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犹

犹(猶)是什么意思

  • 犹豫←→果断 决断 坚决-反义词词典

    犹豫←→果断 决断 坚决yóuyù-guǒduàn juéduàn jiānjué

    【词性】:形

    犹豫:拿不定主意。

    果断:有决断,不犹豫。

    决断:决定事情有魄力。

    坚决:确定不移,不犹豫。

    【例】 大伙一看雨住了,就象放开闸门的水一样,一下涌到路上忙着赶路。这个小姑娘却没有动,她犹豫了一下,向里边站了站,忽然又喊着:“同志们,还有雨!”(李准:《耕云记》) 一听见铃声,冯有梅立刻就站了起来。她果断地说道:“还是那句话:什么时候训练班结束,我什么时候走!现在啊,现在你就是用棍子也打不走我!”(孙谦:《南山的灯》) 有人会说,你这个老总说话怎么这样决断?我就是决断!哪个不信我们来打赌!(邓友梅:《我们的军长》)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

  • 壮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壮犹zhuàng yóu

    【释义】:

    亦作“状猷”。同“壮图”。犹,通“猷”,宏大的谋划、重大的谋略。语出《诗·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朱熹集传:“犹,谋也;言方叔虽老,而谋则壮也。”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七》:“何谓‘壮猷’”?非常之策。陈汤不奏于公卿,非常之功。班超不谋于从事,出奇冒险。不拘文法,不顾利害者是也。”

  • 且犹-古汉语虚词词典

    且犹qiě yóu

    副词

    用于递进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让步,后一分句常有表示进层的连词“而况”、“何况”等与之相呼应。义即“尚且”。①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孟子·公孙丑下》)——句义:管仲尚且不可以召唤,何况连管仲都不愿做的人呢?②鸟兽且犹感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汉书·礼乐志》)——句义:鸟兽尚且有感应,何况人呢?又何况鬼神呢?③昔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后汉书·杨终传》)——句义:从前殷商之民迁到很近的洛邑尚且怨恨不止,何况离开中原肥沃富饶的土地,流落到草木不生的荒凉边地呢?④圣贤且犹若此,而况庸庸者乎?(《文选·刘孝标:辨命论》)——庸庸者:一般的人。⑤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苏轼文集·题鲁公帖》)——句义:以容貌取人尚且不可以,何况以书法取人呢?

  • 若犹-古汉语虚词词典

    若犹ruò yóu

    连词

    见“若苟”。

  • 尚犹-古汉语虚词词典

    尚犹shàng yóu

    副词

    一、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或状态一仍原先。义即“仍然”、“还”。①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吕氏春秋·察今》)——句义:原先设表时可以导人过河,现在水已变化而增益了许多,荆人仍然依表渡河,此是他们失败的原因。表:引导人渡水的工具。②周室既坏,至春秋末,诸侯耗尽,而炎黄唐虞之苗裔尚犹颇有存者。(《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赞》)——耗尽:绝灭。炎黄唐虞:炎帝、黄帝、尧、舜。苗裔(yì):后代。

    二、用于让步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让步,以引起后一分句以反诘形式进行推论。后一分句常有“况”、“而况”等与之呼应。义即“尚且”。①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史记·秦本纪》)——崩:去世。②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史记·货殖列传》)——患:担忧。匹夫编户之民:指普通百姓。③彼则直为义耳,而尚犹不拘于物,又况无为者矣。(《淮南子·精神训》)——直:只,只是。④虽冒刃求利,尚犹不避,况可令临财御众乎?(《全后汉文·崔寔:政论》)⑤夫恤人救急,虽成郡列县,尚犹弃之,况障塞之外,未尝为民居者乎?(《后汉书·鲜卑传》)——恤:抚恤。障塞:边塞。

  • 犹-古汉语虚词词典

    犹yóu

    副词

    一、用于谓语前或小句前,表示情况一如其旧,没有变化。义即“还”、“依然”。①今君虽终,言犹在耳。(《左传·文公七年》)——终:死。②虽国人召我,我犹不得入也。(《管子·大匡·内言》)③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句义:纣王离武丁的时间不长,当时的世家大族淳朴习俗、先民遗风仁政善教,还有保存下来的。④既寤,所坐犹向者之处,侍御犹向者之人。(《列子·周穆王》)——既寤:醒来后。向者:以前,原来。⑤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搜神记·卷十一》)⑥三年春正月辛卯,诏立太学于淮水南。在今县城东南七里,丹阳城东南,今地犹名故学。(《建康实录·显宗成皇帝》)——诏:皇帝下诏书。太学: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二、表示仅限。义即“只”、“才”。①骨肉恩书重,漂泊难再遇;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杜工部集·得舍弟消息》)②云间犹一日,尘里已千年。(《全唐诗·周朴:王霸坛》)③辞卑不堪刻,犹足寄友生。(《剑南诗稿·下牢溪游三游洞廿八韵》)——句义:文辞卑陋不值得刊刻,只够寄给朋友看。

    三、用于递进复句的前一分句,提出更甚的情况进行铺衬,后一分句表示:不及此甚者,更应如此。后一分句可以是叙述句,也可是用“何况”、“况于”等的反诘句。义即“尚且”、“还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僖公三十年》)——句义: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而今老了,不能干什么了。②内省衣食以恤在外者犹未足,今又欲罢诸用,减奉边之费,未可为慈父贤兄也。(《盐铁论·忧边》)——省;节省。恤:抚恤。奉边之费:国防经费。③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栾城集·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涂潦:道路艰辛。涂,途。潦,水坑。吾侪:我辈。④知氏、孟尝犹有死士,何况将军之门?(《汉书·谷永传》)——死士:敢死之士。⑤自古明哲犹如此,何况中庸与凡才!(《全后魏文·元顺:蝇赋》)⑥闲人犹喜至,何况是陈兄!(《白居易集·喜陈兄至》)⑦夫人臣犹贵仁,况于人主乎?(《说苑·贵德》)

    连词

    用于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设。义即“如果”、“假若”。①犹有鬼神,于彼加之。(《左传·襄公十年》)——句义:如果有鬼神,一定加罪于他们。②犹以周公为天下党,则以同族为众,而异族为寡也。(《韩诗外传·卷八第三十一章》)——句义:假若用周公以天下人为同族〔的办法〕,那么同族的人给得就多,异族的人给得就少。

  • 犹且-古汉语虚词词典

    犹且you qiě

    副词

    一、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或情况没有变化,依然如故。义即“仍然”、“还”、“还是”。①子大夫日夜责寡人,不遗尺寸,寡人犹且淫泆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晏子春秋·外篇》)——责:批评。不遗尺寸:比喻严格。淫泆而不收:恣纵逸乐而不加收敛。重:深重。②且夫齐,亦君之水也,君已有齐,奚以薛为?君若无齐,城薛犹且无益也。(《新序·杂事》)——奚为薛为:干吗还要薛地呢?城薛:在薛筑城。③一为权臣,一为狂虏,犹且不能下一书生。(《罗隐集·谗书·投知书》)——下:使屈服。

    二、用于递进复句的前一分句,说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以引出后一分句的论述。后一分句常有表进层的连词“况”、“而况”、“况于”等与“犹且”呼应。义即“尚且”。①王者至尊,犹且不堪,况尔小人之类乎?(《国语·周语上》韦昭注)——尔:你们。②荣且利,中主犹且为之,况于贤主乎?(《吕氏春秋·应同》)——中主:才智一般水平中常的君主。③与君子言犹且不妄,况天子之问?(《陈子昂集·安宗子科》)——不妄:不敢随便〔说〕。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昌黎先生集·师说》)——出:超出。众人:一般人。下圣人:比圣人差。⑤武王数纣之罪,孔子犹且疑之,光等疏贺之罪,可尽信耶?(《苏轼文集·霍光疏昌邑王之罪》)——数(shǔ)纣之罪:罗列纣王的罪行。

  • 犹或-古汉语虚词词典

    犹或yóu huò

    副词

    见“犹尚”。

  • 犹若-古汉语虚词词典

    犹若yóu ruò

    副词

    见“犹尚”。

  • 犹尚-古汉语虚词词典

    犹尚yóu shàng

    副词

    一、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没有变化,依然如故。义即“仍然”、“还”。“犹若”、“犹或”义同。①公曰:“寡人有大邪三,其犹尚可以为国乎?”(《管子·小匡·内言三》)——大邪:大的错误或缺点。②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耶?(《吕氏春秋·知接》)③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全唐诗·佚名:叹疆场》)——靥(yè):酒窝。④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未从也。(《荀子·不苟》)——独:慎独,谨慎不苟。形:体现出来。⑤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益:增加。损:减少。胡:怎么,岂。⑥昔汉高虽复英圣,四皓犹或耻之,不为屈节。(《全后魏文·崔浩:上疏赞明寇谦之受神诰事》)——句义:从前汉高祖虽然是英明圣贤之君,高山四老还是耻于臣服于他,不愿屈服。

    二、用于递进复句的前一分句,提出更甚的情况进行铺衬,后一分句用“况”、“而况”、“矧”等与之呼应。义即“尚且”。“犹若”、“犹或”义同。①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左传·僖公五年》)——句义:亲近的人由于受宠而逼近公室尚且杀害了他们,何况一个国家呢?②舜、禹犹若困,而况俗主乎?(《吕氏春秋·知度》)——句义:舜、禹这样的明君尚且困顿,何况平庸的君主呢?③彼之二才,犹或如是,况在下官,焉能自免?(《江文通集·诣建平王上书》)——“彼之二才”两句:他们这两位才能杰出的人尚且如此。④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罗隐集·谗书·英雄之言》)——若是:像这样。常人:普通人,一般人。

  • 困兽犹斗-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困兽犹斗kùnshòuyóudòu

    被围困的野兽还要作最后挣扎,多用来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还要竭力挣扎——束手待毙(残余的敌人不肯~,他们困兽犹斗,还作垂死挣扎。)

  • 犹豫-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犹豫yóuyù

    拿不定主意——果断(再也不能犹豫了,必须~地做出决定。)、坚决(听到这话,他的态度马上变得~了。)

  • 犹豫 踌躇 犹疑 迟疑-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犹豫 踌躇 犹疑 迟疑

    犹豫yóuyù 踌躇chóuchú 犹疑yóuyí 迟疑chíyí

    动词。指拿不定主意。

    “犹豫”强调进行考虑、比较,含有“想这样办,又不想这样办”的意味;书面语和口语里都常使用。例如:“在慌急中,他心中犹豫不定,实在拿不定主意怎样才算安全!”(梁斌:《红旗谱》);“林秋月犹豫了片刻,又一把拉住她,‘这消息可不能对大家说!’”(《小说月报》,1982,11);“再跳一次,必须再跳一次!可是在我重新勒紧鞋带时,我又犹豫起来,我不能保证自己能够再一次跨过这个高度”(《人民文学》,1982,10);“她很平静,而且没有犹豫,但说到‘可以’两个字,就把下面的话咽住了”(巴金:《春》)。

    “踌躇”突出主意不定在表情、态度和行动上的表现,含有“显出对某个主意一时不知肯定好还是否定好”的意味;多用于文艺作品,口语里不用,有文艺风格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例如:“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朱自清:《背影》);“四婶起初还踌躇,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鲁迅:《祝福》);“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挽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鲁迅:《一件小事》)。

    “犹疑”和“迟疑”都含有疑而不决的意味。“犹疑”强调因有某种顾虑而难以决定。例如:“这使母亲们一点也用不着犹疑,这个祖祖辈辈的穷家根子再也用不着回来了”(柳杞:《好年胜景》);“你看你,走到门口又犹疑什么”(曹禺:《日出》);“她们有些犹疑。她晓得她穿的颜色暗淡的衣服先使婆婆看着不快”(曹禺《北京人》)。“迟疑”强调不能很快做出决定,内心的主意不定在行动的时间上表现了出来;含有不果断的意味;和“踌躇”一样也适用于文艺作品,口语里不用,有文艺风格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例如:“阿Q迟疑了一回,四面一看,并没有人,他便爬上这矮墙去”(鲁迅:《阿Q正传》);“班长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其余的骑兵也跟下去”(《杨朔散文选》)。

    “踌躇”在表示“神态得意”的意思时(如说:“他踌躇满志”),和本组其他的词没有同义关系。

  •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实用委婉语词典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意为男子志在四方,再远的地方也像近在眼前一样。语出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 伉俪情深,犹思环珮-实用委婉语词典

    伉俪情深,犹思环珮

    意为夫妻之间情笃意深。“伉俪”,即配偶。

  • 三径就荒,犹有松菊-实用委婉语词典

    三径就荒,犹有松菊

    意为虽然门前冷落,但是尚有松树菊花,自比足以傲霜雪,激励斗志。《文选》李善注:汉蒋诩隐居时,在屋前辟了三条小路,只与求仲、羊仲两人来,后人以三径作为隐士居所之称。

  • 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实用委婉语词典

    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

    意为一个人不能没有所居之屋,就好像身体不能没有衣服。语出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

  • 圣贤如荷马,犹不免出岔-实用委婉语词典

    圣贤如荷马,犹不免出岔

    婉指即使是名垂千古的人,也难免不犯差错。欧美谚语。

  • 水失鱼犹为水-实用委婉语词典

    水失鱼犹为水

    婉指民无君犹为民,而君无民则非君,为官的岂能脱离民众。语出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比喻》,原句是“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 千里犹面-实用委婉语词典

    千里犹面

    意为虽然相隔很远的地方,但思念之殷,恍若目前。也可指彼此传达的情意之真切、诚挚,“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见《旧唐书·房玄龄传》)。

  • 离情别怀,今犹耿耿-实用委婉语词典

    离情别怀,今犹耿耿

    意为你我分离后,对你的思念和情怀,至今仍在心间。“耿耿”,即忠诚。

  • 雄风犹存-实用委婉语词典

    雄风犹存

    喻指老年人人老心不老,犹有雄心气概。

  •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实用委婉语词典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意为晚年依然壮心不已,飒飒秋风中并无悲愁意,反倒觉得病体得以复苏。“落日”,喻指暮年。语出唐杜甫《江汉》。

  • 音容虽邈,懿范犹存-实用委婉语词典

    音容虽邈,懿范犹存

    意为声音容貌虽然远去了,但美好的风范依然活在生者的心中。“懿”,即美好。

  • 尚 犹-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尚 犹

    [尚shàng 犹yóu]

    同 ①尚且。《史记·货殖列传》:“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乘:兵车。况:况且。编户:指一般老百姓)《左传·襄公十年》:“周犹不堪竞,况郑乎?”(不堪:经不起。竞:指屡用兵)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猨猱欲度愁攀援。”②还,仍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使使视廉颇尚可用否”。(使使:派使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孟子·尽心上》:“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轫:同“仞”)

    异 【尚】 ①超过,高出。《论语·里仁》:“好仁者,无以尚之”。《盐铁论·相刺》:“文学言治尚于唐、虞”。(唐虞:指尧舜) ②崇尚,尊重。《荀子·王制》:“尚贤使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色尚黄,数用五”。 ③仰攀婚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喟然:叹气的样子。使:让。女:卓文君。司马长卿:司马相如) ④特指娶公主为妻。《史记·李斯列传》:“诸男皆尚秦公主”。

    【犹】 ①一种猿类动物。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岩树。” ②同,如同,好像。《论语·颜渊》:“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 有如与犹如-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有如与犹如

    “有”,读yǒu,可表示“估量或比较”等意思。“有如”表示“就像,好像”的意思。“犹”,读yóu,有“如同”等意思。

    “犹如”表示“如同”的意思。“如”也有“如同”的意思。“如同”表示“好像”的意思。“有如、犹如”意义基本相同,用法之间没有什么限制,可以互相通用。只是二者的读音不同,写做“犹如”时,不要误读为“yǒurú”,写做“有如”时,也不要误读为“yóurú”。此外,二者的构词方式不同。“有如”是偏正式的合成词,“有”偏,“如”正。“犹如”是两个同义词素构成的联合式合成词。

  • 过犹不及 恰如其分-反义词应用词典

    过犹不及 恰如其分

    过犹不及 guòyóubùjí

    恰如其分 qiàrúqífèn

    【过犹不及】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就等于没有达到标准。

    〔例句〕

    1.过犹不及,什么事做过火了都不好。

    2.不要认为多吃就比少吃好,过犹不及,吃多了、吃少了的害处是一样的。

    【恰如其分】办事或对待人掌握的分寸正合适。

    〔例句〕

    1.我们要从各方面,按照各地、各业和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对于资本主义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

    2.做事、说话处处做到恰如其分是很难的。

  • 记忆犹新 时过境迁-反义词应用词典

    记忆犹新 时过境迁

    记忆犹新 jìyìyóuxīn

    时过境迁 shíguòjìngqiān

    【记忆犹新】对往事还记得非常清楚,就像不久前刚发生的一样。

    〔例句〕

    1.直至现在,我对母亲当时的神态表情,做过的一些事,说过的一些话,还记忆犹新。

    2.我曾经和那位老专家见过一面,他那种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的作风,我至今记忆犹新。

    3.毕业典礼上老师那一番临别赠言,我记忆犹新。

    【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例句〕

    1.凡我国民,应尽吾雪耻之天职,并望勿为五分钟之热度,时过境迁,又复忘怀,则吾国真不救矣。

    2.当年见谁都哈腰的人,一旦发迹便趾高气扬起来,真所谓时过境迁,此一时,彼一时也。

    3.那几年,我非常爱看言情小说,如今时过境迁,我已经不看那类作品了。

  • 困兽犹斗 束手就擒-反义词应用词典

    困兽犹斗 束手就擒

    困兽犹斗 kùnshòuyóudòu

    束手就擒 shùshǒujiùqín

    【困兽犹斗】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例句〕

    1.况困兽犹斗,背城一战,尚有不可测之事乎?

    2.不过县署里几个科长的看法,认为此事必定能够办成,赵守义困兽犹斗,徒然拖延日子罢了。

    【束手就擒】比喻不作抵抗,甘当俘虏。

    〔例句〕

    1.康王见兀术将次赶上,真个插翅难逃,只得束手就擒。

    2.宁王闹了两年,不想被新建伯王守仁一阵杀败,束手就擒。

  • 踌躇 犹豫 迟疑-近义词应用词典

    踌躇 犹豫 迟疑

    踌躇 chóuchū 犹豫 yóuyù 迟疑 chíyí

    【踌躇】①犹豫不定。②得意的样子。如:

    1.在紧缩预算的踌躇以后,“乡亲”把刚到手的钞票一张两张地交到店伙手里了。

    2.他取得了一些成绩,就那样踌躇满志,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犹豫】拿不定主意。如:

    3.背后敌人的吆喝声越来越近,越来越高,不能再犹豫了。

    【迟疑】心中犹豫不能立刻决断。如:

    4.在两分钟之内,列车把一些旅客抛在淋着雨的小站上,就毫不迟疑地顶着雨向西冲去。

    辨析:“踌躇”指人的外部表情不果断,动作犹豫不定。“犹豫”着重于人的内心活动,疑虑重重,拿不定主意,如要乘火车或坐飞机,他还犹豫不定。“迟疑”指没有主见,行动迟迟畏缩,不果断。

  • 犹-古文观止词典

    犹yóu

    【词性】:动词

    像,如同(20)。《召公谏厉王止谤》: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百姓有嘴,就像土地上有山有水一样。《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后世的人看现在,也像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可悲啊!《瘗旅文》:吾与尔犹彼也。——我和你如同他们一样。

  • 犹-古文观止词典

    犹yóu

    【词性】:副词

    一、提出更甚的事作衬托,表示甲事尚且如此,乙事更不用说。常同后一分句表示进层的连词“况”呼应。可译为“尚且”(12)。《郑伯克段于鄢》: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根除,何况国君宠爱的弟弟呢?《烛之武退秦师》: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有什么作为了。《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先帝常常称曹操有才能,尚且有这种失败,何况我才能低下,怎能一定取胜?

    二、表示动作行为或性状仍保持原状,没有发生变化。可译为“还”、“仍然”等(80)。《宋人及楚人平》: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虽然这样,我还要夺取这个地方,然后才回去。《晁错论贵粟疏》: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严厉法令、加重刑罚,仍然禁止不了。《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落的〕小路已经长满了荒草,松树菊花仍然生长着。

  • 犹豫-古文观止词典

    犹豫yóu yù

    【词性】:形容词

    迟疑不决(2)。《鲁仲连义不帝秦》: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平原君迟疑不定,没有作出决断。《太史公自序》:定犹豫。——判定迟疑不定的事。

  • 犹且-古文观止词典

    犹且yóu qǐe

    【词性】:副词

    提出更甚的事作衬托,表示甲事尚且如此,乙事更不用说。可译为“还”、“尚且”(3)。《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古时候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尚且还要跟着老师学习。《进学解》: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现在先生学业虽然勤奋,但不能遵循儒家的道统,言论虽多,却不能把握要点,文章虽然写得好,可是对于实际应用没有帮助,品行虽然重修养,但不被人们所了解重视,尚且每月领取俸钱,每年消耗禄米。《贾谊论》: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遇到的君主像汉文帝〔那样贤明〕,尚且还因为得不到重用忧郁而死,那么,当今天下没有尧舜,就始终不能有所作为吗?

  • 败子若收心,犹如鬼变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败子若收心,犹如鬼变人

    【释义】:

    收心:回心转意。极言败家子改邪归正之难。《二刻拍案惊奇》十五:败子若收心,犹如鬼变人。这时节手头不足,只好缩了头,坐在家里怨恨;有了一百二百银子,又好去风流撒谩起来。

  • 蜂虿犹毒-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蜂虿犹毒

    【释义】:

    虿chài:蝎子类毒虫。像马蜂蝎子那样的小动物,其毒犹其厉害。比喻人或地方虽小,自有他自卫报复的绝招。指不能轻视不起眼的东西。《平金川》三一:岳公看了一回,叹道:语云:蜂虿犹毒,岂不信然。这金川城垣虽小,而百姓个个奋勇,全不以生死为念,真是忠心耿耿,可畏可敬。

    ⊙蜂虿有毒

    《孽海花》二四:雯青到此真有些耐不得了,待要发作,又怕蜂虿有毒,惹出祸来,只好纳着头,生生的咽了下来。

  • 蜂虿犹未毒,最毒妇人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蜂虿犹未毒,最毒妇人心

    【释义】:

    蜂虿:马蜂、蝎子类毒虫。比喻淫妇心非常狠毒。《一片情》四:二人计较停当,只等天晚行事,不料生生悄地潜听,子午卯酉,细细都听在肚里,乃自惊讶道:“好狠人,竟要置我死地,信乎蜂虿犹未毒,最毒妇人心。”

  • 蝮蛇口中草,蝎子尾后针,两般犹未毒,最毒负心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蝮蛇口中草,蝎子尾后针,两般犹未毒,最毒负心人

    【释义】:

    口中草:蛇信。蝮蛇口中的舌信,蝎子尾部的毒针,比起负心人的黑心来,还不算毒。比喻忘恩负义的人心肠最狠毒。《警世通言》二五:(桂迁)又道:“这二锭银子,也念你先人之面,似你少年狂妄,休想分文赍发。如今有了盘缠,可速回去!”施还再要开口,桂迁马上扬鞭如飞去了。正是:蝮蛇口中草,蝎子尾后针,两般犹未毒,最毒负心人。

  • 黑蟒口中舌,黄蜂尾上针;两般犹未毒,最毒妇人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黑蟒口中舌,黄蜂尾上针;两般犹未毒,最毒妇人心

    【释义】:

    形容恶妇、妒妇、淫妇心肠较之蟒蛇,蜂蜇更为狠毒。《西湖二集》五:果是黑蟒口中舌,黄蜂尾上针;两般犹未毒,最毒妇人心。《初刻拍案惊奇》三三:那杨氏将安住叉出前门,把门闭了。正是:黑蟒口中舌,黄蜂尾上针;两般犹未毒,最毒妇人心。《二刻拍案惊奇》一〇:诗曰:黑蟒口中舌,黄蜂尾上针;两般犹未毒,最毒妇人心。话说妇人家妒,乃是七出之条内一条,极是不好的事。

    ⊙黑蟒口中线,黄蜂尾上针;两般犹未毒,最毒妇人心

    《金云翘传》一五:他明知我二人情热如火,却以冷眼待之,绝不认真,一味嬉笑怒骂,也不管活活的逼死他的夫君。正是“黑蟒口中线,黄蜂尾上针;两般犹未毒,最毒妇人心。”宦小姐好狠也!宦小姐好狠也!

    ⊙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犹未毒,最毒妇人心

    青竹蛇:竹叶青蛇,毒蛇之一种。《云仙笑》三:我不知他的心肠,是怎样生的,只图一时快活,便做下没天理的事。正是: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犹未毒,最毒妇人心。

    ⊙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还未毒,最毒妇人心

    《楼中月》一二:若宝玉明明是个人,并非蛇精,然其所作所为,反不如蛇精的恩义,所以昔人有四句诗,说得最为贴切,其诗云: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还未毒,最毒妇人心。

    ⊙青毒蛇儿口,蜈蜂尾上针;两般俱不毒,最毒妇人心

    《杀子报》一四:想来想去,断无杀子之理,即将有仁道:“待我来送你回去,与你说人情,你母亲就不打你了。”正是:青毒蛇儿口,蜈蜂尾上针;两般俱不毒,最毒妇人心。

    ⊙青竹蛇儿口,最毒妇人心

    《十把穿金扇》二四:真是忘恩负义的女子。古语有言:青竹蛇儿口,最毒妇人心。男子毒起来均有悔意,唯有女子的心肠一毒无悔。

    ⊙猛虎口中剑,长蛇尾上针,两般犹未毒,最毒妇人心

    《醒世恒言》三〇:房德依着老婆,真个住下。有诗为证:猛虎口中剑,长蛇尾上针,两般犹未毒,最毒妇人心。……那婆娘一味舍不得这绢疋,专意撺唆老公害人。

  • 花枝叶下犹藏剌,人心怎保不怀毒-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花枝叶下犹藏剌,人心怎保不怀毒

    【释义】:

    美丽的花枝花叶下还藏着扎人的刺,常人的心怎能保证他不怀阴毒。告诫人要提防别人暗中隐藏的狠毒心肠。《警世通言》二〇:当时只不说便休,千不合,万不合,分明似飞蛾投火,自送其死。正是:花枝叶下犹藏剌,人心怎保不怀毒。《金瓶梅词话》四七:这苗青深恨家主苗天秀,日前被责之仇,一向要报无由,口中不言,心内暗道:“不如我……将家主害了性命,推在水内,尽分其财物。我这一回去,再把病妇谋死,这分家私连刁氏都是我情受的。”正是:花枝叶下犹藏剌,人心怎保不怀毒。

    ⊙花枝叶下犹藏刺,人心难保不怀毒

    《金瓶梅词话》九二:这个郎君也早合当倒运,就吐实话泄机与他,倒吃婆娘哄赚了。正是:花枝叶下犹藏刺,人心难保不怀毒。

  • 狡兔犹藏三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狡兔犹藏三窟

    【释义】:

    狡猾的兔子也还有三个藏身的窝。意谓凡生物都有安身之所。□语本《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三国演义》六〇:玄德曰:“备一身寄客,未尝不伤感而叹息。尝思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何况人乎?”

    ⊙狡兔尚有三窟

    《警富新书》四:岂不闻狡兔尚有三窟,鹪鹩犹顾一枝,从来贫富相交,一错难解,丈夫宜细参详。

  •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

    【释义】:

    亲眼看到的事,还怕不真实;背后听到的话怎么能全相信。意谓对别人的传言闲话不可轻信。《水浒全传》二六:武松,你休听外人挑拨你和西门庆做对头;这件事不明白,难以对理。圣人云: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不可一时造次。

  • 君犹父也,臣犹子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犹父也,臣犹子也

    【释义】:

    意谓君臣的关系就像父子的关系一样。《东周列国志》一一:吾闻君犹父也,臣犹子也。子不能为父分忧,即为不孝;臣不能为君排难,即为不忠。倘主公不以纠为不肖,有事相委,不敢不竭死力!

  • 冷灰犹有发热的时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冷灰犹有发热的时候

    【释义】:

    比喻运气不好的人总会有时来运转的时候。《绘芳录》四一:我这连年运气实在不好,做生意又折本,难不成去做贼做强盗,干那没本钱没天良的事,方可发迹么?不然仍宜耐着性子,待运气自有出头之日,冷灰犹有发热的时候。

  • 屏风虽破,骨格犹存-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屏风虽破,骨格犹存

    【释义】:

    屏风:室内用作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以竹或木条为框,蒙上绸子或布,常多扇相连,可折叠。比喻大家族虽然衰落,但架子还在。也比喻人虽贫穷,却气节俨然。《梦中缘》八:今日母亲分付,非孩儿逆命,然婚姻大事,也要门户相当。古人云:屏风虽破,骨格犹存。今虽家业凋零,而宦门气象俨然。如昨孩儿闻的周家父子皆作商贾生理,今以孩儿如此之人,嫁作商贾之妇,窃恐有玷于门风。

  • 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作恶,恶自有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作恶,恶自有余

    【释义】:

    比喻行善无止境,作恶虽少也多。劝人行善戒恶之语。《西游记》二八:自从归顺唐僧,做了和尚,他每每劝我话道:“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作恶,恶自有余。”真有此话!我跟着他,打杀几个妖精,他就怪我行凶。

  • 去年贫,犹立锥;今年贫,锥也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去年贫,犹立锥;今年贫,锥也无

    【释义】:

    意谓去年贫还不算真贫,还有立足之地,今年贫,已经一无所有了。指贫穷更加一层,穷到绝顶。《红楼梦》二二:脂评:拍案叫绝。此又深一层也。亦如谚云:去年贫,犹立锥;今年贫,锥也无。其理一也。

  • 犬马犹知恋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犬马犹知恋主

    【释义】:

    连狗和马也知道眷恋和报效主人。指人都知道眷恋报答恩主。《醒世恒言》三五:犬马犹然知恋主,况于列在生人。为奴一日主身,情恩同父子,名分等君臣。

    ☉犬猫还恋主,燕雀不离檐

    《世无匹》一一:居以安为胜,何须乔木迁。犬猫还恋主,燕雀不离檐。斗室安运陋,高堂未适恬。

  • 蛇见雄黄,犹如鬼见阎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蛇见雄黄,犹如鬼见阎王

    【释义】:

    雄黄:雄黄酒。指蛇怕雄黄酒。《雷峰塔传奇》四:娘娘,明日乃端午佳节,家家户户皆要买用雄黄酒。俗言道:蛇见雄黄,犹如鬼见阎王。小婢若闻此味,腹中疼痛如刀割一般,倘若显出原形,被相公看见,怎生是好?

  • 说话不明,犹如昏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说话不明,犹如昏镜

    【释义】:

    说话:本指说书,泛指说话。昏镜:模糊不清的镜子。形容说话不说明白,会使人莫名其妙。《儿女英雄传》二三:从来说的好:说话不明,犹如昏镜。说书的一张口本就难交代两家话,何况还要供给着听书的许多只耳朵听呢!

    ⊙说话不明,犹如浑镜

    《龙图耳录》三五:冯氏听了,好不明白,复问道:“到底为什么事这样的着急?真是‘说话不明,犹如浑镜’,你益发老糊涂了。你且把事由儿说来我听。”

  • 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之质,望秋先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之质,望秋先零

    【释义】:

    蒲柳:蒲草、柳树。喻低贱的人。松柏虽经严霜而仍枝繁叶茂,蒲柳未到秋天就已开始零落。比喻高贵的人虽经风雨而身体犹健,精神饱满。低贱的人稍受磨折就身心交瘁、未老先衰。常用作自谦精力衰颓的话。□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生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东西晋演义·东》四:帝问悦之曰:“卿与朕同庚,而发如何早白?”悦之对曰:“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之质,望秋先零”。文帝大喜其对,以此重之。

    ⊙蒲柳之姿,望秋先零

    《儒林外史》三五:山野鄙性,不习车马之劳,兼之蒲柳之姿,望秋先零,长途不觉委顿,所以不曾便来晋谒,反劳大人先施。

  •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释义】:

    天降的祸害还可以逃避。自己作的罪孽就难以逃避。指自己作孽招来的灾祸,只有自作自受。□语本《书·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逭,逃)《孟子·公孙丑上》引此。《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三:自古圣人道得好: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这是他自取其罪,与别人不相干的。《济公全传》一九四: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我和尚并不愿多管闲事,无奈你实属罪大恶极,我和尚诛恶即是善念。《樵史通俗演义》一四:后来诈财生事,直到吊死的田地。正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逭:逃走。《孔圣宗师出身全传》四:为善者,天必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必报之以祸。又云: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天作孽,犹可违

    《儿女英雄传》三:果然有些善根,再知悔过,这人力定可以回天,便教作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

    《四游记·东游记》五二:此畜富贵如此,何不知足,夺此玉版何用?今日国破人亡,果是自作孽,不可活也。

  • 屠人已操刀,圈豕犹狂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屠人已操刀,圈豕犹狂吼

    【释义】:

    圈豕:围栏中的猪。比喻人像蠢猪一样,别人已准备好要宰掉他,他却仍浑然不觉,在那里吼叫,张牙舞爪。《隋史遗文》四六:正要脱离萧御史,与李密相近。正待起兵,报萧御史到。仁基出迎,闰甫与行俨已是定计策了。这萧御史似:屠人已操刀,圈豕犹狂吼。

  • 亡羊补牢,犹未晚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亡羊补牢,犹未晚耳

    【释义】: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喻事情虽已出了差错或事情紧迫,马上采取防范补救措施,还不算太迟。□语见《战国策·楚策四》: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野叟曝言》九:你兄弟所做所为,不顾廉耻,若非他妻子贤惠,恨不得处死了!我已吩咐他,趁此中止,则亡羊补牢,犹未晚耳!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珍珠舶》一:然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贤弟前程远大,亦何必以此介怀。

  •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释义】:

    徐娘: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指姿色尚存的中年妇女。泛指中年妇女姿色、风韵不减当年。□《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冷眼观》一:那妇人也不过二三十岁,虽是徐娘半老,却也风韵犹存。《大马扁》四:康有为洗脸后,喝喝两口茶,看看那娘儿却有几分姿色,真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徐娘虽老,风韵犹存

    《花月痕》四三:徐娘虽老,风韵犹存,竟会想出这个令来。

  • 眼见之事犹恐假,耳听之言未必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眼见之事犹恐假,耳听之言未必真

    【释义】:

    即使亲眼看到的事犹恐未必真实可靠,耳听的传言更不可确信。指事物复杂难辨,不可轻信传闻。《永庆升平前传》四:成龙一想:“听他一片之言,未必是真。正是:眼见之事犹恐假,耳听之言未必真。”

    ⊙眼观此事犹然假,耳食之言未必真

    《彭公案》二:诸事已毕,想起……听人传言,说本县李新庄有恶霸李八侯,为人作恶,我不免暗访此人,要是好人,也未可是。俗语说的好:眼观此事犹然假,耳食之言未必真。

    ⊙眼见犹恐是假,耳闻岂可为真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三八:不然。自古道:眼见犹恐是假,耳闻岂可为真。臣昔日在朝,得知二人忠直,又有古人之风,多与朝臣不合。以理言之,岂不做中国大臣,反恋小邦爵位?以情言之,亦不肯抛妻丢子,受朝廷的国法,而自顾一分之理。凡事中间,必有委曲。

  • 犹子比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犹子比儿

    【释义】:

    犹子:侄子。指侄子等于儿子一样。《醒世姻缘传》五三:不如将兄弟晁为仁的儿子过继一个罢。犹子比儿,这能差甚么?

  • 若犹-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若犹ruòyóu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左传·昭公十三年》:若犹有罪,死命可也。(《春秋左传集解》册四页一三九〇)

    ——如果有罪,〔我〕可以奉命而死。

    《左传·哀公十二年》:寡君以为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犹可改,日盟何益?(《春秋左传集解》册五页一七八三)

    ——我们国君认为假如订了盟约,就不能更改了。如果可以更改,天天订盟约有什么好处?

  • 犹-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犹yóu

    副词

    在句中作状语

    一、表示在不同情况下具有同一动作行为。可译为“同样”。

    《左传·襄公十年》:从之将退,不从亦退。退,楚必围我。犹将退也。不如从楚,亦以退之。(《春秋左传集解》册三页八七六)

    ——顺从他们将要退兵,不顺从也要退兵。退了,楚国必定要围攻我们。同样要退兵。不如顺从楚国,也以〔此〕使楚国退兵。

    《论衡·祸虚篇》:天地所罚,小大犹发;鬼神所报,远近犹至。(《论衡》册二卷六页五上)

    ——天地的惩罚,〔不论罪恶〕大小同样要发生;鬼神的报应,〔不管〕地处远近同样能到达。(小大:指大大小小的罪恶。)

    二、提出更甚的事作衬托,表示甲事尚且如此,乙事更不用说。常同后一分句表示进层的连词“况”等呼应。可译为“尚且”。

    《左传·隐公元年》: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春秋左传集解》册一页六)

    ——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根除,何况国君〔您〕宠爱的弟弟呢?

    《左传·僖公三十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春秋左传集解》册一页三九六)

    ——我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更〕不能有所作为了。《史记·周本记》:王犹不堪,况尔之小丑乎!(《史记》册一页一四〇)

    ——君王尚且担当不了,何况你这小人呢!(堪:胜任、担当。小丑:对人轻贱之称。)

    三、表示动作行为或性状仍保持原状,没有发生变化。可译为“还”、“仍然”、“依然”等。

    《史记·货殖列传》: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史记》册十页三二六一)

    ——〔从前〕文王兴建丰邑,武王建都镐京,所以那里的百姓还有先王遗留下来的风尚。

    《楚辞·离骚》:芬至今犹未沫。(《楚辞》册一卷一页三二下)

    ——芬香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消失。

    《礼记·中庸》: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礼记注疏》册十三卷五二页四下)

    ——天地很广阔了,人们仍然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

    《汉书·食货志上》: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册四页一一三一)

    ——虽然有高的城墙深的护城河,严厉的法律很重的刑罚,仍然不能够禁止。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靖节先生集》册二卷五页七下)

    ——〔院落里的〕小路已经长满了荒草,松树菊花依然生存。(三径:这里指院子里的小路。)

  • 犹-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犹yóu

    介词

    用同“由”。“犹”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作状语。可译为“因为”。

    《公羊传·庄公四年》:纪侯之不诛,至今有纪者,犹无明天子也。(《公羊注疏》册二卷六页七上)

    ——纪侯没有被杀掉,到今天还有纪国,是因为没有英明的天子啊。《说苑·反质》:文公其知道乎!其不王者,犹无佐也。(《说苑》册四卷二十页八下)

    ——晋文公大概懂得君道吧!他不能统一天下,是因为没有贤臣辅佐。

  • 犹-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犹yóu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如果”等。

    《左传·襄公十年》:犹有鬼神,于彼加之。(《春秋左传集解》册三页八六六)

    ——假如有鬼神,一定对它加罪。(彼:这里指宋国。)

    《韩诗外传·八》:犹以周公为天下赏,则以同族为众,而异族为寡也。(《韩诗外传》卷八页七四下)

    ——如果按照周公给全国〔诸侯〕赏赐〔的办法〕,那么同族的人给得就多,异族的人给得就少。

  • 犹且-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犹且yóuqiě

    副词

    提出更甚的事作衬托,表示甲事尚且如此,乙事更不用说。作状语。可译为“还”、“尚且”等。

    《荀子·正论篇》:虽此倮(luǒ)而薶(mái)之,犹且必拍(hú)也,安得葬薶哉?(《荀子》册三卷十二页十下)

    ——即使这时光着身子埋葬,还一定会被挖掘出来,怎么能〔按古礼〕埋葬呢?(倮:用同“裸”。赤身露体。薶:用同“埋”。拍:掘。)

    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昌黎先生集》册四卷十二页二上)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随老师向老师求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远远地低于圣人,可是却以向老师求学为耻。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史以名为褒贬,犹且恐惧不敢为;设使退之为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贬成败人愈益显,其宜恐惧尤大也。(《柳河东集》册八卷三一页一下)

    ——史官根据名分来赞扬或贬抑〔人物〕,尚且畏惧不敢轻易下笔;假如让退之〔您〕担任御史中丞大夫,恐怕对人们的赞扬、贬抑、成全、损毁就会更加明显,那应当畏惧的就更多了。(御史中丞大夫:指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唐代中央主管监察执法的官吏。)

  • 犹若-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犹若yóuruò

    副词

    在句中作状语

    一、表示情况仍然保持原状,没有发生变化。可译为“还是”、“仍然”等。

    《管子·轻重甲》:君虽强本趣(cù)耕,发草立币而无止,民犹若不足也。(《管子》册四卷二十三页十七下)

    ——您虽然重视农业生产督促耕田,开垦荒地发行货币而不停止,老百姓还是不富裕。(本:根本。这里指农业。)

    《荀子·不苟篇》: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未从也,虽从必疑。(《荀子》册一卷二页四下)

    ——善作为行为的准则,不笃诚就不能专心守仁行义,不专心守仁行义就不能表现在行动上,在行动上表现不出来,那么虽然在心中产生,在脸上显露,在嘴上说出,老百姓仍然不会服从,即使服从也必定怀疑。(慎:诚实。独:这里指专心行仁守义。)

    二、提出更甚的事作衬托,表示甲事尚且如此,乙事更不用说,常同后一分句表示进层的连词“而况”等相呼应。可译为“尚且”。

    《吕氏春秋·孟秋纪·荡兵》:中主犹若不能有其民,而况于暴君乎?(《吕氏春秋》册一卷七页四下)

    ——中等的国君尚且不能保有他的老百姓,何况暴虐的国君呢?

    《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舜禹犹若困,而况俗主乎?(《吕氏春秋》册三卷十七页十三上)

    ——舜禹〔遇到这种情况〕尚且感到很难办,何况平庸的君主呢?

  • 犹-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犹yóu

    附类

    动词。作“象”解。

    《商君书·画策》:赏善之不可也,犹赏不盗。(《商君书》册二卷四页十一下)

    ——不能奖赏守法的人,就象不能奖赏不做盗贼的人一样。(善:指守法。)

  • 家贫犹自可,路贫愁杀人-佛源语词词典

    家贫犹自可,路贫愁杀人

    呆在家里穷一点还好办,走在路上在旅途中如果没钱可就愁死人了。意谓在自己家里事情好办,出门在外难以解决。《五灯会元·卷十九·元礼首座》:“僧问:‘五祖迁化向甚么处去?’师曰:‘有眼无耳朵,六月火边坐。’曰:‘意旨如何?’师曰:‘家贫犹自可,路贫愁杀人。’”现代汉语作为谚语承用,民间有“穷家富路”的说法。例:路上多带一点钱,出门在外做什么都不容易,家贫犹自可,路贫愁杀人哪!

  • 蛇入竹筒,曲性犹在-佛源语词词典

    蛇入竹筒,曲性犹在

    比喻本性难改。《大智度论》:“譬如蛇行,本性好曲,若入出筒中则直,出筒还曲。”又,《虚堂和尚语录》卷二:“上堂。僧问:‘仰山谓香岩云:如来禅许师兄会,祖师禅未梦见在。此意如何?师云:‘蛇入竹筒。’”(按虚堂和尚用一个现成的谚语的前半句来回答,指仰山的本性未变,不可能直接回答问题,犹如蛇入竹筒一样,曲性并未根本改变。)

  • 犹-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犹猶yóu

    ①猴类动物,又名犹猢。《水经注·江水》:“山多~猢,似猴而短足。”②如同,好像。《齐桓晋文之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缘木而求鱼也。”《隆中对》:“孤之有孔明,~鱼之有水也。”③副词。(1)表示依然如故。相当于“还”“仍然”。《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可追。”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抱琵琶半遮面。”(2)用于复句的前一分句,提出比况以引出推论。相当于“尚且”。《烛之武退秦师》:“臣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耳,~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④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等。《左传·昭公十二年》:“~有阙也,筮虽吉,未也。”⑤通“猷”。(1)谋略,计谋。《诗经·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2)道,道术。《诗经·小雅·小旻》:“匪先民是程,匪大~是经。”(匪:非。经:效法。)

    【犹且】尚且。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从师而问焉。”

    【犹然】尚且,仍然。《史记·游侠列传》:“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

    【犹若】尚且,仍然。《吕氏春秋·察今》:“虽人弗损益,~不可得而法。”

    【犹尚】尚且。《左传·僖公五年》:“亲以宠逼,~害之,况以国乎?”

    【犹豫】迟疑不决。《楚辞·离骚》:“心~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赤壁之战》:“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之计。”

    【犹之】①同样,如同。《论语·尧曰》:“~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侯方域《马伶传》:“见崑山~见分宜也。”②仍然。《战国策·齐策一》:“无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无益也。”

  •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现代汉语大词典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wáng yáng bǔ láo yóu wèi wéi wǎn

    【释义】:

    见“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 言犹在耳-现代汉语大词典

    言犹在耳yán yóu zài ěr

    【释义】:

    形容别人说的话大家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 记忆犹新-现代汉语大词典

    记忆犹新jì yì yóu xīn

    【释义】:

    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巴金《谈〈第四病室〉》:“开始写《第四病室》的时候,因为‘记忆犹新’,我的确有‘重温旧梦’的感觉。”

  • 困兽犹斗-现代汉语大词典

    困兽犹斗kùn shòu yóu dòu

    【释义】:

    被围困的野兽仍然搏斗。比喻处于绝境仍作竭力挣扎。语出《左传·定公四年》:“困兽犹斗,况人乎?”郭沫若《颂苏联红军》:“纳粹匪徒还在企图着困兽犹斗而残喘苟延,‘无条件投降’仅仅靠着空谈绝对不能实现。”今多含贬义。

  •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现代汉语大词典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xú niáng bàn lǎo fēng yùn yóu cún

    【释义】:

    指中老年妇女尚有风韵。邹韬奋《萍踪寄语》:“那个女主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拿着一瓶酒和几个玻璃杯出来。”参见“半老徐娘”。

  • 犬犹儿-现代汉语大词典

    犬犹儿quǎn yóur

    【释义】:

    汉字偏旁名称。通称“反犬旁”。例字如“狂”、“犹”、“独”等。

  • 犹-现代汉语大词典

    犹yóu猶

    【释义】:

    ①如同;好比。如:个人的能力同群众的创造力相比,犹沧海之一粟。②副词。还;仍。如:犹可。③连词。尚且。如:鼠犹有皮,况人可无耻乎!

  • 犹大-现代汉语大词典

    犹大yóu dà

    【释义】:

    [希腊Ioudas]《圣经》人物。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由于耶稣传布新道得到百姓的拥护,引起犹太教祭司长和长老的仇恨,欲除掉耶稣,他们给了犹大三十块钱,犹大就出卖了耶稣,并商定在捉拿耶稣时以亲吻为暗号进行指认。逾越节这天,当耶稣带领门徒从伯大尼出来,走到橄榄山麓客西马尼园时,犹大带着人赶到,并假装上前请安,吻耶稣的面颊,耶稣于是被捉拿,后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死后,犹大内心十分恐惧,把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钱扔还给祭司长,并吊死在紫荆树上,此树也称犹大树。后遂以“犹大”代指叛徒、出卖朋友的人。

  • 犹之乎-现代汉语大词典

    犹之乎yóu zhī hū

    【释义】:

    如同。邹韬奋《萍踪忆语》:“华侨的组织不健全,当然不就是大多数华侨的不兴,犹之乎美国劳工组织的官僚化,不就是大多数美国工人的不兴,这是要分别清楚的。”

  • 犹太教-现代汉语大词典

    犹太教yóu tài jiào

    【释义】:

    主要在犹太人中间流行的宗教,奉雅赫维(在希伯来文《圣经》中写作JHWH,即yahweh)为唯一的真神。基督教的《旧约》原是其经典。十二世纪时,有犹太人来到我国开封,设立会堂,称“一赐乐业教”。

  • 犹可-现代汉语大词典

    犹可yóu kě

    【释义】:

    尚可;还可以。叶圣陶《一个练习生》:“啊,那张‘进局须知’,不看犹可,一看之后,我的兴奋的心脏,简直停止了跳动!”

  • 犹夷-现代汉语大词典

    犹夷yóu yí

    【释义】:

    犹豫。闻一多《什么梦》:“她站在生死的门限上犹夷。”

  • 犹自-现代汉语大词典

    犹自yóu zì

    【释义】:

    尚且;仍然。如:大家都走了,她犹自在那里掉泪。

  • 犹如-现代汉语大词典

    犹如yóu rú

    【释义】:

    如同。巴金《灭亡》:“我在那里住了两个月就完全习惯了,犹如在自己家里一般。”

  • 犹言-现代汉语大词典

    犹言yóu yán

    【释义】:

    好比说;等于说。如:进止,犹言进退。

  • 犹移-现代汉语大词典

    犹移yóu yí

    【释义】:

    犹豫。洪深《申屠氏》:“方六一意尚犹移,经不得方蛟‘毛遂自荐’,一力担承,方六一点头允可。”

  • 犹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犹然yóu rán

    【释义】:

    仍然。李劼人《死水微澜》:“至今四十多年了,这幅画景,犹然清清楚楚的摆在脑际。”

  • 犹疑-现代汉语大词典

    犹疑yóu yi

    【释义】:

    犹豫不决。老舍《神拳》:“大哥,还犹疑什么呢?该死,活不了!输了命,不能输了理!”

  • 犹豫-现代汉语大词典

    犹豫yóu yù

    【释义】:

    迟疑不决。邹韬奋《艰苦奋斗》:“时势的危迫实在不能让我们犹豫了!”

  • 过犹不及-现代汉语大词典

    过犹不及guò yóu bù jí

    【释义】:

    事情做得过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朱自清《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过犹不及。”

  • 犹-汉语大词典

    “[猶]”的简化字。《龍龕手鑒》音尤切。【1】姓。或作“尤”。《正字通·犬部》:“犹,姓。{宋}有{犹道明},{邛州}人。犹,或作‘尤’。”【2】“[猶]”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