槊(槊)是什么意思
槊-古文观止词典
槊shuò
【词性】:名词
古代兵器,即“长矛”(1)。《前赤壁赋》:酾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面对长江喝酒,横着长矛吟诗,原来是不可一世的英雄,可如今在哪里呢?
槊-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槊shuò
①兵器名,似长矛。苏轼《前赤壁赋》:“酾酒临江,横~赋诗。”②古代博戏的一种。韩愈《示儿》:“酒食罢无为,棋~以相娱。”
槊-现代汉语大词典
槊shuò
【释义】:
古代兵器。即长矛。茅盾《现代的!》:“现代的‘骑士’,不仗剑,不使槊;他们是轻裘缓带,白眼看青天。”
冰槊-汉语大词典
冰槊
【1】闪烁着寒光的长矛。{唐}{{韩愈}等}《纳凉联句》:“賈勇發霜硎﹐争前曜冰槊。”
刀槊-汉语大词典
刀槊
【1】刀和长矛。泛指兵器。{宋}{叶適}《夫人陈氏墓志铭》:“僧詛鬼路駡﹐聚刀槊﹐期以死競。”《晋书·苻生载记》:“{洪}大驚﹐鞭之。{生}曰:‘性耐刀槊﹐不堪鞭捶。’”{清}{薛福成}《筹洋刍议》:“籍其名於官﹐授以刀槊﹐教之擊刺。”《元史·郭德海传》:“夜大雪﹐深三尺﹐溝中軍僵立﹐刀槊凍不能舉。”
劍槊-汉语大词典
劍槊
【1】剑和槊。泛指兵器。《新五代史·王重师传》:“爲人沈嘿多智﹐善劍槊。”{宋}{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劍槊相摩﹐終夜有聲。”{明}{徐渭}《陶宅战归序》:“君又多馳射﹑劍槊﹑占星﹑校閲之技﹐數出奇詭之計﹐舍死爲士卒先。”
玉槊-汉语大词典
玉槊
【1】喻竹子。{宋}{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二:“千株玉槊攙雲立﹐一穗珠旒落鏡寒。”
斑絲槊-汉语大词典
斑絲槊
亦作“[斑絲矟]”【1】柄上缠以杂色丝织品的长矛,一般长一丈八尺。{清}{吴兆骞}《赠孔叟》诗:“絶域魂銷白雁書﹐沙場力盡斑絲槊。”《南史·杜崱传》:“〔{杜嶷}〕所佩明朱弓四石餘力﹐斑絲纏矟長二丈五。”
棋槊-汉语大词典
棋槊
亦作“[棊槊]”【1】即握槊。古代博戏。相传{南北朝}时传入,后演变为双陆。{元}{陈樵}《蔗庵赋》:“琴樽命客﹐棊槊交午。”{唐}{韩愈}《示儿》诗:“酒食罷無爲﹐棋槊以相娱。”
棗槊-汉语大词典
棗槊
【1】用枣木做杆的长矛。《宋史·呼延赞传》:“{贊}具裝執鞬馳騎﹐揮鐵鞭﹑棗槊﹐旋繞廷中數四。”{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東曲首向北牆畔{單將軍廟}﹐乃{單雄信}墓也。上有棗樹﹐世傳乃棗槊發芽﹐生長成樹。”{前蜀}{贯休}《观怀素草书歌》:“忽如{鄂公}喝住{單雄信}﹐{秦王}肩上搨著棗木槊。”
槃槊-汉语大词典
槃槊
【1】挥舞长矛。{宋}{曾巩}《晓出》诗:“奪摽一一飛步疾﹐槃槊兩兩飜身勁。”
槊-汉语大词典
槊
《廣韻》所角切,入覺,生。【1】古代兵器。即长矛。《南齐书·垣荣祖传》:“昔{曹操}﹑{曹丕}上馬横槊﹐下馬談論﹐此於天下可不負飲食矣。”{唐}{许浑}《题卫将军庙》诗:“{武牢關}下護龍旗﹐挾槊彎弧馬上飛。”{茅盾}《现代的!》:“现代的‘骑士’﹐不仗剑﹐不使槊;他们是轻裘缓带﹐白眼看青天。”【2】古博戏的一种。{唐}{韩愈}《示儿》诗:“酒食罷無爲﹐棊槊以相娱。”{钱仲联}集释引{洪兴祖}曰:“槊﹐博也。”
槊棋-汉语大词典
槊棋
【1】古代的一种博戏。{宋}{刘克庄}《贺新郎》词:“不但槊棋誇妙手﹐{管城君}亦自無勍敵。”
槊血滿袖-汉语大词典
槊血滿袖
【1】谓奋槊进击,血染征袍。形容英勇战斗。{唐}{刘知幾}《史通·模拟》:“至{王劭}《齊志》﹐述{高季式}破敵於{韓陵}﹐追奔逐北﹐而云‘夜半方歸﹐槊血滿袖。’夫不言奮槊深入﹐擊刺甚多﹐而但稱‘槊血滿袖’﹐則聞者亦知其義矣。”
横槊賦詩-汉语大词典
横槊賦詩
【1】军旅征途中,在马上横着长矛吟诗。多形容能文能武的豪迈潇洒风度。{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建安}之後﹐天下文士遭罹兵戰﹐{曹氏}父子鞍馬間爲文﹐往往横槊賦詩﹐故其抑揚怨哀悲離之作﹐尤極於古。”{宋}{苏轼}《後赤壁赋》:“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横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吕志伊}《读史感赋》:“横槊賦詩一世雄﹐二{喬}未虜恨東風。”
横槊-汉语大词典
横槊
【1】横持长矛。指从军或习武。{宋}{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陈仁和韵》词:“少年横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柳亚子}《南社会于虎丘》诗:“莫笑過江典午鯽﹐豈無横槊{建安}才。”{明}{孙仁孺}《东郭记·为将军》:“横槊翩翩﹐年來竹枝長不按﹐蛇已變龍看﹐男兒真不凡。”《南齐书·垣荣祖传》:“若{曹操}﹑{曹丕}上馬横槊﹐下馬談論﹐此於天下可不負飲食矣。”【2】形容气概豪迈。{清}{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上:“〔{彭而述}〕詩多軍中之作。如‘戰壘荒城{蒙}{段}外﹐華風邊月{漢}{唐}年’……此例數十句﹐皆有磨盾横槊之風。”{明}{文徵明}《夜坐闻雨有怀子畏次韵奉简》:“用世已銷横槊氣﹐謀身未辦買山錢。”
戟槊-汉语大词典
戟槊
亦作“[戟矟]”【1】门戟和长矛。古代权贵家设在大门两侧的仪仗。《宋史·舆服志二》:“{太宗}{淳化}二年﹐詔諸道州﹑府﹑軍﹑監奏鼓角戟矟。”{唐}{王建}《和胡将军寓直》:“進狀直穿金戟槊﹐探更先傍玉鉤欄。”{唐}{韩愈}《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情上李相公十六韵》:“衛門羅戟槊﹐圖壁雜龍蛇。”
牟槊-汉语大词典
牟槊
【1】古代兵器。长矛。在长柄一端安有金属枪头。牟,用同“矛”。《北史·齐纪中·文宣帝》:“〔帝〕每至將醉﹐輒拔劍挂手﹐或張弓傅矢﹐或執持牟槊﹐游行市鄽。”
犦槊-汉语大词典
犦槊
【1】见“犦矟”。
握槊-汉语大词典
握槊
【1】古时类似双陆的一种博戏。《魏书·术艺传·范宁儿》:“{趙國}{李幼序}﹑{洛陽}{丘何奴}並工握槊。此蓋{胡}戲﹐近入中國﹐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將殺之﹐弟從獄中爲此戲以上之﹐意言孤則易死也。”{清}{方以智}《通雅·器用十三》:“握槊﹑長行局﹑波羅塞﹑雙陸﹐要一類也。{後魏}{李邵}曰:‘{曹植}作長行局﹐{胡}王作握槊﹐亦雙陸也。’”{唐}{刘禹锡}《观博》:“初﹐主人執握槊之器……其制用骨﹐觚稜四均﹐鏤以朱墨﹐耦而合數﹐取應期月﹐視其轉止﹐依以争道。”【2】{唐}{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嫌{薛}不聪慧,数月不与同席。{唐太宗}乃召{高祖}诸婿与{薛}握槊,故意皆负,因以佩刀赐之。公主喜与{薛}归去。见《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后用为竞技获胜之典。{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妾击贼》:“嗚呼!射雉既獲﹐内人展坐;握槊方勝﹐貴主同車﹐技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擺槊-汉语大词典
擺槊
【1】见“擺搠”。
瓟槊-汉语大词典
瓟槊
【1】即瓝槊。《隋书·炀帝纪上》:“制定輿服﹐三品已上給瓟槊。”
瓝槊-汉语大词典
瓝槊
【1】古代仪仗中的金瓜槌。{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宣獻}{宋公}著《鹵簿記》﹐至■矟不得其始﹐徧問諸儒無知者﹐予後十餘年方得其義﹐云{江}左有瓝槊﹐以首大如瓝﹐故云。”
矛槊-汉语大词典
矛槊
【1】犹矛矟。指简单兵器。{宋}{欧阳修}《雪》诗:“{潁}雖陋邦文士衆﹐巨筆人人把矛槊。”
詩槊-汉语大词典
詩槊
【1】{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曹}氏父子鞍馬間爲文﹐往往横槊賦詩。”后遂以“詩槊”指诗人英雄﹑豪迈的气概。{元}{刘詵}《寄刘济用万户》诗:“世家桓桓産{燕}{朔}﹐山川英氣横詩槊。”
長槊-汉语大词典
長槊
【1】即长矟。《太平御览》卷三五四引{晋}{荀□}《灵鬼志》:“壟上健兒字{陳安}﹐頭小面狹腹中寬﹐丈八長槊左右盤。”{宋}{赵雄}《韩蕲王碑》:“鐵胎之弓﹐悍馬長槊。方在童年﹐氣震山嶽。”
鐸槊-汉语大词典
鐸槊
【1】{唐}代{南诏}兵器名。《旧唐书·德宗纪下》:“辛卯﹐{南詔}獻鐸槊﹑浪人劍﹑{吐蕃}印八紐。”
馬槊-汉语大词典
馬槊
【1】古代在马上使用的长矛。{宋}{高承}《事物纪原·戎容兵械·马槊》:“按{曹操}父子﹐横槊賦詩于鞍馬之間﹐則馬槊之事﹐已見于此矣。豈其事之所起乎?”{南朝}{梁简文帝}《马槊谱序》:“馬槊爲用﹐雖非古法﹐近代相傳﹐稍以成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