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校

校(校)是什么意思

  • 本校←→分校-反义词词典

    本校←→分校běnxiào-fēnxiào

    【词性】:名

    本校:学校本部。

    分校:学校分部。

    【例】 福建师范大学本校在福州市,分校在福清县。

  • 初校←→二校 三校-反义词词典

    初校←→二校 三校chūjiào-èrjào sānjiào

    【词性】:名

    初校:第一次校对。

    二校:第二次校对。

    三校:第三次校对。

    【例】 这个清样经过初校、二校、三校之后,基本上可以消灭差错了。

  • 学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校xué xiào

    【释义】:

    培育受教育者的场所和专门机构。学校按国家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培养学生,使之成为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各类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传说我国虞舜时代就设有学校。名曰上庠、下庠;夏、商、周时就有大、小学之分,其名各异;以后历代均设有学校,名称不一。汉·扬雄《百官箴·博士箴》:“国有学校,侯有泮宫。”宋·欧阳修《议学状》:“夫建学校以养贤,论材德而取士。”学校的异名仅就其概念的内涵而言。

  • 黉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黉校hóng xiào

    【释义】:

    学校。《宋书·文帝纪》:“阙里往经寇乱,黉校残毁,并下鲁郡修学舍,采召生徒。”

  • 庠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庠校xiáng xiào

    【释义】:

    古代学校。明·李东阳《送李士常》诗:“诗书起庠校,戎马壮边疆。”

  • 将校-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将校jiàngxiào

    将官与校官——军卒

  • 校订 校改-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校订 校改

    校订jiàodìng 校改jiàogǎi

    动词。表示审阅和校对文字,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校订”强调进行校对、查核,含有“依照可靠的材料来厘定,正式重新确定”的意味。例如:“地理课本有错讹之处,须重新校订出版”;“我们所收的日语来源的汉语外来词是由徐祖正教授给我们校订的”(高名凯、刘正谈:《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前记》);“今以嘉靖本为主,参考《诗人玉屑》所引加以校订”(郭绍虞:《论沧浪诗话校释·校释说明》);“书稿我们校订过了”。

    “校改”强调改正错误的地方;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书面语里也较少使用。例如:“现以传世诸家集本为参考,校改此唐诗选残本”;“你也作序,我也作序,他也校改,这也校改,又不肯好好的做,结果只是糟蹋了书”(鲁迅:《热风》)。

  • 浩乎若沧海,斗斛不能校-实用委婉语词典

    浩乎若沧海,斗斛不能校

    意指心胸如大海的人,哪能用斗斛来计量。“斗斛”,旧时的量器。语出《抱朴子》。

  • 挫折是智慧的学校-实用委婉语词典

    挫折是智慧的学校

    婉指人可以从错误中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欧美谚语。

  • 校-孙子兵法词典

    校jiào

    【释义】:

    校验;比较。《计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李筌注:“校,量也。”

  • 敝校-敬谦语小词典

    敝校bìxiào

    谦辞。用于对人称自己的学校。||敝校成立不久,条件还比较差。

  • 校-古文观止词典

    校jiào

    【词性】:动词

    一、考核,此指主持考试(1)。《徐文长传》: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土之目。——薛公蕙主持绍兴府考试时,认为他的才能奇异,对他作了国家杰出人才的评价。

    二、查核订对(1)。《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我等想选取他的建议,稍微加以查核订对纠正,抄写一部献上。

    三、较量(1)。《心术》: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我们擅长的,我们就发挥它,使用它,可是他们是不会和我们较量的。

    四、比较(1)。《进学解》: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比较短处,衡量长处,按照人的才能安排适合的工作,这是宰相使用人的方法啊。

  •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古文观止词典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说明】:

    本文是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所作。当时旧党执政,苏轼任翰林学士兼侍读,他和吕希哲、范祖禹等人共上呈文,请求校正《陆宣公奏议》以供皇帝学习。因为陆贽敢于指斥时政,大力宣扬儒家学说,苏轼等就以陆贽作为代言人,旨在将王安石的新法视为弊政,希望皇帝引以为戒。文笔也学陆贽,多用骈句,条理清晰,婉转流畅,娓娓动听。

    【原文】: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辨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忌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御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复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 贵族学校-汉语惯用语辞典

    贵族学校guì zú xué xiào

    指师资力量强、教学设施好、收费高的民办学校。《华南新闻》2001.226“我们没有走贵族学校的路子,而是面向平民大众,收费较低,普通家庭都能承受,确实解决了当地部分群众子女受教育难的问题。”

  • 校-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

    校jiào

    动量词。1.计量文稿、书稿的校对次数:第一校/最后一校/校了十几校∥辞书一般要校对五校,把误差降到最低点。/已经校对了六七校了,错误仍然不少。/他一校校地改,似乎书不出版就总也改不完。2.有时也指对计量器等的检测次数:这种计量器校对三校了,仍然很不准确。

    “校”作动量词来自“校对”一词,“校”读iiào,不读xiào。

  • 校-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校jiào

    ①古代枷械类刑具的统称。《新唐书·李绅传》:“湘素直,为人诬蔑,大~重牢,五木被体。”②对抗,较量,抗衡。《史记·春申君列传》:“韩魏之强,足以~于秦。”《三国志·吴书·张昭传》:“岂谓驰逐于原野,~勇于猛兽者乎?”③校对,核对,考核。《国语·鲁语下》:“昔正考父~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赤壁之战》:“今以实~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④比较。《孟子·滕文公上》:“贡者,~数岁之中以为常。”⑤计算,计数。《荀子·王霸》:“故忧患不可胜~也。”《汉书·食货志上》:“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贯:穿铜钱的绳子。)

    另见xìào。

  • 校-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校xiào

    ①学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②军队的建制。《汉书·赵充国传》:“步兵八~,吏士万人。”③通“效”。仿效。《管子·牧民》:“不敬宗庙则民乃上~。”

    另见jiào。

  • 二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二校èr jiào

    【释义】:

    指书刊报纸等印刷品在排校中的第二次校对。

  • 上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上校shàng xiào

    【释义】:

    校级军官衔。低于少将、准将或大校,高于中校。

  • 专门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专门学校zhuān mén xué xiào

    【释义】:

    泛指按专业门类设置的学校。分高等专门学校和中等专门学校等。巴金《家》:“他们进的是外国语专门学校。我早就告诉过妈了。”

  • 专科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专科学校zhuān kē xué xiào

    【释义】:

    实施高等教育的一种学校。按不同学科、专业设校,如农林专科学校、医学专科学校、政法专科学校等。

  • 五七干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五七干校wǔ qī gàn xiào

    【释义】:

    “文革”期间干部集中下放劳动的场所。以毛泽东关于干部下放劳动的“五七指示”而得名。《文汇报》1986.2.14:“县里把五七干校办到了这深山里。”

  • 业余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业余学校yè yú xué xiào

    【释义】:

    学员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的学校。一般招收在职的干部和工农群众入学,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

  • 中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校zhōng xiào

    【释义】:

    校级军官衔。低于上校,高于少校。

  • 中等专业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等专业学校zhōng děng zhuān yè xué xiào

    【释义】:

    简称“中专”。我国实施中等专业教育的学校。一般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有三年四年不等。主要包括各类技术学校、师范学校以及医药、财贸、体育、艺术等学校。

  • 分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分校fēn xiào

    【释义】:

    学校在本部外设的分部称分校。

  • 全日制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全日制学校quán rì zhì xué xiào

    【释义】:

    学生全日在校学习的学校。

  • 体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体校tǐ xiào

    【释义】:

    体育学校的简称。如:她除了正常上课以外,还要到业余体校参加训练。

  • 总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总校zǒng xiào

    【释义】:

    学校的总部。相对于“分校”而言。

  • 勘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勘校kān jiào

    【释义】:

    审核校对。郭沫若《西湖纪游》:“那儿个肃静的西人,一心在勘校原稿哟!”

  • 党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党校dǎng xiào

    【释义】:

    共产党培养、训练党的干部的学校。周立波《暴风骤雨》:“这以后大伙选他当了小组长,白玉山调党校学习,他补他的缺,当上武装委员。”

  • 夜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夜校yè xiào

    【释义】:

    夜间上课的学校。多指业余学校。邹韬奋《我们的读书合作》:“虽然这里有不少的夜校,但我们既然没有钱,也就不能进去。”

  • 农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农校nóng xiào

    【释义】:

    农业专科学校的简称。《光明日报》1990.12.10:“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昌潍农校培养当地适用人才。”

  • 译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译校yì jiào

    【释义】:

    翻译并校勘。《书林》1986年第2期:“另一方面对采用的作品进行译校。”

  • 函授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函授学校hán shòu xué xiào

    【释义】:

    以通信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校。教学方法以自学函授教材为主,定期由函授学校给予辅导和考核,有时也进行短期的集中面授或就地委托辅导。函授学校导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的大学推广运动。八十年代后各国始设函授学校。我国解放后为适应广泛的科学文化技术和业务学习的需要,也设立了各级各类的函授学校,如函授大学等。

  • 参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参校cān jiào

    【释义】:

    参照比较;参照校勘。常指为别人所著之书做校订工作;或以一书的一种本子做底本,参考其他本子加以校订。阿英《版本小言》:“这就有搜集多种版本来互相参校的必要了。”

  • 干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干校gàn xiào

    【释义】:

    干部学校的简称。也特指文化革命期间的“五七干校”。韦君宜《忆郭小川写诗》:“我们那个干校因为大部分人已经调走,要和文化部在天津附近的静海县团泊洼另一干校合并。”

  • 午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午校wǔ xiào

    【释义】:

    中午上课的学校。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为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所办的补习学校之一。

  • 工读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工读学校gōng dú xué xiào

    【释义】:

    教育、挽救、改造失足青少年的学校。《1980年中国百科年鉴》:“举办工读学校,实行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以教育部门为主,共青团、公安部门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原则。办学方针是‘挽救孩子,培育人才’,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既抓思想教育,又抓文化知识的学习。”

  • 技工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技工学校jì gōng xué xiào

    【释义】:

    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学制一般为两年,学生半工半读。《新民晚报》1982.9.17:“本市技工学校今年开始招收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 技术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技术学校jì shù xué xiào

    【释义】:

    培养中级和初级技术人才的学校。我国的技术学校属于中等专业学校。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类型。一般招收初级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为二到四年。

  • 技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技校jì xiào

    【释义】:

    ①技工学校的简称。《中国青年报》1983.4.21:“今年中专技校将招七十二万五千人。”②技术学校的简称。《光明日报》1984.2.29:“全国县级农民技校达三千多所。”

  • 护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护校hù xiào

    【释义】:

    ①保护学校。孙犁《业余创作三题》:“那年,第二师范的同学们起来革命,发动护校斗争。”②护士学校的简称。

  • 排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排校pái jiào

    【释义】:

    排字和校对。鲁迅《致曹靖华》:“它兄译集的下本,正在排校,本月底必可完。”

  • 大专院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专院校dà zhuān yuàn xiào

    【释义】:

    指高等院校。专,指专科学校。

  • 大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校dà xiào

    【释义】:

    军衔的一级,为校官的最高级。

  • 少体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少体校shào tǐ xiào

    【释义】:

    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简称。《光明日报》1980.12.8:“少体校一定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方向。”

  • 少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少校shào xiào

    【释义】:

    军衔。校官的一级,低于中校。

  • 犯而勿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犯而勿校fàn ér wù jiào

    【释义】:

    别人触犯自己也不计较。语出《论语·泰伯》:“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鲁迅《女吊》:“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这才赠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的格言。”

  • 将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将校jiàng xiào

    【释义】:

    将级军官和校级军官。泛指高级军官。

  • 广播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广播学校guǎng bō xué xiào

    【释义】:

    运用无线电广播进行教育的教学机构。

  • 家事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家事学校jiā shì xué xiào

    【释义】:

    专门教授家庭事务的管理的学校。王西彦《第三家邻居》:“‘我原想把她也培植成一个艺术家的,’作哥哥的介绍道,‘但现在我的主意改变了——我要她去进这里的一个家事学校。’”

  • 退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退校tuì xiào

    【释义】:

    退学。梁启超《饮冰室诗话》:“(邱宗华)去年游学日本,入成城学校习陆军,以病退校,归养沪上。”

  • 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学校xué xiào

    【释义】:

    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

  • 马背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马背学校mǎ bèi xué xiào

    【释义】:

    指牧区教师骑着马到各放牧点巡回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人民日报》1974.5.14:“裕固草原出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马背学校’,每到放牧季节,教师经常骑着马到各放牧点去教学。”

  • 编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编校biān jiào

    【释义】:

    编辑校订。曹靖华《到赤松林去》:“这是鲁迅先生亲手编校,自己拿钱印的。”

  • 考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校kǎo jiào

    【释义】:

    见“考较”。

  • 末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末校mò jiào

    【释义】:

    即清样。最后一次校正付印的校样。鲁迅《致萧军、萧红》:“但如要我做序,只要排印的末校寄给我看就好,我也许还可以顺便改正几个错字。”也指最后一次的校对。

  • 朱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朱校zhū jiào

    【释义】:

    用红笔校改。鲁迅《〈嵇康集〉序》:“后又有朱校二次,亦据刻本,凡先所幸免之字,辄复涂改,使悉从同。”

  • 校1-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1jiào

    【释义】:

    ①考核,考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各三派者,校以胡应麟之所分,实止两类,前一即杂录,后二即志怪。”又如:校准。②比较。如:校验。③校勘,考订。鲁迅《〈云谷杂记〉跋》:“唯讹夺甚多,不敢轻改,当于暇日细心校之。”

  • 校订-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订jiào dìng

    【释义】:

    校勘订正。巴金《一颗红心——悼念曹葆华同志》:“他基本上恢复了视力以后,又拿起十年前已经全部译完的《普列汉诺夫哲学通信第五集》译稿对照原文重新校订。”

  • 校书-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书jiào shū

    【释义】:

    ①校勘书籍。②唐胡曾《赠薛涛》:“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薛涛,蜀中能诗文的名妓,时称女校书。后因以“女校书”为妓女的雅称。也省称“校书”。巴金《家》:“在祖父自己的诗集里也曾有不少赠校书的诗句。”

  • 校刊-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刊jiào kān

    【释义】:

    订正后雕版印刷。

  • 校正-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正jiào zhèng

    【释义】:

    校对改正。鲁迅《致许广平》:“重看校稿,校正不少,殊可嘉尚。”

  • 校本-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本jiào běn

    【释义】:

    校雠者取某书一善本作底本,与各种不同本子和有关资料相核对,发现有讹误衍脱,则加以注明,这个核对校勘后的本子称“校本”。

  • 校对-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对jiào duì

    【释义】:

    ①根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巴金《寒夜》:“他只是机械地一个字一个字校对着。”②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如:他在报社当校对。③核对是否符合标准。如:一切计量器都必须校对合格才可以发售。

  • 校对员-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对员jiào duì yuán

    【释义】:

    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员。鲁迅《大家降一级试试看》:“校对员一面要通晓排版的格式,一面要多认识字。”

  • 校场-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场jiào chǎng

    【释义】:

    旧时操演或比武的场地。也作较场。

  • 校员-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员jiào yuán

    【释义】:

    校对工作者。鲁迅《致沈雁冰》:“初校送来,却颇干净,错误似不多,但我们是对原稿的,因此发见印刷局的校员,可怕之至,他于觉得错误处,大抵以意改令通顺,并不查对原稿,所以有时简直有天渊之别。”

  • 校改-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改jiào gǎi

    【释义】:

    校对改正。鲁迅《望勿“纠正”》:“你也标点,我也标点,你也作序,我也作序,他也校改,这也校改,又不肯好好的做,结果只是糟蹋了书。”

  • 校注-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注jiào zhù

    【释义】:

    校订并注释。如:这部古书经过他精心校注,文从字顺,读者称便。

  • 校定-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定jiào dìng

    【释义】:

    考核订正。鲁迅《〈穷人〉小引》:“歧异之处,便由我比较了原白光的日文译本以定从违,又经素园用原文加以校定。”

  • 校语-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语jiào yǔ

    【释义】:

    校勘者的话。范宁《(博物志校证)前言》:“后因种种关系,此稿久置箧中,六三年曾经重新写定,但校语未能改写,保留了原来形式。”

  • 校核-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核jiào hé

    【释义】:

    校对,核查。《花城》1984年第1期:“作为分队技术负责人,他得亲自检查岩芯,校核编录。”

  • 校样-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样jiào yàng

    【释义】:

    稿件经排字或制版后印出供校对用的样张。巴金《秋》:“不,我也不想去,今天也没有什么要紧事情。不过还有一二十页小册子的校样。”

  • 校准-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准jiào zhǔn

    【释义】:

    校验而使其准确。如:校准天平;校准仪器。

  • 校阅-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阅jiào yuè

    【释义】:

    ①审阅校订。巴金《新生》:“于是我们坐下来校阅这期杂志底清样。”②检阅。如:校阅三军。

  • 校读-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读jiào dú

    【释义】:

    审阅校订。鲁迅《致王志之》:“所以你的小说,也只能大略一看,难以静心校读,有所批评了。”

  • 校验-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验jiào yàn

    【释义】:

    核对查考;比较验证。克非《春潮急》:“买牛而要把犁头扛来当场校验,不仅在踏水桥,即在全县四十八个乡镇的历史上也算得是空前之举。”

  • 校勘-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勘jiào kān

    【释义】:

    指对同一书籍用不同的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以考订其文字的异同和正误真伪。胡适《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他料定读小说的人决不会费大工夫用各种本子细细校勘。”

  • 校勘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勘学jiào kān xué

    【释义】:

    研究校勘的学问。指我国自汉代刘向奉成帝之命校雠秘府书籍到现今所形成的一整套整理古书的专业知识。胡适《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校勘学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校正古书文字的错误…校勘学的重要工夫在于‘评判’。”

  • 校笺-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笺jiào jiān

    【释义】:

    校订和笺注。如徐震堮有《世说新语校笺》。

  • 校量-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量jiào liáng

    【释义】:

    衡量;考查。郭沫若《蜥蜴的残梦》:“他们对于这些史料不加重视,或则兢兢于古器物尺度轻重的校量,或则根据后来的历法推谱所谓‘殷历’,真可以说是捧着金饭碗讨饭了。”

  • 校释-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释jiào shì

    【释义】:

    校勘注释。戈宝权《无产阶级的战斗风格》:“鲁迅的校释是为了帮助译者校改译文和为了让日本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而加的。”

  • 校辑-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辑jiào jí

    【释义】:

    校录辑补。即对一书或一文的不同版本及散失于各书的佚文进行考察、整理、编辑。

  • 校稿-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稿jiào gǎo

    【释义】:

    付印前供校对用的样稿。鲁迅《致赵家璧》:“但今中秋已过,尚无校稿见示。不知公司是否确已付排。”

  • 校雠-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雠jiào chóu

    【释义】:

    ①一人独校为校,二人对校为雠。校勘的旧称。②比试;比较。鲁迅《致蒋抑卮》:“事物不相校雠,辄昧善恶。”

  • 校2-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2xiào

    【释义】:

    ①学校。如:校舍。②现代军队中低于将,高于尉的一级军衔。如: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 校工-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工xiào gōng

    【释义】:

    学校中的工友。丰子恺《立达五周纪念感想》:“我们只有唯一的校工。”

  • 校历-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历xiào lì

    【释义】:

    关于学校学年和学期起讫、上课和考试周次、寒暑假及其它假日的规定。

  • 校友-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友xiào yǒu

    【释义】:

    学校的师生称在本校毕业的人,有时也包括曾在本校任教职员的人。

  • 校长-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长xiào zhǎng

    【释义】:

    一所学校里行政、业务等方面的最高领导人。老舍《四世同堂》:“大哥,你要晓得,教官,不管是教什么,都必然的是太上校长。人家挣的比校长还多,权力也自然比校长大。”

  • 校风-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风xiào fēng

    【释义】:

    一个学校的风气。如:抗大的校风就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 校队-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队xiào duì

    【释义】:

    代表学校参加体育运动会或文艺表演会等活动的团体。

  • 校刊-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刊xiào kān

    【释义】:

    学校出版的刊物。内容多为反映本校各种情况的消息报导和师生所写的文章。

  • 校外辅导员-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外辅导员xiào wài fǔ dǎo yuán

    【释义】:

    学校在校外聘请的辅导员。如:退休老红军被聘为校外辅导员。

  • 校务-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务xiào wù

    【释义】:

    学校教育事务。巴金《知识阶级》:“他只希望早些把风潮解决,以便进一步来发展校务。”后也泛指学校事务。如:校务委员会。

  • 校训-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训xiào xùn

    【释义】:

    学校为了进行道德教育的方便,选择若干符合本校办学宗旨的醒目词语,作为学校全体人员的奋斗目标。《海峡》1983年第2期:“陈嘉庚亲自制定了‘为改进国家社会’的办学方针,亲自提出‘诚毅’二字为学校校训。”

  • 校庆-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庆xiào qìng

    【释义】:

    学校的成立纪念日。往往选取学校有重大意义事件的发生日为之。如北京大学确定五月四日为校庆日。

  • 校址-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址xiào zhǐ

    【释义】:

    学校的所在地。如:武汉大学的校址在武汉市珞珈山下东湖畔。

  • 校花-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花xiào huā

    【释义】:

    学校中称大家公认或选举的最美的女学生。杨沫《青春之歌》:“她却成天读起莎士比亚来啦。而且成了校花——交际花。风头得很!”

  • 校医-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医xiào yī

    【释义】:

    在学校中工作的医生。

  • 校园-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园xiào yuán

    【释义】:

    学校内供休息、观赏的园子。也泛指学校范围内的地面。叶圣陶《友谊》:“平常日子爱到哪儿就到哪儿,校园,操场,图书室,实验室,还有学校以外的公园和街市。”

  • 校员-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员xiào yuán

    【释义】:

    学校教职人员。刘显志《论中国教育之主义》:“虽然,教育国民云者,岂惟是定章程,设学校,选校员,募生徒,按期授课,责其成绩而已乎?”

  • 校役-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役xiào yì

    【释义】:

    旧时对学校中工友的称呼。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又自己动手印刷了百多张,派校役向一个个学生家里送去。”

  • 校规-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规xiào guī

    【释义】:

    学校制定的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如:国有国法,校有校规。

  • 校舍-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舍xiào shè

    【释义】:

    指学校的房屋。叶圣陶《倪焕之》:“校舍是一所阴森而破旧的庙宇。”

  • 校服-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服xiào fú

    【释义】:

    学校规定的统一式样的学生服装。

  • 校容-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容xiào róng

    【释义】:

    学校的环境面貌。《人民日报》1982.2.14:“青岛市积极整顿校容校貌。”

  • 校旗-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旗xiào qí

    【释义】:

    署有学校校名的旗帜。

  • 校徽-现代汉语大词典

    校徽xiào huī

    【释义】:

    学校师生员工佩戴的标明校名的徽章。茹志鹃《鱼圩边》:“二喜胸前别了一个校徽,戴着红领巾,也走在里面。”

  • 军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军校jūn xiào

    【释义】:

    专门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

  • 辑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辑校jí jiào

    【释义】:

    辑录和校勘。章培恒《〈聊斋志异〉新序》:“辑校者广泛收集《聊斋志异》的现存各种较重要版本,凡十余种。”

  • 成人高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成人高校chéng rén gāo xiào

    【释义】:

    以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的成人为招生对象的高等学校,包括职大、夜大、电大、刊大等。办学方式有脱产、半脱产、业余、函授、广播电视、自学考试等。设有本科和专科两种。

  • 教会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教会学校jiào huì xué xiào

    【释义】:

    天主教或基督教(新教)教会所设立和控制的学校。最早出现于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大都是教会办的。现在某些国家中大量的初等、中等和高等学校仍受教会控制。鸦片战争以后,英美等国通过教会曾在中国设立大、中、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1年接管了外资津贴学校,收回了教育主权。鲁迅《忽然想到(六)》:“中国废止读经了,教会学校不是还请腐儒做先生,教学生读《四书》么?”

  • 民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民校mín xiào

    【释义】:

    为普及群众教育而设置的业余文化学校。也指群众自办的学校。

  • 母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母校mǔ xiào

    【释义】:

    称自己曾经从那里毕业或肄业的学校。邹韬奋《萍踪寄语》:“谈得尤其诚恳的有位江善敬君,他是国立暨南大学外交系的毕业生,现在母校服务。”

  • 电视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电视学校diàn shì xué xiào

    【释义】:

    运用电视进行教育的教学机构。

  • 职业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职业学校zhí yè xué xiào

    【释义】:

    专门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

  • 职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职校zhí xiào

    【释义】:

    职业学校的简称。《中国文化报》1993.12.1:“观众年龄层次从幼儿、中小学生到中专、技校、职校知识青年。”

  • 覆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覆校fù jiào

    【释义】:

    复查;校对。范文澜等《中国通史》:“全书译成,还要经过总勘,就是要覆校全书,确实首尾通畅,才作为定本。”

  • 集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集校jí jiào

    【释义】:

    汇集诸家对某一古籍的各种校勘,断以己意。如:郭沫若著有《〈管子〉集校》。

  • 雠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雠校chóu jiào

    【释义】:

    校勘。梁启超《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以至太仓顾氏、泰兴季氏等,咸蓄善本,事雠校,自此校书、刻书之风盛于江左。”

  • 高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高校gāo xiào

    【释义】:

    高等学校的简称。《诗刊》1978年第5期:“女儿考上了广州中山大学英语系。这是十多年来澳门地区第一个能够回祖国高校读书的孩子。”

  • 高等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高等学校gāo děng xué xiào

    【释义】:

    大学、专门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的统称。简称高校。

  • 二校-汉语大词典

    二校

    【1】指书刊报纸等印刷品在排校中的第二次校对。

  • 七校-汉语大词典

    七校

    【1】指{汉}代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虎賁七校尉。《汉书·刑法志》:“至{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颜师古}注引{晋灼}曰:“《百官表》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凡八校尉。胡騎不常置,故此言七也。”一说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不领兵,不在七校之列。见{清}{沈钦韩}《汉书疏证》。后泛称各军将领。{唐}{高適}《信安王幕府》诗:“雷霆七校發﹐旌旆五營連。”{清}{张逸少}《北征凯旋》诗之三:“犀衣頒七校﹐駿騎給千屯。”

  • 上校-汉语大词典

    上校

    【1】军衔,校官的一级,高于中校。【2】效法于上。《管子·牧民》:“不敬宗廟﹐則民乃上校。”{尹知章}注:“校﹐效也。君無所尊﹐人亦效之。”

  • 五校-汉语大词典

    五校

    【1】{西汉}末{高扈}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称号。见《後汉书·光武帝纪上》。{南朝}{梁}末亦有号为“五校”的起义军。见《陈书·高祖纪上》。【2】{汉}时对步兵﹑屯骑﹑长水﹑越骑﹑射声五校尉的合称。{汉}{荀悦}《申鉴·时事》:“掌軍功爵賞﹐小統於五校﹐大統於太尉。”{黄省曾}注:“五校者﹐一曰屯騎﹐二曰越騎﹐三曰步兵﹐四曰長水﹐五曰射聲。俱掌宿衛兵﹐所謂大駕﹐鹵簿﹑五校在前是也。”

  • 不校-汉语大词典

    不校

    【1】不计较。《论语·泰伯》:“有若無﹐實若虚﹐犯而不校。”{邢昺}疏:“校﹐報也。”{唐}{韩愈}《和侯协律咏笋》诗:“短長終不校﹐先後竟誰論?”{章炳麟}《蕲黄母铭》:“母一意教{侃}({黄侃})﹐忍訽不校。”

  • 互校-汉语大词典

    互校

    【1】相互校正。{清}{郑珍}《<郘亭诗抄>序》:“室人每間壁交謫﹐乃方埋頭蘸朱墨﹐參考互校﹐或拄頰擫管﹐垂目以思﹐如不聞。”

  • 中校-汉语大词典

    中校

    【1】军衔的一级,低于上校﹑高于少校。【2】主帅所在的营帐。校,古代军营的名称。{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中校之軍皆白裳﹑白髦﹑素甲﹑素羽之矰﹐望之若荼。”【3】官名。{秦}{汉}置,为将作大匠属官,佐治宫室。{唐}有中校署,属将作监,掌舟车等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將作少府﹐{秦}官﹐掌治宫室……{景帝}中六年更名將作大匠。屬官有石庫﹑東園主章﹑左右前後中校七令丞。”

  • 估校-汉语大词典

    估校

    【1】见“估較”。

  • 何校-汉语大词典

    何校

    【1】犹戴枷。校,枷械。《易·噬嗑》:“何校滅耳﹐凶。”{孔颖达}疏:“何﹐謂擔何。”{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督役稍稽﹐則皆何校﹐甚者劾辠﹐以次被罰。”

  • 伯校-汉语大词典

    伯校

    【1】将校。《後汉书·马融传》:“羣師疊伍﹐伯校千重﹐山罍常滿﹐房俎無空。”

  • 偏校-汉语大词典

    偏校

    【1】指地位不高的武官。《明史·彭清传》:“{清}雖位偏校﹐而好謀有勇略﹐名聞中朝。”

  • 優校-汉语大词典

    優校

    【1】{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内舍生考校成绩获得优等,称优校。优校生经舍试即可任官。{宋}{周密}《癸辛杂识後集·成均旧规》:“如内舍優校人﹐又中上舍試優等﹐以優中優﹐皆是釋褐﹐不拘名數﹐先賜進士出身。”{元}{李有}《古杭杂记》:“{易祓}﹐{潭州}人﹐以優校爲前廊。久不歸﹐妻作《一剪梅》詞寄云。”{宋}{叶適}《陈民表墓志铭》:“初﹐君戒其子曰:‘昔人患進士浮靡﹐議罷之……今靡歲月﹐捐父母﹐棄室家﹐以争優校﹐可乎?’”

  • 八校-汉语大词典

    八校

    【1】{汉}所置八种校尉的合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壘校尉掌北軍壘門内﹐外掌{西域}。屯騎校尉掌騎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門屯兵。{越}騎校尉掌{越}騎。{長水}校尉掌{長水}{宣曲}{胡}騎。又有{胡}騎校尉﹐掌{池陽}{胡}騎﹐不常置。射聲校尉掌待詔射聲士。虎賁校尉掌輕車。凡八校尉﹐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馬。自司隸至虎賁校尉﹐秩皆二千石。”{东汉}{灵帝}又置西园八校尉。后通称将佐为八校。{汉}{应瑒}《西狩赋》:“雙翼伉旌﹐八校祖分。”{唐}{王维}《奉和圣制登降圣观应制》诗:“山川八校滿﹐井邑三農竟。”

  • 典校-汉语大词典

    典校

    【1】谓主持校勘书籍。{汉}{班固}《答宾戏》:“{永平}中爲郎﹐典校秘書﹐專篤志於儒學﹐以著述爲業。”{清}{方苞}《文王十三生伯邑考辨》:“經傳諸子﹐皆{周}人之書﹐遭{秦}火而始出於{漢}﹐故使{歆}典校﹐卒{向}之業。”【2】指校书之官。{唐}{刘知幾}《史通·史官建置》:“案《蜀志》稱{王崇}補{東觀}﹐{許蓋}掌禮儀﹐又{郤正}爲秘書郎﹐廣求{益部}書籍。斯則典校無闕﹐屬辭有所矣。”

  • 勾校-汉语大词典

    勾校

    【1】查考校核。{宋}{欧阳修}《论中书增官属主文书札子》:“臣伏見近來朝廷號令煩數﹐更改又頻﹐降出﹐四方多不遵禀。而朝廷之臣無專主者﹐亦不勾校稽違﹐考責實効。”{宋}{沈遘}《五言和杨乐道省中述怀》:“朱墨事勾校﹐笞榜窮奸諼。”《明史·刘健传》:“内承運庫累歲支銀數百餘萬﹐初無文簿﹐司鑰庫貯錢數百萬﹐未知有無﹐寧可不勾校。”

  • 元邱校尉-汉语大词典

    元邱校尉

    【1】狐的别称。{宋}{叶廷珪}《海录碎事·狐》:“元邱校尉﹐狐也。”

  • 玄丘校尉-汉语大词典

    玄丘校尉

    【1】狐的别名。{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鸟兽》:“玄丘校尉﹐狐也。”

  • 玄校-汉语大词典

    玄校

    【1】指墨绿色的衣服。《大戴礼记·夏小正》:“八月﹐剥瓜﹐畜瓜之時也﹐玄校。玄也者﹐黑也;校也者﹐若緑色然﹐婦人未嫁者衣之。”{王聘珍}解诂:“校讀曰絞﹐{鄭}注《雜記》云:‘采青黄之間曰絞。’”

  • 夜校-汉语大词典

    夜校

    【1】夜间上课的学校。多指业余学校。{浩然}《石山柏》:“就这样﹐在顺利地办起小学之后﹐我们又办起夜校。”{邹韬奋}《我们的读书合作》:“虽然这里有不少的夜校﹐但我们既然没有钱﹐也就不能进去。”

  • 商校-汉语大词典

    商校

    【1】见“商較”。

  • 函授學校-汉语大词典

    函授學校

    【1】以通信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校。教学方法以自学函授教材为主,定期由函授学校给予辅导和考核,有时也进行短期的集中面授或就地委托辅导。函授学校导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的大学推广运动。八十年代后各国始设函授学校。我国解放后为适应广泛的科学文化技术和业务学习的需要,也设立了各级各类的函授学校,如函授大学等。{魏巍}《壮行集·做新型的知识分子》:“各地函授学校的逐渐设立……各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将会得到更有利的条件。”

  • 分校-汉语大词典

    分校

    【1】分别校勘。{唐}{权德舆}《崔卫二侍郎诗集序》:“初二賢皆以秀造﹐分校祕府宏文之書。”【2】科举时校阅试卷的各房官,也称分校。{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江寧}{王金英}﹐字{菊莊}﹐余壬午分校所取士也。”

  • 分校-汉语大词典

    分校

    【1】学校在本部外设的分部称分校。

  • 刊校-汉语大词典

    刊校

    【1】修改校正。《旧唐书·褚无量传》:“{無量}以内庫舊書﹐自{高宗}代即藏在宫中﹐漸致遺逸﹐奏請繕寫刊校以弘經籍之道也。”{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书<五代史·马缟传>後》:“其云刊校﹐謂刊改校正所繕寫之書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奏請繕寫刊校﹐以宏經籍之道。”

  • 争校-汉语大词典

    争校

    【1】争竞,计较。{汉}{王粲}《为刘荆州谏袁谭书》:“豈宜同生分謗﹐争校得失乎?”{宋}{王应麟}《困学纪闻·杂识》:“争校是非﹐不如歛藏持養。”

  • 列校-汉语大词典

    列校

    【1】{东汉}时守卫京师的屯卫兵分作五营,称北军五校,每校首领称校尉,统称列校。{唐}{五代}时地方军队亦设列校。《後汉书·皇后纪下·桓帝邓皇后》:“〔{桓帝}〕又封{統}弟{秉}爲{淯陽侯}。宗族皆列校﹑郎將。”《新唐书·康承训传》:“{武寧}兵七百戍{桂州}﹐六歲不得代﹐列校{許佶}﹑{趙可立}因衆怒殺都將。”《旧五代史·世袭传一·韩逊》:“{韓遜}﹐本{靈州}之列校也。”{宋}{秦观}《进策·盗贼下》:“{唐}自中葉以後﹐方鎮皆選列校﹐以掌牙兵。”

  • 初校-汉语大词典

    初校

    【1】初步校理。{唐}{元稹}《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經排蠹簡憐初校﹐芸長陳根識舊栽。”今称书刊排版后初次校对为初校。

  • 勘校-汉语大词典

    勘校

    【1】特指对比书籍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审定原文的正误真伪。{宋}{李清照}《<金石录>後序》:“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籤題。”{清}{叶廷琯}《吹网录·李浑事正文与目录年代不符》:“凡此皆當取正文與目録互爲勘校﹐而正其舛譌者矣。”【2】审核校对。{郭沫若}《西湖纪游》诗:“那几个肃静的西人﹐一心在勘校原稿哟!”{宋}{司马光}《论夏令公谥状》:“王公及職事官三品以上﹐皆録行狀申省﹐考功勘校﹐下太常禮院擬諡訖﹐申省議定奏聞。”{元}{刘壎}《隐居通议·礼乐》:“于是以其七調勘校七聲﹐冥若合符。”

  • 參校-汉语大词典

    參校

    【1】参照比较;参照校勘。常指为别人所著之书做校订工作;或以一书的一种本子做底本,参考其他本子加以校订。{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參校方俗﹐考覈古今﹐爲之折衷。”{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传述亦有异同例》:“以《齊語》參校﹐改易之迹顯然矣。”《宋史·选举志四》:“削去重複﹐補其闕漏﹐參校詳議。”{阿英}《版本小言》:“这就有搜集多种版本来互相参校的必要了。”

  • 午校-汉语大词典

    午校

    【1】中午上课的学校。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为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所办的补习学校之一。

  • 幹校-汉语大词典

    幹校

    【1】干部学校的简称。亦特指文化革命期间的“五七干校”。{韦君宜}《忆郭小川写诗》:“我们那个干校因为大部分人已经调走﹐要和文化部在{天津}附近的{静海县}{团泊洼}另一干校合并。”

  • 工讀學校-汉语大词典

    工讀學校

    【1】教育﹑挽救﹑改造失足青少年的学校。《1980年中国百科年鉴》:“举办工读学校﹐实行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以教育部门为主﹐共青团﹐公安部门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原则。办学方针是‘挽救孩子﹐培育人才’﹐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既抓思想教育﹐又抓文化知识的学习。”

  • 專門學校-汉语大词典

    專門學校

    【1】泛指按专业门类设置的学校。分高等专门学校和中等专门学校等。高等专门学校如工业大学﹑农业大学﹑化工学院﹑外交学院等;中等专门学校如林业学校﹑水利学校﹑师范学校等。{巴金}《家》二:“他们进的是外国语专门学校。我早就告诉过妈了。”{丁玲}《梦珂》:“{澹明}﹐一个专门学校的图画教员。”

  • 專科學校-汉语大词典

    專科學校

    【1】实施专业教育﹐修业年限较短的高等学校。如师范专科学校﹑农林专科学校﹑水利专科学校等。根据我国改革学制的决定: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为二年至三年﹐招收高级中学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

  • 對校-汉语大词典

    對校

    【1】对照比较。《老残游记》第十八回:“{白公}傳{四美齋}{王輔庭}﹐一面將這兩種月餅詳細對校了﹐送{剛}{王}二公看。”【2】亦作“[對較]”。古代校书﹐两人对坐﹐一持原本诵读﹐一持副本核对有无讹误﹐因称“对校”。后泛指用两种不同的版本互相校勘。{清}{周亮工}《书影》卷二:“{毛子晉}家亦有{宋}刻{王肅}注者﹐與{興公}藏本稍異。憾不能合{徐}{毛}兩本對較鎸行。”

  • 大專院校-汉语大词典

    大專院校

    【1】高等院校的简称。专,指专科学校。

  • 大校-汉语大词典

    大校

    【1】古代军队中次于将军的将领。《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悉以{李敢}等爲大校﹐當裨將。”《新唐书·王行瑜传》:“{行瑜}屯{梨園}﹐{克用}與戰﹐破{行實}等軍﹐執其母及{行瑜}子﹐俘大校。”《宋史·礼志二二》:“樞密近臣﹐禁軍大校﹐或賜宴其第及府署中﹐率以爲常。”【2】军衔的一级﹐为校官的最高级。

  • 小校-汉语大词典

    小校

    【1】低级武官名。《旧五代史·晋书·王清传》:“{後唐明宗}領行臺﹐置步直軍。{清}預其募﹐漸升爲小校。”{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一:“〔{宋太祖}〕微時﹐嘗被酒入{南京}{高辛廟}﹐香案上有竹杯筊﹐因取以占己之名位……自小校而上至節度使一一擲之﹐皆不應。”{清}{王夫之}《读<陈书>书後》:“{陳武帝}以遐方小校﹐器止斗筲﹐忽起而干天步。”【2】犹小卒。{宋}{梅尧臣}《韵语答永叔内翰》:“信筆寫此語﹐謂可忘病憂﹐黄昏走小校﹐寄我東郭陬。”《水浒传》第二回:“小嘍囉道:‘三個頭領再三拜復﹐特地使小校進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李存孝}云]小校與我打將出去。[卒子云]理會的﹐出去。”

  • 少校-汉语大词典

    少校

    【1】军衔。校官的一级﹐低于中校。

  • 句校-汉语大词典

    句校

    【1】查考校核。{宋}{叶適}《上孝宗皇帝札子》:“以奔趨官簿爲閥閲﹐以句校朱墨爲詳練。”《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康定元年》:“〔{鄭戩}〕句校三司出入﹐得羨錢四百萬緡。”

  • 同年而校-汉语大词典

    同年而校

    【1】犹言相提并论。{章炳麟}《文学说例》:“{馬}{劉}二代﹐斯類實繁。體若駢枝﹐語反簡覈;豈與夫{蘇軾}{陳亮}苟爲辭費者同年而校乎?”

  • 四校-汉语大词典

    四校

    【1】天子射猎时的四支扈从部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孫叔}奉轡﹐{衛公}參乘﹐扈從横行﹐出乎四校之中﹐鼓嚴簿﹐縱獵者。”{郭璞}注引{文颖}曰:“凡五校﹐今言四者﹐中一校隨天子乘輿也。”{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皇帝翊四校於仙園﹐迴六龍於天苑。”【2】谓四面的军队,形容军队众多。《後汉书·窦宪传》:“然後四校横徂﹐星流彗掃。蕭條萬里﹐野無遺寇。”{李贤}注:“四校﹐四面之校。”

  • 幢校-汉语大词典

    幢校

    【1】指所属的部队。《魏书·世祖纪上》:“或有故違軍法私離幢校者﹐以軍法行戮。”

  • 衙校-汉语大词典

    衙校

    【1】低级的武官。{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在國初有士夫被譴而責爲衙校者﹐如海外數州每闕守帥司﹐或差衙校攝州郡﹐宴設修造﹐則令賠補及出犒賞﹐遂有破家之患。”{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復}少時學六壬﹐聞州一僧善發課﹐州有一衙校偶問之﹐僧曰:‘大凶﹐法當死於市。’”

  • 衡校-汉语大词典

    衡校

    【1】谓品评考核。{清}{曾国藩}《苗先簏墓志铭》:“督學使者争欲致之幕下﹐與共衡校。”{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令考官於第三場悉心衡校。”

  • 庠校-汉语大词典

    庠校

    【1】古代学校。{明}{李东阳}《送孛士常》诗:“詩書起庠校﹐戎馬壯邊疆。”

  • 官校-汉语大词典

    官校

    【1】泛指低级文武官吏。《明史·食货志一》:“管莊官校招集羣小﹐稱莊頭﹑伴當﹐占地土﹐斂財物﹐汙婦女。稍與分辨﹐輒被誣奏。官校執縛﹐舉家驚惶。”《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嚴世蕃}差人分付錦衣衛官校﹐定要將{沈鍊}打死。”

  • 家事學校-汉语大词典

    家事學校

    【1】专门教授家庭事务的管理的学校。{王西彦}《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我原想把她也培植成一个艺术家的﹐’作哥哥的介绍道﹐‘但现在我的主意改变了--我要她去进这里的一个家事学校。’”

  • 審校-汉语大词典

    審校

    【1】审核校正。《元典章·吏部七·公事》:“今後凡各掌行之事﹐當該省緣(掾)每日一内銷﹐都事每旬一檢舉﹐員外郎每月一審校﹐錯者依例改正﹐遲者隨事舉行﹐毋使日積月增﹐文繁事弊。”

  • 寶校-汉语大词典

    寶校

    【1】见“寶鉸”。

  • 屨校-汉语大词典

    屨校

    【1】谓戴上脚镣。《易·噬嗑》:“屨校滅趾﹐无咎。”{王弼}注:“屨﹐貫也。”{孔颖达}疏:“屨﹐謂著而屨踐也;校﹐謂所施之械也。”

  • 學校-汉语大词典

    學校

    【1】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宋}{欧阳修}《议学状》:“夫建學校以養賢﹐論材德而取士﹐此皆有國之本務。”《孟子·滕文公上》:“設爲庠﹑序﹑學﹑校以教之。”{汉}{扬雄}《百官箴·博士箴》:“國有學校﹐侯有泮宫。”{老舍}《牺牲》:“他们说﹐他和学校订了三年的合同。”{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學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大本也。”

  • 女校書-汉语大词典

    女校書

    【1】{唐}{成都}名妓{薛涛}有文才,时人呼为女校书。{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裏閉門居。”后世因以称妓女而能文者。{清}{全祖望}《钱尚书牧斋手迹跋》:“{黄忠烈公}見諸弟子有與女校書詩者﹐輒戒之。”【2】喻女才子。{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不枉了銀娘玉姐只做個紡磚兒﹐{謝}女{班姬}女校書。”{明}{商景兰}《赠闺塾师黄媛介》诗:“才華直接{班姬}後﹐風雅平欺{左氏}餘……今朝把臂憐同調﹐始信當年女校書。”

  • 末校-汉语大词典

    末校

    【1】指最后一次的校对。【2】即清样。最后一次校正付印的校样。{鲁迅}《书信集·致萧军﹑萧红》:“但如要我做序﹐只要排印的末校寄给我看就好﹐我也许还可以顺便改正几个错字。”

  • 朱校-汉语大词典

    朱校

    【1】谓用红笔校改。{鲁迅}《<嵇康集>序》:“所據又僅刻本﹐并取彼之訛奪﹐以改舊鈔。後又有朱校二次﹐亦據刻本﹐凡先所幸免之字﹐輒復塗改﹐使悉從同。”

  • 材官校尉-汉语大词典

    材官校尉

    【1】主工匠﹑土木之事的校尉。《晋书·职官志》:“少府﹐統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尚方﹑中黄左右藏﹑左校﹑甄官﹑平準﹑奚官等令﹐左校坊﹑{鄴}中黄左右藏﹑油官等丞。”

  • 村校書-汉语大词典

    村校書

    【1】乡村的儒生。{宋}{惠洪}《冷斋夜话·东坡滑稽》:“有村校書﹐年已七十﹐方買妾饌客。{東坡}杖藜相過﹐村校書喜﹐延坐其東﹐起爲壽﹐且詩。”

  • 柸校-汉语大词典

    柸校

    同“[柸珓]”【1】{唐}{李商隐}《杂纂》:“殢神擲柸校。”

  • 格校-汉语大词典

    格校

    【1】校正。《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帝嘗以《喜雪詩》賜近臣﹐而誤用旁韻﹐{王旦}欲白帝﹐{欽若}曰:‘天子詩﹐豈當以禮部格校之!’”

  • 校-汉语大词典

    《廣韻》古孝切,去效,見。【1】古代枷械类刑具的统称。《易·噬嗑》:“屨校滅趾﹐無咎。”{王弼}注:“校者以木絞校也﹐即械也。校者取其通名也。”{孔颖达}疏:“校謂所施之械也。”《新唐书·李绅传》:“{湘}素直﹐爲人誣衊﹐大校重牢﹐五木被體。”{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有疫死還魂者﹐在冥司遇其故人﹐襤褸荷校。”【2】栅栏。《墨子·备穴》:“爲鐵校﹐衛穴四。”{孙诒让}间诂:“鐵校﹐蓋鑄鐵爲闌校﹐以禦敵。”《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壬午﹐詔:‘乘輿有金銀飾校者﹐皆剔除之。’”{胡三省}注:“校﹐欄格也。飾其校﹐飾其欄格也。”【3】拦取禽兽。参见“[校獵]”。【4】古代军队的一种建制。亦指军营。《逸周书·允文》:“官校屬職﹐因其百吏。”{朱右曾}校释:“校﹐軍營。在官在軍之百吏因而不改。”《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前皮軒﹐後道遊﹐{孫叔}奉轡﹐{衛}公參乘﹐扈從横行﹐出乎四校之中。”{李善}注引{文颖}曰:“凡五校﹐今言四者﹐中一校隨天子乘輿也。”《魏书·世祖纪上》:“或有故違軍法私離幢校者﹐以軍法行戮。”《资治通鉴·周赧王五十七年》:“正月{王陵}攻{邯鄲}﹐少利﹐益發卒佐{陵};{陵}亡五校。”{胡三省}注:“校﹐猶部隊也。”【5】古代军职级别。《墨子·迎敌祠》:“蓬矢射之﹐茅參發﹐弓弩繼之﹐校自門左﹐先以揮﹐木石繼之。”{孙诒让}间诂:“校﹐蓋軍部曲吏。”《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二年》:“其餘卿﹑將﹑尹﹑校五十七人。”{胡三省}注:“校﹐諸校尉也。”{宋}{叶適}《上孝宗皇帝札子》:“今營﹑屯﹑廂﹑禁﹐見卒至六十萬﹐羣校貴將﹐廪禄無算﹐外虚州縣﹐内困朝廷。”《清史稿·职官志六》:“軍衡掌班秩﹑階品……正軍校正五品﹐副軍校正六品﹐協軍校正七品。”【6】“校人”的省称。养马官。《荀子·哀公》:“三日而校來謁曰:‘{東野畢}之馬失。兩驂列﹐兩服入。’”{杨倞}注:“校人﹐掌養馬之官也。”【7】计较。《论语·泰伯》:“{曾子}曰:‘有若無﹐實若虚﹐犯而不校。’”{朱熹}集注:“校﹐計校也。”{唐}{韩愈}《和侯协律咏笋》:“短長終不校﹐先後竟誰論。”《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衆人見{趙昇}連住數日﹐並不轉身﹐漸漸出言侮慢……{趙昇}愈加和悦﹐全然不校。”{清}{戴名世}《张验封家传》:“爲人寬厚和平﹐平生未嘗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與校。”【8】抗争,抵抗。《左传·僖公五年》:“{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杨伯峻}注:“校猶言抵抗。”《大戴礼记·用兵》:“蜂蠆挾螫而生﹐見害而校﹐以衛厥身。”{宋}{苏辙}《蜀论》:“觀其平居無事﹐盜入其室﹐懼傷而不敢校﹐此非有好亂難制之氣也。”【9】抗衡,较量。《史记·春申君列传》:“{韓}{魏}之彊﹐足以校於{秦}。”{司马贞}索隐:“謂足以與{秦}爲敵也。”《晋书·江逌传》:“今兵非不精﹐而衆少於{羌}﹐且其塹栅甚固﹐難與校力﹐吾當以計破之。”{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大王知夫博者事乎?夫財均則氣均﹐氣均則敵偶……已而財索氣竭﹐徒手而校之﹐則大王之勝勢去矣。”{清}{薛福成}《筹洋刍议·邻交》:“{中國}而力與之校﹐固藉爲開釁之端;{中國}而不與之校﹐亦愈知{中國}之弱。”【10】考核,考察。《礼记·学记》:“比年入學﹐中年考校。”{郑玄}注:“鄉遂大夫間歲則考學者之德行道藝。”{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問其名則是﹐校其行則非。”{明}{李东阳}《哭商懋衡侍讲》诗:“講經春殿爐烟煖﹐校藝秋闈燭影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篇:“右三派者﹐校以{胡應麟}之所分﹐實止兩類﹐前一即雜録﹐後二即志怪。”【11】计数,查点。《荀子·强国》:“威彊乎{湯}{武}﹐廣大乎{舜}{禹}﹐然而憂患不可勝校也。”{杨倞}注:“校﹐計。”《汉书·食货志上》:“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颜师古}注:“校謂計數也。”{唐}{韩愈}《唐银青光禄大夫路公神道碑铭》:“居{宣}五年﹐以疾去位。校其倉﹐得石者五十萬餘。”{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六:“歲校出入﹐得息錢四十萬緡。”【12】比较。《孟子·滕文公上》:“{龍子}曰:‘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貢者﹐校數歲之中以爲常。”{唐}{元稹}《哭子》诗之五:“鞭朴校多憐校少﹐又緣遺恨哭三聲。”{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五日》:“夫以{埃及}之學與{希臘}校﹐則{埃及}爲樸略矣。”【13】校勘,考订。《国语·鲁语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太師。”{汉}{班固}《<答宾戏>序》:“{永平}中爲郎﹐典校秘書。”{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必如《左傳》‘止戈爲武’……之類﹐後人自不得輒改也﹐安敢以《説文》校其是非哉?”{宋}{叶適}《魏华甫鹤山书院》诗:“憶君低回校{天禄}﹐高論自遣陳言鋤。”{鲁迅}《古籍序跋集·<云谷杂记>跋》:“唯訛奪甚多﹐不敢輕改﹐當於暇日細心校之。”【14】差,相差。《西京杂记》卷四:“{真}({皇甫嵩真})嘗自算其年﹐壽七十三。‘{真}{綏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晡死。’﹐書其壁以記之。至二十四日晡時死。其妻曰:‘見{真}算時﹐長下一算﹐欲以告之﹐慮脱有旨﹐故不敢言。今果校一日。’”{唐}{杜甫}《狂歌行赠四兄》:“與兄行年校一歲﹐賢者是兄愚者弟。”【15】交,交往。{唐}{张籍}《送扬州判官》诗:“征南幕裏多賓客﹐君獨相知最校深。”【16】病愈。{唐}{张籍}《患眼》诗:“三年患眼今年校﹐免與風光便隔望。”{唐}{白居易}《病中赠南邻觅酒》诗:“頭痛牙疼三日卧﹐妻看煎藥婢來扶。今朝似校擡頭語﹐先問南鄰有酒無?”{前蜀}{贯休}《秋寄栖一》诗:“眼中瘡校未﹐般若偈持無。”【17】装饰。参见“[校飾]”﹑“[校具]”。

  • 校長-汉语大词典

    校長

    【1】古代士卒一队之长。《管子·度地》:“請爲置水官﹐令習水者爲吏﹑大夫﹑大夫佐各一人﹐率部校長官佐各財足。”《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於是{越}謝曰:‘臣老﹐諸君彊以爲長。今期而多後﹐不可盡誅﹐誅最後者一人。’令校長斬之。”【2】{汉}代守卫皇帝陵园的官名。《後汉书·百官志二》:“先帝陵……丞及校長各一人。本注曰:校長﹐主兵戎盜賊事。”

  • 校旗-汉语大词典

    校旗

    【1】谓将帅挥旗操演军阵。《新唐书·郝廷玉传》:“此{臨淮王}遺法也。王善御軍﹐賞當功﹐罰適過﹐每校旗﹐不如令者輒斬。由是人皆自効﹐而赴蹈馳突﹐心破膽裂。自{臨淮}殁﹐無復校旗事。”{清}{吴伟业}《仿唐人本事诗》之四:“昨日校旗初下令﹐笑君不敢舉頭看。”

  • 校次-汉语大词典

    校次

    【1】谓逐一检查。《周礼·天官·宫正》“以時比宫中之官府次舍之衆寡”{汉}{郑玄}注:“比﹐校次其人之在否。”{孙诒让}正义:“《宰夫》注云:‘比﹐校次之。’此義與彼同。”《周礼·天官·宰夫》“贊小宰比官府之具”{汉}{郑玄}注:“比﹐校次之。”

  • 校具-汉语大词典

    校具

    【1】装饰的物品。《宋史·仪卫志六》:“御馬鞍勒之制﹐有金﹑玉﹑水昌﹑金塗四等鬧裝……碾鈒鏤塵沙面﹑平面﹑窪面﹑方團﹑寸節卷荷校具。”{王国维}《胡服考》:“其(胡服)帶之飾﹐則於革上列置金玉﹐名曰校具﹐亦謂之﹐亦謂之環。其初本以佩物﹐後但致飾而已。”{南朝} {梁}{任昉}《奏弹刘整》:“{整}語{采音}﹐其道汝偷車校具﹐汝何不進裏駡之?”

  • 校本-汉语大词典

    校本

    【1】校雠者取某书一善本作底本,与各种不同本子和有关资料相核对,发现有讹误衍脱,则加以注明,这个核对校勘后的本子称“校本”。

  • 校文-汉语大词典

    校文

    【1】校勘文章。{汉}{张衡}《西京赋》:“次有{天禄}﹑{石渠}﹐校文之處。”{明}{陈元素}《赠锦衣卫经历白超宗》诗:“衣歸質庫仍留客﹐印閣閒牀且校文。”{唐}{骆宾王}《帝京篇》:“校文{天禄閣}﹐習戰{昆明水}。”

  • 校勘-汉语大词典

    校勘

    【1】犹核实。比较核对。{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定谥》:“太常博士掌謚﹐職事三品以上薨者﹐故吏録行狀﹐申尚書省考功校勘﹐下太常博士擬議訖﹐申省﹐省司議定﹐然後聞奏。”《元典章·刑部二·狱具》:“照得先爲校勘笞杖﹐具呈都省照詳﹐遍行合屬依例施行去訖。”【2】指对同一书籍用不同的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以考订其文字的异同和正误真伪。{唐}{白居易}《策林二·大官乏人》:“秘著之官﹐不獨以校勘之用取之。”{宋}{欧阳修}《书<春秋繁露>後》:“予在館中校勘羣書﹐見有八十餘篇﹐然多錯亂重複。”{胡適}《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他料定读小说的人决不会费大工夫用各种本子细细校勘。”【3】{宋}代校订宫中藏书的官名。{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一:“〔{咸平}〕八年﹐{滎王宫}火﹐延燔三館﹐焚殆遍﹐於是出禁中本﹐就館閣傳寫﹐且命儒臣編類讎校。校勘﹑校理之官﹐始於此也。”《宋史·欧阳修传》:“{脩}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爲館閣校勘。”

  • 校隊-汉语大词典

    校隊

    【1】列队。《後汉书·马融传》:“校隊案部﹐前後有屯。甲乙相伍﹐戊己爲堅。”【2】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亦指部队,队伍。{汉}{班固}《东都赋》:“駢部曲﹐列校隊﹐勒三軍﹐誓將帥。”

  • 校尉-汉语大词典

    校尉

    【1】军职名。据《史记》,{秦}末起义军中已有此职。《项羽本纪》载:{项梁}“部署{吴中}豪傑爲校尉﹑候﹑司馬。”又《张耳陈馀列传》载:{陈胜}“以{張耳}﹑{陳餘}爲左右校尉。”{汉}代始建为常职,其地位略次于将军,并各随其职务冠以各种名号。掌管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长官,亦有称校尉者。{隋}{唐}以后迄{清}为武散官之号,地位逐渐降低。{明}{清}之际也称卫士为校尉,其地位尤低。参阅《通典·职官十六》﹑《续通典·职官十六》。

  • 校脩-汉语大词典

    校脩

    【1】校订修正。{汉}{陆贾}《新语·术事》:“校脩五經之本末﹐《道德》之真僞。”

  • 校對員-汉语大词典

    校對員

    【1】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员。{鲁迅}《南腔北调集·大家降一级试试看》:“校对员一面要通晓排版的格式﹐一面要多认识字。”

  • 校驗-汉语大词典

    校驗

    【1】核对查考;比较验证。{唐}{司空图}《华夷图》:“煨燼所殘﹐尚存{賈僕射}方域之志﹐披圖校驗﹐成敗可知。”{克非}《春潮急》七:“买牛而要把犁头扛来当场校验﹐不仅在{踏水桥}﹐即在全县四十八个乡镇的历史上也算得是空前之举。”{唐}{李绰}《尚书故实》:“〔汲冢書〕竹簡漆書科斗文字﹐雜寫經史﹐與今本校驗﹐多有異同。”

  • 校正-汉语大词典

    校正

    【1】校对改正。{宋}{曾巩}《<梁书目录>序》:“臣等既校正其文字﹐又集次爲目録一篇。”{鲁迅}《书信集·致许广平》:“重看校稿﹐校正不少﹐殊可嘉尚。”{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八:“一碑之中﹐訛字之多已如此﹐安得一一校正之。”【2】古代管理马匹的官。《左传·成公十八年》:“弁糾御戎﹐校正屬焉。”{杨伯峻}注:“{襄}九年《傳》‘使校正出馬’﹐則校正爲掌馬之官。《周禮·夏官》有‘校人’﹐職掌與校正相同。”【3】校书﹑正字二官名的连称。《新唐书·百官志一》:“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十曰讎校精審﹐明於刊定﹐爲校正之最。”{清}{褚人穫}《坚瓠九集·官司俚语》:“如{唐}校書與正字﹐俸禄微少﹐皆孤寒英傑居之﹐至騎驢入省。而太祝奉禮……俸禄倍多﹐乃公卿子弟居之﹐衣馬比校正頗輕肥。”

  • 校書箋-汉语大词典

    校書箋

    【1】即薛涛笺。一种幅小而精美的纸张,用以题咏或书写信函。{唐}人称{薛涛}为女校书,故薛涛笺又称校书笺。亦借指题咏或书信。{唐}{司空图}《退居漫题》诗之二:“只憂詩病發﹐莫寄校書箋。”{唐}{司空图}《狂题》诗之十三:“應到去時題不盡﹐不勞分寄校書箋。”

  • 校人-汉语大词典

    校人

    【1】马官之长。《周礼·夏官·司马》:“校人中大夫二人。”{郑玄}注:“校人﹐馬官之長。”《左传·哀公三年》:“校人乘馬﹐巾車脂轄。”【2】管理池沼的小吏。《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産}﹐{子産}使校人畜之池。”{赵岐}注:“校人﹐主池沼小吏也。”{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余輒爲書云……定非校人池﹐恐是餘不派。願汝藉佛力﹐永脱鈎網債。”{清}{叶廷琯}《鸥陂渔话·刘磵香父子遗诗》:“吾輩驟觸{子美}心﹐忍教毒肆校人手?送入江心穩静處﹐願向安瀾逢故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