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枝(柘枝)是什么意思
柘枝舞-现代汉语大词典
柘枝舞zhè zhī wǔ
【释义】:
唐代西北民族舞蹈。自西域石国(今中亚塔什干一带)传来。最初为女子独舞,舞姿矫健,节奏多变,大多以鼓伴奏。后来有双人舞,名《双柘枝》。又有二女童藏于莲花形道具中,花瓣开放,出而对舞,女童帽施金铃,舞时转动作声。宋时发展为多人队舞。
柘枝顛-汉语大词典
柘枝顛
【1】谓酷爱柘枝舞者。指{宋}{寇准}。{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寇萊公}好柘枝舞﹐會客必舞柘枝﹐每舞必盡日﹐時謂之‘柘枝顛’。”
柘枝引-汉语大词典
柘枝引
【1】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演为词牌,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参阅{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词谱.柘枝引》。
柘枝妓-汉语大词典
柘枝妓
【1】以跳柘枝舞为业的女艺人。{唐}{白居易}有《柘枝妓》诗。
柘枝隊-汉语大词典
柘枝隊
【1】{宋}时柘枝舞的大型舞队。《宋史·乐志十七》:“隊舞之制﹐其名各十。小兒隊凡七十二人:一曰柘枝隊﹐衣五色繡羅寬袍﹐戴胡帽﹐繫銀帶。”
柘枝舞-汉语大词典
柘枝舞
【1】{唐}代西北民族舞蹈。自西域{石国}(今{苏联}{中亚塔什干}一带)传来。最初为女子独舞,舞姿矫健,节奏多变,大多以鼓伴奏。后来有双人舞,名《双柘枝》。又有二女童藏于莲花形道具中,花瓣开放﹐出而对舞,女童帽施金铃,舞时转动作声。{宋}时发展为多人队舞。{宋}{梅尧臣}《和永叔柘枝歌》:“始知事簡樂民和﹐不厭來觀柘枝舞。”{唐}{沈亚之}《柘枝舞赋》:“而觀者蓋然既罷﹐昇鼓堂上﹐絃吹大奏﹐命爲柘枝舞。”{{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西域乐舞在{长安}处于压倒{中国}乐舞的优势﹐是在{开元}{天宝}间……柘枝舞女着窄袖薄罗衫。”
柘枝花帽-汉语大词典
柘枝花帽
【1】舞柘枝时所戴的帽子。{明}{陈汝元}《金莲记·闺咏》:“愁腸碎﹐柘枝花帽﹐冷落半年餘。”{唐}{王建}《宫词》之八六:“未戴柘枝花帽子﹐兩行宫監在簾前。”
柘枝鼓-汉语大词典
柘枝鼓
【1】舞柘枝时所击之鼓。{唐}{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雷槌柘枝鼓﹐雪擺胡騰衫。”{清}{吴伟业}《王郎曲》:“同伴{李生}柘枝鼓﹐結束新翻善財舞。”
柘枝詞-汉语大词典
柘枝詞
【1】跳柘枝舞时所唱之词。{唐}{王建}有《柘枝词》。{清}{毛奇龄}《西河词话》:“自{唐}人作柘枝詞﹑蓮花鏇歌﹐則舞者所執與歌者所措詞﹐稍稍相應。”
柘枝-汉语大词典
柘枝
【1】柘枝舞的省称。{{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胡腾﹑胡旋和柘枝都由女伎歌舞。”{清}{吴伟业}《赠妓朗圆》诗:“輕靴窄袖柘枝裝﹐舞罷斜身倚玉床。”{唐}{章孝标}《柘枝》诗:“柘枝初出鼓聲招﹐花鈿羅衫聳細腰。”【2】荔枝的一种。{宋}{黄庭坚}《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之二:“五月照江鴨頭緑﹐六月連山柘枝紅。”{任渊}注:“{山谷}《與王觀復書》云:‘今年{戎州}荔子盛登﹐一種柘枝頭出於{遏臘平}﹐大如鷄卵﹐味極美。’”
柘枝娘-汉语大词典
柘枝娘
【1】跳柘枝舞的女艺人。{元}{张养浩}《寨儿令·辞参议还家》曲:“{大明湖}摇畫舫﹐{華不注}倒壺觴。這幾場﹐忙殺柘枝娘。”
掘柘枝-汉语大词典
掘柘枝
【1】见“掘柘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