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東)是什么意思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汉语大词典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1】谓盛衰不常。《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成老爹}道:‘大先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象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氣勢﹐我是親眼看見的。而今{彭}府上﹑{方}府上﹐都一年盛似一年。’”
二房東-汉语大词典
二房東
【1】指把租来的房屋转租给他人而从中谋利的人。{邹韬奋}《萍踪寄语》二七:“这个屋子她租了二十年﹐房屋依然﹐而前后判若两个世界。她还得做二房东以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老舍}《四世同堂》三七:“二房东虽然不是什么官衔﹐可是房客是{日本}人﹐这个威风可就不少。”
丁東-汉语大词典
丁東
【1】象声词。{唐}{温庭筠}《织锦词》:“丁東細漏侵瓊瑟﹐影轉高梧月初出。”《老残游记》第十回:“鈴聲已止﹐箜篌丁東斷續﹐與角聲相和﹐如狂風吹沙﹐屋瓦欲震。”{郭沫若}《丁东草》:“我思慕着丁东--可是并不是那环佩的丁东﹐铁马的丁东﹐而是清冽的泉水滴下深邃的井里的那种丁东。”【2】瘪塌貌。{清}{褚人穫}《坚瓠补集·嘲齆鼻》:“雖是五官畢具﹐可憐鼻不通風。印堂底下癟丁東﹐五味馨香難哄。”
不識東家-汉语大词典
不識東家
【1】“不識東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后以“不识东家”谓不识近邻是圣贤。{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荀濟}人非{許}﹑{郭}﹐不識東家﹐雖復莠言自口﹐未宜榮辱也。”
不是東風壓了西風, 就是西風壓了東風-汉语大词典
不是東風壓了西風, 就是西風壓了東風
【1】比喻矛盾双方,不是这方压倒那方,就是那方压倒这方。《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
亞東-汉语大词典
亞東
【1】{亚洲}的东部。{郭沫若}《新华颂》诗之一:“人民{中国}﹐屹立{亚}东。”{魏兰}《<浙案纪略>序》:“當此二十世纪﹐{亞}東大陸﹐轟轟烈烈﹐驚天動地。”
中東-汉语大词典
中東
【1】狭义仅指{伊朗}和{阿富汗};广义指{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包括近东和{伊朗}﹑{阿富汗}。{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八十年代的开端就不好﹐发生了{阿富汗}事件﹐还有{伊朗}问题﹐更不用说早一点的{越南}问题﹐{中东}问题。”
南金東箭-汉语大词典
南金東箭
【1】古时以南方的金石和东方的竹箭为华美贵重之物。后因以比喻优秀杰出的人才。《晋书·顾荣纪瞻贺循薛兼传论》:“{顧}﹑{紀}﹑{賀}﹑{薛}等並南金東箭﹐世胄高門。委質霸朝﹐豫聞邦政。”《尔雅·释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
付之東流-汉语大词典
付之東流
【1】{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东流,指向东流入大海的江河。后因以“付之東流”或“付諸東流”比喻完全葬送或落空。{戈茅}《关于屈原》:“{屈原}的爱国主张终不得达﹐遂愤慨悲观﹐怀沙投江自沉。自此﹐一腔热忱的爱国心﹐乃付诸东流矣。”{清}{陈确}《丙戌年蚕谣》序:“故窶人不支﹐至有中道廢棄者﹐并十一之償付之東流矣!”{清}{李渔}《比目鱼·肥遯》:“你的紗帽﹐既然付之東流;我這頂鳳冠﹐也要隨去做伴了。”{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二:“問其所以異於彼輩者﹐則多藏此一片故紙於篋底而已﹐而前此勤勞貯蓄所得之結果﹐遂付諸東流。”
付諸東流-汉语大词典
付諸東流
【1】见“付之東流”。
借東風-汉语大词典
借東風
【1】《三国演义》第四九回载{诸葛亮}于仲冬时节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风,助{周瑜}火攻破{曹操}大军。今多以“借东风”指利用好的形势或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来推动工作。
作東-汉语大词典
作東
【1】作东道主。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后泛称请客。{明}{冯梦龙}《古今谭概·文戏》:“{東都}{周默}未嘗作東﹐一日請客﹐忽風雨交作。”
做東道-汉语大词典
做東道
【1】请客吃酒饭或一般地出钱请人吃东西。《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我的同事﹐爲甚要親翁做東道?明日到我家去。”
做東-汉语大词典
做東
【1】做东道。《红楼梦》第二二回:“這早晩找出這霉爛的二十兩銀子來做東﹐意思還叫我們賠上!”《儒林外史》第十三回:“{馬二先生}做東﹐大盤大碗請差人喫着﹐商議此事。”{许地山}《东野先生》:“{黄先生}既然喜欢{会贤居}﹐让我做东﹐我们就一同陪着走走罢。”详“做東道”。
副東-汉语大词典
副東
【1】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金瓶梅词话》第三二回:“到後日﹐俺兩個還該早來﹐與哥做副東。”
平陵東-汉语大词典
平陵東
【1】乐府相和曲名。相传为{汉}{翟义}门客所作。{王莽}立{孺子嬰}为帝,自称假皇帝,后故丞相{翟方进}子{东郡}太守{义}起兵,事败为{莽}所杀,{义}门客为作哀歌。原辞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相和曲下》。{清}{吴伟业}《读史杂诗》之四:“徒令千載後﹐流涕《平陵東》。”
地東-汉语大词典
地東
【1】出租土地的人家。对佃户而言。{萧军}《八月的乡村》七:“好歹我们是地东﹑地户多年了﹐平常谁对谁不对……全是有个担待的。”{萧红}《生死场》四:“我们是地东﹑地户﹐哪有看着过去的?”
壞東西-汉语大词典
壞東西
【1】指坏人。如:对这样的坏东西﹐我们决不能心慈手软。
大東-汉语大词典
大東
【1】极东;东方较远之国。《诗·小雅·大东》:“小東大東﹐杼柚其空。”《诗·鲁颂·閟宫》:“奄有{龜}{蒙}﹐遂荒大東。”{郑玄}笺:“大東﹐極東。”{清}{惠周惕}《诗说》下:“小東﹑大東﹐言東國之遠近也。”{清}{昭槤}《啸亭杂录·廓尔喀之降》:“我朝{文皇帝}時﹐{達賴喇嘛}知大東有聖人出﹐遣使萬里相朝賀。”
大江東去-汉语大词典
大江東去
【1】词牌名。即“念奴娇”。因{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为“大江東去”﹐故名。
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汉语大词典
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
【1】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东隅﹐日所出处;桑榆﹐落日所照处。《後汉书·冯异传》:“〔{光武帝}〕璽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卒勞苦﹐始雖垂翅{回谿}﹐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冷眼观》第二十回:“誰知那個旗婆﹐猶自賊心未死﹐竟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南史·何敬容传》:“少戢言於衆口﹐微自救於竹帛﹐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孙中山}《党员不可存心做官发财》:“但是失之东隅﹐还可以收之桑榆﹐亡羊补牢﹐还未为晩。”
小東人-汉语大词典
小東人
【1】小主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據我那小東人説得來{十三妹}姑娘怎的個孝義﹐怎得個英雄……據我{尹其明}看來﹐也衹不過是個尋常女子。”
小東-汉语大词典
小東
【1】东方较近之国。{清}{惠周惕}《诗说下》:“小東﹑大東﹐言東國之遠近也。”《诗·小雅·大东》:“小東﹑大東﹐杼柚其空。”【2】小东道。做主人宴客时的谦称。{清}{王锡纯}《绣襦记·入院》:“一宵之饌﹐難道老身備不起這小東﹐還要{鄭大爺}費鈔?”{张恨水}《啼笑因缘》第七回:“{家树}道:‘做个小东吧。’{陶太太}道:‘……你们是双请﹐我们是双到。’”
少東人-汉语大词典
少東人
亦称“[少東家]”【1】旧时受聘受雇的人或佃户称主人的儿子。{{贺敬之}{丁毅}等}《白毛女》第二场:“{穆仁智}:‘{老杨}﹐少东家在这﹐这儿走。’”《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如今承我老東人合少東人{安驥}的託付﹐託我把這彈弓送到{九公}你的寶莊。”
少東家-汉语大词典
少東家
【1】见“少2東人”。
吾道東-汉语大词典
吾道東
【1】谓己之学术向东流播。《後汉书·郑玄传》:“〔{玄}〕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因從質諸疑義,問畢辭歸。融喟然謂門人曰:‘{鄭生}今去,吾道東矣。’”后因用为感叹己之学术东流或同道东去的语典。《南史·张敷传》:“父{邵}使與高士{南陽}{宗少文}談《繫》《象》﹐往復數番。{少文}每欲屈﹐握麈尾歎曰:‘吾道東矣。’於是名價日重。”{唐}{钱起}《寇中送张司马归洛》诗:“吾道將東矣﹐秋風更颯然。”
山東詔-汉语大词典
山東詔
【1】《汉书·贾山传》:“臣聞{山}東吏布詔令,民雖老羸疾,扶杖而往聽之,願少須臾毋死,思見德化之成也。”后因以“山東詔”为诏书的美称。{宋}{刘克庄}《水龙吟》词:“久已飾巾﹐尚堪扶杖﹐聽{山}東詔。”
山東快書-汉语大词典
山東快書
【1】起源于{山东}{临清}﹑{济宁}一带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其初专说{武松}故事,曾名“武老二”。演唱者一人手持竹板或铜板两块,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又名竹板快书。流传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山東-汉语大词典
山東
【1】山的东坡。参见“[山西]”。【2】省名。因在{太行山}以东,故称。{唐}属{河南}{河北}道,{宋}属{京东路},{金}改{京东路}为{山东路},{明}置{山东布政使司},{清}至今相沿称{山东省}。【3】{汉}时称古{齐}{鲁}地区。{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山东》:“{漢}時亦有稱{齊}{魯}爲{山}東者﹐如《酷吏傳》:‘御史大夫{宏}曰:臣居{山}東﹐爲小吏時﹐{寧成}爲{濟南}都尉。’《儒林傳》:‘{伏生}教{齊}{魯}之間﹐學者由此頗能言《尚書》﹐{山}東大師﹐亡不涉《尚書》以教。’則{齊}{魯}之號‘山東’﹐非無因矣。”【4】{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又称{关}东。亦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唐}{章碣}《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战国策·赵策二》:“六國從親以擯{秦}﹐{秦}必不敢出兵於{函谷關}以害{山}東矣。”{南朝} {宋}{鲍照}《数诗》:“一身仕{關}西﹐家族滿{山}東。”《三国演义》第四回:“且{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倘收豪傑以聚徒衆﹐英雄因之而起﹐{山}東非公有也。”【5】称{太行山}以东地区。{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三》:“《義兒李存孝傳》:{晉}已得{澤潞}﹐歲出{山}東﹐與{孟方立}争{邢}﹑{洛}﹑{磁}。《死事·張源德傳》:{晉}已先下全{燕}﹐而{鎮}{定}皆附于{晉}﹐自{河}以北﹑{山}以東皆歸{晉}。此‘山東’謂{太行山}之東﹐即以{河}北爲{山}東也。”《史记·晋世家》:“冬十二月﹐{晉}兵先下{山}東。”{唐}{杜甫}《洗兵行》:“中興諸將收{山}東﹐捷書夜報清晝同。”{仇兆鳌}注:“{山}東﹐{河}北也。{安禄山}反﹐先陷{河}北諸郡。”
山東山相, 山西出將-汉语大词典
山東山相, 山西出將
【1】古谓{崤山}﹑{华山}以西地区多出名将,{崤山}﹑{华山}以东地区多出宰相。《後汉书·虞诩传》“喭曰:‘{關}西出將﹐{關}東出相’”{唐}{李贤}注:“《前書》曰:‘{秦}{漢}以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秦}時{郿}{白起}﹐{頻陽}{王翦};{漢}興﹐{義渠}{公孫賀}﹑{傅介子}﹐{成紀}{李廣}﹑{李蔡}﹐{上邽}{趙充國}﹐{狄道}{辛武賢}:皆名將也。丞相﹐則{蕭}﹑{曹}﹑{魏}﹑{丙}﹑{韋}﹑{平}﹑{孔}﹑{翟}之類也。”{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二:“{山}東出相﹐{山}西出將﹐信有之。”《汉书·赵充国传赞》:“{秦}{漢}以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
山東梆子-汉语大词典
山東梆子
【1】地方戏曲腔调或剧种名。据说是秦腔传入{山东}以后所形成。流行于{山东}西部及{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剧目﹑唱腔同{山东}的平调﹑莱芜梆子等相互影响。
山東琴書-汉语大词典
山東琴書
【1】曲艺的一种。起源于{山东}西南部的农村,流行于{山东}及{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以唱为主,间有说白。伴奏乐器有扬琴﹑坠琴等。
行東-汉语大词典
行東
【1】旧称商行或手工作坊的业主。商行业主,也称店东;手工作坊主,则常称作头。如:这笔买卖﹐要我们行东点头﹐才能拍板成交。
待東-汉语大词典
待東
【1】谓替主人招待客人。待,通“代”。《红楼梦》第四四回:“讓{鳳丫頭}坐上面﹐你們好生替我待東﹐難爲他一年到頭辛苦。”
店東-汉语大词典
店東
【1】旧时称旅店或商店的主人。
宋玉東牆-汉语大词典
宋玉東牆
【1】{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谓{宋玉}东邻有一女,姣好为{楚国}之冠,登墙窥视{宋玉}三年而{宋玉}不与之交往。后因以“宋玉東牆”喻指貌美而多情的女子。《天雨花》第二回:“兄却是怨人太甚﹐那首詩中﹐那有一字及方才之事﹐就是{姮娥}{宋牆}﹐雲飛雨散﹐無非道明月秋庭之意。”{明}{王骥德}《男王后》第二折:“謝聖主恩波浩蕩﹐却將箇{宋玉}東牆﹐錯猜做神女{高唐}。”亦省作“[宋牆]”。
居東-汉语大词典
居東
【1】《书·金縢》:“{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孔颖达}疏:“{鄭玄}以爲{武王}崩,{周公}爲冢宰三年,服終,將欲攝政,{管}{蔡}流言,即避居{東都}。”后因以指退职避居。{明}{张居正}《谢恩疏》:“惡被讒慝﹐直欲爲有北之投;鑒此悃誠﹐固止其居東之請。”
玉西東-汉语大词典
玉西東
【1】酒杯。亦指酒。{宋} {辛弃疾}《临江仙》词:“畫樓人把玉西東﹐舞低花外月﹐唱徹柳邊風。”
玉東西-汉语大词典
玉東西
【1】酒杯名。{宋}{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诗》之六:“佳人斗南北,美酒玉東西。”{史容}注:“酒盃名。”{宋}{王炎}《和尧章九日送菊》之一:“對花懶舉玉東西,孤負金錢緑滿枝。”{宋}{周紫芝}《南柯子》词:“殷勤猶勸玉東西。不道使君,腸斷已多時。”一说指酒。{清}{李调元}《雨村词话·玉东西》:“玉東西﹐酒也。本{黄山谷}‘佳人斗南北﹐美酒玉東西’。今人謂物件曰‘東西’。玉﹐狀酒色也。”
東生-汉语大词典
東生
【1】指{唐}代东都{洛阳}国子监中的生徒。{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予徵博士﹐君以使已。相見京師﹐過願之始。分教東生﹐君掾雍首。兩都相望﹐於别何有。”
東捱西問-汉语大词典
東捱西問
【1】谓四处探问﹑打听。《平妖传》第十五回:“這些衆人當一場生意﹐見神見鬼﹐東捱西問﹐那有消息。”
東央西浼-汉语大词典
東央西浼
【1】谓到处恳求请托。《歧路灯》第八四回:“{王象藎}承主母之命﹐遵依{程公}條例﹐東央西浼﹐托産行售主。”
東坡體-汉语大词典
東坡體
【1】见“東坡詩體”。
東山客-汉语大词典
東山客
【1】泛指隐士。{唐}{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採薇。”{唐}{李白}《忆东山》诗之二:“我今攜{謝}妓﹐長嘯絶人羣。欲報{東山}客﹐開關掃白雲。”
東馬嚴徐-汉语大词典
東馬嚴徐
【1】{东方朔}﹑{司马相如}﹑{严助}﹑{徐乐}的并称。四人均以文才见重于{汉武帝},因而得任较高的官职。后因以指受到重用的文人才士。{清}{朱彝尊}《题汪检讨<乘风破浪图>》诗:“{汪君}才地何峥嶸﹐直與{東}{馬}{嚴}{徐}并。”{唐}{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東}{馬}{嚴}{徐}已奮飛﹐{枚臯}即召窮且忍。”
東搜西羅-汉语大词典
東搜西羅
【1】到处寻找搜集。{许地山}《空山灵雨·补破衣的老妇人》:“我们所为﹐原就和你一样﹐东搜西罗﹐无非是些绸头布尾﹐只配用来补补破衲袄罢了。”
東歸-汉语大词典
東歸
【1】指回故乡。因{汉}{唐}皆都{长安},中原﹑{江}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唐}{郑谷}《贺进士骆用锡登第》诗:“春榜到春晩﹐一家榮一鄉……好是東歸日﹐高槐蕊半黄。”{三国} {魏}{曹操}《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唐}{郑谷}《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诗:“解印東歸去﹐人情此際多。”
東行不見西行利-汉语大词典
東行不見西行利
【1】谓到处牟利,赚便宜。东行﹑西行﹑犹东市﹑西市。{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老虔婆坐兒不覺立兒饑﹐{甚黑子}東行不見﹑西行利﹐没道理﹐全不怕咆哮兩行公人立。”
東走迷-汉语大词典
東走迷
【1】《韩非子·说林上》:“{慧子}曰:‘狂者東走,逐者亦東走,其東走則同,其所以東走之爲則異。故曰,同事之人,不可不審察也。’”本谓同一行为,目的各异。后以“東走迷”谓形似实异的迷人现象。{唐}{李白}《赠范金卿》诗之一:“君子枉清盼﹐不知東走迷。離家未幾月﹐絡緯鳴中閨。”{晋}{葛洪}《抱朴子·明本》:“爲道之士﹐不營禮教﹐不顧大倫﹐侣狐貉於草澤之中﹐偶猿猱於林麓之間……此亦東走之迷﹐忘葵之甘也。”
東討西征-汉语大词典
東討西征
同“[東征西討]”【1】{元}{刘致}《新水令·代马诉冤》套曲:“便休説站驛難爲﹐則怕你東討西征那時節悔。”{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髫年學劒﹐丱歲論兵﹐以身許國﹐東討西征。”
東園温明-汉语大词典
東園温明
【1】古代皇室﹑显宦葬具的一种。《汉书·霍光传》:“〔{光}薨〕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東園温明﹐皆如乘輿制度。”{颜师古}注引{服虔}曰:“東園處此器﹐形如方漆桶﹐開一面﹐漆畫之﹐以鏡置其中﹐以懸屍上﹐大歛并蓋之。”
東山屐-汉语大词典
東山屐
【1】{晋}{谢安}在{金陵}城东筑别墅,常着屐来此游憩。{谢玄}等破{苻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阅书既竟,了无喜色,棋如故。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事见《晋书.谢安传》。后因以“東山屐”为典。{明}{何景明}《将游东园以风雨遂止》诗之一:“雨阻{東山}屐﹐天留{北海}杯。”
東報-汉语大词典
東報
【1】旧指{日本}发行的报纸。{蒋维乔}《中国教育会之回忆》:“{章}({章炳麟})則爲人譯《妖怪學》講義﹐余則爲蘇報館譯東報﹐均藉譯費自給。”
東箭南金-汉语大词典
東箭南金
【1】比喻优秀的人才。{唐}{罗隐}《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空羡良朋盡高價﹐可憐東箭與南金。”{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豳笙韶管﹐請陳衆樂以徧觀;東箭南金﹐肯入寳山而空返?”
東布-汉语大词典
東布
【1】练帛。《吕氏春秋·离俗》:“{齊莊公}之時﹐有士曰{賓卑聚}﹐夢有壯子﹐白縞之冠﹐丹績之之﹐東布之衣。”{陈奇猷}集释引{谭戒甫}曰:“{文廷式}云:‘東疑當作柬﹐練帛也。’”
東陽銷瘦-汉语大词典
東陽銷瘦
【1】《梁书·沈约传》:“〔{沈約}〕{永明末,出守{東陽}……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原谓{沈约}因操劳日渐消瘦,后以“東陽銷瘦”为形容体瘦的典故。{元}{乔吉}《双调行香子·题情》套曲:“{東陽}瘦體﹐{潘岳}蒼顔﹐我怕春歸﹐愁日永﹐捱更闌。”{宋}{贺铸}《满江红·伤春回》词:“誰念{東陽}銷瘦骨﹐更堪白苧衣衫薄。”亦作“[東陽瘦體]”﹑“[東陽瘦]”。{清}{纳兰性德}《采桑子·又塞上咏雪花》词:“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爲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東蒙-汉语大词典
東蒙
【1】{陕西省}{终南山}山峰名。{宋}{陆游}《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猿啼月落青山空﹐舊隱夢寂思{東蒙}。”《老学庵笔记》卷九:“{東蒙}蓋{終南山}峰名……{种明}《東蒙新居詩》亦云:‘登遍{終南}峰﹐{東蒙}最孤秀。’”【2】{山东省}{蒙山}的别称。因在{鲁}东,故名。{唐}{高適}《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诗:“前臨{少昊}墟﹐始覺{東蒙}長。”{明}{郑若庸}《玉玦记·掳掠》:“妖氛霧起濛濛﹐濛濛﹐昏{岱岳}﹐撼{東蒙}。”《论语·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爲{東蒙}主。”{杨伯峻}注:“{東蒙}﹐即{蒙山}。”【3】道家指{东海}仙境中的山。《云笈七籤》卷十二:“高奔日月吾上道……駕歘接生宴{東蒙}。”{张君房}注:“{東蒙}﹐{東海}仙境之山也。”
東蘠-汉语大词典
東蘠
【1】即沙蓬。一年生草本。茎由基部分枝,坚硬,具条纹,幼时被毛。叶披针形至线形。花两性。果实近圆形,两面扁平。种子可食,也可榨油。《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東蘠彫胡。”{郭璞}注引{张揖}曰:“東蘠﹐實可食。”{明}{胡侍}《真珠船·东墙》:“{甘}﹑{凉}﹑{銀}﹑{夏}之野﹐沙中生草子﹐細如罌粟﹐堪作飯﹐俗名登粟﹐一名沙米……《子虚賦》‘東蘠雕胡’註:‘東蘠﹐實可食。’《廣志》:‘東牆﹐色青黑﹐粒如葵子﹐似蓬草﹐十一月熟﹐出{幽}﹑{凉}﹑{并}﹑{烏丸}地。’《魏書》:‘{烏丸}地宜東牆。’余意一物:‘東蘠’訛爲‘登廂’﹐又訛爲‘登粟’耳。”
東牀嬌婿-汉语大词典
東牀嬌婿
【1】对女婿的美称。《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東牀嬌婿實堪憐﹐况過青春美少年。”
東奔西竄-汉语大词典
東奔西竄
同“[東逃西竄]”【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錢塘縣}派差去查過﹐果然那些狗東奔西竄﹐踐踏田禾。”
東平獻頌-汉语大词典
東平獻頌
【1】《後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漢}{明帝}{永平}〕十五年春行幸{東平}……帝以所作《光武本紀》示{蒼},{蒼}因上《光武受命中興頌》,帝甚善之。”后因以“東平獻頌”为宗室歌颂帝德的典实。《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袞传》:“昔{唐叔}歸禾﹐{東平}獻頌﹐斯皆骨肉贊美﹐以彰懿親。”
東手接來西手去-汉语大词典
東手接來西手去
【1】谓不能聚财,钱到手就花光。{明}{沈鲸}《鲛绡记·相面》:“錢是有得進的﹐只是東手接來西手去﹐不能積聚。”
東坡巾-汉语大词典
東坡巾
【1】古代头巾的一种。相传为{宋}{苏轼}所戴,故称。{明}{杨基}《赠许白云》诗:“{白雲}老翁樂且貧﹐眼如紫電烱有神﹐麻衣紙扇趿兩屐﹐頭帶一幅東坡巾。”《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引{明}{王圻}《三才图会》:“東坡巾有四牆﹐牆外有重牆﹐比内牆少殺﹐前後左右各以角相向﹐著之則有角介在兩眉間﹐以{老坡}所服﹐故名。”
東塗西抹-汉语大词典
東塗西抹
【1】比喻不从根本着手。{梁启超}《新民论》第二节:“非爾者﹐則雖今日變一法﹐明日易一人﹐東塗西抹﹐學步效顰﹐吾未見其能濟也。”【2】谓妇女用脂粉打扮。{宋}{陈善}《扪虱新话·东坡山谷诗可谓画本》:“正如市倡東塗西抹﹐忽見{謝}家夫人蕭散﹐自有林下風采﹐亦復可喜。”{宋}{陆游}《阿姥》诗:“猶有塵埃嫁時鏡﹐東塗西抹不成粧。”【3】{唐}{薛逢}晩年宦途失意,曾策瘦马赴朝。值新科进士列队而出,前导责{逢}回避,{逢}笑,遣人答曰:“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塗西抹來。”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本以妇女装饰为喻,谓自己少年时亦曾凭文章取进士。后用为自己写作或绘画的谦词。《剪灯新话·令狐生冥梦录》:“三生賤士﹐一介窮儒。左枝右梧﹐未免兒啼女哭;東塗西抹﹐不救命蹇時乖。”{金}{元好问}《自题写真》诗:“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誤半生。”{清}{龚自珍}《金缕曲·沈虹桥广文小像题词》词:“祇東抹西塗還肯。兩載雲萍交誼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我從前曾經要學畫兩筆山水﹐東塗西抹的鬧了多少時候﹐還學不會呢!”亦作“[東抹西塗]”。【4】胡写乱涂;轻率下笔。《说岳全传》第七十回:“本寺近日來了一個瘋僧﹐最喜歡東塗西抹﹐想必是他寫的。”{清}{梁章鉅}《浪迹丛谈·郭频伽论诗两则》:“{宋}‘四靈’之論五律曰:‘一篇幸止四十字﹐再加一字﹐吾未如之何矣!’{金源}{黨竹豀}之論七律曰:‘五十六字皆如聖賢﹐中有一字不經鑪錘﹐便若一屠沽子厠其間也。’語皆名雋﹐可爲東塗西抹者下一針砭。”
東朝-汉语大词典
東朝
【1】古代宫殿的别称。指{唐}{大明宫},亦称{东内}。{唐}{崔日用}《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新年宴樂坐東朝﹐鐘鼓鏗鍠大樂調。”{唐}{元稹}《王惠超左清道率府率制诰》:“{王惠超}等率侍衛以導從吾於黄麾左右者﹐皆東朝之勤吏也。”【2】指{三国}{吴}。因{吴}在{蜀}东,故称。《三国志·吴志·孙翊传》:“{蜀}丞相{諸葛亮}與兄{瑾}書曰:‘既受東朝厚遇﹐依依於子弟。’”【3】也借指太后﹑太妃。{明}{张居正}《挽歌》之八:“北極恩長戴﹐東朝養未伸。”{宋}{苏轼}《春帖子词·皇太妃阁》诗之三:“孝心日奉東朝養﹐儉德應師大練風。”{王文诰}注:“按《漢書》{惠帝}東朝{長樂宫}﹐時{吕太后}居{長樂}﹐後世稱太后爲東朝。”【4】借指太子。《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東朝既建﹐淑問峩峩。”{李善}注:“謂{愍懷太子}也。”{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天子以大臣之喪﹐躬輟聽訟;東朝以師傅之尊﹐親臨攢祭。”{倪璠}注:“東朝﹐謂太子也。”【5】即东宫。太子所居。{唐}{韩愈}《顺宗实录四》:“皇太子見百寮于東朝﹐百寮拜賀。”《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帝體麗明﹐儀辰作貳;君彼東朝﹐金昭玉粹。”{李善}注:“東朝﹐東宫也。”{宋}{梅尧臣}《赠太子太傅王尚书挽词》诗之一:“北極履聲絶﹐東朝車迹湮。”【6】古代宫殿的别称。指{汉}{长乐宫}。太后所居。因在{未央宫}之东,故称。《汉书·灌夫传》:“東朝廷辯之。”{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東朝﹐太后朝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孝惠帝}爲東朝{長樂宫}﹐及閒往﹐數蹕煩人﹐迺作複道。”{裴駰}集解引《关中记》:“{長樂宫}本{秦}之{興樂宫}也。{漢}太后常居之。”
東-汉语大词典
東
“[东]”的繁体字。《廣韻》德紅切,平東,端。【1】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诗·召南·小星》:“嚖彼小星﹐三五在東。”{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二》:“初﹐{田延年}爲{河東}太守﹐召見故吏五六十人﹐令有文者東﹐有武者西。”{杜甫}《秋兴》诗之五:“西望{瑶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2】向东;东去。《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秦}師遂東。”{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诗:“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3】指使向东;使往东。《左传·襄公十九年》:“〔{齊侯}〕遂東大子{光};使{高厚}傅{牙}﹐以爲大子。”{杜预}注:“廢而徙之東鄙。”《战国策·魏策一》:“〔{蘇厲}説{魏王}曰〕{齊}{秦}合而{涇陽君}有{宋}地﹐則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復東{蘇秦}﹐{秦}必疑{齊}而不聽也。”{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于既倒。”【4】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诗·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東其畝。”{朱熹}集传:“或南其畝﹐或東其畝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晋文公}〕伐{衛}﹐東其畝﹐取{五鹿}。”【5】东家,主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孟沂}道:‘欲問夫人高門姓氏﹐與敝東何親?’美人道:‘寒家姓{平}﹐{成都}舊族也……與郎君賢東乃鄉鄰姻婭。’”《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在那裏﹐敝東回來自然有個地主之情。”{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咱们一东一伙﹐这么些年头﹐还能不照顾?”【6】指请客宴会的东道主。{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小旦酒已備下﹐{玉京}主會﹐不得下樓奉陪﹐賤妾代東罷。”{张天翼}《速写三篇·“新生”》:“本是应该由我来做个小小的东﹐然而家里没有预备。”【7】指春天。参见“[東作]”。【8】指厕所。《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荆公}見屋傍有個坑厠﹐討一張手紙﹐走去登東。”{清}{李渔}《巧团圆·全节》:“副净我肚裏疼痛不過﹐又要登東去了。”【9】象声词。{茅盾}《子夜》十二:“一声响--东!{阿萱}呆呆地望着那一池的皱水﹐心疼他那宝贝。”【10】姓。{舜}友有{东不訾}。见《汉书.古今人表》。{清}{顾炎武}《谒周公庙》诗:“祠田還割{魯}﹐氏系獨傳{東}。”自注:“有祭田碑﹐言{周公}之後{東野}氏﹐今爲{東}姓。”
東垣-汉语大词典
東垣
【1】指太微垣的左垣。《史记·天官书》“南四星﹐執法”{唐}{张守节}正义:“端門西第一星爲右執法……其東垣北左執法。”《汉书·李寻传》“天官上相上將﹐皆顓面正朝”{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朝太微宫垣也。西垣爲上將﹐東垣爲上相﹐各專一面而正天之朝事也。”【2】{唐}代指门下省。{唐}{令孤楚}《南宫夜直宿见李给事封题其所下制敕知奏直在东省因以诗寄》:“北極絲綸句﹐東垣翰墨蹤。”{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東垣君諫諍﹐西邑我驅馳。”自注:“{元和}元年同登制科﹐{微之}拜拾遺﹐予授{{厔}尉。”
東方千騎-汉语大词典
東方千騎
【1】泛指身分煊赫者。{唐}{白居易}《洛下闲游》诗:“曾在東方千騎上﹐至今躞蹀馬頭高。”【2】《玉台新咏·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東方千餘騎,夫壻居上頭。”本为诗中女主人公{罗敷}夸其夫婿显贵出众之词,后因以“東方千騎”﹑“東方騎”指代新婿。{唐}{褚亮}《咏花烛》:“言是東方騎﹐來南陌車。”{南朝} {梁简文帝}《采菊篇》:“東方千騎從驪駒﹐豈不下山逢故夫。”
東向-汉语大词典
東向
【1】见“東嚮”。
東一耙子西一掃帚-汉语大词典
東一耙子西一掃帚
【1】比喻说话无中心,东一句西一句,不相连贯。{王士美}《铁旋风》第四章四:“{赵抗}总是粗着喉咙﹐大着嗓子﹐东一耙子西一扫帚地乱放炮。”亦作“[東一筢子西一掃帚]”。{郭澄清}《大刀记》第七章:“他紧靠着伪军坐在木头上﹐东一筢子西一扫帚地胡乱扯起来。”
東央西告-汉语大词典
東央西告
【1】谓到处恳求。《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口裏雖如此説﹐心中割捨不下﹐依舊又往外邊東央西告﹐只是夜裏不進院門了。”
東廝-汉语大词典
東廝
【1】见“東司”。
東倒西欹-汉语大词典
東倒西欹
同“[東倒西歪]”【1】{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三折:“行不動﹐山岩下歇息;立不住﹐東倒西欹。”
東牀擇對-汉语大词典
東牀擇對
【1】谓择婿。{明}{吴承恩}《寿胡母牛老夫人七秩障词》:“東牀擇對﹐得鳳舉之名英;中冓宣勞﹐勵鷄鳴之至誠。”
東都-汉语大词典
東都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相土}之{東都},以會王之東蒐。”{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覽》八十二引《竹書紀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東都}爲今{河南}{商丘縣}。”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諸侯城{成周},以爲{東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汉}{班固}有《东都赋》。(4){隋唐}时指{洛阳}。时京都在{长安}。《隋书·炀帝纪上》:“〔{大業}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東都}還京師。”《新唐书·高宗纪》:“〔{顯慶}二年十二月〕丁卯,以{洛陽宫}爲{東都}。”【2】代指{东汉}。{唐}{韩愈}《荐士》诗:“五言出{漢}時﹐{蘇}{李}首更號。{東都}漸瀰漫﹐派别百川導。”{明}{宋濂}《张侍讲<翠屏集>序》:“文之難言久矣。{周}{秦}以前﹐固無庸議。下此唯{漢}爲近古﹐至於{東都}則漸趨於綺靡。”【3】{长安}{东都门}的省称。{汉}{疏广}与侄{受}同时退隐,满朝百官祖饯于{东都门}外,后以“東都”谓致仕或饯别之地。《南齐书·徐孝嗣传》:“{世祖}問{儉}曰:‘誰可繼卿者?’{儉}曰:‘臣{東都}之日﹐其在{徐孝嗣}乎!’”《文选·江淹<别赋>》:“帳飲{東都}﹐送客{金谷}。”{李善}注引{苏林}曰:“{長安}{東都門}也。”【4】(5){南唐}指{广陵},在{建康}之东。故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宋}{陆游}《南唐书·烈祖纪》:“〔{昇}{元}元年〕以{建康}爲{西都},{廣陵}爲{東都}。”(6){元}代指{大梁}。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清}{侯方域}《定鼎说》:“勝國有三都焉:冬春居{大都}﹑{東都}……{東都}者,{大梁}也。”
東風壓倒西風-汉语大词典
東風壓倒西風
【1】比喻一方势力大,压倒另一方。{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十:“{老侯}家里﹐男的说了算﹐东风压倒西风。”《红楼梦》第八二回:“〔{黛玉}〕便説道:‘這也難説。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
東坡-汉语大词典
東坡
【1】地名。在{湖北省}{黄冈县}东。{宋}{苏轼}《东坡》诗:“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2】东边坡地。{唐}{苏颋}《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東坡叟﹐傳呼北里人。”{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之二:“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3】{宋}{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因以“東坡”为其别称。{宋}{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上:“昨{强幼安}來説話﹐引援甚富。某謂之曰:‘若此者﹐{六一}語;若此者﹐{温公}語;若此者﹐{東坡}語;若此者﹐{山谷}語;{强幼安}語卻在甚處?’”{清}{吴汝纶}《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於八家則{望溪}近{歐}{曾}﹐而{海峰}近{東坡}。”{明}{王鏊}《震泽长语·文章》:“{東坡}爲詩﹐無非譏切時政﹐借曰意在愛君﹐亦從諷諫可也。”
東經-汉语大词典
東經
【1】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
東征-汉语大词典
東征
【1】向东征伐。{唐}{李商隐}《随师东》诗:“東征日調萬黄金﹐幾竭中原買鬭心。”{汉}{扬雄}《甘泉赋》:“函甘棠之惠﹐挾東征之意。”《诗·小雅·渐渐之石》:“武人東征﹐不皇朝矣。”{郑玄}笺:“將率受王命東行而征伐。”【2】东行。{汉}{班昭}《东征赋》:“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隨子乎東征。”{唐}{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客有東征者﹐夷門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爲淹。”
東中-汉语大词典
東中
【1】{晋}室南渡后对{浙江}{会稽}一带的泛称。亦专指{会稽}。{唐}{李嘉祐}《送张惟俭秀才入举》诗:“春歸定得意﹐花送到{東中}。”《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游……徧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清}{吴伟业}《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诗序:“{玉京道人}莫詳所自出﹐或曰{秦淮}人﹐姓{卞}氏……踰兩年﹐渡{浙江}﹐歸於{東中}一諸侯。”
東方-汉语大词典
東方
【1】方位名。太阳升起的方向。《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諸﹐東方自出。”{汉}{司马相如}《长门赋》:“觀衆星之行列兮﹐畢昴出於東方。”《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十三妹}等〕走了一程﹐到岔道口﹐那天纔東方閃亮。”【2】泛指所在地以东之地。{宋}{苏轼}《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東方健兒虓虎樣﹐泣涕懷思廉恥將。”《汉书·武帝纪》:“〔{太初}元年﹐秋八月〕蝗從東方飛至{敦煌}。”{唐}{韩愈}《送张道士序》:“九年﹐聞朝廷將治東方貢賦之不如法者。三獻書﹐不報。”【3】{汉}{东方朔}的省称。{陈三立}《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一首》诗:“罪言{杜牧}佯狂廢﹐遺行{東方}世俗非。”{郁达夫}《离乱杂诗》之七:“漫學{東方}耽戲謔﹐好呼{南八}是男兒。”{南朝} {梁}{沈约}《和谢宣城》诗:“{王喬}飛鳬舄﹐{東方}{金馬門}。”【4】复姓。{汉}有{东方朔}。见《汉书》本传。【5】古代指{陕}以东地区或封国。《左传·襄公十八年》:“{中行獻子}將伐{齊}……巫曰:‘今兹主必死﹐若有事於東方﹐則可以逞。’{獻子}許諾。”《礼记·王制》:“東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6】称{亚洲}及{非洲}北部等地区。与称{欧}{美}“西方”相对。{丁玲}《莎菲女士日记·三月二十一夜》:“他又能把那东方特长的温柔保留着。”
東坡詩體-汉语大词典
東坡詩體
【1】指以{苏轼}为代表的豪迈奔放的诗体。{宋}{杨万里}《诚斋诗话》:“‘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又‘當其下筆風雨狀﹐筆所未到氣已吞’……此{東坡}詩體也。”亦省称“[東坡體]”。{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人而論﹐則有‘蘇李體’……‘東坡體’。”
東王公-汉语大词典
東王公
亦作“[東皇公]”【1】神话中的仙人名。掌管男仙名籍。与{西王母}对称。{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皇公};立西郊以祭陰﹐名曰{西王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東王公}諱{倪}﹐字{君明}。天下未有人民時﹐秩二萬六千石﹐佩襍色綬﹐綬長六丈六尺﹐從女九千﹐以丁亥日死。”按﹐{东王公}异名甚多﹐也称{木公}﹑{东木公}﹑{东华帝君}﹑{东华真人}等。《神异经·东荒经》:“{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
東揚西蕩-汉语大词典
東揚西蕩
【1】谓飘泊无定。《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見憐﹐怎樣着落妹子死後魂靈﹐不至東揚西蕩。”
東吴-汉语大词典
東吴
【1】指{三国}时{吴国}。因其地处{江}东,故名。《文选·左思<咏史>之一》:“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吴}。”{李善}注:“{東吴}﹐謂{孫}氏也。”{明}{梁辰鱼}《浣纱记·谋吴》:“休憂慮﹐料堂堂廟謨﹐看瞬息間指揮談笑滅{東吴}。”【2】泛指古{吴}地。大约相当于现在{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太平天囯}{叶春森}《建天京于金陵论》:“〔{金陵}〕包{東吴}而連{北越}﹐得其人主之﹐出可以戰﹐處可以守。”《晋书·食货志》:“{東吴}有齒角之饒﹐{西蜀}有丹砂之富。”{宋}{陆游}《鹧鸪天·送叶梦锡》词:“家住{東吴}近帝鄉﹐平生豪舉少年場。”{唐}{杜甫}《绝句》之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吴}萬里船。”
東張西覷-汉语大词典
東張西覷
同“[東張西望]”【1】《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只見前面一個人摇擺將來﹐見{張貢生}帶了一伙家人東張西覷﹐料他是個要嫖的勤兒没個幫的人﹐所以遲疑。”
東完西缺-汉语大词典
東完西缺
【1】谓短缺,不完备。{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二:“此中的工作者﹐刚一动手﹐必先觉着孤独无助:工具破败﹐不堪适用﹐一切技术上的设备﹐东完西缺。”
東西二府-汉语大词典
東西二府
【1】{宋}代指中书省与枢密院。《宋史·职官志一》:“樞密本兵﹐與中書對掌機務﹐號東西二府﹐命宰相兼知院事。”
東風吹馬耳-汉语大词典
東風吹馬耳
【1】见“東風射馬耳”。
東班-汉语大词典
東班
【1】古代朝会时,排列在朝堂东侧的位次,多为文官。与西班对称。《明史·礼志七》:“{萬曆}三年令常朝日記注起居官四人﹐列於東班給事中上﹐稍前﹐以便觀聽。”
東洛-汉语大词典
東洛
【1】指{洛阳}。{汉}{唐}時以{洛阳}为东都,故称。{唐}{韩愈}《县斋有怀》诗:“求官去{東洛}﹐犯雪過{西華}。”{钱仲联}集释引{王元启}曰:“公于{貞元}十六年冬及明年冬﹐自{洛}再往京師。”{宋}{唐庚}《有所叹》诗之一:“近逃臺鼎居{東洛}﹐聞道衣冠滿北軍。”
東野-汉语大词典
東野
【1】复姓。{春秋}时有{东野稷}。见《庄子·达生》。【2】犹东序。《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仰《南風》之高詠﹐餐東野之秘寳。”{李善}注:“《典引》曰:‘御東序之秘寳。’然野當爲杼﹐古序字也。”【3】古地名。{春秋}{鲁}{季孙氏}的采邑。《左传·定公五年》:“{季平子}行{東野}。”{杜预}注:“{東野}﹐{季氏}邑。”【4】东郊。泛指乡野。《晋书·庾峻传》:“知足如{疏廣}﹐雖去列位而居東野﹐與人父言﹐依於慈;與人子言﹐依於孝……是故先王許之﹐而聖人貴之。”【5】“齊東野人”的缩语。指道听途说之人。《世说新语·言语》“{潁川}太守髡{陳仲弓}”{南朝}{梁}{刘孝标}注:“按{寔}({陳仲弓}之名)之在鄉里﹐州郡有疑獄不能决者﹐皆將詣{寔}……豈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衛﹐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謂東野之言耳。”
東鞮-汉语大词典
東鞮
【1】古代泛指东方的少数民族。{南朝} {齐}{王融}《上北伐图疏》:“{東鞮}獻舞﹐南辮傳歌﹐{羌}{僰}踰山﹐{秦}{屠}越海。”{汉}{扬雄}《法言·孝至》:“{黄支}之南﹐{大夏}之西﹐{東鞮}{北女}﹐來貢其珍。”
東序西膠-汉语大词典
東序西膠
【1】见“東膠西序”。
東皋子-汉语大词典
東皋子
【1】{唐}诗人{王绩}的号。《新唐书·隐逸传·王绩》:“游{北山}{東皋}﹐著書自號{東皋子}。”
東郭-汉语大词典
東郭
【1】狡兔名。“東郭逡”的省称。《文选·张衡<西京赋>》:“毚兔聯猭﹐陵巒超壑﹐比諸東郭﹐莫之能獲。”{李善}注引《战国策》:“{淳于髡}曰:‘東郭﹐海内之狡兔也。’”《三国志·魏志·袁谭传》“{太祖}乃還救{譚}﹐十月至{黎陽}”{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此韓盧﹑東郭自困於前而遺田父之獲者也。”【2】指东城外,东郊。{唐}{白居易}《寻王道士药堂因有题赠》诗:“常悲東郭千家冢﹐欲西山五色丸。”《宋书·谢灵运传》:“{會稽}東郭有{回踵湖}﹐{靈運}求決以爲田﹐{太祖}令州郡履行。”【3】复姓。{春秋}{齐}有{东郭偃}。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4】东边的外城。《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侯}伐{齊}……壬寅﹐焚東郭﹑北郭。”{晋}{潘岳}《西征赋》:“弔{爰絲}之正義﹐伏{梁}劍於東郭。”《水浒传》第五回:“衆人各各都穿本身披挂﹐戎裝袍甲﹐擺隊成伍﹐從東郭門而入。”
東北-汉语大词典
東北
【1】今指我国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参见“[東北平原]”。【2】介于东和北之间的方向。《易·说卦》:“艮﹐東北之卦也。”《史记·封禅书》:“{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若人冠絻焉。”{南朝} {齐}{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3】指国土的东北部。《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師伐{鄭}﹑次於{魚陵}……侵{鄭}東北﹐至于{蟲牢}而反。”
東華-汉语大词典
東華
【1】传说仙人{东王公}又称{东华帝君},省称“東華”。{唐}{吴筠}《游仙》诗之四:“西龜初定籙﹐{東華}已校名。”《云笈七籤》卷四八:“削滅九陰氣﹐記上{東華}名。”{明}{张居正}《应制白鹤吟》之四:“金簡忽傳天上字﹐{東華}初紀大椿年。”【2】{明}{清}时中枢官署设在宫城{东华门}内,因以借称中央官署。{明}{袁宏道}《途中怀大兄》诗:“一自直{東華}﹐先雞每戒睡。”【3】见“東華門”。【4】泛指朝廷。{清}{龚自珍}《送南归者》诗:“布衣三十上書回﹐揮手{東華}事可哀。”
東邊-汉语大词典
東邊
【1】东面。《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有盡頭東西對面的兩間是個單間﹐他便在東邊這間歇下。”{唐}{刘禹锡}《石头城》诗:“{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2】东部边境。{唐}{杨巨源}《薛司空自青州归朝》诗:“{黄河}岸畔久無事﹐{滄海}東邊獨有功。”{汉}{袁康}《越绝书·外传春申君》:“以{吴}封{春申君}﹐使備東邊。”
東逃西竄-汉语大词典
東逃西竄
【1】四处逃亡;四处逃避。{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阶级意识》:“俺的乡里有百来户人家﹐各自东逃西窜﹐有去无回。”《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因那年避亂南奔﹐被官兵衝散了女兒{瑶琴}﹐夫妻兩口﹐淒淒惶惶﹐東逃西竄﹐胡亂的過了幾年。”{黄远庸}《远生遗著·借款》:“今两年以来﹐东逃西窜﹐而其结果仍投入于银行团之网罗。”
東事-汉语大词典
東事
【1】东方的事务。{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刑部·重刊<闺範>序》:“至{癸卯}妖書起﹐上密旨忽問{陳矩}:‘{張位}怎麽打發了?’蓋舊疑未釋也。{矩}回奏云:‘以東事打發。’上意始解。”此指当时与东方邻国{朝鲜}之间的事宜。《晋书·宣帝纪》:“天子自{廣陵}還{洛陽}﹐詔帝曰:‘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於是帝留鎮{許昌}。”此指东方的军务。
東趨西步-汉语大词典
東趨西步
【1】谓相背而行。{汉}{焦赣}《易林·比之损》:“二人異路﹐東趨西步﹐千里之外﹐不相知處。”
東巖-汉语大词典
東巖
【1】山名。一名{东山},又名{圣冈山}。在{四川省}{乐山}。参见“[東巖酒]”。【2】东边的山。{唐}{王勃}《送卢主簿》诗:“開襟方未已﹐分袂忽多違﹐東巖富松竹﹐歲暮幸同歸。”此当指{长安}东边的{骊山}。
東津-汉语大词典
東津
【1】泛指渡口。{宋}{唐庚}《将家游治平院》诗:“昨日西樓弔王孫﹐今日{東津}悲逐臣。”{明}{高启}《夜至阳城田家》诗:“東津渡頭初月輝﹐南陵寺裏遠鐘微。”【2】古渡口名。{唐}{杜甫}《泛江送客》诗:“二月頻送客﹐{東津}江欲平。”{钱谦益}注引《舆地纪胜》:“{東津}在{郪縣}東四里﹐渡{涪江}水。”
東風菜-汉语大词典
東風菜
【1】菜名。亦可入药。{清}{钱谦益}《太和萧伯玉自白下过访》诗之九:“生計東風菜﹐前期夜雪舟。”《重修政和证类本草·菜下品·东风菜》:“東風菜﹐味甘寒無毒﹐主風毒壅熱﹑頭疼目眩﹑肝熱眼赤﹐亦堪入羹臛……先春而生﹐故有東風之號。”{金}{元好问}《春日书怀》诗:“流年又見東風菜﹐樂土空懷北斗城。”
東扯西拉-汉语大词典
東扯西拉
【1】形容说话离题,没有中心。{瞿秋白}《“矛盾”的继续》:“这指导工会的事是很麻烦的﹐你得给他详细说说以前的经过情形﹐不要东扯西拉的什么{英}{美}﹐什么{南洋}。”《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制臺問了幾句話﹐虧他東扯西拉﹐居然没有露出馬脚。”
東净-汉语大词典
東净
【1】指厕所。《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但凡世上養漢的婆娘……正是東净裏磚頭兒﹐又臭又硬。”《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西門慶}正在後邊東净裏出恭。”
東西步-汉语大词典
東西步
【1】谓左右徘徊。《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之問}〕以獪險盈惡詔流{欽州}……賜死{桂州}。{之問}得詔震汗﹐東西步﹐不引決。”
東父-汉语大词典
東父
【1】见“東王父”。
東支西吾-汉语大词典
東支西吾
【1】谓说话办事含糊敷衍。《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觀}〕下第三局時﹐頻頻以目送情。{小道人}會意﹐仍舊東支西吾﹐讓他過去。”
東坡肉-汉语大词典
東坡肉
【1】{宋}{苏轼}贬{黄州}时,曾戏作《猪肉颂》诗:“净洗鐺,少着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黄州}好豬肉,價錢如泥土。貴者不肯喫,貧者不解煑。早晨起來打兩椀,飽得自家君莫管。”后肴馔中有所谓“東坡肉”,本此。其烹调方法,后世说法不一。{清}{翟灏}《通俗编·东坡肉》:“今俗謂爛煮肉曰東坡肉。”{明}{沈德符}《野獲编·玩具·物带人号》:“肉之大胾不割者﹐名東坡肉。”胾﹐大块肉。
東郭履-汉语大词典
東郭履
【1】《史记·滑稽列传》:“{東郭先生}久待詔公車,貧困饑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踐地,道中人笑之。”后因以“東郭履”形容处境窘迫。{宋}{司马光}《咏寒士》:“笑談{東郭}履﹐歌誦{買臣}樵。”{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自笑{東郭}履﹐側慚狐白温。”
東誆西騙-汉语大词典
東誆西騙
【1】指到处说谎欺骗。{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二折:“若論我﹐半個字也不識。若説道抵换官物﹑盗使印信﹐東誆西騙﹐天下跑魁。”《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應二哥}﹐銀子便與他﹐只不叫他打着我的旗兒﹐在外邊東誆西騙。”
東宛-汉语大词典
東宛
【1】乐器筝的异名。参阅{唐}{冯贽}《南部烟花记·乐器名》。
東井-汉语大词典
東井
【1】星宿名。即井宿,二十八宿之一。因在玉井之东,故称。《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在東井。”{清}{顾炎武}《长安》诗:“東井應天文﹐{西京}自炎{漢}。”《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漢王}之入關﹐五星聚東井。東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唐}{杨炯}《浑天赋》:“周三徑一﹐遠近乖於辰極;東井南箕﹐曲直殊於河漢。”
東宫倉-汉语大词典
東宫倉
【1】{隋}代谷仓名。《隋书·食货志》:“其倉﹐京都有{龍首倉}……{東宫倉}﹐所貯總不過五十餘萬。”
東南之秀-汉语大词典
東南之秀
【1】谓东南地方的杰出人才。《南史·王筠传》:“{筠}曰:‘{陸平原}東南之秀﹐{王文度}獨步{江}東﹐吾得比蹤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職。”{唐}{崔颢}《赠怀一上人》诗:“法師東南秀﹐世實豪家子。”
東坦-汉语大词典
東坦
【1】指女婿。{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兩口兒{北邙}近也﹐女孩兒東坦蕭然。”{宋}{丁谓}《丁晋公谈录》:“{晉公}嘗謂{竇二侍郎}今之{師曠}也。{晉公}即參政之東坦也。”《玉娇梨》第四回:“前日因看花﹐偶然見了新考案首的{蘇友白}﹐人才俊秀﹐詩思清新﹐我意欲招他東坦。”
東山再起-汉语大词典
東山再起
【1】《晋书·谢安传》载:{安}少有重名,“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並以疾辭。”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令﹑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后以“{東山}再起”指退隐复仕或失势后重新得势。《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或者聖恩高厚﹐想起來﹐還有{東山}再起之日﹐也未可知。”{马识途}《最有办法的人》:“于是{莫达志}怀着{东山}再起的伟大抱负﹐到601工地‘上任’去当材料员去了。”
東亞-汉语大词典
東亞
【1】指{亚洲}东部。通常包括{中国}﹑{蒙古}﹑{朝鲜}和{日本}。{张通典}《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赋》诗:“心理推大同﹐{東亞}開絳帳。”{陈毅}《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即日出洋》诗:“公等凌空去﹐{中華}氣概雄。九州方擒虎﹐{東亞}正飛龍。”
東厸-汉语大词典
東厸
【1】见“東鄰”。
東銘-汉语大词典
東銘
【1】{宋}代哲学家{张载}于其学堂东牖所书的铭言。{宋}{朱熹}《近思录》卷二:“{横渠}學堂雙牖,右書‘訂頑’,左書‘砭愚’。{伊川}曰:‘是起争端’,改‘訂頑’曰‘西銘’,‘砭愚’曰‘東銘’。”后因以泛指道学先生的箴言。{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徐渊子词》:“{竹隱}{徐淵子}{似道}……初官爲户曹。其長方以道學自高﹐每以輕脱目之。{淵子}積不能堪。適其長丁母憂去官﹐{淵子}賦《一翦梅》云:‘道學從來不則聲﹐行也‘東銘’﹐坐也‘西銘’﹐爺娘死後更伶仃。’”
東不拉-汉语大词典
東不拉
【1】哈萨克语dombra的音译。哈萨克族拨弦乐器。用红松木或桦木制成。琴腹呈梨形,颈细而长,其上缠丝弦以分隔音位,张二弦。用右手弹奏,音量较弱。用以伴奏歌舞。也写作冬不拉。参见“[冬不拉]”。
東巡-汉语大词典
東巡
【1】古代谓天子巡视东方。语本《书·舜典》:“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唐}{白居易}《送东都留守令狐尚书赴任》诗:“翠華黄屋未東巡﹐碧{洛}青{嵩}付大臣。”《史记·封禅书》:“{二世}元年﹐東巡{碣石}﹐并海南﹐歷{泰山}﹐至{會稽}﹐皆禮祠之。”
東宫-汉语大词典
東宫
【1】泛指东侧的住室。《仪礼·丧服》:“故昆弟之義無分……故有東官﹐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異居而同財。”{贾公彦}疏:“案《内則》云:命士以上父子異宫。不命之士父子同宫;縱同宫﹐亦有隔别﹐亦爲四方之宫也。”【2】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晋}{李密}《陈情表》:“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宫。”《诗·卫风·硕人》:“東宫之妹﹐{邢侯}之姨。”{毛}传:“東宫﹐{齊}太子也。”{孔颖达}疏:“太子居東宫﹐因以東宫表太子。”{唐}{贾岛}《送董正字常州觐省》诗:“春來懽侍阻﹐正字在東宫。”{清}{李渔}《玉搔头·收奸》:“{朱彬}冒姓稱兒﹐有窺伺東宫之想。”【3】诸侯妾媵所居之宫。《公羊传·僖公二十年》:“西宫者何?小寢也。小寢則曷爲謂之西宫?有西宫則有東宫矣。”{何休}注:“禮﹐諸侯娶三國女……夫人居中宫﹐少在前;右媵居西宫﹐左媵居東宫﹐少在後。”【4】我国古代划分的星空区域之一。指东方星区,以苍龙为其星象。《史记·天官书》:“東宫蒼龍﹐房﹑心。”{唐}{杨炯}《浑天赋》:“東宫則析木之津﹐壽星之野﹐箕爲傲客﹐房爲駟馬。”【5】{汉}代指太后所居之宫。因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称。《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及{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趙綰}請無奏事東宫。{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汉书·刘向传》:“大將軍秉事用權……依東宫之尊﹐假甥舅之親﹐以爲威重。”{颜师古}注:“東宫﹐太后所居也。”《汉书·贡禹传》:“{莽}乃車駕至東宫﹐親以其書白太后。”【6】{春秋}{楚}军营名。《国语·楚语上》:“{王孫啓}與於軍事﹐謂{先軫}曰:‘是師也﹐唯{子玉}欲之﹐與王心違﹐故唯東宫與西廣寔來。’”{韦昭}注:“東宫﹑西廣﹐{楚}軍營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王怒﹐少與之師﹐唯西廣﹑東宫與{若敖}之六卒實從之。”{杜预}注:“{楚}有左﹑右廣﹐又大子有宫甲﹐分取以給之。”【7】复姓。{春秋}{齐}有大夫{东宫得臣}。见《通志.氏族三》。
東壚-汉语大词典
東壚
【1】邻家酒店。{宋}{周邦彦}《红罗袄·秋悲》词:“念取酒東壚﹐尊罍雖近;採花南圃﹐蜂蝶須知。”
東奔西逃-汉语大词典
東奔西逃
同“[東逃西竄]”【1】{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过多少次败仗﹐东奔西逃﹐最后决定了与{汉}家和好的大计。”
東路-汉语大词典
東路
【1】通往东方的道路。{三国} {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汎舟越洪濤﹐怨彼東路長。”{南朝} {宋}{颜延之}《还至梁城作》诗:“振策睠東路﹐傾側不及羣。”【2】犹东方,东部地区。{三国} {魏}{曹植}《洛神赋》:“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初刻拍案惊奇》卷八:“那些嘍囉聽得是東路聲音﹐便問道:‘你是那裏人?’{陳大郎}戰兢兢道:‘小人是{蘇州}人。’”
東徙-汉语大词典
東徙
【1】向东迁移。《史记·管蔡世家》:“{周幽王}爲{犬戎}所殺﹐{周}室卑而東徙。”《汉书·翼奉传》:“今園廟有七﹐云東徙﹐狀何如?”
東向而望, 不見西牆-汉语大词典
東向而望, 不見西牆
【1】《吕氏春秋·去尤》:“東面望者,不見西牆;南鄉視者,不覩北方:意有所在也。”后因以“東向而望,不見西牆”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會己則嗟諷﹐異我則沮棄﹐各執一隅之解﹐欲擬萬端之變:所謂東向而望﹐不見西牆也。”
東挪西借-汉语大词典
東挪西借
同“[東挪西凑]”【1】《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來京引見的人﹐有幾個腰裏常常帶着幾十萬銀子?不過也是東挪西借﹐得了缺再去還人家。”
東頭-汉语大词典
東頭
【1】东边。{茅盾}《子夜》三九:“{朱桂英}的目的地却在那草棚的东头。”{唐}{李绅}《悲善才》诗:“東頭弟子{曹善才}﹐琵琶請進新翻曲。”{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蔡司徒}在{洛}﹐見{陸機}兄弟住參佐廨中﹐三間瓦屋﹐{士龍}住東頭﹐{士衡}住西頭。”
東跑西顛-汉语大词典
東跑西顛
同“[東奔西走]”【1】{杨朔}《红花草》:“我每天东跑西颠﹐替他四处揽活﹐或者去送做好的活计。”{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四:“他和他的那个组﹐打地﹐评等级﹐品好赖﹐劈青苗﹐东跑西颠﹐整整地忙了五天。”
東沙群島-汉语大词典
東沙群島
【1】我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北的群岛。位于{汕头}以南约260公里。包括{东沙岛}﹑{南卫滩}和{北卫滩}等,为珊瑚岛﹑礁。自古为我国{闽}{粤}渔民捕鱼及停泊的场所。
東南雀飛-汉语大词典
東南雀飛
【1】喻夫妻分离。用古诗《孔雀东南飞》事典。{清}{嬴宗季女}《六月霜·恤纬》:“東南雀飛﹐傷心中谷歌有蓷。”
東家-汉语大词典
東家
【1】指{孔子}。{明}{高启}《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薄俗相輕吾敢怨?{魯}人猶自笑{東家}。”{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荀濟}人非{許}({許劭}){郭}({郭泰})﹐不識{東家}﹐雖復莠言自口﹐未宜榮辱也。”{宋}{黄庭坚}《柳閎展如苏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八字作诗赠之》:“聖學{魯}{東家}﹐恭惟同出自。”【2】指东邻。{明}{高启}《东池看芙蓉》诗:“東家喜有木芙蓉﹐幾樹繁開依緑沼。”《汉书·王吉传》:“東家有大棗樹垂{吉}庭中。”《孟子·告子下》:“踰東家牆而摟其處子﹐則得妻。”{宋}{唐庚}《游雪峰院书所见》诗:“東家既峥嶸﹐西鄰亦稜層。”【3】见“東家行”。【4】指古代丑女{东施}。{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西子}﹑東家﹐實爲一姓;{盗跖}﹑{柳下}﹐乃是同胞﹐豈能美則俱美﹑賢則俱賢耶?”【5】指{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写的东邻美女。{明}{叶宪祖}《鸾鎞记·圆成》:“若論名傾南國﹐貌壓東家﹐絶艷真無比。”【6】旧时雇工﹑佃户﹑幕僚对雇主﹑田主﹑上司的称呼。《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師爺聽得東家過來﹐連忙换上帽子﹐作揖迎接。”{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多謝哥哥賜我這三封書﹐我辭别東家﹐便索東行也。”{老舍}《骆驼祥子》一:“他真拉上了包月﹐可是事实并不完全帮助希望……他自管小心他的﹐东家并不因此就不辞他。”{郭小川}《人民万岁》诗:“我们烦忧的﹐再也不是债主的算盘﹐和东家的小秤大斗。”
東皇-汉语大词典
東皇
【1】指天神{东皇太一}。{南朝} {齐}{谢朓}《赛敬亭山庙喜雨》诗:“秉玉朝羣帝﹐樽桂迎{東皇}。”{元}{陈樵}《碧落洞》诗:“杖頭化作光明燭﹐願逐{東皇}下九垓。”{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俗尚{東皇}祀﹐謡傳{義帝}寃。”【2】指司春之神。{明}{陈所闻}《懒画眉·春闺四咏》曲:“愁他春盡問{東皇}﹐爲甚不住些兒去得忙。”{郁达夫}《除夜奉怀》诗:“明朝欲向空山遁﹐爲恐{東皇}笑我痴。”{宋}{姜夔}《卜算子·梅花八咏》词:“長信昨來看﹐憶共{東皇}醉。此樹婆娑一惘然﹐苔蘚生春意。”{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東皇}去後韶華在﹐老圃寒香别有秋。”
東幸-汉语大词典
東幸
【1】封建时代谓皇帝亲临东方。《史记·孝武本纪》:“三月﹐遂東幸{緱氏}﹐禮登中嶽{太室}。”{唐}{姚合}《敬宗皇帝挽词》诗之一:“從諫停東幸﹐垂衣{寳曆}昌。”
東丹-汉语大词典
東丹
【1】复姓。《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初﹐{阿保機}死﹐長子{東丹王}{突欲}當立……{突欲}不得立﹐{長興}元年﹐自{扶餘}泛海奔于{唐}。{明宗}因賜其姓爲{東丹}﹐而更其名曰{慕華}。”【2】{辽}代属国名。《辽史·太祖纪下》:“〔{天顯}元年〕改{渤海國}爲{東丹}﹐{忽汗城}爲{天福}。”
東撏西撦-汉语大词典
東撏西撦
【1】谓到处张罗。{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以大不逮之財而日行勉强支持之事﹐東撏西撦﹐憂苦莫當。”
東巴教-汉语大词典
東巴教
【1】我国纳西族中信奉的一种宗教。信仰多神,保留有原始巫教的残余。巫师称“东巴”,经书称《东巴经》。
東西-汉语大词典
東西
【1】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叶圣陶}《黄山三天》:“{文殊院}前边的{文殊台}比较宽阔些﹐可是靠南突出的东西两块大石﹐顶部凿平﹐留着边缘作自然的栏杆﹐那地位更窄了。”{汉}{刘向}《九叹·远逝》:“水波遠以冥冥兮﹐眇不睹其東西。”《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高贊}看椅上坐。{錢青}自謙幼輩﹐再三不肯﹐只得東西昭穆坐下。”《墨子·节用中》:“古者{堯}治天下﹐南撫{交阯}﹐北降{幽都}﹐東西至日所出入莫不賓服。”【2】犹四方。{汉}{焦赣}《易林·讼之未济》:“避患東西﹐反入禍門。”{清}{唐孙华}《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人生遊跡過如掃﹐鴻爪一瞥飛東西。”{宋}{晁补之}《鱼沟怀家》诗:“生涯身事任東西﹐藥笥書囊偶自賫。”{唐}{杜甫}《无家别》诗:“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3】近旁,旁侧。{唐}{薛涛}《十离诗·马离厩》:“雪耳紅毛淺碧蹄﹐追風曾到日東西。”{宋}{欧阳修}《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诗:“念花意厚何以報?唯有醉倒花東西。”{清}{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二:“同荷陰陽受埏埴﹐{金}{張}只在岸東西。”【4】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明}{朱有燉}《豹子和尚自还俗》:“我又無甚希奇物﹐我又無甚好東西﹐他偷我箇甚的?”《红楼梦》第三五回:“{鳳姐}笑道:‘這一宗東西﹐家常不大做;今兒{寳兄弟}提起來了﹐單做給他吃。’”{沙汀}《闯关》一:“感情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5】特指人或动物(含爱﹑憎感情)。《红楼梦》第一〇三回:“{王夫人}哼道:‘糊塗東西!有緊要的事﹐你到底説呀!’”{老舍}《二马》第三段一:“看那个老东西的脸﹐老像叫人给打肿了似的!”{贺敬之}《放声歌唱》诗:“天呵!叫我怎么养活呵--这个可怜的小东西?”如:她养的几只小东西真可爱。{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但犯着吃黄虀者﹐不是好東西。”【6】从东到西。《北齐书·文宣帝纪》:“先是﹐自{西河}{總秦戍}築長城東至於海﹐前後所築東西凡三千餘里。”{晋}{张华}《博物志》卷四:“{秦}爲{阿房殿}﹐在{長安}西南二十里﹐殿東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一章:“舉全地經緯分爲百度﹐赤道之北五十度﹐赤道之南五十度﹐東西百度﹐共一萬度。”【7】指七﹑八十岁。《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嶷}謂上曰:‘古來言願陛下壽偕南山﹐或稱萬歲﹐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懷﹐實願陛下極壽百年亦足矣。’上曰:‘百年復何可得﹐止得東西一百﹐於事亦濟。’”按﹐{东晋}{南朝}时钱陌不足﹐以西钱七十﹑东钱八十为百﹐故{齐武帝}以为百岁难期﹐遂借东西钱短陌之数为喻﹐犹言寿如东钱之八十﹑西钱之七十于事亦济。【8】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东西。古代亦以指产业。{宋}{王溥}《唐会要·逃户》:“{大中}二年制:‘所在逃户﹐見在桑田屋宇等﹐多是暫時東西。’”
東山之志-汉语大词典
東山之志
【1】指隐居的念头。《晋书·谢安传》:“{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唐}{王维}《与工部李侍郎书》:“時與風流儒雅之士﹐置酒高會﹐吟詠先王遺風﹐翛然有{東山}之志。”
東闖西踱-汉语大词典
東闖西踱
【1】谓盲目地四处闯荡。{茅盾}《子夜》六:“他很想跑开﹐但想到有{吴芝生}作伴﹐到底比起独自东闯西踱较为‘有聊’﹐便又舍不得走。”
東麓-汉语大词典
東麓
【1】东边山脚。《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白}晩好{黄}{老}﹐渡{牛渚磯}﹐至{姑孰}﹐悦{謝}家{青山}﹐欲終焉﹐及卒葬東麓。”{宋}{苏轼}《送王伯敭守虢》诗:“{華山}東麓{秦}遺民﹐當時依山來避{秦}。”{南朝} {宋}{谢惠连}《祭古冢文》:“輪移北隍﹐窀穸東麓。”
東王父-汉语大词典
東王父
亦称“[東父]”【1】道家谓清阳之气。《云笈七籤》卷七九:“東王父者﹐清陽之氣也﹐萬神之先﹐治東方﹐下在{蓬萊山}﹐姓{無爲}﹐字{君解}。人亦有之﹐在頭頂﹐精氣爲日;在左目中﹐名{伏戲}﹐字{偃昌}。”【2】借指长寿之神。{三国} {魏}{曹植}《文帝诔》:“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宜作物師﹐長爲神主。壽終金石﹐等算{東父}。”{三国} {魏}{曹植}《驱车篇》:“發舉蹈虚廓﹐徑庭升窈冥。同壽{東父}年﹐曠代永長生。”【3】传说中的神名。{三国} {魏}{曹植}《远游篇》:“遠游臨四海﹐俯仰觀洪波……將歸謁{東父}﹐一舉超流沙。”《海内十洲记·聚窟洲》:“{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上有{太帝宫}﹐{太真}{東王父}所治處。”【4】旧指麋所化的精怪。{晋}{葛洪}《抱朴子·登涉》:“山中……卯日﹐稱丈人者﹐兔也。稱東王父者﹐麋也。稱西王母者﹐鹿也。”
東方作-汉语大词典
東方作
【1】谓日出。《庄子·外物》:“儒以詩禮發冢﹐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謂日出也。”
東西南朔-汉语大词典
東西南朔
【1】见“東西南北”。
東市-汉语大词典
東市
【1】{汉}代在{长安}东市处决判死刑的犯人。后以“東市”泛指刑场。{柳亚子}《有悼二首为徐伯荪烈士作》诗之二:“慷慨告天下﹐滅虜志無渝。長嘯赴東市﹐剖心奚足辭!”《晋书·宣帝纪》:“公居{伊}{周}之任﹐挾天子﹐杖天威﹐孰敢不從?舍此而欲就東市﹐豈不痛哉!”{元}{马致远}《庆东原·叹世》曲:“珊瑚樹﹐高數尺﹐珍奇合在誰家内﹐便認做我的。豈不知財多害己﹐直到東市方知。”
東山日頭一大堆-汉语大词典
東山日頭一大堆
亦作“[東方日頭一大堆]”【1】犹言来日方长。{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十二章:“〔{宋献策}说〕目前最重要的是紧紧拉住{曹帅}﹐凡可以引起双方意见相左的事﹐竭力避免。好事不在忙中取﹐东方日头一大堆。所以我和{启东}特意请示了{闯王}﹐在{曹帅}面前暂不提设官理民的话。”{李文元}《婚事》:“大娘到底没给他囫囵话﹐只是说:‘东山日头一大堆的嘛﹐停停再说吧!’”
東内-汉语大词典
東内
【1】泛指宫内东面的宫。{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四:“東内斜將紫禁通﹐龍池鳳苑夾城中。”【2】{唐}{大明宫}(后改{蓬莱宫})的别称。《旧唐书·地理志一》:“{東内}曰{大明宫}﹐在{西内}之東北。{高宗}{龍朔}二年置……{高宗}以後﹐天子常居{東内}﹐别殿﹑亭﹑觀三十餘所。”
東村女-汉语大词典
東村女
【1】指{东施}。《红楼梦》第六四回:“一代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東直門-汉语大词典
東直門
【1】{北京}内城东北城门名。{元}代为{大都}的{崇仁门},{明}时更今名。{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打春》:“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至{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北京》:“都城九門﹐正南曰{正陽}……東之北曰{東直}。”
東楹-汉语大词典
東楹
【1】厅堂东侧的柱子。《左传·成公六年》:“{鄭伯}如{晉}拜成﹐{子游}相﹐授玉于東楹之東。{士貞伯}曰:‘{鄭伯}其死乎!自棄也已。’”{杜预}注:“《禮》:授玉兩楹之間。{鄭伯}行疾﹐故東過。”{孔颖达}疏:“《傳》言‘東楹之東’﹐以譏{鄭伯}行速。”《仪礼·聘礼》:“公側﹐受玉于中堂與東楹之間。”
東岳-汉语大词典
東岳
【1】见“東嶽”。
東方生-汉语大词典
東方生
【1】指{汉}{东方朔}。{明}{李贽}《豫约·感慨平生》:“上之不能如{東方生}之避世{金馬門}﹐以萬乘爲僚友﹐含垢忍恥﹐遊戲仕路。”{明}{刘基}《卖柑者言》:“予默默無以應。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忿世嫉邪者耶﹐而托於柑以諷耶!”{清}{龚自珍}《行路易》诗:“蟠桃之花萬丈明﹐{淮}南之犬彳亍行﹐臣豈不如{武皇}階下{東方生}?”
東撙西節-汉语大词典
東撙西節
【1】谓从各方面节省。{郭沫若}《塔万引》:“他在这样踌蹰时﹐他的家计却一天一天地逼迫拢来了﹐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东撙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
東被-汉语大词典
東被
【1】谓传播到东方。{南朝} {齐}{王屮}《头陀寺碑文》:“既而《方廣》東被﹐教肄南移。”按﹐“方廣”为《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省称。【2】犹东及。《文选·陆机<齐讴行>》:“東被{姑}{尤}側﹐南界{聊}{攝}城。”{李善}注:“{杜預}曰:‘{姑尤}﹐{齊}東界……{聊攝}﹐{齊}西界也。’”
東飄西徙-汉语大词典
東飄西徙
【1】谓到处漂流,迁徙无定。{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幾年間東飄西徙﹐今日裏天教重會。大海船頭﹐果有相撞時。”
東瞧西望-汉语大词典
東瞧西望
同“[東張西望]”【1】《三侠五义》第二九回:“只見{丁二爺}也不東瞧西望﹐他竟奔假門而來。”《红楼梦》第六回:“{劉老老}只聽見咯當咯當的響聲﹐很似打鑼篩麵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東方宿-汉语大词典
東方宿
【1】羊蹄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羊蹄》。
東扭西捏-汉语大词典
東扭西捏
【1】谓做事不爽快。《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那敗子借債﹐有幾般不便宜處……及至准算與他﹐又要减你價錢;准算過﹐便有幾兩贏餘﹐要他找絶﹐他又東扭西捏﹐朝三暮四﹐没有得爽利與你。”
東嶽大帝-汉语大词典
東嶽大帝
【1】道教所奉东岳庙中的{泰山}神。迷信谓其掌管人间生死。每年夏历三月二十八日举行祭祀。{鲁迅}《朝花夕拾·无常》:“凡是神﹐在{中国}仿佛都有些随意杀人的权柄似的﹐倒不如说是职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罢﹐就如城隍和{东岳大帝}之类。”{沙汀}《一个秋天的晩上》:“那是间大神殿﹐正中的{东岳大帝}已经搬移开了。”
東抹西塗-汉语大词典
東抹西塗
【1】见“東塗西抹”。
東亞病夫-汉语大词典
東亞病夫
【1】旧时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贬称。{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过去说{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又不讲卫生……但是﹐经过这六年的改革﹐我们把{中国}的面貌改变了。”{郭沫若}《全运会闭幕》诗:“{中華}兒女今舒暢﹐‘{東亞}病夫’已健康。”
東王-汉语大词典
東王
【1】{春秋}时{周敬王}的别称。《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周}之亡也﹐其三川震。今{西王}之大臣亦震﹐天棄之矣。{東王}必大克。”{杜预}注:“{子朝}在{王城}﹐故謂{西王}。{敬王}居{狄泉}﹐在{王城}之東﹐故曰{東王}。”【2】指仙人{东王公}。{三国} {魏}{曹植}《登台赋》:“同天地之矩量兮﹐齊日月之輝光;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王}。”{唐}{李贺}《马诗》之七:“{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乾。君王若燕去﹐誰爲拽車轅?”{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六七:“電笑何妨再一回﹐忽逢{玉女}諫書來。{東王}萬八千驍盡﹐爲報投壺乏箭材。”【3】{太平天囯}{杨秀清}的封号。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二》:“{天王}降旨詔衆官曰:‘爾爲官者﹐須知爾{東王}所言﹐即是天父所言也﹐爾等皆當欣遵。’”{清}{张汉}《鄂城纪事诗》之十九:“忽聞街上擊銅鉦﹐令出{東王}耳共傾。”
東溟臣-汉语大词典
東溟臣
【1】《庄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爲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后因以“東溟臣”比喻陷入困境亟待解救之人。{唐}{李白}《赠友人》诗之三:“莫持{西江}水﹐空許東溟臣。”
東魏-汉语大词典
東魏
【1】朝代名。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将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邺}(今{河北省}{临漳}西南),史称{东魏}。拥有今{洛阳}以东的北方各省。550年为{高洋}所代。共历十七年。
東山之府-汉语大词典
東山之府
【1】指{汉}{吴王}{刘濞}的府库。《汉书·枚乘传》:“夫{漢}并二十四郡,十七諸侯,方輸錯出,運行數千里,不絶於道,其珍怪不如{東山}之府。”{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東山},{吴王}之府藏也。”后以指帝王的宝库。{晋}{左思}《吴都赋》:“窺{東山}之府﹐則瓌寳溢目;{海陵}之倉﹐則紅粟流衍。”
東金西木-汉语大词典
東金西木
【1】星命家语。谓生辰的日与时金木相克,其人不孝。{宋}{陈郁}《藏一话腴》:“{李國棟}{夏卿}《感懷》云:‘東金西木兩睽違﹐由此生男不足依……’自注云:‘{珞琭子}曰:東金西木﹐定生五逆之男。僕命庚申日甲申時﹐正爲此耳。’”
東奔西向-汉语大词典
東奔西向
【1】谓各奔东西,互不相关。{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二折:“你也光﹐我也光﹐東奔西向﹐我就養徧{濮州}城﹐你也難來攔當。”
東海-汉语大词典
東海
【1】指我国东方滨海地区。{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灼灼{淮陰}﹐靈武冠世……二州肅清﹐四邦咸舉。乃眷北{燕}﹐遂表東海。”{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五侯九伯﹐實得征之。世胙太師﹐以表東海。”《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爲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杨伯峻}注:“爲東海諸國之表率者﹐可能是{姜太公}之國。”【2】海名。所指因时而异。大抵{先秦}时代多指今之{黄海};{秦}{汉}以后兼指今之{黄海}﹑{东海};{明}以后所指始与今之{东海}相当。今之{东海}海域,北起{长江}口北岸,南以{广东省}{南澳岛}至{台湾省}南端一线为界,东至{琉球群岛}。【3】泛指东方的大海。《荀子·正论》:“淺不足與測深﹐愚不足與謀知﹐坎井之鼃﹐不足與語東海之樂。”{汉}{枚乘}《七发》:“秉意乎南山﹐通望乎東海﹐虹洞兮蒼天﹐極慮乎崖涘。”{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遥拱北辰纏寇盜﹐欲傾東海洗乾坤。”{元}{关汉卿}《西蜀梦》第四折:“來時節玉蟾出東海﹐去時節殘月下西樓。”《红楼梦》第四回:“東海缺少白玉牀﹐龍王來請{金陵王}。”【4】郡名。{秦}置。{楚}{汉}之际也称郯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西汉}辖境相当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市}﹑{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其后历代屡有设置,辖境及治所亦有变迁。
東河-汉语大词典
東河
【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略呈南北流向一段,称{东河}。与{晋}{陕}间北南流向一段称{西河}相对。《礼记·王制》:“自{東河}至於{東海}﹐千里而遥。”{郑玄}注:“{徐州}域。”《史记·夏本纪》“{禹}行自{冀州}始”{唐}{张守节}正义:“{黄河}自{勝州}東﹐直南至{華陰}﹐即東至{懷州}南﹐又東北至{平州}{碣石山}入海也。{東河}之西﹐{西河}之東﹐{南河}之北﹐皆{冀州}也。”《礼记·王制》:“自{東河}至於{西河}﹐千里而近。”{郑玄}注:“亦{冀州}域。”【2】{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河道副总督为{河南}{山东}河道总督(通称河东河道总督),专司{河南}{山东}两省境内{黄河}﹑{运河}等的防治事宜。其所管辖的诸河流统称“东河”。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三.总督》。
東流-汉语大词典
東流
【1】东去的流水。亦比喻事物消逝,不可复返。《红楼梦》第三四回:“我便一時死了﹐得他們如此﹐一生事業﹐縱然盡付東流﹐也無足歎息了。”《庄子·徐无鬼》:“故海不辭東流﹐大之至也。”{唐}{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四十餘帝三百秋﹐功名事跡隨東流。”{明}{陈汝元}《金莲记·惊讹》:“誰道暫離﹐竟爲永别﹐萬里游魂驚夜月﹐百年寵愛付東流。”【2】流向东方。《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曉風飄薄已堪愁﹐更伴東流流水過秦樓。”《书·禹贡》:“{嶓冢}導{漾}﹐東流爲{漢}。”{唐}{杜甫}《别赞上人》诗:“百川日東流﹐客去亦不息。”《孟子·告子上》:“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
東家處子-汉语大词典
東家處子
【1】见“東家子”。
東林十八賢-汉语大词典
東林十八賢
【1】{晋}{慧远法师}与{刘遗民}﹑{雷次宗}﹑{宗炳}等十八人发起结白莲社于{庐山}{东林寺},因称“東林十八賢”。{唐}{可朋}逸句:“雖陪北{楚}三千客﹐多話{東林}十八賢。”{明}{袁宏道}《途中怀大兄诗》:“{東林}十八賢﹐高舉標奇致。”
東封西款-汉语大词典
東封西款
【1】谓边境罢战修好。封,封爵;款,归顺。{明}{袁宏道}《逋赋谣》:“東封西款邊功多﹐{江}{淮}陸地生洪波。内庫馬價支垂盡﹐民固無力官奈何!”
東土九祖-汉语大词典
東土九祖
【1】佛教天台宗在{中国}承传的九位祖师。对西天二十四祖而言。九祖为:{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惠威}﹑{玄朗}﹑{湛然}。参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一节。
東真-汉语大词典
東真
【1】{金}{元}之际,{蒲鲜万奴}据{辽东}立国曰{大真},历史上亦称{东真},意为东方{女真}。参见“[東夏]”。
東牆處子-汉语大词典
東牆處子
【1】《孟子·告子下》:“踰東家牆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后以指邻居的处女。{明}{孙仁孺}《东郭记·绵驹》:“第四笑﹐鄉閭輩﹐更誰將古道誇﹐盼東牆處子摟來嫁。”
東人-汉语大词典
東人
【1】《诗·小雅·大东》:“東人之子,職勞不來。”{朱熹}集传:“東人,諸侯之人也。”本指{西周}统治下的东方诸侯国之人,后泛指{陕}以东之人。{唐}{韩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相公罷論道﹐聿至活東人。”{唐}{李商隐}《旧顿》诗:“東人望幸久咨嗟﹐四海於今是一家。”【2】指{日本}人。{郭沫若}《西湖纪游》诗:“那几个骄慢的东人﹐在一旁嗤笑你们哟!”{林纾}《与姚叔节书》:“夫瞢然不審{中國}四千餘年繼紹之絶學﹐則蔽于東人之言﹐此少年輕者所爲。”【3】东家,主人。{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家童云]我家東人好儍也﹐安知他不是箇妖魔鬼怪﹐便信着他跟將去了。”《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安學海}問:〕‘這裏可是{鄧九公}府上?’那人答道:‘在下姓{李}。{鄧九太爺}便是敝東人﹐不在家裏。’”《水浒传》第四八回:“{杜興}再渡過來見{宋江}﹐禀道:‘俺東人再三拜上頭領﹐本欲親身迎迓﹐奈緣中傷﹐患軀在床﹐不能相見﹐容日專當拜會。’”{鲁迅}《准风月谈·归厚》:“先前演的是《杀子报》罢﹐这回就须是《三娘教子》﹐‘老东人呀﹐唉﹐唉﹐唉!’”
東山-汉语大词典
東山
【1】泛指名高望重的人。{清}{赵翼}《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並世文章無北地﹐當年聲望此{東山}。”{赵朴初}《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關多病﹐三年不見{東山}。花事綢繆風又雨﹐更兼蜂妒鶯讒。”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時見{江青}爪牙講話﹐矛頭指向{周總理}﹐賦此書憤。”【2】《孟子·尽心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赵岐}注:“{東山},蓋{魯}城東之高山。”后因以代指{鲁}地。{宋}{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齊}{魯}﹐位下名高人比數……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3】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又,{临安}﹑{金陵}亦有{东山},也曾是{谢安}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唐}{王维}《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東山}時﹐心尚一何遠!”{宋}{沈遘}《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暫作{東山}去﹐還期{宣室}來。”{清}{赵翼}《秋帆制府挽诗》:“南國烽烟悲遠道﹐{東山}絲竹渺前塵。”【4】{南朝}{梁}{何胤}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胤}二兄{求}{點}並棲遁﹐{求}先卒﹐至是{胤}又隱。世號{點}爲‘大山’﹐{胤}爲‘小山’﹐亦曰‘東山’。”【5】《诗·豳风·东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朱熹}集传:“{東山},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玉汝}有愛妾{劉氏}﹐將行﹐劇飲通夕……{劉貢父}﹐{玉汝}姻黨﹐即作小詩寄之以戲云:‘{嫖姚}不復顧家爲﹐誰謂{東山}久不歸。’”{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此去{東山}又{北山}﹐鏡中强半尚紅顔。”【6】代指{谢安}。{清}{顾炎武}《上吴侍郎旸》诗:“{征虜}投壺暇﹐{東山}賭墅優。”{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東山}姿﹐緬懷{右軍}言。”【7】泛指东面的山。{宋}{苏轼}《赤壁赋》:“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杨朔}《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清}{郑燮}《道情》之一:“一霎時波摇金影﹐驀擡頭月上東山。”【8】{春秋}时少数民族{赤狄}别种{东山}{皋落氏}的省称。《国语·晋语一》:“〔{晉獻公}〕是故使{申生}伐{東山}﹐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韦昭}注:“{東山}﹐{臯落氏}。”
東風入律-汉语大词典
東風入律
【1】谓春风和畅,律吕调协。常用以称颂盛世。《晋书·地理志上》:“而玉環楛矢﹐夷裘風駕﹐南翬表貺﹐東風入律﹐光乎上德﹐奚遠弗臻。”《海内十洲记·聚窟洲》:“〔{月支}〕使者對曰:‘臣國去此三十萬里﹐國有常占﹐東風入律﹐百旬不休﹐青雲干吕﹐連月不散者﹐當知中國時有好道之君。’”
東門行-汉语大词典
東門行
【1】乐府瑟调曲名。《宋书·乐志》归入《大曲》。古辞写一贫士迫于生计,愤而离家,其妻婉言劝阻,但他仍决然而去。{南朝}{宋}{鲍照}及{唐}{柳宗元}均有拟作,但与古辞意异。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东门行》。
東扶西倒-汉语大词典
東扶西倒
【1】形容力不能支,扶不起来。{宋}{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殺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醿。”《朱子语类》卷一二五:“如某﹐此身已衰耗﹐如破屋相似﹐東扶西倒﹐雖欲修養﹐亦何能有益邪?”
東夷-汉语大词典
東夷
【1】指{三国}{吴}。《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嗟彼{東夷}﹐憑{江}阻湖﹐騷擾邊境﹐勞我師徒。”{李善}注:“{東夷}﹐謂{吴}。”【2】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東夷獻其樂器﹐{肅慎}貢其楛矢。”{唐}{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司空出東夷﹐童稚刷勁翮。”《礼记·曲礼下》:“其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河北}﹑{山西}的北部是所谓北狄﹐{陕西}的大部分是所谓西戎﹐{黄河}的下游是所谓东夷。”【3】特指{清}朝统治者。{清}{顾炎武}《羌胡引》:“東夷跳梁歷三世﹐四十五年稱僞帝。”【4】旧指我国东方{日本}﹑{朝鲜}等国家。{明}{陆深}《春雨堂随笔》:“今世所用摺疊扇﹐亦名聚頭扇﹐吾鄉{張東海}先生以爲貢於東夷……{東坡}謂{高麗}白松扇﹐展之廣尺餘﹐合之止兩指許﹐正今摺扇﹐蓋自{北宋}已有之。{倭}人亦製爲泥金面﹑烏竹骨充貢。出自東夷果然。”{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倭缎》:“凡倭緞製起東夷﹐{漳}{泉}海濱效法爲之。”
東拼西凑-汉语大词典
東拼西凑
【1】同“[東挪西凑]”。《红楼梦》第八回:“因是兒子的終身大事所關﹐説不得東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兩贄見禮﹐帶了{秦鍾}到{代儒}家來拜見。”《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當他在半路上﹐早已東拼西凑﹐凑得三千銀子﹐專爲監中打點之用。”【2】谓从多方把零星事物拼凑在一起。{巴金}《谈<春>》:“我在我的姐姐妹妹和表姐妹们的身上看见过他们的影子﹐我东拼西凑地把影子改变成活人。”{老舍}《龙须沟》第一幕:“院子不大﹐只有四间东倒西歪的破土房。门窗都是东拼西凑的。”
東面-汉语大词典
東面
【1】面向东。《庄子·秋水》:“〔{河伯}〕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新唐书·礼乐志六》:“使者升西階上﹐東面。”《礼记·曲礼下》:“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宁﹐门与屏之间。【2】古代事师之礼,师坐东面向西,弟子面向东事之。{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信}令軍中曰:‘生得{廣武君}﹐購千金。’{信}得之﹐乃東面師事之。”【3】东边,东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你就屈駕住了東面廂房;當中是個堂屋﹐我們常要來打吵的。”{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诗:“{渚宫}東面煙波冷﹐{浴殿}西頭鐘漏深。”
東偷西摸-汉语大词典
東偷西摸
【1】谓暗中干不正当的事。《孽海花》第三十回:“况{金雯青}也是風流班首……她還是饞貓兒似的東偷西摸。”
東不着邊, 西不着際-汉语大词典
東不着邊, 西不着際
【1】谓四处无着落,没有落脚处。《水浒传》第十七回:“〔{高太尉}〕又差人來捉洒家……吃俺一把火燒了那菜園裏廨宇﹐逃走在江湖上﹐東又不着﹐西又不着﹐來到{孟州}{十字坡}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公子逃去兩日﹐東不着邊﹐西不着際﹐肚裏又餓不過﹐看見兒每討飰﹐討得來﹐倒有得喫;只得也皮着臉去討些充饑。”亦作“[東又不着﹐西又不着]”。
東下-汉语大词典
東下
【1】东行。我国地势西北方高,东南方低,故习惯称东行为东下,与西上相对。《史记·淮阴侯列传》:“{常山王}背{項王}﹐奉{項嬰}頭而竄﹐逃歸於{漢王}。{漢王}借兵而東下﹐殺{成安君}{泜水}之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清}{吴伟业}《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诗序:“久之﹐有聞其復東下者﹐主於{海虞}一故人。”【2】谓向东攻克。{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
東波-汉语大词典
東波
【1】向东流逝之水。比喻匆匆消逝的时光。{唐}{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诗:“飢寒束困厄﹐默塞飛星霜。百志不成一﹐東波擲年光。”
東吴招親, 弄假成真-汉语大词典
東吴招親, 弄假成真
【1】《三国演义》第五四回载,{孙}{刘}联合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后,{刘备}借{东吴}{荆州}暂驻。{周瑜}设计赚{备}入{吴}招亲,欲以之为人质索回{荆州}。不料{吴国太}({孙权}母)见{备}英姿出众,曰:“真吾婿也”,遂将其小女({权}妹)嫁给{刘备},是为{孙夫人}。后因以“東吴招親,弄假成真”比喻有违初衷,弄巧成拙。{克非}《春潮急》九:“‘东吴招亲﹐弄假成真’。{李春山}在心里直骂自己:又干了一桩蠢事。”
東平之樹-汉语大词典
東平之樹
【1】《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東平}{思王}劉宇〕立三十三年薨”{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刘劭}{王象}《皇览》:“{東平思王}冢在{無鹽},人傳言王在國思歸京師,後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后因以“東平之樹”谓人死后犹不泯眷恋故国之情。{北周}{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遊魂寃結﹐非無{廣漢}之城;久客思歸﹐唯有{東平}之樹。”{南朝} {梁}{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或有自其家得而示余者﹐余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若使{墨翟}之言無爽﹐{宣室}之談有徵﹐冀{東平}之樹﹐望{咸陽}而西靡。”
東山謝氏-汉语大词典
東山謝氏
【1】本指{谢安}。后借指隐士﹑名流。{宋}{贺铸}《南乡子》词之二:“柳岸艤蘭舟﹐更結{東山}{謝氏}游。”
東坡羹-汉语大词典
東坡羹
【1】指{苏轼}所烹调的一种菜羹。{宋}{苏轼}《东坡羹颂》引:“東坡羹﹐蓋{東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蘆菔若薺﹐皆揉洗數過﹐去辛苦汁﹐以生油少許塗釜緣及瓷盌在菜湯中﹐入生米爲糝。”{宋}{苏轼}《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诗:“我昔在田間﹐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誰知南{粤}老﹐解作東坡羹。中有蘆菔根﹐尚含曉露清。勿語貴公子﹐從渠嗜羶腥。”
東門-汉语大词典
東門
【1】东城门。《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東門﹐有女如雲。”{清}{王鸣盛}《蛾术编》卷四十:“{漢}{唐}時州郡多在京師之東﹐士大夫游宦於京者﹐出入皆取道東門。”{汉}{张衡}《东京赋》:“西阻{九阿}﹐東門于{旋}。”【2】复姓。{春秋}{鲁}{公子遂}字{襄仲},居东门,号{东门襄仲},后因以为姓氏。{汉}有{东门云}。
東坑-汉语大词典
東坑
【1】见“東阬”。
東一筢子西一掃帚-汉语大词典
東一筢子西一掃帚
【1】见“東一耙子西一掃帚”。
東林-汉语大词典
東林
【1】指东林书院。{清}{赵翼}《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東林}威標榜﹐{鄒}{顧}屹山斗。”{清}{黄遵宪}《己亥续怀人诗》:“尋遍{東林}南北部﹐一家鈎黨古無人。”【2】东边的树林或竹林。{唐}{杜甫}《舍弟占归草堂检校卿示此诗》:“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南朝} {梁}{江淹}《效阮公诗》之一:“孤雲出北山﹐宿鳥驚東林。”【3】指{明}末东林党。{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是﹐‘疾恶太严’﹐‘操之过急’﹐{汉}的清流和{明}的“东林”﹐却正以这一点倾败。”{清}{侯方域}《太常公家传》:“公暇時﹐時共{攀龍}講學﹐{魏廣微}忌之﹐曰:‘此崛彊老者﹐‘東林’之魁渠也。’”{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4】指{庐山}{东林寺}。{唐}{张乔}《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徹西國﹐舊跡寄{東林}。”{宋}{王禹偁}《寄杭州西湖昭庆寺华社主省常上人》诗:“任誇西掖吟紅藥﹐何似{東林}種白蓮。” 亦泛指僧寺。{唐}{司空曙}《闲园即事寄暕公》诗:“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