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櫟)是什么意思
丁櫟-汉语大词典
丁櫟
【1】良种牛。《艺文类聚》卷九四引{汉}{桓谭}《新论》:“夫畜生賤也﹐然有尤善者﹐皆見記識。故馬稱驊騮驥騄﹐牛譽郭椒丁櫟。”{清}{朱彝尊}《楝亭集序》:“譬諸騮驥騄﹐郭椒丁櫟﹐騰山超澗﹐馳騁既熟﹐下而縱送劇驂之區﹐其樂有不可喻者已。”“櫟”﹐亦作“犖”。见《广雅·释兽》。
剺櫟-汉语大词典
剺櫟
【1】分别节制貌。《文选·马融<长笛赋>》:“剺櫟銚﹐{晳}{龍}之惠也。”{李善}注:“剺櫟銚﹐皆分别節制之貌。”
柞櫟-汉语大词典
柞櫟
【1】栎树。《诗·唐风·鸨羽》“集于苞栩”{三国}{吴}{陆玑}疏:“栩﹐今柞櫟也。{徐州}人謂櫟爲杼﹐或謂之爲栩。”
栲櫟-汉语大词典
栲櫟
【1】栲树的别名。《诗·唐风·山有枢》“山有栲﹐隰有杻”{三国}{吴}{陆玑}疏:“今所云爲栲者﹐葉如櫟木﹐皮厚數寸﹐可爲車輻﹐或謂之栲櫟。”
栓皮櫟-汉语大词典
栓皮櫟
【1】落叶乔木。叶互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种子圆卵形。树皮的木栓层特别发达,称为“栓皮”,用途广泛。
槲櫟-汉语大词典
槲櫟
【1】落叶木乔,茎高八九丈,叶子长椭圆形,边缘有波状的齿,叶子背面有白毛,果实长椭圆形。也叫青冈。
樗櫟-汉语大词典
樗櫟
【1】《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又《人间世》:“{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曰:‘散木也,以爲舟則沉,以爲棺槨則速腐,以爲器則速毁,以爲門户則液樠,以爲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后因以“樗櫟”喻才能低下。{唐}{欧阳詹}《寓兴》诗:“桃李有奇質﹐樗櫟無妙姿。”【2】用为自谦之辞。{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自慙樗櫟﹐仰託蔦蘿﹐良所深願。”{宋}{苏轼}《和穆父新凉》:“常恐樗櫟身﹐坐纏冠蓋蔓。”{明}{朱鼎}《玉镜台记·闻鸡起舞》:“下官樗櫟之才﹐豈足爲元帥副。”
櫟-汉语大词典
櫟
“[栎]”的繁体字。《廣韻》郎擊切,入錫,來。【1】麻栎。山毛榉科。落叶乔木。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黄褐色,雌雄同株。坚果卵圆形。幼叶可饲柞蚕。壳斗和树皮可提取栲胶。木材坚实,可做枕木和机械用材。因其木理斜曲,古代多作炭薪。古人常喻作不材之木。《诗·秦风·晨风》:“山有苞櫟﹐隰有六駮。”{陆玑}疏:“{秦}人謂柞櫟爲櫟。”{唐}{张籍}《樵客吟》:“秋來野火燒櫟林﹐枝柯已枯堪採取。”{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沙棠櫟櫧﹐華楓枰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二·橡实》:“櫟﹐柞木也。實名橡斗﹐皁斗。”【2】喻无用之材。参见“[櫟散]”。【3】栏杆之类。《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建章宫}後閤重櫟中有物出焉﹐其狀似麋。”{司马贞}索隐:“重櫟﹐欄楯之下有重欄處也。”{唐}{元稹}《蚁子》诗之二:“敢憚榱櫟蠹﹐深藏柱石傾。”【4】打击,搏击。《文选·潘岳<射雉赋>》:“櫟雌妬異﹐倏來忽往。”{徐爰}注:“櫟﹐擊搏也。聞他雄鳴﹐擊搏其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射游梟﹐櫟蜚遽。”{颜师古}注引{张揖}曰:“櫟﹐梢也。”【5】谓啮咬。《艺文类聚》卷九六引《广志》:“蝮虵與土色相亂﹐長三四尺﹐其中人﹐以牙櫟之﹐裁斷皮出血﹐則身盡痛﹐九竅血出而死。”【6】超越。《史记·万石张叔列传》“{綰}以戲車爲郎”{裴駰}集解引{三国}{魏}{如淳}曰:“櫟機轊之類。”{司马贞}索隐:“櫟音歷﹐謂超踰之也。”【7】刮擦器物。《史记·楚元王世家》:“嫂厭叔﹐叔與客來﹐嫂詳爲羹盡﹐櫟釜﹐賓客以故去。”{司马贞}索隐:“櫟音歷。謂以杓歷釜旁﹐使爲聲。《漢書》作‘轑’﹐音勞。”【8】传说中的鸟名。《山海经·西山经》:“有鳥焉﹐其狀如鶉﹐黑文而赤翁﹐名曰櫟。”【9】古地名。{春秋}时{郑国}别都,今{河南省}{禹县}。《春秋·桓公十五年》:“秋九月﹐{鄭伯}突入于{櫟}。”{杜预}注:“{櫟}﹐{鄭}别都也﹐今{河南}{陽翟縣}。”【10】古地名。{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左传·襄公十一年》:“己丑﹐{秦}{晉}戰于{櫟}﹐{晉}師敗績。”{杜预}注:“{櫟}﹐晉地。”【11】古地名。{春秋}{楚}地。在今{河南省}{新蔡县}西北。《左传·昭公四年》:“冬﹐{吴}伐{楚}﹐入{棘}﹑{櫟}﹑{麻。”{杜预}注:“{棘}﹑{櫟}﹑{麻}﹐皆{楚}東鄙邑。”
櫟-汉语大词典
櫟
“[栎]”的繁体字。《廣韻》以灼切,入藥,以。【1】古县名用字。{秦}置{栎阳县},在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栎阳城》。
櫟社-汉语大词典
櫟社
【1】作为神社象征的栎树。《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爲舟者旁十數。”{成玄英}疏:“櫟﹐木名也。社﹐土神也。”《庄子·人间世》:“{匠石}歸﹐櫟社見夢曰:‘女將惡乎比予哉?’”{宋}{叶適}《还华贤良九经说贤良进卷语林等》诗:“芄蘭恨柔蔓﹐櫟社嫌擁腫。”【2】乡里的代称。{元}{范梈}《立春日和王翰林》:“幾時歸櫟社﹐盡日接芳筵。”
櫟材-汉语大词典
櫟材
【1】喻无用之材。{宋}{岳珂}《桯史·周益公降官》:“臣有愧積中﹐無階報上。省諐田里﹐視桑蔭之幾何;托命乾坤﹐比櫟材而知免。”
櫟釜-汉语大词典
櫟釜
【1】以杓刮釜使其出声,以示羹尽。《史记·楚元王世家》:“始{高祖}微時﹐嘗辟事﹐時時與賓客過巨嫂食。嫂厭叔﹐叔與客來﹐嫂詳爲羹盡﹐櫟釜﹐賓客以故去。”{司马贞}索隐:“櫟音歷﹐謂以杓歷釜旁﹐使爲聲。”
櫟梂-汉语大词典
櫟梂
【1】橡实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橡实》。
櫟散-汉语大词典
櫟散
【1】《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爲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o!散木也,以爲舟則沈,以爲棺槨則速腐,以爲器則速毁,以爲門户則液樠,以爲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后因以“櫟散”比喻无用之材。多作为谦词。《艺文类聚》卷三六引{晋}{戴逵}《闲游赞》:“櫟散之質﹐不以斧斤致用。”《魏书·宗钦传》:“伊余櫟散﹐才至庸微。遭緣幸會﹐忝與樞機。”
櫟輻-汉语大词典
櫟輻
【1】谓敲击车辐,使马闻声急行。《文选·张衡<西京赋>》:“{天梁}之宫﹐寔開高圍﹐旗不脱扃﹐結駟方蘄﹐櫟輻輕騖﹐容於一扉。”{李周翰}注:“櫟﹐謂櫟其車輻爲聲﹐以急車也。”
櫟陽雨金-汉语大词典
櫟陽雨金
【1】《史记·秦本纪》:“〔{獻公}〕十八年,雨金{櫟陽}。”{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國都,明金瑞見也。”后因以“櫟陽雨金”喻意外的恩赐。{北周}{庾信}《谢赵王赉丝布等启》:“{陳留}下粟﹐有愧深恩;{櫟陽}雨金﹐翻慚曲施。”
櫟橿子-汉语大词典
櫟橿子
【1】槲实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槲实》。
櫟樗-汉语大词典
櫟樗
【1】谓无用之材。多用作自谦之词。{清}{徐宗麟}《辞征》诗:“天縱深林老櫟樗﹐驚看雲壑駐安車。”
散櫟-汉语大词典
散櫟
【1】不成材的树木。比喻无用之人。{明}{唐顺之}《天宁寺尘外楼》诗之三:“已甘散櫟終年計﹐恥逐冥鴻萬里騰。”
社櫟-汉语大词典
社櫟
【1】《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齊},至乎{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曰:〕散木也,以爲舟則沈,以爲棺槨則速腐,以爲器則速毁,以爲門户則液樠,以爲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后以“社櫟”谓里中不材之木。喻无所可用 。{宋}{陆游}《家园小酌》诗:“池魚往者憂奇禍﹐社櫟終然幸散材。”{清}{赵翼}《树海歌》:“惜哉路險運難出﹐僅與社櫟同全生。”{宋}{李纲}《谢琼林苑赐御筵表》:“伏念臣社櫟散材﹐康瓠小器﹐力學粗知於忠義﹐逢時竊意於功名。”
苞櫟-汉语大词典
苞櫟
【1】即栎树。《诗·秦风·晨风》:“山有苞櫟﹐隰有六駁。”{毛}传:“櫟﹐木也。”{章炳麟}《新方言·释植物》:“今{登}﹑{萊}﹑{青}人謂櫟爲柞﹐或謂之苞櫟。”
重櫟-汉语大词典
重櫟
【1】重栏。《史记·滑稽列传》:“{建章宫}後閤重櫟中有物出焉﹐其狀似麋。”{司马贞}索隐:“重櫟﹐欄楯之下有重欄處也。”
麻櫟-汉语大词典
麻櫟
【1】即烁。参见“[櫟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