起来,外道关于因果关系有四种提法:邪因邪果、无因有果,有因无果,无因无果。佛教称之为“外道四执”。《三论玄义》:“总论西域九十六术,别序宗要,则四执盛行。一计邪因邪果,二执无因有果,三立有因无果,四辨无因无果。”佛教则认为:因果是不能分离的,有前因必有果报。因缘果报,六道轮回是世界一切众生的运动发展规律,因此批评外道所主张的四种错误的因果关系理论。
正果-佛源语词词典
正果
学佛真正领悟所得之果为正果,为区别修炼邪魔外道所得之果。所谓正因结正果,邪因结邪果。元·伊世珍《嫏嬛记·禅林实语》上:“天女本来净,摩登淫第一;今各成正果,净淫无分别。”
证果-佛源语词词典
证果
证,因参悟而获得、进入某种境界。指修道学佛领悟了要旨而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祖堂集·卷二·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父名寂行,母号常安乐。夜梦神人,手执宝剑付常安乐,因此有孕。满月产下其子,左手常拳似执物。从此出家,证果得法。”
果-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果guǒ
①树上结的果实。《韩非子·五蠹》:“民食~献蚌蛤。”司马光《训俭示康》:“~止于梨栗枣柿之类。”②充实,饱。见“果然”②。③成为事实,实现。《孟子·梁惠王下》:“君是以不~来也。”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寻病终。”④果敢,有决断。《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国语·晋语九》:“强毅~刚则贤。”⑤果真,果然。《信陵君窃符救赵》:“如姬~盗兵符与公子。”方苞《狱中杂记》:“~无有,终亦稍宽之。”⑥终于,终究。《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得晋国。”苏轼《教战守策》:“夫当今生民之患~安在哉?”⑦事情的结局,结果。《南史·范缜传》:“贵贱虽复殊途,因~竟在何处?”
【果腹】吃饱肚子。《聊斋志异·义鼠》:“蛇~,蜿蜒入穴。”
【果然】①果真如此。《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沐猴:狝猴。)②饱足的样子。《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莽苍:指郊野。飡:同“餐”。)
万寿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万寿果wàn shòu guǒ
【释义】:
即番木瓜。
来因去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来因去果lái yīn qù guǒ
【释义】:
犹前因后果。谢觉哉《领会》:“领会是‘心领神会’,不仅懂得文件的意义,而且懂得文件的来因去果。”
中果皮-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果皮zhōng guǒ pí
【释义】:
果实的中间一层果皮,如桃、李等多汁可吃的部分。
乐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乐果lè guǒ
【释义】:
[英Rogor]一种有机磷杀虫剂。白色晶体,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一般加工成乳剂使用。主要用来防治蚜虫、红蜘珠、螨类等害虫。对人、畜毒性较小,可以在果树、蔬菜上使用。
刚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刚果gāng guǒ
【释义】:
刚毅果断。茅盾《幻灭》:“刚果自信的慧,此时也似受了感触,很亲热地抓住了静女士的右手。”
内果皮-现代汉语大词典
内果皮nèi guǒ pí
【释义】:
果实最里面的一层果皮,如桃、梅等包在种子外面的一层硬壳。
人心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心果rén xīn guǒ
【释义】:
常绿乔木。叶互生,椭圆形。夏季开黄白色的花。浆果呈心脏形,大如梨。原产热带美洲,我国南方也有栽培。果实可供食用或制饮料,树干内流出的液汁,是制口香糖的主要原料。此种植物的果实也称人心果。
人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果rén guǒ
【释义】:
方言。花生的别称。曹禺《日出》:“橘子大香蕉啊!人果栗子啊!”
人参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参果rén shēn guǒ
【释义】:
①神话传说中的仙果。相传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成熟,状如刚出生的婴儿,人吃了长生不老。②蕨类植物的一种。陈石峻《驯狮的人》:“这个可怜的姑娘已经怀了孕…靠着挖些山上的人参果吃活命。”
仁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仁果rén guǒ
【释义】:
①果实的一种。果肉大部分由花托发育而成。如苹果、梨等。②花生的别名。
倒因为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倒因为果dào yīn wéi guǒ
【释义】:
颠倒因果关系,把原因说成结果。
倒果为因-现代汉语大词典
倒果为因dào guǒ wéi yīn
【释义】:
颠倒因果关系,把结果当作原因。孙中山《民权主义》:“如果以美国联邦制度就是富强的原因,那便是倒果为因。”
假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果jiǎ guǒ
【释义】:
由雌蕊子房与花托、花被等一起形成的果实。如梨、苹果等。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是真果。
前因后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前因后果qián yīn hòu guǒ
【释义】:
原为佛教语。指因果报应。后泛指起因和结果,即事情的全过程。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应当注意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得十分清楚。”
真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真果zhēn guǒ
【释义】:
①方言。真的,确实。沙汀《困兽记》:“仿佛真果怕伤脑筋,接着他把脸转向吕康去。”②直接由雌蕊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如桃、大豆、油菜的果实。
凤眼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凤眼果fèng yǎn guǒ
【释义】:
即苹婆。
言必信,行必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言必信,行必果yán bì xìn xíng bì guǒ
【释义】:
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敢。语出《论语·子路》。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共产党的‘言必信,行必果’,十五年来全国人民早已承认。”也省作“言信行果”、“言行信果”。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正直谨严,言信行果。”郭沫若《沁园春》:“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
言行信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言行信果yán xíng xìn guǒ
【释义】:
见“言必信,行必果”。
言信行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言信行果yán xìn xíng guǒ
【释义】:
见“言必信,行必果”。
证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证果zhèng guǒ
【释义】:
佛教语。指信徒经过长期修行而悟入妙道。泛指修行得道。柯灵《给人物以生命》:“他们来自生活,又回到生活,而且像传说中修炼证果的仙道一样,‘采日月之精华,钟天地之灵气’,从此超越时空阻隔,漫游九州万国,在人间永生。”
谏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谏果jiàn guǒ
【释义】:
橄榄的别名。王统照《春雨之夜》:“不过这等思想的芳香却使人如嚼‘谏果’,从辛涩中得出甘苦的味道。”
干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干果gān guǒ
【释义】:
①干制的果仁果肉。老舍《北京的春节》:“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②果实的一大类,包括荚果、坚果、颖果和瘦果。通常指外有硬壳而水分少的果实,如栗子、榛子、核桃等。
巧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巧果qiǎo guǒ
【释义】:
旧俗七夕时用面和糖等制成片状,以油炸脆,供乞巧用的点心。今市上有一种油炸的点心,也称巧果,不限于七夕供应。
坚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坚果jiān guǒ
【释义】:
干果的一种。内含一粒种子。成熟时果皮干燥而坚硬,但不开裂。通常多包藏在壳斗或总苞内。例如榛、栎和栗等植物的果实。
挂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挂果guà guǒ
【释义】:
指果树结果实。如:这片果树三年后能挂果。
芒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芒果máng guǒ
【释义】:
即杧果。
苦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苦果kǔ guǒ
【释义】:
佛教语。指由以往的恶业因所招致的恶果报。也泛指因个人的行为而招致的痛苦。巴金《父亲买新皮鞋回来的时候》:“自己用肩头承担了一切,自己吃尽一切的苦果,不再给别人留下痛苦,请你原谅我。”
若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若果ruò guǒ
【释义】:
如果。郭沫若《屈原考》:“我们若果不能解释这一点,则屈原的年代还是会成问题的。”
苹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苹果píng guǒ
【释义】:
落叶乔木。叶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有茸毛。花淡红或淡紫红色。大多自花不孕,需异花授粉。果实由子房和花托发育而成,呈圆、扁圆、椭圆形等,果皮青、黄或红色。果肉清脆香甜,可生食或加工成果酱、蜜饯、果酒等。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苹果小吉丁虫-现代汉语大词典
苹果小吉丁虫píng guǒ xiǎo jí dīng chóng
【释义】:
苹果等果树的害虫。成虫紫铜色,雌虫体长7毫米~9毫米,雄虫略小。幼虫扁平,乳白色,体长16毫米~22毫米。成虫取食苹果、梨、桃、海棠等树叶,遇惊扰有假死习性。幼虫潜藏果树枝条内蛀食,造成枝条枯死。防治方法有:剪除害虫枝条,捕杀成虫,喷洒对硫磷等药剂。
苹果小卷蛾-现代汉语大词典
苹果小卷蛾píng guǒ xiǎo juǎn é
【释义】:
即苹果蠹蛾。
苹果绿-现代汉语大词典
苹果绿píng guǒ lǜ
【释义】:
浅绿。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她穿着苹果绿的凡立丁旗袍。”
苹果蠹蛾-现代汉语大词典
苹果蠹蛾píng guǒ dù é
【释义】:
又称苹果小卷蛾。果树害虫。成虫体长约8毫米,灰褐色,带紫色光泽。前翅有深褐色卵形大斑。幼虫背面略呈淡红色,蛀入苹果、梨、杏等果实为害。防治方法有:消灭越冬幼虫,喷酒敌百虫、杀螟松等药剂。
荚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荚果jiá guǒ
【释义】:
豆类植物的果实。有一层外皮包裹着,外皮通常为狭长形。单室,多籽,成熟时外皮裂成两片。如草本的大豆、豌豆、蚕豆以及木本的榆荚、槐荚、皂荚等皆是。
草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草果cǎo guǒ
【释义】:
①见“草豆蔻”。②方言。指草莓。
蓇荚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蓇荚果gū tū guǒ
【释义】:
干果的一种。成熟时沿着一侧缝线纵裂。如梧桐、玉兰、牡丹、芍药等植物的果实。
蒴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蒴果shuò guǒ
【释义】:
干果的一种。一室或多室,种子多数,成熟时果皮干燥,并能自然裂开。开裂方式有瓣裂、盖裂、孔裂、齿裂等。棉、牵牛、烟草、罂粟、芝麻等植物的果实都是蒴果。
开心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开心果kāi xīn guǒ
【释义】:
比喻让人高兴的东西。闻英《货色看得中,价高也欢迎》:“一根棒糖售2.20元,名称也起得好听,叫‘开心果’。”
开花结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开花结果kāi huā jiē guǒ
【释义】:
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巴金《在尼斯》:“五十二年后重访法国,我满载而归。我不会白白地接受这珍贵的友谊,我要让它开花结果。”
大果榆-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果榆dà guǒ yú
【释义】:
落叶乔木。高达10米。叶倒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锯齿。翅果较大,倒卵状椭圆形。木材坚硬,可制车轮和农具等。
后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后果hòu guò
【释义】:
由于某种原因、行为而产生的最后的结果。今多用在坏的方面。浩然《艳阳天》:“他盘算着自己的行动,盘算着这个行动的后果。”
喜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喜果xǐ guǒ
【释义】:
①喜庆时用以招待宾客或分送亲友的干果,如花生、枣儿、桂圆之类。巴金《秋》:“她又跟着一些女客和小孩去抢那些精致的喜果。”②即红蛋。旧俗婚娶或生孩子的人家用以分送亲友邻居。
善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善果shàn guǒ
【释义】:
佛教语。依善业所生的善妙结果。如:他只知道一心念佛,为的是修个善果。
善恶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善恶果shàn è guǒ
【释义】:
即禁果。
因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因果yīn guǒ
【释义】:
①佛教语。指因缘和果报。根据佛教轮回之说,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参见“因果报应”。②指原因和结果及其相互关系。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
因果报应-现代汉语大词典
因果报应yīn guǒ bào yìng
【释义】:
佛教语。佛教依据未作不起、已作不失的理论,认为事物有起因必有结果,作善作恶,必各有报应。
山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山果shān guǒ
【释义】:
山地出产的果品。赵树理《李有才板话》:“靠后墙摆着些筐子、箩头,里面装的是村里送给他的核桃、柿子…因此你要一进门看正面,好像个小山果店。”
油渣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油渣果yóu zhā guǒ
【释义】:
即油瓜。
猪油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猪油果zhū yóu guǒ
【释义】:
即油瓜。
食不果腹-现代汉语大词典
食不果腹shí bù guǒ fù
【释义】:
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郭沫若《中国史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水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水果shuǐ guǒ
【释义】:
泛指供食用的含水分较多的植物果实。如梨、桃、苹果等。峻青《秋色赋》:“胶东,这个不愧为水果之乡的半岛上,今年的水果特别丰收。”
水果糖-现代汉语大词典
水果糖shuǐ guǒ táng
【释义】:
一般指具有水果香味的硬糖。随所添加的香料、色素和所用的模具不同而有不同的色、香、形。鲁迅《致山本初枝》:“小鬼收到的水果糖,早已吃光。”
沙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沙果shā guǒ
【释义】:
落叶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花红色。果实球状,似苹果而小,是常见的水果之一。又名林檎、花红。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油果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油果子yóu guǒ zi
【释义】:
一种油炸的面食。
油炸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油炸果yóu zhá guǒ
【释义】:
一种油炸的面点。有长条、圆圈等各种形状。
浆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浆果jiāng guǒ
【释义】:
液果的一种。外果皮薄,中果皮与内果皮多肉多汁,如柿子、葡萄、番茄等的果实。
海棠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海棠果hǎi táng guǒ
【释义】:
落叶小乔木。叶卵圆至椭圆形,果圆形或卵圆形。树性强健、适应性强,耐涝、耐盐,抗寒力强。果实除生食外,大多供加工用。又名海红、秋子、柰子。
恶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恶果è guǒ
【释义】:
坏的结果。吴组缃《山洪》:“若是汉奸,你救了他一个人,可害了全村和全地方的人,你的好心只取得了恶果。”
如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如果rú guǒ
【释义】:
连词。表示假设。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一个人,如果是真心革命,就不会让个人主义的灰尘迷住眼睛。”
结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结果jié guǒ
【释义】:
①佛教以种树栽花比喻人的行事,结果比喻人的归宿。后用以指人事的最后结局。巴金《怀念萧珊》:“其实这是她的一片痴心,结果只苦了他自己。”现多指由某种原因导致的结局。与“原因”相对。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成就,成果。茅盾《陀螺》:“现在她老人家已经把一天工作的结果分成了六七小堆,等待照例的同时分配,因为孩子们嚷得太厉害,就先给了。”③指杀死。多见于早期白话。鲁迅《药》:“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
红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红果hóng guǒ
【释义】:
即山楂。
结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结果jiē guǒ
【释义】:
植物长出果实。如:开花结果。
结果枝-现代汉语大词典
结果枝jiē guǒ zhī
【释义】:
果树上能开花结果的枝条。
无花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花果wú huā guǒ
【释义】:
植物名。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掌状,大而粗糙,花单性,淡红色,隐于花托内。实为肉果,初时色浅绿或蓝绿,熟时成紫红色,味甜多汁,可鲜食或加工成果酱、蜜饯。树皮可造纸。原产亚洲西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及山东沿海和新疆等地已栽种。也指无花果的果实。
未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未果wèi guǒ
【释义】:
没有实现;未成事实。如:年初欲北上访友,终因杂事缠身,因循未果。
杀敌致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杀敌致果shā dí zhì guǒ
【释义】:
指杀敌建功。鲁迅《“立此存照”(七)》引梦苏文:“要知道这种举动,和战士在战争时的杀敌致果,功罪是绝对相反的。”
杧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杧果máng guǒ
【释义】:
①亚热带地区的一种常绿乔木。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质厚。花小,黄色。果实呈肾形或卵圆形,淡绿或淡黄色,果肉多汁,味甜,有香气。果皮可供药用。②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果1-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1guǒ菓
【释义】:
树木所结的果实。今也泛称草本植物的果实。李璠《中国栽培植物史》:“广西地区有一种野番茄,蔓生,叶小,果小,结果成串。”
果儿-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儿guǒr
【释义】:
方言。指鸡蛋。
果干-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干guǒ gān
【释义】:
由鲜果经过日晒或烘干而成的食品。水分在12%以内,便于保存。供直接食用或复制食品用。《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10期:“河北密云县在深山里建设的果干厂只花了二百五十元,能够年产二十六万斤果干。”
果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子guǒ zi
【释义】:
①草木的果实。多指可食者。杨朔《印度情思》:“有一回,我在一棵大菩提树上,发现累累垂垂挂着许多好大的果子。”②即馃子。(1)泛指糖食糕点。(2)指油条。
果子狸-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子狸guǒ zi lí
【释义】:
动物名。产于东南亚及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大小像家猫,四肢短,尾长,全身灰色,鼻部和眼部有白纹。嗜食谷物、果实、小鸟、昆虫等。肉可食,味鲜美;毛皮可制裘。又称花面狸、白额灵猫。
果子酒-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子酒guǒ zi jiǔ
【释义】:
即果酒。
果子酱-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子酱guǒ zi jiàng
【释义】:
即果酱。
果子露-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子露guǒ zi lù
【释义】:
果子汁和糖浆混合而成的清凉饮料。天然果汁一般酸度过浓,糖分不够,故须加入糖浆以增加甜味。也有以柠檬酸、香精、糖浆配制的,称为人造果子露。
果木-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木guǒ mù
【释义】:
果树。如:广植果木。
果仁-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仁guǒ rén
【释义】:
果核或果壳最里面较软的部分。
果丹皮-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丹皮guǒ dān pí
【释义】:
一种以干、鲜红果等为原料制成的食品。
果汁-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汁guǒ zhī
【释义】:
鲜果的汁水或用鲜果汁水制成的饮料。
果皮-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皮guǒ pí
【释义】:
植物果实的皮,分内果皮、中果皮与外果皮三层,一般指外果皮。
果台-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台guǒ tái
【释义】:
苹果、梨等果树结果枝上的瘤状膨大部分,是着生果实的部位。
果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肉guǒ ròu
【释义】:
水果可以吃的部分。一般是中果皮,如桃、李、杏的果肉就是核和外层薄皮之间的部分。
果农-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农guǒ nóng
【释义】:
指栽培果树、从事果品生产的农民。
果园-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园guǒ yuán
【释义】:
种植果树的园地。也叫果木园。刘白羽《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他们说:‘在齐——富公路上要建立七个果园。’”
果冻-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冻guǒ dòng
【释义】:
在经澄清的新鲜水果果汁中加入砂糖、果胶、柠檬酸等再熬制而成的糖食。呈光滑、透明的凝固状,有一定弹性,柔滑爽口。也有用水和香料替代果汁制成的,称为配制果冻。
果枝-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枝guǒ zhī
【释义】:
①果树上有花芽而能开花结果实的枝。②指棉花植株上能开花结棉桃的枝。
果松-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松guǒ sōng
【释义】:
即红松。
果实-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实guǒ shí
【释义】:
果树所结之实。泛指植物花经传粉、受精后,由雌蕊或有花的其他部分参加而形成的具有果皮及种子的器官。
果树-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树guǒ shù
【释义】:
果实可食的树木。杨朔《蓬莱仙境》:“冬天北风一吹,果树苗会冻死半截。”
果品-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品guǒ pǐn
【释义】:
鲜果和干果的总称。
果饵-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饵guǒ ěr
【释义】:
泛称糖果点心。
果核-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核guǒ hé
【释义】:
果实中心包裹种子的硬壳部分。
果胶-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胶guǒ jiāo
【释义】:
天然有机化合物。存在于植物果实,尤其是浆果中。在酸性溶液中能凝结成冻。是制造果浆、果冻、化妆品等的原料。
果粉-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粉guǒ fěn
【释义】:
某些植物的果实成熟后,其表皮上所产生的一层白色粉末。
果料-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料guǒ liào
【释义】:
统称加在甜点心上的松仁、瓜子仁、葡萄干及青、红丝等起点缀用的食品。
果酒-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酒guǒ jiǔ
【释义】:
用水果或某些野生果实酿制的酒。一般酒精含量较少,具有水果香味。
果盘-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盘guǒ pán
【释义】:
盛果品的盘子。
果脯-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脯guǒ fǔ
【释义】:
蜜饯的一种。一般指以鲜果直接用糖液浸煮后,晒干或烘干的干性制品。特点是果身干爽,保持鲜果原色,质地透明。
果绿-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绿guǒ lǜ
【释义】:
浅绿。
果酱-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酱guǒ jiàng
【释义】:
也称果子酱,以水果为原料制成的酱状食品。新鲜果肉经打酱,加糖、胶质等熬制而成。如苹果酱、草莓酱等。可用作糕点馅心和直接食用。
果蔗-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蔗guǒ zhè
【释义】:
一种供鲜食的甘蔗。其特点是汁多清甜,脆嫩爽口。我国果蔗按皮色可分青皮、红皮、紫皮三种,产地主要在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人民日报》1974.7.3:“这个县盛产果蔗…这是一种当水果吃的果蔗,必须保持水分充足。”
果酸-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酸guǒ suān
【释义】:
也叫酒石酸。广布于植物体中,葡萄和梨中含量很多,有帮助消化和缓泻作用。可供医药及工业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