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概

概(概)是什么意思

  • 概括←→具体 详尽 详细-反义词词典

    概括←→具体 详尽 详细gàikuò-jùtǐ xiángjìn xiángxì

    【词性】:形

    概括:简单扼要。

    具体:细节方面很明确,不抽象。

    详尽:详细、全面。

    详细:周密完备。

    【例】 吕清玉是黑是白,是光是麻,我一直没有看见过。上面这段概括的介绍是从别人口里听到的。(李满天:《力原》)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讨论具体问题吧!(马烽:《太阳刚刚出山》 有一个知道详细一点,说他在某年受戒,烧掉两个指头供养三世法佛。(许地山:《女儿心》) 他详尽地介绍了学校生活的情况。

  • 概括←→限定-反义词词典

    概括←→限定gàikuò-xiàndìng

    【词性】:动

    概括:概念的抽象化、一般化。

    限定:概念的具体化、特殊化。

  • 概要←→细目-反义词词典

    概要←→细目gàiyào-xìmù

    概要:重要内容的大概。

    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

    【例】 他将书的概要和细目寄给了出版社,征询意见。 是一本“干部必读”的“自然科学概要”,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入门向导。(吴义生等:《自然科学概要》) 上午得二弟信,八日发。汪书堂代买山东金石保存所藏石拓本全分来,计百十七枚,共直银十元,即还讫,细目在书中帐。(鲁迅:《日记、1916、1、12》)

  • 详细←→概略-反义词词典

    详细←→概略xiángxì-gàilüè

    【词性】:形

    详细:周密完备。

    概略:大概情况;简略。

    【例】 请他详细介绍了清川镇敌人的情况。(黎汝清:《叶秋红》) 他概略地介绍一下工厂情况。

  • 气概-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气概qì gài

    【释义】:

    气派,气魄。即体现于外的非凡气度。如:英雄气概,大丈夫气概。元·耶律楚材《继孟云卿韵》诗:“开基气概鲸吞海,遁世生涯鼠饮河。”

  • 概括-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概括gàikuò

    〈动〉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总括。用于抽象事物。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

    连长把上级的要求概括成三个字:快、准、灵|概括一下本文的中心意思|马克思在实际斗争中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概括了各种东西|把大家的意见概括起来,不外两条|“滥竽充数”,这四个字概括得好|“脚踏实地”是对他作风的最好概括|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形〉简单扼要。形容对事物的介绍、说明、论断等。常作状语,也可以作谓语、定语。

    这几句话太概括,你再讲具体点吧|商品的使用说明太概括了|来前,他对这个学校已有个概括的了解|这种概括的论断不能令人信服|作了概括的说明|他概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概括地说明|概括地回答|概括地称作“拜金主义|概括地谈谈|概括地告知我们他的处境|他说得很概括|写得很概括

  • 概况-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概况gàikuàng

    大概的情况——详情(主任向参观的人介绍了~)

  • 概括-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概括gàikuò

    ①把事物的共间特点归结在一起,总括——具体(在~分析之后,又概括地总结了一下。)②简单扼要——详细(他只做了概括的说明,没有~地谈。)

  • 概略-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概略gàiluè

    大概情况——详情

  • 梗概-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梗概gěnggài

    大略的内容——细节(他讲的是~)

  • 大概 大略 概况 概略-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大概 大略 概况 概略

    大概dàgài89、90大略dàlüè77、90 概况gàikuàng 概略gàilüè

    名词。指大致的情况。

    “大概”和“大略”都强调大体的、基本的方面,可用于事情、内容,应用范围广一些。“大概”还强调概要、梗概;“大略”则突出要略,简括的部分。例如:“区委书记和老董虽然曾经简单的说了个大概,究竟还模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些话,说得通俗,也很动人,所以至今还记得个大概”(臧克家:《诗与生活》);“我们只能于他……有关的论文和……这部著作的摘要里看出他的系统的大略”(高名凯:《德·索胥尔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故事很长,情节非常复杂,这里说的只是它的大略”。

    “概况”强调情况的概貌,只用于事情或组织的状况。例如:“这是一年前林亚达和我诉述的概况。而现在,这都变作恶梦一般的往事了”(《散文特写选》,1949-1979,第二卷);“这就是‘地下印刷所’构造的概况”(茅盾:《梯俾利斯的“地下印刷所”》)。

    “概略”兼有“概况”和“大略”的意思,一般用于事情。例如:“这就是昆明学生的民主运动,和它的最高潮‘一二·一’惨案的概略”(《闻一多诗文选集》);“整个过程的详情末节,难以在此细述,只可介绍一个概略”。

    “大略”可以是副词,表示“大体地、约略地”(如说:“每部分各有不同的格局,还得分开来大略说一说”)。这种用法的“大略”,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 大约 约摸(约莫) 约 大概 大致-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大约 约摸(约莫) 约 大概 大致

    大约dàyuē 约摸(约莫)yuēmo 约yuē 大概dàgài87、90大致dàzhì89、90

    副词。表示“估计不很准确地,估计差不多地”的意思。

    “大约”强调大多数情况下如何,有很大可能性。例如“我想,这大约就是林莽先生说的‘又一次的被了捕’的那一次了”(鲁迅:《南腔北调集》);“它们大约在观看风色”(柳杞:《好年胜景》);“今天我们大约走了八十里路”。

    “约摸”强调不很准确;多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你约摸也记得,那山沟真叫个窄,看去简直能夹扁人的脑袋”(柳杞:《好年胜景》);“他约莫有二十八九,颜色苍白”(曹禺:《雷雨》);“崇祯十一年十月初三晚上,约摸一更天气,北京城里已经静街,显得特别的阴森和凄凉”(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

    “约”在意思上可以和“大约”或“约摸”一致;是文言词,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多同单音词“年”“数”“时”(出现在“约”之前)“有”“共”“需”(出现在“约”之后)等搭配组合。例如:“来人年约四十五六”;“地震发生于昨夜,时约十点五分至六分”;“由横山往南,滦河曲折南流入海,以陆路计,约有百数十里”(《李大钊诗文选集》);“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沈从文:《边城》)。

    “大概”强调笼统地大体上来看。例如:“在一千多万党员里头,大中小知识分子大概占一百万’(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以上这些事,大概发生在每天清早,少爷小姐们还睡在香喷喷的被窝里的时候”(茅盾:《大鼻子的故事》);“裤子在盆中大概还没有洗完,可是搭到篱墙了”(萧红:《生死场》)。

    “大致”强调估计差不多如此。例如:“两岸的峭壁,看上去大致有二百米高”;“在真性奴隶社会中作业是分工的,主人也做事,大致为政,为君,战争,行刑是主人干的”(《闻一多诗文选集》)。

  • 大致 大概 大略-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大致 大概 大略

    大致dàzhì89、89大概dàgài87、89大略dàlüè77、87

    形容词。表示大体上的、概要的和不那么详尽精确的。

    “大致”强调差不多象本有的样子,基本上和原样一致。例如:“史少平……按照郝大成指给他的大致方向,去追赶红军大队”(黎汝清:《万山红遍》);“侦察班已经派回一个人把江那边的大致情况向团部报告了”。

    “大概”强调主要的、概要的、不详细的。例如:“我只记得当时大概的议论内容”;“看大概的情形(我们这里得不到确凿的统计),从去年以来,挂着‘革命的’的招牌的创作小说的读者已经减少”(鲁迅:《二心集》)。

    “大略”强调粗略而不那么精细、准确。例如:“我们的公私损失,都有调查统计。就是老百姓的房屋财产的损失也可以大略计算的”(茅盾:《委屈》);“我作了一个大略的统计,我校文科教师五十岁以上的占了百分之六十五左右”。

  • 高韵绝俗,气概自雄-实用委婉语词典

    高韵绝俗,气概自雄

    意为作品有高华的韵致,超尘脱俗,自然有雄迈的气概。

  • 表示概数的“来、把、多、左右(上下)、约(大约)”-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表示概数的“来、把、多、左右(上下)、约(大约)”

    它们经常附着在数词或量词后面,表示概数。“来”和“把”、“左右”和“约”都表示数量接近,前面的两个词多用于口语,一般不用于正式的书面场合,后面的两个词多用于书面语,也用于口语;“多”表示数量超过。“约”用在数字前,其余都用在数字后。

    一、“来”前面的数目如果不是十的整数倍,则用“数词+量词+来+名词或形容词”的格式,如“三里来路、八米来高、二十七吨来重”。前面的数目如果是十的整数倍,则用“数词+来+其他”的格式,如“十来号人、四十来米、一百来公里、六千来公斤、八万三千六百来字”。“百”前的“一”可以省略,说成“百来公里、百来人、百来字”,但“一千、一万、一亿”等的“一”不能省,如不说“千来公里、万来人”,只能说“一千来公里、一万来人”。

    二、“把”前头不能再加数词,只能用在“百、千、万、亿”等数字之后或部分单个量词后,如“百把人、千把米高、万把公里的距离”和“个把人、斤把肉、块把钱、吨把粮食”。

    三、“多”的情况稍微复杂些。1.万以下的数目,如果概数为十的整数倍时,“多”直接用在数字后,即用“数词+多+其他”的格式,如“十多个人、二十多分钟、一百多公斤、一千五百多米”;如果概数不是十的整数倍时,“多”用在量词或不带量词的名词之后,即用“数词(+量词)+多+其他”,如“四年多、三里多路、十五丈多长、一年有365天多”。2.数目以“万、亿、兆”为单位时,如果这些单位前面的数目是十的整数倍,“多”在“万、亿、兆”之前,如“四百多万米、三千多万公斤、六十多亿个细胞”;如果这些单位前面的数字不是十的整数倍,“多”放在“万、亿、兆”之后,如“五万多册、十七万多人、四十六亿多公里”。

    四、“左右”或“上下”可以直接用在十的整数倍的数字后,后面不能再有单位了;也可用在一般数字加量词后,如“二十左右、一百左右、三千五百左右”;“七个左右、十五六岁左右、二十个左右、一百公斤左右、三千五百吨左右”。“十”后只能用“来”,不能用“左右”和“把”。另外,“一百左右、一千左右、一万左右”等前面的“一”不能省略。

    五、“约”或“大约”表示猜测的数目有很大的可能性,例如:“约七八人”“从这里到车站,约有二三十里路”“今天参加游行的大约上万人”。

  • 两数相连的概数-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两数相连的概数

    如“八九天、十七八岁、两三千年、三两天、百儿八十”。“百儿八十”里的“儿”不宜脱落,也不要写成“二”。两个数字中间如果加顿号,有的是没有必要,如“七、八岁的孩子”。有的容易出毛病,如增加百分之“六、七十”,原意是增加“大约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加了顿号,容易使人误解。用顿号的往往不是表示概数,例如:“连长和指导员带着二、三排支援上来,占领了三号阵地。”“夏历六月二十三、二十四这两天,举行了全区性集会。”上面的“二、三”是“第二和第三”,“二十三、二十四”是“二十三和二十四”。如果两数相连的概数中间加顿号,往往容易同上面这种情况混淆起来。还有两个概数连用的,概数之间已经用了顿号,如果数词之间再用顿号,层次不清,越加乱了。例如:“他们都是二十八九、三十一二的小伙子大姑娘。”如果不用上面正确的写法,而写成“二十八、九、三十一、二”,就乱了。“九”“十”并列表示概数,中间如果不用顿号,有时会叫人误以为“九十”,如:“还是在九十年前,他们在绥伦农场见过面。”中,在“九十”之间应用顿号但是在有的数不可能到“九十”的情况下,顿号不能加。例如:“有点像北京九十月里的天气”。“有人九十点钟才来,这儿转转,那儿溜溜,吃了中午饭,又开溜啦。”

  • 数字中的概数-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数字中的概数

    概数就是大概的数目。汉语表示概数有多种方式,以下几种方式比较常见,需特别作些说明:(一)“几”。如:几(个、斤、点)|几(十、百、千、万、亿)|(十、二十、三十……九十)几。一个概数如果含有“几”,如果使用阿拉伯数字,是不得体的。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指出: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二)“多”“余”“来”。如:十多米电线(数词+多+量词+名词)|十米多电线(数词+量词+多+名词)。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指出:用“多”“余”等表示的概数一般用汉字,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多”“余”等表示的概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概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三)20岁左右(数词+量词+“左右”)。另外还有“上下、以上、以下、以内、以外、之内、之外”等。这里由于“数词”和“量词”已构成短语,这时的数字使用阿拉伯数字还是得体的。如:300元左右|10点左右|30%左右|100米左右|30岁上下|800公斤上下|30岁以上|65%以上|6000米以上|60分以上|1米以下|40%以下|60分以下|30岁以下|300米以内|1小时以内|3天以内|2米以外。但“二三百人左右”“一米七左右”“四十以外”使用汉字数码是得体的。

  • 大概 详细-反义词应用词典

    大概 详细

    大概 dàgài 详细 xiángxì

    【大概】形容词。不十分精确,详尽;大致。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常作定语,不作谓语。有名词用法:指大致的内容或情况。还有副词用法:指对情况(多指数量或时间)的不精确的估计;对情况的推测,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只能作状语。常用在主语后,也可用在句首。

    〔例句〕

    1.雷锋笑了笑,心想这位大嫂真有意思,大概还想还钱呢。

    2.他讲了事情的大概轮廓,我只听懂了个大概意思。

    3.我只了解一个大概的数字。

    【详细】形容词。周密完备。可重叠为AABB式。

    〔例句〕

    1.每次听老教师讲课,她都作了详细的听课记录。

    2.实验过程中,他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作了详详细细的记录。

    3.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李老师讲得非常详细。

    〔应用例句〕

    王团长对这次反攻作了大概说明,刘参谋对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作了详细的解释。

  • 概要 细目-反义词应用词典

    概要 细目

    概要 gàiyào 细目 xìmù

    【概要】名词。重要内容的大概(多用于书名)。

    〔例句〕

    1.中国文学史概要。

    2.学习外国文学,不仅要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概要,还要通读原作。

    【细目】名词。详细的项目或目录。

    〔例句〕

    1.北大图书馆的图书分类细目非常详备。

    2.一般的词典都有部首目录和检字细目。

  • 大抵 大略 大概 大约 大致-近义词应用词典

    大抵 大略 大概 大约 大致

    大抵 dàdǐ 大略 dàlüè 大概 dàgài 大约 dàyuē 大致 dàzhì

    【大抵】大概;大都。如:

    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大略】大概。如:

    2.大略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还不能解决问题。

    【大概】①大致的内容或情况。②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③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如:

    3.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

    4.我想,大概是我的耳朵的错觉,这样的夜晚,决不会有人来。

    5.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他小心地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动。

    【大约】①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句子里有数字)。②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如:

    6.大约有点把钟没有转眼睛,新办法就被他想出来了。

    7.成渝这孩子大约是生长在成渝铁路工地,那个叫宝成的小女孩,也许就出生在此处。

    【大致】大概。如:

    8.这些事件自然不至于天天全有,但大致总有好些起。

    辨析:“大概”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如大概你们目前很需要粮食吧;也用于时间数量的推测,如吃午饭大概是十二点,这袋米大概有二十斤重。它还指不精确,不详尽,如对情况作个大概的分析;也指大致的内容,如这本书我已知个大概。“大约”多用于对数量的推测,如大约又走了十多里;也用于对情况的推测,如大约是由于作者的意愿吧。“大略”多用于对情况的约略推测,如大略的调查。“大致”表示推测语气,偏重于肯定,如看月亮大致是初十光景;又指偏重于总体或总轮廓的,如这批货大致全运完了。“大抵”,指约略的数量范围,如大抵女人们都较细心;又指大体上,如我们大抵能指出它们的优缺点。

  • 观念 概念-近义词应用词典

    观念 概念

    观念 guānniàn 概念 gàiniàn

    【观念】 ①看法,思想。②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如:

    1.这种观念,很明显,是与共产主义不相容的,是一种旧社会的私有观念的残余。

    2.在延安,美的观念有更健康的内容,那就是整洁,朴素,自然。

    【概念】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如:

    3.要把你的思想表达出来,传达给别人,你自己先要有准确的概念和见解,然后如实地表达出来。

    辨析:“观念”着重于意识中构成的形象,如破除旧的传统观念。“概念”着重于意识中概括的反映,是一种思维形式,指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点抽出来,加以概括而成。

  • 气概 气魄-近义词应用词典

    气概 气魄

    气概 qìgài 气魄 qìpò

    【气概】正直、豪迈的态度。如:

    1.他的话里充满着英雄气概。

    【气魄】①办事的魄力。②气势。如:

    2.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

    3.瞧那莽莽苍苍的齐鲁大原野,多有气魄!

    辨析:“气概”指豪迈态度,如英雄气概。“气魄”指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作敢为的办事魄力,如办事很有气魄。

  • 一律 一概-近义词应用词典

    一律 一概

    一律 yīlǜ 一概 yīgài

    【一律】①相同,一个样子。②无例外,适用于全体。如:

    1.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2.魏忠贤犯罪下狱,全家被斩,灭门九族,所有魏忠贤的人一律杀罪。

    【一概】全部相同。如:

    3.总之,任何机关做决定,发指示,任何同志写文章,做演说,一概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要靠有用。

    辨析:“一律”指无例外,如一律穿草绿色的军装。它还表示“一个样子”,如千篇一律,强求一律。“一概”指相同,相当于“全”“都”,常用于对事物的概括,如事情一概都不管。

  • 综合 概括-近义词应用词典

    综合 概括

    综合 zōnghé 概括 gàikuò

    【综合】把各种不同而互相关联的事物或现象组合在一起。如:

    1.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如:

    2.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和。

    辨析:“综合”指关联的事物或现象的组合、集合,使成为一个整体,如综合各种材料,综合微型计算机的优点,综合利用,综合商店,综合大学,综合艺术等。“概括”指从同类的事物中找出共同特点,总括在一起,经提炼使更有代表性,更简明扼要,对象多是抽象事物(特别是其性质、特点)等,如概括他的思想特点,概括地讲一讲等。

  • 概-古文观止词典

    概gài

    【词性】:名词

    景况(1)。《黄冈竹楼记》: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等到那酒力消失,茶尽烟消,送走夕阳,迎来皎洁的月亮,也是贬官在外的美好景况吧。

  • 概-古文观止词典

    概gài

    【词性】:形容词

    简略(1)。《伯夷列传》: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许由、务光的德义高尚,但在孔子修编的书中却见不到有关他们的简略记载。

  • 节概-古文观止词典

    节概jié gài

    志节气概(2)。《杨恽报孙会宗书》:漂然皆有节概。——人们都超凡脱俗,有志节气概。《柳子厚墓志铭》: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裴行立有志节气概,重信用,同柳子厚结交,子厚也为他尽过心力,终于依靠了他的力量。

  • 一概-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一概yīgài

    副词

    表示在某个范围内没有例外。作状语。今语同。

    《抱朴子·内篇·释滞》: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抱朴子》册一内卷八页一下)

    ——各人顺从自己的意愿,不可以一概而论。

  • 气概-佛源语词词典

    气概

    气派,一种高昂充满自信的精神状态。《五灯会元·卷七·镜清道怤禅师》:“大丈夫儿得恁么无气概,还惆怅么?”现代汉语承佛家语录用法。例:在生死考验面前,毫无畏惧,表现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气概。

  • 概-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概gài

    ①量米粟时刮平斗斛的器具。《吕氏春秋·仲春》:“角斗桶,正权~。”《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者,平量者也。”②削平,刮平。《管子·枢言》:“釜鼓满,则人~之。”③大略,大概。《史记·伯夷列传》:“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见,何哉?”萧统《文选序》:“~见坟籍,旁出子史。”④节操,风度。杨恽《报孙会宗书》:“凛然皆有节~,知去就之分。”《世说新语·容止》:“形貌既伟,雅怀有~。”⑤景象,状况。王禹偁《黄冈竹楼记》:“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也。”

    【概范】模型,即“模特儿”。蔡元培《图画》:“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山水必有实景。”

  • 一概-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概yī gài

    【释义】:

    副词。一律;全部。丁西林《一只马蜂》:“你们的事,我老早对你们讲过,由你自己去,我一概不管。”

  • 一概而论-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概而论yī gài ér lùn

    【释义】:

    指对问题不作具体分析,笼统地同样看待。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然而天下事,却也未可机械的一概而论。”

  • 以偏概全-现代汉语大词典

    以偏概全yǐ piān gài quán

    【释义】:

    片面地根据局部现象来推论整体,得出错误的结论。《人民日报》1965.2.23:“领导者必须坚持点面结合,善于以点带面,不要以偏概全。”

  • 节概-现代汉语大词典

    节概jié gài

    【释义】:

    志节气概。郭沫若《南冠草》:“你有好的母亲,好的姊妹,好的亲戚,好的师友,你的周围都是有节概、有教养的人。”

  • 大概-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概dà gài

    【释义】:

    ①大致的内容,大体的情况。鲁迅《五猖会》:“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②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柔石《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这样,他底生活却很优渥地维持着了,大概有十数年。”③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曹禺《北京人》:“大概杜家老太爷已经断了气了,我瞧瞧去。”

  • 大概其-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概其dà gài qí

    【释义】:

    方言。大致,大体。老舍《二马》:“老头儿身量不高,可是长得挺富泰…头发雪白,大概其的往后拢着。”

  • 志概-现代汉语大词典

    志概zhì gài

    【释义】:

    节操。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雕刻家答应下来,先去翻看有关于这位英雄的历史,想象他的状貌,更想象他的性情和志概。”

  • 属概念-现代汉语大词典

    属概念shǔ gài niàn

    【释义】:

    与种概念相对。指在种属关系中,外延大的包含另一概念的概念。如“学校”对于“中学”来说是属概念。

  • 梗概-现代汉语大词典

    梗概gěng gài

    【释义】:

    ①大概,概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②刚直的气概;慷慨。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他们可以看远大些,‘梗概而多气’,是雄风豪气,不是酸气。”

  • 概-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gài

    【释义】:

    ①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器具。②概括,总括。③梗概;大略。如:概况。④景象;状况。鲁迅《保留》:“上月杭州曾将西湖抢犯当众斩决,据说奔往赏鉴者有‘万人空巷’之概。”⑤气度神情。如:气概。⑥全;一律。如:办公时间,私事概不接待。

  • 概论-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论gài lùn

    【释义】:

    概括的论述。多用于书名。如:《中国文学史概论》;《程序设计概论》;《俄语词典学概论》。

  • 概观-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观gài guān

    【释义】:

    ①概括。邹韬奋《不能两全》:“以上一段话是对于吴先生所提出的问题作概观的答覆。”②概况。多用于书名。如:《红学概观》。

  • 概状-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状gài zhuàng

    【释义】:

    概况。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在这个大段里,阶级的概状是:统治阶级方面,起初是宗族土地所有制的贵族领主阶级统治着大小国家和采邑,后来兴起了家族土地所有制的地主阶级。”

  • 概况-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况gài kuàng

    【释义】:

    大概的情况。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这便是潘永福同志参加革命以前的生活概况。在这种苦难的日子里,把他锻炼成一条铁汉。”

  • 概念-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念gài niàn

    【释义】:

    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抽出本质属性而成。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的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李大钊《俄罗斯文学与革命》:“十九世纪前半期之诗人,对于自由仅有暧昧之概念。”

  • 概念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念化gài niàn huà

    【释义】:

    文艺创作中的一种不良倾向。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忽视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辩证关系,对生活和人物作简单化的理解,缺乏具体的描写和典型形象的塑造,用抽象概念代替人物个性。这样,就造成了作品的概念化。概念化的作品不能揭示社会本质,缺乏感染力。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只想把这个阶段的土改工作的过程写出来…人物不要太概念化就行了。”

  • 概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括gài kuò

    【释义】:

    ①归纳,总括。秦牧《〈长河浪花集〉序》:“这个集子里所收集的散文,尽管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但也可以用一句话把它们概括起来。”②简单扼要。如:你把这本小说的情节概括地说一说。

  • 概要-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要gài yào

    【释义】:

    重要内容的大概。曼华《同盟会时代民报始末记》:“孙总理登坛演讲三民主义及五权宪法之概要,听者为之动容。”常用于书名。如:《中国文学史概要》。

  • 概览-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览gài lǎn

    【释义】:

    概略地观览。有时也用作书名或文章篇名。如: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有《中国社会之概览》一节。

  • 概莫能外-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莫能外gài mò néng wài

    【释义】:

    一概不能例外。毛泽东《矛盾论》:“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 概赅-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赅gài gāi

    【释义】:

    总括全部。郭沫若《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人类在未知道自然法则或仅知其一小部分而未概赅的时代,对于自然界之压迫与束缚,最初以为终是不能脱离,然在自然科学的智识渐渐进步以后,竟公然得以自由。”

  • 概略-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略gài lüè

    【释义】:

    ①大致,大略。如:我已把这个计划概略地和他谈过了。②特指书的内容提要。鲁迅《致曹靖华》:“但中国倘未有译本,则须每种作一该书之概略,俾读者增加兴趣。”

  • 概率-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率gài lǜ

    【释义】:

    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一个鸡蛋孵出的小鸡是雌性或雄性的概率都是1/2。

  • 概率论-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率论gài lǜ lùn

    【释义】:

    数学的一个分支,从数量的角度研究或然现象的规律性。在现代科学技术上应用很广。

  • 概数-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数gài shù

    【释义】:

    大概的数目。常用几、多、来、上、下、左右等表示,如几岁、二斤多、十来个、三十上下、十岁左右;有时用数词连用表示,如三五克、四五十天、一二百里。

  • 概算-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算gài suàn

    【释义】:

    编制预算前对收支指标所提出的大概数字,预算就是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详细计算而编制出来的。柯云路《三千万》:“维尼纶厂从最初的总概算五千万元,十年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因为超支而追加投资,已经花了一亿五千万元了!”

  • 概貌-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貌gài mào

    【释义】:

    大概的状况。郭沫若《中国史稿》:“由墓葬制度中可以窥见母系大家族的概貌。”

  • 气概-现代汉语大词典

    气概qì gài

    【释义】:

    ①气节。萧三《血青》:“革命志士气概雄,宁为儿女愁?”②气派;声势。柳青《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啊呀!好大的气概!这是一九五五年秋天中国的乡村吗?这是我住了三年的皇甫村吗?我的祖国,你不是在前进,而是在飞奔!”

  • 种概念-现代汉语大词典

    种概念zhǒng gài niàn

    【释义】:

    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之间,外延较小的概念称种概念。与“属概念”相对。

  • 概-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jì

    【释义】:

    稠密。如:深耕穊种。

  • 一概-汉语大词典

    一概

    亦作“[一]”【1】为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斛之木,引申为同一种标准。《楚辞·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三国} {魏}{曹植}《黄初五年令》:“諸吏各敬爾在位﹐孤推一概之平﹐功之宜賞﹐於疏必與;罪之宜戳﹐在親不赦。”{唐}{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後》诗:“誠不如兩忘﹐但以一量。”《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十二年》:“自古帝王居{中州}者﹐政化各殊﹐{趙}爲姦詐﹐{秦}敦信義﹐豈得一概待之乎!”{胡三省}注:“概所以平斗斛﹐一概待之﹐言無所高下也。”【2】一样;一律。《後汉书·王符传》:“其輕薄姦軌﹐既陷罪法……而反一悉蒙赦釋﹐令惡人高會而誇咤。”{晋}{葛洪}《抱朴子·擢才》:“聰鑒不足相涉﹐則俊民與庸夫一矣。”{唐}{杜甫}《秦州杂诗》之四:“萬方聲一概﹐吾道竟何之?”{宋}{司马光}《《下赋》:“今是非一﹐邪正同區。”{清}{顾炎武}《玉田道中》诗:“我行至北方﹐所見皆一概。”【3】一端;一方面。《淮南子·诠言训》:“自樂於内﹐無急於外﹐雖天下之大﹐不足以易其一。”{汉}{王充}《论衡·问孔》:“今{宰}{予}雖無力行﹐有言語。用言﹐令行缺﹐有一概矣。”《新唐书·韦表微传》:“病諸儒執一概﹐是非紛然﹐著《三傳總例》﹐完會經趣。”【4】全部。《红楼梦》第五十回:“{琴兒}和{顰兒}﹐{雲兒}他們搶了許多﹐我們一概都别作﹐只他們三人做才是。”{丁西林}《一只马蜂》:“你们的事﹐我老早对你们讲过﹐由你自己去﹐我一概不管。”{柳青}《铜墙铁壁》第三章:“听说全是东河畔人﹐一概要送{乌龙铺}。”

  • 一概而論-汉语大词典

    一概而論

    亦作“[一而論]”【1】指对问题不作具体分析,笼统地同样看待。语本《楚辞·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晋}{王羲之}《自序草书势》:“百體千形而呈其巧﹐豈可一而論哉?”{唐}{刘知幾}《史通·叙事》:“安可以今方古﹐一概而論得失?”{明}{归有光}《顾公权厝志》:“世之能成其志者蓋少矣﹐其所遭際﹐何可一概而論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三:“然而天下事﹐却也未可机械的一概而论。”

  • 匹概-汉语大词典

    匹概

    【1】谓个人的意气。{南朝} {梁}{江淹}《为萧三让扬州表》:“無使匹概血誠﹐不諒於璿扆;宏芬英猷﹐遂蕪於里聽。”一本作“匹”。

  • 以偏概全-汉语大词典

    以偏概全

    【1】片面地根椐局部现象来推论整体,得出错误的结论。{郭沫若}《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答诗刊社问》:“旧诗词中有好东西﹐但不等于旧诗词都好﹐那样就是以偏概全。”《人民日报》1965.2.23:“领导者必须坚持点面结合﹐善于以点带面﹐不要以偏概全。”

  • 傍概-汉语大词典

    傍概

    【1】广泛概括。{南朝} {梁}{萧统}《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觀汝諸文﹐殊與意會﹐至於此書﹐彌見其美﹐遠兼邃古﹐傍概典墳。”一本作“傍暨”。

  • 並概-汉语大词典

    並概

    【1】犹并比。{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羣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

  • 平概-汉语大词典

    平概

    【1】使平齐划一。{清}{魏源}《户部左侍郎提督江苏学政周公神道碑铭》:“公在下﹐則是非與黜陟出于二;公在上﹐則匪直出于一﹐且以黜陟正是非﹐尤克昭蘇萬物﹐平概群品。”

  • 大概其-汉语大词典

    大概其

    【1】见“大概齊”。

  • 大概齊-汉语大词典

    大概齊

    【1】方言。亦作“[大概其]”。犹言大致;大体。{老舍}《二马》第三段:“老头儿身量不高﹐可是长得挺富泰……头发雪白﹐大概其的往后拢着。”《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奴才大概齊也聽見{華忠}説了。”

  • 大概-汉语大词典

    大概

    亦作“[大]”【1】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宋}{黄庭坚}《书右军文赋後》:“及移{戎州}﹐見舊書多可憎﹐大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柔石}《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这样﹐他底生活却很优渥地维持着了﹐大概有十数年。”【2】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二來又忝在同班﹐將來補選了﹐大概總在一處。”{曹禺}《北京人》第三幕:“大概{杜}家老太爷已经断了气了﹐我瞧瞧去。”【3】大致的内容﹐大体的情况。{宋}{叶適}《代人上书》:“舉其大﹐惟在吊民。”{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清}{顾炎武}《答叶嵋初》:“昨見《續志》簡明可觀﹐足徵政事文章大。”{宋}{欧阳修}《真州东园记》:“凡工之所不能畫者﹐吾亦不能言也﹐其爲我書其大概焉。”【4】一般的﹐普通的。《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要求老師不認做大概學裏門生﹐竟要把我做個受業弟子才好。”

  • 品概-汉语大词典

    品概

    【1】品格;气节。{太平天囯}{洪秀全}《原道救世歌》:“術藝固須正﹐品概更宜方。”

  • 屬概念-汉语大词典

    屬概念

    【1】又称上位概念。同种概念(下位概念)相对。指在种属关系中,外延大的包含另一概念的概念。如“学校”对于“中学”来说是属概念。

  • 梗概-汉语大词典

    梗概

    亦作“[梗]”【1】刚直的气概;慷慨。{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他们可以看远大些﹐‘梗概而多气’﹐是雄风豪气﹐不是酸气。”《三国志·吴志·凌统传》:“時有薦同郡{盛暹}於{權}者﹐以爲梗大節﹐有過於{統}。”《魏书·李彪传》:“臣雖下才﹐輒亦尚其梗概﹐欽其正直﹐微識其褊急之性﹐而不以爲瑕。”【2】大概,概略。{宋}{陆游}《书<宛陵集>後》诗:“粗能窺梗概﹐亦足慰平生。”{唐}{吴兢}《贞观政要·论礼乐》:“然雅樂之容﹐止得陳其梗﹐若委曲寫之﹐則其狀易識。”《後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臣聞知而復知﹐是爲重知。臣所欲言﹐陛下已知﹐故略其梗概﹐不敢具陳。”{李贤}注:“梗概猶粗略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東京}之懿未罄﹐值余有犬馬之疾﹐故粗爲賓言其梗如此。”{薛综}注:“言粗舉大綱如此之言也。”{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輩身在其中﹐應知梗概。”

  • 概-汉语大词典

    《字彙》居太切。【1】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器具。《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礼记·月令》:“〔仲春之月〕角斗甬﹐正權概。”{郑玄}注:“概﹐平斗斛者。”{明}{徐渭}《三茅观观潮》诗:“誰將練帶括秋空?誰將古概量春雪?”{汉}{袁康}《越绝书·请籴内传》:“{胥}聞{越王}{句踐}罷{吴}之年……妻操斗﹐身操概﹐自量而食﹐適餓不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不量》:“蓋{張素封}積粟甚富﹐每春貧民就貸﹐償時多寡不校﹐悉内之﹐未嘗執概取盈﹐故名{不量}。”【2】引申为准则,标准。{汉}{陆贾}《新语·怀虑》:“故聖人執一政以繩百姓﹐持一以等萬民。”【3】刮平,修平,不使过量。《荀子·宥坐》:“夫水……盈不求﹐似正。”{杨倞}注:“言水盈滿則不待而自平。”{宋}{宋祁}《杂说》卷下:“古語曰:斛滿人概之﹐人滿神概之。聖人其善概歟﹐大奢概以中﹐溢欲概以道﹐寢慢概以威﹐由是治身﹐由是化人。”《周礼·考工记·氏》:“而不税。”{戴震}补注:“{方希原}曰:税者脱然突起高于量也﹐言概平之﹐不使滿出。”{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十:“乾則以水沃而之﹐無罅而止。”《北史·燕凤许谦等传论》:“豈鳥盡弓藏﹐人惡其上﹐將器盈必概﹐陰害貽禍﹐何斯人而遭斯酷乎!”【4】引申指从物体上拂过掠过。《氾胜之书·种穀》:“天有霜﹐若白露下﹐一平明時﹐令兩人持長索相對﹐各持一端﹐以禾中﹐去霜露。”《文选·宋玉<风赋>》:“故其清凉雄風則飄舉升降……獵蕙草﹐離秦衡﹐新夷﹐被荑楊。”{吕向}注:“離﹑獵﹑﹐皆經歷也。”【5】拒格,阻止。《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彼自多其力﹐則毋以其難概之。”{司马贞}索隐:“概猶格也。{劉氏}云:‘{秦昭王}決欲攻{趙}﹐{白起}苦説其難﹐遂己之心﹐拒格君上。’”【6】量,限量;衡量。{清}{恽敬}《说山》:“是故君子不以古人之能今人﹐則可以交士大夫;不以古人之事今事﹐則可以適家國天下之用。”《礼记·曲礼上》:“食饗不爲﹐祭祀不爲尸。”{郑玄}注:“﹐量也。”{孔颖达}疏:“其事由尊者所裁﹐而子不得輒豫限量多少也。”《文选·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肇允雖同規﹐翻飛各異。”{李善}注:“異﹐謂異量也。”{唐}{皇甫湜}《题浯溪石》诗:“{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宋}{秦观}《拟郡学近世社稷之臣论》:“{子房}雖無三子({霍光}﹑{周勃}﹑{陳平})之過﹐然不能爲{漢}製禮作樂﹐追迹三代之隆﹐以聖人之道概之皆未得爲全人也 。”【7】概括,总括。{宋}{王安石}《答王景山书》:“{江}南士大夫良多……特以二君概之﹐亦不可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我只説一兩件﹐就可以概其餘了。”《後汉书·西域传论》:“然好大不經﹐奇譎無已﹐雖{鄒衍}談天之辯﹐{莊周}蝸角之論﹐尚未足以其萬一。”{金}{王若虚}《诸史辨惑》:“{老蘓}評{范曄}之失﹐謂不當{董宣}于酷吏﹐{鄭衆}﹑{吕强}于宦者﹐{蔡琰}于列女。”【8】蔽,遮盖。{北齐}{郑述祖}《天柱山铭》:“{天柱山}者……南臨巨海﹐北眺滄溟﹐西帶長河﹐東瞻大壑﹐斜嶺天﹐層峰隱日。”{唐高宗}《大唐纪功颂并序》:“嚴闉日﹐巨防潛雲。”{宋}{王安石}《寄王逢原》诗:“楩楠豫章概白日﹐祗要匠石聊穿裁。”【9】用同“[蓋]”。谓超越,压倒。《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到了考的這天﹐我開得十六力的硬弓﹐那三百六十斤的頭號石頭﹐平端起來在塲上要走三个來回……算概了塲了。”《古今小说·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此概世之功也﹐進酒賜桃﹐又何疑焉。”【10】关切,系念。《孔丛子·抗志》:“雖以天下易其脛毛﹐無所概於志矣。”《後汉书·冯衍传下》:“三公之貴﹐千金之富﹐不得其願﹐不於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意者臣愚而不概於王心邪?”{司马贞}索隐:“《戰國策》‘概’作‘關’﹐謂關涉於王心也。”{宋}{王安石}《答李资深书》:“若是者﹐豈以夫世之毁譽者概其心哉?”{明}{归有光}《山舍示学者》:“夫取吾心之理而日夜陳説於吾前﹐獨能頑然無概於中乎?”【11】节操。{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於鑠我弟﹐有操有概。孝發幼齡﹐友自天愛。”《新唐书·高智周传》:“{高宗}美其﹐授右散騎常侍。”{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趙蔭}〕戰於{鷄飛灘}﹐勢窮身陷﹐怒賊自亡﹐居然壯夫之概也。”《汉书·杨恽传》:“夫{西河}{魏}土﹐{文侯}所興﹐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遺風﹐漂然皆有節﹐知去就之分。”《文选·范晔<逸民传论>》:“或垢俗以動其﹐或疵物以激其清。”{李善}注:“﹐猶操也。”【12】谓风度,气度。《晋书·桓温传》:“{温}豪爽有風概﹐姿貌甚偉﹐面有七星。”《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13】梗概;大略。{南朝 梁}{萧统}《<文选>序》:“蓋乃事美一時﹐語流千載﹐概見墳籍﹐旁出子史。”{张铣}注:“概﹐謂梗概﹐謂大略也。”《庄子·天下》:“{彭蒙}﹑{田駢}﹑{慎到}不知道﹐雖然﹐概乎皆嘗有聞者也。”{成玄英}疏:“略有梗概﹐更相師祖﹐皆有禀承﹐非獨臆斷﹐故嘗有聞之也。”{清}{姜秉初}《<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後》:“他如{張氏}病﹐事如其母﹐則其平日事父母﹐概可見矣。”{唐}{韩愈}《袁氏先庙碑》:“高曾祖考﹐所以劬躬燾後﹐委祉於公﹐公之所以逢將承應者﹐有概有詳﹐而綴以詩。”{明}{方孝孺}《<张彦辉文集>序》:“昔稱文章與政相通﹐舉其而言耳﹐要而求之﹐實與其人類。”【14】景象;状况。{三国 魏}{何晏}《景福殿赋》:“其奥秘﹐則蘙蔽曖昧﹐髣髴退概﹐若幽星之纚連也。”{鲁迅}《伪自由书·保留》:“上月{杭州}曾将{西湖}抢犯当众斩决﹐据说奔往赏鉴者有‘万人空巷’之概。”{宋}{朱熹}《奉陪彦集充父同游瑞岩谨次莆田使君留题之韵》:“一壑祇今藏勝﹐三生疇昔記曾來。”{唐}{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故山多藥物﹐勝概憶{桃源}。”【15】漆酒樽。《周礼·春官·鬯人》:“凡祼事用概。”{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脩﹑蜃﹑概﹑散皆漆尊也。”【16】全;一律。《西游记》第三五回:“概洞小妖﹐被{老孫}分身法打死一半。”《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這地方雖是夷人難治﹐人最老實一性的﹐小人們歸順﹐縣人誰敢梗化?”{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故{吉林}﹑{黑龍江}各部世皆概呼爲{索倫}﹐以别於{滿洲}。”【17】通“[慨]”。感慨。《後汉书·王龚传》:“纖微感﹐輒引分决﹐是以舊曲不有大罪﹐不至重問。”{唐}{韩愈}《送陆畅归江南》诗:“悲啼上車女﹐骨肉不可分。感都門别﹐丈夫酒方醺。”【18】通“[扙]”。摩擦。《文选·曹植<又赠丁仪王粲>诗》:“員闕出浮雲﹐承露泰清。”{李善}注:“《廣雅》曰:‘扙﹐摩也。’與扙同﹐古字通。”【19】通“[溉]”。洗涤。《文选·枚乘<七发>》:“於是澡胷中﹐灑練五藏。”{李善}注:“{毛萇}《<詩>傳》曰:‘溉﹐滌也。’與溉同。”

  • 概問-汉语大词典

    概問

    亦作“[問]”【1】概括询问。{宋}{苏轼}《对制科策》:“此臣有以知陛下之聖意﹐以爲向之所以策臣者﹐各指其事﹐恐臣不得盡其辭﹐是以復舉其大體而問焉。”

  • 概然-汉语大词典

    概然

    【1】感触哀伤。概,通“慨”。《庄子·至乐》:“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陆德明}释文引{司马}曰:“感也。”{陈鼓应}注:“概﹐即慨﹐感觸哀傷。”{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薄於所有觀念﹐則國土之得喪﹐種族之盛衰﹐固未嘗概然於胸中。”【2】亦作“[然]”。一概如此。{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蘭岩}曰:‘富貴則趨附之﹐貧賤則違避之﹐俗情然。’”

  • 概心-汉语大词典

    概心

    【1】语本《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意者臣愚而不概於王心邪?亡其言臣者賤而不可用乎?”后以“概心”谓关心。{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三:“今部寺堂上官﹐遇事不概心者﹐必别摺陳奏﹐始免會同畫押。”

  • 概見-汉语大词典

    概見

    【1】谓窥见其概貌。{宋}{沈作喆}《寓简》卷九:“凡畫之妙﹐欲得其神觀耳﹐刻之於石則如影耳﹐猶可以概見其髣髴而已。”{明}{文徵明}《<晦庵诗话>叙》:“觀於《文韜》之書﹐可概見已。”{赵朴初}《九女墩》诗:“有女慷慨爲國殤﹐{太平}風義可概見。”【2】谓概略的记载。{明}{文徵明}《跋沈仲说小简》:“其文學行誼皆有足重﹐而出處之跡不少概見﹐而嫁{范}女之事﹐亦僅見於《浯溪集》中。”《史记·伯夷列传》:“余以所聞{由}({許由}){光}({務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司马贞}索隐:“概是梗概﹐謂略也。蓋以{由}{光}義至高﹐而《詩》《書》之文辭遂不少梗概載見﹐何以如此哉?”《宋书·志序》:“爰及《雅》《鄭》﹐謳謡之節﹐一皆屏落﹐曾無概見。”

  • 概量-汉语大词典

    概量

    【1】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汉}{荀悦}《申鉴·时事》:“誰毁誰譽﹐譽其有試者﹐萬事之概量也。”{黄省曾}注:“言考試品賢能之虚實﹐猶概量較米粟之多寡也。”【2】概和斗斛等量器。《新唐书·叛臣传上·梁崇义》:“〔{梁崇義}〕以概量業於市﹐力能舒鉤。”{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富人〕徵集僕隸﹐陳設概量……今擬以歷年積粟﹐盡貸鄉鄰。”《宋史·理宗纪二》:“諸路和糴給時直﹐平概量﹐毋科抑﹐申嚴收租苛取之禁。”

  • 概數-汉语大词典

    概數

    【1】大概的数目。常用几﹑多﹑来﹑上﹑下﹑左右等表示,如:几岁﹑二斤多﹑十来个﹑三十上下﹑十岁左右;有时用数词连用表示,如:三五克﹑四五十天﹑一二百里。

  • 概念化-汉语大词典

    概念化

    【1】文艺创作中的一种不良倾向。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忽视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辩证关系,对生活和人物作简单化的理解,缺乏具体的描写和典型形象的塑造,用抽象概念代替人物个性。这样,就造成了作品的概念化。概念化的作品不能揭示社会本质,缺乏感染力。{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边》:“〔我〕只想把这个阶段的土改工作的过程写出来……人物不要太概念化就行了。”

  • 概律-汉语大词典

    概律

    亦作“[律]”【1】一概约束。{清}{周亮工}《<医学正言>序》:“亦不可以前人之論守爲一定之科。此其説近似而不可以律也。”

  • 概率論-汉语大词典

    概率論

    【1】数学的一个分支,从数量的角度研究或然现象的规律性。在现代科学技术上应用很广。

  • 概懷-汉语大词典

    概懷

    【1】系念于心。《新唐书·归登传》:“〔{歸登}〕轉右補闕﹑起居舍人﹐凡十五年﹐僚類有出其下而進趨﹐自喜得顯官﹐惟登與右拾遺{蔣武}退然遠權勢﹐終不以淹晩概懷。”{宋}{王安石}《与沈道原书》之一:“見{黄吉父}﹐説四姐甚瘦悴……一切如夢﹐不須深以概懷。”

  • 概志-汉语大词典

    概志

    【1】衡量心志。《淮南子·精神训》:“勢位爵禄﹐何足以概志也。”一本作“志”。

  • 概可-汉语大词典

    概可

    亦作“[可]”【1】大略可以。{宋}{岳珂}《桯史·汴京故城》:“〔{蔡京}〕命宦侍董其役。凡周旋數十里……一時迄功第賞﹐侈其事﹐至以表記﹐兩命詞科之題﹐可想見其張皇也。”

  • 概略-汉语大词典

    概略

    【1】大致,大略。如:我已把这个计划概略地和他谈过了。【2】特指书的内容提要。{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但{中国}倘未有译本﹐则须每种作一该书之概略﹐俾读者增加兴趣。”

  • 概日凌雲-汉语大词典

    概日凌雲

    亦作“[日凌雲]”【1】蔽日穿云。极言其高。《周书·武帝纪下》:“僞{齊}叛涣﹐竊有{漳}濱……或穿池運石﹐爲山學海;或層臺累構﹐日凌雲。”{南朝} {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槊動風霜﹐弩穿金石﹐高樓大艦﹐概日凌雲。”{吴显令}注:“謂樓艦之高也。”

  • 概準-汉语大词典

    概準

    【1】用平物的量器刮平。极言其平。{清}{张尚瑗}《观音岩》诗:“巨靈施崑刀﹐劈破青玉筍。千里插江面﹐削平如概準。”

  • 概擧-汉语大词典

    概擧

    【1】见“概舉”。

  • 概莫能外-汉语大词典

    概莫能外

    【1】一概不能例外。{毛泽东}《矛盾论》三:“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 概覽-汉语大词典

    概覽

    【1】谓概略地观览。有时亦用作书名或文章篇名。如:{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有《中国社会之概览》一节。

  • 概復-汉语大词典

    概復

    【1】指免官后又一律复职。{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一·恩诏冠带之滥》:“凡恩赦﹐内俱開明﹐不許概復。其後漸不然。”

  • 概要-汉语大词典

    概要

    【1】常用于书名。如:《中国文学史概要》。【2】重要内容的大概。{曼华}《同盟会时代民报始末记·民报纪元节庆祝大会》:“{孫總理}登壇演講三民主義及五權憲法之概要﹐聽者爲之動容。”{梁启超}《论希腊古代学术》第二章第三节:“綜此三派之概要﹐其立脚地﹐皆與{埃黎亞派}同。”

  • 概觀-汉语大词典

    概觀

    【1】概况。多用于书名。如:《红学概观》。【2】犹概括。{邹韬奋}《不能两全》:“以上一段话是对于{吴先生}所提出的问题作概观的答覆。”

  • 概狀-汉语大词典

    概狀

    【1】概况。{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绪言五:“在这个大段里﹐阶级的概状是:统治阶级方面﹐起初是宗族土地所有制的贵族领主阶级统治着大小国家和采邑﹐后来兴起了家族土地所有制的地主阶级。”

  • 概衆-汉语大词典

    概衆

    【1】众;众人。《西游记》第三十回:“二人携手相攙﹐概衆小妖隨後﹐上那{花果山}極巔之處。”《西游记》第五八回:“概衆稽首皈依。”

  • 概則-汉语大词典

    概則

    【1】普遍的准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至于{法蘭西}﹑{美利堅}二國﹐近人譯曰民主﹑曰合衆。謂爲共和政體之一種則可﹐謂爲共和政體之概則﹐則不可。”

  • 概用-汉语大词典

    概用

    亦作“[用]”【1】谓不加区别,一概使用。{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凡字異而意同者﹐不可概用之﹐宜分乎彼此。”{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一:“稱‘子’冠氏上者﹐明其爲師也……然則冠‘子’于氏﹐豈可用哉!”

  • 概行-汉语大词典

    概行

    【1】一律施行。{清}{杭世骏}《质疑·诸史问目答李若珠》:“古來井田﹐恒與軍制相表裏……今若概行井田﹐經塗畫界﹐非有十年之久﹐不能望其成熟。”

  • 概愆-汉语大词典

    概愆

    【1】谓掩盖前愆。{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刘王氏》:“惟{王氏}雖烈﹐是已醮婦﹐於例不能請旌。乃賦一詩刻諸墓上云:‘分釵劈鳳已聯年﹐就義何妨晩概愆。’”

  • 概貌-汉语大词典

    概貌

    【1】大概的状况。{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由墓葬制度中可以窥见母系大家族的概貌。”

  • 概念-汉语大词典

    概念

    【1】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抽出本质属性而成。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毛泽东}《实践论》:“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李大钊}《俄罗斯文学与革命》:“十九世纪前半期之诗人﹐对于自由仅有暧昧之概念。”

  • 概舉-汉语大词典

    概舉

    亦作“[概擧]”【1】大略举出。{清}{杭世骏}《质疑·诸史问目答李若珠》:“夫{孔}{孟}稱{舜}至孝﹐而言五十﹐想以約略概舉之詞﹐非必限以五十也。”{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王勝之}〕於民家得{唐}{沈既濟}所撰《劉展亂紀》一卷……其所紀用兵次第甚詳﹐此概舉之云。”{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概擧而推﹐可以類見。”

  • 概率-汉语大词典

    概率

    【1】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一个鸡蛋孵出的小鸡是雌性或雄性的概率都是1/2。

  • 概量-汉语大词典

    概量

    亦作“[量]”亦作“[量]”【1】用量器来确定谷物的多少。{宋}{叶適}《林伯和墓志铭》:“在{定海}﹑郡令受租輸﹐{伯和}縱民自量。”《宣和遗事》後集:“比來州縣受納租税﹐務加概量﹐以規出剩﹐可令禁止。”

  • 概論-汉语大词典

    概論

    【1】一概而论。{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八:“今諸郡産茶去處﹐上品者亦多碧色﹐又不可以概論。”{清}{褚人穫}《坚瓠九集·衣中出火》:“又{萬曆}戊戌進士{穆天顔}﹐未登第前﹐火星常出其袖﹐幾欲焚衣。二事又爲吉徵﹐不可概論也。”{明}{胡应麟}《诗薮·唐上》:“中間或品格差肩﹐以蹤迹離而不能合;或才情迥絶﹐以聲氣合而不得離﹐難概論也。”【2】概括的论述。多用于书名。如:《中国文学史概论》;《程序设计概论》;《俄语词典学概论》。

  • 概括-汉语大词典

    概括

    亦作“[括]”【1】简单扼要。如:你把这本小说的情节概括地说一说。【2】归纳,总括。{章炳麟}《文学说例》:“且中夏言词﹐蓋有兩極而乏中央﹐多支别而少括。”{秦牧}《<长河浪花集>序》:“这个集子里所收集的散文﹐尽管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但也可以用一句话把它们概括起来。”{茅盾}《路》:“但这是事体上的偶合﹐不能概括我现在的全体。”

  • 概雲-汉语大词典

    概雲

    亦作“[雲]”【1】犹凌云。{汉}{李尤}《德阳殿赋》:“爾乃周閣迴匝﹐峻樓臨門﹐朱閣巖巖﹐嵯峨雲。”{南朝} {陈}{顾野王}《虎丘山序》:“若兹山者﹐高不概雲﹐深無藏影。”

  • 概義-汉语大词典

    概義

    【1】大概的意义。{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觀其概義則通﹐而加以演繹則必不可通;觀其固有名詞則通﹐而證以事實則必不可通。”

  • 概視-汉语大词典

    概視

    亦作“[視]”【1】一律看待。{明}{徐渭}《抄小集自序》:“{昌黎}爲時宰作《賀白龜表》﹐詞近讇附;及《諫佛骨》則直﹐處地然耳。人其可以視哉?”

  • 概况-汉语大词典

    概况

    【1】大概的情况。{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为何要到安泽去》:“这便是{潘永福}同志参加革命以前的生活概况。在这种苦难的日子里﹐把他锻炼成一条铁汉。”

  • 概算-汉语大词典

    概算

    【1】编制预算前对收支指标所提出的大概数字,预算就是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详细计算而编制出来的。{柯云路}《三千万》:“维尼纶厂从最初的总概算五千万元﹐十年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因为超支而追加投资﹐已经花了一亿五千万元了!”

  • 概平-汉语大词典

    概平

    亦作“[平]”【1】谓用一个标准使之统一﹑平衡。《汉书·扬雄传下》“{仲尼}以來﹐國君將相卿士名臣參差不齊﹐一諸聖”{唐}{颜师古}注:“一以聖人大道平。”【2】用概刮平。《周礼·考工记·氏》“而不税”{清}{戴震}补注:“平鬴區者曰。{方希原}曰:‘税者﹐脱然突起高于量也﹐言概平之﹐不使滿出。’”

  • 概尊-汉语大词典

    概尊

    【1】漆饰的酒器。《宋史·礼志四》:“外官﹐每方丘﹑陵﹑墳﹑衍﹑原﹑隰﹐概尊各二﹐衆星﹐散尊各二﹐在東西廂神坐左右。”

  • 概尚-汉语大词典

    概尚

    【1】谓节操好尚。《北史·刘芳传》:“{芳}沈雅方正﹐概尚甚高﹐《經》《傳》多通﹐{孝文}尤器敬之。”

  • 概節-汉语大词典

    概節

    【1】犹节操。{清}{王晫}《今世说·容止》:“其({丁克振})因人緩急﹐又多概節﹐有{魯連}之風。”

  • 概賅-汉语大词典

    概賅

    【1】谓总括全部。{郭沫若}《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人类在未知道自然法则或仅知其一小部分而未概赅的时代﹐对于自然界之压迫与束缚﹐最初以为终是不能脱离﹐然在自然科学的智识渐渐进步以后﹐竟公然得以自由。”

  • 權概-汉语大词典

    權概

    亦作“[權]”【1】也泛指尺度﹑标准。{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若夫心能流衍﹐人事萬端﹐則不能據一方以爲權﹐斷可知矣。”【2】衡器﹑量器。《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甬﹐正權概。”{郑玄}注:“稱錘曰權;概﹐平斗斛者。”{汉}{贾谊}《惜誓》:“若稱量之不審兮﹐同權而就衡。”{南朝} {梁}{陆倕}《新刻漏铭》:“氣均衡石﹐晷正權概。”

  • 猛概-汉语大词典

    猛概

    【1】勇猛的气概。《北史·來护儿传论》:“{來護}幼懷倜儻﹐猛概抑揚﹐晩致勤王﹐驅馳畢力。”

  • 清概-汉语大词典

    清概

    【1】犹清操。《新唐书·忠义传上·张道源》:“〔{張楚金}〕有清概﹐然尚文刻﹐當時亦少之。”{汉}{王粲}《吊夷齐文》:“守聖人之清概﹐要既死而不渝。”

  • 氣概-汉语大词典

    氣概

    【1】气魄。{明}{高攀龙}《语》:“{文公}聖賢而豪傑者也﹐故雖以豪傑之氣概﹐終是聖賢真色。”{元}{耶律楚材}《继孟云卿韵》:“開基氣概鯨吞海﹐遁世生涯鼠飲河。”{萧三}《血青》诗:“革命志士气概雄﹐宁为儿女愁!”【2】气节。《魏书·李神传》:“{李神}據危城﹐當大難﹐其氣概亦足稱焉。”{清}{戴名世}《孑遗录》:“典史{張士節}﹐{秦}人﹐性伉直﹐有氣概。”【3】气派;声势。{柳青}《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啊呀!好大的气概!这是一九五五年秋天{中国}的乡村吗?这是我住了三年的{皇甫村}吗?我的祖国﹐你不是在前进﹐而是在飞奔!”{宋}{秦观}《新开湖送孙诚之有龙见于东北因成绝句》:“黄綬不爲無氣概﹐蒼龍隨尾送行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起初進京時節﹐多虧他的幾萬本錢做樁﹐才做得開﹐成得这個大氣概。”{清}{沈元沧}《涿州》诗:“風雲氣概{樓桑里}﹐土壤膏腴{督亢}圖。”【4】气焰;威势。《红楼梦》第七九回:“一月之中﹐〔{薛蟠}﹑{金桂}〕二人氣概都還相平;至兩月之後﹐便覺{薛蟠}的氣概漸次的低矮了下去。”{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折:“元來你倚着丈人行的氣概﹐就待欺負咱年華高邁。”

  • 勝概-汉语大词典

    勝概

    亦作“[勝]”【1】美景;美好的境界。{唐}{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故山多藥物﹐勝憶{桃源}。”{清}{魏源}《武夷九曲诗》之三:“精舍第五曲﹐亦復少勝概。”{唐}{李白}《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此亭跨{姑熟}之水﹐可稱爲{姑熟亭}焉。嘉名勝概﹐自我作也。”{宋}{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也。”

  • 方概-汉语大词典

    方概

    【1】端正而有节操。《晋书·何充传》:“{何充}器局方概﹐有萬夫之望﹐必能總録朝端﹐爲老臣之副。”

  • 斠然一概-汉语大词典

    斠然一概

    【1】持平一致。{章炳麟}《秦政记》:“{唐}{宋}雖理﹐法度不如{漢}{明}平也。亦有踦偶﹐非斠然一概者。”

  • 志概-汉语大词典

    志概

    【1】节操。亦作“[志]”。《魏书·儒林传·常爽》:“{爽}少而聰敏﹐嚴正有志概。”{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雕刻家答应下来﹐先去翻看有关于这位英雄的历史﹐想象他的状貌﹐更想象他的性情和志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爾風裁峭潔﹐志概激壯。”{明}{唐顺之}《钝斋吴公墓碣铭》:“{情}自中第後益務謹飭﹐遠聲利﹐侃然有志。”

  • 忠概-汉语大词典

    忠概

    亦作“[忠]”【1】谓忠贞有节概。《南史·刘善明传》:“與{崔祖思}友善﹐{祖思}出爲{青}{冀}二州﹐{善明}遺書敍舊﹐因相勗以忠概。”《周书·赵善等传论》:“{趙善}等或行彰於孝友﹐或誠顯於忠﹐咸躬志力﹐俱徇功名。”《宋史·礼志八》:“亦取{建隆}﹑{建炎}以來﹐驍俊忠之臣﹐功烈暴於天下者﹐參陪廟祀。”

  • 感概-汉语大词典

    感概

    亦作“[感]”【1】谓情感愤激而有节概。{宋}{苏舜钦}《寄富彦国》诗:“{彦國}感概請奉使﹐誓將摧折其鋒鋩。”{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韻語代益陵遲﹐今遂塗地﹐由其發揚意氣﹐故感之士擅焉﹐聰明思慧﹐去之則彌遠。”《汉书·游侠传·郭解》:“{解}爲人静悍﹐不飲酒。少時陰賊感﹐不快意﹐所殺甚衆。”{颜师古}注:“感者﹐感意氣而立節也。”【2】感触;感叹。{宋}{王安石}《舟夜即事》诗:“感概無窮事﹐遲回欲曉天。”{宋}{苏轼}《答苏伯固书》:“辱書﹐勞問愈厚﹐實增感。”

  • 意概-汉语大词典

    意概

    【1】气概,胸怀。{明}{汤显祖}《紫箫记·友集》:“對客揮毫﹐便可口占絶句一首……上句要説自己﹐或表字﹐或姓名﹐或俗號;下三句説自家新年來意概如何?”

  • 要概-汉语大词典

    要概

    【1】概要。{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即呼書吏開櫃﹐取《東漢志》來。因共視之……言不必盡然﹐要概似之。”

  • 至概-汉语大词典

    至概

    【1】极好的风度气概。《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明帝}沈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

  • 節概-汉语大词典

    節概

    亦作“[節]”【1】志节气概。{唐}{高骈}《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诗:“無金寄與白頭親﹐節概猶誇似古人。”《汉书·杨恽传》:“夫{西河}{魏}土﹐{文侯}所興﹐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遺風﹐漂然皆有節﹐知去就之分。”{颜师古}注:“﹐度量也。”{元}{郑廷玉}《後庭花》第二折:“我去你家吃茶﹐與你家長些節。”《西游记》第七四回:“怎麽長他的威智﹐興他的節概﹐不肯傾心吐胆説他個來歷。”《文选·左思<吴都赋>》:“士有陷堅之鋭﹐俗有節概之風。”{李周翰}注:“俗有志節梗慨之人。”{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你有好的母亲﹐好的姊妹﹐好的亲戚﹐好的师友﹐你的周围都是有节概﹑有教养的人。”

  • 襟概-汉语大词典

    襟概

    【1】襟怀, 气度。《旧唐书·韦温独孤郁等传论》:“{郁朗}襟概﹐鬱有世風。”

  • 義概-汉语大词典

    義概

    【1】严正的气节。《後汉书·孔融传论》:“若夫{文舉}之高志直情﹐其足以動義概而忤雄心。”《宋书·孝义传·龚颖》:“{縱}雖殘凶﹐猶重義概。”{明}{李东阳}《西社别言诗引》:“筆陣横霜﹐聳西臺之義概。”

  • 英概-汉语大词典

    英概

    亦作“[英]”【1】英雄气概。{宋}{陆游}《怀昔》诗:“悵望{釣璜公}﹐英如可還;挺劍刺乳虎﹐血濺貂裘殷。”{元}{许衡}《读东门行》诗:“新聞{李侯}子﹐快意復父讎﹐雄名與英﹐一日傾九州。”《旧唐书·程务挺传论》:“{務挺}勇力驍果﹐固有父風﹐英概輔時﹐克繼洪烈。”

  • 素概-汉语大词典

    素概

    【1】清白的节操。{南朝} {梁}{江淹}《萧被侍中敦劝表》:“臣初長血心﹐未啓素概。辭從意空﹐言隨事盡。”《南史·谢朏传》:“{明帝}詔加優禮﹐旌其素概﹐賜牀帳褥席﹐奉以卿禄。”

  • 細概-汉语大词典

    細概

    【1】细节。《新唐书·崔元综传》:“性恪慎﹐坐政事堂﹐束帶﹐終日不休偃﹐尤護細概。”

  • 貞概-汉语大词典

    貞概

    亦作“[貞]”【1】端严方正。{南朝}{梁简文帝}《资遣孔焘二女教》:“故{無錫}令{孔燾}﹐經術弘長﹐志履貞。”《北史·万俟普慕容三藏等传论》:“{三藏}連屬危亡﹐貞概自處﹐可謂不隕門節矣!”{唐}{道宣}《叙列代王臣滞惑解》:“{濟}所控詞﹐述於僻者﹐至於貞絶俗﹐固莫叙之﹐斯偏黨也。”亦指端方的节操。{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中宗十四》:“夫其詭於自全﹐而貞概不立﹐誠不足爲忠矣。”

  • 鄙概-汉语大词典

    鄙概

    【1】谦词。谓鄙浅的度量和气概。{南朝} {梁}{江淹}《後让太傅扬州牧表》:“况臣鄙概早盈﹐陋才久溢;第超庶後﹐禮絶羣班。”

  • 退概-汉语大词典

    退概

    【1】幽深不明貌。《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其奥祕則蘙蔽曖昧﹐髣髴退概﹐若幽星之纚連也。”{李善}注:“蘙蔽曖昧﹑髣髴退概﹐皆謂幽深不明也。”{张铣}注:“皆幽遠不分明貌。”

  • 達概-汉语大词典

    達概

    【1】豁达的气量。《宋书·谢庄传》:“下言凡人﹐非有達概異識﹐俗外之志﹐實因羸疾﹐常恐奄忽﹐故少來無意於人間﹐豈當有心於崇達邪?”

  • 遠概-汉语大词典

    遠概

    亦作“[遠]”【1】远大的气度。《宋书·臧质传》:“臣本凡瑣﹐少無遠概﹐因緣際會﹐遂班槐鼎﹐素望既盈﹐愜心實足。”《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篤﹐都無獻替之言”{刘孝标}注引《陶氏叙》:“{侃}字{士衡}﹐其先{鄱陽}人﹐後徙{尋陽}。{侃}少有遠﹐綱維宇宙之志。”一本作“遠概”。

  • 風概-汉语大词典

    風概

    亦作“[風]”【1】犹节操。{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吴考功}{巖夫}﹐勁正有風﹐吾畏友也。”{清}{黄宗羲}《曹氏家录续略序》:“余在{浯溪}四年﹐欽其風概﹐肥遯之士盖庶幾焉。”《宋书·蔡兴宗传》:“{興宗}幼立風概﹐家行尤謹﹐奉宗姑﹐事寡嫂﹐養孤兄子﹐有聞於世。”《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謀解時紛﹐功濟宇内﹐始救生人﹐終明風。”{李周翰}注:“風﹐節也。”【2】犹风骨。指诗文所体现的雄健有力的风格。{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晉}世風概稍存;{宋}{齊}之間﹐教失根本﹐士以簡慢﹑歙習﹑舒徐相尚。”【3】风度气概。{清}{周亮工}《书影》卷三:“{信}有造{漢}之功﹐而母早物色之﹐觀其却王孫數言﹐凛凛烈丈夫風概。”{明}{何景明}《复庵王公锦》诗:“未得瞻風﹐空令涕淚懸。”{前蜀}{贯休}《上孙使君》诗:“{王演}俗容儀﹐{崔陵}小風概。”

  • 駿概-汉语大词典

    駿概

    【1】英武的气概。駿,通“俊”。{唐}{李峤}《上巡察覆囚使历城张明府书》:“議馬良規﹐兹承不寃之裔;誅狼駿概﹐是寄埋輪之風。”

  • 高概-汉语大词典

    高概

    【1】崇高的节操。《三国志·蜀志·彭羕传》:“高概節行﹐守真不虧。”{南朝} {陈}{徐陵}《让散骑常侍表》:“臣聞五十知命﹐宗師之格言﹐六百辭滿﹐通賢之高概。”【2】指节操高尚的人。{晋}{葛洪}《抱朴子·审举》:“高概耻與闒茸爲伍﹐清節羞入饕餮之貫。”【3】远大的襟怀。{晋}{葛洪}《抱朴子·吴失》:“然高概遠量﹐被褐懷玉﹐守静潔志﹐無欲於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