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栗)是什么意思
黄栗留-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黄栗留huáng lì liú
【释义】:
黄莺。亦省称“栗留”。宋·王安石《卧闻》诗:“卧闻黄栗留,起见白符鸠。”
栗尾-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栗尾lì wěi
【释义】:
指代毛笔。本指黄鼠狼尾毛,因其栗色而称,用以制笔,名栗尾,并泛指毛笔。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溪藤,指代纸’为浙江刬溪所产之藤制造而成。
战栗-古语词今用词典
战栗zhànlì
也作“颤栗”。
颤抖。鲁哀公同孔子的弟子宰我(即宰予),做土地神的牌位应该用什么木料。宰我回答说:夏朝人用松木,殷朝人用柏木,“周人以栗”。(周朝人用栗木。)为什么要用栗木呢?意思是让老百姓害怕而战栗。(《论语·八佾》)
今沿用本义。
屠格涅夫《麻雀》:“但它整个的小身体为着恐怖而战栗了!”《党员文摘》:“赫鲁晓夫的嘴角抽动两下,牵连肌肉,厚重的脸孔出现一阵痉挛似的颤栗,终于迸出很大一声叫喊。”《钟山》:“我回过头去,一个戴台湾软草礼帽身穿烤绸小褂裤的男人轻声呼唤我,那声音既陌生又熟悉,既近又遥远,那男子摘下墨镜,我颤栗了一下。”
颤栗-古语词今用词典
颤栗zhànlì
见“战栗”条。
发抖 哆嗦 颤抖 战栗(颤栗) 打颤(打战) 抖 战抖-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发抖 哆嗦 颤抖 战栗(颤栗) 打颤(打战) 抖 战抖
发抖fàdǒu 哆嗦duōsuo 颤抖chàndǒu 战栗(颤栗)zhànlì 打颤(打战)dǎzhàn 抖dǒu 战抖zhàndòu
动词。表示由于心理上或生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或其局部)抖动;可比喻地用于内心,有的还可用于大地。
“发抖”强调抖动发生着;多用于因害怕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例如:“东北的天气太冷,冻得他浑身发抖”(《中国青年报》,1979.12.28);“他是头一次面向那么多人在台上发言,害怕,紧张,拿着发言稿的手止不住发抖”;“吴老太爷的心只是发抖,《太上感应篇》紧紧地抱在怀里”(茅盾:《子夜》)。
“哆嗦”所指的抖动一般时间比较长,程度比较重;多用于因害怕、生气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是口语用词,有口语色彩。例如:“邹华堂没有见过这阵势,禁不住浑身哆嗦起来”(冯骥才等:《义和拳》)“样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儿乎要哭出来”(老舍:《骆驼祥子》)。
“颤抖”所指的抖动一般较轻微,可受“微微”修饰,意思较轻;多用于因激动或兴奋而引起的颤动。例如:“当郑克昌得到《挺进报》时,兴奋得双手都颤抖起来”(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写到这儿,我的心微微颤抖,从心底涌出一些聪俊的影子”(《杨朔散文选》);“大地有些颤抖”(孙犁:《风云初记》)。
“战栗”含有寒心、感到恐怖或畏冷的意味,多用于因害怕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一般只在文艺性的文字里使用,有文艺风格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例如:“看到这种血淋淋的杀人情景,她不禁全身战栗”;“单衣抵不住风雪的袭击,大家浑身哆嗦,牙齿战栗”(成仿吾:《长征回忆录》);“想到祸难就要临头,他心里战栗起来”。
“打颤”强调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所指的抖动较轻;是口语用词,口语色彩浓厚。例如:“有一扇窗,玻璃打烂了,浸入的北风直往屋里灌,冷得我身子打颤”(《周立波文集》,第二卷);“冰冷的水浸得他们身子都打战”(同上);“魏强被骂的脸色由红变黄,气的浑身直打颤”(冯志:《敌后武工队》);“有个老演员告诉他,腿打颤就使劲掐”(《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
“抖”在意思上和“发抖”较一致,适用的范围较广;也是口语用词,口语色彩浓厚,多同单音词组合;可以叠用,但后面须连上“的”。例如:“他怕冷,大概是发疟子,盖那么多还在抖”;“泥土仍然簌簌的掉,阿Q的脚也索索的抖”(鲁迅:《阿Q正传》);“我见到那个凶神恶煞的老板的时候,心里还真抖了一阵”;“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鲁迅:《药》)。
“战抖”是“战栗”的等义词,较少用。
吃毛栗子-实用委婉语词典
吃毛栗子
婉指用食指和中指变成勾状(形似栗子)敲击他人的额头。上海俗语。
寒战 战栗-近义词应用词典
寒战 战栗
寒战 hánzhàn 战栗 zhànlì
【寒战】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如:
1.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迅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
【战栗】战抖。如:
2.这种处罚,使不法商人战栗。
辨析:“寒战”指由于皮肤毛孔受冻受惊而收缩,使全身骤然抖动,如一阵冷风,吹得我禁不住打了几个寒战。“战栗”也作“战慓”,指由于内心受到严重的恐惧因而全身持续发抖,如半夜突闻怪声,使我战栗起来。“寒战”是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都用;“战栗”是文言词,多用于书面语体。“寒战”可作宾语,如“打了几个寒战”。
战抖 战栗-近义词应用词典
战抖 战栗
战抖 zhàndǒu 战栗 zhànlì
【战抖】发抖,哆嗦。如:
1.我的心猛地战抖起来。
【战栗】战抖。如:
2.“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
战抖也说成颤抖。如:
3.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4.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
战栗也作颤栗。如:
5.1943年的海莱山区,颤栗在凛冽的寒冬里。
辨析:“战抖”运用范围比“战栗”广。它多用于人因害怕或寒冷而哆嗦,如大炮轰隆一声,他猛然战抖起来。又指人因感情激动而打哆嗦,如例1。“战抖”也作“颤抖”,如这力量足使坏人颤抖。“战栗”用于人因惊恐害怕而打哆嗦,如例2,“战栗”也作“颤栗”,如冻得全身颤栗。
栗-古文观止词典
栗lì
【词性】:形容词
一、清澈(1)。《季梁谏追楚师》:嘉栗旨酒。——清澈甜美的酒。
二、担心,恐惧(2)。《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主持科举考试的人,授予您功名也不再担心。《送天台陈庭学序》: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登上高山而向下看,陡峭的山谷有几万尺深,深得不能看见它的底,肝胆为它发抖、恐惧。
按仔耳朵吃栗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按仔耳朵吃栗子
【释义】:
仔:着。犹言掩耳盗铃。谓自欺欺人。《楼中月》三二:秘密也勿相干格,俗语两句说得好,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凭你秘密,终归是按仔耳朵吃栗子哉。
满头浇栗,一个也不入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满头浇栗,一个也不入耳
【释义】:
浇:倒。栗:栗子。栗子核大,进不了耳孔。比喻话不投机,一句也听不进去。《豆棚闲话》二:大凡有意思的高人,彼此相遇,说理谈玄,一问一答,娓娓不倦。假使对着没意思的,就如满头浇栗,一个也不入耳。
爆栗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爆栗子bào lì zi
栗爆。指将食指、中指弯曲起来敲人头顶的动作。李劼人《死水微澜》.“不知为什么,大高二爷顶恨她,有机会总要给她几个爆栗子,牙齿还要咬紧。”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栗-佛源语词词典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栗
觱栗(bìlì)又作“觱篥”,一种用竹管制成的吹奏乐器,源于西域龟兹,后传入中原内地,唐宋时多用之。是“九九消寒歌”歌词中的一句。中国农历从冬至日开始“数九”,即以九天为一个单位,共有九个“九”,计八十一天。天气由寒逐渐变暖,八十一天以后,北方开始开犁春耕。每个“九”,都用一句韵语来描写气候的特点或表现,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棒打不走(不出家门),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黄牛遍地走。”中国南方和北方纬度不同,气温差别很大,各地的九九歌也不同。这句九九消寒歌反映的是山西南部黄河以南一带气候的特点。佛家拿来作禅语使用。《五灯会元·卷十二·太子道一禅师》:“问:‘古曲无音韵,如何和得齐?’师曰:‘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曰:‘宫商角徵非关妙,石人拊掌笑呵呵。’师曰:‘同道方知。’”
栗1-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栗1lì
①树名,也指其果实。《诗经·郑风·东门之》:“东门之~,有践家室。”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枣、柿之类。”②籽实饱满。《诗经·大雅·生民》:“实坚实好,实颖实~。”③坚实。《礼记·聘义》:“缜密以~,知也。”《荀子·法行》:“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而理,知也。”(知:同“智”。)④敬慎,严肃。《史记·夏本纪》:“始事事,宽而~,柔而立。”刘禹锡《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先期至斋,~然以敬。”⑤通“栗2”。战栗,因害怕而发抖。柳宗元《童区寄传》:“寄伪儿啼,恐~,为儿恒状。”
【栗黄】栗子果肉。《促织》:“蟹白~。”
【栗栗】①众多的样子。《诗经·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挃挃zhì zhì:收割作物的声音。)②恐惧的样子。《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日慎一目。”
【栗冽】寒冷。《诗经·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觱bì发:大风触物声。)
【栗斯】曲意奉承。《楚辞·卜居》:“将哫訾~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哫訾、喔咿、儒儿:献媚逢迎。)
栗2-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栗2溧、慄lì
①恐惧。《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②因寒冷或恐惧而发抖。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栗冽】寒冷。欧阳修《秋声赋》:“其气~,砭人肌骨。”
不寒而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寒而栗bù hán ér lì
【释义】:
不冷而发抖。形容极为恐惧。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他的手曾帮助朱延年干这些罪恶的勾当。他一想到这些,全身不寒而栗。”
凛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凛栗lǐn lì
【释义】:
恐惧;惊恐。茅盾《动摇》:“方太太分明看见那臃肿痴肥的身体悬空在一缕游丝上,凛栗地无效地在挣扎。”
詟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詟栗zhé lì
【释义】:
震慑。章炳麟《〈张苍水集〉后序》:“群虏詟栗丧气而不敢动。”
凿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凿栗záo lì
【释义】:
指以指关节部位敲人头部。何其芳《老人》:“我得到的惩罚是两个凿栗,几句叱责。”
地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地栗dì lì
【释义】:
方言。荸荠。
吃麻栗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吃麻栗子chī má lì zi
【释义】:
方言。被别人屈着中指指节骨凿头额。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拿摩温动不动就给人吃麻栗子,立壁角。”
山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山栗shān lì
【释义】:
栗的一种。子实较板栗稍小,可食。
恂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恂栗xún lì
【释义】:
恐惧战栗。景耀月《古诗》:“恂栗煎中膈,焦灼摧妙颜。”
悚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悚栗sǒng lì
【释义】:
恐惧战栗。王西彦《古屋》:“即使面对更深更大的丑恶,我将更不感到悚栗了。”
悸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悸栗jì lì
【释义】:
因惊慌恐惧而发抖。如:游客于山中猛见一怪兽,不由得毛发竖立,悸栗不已。
惊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惊栗jīng lì
【释义】:
吃惊战栗。秦牧《画蛋·练功》:“以后画起圆圈来,信笔一挥,就像用圆规画成一样,‘令人看见惊栗’。”
惴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惴栗zhuì lì
【释义】:
恐惧而战栗。郭沫若《反正前后》:“他们忧财产之丧失,愁骨肉的分散,愁自己生命的难保,真不知道是怎样地惴栗了。”
惶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栗huáng lì
【释义】:
恐惧。柔石《夜底怪眼》:“莱托娜用同一种深黑色的葬衣,没界限地披着城内城外——披在怒号不平的海潮上,也披上人心惶栗而不敢做声的宝城。”
懔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懔栗lǐn lì
【释义】:
①寒战的样子。如:她在风雨中感到一阵懔栗。②恐惧的样子。冯至《伍子胥》:“人们走着黄昏时崎岖的窄路,箫声婉婉转转地随着游离的鬼火去寻索死者的灵魂,人人的心里都感到几分懔栗。”
寒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寒栗hán lì
【释义】:
①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抖。梁斌《播火记》:“冯老兰一说,珍儿脸上腾地红起来,心上不由得寒栗。”②因受寒或受惊皮肤上出现的小疙瘩。俗称鸡皮疙瘩。巴金《灭亡》:“人底眼晴只要和它们接触一次,那个人就会连脊梁上都起了寒栗。”
板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板栗bǎn lì
【释义】:
即栗子。
栗1-现代汉语大词典
栗1lì
【释义】:
①木名。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球状壳斗内。果实可以吃,也可入药。木材坚实,可供建筑与制器具用。②栗树的果实。又叫栗子、板栗。如:火中取栗。③姓。
栗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栗子lì zi
【释义】:
①栗树的果实。《人民文学》1981年第11期:“每次回来,都带些家乡的枣儿、栗子什么的。”②栗暴。姚雪垠《李自成》:“(二毛)想再走近一点,不料刚向前多走一步,被他的哥哥狠狠地敲了一栗子。”
栗色-现代汉语大词典
栗色lì sè
【释义】:
像栗子壳般的颜色。
栗鸮-现代汉语大词典
栗鸮lì xiāo
【释义】:
草鸮科猛禽。体长约29厘米。头大,面盘浅葡萄红色。上体栗红色,有黑、白色小斑点;下体浅葡萄红色,有暗栗色小圆点。黄昏和黎明前活动,食鼠类、小鸟、蜥蜴、蛙和昆虫等。1956年首次发现于我国西双版纳,后又见于广西。
栗凿-现代汉语大词典
栗凿lì záo
【释义】:
栗暴。鲁迅《阿Q正传》:“因为老尼姑来阻挡,说了三句话,他们便将伊当作满政府,在头上很给了不少的棍子和栗凿。”
栗暴-现代汉语大词典
栗暴lì bào
【释义】:
将食指、中指弯曲起来敲击人头顶的动作。如:这孩子不听话,头上一连挨了几个栗暴。
栗2-现代汉语大词典
栗2lì凓
【释义】:
寒冷。如:栗烈。
栗3-现代汉语大词典
栗3lì慄
【释义】:
发抖;哆嗦。如:战栗;不寒而栗。
栗栗危惧-现代汉语大词典
栗栗危惧lì lì wēi jù
【释义】:
形容很害怕。鲁迅《略论中国人的脸》:“尤其不好的是红鼻子,有时简直像是将要熔化的蜡烛油,仿佛就要滴下来,使人看得栗栗危惧。”
栗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栗然lì rán
【释义】:
恐惧瑟缩的样子。鲁迅《白光》:“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下巴骨轻飘飘的回到坑底里不多久,他就逃到院子里了。”
橡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橡栗xiàng lì
【释义】:
栎树的果实。含淀粉,可食,味苦。也叫橡实、橡子、橡果。
战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战栗zhàn lì
【释义】:
因恐惧、寒冷或激动而颤抖。杨沫《青春之歌》:“她狠命地咬着自己的嘴唇,也竭力克制着因过于激动而引起的战栗。”
毛栗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毛栗子máo lì zi
【释义】:
茅栗。树小,叶如板栗,春生,夏花,秋实,冬枯,其实细如橡子,可炒食。午星《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一进山沟,瞥见罗维道同志在地上拾毛栗子。”
股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股栗gǔ lì
【释义】:
大腿发抖。形容恐惧之甚。郭沫若《卓文君》:“周大欲动,秦二畏缩而股栗。”
火中取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火中取栗huǒ zhōng qǔ lì
【释义】: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后常以“火中取栗”比喻为别人冒风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徐铸成《旧闻杂谈》:“段祺瑞只是一时利用进步党的所谓‘人才内阁’作为他的垫脚石,而任公成了他的‘猫脚爪’,火中取栗后,就被抛弃了。”
热锅里爆出冷栗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热锅里爆出冷栗子rè guō li bào chū lěng lì zi
【释义】:
比喻事情发生得出乎意料。《故事会》1983年第3期:“谁想到,热锅里爆出冷栗子,法院判决时,陆彩珠抢先表示要林林。”
爆栗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爆栗子bào lì zi
【释义】:
栗爆。指将食指、中指弯曲起来敲人头顶的动作。李劼人《死水微澜》:“不知为什么,大高二爷顶恨她,有机会总要给她几个爆栗子,牙齿还要咬紧。”
鸡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鸡栗jī lì
【释义】:
即鸡皮疙瘩。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说起来,总是否认有鬼怪的,但鸡栗却不肯因为不信便不出来,寒毛一个个也会竖起的。”
颤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颤栗zhàn lì
【释义】:
战栗。发抖;哆嗦。柯岩《我们这支队伍(一)》:“观众像被鞭子抽在心上一样,一阵颤栗,然后是暴风雨般经久不息的掌声。”
粟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粟栗sù lì
【释义】:
悚惧时肌肤起颗粒。如:小妹恐血,每见血,肌犹粟栗。
起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起栗qǐ lì
【释义】:
发抖,害怕。冰心《南归》:“父亲眉头一皱,那惨肃的神宇,使我起栗。”
醋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醋栗cù lì
【释义】:
落叶灌木。茎丛生,有刺,叶子略呈圆形,花白色。果实也称醋栗,是球形的浆果,黄绿色或红色,味酸,可以制果酱。
震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震栗zhèn lì
【释义】:
战栗。王西彦《曙》:“他说这些话时,声音发颤,全身都震栗起来。”
不寒而栗-汉语大词典
不寒而栗
【1】不冷而发抖。形容极为恐惧。《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栗。”《汉书·杨恽传》:“下流之人﹐衆毁所歸﹐不寒而栗。”{颜师古}注:“栗﹐竦縮也。”{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九:“他的手曾帮助{朱延年}干这些罪恶的勾当。他一想到这些﹐全身不寒而栗。”
仡栗-汉语大词典
仡栗
【1】迅疾貌。{宋}{程俱}《夜坐》诗:“飢烏夜啼棲復起﹐仡栗飛光透窗紙。”{唐}{孟郊}《秋怀》诗之三:“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劍飛。”
佶栗-汉语大词典
佶栗
【1】战栗貌。{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初入太湖》:“耳目駭鴻濛﹐精神寒佶栗。”{元}{张翥}《紫檀筚篥曲赠善吹者任子中》诗:“當頭獨發調最高﹐響來直在青雲裏。頓令陽春變秋色﹐佶栗{吴}霜飛繞指。”【2】耸动貌。{唐}{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佶栗金虬石潭古﹐勺陂瀲灩幽修語。”
冰栗-汉语大词典
冰栗
【1】犹严肃。《孔丛子·连丛子》:“人之性分氣度不同﹐有體貌亢疏﹐色厲矜莊﹐儀容冰栗﹐似若能斷﹐而當事少决﹐不遂其爲者。”
凛栗-汉语大词典
凛栗
【1】见“凛慄”。
危栗-汉语大词典
危栗
【1】恐惧战栗。{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上:“中歲﹐其子{景石}别駕夭喪﹐門户危栗。”
土栗-汉语大词典
土栗
【1】小而干的芋头。{宋}{林洪}《山家清供·土芝丹》:“芋之大者名土芝……小者暴乾入瓮﹐候寒月用稻草火煨盦﹐色香如栗﹐名土栗。”
地栗-汉语大词典
地栗
【1】荸荠的别名。{宋}{华岳}《翠微南征录·呈陈平仲》:“荐公地栗三盃酒﹐分我天香一味羹。”
吃栗多-汉语大词典
吃栗多
【1】梵语krita的译音。意谓贱人。{明}{张鼎思}《琅琊代醉编·吃栗多》:“梵云吃栗多﹐{唐}言賤人。”{清}{梁章鉅}《称谓录·贱称》:“梵語吃栗多﹐華言賤人。”
吃麻栗子-汉语大词典
吃麻栗子
【1】方言。被别人屈着中指指节骨凿头额。{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七:“拿摩温动不动就给人吃麻栗子﹐立壁角。”
嚴栗-汉语大词典
嚴栗
【1】犹严谨,严密。{章炳麟}《<初步梵文典>序》:“佛典自{東漢}初有譯録……乃{唐}{玄奘}﹑{義浄}諸師﹐所述始嚴栗﹐合其本書。”【2】严肃而使人敬畏。《书·皋陶谟》“寬而慄”{唐}{孔颖达}疏:“故性寬弘而能矜莊嚴栗﹐乃成一德。”《礼记·大学》“瑟兮僴兮者﹐恂慄也”{汉}{郑玄}注:“恂字或作峻……言其容貌嚴栗也。”
和栗-汉语大词典
和栗
【1】谓和顺而严正。《易纬乾凿度》卷上:“五緯順軌﹐四時和栗。”{宋均}注:“和栗﹐氣和而嚴正。”
啞觱栗-汉语大词典
啞觱栗
【1】古代管乐器。{宋}{姜夔}《<凄凉犯>词序》:“予歸行都﹐以此曲示國工{田正德}﹐使以啞觱栗角吹之﹐其韻極美。”{夏承焘}笺校引{童斐}《中乐寻原》上:“觱栗今訛爲喇叭﹐蓋誤倒其名﹐而侈口呼之也。(節)啞觱栗即今頭管。”
嘉栗-汉语大词典
嘉栗
【1】指美酒。{唐}{元稹}《告畬三阳神文》:“軒然神功﹐坐受嘉栗。”【2】形容酒佳美清醇。一说指嘉美的饮器。《左传·桓公六年》:“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杨伯峻}注:“嘉栗旨酒﹐猶言既好又清而美之酒……({章炳麟}謂)嘉栗﹐嘉量也。言酒而及飲器之嘉﹐則酒之如量可知。説詳《春秋左傳讀》。亦可通。”{晋}{潘岳}《藉田赋》:“黍稷馨香﹐旨酒嘉栗。”《宋史·乐志七》:“嘉栗旨酒﹐有瀰斯盈。”
山栗-汉语大词典
山栗
【1】栗的一种。子实较板栗稍小,可食。{宋}{苏辙}《将移绩溪令》诗:“山栗似拳應自飽﹐蜂糖如土不須慳。”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栗》。{宋}{欧阳修}《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诗:“晨灰煖餘杯﹐夜火燃山栗。”
屹栗-汉语大词典
屹栗
【1】畏惧不安貌。{宋}{沈括}《怀归赋》:“吾一念子之往兮﹐意尤兀硉而屹栗。”
鬱栗-汉语大词典
鬱栗
【1】犹鬱律。曲折﹑起伏貌。{清}{龚自珍}《与人笺一》:“足下示吾近作﹐勇去口吻之冶俊﹐爲汪洋鬱栗沖夷﹐是文章之祥也。”
密栗-汉语大词典
密栗
【1】缜密;坚硬。语本《礼记·聘义》:“〔玉〕縝密以栗。”{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六》:“《淇澳》之詩﹐再言‘瑟兮僴兮’﹐學道之士﹐必密栗其中而武毅其外﹐‘德盛不狎侮’﹐始能彌爾性而固道基焉。”{章炳麟}《说林下》:“邇者﹐{黄以周}以不文著﹐惟{黄}氏亦自謂鈍於筆語。觀其撰述﹐密栗醇厚﹐庶幾{賈}{孔}之遺章﹐何{宋}文之足道?”【2】引申为确凿,无可辩驳。{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使舉一密栗之反証﹐殆莫如古國之見滅於外讎矣。”
寒栗-汉语大词典
寒栗
【1】见“寒慄”。
寒栗子-汉语大词典
寒栗子
【1】因受寒或受惊,皮肤上出现的疙瘩。《水浒传》第一回:“太尉方纔爬得起來﹐説道:‘慚愧!驚殺下官!’看身上時﹐寒栗子比餶飿兒大小。”一本作“寒粟子”。
寬栗-汉语大词典
寬栗
【1】宽厚而庄重。{明}{归有光}《六言六蔽》:“而{夔}之典樂﹐亦不外乎直温寬栗之數語。”《书·舜典》:“直而温﹐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孔}传:“教之正直而温和﹐寬弘而能莊栗。”{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九徵》:“寬栗而柔立﹐士之德也。”
杕栗-汉语大词典
杕栗
【1】即杜梨。{黄侃}《蕲春语》:“{陸璣}《毛詩義疏》云: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棃﹐赤棠也。吾鄉呼此木爲杕栗樹。杜栗﹑杜棃﹐皆音轉。杕音陀﹐或作柁。”
板栗-汉语大词典
板栗
【1】木名。即栗树。{宋}{唐慎微}《证类本草·果·栗》:“又有板栗﹑隹栗﹐二樹皆大。”【2】指其果实,即栗子。{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栗》:“栗之大者爲板栗﹐中心扁子爲栗楔。稍小者爲山栗。山栗之圓而末尖者爲錐栗。”
杼栗-汉语大词典
杼栗
【1】栎属的子实。{汉}{刘向}《说苑·立节》:“冬處於山林食杼栗﹐夏處洲澤食蔆藕。”《庄子·山木》:“衣裘褐﹐食杼栗。”《管子·轻重丁》:“上斷輪軸﹐下采杼栗。”
栗-汉语大词典
栗
《廣韻》力質切,入質,來。【1】木名。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球状壳斗内。果实可以吃,亦可入药。木材坚实,可供建筑与制器具用。《诗·鄘风·定之方中》:“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2】栗树的果实,又叫栗子﹑板栗。《周礼·天官·笾人》:“饋食之籩﹐其實棗﹑栗﹑桃﹑乾﹑榛實。”{唐}{韩愈}《送张道士序》:“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遲。”【3】谷实饱满。《诗·大雅·生民》:“實堅實好﹐實穎實栗。”{朱熹}集传:“栗﹐不秕也。”{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稻灾》:“凡苗自函活以至穎栗﹐早者食水三斗﹐晚者食水五斗﹐失水即枯。”【4】坚,坚实。《礼记·聘义》:“縝密以栗﹐知也。”{郑玄}注:“栗﹐堅貌。”{清}{毛奇龄}《故明特授游击将军道州守备列女沈氏云英墓志铭》:“如彼荆珍﹐既柔且栗。”【5】庄敬,严肃。《书·舜典》:“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温﹐寬而栗。”{蔡沈}集传:“栗﹐莊敬也。”{唐}{张九龄}《送赵都护赴西安》诗:“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寬。”【6】见“栗栗”。【7】通“[慄]”。哆嗦,发抖。《论语·八佾》:“{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汉书·杨恽传》:“下流之人﹐衆毁所歸﹐不寒而栗。”{颜师古}注:“栗﹐竦縮也。”【8】通“[凓]”。寒,凉。{唐}{萧颖士}《有竹》诗之五:“我有珍簟﹐淒其以栗。”【9】通“[歷]”。参见“[栗階]”。【10】姓。{战国}{燕}有{栗腹}。
栗荴-汉语大词典
栗荴
【1】栗壳与栗肉之间的薄皮。可入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栗》〔集解〕引{苏恭}曰:“栗荴﹐栗内薄皮也。”
栗岡硯-汉语大词典
栗岡硯
【1】砚之一种。{唐}{李白}《殷十一赠栗冈砚》诗:“{殷侯}三玄士﹐贈我栗岡硯。”
栗烈-汉语大词典
栗烈
【1】凛冽。形容严寒。栗,通“凓”。{宋}{范成大}《思佛亭晓望》诗:“栗烈剛風刮病眸﹐登臨何啻緩千憂。”《诗·豳风·七月》:“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朱熹}集传:“觱發﹐風寒也;栗烈﹐氣寒也。”{清}{倪承茂}《苦寒行》:“{燕山}九月即飛雪﹐玄冬寒氣更栗烈。”
栗然-汉语大词典
栗然
【1】恐惧貌,瑟缩貌。栗,通“慄”。{鲁迅}《呐喊·白光》:“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下巴骨轻飘飘的回到坑底里不多久﹐他就逃到院子里了。”{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全{歐}人士﹐爲之栗然震驚者有之﹐芒然自失者有之。”【2】坚实密致貌。{明}{方孝孺}《送李生序》:“摩其外﹐輝然而温﹐栗然而潤﹐人雖賤之﹐吾必以爲良玉矣。”
栗跗-汉语大词典
栗跗
【1】指栗花。跗,花萼的基部,代指花。{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六:“野老披荷葉﹐家童掃栗跗。”
栗色-汉语大词典
栗色
【1】像栗子壳般的颜色。{明}{高明}《琵琶记·杏园春宴》:“[末]有甚顔色的?[丑]布汗﹑論聖……棗騮﹑栗色。”
栗楔-汉语大词典
栗楔
【1】栗壳里呈扁形的栗子仁。中医入药,去痛活血。{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栗》:“栗楔﹐一球三顆﹐其中扁者栗楔也。”
栗烈觱發-汉语大词典
栗烈觱發
【1】形容气候寒冷。栗,通“凓”。《歧路灯》第五十回:“{巴氏}正要勸女婿街上游玩﹐偏偏的蒼雲漸布﹐黄風徐起﹐栗烈觱發﹐竟有釀雪的意思。”
栗暴-汉语大词典
栗暴
【1】见“栗爆”。
栗駭-汉语大词典
栗駭
【1】谓栗子成熟后,栗果从刺苞中迸出。喻转机。《东观汉记》佚文:“栗駭蓬轉﹐因遇際會。”
栗留-汉语大词典
栗留
【1】“黄栗留”的省称,即黄莺。{金路铎}《高唐刘氏驻春园》诗:“醉鄉天地白日永﹐鶗鴂栗留皆好音。”{清}{查学}《女冠子·春恨》词:“栗留啼也﹐唤起多少情緒。”
栗理-汉语大词典
栗理
【1】坚实有文理。《荀子·法行》:“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潤而澤﹐仁也;栗而理﹐知也。”{杨倞}注:“似智者處事堅固又有文理。”{汉}{刘向}《说苑·杂言》:“玉有六美﹐君子貴之﹐望之温潤﹐近之栗理。”
栗房-汉语大词典
栗房
【1】栗子的外壳。{宋}{司马光}《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之二:“目懶拭如松液﹐領髮頻抓似栗房。”{明}{刘基}《次韵和刘宗保秋怀》之一:“牆角蟲號瓜蔓索﹐樹頭禽嚇栗房開。”
栗爆-汉语大词典
栗爆
【1】亦作“[栗暴]”。谓将食指﹑中指弯曲起来敲击人头顶的动作。{元}{无名氏}《黄花峪》第四折:“我去你秃頭上直打五十箇栗爆。”{明}{沈璟}《义侠记·设伏》:“你便常在大官人處綽摸些東西﹐倒説我哄人錢鈔﹐莫討我大栗暴鑿過來。”《说岳全传》第三回:“員外大怒……遂將{王貴}頭上一連幾個栗爆。”《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婆子揪住{鄆哥}﹐鑿上兩個栗暴。”【2】栗子受热后爆裂。{後蜀}{何光远}《鉴戒录·容易格》:“〔{太祖}〕旋令宫人於火爐中煨栗子,俄有數栗爆出,燒損繡褥子……{太祖}良久曰:‘栗爆燒氈破,貓跳觸鼎翻。’”一说“栗爆”一联为{後蜀}{卢延让}句,见{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宋}{韩驹}《送云门妙喜游雪峰》诗:“夜氊從栗爆﹐午盌看茶翻。”
栗芋-汉语大词典
栗芋
【1】芋之一种。{唐}{宋之问}《游陆浑南山答李舍人適》诗:“粳稻遠彌秀﹐栗芋秋新熟。”
栗栗危懼-汉语大词典
栗栗危懼
【1】形容很害怕。{鲁迅}《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尤其不好的是红鼻子﹐有时简直像是将要熔化的蜡烛油﹐仿佛就要滴下来﹐使人看得栗栗危惧。”《书·汤诰》:“栗栗危懼﹐若將隕於深淵。”栗栗﹐一本作“慄慄”。
栗如-汉语大词典
栗如
【1】敬谨貌。{唐}{白居易}《宣州试射中正鹄赋》:“矧乃正其色﹐温如栗如;游於藝﹐匪疾匪徐。”
栗皺-汉语大词典
栗皺
【1】栗子带刺的外壳。{唐}{杜甫}《野望因过常少仙》诗:“入村樵徑引﹐嘗果栗皺開。”{前蜀}{贯休}《湖头别墅》诗之一:“饑鼠掀菱殻﹐新蟬避栗皺。”
栗冽-汉语大词典
栗冽
【1】栗烈。栗,通“凓”。{宋}{苏轼}《次韵子由月季花再生》:“乘時出婉娩﹐爲我暖栗冽。”
栗里-汉语大词典
栗里
【1】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晋}{陶潜}曾居于此。{南朝} {梁}{萧统}《陶靖节传》:“{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齎酒具於半道{栗里}之間。”{李光}《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之二:“浮家泛宅{梨川}夢﹐尋壑經邱{栗里}情。”{唐}{白居易}《访陶公旧宅》诗:“{柴桑}古村落﹐{栗里}舊山川。”
栗主-汉语大词典
栗主
【1】古代练祭所立的神主。用栗木做成,故称“栗主”。后通称宗庙神主为“栗主”。《公羊传·文公二年》:“虞主用桑﹐練主用栗。”《旧唐书·礼仪志六》:“{東都}太廟﹐不合置木主﹐謹按典禮﹐虞主用桑﹐練主用栗﹐重作栗主﹐則埋桑主。”{清}{龚自珍}《臣里》:“臣窺之﹐食不忘瞽宗之牲﹐坐不忘栗主之祝。”
栗栗-汉语大词典
栗栗
【1】众多貌。《诗·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積之栗栗。”{郑玄}笺:“栗栗﹐衆多也。”【2】戒惧貌。栗,通“慄”。《韩非子·初见秦》:“戰戰栗栗﹐日慎一日。”{唐}{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懍懍栗栗﹐若墜若覆。”《汉书·元帝纪》:“朕承先帝之休烈﹐夙夜栗栗﹐懼不克任。”【3】颤抖貌。栗,通“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忽有一葉大如掌……{史}獨接得﹐置懷中﹐坐食頃﹐覺懷中漸重﹐潛起觀之﹐覺葉上鱗起﹐栗栗而動。{史}驚懼。”
栗密-汉语大词典
栗密
【1】谨严,缜密。{唐}{皇甫湜}《韩文公墓铭》:“及其酬放﹐豪曲快字﹐凌紙恠發﹐鯨鏗春麗﹐驚耀天下;然而栗密窈眇﹐章妥句適﹐精能之至﹐入神出天。”{宋}{曾巩}《寄王介甫》诗:“其餘書牘背﹐栗密縷機織。”
栗鑿-汉语大词典
栗鑿
【1】犹栗爆。{鲁迅}《呐喊·阿Q正传》:“因为老尼姑来阻挡﹐说了三句话﹐他们便将伊当作{满}政府﹐在头上很给了不少的棍子和栗凿。”
栗子-汉语大词典
栗子
【1】栗树的果实。《人民文学》1981年第11期:“每次回来﹐都带些家乡的枣儿﹑栗子什么的。”{唐}{李商隐}《杂纂·富贵相》:“栗子皮﹐荔枝殻。”《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姑娘一看﹐只見一個盒子裏面放着五個碟子:一碟火腿……一碟栗子。”【2】犹栗爆。{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章:“〔{二毛}〕想再走近一点﹐不料刚向前多走一步﹐被他的哥哥狠狠地敲了一栗子。”
栗黄-汉语大词典
栗黄
【1】栗子。栗子除去外壳而肉色黄,故称。《宋史·礼志十一》:“{元豐}元年﹐宗正寺奏:‘據太常寺報﹐選日薦新兔﹑藷藇﹑栗黄。’”{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和齑》:“蒜一﹑薑二﹑橘三﹑白梅四﹑熟栗黄五。”{前蜀}{贯休}《上卢少卿觅千文》诗:“荆山有美玉﹐含華尚炳爛……倘或如栗黄﹐保之上霄漢。”
栗蓬-汉语大词典
栗蓬
【1】栗子的外刺苞。《醒世姻缘传》第八四回:“新留的頭髮﹐通似六七月的栗蓬﹐顔色也合栗蓬一樣。”{宋}{苏轼}《次韵黄鲁直戏赠》:“細看卷蠆尾﹐我家真栗蓬。”
栗縮-汉语大词典
栗縮
【1】颤栗畏缩。栗,通“慄”。{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下》:“{徐州}軍士平居自恃吞噬﹐及{式}衣襖子半臂﹐曳履危坐﹐拱乎栗縮就死﹐無一人敢拒者。”
栗罅-汉语大词典
栗罅
【1】有裂缝的栗子刺苞。{唐}{韩翊}《送客之上谷》诗:“風翦荷花碎﹐霜迎栗罅開。”
栗陸-汉语大词典
栗陸
【1】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在{女娲氏}之后。{南朝} {梁}{何逊}《七召·治化》:“何{大庭}之足競﹐豈{栗陸}之能鄰。”{唐}{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洎乎{尊盧}﹑{赫胥}之代﹐{驪連}﹑{栗陸}之君﹐皇圖始於中葉﹐莫不憑三靈之寳位。”《易·繫辞下》“包{犧氏}没”{唐}{孔颖达}疏:“{包犧氏}没﹐{女媧氏}代立爲女皇﹐亦{風}姓也。{女媧氏}没﹐次有{大庭氏}﹑{柏黄氏}﹑{中央氏}﹑{栗陸氏}。”
栗鼠-汉语大词典
栗鼠
【1】松鼠。{宋}{陆游}《山寺》诗:“林深栗鼠健﹐屋老瓦松長。”{宋}{罗愿}《新安志·物产》:“鼠之豐尾者曰栗鼠﹐亦曰松狗。”
栗階-汉语大词典
栗階
【1】相传{周}代下见上登阶之礼的一种。栗,通“歷”。《仪礼·燕礼》:“凡公所辭皆栗階。凡栗階﹐不過二等。”{郑玄}注:“其始升﹐猶聚足連步;越二等﹐左右足各一發而升堂。”{贾公彦}疏:“《曲禮》云‘涉級聚足連步以上’﹐{鄭}注云:‘涉等聚足﹐謂前足躡一等﹐後足從之併;連步謂足相隨不相過也。’”{王引之}《经义述闻·仪礼》:“栗階即歷階也。古栗﹑歷聲近而通。”
栗喇-汉语大词典
栗喇
【1】象声词。《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王甲}夫妻夜裏睡覺﹐只聽得竹床栗喇有聲﹐撲的一響﹐像似甚重物跌下地來的光景。”
栗温-汉语大词典
栗温
【1】谓质地密致而润泽。{明}{方孝孺}《凝命神宝颂》:“迺元年﹐使者還自西方﹐爰得青玉於雪山……質理栗温﹐世所希見。”
栗尾-汉语大词典
栗尾
【1】毛笔名。以鼬鼠毛制成。{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書來詩要自寫﹐爲把栗尾書溪藤。”{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文具·笔》:“栗尾﹐謂筆也。”{明}{高明}《琵琶记·孝妇题真》:“兔毫﹑栗尾和那犀象管﹐分外精神。”{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蔡君謨}既爲余書《集古録目序》……余以鼠鬚栗尾筆﹑銅緑筆格﹑大小龍茶﹑{惠山}泉等物爲潤筆。”
栗玉花-汉语大词典
栗玉花
【1】水仙花的别称。{宋}{黄庭坚}《吴君送水仙花并二大本》诗:“折送南園栗玉花﹐并移香本到寒家。”
栗犢-汉语大词典
栗犢
【1】牛犊,其角小如栗,故名。比喻少年。《西京杂记》卷二:“{長安}有儒生曰{惠莊}﹐聞{朱雲}折{五鹿充宗}之角﹐乃嘆息曰:‘栗犢反能爾邪?吾終耻溺死溝中!’遂裹糧從{雲}。”
栗玉硯-汉语大词典
栗玉硯
【1】砚之一种。产地当今{甘肃省}{成县}境。{宋}{米芾}《砚史·成州栗玉砚》:“栗玉硯﹐理堅﹐色如栗﹐不甚着墨﹐爲器甚佳。”
栗斯-汉语大词典
栗斯
【1】献媚之态。《楚辞·卜居》:“將哫訾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王逸}注:“承顔色也。”一本作“粟斯”。{南朝} {梁简文帝}《答徐摛书》:“浞訾栗斯﹐容與自憙。”
栗-汉语大词典
栗
《集韻》力蘖切,入薛,來。【1】剖析,裂开。《诗·豳风·东山》:“有敦瓜苦﹐烝在栗薪。”{郑玄}笺:“栗﹐析也。”《周礼·考工记·弓人》:“居幹之道﹐葘栗不迆﹐則弓不發。”{郑玄}注:“栗﹐讀爲裂繻之裂﹐謂以鋸副析幹。”{清}{方苞}《七思·妻蔡氏》:“暑霑襦兮寒栗膚﹐隨冢婦兮饋中厨。”
栗薪-汉语大词典
栗薪
【1】劈木柴。《诗·豳风·东山》:“有敦瓜苦,烝在栗薪。”{郑玄}笺:“栗,析也。”一说:堆积木柴。见{高亨}《诗经今注》。
栭栗-汉语大词典
栭栗
【1】木名,栗之一种。即茅栗。{宋}{程大昌}《演繁露·栭栗》:“吾鄉有小栗叢生﹐其外蓬中實﹐皆與栗同﹐但具體而微耳﹐故名栭栗。”《尔雅·释木》“栵﹐栭”{晋}{郭璞}注:“樹似槲而庳小﹐子如細栗可食。今{江}東亦呼爲栭栗。”
梨栗-汉语大词典
梨栗
亦作“[棃栗]”【1】梨树与栗树。{汉}{扬雄}《长杨赋》:“馳騁秔稻之地﹐周流梨栗之林。”【2】指梨子与栗子。{明}{高启}《赠杜进士儿端》诗之二:“不貪棃栗自相親﹐識是君家舊友人。”{唐}{秦系}《山中奉寄钱起员外兼简苗发员外》诗:“稚子唯能覓梨栗﹐逸妻相共老烟霞。”
梨栗兒-汉语大词典
梨栗兒
【1】指稚子﹑幼子。语本{晋}{陶潜}《责子》诗:“{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唐}{孟郊}《立德新居》诗:“手鋤良自勗﹐激勸亦已饒。畏彼梨栗兒﹐空資玩弄驕。”
楖栗-汉语大词典
楖栗
亦作“[楖櫪]”【1】木名。可为杖。后借为手杖﹑禅杖的代称。{元}{耶律楚材}《和张敏之<鸣凤曲>韵》:“遮眼開經卷﹐蒙頭壞衲衣……震風威﹐横擔楖栗萬山歸。”{清}{恽敬}《子惠府君逸事》:“{鄭痴菴}常與先府君過從……爲人頎長白須冉﹐擕楖櫪杖﹐有出塵之表。”{唐}{贾岛}《送空公往金州》诗:“七百里山水﹐手中楖栗粗。”{宋}{陆游}《小园》诗:“倦就盤陀坐﹐閑拈楖栗行。”{清}{溥畹}《虎丘访卖花老人》诗:“緩攜楖栗訪山家﹐一路斜陽五色霞。”
棗栗-汉语大词典
棗栗
【1】古时妇女早间拜见长辈时常献的果品。《国语·鲁语上》:“夫婦贄不過棗栗﹐以告虔也。”{韦昭}注:“棗﹐取蚤起﹐栗﹐取敬肅。”《仪礼·士昏礼》:“質明﹐贊見婦于舅姑……婦執笲棗栗﹐自門入﹐升自西階進拜﹐奠于席。”{贾公彦}疏:“棗栗﹐取其早自謹敬。”【2】枣树与栗树。亦指枣子与栗子。《後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既至{安邑}﹐御服穿敝﹐惟以棗栗爲食。”《战国策·燕策一》:“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由田作﹐棗栗之實﹐足食於民﹐此所謂天府也。”
橡栗-汉语大词典
橡栗
【1】栎树的果实。含淀粉,可食,味苦。也叫橡实﹑橡子﹑橡果。{唐}{杜甫}《北征》诗:“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清}{赵翼}《静观》诗之二五:“食不如橡栗﹐衣不如紵麻。”《庄子·盗跖》:“晝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樼栗-汉语大词典
樼栗
【1】即榛栗。《文选·左思<蜀都赋>》:“紫棃津潤﹐樼栗罅發。”{李善}注:“榛與樼同。”
猴栗-汉语大词典
猴栗
【1】栗子的一种。又名茅栗﹑柯栗。{南朝} {陈}{沈炯}《十二属诗》:“猴栗羞芳果﹐鷄跖引清杯。”{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李衛公}一夕{甘子園}會客﹐盤中有猴栗﹐無味。”
威栗-汉语大词典
威栗
【1】谓使人战栗的威力。{唐}{柳宗元}《贞符》:“帝庸威栗﹐惟人之爲。敬奠厥賦﹐積藏於下﹐是謂豐國。”
戰戰栗栗-汉语大词典
戰戰栗栗
【1】敬畏戒慎貌。《韩非子·初见秦》:“且臣聞之曰:‘戰戰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復問{會}:‘卿何以不汗?’{會}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撫兹庶事﹐如履薄臨深;戰戰慄慄﹐用{周文}小心。”《汉书·昭帝纪》:“朕以眇身獲保宗廟﹐戰戰栗栗﹐夙興夜寐﹐修古帝王之事。”亦作“[戰戰慄慄]”。
戰栗-汉语大词典
戰栗
亦作“[戰慄]”【1】因恐惧﹑寒冷或激动而颤抖。《论语·八佾》:“使民戰栗。”{朱熹}集注:“戰栗﹐恐懼貌。”{清}{黄钧宰}《金壶浪墨·赵芥堂》:“時天寒風雪交作﹐鄉民解衣裸體﹐傴僂戰慄。”《战国策·楚策四》:“{襄王}聞之﹐顔色變作﹐身體戰慄。”{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六章:“她狠命地咬着自己的嘴唇﹐也竭力克制着因过于激动而引起的战栗。”《资治通鉴·隋文帝仁寿四年》:“{陳夫人}與後宫聞變﹐相顧戰栗失色。”
整栗-汉语大词典
整栗
【1】严整,严谨。{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杜審言}華藻整栗小讓{沈}{宋}﹐而氣度高逸﹐神情圓暢﹐自是中興之祖﹐宜其矜率乃爾。”{清}{褚人穫}《坚瓠广集·书诰》:“{明}制務遵《洪武正韻》﹐必屬之誥勅房中舍﹐整栗有餘﹐風軌絶少。”
水栗-汉语大词典
水栗
【1】菱角。{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菱曰水栗。《武夷記》曰:‘兩角曰菱﹐三角﹑四角曰芰﹐通曰水栗。’”{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草篇》:“芰﹐一名水栗﹐一名薢茩。”{宋}{王质}《林泉结契·菱角》:“花黄白﹐子外緑中白﹐四角或兩角。紫者皮薄而肌厚﹐尤佳。又號水栗。”
汗栗-汉语大词典
汗栗
亦作“[汗慄]”【1】因恐惧而出汗。{唐}{柳宗元}《对贺者》:“夫爲天子尚書郎﹐謀畫無所陳﹐而羣比以爲名﹐蒙耻遇僇﹐以待不測之誅。苟人爾﹐有不汗栗危厲偲偲然者哉!”{唐}{赵璘}《因话录·商下》:“思乃父爲吏本縣﹐時常畏長官汗慄。”
浞訾栗斯-汉语大词典
浞訾栗斯
【1】谓妄自尊大。{南朝}{梁简文帝}《答徐摛书》:“玉饌羅前﹐黄金在握。浞訾栗斯﹐容與自熹。”{清}{李调元}《卍斋琐录》卷一:“{梁太宗}《答徐摛詔》:‘浞訾栗斯﹐容與自熹。’按﹐浞﹐疑‘足’字之訛。足音租﹐獸名﹐見人則呼﹐其名足訾﹐見《山海經》。言得栗得自熹﹐不知其他﹐所謂{夜郎}自大也。”
温栗-汉语大词典
温栗
【1】温和而严谨。《书·舜典》“直而温﹐寬而栗”{唐}{孔颖达}疏:“直失於不温﹐寬失於不栗﹐故教之使温栗也。”【2】指印石质地温润细腻。{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玩具·印章》:“我朝士人始以{青田}石作印﹐爲文房之玩﹐温栗雅潤﹐遂冠千古。”
牟呼栗多-汉语大词典
牟呼栗多
【1】梵语 muhūrta 的译音。记时单位名。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见《俱舍论》卷十二。{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時極短者﹐謂刹那也。百二十刹那爲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爲一臘縛﹐三十臘縛爲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爲一時﹐六時合成一日一夜。”
掉栗-汉语大词典
掉栗
亦作“[掉慄]”【1】颤抖。{清}{史震林}《西青散记·冯茅村送黄肇基序》:“冬則各擁敗絮﹐掉慄不能文。”{汉}{刘向}《新序·杂事二》:“{襄王}大懼﹐形體掉栗﹐曰:‘謹受令。’”{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及其在枳棘之中也﹐恐懼而掉慄﹐危視而蹟行。”{明}{宋濂}《送陈庭学序》:“臨上而俯視﹐絶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爲之掉栗。”
毛栗子-汉语大词典
毛栗子
【1】茅栗。树小﹐叶如板栗﹐春生夏花秋实冬枯﹐其实细如橡子﹐可炒食之。{午星}《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一进山沟﹐瞥见{罗维道}同志在地上拾毛栗子。”
肌栗-汉语大词典
肌栗
【1】见“肌慄”。
股栗-汉语大词典
股栗
亦作“[股慄]”【1】大腿发抖。形容恐惧之甚。《史记·酷吏列传》:“〔{郅都}〕至則族滅{瞷氏}首惡﹐餘皆股栗。”{裴駰}集解引{徐广}曰:“髀脚戰摇也。”《後汉书·窦融传》:“畔臣見之﹐當股慄慙愧。”{宋}{苏轼}《答王定国》诗:“人言{魏勃}勇﹐股栗向小兒。”《三国演义》第四二回:“{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决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慄。”{清}{黄景仁}《游九华山放歌》:“時移境换迭相望﹐心空股栗神魂遷。”{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周大}欲动﹐{秦二}畏缩而股慄。”
膚粟股栗-汉语大词典
膚粟股栗
【1】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梁启超}《新民说》第十八节二:“夫至以行惡爲榮﹐則洪水猛獸﹐足喻斯慘耶?君子念此﹐膚粟股栗矣。”
膽栗-汉语大词典
膽栗
【1】见“膽慄”。
火中取栗-汉语大词典
火中取栗
【1】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后常以“火中取栗”比喻为别人冒风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徐铸成}《旧闻杂谈·王国维与梁启超》:“{段祺瑞}只是一时利用进步党的所谓‘人才内阁’作为他的垫脚石﹐而{任公}成了他的‘猫脚爪’﹐火中取栗后﹐就被抛弃了。”
烈栗-汉语大词典
烈栗
【1】剧烈的震动。{鲁迅}《坟·文化偏至论》:“轉輪既始﹐烈栗遍于{歐洲}﹐受其改革者﹐蓋非獨宗教而已﹐且波及于其他人事。”
爆栗子-汉语大词典
爆栗子
【1】栗爆。谓将食指﹑中指弯曲起来敲人头顶的动作。{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七:“不知为什么﹐{大高二爷}顶恨她﹐有机会总要给她几个爆栗子﹐牙齿还要咬紧。”
悸栗-汉语大词典
悸栗
【1】见“悸慄”。
怖栗-汉语大词典
怖栗
亦作“[怖慄]”【1】害怕得发抖。{唐}{张九龄}《应道侔伊吕科对策第一道》:“盛德大業﹐孰與歸乎?其怖慄塵埃﹐棲棲非得言之地;慷慨禾莠﹐惓惓因獻策之時。何敢望焉﹐盡心而已。”《汉书·尹翁归传》:“{翁歸}至﹐論棄{仲孫}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新唐书·李绅传》:“{錡}召{紳}作疏﹐坐{錡}前。{紳}陽怖栗﹐至不能爲字。”《後汉书·马援传》:“卒被三夫之言﹐横遭誣罔之讒;家屬杜門﹐葬不歸墓﹐怨隙並興﹐宗親怖慄。”
恐栗-汉语大词典
恐栗
【1】见“恐慄”。
悚栗-汉语大词典
悚栗
【1】见“悚慄”。
悲栗-汉语大词典
悲栗
亦作“[悲慄]”亦作“[悲篥]”【1】簧管乐器名。即觱篥。以竹为管,以芦为管口的哨子。其声悲,故名。本{龟兹国}乐。《旧唐书·音乐志二》:“篳篥﹐本名悲篥﹐出於胡中﹐其聲悲。亦云胡人吹之以驚中國馬云。”{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二八:“悲慄﹐篳篥﹐本名悲篥……一名葭管﹐以蘆爲首﹐竹爲管﹐居巢笙也。”{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觱篥》:“觱篥者﹐本{龜兹國}樂也﹐亦曰悲栗﹐有類於笳。”
悼栗-汉语大词典
悼栗
【1】见“悼慄”。
惕栗-汉语大词典
惕栗
【1】见“惕慄”。
惴栗-汉语大词典
惴栗
【1】见“惴慄”。
惶栗-汉语大词典
惶栗
【1】见“惶慄”。
憭栗-汉语大词典
憭栗
【1】见“憭2慄”。
懍栗-汉语大词典
懍栗
【1】见“懍慄”。
懾栗-汉语大词典
懾栗
【1】栗栗危惧。{唐}{裴铏}《传奇·赵合》:“又太陰稍晦﹐即聞城之四隅多有人物行動聲﹐言云:‘夜攻城耳。’城中懾栗﹐不敢暫安。”
祗栗-汉语大词典
祗栗
亦作“[祗慄]”【1】敬慎恐惧。{宋}{苏轼}《德威堂铭》:“西戎來朝﹐祗慄公門。”《汉书·匡衡传》:“蓋欽翼祗栗﹐事天之容也。”《旧唐书·顺宗纪》:“夙夜祗慄﹐深惟永圖。”
石栗-汉语大词典
石栗
【1】一种山栗。{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廣州}無栗﹐惟{勤州}山中有石栗﹐一年方熟﹐皮厚而肉少﹐味似胡桃仁。熟時﹐或爲群鸚鵡啄食略盡﹐只此石栗亦甚稀少。”
眩栗-汉语大词典
眩栗
【1】目眩心悸。{宋}{苏轼}《伏波将军庙碑》:“艤舟將濟﹐眩栗喪魄。”
眴栗-汉语大词典
眴栗
【1】惊惧。{王闿运}《严伯受甫哀词》:“悲夫﹐修名之累人兮﹐眴栗脅迫﹐逼笮兮其不可生。”{章炳麟}《訄书·通谶》:“金木﹑毒藥﹑械用﹑接構﹐皆生於惡﹐惡生於愛﹐眴栗愀悲﹐亦生於愛﹐愛而幾通於芴漠矣。”
稜稜栗栗-汉语大词典
稜稜栗栗
【1】庄严貌。{清}{陆次云}《徐庵古佛记》:“肌骨稜稜栗栗﹐若六花週繞。”
白地栗-汉语大词典
白地栗
【1】慈姑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五·慈姑》。
蝟栗-汉语大词典
蝟栗
【1】指猬身上的毛刺。猬毛色褐如栗﹐故称。{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如銜魚乙以爲茹﹐如藉蝟栗以爲坐。”
蠒栗-汉语大词典
蠒栗
【1】谓小牛的角初生时状如茧和栗子。《孔子家语·郊问》:“{孔子}曰:上帝之牛角蠒栗﹐必在滌三月。”{汉}{焦赣}《易林·乾之旅》:“蠒栗犧牲﹐敬享鬼神﹐神嗜飲食﹐受福多孫。”{汉}{王充}《论衡·祀义》:“圜坵之上﹐一蠒栗牛﹐粢飴大羹﹐不過數斛﹐以此食天地﹐天地安能飽?”
芋栗-汉语大词典
芋栗
【1】橡栗。因其形似芋艿, 故名。一说指芋艿和橡栗。{宋}{杨万里}《寄题刘成功锦里》诗:“我今頭白苦思歸﹐羡君山園芋栗肥。”{唐}{杜甫}《南邻》诗:“{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不全貧。”{清}{龚自珍}《丙戌秋日》诗:“言我衣裳涼﹐飼我芋栗熟。”
芧栗-汉语大词典
芧栗
【1】即橡实, 橡子。《庄子·徐无鬼》:“先生居山林﹐食芧栗。”
莊栗-汉语大词典
莊栗
亦作“[莊慄]”【1】庄重; 庄严。《书·舜典》“直而温﹐寬而栗”{孔}传:“寬弘而能莊栗。”{宋}{苏轼}《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臨大事﹐決大議﹐毅然不計死生。至於己私﹐則小心莊栗﹐惟恐有過。”{宋}{叶適}《夫人王氏墓志铭》:“祖姑{曹}﹐性剛嚴。姑{鄭}奉事莊慄不敢惰。”
菑栗-汉语大词典
菑栗
【1】用锯剖开。《周礼·考工记·弓人》:“居幹之道﹐菑栗不迆﹐則弓不發。”{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菑讀爲不菑而畬之菑﹐栗讀爲榛栗之栗﹐谓以鋸副析幹。”
繭栗角-汉语大词典
繭栗角
【1】小牛之角。形容东西细小。{宋}{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沉水香》:“沉水香﹐一名土沉香﹐少大塊﹐其次如繭栗角。”
繭栗-汉语大词典
繭栗
【1】形容牛角初生之状。言其形小如茧似栗。《汉书·礼乐志》:“牲繭栗﹐粢盛香。”{颜师古}注:“言角之小﹐如繭及栗之形也。”《礼记·王制》:“祭天地之牛﹐角繭栗;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尺。”【2】指植物的幼芽或蓓蕾。{宋}{黄庭坚}《食笋》诗:“繭栗戴地翻﹐觳觫觸牆壞。”{宋}{黄庭坚}《寄王定国》诗序:“往歲過{廣陵}﹐值早春﹐嘗作詩云:……紅藥梢頭初繭栗﹐{揚州}風物鬢成絲。”【3】古以小牛祭祀, 因以“繭栗”泛指祭品。《三国志·魏志·王朗传》“進封{樂平}鄉侯”{裴松之}注引《魏名臣奏》载{王朗}《节省奏》:“既違繭栗慤誠之本﹐掃地簡易之指﹐又失替質而損文﹑避泰而從約之趣。”【4】借指牛犊。《国语·楚语下》:“郊禘不過繭栗﹐烝賞不過握把。”
繭栗犢-汉语大词典
繭栗犢
【1】牛犊。比喻幼弱无能之人。《後汉书·赵熹传》:“{更始}乃徵{熹}。{熹}年未二十﹐既引見﹐{更始}笑曰:‘繭栗犢﹐豈能負重致遠乎?’即除爲郎中﹐行偏將軍事。”{李贤}注:“犢角如繭栗﹐言小也。《禮緯》曰:‘天地之牲角繭栗。’”
紫栗-汉语大词典
紫栗
【1】木名。可作手杖。{唐}{贾岛}《寄乔侍郎》诗:“曉出爬船寺﹐手擎紫栗條。”
縝栗-汉语大词典
縝栗
【1】细致坚实。{清}{费锡璜}《汉诗总说》十四:“{周}詩歛約之至﹐縝栗之至﹐惟{漢}詩尚存此氣味。”{明}{李东阳}《同年祭傅文穆公文》:“公之性行﹐縝栗温純。”
縮栗-汉语大词典
縮栗
【1】草木萎谢貌。《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汉}{郑玄}注:“肅謂枝葉縮栗。”{孔颖达}疏:“縮栗﹐言枝葉減縮而急栗。”【2】亦作“[縮慄]”。畏缩战栗。{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彊梁之兇﹐銷鑠縮栗﹐迎風而委伏。”《新唐书·李愬传》:“會大雨雪﹐天晦﹐凛風偃旗裂膚﹐馬皆縮慄﹐士抱戈凍死於道十一二。”{宋}{陆游}《右朝散大夫陆公墓志铭》:“老吏宿姧﹐畏懾縮栗﹐不敢輒動。”《金史·世祖纪》:“凝寒不縮栗﹐動止不回顧。”
醋栗-汉语大词典
醋栗
【1】落叶灌木,茎丛生,有刺,叶子略呈圆形,花白色。果实亦称醋栗,是球形的浆果,黄绿色或红色,味酸,可以制果酱。
貞栗-汉语大词典
貞栗
【1】见“貞烈”。
角繭栗-汉语大词典
角繭栗
【1】角如茧﹑栗般小。指幼牛。《汉书·郊祀志五上》:“天地牲﹐角繭栗。”{颜师古}注:“牛角之形或如繭﹐或如栗﹐言其小。”《礼记·王制》:“祭天地之牛角繭栗。”
觱栗-汉语大词典
觱栗
【1】筝的一种。长离的别名。{清}{厉荃}《事物异名录·音乐·筝》:“《類山》:長離﹐筝名。{武夷山}{謝英妃}撫長離。又長離一云觱栗。”【2】{宋}时对道士的俗称。{宋}{周密}《齐东野语·优语》:“内宴日﹐參軍四筵張樂﹐胥輩請僉文書﹐參軍怒曰:‘我方聽觱栗﹐可少緩。’請至三四﹐其答如前。胥擊其首曰:‘甚事不被觱栗壞了。’蓋是俗呼黄冠爲觱栗也。”【3】即觱篥。{唐}{冯翊}《桂苑丛谈·赏心亭》:“一日公召{陶}同遊﹐問及往日蘆管之事……其管絶微﹐每於一觱栗管中常容三管也。”{清}{周亮工}《寿青溪三老序》:“乃爲詩寄之﹐有云:‘風緊黄雲新觱栗﹐月明青草舊琵琶。’”
讋栗-汉语大词典
讋栗
【1】见“讋慄”。
零栗-汉语大词典
零栗
【1】犹凛冽。寒冷貌。{明}{杨慎}《蚊赋》:“芸瓜而來﹐零栗而逝﹐秋風夕起﹐斯害也已。”
震栗-汉语大词典
震栗
亦作“[震慄]”亦作“[震]”【1】使惊惧。{南朝} {梁}{江淹}《报袁叔明书》:“至乃一説之奇﹐驚畏左右;一劍之功﹐震慄鄰國。”【2】惊惧﹑战栗。《汉书·叙传上》:“郡中震﹐咸稱神明。”{颜师古}注:“﹐古栗字。”《汉书·赵广汉传》:“{廣漢}既至數月﹐誅{原褚}首惡﹐郡中震栗。”{王西彦}《曙》:“他说这些话时﹐声音发颤﹐全身都震栗起来。”{宋}{苏辙}《北狄论》:“兵之所至﹐天下震慄。”
霜栗-汉语大词典
霜栗
【1】即栗子。栗子九月霜降乃熟﹐故称。{宋}{陆游}《对食戏咏》:“冰梨頳似頰﹐霜栗大如拳。”{唐}{李白}《夜泊黄山》诗:“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提盤飯霜栗。”【2】指栗树。{元}{刘因}《杂诗》之五:“霜栗千封户﹐雲屏四畫圖。”
雞栗-汉语大词典
雞栗
亦作“[鷄栗]”【1】鸡皮疙瘩。{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一月十二》:“说起来﹐总是否认有鬼怪的﹐但鸡栗却不肯因为不信便不出来﹐寒毛一个个也会竖起的。”
雞皮栗子-汉语大词典
雞皮栗子
【1】犹鸡皮疙瘩。《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李子春}〕身上又無綿衣﹐肚中又餓﹐刮起一身雞皮栗子﹐把不住的寒顫。”
銀字觱栗-汉语大词典
銀字觱栗
【1】簧管乐器觱栗的一种。管上标有表示音调高低的银字。《宋史·乐志十七》:“東西班樂﹐亦{太平興國}中選東西班習樂者﹐樂器獨用銀字觱栗﹑小笛﹑小笙。”
鑿栗-汉语大词典
鑿栗
【1】谓以指关节部位敲人头部。{何其芳}《老人》:“我得到的惩罚是两个凿栗﹐几句叱责。”
穎栗-汉语大词典
穎栗
【1】谓禾穗繁硕。颖,长出芒的穗;栗,谷粒饱满坚实。语本《诗·大雅·生民》:“實颖實栗。”{毛}传:“穎﹐垂穎也。栗﹐其實栗栗然。”{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稻灾》:“凡苗自函活以至穎栗﹐早者食水三斗﹐晩者食水五斗﹐失水即枯。”{宋}{戴埴}《鼠璞·樊迟学稼》:“禾麻菽麥秬秠穈芑﹐各有土地之宜﹐方苞種裒﹐發秀穎栗﹐各有前後之序。”
顫栗-汉语大词典
顫栗
亦作“[顫慄]”【1】发抖;哆嗦。{茅盾}《路》四:“这笑使得{薪}迷乱﹐同时却又感到些微的颤栗。”{萧红}《手》:“这样的怪读法﹐全课堂都笑得颤慄起来!”{柯岩}《奇异的书简·我们这支队伍(一)》:“观众像被鞭子抽在心上一样﹐一阵颤栗﹐然后是暴风雨般经久不息的掌声。”
餘栗-汉语大词典
餘栗
【1】事后还有的害怕。栗,通“慄”。{梁启超}《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此吾所以於衣被全{歐}﹐震撼{中國}之革命主義﹐而言之猶有餘栗也。”
黄栗留-汉语大词典
黄栗留
亦作“[黄鸝留]”【1】即黄鹂。{宋}{王安石}《怀舒州山水呈昌叔》诗:“山下飛鳴黄栗留﹐溪邊飲啄白浮鷗。”《诗·周南·葛覃》“黄鳥于飛”{三国}{吴}{陆玑}疏:“黄鳥﹐黄鸝留也。或謂之黄栗留……當葚熟時﹐來在桑間。故里語曰:‘黄栗留看我麥黄葚熟。’應是應節趨時之鳥。”{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黄鹂》:“古詩云:‘黄栗留鳴桑椹美。’黄鸝既鳴﹐則桑椹垂熟﹐正合京師節候。”
鼓栗-汉语大词典
鼓栗
亦作“[鼓慄]”【1】震惊战慄。《墨子·大取》:“故浸滛之辭﹐其類在鼓栗。”《素问·至真要大论》:“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齊栗-汉语大词典
齊栗
【1】犹斋慄。《汉书·谷永传》:“誠敕正左右齊栗之臣﹐戴金貂之飾﹐執常伯之職者﹐皆使學先王之道﹐知君臣之義。”《史记·周本纪》:“乃告司馬﹑司徒﹑司空﹑諸節:‘齊栗﹐信哉!’”
齋栗-汉语大词典
齋栗
同“[齋慄]”【1】{宋}{司马光}《除皇伯祖承显》:“治躬齋栗﹐養志粹和。”{汉}{蔡邕}《司空文烈侯杨文碑》:“帝以機密齋栗﹐常伯處任﹐鮮克知臧﹐以釐其采。”《孟子·万章上》:“《書》曰:‘祇載見{瞽瞍}﹐夔夔齋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