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楚)是什么意思
清楚←→含混 含糊 恍惚-反义词词典
清楚←→含混 含糊 恍惚qīngchu-hánhùn hánhu huǎnghū
【词性】:形
清楚: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
含混:模糊;不明确。
含糊:不清晰;不明确。
恍惚:(记得、听得、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例】 这个从未受过的威胁,清楚明晰地摆在他的面前,他的全身抽搐得发抖了。(端木蕻良:《大地的海》) 几次我向毓芳含糊的说起我的心境,她还是只那样忠实的替我盖被子,留心到我的药,我真不能不有点烦闷了。(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昏黄的光残洒在庭院的芒果树上,那片墨绿的叶子迎风飘动,恍惚驮着我的灵魂飞翔。(陶然:《楼上楼下》) 这么办吧:咱们先含混着说都考上了售货员,齐妈妈要是不十分反对呢,就算行了;她要是死不同意,咱们再提电影明星。(老舍:《女店员》)
混沌←→清楚 清晰-反义词词典
混沌←→清楚 清晰hùndùn-qīngchu qìīngxī
【词性】:形
混沌:模糊一团的景象。
清楚:容易让人辨认。
清晰:清楚。
【例】 一个人如果不努力把某种思想清清楚楚地写出来,甚至也不努力把这种思想清清楚楚地说出来,那么这种思想实际上只是处于混沌的状态。(初中《语文》第五册《关于写文章》) 看到有个告示禁止中学学生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到街上去,他就觉得又清楚又明白。(〔俄〕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随着健康日渐恢复,他的思路也日渐清晰。(〔法〕都德:《柏林之围》)
模糊〔模胡〕←→清楚 清晰 分明 明确-反义词词典
模糊〔模胡〕←→清楚 清晰 分明 明确móhu-qīngchu qīngxī fēnmíng míngquè
【词性】:形
模糊:不分明,不易辨认。
清楚:容易让人辨认、了解。
清晰:清楚。
分明:清楚。
明确:清晰明白而且确定不移。
【例】 这时,有清晰的脚步声走近火堆。我用手遮住火光,向光圈外的黑暗中望去,先是看见两个模糊的白影,一忽儿,白影长大了,更清晰了,瞬间,进入篝火照耀的光圈以内,已经看清了他们的面孔,一霎间,他们已兀然站在篝火近旁。我看得清楚,一位是年过四十的兵站的指导员老曹,另一位略微靠前半步的,就是这里的年轻的共产党员们崇拜的英雄薛丹怀了。(王汶石:《通红的煤》) 凡是在他叙事之处,他娓娓讲来,细水长流,口齿清晰,脉胳分明,有如牵丝引线一样,把听众引入彀中。(鲍昌:《庚子风云》) 为了表达一个明白的意思要费许多周折,这分明是因为这个意思在自己头脑里本来还比较模糊,而在找到了最恰当的字眼和语句来表达的时候,这个意思才真正明确起来。(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关于写文章》)
甜蜜←→酸楚-反义词词典
甜蜜←→酸楚tiánmì-suānchǔ
【词性】:形
甜蜜:形容感到愉快、舒适、幸福。
酸楚:辛酸苦楚。
【例】 他现在回想起来倒都觉得很痛快,很甜蜜,很幸福。(汪曾祺:《羊舍一夕》) 妻子离他而去,他过着酸楚的生活。
隐约←→清楚 明显-反义词词典
隐约←→清楚 明显yǐnyuē-qīng·chu míngxiǎn
【词性】:形
隐约:听起来或看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清楚:事物容易让人辨认、了解。
明显: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感觉到或看出。
【例】 拦江的峭壁冉冉地迎面而来,更加高,更加大,并且隐约可以看见丛生在半腰的树木了。(茅盾:《虹》)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她每天帮我们捡“烂炭”(就是煤核),对我们那自砌的小炉子很解决问题。(聂眉祁:《保姆》) 正走着,忽然前面传来“哇——”一声巨吼,接着就响起了紧急的锣声。很明显,前边决口了。(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
楚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楚鸟chǔ niǎo
【释义】:
指杜鹃鸟,因其鸣声凄楚,故名。唐·张籍《和周赞善闻子规》诗:“秦城啼楚鸟,远思更纷纷。”
楚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楚臣chǔ chén
【释义】:
指屈原。因其忠于祖国,并为国捐躯,故云。南朝·梁·锺嵘《诗品,总论》:“楚臣去境,汉妾辞宫。”唐·李白《赠崔秋浦》诗之三:“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王琦注“屈原,楚贤臣也。”宋·苏轼《次韵曹子方龙山真觉院瑞香花》:“纫为楚臣佩,散落天女襟。”清·龚自珍《辨仙行》:“周任史佚来斌斌,配食漆吏与楚臣。”
楚大夫-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楚大夫chǔ dà fū
【释义】:
指屈原。因其曾为楚国三闾大夫,故称。唐·杜甫《地隅》诗:“丧乱秦公子,悲凉楚大夫。”唐·罗隐《杜陵秋思》诗:“尺闻斥逐张公子,不觉悲同楚大夫。”
楚魂-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楚魂chǔ hún
【释义】:
指屈原。因其悲楚国败亡而自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后人吊其忠魂,故称。唐·吴融《溪翁》诗:“应嗟独上涔阳客;排比椒浆吊楚魂。”宋·刘筠《梨》诗:“宋玉有情终未识,蔗浆无奈楚魂迷。”又指巫山神女和舜二妃子:娥皇、女英。
楚客-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楚客chǔ kè
【释义】:
指屈原。因其忠而遭谗,身被放逐,流落他乡,故称。唐·李白《愁阳春赋》:明妃玉塞,楚客枫林,试登高望远,痛心骨而伤心。”宋·贺铸《海陵西楼寓目》诗:“王孙莫顾漳滨卧,渔父何知楚客才。”亦泛指客居他乡的人。
楚累-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楚累chǔ lěi
【释义】:
代称屈原。《汉书·扬雄传上》谓扬雄曾作《反离骚》一文,自岷江降诸江流以吊屈原:“因江潭而淮记兮,钦吊楚之湘累。”颜师古注引李奇曰:“诸不以罪死曰累。”后因以“楚累”代称屈原。宋·陈与义《晚步湖边》诗:“楚累经行地,处处余《离骚》。”宋·范成大《寄题向抚州采菊亭》诗:“落英楚累手,东篱陶令家。”陶令,指陶渊明。
楚灵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楚灵均chǔ líng jūn
【释义】:
或称灵均,指屈原。因其为楚人,字灵均,故云。《楚辞·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予曰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唐·孟郊《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旧称楚灵均,此处殒忠躯。”五代·齐己《行路难》诗:“君不见楚灵均,千古沉冤湘水滨。”
楚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楚屈chǔ qú
【释义】:
指屈原。以其为楚国之屈原,并因受谗遭逐投江屈死而故云。唐·孟郊《答卢仝》诗:“楚屈入水死,诗孟踏雪僵。直气苟有存,死亦何所妨。”
楚逐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楚逐臣chǔ zhù chén
【释义】:
指屈原,因被谤遭谗而两次被放逐,故云。宋·陆游《悲歌》:“我岂楚逐臣,惨怆出怨句,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
翘楚-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翘楚qiáo chǔ
【释义】:
旧喻杰出之士。原意为高出众木的荆木。语出《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翘,超出;刈(yì),砍;楚,荆木。孔颖达《春秋正义序》:“刘炫于数君之内,实为翘楚。”
朝秦暮楚-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朝秦暮楚zhāoqínmùchǔ
一时给秦国服务,一时又给楚国服务,比喻人反复无常——忠贞不渝(对待爱情,应该~,不应该朝秦暮楚。)
清楚-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清楚qīngchu
①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糊涂(这是一笔~帐,怎么查也查不清楚。)、摸糊、朦胧、隐约(~可见)②神智清醒,对事物了解很透彻——恍惚(时而清楚,时而~。)
衣冠楚楚-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衣冠楚楚yīguānchǔchǔ
形容衣帽穿戴得整齐华美——不修边幅(别看也在家时~,外出时总是衣冠楚楚的。)
楚楚-古语词今用词典
楚楚chǔchū
整洁鲜明的样子。春秋时期,曹国是一小国,处于六国齐、晋之间,弱小而受威胁,上层统治者又无治国良策,且好奢侈,醉生梦死,如蜉蝣之寄生天地。“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的翅膀非常美丽。就如人身上穿的衣裳一样整洁鲜明。但它生命的短暂,朝生暮死,却令我心里忧伤,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归宿。)(《诗经·曹风·蜉蝣》)后引申为:形容女子娇柔姣美的样子。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并有发展。
①整洁鲜明的样子。宗璞《西湖漫笔》:“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顷,气象万千。”《新电影》:“是谁杀了他?随着故事的进展,观众明白了,是那个衣冠楚楚、名扬日本的青年作曲家。”《当代青年》(新版):“那个端庄异常、楚楚异常的陌生者,我从他那眼神中的一丝卑琐会认定他是一个偷儿。”
②女子娇柔姣美的样子。程乃珊《祝你生日快乐》三:“确实,十八岁的珍珍,尽管长相平平,但清纯高雅的气质,还是令她显得十分楚楚动人。”《社会生活》:“车里走下一位雍容华贵的女人;乌黑头发上插一支月牙形珍珠花发钗,上身穿一件淡灰色圆角紧身绣花短袄……再穿上一双高跟皮鞋,楚楚动人。”
③忧戚凄苦,令人怜惜的样子。《十月》:“(她)像个小媳妇楚楚可怜地站在阿飞身后,努力堆出笑容。”
④建筑、陈设高雅清新的样子。徐洁《丰富多彩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另外,建筑主立面的矩形也被楔形打破,顶部有一排有趣的小窗,色形的配合也不同凡响,使建筑楚楚动人,富有生气。”《名作欣赏》:“《雅舍》以‘雅’见长,隽永雅致,风姿楚楚。”
楚囚-古语词今用词典
楚囚chǔqiú
被俘的楚国人。春秋时,晋、楚皆强国,小国多依附,为此,大国常相争,屡有战事。楚共公七年秋,派子重侵犯郑国,诸侯救郑,退楚军,俘获了楚大夫钟仪,献给晋国,囚于军库。晋侯视察军库,发现钟仪。问:戴着南方帽子的人是谁?主管官回答:是“郑人所献楚囚也,”(是郑人所献的楚国俘虏。)晋侯命将他释放,并召见他。(《左传·成公九年》)后引申为:处境艰难窘迫的人。
今多沿用引申义。
李大钊《登楼杂感》:“惊闻塞北驰胡马,空著南冠泣楚囚。”恽代英《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忆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翘楚-古语词今用词典
翘楚qiáochǔ
楚:荆树,翘楚:高出杂树丛的荆树,《诗经》中这样说:男子求偶,高洁之中选更高者,如众木丛中选取高大的楚荆。“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杂树丛薪长得高高的,我欲砍那高大的楚荆条,有朝一日姑娘她嫁给我,一定先把骏马来喂饱。)(《诗经·周南·汉广》)成词后,喻杰出的人材。
今沿用词义。
《民主与法制》:“刘诗昆以钢琴成名,几十年来,更以中国钢琴演奏家中的翘楚而享誉世界。”《龙门阵》:“又据说海派女学生中,有所谓的‘十二金钗’,都是才色冠群的个中翘楚,搬往青云街的就有‘六钗’云。”《成都晚报》,“舞台经验丰富,能多方面适应的演员,不仅善于同对手进行交流,而且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已故的川剧表演艺术家周企何不愧为其中的翘楚。”
*《读者文摘》:“很快秦林二人即翘楚于台湾影坛,林青霞成为‘台湾影坛首席文艺女星’,秦汉荣膺‘最受欢迎的影帝’称号。”[“翘楚”是名词,此句误作动词用。可将“翘楚于台湾影坛”改为“成为台湾影坛的翘楚”。]
懂 懂得 了解 理解 理会 领会 明白 清楚 通-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懂 懂得 了解 理解 理会 领会 明白 清楚 通
懂dǒng 懂得dǒngde 了解liǎojiě85理解lǐjiě 理会lǐhuì290、621领会lǐnghuì448 明白míngbāi326清楚qīngchu326、370 通tōng
动词。表示知道某种事物的实质、道理。
“懂”和“懂得”都强调知道事物的道理,它的前因后果和意义作用。“懂”在语气上轻些;“懂得”含有“获得道理和认识”的意味,语气上很肯定和强调。例如:“看她后来的情形,她是没有懂,或者是并不相信的”(鲁迅:《伤逝》);“懂了吗?这就是革命”(萧军:《八月的乡村》);“李昌那狗王八蛋的,识几个大字,懂个屁,却不要脸,老来下命令,要这要那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们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你懂得我的话么?”(《沫若文集》,第三卷);“他懂得了怎样思想,怎样非扑灭了日本军不可”(萧军:《八月的乡村》);“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杨朔:《雪浪花》);“李秘书突然大声笑了,没有人懂得他为什么要笑”(茅盾:《委屈》)。
“了解”强调知道事物的本质及内情或过程,含有知道得比较深入透彻的意味。例如:“是,你是了解了我的意思,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沫若文集》,第三卷);“她觉得她的话羊倌老婆一定会欢喜听的,她们彼此会很了解”(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觉民不了解觉新的心情,却也抱怨他”(巴金:《春》);“杂志上面的文章她还不能够完全了解”(同上)。
“理解”强调知道事物的道理和所以然,对事物有理性的认识;可同“可以”组合。例如:“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的感觉它”(《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毛泽东同志的七二一指示要正确地去理解”(《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他们对许多情况不了解,以至有些人一时对党和社会主义有某些失望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同上);“十一岁的孩子,当然还不能理解人生”(郭澄清:《大刀记》)。
“理会”和“领会”都强调有所体会。“理会”还强调从道理上知道某种事物;“领会”则含有领悟的意味,突出认识的过程。例如:“有时候愚蠢的奴隶会理会到一束箭折不断的理论”(夏衍:《包身工》);“可是赵团长并未完全理会我的意思”(杨朔:《海市》);“她见那些人每天迷朦朦地搜索,不久就会理会她在世间的历程也和采珠底工作一样”(《许地山选集》);“我拣了一个机会,将这些道理暗示她;她领会似的点头”(鲁迅:《伤逝》);“我和子君说起这,她也领会地点点头”(同上);“小学生恐怕领会不了这部爱情故事影片的社会意义”。
“明白”强调没有朦胧模糊的地方,在认识中事理分明。例如:“我就喜欢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沈从文:《从文自传》);“他们之所以举我为代表的心事,我是十分明白的”(郭沫若:《少年时代》);“我们不能认定除了师母说穿,梁山伯就始终不会明白”(秦牧:《艺海拾贝》)。
“清楚”强调一点也不含糊、不含混。例如:“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鲁迅:《狂人日记》);“宝堂叔比咱还清楚啦,他爹哪年不买几亩地”(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们完全清楚他耍弄的这个花招”。
“通”强调通晓,较完全地掌握事理;含有熟悉的意味;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只用于情理、人情、时务、语言。例如:“不过也不要过分的矜持,总要耿直而通情理”(《沫若文集》,第三卷);“到汉口去准备厂址,可说是迂阔不通时务”(茅盾:《锻炼》);“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通多种外语”。
“理会”在表示“理睬,答理”的意思时(如说:“这个人就让他一边站着吧,谁也别理会他”),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苦楚 痛楚 痛苦 苦痛 苦-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苦楚 痛楚 痛苦 苦痛 苦
苦楚kǔchǔ 痛楚tòngchǔ457痛苦tòngkǔ457 苦痛kǔtòng457苦kǔ
名词。指由于受折磨或受打击而产生的难受、难堪。
“苦楚”和“痛楚”都强调受到的折磨、打击很大,极难忍受;含有凄楚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色彩。“苦楚”多用于生活上受到折磨、打击。例如:“运涛很能体会老年人们受的苦楚,一说到苦难的岁月,眼圈儿酸酸的,眼泪濡湿了睫毛”(梁斌:《红旗谱》);“他们一家在十年浩劫中的苦楚是难以说尽的”;“驯鸽儿!你们也有什么苦楚?”(《沫若文集》,第一卷)。“痛楚”只用于肉体或精神上受到折磨。例如:“就在这个时候,一颗流弹打中了他的右臂,一阵火烧燎的痛楚,血咕嘟咕嘟冒出来了”(峻青:《老水牛爷爷》);“道静感到一阵眩晕,感到比刚才有人打她嘴巴更难忍受的愤怒与痛楚”(杨沫:《青春之歌》)。
“痛苦”使用的范围比“苦楚”“痛楚”广,可广泛地用于生活上、身体上或精神上受到折磨、打击;意思不如“苦楚”“痛楚”重。例如:“人一般难免在生活中会遭受这样或那样的痛苦”;“这样的结果很使他感到懊恼和痛苦”(《胡也频小说选集》);“让大夫打针,对于儿童来说,是莫大的痛苦”。
“苦痛”和“痛苦”意思一致;口语里很少用,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伤势虽不轻,尚无甚苦痛”;“夫面前无饭锅而觉得无聊,觉得苦痛,人之常情也”(鲁迅:《三闲集》);“部分的有了觉悟的萌芽,已经开始回想,自己的苦痛是怎样来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苦”和“痛苦”意思上一致,语气轻缓些。例如:“我这是有苦难言啊!”;“每当他受苦回家后,它便偎在他身边”(《丁玲短篇小说选》,下卷);“要学王杰那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明白 清楚-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明白 清楚
明白míngbai105清楚qīngchu105、370
形容词。表示让人看得懂,听得懂,容易了解。
“明白”强调明显、透彻、不深奥,一听一看就能懂。例如:“你想知道的各样问题,全部写得有条有理,清楚明白”(沈从文:《从文自传》);“云谱叔家里便是一个很明白的榜样,一百五十担谷子全数给他们抢去”(《叶紫选集》);“招呼着大家围坐拢来,成一个小圈子,说起话来比较容易听得明白”(同上);“在非洲的所作所为,早已作出了明白的答案”(《人民日报》,1973.8.20)。
“清楚”强调清晰、有条理、不含混模糊,让人很快能了解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实质;除可用于“明白”所修饰、说明的事物之外,还可用于条理、数目、个人的历史。例如:“此刻人们心里想的,就只有这件事……说不清楚它是加强了,还是冲淡了今天的节日气氛”(方纪:《三峡之秋》);“克山同志,慢慢说,说清楚,究竟怎么回事”(曲波:《山呼海啸》);“虽说是短期暂时离开,也要把工作和有关文件向接手的同志交代得清清楚楚”;“人数清楚了”(《叶紫选集》);“这个人历史不清楚,要继续调查”。
“清楚”在表示“对事物了解得透彻”的意思时(如说:“他头脑清楚”),和“明白”没有同义关系。
清楚 清晰 明晰-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清楚 清晰 明晰
清楚qīngchu105、326清晰qīngxī 明晰míngxī
形容词。表示(事物)轮廓和面貌分明,很好辨认。
“清楚”和“清晰”都较侧重于很好辨认。“清楚”强调事物整体或其面貌、内容不模糊;很常使用,可广泛地用于物象、声音、话语、事理、数目等;可以重叠为“清清楚楚”。例如:“他想,爬到高处,再往下看,不管大肚皮藏到哪儿,都能看清楚了”(浩然:《大肚子蝈蝈》);“我眼睛早已花了,晕了,我何尝看得清楚”(瞿秋白:《饿乡纪程——新俄国游记》);“从江心飘来的歌声越来越清楚了”;“克山同志,慢慢说,说清楚,究竟怎么回事”(曲波:《山呼海啸》);“虽说是短期离开,也要把工作和有关文件向接手的同志交代得清清楚楚”。“清晰”强调轮廓、线条和细微之处都不模糊,很易分辨;意思比“清楚”重,但使用范围较窄,一般用于物象、声音;不重叠使用。例如:“把碘的有机化合物注射到人体组织里,就可以把组织内部特别清晰地照出相来”(高士其:《你知道我是谁》);“作者在散文创作上的成长足迹,清晰可辨”(《当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一辑);“河水的夜流声清晰地传来”(碧野:《月亮湖》)。
“明晰”强调显豁、分明;适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鲜血立刻从他线条明晰的嘴角上汩汩地流了下来”(杨沫:《青春之歌》);“因为病后,所以她的父亲也伴了来。在他这里是极不情愿的一件事,可是妻的吩咐是很明晰地记在脑中”(《靳以文集》,上卷);“象黄昏里星星的显现一样,起初模糊,后来明晰,这位英雄的象终于站在雕刻家面前了”(《叶圣陶选集》)。
痛苦 苦痛 痛楚-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痛苦 苦痛 痛楚
痛苦tòngkǔ277苦痛kǔtòng277 痛楚tòngchǔ277
形容词。表示身体或内心非常难受。
“痛苦”强调有着难以解除的苦处;是常用词。例如:“他发出痛苦的呻吟”(巴金:《寒夜》);“遇着她糖饼卖完了的时候我最痛苦,我无法见她,在她的窗下走来走去要走上二三十遍”(《沫若文集》,第五卷);“在国民党区域,工人、农民、店员、公务人员、知识分子以及文化工作者,生活痛苦,达于极点”(《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苦痛”是“痛苦”的等义词,较少用。
“痛楚”强调受着折磨,含有悲凉辛酸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他有生以来没有这痛楚过,眼睛直冒金花”(高云览:《小城春秋》);“大半夜袁书记又给她老婆痛楚的呻吟声吵醒了”(《骆宾基短篇小说选》)。
朝秦暮楚-实用委婉语词典
朝秦暮楚
婉指一会儿就发生变化,反复无常。原意战国时代秦国和楚国比较强大,其他国家和游说之士为了自己的利益,一会儿偏向秦国,一会儿偏向楚国。
缠绵凄恻,楚楚动人-实用委婉语词典
缠绵凄恻,楚楚动人
意为感情难以割舍而觉得凄婉,显得娇弱动人。“楚楚”,原意指幼松的整齐纤弱可爱。
含糊 清晰 清楚-反义词应用词典
含糊 清晰 清楚
含糊 hánhu 清晰 qīngxī
清楚 qīngchu
【含糊】形容词。不明确,不清晰。有时还含有态度不明朗的意味。
〔例句〕
1.额上的热度消退了,可是,他嘴里含糊地咕哝了几句什么。
2.对就说对,错就说错嘛!别这样含糊行不行?
3.菊生答应得很含糊。
【清晰】形容词。清楚。容易辨认。强调轮廓、线条、细微之处都不模糊。
〔例句〕
1.作者在散文创作上的成长足迹,清晰可辨。
2.河水的流动声清晰地传来。
3.妈妈那清晰的声音里,透出掩饰不住的喜悦。
【清楚】形容词。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
〔例句〕
1.话说得不清楚。
2.他眼睛早已花了,何尝看得清楚。
〔应用例句〕
说话中语义含糊,故意使用不明晰的概念,避免清楚明白地界定立场,这是一切诡辩家惯用的伎俩。
糊涂 明白 清楚-反义词应用词典
糊涂 明白 清楚
糊涂 hútu 明白 míngbai
清楚 qīngchu
【糊涂】形容词。不明白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也作“胡涂”。
〔例句〕
1.他越解释,我越糊涂了。
2.大家都埋怨她父亲许下这门亲是太糊涂。
【明白】形容词。清楚明确,不含糊。(这个词的其他义项不与“糊涂”构成反义)
〔例句〕
1.你想知道的各种问题,全都写得有条有理,清楚明白。
2.这就因为先烈的好心,对于鬼蜮的慈悲,使它们繁殖起来,而此后的明白青年,为反抗黑暗计,也就要花费更多的气力和生命。
【清楚】形容词。事物容易让人了解。
〔例句〕
1.此刻人们心里想的,就是这件事,说不清楚它是加强了,还是冲淡了今天的节日气氛。
2.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还不清楚,要继续调查。
〔应用例句〕
明白人不做糊涂事,什么事当做,什么事不当做,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
衣冠楚楚 衣衫褴褛-反义词应用词典
衣冠楚楚 衣衫褴褛
衣冠楚楚 yīguānchǔchǔ
衣衫褴褛 yīshānlánlǚ
【衣冠楚楚】形容服装整齐漂亮。也作“衣裳楚楚”。
〔例句〕
1.一星期内有这么两三次他衣冠楚楚地出门去了。
2.张如其言,推扉一觑,则内有美少年,相视而笑,衣裳楚楚,眉目如画,转瞬之间,不复睹矣。
【衣衫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例句〕
1.(郭信)为晟教幼子,衣衫褴褛,身寒欲颤,月得千钱。
2.推门进来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
〔应用例句〕
来这家茶馆喝茶的:有年青的,有年老的;有衣冠楚楚的,也有衣衫褴褛的。
朝秦暮楚 忠心赤胆-反义词应用词典
朝秦暮楚 忠心赤胆
朝秦暮楚 zhāoqínmùchǔ
忠心赤胆 zhōngxīnchìdǎn
【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亦比喻行踪不定,早晨在此地,晚上到彼地。
〔例句〕
1.尔我家三世奴,岂朝秦暮楚者耶?幼主妄行当劝戒,不从则当告主人。
2.杨虎朝秦暮楚,是个反复小人。
【忠心赤胆】形容忠诚不二。也作“赤胆忠心”“赤胆忠肝”。
〔例句〕
1.因见子有忠心赤胆,直谏纣王,怜救万民,身遭剜目之灾。
2.那一番赤胆忠心为国为民一派的正气,姓白的,你见了也就威风顿减。
3.这个丹心碧血扶周王,那一个赤胆忠肝助纣王。
苦楚 苦处-近义词应用词典
苦楚 苦处
苦楚 kǔchǔ 苦处 kǔchu
【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如:
1.这些年来我忍受着许多苦楚。
【苦处】所受的痛苦。如:
2.他见来借粮的人有三、四个肿了脸的,就联想到当年吃树叶的苦处。
辨析:“苦楚”用于书面语体,如牙齿健全的人不会体会牙痛的苦楚。“苦处”泛指所受的痛苦,多用于口头语体,如不识字的苦处。
明了 明白 清楚-近义词应用词典
明了 明白 清楚
明了 míngliǎo 明白 míngbai 清楚 qīngchu
【明了】清晰;明白。如:
1.把要说的事情简单、明了、准确地说出来,让读的人不要花很多时间就有所得,这是最好的。
【明白】明确;清楚;内容、意思等使人容易了解。如:
2.他心里有现成的模型,雕起来就有数,看看那块大石,什么地方应该留,什么地方应该去,都清楚明白。
【清楚】对事物了解得很透彻。如:
3.从上面介绍的一些情况,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实现的可能。
辨析:“明了”,明晰,有条理,如简单明了。“明白”作形容词时,着重指明显易懂,一般只形容内容、意思、道理、任务等较抽象事物。它还指公开不含糊的意思,如明白地提出批评;又指聪明,懂道理,如明白人,放明白点。作动词时,着重指由不了解到了解,如明白她的心思。“清楚”作形容词时,常形容历史、思想、条理等抽象事物,如把思想情绪理清楚;又形容账目、形体、声音、字迹、线条等具体事物,如账目很清楚。它还指对事物了解得很透彻,跟“糊涂”相反,如认识清楚,脑筋很清楚等。作动词时,指清晰地了解,如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清晰 清楚-近义词应用词典
清晰 清楚
清晰 qīngxī 清楚 qīngchu
【清晰】事物容易让人了解。如:
1.在由于恐怖而变得混乱的意识里,却出奇清晰地反映出岸上那个追赶我的人的残酷的笑声。
【清楚】①事物易被了解。②对事物了解透彻。如:
2.他向桌边走来,两只光脚在砖地上留下清楚的湿印子。
3.他心里有现成的模型,雕起来就有数,看看那块大石,什么地方该留,什么地方该去,都清楚明白。
辨析:“清晰”程度比“清楚”更容易使人了解,含有十分明白的意思。“清楚”指对一般事物的了解。二者可通用,如字迹清晰(清楚),声音清楚(清晰);但有不通用处,如“工作交代清楚”等不用“清晰”。
痛苦 痛楚-近义词应用词典
痛苦 痛楚
痛苦 tòngkǔ 痛楚 tòngchǔ
【痛苦】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如:
1.她的伤处使她痛苦:腿上被铁箸烙伤的地方已经溃烂化脓,浑身的骨头像捣碎了似的。
【痛楚】悲痛,苦楚。如:
2.唉!眼前的任务这样重,胜利的期望这么远,更使他心里焦急和痛楚。
辨析:“痛苦”指身心感到难受,如忍受痛苦,痛苦的心情,隐藏极大痛苦。“痛楚”为书面语。
楚-古文观止词典
楚chǔ
【词性】:名词
一、国名。
1、芈姓。始祖熊鬻。西周时在荆山一带建立国家,后疆土扩大到长江中游。建都于郢(今湖北省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时兼并周围的小国,不断与晋争霸。楚庄王曾为霸主。公元前223年被秦国灭掉(88)。《季梁谏追楚师》:小国离,楚之利也。——那些小国〔和随国〕离心,是楚国的好处。《子鱼论战》:楚人伐宋以救郑。——楚国人攻打宋国来援救郑国。《吕相绝秦》: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他们〕明告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楚国的三位先王。
2、指西楚,即当今豫东、皖北和江苏省西北地区。秦亡,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于西楚的彭城,据有西楚、东楚与梁地共九个郡(3)。《秦楚之际月表》:太史公读秦楚之际。——太史公读秦楚之际的历史。《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啊,阿房宫就变成了一堆焦土。《范增论》: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汉王刘邦采用了谋士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的君臣。
3、指西汉时期分封的异姓、同姓诸侯王国(7)。《贾谊治安策一》:淮阴侯尚王楚。——淮阴侯韩信还在楚国称王。《贾谊治安策一》:元王王楚。——元王刘交在楚国称王。《晁错论》:而制吴楚之命。——而控制了吴楚七国的命运。
二、地名。古楚地,即今湖北一带(2)。《诸葛亮后出师表》:昔先帝败军于楚。——从前先帝〔刘备〕的军队在楚地被打败。《与韩荆州书》: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我李白是陇西的平民,流落在楚、汉一带。
楚国-古文观止词典
楚国chǔ guó
【词性】:名词
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名,曾为五霸之一,公元前223年被秦国所灭。亦用以代指楚地(7)。《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楚国方城以为城。——楚国就以方城山为城墙。《王孙圉论楚宝》:此楚国之宝也。——这是楚国的宝贝。《泷冈阡表》: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曾祖母连续加封为楚地太夫人。
楚怀王-古文观止词典
楚怀王chǔ huái wáng
【词性】:名词
战国时楚国国君。公元前328年-前229年在位(3)。《屈原列传》:为楚怀王左徒。——〔屈原〕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屈原列传》:楚怀王贪而信张仪。——楚怀王贪得土地,信任张仪。《范增论》: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项氏发迹,是因为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心。
楚灵王-古文观止词典
楚灵王chǔ líng wáng
【词性】:名词
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540年-前529年在位(1)。《子革对灵王》: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楚灵王如果能像这样,难道还会在乾溪蒙受耻辱吗?
楚王-古文观止词典
楚王chǔ wáng
【词性】:名词
一、战国时楚国国君,指楚怀王。公元前328年-前299年在位(2)。《苏秦以连横说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苏秦〕将要去楚国游说楚怀王,路过洛阳。《屈原列传》:楚王曰:“不愿得地。”——楚怀王说:“〔我〕不希望得到土地。”
二、春秋时楚国国君,指楚武王。公元前740年-前690年在位(2)。《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从前卞和献宝玉,楚武王砍了他的脚。《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希望大王仔细考察一下卞和、李斯的诚意,先不要像楚武王和胡亥那样轻信谗言。
三、春秋时楚国国君,指楚庄王。公元前613年-前591年在位(1)。《鲁共公择言》: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楚庄王登上强台眺望崩山的景色。
四、战国时楚国的国君,指楚顷襄王。公元前298年-前263年在位(1)。《黄州快哉亭记》:楚王之所以为乐。——楚顷襄王觉得快乐的原因。
楚武王-古文观止词典
楚武王chǔ wǔ wáng
【词性】:名词
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740年-前690年在位(1)。《季梁谏追楚师》:楚武王侵随。——楚武王侵犯随国。
楚襄王-古文观止词典
楚襄王chǔ xiāng wáng
【词性】:名词
战国时楚国国君,楚顷襄王的简称。公元前298年-前263年在位(2)。《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问于宋玉曰。——楚襄王问宋玉说。《黄州快哉亭记》: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前,楚襄王带领宋玉和景差在兰台宫玩赏。
楚庄王-古文观止词典
楚庄王chǔ zhuāng wáng
【词性】:名词
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年-前591年在位(1)。《留侯论》:楚庄王伐郑。——楚庄王攻打郑国。
楚子-古文观止词典
楚子chǔ zǐ
【词性】:名词
即春秋时楚国国君。因楚属子爵,故《春秋》中称楚子。
1、指楚武王,公元前740年-前690年在位(1)。《季梁谏追楚师》:鬬伯比言于楚子曰。——鬬伯比对楚武王说。
2、指楚成王。公元前671年-前626年在位(2)。《齐桓公攻楚盟屈完》:楚子使与师言曰。——楚成王派使者到齐国的军队中对齐桓公说。《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到了夏天,楚成王派屈完到诸侯军队中去。
3、指楚庄王,公元前613年-前591年在位(4)。《王孙满对楚子》:楚子伐陆浑之戎。——楚庄王攻打陆浑的戎人。《王孙满对楚子》: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王孙满对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楚庄王询问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
4、指楚灵王,公元前540年-前529年在位(2)。《子革对灵王》:楚子狩于州来。——楚灵王在州来冬猎。《子革对灵王》:楚子次于乾溪。——楚灵王驻扎在乾溪。
棰楚-古文观止词典
棰楚chuí chǔ
【词性】:名词
打犯人的刑具,杖刑的通称。棰是木杖,楚是荆条鞭子(2)。《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是套上木枷和绳索、遭杖刑受到侮辱。《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在杖刑之下,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呢?
王孙满对楚子-古文观止词典
王孙满对楚子
【朝代】:宣公三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楚国在征服一些小国之后,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野心。这次陈兵周境,询问九鼎大小,取周而代之的意图昭然若揭。王孙满从维护周王室的立场出发,指出享有天下“在德不在鼎”,然后又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压服庄王。出语句句指向要害,行文滴水不漏。但宣扬天命,鼓吹占卜,是其局限与糟粕。
【原文】: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归晋知罃-古文观止词典
楚归晋知罃
【朝代】:成公三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晋楚邲之战,晋大夫知罃被楚生擒。后来两国交换俘虏,楚共王自以为有恩于知罃,因此问知罃回国后,“怨我乎?德我乎?何以报我?”知罃虽为阶下之囚,但不卑不亢,断然以“无怨无德,不知所报”回答楚王的无理要求,表现了他忠于故国、威武不屈的精神。文中记楚王和知罃的对话,一个句句紧逼,一个处处撇开,最后一段答非所问,尤为巧妙。
【原文】: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古文观止词典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朝代】:昭公元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楚国令尹公子围,以迎娶郑女为名,包藏祸心,图谋偷袭郑国。子产察微知隐,派子羽拒绝楚国率众迎亲。楚太宰伯州犁婉词问罪,巧言胁迫;然而子羽直语驳斥,一针见血地揭破楚国奸谋,终于使楚国知道郑国早有防备,不敢轻举妄动。可见以小对大,以弱对强,应当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该忍让时则婉言相告,软语商量,需强硬时则理直气壮,义正辞严。
【原文】:
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介。将入馆,郑人恶之。使行人子羽与之言,乃馆于外。
既聘,将以众逆。子产患之,使子羽辞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请墠听命!”令尹使太宰伯州犁对曰:“君辱贶寡大夫围,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围布几筵,告于庄、共之庙而来。若野赐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也。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将不得为寡君老,其蔑以复矣。唯大夫图之。”
子羽曰:“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其敢爱丰氏之祧?”
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橐而入。许之。
王孙圉论楚宝-古文观止词典
王孙圉论楚宝
【原文出处】:楚语下 国语
【说明】:
楚大夫王孙圉访问晋国,晋大夫赵简子向他炫耀宝玉,并询问楚国之宝白珩,企图污辱楚国。面对傲气凌人、夜郎自大的赵简子,王孙圉从容机智地回击对方,指出楚国视为宝物的是那些于国于民有益的贤人和物产,至于“哗嚣之美”,那是不值得重视的。王孙圉的话,堂堂正正。绵里藏针,赵简子弄巧成拙,自取其辱。
【原文】: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圉闻国之宝六而已:明王圣人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藏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季梁谏追楚师-古文观止词典
季梁谏追楚师
【朝代】:桓公六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季梁是春秋时随国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在强楚以计诱随时,他劝随侯“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在主张忠民信神的同时,又强调民为主体,神是附属,应该先民后神。在当时,这样的思想无疑是进步的。篇中谈神之处,都为说明民的重要性,所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不仅使“随侯惧而修政”,也令“楚不敢伐”。
【原文】: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鬬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鬬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古文观止词典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朝代】:僖公四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本文记述齐桓公率诸侯伐楚及订立盟约的经过。文中主要人物都是以语传神,栩栩如生。管仲问罪之词,齐侯威胁之语,流露出强齐欲霸天下的神气;但屈完沉着机智,不卑不亢,针锋相对,毫不示弱地予以回击。这场唇枪舌剑的争斗,终于使齐楚等国握手言和。
【原文】: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宋人及楚人平-古文观止词典
宋人及楚人平
【朝代】:宣公十五年
【原文出处】:公羊传
【说明】:
本文是解释《春秋》中“宋人及楚人平”这句经文的。它指出楚国的子反和宋国的华元不通过君主而私自讲和一事,既值得赞扬,因为他们能以诚相见;又该贬责,因为他们侵犯了君权。同时,本文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的巨大灾难。行文上采用对话,毕肖人物口吻,生动传神,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原文】: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曰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宋玉对楚王问-古文观止词典
宋玉对楚王问
【原文出处】:楚辞
【说明】:
本文通过宋玉回答楚王的问话,反映了有才之士不被人理解的愤慨及宋玉清高孤傲、落落寡合的性格。文中设譬引喻,形象鲜明;夸张对比,语言生动。
【原文】: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鹦,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秦楚之际月表-古文观止词典
秦楚之际月表
【原文出处】:史记
【说明】:
本文是《秦楚之际月表》的序言,文中论述了秦楚之际的历史变化,揭示了汉朝速兴的原因。写法上有正有反,行文上千回百转,篇末连用反问作结,余味无穷。
【原文】: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
【释义】:
好:喜爱。楚王喜爱腰细的苗条女人,宫女为了讨楚王喜欢节食减肥,以至于有饿死者。比喻上有所好,下面争相仿效,以求其欢心。□语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无声戏》三:末后换了一个青年进士,是扬州人,极喜穿着。凡是各役中,衣帽齐整,模样干净的,就看顾他,见了那褴褛龌龊的,不是骂,就是打。古语有云: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
捶楚之下,何求不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捶楚之下,何求不得
【释义】:
捶:杖击,鞭打。楚:痛。在严刑拷打之下,要什么样的口供都可以得到。指严刑逼供,苦打成招。《醒世恒言》三三:这段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来。谁想问官糊涂,只图了事,不想捶楚之下,何求不得。冥冥之中,积了阴骘,远在儿孙近在身。他两个冤魂,也须放你不过。《西湖二集》三〇:从来道“捶楚之下,何求不得”,屈打成招,妄害平人,那冤魂在九泉之下少不得要报仇索命,就是一世、二世、三世、五世,到底定不相饶。
⊙棰楚之下,何求不得
《二刻拍案惊奇》二一:天地间事,只有狱情最难测度。问刑官凭着自己的意思,认是这等了,坐在上面,只是敲打。自古道:“棰楚之下,何求不得。”任是什么事情,只是招了。
魂飞楚岫三千里,魄绕巫山十二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魂飞楚岫三千里,魄绕巫山十二峰
【释义】:
楚岫:楚地山峦。形容吓得目瞪口呆,惊恐万状。巫山十二峰:在重庆湖北边境巫山中。即战国宋玉《高唐赋》中梦神女处。《清风闸》九:话说孙小继听见奶奶之言,只唬得他魂飞楚岫三千里,魄绕巫山十二峰。《云钟雁三闹太平庄》三:刁府家将,在外打听得这个消息,忙忙回府来,到书房,将上项事,一五一十,从头至尾告诉一遍。刁侯大惊。正是:魂飞楚岫三千里,魄绕巫山十二峰。《玉燕姻缘全传》一四:吕昆听得这番言语,只唬得:魂飞楚岫三千里,魄绕巫山十二峰。
⊙魂飞楚岫,魄绕巫山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四〇:那刁龙听得此言,只唬得目瞪口呆,面如土色……正是:魂飞楚岫,魄绕巫山。
⊙魂飞天外三千里,魄绕巫山十二峰
《混元盒五毒全传》三:那怪口吐人言说道:“蒙相公之情,救我出来,但我肚因饥饿,相公索性做个人情,把我吃了罢。”谢相公闻言只吓得魂飞天外三千里,魄绕巫山十二峰。
⊙魂飞海外三千里,魄散玉峰十二天
《白牡丹》一八:又听说要结果自己性命,惊得魂飞海外三千里,魄散玉峰十二天。
楚宫腰-汉语惯用语辞典
楚宫腰chǔ gōng yāo
泛称女子苗条的细腰。南朝梁萧子显《日出东南隅行》“逶迤梁家髻,冉弱楚宫腰。”
楚-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楚chǔ
①灌木名,即牡荆。《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刈yì:割。)②责罚人用的荆条。《汉书·韩延寿传》:“民无箠~之忧。”③痛苦,悲哀。李朝威《柳毅传》:“妇始~而谢。”④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公输》:“公输盘为~造云梯之械。”
【楚辞】辞赋总集名,西汉刘向辑,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的辞赋十六篇。东汉王逸为作章句,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顾炎武《复庵记》:“幼而读书,好《~》。”
【楚楚】①鲜明华美的样子。《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②茂盛的样子。《诗经·小雅·楚茨》:“~者茨,言抽其棘。”
【楚天】楚地的天空。楚在南方,泛指南方的天空。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阔。”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一清二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清二楚yī qīng èr chǔ
【释义】:
非常清楚。巴金《‘五四’运动六十周年》:“每个人都经受了考验,什么事都给推上了顶峰,让人看得一清二楚。”
凄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凄楚qī chǔ
【释义】:
凄惨痛苦。王西彦《夜宴》:“(他)一到酒足的时候,就会开腔唱《孟姜女哭夫》,调子极其凄楚动人。”
苌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苌楚cháng chǔ
【释义】:
即羊桃。开紫红花,实如小桃,可食。
苦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苦楚kǔ chǔ
【释义】:
苦痛。多指生活上的感受。杜鹏程《保卫延安》:“世界这样大,可是到处穷人都这样惨!连长的身世,也让战士们各人想起各人的苦楚。”
吹箫散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吹箫散楚chuī xiāo sàn chǔ
【释义】:
传统戏曲(如明沈采《千金记》)搬演: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汉军师张良令汉军于高阜上吹唱楚歌,引发楚军的思乡之情。楚子弟兵感乡音而悲,卸甲四散,项羽败亡。吹奏楚歌或用箫、笛,因用“吹箫散楚”指演奏音乐以瓦解敌军。张震《英明的预见,正确的战役方针》:“有一处阵地上,还采用‘吹箫散楚’的办法,组织火线音乐队,在风雪怒吼的黑夜里,向敌人演奏《白毛女》等歌曲。”
吴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吴楚wú chǔ
【释义】:
春秋时吴国和楚国。后泛指春秋吴楚之故地。即今长江中、下游一带。陈毅《咏三峡》:“总嫌太狭窄,吴楚天地宽。”
哀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哀楚āi chǔ
【释义】:
悲伤凄楚。萧红《生死场》:“这时候隔壁透出来的声音更哀楚。”
四面楚歌-现代汉语大词典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
【释义】: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以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各处要隘,悉行克服,荆州城外,四面楚歌。”
济济楚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济济楚楚jǐ jǐ chǔ chǔ
【释义】:
众多的样子。茅盾《大题小解》:“凡个人著作,其‘人物的画廊’虽然公侯将相,市侩娼优,九流三教,济济楚楚,而其实,倘有‘典型人物’,总还是属于作者自己一阶层的为多。”
清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清楚qīng chu
【释义】:
①清晰;明白;有条理。夏丏尊等《文心》:“大文,先把你的案头整理清楚。”又如:话说得很清楚;字迹清楚。②指了解得很透彻。吉学霈《洛阳桥上》:“当然啦,我清楚咱们的干部不会打人,也不会骂人。”
心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心楚xīn chǔ
【释义】:
伤心。萧红《生死场》:“五姑姑扶住月英的腰,但是她仍然使人心楚的在呼唤!”
悲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悲楚bēi chǔ
【释义】:
哀伤凄楚。周立波《暴风骤雨》:“他想起了夭折的孩子,走道的媳妇,心里涌出了悲楚。”
愁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愁楚chóu chǔ
【释义】:
忧愁痛苦。柳青《铜墙铁壁》:“他愁楚地说:‘原来我们盘算这粮站是临时的,打榆林是十来八天的事。’”
楚才晋用-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才晋用chǔ cái jìn yòng
【释义】:
比喻用才不当。邹韬奋《不能两全》引吴晓晨信:“既是天赋他聪敏的资质,要削足就履般来受这特殊环境的支配,楚才晋用,那是不可能的。”
楚王城-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王城chǔ wáng chéng
【释义】:
古城名。又名楚城。故址在今河南信阳西北。战国时楚襄王曾迁都于此,故名。宋以后古城堙废。
楚天-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天chǔ tiān
【释义】:
南方楚地的天空。毛泽东《水调歌头》:“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楚巴-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巴chǔ bā
【释义】:
藏族服装名。一种大襟长袍。王余《丰收》:“在青年的身上,穿着一身鲜艳的楚巴,彩带上的腰刀闪耀着光芒。”
楚声-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声chǔ shēng
【释义】:
古代楚地的曲调。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盖秦灭六国,四方怨恨,而楚尤发愤,誓虽三户必亡秦,于是江湖激昂之士,遂以楚声为尚。”
楚毒-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毒chǔ dú
【释义】:
痛苦。鲁迅《病后杂谈之余》:“自有历史以来,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和异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毒,也都身受过。”
楚恻-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恻chǔ cè
【释义】:
痛苦而悲伤。苏曼殊《绛纱记》:“余友生多哀怨之事,顾其情楚恻有落叶哀蝉之叹者,则莫若梦珠。”
楚凄-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凄chǔ qī
【释义】:
辛酸凄凉。潘漠华《夜梆》:“晚风底歌是楚凄,我心琴底弹奏是苦悲。”
楚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剧chǔ jù
【释义】:
戏曲剧种之一。由湖北黄冈、孝感一带的花鼓戏发展而成,流行于湖北以及江西的部分地区。
楚痛-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痛chǔ tòng
【释义】:
疼痛;痛苦。季新《〈红楼梦〉新评》:“盖身既事人,不输以爱情,则为不妇;输以爱情,又非所愿:此其抑郁楚痛,诚有倍于死者。”
楚楚可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楚可人chǔ chǔ kě rén
【释义】:
形容姿容清秀,使人惬意。苏曼殊《碎簪记》:“此数片小花,作金鱼红色者,亦楚楚可人。”
楚楚可怜-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楚可怜chǔ chǔ kě lián
【释义】:
①形容形态或体态娇美可爱。朱自清《阿河》:“古语说得好,‘人要衣裳马要鞍’。阿河这一打扮,真有些楚楚可怜了。”②形容神情凄楚或处境不佳,令人怜悯。蔡东藩等《民国通俗演义》:“陆锦一面说,一面瞧喜奎神色十分慌张,大非平时飞扬跋扈能说惯话的情形,便觉得他楚楚可怜。”
楚楚可爱-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楚可爱chǔ chǔ kě ài
【释义】:
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郁达夫《沉沦》:“庭内的假山花草,布置得楚楚可爱。”
楚楚动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楚动人chǔ chǔ dòng rén
【释义】:
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欧阳予倩《潘金莲》:“说着坐下,扭过头去,背上觉得微微的颤动,极其楚楚动人之致。”
楚辞-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辞chǔ cí
【释义】:
本为楚地歌谣。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西汉刘向编辑成《楚辞》集,东汉王逸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楚辞章句》。
楚辞体-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辞体chǔ cí tǐ
【释义】:
文体名。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又名“骚体”。
楚歌-现代汉语大词典
楚歌chǔ gē
【释义】:
楚人的歌。指先秦时期盛传于楚国、用楚声楚调吟唱的歌,特点是在句末或句中多有“兮”、“思”、“些”等语气词,有较强的抒情性,对楚辞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引申指悲歌,表示陷入困境。陈沂《曾泽生和他的司令官》:“突然他感觉出来了,这不是音乐,而是楚歌。”
责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责楚zé chǔ
【释义】:
责打。郭沫若《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但他们的打骂是以爱为根据的…所以受他们责楚的儿女也少有实心怨恨他父母的人。”
朝秦暮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朝秦暮楚zhāo qín mù chǔ
【释义】:
战国时,秦楚两大国对立,其他小国各视利益之所在,时而事秦,时而奉楚,变化无常。游说之士亦如此。后比喻人反复无常。马南邨《王道和霸道》:“特别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所谓‘纵横家’之流,往往随机应变,朝秦暮楚。他们既能宣扬王道,又能宣扬霸道,完全是以政治投机为目的。”
秦楼楚馆-现代汉语大词典
秦楼楚馆qín lóu chǔ guǎn
【释义】:
旧时指歌舞场所或妓院。
痛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痛楚tòng chǔ
【释义】:
痛苦;苦楚;疼痛。冰心《南归》:“我纵然尽写出这深悲极恸的往事,我还能在你们心中,加上多少痛楚?!”
衣冠楚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衣冠楚楚yī guān chǔ chǔ
【释义】:
形容穿戴整齐漂亮。楚楚,鲜明的样子。语出《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柳青《创业史》:“郭世富经常把自己装扮得衣冠楚楚。”
齐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齐楚qí chǔ
【释义】:
①整齐美观。李劼人《大波》:“周宏道看他打扮齐楚,像是要走了的样子才说:‘怎么,不戴上缨帽吗?’”②齐备;齐全。赵树理《锻炼锻炼》:“小四说:‘今天大家来得这样齐楚,我很高兴。’”
翘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翘楚qiáo chǔ
【释义】:
语出《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本指高出杂树丛的荆树。后用以比喻杰出的人材或突出的事物。黄兴《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之前因后果》:“此次死义诸烈士,皆吾党之翘楚,民国之栋梁。”
酸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酸楚suān chǔ
【释义】:
悲痛凄楚。周立波《暴风骤雨》:“他的心涌起一阵阵的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
鞭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鞭楚biān chǔ
【释义】:
鞭打。如:日日受鞭楚,身体无完肤。
黄楚楚-现代汉语大词典
黄楚楚huáng chǔ chǔ
【释义】:
形容黄而整齐。《花城》1981年第1期:“亮出两排黄楚楚的大牙,活像是哪里运来的良种玉米。”
一齊衆楚-汉语大词典
一齊衆楚
【1】一傅衆咻。{明}{王守仁}《与辰中诸生书》:“絶學之餘﹐求道者少﹐一{齊}衆{楚}﹐最易摇奪。”详“一傅衆咻”。
一清二楚-汉语大词典
一清二楚
【1】非常清楚。{老舍}《四世同堂》九二:“{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么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巴金}《随想录·五四运动六十周年》:“每个人都经受了考验﹐什么事情给推上了顶峰﹐让人看得一清二楚。”
二楚-汉语大词典
二楚
【1】指{春秋}{战国}时{楚国}之地。《隋书·南蛮传论》:“自{秦}并二{楚}﹐{漢}平{百越}﹐地窮丹徼﹐景極{日南}﹐水陸可居﹐咸爲郡縣。”{清}{侯方域}《定鼎说》:“〔{金陵}〕龍盤{鍾山}﹐虎踞{石城}﹐門連三{吴}﹐室控二{楚}。”
三楚-汉语大词典
三楚
【1】{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汉书·高帝纪上》“{羽}自立爲{西楚}{霸王}”{颜师古}注引{孟康}《音义》,以{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二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以泛指{长江}中游以南,今{湖南}{湖北}一带地区。{孙中山}《挽刘道一》诗:“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郞}死去霸圖空。”按﹐{刘道一}﹐{湖南}{湘潭}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劉郞}豪氣今何在﹐應是{九疑}{三楚}。”{唐}{李商隐}《过郑广文旧居》诗:“{宋玉}平生恨有餘﹐遠循{三楚}吊{三閭}。”【2】{五代}时,{马殷}据{长沙},{周行逢}据{武陵},{高季兴}据{江陵},都在古{楚}地,亦称{三楚}。见{宋}{周羽翀}《三楚新录》。
兩楚-汉语大词典
兩楚
【1】指{楚}地。{元}{陈基}《游狼山寺》诗之一:“{淮}{海}北來吞{兩楚}﹐{江}{湖}南去控{三吴}。”
事齊事楚-汉语大词典
事齊事楚
【1】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滕},小國也,間於{齊}{楚}。事{齊}乎?事{楚}乎?”后以“事齊事楚”喻国家无自主权而依附大国。{邹容}《革命军》第一章:“吾悲夫吾同胞之成事{齊}事{楚}任人掬抛之天性也。”
南楚-汉语大词典
南楚
【1】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楚国}在中原南面,后世称{南楚},为三{楚}之一。北起{淮}{汉},南至{江南},约包括今{安徽}中部﹑西南部,{河南}东南部,{湖南}﹑{湖北}东部及{江西}等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是{南楚}也﹐其俗大類{西楚}。”{三国} {魏}{曹植}《王仲宣诔》:“我公奮鉞﹐耀威{南楚}﹐{荆}人或違﹐陳戎講武。”{战国} {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序》:“且夫{南楚}窮巷之妾﹐焉足爲大王言乎?”
俊楚-汉语大词典
俊楚
【1】华美动人。{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冀州}進士{張昌齡}﹑{王瑾}並文詞俊楚﹐聲振京邑。{師旦}考其文策﹐爲下等。”
傖楚-汉语大词典
傖楚
【1】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蔑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我謂‘南人不復反矣’﹐傖楚何敢乃爾!必當有以報之!”《北史·王昕传》:“僞賞賓郎之味﹐好詠輕薄之篇﹐自謂模擬傖{楚}﹐曲盡風制。推此爲長﹐餘何足取。”【2】粗俗。{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曩{半塘老人}跋《藏春樂府》云:‘雄廓而不失之傖楚﹐醖藉而不流於側媚。’余嘗懸二語心目中﹐以賞會《藏春詞》。”【3】{魏}{晋}{南北朝}时,{吴}人以上国自居,鄙视{楚}人粗伧,谓之“傖楚”。因亦用为{楚}人的代称。《北齐书·王琳传》:“{孝昭帝}遣{琳}出{合肥}﹐鳩集義故﹐更圖進取。{琳}乃繕艦﹐分遣招募﹐{淮}南傖{楚}﹐皆願戮力。”《宋书·殷孝祖传》:“{義興}賊垂至{延陵}﹐内外憂危﹐咸欲奔散。{孝祖}忽至﹐衆力不少﹐並傖{楚}壯士﹐人情於是大安。”{清}{吴伟业}《楚两生行》序:“有識之者曰:‘彼傖{楚}﹐乃竊言是非﹐思有以挫之。’”《南齐书·王融传》:“{融}文辭辯捷……傾意賓客﹐勞問周款﹐文武翕習輻湊之。招集{江}西傖{楚}數百人﹐竝有幹用。”【4】指{楚}地方音。{清}{黄遵宪}《杂感》诗:“我生千載後﹐語音雜傖{楚}。”
傷楚-汉语大词典
傷楚
【1】哀痛。《晋书·孔坦传》:“得八月十五日書﹐知疾患轉篤﹐遂不起濟﹐悲恨傷楚﹐不能自勝。”《魏书·酷吏传·于洛侯》:“乃立四柱磔其手足﹐命將絶﹐始斬其首﹐支解四體﹐分懸道路。見之者無不傷楚﹐闔州驚震﹐人懷怨憤。”
北楚-汉语大词典
北楚
【1】{楚}地的北部。《淮南子·氾论训》:“{北楚}有任俠者﹐其子孫數諫而止之﹐不聽也。”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僧可朋》:“雖陪{北楚}三千客﹐多話{東林}十八賢。”
北轅適楚-汉语大词典
北轅適楚
【1】要到南方的{楚国}去,却驾车北行。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语本{汉}{荀悦}《申鉴·杂言下》:“先民有言:適{楚}而北轅者,曰:‘吾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遠矣。”{唐}{白居易}《立部伎》诗:“欲望鳳來百獸舞﹐何異北轅將適{楚}。”{金}{元好问}《新斋赋》:“倀北轅以適{楚}﹐將疇問而知津。”
凄楚-汉语大词典
凄楚
【1】凄凉悲哀。{王西彦}《夜宴》六:“他的牌艺﹑横箫和酒量被称为‘毛公三绝’。一到酒足的时候﹐就会开腔唱《孟姜女哭夫》﹐调子极其凄楚动人。”{元}{沈和}《赏花时·潇湘八景》套曲:“聽山寺晩鐘﹐聲聲凄楚。”{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您吻兒鼓﹐爪兒露﹐這是蛇啣徑寸的報恩珠。俺怎對付﹐好凄楚。手忙脚亂緊支吾﹐不住的把天呼!”{唐}{黄滔}《送君南浦赋》:“莫不撚{嶰}竹以凄楚﹐撥{湘}絃而激越。”
荆楚-汉语大词典
荆楚
【1】{荆}为{楚}之旧号,略当古{荆州}地区,在今{湖北}{湖南}一带。《诗·商颂·殷武》:“撻彼{殷武}﹐奮伐{荆楚}。”《楚辞·大招》:“自恣{荆楚}﹐安以定只。”{宋}{周邦彦}《齐天乐·端午》词:“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風物依然{荆楚}。”{清}{魏源}《<圣武记>序》:“{荆楚}以南﹐有積感之民焉。”{唐}{杜甫}《江上》诗:“江上日多雨﹐蕭蕭{荆楚}秋。”【2】木名。古时用为刑杖。{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太祖}指道旁荆楚謂世子曰:‘古者用此爲扑刑﹐蓋以其能去風﹐雖傷不至過甚。’”
創楚-汉语大词典
創楚
【1】悲伤痛苦。创,通“愴”。《隶释·汉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郡西狹中﹐道危難阻峻……過者創楚﹐惴惴其慄。”
平楚-汉语大词典
平楚
【1】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明}{杨慎}《升庵诗话·平林》:“楚﹐叢木也;登高望遠﹐見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鲁迅}《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滿蔽高岑。”{唐}{李商隐}《访隐》诗:“月從平楚轉﹐泉自上方來。”{南朝} {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诗:“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2】犹平野。{清}{冯桂芬}《劝树桑议》:“西北諸省千百里﹐彌望平楚﹐莫不宜桑。”{宋}{文天祥}《汶阳道中》诗:“平楚渺四極﹐雪風迷遠天。”
巫雲楚雨-汉语大词典
巫雲楚雨
【1】犹巫山云雨。《再生缘》第五一回:“飛絮落花魂欲斷﹐{巫}雲{楚}雨夢難通。”{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地北天南蓬轉﹐{巫}雲{楚}雨絲牽。”
另楚寒巫-汉语大词典
另楚寒巫
【1】谓夫妇或情人分居两地,孤单寂寞。{楚},指{楚怀王};{巫},指{巫山}神女。事见《文选·宋玉<高唐赋>》。{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孤幃冷簟﹐難辭白髮于北堂;另{楚}寒{巫}﹐更撇紅顔于别闥。”
吴楚-汉语大词典
吴楚
【1】{春秋}{吴国}与{楚国}。{三国} {魏}{曹冏}《六代论》:“{吴}{楚}憑{江}﹐負固{方城}。”【2】泛指{春秋}{吴}{楚}之故地。即今{长江}中﹑下游一带。{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君{吴}{楚}之士﹐亡國之餘﹐有何異才﹐而應斯舉?”{唐}{杜甫}《登岳阳楼》诗:“{吴}{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明}{许宗鲁}《登齐山楼》诗:“{淮}{淝}山色尊前出﹐{吴}{楚}江流畫裏看。”{陈毅}《咏三峡》诗:“總嫌太狹窄﹐{吴}{楚}天地寬。”【3】指{吴}地和{楚}地。比喻不同区域。{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雖讎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吴}{楚}異鄉﹐此繩一繫﹐終不可逭。”【4】指{汉高祖}分封的{吴}{楚}诸侯国。《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吴}{楚}反﹐聞。”{三国} {魏}{曹冏}《六代论》:“然{高祖}封建﹐地過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連城數十﹐上下無别﹐權侔京室﹐故有{吴}{楚}七國之患。”{清}{姚鼐}《贾生明申商论》:“〔{景帝}〕其資如此﹐而{鼂錯}又以{申}{商}進之﹐何怪有{吴}{楚}之難。”
吴頭楚尾-汉语大词典
吴頭楚尾
【1】指古{豫章}(今{江西省})一带。其地位于{春秋}{吴}的上游,{楚}的下游,故称。{宋}{黄庭坚}《谒金门·戏赠知命》词:“山又水﹐行盡{吴}頭{楚}尾。”{元}{乔吉}《满庭芳·渔父词》曲:“{吴}頭{楚}尾﹐江山入夢﹐海鳥忘機。”{清}{袁枚}《随园随笔·术数》:“{劉養正}以帝星在{吴}頭{楚}尾﹐故勸{宸濠}反﹐不知應在{嘉靖}也。”{周泳}《秋怀并留别湘中诸友》诗之八:“{吴}頭{楚}尾重回首﹐眺盡寒蕪幾點鴉。”
含楚-汉语大词典
含楚
【1】带着痛苦的神情。{晋}{陆云}《牛责季友》:“而崎嶇隴坂﹐息駕郊牧﹐玉容含楚﹐孤牛在疾﹐何子崇道與德而遺貴與富之甚哉?”
吹簫散楚-汉语大词典
吹簫散楚
【1】传统戏曲(如{明沈采}《千金记》)搬演:{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汉}军师{张良}令{汉}军于高阜上吹唱{楚}歌,引发{楚}军的思乡之情。{楚}子弟兵感乡音而悲,卸甲四散,{项羽}败亡。吹奏{楚}歌或用箫﹑笛,因以“吹簫散楚”谓瓦解敌军。{张震}《英明的预见﹐正确的战役方针》:“有一处阵地上﹐还采用‘吹箫散楚’的办法﹐组织火线音乐队﹐在风雪怒吼的黑夜里﹐向敌人演奏《白毛女》等歌曲。”
呻楚-汉语大词典
呻楚
【1】呻吟痛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丐仙》:“〔丐者〕痂漸脱落﹐似能步履﹐顧假咿嚘作呻楚狀。”{苏曼殊}《非梦记》:“〔{薇香}〕抽刀遽欲自剄﹐聞其父呻楚聲﹐則又自止。”
周葅楚芰-汉语大词典
周葅楚芰
【1】{周}地的腌菜,{楚}地的菱。喻偏嗜之物。语本《周礼·天官·醢人》“饋食之豆,其實葵菹”﹑《国语·楚语上》“{屈到}嗜芰”。{明}{李东阳}《赠王提学云凤》诗:“{周}葅{楚}芰心自甘﹐持以語人如嚼蠟。”
哀楚-汉语大词典
哀楚
【1】悲伤凄楚。{三国} {魏}{阮籍}《咏怀》之三四:“臨觴多哀楚﹐思我故時人。”《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一隻黄雀﹐不知被何人打傷﹐叫得好生哀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牆外有人……反復吟誦﹐其聲哀楚。”{萧红}《生死场》四:“这时候隔壁透出来的声音更哀楚。”
四面楚歌-汉语大词典
四面楚歌
【1】《史记·项羽本纪》:“{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以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各處要隘﹐悉行克服﹐{荆州}城外﹐四面{楚}歌。”
衡楚-汉语大词典
衡楚
【1】指{楚}地。{衡山}在古{楚}地,故称。{南朝} {梁}{沈约}《夕行闻夜鹤诗》:“勢逐疾風舉﹐求温向{衡楚}。”《隋书·音乐志上》:“大定{揚}{越}﹐震威{衡楚}。”
夏楚-汉语大词典
夏楚
【1】古代学校两种体罚越礼犯规者的用具。后亦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爾敢下﹐我且以夏楚撲爾。”《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郑玄}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撲撻犯禮者。”《明史·职官志二》:“有不率者﹐扑以夏楚;不悛﹐徙謫之。其率教者﹐有升堂積分超格叙用之法。課業倣書﹐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册歲終奏上。”【2】泛指用棍棒等进行体罚。多用于对未成年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午前不知何往﹐業夏楚之。”{林纾}《薛则柯先生传》:“若將歸﹐當請杖於若母﹐吾不忍夏楚若矣。”《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后性莊嚴﹐頗達古今。{金}主已立爲太子﹐有過﹐尚切責之;及即位﹐始免夏楚。”
宿楚-汉语大词典
宿楚
【1】指丛生的树木。《文选·江淹<杂体诗·张黄门苦雨>》:“青苔日夜黄﹐芳蕤成宿楚。”{刘良}注:“宿楚﹐叢木也。”{南朝} {梁}{沈约}《郊居赋》:“織宿楚以成門﹐籍外扉而爲户。”
張楚-汉语大词典
張楚
【1】{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建立的政权,号为{张楚},取张大{楚国}之意。《史记·陈涉世家》:“{陳涉}乃立爲王﹐號爲{張楚}。”{司马贞}索隐引{李奇}云:“欲張大{楚國}﹐故稱{張楚}。”【2】{宋}时{张邦昌}在{金}人扶持下建立的伪政权,国号{楚},故称{张楚}。{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七月》:“{金}人曰:‘{黄河}以南﹐知有{張楚}而已﹐不知有{宋}也。’”
存楚-汉语大词典
存楚
【1】{春秋}时{吴国}攻破{楚国},{楚}{申包胥}赴{秦国}求救,在{秦}廷痛哭七日夜,终于使{秦}发兵败{吴}而存{楚}。见《左传·定公四年》。{汉}{田邑}《报冯衍书》:“{墨翟}累繭救{宋},{申包胥}重胝存{楚}。”后用以指为国效忠。{唐}{骆宾王}《咏怀》:“寶劍思存{楚}﹐金鎚許報{韓}。”
孫楚樓-汉语大词典
孫楚樓
【1】古酒楼名。在{金陵}(今{南京})城西。后亦泛指酒楼。{清}{方文}《答汪大年京师见怀》诗:“雪滿{荆軻}市﹐雲停{孫楚樓}。”{唐}{李白}《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诗:“昨晩西城月﹐青天垂玉鉤。朝沽{金陵}酒﹐歌吹{孫楚樓}。”{宋}{王庭珪}《和胡观光登酒楼》诗:“{李白}夜登{孫楚樓}﹐樓中玩月苦淹留。定知公等非凡客﹐要是人間第一流。”
杖楚-汉语大词典
杖楚
【1】谓以棍棒拷打。楚,荆条做成的棒。{宋}{范正敏}《遯斋闲览·谐噱》:“{柳冕}秀才性多忌諱﹐應舉而同輩與之語有犯‘落’字者﹐則忿然見于詞色。僕夫誤犯﹐輒加杖楚。常語‘安樂’爲‘安康’。”
束楚-汉语大词典
束楚
【1】一捆荆柴木。《诗·王风·扬之水》:“揚之水﹐不流束楚。”{朱熹}集传:“楚﹐木也。”【2】捆荆成束。《诗·唐风·绸缪》:“綢繆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唐}{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懸旌心宛轉,束楚意綢繆。”一说,喻男女成婚。参见“[束薪]”。
栲楚-汉语大词典
栲楚
【1】拷打。栲,通“拷”。{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來俊臣}羅織﹐告故庶人{賢}二子……栲楚酸痛﹐奴婢妄證。二子自誣﹐並鞭殺之。”
棘楚-汉语大词典
棘楚
【1】荆棘。《吕氏春秋·应同》:“師之所處﹐必生棘楚。”{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同类相动》:“物固以類相召也﹐故以龍致雨﹐以扇逐暑﹐軍之所處以棘楚。”
棰楚-汉语大词典
棰楚
【1】指鞭杖之类刑具。亦以称鞭杖之刑。{明}{翁大立}《吴妪》诗:“殘軀被棰楚﹐苦切難具陳。”《汉书·路温舒传》:“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北史·后妃传上·魏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左右纖介之愆﹐動加棰楚﹐多至百餘﹐少亦數十。”
楚-汉语大词典
楚
《廣韻》創舉切,上語,初。《廣韻》瘡據切,去御,初。【1】木名。又名牡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干坚劲,可做杖。{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杂说》:“入林失斧﹐不能得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蛇人》:“出門數武﹐聞叢薪錯楚中﹐窸窣作響。”《诗·周南·汉广》:“翹翹錯薪﹐言刈其楚。”{朱熹}集传:“楚﹐木名﹐荆屬。”【2】泛指丛莽。{晋}{张协}《杂诗》:“溪壑無人跡﹐荒楚鬱蕭森。”{南朝 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诗:“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吴子·论将》:“居軍荒澤﹐草楚幽穢。”【3】古代的刑杖或督责生徒的小杖。《礼记·学记》:“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陈澔}集说:“夏﹐榎也;楚﹐荆也。榎形圓﹐楚形方。以二物爲扑﹐以警其怠忽者﹐使之收斂威儀也。”{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太尉{楊彪}﹐典歷二司﹐享國極位﹐{操}因緣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參並﹐五毒備至。”{南朝 梁}{刘孝标}《广绝交论》:“故{王丹}威子以檟楚﹐{朱穆}昌言而示絶。”【4】拷打。{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一》:“夫人之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生》:“鬼力楚之﹐痛甚而蹶。”{唐}{皇甫枚}《三水小牍·步飞烟》:“縛之大柱﹐鞭楚血流。”【5】痛苦。{唐}{李朝威}《柳毅传》:“婦始楚而謝﹐終泣而對曰:‘賤妾不幸﹐今日見辱問於長者。’”{清}{江昱}《摸鱼子》词:“心最楚﹐是未習﹑風波千里沿潮去。”{晋}{陆机}《于承明作与士龙》诗:“俯仰悲林薄﹐慷慨含辛楚。”【6】酸痛﹑疼痛。{宋}{梅尧臣}《送张子野知虢州先归湖州》诗:“君當橘柚時﹐摘包帶霜華﹐清甘不楚齒﹐若酒傾殘霞。”{元}{萨都剌}《杨妃病齿图》诗:“君不聞{華清宫}﹐一齒作楚藏禍凶;又不聞{馬嵬坡}﹐一身濺血未足多。”{清}{周亮工}《与王隆吉书》:“拈筆如十石弓﹐略一涉想﹐頭便岑岑作楚。”【7】齐整;清晰。《诗·小雅·宾之初筵》:“賓之初筵﹐左右秩秩。籩豆有楚﹐殽核維旅。”{毛}传:“楚﹐列貌。”《文选·嵇康<琴赋>》:“更唱迭奏﹐聲若自然。流楚窈窕﹐懲躁雪煩。”{李善}注:“言流行清楚窈窕之聲。”【8】鲜艳,华丽。{南朝 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腰肢既軟弱﹐衣服亦華楚。”【9】伧俗,粗俗。{唐}{皎然}《冬日天井西峰张炼师所居》诗:“坎坎山上聲﹐幽幽林中語。仙鄉何代隱﹐鄉服言亦楚。”{晋}{陆云}《与兄平原书》:“{張公}語{雲}云﹐兄文故自楚。”《宋书·长沙景王道怜传》:“{道憐}素無才能﹐言音甚楚﹐舉止施爲﹐多諸鄙拙。”【10】谓粗糙。参见“[楚鞋]”﹑“[楚服]”。【11】丛生。参见“[楚木]”。【12】古国名。{芈}姓。始祖{鬻熊}。{西周}时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为五霸七雄之一。{战国}末,渐弱,屡败于{秦},迁都{陈}(今{河南}{淮阳}),又迁{寿春}(今{安徽}{寿县})。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参阅《史记·楚世家》。【13】古国名。{秦}{楚}之际,自{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至{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八年之间,先{陈胜}起兵于{蕲},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后{襄彊}﹑{景驹}及{熊心}(即{怀王})亦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参阅《文献通考·封建六》。【14】古国名。{五代}时十国之一。{马殷}开创。{马殷}据今{湖南}之地,受{後梁}封为{楚王},都{长沙},疆域曾达{广西}东部。后为{南唐}所灭。历六主﹑四十五年(公元907--951年)。参阅《新五代史·楚世家》。【15】姓。{春秋}{晋}有{楚隆}。见《左传.哀公二十年》。{宋}有{楚建中}。见《宋史》本传。
楚觀-汉语大词典
楚觀
【1】指{高唐观}。{宋}{黄庭坚}《和邢惇夫秋怀》之二:“曩時{高唐}客﹐莫雨朝行雲。陰居懷天匹﹐{楚}觀夢紛紜。”
楚風-汉语大词典
楚風
【1】{楚}之风尚。{柳亚子}《闻萍醴义师失败有作》诗:“胡運百年永﹐{楚}風三户雕。”
楚材晉用-汉语大词典
楚材晉用
【1】《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聲子}通使於{晉},還如{楚}。令尹{子木}與之語,問{晉}故焉,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后因以“{楚}材{晉}用”指引用别国人才或自己的人才外y为别人所用。{清}{钱谦益}《光禄大夫铁山王公墓志铭》:“{楚}材{晉}用﹐國士所以長嗟;{秦}智{虞}愚﹐賢哲爲之永歎。”{郑观应}《盛世危言·游历》:“果如此講求研練﹐十年以後﹐{中國}内外文武人才皆當輩出﹐决不致有乏才之患﹐亦何庸{楚}材{晉}用﹐僱募洋師。”《周书·儒林传·沈重》:“{建德}末﹐{重}自以入朝既久﹐且年過時制﹐表請還{梁}。{高祖}優詔答之曰:‘……不忘戀本﹐深足嘉尚﹐而{楚}材{晉}用﹐豈無先哲。’”
楚幕-汉语大词典
楚幕
【1】{西楚霸王}{项羽}的军幕。借指{项羽}。{唐}{徐夤}《偶题》诗:“{秦}宫猶自拜{張禄}﹐{楚}幕不知留{范增}。”
楚狂子-汉语大词典
楚狂子
【1】见“楚狂”。
楚水-汉语大词典
楚水
【1】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横弧於{楚}水之蛟﹐飛鏃於{吴亭}之虎。”{宋}{苏轼}《忆江南寄纯如》诗之一:“{楚}水别來十載﹐{蜀}山望斷千重。”{元}{赵善庆}《寨儿令·泊潭州》曲:“暮靄西收﹐{楚}水東流﹐煙草替人愁。”{唐}{刘长卿}《明月湾寻贺九不遇》诗:“{楚}水日夜緑﹐傍{江}春草滋。”【2】水名。一名{乳水}。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縣}西南{楚山}。昔四皓隱於{楚山}﹐即此山也。其水兩源合舍於{四皓廟}東﹐又東逕{高車嶺}南﹐翼帶衆流﹐北轉入{丹水}。”
楚望-汉语大词典
楚望
【1】《左传·哀公六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漢}﹑{睢}﹑{漳},{楚}之望也。”望,古代祭祀山川的专称。后以“楚望”指{楚}地的山川。{唐}{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楚}望何蒼然﹐曾瀾七百里。孤城寄遠目﹐一寫無窮已。”{南朝} {宋}{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诗:“{江}{漢}分{楚}望﹐{衡}{巫}奠南服。”{唐}{张九龄}《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诗:“指塗躋{楚}望﹐策馬傍{荆}岑。”
楚舘-汉语大词典
楚舘
【1】见“楚館”。
楚甲-汉语大词典
楚甲
【1】《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爲簡之師……使{鄧廖}帥組甲三百﹑被練三千,以侵{吴}。”后常用为典,以“楚甲”借指精兵﹑劲旅。{唐}{杜牧}《东兵长句十韵》:“羽林東下雷霆怒﹐{楚}甲南來組練明。”
楚澤-汉语大词典
楚澤
【1】古{楚}地有{云梦}等七泽。后以“楚澤”泛指{楚}地或{楚}地的湖泽。{唐}{许裳}《登凌歊台》诗:“江截{吴}山斷﹐天臨{楚}澤遥。”{唐}{刘长卿}《观校猎上淮西相公》诗:“龍驤校獵{邵陵}東﹐野火初燒楚澤空。”{宋}{张孝祥}《望江南·赠谈献可》词:“未試玉堂揮翰手﹐只今{楚}澤釣魚翁。萬事舉杯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妾系本{吴}門﹐家僑{楚}澤。”
楚屈-汉语大词典
楚屈
【1】指{屈原}。{唐}{孟郊}《答卢仝》诗:“{楚}{屈}入水死﹐詩{孟}踏雪僵。直氣苟有存﹐死亦何所妨。”
楚辱-汉语大词典
楚辱
【1】苦痛与耻辱。《後汉书·王允传》:“〔{張讓}〕懷協忿怨﹐以事中{允}。明年﹐遂傳下獄。會赦﹐還復刺史。旬日閒﹐復以它罪被捕。司徒{楊賜}以{允}素高﹐不欲使更楚辱。”{李贤}注:“楚﹐苦痛。”
楚王風-汉语大词典
楚王風
【1】{战国}{楚}{宋玉}《风赋》谓,{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襄王}曰:“快哉此風!”{宋玉}曰,此“清涼雄風”,“獨大王之風耳”。后因用“楚王風”指凉风;大风。{唐}{杜甫}《天池》诗之二:“聞道奔雷黑﹐初看浴日紅。飄零神女雨﹐斷續{楚王}風。”
楚邦-汉语大词典
楚邦
【1】指{楚}境。{前蜀}{贯休}《秋末入匡山船行》诗之六:“謾有歸鄉夢﹐前程是{楚}邦。”
楚宫吴苑-汉语大词典
楚宫吴苑
【1】{吴}{楚}的宫室园林。借指南方的胜地。{明}{陈子龙}《江城子·病起春尽》词:“{楚}宫{吴}苑草茸茸﹐戀芳叢﹐繞遊蜂﹐料得來年﹐相見畫屏中。”
楚田-汉语大词典
楚田
【1】{楚}地的田野。{唐}{刘禹锡}《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玉帳觀{渝}舞﹐虹旌獵{楚}田。”{唐}{李频}《送姚郜先辈赴汝州辟》诗:“雷雨依{嵩}嶺﹐桑麻接{楚}田。”{唐}{皎然}《答郑方回》诗:“{莊生}誡近名﹐夫子罕言命。是以耕{楚}田﹐曠然殊獨行。”
楚舞-汉语大词典
楚舞
【1】{楚}地之舞。{唐}{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楚}舞醉碧雲﹐{吴}歌斷清猿。”{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词:“何人爲我{楚}舞﹐聽我{楚}狂聲?”{清}{彭而述}《卫藩旧邸遇酒南将军》诗:“若能爲{楚}舞?何處得{秦}聲?”《史记·留侯世家》:“{戚夫人}泣﹐上曰:‘爲我{楚}舞﹐我爲若{楚}歌。’”
楚引-汉语大词典
楚引
【1】古琴曲名。{汉}{蔡邕}《琴操·楚引》:“《楚引》﹐{楚}游子{龍丘高}所作也。{龍丘高}出游三年﹐思歸故鄉﹐心悲不樂﹐望{楚}而長嘆﹐故曰《楚引》。”
楚歌四合-汉语大词典
楚歌四合
【1】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元}{马致远}《庆东原·叹世》曲之二:“帳前滴盡英雄淚﹐{楚}歌四起﹐烏騅漫嘶。”{唐}{李白}《拟恨赋》:“若乃{項王}虎鬭﹐白日争輝。拔山力盡﹐蓋世心違。聞{楚}歌之四合﹐知{漢}卒之重圍。”亦作“[楚歌四起]”﹑“[楚歌四面]”。{清}{陈维崧}《河传·虞美人花》词:“{楚}歌四面﹐戰旗一片﹐歲歲{江}東。”
楚楚-汉语大词典
楚楚
【1】形容杰出,出众。《魏书·祖莹传》:“{瑩}與{陳郡}{袁翻}齊名秀出﹐時人爲之語曰:‘京師楚楚﹐{袁}與{祖};{洛}中翩翩﹐{祖}與{袁}。’”{宋}{张孝祥}《鹧鸪天·平国弟生日》词:“楚楚吾家千里駒﹐老人心事正關渠。”{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你道是濟濟衣冠﹐楚楚人才。”{清}{周亮工}《又与张瑶星》:“先生所鈔一則﹐筆墨楚楚﹐是此公不多見之筆。”【2】排列整齐貌。{清}{俞樾}《茶香室续钞·祝培之画》:“箱籠二十﹐楚楚排列。”{清}{王韬}《淞滨琐语·李延庚》:“亭中棐几湘簾﹐筆牀硯匣﹐位置楚楚。”【3】形容忧戚,凄苦。{唐}{元稹}《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诗:“後人寫出《烏啼引》﹐{吴}調哀弦聲楚楚。”{元}{刘伯亨}《朝元乐》套曲:“懨懨白晝長﹐楚楚黄昏細。”《魏书·高宗纪论》:“既而國釁時艱﹐朝野楚楚。”{清}{龚自珍}《洞仙歌》:“平生有恨﹐自酸酸楚楚﹐十五年來夢中緒。”【4】谓清晰。{清}{周亮工}《书影》卷九:“〔道士〕則取席上諸拌盂盌盎之類﹐十五累之﹐舉而大嚼﹐如嚼冰雪﹐齒聲楚楚可聽也。”【5】姣美貌。{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王大姑》:“女名{大姑}﹐貌楚楚﹐性敏慧。”{清}{俞蛟}《潮嘉风月记·丽景》:“如余所見{潮州}之{竹姑}﹐{興寧}之{貞娘}……皆眉黛楚楚﹐一笑嫣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双灯》:“{魏}細瞻女郎﹐楚楚若仙﹐心甚悦之。”【6】形容严肃,端庄。{明}{丘汝成}《端正好·上太师》套曲:“貫胸襟虎略龍韜﹐威儀楚楚全忠厚。”{宋}{叶適}《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執政憚其楚楚﹐不敢狎﹐而亦不能親也。”【7】鲜明貌。《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毛}传:“楚楚﹐鮮明貌。”{唐}{白居易}《早朝》诗:“翩翩穩鞍馬﹐楚楚健衣裳。”【8】蕃茂貌。{清}{赵翼}《园居》诗之三:“微雨過林端﹐楚楚出新碧。”《诗·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朱熹}集传:“楚楚﹐盛密貌。”
楚炬秦灰-汉语大词典
楚炬秦灰
【1】谓焚毁,毁灭。{清}{张三礼}《<空谷香>序》:“而妖艷靡曼之音誨淫倡亂﹐甘以詞章得罪名教﹐遂使毛穎﹑陳元失身溷厠﹐{楚}炬{秦}灰﹐不能廓清摧陷﹐豈非詞場寃山苦海歟!”
楚歌四起-汉语大词典
楚歌四起
【1】见“楚歌四合”。
楚匠-汉语大词典
楚匠
【1】{春秋}时著名工匠{公输般},曾为{楚国}制造攻城云梯。后因以“楚匠”称能工巧匠。{唐}{白居易}《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诗:“{楚}匠饒巧思﹐{秦}筝多好音。”
楚巫-汉语大词典
楚巫
【1】古代{楚}地的巫觋。善以歌舞迎神。{宋}{欧阳修}《黄牛峡祠》诗:“潭潭村鼓隔溪聞﹐楚巫歌舞送迎神。”{宋}{梅尧臣}《泊昭亭山下》诗:“灘愁{江}舸澀﹐祠信{楚}巫靈。”
楚切-汉语大词典
楚切
【1】悲切。《艺文类聚》卷九二引{晋}{傅咸}《班鸠赋》:“慨感物而哀鳴﹐聲楚切以懷傷。”{南朝} {梁}{沈约}《与约法师书》:“情期契闊﹐非止恒交。覽物存舊﹐彌當楚切痛矣。”
楚嚴鼓-汉语大词典
楚嚴鼓
【1】鼓名。《汉书·礼乐志》:“歌鼓員二十四人﹐楚嚴鼓員一人……凡鼓十二﹐員百二十八人﹐朝賀置酒陳殿下﹐應古兵法。”
楚舞吴歌-汉语大词典
楚舞吴歌
【1】泛指{江}南的轻歌曼舞。{元}{萨都剌}《江南乐》诗:“翡翠冠高羅袖濶﹐{楚}舞{吴}歌勸郎酌。”
楚嶂-汉语大词典
楚嶂
【1】{楚}地之山。{唐}{宋之问}《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诗:“仲春辭國門﹐畏途横萬里。越{淮}乘{楚}嶂﹐造{江}泛{吴}汜。”
楚甸-汉语大词典
楚甸
【1】犹{楚}地。甸,古代指郊外的地方。{宋}{周邦彦}《渡江云·春词》词:“晴嵐低{楚}甸﹐暖迴雁翼﹐陣勢起平沙。”{唐}{刘希夷}《江南曲》:“潮平見{楚}甸﹐天際望{維揚}。”{元}{乔吉}《殿前欢·登凤凰台》曲:“風雷死龍何在?林泉老猿休怪;鎖魂{楚}甸﹐洗恨{秦淮}。”
楚飵-汉语大词典
楚飵
【1】{楚}人待客的麦饘。{宋}{梅尧臣}《访石子涧外兄林亭》诗:“既能置{魯}酒﹐又復餉{楚}飵。”按﹐《说文·食部》:“{楚}人相謁食麥曰飵。”
楚吟-汉语大词典
楚吟
【1】指《楚辞》哀怨的歌吟。{唐}{李贺}《伤心行》:“咽咽學{楚}吟﹐病骨傷幽素。”{王琦}注:“學{楚}吟﹐學《楚辭》哀怨之吟。”《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张铣}注:“《楚辭》曰:‘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言感傷此歌吟也。”{前蜀}{韦庄}《咸阳怀古》诗:“莫怪{楚}吟偏斷骨﹐野煙蹤迹似{東周}。”【2】泛指歌吟。{唐}{棲白}《赠李溟秀才》诗:“明月上清漢﹐騷人動{楚}吟。”{明}{袁宏道}《和穀字韵》:“水響風枝伴{楚}吟﹐濃煙淡月隨{燕}玉。”
楚劇-汉语大词典
楚劇
【1】戏曲剧种之一,由{湖北}{黄冈}﹑{孝感}一带的花鼓戏发展而成,流行于{湖北}以及{江西}的部分地区。
楚重-汉语大词典
楚重
【1】指连绵不绝的{楚}山。{南唐}{许坚}《登游齐山》诗:“星使南馳入{楚}重﹐此山偏得駐行蹤。”
楚祠-汉语大词典
楚祠
【1】指{西楚霸王}{项羽}的祠庙。{宋}{陆游}《避暑近村偶题》诗:“{楚}祠草合三叉路﹐{隋}寺苔侵半折碑。”自注:“{項羽廟}在{項里}。”【2】指{汉}{韩信}的祠庙。{信}曾被封为{楚王},故称其祠为{楚}祠。{前蜀}{韦庄}《题淮阴侯庙》诗:“滿把椒漿奠{楚}祠﹐碧幢黄鉞舊英威。能扶{漢}代成王業﹐忍見{唐}民陷戰機?”
楚王臺-汉语大词典
楚王臺
【1】台名。即{阳台}。在{四川省}{巫山县},相传为{楚襄王}梦遇神女处。{唐}{岑参}《送江陵泉少府赴任》诗:“城邊{宋玉}宅﹐峽口{楚王臺}。”{清}{高咏}《归舟作》诗:“{江}上羣山擁髻螺﹐{楚王臺}畔榜人歌。”{唐}{杜甫}《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诗之一:“暫留{魚復浦}﹐同過{楚}{王臺}。”{仇兆鳌}注引《寰宇记》:“{楚宫}﹐在{巫山縣}西二百步{陽臺}古城内﹐即{襄王}所遊之地。”【2】台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内。{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义》:“城内{楚王臺}設有軍械局。”亦称“[楚望臺]”。{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吴醒漢}等整隊赴{楚望臺}﹐補充子彈﹐佔領{蛇山}。”
楚毒-汉语大词典
楚毒
【1】痛苦。{宋}{苏轼}《与朱鄂州书》:“有{神山鄉}百姓{石揆}者……其妻一産四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死。”{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後杂谈之馀》:“自有历史以来﹐{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和异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毒﹐也都身受过。”{清}{梁清标}《挽船曲》:“前船夫多死﹐後船夫又續。眼見骨肉離﹐安能辭楚毒?”【2】指酷刑。《旧唐书·韦嗣立传》:“{楊}{豫}之後﹐刑獄漸興……恣行楚毒﹐人不勝痛﹐便自誣﹐公卿士庶﹐連頸受戮。”《後汉书·蔡邕传》:“臣一入牢獄﹐當爲楚毒所迫﹐趣以飲章﹐辭情何緣復聞?”{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繼而施强奪誣告之事﹐加以楚毒﹐甚且迫以自盡﹐强行鬻賣。”《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東廊僧道:‘宿債所欠﹐有死而已﹐無情可招。’惱了縣令性子﹐百般拷掠﹐楚毒備施。”【3】谓残酷。{陶成章}《浙案纪略·马宗汉传》:“{宗漢}去﹐半道爲虜所得﹐繫獄五十日﹐窮問黨與﹐考掠楚毒。”{晋}{袁宏}《後汉纪·顺帝纪上》:“時{魏郡}{霍諝}舅{宋光}﹐爲人所誣引刊定詔書﹐繫{洛陽}獄﹐考訊楚毒。”
楚石-汉语大词典
楚石
【1】指{楚}地的山岩。{唐}{孟郊}《汝坟蒙从弟楚材见赠》诗:“北闕{秦}門高﹐南路{楚}石深。”
楚王神-汉语大词典
楚王神
【1】指{巫山}神女。{唐}{岑参}《送周子落第游荆南》诗:“若從{巫峽}過﹐應見{楚王}神。”
楚艘-汉语大词典
楚艘
【1】楚船。艘,船的泛称。{宋}{梅尧臣}《次韵被命出城共泛》:“三驄忽出乘{楚}艘﹐直氣突兀如{吴}濤。”
楚籗-汉语大词典
楚籗
【1】用荆条做的捕鱼笼。《尔雅·释器》“籗謂之罩”{宋}{邢昺}疏:“{孫炎}云:‘今楚籗也。’然則罩以竹爲之﹐無竹則以荆﹐故謂之楚籗﹐皆謂捕魚籠也。”
楚楚謖謖-汉语大词典
楚楚謖謖
【1】形容风度清雅高迈。{清}{张岱}《陶庵梦忆·朱楚生》:“{楚生}色不甚美﹐雖絶世佳人無其風韻﹐楚楚謖謖﹐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
楚狂士-汉语大词典
楚狂士
【1】见“楚狂”。
楚獄-汉语大词典
楚獄
【1】《後汉书·楚王英传》:“有司奏{英}招聚姦猾,造作圖讖,擅相官秩,置諸侯王公將軍二千石,大逆不道,請誅之……{楚}獄遂至累年,其辭語相連,自京師親戚諸侯州郡豪桀及考案吏,阿附相陷,坐死徙者以千數。”又《袁安传》记{袁安}案其狱,“理其無明驗者,條上出之。”后因称冤狱为“楚獄”。{唐}{刘禹锡}《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二:“常聞平{楚}獄﹐爲報里門高。”{唐}{刘禹锡}《谢中书张相公启》:“{袁公}之平{楚}獄﹐不忍錮人;{晏子}之哀{越石}﹐乃伸知己。”
楚厲-汉语大词典
楚厲
【1】{楚}地的游魂。指{战国}{楚}{屈原}的忠魂。{唐}{李商隐}《楚宫》诗:“{湘}波如淚色漻漻﹐{楚}厲迷魂逐恨遥。”{冯浩}笺注:“鬼無依則爲厲。{楚}厲謂{屈大夫}。”
楚人咻-汉语大词典
楚人咻
【1】《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一{齊}人傅之,衆{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赵岐}注:“咻之者,嚾也。”{楚}人咻,谓周围{楚}音喧嚷。比喻所处环境不好,做事不能有所成就。{宋}{王安石}《寓言》诗之二:“不得君子居﹐而與小人游……如無一{齊}人﹐以萬{楚}人咻﹐云復學{齊}言﹐定復不可求。”亦省作“[楚咻]”。{清}{李渔}《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隨行婢僕皆南人﹐衆音嘈嘈﹐我方病若{楚}咻。”
楚音-汉语大词典
楚音
【1】{楚}地的音乐。{宋}{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之三:“風流{賀監}常{吴}語﹐憔悴{鍾儀}獨{楚}音。”
楚江萍-汉语大词典
楚江萍
【1】《孔子家语·致思》载,{楚王}渡江,见物大如斗,圆而赤,取之,使人往{鲁}问{孔子}。{孔子}曰:“此所謂萍實者也,可剖而食之,吉祥也,唯霸者能獲焉。”后因以“楚江萍”喻吉祥而罕见难得之物。{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序》:“乃棗梨之花未賞﹐而臆度{楚}萍﹐釜鬵之範鮮經﹐而侈談{莒}鼎。”《宋史·乐志十三》:“舞佾方更進﹐朝陽上{楚}萍。”{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榮華貴少壯﹐豈食{楚}江萍!”{宋}{梅尧臣}《答宣阗司理》诗:“便言{楚}江萍﹐光彩牟旭日。”亦省称“[楚萍]”。{唐}{杜甫}《独坐》诗之一:“暖老思{燕}玉﹐充饑憶{楚}萍。”{唐}{苏味道}《九江口南济北接蕲春南与浔阳岸》诗:“風摇{蜀}柹下﹐日照{楚}萍開。”
楚囚-汉语大词典
楚囚
【1】《左传·成公九年》:“{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借指处境窘迫无计可施者。{明}{梁辰鱼}《浣纱记·谈义》:“堪笑流離一{楚}囚﹐蕭蕭空自佩{吴}鉤。”{清}{孙枝蔚}《金山》诗:“此間風物異﹐無那客心愁。身世殊{張祐}﹐歌吟類{楚}囚。”{唐}{王昌龄}《箜篌引》:“九族分離作{楚}囚﹐深溪寂寞絃苦幽﹐草木悲感聲颼颼。”
楚户-汉语大词典
楚户
【1】指{楚}地人家。{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楚子-汉语大词典
楚子
【1】指{春秋}时{楚王}。因{楚}君始封为子爵,故称。{唐}{张九龄}《郢城西北樊妃冢》诗:“{楚子}初逞志﹐{樊妃}嘗獻箴。”{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故{魏絳}諷君於{后羿}﹐{楚子}訓民於‘在勤’。”《左传·昭公四年》:“{楚子}問於{子産}曰:‘{晉}其許我諸侯乎?’对曰:‘許君。’”【2】指{楚}人;{楚}地。《汉书·高帝纪上》:“{羽}({項羽})使卒三萬人從{漢王}﹐{楚}子﹑諸侯人之慕從者數萬人﹐從{杜}南入{蝕中}。”{颜师古}注引{文颖}曰:“{楚}子﹐猶言{楚}人也。”{唐}{皎然}《兵後与故人别予西上至今在扬楚》诗:“{淮}上春草歇﹐{楚}子秋風生。”【3】对人的贬称。《宋书·黄回传》:“{回}拳捷果勁﹐勇力兼人﹐在{江}西與諸楚子相結﹐屢爲劫盜。”《南史·陈伯之传》:“〔{伯之}〕年十三四﹐好著獺皮冠﹐帶刺刀﹐候鄰里稻熟﹐輒偷刈之。嘗爲田主所見﹐呵之曰:‘楚子莫動!’”{余嘉锡}《释伧楚》:“蓋{南朝}以三{吴}爲京畿﹐故自{春秋}時故{吴}地以外﹐皆謂之{楚}。及其用以稱人﹐則又有貴賤之分。凡士大夫之有田舍氣者﹐但笑其語音之‘楚’而已。至于閭里小人﹐田夫牧豎﹐少年輕剽勇悍者﹐皆謂之‘楚子’﹐乃甚賤之之詞。”
楚陽臺-汉语大词典
楚陽臺
【1】在{四川}{巫山县}城西的{高都山}上。相传为{楚襄王}与{巫山}神女幽会处。{明}{徐霖}《绣襦记·诡代僦居》:“{楚}{陽臺}雲雨散﹐夢魂迷﹐{巫山}女何處尋之。”{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也不唱{韓元帥}偷營劫寨﹐也不唱{漢}{司馬}陳言獻策﹐也不唱{巫娥}雲雨{楚}{陽臺}……只唱那娶小婦的{長安}{李秀才}。”
楚制-汉语大词典
楚制
【1】见“楚製”。
楚劍-汉语大词典
楚劍
【1】古代{楚国}的铁剑。亦泛指利剑。{汉}{刘向}《说苑·指武》:“{秦昭王}中朝而歎曰:‘夫{楚}劍利﹐倡優拙。夫劍利則士多慓悍﹐倡優拙則思慮遠也﹐吾恐{楚}之謀{秦}也。’”{唐}{鲍溶}《冬夜答客》诗:“因憶古丈夫﹐一言重山河。臨風彈{楚}劍﹐爲子奏{燕}歌。”{唐}{张柬之}《出塞》诗:“{吴}鈎明似月﹐{楚}劍利如霜。”
楚羡-汉语大词典
楚羡
【1】犹{楚}尾。羡,馀。{明}{汤显祖}《豫章揽秀楼赋》:“仍{攬秀}而楄危﹐臨{辯章}而聳絢。諒所攬之多秀﹐豈{吴}餘而{楚}羡。”
楚弓楚得-汉语大词典
楚弓楚得
亦作“[楚得楚弓]”【1】《公孙龙子·迹府》:“{龍}聞{楚王}張繁弱之弓,載忘歸之矢,以射蛟﹑兕於{雲夢}之圃,而喪其弓。左右請求之,王曰:‘止。{楚}王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孔子家语·好生》﹑《孔丛子·公孙龙》﹑{汉}{刘向}《说苑·至公》等亦记有此事。后因以“楚弓楚得”或“楚得楚弓”比喻虽有所失而利未外溢。{明}{苏复}《金印记·金钗典卖》:“喜{楚}得{楚}弓﹐免被傍人笑。”如:这件事你虽蒙受不少损失﹐但却使老百姓深受其惠﹐{楚}弓{楚}得﹐大家都是{中国}人﹐何必计较太多?
楚害-汉语大词典
楚害
【1】残害。{三国} {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於微軀。欲殘没以糜滅﹐遂捐棄而淪失。”
楚璞-汉语大词典
楚璞
【1】指{楚}人{卞和}献给{楚王}的玉璞。比喻珍品或英才。{宋}{梅尧臣}《度支苏才翁挽词》诗之二:“盛世雖多士﹐唯公與衆殊。高才飛健鶻﹐逸句吐明珠。未入{周}官采﹐争持{楚}璞模。”{章炳麟}《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诗:“球府集蒼蠅﹐一滴緇{楚}璞。”{明}{高启}《感旧酬宋军咨见寄》诗:“知音竟爲誰﹐四海嗟惸惸。{齊}竽不解奏﹐{楚}璞何由呈?”
楚江王-汉语大词典
楚江王
【1】也写作“初江王”。{中国}佛教所传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之一。参见“[十殿閻王]”。
楚公鐘-汉语大词典
楚公鐘
【1】古钟名。又名夜雨雷钟。{周}{楚公往}铸。一说为其父{熊丽}铸。铸期当在{楚}未称王之时。{清}{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三:“右楚公鐘﹐銘四十二字﹐摩滅者二字﹐不可識者三字……鐘高二尺有畸﹐紐上坐一裸鬼﹐蓋雷神也。”
楚雲-汉语大词典
楚雲
【1】{楚}天之云。《晋书·天文志中》:“{韓}雲如布﹐{趙}雲如牛﹐{楚}雲如日﹐宋雲如車。”【2】比喻女子秀美的发髻。{唐}{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诗:“紅粉青娥映{楚}雲﹐桃花馬上石榴裙。”{元}{乔吉}《水仙子·赠姑苏朱阿娇会玉真李氏楼》曲:“合歡髻子{楚}雲鬆﹐鬭巧眉兒翠黛濃。”{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髩軃{楚}雲鬆﹐嬾對粧奩。”
楚人弓-汉语大词典
楚人弓
【1】《孔子家语·好生》:“{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后“楚人弓”常用为典,多比喻失而复得之物,表示对得失的达观态度。{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憂喜塞翁馬﹐得失{楚}人弓。時命苟不諧。不如安固窮。”亦省作“[楚弓]”。{清}{钱谦益}《喜复官诰赠内戏效乐天作》诗:“三年偶失{楚}人弓﹐憂喜回旋似塞翁。我褫緋衣緣底罪﹐君還紫誥有何功。”{宋}{叶適}《陈同甫抱膝斋》诗之二:“寧爲{楚}人弓﹐亡矢任挽踏;莫作{隨侯}珠﹐彈射墜埃。”{明}{袁宏道}《嘲王以明先生》诗:“君不見牀頭有心心{夷甫}﹐道上無人追{楚}弓。”{明}{杨珽}《龙膏记·藏春》:“春光漏洩出閨門﹐展轉狐疑不定﹐怎做得{楚}弓得失何勞問。”《周书·武帝纪下》:“朕垂拱巖廊﹐君臨宇縣﹐相{邠}民於海内﹐混{楚}弓於天下﹐一物失所﹐有若推溝。”
楚岑-汉语大词典
楚岑
【1】{楚}山。{唐}{孟郊}《送清远上人归楚山旧寺》诗:“波中出{吴}境﹐霞際登{楚}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