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梆)是什么意思
硬梆梆←→软绵绵-反义词词典
硬梆梆←→软绵绵yìngbāngbāng-ruǎnmiánmián
【词性】:形
硬梆梆:形容坚硬结实。
软绵绵:形容柔软。
【例】 那大衣的黑布面上,不知刮破了几片,烧破了几块,风雪泥沙合在一起冻得硬梆梆的了。(刘白羽:《一个温暖的雪夜》)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峻青:《海滨仲夏夜》)
梆下道儿去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梆下道儿去了
【释义】:
谓赶马拉的车走错了道。比喻离题太远或不近情理。《醒世姻缘传》八四:骆校尉道:“你姑夫这话梆下道儿去了!一个幕宾先生,你叫他来看看,你当是在乡里雇觅汉哩!”
老梆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老梆子lǎo bāng zi
方言。①对老年人的蔑称。老舍《龙须沟》“老梆子,你管他妈的什么闲事,你身上也痒痒吗?”②比喻老调子。叶子玲《雪飘除夕》“要是以前:一看这漫天飞雪,他准会乐呵呵地哼几句‘瑞雪兆丰年’的老梆子。”
潦倒梆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潦倒梆子liǎo dǎo bāng zi
方言。指不成器的人。徐光耀《平原烈火》“现在周岩松常把村里一个潦倒梆子外号叫钱串儿的叫去,半夜里喝酒打牌。”
敲牙梆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敲牙梆子qiāo yá bāng zi
谓吵嚷。牙梆子牙齿。刘绍棠《京门脸子》“你一天到晚雨打芭蕉,他也不分昼夜敲牙梆子,那就扰得街坊四邻都不得安宁了。”
直隶梆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直隶梆子zhí lì bāng zi
【释义】:
即河北梆子。
上党梆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上党梆子shàng dǎng bāng zi
【释义】:
也叫上党宫调、东路梆子。戏曲剧种。流行于山西东南部古上党地区,所用腔调除梆子腔外,也包括罗罗腔、昆腔、皮黄、赚戏等,音调高亢。演出剧目以梆子戏最多。
东路梆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路梆子dōng lù bāng zi
【释义】:
即上党梆子。
中路梆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路梆子zhōng lù bāng zi
【释义】:
晋剧的俗称。又叫山西梆子。由蒲剧派生而成,流行于山西省中部地区。
北路梆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北路梆子běi lù bāng zi
【释义】:
戏曲剧种。流行于山西北部和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属板腔体,唱腔、念白与中路梆子相近,但曲调更为高亢。板式主要有夹板、慢板、二性、流水、垛板等。
京梆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京梆子jīng bāng zi
【释义】:
即河北梆子。
山东梆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山东梆子shān dōng bāng zi
【释义】:
地方戏曲腔调或剧种名。据说是秦腔传入山东以后所形成。流行于山东西部及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剧目、唱腔同山东的平调、莱芜梆子等相互影响。
山西梆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山西梆子shān xī bāng zi
【释义】:
山西蒲剧(蒲州梆子)、晋剧(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四大梆子剧种的统称。有时专指晋剧。
河北梆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河北梆子hé běi bāng zi
【释义】:
也叫京梆子、直隶梆子。戏曲剧种。流行于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由传入河北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来,属板腔体,曲调高亢、激越,主要有慢板、二六、流水、尖板、哭板、反调等。
河南梆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河南梆子hé nán bāng zi
【释义】:
即豫剧。
潦倒梆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潦倒梆子liǎo dǎo bāng zi
【释义】:
方言。不成器的人。徐光耀《平原烈火》:“现在周岩松常把村里一个潦倒梆子外号叫钱串儿的叫去,半夜里喝酒打牌。”章炳麟《〈国粹学报〉祝辞》:“虽其潘澜戋余,不敢弃也。”
老梆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老梆子lǎo bāng zi
【释义】:
方言。①对老年人的蔑称。老舍《龙须沟》:“老梆子,你管他妈的什么闲事,你身上也痒痒吗?”②犹老调子。叶子玲《雪飘除夕》:“要是以前,一看这漫天飞雪,他准会乐呵呵地哼几句‘瑞雪兆丰年’的老梆子。”
木梆-现代汉语大词典
木梆mù bāng
【释义】:
用挖空的木头做成的梆子。曹禺《雷雨》:“四周却更显得沉闷了,偶尔听见几声青蛙叫和更夫的木梆声,暴雨就快要来了。”
梆-现代汉语大词典
梆bāng
【释义】:
①梆子。张天翼《新生》:“什么地方在那里打更,一下一下的梆声仿佛敲到了他的心脏上。”②象声词。杨沫《青春之歌》:“罗大方拿下唱片往地下一摔,唱片梆的一声立刻粉碎。”③方言。打,敲击。孙犁《村歌》:“她仰着头望着树尖,像是寻找哪一个枣儿红的透,吃着可口,好动手去梆。”④硬,生硬。如:梆硬。
梆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梆子bāng zi
【释义】:
①巡更或旧时衙门用以集散人众所敲的响器。用竹子或挖空的木头制成。巴金《砂丁》:“二更的梆子果然响起来,清脆的木头的声音在这静夜里和那一声两声的狗叫互相应答。”②打击乐器。用两根长短不同的硬木棒制成,两手各执其一,互击发音以按节拍。是梆子腔的伴奏乐器。③指梆子腔。
梆子戏-现代汉语大词典
梆子戏bāng zi xì
【释义】:
梆子腔系统的各种戏剧。葛洛《龙店乡的喜日》:“昨晚县城里有剧团在演梆子戏,听说今晚还要演哩。”
梆子腔-现代汉语大词典
梆子腔bāng zi qiāng
【释义】:
戏曲声腔。我国北方用硬木梆子作打击乐器以按节拍的剧种的统称。如秦腔(陕西梆子)、晋剧(山西梆子)、豫剧(河南梆子)以及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魏巍《东方》:“在他闪着快乐的红眼睛、哼着梆子腔回来的路上,不等到家,他的收获物就剩不下多少了。”
梆声蛙-现代汉语大词典
梆声蛙bāng shēng wā
【释义】:
即泽蛙。
梆梆枪-现代汉语大词典
梆梆枪bāng bāng qiāng
【释义】:
方言。盒子枪。《四川文学》1979年第12期:“你就给他当个卫兵好了。只消带个梆梆枪,前前后后照管他一下,用不着上前线。”
梆梆硬-现代汉语大词典
梆梆硬bāng bāng yìng
【释义】:
形容很坚硬。杨朔《三千里江山》:“秦敏浑身带着股霜雪气味,眼睫毛挂着白霜,口罩冻的梆梆硬。”
梆笛-现代汉语大词典
梆笛bāng dí
【释义】:
主要用于为梆子伴奏的笛子。音色清脆明亮。
梆硬-现代汉语大词典
梆硬bāng yìng
【释义】:
形容很坚硬。魏巍《东方》:“那些伤员都是在前方绑扎所临时急救后就抬下来的,血衣也没有换,冻得梆硬。”也形容态度生硬。克非《春潮急》:“去呼叫的三个小青年态度梆硬,他料到情势不妙,心头很觉惊惶。”
硬梆-现代汉语大词典
硬梆yìng bang
【释义】:
见“硬帮”。
硬梆梆-现代汉语大词典
硬梆梆yìng bāng bāng
【释义】:
见“硬邦邦”。
高调梆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高调梆子gāo diào bāng zi
【释义】:
即山东梆子。
三梆-汉语大词典
三梆
【1】三次击梆木。封建时代官长坐堂前的信号。昆曲《十五贯》第八场:“伙计!发三梆了﹐大门上调原卷﹐二门上解犯人﹐太爷即刻要坐堂了。”{清}{黄六鸿}《福惠全书·任·上堂规》:“候三梆坐堂﹐照牌次序唤審。”
中路梆子-汉语大词典
中路梆子
【1】{晋}剧的俗称。又叫{山西}梆子。由{蒲}剧派生而成,流行于{山西省}中部地区。
南梆子-汉语大词典
南梆子
【1】京剧曲调。定弦同“西皮”调一样。音调和婉,宜于表达幽怨﹑细腻的情感。主要用于旦角,有时也用于小生。
傳梆-汉语大词典
傳梆
【1】古官衙中敲击梆子,用以传报或集散人役。《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傳梆禀知{謝廉使}。廉使不升堂﹐竟叫進私衙裏來。”
山西梆子-汉语大词典
山西梆子
【1】即晋剧。地方戏曲的腔调或剧种名。流行于{山西}中部地区。
山東梆子-汉语大词典
山東梆子
【1】地方戏曲腔调或剧种名。据说是秦腔传入{山东}以后所形成。流行于{山东}西部及{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剧目﹑唱腔同{山东}的平调﹑莱芜梆子等相互影响。
木梆-汉语大词典
木梆
【1】用挖空的木头做成的梆子。{曹禺}《雷雨》第三幕:“四周却更显得沉闷了﹐偶尔听见几声青蛙叫和更夫的木梆声﹐暴雨就快要来了。”
梆-汉语大词典
梆
《廣韻》博江切,平江,幫。【1】梆子。《西游记》第七四回:“〔{孫悟空}〕也變做個小妖兒﹐照依他敲着梆﹐摇着鈴﹐掮着旗。”《儒林外史》第二二回:“知縣才發二梆﹐不曾坐堂。”{张天翼}《新生》:“什么地方在那里打更﹐一下一下的梆声仿佛敲到了他的心脏上。”【2】象声词。{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胡家村》:“促織之别種三……其首大者﹐聲梆﹑梆﹐曰梆子頭。”{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九章:“{罗大方}拿下唱片往地下一摔﹐唱片梆的一声立刻粉碎。”【3】方言。打,敲击。{孙犁}《村歌》上篇一:“她仰着头望着树尖﹐像是寻找哪一个枣儿红的透﹐吃着可口﹐好动手去梆。”如:你要尽跟我闹矛盾﹐我可拿笤帚疙瘩梆你!【4】硬,生硬。参见“[梆硬]”。【5】量词。{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買飛松一梆於{劉}姓者家。飛松者﹐一名狐實﹐亦作梧實。”
梆子戲-汉语大词典
梆子戲
【1】梆子腔系统的各种戏剧。{葛洛}《龙店乡的喜日》:“昨晩县城里有剧团在演梆子戏﹐听说今晩还要演哩。”
梆梆槍-汉语大词典
梆梆槍
【1】方言。长枪。《红色歌谣集·赤卫队之歌》:“背上背的嘛嗹嗹﹐梆梆枪那嘛溜溜﹐见了嘛敌人嘛哎哟打一仗啊!”原注:“{四川}方言﹐即长枪。”
梆鑼-汉语大词典
梆鑼
【1】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清}{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守御救援》:“每晩各街撥派户丁五人﹐持梆鑼器械﹐往來巡邏﹐按更次鳴鑼敲梆﹐直至天明。”《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可奈墻外是梆鑼聒噪﹐堂上是人語喧嘩﹐再也莫想睡得穩。”
梆鼓-汉语大词典
梆鼓
【1】梆子和鼓。报更的响器。{清}{赵翼}《独夜》诗:“麗譙梆鼓夜初長﹐節物經秋愛淺涼。”
梆子頭-汉语大词典
梆子頭
【1】形体像促织的一种昆虫。{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胡家村》:“促織之别種三﹐肥大倍焉者﹐色澤如油﹐其聲呦﹑呦﹑呦﹐曰油葫蘆。其首大者﹐聲梆﹑梆﹐曰梆子頭……三者不能鬭而能聲﹐擯於養者。”
梆梆硬-汉语大词典
梆梆硬
【1】形容很坚硬。{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段:“{秦敏}浑身带着股霜雪气味﹐眼睫毛挂着白霜﹐口罩冻的梆梆硬。”
梆硬-汉语大词典
梆硬
【1】形容态度生硬。{克非}《春潮急》九:“去呼叫的三个小青年态度梆硬﹐他料到情势不妙﹐心头很觉惊惶。”【2】形容很坚硬。{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二章:“那些伤员都是在前方绑扎所临时急救后就抬下来的﹐血衣也没有换﹐冻得梆硬。”
梆子-汉语大词典
梆子
【1】指梆子腔。《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無如老爺的天性又生來的合看戲這樁事不甚相近﹐甚麽叫作賓白合套﹐切末排塲﹐平日一概不曾留過這番心﹐再講不到梆子﹑二簧了。”【2】打击乐器。用两根长短不同的硬木棒制成,两手各执其一,互击发音以按节拍。是梆子腔的伴奏乐器。【3】巡更或旧时衙门用以集散人众所敲的响器。用竹子或挖空的木头制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外面那洋號一回一回的﹐吹得嗚嗚響﹐人來人往的脚步聲﹐又是那打更的梆子敲個不住﹐如何睡得着。”{巴金}《砂丁》一:“二更的梆子果然响起来﹐清脆的木头的声音在这静夜里和那一声两声的狗叫互相应答。”《水浒传》第二回:“那莊前莊後﹐莊東莊西﹐三四百{史}家莊户﹐聽得梆子響﹐都拖槍拽棒﹐聚起三四百人﹐一齊都到{史家莊}上。”
梆子腔-汉语大词典
梆子腔
【1】戏曲声腔。我国北方用硬木梆子作打击乐器以按节拍的剧种的统称。如秦腔(陕西梆子)﹑晋剧(山西梆子)﹑豫剧(河南梆子)以及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封台》:“{咸豐}以後﹐專重二簧﹐近則並重秦腔。秦腔者﹐即俗所謂梆子腔。”{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一章:“在他闪着快乐的红眼睛﹑哼着梆子腔回来的路上﹐不等到家﹐他的收获物就剩不下多少了。”
河南梆子-汉语大词典
河南梆子
【1】即豫剧。参见“[豫劇]”。
河北梆子-汉语大词典
河北梆子
【1】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北}和{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由{清}{乾隆}末年{山西}蒲州梆子传入{河北}逐渐演变而成。也有人认为直接渊源于北曲弦索调。在发展过程中曾受高腔﹑京剧的影响。以木梆子按节拍,音调高亢,表演细腻。
潦倒梆子-汉语大词典
潦倒梆子
【1】方言。不成器的人。{徐光耀}《平原烈火》十八:“现在{周岩松}常把村里一个潦倒梆子外号叫{钱串儿}的叫去﹐半夜里喝酒打牌。”
擊梆-汉语大词典
擊梆
【1】敲打梆子。用以宣告集散﹑表示有事申报或巡更示警等。{明}{吕维祺}《四彝馆增定馆则》之十五:“諸生每日辰初入館……候擊梆散館﹐不許先出。”{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发各告示》:“許擊梆從轉斗内投進。”《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原差道:‘此是經卷﹐又不是甚麽財物﹐待我在轉桶邊擊梆﹐禀一聲﹐遞進去不妨。’”
破梆破羣-汉语大词典
破梆破羣
【1】旧时牌戏术语。二条﹑二万﹑八饼一副叫“梆子”;三条﹑三万﹑七饼一副叫“羣子”。梆子中缺饼子叫“破梆”,群子中缺饼子叫“破羣”。《镜花缘》第七四回:“並且每牌總是一張老千﹐從未起過空堂﹐牌牌總要打九索;至於破梆破羣﹐更不必説了。”
硬梆-汉语大词典
硬梆
【1】见“硬幫”。
硬梆梆-汉语大词典
硬梆梆
【1】见“硬邦邦”。
老梆子-汉语大词典
老梆子
【1】方言。对老年人的蔑称。{老舍}《龙须沟》第一幕:“老梆子﹐你管他妈的什么闲事﹐你身上也痒痒吗?”【2】方言。犹老调子。{叶子玲}《雪飘除夕》:“要是以前﹐一看这漫天飞雪﹐他准会乐呵呵地哼几句‘瑞雪兆丰年’的老梆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