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柴

柴(柴)是什么意思

  • 藩柴-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藩柴fān cái

    【释义】:

    篱笆。三国·魏·曹植《虾鱼篇》:“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 茅柴-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茅柴máo chái

    【释义】:

    茅,亦作“茆”,一种劣质酒。冯时化《酒史·酒品》:“恶酒曰茅柴。”宋·韩驹《庚子年还朝饮酒绝句》:“饮惯茆柴谙苦硬,不知如蜜有香醪。”

  • 荆柴-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荆柴jīng cái

    【释义】:

    茅屋。《明清别裁》高叔嗣《再调考功作》:“惟当寻事业,归卧守荆柴。”

  • 骨瘦如柴-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骨瘦如柴gǔshòurúchái

    形容消瘦到了极点——滚瓜溜圆(一头骨瘦如柴的耕牛,让新饲养员喂得~。)、脑满肠肥(解放前,地主们不劳而食,养得~;而广大农民终日劳累,仍不得温饱,个个骨瘦如柴。)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实用委婉语词典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婉指只要生命的本体并没有失去,所图谋的事情就有希望。谚语。喻指。

  • 芦柴棒-实用委婉语词典

    芦柴棒

    喻指身体很瘦,以至于像干柴。

  • 柴 薪-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柴 薪

    [柴chái 薪xīn]

    同 烧火用的木柴。

    异 【柴】 细小而捆成捆的枯枝。《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栾枝:人名)《汉书·沟洫志》:“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

    【薪】 粗大而劈开用的木柴。《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明:视力。秋毫:鸟兽秋天生的羽毛,非常纤细。舆:车)《韩非子·有度》:“是负薪而救火也”。(负:背着)

    辨 先秦文学中,“薪柴”常连用,表示木柴,但二者所指对象不同。“薪”指粗大的,“柴”指细小的。“薪”只能用作名词,表示木柴,“柴”还可用作动词,表示“烧柴祭天”。如《汉书·郊祀志上》:“柴,望秩于山川。”(烧柴祭天,并遥望远处山川按次序而奠祭)

  • 柴奇-古文观止词典

    柴奇chái qí

    【词性】:名词

    淮南王刘长的谋士,曾参与过刘长谋反(1)。《贾谊治安策一》:柴奇、开章之计不萌。——柴奇、开章等谋反事件就不会出现。

  • 骨瘦如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骨瘦如柴

    【释义】:

    形容极度病弱消瘦的样子。《儒林外史》五: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三侠五义》四六:包公见蒋平骨瘦如柴,形如病夫。

    ⊙骨瘦如豺

    《荡寇志》一〇三:腾蛟看那章匪,骨瘦如豺,身体耸直,头不过茶杯大小。

  • 挨的好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挨的好柴

    【释义】:

    元曲中以“吃棒”为“餐柴”。柴:指行刑之杖。戏谑人挨打。《金瓶梅词话》二十:玉箫笑道:“嗔道你老人家昨日挨的好柴。”

  • 柴米夫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柴米夫妻

    【释义】:

    指为生计操劳的普通夫妻。《欢喜冤家》一:这花林又是个好酒之徒,故终日亲近了这酒肉弟兄,竟不想着柴米夫妻。

  • 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母恩-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母恩

    【释义】:

    当家:管家理事。当了家才知道柴和米的价钱,自己生了子女后才懂得父母对自己的恩情。比喻凡事只有亲自经历体验,才知道它的艰难。《西游记》二八:那呆子走得辛苦,心内沉吟道:“当日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母恩。公道没去化处。”

    ⊙当家才知柴米贵

    《三续金瓶梅》三四:春娘说:“把我累坏了,正应了俗言当家才知柴米贵的话,实在不错。那个想不到,使不的。”

  • 干柴烈火,一拍就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干柴烈火,一拍就合

    【释义】:

    比喻情意相投的男女或单独相处的孤男寡女,一接触就易发生关系。《娱目醒心编》九:无人处便与春姐眉来眼去,约定夜来开门等候。正是干柴烈火,一拍就合了。

    ⊙干柴就火

    《野叟曝言》五六:破船遭风,干柴就火;淫女逢僧,肥猪遇虎;若欲保全,公羊生

    乳。

    ⊙干柴近烈火,岂不生烟

    《闽都别记》四〇〇:复生曰:“复生在后堵窃听,谁知二人并无苟且,只是饮酒对联诗句。”凤鸣曰:“干柴近烈火,岂不生烟!不信!不信!”

    ⊙干柴烈火,未免生烟

    《廿载繁华梦》三:在上海勾留两月,正是孤男寡女,同在一处。干柴烈火,未免生烟。

    ⊙烈火干柴

    《红楼梦》六九:今日天缘凑巧,竟赏了他,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的开。

  • 贵人上宅,柴长三千,米长八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贵人上宅,柴长三千,米长八百

    【释义】:

    尊贵客人屈尊到来家中,柴米都增多了。欢迎客人的客套话。《醒世恒言》二一:老身这样寒家,难得会试相公到来。常言道:贵人上宅,柴长三千,米长八百。

  • 尖担担柴两头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尖担担柴两头脱

    【释义】:

    尖担:没有勾拴凹口的扁担。比喻两头落空。《西游记》五七:八戒点头道:“我理会得,但你去,讨得讨不得,次早回来,不要弄做‘尖担担柴两头脱’也。”

  • 酒食朋友,柴米夫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酒食朋友,柴米夫妻

    【释义】:

    柴米:烧柴食米。意谓无酒食就难以交朋友,无柴米难以成夫妻。指朋友关系靠酒食维系,夫妻关系靠柴米维系。《连城璧·外编》三:古语云:酒食朋友,柴米夫妻。做丈夫的人,不能勾封妻荫子,也就于夫纲有愧了。连“柴米”二字尚不周全,使妻妾子女熬饥受冻,这等的丈夫,怎怪得妻子埋怨?

    ⊙酒肉弟兄,柴米夫妻

    《欢喜冤家》一:这花林又是个好酒之徒,故终日亲了这酒肉弟兄,竟不想着柴米夫妻。

    ⊙酒肉兄弟,柴米夫妻

    《姑妄言》一九:古人说,酒肉兄弟,柴米夫妻。没穿少吃,我同你是陌路了,还讲什么恩情?

  • 肯在热灶里烧火,不肯在冷灶里添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肯在热灶里烧火,不肯在冷灶里添柴

    【释义】:

    形容人情势利,都愿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石点头》九:这到不必愁,你爹是肯在热灶里烧火,不肯在冷灶里添柴的人。见韦郎今日富贵,又是接代的官,自然以大做小,但凭女婿装模作样,自会忍耐。

  • 量柴头,数米粒-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量柴头,数米粒

    【释义】:

    形容持家节俭精细。也比喻小气吝啬,斤斤计较。《禅真后史》九:你道是量柴头,数米粒,这是妇人家俭省做家的本等,终不成做家主的不要料理,任凭奴才们偷柴窃米,葫卢提过了日子?古人道得好:“滴水成河,积少成多。”当初你在艰难不足之中,不是我省吃俭用,怎能够挨到今日?

    ☉量柴头,数米角

    《何典》五:醋八姐正怕形容鬼在家要量柴头,数米角的管他,巴弗能够出门去了,落得无拘无束。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释义】:

    比喻只要保存住了根本,往后就不愁没有办法和希望。多指只要保存了性命,就还有希望。《初刻拍案惊奇》二二:七郎愈加慌张,只得劝母亲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是遭此大祸、儿子官职还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中国现在记》二:常言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留我们几个人在这里,将来相机而动,总有推翻他们的一日。

    ☉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红楼梦》八二:姑娘身上不大好,依我说,还得自己开解着些。身子是根本,俗话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况这里自老太太、太太起,那个不疼姑娘。

    ☉留得青山在,自有砍柴时

    《金云翘传》五:爹的身子关系甚大,怎忍自经沟渎。今虽好人魔难,然留得青山在,自有砍柴时。你捱过此难,自有回天日子。

    ☉留得青山在,那怕没柴烧

    《快心编》九:铜钱银子,人身上的垢腻,硬着脖子挣,再挣些起来。自古道:“留得青山在,那怕没柴烧。”怎么为这银子哭?

    ☉留得青山,怕没柴烧

    《野叟曝言》四一:妹子,你若依我之言,打叠去闲愁万种,包管渐渐的好将起来,上可报恩亲,下可酬私愿!俗语道的好:“留得青山,怕没柴烧。”此时生死关头,贤妹急宜猛省!

  • 买了便宜柴,烧了夹底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买了便宜柴,烧了夹底锅

    【释义】:

    夹底锅:两层底的锅,厚底锅。买柴时占了点便宜,烧火时又因锅底厚而多费了柴火。比喻在一方面得了便宜,在另一方面又失了便宜。指上天公允,不偏不私。《飞跎全传》二:冷锅里着一把,热锅里着一把。买了便宜柴,烧了夹底锅。

  • 满口胡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满口胡柴

    【释义】:

    胡柴:胡扯。指满口胡说八道。《石点头》二:船口又笑道:“满口胡柴。”《野叟曝言》六一:鸾吹发急道:“四姐满口胡柴,三位妹子该动公愤,怎样奈何他才出的这口气儿。”

  • 破船遭风,干柴就火,淫女逢僧,肥猪遇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破船遭风,干柴就火,淫女逢僧,肥猪遇虎

    【释义】:

    比喻势难保全的事。《野叟曝言》六五:任夫人知是卖田不成,率性割断肚肠,连带来些细软,打帐变钱的,也丢在脑后,只一味号啕痛哭而已。正是破船遭风,干柴就火,淫女逢僧,肥猪遇虎,若欲保全,公羊生乳。

  • 热灶那怕湿柴烧弗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热灶那怕湿柴烧弗着

    【释义】:

    热灶温度高,湿柴一烘就干,自然能够燃着。比喻只要本领大,什么样的对手也能对付。《何典》六:醋八姐骂道:“热灶那怕湿柴烧弗着,难道就罢了不成!”

  • 数米而炊,称柴而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数米而炊,称柴而爨

    【释义】:

    爨:烧火做饭。数米粒做饭,称木柴烧火。形容人鄙吝之极。□语见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警世通言》五:(金员外)心常不足。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个是数米而炊,称柴而爨。因此乡里起他一个异名,叫做金冷水,又叫金剥皮。

    ⊙数米而食,称柴而炊

    《雨花香》二:这人颇有心机,性极鄙啬,真个是一钱不使,二钱不用,数米而食,称柴而炊。

  • 惜薪司挡住路儿——柴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惜薪司挡住路儿——柴众

    【释义】:

    歇后语。惜薪司:掌管柴炭的内官府衙。惜薪司的人挡住路儿,当然是柴多了。有人多碍事之意。《金瓶梅词话》二三:西门庆道:“你今日不出去,在后边,咱晚夕好生耍耍。”老婆摇头说道:“后边惜薪司挡住路儿——柴众。咱不如还在五娘那里,色丝子女。”(色丝子女:“绝好”二字的拆字。)

  • 眼里插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眼里插柴

    【释义】:

    柴为引火之物。意谓眼里就要冒出火来,形容十分焦急。《醒世姻缘传》六七:等那艾前川到,一日即同一年,极的个狄员外眼里插柴。

  • 野地里拾的柴薪,休要嫌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野地里拾的柴薪,休要嫌湿

    【释义】:

    比喻白捡的好处,不要嫌这嫌那。《歧路灯》六九:野地里拾的柴薪,将就些儿罢,休要嫌湿。从前话,一切拉倒。

  • 油锅内添上一把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油锅内添上一把柴

    【释义】:

    油锅添柴加速熬干油。比喻催死。《二刻拍案惊奇》三二:儿子已得了病,一个媳妇,还要劝他分床而宿,若张氏女子再娶将来,分明是油锅内添上一把柴了。

  • 有山不怕无柴烧-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山不怕无柴烧

    【释义】:

    比喻有靠山、有依靠就不怕没有办法,就不会陷入绝境。《终须梦》三:祸不单行运未来,福无双至且又实。劝君休得多愁虑,有山不怕无柴烧。

  • 鱼得水,火得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鱼得水,火得柴

    【释义】:

    比喻男女两情欢洽,互相贪爱。《三刻拍案惊奇》二〇:蒋日休因见他惯,也便恣意快活。真也是鱼得水,火得柴,再没一个脱空之夜。

  • 朝来愁柴,暮来愁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朝来愁柴,暮来愁米

    【释义】:

    形容家计艰难。《西湖二集》二九:若是这韩娘是个贫穷的,朝来愁柴,暮来愁米,日日啼哭过日,那有心情思着那事?

  • 只在热灶添火,不肯冷灶增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只在热灶添火,不肯冷灶增柴

    【释义】:

    热灶:喻得势之家。冷灶:喻失势之家。讥刺人势利,趋奉富贵之家,冷淡失势之人。《五凤吟》四:琪生恃在知己,便取笑道:“盟兄怎么只在热灶添火,不肯冷灶增柴,这样势利。”

  • 火柴盒-汉语惯用语辞典

    火柴盒huǒ chái hé

    比喻千篇一律、方方正正、没什么外装饰的房子。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刘钊盖的那些火柴盒,五十年后,不散架才有鬼呢。”

  • 老干柴-汉语惯用语辞典

    老干柴lǎo gān chái

    比喻年迈体衰的人。刘绍棠《大青骡子》“你爸妈都是六十开外的老干柴了。”

  • 没皮柴-汉语惯用语辞典

    没皮柴méi pí chái

    指无赖汉。《虾球传》“兄弟,光棍撞到没皮柴,不晓得是你们不够运气,还是我们倒霉?”

  • 引火柴-汉语惯用语辞典

    引火柴yǐn huǒ chái

    比喻激发别人情绪的人。柳杞《长辈吴松明》·“他有个外号叫‘老油松’,意思是见火就燃的引火柴。果真名不虚传,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搅起笑闹,烧起生活的乐观之火。”

  • 骨瘦如柴-佛源语词词典

    骨瘦如柴

    瘦弱得显出骨形如柴棒一般,形容消瘦到极点。《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谢诸人者赐相哀,四大元知有此灾,旧日神情威似虎,今来体骨瘦如柴。”现代汉语作为成语承用。曹禺《日出》第二幕:“他骨瘦如柴,只穿着一条夹裤和一件败色的旧薄棉袍。”

  • 柴-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柴chái

    ①小的零散木头。《吕氏春秋·季冬》:“乃命四监,收秩薪~。”(四监:指四监大夫。)《赤壁之战》:“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②烧柴祭天。后写作“祡”。《尚书·尧典》:“东巡守,至于岱宗,~。”《礼记·大传》:“~于上帝。”

    另见cī、zhài。

    【柴车】简陋粗劣的车子。《韩诗外传》卷十:“驽马~,可得而乘也。”

    【柴扉】柴门。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久不开。”

    【柴门】用木柴做的门,言其简陋。杜甫《羌村三首》之一:“~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 柴-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柴cī

    【柴池】参差不齐的样子。《管子·轻重甲》:“请以令高杠~,使东西不相睹,南北不相见。”

    另见chái、zhài。

  • 柴-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柴zhài

    ①编木而成的栅槛,营寨。《庄子·天地》:“内支盈于~栅。”(支盈:塞满。)《三国志·吴书·甘宁传》:“羽闻之,住不渡,而结~营。”②以柴栅保护。《淮南子·道应》:“表商容之闾,~箕子之门。”③堵塞,关闭。《庄子·天地》:“且夫趣舍声色以~其内。”(趣舍:趋向或舍弃。)《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分遣三百人~断险路。”

    另见chái、cī。

  • 丁块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丁块柴dīng kuài chái

    【释义】:

    方言。烧火用的木柴,也叫劈柴。周立波《盖满爹》:“享堂里的地上烧着一堆丁块柴,烟焰飞腾。”

  • 上山打柴,过河脱鞋-现代汉语大词典

    上山打柴,过河脱鞋shàng shān dǎ chái guò hé tuō xié

    【释义】:

    比喻遇到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做法。杜鹏程《保卫延安》:“上山打柴,过河脱鞋,到哪里说哪里的话。”

  •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bù dāng jiā bù zhī chái mǐ guì

    【释义】:

    比喻不主事就不知道其中的难处。马春《龙滩春色》:“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没在上级领导部门做过负责工作的同志,理解不到当领导的苦衷。”

  • 刺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刺柴cì chái

    【释义】:

    长刺的丛生灌木。鲁迅《祝福》:“寻到山墺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

  • 劈柴刀-现代汉语大词典

    劈柴刀pī chái dāo

    【释义】:

    一种刀背较厚,用来劈竹子、木头等的刀。

  • 劈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劈柴pǐ chái

    【释义】:

    以断木劈成,用以引火的小木块或小木条。鲁迅《幸福的家庭》:“劈柴,都用完了,今天买了些。”

  • 众人拾柴火焰高-现代汉语大词典

    众人拾柴火焰高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

    【释义】:

    大家都去拣柴,柴多,火就旺。比喻人多力量大。《当代》1981年第6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掏出真心干,而不是坐着盼。”

  • 众人捧柴火焰高-现代汉语大词典

    众人捧柴火焰高zhòng rén pěng chái huǒ yàn gāo

    【释义】:

    犹众人拾柴火焰高。《人民日报》1973.2.1:“抚宁县委从实践中体会到,众人捧柴火焰高。”

  • 干柴烈火-现代汉语大词典

    干柴烈火gān chái liè huǒ

    【释义】:

    比喻一触即发的形势,也比喻情欲正旺的男女。多见于早期的白话作品。

  • 茅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柴máo chái

    【释义】:

    用作燃料的杂草。

  • 没皮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没皮柴méi pí chái

    【释义】:

    喻指无赖汉。黄谷柳《虾球传》:“兄弟,光棍撞到没皮柴,不晓得是你们不够运气,还是我们倒霉?”

  • 引火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引火柴yǐn huǒ chái

    【释义】:

    用于引火的柴草。沙汀《烦恼》:“你晓得米卖好多钱一斗么?去捡背引火柴回来!”

  • 引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引柴yín chái

    【释义】:

    即引火柴。

  • 木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木柴mù chái

    【释义】:

    作燃料或引火等用的小块木头。杨朔《鸭绿江南北》:“许多朝鲜战士点起一堆一堆的木柴照着亮。”

  • 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chái

    【释义】:

    ①小木散材。也指作燃料的木柴。杨沫《青春之歌》:“她除了种地之外,一有空就扛着斧头上山去打柴。”②方言。(1)干瘦,也指贫困。如:这个小孩儿太柴了。(2)纤维粗而多,嚼不烂。如:这肉太柴了,不好吃。③姓。

  • 柴山-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山chái shān

    【释义】:

    生长矮小灌木杂草的山。《人民日报》1970.5.30:“大块的柴山,大片的茅竹,被烈火烧得噼啪作响。”

  • 柴门-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门chái mén

    【释义】:

    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周立波《暴风骤雨》:“萧祥推开柴门,两只白鹅惊飞着跑开。”

  • 柴火-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火chái huo

    【释义】:

    柴禾,柴草。杨沫《青春之歌》:“孙女呢,养种的地是地主的,交了租子只剩一把柴火。”

  • 柴爿-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爿chái pán

    【释义】:

    ①经过截断、剖劈的木柴,作燃料用。如:柴爿费工比较多,出卖的价钱却很低。②指做柴薪用的小片林木。

  • 柴扒-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扒chái pá

    【释义】:

    搂柴草的竹制器具。沈从文《贵生》:“春秋二季答谢土地,村中人合伙唱戏,他扮王大娘补缸匠,卖柴扒的程咬金。”

  • 柴禾-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禾chái hé

    【释义】:

    做燃料用的柴木、杂草等。《中国歌谣资料》:“白天给人家拾柴禾,夜里给人家磨豆腐。”

  • 柴禾垛-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禾垛chái hé duò

    【释义】:

    柴堆。张志民《老朱和房东》:“宽宽大大的院子里,除了柴禾垛,没有牲口农具,一看就知道是个社员家里。”

  • 柴市节-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市节chái shì jié

    【释义】:

    民族英雄的气节。陈毅《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人民柴市节,浩气贯长虹。”自注:“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就义于燕京柴市口。中国戏剧表演此史实,名为‘柴市尽节’。守常等同志也是在北京就义的,故称‘人民柴市节’。”

  • 柴头脑壳-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头脑壳chái tóu nǎo ké

    【释义】:

    笨,头脑不灵活。《作品》1981年第11期:“黄脸婆挥着条满是汗味的半湿毛巾,噼噼啪啪打着脚杆,数落老公是柴头脑壳。”

  • 柴多火焰高-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多火焰高chái duō huǒ yàn gāo

    【释义】:

    比喻人多力量大。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柴多火焰高,人多声音大。”

  • 柴米-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米chái mǐ

    【释义】:

    柴和米。泛指日常最必需的生活资料。

  • 柴米油盐酱醋茶-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米油盐酱醋茶chái mǐ yóu yánjiàng cù chá

    【释义】:

    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俗称开门七件事。《芙蓉》1980年第1期:“山里哪样不好?有饭吃,有柴烧,种了棉花可以织布,柴米油盐酱醋茶,只差一包盐。”

  • 柴坝-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坝chái bà

    【释义】:

    在含沙量高、泥沙河床的河流上筑成的临时性拦水建筑物。《人民日报》1974.12.4:“他们在芦河上筑柴坝,挖壕引水,拉沙造地。”

  • 柴鸡-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鸡chái jī

    【释义】:

    指体小肉瘦、腿部没有茸毛的鸡。

  • 柴油-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油chái yóu

    【释义】:

    液体燃料的一种。系从石油中分馏而得。挥发性比润滑油高,比煤油低。主要用于柴油机,并可用于锅炉。

  • 柴油机-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油机chái yóu jī

    【释义】:

    用柴油做燃料的内燃机。它比汽油机功率大而燃料费用低,为拖拉机、载重汽车、内燃机车、轮船、舰艇和其他机器设备广泛采用。

  • 柴帘-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帘chái lián

    【释义】:

    用芦苇做的遮蔽门窗的帘子。形同竹帘。《新华日报》1979.10.11:“柴帘是滨海县传统手工业产品之一,素雅,精巧,远销日本名古屋、东京、大阪等地。”

  • 柴房-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房chái fáng

    【释义】:

    存放柴禾的屋子。《上海文学》1981年第12期:“阿禧清早起身,到柴房搬草。”

  • 柴垛-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垛chái duò

    【释义】:

    柴禾堆。

  • 柴草-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草chái cǎo

    【释义】:

    用作燃料的树枝、小木和杂草等。也指庄稼的茎、叶。

  • 柴胡-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胡chái hú

    【释义】:

    多年生草本。根圆锥形,不易折断。茎直立。叶倒披针形或广线状披针形。秋季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产于我国各地。我国柴胡有北柴胡和南柴胡的区别,南柴胡叶较北柴胡叶狭长。根皆入药,能疏肝升阳,和解表里。

  • 柴架-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架chái jià

    【释义】:

    装柴的框架。打柴的人用以背柴。京剧《奇袭白虎团》:“崔大娘、崔大嫂背柴架警惕地奔上。”

  • 柴烟-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烟chái yān

    【释义】:

    柴禾燃烧时产生的烟气。沈从文《贵生》:“(贵生)半夜里一个人在溪沟里砍了十来条大鲤鱼,全用盐揉了,挂在灶头用柴烟熏得干干的。”

  • 柴窑-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窑chái yáo

    【释义】:

    古代著名瓷窑之一。故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传为五代周世宗柴荣指令建造,故名。当时称为御窑,到宋代始称柴窑。相传所烧瓷器,质地甚佳,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

  • 柴扉-现代汉语大词典

    柴扉chái fēi

    【释义】:

    柴门。也指贫寒的家园。洪深《申屠氏》:“方蛟叫门,柴扉半启,走出一个庄客。”

  • 棉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棉柴mián chái

    【释义】:

    结出棉桃后枯干的棉花枝杆。冯金堂《挖塘》:“老犟让他坐下,到院里抱点棉柴点着让义民烤火。”

  • 有米一锅煮,有柴一灶烧-现代汉语大词典

    有米一锅煮,有柴一灶烧yǒu mǐ yī guō zhǔ yǒu chái yī zào shāo

    【释义】:

    见“有柴一灶,有米一锅”。

  • 有柴一灶,有米一锅-现代汉语大词典

    有柴一灶,有米一锅yǒu chái yī zào yǒu mǐ yī guō

    【释义】:

    有柴一灶烧完,有米一锅煮掉。指大手大脚、浪费。郭澄清《社迷》:“他那人,是个有柴一灶,有米一锅的手。”也作“有米一锅煮,有柴一灶烧”。毕方等《千重浪》:“都像你这样,有米一锅煮,有柴一灶烧,咱大队那点家底儿,都踢蹬出来也填不满呀!”

  • 胡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胡柴hú chái

    【释义】:

    胡说;胡扯。钱玄同《寄陈独秀书》:“黄龙子论‘北拳南革’一段信口胡柴,尤足令人忍俊不禁。”

  • 火大无湿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火大无湿柴huǒ dà wú shī chái

    【释义】:

    比喻只要形成声势,就能唤起所有的人。柳杞《长城烟尘》:“俗话说:火大无湿柴,我们多一把柴,火就大一些,旺一些!”

  • 火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火柴huǒ chái

    【释义】:

    一种利用化学物质发热反应而燃烧的取火用具。常见的为木梗火柴,由小木棒的一端沾有主要成份为硫化磷或硫黄的药头而成。分别称为摩擦火柴或安全火柴,通过摩擦或在含磷的擦层上摩擦而起火。

  • 烈火干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烈火干柴liè huǒ gān chái

    【释义】:

    旧小说中常用来比喻男女欢情甚浓。

  • 燔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燔柴fán chái

    【释义】:

    烧火用的柴。郭沫若《双簧》:“燔柴正要着火的时候,我却得了一番天来的惠雨。”

  • 磨刀不误砍柴工-现代汉语大词典

    磨刀不误砍柴工mó dāo bù wù kǎn chái gōng

    【释义】:

    事前做好充分准备,不但不会影响工作,而且可以加快进程。李良杰等《较量》:“磨刀不误砍柴工嘛!看起来是慢,实际上是快。”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代汉语大词典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bù pà méi chái shāo

    【释义】: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欧阳予倩《不要忘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暂时退一退,使我们的军队不至全部损失,这是应该的。”也作“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毛泽东《论持久战》:“如果避免了战略的决战,‘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虽然丧失若干土地,还有广大的回旋余地,可以促进并等候国内的进步、国际的增援和敌人的内溃,这是抗日战争的上策。”

  •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现代汉语大词典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bù chóu méi chái shāo

    【释义】:

    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稻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稻柴dào chái

    【释义】:

    稻草。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比起稻柴做成的茶壶窠来,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 骨瘦如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骨瘦如柴gǔ shòu rú chái

    【释义】:

    形容消瘦到极点。曹禺《日出》:“他骨瘦如柴,只穿着一条夹裤和一件败色的旧薄棉袍。”

  • 一口胡柴-汉语大词典

    一口胡柴

    【1】满嘴瞎说。{明}{高明}《琵琶记·杏园春宴》:“丑:‘你不聞{孔夫子}説道﹑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末:‘一口胡柴!’”

  • 丁塊柴-汉语大词典

    丁塊柴

    【1】方言。烧火用的木柴,也叫劈柴。{周立波}《盖满爹》:“享堂里的地上烧着一堆丁块柴﹐烟焰飞腾。”

  • 千日打柴一日燒-汉语大词典

    千日打柴一日燒

    【1】见“千日斫柴一日燒”。

  • 千日斫柴一日燒-汉语大词典

    千日斫柴一日燒

    亦作“[千日打柴一日燒]”【1】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如: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不能千日打柴一日烧。【2】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续传灯录·可真禅师》:“問師:‘如何是學人著力處?’師曰:‘千日斫柴一日燒。’”

  • 刺柴-汉语大词典

    刺柴

    【1】长刺的丛生灌木。{鲁迅}《彷徨·祝福》:“寻到山墺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

  • 荆柴-汉语大词典

    荆柴

    【1】荆室柴门。谓贫者之居。{明}{高叔嗣}《再调考功作》诗:“惟當尋素業﹐歸卧守荆柴。”

  • 劈柴-汉语大词典

    劈柴

    【1】以断木劈成,用以引火的小木块或小木条。{鲁迅}《徬徨·幸福的家庭》:“劈柴﹐都用完了﹐今天买了些。”{{吴德水}{车吉心}}《海的女儿》第五章:“{凌春江}在{马}家劈柴堆里﹐一直滚到解放。”

  • 劈柴刀-汉语大词典

    劈柴刀

    【1】一种刀背较厚,用来劈竹子﹑木头等的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當時巡丁﹑扢子手﹐七手八脚的﹐拿斧子﹑劈柴刀﹐把棺材劈開了。”

  • 參柴-汉语大词典

    參柴

    【1】{曾参}和{高柴}的并称。{春秋}时{孔子}弟子。{南朝} {宋}{颜延之}《庭诰》:“儻知恩意相生﹐情理相出﹐可使家有{參}{柴}﹐人皆{由}﹑{損}。”{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梁书·许懋传》:“{鄭玄}有{參}{柴}之風。《論語》:‘{柴}也愚﹐{參}也魯。’蓋譏其愚魯。”

  • 城柴-汉语大词典

    城柴

    【1】城寨。《宋书·张兴世传》:“夜潛遣{黄道標}領七十舸﹐徑據{錢谿}﹐營立城柴。”

  • 崖柴-汉语大词典

    崖柴

    【1】形容张口欲咬人之状。《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長蛇晈晈三曾黑﹐大鳥崖柴兩翅青。”《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於是收{爽}﹑{羲}﹑{訓}﹑{晏}﹑{颺}﹑{謐}﹑{軌}﹑{勝}﹑{範}﹑{當}等﹐皆伏誅﹐夷三族”{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故于時謗書﹐謂‘臺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當﹐一狗憑{默}作疽囊。’三狗謂{何}({何晏})﹑{鄧}({鄧颺})﹑{丁}({丁謐})也。{默}者﹐{爽}小字也。其意言三狗皆欲嚙人﹐而{謐}尤甚也。”

  • 實柴-汉语大词典

    實柴

    【1】古代一种祭礼。把牺牲放在柴上烧烤,以为享祀。《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實柴祀日月星辰。”{郑玄}注:“實柴﹐實牛柴上也。”

  • 引柴-汉语大词典

    引柴

    【1】即引火柴。参见“[引火柴]”。

  • 引火柴-汉语大词典

    引火柴

    【1】用于引火的柴火。{沙汀}《烦恼》:“你晓得米卖好多钱一斗么?去捡背引火柴回来!”

  • 木柴-汉语大词典

    木柴

    【1】木寨。以树木围成的守望的营垒。《汉书·匈奴传下》:“起塞以來百有餘年﹐非皆以土垣也﹐或因山巖石﹐木柴僵落﹐谿谷水門﹐稍稍平之﹐卒徒築治﹐功費久遠﹐不可勝紀。”{颜师古}注:“僵落﹐謂山上樹木摧折或立死枯僵墮落者。”

  • 木柴-汉语大词典

    木柴

    【1】作燃料或引火等用的小块木头。{杨朔}《鸭绿江南北》:“许多{朝鲜}战士点起一堆一堆的木柴照着亮。”

  • 杜茅柴-汉语大词典

    杜茅柴

    【1】自酿的薄酒。{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之四:“老盆初熟杜茅柴﹐攜向田頭祭社來。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這家子將醖下的杜茅柴﹐不住的盪來﹐吃得東倒西歪。”

  • 束柴-汉语大词典

    束柴

    【1】一把柴。常用以形容身体干瘦。{唐}{孟郊}《杏殇》诗之八:“病叟無子孫﹐獨立猶束柴。”{清}{钱谦益}《桂殇》诗之一:“身似束柴憐病叟﹐拾柴空復羡鶵兒。”

  • 枯柴-汉语大词典

    枯柴

    【1】干柴。{金}{元好问}《清明日改葬阿辛》诗:“{孟郊}老作枯柴立﹐可待吟詩哭杏殤。”《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乃取蒙衝鬭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舸﹐繫於其尾。”

  • 柴-汉语大词典

    《廣韻》士佳切,平佳,崇。【1】小木散材。亦指作燃料的木柴。《礼记·月令》:“〔季冬之月〕乃命四監收秩薪柴。”{郑玄}注:“大者可析謂之薪﹐小者合束謂之柴。薪施炊爨﹐柴以給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欒枝}使輿曳柴而僞遁。”{唐}{韩愈}《顺宗实录二》:“嘗有農夫以驢負柴至城賣﹐遇宦者稱宫市取之﹐纔與絹數尺。”{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她除了种地之外﹐一有空就扛着斧头上山去打柴。”【2】枯枝,老木。《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樹枳棘與薪柴。”{王逸}注:“枯枝爲柴。”{汉}{扬雄}《太玄·勤》:“柴不却。”{范望}注:“老木稱柴。”【3】烧柴祭天。《书·舜典》:“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孔}传:“燔柴祭天告至。”《後汉书·祭祀志上》:“皇帝唯慎《河圖》﹑《雒書》正文﹐是月辛卯﹐柴﹐登封{泰山}。”《新唐书·萧铣传》:“於是築壇城南﹐柴上帝﹐自稱{梁王}。”【4】方言。干瘦,亦指贫困。如:这个小孩儿太柴了。【5】姓。{汉}有{棘蒲侯}{柴武}。见《汉书.济北王兴居传》。

  • 柴-汉语大词典

    《集韻》子智切,去寘,精。【1】积聚。《诗·小雅·车攻》:“射夫既同﹐助我舉柴。”{毛}传:“柴﹐積也。”{郑玄}笺:“雖不中﹐必助中者舉積禽也。”

  • 柴-汉语大词典

    《集韻》叉宜切,平支,初。【1】见“柴4池”﹑“柴4虒”。

  • 柴-汉语大词典

    《集韻》仕懈切,去卦,崇。【1】编木维护四周。《公羊传·哀公四年》:“亡國之社蓋揜之﹐揜其上而柴其下。”{何休}注:“揜柴之者﹐絶﹐不得使通天地四方。”《淮南子·道应训》:“〔{周武王}〕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閭﹐柴{箕子}之門。”{明}{袁宏道}《公安二圣寺重修天王殿疏》:“自{椒園}移來﹐三十餘年﹐去歲始新其垣﹐{天王殿}架朽而柴之﹐有其名耳。”【2】覆盖。《管子·中匡》:“掘新井而柴焉。”{明}{袁宏道}《华山别记》:“既宿{青柯坪}﹐導者引至{千尺尺}﹐見細枝柴其上﹐頂如覆鐺﹐天際一隙﹐不覺心怖。”【3】闭塞;阻塞。《庄子·外物》:“德溢乎名﹐名溢乎暴﹐謀稽乎誸﹐知出乎争﹐柴生乎守﹐官事果乎衆宜。”{郭象}注:“柴﹐塞也。”{晋}{葛洪}《抱朴子·名实》:“佞人相汲引而柴正路﹐俊哲處下位而不見知。”【4】防守的栅栏﹑篱障。{三国 魏}{曹植}《鰕鰕篇》:“燕雀戯藩柴﹐安識鴻鵠游。”《晋书·朱伺传》:“{伺}又率諸軍圍守之﹐遂重柴繞城﹐作高櫓﹐以勁弩下射之﹐又斷其水道。”{清}{曹寅}《和同人东村招饮见怀》之三:“飼雀編新柴﹐觀魚築舊梁。”【5】营寨。《南史·王敬则传》:“遇{興盛}﹑{山陽}二柴﹐盡力攻之。”【6】有篱落的村墅。{唐}{王维}《<辋川集>序》:“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

  • 柴營-汉语大词典

    柴營

    【1】营寨。《三国志·吴志·甘宁传》:“{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南齐书·高帝纪上》:“{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營。”《六韬·军用》:“山林野居﹐結虎落柴營。”

  • 柴炭-汉语大词典

    柴炭

    【1】木炭。《水浒传》第十回:“{林冲}就牀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來。屋邊有一堆柴炭﹐拿幾塊來生在地爐裏。”《隋书·后妃传序》:“司饎﹐掌廪餼柴炭。”《宋史·食货志下八》:“二年﹐詔在京諸門﹐凡民衣屨﹑穀菽﹑鷄魚﹑蔬果﹑柴炭﹑瓷瓦器之類﹐并蠲其税。”《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女子便走到當院裏﹐順着那聲音聽去……竟是在堆柴炭的那一間房裏。”

  • 柴輯-汉语大词典

    柴輯

    【1】收集,辑录。如:《皖雅初集》署{庐江}{陈诗鹤}柴辑。

  • 柴木-汉语大词典

    柴木

    【1】材质低劣之木,多别于硬木﹑花梨等而言。《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原來是一溜串兒瞎子:前面一個拿着一枝柴木絃子﹐中間兒那個拿着個破八角皷兒。”《墨子·备城门》:“以柴木土稍杜之。”

  • 柴斷-汉语大词典

    柴斷

    【1】堵塞隔断。《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説{瑜}分遣三百人﹐柴斷險道﹐賊走可得其馬。”

  • 柴粟-汉语大词典

    柴粟

    【1】木柴和粟米。泛指必需的生活资料。《魏书·杨津传》:“孤城獨立﹐在兩寇之間﹐{津}貯積柴粟﹐脩理戰具﹐更營雉堞﹐賊每來攻﹐機械競起。”

  • 柴立其中央-汉语大词典

    柴立其中央

    【1】引申为中立。{梁启超}《加里波的戡定南意大利》:“於是{加福爾}又出其外交手段﹐而柴立其中央﹐若爲不聞{加里波的}之陰謀也者﹐不予節制﹐而聽其自去。”【2】谓像枯木般地无心而立于中央。《庄子·达生》:“無入而藏﹐無出而陽﹐柴立其中央。”{郭象}注:“若槁木之無心﹐而中適。”{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如槁木之無心而立於動静之中。”{宋}{秦观}《游汤泉记》:“獨是泉出無亢滿之累﹐其仁足以及物﹐豈所謂無出而陽﹐無入而藏﹐柴立乎其中央者歟?”

  • 柴篳-汉语大词典

    柴篳

    【1】木杖。《晋书·贺循传》:“常願棄結駟之軒軌﹐策柴篳而造門。”

  • 柴壩-汉语大词典

    柴壩

    【1】在含沙量高﹑泥沙河床的河流上筑成的临时性拦水建筑物。《人民日报》1974.12.4:“他们在{芦河}上筑柴坝﹐挖壕引水﹐拉沙造地。”

  • 柴荆-汉语大词典

    柴荆

    【1】指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唐}{白居易}《秋游原上》诗:“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荆。”{清}{白华山人}《<十洲春语>序》:“今晨初霽﹐予方畚掘擁土﹐周匝樊槿﹐啄啄然聞有叩柴荆者。”{宋}{王安石}《送赞善张君西归》诗:“柴荆雀有羅﹐公子數經過。”【2】借指村舍。{唐}{温庭筠}《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诗:“一水悠悠隔{渭城}﹐{渭城}風物近柴荆。”{明}{高濂}《玉簪记·命试》:“春風桃李遍柴荆﹐花館琴書不絶吟。”{南朝} {宋}{谢灵运}《初去郡》诗:“恭承古人意﹐促裝反柴荆。”【3】做柴用的小木。{清}{方文}《穷冬六咏·无薪》:“依人斬蒿艾﹐無處拾柴荆。”{唐}{杜甫}《晨雨》诗:“暫起柴荆色﹐輕霑鳥獸羣。”{仇兆鳌}注:“柴荆﹐小木。”一本作“紫荆”。

  • 柴蔟-汉语大词典

    柴蔟

    【1】以小木枝构成的鸟巢。《楚辞·王逸<九思>》:“殦鵰遊兮華屋﹐鵕棲兮柴蔟。”{洪兴祖}补注:“蔟﹐千木切。”

  • 柴潁-汉语大词典

    柴潁

    【1】{高柴}和{颍考叔}的并称。{高柴},{春秋}{卫}人,执亲之丧泣血三年,未尝见齿。{颍考叔},{春秋}{郑}人,{庄公}赐食,留以侍母。二人均以笃孝著称。{清}{周亮工}《书影》卷八:“{漢}{厈彰長}碑云:喪父事母﹐有{柴}{潁}之行。”

  • 柴望-汉语大词典

    柴望

    【1】古代两种祭礼。柴,谓烧柴祭天;望,谓祭国中山川。亦泛指祭祀。《後汉书·光武帝纪下》:“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魏书·程骏传》:“咸秩百靈﹐柴望山川。”《封神演义》第九八回:“江山依舊承柴望﹐社稷重新樂裸將。”《书·武成》:“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孔}传:“燔柴﹐郊天﹐望﹐祀山川。”

  • 柴門-汉语大词典

    柴門

    【1】犹杜门,闭门。《後汉书·杨震传》:“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綬﹐於是柴門絶賓客。”{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萝公主》:“生歸﹐殯母已﹐柴門謝客。”

  • 柴門-汉语大词典

    柴門

    【1】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宋}{王安石}《即事》诗之一:“漸老逢春能幾回﹐柴門今始爲君開。”{清}{李渔}《怜香伴·书空》:“柴門静夜無關鑰﹐留與山僧帶月推。”{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十:“{萧祥}推开柴门﹐两只白鹅惊飞着跑开。”{三国} {魏}{曹植}《梁甫行》:“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2】代指贫寒之家;陋室。{宋}{杨万里}《送蔡定夫提举正字使广东》诗:“柴門僵卧三臘雪﹐魚釜僅續一線煙。”《晋书·儒林传论》:“若{仲寧}之清貞守道﹐抗志柴門;{行齊}之居室屢空﹐棲心陋巷……斯並通儒之高尚者也。”{元}{张可久}《山坡羊·雪夜》曲:“扁舟乘興﹐讀書相映﹐不如高卧柴門静。”

  • 柴積-汉语大词典

    柴積

    【1】犹柴堆。{晋}{张华}《博物志》卷五:“{秦}之西有{義渠}之國﹐其親戚死﹐聚柴積而焚之。”{元}{俞琰}《席上腐谈》卷上:“{吴}人指積薪曰柴積。積音際﹐即《周禮·天官》‘委積’之積。”

  • 柴胡-汉语大词典

    柴胡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条形,花小,黄色,果实椭圆形。根供药用,有解热作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茈胡》:“〔{銀州}〕所産柴胡長尺餘而微白﹐且軟﹐不易得也。北地所産者﹐亦如前胡而軟﹐今人謂之北柴胡是也﹐入藥亦良。南土所産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强硬不堪使用。”《战国策·齐策三》:“今求柴胡﹑桔梗於沮澤﹐則累世不得一焉。”《红楼梦》第八三回:“血勢上沖﹐柴胡使得麽?”{唐}{杜甫}《寄韦有夏郎中》诗:“省郎憂病士﹐書信有柴胡。”

  • 柴楂-汉语大词典

    柴楂

    【1】木栏,栅栏。《管子·山国轨》:“握以下者爲柴楂﹐把以上者爲室奉﹐三圍以上爲棺槨之奉。”{郭沫若}等集校引{孙诒让}曰:“‘楂’當爲‘柤’之俗。《説文·木部》‘柤﹐木閑也’﹐{徐鍇}《繫傳》‘閑﹐闌也’﹐‘柴者﹐棧也’……《淮南子·道應訓》云‘柴{箕子}之門’﹐柴﹑柤皆以細木爲闌閑﹐故竝舉之。”

  • 柴頭腦殻-汉语大词典

    柴頭腦殻

    【1】谓笨,头脑不灵活。《作品》1981年第11期:“黄脸婆挥着条满是汗味的半湿毛巾﹐噼噼啪啪打着脚杆﹐数落老公是柴头脑壳。”

  • 柴禾垛-汉语大词典

    柴禾垛

    【1】柴堆。{张志民}《老朱和房东》:“宽宽大大的院子里﹐除了柴禾垛﹐没有牲口农具﹐一看就知道是个社员家里。”

  • 柴桑倫-汉语大词典

    柴桑倫

    【1】{晋}{陶潜}隐居{浔阳}{柴桑},一生酷爱菊,后因谓爱菊的高雅之人为“柴桑倫”。{明}{高启}《菊邻》诗:“菊本君子花﹐幽姿可相親……幽人苦愛菊﹐自是{柴桑}倫。”

  • 柴垛-汉语大词典

    柴垛

    【1】柴禾堆。{明}{梁辰鱼}《浣纱记·访女》:“怕背駝遮個包﹐要腰細常脱褲。這遭選不成﹐柴垛槁去尋活路。”《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他便用手扭斷了鎖進去﹐只見……靠東柴垛後面﹐合着裝煤的一個大荆條筐。”

  • 柴棍-汉语大词典

    柴棍

    【1】犹木棍。《水浒传》第十一回:“那莊客聽得叫﹐手拿柴棍﹐從門房裏走出來﹐喝道:‘你這厮還自好口!’”

  • 柴水-汉语大词典

    柴水

    【1】打柴汲水。{晋}{陶潜}《与子俨等疏》:“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劳﹐何時可免?”

  • 柴市節-汉语大词典

    柴市節

    【1】民族英雄的气节。{陈毅}《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人民{柴市}節﹐浩氣貫長虹。”自注:“{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就义于{燕京}{柴市口}。{中国}戏剧表演此史实﹐名为‘{柴市}尽节’。{守常}等同志也是在{北京}就义的﹐故称‘人民{柴市}节’。”

  • 柴桑翁-汉语大词典

    柴桑翁

    【1】指{晋}{陶潜}。因其晩年隐居{柴桑},故称。{宋}{朱熹}《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结客载酒过伯休新居分韵得中字》:“願書今日懷﹐遠寄{柴桑翁}。”【2】指{晋}{刘遗民}。{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六:“近見士子多使{柴桑翁}爲{陶淵明}﹐不知{劉遺民}曾作{柴桑}令也。”

  • 柴燎告天-汉语大词典

    柴燎告天

    【1】燔柴祭告上天。《周书·孝闵帝纪》:“元年春正月辛丑﹐即天王位。柴燎告天﹐朝百官於路門。”《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元年》:“春正月辛丑﹐{周公}即天王位﹐柴燎告天﹐朝百官於露門。”《宋书·武帝纪下》:“{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設壇於南郊﹐即皇帝位﹐柴燎告天。”

  • 柴片-汉语大词典

    柴片

    【1】指{柴窑}古瓷的散片。{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客有携{柴窑}片磁﹐索數百金﹐云:‘嵌于胄﹐臨陣可以辟火器。’……余作《舊瓦硯歌》有云:‘{銅雀臺}址頽無遺﹐何乃剩瓦多如斯?文士例有好奇癖﹐心知其妄姑自欺。’{柴}片亦此類而已矣。”

  • 柴關-汉语大词典

    柴關

    【1】柴门。{清}{姚鼐}《雨晴出庐江寄诸同学》诗:“邈彼二三子﹐送我出柴關。”{元}{张可久}《水仙子·湖上小隐》曲:“歌《白石爛》﹐賦《行路難》﹐緊閉柴關。”{唐}{刘长卿}《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诗:“{潯陽}數畝宅﹐歸卧掩柴關。”【2】犹寒舍。{唐}{李涉}《山居送僧》诗:“失意因休便買山﹐白雲深處寄柴關。”{明}{李东阳}《雪不止叠前韵》:“漫將春雪比冰山﹐日薄風稀漸改顔。怯勢已銷紅獸炭﹐欣貧猶擁舊柴關。”

  • 柴竹-汉语大词典

    柴竹

    【1】竹子的一种。{元}{李衎}《竹谱详录·竹品二·木竹》:“木竹﹐{閩}{浙}山中處處有之。叢生﹐堅實﹐中間亦通﹐小脈節内如通草﹐其筍堅可食。{福建}生者﹐心實﹐筍硬不可食﹐土人呼爲柴竹。”

  • 柴栅-汉语大词典

    柴栅

    【1】栅栏。{明}{唐顺之}《礼部郎中李君墓志铭》:“蓋遇濁世而不能去者有矣﹐未有治朝而必去者也﹐豈{莊生}所謂以簪笏爲柴栅者﹐公固其人歟?”《庄子·天地》:“内支盈於柴栅﹐外重纆繳。”

  • 柴桑門-汉语大词典

    柴桑門

    【1】{晋}{陶潜}弃官归隐故里{柴桑},作《归去来兮辞》云:“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后因以“柴桑門”泛指故里的家门。{明}{李东阳}《闻方石先生得遗腹孙》诗:“故人喪愛子﹐棄官歸故園﹐空懷{向}{平}念﹐誰候{柴桑}門。”

  • 柴塞-汉语大词典

    柴塞

    【1】堵塞,壅塞。《庄子·天地》“趣舍聲色以柴其内”{唐}{成玄英}疏:“夫浮僞之徒﹐以取舍爲業﹐故聲色諸塵柴塞其内府。”{清}{钱谦益}《陈古公诗集序》:“今之爲詩者矜聲律較時代﹐知見封錮﹐學術柴塞。”

  • 柴楥-汉语大词典

    柴楥

    【1】栅栏,篱笆。{唐}{韩愈}《守戒》:“今人有宅於山者﹐知猛獸之爲害﹐則必高其柴楥而外施窞穽以待之。”

  • 柴籬-汉语大词典

    柴籬

    【1】木栅栏,藩篱。{宋}{林逋}《小圃春日》诗:“岸幘倚微風﹐柴籬春色中。”《说文·木部》“柴”{宋}{徐铉}等注:“師行野次﹐豎散木爲區落﹐名曰柴籬。後人語譌﹐轉入去聲﹐又别作寨字﹐非是。”

  • 柴草-汉语大词典

    柴草

    【1】用作燃料的树枝﹑小木和杂草等。亦指庄稼的茎﹑叶。《红楼梦》第三九回:“只聽外頭柴草響﹐我想着必定有人偷柴草來了。”《宋史·食货志下八》:“惟日用物非販易﹐若箔﹑柴草﹑竹木之類勿禁。”《水浒传》第一一八回:“見兩堆柴草﹐{時遷}便摸在裏面﹐取出火刀火石﹐發出火種。”

  • 柴轂-汉语大词典

    柴轂

    【1】柴车。泛指贱者所乘之车。《後汉书·袁绍传》:“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軿柴轂﹐填接街陌。”{李贤}注:“柴轂﹐賤者之車。”

  • 柴車-汉语大词典

    柴車

    【1】简陋无饰的车子。{唐}{王勃}《秋晩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策藜杖而非遥﹐勅柴車之有日。”《韩诗外传》卷十:“疏食惡肉﹐可得而食也;駑馬柴車﹐可得而乘也。”《後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時諸計吏多盛飾車馬帷幕﹐而{壹}獨柴車草屏﹐露宿其傍。”{李贤}注:“柴車﹐弊惡之車也。”{清}{赵翼}《兕觥归赵歌》:“柴車一兩削籍行﹐良友贈之青兕觥。”

  • 柴棘-汉语大词典

    柴棘

    【1】比喻心计。{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深公}云:‘人謂{庾元規}名士﹐胸中柴棘三斗許。’”【2】荆棘。{明}{田汝成}《炎徼纪闻·岑猛》:“{華林}賊﹐來亦得;土兵來﹐死不測。黄狐跳梁白狐立﹐十家九家邏柴棘。”【3】犹柴瘠。{唐}{张说}《赠户部尚书河东公杨君神道碑》:“〔公〕年甫十六﹐先君捐館﹐七日絶飲﹐三年泣血﹐縞素有制﹐儒家歎其從禮﹐柴棘加等﹐議者憂其死孝。”

  • 柴虒-汉语大词典

    柴虒

    【1】参差不齐。《汉书·扬雄传上》:“駢羅列布﹐鱗以雜沓兮﹐柴虒參差﹐魚頡而鳥。”{王先谦}补注:“《上林賦》:‘柴池茈虒’﹐音義並同‘差池’。此賦‘柴虒’﹐約文易字﹐其義同也。”

  • 柴路-汉语大词典

    柴路

    【1】堵塞道路。《三国志·吴志·朱桓传》:“今戰必敗﹐敗必走﹐走當由{夾石}﹑{挂車}﹐此兩道皆險阨﹐若以萬兵柴路﹐則彼衆可盡﹐而{休}可生虜﹐臣請將所部以斷之。”

  • 柴扒-汉语大词典

    柴扒

    【1】搂柴草的竹制器具。{沈从文}《贵生》:“春秋二季答谢土地﹐村中人合伙唱戏﹐他扮{王大娘}补缸匠﹐卖柴扒的{程咬金}。”《说唐》第二一回:“{程}母道:‘我有一條舊布裙子﹐你拿去當幾十個銅錢吧……買些竹子回來﹐待我做幾個柴扒﹐拿去賣賣﹐也可將就度日。’”

  • 柴扃-汉语大词典

    柴扃

    【1】犹柴门。亦以指贫寒的家园。{前蜀}{韦庄}《江上村居》诗:“本無蹤跡戀柴扃﹐世亂須教識道情。”{唐}{吴融}《西陵夜居》诗:“寒潮落遠汀﹐暝色入柴扃。”{唐}{杜牧}《忆归》诗:“{新城}非故里﹐終日想柴扃。”

  • 柴米夫妻-汉语大词典

    柴米夫妻

    【1】系于生计需要而结合的夫妻。{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谚语》:“{南都}閭巷中常諺﹐往往有麄俚而可味者﹐漫記數則。如曰……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兒親戚。”

  • 柴瘠-汉语大词典

    柴瘠

    【1】骨瘦如柴。《新唐书·李暠传》:“居母喪﹐柴瘠﹐訖除﹐家人未嘗見言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母以憶子故﹐偶至其家﹐見子柴瘠﹐歸而痛哭欲死。”《陈书·姚察传》:“{後主}嘗别召見﹐見{察}柴瘠過甚﹐爲之動容。”

  • 柴毁骨立-汉语大词典

    柴毁骨立

    【1】谓居亲丧哀伤过甚,骨瘦如柴。《北史·张煚传》:“〔{張煚}〕遷太府少卿﹐領營新都監丞。丁父憂去職﹐柴毁骨立。”《晋书·孝友传·许孜》:“俄而二親没﹐柴毁骨立﹐杖而能起。”{唐}{刘知幾}《史通·暗惑》:“况乎溺情酒﹐不改平素﹐雖復時一嘔慟﹐豈能柴毁骨立乎?”

  • 柴立不阿-汉语大词典

    柴立不阿

    【1】犹言刚直不阿。{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年}罹嚴譴﹐而公以恩遇始終﹐正見公之柴立不阿。”

  • 柴房-汉语大词典

    柴房

    【1】存放柴禾的屋子。《上海文学》1981年第12期:“{阿禧}清早起身﹐到柴房搬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伯述}道:‘到底把你放在甚麽地方吃飯?’{符最靈}囁嚅着道:‘在廚房後面的一間柴房里。’”

  • 柴告-汉语大词典

    柴告

    【1】祭祀之一种。燔柴祷告。《後汉书·章帝纪》:“辛未﹐幸{太山}﹐柴告{岱宗}。”

  • 柴米油鹽醬醋茶-汉语大词典

    柴米油鹽醬醋茶

    【1】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俗称开门七件事。{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芙蓉》1980年第1期:“山里哪样不好?有饭吃﹐有柴烧﹐种了棉花可以织布﹐柴米油盐醬醋茶﹐只差一包盐。”{宋}{吴自牧}《梦粱录·鲞铺》:“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

  • 柴禾-汉语大词典

    柴禾

    【1】做燃料用的柴木﹑杂草等。《中国歌谣资料·黄花苗》:“白天给人家拾柴禾﹐夜里给人家磨豆腐。”《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把那猪首蹄子﹐剃刷乾浄﹐只用的一根長柴禾﹐安在灶内……那消一個時辰﹐把個猪頭燒的皮脱肉化﹐香噴噴五味俱全。”{谭尚维}《回顾长征·甘孜会师》:“四方面军的同志还准备了许多柴禾﹐两只水缸也盛得满满的。”

  • 柴燎-汉语大词典

    柴燎

    【1】指祭天用的柴。{明}{张居正}《太狩记》:“朝諸侯﹐燔柴燎﹐享上帝。”【2】古代祭祀之一。烧柴祭天。《文选·潘岳<闲居赋>》:“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義。”{李善}注:“《爾雅》曰:‘祭天曰燔柴。’{郭璞}曰:‘既祭﹐積薪燒之。’”《梁书·范云传》:“{天監}元年﹐{高祖}受禪﹐柴燎於南郊﹐{雲}以侍中參乘。”{宋}{曾巩}《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是以蕭光之烈﹐奏於宗祊;柴燎之蒸﹐焜於郊兆。”

  • 柴桌-汉语大词典

    柴桌

    【1】谓制作粗糙的桌子。《歧路灯》第九七回:“〔{王象藎}〕入冬又蓋了一間草房﹐板扉磚牖﹐一張柴桌﹐四把柳椅﹐爲鄰叟扶杖來尋之所。”

  • 柴火-汉语大词典

    柴火

    【1】柴禾,柴草。{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孙女呢﹐养种的地是地主的﹐交了租子只剩一把柴火。”《红楼梦》第三九回:“必定是過路的客人們冷了﹐見現成的柴火﹐抽些烤火﹐也是有的。”《北史·齐纪中·文宣帝》:“太后嘗在北宫﹐坐一小榻﹐帝時已醉﹐手自舉牀﹐后便墜落﹐頗有傷損﹐醒悟之後﹐大懷慚恨﹐遂令多聚柴火﹐將入其中。太后驚懼﹐親自持挽。”【2】木柴燃烧产生的火。《隋书·王劭传》:“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蔴荄火﹐氣味各不相同。”

  • 柴薪-汉语大词典

    柴薪

    【1】作燃料用的杂木。《宋史·食货志下八》:“其餘橘園﹑魚池……柴薪﹑地鋪﹑枯牛骨﹑溉田水利等名﹐皆因諸國舊制﹐前後屢詔廢省。”《水浒传》第一〇八回:“待小弟略施小計﹐五六車火砲﹐百十車柴薪﹐與{唐斌}等報仇。”《墨子·节葬下》:“{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

  • 柴市-汉语大词典

    柴市

    【1】{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处。其地当即今{北京市}{宣武门}外{菜市口},{菜市}为{柴市}音转;一说为{菜市口}以西的旧{柴炭市}。{清}{黄遵宪}《和平里行》:“公魂歸天在{柴市}﹐今日鄰軍猶設祭。”【2】木柴交易处。{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我那功名在翰林院出職﹐可則剗地着我在柴市裏遷除。”

  • 柴火飯-汉语大词典

    柴火飯

    【1】柴火烧的饭。指普通人家的平常饭食。《歧路灯》第一〇五回:“他謀館不成……箸頭兒戳豆腐乳;得了西席﹐就不飲煤火茶﹐不吃柴火飯﹐炭火煨銅壺﹐駡廚子﹐打門役﹐七八個人伺候不下。”

  • 柴扉-汉语大词典

    柴扉

    【1】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西游记》第六七回:“長老欣然促馬﹐至莊門外下馬﹐只見那柴扉緊閉。”{唐}{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之二:“城郭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洪深}《申屠氏》第三本:“{方蛟}叫门﹐柴扉半启﹐走出一个庄客。”{清}{吴伟业}《和王太常西田杂兴韵》:“亂後歸來桑柘稀﹐牽船補屋就柴扉。”{南朝} {梁}{范云}《赠张徐州稷》诗:“還聞稚子説﹐有客款柴扉。”

  • 柴道-汉语大词典

    柴道

    【1】被阻塞的道路。《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敵夜遁去﹐行遇柴道﹐騎皆舍馬步走。”

  • 柴爿-汉语大词典

    柴爿

    【1】指做柴薪用的小片林木。【2】经过截断﹑剖劈的木柴,作燃料用。如:柴爿费工比较多﹐出卖的价钱却很低。

  • 柴壇-汉语大词典

    柴壇

    【1】古代焚柴祭天的高台。《宋书·礼志一》:“太祝令以案奉玉璧牲體爵酒黍飯諸饌物﹐登柴壇施設之。”

  • 柴蓽-汉语大词典

    柴蓽

    【1】柴门荜户。指穷人居所。{北齐}{刘昼}《新论·荐贤》:“賢士有脛而不肯至﹐殆蠹材於幽岫﹐毁迹於柴蓽者﹐蓋人不能自薦﹐未有爲之舉也。”

  • 柴烟-汉语大词典

    柴烟

    【1】柴禾燃烧时产生的烟气。{沈从文}《贵生》:“〔{贵生}〕半夜里一个人在溪沟里砍了十来条大鲤鱼﹐全用盐揉了﹐挂在灶头用柴烟熏得干干的。”

  • 柴摶-汉语大词典

    柴摶

    【1】柴梱。束聚起来的树木。《墨子·备城门》:“以柴摶從横施之。”《墨子·备城门》:“疏束樹木﹐令足以爲柴摶。”{孙诒让}间诂:“《周禮·羽人》:‘百羽爲摶。’{鄭}注云:‘摶﹐羽數束名也。’……此柴摶亦束聚樹木之名。”

  • 柴油機-汉语大词典

    柴油機

    【1】用柴油做燃料的内燃机。它比汽油机功率大而燃料费用低,为拖拉机﹑载重汽车﹑内燃机车﹑轮船﹑舰艇和其他机器设备广泛采用。

  • 柴雞-汉语大词典

    柴雞

    【1】指体小肉瘦﹑腿部没有茸毛的鸡。

  • 柴油-汉语大词典

    柴油

    【1】液体燃料的一种。系从石油中分馏而得。挥发性比润滑油高,比煤油低。主要用于柴油机,并可用于锅炉。

  • 柴簾-汉语大词典

    柴簾

    【1】用芦苇做的遮蔽门窗的帘子。形同竹帘。《新华日报》1979.10.11:“柴帘是{滨海县}传统手工业产品之一﹐素雅﹐精巧﹐远销{日本}{名古屋}﹑{东京}﹑{大阪}等地。”

  • 柴桑令-汉语大词典

    柴桑令

    【1】指{东晋}末隐寓{庐山}{西林寺}的{刘遗民}。因其曾为{柴桑}令,故称。{唐}{白居易}《宿西林寺》诗:“木落天晴山翠開﹐愛山騎馬入山來﹐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却回。”

  • 柴林-汉语大词典

    柴林

    【1】成片生长的柴木。{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柴林下那個宰臣﹐教火燒了身﹐兀的不辛苦殺{凌烟閣}上人。”

  • 柴窑-汉语大词典

    柴窑

    【1】古代著名瓷窑之一。故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传为{五代}{周世宗}{柴荣}指令建造,故名。当时称为御窑,到{宋}代始称柴窑。相传所烧瓷器,质地甚佳,有“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之誉。参阅{明}{曹昭}《格古要论.柴窑》﹑{清}{梁同书}《古铜瓷器考.柴窑》。

  • 柴架-汉语大词典

    柴架

    【1】装柴的框架。采樵者用以背柴。京剧《奇袭白虎团》第二场:“{崔大娘}﹑{崔大嫂}背柴架警惕地奔上。”

  • 柴城-汉语大词典

    柴城

    【1】指{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唐}{贾岛}《寄李存穆》诗:“信來從水路﹐身去到{柴城}。”

  • 柴祭-汉语大词典

    柴祭

    【1】古代祭礼之一。烧柴祭天。《东观汉记·丁鸿传》:“瞻望{太山}﹐嘉澤降澍;柴祭之日﹐白氣上升﹐與燎煙合﹐黄鵠羣翔。”《後汉书·祭祀志下》:“封者﹐謂封土爲壇﹐柴祭告天﹐代興成功也。”

  • 柴瓷-汉语大词典

    柴瓷

    【1】{柴窑}烧制的瓷器。《歧路灯》第八一回:“先要典賣舊玩﹐如瓶﹑爐﹑鼎﹑壺﹑玉杯﹑柴瓷﹑瑶琴之類。”

  • 柴護-汉语大词典

    柴護

    【1】编木围其四面,使不受破坏。《淮南子·道应训》“柴{箕子}之門”{汉}{高诱}注:“{箕子}亡之{朝鮮}﹐舊居空﹐故柴護之也。”

  • 柴米-汉语大词典

    柴米

    【1】柴和米。泛指日常最必需的生活资料。《水浒传》第一一九回:“那箇老僧自引小僧到茅菴裏﹐分付了柴米出來﹐竟不知投何處去了。”《宋书·文帝纪》:“霖雨彌日﹐水潦爲患﹐百姓積儉﹐易致乏匱。二縣官長及營署部司﹐各隨統檢實﹐給其柴米﹐必使周悉。”《儒林外史》第一回:“年歲不好﹐柴米又貴。”

  • 柴毁-汉语大词典

    柴毁

    【1】谓居丧哀甚,瘦损如柴。{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太夫人薨﹐公每哭嘔血﹐杖而後起。上見公柴毁﹐泣曰:‘朕遂不識卿﹐卿事朕君父一致﹐遂至於滅性﹐可謂孝子。’”《新唐书·胶东王道彦传》:“荷土就墳﹐躬蒔松柏﹐偃廬柴毁﹐雖親友不復識。”

  • 柴池-汉语大词典

    柴池

    【1】参差不齐。《管子·轻重甲》:“請以令高杠柴池﹐使東西不相覩﹐南北不相見。”{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管子四》:“高杠柴池﹐言高杠參差不平。”《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柴池茈虒﹐旋還乎後宫。”{颜师古}注引{张揖}曰:“柴池﹐參差也。”{王先谦}补注:“《文選》作偨。柴池即茈虒﹐音義並同差池。”

  • 柴都-汉语大词典

    柴都

    【1】传说中的古泉名。《太平御览》卷十四引《玄中记》:“東方有{柴都}焉﹐在{齊國}。有山﹐山有泉水﹐如井狀﹐深不測。至春夏時﹐雹從井中出﹐常敗五穀。人常以柴塞之﹐不柴塞則出也﹐故號爲‘{柴都}’。”

  • 柴天改物-汉语大词典

    柴天改物

    【1】谓改朝换代。改物,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宋书·武帝纪赞》:“至於鐘石變聲﹐柴天改物﹐民已去{晉}﹐異於{延康}之初﹐功實静亂﹐又殊{咸熙}之末。”《梁书·元帝纪》:“伏願陛下掃地升中﹐柴天改物。”

  • 柴竈-汉语大词典

    柴竈

    【1】烧柴禾的锅灶。{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熏炕》:“{江}南柴竈﹐{閩}{楚}竹爐﹐所需不啻什百也。”{巴金}《<将军集>序》:“在柴灶前面我曾帮忙过轿夫们烧火煮饭。”

  • 柴桑-汉语大词典

    柴桑

    【1】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潜}晩年隐居故里{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清}{赵翼}《哭亡儿耆瑞》诗之五:“葬留{嬴}{博}空題墓﹐歸到{柴桑}孰舁輿?”【2】古县名。{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东汉}末,{诸葛亮}见{孙权}于此,共图抗{曹}。{晋}以后历为{浔阳郡}和{江州}治所。{隋}废。{晋}{郭璞}《江赋》:“鼓洪濤於{赤岸}﹐淪餘波乎{柴桑}。”【3】借指{晋}{陶潜}。因其故里在{柴桑},故称。{陈三立}《次韵黄知县苦雨》:“陸沈共有神州痛﹐休問{柴桑}漉酒巾。”{清}{钱谦益}《吴封君七十序》:“指{婁水}爲{潯陽}﹐即家園爲{廬}阜﹐飲{柴桑}之酒﹐一觴獨進;鼓{少文}之琴﹐衆山皆響。”

  • 柴桑主-汉语大词典

    柴桑主

    【1】《南史·隐逸传上·陶潜》载,{潜}在{彭泽}令任上,曾派一佣工助其子耕于{柴桑},诒书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后因以“柴桑主”指善待佣工的{陶潜}。{明}{屠隆}《綵毫记·庐山受枉》:“歎傭奴自賣{朱家}{魯}﹐少小蒙恩遇﹐絶鞭笞﹑人子相看﹐不减{柴桑}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