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橋)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橋-汉语大词典
二十四橋
【1】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沈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揚州}在{唐}時最盛。舊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東西七里三十步﹐可紀者有二十四橋。最西{濁河}{茶園橋}……自{驛橋}北河流東出﹐有{參佐橋}﹐次東水門﹐東出有{山光橋}。”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四橋}即{吴家磚橋}﹐一名{紅藥橋}……《揚州鼓吹詞序》云: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橋﹐二説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宋}{周邦彦}《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橋歌舞地。”{元}{萨都剌}《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橋秋水白﹐{淮南}八月瀉銀河。”
丁卯橋-汉语大词典
丁卯橋
【1】桥名。在{江苏省}{丹徒县}南。{晋元帝}子{裒}镇{广陵},运粮出{京口},为水涸,奏请立埭,以丁卯日制可,后人筑桥,因名。{宋}{陆游}《小筑》诗:“雖非隱士{子午谷}﹐寧媿詩人{丁卯橋}。”{宋}{陆游}《跋许用晦丁卯集》:“{許用晦}居於{丹陽}之{丁卯橋}﹐故其詩名《丁卯集》。”{清}{孙枝蔚}《春日怀友》诗:“{丁卯橋}邊{丁酉社}﹐别來江水只東流。”
乘魚橋-汉语大词典
乘魚橋
【1】桥名。{唐}{陆广微}《吴地记》:“{乘魚橋}在{交讓瀆}。郡人{丁法海}與{琴高}友善,{高}世隱不仕,共營東臯之田。時歲大稔,二人共行田畔,忽見一大鯉魚,長可丈餘,一角兩足雙翼,舞於{高}田。{法海}試上魚背,静然不動,良久遂下,請{高}登魚背,魚乃舉翼飛騰,沖天而去。”{明}{高启}部m乘鱼桥》诗。一本作“乘鯉橋”。
乘橋-汉语大词典
乘橋
【1】登桥。{唐}{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诗:“他日還相訪﹐乘橋躡綵虹。”{王琦}注:“乘橋躡綵虹﹐蓋指天橋如綵虹耳。”【2】乘坐山轿。桥,通“梮”,山行的安全用具。喻行事安稳。《三国志·吴志·薛综传》:“惟陛下抑雷霆之威﹐忍赫斯之怒﹐遵乘橋之安﹐遠履冰之險。”
廿四橋-汉语大词典
廿四橋
【1】在{江苏}{扬州市}境。{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岡西录》谓:“{廿四橋}即{吴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在{熙春臺}後。”一说谓二十四座桥。{清}{赵翼}《陈绳武司马招同春农寓斋讌集即事纪胜》诗:“春情盎盎夜迢迢﹐占盡烟花廿四橋。”详“二十四橋”。
仙人橋-汉语大词典
仙人橋
【1】{浙江省}{雁荡山}名胜之一。在{雁荡}{蔡家岭}附近的{仙亭山}背脊,两崖对峙,石桥横架其上,长约百米,宽约二十米,传说{东周}{灵王}太子{晋}骑鹤吹箫于此,后人因称“仙人橋”。{明}{章纶}有《仙人桥》诗。亦省称“[仙橋]”。{明}{朱谏}《仙桥》诗:“仙橋只在雲深處﹐欲問丹梯未有媒。”
巨橋-汉语大词典
巨橋
【1】古代粮仓名。故址在古{衡潼}东岸,因水上有大桥得名。今属{河北省}{曲周县}。相传为{殷纣}聚敛粮食之所,{周武王}克{殷}后散其粟赈民。《管子·地数》:“夫昔者{武王}有{巨橋}之粟﹐貴糴之數。”{尹知章}注:“{巨橋倉}﹐在今{廣平郡}{曲周縣}。”{宋}{王禹偁}《吊税人场文》:“虎之搏人也﹐止於充腸;官之税人也﹐幾於敗俗。則有泉湧{鹿臺}之錢﹐山積{巨橋}之粟。”《逸周书·克殷》:“〔{武王}〕乃命{南宫忽}振{鹿臺}之財﹐{巨橋}之粟。”
仙橋-汉语大词典
仙橋
【1】见“仙人橋”。
仲橋-汉语大词典
仲橋
【1】桥名。在{陕西省}{醴泉县}东北。《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四年》:“{趙}{南陽王}{胤}帥衆數萬自{上邽}趨{長安}……諸郡{戎}{夏}皆起兵應之﹐{胤}軍于{仲橋}。”{胡三省}注:“{鄭國渠}逕{仲山}﹐渠上有橋﹐謂之{仲橋}﹐在{九嵕山}之東。”
伯通橋-汉语大词典
伯通橋
【1】{皋桥}的别称。在今{苏州市}{阊门}内。相传{汉}{皋伯通}曾居此桥侧,故名。{明}{徐祯卿}《青门歌送吴郎》诗:“落日帆歸{楊子渡}﹐青山家對{伯通橋}。”
便門橋-汉语大词典
便門橋
【1】{汉}{长安}城西北﹑{渭水}上的桥名,{武帝}{建元}三年始建。《汉书·武帝纪》:“初作{便門橋}。”{颜师古}注:“{蘇林}曰:‘去{長安}四十里。’{服虔}曰:‘在{長安}西北﹐{茂陵}東。’{便門}﹐{長安}城北面西頭門﹐即{平門}也……於此道作橋﹐跨渡{渭水}以趨{茂陵}﹐其道易直M即今所謂{便橋}是其處也。便讀如本字。”亦省称“[便門]”《文选·潘安<西征赋>》:“津{便門}以右轉﹐究吾境之所暨。”{张铣}注:“{便門}﹐{便橋}也。”按:{便桥}即{便门桥}。参见“[便橋]”。
便橋-汉语大词典
便橋
【1】即{便门桥}。《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武帝}{建元}二年初作{便門橋}﹐跨渡{渭水}上﹐以趨陵﹐其道易直。《三輔决録》曰:‘{長安}城西門曰{便門}﹐橋北與門對﹐因號{便橋}。’”《元和郡县志·咸阳》:“{便橋}在縣西南十里﹐駕{渭水}上﹐{武帝}{建元}三年初作{便門橋}﹐b{長安}北。”参见“[便門橋]”。【2】临时架设的简易桥梁。{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洪水每分钟都可能冲垮便桥﹐断绝工人的后路﹐随时都可能打进桥墩工事﹐把工人埋在里面。”
修橋補路-汉语大词典
修橋補路
【1】谓做有益于众人的善事。《水浒传》第四一回:“{黄文燁}平生只是行善事﹐修橋補路﹐塑佛齋僧。”{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上聖﹐但有些小富貴﹐我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叶圣陶}《某镇纪事》:“真的﹐敬神奉佛比修桥补路还要紧。”
偏橋-汉语大词典
偏橋
【1】指简陋的小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崿路中斷四五丈﹐中以木爲偏橋﹐劣得通行。”
儀橋-汉语大词典
儀橋
【1】桥名。故址在今{四川省}{遂宁县}。{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九:“古者道路﹐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今{遂甯府}譙門之外有橋曰{儀橋}﹐不知何時所造﹐上加欄楯﹐道分爲三﹐尚彷彿古人之意。謂之儀者﹐猶儀門也。”
六橋-汉语大词典
六橋
【1】{浙江省}{杭州}{西湖}外湖{苏堤}上之六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宋}{苏轼}所建。亦指{西湖}里湖之六桥:{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濬源}。{明}{杨孟瑛}所建。参阅{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宋}{苏轼}《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韵》:“六橋横絶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明月娟娟篩柳﹐春色溶溶如酒。今夕試華燈﹐約伴六橋行走。”{康有为}《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诗:“凄凉白馬市中簫﹐夢入{西湖}數六橋。”
冰橋-汉语大词典
冰橋
【1】河上结冰坚固,可以行走,谓之冰桥。{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昔{光武}受命﹐冰橋凝於{滹水};{昭烈}中起﹐{的盧}踊於泥溝。皆理合於天﹐神祇所福﹐故能功濟宇宙﹐大庇生民。”按﹐{汉}{更始}二年正月{光武}徇{蓟}﹐{王郎}移檄购求甚急。{光武}乃趣驾南轘﹐晨夜兼行﹐蒙犯霜雪﹐时天寒﹐面皆破裂。至{滹沱河}﹐无船可渡﹐适遇冰合乃过。由是驰赴{信都}﹐太守{任光}出迎﹐其势始盛。见《後汉书·光武帝纪上》。
危橋-汉语大词典
危橋
【1】高耸之桥。{唐}{许浑}《南楼春望》诗:“野店歸山路﹐危橋帶郭村。”{南唐}{冯延巳}《酒泉子》词之四:“芳草長川﹐柳映危橋橋下路。”
堍橋-汉语大词典
堍橋
【1】桥堍,桥头。{清}{曹寅}《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四:“幸無鄰比喧腰鼓﹐嬾逐游人上堍橋。”
午橋-汉语大词典
午橋
【1】见“牛橋莊”。
午橋莊-汉语大词典
午橋莊
【1】{唐}宰相{裴度}的别墅名。至{宋}为{张齐贤}所有。其地在今{河南}{洛阳}。{宋}{陈与义}《临江仙》词:“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都是豪英。”《宋史·张齐贤传》:“歸{洛}﹐得{裴度}{午橋莊}﹐有池榭松竹之盛﹐日與親舊觴詠其間﹐其意曠適。”亦省称“[午橋]”。{唐}{白居易}《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诗:“只添丞相閣﹐不改{午橋莊}。”{唐}{刘禹锡}《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诗:“君過{午橋}回首望﹐{洛城}猶自有殘春。”
午橋泉石-汉语大词典
午橋泉石
【1】{唐}宰相{裴度}因不满宦官擅权,于{洛阳}郊外建{午桥庄}别墅,日以泉石诗酒自娱。后因以“午橋泉石”为山林隐居之典实。{宋}{周密}《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謝方叔}{惠國}﹐自{寳祐}免相﹐歸{江西}寓第﹐從容午橋泉石凡一紀餘。”
平橋-汉语大词典
平橋
【1】没有弧度的桥。{唐}{温庭筠}《春洲曲》:“門外平橋連柳堤﹐歸來晩樹黄鶯啼。”{宋}{范成大}《春晩即事留游子民王仲显》诗:“繡地紅千點﹐平橋緑一篙。”【2】即{咸阳桥},亦名{西渭桥}。{唐}{温庭筠}《走马楼三更曲》:“馬過{平橋}通畫堂﹐虎幡龍戟風悠揚。”{曾益}注:“《一統志》:{西渭橋}在舊{長安}西﹐亦曰{平橋}﹐{唐}時名{咸陽橋}。”
圯橋-汉语大词典
圯橋
【1】指{秦}末{张良}与一老父相遇并受《太公兵法》之桥。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桥后毁废,故址在今{江苏省}{邳县}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沂水》:“一水逕城東,屈從縣南,亦注{泗},謂之{小沂水}。水上有橋,{徐泗}間以爲圯,昔{張子房}遇{黄石公}於圯上,即此處也。”因称此桥为{圯桥}。{北周}{庾信}《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圯橋}取履﹐早見兵書;竹林逢猿﹐徧知劒術。”{唐}{杨炯}《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吕望}垂竿於{渭}涘﹐道峻匡{周};{張良}授策於{圯橋}﹐功崇佐{漢}。”{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唯見碧流水﹐曾無{黄石公}。”{明}{李贽}《答袁石公》诗之五:“路逢進履者﹐定知過{圯橋}。”
圯橋書-汉语大词典
圯橋書
亦称“[圯下兵法]”亦称“[圯上書]”【1】指{秦}末一老父于圯上授予{张良}的《太公兵法》。事见《史记·留侯世家》。{唐}{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身爲{下邳}客﹐家有圯橋書。”{宋}{陈亮}《子房贾生孔明魏徵何以学异端》:“{子房}爲{高帝}謀臣﹐從容一發﹐動中機會﹐而嘗超然於事物之外﹐此豈圯下兵法之所有哉!”{宋}{曾巩}《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诗:“緑髮朱顔兩少年﹐出倫清譽每相先;壁中字爲時人考﹐圯上書從老父傳。”
垂虹橋-汉语大词典
垂虹橋
【1】在{江苏}{吴江县}东。本名{利往桥},因上有{垂虹亭},故名。桥有七十二洞,{宋}{庆历}八年建。俗名{长桥}。参阅《嘉庆一统志·苏州府二》。
填橋-汉语大词典
填橋
【1】见“填河”。
封橋-汉语大词典
封橋
【1】即{枫桥}。地名。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寒山寺}附近。因{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而著名。{清}{叶廷琯}《吹网录·闵荣墓志》:“據{乾隆}《府志》引{周遵道}《豹隱紀談》云:{楓橋}舊作{封橋}。因{張繼}詩相承作‘楓’……大約{楓橋}稱在最先……{封橋}則鄉里相沿傳寫……逮{宋}中葉以後﹐乃雅俗皆書‘楓’字﹐不復知有{封橋}之名矣。”
大橋-汉语大词典
大橋
亦作“[大喬]”【1】{三国}{吴}{孙策}之妻。《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天津橋-汉语大词典
天津橋
【1】古浮桥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隋炀帝}{大业}元年迁都﹐以{洛水}贯都﹐有天汉津梁的气象﹐因建此桥﹐名曰{天津}。{隋}末为{李密}烧毁﹐{唐}{宋}屡次改建加固﹐{金}以后废圮。{唐}{白居易}《和友人洛中春感》诗:“莫悲{金谷園}中月﹐莫歎{天津橋}上春。若學多情尋往事﹐人間何處不傷人?”
天橋-汉语大词典
天橋
【1】古代军队攻城用的桥形木架。{宋}{洪迈}《容斋五笔·李彦仙守陕》:“〔{金}兵〕晝夜進攻﹐鵝車﹑天橋﹑火車﹑衝車叢進。”《宋史·陈规传》:“{李横}圍城﹐造天橋﹐填壕﹐鼓噪臨城。”【2】火车站里为便利旅客横过铁路而架设的跨越站台间轨道的桥。亦指都市热闹街区为了便于行人穿越马路而在马路上空架设的桥。{郁达夫}《蜃楼》:“随着了许多小商人﹑闲惰阶级的妇女男子下了车﹐走下天桥。”【3】地名。在{北京市}{永定门}内。{清}末逐渐形成为民间艺人集中演出的地区。【4】指王良五星。因其形如天上之桥﹐故名。《晋书·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亦曰梁﹐爲天橋。”【5】一种体育运动设备﹐高而窄﹐形状略象独木桥﹐两端有梯子。
奈河橋-汉语大词典
奈河橋
【1】佛教传地狱中有{奈河}﹐河上有桥名{奈河桥}。此桥险窄﹐恶人魂过时堕入河中﹐便为虫类所食。《西游记》第十一回:“時聞鬼哭與神號﹐血水渾波萬丈高。無數牛頭并馬面﹐狰獰把守{奈河橋}。”
小橋-汉语大词典
小橋
【1】小型桥梁。{北周}{庾信}《咏画屏风诗》之五:“小橋飛斷岸﹐高花出迥樓。”{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2】{三国}{吴}{周瑜}之妻。《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時得{橋}公二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安濟橋-汉语大词典
安濟橋
【1】即{赵州桥}。在今{河北省}{赵县}。{宋}{周煇}《北辕录》:“未至城({趙州})五里渡石橋﹐石橋從空架起﹐工極堅緻﹐南北長十三丈﹐闊四之一﹐實{隋}人{李春}所造﹐{元祐}間賜名{安濟}﹐有{張果老}驢迹。”
官橋-汉语大词典
官橋
【1】官路上的桥梁。{唐}{杜甫}《长吟》:“江渚翻鷗戲﹐官橋帶柳陰。”{元}{刘詵}《春日偶赋》之二:“楊柳輕寒水驛﹐楝花小雨官橋。回首人間往事﹐孤燈挑盡春宵。”{清}{曹寅}《诸敏庵弹平调琵琶》诗:“紫花扎扎白翎雀﹐聽風有耳臨官橋。”
屈橋-汉语大词典
屈橋
【1】壮捷貌。《汉书·扬雄传上》:“千乘霆亂﹐萬騎屈橋。”{颜师古}注:“屈橋﹐壯捷貌。”
弔橋-汉语大词典
弔橋
亦作“[吊橋]”【1】指全部或一部分桥面可以吊起﹑放下的桥。多用在护城河及军事据点上。现代在通航的河道上,为了便利船只通过,也有架吊桥的。{宋}{陈规}《守城录·靖康朝野佥言後序》:“壕上作橋﹐橋中作弔橋﹐暫時隔敵則可﹐若出兵則不能無礙。”《水浒传》第四七回:“{楊雄}看時﹐真個好大莊院﹐外面週迴一遭闊港﹐粉牆傍岸﹐有數百株合抱不交的大柳樹﹐門外一座弔橋﹐接着莊門。”{清}{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建筑栅濠》:“視門大小﹐造以弔橋。”{韩北屏}《非洲夜会·奴隶和奴隶海岸》:“靠陆地的一边﹐挖了一道护城河﹐上架吊桥﹐随时可以拉起来。”【2】轮船驾驶台前面或两旁的一块凸出来的平台,是作近海了望的地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便開了一炮﹐轟的一声﹐把那船上的望臺打毁了﹐吊橋打斷了﹐一個大副受了重傷﹐只得停了輪。”【3】在河上﹑山谷等处架起两根钢索,然后用很多铁条把桥面吊在钢索上,用这种方式造成的桥梁亦称吊桥。{左建明}《三个通信兵》四:“三个通信兵越过吊桥﹐来到{公主河}对岸﹐寻到那个残破的碉堡。”
引橋-汉语大词典
引橋
【1】联接正桥和路堤的桥。《长江大桥纪念碑碑文》:“钢梁架设在六号墩处合龙﹐两岸引桥亦先后完成。”
玉橋-汉语大词典
玉橋
【1】美石砌造的桥。特指御河桥。{元}{萨都剌}《丁卯年及第谢恩崇天门》诗:“禁柳青青白玉橋﹐無端春色上宫袍。”{南朝} {梁}{萧子範}《入元襄王第》诗:“伏軾窺東苑﹐收淚下玉橋。”
朱雀橋-汉语大词典
朱雀橋
【1】即{朱雀桁}。{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巨宅多在其附近。{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六朝燕子年年來﹐{朱雀橋}圮花不開。未須惆悵問{王}{謝}﹐{劉郎}一去何曾回?”{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宋}{徐铉}《稽神录·酤酒王氏》:“{江寧}大火﹐{朱雀橋}西至{鳳台山}居人﹐焚之殆盡。”{明}{高深甫}《金落索·四时怨别》套曲:“風塵夢醒黄梅雨﹐芳草心懸{朱雀橋}。”
東橋-汉语大词典
東橋
【1】指{灞桥}。因在{长安}东,故称。{唐}{韦应物}《送汾城王主簿》诗:“禁鐘春雨細﹐宫樹野煙和﹐相望東橋别﹐微風起夕波。”
板橋-汉语大词典
板橋
【1】木板架设的桥。《墨子·备城门》:“爲斬縣梁﹐聆穿﹐斷城以板橋。”{孙诒让}间诂:“連板爲橋﹐架之城塹以便往來。”《红楼梦》第十七回:“忽見柳陰中又露出一個折帶朱欄板橋來﹐度過橋去﹐諸路可通。”{唐}{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明}{蒋一葵}《长安客话·浑河》:“跨河板橋甚敧﹐行者率猿臂渡﹐毛骨盡竦。”
柘橋-汉语大词典
柘橋
【1】用柘树压枝形成的天然鞍桥。{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桑柘》:“欲作鞍橋者﹐生枝長三尺許﹐以繩繫旁枝﹐木橛釘著地中﹐令曲如橋。十年之後﹐便是渾成柘橋。”
柳橋-汉语大词典
柳橋
【1】柳荫下的桥。古代常折柳赠别,因泛指送别之处。{元}{任昱}《红绣鞋·湖上》曲:“隨人松嶺月﹐醒酒柳橋風。”{唐}{白居易}《开成二年三月三日奉十二韵以献》:“柳橋晴有絮﹐沙路潤無泥。”{宋}{张先}《江南柳》词:“今古柳橋多送别﹐見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關情。”
柳翠橋-汉语大词典
柳翠橋
【1】古桥名。在{杭州}{万松岭}下。传说为{南宋}妓女{柳翠}所造,故名。参见“[柳翠井]”。
梯橋-汉语大词典
梯橋
【1】古代战守之具。《宋史·吴虔裕传》:“{李守貞}出兵五千餘﹐設梯橋﹐分五路於長連城西北以禦{周祖}。{周祖}令{虔裕}率大軍横擊之﹐{蒲}人敗走﹐奪其梯橋﹐殺傷大半。”【2】突起的拱桥,因其两边阶级如梯,故称。《旧唐书·裴度传》:“{東都}立第於{集賢}里﹐築山穿池﹐竹木叢萃﹐有風亭﹑水榭﹑梯橋﹑架閣﹐島嶼迴環﹐極都城之勝概。”{唐}{韩愈}有《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梯桥》。
機橋-汉语大词典
機橋
【1】有机关装置的桥。{唐}{刘禹锡}《元和癸巳岁仲秋诏发江陵偏师问罪》诗:“火號休傳警﹐機橋罷亘空。”{南朝} {陈}{何胥}《被使出关》诗:“{絳水}通西{晉}﹐機橋指北{燕}。”《新唐书·康承训传》:“諸道兵屯{海州}﹐度賊至﹐作機橋﹐維以長絙﹐賊半度﹐絙絶﹐士溺死﹐度者不得戰﹐殲之。”
棧橋碼頭-汉语大词典
棧橋碼頭
【1】以栈桥与岸相连的离岸码头。适应大型油轮和矿石船停靠。有的建在开敞的深水地区。用桩架支承的透空式轻型码头,亦通称为“棧橋碼頭”。
棧橋-汉语大词典
棧橋
【1】火车站﹑港口或厂矿的一种建筑物,形状如桥,用于装卸货物。港口上的栈桥也用于上下旅客。{萧红}《马伯乐》第一章:“海涨潮时﹐那探进海去的两里路长的栈桥﹐被海水刮刮地洗刷上来了。”《花城》1981年第4期:“侨胞顺着栈桥向码头上走去。”
楓橋-汉语大词典
楓橋
【1】桥名。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寒山寺}附近。本称{封桥},因{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而相沿作{枫桥}。{庞树柏}《舟中夜闻笛声》诗:“夢回何處數聲笛﹐却憶{楓橋}半夜鐘。”{唐}{张祜}《枫桥》诗:“唯有别時今不忘﹐暮煙疏雨過{楓橋}。”{清}{赵翼}《西岩斋头自鸣钟分体得七古》:“何須{景陽}催曉妝﹐豈但{楓橋}驚夜泊。”
横橋-汉语大词典
横橋
【1】古桥名。{秦}代建于{长安}附近{渭水}上。{汉}代于其两侧增建东西二桥,因又称{中渭桥}。{唐}后毁。《文选·潘岳<西征赋>》:“騖{横橋}而旋軫﹐歷敝邑之南垂。”{李善}注:“横音光。《雍州圖》曰:‘在{長安}北二里﹐{横門}外也。’”《三辅黄图·咸阳故城》:“{始皇}窮極奢侈﹐築咸陽宫﹐因北陵營殿﹐端門四達﹐以則紫宫﹐象帝居。{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横橋}南度﹐以法牽牛。”{南朝} {陈}{徐陵}《长安道》诗:“{横橋}象天漢﹐法駕應坤圖。”
橋-汉语大词典
橋
“[桥]”的繁体字。《集韻》舉夭切,上小,見。【1】山行用具。《史记.河渠书》:“〔{禹}〕陸行載車,水行載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橋。”{裴駰}集解引{徐广}曰:“橋,近遥反。一作‘檋’。檋,直轅車也。”一说即轿。{清}{赵翼}《陔馀丛考·官府乘轿》:“轎本起於南俗山行﹐非舟車可通﹐故有此器。《史記·河渠書》引《夏書》曰:{禹}山行即橋。橋即轎也。”【2】通“[矯]”。矫正。{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審智(知)民能﹐善度民力﹐勞以以(率)之﹐正以橋之。”【3】通“[矯]”。伪,虚假。参见“[橋3言]”。【4】通“[撟]”。翘起;伸出。{清}{周亮工}《与镜庵书》:“即席得數千言﹐使小兒望而舌橋。”{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七》:“語有之﹐夜行者前其手﹐然而橋足也。”【5】劲疾。《汉书·扬雄传上》:“千乘霆亂﹐萬騎屈橋。”{颜师古}注:“屈橋﹐壯捷貌。”
橋-汉语大词典
橋
“[桥]”的繁体字。《集韻》居妖切,平宵,見。【1】桔槔。井上汲水工具。或指桔槔上的衡木。《墨子·备穴》:“橐以牛皮﹐鑪有兩缻﹐以橋鼓之百十。”{毕沅}校注:“橋﹐桔臯也。”{汉}{刘向}《说苑·反质》:“{衛}有五丈夫俱負缶而入井﹐灌韭﹐終日一區﹐{鄧析}過﹐下車爲教之曰:‘爲機﹐重其後﹐輕其前﹐命曰橋﹐終日溉韭百區﹐不倦。’”《礼记·曲礼上》:“奉席如橋衡。”{郑玄}注:“橋﹐井上上槔。”【2】通“[憍]”。骄傲。参见“[橋2泄]”。
橋-汉语大词典
橋
“[桥]”的繁体字。《廣韻》巨嬌切,平宵,羣。【1】桥梁。架在水上或空中以便通行的建筑物。《墨子·备城门》:“斷城以板橋﹐邪穿外﹐以板次之。”{孙诒让}间诂:“連板爲橋﹐架之城塹﹐以便往來。”《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五十年〕初作{河}橋。”{杨朔}《木棉花》:“这里有一座桥昨天炸坏﹐还不曾修理完好。”{唐}{温庭筠}《清平乐》词:“終日行人恣攀折﹐橋下水流嗚咽。”【2】架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爲徼﹐通{零關}道﹐橋{孫水}以通{邛都}。”{裴駰}集解引{韦昭}曰:“爲{孫水}作橋。”{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有水南自{打狗嶺}來會﹐亦橋其上。”【3】器物上的横梁。《仪礼·士昏礼》:“笲緇被纁裏﹐加于橋。”{郑玄}注:“橋﹐所以庪笲。”【4】指如桥之物。{宋}{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诗:“幾回抛鞚抱鞍橋﹐往往驚墮馬蹄下。”【5】木名。《尚书大传·梓材》:“{南山}之陽有木名橋﹐{南山}之陰有木名梓。”{明}{何景明}《秋风》诗:“不植松與橋﹐奈彼艾蕭?”【6】通“[喬]”。高。《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其橋﹐大人也﹐常以皓皓﹐是以眉壽。”{卢辩}注:“橋﹐高也﹐高大之人也。”【7】通“[槁]”。干枯。参见“[橋死]”。【8】古国名。《墨子·鲁问》:“{楚}之南﹐有啖人之國者{橋}﹐其國之長子生﹐則鮮而食之﹐謂之宜弟。”【9】姓。{春秋}{鲁}有{桥庇}。见《汉书.儒林传序》。
橋吏-汉语大词典
橋吏
【1】守桥的官吏。《南史·梁豫章王综传》:“{魏}法﹐度{河橋}不得乘馬﹐{綜}乘馬而行﹐橋吏執之送{洛陽}。”
橋塚-汉语大词典
橋塚
【1】指帝王陵墓。{宋}{沈遘}《真宗皇帝忌日醮文》:“伏以{荆山}之鼎既成﹐空瞻橋塚;帝所之游不返﹐孰問鈞天?”
橋君學-汉语大词典
橋君學
【1】{汉}{桥仁}以研究《礼记》著称,时人称其学为“橋君學”。《後汉书·桥玄传》:“〔{橋玄}〕七世祖{仁}﹐從同郡{戴德}學﹐著《禮記章句》四十九篇﹐號曰‘橋君學’。”
橋路-汉语大词典
橋路
【1】桥上路面。《南齐书·王敬则传》:“良由陂湖宜壅﹐橋路須通﹐均夫訂直﹐民自爲用。”{唐}{杜甫}《敝庐遣兴奉寄严公》诗:“野水平橋路﹐春沙映竹村。”
橋墩-汉语大词典
橋墩
【1】桥梁下面支承桥身的墩子,多用石头或钢筋混凝土做成。{杜鹏程}《工程师》:“大江的两岸﹐一边立着一个高大的桥墩。”
橋道-汉语大词典
橋道
【1】指桥面。{唐}{白居易}《与微之书》:“青蘿爲牆援﹐白石爲橋道;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間。”
橋堍-汉语大词典
橋堍
【1】桥头。{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东面远远那石桥上已经挤满了人﹐大小的石块正被搬运到桥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四個人飛星趕去﹐剛剛上{駟馬橋}﹐只見小遊船上的{王溜兒}﹐在橋堍下買酒糴米。”
橋基-汉语大词典
橋基
【1】指桥头。《水浒传》第四二回:“〔{宋江}〕過得橋基看時﹐兩行奇樹﹐中間一座大朱紅櫺星門。”【2】指桥墩。{鲁迅}《书信集·致王正朔》:“橋基石刻﹐亦切望于水消後拓出﹐遲固無妨也。”
橋構-汉语大词典
橋構
【1】犹高筑。橋,通“喬”。{南朝} {宋}{颜延之}《七绎》:“巖屋橋構﹐磴道相臨。”
橋市-汉语大词典
橋市
【1】桥头集市。{唐}{周繇}《津头望白水》诗:“城郭半淹橋市鬧﹐鷺鷥繚繞入人家。”{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肉行》:“坊巷橋市﹐皆有肉案﹐列三五人操刀﹐生熟肉從便索唤。”
橋代-汉语大词典
橋代
【1】谓事物的突变和盛衰转化。《庄子·则阳》“隨序之相理﹐橋運之相使﹐窮則反﹐終則始”{唐}{陆德明}释文:“橋運﹐謂相橋代頓至﹐次序以相通理﹐橋運以相制使也。”
橋塗-汉语大词典
橋塗
【1】桥路。{南朝}{梁简文帝}《七励》:“路入{閬風}﹐道經{通谷}﹐橋塗泱漭﹐路林蕭蕭。”
橋樁-汉语大词典
橋樁
【1】支撑桥身的柱子。{韶华}《梁上君子》:“输水道出口大桥﹐由于采取了抛石的办法﹐桥桩已经稳定了。”
橋死-汉语大词典
橋死
【1】槁死。橋,通“槁”。《吕氏春秋·介立》:“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橋死於中野。”{陈奇猷}校释引{高亨}曰:“橋借爲槁。槁﹐枯也。橋﹑槁古通用。”
橋山-汉语大词典
橋山
【1】山名。在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相传为{黄帝}葬处。{沮水}穿山而过,山状如桥,故名。《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橋山}。”{裴駰}集解引《皇览》:“{黄帝}冢在{上郡橋山}。”后因以借指{黄帝}陵墓或帝王陵墓。{唐}{杨炯}《李怀州墓志铭》:“山陵之建也﹐以公檢校將作大匠。游衣{漢}寢之外﹐抱劍{橋山}之下。”{唐}{张祜}《宪宗皇帝挽歌词》:“{橋山}非遠地﹐雲去莫疑峯。”【2】山名。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上有{黄帝}和{唐尧}庙。《魏书·太宗纪》:“幸{橋山}﹐遣使者祠{黄帝}﹑{唐堯}廟。”
橋松-汉语大词典
橋松
【1】高大的松树。橋,通“喬”。《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橋松。”{朱熹}集传:“上竦無枝曰橋﹐亦作喬。”
橋尾-汉语大词典
橋尾
【1】一种猪肉腌制品。选用猪臀部带尾的一块肥瘦间半的肉,加工腌制而成。切片做菜,味香色美。产于{安徽省}{定远县}的{炉桥镇},故名。{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之一:“今日又得橋尾之賜﹐仍賒酒與兒女共酌之。”
橋泄-汉语大词典
橋泄
【1】骄溢,傲慢。橋,通“憍”。《荀子·荣辱》:“橋泄者﹐人之殃也。”橋﹐一本作“憍”。{杨倞}注:“泄﹐與媟同﹐嫚也。”{王先谦}集解引{王念孙}曰:“{吕}{錢}本亦作憍。憍泄即驕汰之異文。”
橋星-汉语大词典
橋星
【1】指桥上的灯火。{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檣炬疑龍見﹐橋星訝鵲成。”自注:“橋燈”。
橋陵-汉语大词典
橋陵
【1】{唐睿宗}{李旦}陵。在{陕西省}{蒲城县}北{丰山}。《旧唐书·玄宗纪上》:“丙午﹐葬{睿宗大聖貞皇帝}于{橋陵}。”{唐}{张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恩旨陪葬於{橋陵}﹐不祔不從﹐古之道也。”【2】泛指帝王陵墓。{清}{赵翼}《题明太祖陵》诗:“橋陵曾借神僧穴﹐易代猶聞禁採樵。”【3】即{黄帝}陵。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参见“[橋山]”。
橋直-汉语大词典
橋直
【1】桔槔上的衡木。《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橋直植立而不動﹐俛仰取制焉。”{高诱}注:“橋﹐桔臯上衡也。”{杨树达}证闻:“直植二字誤倒﹐景{宋}本同﹐當作‘橋植直立而不動。’《覽冥》篇言井植溝植﹐橋植語例同。”
橋梁-汉语大词典
橋梁
【1】架在水上或空中以便通行的建筑物。《鹖冠子·备知》:“山無徑迹﹐澤無橋梁﹐不相往來。”{唐}{郑棨}《开天传信记》:“橋梁﹑山水﹑車輿﹑人物﹑草樹﹑鴈鳥﹑器仗﹑帷幕﹐{吴道玄}主之。”{杨朔}《木棉花》:“这是一段长长的路﹐旅客须得提着行囊﹐走过破损的桥梁﹐才能跳上对岸那辆火车。”【2】比喻能起联系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涉公》:“當修行善道﹐爲後世橋梁。”如: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
橋閣-汉语大词典
橋閣
【1】栈道,阁道。《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
橋松-汉语大词典
橋松
【1】高大的松树。橋,通“喬”。《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橋松。”{朱熹}集传:“上竦無枝曰橋﹐亦作喬。”
橋頭堡-汉语大词典
橋頭堡
【1】为控制桥梁﹑渡口而设立的碉堡﹑地堡或据点。【2】指进攻的据点,前哨阵地。【3】设在大桥桥头的装饰性建筑物。
橋公鉞-汉语大词典
橋公鉞
【1】{汉}{蔡邕}有《黄钺铭》,褒扬{汉}将{桥玄}守边武功。后因以“橋公鉞”指《黄钺铭》。{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橋公}之《鉞》﹐吐納《典》《謨》;{朱穆}之《鼎》﹐全成碑文﹐溺所長也。”
橋桁-汉语大词典
橋桁
【1】桥梁。《南齐书·东昏侯纪》:“猶不能足﹐下{揚}﹑{南徐}二州橋桁塘埭丁計功爲直﹐歛取見錢﹐供太樂主衣雜費。”
橋丁-汉语大词典
橋丁
【1】守桥的兵丁。《新唐书·百官志三》:“{唐}改津尉曰令﹐有録事一人……津吏五人﹐橋丁各三十人﹐匠各八人。”
橋涵-汉语大词典
橋涵
【1】桥梁和涵洞的并称。
橋言-汉语大词典
橋言
【1】乖戾之言。橋,通“矯”。《吕氏春秋·离谓》:“聽言者﹐以言觀意也;聽言而意不可知﹐其與橋言無擇。”{高诱}注:“橋﹐戾也。”
橋起-汉语大词典
橋起
【1】勃然兴起;隆起。《庄子·则阳》:“欲惡去就﹐於是橋起;雌雄片合﹐於是庸有。”{成玄英}疏:“橋﹐起貌也。”{宋}{程大昌}《演繁露·尺蠖》:“每欲進步﹐先聚屈其體﹐前後幾相連著﹐而脊背橋起。”
橋脚-汉语大词典
橋脚
【1】支撑桥身的桥柱。{黄朝天}《乌江架桥》:“我们用层层叠起的竹排做桥脚﹐每对桥脚中间铺上两根枕木。”{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船頭龍夭矯﹐橋脚獸睢盱。”
橋肚-汉语大词典
橋肚
【1】桥身,桥孔。{胡炳云}《腊子口上的红六连》:“突击时分两路:一路顺河岸的崖壁前进﹐准备摸到桥肚底下﹐攀着桥柱运动到彼岸。”
橋虹-汉语大词典
橋虹
【1】犹虹桥。即拱桥。{宋}{苏辙}《次韵王適一百五日太平寺看花》之一:“歸時不怕江波晩﹐新有橋虹水上横。”
橋箭累弦-汉语大词典
橋箭累弦
【1】矫正箭矢,系上弓弦。指作战的准备工作。橋,通“矯”。《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天下鍛甲砥劍﹐橋箭累弦﹐轉輸運糧﹐未見休時﹐此天下之所共憂也。”《汉书·徐乐传》作“矯箭控弦”。
橋梓-汉语大词典
橋梓
【1】《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李善}注引《尚书大传》:“{伯禽}與{康叔}朝於{成王},見乎{周公},三見而三笞之。二子有駭色,乃問於{商子}曰:‘吾二子見於{周公},三見而三笞之,何也?’{商子}曰:‘{南山}之陽有木名橋,{南山}之陰有木名梓,二子盍往觀焉!’於是二子如其言而往觀之,見橋木高而仰,梓木晉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橋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后因称父子为“橋梓”。{南朝} {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孝友之性﹐豈伊橋梓;夷雅之體﹐無待韋弦。”{明}{王世贞}《鸣凤记·严嵩庆寿》:“慶春風橋梓齊榮﹐樂晩景椿萱同操。”{唐}{张说}《右羽林大将军王氏神道碑》:“禮義形於橋梓﹐哀戚過於縗麻。”
橋直-汉语大词典
橋直
【1】桔槔上的衡木。《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橋直植立而不動﹐俛仰取制焉。”{高诱}注:“橋﹐桔臯上衡也。”{杨树达}证闻:“直植二字誤倒﹐景{宋}本同﹐當作‘橋植直立而不動。’《覽冥》篇言井植溝植﹐橋植語例同。”
橋飾-汉语大词典
橋飾
【1】矫正。《荀子·儒效》:“行法至堅﹐好脩正其所聞﹐以橋飾其情性。”{杨倞}注:“橋﹐與‘矯’同。”
橋牌-汉语大词典
橋牌
【1】扑克牌游戏之一。英语称为 bridge 。玩法:四人分两组,各十三张,分叫牌﹑打牌两个阶段。以得分多的一方为胜。
橋運-汉语大词典
橋運
【1】谓事物的变化和运动。《庄子·则阳》:“隨序之相理﹐橋運之相使﹐窮則反﹐終則始。”{陈鼓应}今注:“橋運﹐橋起而運行。”
橋洞-汉语大词典
橋洞
【1】即桥孔。桥梁下面的孔洞。
橋栅-汉语大词典
橋栅
【1】栈架,以竹或木架设的临时性桥梁。《陈书·高祖纪上》:“{齊}軍於{秣陵}故縣跨{淮}立橋栅﹐引渡兵馬。”
橋彴-汉语大词典
橋彴
【1】独木桥;小桥。{宋}{王禹偁}《酬种放徵君》诗:“山泉何縈回﹐切冽無橋彴。”{清}{阮元}《水木明瑟轩即事》诗:“橋彴低栽葦﹐亭門窄縛柴。”
橋鄣-汉语大词典
橋鄣
【1】桥梁堤障。《新唐书·循吏传·韦景骏》:“耆老爲我言﹐學廬﹑館舍﹑橋鄣皆公所治。”
橋門-汉语大词典
橋門
【1】古代太学周围环水,有四门,以桥通,故名。《後汉书·儒林传序》:“饗射禮畢﹐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於前﹐冠帶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宋}{曾巩}《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青雲多士﹐皆預橋門之聽觀。”
橋航-汉语大词典
橋航
【1】由多只船舶组成的浮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西渡通{東陽}﹐併二十五船爲橋航。”
橋孔-汉语大词典
橋孔
【1】桥梁下面的孔洞。
橋頭-汉语大词典
橋頭
【1】桥梁两端与岸接连的地方。也泛指桥边。{杨朔}《上尉同志》:“摩托车开到一座桥头﹐忽然停下。”{唐}{施肩吾}《望夫词》诗:“自家夫壻無消息﹐卻恨橋頭賣卜人。”
獨木橋-汉语大词典
獨木橋
【1】用一根木头搭成的小桥。常喻艰难的途径。《景德传灯录·大安禅师》:“如人負重擔從獨木橋上過﹐亦不教失脚。”{清}{朱彝尊}《李检讨绀园杂咏·绿水轩》:“軒中獨木几﹐檻外獨木橋。”{郭小川}《秋歌》之三:“春天里﹐千里黄砂﹐万里狂飙﹐你们呵﹐曾驾驭风砂飞渡独木桥。”如:要做成这件事可不容易啊﹐好比过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
咸陽橋-汉语大词典
咸陽橋
【1】即{西渭桥}。{汉}{建元}三年始建,因与{长安城}{便门}相对,也称{便桥}或{便门桥}。故址在今{咸阳市}南。{唐}代称{咸阳桥},当时送人西行多于此相别。{唐}{杜甫}《兵车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旱橋-汉语大词典
旱橋
【1】横跨在经常没有水的山谷﹑河沟或城市交通要道上空的桥。
昇仙橋-汉语大词典
昇仙橋
【1】桥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北。因{汉}{司马相如}过此题字励志而著名。相传为{秦}{李冰}所建。{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城北十里有{昇仙橋}﹐有{送客觀}。{司馬相如}初入{長安}﹐題市門曰:‘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也。’”{唐}{岑参}《昇仙桥》诗:“及乘駟馬車﹐却從橋上歸。”按﹐一本作“昇遷橋”。或谓“遷”形近“僊”﹐转讹为“仙”。
昇遷橋-汉语大词典
昇遷橋
【1】见“昇仙橋”。
星橋-汉语大词典
星橋
【1】神话中的鹊桥。{宋}{李清照}《行香子》词:“星橋鵲駕﹐經年纔見﹐想離情﹑别恨難窮。”{陶牧}《七夕和儆庐》:“只有星橋仍可渡﹐天孫日守歲寒盟。”{北周}{庾信}《舟中望月》诗:“天漢看珠蚌﹐星橋似桂花。”【2】指{七星桥}。在{四川省}{成都市}。传为{秦}时{李冰}所造。上应七星,故称。{唐}{王勃}《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月峽{星橋}﹐騰金孕碧。”{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七:“{錦水}東流繞{錦城}﹐{星橋}北挂象天星。”{唐}{杜甫}《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劍閣}{星橋}北﹐{松州}{雪嶺}東。”
水渰藍橋-汉语大词典
水渰藍橋
【1】相传{唐}{裴航}在{蓝桥驿}遇仙女{云英},求得玉杵臼捣药,终结为夫妇。见《太平广记》卷五十引{唐}{裴铏}《传奇·裴航》。后以“水渰藍橋”。比喻男女欢会之事不成。{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做了個雲迷{楚}岫﹐水渰{藍橋}。”
水橋-汉语大词典
水橋
【1】架空的引水槽。{赵树理}《三里湾·站得高看得遍》:“渠开到村里﹐离地面只有尺把深了﹐再用水桥接过去﹐大渠的水便可以沿着下滩的西山根走﹐全部下滩地都可以浇到。”
汾橋-汉语大词典
汾橋
【1】古桥名。在{汾水}之上。故址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东。相传为{战国}初期{晋}刺客{豫让}为其主{智伯}报仇而谋刺{晋}大夫{赵襄子}处。{唐}{王昌龄}《驾幸河东》诗:“{晉水}千廬合﹐{汾橋}萬國從。”
法橋-汉语大词典
法橋
【1】佛教谓佛法如桥梁,能普渡众生。《华严经·净行品》:“若見橋梁﹐當願衆生﹐興造法橋﹐度人不休。”{唐}{黄滔}《丈六金身碑》:“以金厥地﹐蓮厥宫﹐張法橋以度人﹐無刑網以束俗﹐世之敬之可也﹐怠之可也﹐黷之可也。”
河漢橋-汉语大词典
河漢橋
【1】即鹊桥。{唐}{杜甫}《哭王彭州抡》诗:“曠望渥洼道﹐霏微河漢橋。”
河陽橋-汉语大词典
河陽橋
【1】{晋}{杜预}于古{孟津}所建的跨{河}浮桥。{唐}{杜甫}《後出塞》诗之二:“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仇兆鳌}注引《通典》:“{河陽縣}﹐古{孟律}﹐後亦曰{富平津}﹐跨{河}有浮橋﹐即{杜預}所建。”
河橋-汉语大词典
河橋
【1】桥梁。《豆棚闲话·虎丘山贾清客联盟》:“路出山塘景漸佳﹐河橋楊柳暗藏鴉。”{唐}{杜牧}《代人寄远》诗之一:“河橋酒斾風軟﹐候舘梅花雪嬌。”{北周}{庾信}《李陵苏武别赞》:“河橋兩岸﹐臨路悽然。”【2】古代桥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南﹑{孟津县}东北{黄河}上。{晋}{泰始}中{杜预以{孟津}渡险,始建浮桥于{{富平津},世称{河桥}。{唐}通称{河阳桥}。《周书·晋荡公护传》:“從{太祖}﹑擒{竇泰}﹑復{弘農}﹐破{沙苑}﹑戰{河橋}﹐並有功。”《晋书·杜预传》:“{預}又以{孟津}渡險﹐有覆没之患﹐請建{河橋}于{富平津}。”【3】古代桥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大庆关}与{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之间{黄河}上。{战国}{秦昭襄王}建。{黄河}上建桥始于此。{唐}通称{蒲津桥}。{唐}{杨炯}《李怀州墓志铭》:“{昭襄王}始作{河橋}﹐{穆天子}至於{雷首}。”《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五十年〕初作{河橋}。”{张守节}正义:“此橋在{同州}{臨晉縣}東﹐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橋}也。”【4】古代桥名。故址在今{青海省}{贵德县}南{黄河}上。《後汉书·西羌传·滇良》:“〔{貫友}〕遂夾{逢留大河}築城塢﹐作大航﹐造{河橋}﹐欲度兵擊{迷唐}。”后{吐谷浑}﹑{吐蕃}皆建桥于此。
洛陽橋-汉语大词典
洛陽橋
【1】指{泉州}之{万安桥}。在{福建省}{泉州市}东北{洛阳江}上,故亦称“洛陽橋”。是古代著名的梁架式大石桥。{北宋}{蔡襄}守{泉州}时建成,并题名为{万安渡桥}。因造桥工程艰巨,故有海神协助修桥的神话。初成时长三百六十丈,广一丈五尺,后屡有扩建。{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夏得海》:“{泉州}{洛陽橋}畔﹐有{夏將軍廟}﹐俗傳{蔡忠惠}守{泉}時﹐因修橋﹐遣醉隸{夏得海}入海投文﹐得醋字而返。遂於二十一日酉時興工。儒者多斥其妄。按{洛陽橋}託始於{忠惠}﹐醉隸事則係{蔡錫}。見《明史》本傳。後人因{蔡}姓而誤附於{忠惠}耳。”【2】指{洛阳市}{天津桥}。{宋}{岑象求}《吉凶影响录》:“{韋丹}未第時﹐{洛陽橋}見漁者得一黿甚大﹐{丹}異之﹐買投於河。”{唐}{李益}《上洛桥》诗:“何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明}{张昱}《感事》诗:“{洛陽橋}上聞鵑處﹐誰識當時獨倚闌。”
洛橋-汉语大词典
洛橋
【1】指{洛阳市}{天津桥}。桥在{洛水}上,故亦称“洛橋”。{唐}{祖咏}《江南旅情》诗:“爲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
津橋-汉语大词典
津橋
【1】桥梁。《史记·天官书》“旁一星﹐曰王良”{唐}{张守节}正义:“王良五星﹐在奎北河中……客星守之﹐津橋不通。”{唐}{李绅}《移九江》诗:“津橋歸候吏﹐竹巷開門户。”【2】指{洛水}上的{天津桥}。{唐}{雍陶}《天津桥春望》诗:“{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斜。”
浮橋-汉语大词典
浮橋
【1】在并列的船﹑筏﹑浮箱或绳索上面铺木板而造成的桥。{茅盾}《锻炼》二一:“但如果把这四条小船连接起来﹐作为一道浮桥﹐直达那倾斜的河滩﹐那就有办法。”《前汉书平话》卷下:“半夜前後﹐河水長十分﹐溢滿{長安}浮橋。”《东观汉记·吴汉传》:“〔{田戎}〕據浮橋于江上﹐{漢}鋸絶横橋﹐大破之。”{唐}{贾岛}《寄乔侍郎》诗:“大寧猶未到﹐曾渡北浮橋。”《尔雅·释水》“天子造舟”{宋}{邢昺}疏:“言造舟者﹐比船於水﹐加板於上﹐即今之浮橋。”
浪橋-汉语大词典
浪橋
【1】见“浪木”。
渭橋-汉语大词典
渭橋
【1】{汉}{唐}时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 {西渭桥}。{汉}{建元}三年建置,因与{长安城}{便门}相对,也叫{便桥}或{便门桥}。{唐}名{咸阳桥},其时{长安}人送客西行多到此相别。【2】{汉}{唐}时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 {东渭桥}。{汉景帝}五年建置,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北{灞水}﹑{泾水}合{渭水}处东侧。{唐}{刘希夷}《采桑》诗:“盈盈{灞水}曲﹐步步春水緑……回道{渭橋}東﹐遥憐樹色同。”【3】{汉}{唐}时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中渭桥}。{秦}时始置,本名{横桥}。{秦}都{咸阳},{渭}南有{兴乐宫},{渭}北有{咸阳宫},建此桥以通二宫。{汉}更名{渭桥}。《史记·孝文帝本纪》:“{昌}至{渭橋}﹐丞相以下皆迎。”{司马贞}索隐引《三辅故事》:“{咸陽宫}在{渭}北﹐{興樂宫}在{渭}南﹐{秦昭王}通兩宫之間﹐作{渭橋}﹐長三百八十步。” 《水经注·渭水》引《三辅黄图》作“横橋”。
瀘定橋-汉语大词典
瀘定橋
【1】即{大渡河}{铁索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城西。桥以铁索系于两岸桥台构成,索上铺木板以通行人。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由此处突破敌人封锁,强渡{大渡河}。解放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灞橋-汉语大词典
灞橋
【1】桥名。本作{霸桥}。据《三辅黄图·桥》:{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郑谷}《小桃》诗:“和煙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連{灞橋}。”{宋}{贺铸}《连理枝》词:“想{灞橋}春色老於人﹐恁{江}南夢杳。”{明}{徐复祚}《红梨记·再错》:“則看他迎風﹐籠煙裊裊﹐腸斷{灞橋}濱。”《红楼梦》第五十回:“吟鞭指{灞橋}。”
拜橋-汉语大词典
拜橋
【1】{五代}时{後唐}士人有冤,立于御桥下以求申诉。{宋}{郑文宝}《江表志》卷三:“國中至寃者﹐多立於御橋下﹐謂之‘拜橋’。甚者操長釘﹑携巨斧而釘脚。”
抱橋-汉语大词典
抱橋
【1】抱柱。{宋}{刘筠}《又赠荷花一绝》:“風波若未乖前約﹐一死何曾更抱橋。”
拗項橋-汉语大词典
拗項橋
【1】{唐}时尚书省东南角的小桥。久未升迁的官,常在此转头以望南宫,羡慕高官,故名。{唐}{赵璘}《因话录·徵》:“尚書省東南隅通衢有小橋﹐相承目爲拗項橋。言侍御史及殿中諸郎久次者﹐至此必拗項而望南宫也。”
拱橋-汉语大词典
拱橋
【1】用拱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桥。其建造材料有砖﹑石﹑混凝土或钢材等。
指橋-汉语大词典
指橋
【1】柔弱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掉指橋以偃寋兮﹐又猗抳以招摇。”{颜师古}注引{张揖}曰:“指橋﹐隨風指靡也。”
搭橋-汉语大词典
搭橋
【1】架桥。比喻拉关系,找门路或使两者沟通。{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两耳太聪》:“近日後生家﹐專以詐人﹑搭橋﹑包漕﹑説訟等事似爲一業者﹐余不欲聞之耳。”《花城》1981年第5期:“为了回城﹐人们使出浑身解数﹐用卑鄙搭桥﹐拿无耻开路﹐任意抛售人的尊严和良心。”
斷橋-汉语大词典
斷橋
【1】毁坏的桥梁。{唐}{杜甫}《过故斛斯校书庄》诗之二:“斷橋無復板﹐卧柳自生枝。”{清}{王韬}《淞隐漫录·乩仙逸事》:“或遇枯木寒花﹐斷橋流水﹐輒低徊不忍去。”{元}{曹文晦}《九月一日清溪道中》诗:“斷橋歸郭路﹐細雨過溪人。”{宋}{苏轼}《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同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过作诗和其韵寄迈迨》:“斷橋尋勝踐﹐脱屨欣小揭。”【2】桥名。在{浙江省}{杭州市}{白堤}上。自{唐}以来已有此名。或言本名{宝祐桥}﹐又名{段家桥}﹐今罕有称者。{唐}{张祜}《杭州孤山寺》诗:“{斷橋}荒蘚澁﹐空院落華深。”{宋}{周密}《武林旧事·湖山胜概》:“{斷橋}﹐又名{段家橋}﹐萬柳如雲﹐望如裙帶。”{清}{王韬}《淞隐漫录·吴也仙》:“家住{西湖}{斷橋}北﹐緑楊深處有柴門。”
腦橋-汉语大词典
腦橋
【1】后脑的一部分﹐与小脑相连﹐上接中脑﹐下接延髓。它和延髓能传导感觉器官的感觉给大脑皮层﹐并传导大脑皮层的兴奋到脊髓以外的其他部分。{清}{谭嗣同}《仁学》二:“以太之用之至靈而可徵者﹐于人身爲腦。其别有六:曰大腦﹐曰小腦﹐曰腦蒂﹐曰腦橋﹐曰脊腦﹐其分布于四肢及周身之皮膚曰腦氣筋。”
段家橋-汉语大词典
段家橋
【1】即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断桥}。{宋}{赵汝茪}《梦江南》词:“昨夢醉來騎白鹿﹐滿湖春水{段家橋}﹐濯髮聽吹簫。”{元}{赵文}《瑞鹤仙》词:“記{菩提寺}路﹐{段家橋}水﹐何時重到夢處。”{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斷橋}﹐故名{寳祐橋}﹐自{唐}時呼爲{斷橋}。{張祜}詩云‘{斷橋}荒蘚合’是也。豈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斷﹐故名之歟?{元}時{錢惟善}《竹枝詞》﹐有{段家橋}之名﹐聞者哂之﹐以爲杜撰﹐然{楊}{薩}諸詩﹐往往亦稱{段橋}﹐未可謂無證也﹐故兩存之。”
段橋-汉语大词典
段橋
【1】即{段家桥}。{宋}{周密}《秋霁》词:“年華易失﹐{段橋}幾换垂楊色。”
烏鵲橋-汉语大词典
烏鵲橋
【1】即鹊桥。神话传说,旧历七月初七之夜,乌鹊填天河成桥,以渡{牛郎}﹑{织女}相会。{唐}{李郢}《七夕》诗:“烏鵲橋頭雙扇開,年年一度過河來。莫嫌天上稀相見,猶勝人間去不回。”后以喻指男女相会或相会处。{唐}{刘商}《送女子》诗:“青娥宛宛聚爲裳﹐烏鵲橋成别恨長。”{唐}{宋之问}《明河篇》:“鴛鴦機上疏螢度﹐烏鵲橋邊一雁飛。”{宋}{贺铸}《减字浣溪沙》词之九:“烏鵲橋邊河絡角﹐鴛鴦樓外月西南。門前嘶馬弄金銜。”
情盡橋-汉语大词典
情盡橋
【1】{唐}代{阳安}桥名。因送别止此,故名。{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雍陶》:“{陶}典{陽安}﹐送客至{情盡橋}﹐問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故橋名{情盡}。’{陶}命筆題其柱曰‘折柳橋’。自後送别﹐必吟其詩﹐曰:‘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爲{情盡橋}?自此改名爲{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按﹐{阳安}﹐古郡名﹐{唐}{天宝}元年改{简州}置﹐治所在今{四川}{简阳}西北。
懸橋-汉语大词典
懸橋
【1】高悬的桥。{萧华}《南渡乌江》:“约在五十公尺高的地方﹐是用两根树木架成的一座悬桥。”{任鸿隽}《岁暮杂咏》:“我行懸橋上﹐萬松相交并。”{唐}{李端}《赠道者》诗:“花開深洞仙門小﹐路過懸橋羽節輕。”
石橋-汉语大词典
石橋
【1】特指{浙江省}{天台山}的名胜{石梁}。梁连接二山,形似桥,故称。{唐}{宋之问}《灵隐寺》诗:“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橋}。”{宋}{梅尧臣}《寄天台梵才上人》诗:“常觀月從東方出﹐想照{石橋}旁畔人。”{宋}{梅尧臣}《送微上人归省天台》诗:“釋子懷慈母﹐吾儒未易輕。不尋琪樹去﹐肯向{石橋}行。”【2】石造的桥。{宋}{梅尧臣}《送张学士知登州》诗:“海晴望石橋﹐神仙事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河東岸有石橋﹐橋本當河﹐河移﹐故廁岸也。”{南朝} {宋}{谢灵运}《山居赋》:“凌石橋之莓苔﹐越{楢溪}之紆縈。”{周瘦鹃}《赏菊椰子林》:“溪上架着一条弓形的石桥﹐桥栏上齐整地排列着好多盆黄色和浅紫色的菊花。”
畫橋-汉语大词典
畫橋
【1】雕饰华丽的桥梁。{南朝} {陈}{阴铿}《渡岸桥》诗:“畫橋長且曲﹐傍險復憑流。”《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環曲岸﹐陰覆畫橋低。”{宋}{贺铸}《减字浣溪沙》词之八:“杏花零落晝陰陰﹐畫橋流水半篙深。”
鹽橋-汉语大词典
鹽橋
【1】盐船装卸停泊之桥。{宋}{张先}《木兰花》词:“插花勸酒鹽橋館﹐召節促行龍闕遠。”
秦橋-汉语大词典
秦橋
【1】相传{秦始皇}东游时所造的石桥。{唐}{李贺}《古悠悠行》:“海沙變成石﹐魚沫吹{秦}橋。”{王琦}汇解引《初学记》:“《三齊記》曰:‘{青城山}﹐{秦始皇}登此山築城﹐造石橋﹐入海三十里。’”{宋}{梅尧臣}《王平甫惠画水卧屏》诗:“朝日下天窗﹐東海無{秦}橋。”
百口橋-汉语大词典
百口橋
【1】桥名。{宋}{顾训之}五代同居于此桥左近﹐故名。{明}{王志坚}《表异录·亲戚》:“{宋}{太原}太守{顧訓}之五代同居﹐家有百口﹐時人重之﹐名其所居橋曰{百口橋}。”
立交橋-汉语大词典
立交橋
【1】建在道路上立体交叉的桥梁﹐可使不同去向的车辆等同时通行。参见“[立體交叉]”。
立馬蓋橋-汉语大词典
立馬蓋橋
【1】形容火急。《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討了房契去看了﹐一口就還了原價﹐是内臣性兒﹐立馬蓋橋就成了。”亦作“[立馬造橋]”。《野叟曝言》第五六回:“這是立馬造橋的事﹐賣田如何來得及呢?”
立馬造橋-汉语大词典
立馬造橋
【1】见“立馬蓋橋”。
窟窿橋-汉语大词典
窟窿橋
【1】方言。比喻困难危险的路。{安波}《春风吹到诺敏河》第一幕:“你信得着我就行。你当团员是我介绍的﹐我还能给你窟窿桥走啦。”
西陵橋-汉语大词典
西陵橋
【1】见“西泠”。
西林橋-汉语大词典
西林橋
【1】见“西泠”。
虹橋板-汉语大词典
虹橋板
【1】一种名贵木板。相传是出自{武夷山}的仙物。{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二·虹桥板》:“{榕城}書肆有虹橋板一片﹐色黝而澤﹐文理堅栗﹐發聲清越﹐材中琴瑟﹐云産{武夷山}中﹐不辨何木也。{興化}{林穆之}賦《虹橋板行》記其事。”{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余遊{武夷}﹐至{大藏峯}﹐望{半字山}﹐穴中有橋板梁柱﹐大小百千根﹐參差堆架﹐灰墨色﹐長短不齊﹐既不朽爛﹐又不傾落……余還{杭州}後﹐與{孫景高}世講談及之。{孫}出所藏虹橋板一片﹐長尺許﹐薄三分﹐云得自{張芑堂}﹐{張}又得于{吴達夫}。”{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一:“虹橋板出{武夷山}中﹐傳爲仙物。在高峯之巔﹐人跡不能到﹐嘗因風飄墮谿磵間﹐爲樵牧所得﹐稍不謹﹐則凌空飛去。”
虹橋-汉语大词典
虹橋
【1】拱曲如虹的长桥。{许地山}《缀网劳蛛·命命鸟》:“他踏一弯虹桥﹐转到水边底乐亭﹐瞧没有人﹐又折回来。”{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事志》:“{陳希亮}守{宿}﹐以{汴}橋壞﹐率嘗損官舟害人﹐乃命法{青州}所作飛橋﹐至今沿{汴}皆飛橋﹐爲往來之利﹐俗曰虹橋。”{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一二:“七里虹橋腐草腥﹐歌鐘詞賦兩漂零。”{唐}{谷神子}《博异志·许汉阳》:“池中荷芰芬芳﹐四岸砌如碧玉﹐作兩道虹橋﹐以通南北。”【2】古代攻城用具。《三国演义》第六七回:“可竪雲梯﹐造虹橋﹐下觀城中而攻之。”
竹橋-汉语大词典
竹橋
【1】用竹建造的小桥。{宋}{杨万里}《记丘宗卿语绍兴府学前景》诗:“竹橋斜度透竹門﹐牆根一竿半竿竹。”《红楼梦》第四九回:“四面皆是蘆葦掩覆﹐一條去徑﹐逶迤穿蘆度葦過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橋了。”{唐}{白居易}《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诗:“竹橋新月上﹐水岸凉風至。”
笮橋-汉语大词典
笮橋
【1】用竹索编织而成的架空吊桥。{清}{魏源}《圣武记》卷七:“萬山叢矗﹐中遶洶溪﹐皮船笮橋﹐曲折一綫。”{杜甫}《桔柏渡》诗“連笮動嫋娜”{清}{仇兆鳌}注:“《梁益記》:‘笮橋﹐連竹索爲之﹐亦名繩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縣﹐即{汶山郡}治﹐{劉備}所置也。渡江有笮橋。”【2】桥名。又名{夷里桥}。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因桥用竹索编成﹐故名。相传{晋}{永和}四年{桓温}伐{蜀}﹐战败{蜀}主{李势}于此。{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西南兩江有七橋〕城南曰{江橋};南渡流曰{萬里橋};西上曰{夷里橋}﹐亦曰{笮橋}。橋又從沖治﹐橋西北折曰{長昇橋};{郫江}上西有{永平橋}。”
筰橋-汉语大词典
筰橋
【1】桥名。又名{夷里桥}。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因桥用竹索编成﹐故名。相传{晋}{永和}四年{桓温}伐{蜀}﹐战败{蜀}主{李势}于此。{晋}{任豫}《益州记》:“{司馬相如}宅在州西{筰橋}北百許步。”
舟橋-汉语大词典
舟橋
【1】用船只架设的浮桥。《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金}主聞之﹐從六七騎出端門﹐至舟橋。”
航橋-汉语大词典
航橋
【1】渡桥。《新唐书·郭子仪传》:“{子儀}以朔方軍保{河陽}﹐斷航橋。”
船到橋門自然直-汉语大词典
船到橋門自然直
【1】意谓事先不用着急, 到时候问题总可以解决。这是在无可奈何中强作宽慰的说法。{洪深}《香稻米》第二幕:“{黄二官}:不要这样想﹐‘船到桥门自然直’﹐我们慢慢的总有法子好想。”亦作“[船到橋頭自會直]”。{程树榛}《钢铁巨人》十三:“俗语说﹐船到桥头自会直﹐那就到哪会说哪会话吧!”
船橋-汉语大词典
船橋
【1】用船只搭建的浮桥。《辽史·圣宗纪一》:“丙寅﹐駐蹕{土河}。以暴漲﹐命造船橋。”《元史·石抹按只传》:“{中統}三年﹐授{河中府}船橋水手軍總管﹐佩金符﹐以立浮橋功也。”【2】上甲板的前高处, 指挥船只航行的处所。
船到橋頭自會直-汉语大词典
船到橋頭自會直
【1】见“船到橋門自然直”。
萬里橋-汉语大词典
萬里橋
【1】桥名。在{四川省}{成都市}南。{唐}{杜甫}《狂夫》诗:“{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剑南道上·成都县》:“{萬里橋}架{大江}水﹐在縣南八里﹐{蜀}使{費禕}聘{吴}﹐{諸葛}祖之。{禕}歎曰:‘萬里之路﹐始於此行。’因以爲名。”
藍橋-汉语大词典
藍橋
【1】桥名。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蓝溪}之上。相传其地有仙窟, 为{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唐}{裴铏}《传奇·裴航》:“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雲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2】常用作男女约会之处。{明}{陈汝元}《金莲记·弹丝》:“音入{藍橋}﹐響振瓊瑶。”{宋}{周邦彦}《浪淘沙慢》词:“飛散後﹐風流人阻﹐{藍橋}約﹐悵恨路斷。”{清}{李渔}《蜃中楼·双订》:“今生合該相傍﹐若不是紅絲暗引﹐隔{藍橋}怎瓊漿。”
蘆溝橋-汉语大词典
蘆溝橋
【1】在{北京}{广安门}西, 跨{永定河}上。建于{金}, {清}初重建。全桥由十一孔石拱组成。桥旁石栏上共精刻石狮子485个, 千姿百态, 生动雄伟。1937年7月7日, {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毛泽东}《反对投降活动》:“中华民族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历来存在的劈头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战不战的问题……{芦沟桥}抗战的炮声﹐把这个争论暂时地解决了。”{明}{徐祯卿}《送士选侍御》诗:“{蘆溝橋}下東流水﹐故人一尊情未已。”
紅橋-汉语大词典
紅橋
【1】红色之桥。{唐}{张说}《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緑渚傳歌榜﹐紅橋度舞旂。”{唐}{白居易}《新春江次》诗:“鴨頭新緑水﹐雁齒小紅橋。”【2】桥名。在{江苏省}{扬州市}。{明}{崇祯}时建, 为{扬州}游览胜地之一。{清}{赵翼}《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紅橋}南北渺風漪﹐處處名園互鈎絡。”{清}{王士禛}《红桥游记》:“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陸﹐徑必出{紅橋}下。橋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間﹐菡萏作花﹐香聞數里﹐青簾白舫﹐絡繹如織﹐良謂勝游矣。”{清}{王士禛}《浣溪沙》词:“北郭青谿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緑楊城郭是{揚州}。”
索橋-汉语大词典
索橋
【1】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联系两岸为桥, 一般建于山高谷深﹑水势险急处, {四川}﹑{云南}﹑{贵州}多有之。{清}{李心衡}《金川琐记·篾索桥》:“凡索橋所在﹐必水勢險惡﹐既不可運方舟﹐又皆石壁危仄﹐高出千尋上﹐水復湍急﹐不能施橋磉。《後漢書》注所謂溪谷不通﹐以繩索相引而度也。其製兩岸植樁千百﹐鎮巨石於其上﹐絙以長繩﹐絡以板片﹐兩旁用巨索約身如欄楯。”{唐}{道宣}《释迦方志·游履》:“{宋}{永初}六年﹐黄龍沙門釋{法勇}操志雄遠﹐思慕聖迹﹐招集同志{僧猛}﹑{曇朗}等二十五人﹐發跡{雍部}﹐西入{雪山}﹐乘索橋﹐并傳杙﹐度石壁﹐及至平地﹐已喪十二人。”【2】也有用藤或铁索贯巨大竹筒而系于两岸者, 过桥时人缚于筒上, 用游索往来牵渡, 称溜筒桥。见《金川琐记·溜筩桥》。
絙橋-汉语大词典
絙橋
亦作“[絚橋]”【1】绳索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所謂{罽賓}之境﹐有盤石之隥﹐道狹尺餘﹐行者騎步相持﹐絚橋相引﹐二十許里方到。”
繩橋-汉语大词典
繩橋
【1】用绳索连结两岸, 铺以竹木而成的桥。{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六·彭氏诗》:“絶壁繩橋萬壑深﹐春風何意此登臨。”{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將至{青城}﹐當再渡繩橋。每橋長百二十丈﹐分爲五架。橋之廣﹐十二繩排連之﹐上布竹笆﹐攢立大木數十於江沙中﹐輦石固其根﹐每數十木作一架﹐掛橋於半空﹐大風過之﹐掀舉幡然。”{唐}{杜甫}《寄董卿嘉荣十韵》:“下臨千仞雪﹐却背五繩橋。”
走橋-汉语大词典
走橋
【1】即走百病。{清}{陆又嘉}《燕九竹枝词·同咏》:“隊隊走橋深夜出﹐小姑雙纏纖無力。”{明}{袁宏道}《十六夜和三弟》:“花火每攢騎馬客﹐蠟光先照走橋姬。”{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走桥摸钉》:“元夕婦女羣遊﹐祈免災咎。前一人持香辟人﹐曰走百病。凡有橋處﹐三五相率以過﹐謂之度厄﹐俗傳曰走橋。”
走三橋-汉语大词典
走三橋
【1】{吴}地旧俗, 妇女于元宵或正月十六夜相率出游, 历三桥而止, 以祛疾病, 谓之“走三橋”。{清}{顾禄}《清嘉录·走三桥》:“元夕﹐婦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歷三橋而止﹐謂之‘走三橋’。案:《長元志》皆載‘上元﹐婦女走歷三橋﹐謂可免百病。’{明}{陸伸}《走三橋詞》:‘細娘分付後庭雞﹐不到天明莫浪啼。走徧三橋燈已落﹐却嫌羅袜污春泥。’”
趙州橋-汉语大词典
趙州橋
【1】原名{安济桥}。俗称{赵州}大石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洨河}上。{隋}{开皇}﹑{大业}年间名匠{李春}所建, 为我国现存古代著名建筑之一。《诗刊》1978年第2期:“{中国}美丽的{洨河}上﹐那彩虹般的{赵州桥}呵﹐已经屹立了七百个冬春!”{明}{汤显祖}《邯郸记·入梦》:“驀過{趙州橋}﹐蹬上這{邯鄲}道。”
赤欄橋-汉语大词典
赤欄橋
【1】见“赤闌橋”。
赤闌橋-汉语大词典
赤闌橋
亦作“[赤欄橋]”【1】红色栏杆的桥。{胡韫玉}《无题》诗:“閒向赤闌橋上望﹐萬絲春雨葬梨花。”{唐}{顾况}《叶道士山房》诗:“水邊垂柳赤闌橋﹐洞裏仙人碧玉簫。近得{麻姑}書信否﹐{潯陽}向上不通潮。”{清}{龚自珍}《丑奴儿令·将返羽琌别墅留别沧浪亭僧》词:“赤欄橋外垂楊柳﹐似我秋心﹐一陣秋陰﹐槭槭蕭蕭秋便深。”{宋}{周邦彦}《定风波》词:“當時相候赤欄橋﹐今日獨黄葉路。”
轉三橋-汉语大词典
轉三橋
【1】旧俗上元节, 妇女肩舆出行, 经过数桥, 欲以避邪, 謂之“轉三橋”。{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閩中}上元燈節〕自十一夜已有燃燈者﹐至十三則家家燈火……大約至二十二夜始息。蓋天下有五夜﹐而{閩}有十夜也。大家婦女﹐肩輿出行﹐從數橋上經過﹐謂之‘轉三橋’。”
轉關橋-汉语大词典
轉關橋
【1】我国古代用人力绞盘转动的守城吊桥。《太平御览》卷三三七引{唐}{李靖}《卫公兵法》:“轉關橋﹐一梁爲橋。梁端着横括﹐去﹐其橋轉﹐人馬不得渡﹐皆傾水中。{秦}用此橋﹐而殺{燕丹}。”
豫讓橋-汉语大词典
豫讓橋
【1】即{汾桥}。{豫让}为{智伯}报仇,欲刺{赵襄子}于{汾桥}畔,故亦称{汾桥}为{豫让桥}。{汾桥},在{并州}{晋阳县}(今{太原})东一里。{清}{龚自珍}《自春徂秋》诗之五:“既窺{豫讓橋}﹐復瞰{軹深井}。”{柳亚子}《吊刘烈士炳生》诗:“{田横島}上人如夢﹐{豫讓橋}邊淚如泉。”
跨下橋-汉语大词典
跨下橋
【1】桥名。在{江苏省}{淮阴市}。{清}{钱谦益}《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诗》之九:“頻年{跨下橋}邊水﹐照我勞勞已白頭。”{钱曾}注引{祝穆}《方舆胜览》:“{跨下橋}﹐在{淮陰縣}﹐即{韓信}爲少年所辱之處。”
邳橋-汉语大词典
邳橋
【1】{邳水}之桥。相传{汉}{张良}曾游{下邳}桥上,遇{黄石公},授《太公兵法》,曰:“讀是則爲王者師。後十年興。”见《史记·留侯世家》。{宋}{曾巩}《彭城道中》诗:“可憐馬上縱横略﹐只在{邳}橋一卷書。”
躺橋-汉语大词典
躺橋
【1】方言。犹睡觉。{萧军}《第三代》第一部七:“只能白天躺桥﹐夜间走路。”
迴橋-汉语大词典
迴橋
【1】拱桥。{明}{高启}《江行》诗:“家家魚網映迴橋﹐春水初生没樹腰。”
遇水架橋-汉语大词典
遇水架橋
【1】见“遇水疊橋”。
連橋-汉语大词典
連橋
【1】浮桥。《梁书·冯道根传》:“及{淮水}長﹐{道根}乘戰艦﹐攻斷{魏}連橋數百丈﹐{魏}軍敗績。”
過橋抽板-汉语大词典
過橋抽板
【1】犹言过河拆桥。{沙汀}《淘金记》二六:“我们两个人给你凑一个好了﹐不然你会以为我们过桥抽板。”《孽海花》第三一回:“只要你不要過橋抽板﹐我馬上去找他們﹐一定有個辦法﹐明天來回復你。”
過橋-汉语大词典
過橋
【1】迷信风俗,“做七”时的一种仪式。{欧阳山}《三家巷》十七:“{区细}和{区卓}捧着{区桃}的灵牌﹐到门口外面去‘过桥’。桥是竹枝扎成的﹐上面糊着金色的纸和银色的纸﹐一共有两座﹐一座叫金桥﹐一座叫银桥。正位师姑宣读了手卷﹐吹鼓手奏起‘三皈依’的乐章来﹐师姑们齐声念唱。每唱一节﹐正位师姑用手卷在桥上一指﹐灵牌就往上挪动一级。到了桥顶﹐又往下降;过了金桥﹐又过银桥﹐{周炳}一直看到过完了桥﹐才告辞回家。”
過橋拆橋-汉语大词典
過橋拆橋
【1】见“過河拆橋”。
過河拆橋-汉语大词典
過河拆橋
【1】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抛开。《元史·彻里帖木儿传》:“治書侍御史{普化}誚{有壬}曰:‘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雍正}庚戌﹐貢士{宋長城}對策﹐有請廢科目之議。置三甲末﹐停其選用。此{元}人所謂過橋拆橋者耶?”{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七:“这样大的事竟然没有通过{冯永祥}和商界老老们商量﹐那不是过河拆桥吗?”亦作“[過橋拆橋]”。《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但是現在的人總是過橋拆橋﹐轉過臉就不認得人的。等到你有事去請教他﹐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
過橋巾-汉语大词典
過橋巾
【1】古时读书人所戴的软帽。因其帽顶拱起如桥,故称。《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只見{温秀才}到了﹐頭戴過橋巾﹐身穿緑雲襖﹐脚穿雪履﹑絨襪﹐進門作揖。”
進履圯橋-汉语大词典
進履圯橋
【1】《史记·留侯世家》载:{秦}末一老父,在{下邳}桥上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命{张良}为他取鞋﹑穿鞋,{张良}见他年老,忍怒取鞋,跪着为他穿上。老父又经再三考验,将《太公兵法》传授给{张良},使{张良}后来成为{刘邦}的军师。,后以“進履圯橋”称这一故事。亦用以称屈己尊老,求取教益。{明}{屠隆}《綵毫记·夫妻玩赏》:“《索書》{黄石}﹐進履圯橋時。”{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套曲:“大胸襟進履圯橋﹐壯遊玩乘槎大海﹐老風波走馬{章臺}。”
遇水疊橋-汉语大词典
遇水疊橋
【1】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二折:“也不用排軍校﹐你端的逢山開道﹐遇水疊橋。”亦作“[遇水架橋]”。{康濯}《太阳初升的时候·竞赛》:“他们的劲头都鼓的当当响﹐真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气儿跑步向前。”
道橋-汉语大词典
道橋
【1】道路与桥梁。《史记·平準书》:“天下郡國皆豫治道橋繕故宫。”{元}{姚燧}《故金甄官署令魏府君墓碣铭》:“後從秋獵{易州}﹐君方除道橋諸水。”《後汉书·逸民传·韩康》:“亭長以{韓徵君}當過﹐方發人牛修道橋。”
謝遊橋-汉语大词典
謝遊橋
【1】桥名。{唐}{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湘妃廟}下已春盡﹐{虞帝城}前初日曛。{謝遊橋}上{澄江館}﹐下望山城如一彈。”{刘学锴}{余恕诚}集解:“〔{馮}注〕:‘上句已至{桂州}矣﹐此橋當在其境﹐未詳。舊注皆誤。《南史》:“{謝靈運}宥徙{廣州}。”而{靈運}好遊山水﹐疑其曾至{桂州}﹐有遺跡也。’〔按〕橋當如{馮}説在{桂州}境﹐然‘澄江館’明取{謝朓}‘澄江静如練’詩意﹐則{謝遊橋}自指{謝朓}而言。{朓}曾至{嶺南}﹐或曾至{桂林}。”
雲橋-汉语大词典
雲橋
【1】指高大的桥。{明}{李维桢}《经筵赋》:“遵大路﹐歷皇衢﹐涉雲橋﹐步玉除。”【2】传说中天河上彩云搭成的桥。{唐}{元稹}《生春》诗之八:“{織女}雲橋斷﹐波神玉貌融。”【3】古代攻城的战具。属云梯一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軍次{區粟}﹐進逼圍城﹐以飛梯﹑雲橋懸樓登壘。”《旧唐书·浑瑊传》:“賊造雲橋成﹐闊數十丈﹐以巨輪爲脚﹐推之使前﹐施濕氈生牛革﹐多懸水囊以爲障﹐直指城東北隅﹐兩旁構木爲廬﹐冒以牛革﹐迴環相屬﹐負土運薪於其下﹐以填壕塹﹐矢石不能傷。”{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火箭侵乘石﹐雲橋逼禁營。”【4】状如桥拱的云彩。《艺文类聚》卷七八引{北周}{王褒}《馆铭》:“雲橋啓館﹐景曜開扉。”
青門橋-汉语大词典
青門橋
【1】即{霸桥}。因其在{汉}时{长安城}{青城门}外﹐故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故渠又東出城分爲二渠……一水逕{楊橋}下﹐即{青門橋}也。”{唐}{刘禹锡}《别友人後得书因以诗赠》:“前時送君去﹐揮手{青門橋}。”
長橋-汉语大词典
長橋
【1】桥名。在{江苏省}{宜兴市}﹐建于{东汉}时﹐相传为{晋}{周处}斩蛟处﹐又名{蛟桥}。桥跨{荆溪}﹐又名{荆溪桥}。《初学记》卷七引{晋}{祖台之}《志怪》:“{義興郡}溪渚{長橋}下﹐有蒼蛟吞噉人﹐{周處}執劍橋側﹐伺久之﹐遇出。于是懸自橋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數瘡﹐流血滿溪﹐自郡渚至{太湖}{勾浦}乃死。”{唐}{李贺}《送秦光禄北征》诗:“{周處}{長橋}役﹐{侯調}短弄哀。”{唐}{李贺}《听颖师弹琴歌》:“誰看挾劍赴{長橋}﹐誰看浸髮題春竹。”《晋书·周处传》:“{南山}白額猛獸﹐{長橋}下蛟﹐并子爲三矣。”
霸陵橋-汉语大词典
霸陵橋
【1】即{霸桥}。因{灞水}西高原上有{汉文帝}{霸陵}﹐故称。{宋}{柳永}《少年游》词:“參差煙樹{霸陵橋}﹐風物盡前朝。”{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直至{大庾嶺}邊﹐{霸陵橋}外﹐勾將梅花仙來者。”
霸橋-汉语大词典
霸橋
【1】桥名。即{灞桥}。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东十公里{灞水}上。始建于{汉}。{汉}{唐}时送客多到此桥作别。故桥在今桥西北十馀里处﹐后因“灞水”东徙﹐桥移今址。《三辅黄图·桥》:“{霸橋}在{長安城}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别。{王莽}時﹐{霸橋}災﹐數千人以水沃救不滅﹐更{霸橋}爲{長存橋}。”{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你覷那{霸橋}北﹐{涇河}岸東﹐俺只見淹淹的血水渲做江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霸水}又北逕{枳道}﹐在{長安縣}東十三里……水上有橋﹐謂之{霸橋}。”
陳橋兵變-汉语大词典
陳橋兵變
【1】{後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北汉}勾结{契丹}入寇﹐{赵匡胤}出师御之﹐兵次{陈桥驿}﹐在{赵普}﹑{石守信}等策划下﹐发动兵变﹐拥立{赵匡胤}即帝位﹐改国号为{宋}。史称“陳橋兵變”。《龙图耳录》第一回:“且説{宋}朝﹐自{陳橋}兵變﹐衆將立{太祖}爲君﹐江山一統﹐累代相傳﹐至{太宗}﹑{真宗}﹐四海昇平﹐八方安静﹐真是君正臣良﹐國泰民安。”
陰橋-汉语大词典
陰橋
【1】山阴之桥﹐背阳的桥。{唐}{卢纶}《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诗:“陰橋全覆雪﹐瀑溜半垂冰。”
陽橋-汉语大词典
陽橋
亦作“[陽鱎]”亦作“[陽喬]”【1】鱼名。{汉}{刘向}《说苑·政理》:“夫投綸錯餌﹐迎而吸之者﹐陽橋也。”{清}{周亮工}《祭建宁司李君硕孙公文》:“公閉户服古﹐固不屑爲陽鱎也。”{明}{杨慎}《阳鱎》:“陽喬﹐魚名﹐不釣而來﹐喻士之不招而至者也。其魚之形則未詳……喬從魚爲鱎﹐字義乃全。”比喻不召而自至的人。
金水橋-汉语大词典
金水橋
【1】指{北京}{天安门}前{金水河}上的桥。{韩静霆}《北京的歌·战士爱北京》:“咱{昆仑山}顶巡逻哨﹐不正像站在{金水桥}。”
釣橋-汉语大词典
釣橋
【1】吊桥。古代城门外护城河上的桥﹐可以吊起。{宋}{陈规}《守城录·守城机要》:“城門外壕上﹐舊制多設釣橋﹐本以防備奔衝﹐遇有寇至﹐拽起釣橋﹐攻者不可越壕而來。”{宋}{陆游}《庐帅田侯生祠记》:“且爲重塹﹐設釣橋﹐而月城亦不可復犯矣。”
鉅橋-汉语大词典
鉅橋
【1】{商纣王}时之粮仓名。仓址在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北。{宋}{王禹偁}《五福先後论》:“{商辛}﹑{夏桀}積{鉅橋}之粟﹐聚{鹿臺}之財﹐行厚斂之風﹐取多藏之禍。”{鲁迅}《故事新编·采薇》:“时时听到运来了{鹿台}的宝贝﹐{鉅桥}的白米。”《书·尚武》:“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孔}传:“{紂}所積之府倉﹐皆散發以賑貧民。”《史记·殷本纪 》:“帝{紂}……厚賦税以實{鹿臺}之錢﹐而盈{鉅橋}之粟。”{裴駰}集解引{服虔}曰:“{鉅橋}﹐倉名。{許慎}曰{鉅鹿水}之大橋也﹐有漕粟也。”{司马贞}索隐引{邹诞生}曰:“鉅﹐大;橋﹐器名也。{紂}厚賦税﹐故因器而大其名。”
銀橋-汉语大词典
銀橋
【1】传说中仙杖变化而成的大桥。桥可通月宫。典出{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玄宗}於宫中翫月﹐{公遠}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擲之﹐化爲大橋﹐其色如銀。請{玄宗}同登。約行數十里﹐精光奪目﹐寒氣侵人﹐遂至大城闕。{公遠}曰﹕‘此月宫也。’”{元}{陆仁}《水调歌头·宴顾仲瑛金粟影亭赋桂》词:“露冷{廣寒}夜﹐唤醒{玉真}愁。銀橋憶得飛渡﹐曾侍上皇遊。”{金}{元好问}《世宗御书田不伐望月婆罗门引先得楚字韵》:“銀橋望極竟不歸﹐滅没{燕}鴻不平{楚}。”
銷魂橋-汉语大词典
銷魂橋
【1】{唐}时指{灞桥}。远行者与送别者常于此惜别﹐故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销魂桥》:“{長安}東{灞陵}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橋爲離别之地﹐故人呼之‘銷魂橋’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