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举

举(舉)是什么意思

  • 检举←→包庇-反义词词典

    检举←→包庇jiǎnjǔ-bāobì

    【词性】:动

    检举:(向司法机关或其他国家机关、组织)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包庇:掩护或袒护(坏人坏事)。

    【例】 要勇敢地检举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而不要去包庇他们。

  • 间接选举←→直接选举-反义词词典

    间接选举←→直接选举jiànjiēxuǎnjǔ-zhíjiēxuǎnjǔ

    【词性】:名

    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代表去选举上一级代表的选举制度。

    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代表或议员的选举制度。

  • 仪举-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仪举yí jǔ

    【释义】:

    仪容举止。《新唐书·魏元忠传》:“元忠始名真宰,以诸生见高宗。高宗慰遣,不知谢而出,仪举自安。”

  • 举-古汉语虚词词典

    举jǔ

    副词

    一、用于谓语前,表示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都施行某种动作或具有某种情态。义即“都”。①昔者诸侯事吾先君,皆如不逮,举言群臣不信,诸侯皆有贰志。(《左传·宣公十七年》)——句义:从前诸侯事奉我们的国君,都像是唯恐落在别人后面一样,〔后来诸侯〕全都说晋国群臣不讲信用,〔于是〕诸侯都有了二心。②王如用予,则岂徒齐安,天下之民举安。(《孟子·公孙丑下》)——句义:大王您如果任用我,那么岂只是齐国的百姓得到太平,天下的百姓都会得到太平。予:我。岂徒:岂只。③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荀子·王制》)——句义:音乐,凡不是正派的就全部废除;颜色,凡不合于过去的文彩规格的全部停止。声:音乐。文:文彩。

    二、强调动作涉及全部受事者。义即“都”。①僖子不对而泣,曰:“君举不信群臣乎?”(《左传·哀公六年》)——句义:僖子不回答而哭泣,说:“您对臣下们全都不相信吗?”

    三、用于判断句的主语、谓语之间,主语表示的人或事物,都是谓语代表的人或事物。义即“都〔是〕”。①之所与为之者,之人则举义士也。(《荀子·王霸》)——句义:那些跟国君一起治理国家的人,都是有道义的人士。②之所以为布陈于国家刑法者,则举义法也。(《荀子·王霸》)——句义:君主所颁布于全国的那些刑法都是符合道义的法律。

  • 举一反三-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成〉从一件事例而类推知道许多事情。常作谓语、定语。

    她学习非常认真,能够举一反三,进步很快|聪明人读书,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老师讲课时,只能举一两个例子说明问题,这一两个例子就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书本里讲的原理、定律等给了他举一反三的启示

  • 检举-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检举jiǎnjǔ

    向司法机关或国家有关的机关或组织揭发违法犯罪问题——包庇、窝藏(对犯罪的儿子,他不但不检举揭发,反而~,结果锒铛入狱,受到了国法的制裁。)

  • 举棋不定-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举棋不定jǔqíbùdìng

    比喻办事犰豫不决,象下棋那样,拿着棋子不放开,反复思考——当机立断(这位戎马倥偬几十年的将军,过去一向~,此时却举棋不定,犹豫起来了。)

  • 举足轻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举足轻重jǔzúqīngzhòng

    形容地位重要,一举一动对全局都有极大影响——无足轻重(这场比赛对全局的胜负是~的)

  • 毛举细故-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毛举细故máojǔxìgù

    烦琐地列举细小的事情——提纲挈领(虽然材料十分丰富,也不能毛举细故,只能~地写一点。)

  • 轻而易举-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轻而易举qīngéryìjǔ

    形容事情容易做——难如登天

  • 推举-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推举tuīju

    推选——自荐(没有经过任何人推举,他是~作车间主任的。)

  • 中举-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中举zhòngjǔ

    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落第(范进~多次,最后一次终于中举了。)

  • 检举 告发-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检举 告发

    检举jiǎnjǔ 告发gàofā

    动词。表示向司法机关、公安机关或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揭发报告违法、犯罪行为。

    “检举”强调揭发出来,含有“查出违法、犯罪行为,而后揭发”的意味;使用的范围较广。例如:“上面正在反右,他就借这个形势检举了右派,当然会受到奖励了”(黎汝请:《冬蕾》);“他解放初期曾检举父亲无理开除手指被机器轧掉的工人,受到团市委的表扬”。

    “告发”强调向有关的机关报告;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徐子兼的画在他手里,也是高大头告发的”(《上海文学》,1982,3);“她回娘家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求得亲人的同情和支持,然后一同去告发”(《中国青年报》,1980.11.4);“可是接着他又发生奸污少女,侵犯军婚的事,被人告发”(《人民文学》,1979,1)。

  • 举动 行动-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举动 行动

    举动jǔdòng256行动xíngdòng518

    名词。指为实现一定的意图而进行的活动。

    “举动”强调活动的方式以及受某种意图和思想的支配。例如:“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朱德:《母亲的回忆》);“北方的大军都驻在瓜州一带,在监视杨、真两军的举动”(郑振铎:《桂公塘》)。

    “行动”强调进行的状态。例如:“对待婚姻恋爱,难道也象对待工作一样,强迫自己采取行动吗?”(蒋子龙:《锅碗瓢盆交响曲》);“假使我们自己也参加了一种行动,就决计不会说‘不过’的”(徐迟:《不过,好日子哪天有?》);“人们再也没有闲情专门注意这位新娘子的行动了”(赵燕翼:《桑金兰错》)。

  • 举动 举措 动作-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举动 举措 动作

    举动jǔdòng256举措jǔcuò 动作dòngzuò51

    名词。指人身或身体一部分的活动。

    “举动”强调所指的活动受一定的意识、素养或习惯的支配。例如:“不但我自己的,便是子君的言语举动,我那时就没有看得分明;仅知道她已经允许我了”(鲁迅:《伤逝》);“我小心得很,又把铜板一个一个地掷在阶石上,听听有没有哑板子,——这举动全不象一个贩卖一挑货物的商人”(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大家都仆倒在地上,周炳举动迟了一点,大个子李恩把他一拉,他也仆倒下去了”(欧阳山:《三家巷》)。

    “举措”强调活动的方式和位置;是书面语用词,具有书面语色彩。例如:“轮到我们的组长出来主持时,他竟腼腆紧张,举措失当”;“这是慈善的举措,当然受热诚的欢迎,更兼潘先生本来是体面的大家知道的人物”(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老教授现出举措不安的样子”(王蒙:《相见时难》)。

    “动作”强调活动的过程。例如:“大赤包一声令下,男女仆人飞快的跑进来,一眨眼把牌桌摆好,颇象机械化部队的动作那么迅速准确”(老舍:《四世同堂》,上册);“从他那貌似骄横却又目光不定的神情里,从他面似从容却又紧握两拳的动作里,许云峰看出对方内心的空虚和渺茫”(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尽管这些近侍太监……面貌姣好,服饰华美,动作轻盈,崇祯仍不免觉得他们笨手笨脚”(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册)。

  • 举荐 引荐-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举荐 引荐

    举荐jǔjiàn 引荐yǐnjiàn

    动词。表示把好的、有才干的人介绍给别人或组织,希望任用或接受。

    “举荐”含有“举出奉上”的意味,有郑重的态度色彩。例如:“无论是自荐,还是别人举荐,都要进行试用”(《光明日报》,1979.5.29);“猜到你是想到闯王那里干一番大事业,打算请咱们大帅把你举荐给闯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他近来已经得到皇上同意,让他辞去兵部尚书一职,举荐卢象升来代替”(同上书,第一卷上册)。

    “引荐”强调作介绍,含有“把所介绍的人带引到别人或组织那里”的意味,意思比“举荐”轻。例如:“我国历史上发现和引荐人才的伯乐不少,现代这类伯乐就更多了”(《光明日报》,1979.5.29);“今后对发现人才、引荐人才有方的人,也应给奖,形成制度”(同上);“话说完,他就站起来,要把小伙子带去体育俱乐部,引荐给教练”。

  • 推荐 荐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推荐 荐举

    推荐tuīliàn 荐举jiànjǔ

    动词。表示把好的人或事物向别人或组织介绍,希望任用或采用。

    “推荐”含有“在同类人员或事物中推选出好的介绍出来”的意味;较常使用。例如:“等咱们再从敌后回来,我推荐你去学开轰炸机”(孟伟哉:《昨天的战争》,第一部第二卷);“我是热爱他作品的一个,推荐他作品的一个”(《周恩来与文艺》,上卷);“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值得作为通讯报道的优秀之作而向读者推荐”。

    “荐举”含有“举出介绍”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较少使用。例如:“发现和荐举优秀年轻管理人才也是一门学问”(《光明日报》,1979.5.2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值得荐举给高中学生阅读”。

  • 高飞远举-实用委婉语词典

    高飞远举

    形容其前程远大,能施展抱负。

  • 管窥筐举-实用委婉语词典

    管窥筐举

    意为自己偏于一隅,孤陋寡闻,见识不广。原指从竹管里看世界,以竹筐盛放东西往上举。也作“以管窥天”、“管窥蠡测”。

  •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实用委婉语词典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意为鸿鹄冲天而飞,瞬间就能展翅到很高远的地方。语出汉刘邦《鸿鹄歌》。

  • 举足登高台,须有凌云志-实用委婉语词典

    举足登高台,须有凌云志

    意为树立远大的志向,抬起脚来才能登高。英国教育家克拉夫语。

  • 举鼎拔山-实用委婉语词典

    举鼎拔山

    喻指能量非常大,可担负社会重任。原意举得起重鼎,拔得动大山。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 轩然霞举-实用委婉语词典

    轩然霞举

    形容女子俊美潇洒像天空中的彩霞焕然飘展。

  • 举目无亲-实用委婉语词典

    举目无亲

    婉指孤独,周围没有一个亲人。

  • 举起的-实用委婉语词典

    举起的

    美国俚语。婉指男子竖阳,性欲冲动。

  • 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实用委婉语词典

    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

    意为你我常举手劳作,虽怀忧伤,但感情的互倚令人心地踏实。

  • 举棋不定-实用委婉语词典

    举棋不定

    婉指处事难以决断。就像下棋不知道怎样落棋子。喻指。

  • 神韵峻举-实用委婉语词典

    神韵峻举

    意指作品的精神气韵像山的挺拔、峻峭。

  • 标举兴会,引发性灵-实用委婉语词典

    标举兴会,引发性灵

    意为作品中的形象意态十分活跃,互相碰撞,容易引发人的性情灵感。

  • 举-孙子兵法词典

    举jǔ

    【释义】:

    〔舉〕①擎起;抬起。《形篇》:“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②举动;行动。《作战篇》:“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张预注:“约其所费,日用千金,然后能兴十万之师。”③立;决定。《九地篇》:“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曹操注:“谋定,则闭关以绝其符信,勿通其使。”④皆;全。《军争篇》:“举军而争利,则不及。”

  • 举军-孙子兵法词典

    举军

    【释义】:

    全军。《军争篇》:“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张预注:“竭军而前,则行缓,而不能及利。”

  • 举而不穷-孙子兵法词典

    举而不穷

    【释义】:

    行动不困穷。《地形篇》:“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张预注:“不妄动,故动则不误;不轻举,故举则不困。”

  • 当机立断 举棋不定-反义词应用词典

    当机立断 举棋不定

    当机立断 dāngjīlìduàn

    举棋不定 jǔqíbùdìng

    【当机立断】把握时机,毫不迟疑地作出决断。

    〔例句〕

    1.对于“更新厂”,您总得当机立断,决定个办法;总不能这样拖着。

    2.连长当机立断地说:“从高地的左侧包抄过去!”

    【举棋不定】拿起棋子不能决定怎样下。比喻做事犹豫不决。

    〔例句〕

    他的确也曾望着长江的上游喟然叹息,也曾举棋不定而多牢骚,但是到底再度振作精神,在敌人的轰炸下,把没备和熟练工人拖过三峡。

    〔应用例句〕

    领导者在紧要关头必须当机立断,不能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 举不胜举 屈指可数-反义词应用词典

    举不胜举 屈指可数

    举不胜举 jǔbùshèngjǔ

    屈指可数 qūzhǐkěshǔ

    【举不胜举】列举不过来,形容极多。

    〔例句〕

    1.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

    2.他想做官,说得冠冕一点,便是兼善天下,很认真……这些,在他的诗里面层见不迭,举不胜举。

    3.他乐于助人的事例举不胜举。

    【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就可数清,形容数目很少。

    〔例句〕

    1.中国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

    2.水文站每天几次来电话通知水位、流速的变化,能够安全施工的日子屈指可数了。

    3.勘探结果表明,这里是目前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特大型铜矿之一。

    〔应用例句〕

    在封建时代,真正廉洁自律的清官屈指可数,而贪官污吏却举不胜举。

  • 举世无双 无独有偶-反义词应用词典

    举世无双 无独有偶

    举世无双 jǔshìwúshuāng

    无独有偶 wúdúyǒu'ǒu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例句〕

    1.他说善于玩把戏,空前绝后,举世无双,人们从来就没有看见过;一见之后,便即解烦释闷,天下太平。

    2.收集在《女神》中的他早期的诗……可说是举世无双。

    3.举世无双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含贬义。

    〔例句〕

    1.先生与这位老夫子,可称无独有偶。

    2.灵峰和灵岩也都有“美女梳妆”的奇景,加上这块怪石,不仅无独有偶,竟是鼎足而立了。

    3.无独有偶,我国西双版纳有一种很粗壮的扁担藤,也是会盛水的,只要砍个口子,就可以用缸子去接水了。

  • 举足轻重 无关大局-反义词应用词典

    举足轻重 无关大局

    举足轻重 jǔzúqīngzhòng

    无关大局 wúguāndàjú

    【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

    〔例句〕

    1.现在他和赵伯韬立在敌对的地位了!而且举足轻重的杜竹斋态度莫测。

    2.而且袁世凯一死,他在东南半壁举足轻重的地位,也随之消失。

    3.在相当长的阶段里,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对全国的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关大局】跟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并不重要。

    〔例句〕

    1.在茶余饭后,亲朋好友之间开几句玩笑,我看是无关大局的。

    2.只要大多数人同意这个改革方案,即使有一两个人有保留意见也无关大局。

    3.有人认为,只要文章的观点正确,材料的细节有点出入也无关大局,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 袒护 检举 揭发-反义词应用词典

    袒护 检举 揭发

    袒护 tǎnhù 检举 jiǎnjǔ

    揭发 jiēfā

    【袒护】动词,贬义。因有私心而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

    〔例句〕

    1.他犯了严重错误,你为什么要袒护他?

    2.袒护坏人是不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

    【检举】动词。向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举报违法犯罪行为。

    〔例句〕

    1.某街道居委会干部向派出所检举了当地一个流氓团伙的罪行。

    2.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于犯罪分子的行径应该毫不留情地进行检举。

    【揭发】动词。揭露告发。

    〔例句〕

    1.经过思想斗争,儿子终于揭发了母亲毒死他父亲的罪行。

    2.有关部门正一一核查群众揭发的材料。

  • 进行 举行-近义词应用词典

    进行 举行

    进行 jìnxíng 举行 jǔxíng

    【进行】①从事(某种活动)。②前进。如:

    1.起义前党派我到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去,对工人进行一些秘密的军事训练。

    2.战士们在操场上一边训练,一边高唱着进行曲。

    【举行】进行(集会、比赛等)。如:

    3.1951年12月30日,中国地质学会举行成立三十周年大会。

    辨析:“进行”多指持续性的活动,如战争、学习、工作等。“举行”指严肃、正式、时间较短的活动,如会谈、球赛、奠基礼、展览会等。如指日常生活的一般活动,既不用“进行”,也不用“举行”。

  • 列举 罗列-近义词应用词典

    列举 罗列

    列举 lièjǔ 罗列 luóliè

    【列举】一个一个地举出来。如:

    1.这位读者列举了许多浪费时间的事例。

    【罗列】①分布;陈列。②列举。如:

    2.亭台楼阁,罗列山上。

    3.就要使同志们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都是无用的。

    辨析:“列举”指一系列的或大量的事例、事实,一个一个地列出来,如列举事实。“罗列”指把分散的,内部不是紧密联系的各个事物现象等,分别列出来,如罗列现象。

  • 推荐 推举-近义词应用词典

    推荐 推举

    推荐 tuījiàn 推举 tuījǔ

    【推荐】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如:

    1.这是一篇很好的整社经验,值得推荐。

    【推举】推选。如:

    2.宋老大看了那人一眼,摸摸小胡子,自信地说:“没有这么两手,我们社里几十户人家,也不会推举我赶车。”

    辨析:“推荐”指介绍好的人或事物给对方或上级,如推荐合适人选,推荐工厂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推举”指介绍优秀人物或合适人才,如推举他当工会主席,推举他当学生代表。

  • 包举-古文观止词典

    包举bāo jǔ

    【词性】:动词

    统括,全部占有(1)。《贾谊过秦论上》:包举宇内。——全部占有各国。

  • 超然高举-古文观止词典

    超然高举chāo rán gāo jǔ

    远走高飞(1)。《卜居》: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宁可远走高飞而保全节操呢?

  • 杜举-古文观止词典

    杜举dù jǔ

    【词性】:名词

    宴享礼毕而举杯之称(1)。《杜篑扬觯》: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直到今天,每逢主人敬完酒后,就举起酒杯来,人们把这叫做“杜举”。

  • 高举-古文观止词典

    高举gāo jǔ

    【词性】:动词

    犹言高蹈,指隐居(1)。《卜居》: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宁可超然世外、隐居山林来保全节操吗?

  • 举-古文观止词典

    举jǔ

    【词性】:名词

    计划,规划(1)。《义田记》: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那规模及宏大的计划,又恐怕超过了晏平仲。

  • 举-古文观止词典

    举jǔ

    【词性】:动词

    一、擎,向上托,抬起(17)。《鲁共公择言》: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梁王魏婴在范台设宴招待各国诸侯,酒喝得正酣畅的时候,请鲁国国君擎起酒杯进酒。《李陵答苏武书》:举目言笑,谁与为欢?——抬起头来想说说笑笑,能和谁共同欢乐呢?《李陵答苏武书》:举刃指虏,胡马奔走。——举起兵器奔向敌人,匈奴的人马都逃跑了。

    二、飞起,起来(2)。《卜居》: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宁可超然地高高飞起来保全自己的节操呢?《贾谊论》: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文章纡回曲折地抒发了郁闷的心情,急切地有远走高飞的意思。

    三、推荐,选用,选拔(17)。《驹支不屈于晋》: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祁大夫推荐族外的人不抛弃仇人,推荐族内的人不舍弃亲人。《乐毅报燕王书》: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先王破格选拔人材,把我从宾客中提拔出来。《屈原列传》:举贤以自佐。——选用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

    四、赴试,考中(11)。《讳辩》:劝贺举进士。——规劝李贺参加进士考试。《讳辩》: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李贺父亲名叫晋肃,儿子就不能够参加进士考试。《送董邵南序》: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董生参加进士考试,连续没有被主考官录取。

    五、列举,提出(2)。《屈原列传》:举类迩而见义远。——列举眼前的事例,而显现出的意义极其深远。《原毁》:举其一,不计其十。——列举其一点,不考虑其

    余的十点。

    六、行动,举动(2)。《宫之奇谏假道》:晋不更举矣。——晋国不用再行动了。《司马错论伐蜀》: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这样,我们只一次举动却名声和实际好处两样都有了。

    七、谈论,称引(2)。《季梁谏追楚师》: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祝史诈称〔功德〕来祭祀,臣下不知其可否成功。《原道》: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不只在口头上谈论,而且还

    写在书上。

    八、发动,动员(6)。《乐毅报燕王书》: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大王若想讨伐他,就必须发动天下的力量去对付他。《报任安书》: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人,一国共攻而围之。——就征召左右贤王,动员会射箭的人,全国一起攻打,包围他们。《心术》: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作主将的方法,明白事理,才可以动员士兵,了解形势,才可以率领士兵,懂得调遣,才可能指挥士兵。

    九、作,兴办,举行(3)。《臧僖伯谏观鱼》: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凡是物品不能用来讲习祭祀和军事的,那材料不能用来做礼器和兵器的,那么君主就不用去兴办它。《报任安书》: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糵其短,仆诚私心痛之。——现在作事一不当,那些保全自己和妻子儿女的臣子,随即就夸大他的过去而酿成大罪,我的确非常痛心。《象祠记》:举而不敢废也。——年年举行,不敢取消啊。

    十、攻克,占领(5)。《虞师晋师灭夏阳》:灭夏阳而虞、虢举矣。——消灭了夏阳,那么虞国和虢国就可以被攻克了。《虞师晋师灭夏阳》: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晋献公灭了虢国,鲁僖公五年,随后就占领了虞国。《李斯谏逐客书》: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战胜了楚国、魏国的军队,占领了千里的土地。

    十一、检举,揭发(1)。《亲政篇》:鸿胪举不如法。——鸿胪卿检举不符合的制度。

  • 举-古文观止词典

    举jǔ

    【词性】:形容词

    全,整个(7)。《乐毅报燕王书》: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先王把全国家的大事委托给了将军。《伯夷列传》: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全社会的人混浊不堪,清廉的读书人就会显现出来。《李陵答苏武书》:匈奴既败,举国兴师。——匈奴已经被打败了,于是在全国动员军队。

  • 举-古文观止词典

    举jǔ

    【词性】:副词

    表示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都具有某一动作行为或性状。可译为“都”、“全”、“全部”等(7)。《曾子易箦》: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几个人都扶他起来,换掉席子,回到床席上还没睡好,就死去了。《贾谊治安策一》: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等待他们的子孙生下来,全部让他们为君王。《钴鉧潭西小丘记》: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从小丘中间眺望,山峰高峻,云彩飘浮,小溪流动,鸟兽遨游,它们都和乐地运用巧慧,献出长技,在这个小丘下表演。

  • 举错-古文观止词典

    举错jǔ cuò

    【词性】:名词

    犹“举措”。动作,举动(1)。《乐毅报燕王书》: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大王的举动有高出于社会上一般人的用心。

  • 举火-古文观止词典

    举火jǔ huǒ

    点火,生火做饭(1)。《义田记》: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齐国的读书人,等待我的接济才能生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

  • 孔文举-古文观止词典

    孔文举kǒng wén jǔ

    【词性】:名词

    即孔融(153-208)。汉末文学家,文举是其字。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曾任北海相,时称孔北海。为人恃才负气,所作散文,锋利简洁,多讥嘲之辞,后为曹操所杀。为“建安七子”之一(1)。《与韩荆州书》: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到任后,又征聘孔文举。

  • 伍举-古文观止词典

    伍举wǔ jǔ

    【词性】:名词

    即椒举。春秋时楚臣。伍参的儿子,伍子胥的祖父(2)。《子产却楚逆女以兵》:伍举为介。——伍举当副手。《子产却逆楚逆女以兵》:伍举知其有备也。——伍举知道郑国已经有了防备。

  • 遐举-古文观止词典

    遐举xiá jǔ

    死的饰辞(1)。《李陵答苏武书》: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那贾、周两人的去世,谁不为他们痛心呢?

  • 不中抬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中抬举

    【释义】:

    不中:不堪,不适合。谓不值得看重。《儒林外史》一:时知县此时心中十分恼怒,本要立即差人拿了王冕来责惩一番,又想恐怕危老师说他暴躁,且忍口气回去,慢慢向老师说明此人不中抬举,再处置他也不迟。《蜃楼志》一六:都是你这不中抬举的东西,害我到这地步!《儿女英雄传》四〇:唗!你这妮子,怎的这等不中抬举!我倒问你,你这委屈安在?

    ⊙不重抬举

    《玉燕姻缘全传》五九:这个不重抬举的死贱人,好言好语不肯依从。

  • 不受人抬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受人抬举

    【释义】:

    抬举:看重,优待。谓不配领受别人的看重或礼待。《何典》七:师姑大怒道:“嗔拳不打笑面。我好意劝你,怎倒这等不受人抬举!”

    ⊙不受抬举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八八:谁知那小子不受抬举,他说是包可以成功,但是他要三千银子,方才肯说。

  • 当堂不让父,举手不留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当堂不让父,举手不留情

    【释义】:

    既然上了公堂,争辩起来,连父亲也不相让。既然动了手,那也就不留什么情面了。常指比武时双方都不会让步、留情面。不管对方是亲是友。《施公案》一七六:也别论我是王爵,他是庶民,只管叫天霸有什么本领,与奴才较量较量。俗云:当堂不让父,举手不留情。那天霸有过人武艺,就打死奴才,不敢叫他偿命。

    ⊙当场不让父,举手不留情

    《锋剑春秋》一四:师叔少发痴言,知彼知己,百战百胜。你在药蓝山修真,何苦听信谗言,下山与我燕人动手。俗语云“当场不让父,举手不留情”。

    ⊙当场不让故,举手不留情

    《永庆升平前传》九:这两个人默默无言,有心要去练,又不行;有心不练,又当着好些个人。俗语说的不错:“当场不让故,举手不留情。”

  • 奉劝世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奉劝世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

    【释义】:

    神明:上天神灵。劝人不要忙于算计钻营,有神明在天上鉴察人的一切言行。《画中人》二一:既有路引,且放进去。奉劝世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

  • 昊昊青天不可欺,举头三尺有神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昊昊青天不可欺,举头三尺有神知

    【释义】:

    昊昊青天:苍天。劝诫语。劝人不要做瞒心昧己的坏事,以免受到洞察一切的神灵的惩罚。《说岳全传》六九:正是昊昊青天不可欺,举头三尺有神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 后举者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后举者胜

    【释义】:

    举:举事。指发动推翻现政权的举动。意谓后举事者能最终获胜。《英烈传》二九:主公可先斩议降与议迁钟山的,然后贼可破耳。古人说:后举者胜。宜伏兵伺隙以击之,取威制敌,以成王业,正在此际。

  • 举目无亲-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举目无亲

    【释义】:

    抬头看,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出门在外,孤单无依,人地生疏。□宋·苏轼《与康公操都官书》:举目无亲故。《醒世恒言》三:今日患难之际,举目无亲,见了近邻,分明见了亲人一般。《隋唐演义》一〇:老伯母只生得大哥一人,久不回家,举目无亲,叫她怎不牵挂。《歧路灯》一五:我的亲戚,俱在外省,姑家,舅家,连外父家,都没有在河南的。我这里举目无亲,甚是寂寞。

    ⊙举眼无亲

    《红楼梦》八三:你日后必定有个好人家,好女婿,决不像我这样守活寡,举眼无亲,叫人家骑上头来欺负的。

    ⊙举眼无靠

    《红楼梦》四八:到了外头,谁还怕谁,有了的吃,没了的饿着,举眼无靠。

  • 举世无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举世无双

    【释义】:

    世间没有第二个。形容稀有。《英烈传》七〇:历年既久何曾老,举世无双莫漫夸。

  • 举手之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举手之劳

    【释义】:

    举一下手就办成的事。形容轻而易举之事。《水浒传》二五:杀虎后忽欲杀一妇人,曾不举手之劳焉耳。

  • 举头三尺有神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举头三尺有神明

    【释义】:

    神明:神灵。意谓人应有所检点,不欺心做坏事,有神灵就在不远之处监察。《鼓掌绝尘》一四:孩儿休得乱道。举头三尺有神明,而今世间多有这样奇事。《东游记》五六:古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那里没有神明,就是这荒野去处,人迹罕到之地,也有虚空过往,为人举心动念,便有神明。《韩湘子全传》二六:崔群老贼!你欺心图谋人家儿女,到不说自己不是,反在暗地里诬陷我们,明明是欺天了,只怕举头三尺有神明,天也不肯轻轻的饶放你。

    ⊙举头三尺,即是神明

    《天妃娘妈传》一八:二郎曰:“当无戏言。”长者曰:“举头三尺,即是神明,人间细语,天闻若雷,君子言不妄出诸口。”

    ⊙万事劝人休作恶,举头三尺有神明

    《说岳全传》七四:正是:万事劝人休作恶,举头三尺有神明,早知今日遭刑戮,悔却从前使黑心。

    ⊙万事劝人休计较,举头三尺有神明

    《三遂平妖传》九:法随镡破儿童笑,咒与人空公子嗔。万事劝人休计较,举头三尺有神明。

  • 举心动念,天地皆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举心动念,天地皆知

    【释义】:

    举:动。人心里动一个念头,天地鬼神都知道。劝人不起邪念,不做恶事,多发善愿,多做善事,以免遭到惩罚报应。《西湖二集》六:列位看官,你看忤逆之报一毫不差,那行凶作恶之人只道鬼神不灵,不知举心动念,天地皆知。《野叟曝言》二四:你们众弟兄肯为朝廷出力,剿除叛逆,举心动念,天地皆知,必有鬼神护佑,壮忠义之气。

    ⊙举心动念,神鬼皆知

    《红楼复梦》五:举心动念,神鬼皆知。你才发心办这两件好事,凤姐儿早就知道。

    ⊙举心动念,便有神明

    《东游记》五六:古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那里没有神明,就是这荒野去处,人迹罕到之处,也有虚空过往,为人举心动念,便有神明。

  • 举趾高者,其心不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举趾高者,其心不固

    【释义】:

    固:坚定。比喻骄傲轻敌的人,往往意念不坚必然垮台。《天妃娘妈传》一七:勿轻敌,盖举趾高者,其心不固,所谓常胜之家难以语敌者此也。胡虏历崎险而若平,苟不重张其势,而乃行伍之不齐,则纪律之疏,破败之形也。

  • 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

    【释义】:

    要顾及情面就不动手打,动手打了就不会留情面。《西游记》二一:儿子啊!常言道: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你外公手儿重重的,只怕你挨不起这一棒。《续西游记》九二:你们倚着人众势强,冤赖我僧家藏你兔子,定要开我经担。我如今弟兄三个,只有这三条禅杖,你若打得我,便让你开担子;若是打不过我三个和尚,休要悔懊!俗语说的: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

    ☉容情不举手,举手不容情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八:道犹未了,照头就是一刀。张先锋就还他一刀。自古道:“容情不举手,举手不容情。”一往一来,一上一下,大战三五十合,不分胜负。

    ☉举手不容情

    《梼杌闲评》二〇:这几个妇女都是富贵家娇艳,怎禁得这般挫折,虽是用刑从轻,正是举手不容情,略动动手,就是个半死。《飞龙全传》一:正是一时举手不容情,凭你神仙也退避。

  • 买举须当中举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买举须当中举年

    【释义】:

    买举:买关节求得中举。买关节求中举也须要在命该中举的那一年进行。比喻官运不可妄求。《鸳鸯针》一:不知俗语说得好,买举须当中举年。这句,俨然有个可求不可求的道理在里面。如那不当中举之年,妄求非福,机事不密,一旦败露,名实俱丧。

  • 没有场外举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没有场外举子

    【释义】:

    场:考场。举子:举人。明清两代乡试考取的人。指不参加科举考试,不会中举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六一:俗语常说,没有场外举子,广东可闹过不曾进场,中了举人的了。

    ☉自古无场外的举人

    《儒林外史》三: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

    ☉天下无场外举子

    《镜花缘》六:即如下界俗语言:天下无场外举子。盖未进场,如何言中,就如人事未尽,如何言得天命。

  • 劝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劝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

    【释义】:

    奉劝世人不要作昧心事,暗里亏心,上有神明鉴察,终难逃报应。《终须梦》一二:却说洪袖中,打得手痛脚酸,面破肤黑,神不辅心,形不辅体,声声说道:“劝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

    ☉劝君莫作亏心事,举头湛湛有青天

    《生绡剪》六:诗曰:国正天心顺,官清民不冤。劝君莫作亏心事,举头湛湛有青天。

  • 人心一举鬼神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心一举鬼神知

    【释义】:

    人心里刚动一个念头,鬼神就已经知道了。劝人少生歹念,以免遭到报应。《英云梦传》七:正是人心一举鬼神知,奸险徒然富贵时;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 三年读成举子,十年学不成诗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三年读成举子,十年学不成诗翁

    【释义】:

    举子:举人。明清时称乡试考中的人。读书花三年时间就可以考成举子,学诗花十年时间也不一定能成为诗人。意谓诗具别才,不是死学硬记就能成的。《终须梦》三:兄差了。俗云三年读成举子,十年学不成诗翁。诗非锦心绣口、旷达不羁之才,不能道只字。诗正未可容易轻之也。

  •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释义】:

    意谓读书人长期刻苦攻读无人知晓关心,一旦考取功名,立刻就会名扬天下。□元·刘祁《归潜志》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二度梅全传》三九:只见那合省官员,远处皆是委官员来,那近的官皆亲自前来祭奠。正是: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闪电窗》一二:褚良贵果以奇才雄策中式浙江乡试第二名。正是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夫人一到马头便知侄儿中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二度梅》三九:只见那合城的官员,远者皆是委员代吊,近者俱是亲来。果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十年受尽窗前苦,一举成名天下闻

    《警世通言》二四:走出门来,只见大门上挂着一联对子:十年受尽窗前苦,一举成名天下闻。这是我公公作下的对联。他中举会试,官至侍郎。

    ⊙一举成名天下闻

    《红楼梦》一一九:一举成名天下闻,如今二爷走到那里,那里就知道的。谁敢不送来!《跻春台·双金钏》:爹爹呀!既有银钱把水进,何不周济姓常人。送他学堂读孔圣。一举成名天下闻。

    ⊙一举成名天下知

    《明月台》一一:今年正当大比之年,分付儿子进京赴考。速提三场点了探花,赴宴谢恩。果然一举成名天下知,哄动京城九卿四相,文武官僚都来说亲。

  • 万事劝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万事劝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

    【释义】:

    神明:神。指一切事情自有神来安排,人再忙碌也属徒劳。《醒世姻缘传》二〇:如今那一条街上的居民,拥着的人众,万口一词,那一个不说徐大尹真是个神明,真正是民的父母,替那子孙干事一般,除了日前的祸患,又防那后日的风波。又都说:真正万事劝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又五四:方知尤聪因他欺心胆大,撒泼米面,所以干天之怒,特遣雷部诛他。……这正是那两句成语合得着:万事劝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

  • 为人不可生坏意,举头三尺有神灵-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为人不可生坏意,举头三尺有神灵

    【释义】:

    做人不可生发坏心思,神灵在上总有所鉴察。劝人不可生坏心,以免遭恶报。《十把穿金扇》一:古人云:为人不可生坏意,可知道举头三尺有神灵。

    ⊙为人切莫要欺心,举头三尺有神灵

    《清风闸》三〇:诗曰:为人切莫要欺心,举头三尺有神灵。若还作恶无报应,天下凶徒人食人。

  • 无明业火高举三千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无明业火高举三千丈

    【释义】:

    无明:佛教为无智慧之意;由于没有智慧,不能明了正理,结果引起一系列烦恼,因称动怒为“无明业火”。形容怒火中烧,怒不可遏。《水浒全传》四七:李应听罢,心头那把无明业火高举三千丈,按纳不下,大呼:“庄客,快备我那马来!”《荡寇志》一〇六:李应听罢,那把无明业火高举三千丈,按捺不下。

    ⊙无明业火高三千丈

    《西湖二集》一六:那时只苦了朱淑真,听得皮气球这一篇屁话,恨得咬牙切齿,无明业火高三千丈。只因闺中女孩儿,怎生说得出口。《水浒全传》三一:武松听了,心头那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

    ⊙无明火高三千丈

    《喻世明言》一五:贵人见说,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雄威动凤眼圆睁,烈性发龙眉倒竖。两条忿气,从脚底板贯到顶门。心头一把无明火高三千丈,按捺不下。

    ⊙无明火直透上三千丈

    《东周列国志》四〇:启书看时,如此恁般,却是从晋绝楚的话头,气得心头一片无明火,直透上三千丈。

    ⊙无明火焰腾腾高起三千丈

    《警世通言》二八:许宣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无明火焰腾腾高起三千丈,掩纳不住。

    ⊙无明火起三千丈

    《洪秀全演义》一:那道光皇帝听罢,正是无明火起三千丈,大骂道:“逆子如此无礼,朕倒有主意了!”

    ⊙无明业火三千丈

    《新中国未来记》五:李去病见了,不由得心中无明业火三千丈,倒冲上来,顾不得许多,一直就跑上去了。

    ⊙无明业火高千丈

    《廿载繁华梦》七:周庸祐听了,正如无明业火高千丈,怒冲冲的说道:“他干小小的营生,有多少钱,却敢和老爷作对?”

    ⊙无名火高千丈

    《续济公传》一五:见狄小霞与那人对坐眉目送情,不由无名火高千丈。

    ⊙无明火三丈高

    《官场现形记》二:钱典史不听则已,听了之时,立刻无明火三丈高。

    ⊙无名火高三千丈

    《乾隆巡幸江南记》二:叶绍红听了,只气得无名火高三千丈,七窍内生烟。

    ⊙无名火直冲三千丈

    《五色石》二:仇氏听了,心头一把无名火,直冲三千丈,与樊植大闹,又辱骂羽娘。

    ⊙无名火高发三千丈

    《五虎平南演义》五:当下刘庆闻女将一番辱骂之言,大怒,无名火高发三千丈。

    ⊙无名火足有一千丈高

    《瞎骗奇闻》四:奶奶听见,益发生气,无名火足有一千丈高,一脚跨出屏门,戟手指着赵友道骂。

  •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早先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早先知

    【释义】:

    意谓无论是谁也欺瞒不了上天,人们产生某个念头之际,上天就已经知道了。劝诫人少生歹念。《喻世明言》二六:张公谋财故杀、屈害平人,依律处斩。加罪凌迟,剐割二百四十刀,分尸五段。黄大保、小保,贪财杀父,不分首从,俱各凌迟处死,剐二百四十刀,分尸五段,枭首示众。正是: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早先知。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金瓶梅词话》五九:正是: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早先知,休道眼前无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石点头》一二:自古神机妙算,鬼神莫测,正不知上面这空空洞洞,不言不语的却瞒不过。所以俗语说: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早先知。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从举意神先知

    《永庆升平前传》六:正是:湛湛青天不可欺,未从举意神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已先知

    《初刻拍案惊奇》一一:假饶误出误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无罪的却命绝于囹圄、刀锯之间,难道头顶上这个老翁是没有眼睛的么?所以古人说得好: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已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意神先知

    《带印奇冤郭公传》一:词云: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意神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 知情不举,罪加一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知情不举,罪加一等

    【释义】:

    知道犯法的事而不举报,对这种人要加倍处罚。《三侠五义》八一:艾虎道:“后来也不怎么样。到一来二去,我也大些了,常听见人说:知情不举,罪加一等。小人也不理会。后来又有人知道了,却向小人打听,小人也就告诉他们。”

  • 众擎易举,独力难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众擎易举,独力难成

    【释义】:

    比喻众人齐心协力,事情就易成就,一个人做则难以成功。《十二楼·归正楼》:自古道:众擎易举,独力难成。烦你们众人大家攒凑攒凑,替我担上一肩。

    ⊙众擎易举

    《续镜花缘》二四:梁邱德连连答应,便唤家僮速速把内书房收拾,又命厨子备酒接风。常言众擎易举,不多一刻,书房内已收拾完好。

  • 举-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举jǔ

    副词

    表示统括。作状语。

    1.表示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都具有某一动作或状态。可译为“都”等。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乐(yuè)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孟子注疏》册一卷二上页一下)

    ——假使王在这儿奏乐,老百姓听到王鸣钟击鼓、奏笙吹箫的声音,都高高兴兴地互相传告说:“我们君王大概没有病吧,〔要不〕怎么能够奏乐呢?”

    《论衡·刺孟篇》:孟子有云:“民举安,王庶几改诸?予日望之!”(《论衡》册三卷十页十下)

    ——孟子又说:“〔齐王如果用我,那天下的〕人民都可以安乐,齐王或许会改变态度吧?我天天盼望着!”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柳河东集》册七卷二十九页四上)

    ——从小丘中间眺望,山峰高峻,云彩飘浮,小溪流动,鸟兽遨游,〔它们〕都和乐地运用巧慧,献出长技,在这个小丘下表演。(效:献出。)

    王安石《原过》:天地举有过,卒不累覆且载者何?善复常也。(《临川先生文集》册十四卷六九页四上)

    ——天地都有不正常的时候,终究没有妨碍天覆地载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天地〕善于恢复正常。

    2.表示宾语所指的人或事物都是某一动作直接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全”、“全部”等。

    《左传·哀公六年》:僖子不对而泣曰:“君举不信群臣乎!”(《春秋左传集解》册五页一七四三)

    ——陈僖子没有回答,却哭着说:“君主您全不相信群臣吗!”

    柳宗元《封建论》: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柳河东集》册二卷三页五下)

    ——幸而〔诸侯王〕不起来〔反抗〕,那就削减他们封地的一半,削减了封地的一半,人民还是照样受苦,哪如把诸侯王全部废除来保全那里的人民呢?汉朝的情况就是这样。(移:迁移。引申为废除。)

    苏洵《权书下·六国》: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嘉祐集》册一卷三页三下)

    ——子孙们对待这些土地不很爱惜,全部把它送给别人,象抛弃小草一样。

    3.表示对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作总的判断。可译为“都”等。译时要加判断词“是”。

    《荀子·王霸篇》:之所与为之者,之人则举义士也。(《荀子》册二卷七页一下)

    ——那些和〔国君〕一起治理国家的人,他们都是义士。(义士:指遵守地主阶级道德制度的人。)

    《荀子·王霸篇》:之所以为布陈于国家刑法者,则举义法也。(《荀子》册二卷七页一下)

    ——那些向全国颁布的刑法,都是义法。(义法:指符合地主阶级利益与意志的法律。)

  • 举-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举jǔ

    附类

    一、动词。作“起”、“推荐”等解。

    《韩非子·五蠹》: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册三卷十九页二下)

    ——楚文王恐怕徐国危害自己,便起兵讨伐徐国,于是消灭了它。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史记》册九页二七六一)

    ——武帝即位,访求有才能的人,〔群臣都〕推荐冯唐。

    二、形容词。作“全”解。

    《颜氏家训·治家》:举家无食,汝何处来?(《颜氏家训》册一卷一页十二上)

    ——全家没有饭吃,你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 一举手之劳-汉语惯用语辞典

    一举手之劳yī jǔ shǒu zhī láo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后以“一举手之劳”比喻毫不费力。刘金《期待中国果戈里》“而咱们的华·乞乞科夫,则不费半点口舌,不花一文钱,仅仅一举手之劳,就把‘死魂灵’金贵龙占有了,利用了。”

  • 逆风举棹——谁是好手-佛源语词词典

    逆风举棹——谁是好手

    歇后语。棹,船浆。比喻在不顺利的环境下,可以考验出个人能力的大小。《五灯会元·卷十二·大宁道宽禅师》:“万用自然,不劳心力。到这里唤作顺水放船,且道逆风举棹,谁是好手?’”

  • 青山不举足,日下不挑灯-佛源语词词典

    青山不举足,日下不挑灯

    青山无脚而不会移动,阳光强烈照亮一切,用不着挑灯。比喻一切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不做无谓的举动。《祖堂集·卷九·洛浦和尚》:“师临近迁化时云:‘老僧有事问诸人:若道这个是,头上更安头;若道这个不是,斫头更觅活。’第一座云:‘青山不足举,日下不挑灯。’师便喝出。”

  • 言不再举,令不重行-佛源语词词典

    言不再举,令不重行

    有话不说第二遍,有令不施行第二次。指说到做到,决不反复。《五灯会元·卷十五·五祖师戒禅师》:“僧礼拜,师竖起拄杖曰:‘大众会么?言不再举,令不重行。’便下座。”

  • 移舟谙水脉,举棹别波澜-佛源语词词典

    移舟谙水脉,举棹别波澜

    移动船的时候要了解水流的方向,举起船桨的时候要分清是什么样的波浪。比喻做事之前要熟习所做之事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及当时的状况。《祖堂集·卷九·龙盘和尚》:“有僧问落蒲:‘一沤未发己前,如何弁(辨)其水脉?’浦云:‘移舟谙水势,举棹别波澜。’”又《五灯会元·卷六·木平善道禅师》:“袁州木平善道禅师,初谒洛浦,问:‘一沤未发已前,如何辨其水脉?’浦曰:‘移舟谙水脉,举棹别波澜。’师不契。乃参蟠龙,语同前问。龙曰:‘移舟不别水,举棹即迷源。’师从此悟入。”

  • 举-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举舉、擧jǔ

    ①往上托,抬起。《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千钧,而不足以~一羽。”李白《静夜思》:“~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选拔,举荐。诸葛亮《出师表》:“是以众议~宠为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斥时,力能~之,且必复用不穷。”③科举考试,赴试或考中都叫“举”。李朝威《柳毅传》:“有儒生柳毅者,应~下第。”《明史·海瑞传》:“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④提出。《论语·述而》:“~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⑤发动,推行。《陈涉世家》:“今亡亦死,~大计亦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⑥攻克,攻占。李斯《谏逐客书》:“~地千里,至今治强。”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⑦生育,抚养。《史记·孟尝君列传》:“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也。’其母窃~生之。”⑧检举,揭发。《史记·秦始皇本纪》:“吏见知不~者,与同罪。”⑨全,尽。《庄暴见孟子》:“~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鸿门宴》:“杀人如恐不能~,刑人如恐不能胜。”

    【举措】①举止,举动。《后汉书·列女传·王霸妻》:“~有适。”②措施,对策。《荀子·荣辱》:“政令法,~时,听断公。”

    【举动】举止行动。《孔雀东南飞》:“此妇无礼节,~自专由。”

    【举国】全国。《战国策·燕策三》:“愿~为内臣。”

    【举身】纵身一跳。《孔雀东南飞》:“揽裙脱丝履,~赴清池。”

    【举世】全社会。《庄子·逍遥游》:“且~而誉之而不加劝,~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屈原列传》:“~混浊而我独清。”

    【举言】发言,开口讲话。《孔雀东南飞》:“~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举子】古代指科举应试之人。《旧唐书·高适传》:“唯以~待之。”

    【举止】行动。侯方域《马伶传》:“察其~,聆其语言,久而得之。”

  • 一人向隅,举桌不欢-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人向隅,举桌不欢yī rén xiàng yú jǔ zhuō bù huān

    【释义】:

    在座的人中有一人不高兴,别人也会跟着不高兴。指个人情绪会影响众人。向隅:面对着角落。《曲艺》1984年第4期:“有道是‘一人向隅,举桌不欢’。樊进山‘晴转多云’,整个房间里顿生暗影。”

  • 中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举zhòng jǔ

    【释义】:

    科举时代称乡试考中为中举。杨沫《青春之歌》:“他中举之后,还没等进京应考。”

  • 一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举yī jǔ

    【释义】:

    一种举动;一次行动。老舍《骆驼祥子》:“(他)继而一想,今天这一举,可是得罪了许多人。”又如: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

  • 一举一动-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举一动yī jǔ yī dòng

    【释义】:

    指每一个举动。巴金《秋》:“跟他不相干的事他也认错,弄得我们一举一动都不方便。”

  • 一举成名-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举成名yī jǔ chéng míng

    【释义】:

    原指士子一旦科举及第就天下闻名。今指一下子就出了名。鲁迅《隔膜》:“这何尝有丝毫恶意?不过着了当时通行的才子佳人小说的迷,想一举成名,天子做媒,表妹入抱而已。”

  • 一举两得-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举两得yī jǔ liǎng dé

    【释义】:

    做一件事能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鲁迅《致郑振铎》:“特制者用宣纸,此外以廉纸印若干,定价极便宜,使学生亦有力购读,颇为一举两得。”

  • 不可枚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可枚举bù kě méi jǔ

    【释义】:

    无法一个个列举。形容数量多。如:楼下的花店里卖的花品种很多,有玫瑰、芍药、牡丹、菊花等等,不可枚举。

  • 不识抬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识抬举bù shí tái ju

    【释义】:

    不理解或不珍视别人对他的优待或礼遇。鲁迅《并非闲话(三)》:“记得幼小时候住在故乡,每看见绅士将一点骗人的自以为所谓恩惠,颁给下等人,而下等人不大感谢时,则斥之曰‘不识抬举!’”

  • 不胜枚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胜枚举bù shèng méi jǔ

    【释义】:

    同“不可枚举”。秦牧《菊花与金鱼》:“至于花型,样式更是多到不胜枚举。”

  • 义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义举yì jǔ

    【释义】:

    ①举义起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仍以蒋翊武为总司令,发布命令,为死里求生计,而十九日之义举成矣。”②正义的举动。后指疏财仗义的行为。如:先生为何有此义举?

  • 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jǔ舉擧

    【释义】:

    ①双手托物使之向上。如:举重;举案齐眉。又指扛,抬。如:举重若轻。②拿起;提起。如:举棋不定;纲举目张。③仰起;抬起。如:举目;举头。④行动;举动。鲁迅《致郑振铎》:“又闻书店于《世界文库》的译本,间有仍出单行本之举。”又如:轻举妄动。⑤兴办;办理。如:举办。⑥兴起;发动。如:举义。⑦点燃。如:举火。⑧提出;列举。如:不胜枚举;举不胜举。⑨指摘;检举。如:举报。⑩抚养;生育。如:此女初生时,父母欲不举。又如:小女于昨日举一男。⑾复兴;振兴。如:百废待举。⑿推荐;选用。如:举荐。⒀借贷。如:举债。⒁指科举考试。如:应举。⒂“举人”的简称。如:中举。⒃全,整个。如:举国;举世。

  • 举一反三-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释义】: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举一反三”指举出一事就可类推其他同类事理,触类旁通。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二〉自序》:“吾国人欲有此智识则当读此书,尤当熟读此书,从此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推求众理。”

  • 举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人jǔ rén

    【释义】:

    汉代取士,由郡国守相荐举,所以叫举人。唐代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也称举人,意即应举之人。明清时专称乡试合格者为举人。

  • 举力-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力jǔ lì

    【释义】:

    即升力。

  • 举凡-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凡jǔ fán

    【释义】:

    凡是;所有。曹禺《北京人》:“举凡一切烹调秘方,他都讲得头头是道。”

  • 举义-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义jǔ yì

    【释义】:

    起义。黄炎培《辛亥革命史中之一人——程德全》:“辛亥八月十九日,武昌举义,汉口、汉阳同时归附。”

  • 举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子jǔ zǐ

    【释义】:

    科举考试的应试人。

  • 举不胜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不胜举jǔ bù shèng jǔ

    【释义】:

    列举不尽。如:生动的事例举不胜举。

  • 举止-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止jǔ zhǐ

    【释义】:

    行动;举动。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他便躲坐在屋角,静默的领略我们太太举止言笑的一切。”

  • 举火-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火jǔ huǒ

    【释义】:

    ①点火。如:举火照明。②生火做饭。引申为生活;过活。鲁迅《致郑振铎》:“我自然不待此款举火,不过书店方面,是似乎应该不盘算人的缓急的。”

  • 举办-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办jǔ bàn

    【释义】:

    举行;兴办。如:举办展览会;举办科技讲座。

  • 举世无双-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世无双jǔ shì wú shuāng

    【释义】:

    全世界再没有第二个。形容稀有,很难找到。鲁迅《铸剑》:“他说善于玩把戏,空前绝后,举世无双,人们从来就没有看见过。”

  • 举世闻名-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世闻名jǔ shì wén míng

    【释义】: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如:中国的长城举世闻名。

  • 举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目jǔ mù

    【释义】:

    抬眼望。如:登楼举目,只见烟波浩渺。

  • 举目无亲-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目无亲jǔ mù wú qīn

    【释义】:

    形容人地生疏,孤单无依。许地山《商人妇》:“(我)愿意在这举目无亲的时候用功学习些少文字。”

  • 举发-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发jǔ fā

    【释义】:

    检举揭发。如:举发坏人坏事。

  • 举动-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动jǔ dòng

    【释义】:

    ①举止;行动。如:身躯肥重,举动缓慢。又如:近来这伙人有无反常的举动?②措置;措施。如:听说公司领导在人事制度改革上有新的举动。

  • 举行-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行jǔ xíng

    【释义】:

    进行。毛泽东《矛盾论》:“这种国家的内部各阶级,除开一些叛国分子以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又如:举行谈判。

  • 举坛-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坛jǔ tán

    【释义】:

    举重运动界。如:昔日举坛名将,今朝武林好汉。

  • 举报-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报jǔ bào

    【释义】:

    ①上报。②向有关部门检举报告(坏人坏事)。《人民日报》1988.5.16:“我国第一家经济罪案举报中心今年1月底在深圳成立的当天,就有16名群众前来举报案件11起。”

  • 举足轻重-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足轻重jǔ zú qīng zhòng

    【释义】:

    所处地位重要,每有举动都影响全局。语出《后汉书·窦融传》:“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茅盾《子夜》:“现在他和赵伯韬立在敌对的地位了,而且举足轻重的杜竹斋态度莫测。”

  • 举步-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步jǔ bù

    【释义】:

    迈步。如:举步如飞。

  • 举步维艰-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步维艰jǔ bù wéi jiān

    【释义】:

    艰于行走。维,句中助词,无义。比喻进展不易。如:公司草创,举步维艰,还望同人精诚团结,努力奋斗。

  • 举证-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证jǔ zhèng

    【释义】:

    提出证据。《解放日报》1988.5.5:“在经济和民事审判工作中,强调针对诉讼请求,督促双方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

  • 举事-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事jǔ shì

    【释义】:

    起兵夺取政权;起义。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正因为同盟会在云南有一些工作基础,所以孙中山先生和黄兴才决定在那里举事。”

  • 举贤荐能-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贤荐能jǔ xián jiàn néng

    【释义】:

    荐举贤能。如:经过民主考评,也为厂领导开辟了一条举贤荐能的民主化渠道。

  • 举国-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国jǔ guó

    【释义】:

    全国。也指全国的人。鲁迅《科学史教篇》:“特信进步有序,曼衍有源,虑举国惟枝叶之求,而无一二士寻其本。”又如:举国欢庆。

  • 举例-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例jǔ lì

    【释义】:

    于类似事物中,举出例子来。如:这样的事比比皆是,用不着我来举例。

  • 举鱼机-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鱼机jǔ yú jī

    【释义】:

    也叫升鱼机。建筑在河道上载鱼过闸、坝的升降设备。一个上下移动的水箱中的水面与下游水位齐平时,开启与下游连通的箱门,当鱼进入鱼箱后关闭箱门,将水箱上举到箱内水面与上游水位齐平,再开启与上游连通的箱门,鱼便进入上游。也有用鱼网来代替水箱的。

  • 举荐-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荐jǔ jiàn

    【释义】:

    推荐(人才)。姚雪垠《李自成》:“臣且愿趁此为陛下举荐贤材,为国效力。”

  • 举重-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重jǔ zhòng

    【释义】:

    ①扛抬重物。②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以抓举、挺举两种举法举起杠铃。

  • 举重运动-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重运动jǔ zhòng yùn dòng

    【释义】:

    使用人力将重物举起。现代举重比赛使用标准杠铃,在举重台上进行,有挺举、抓举两种姿势,以举起重量多者为胜。

  • 举重若轻-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重若轻jǔ zhòng ruò qīng

    【释义】:

    比喻进行苛繁工作或处理艰难问题显得很轻松。茅盾《虹》:“她看见李无忌那种兴高采烈、举重若轻的神气,忍不住要笑。”

  • 举重器-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重器jǔ zhòng qì

    【释义】:

    即千斤顶。

  • 举哀-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哀jǔ āi

    【释义】:

    旧时丧礼用语。指高声号哭以哀悼。如:大家齐声举哀,拜倒在灵柩前。

  • 举度-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度jǔ dù

    【释义】:

    举止风度。奚青《朱蕾》:“此人二十七八,西装革履,举度颇为潇洒。”

  • 举架-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架jǔ jià

    【释义】:

    方言。指房屋的高度。如:这间房子举架矮。

  • 举债-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债jǔ zhài

    【释义】:

    借债。鲁迅《摩罗诗力说》:“更设法举债,以振其穷。”

  • 举借-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借jǔ jiè

    【释义】:

    借贷。如:举借外债。

  • 举座-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座jǔ zuò

    【释义】:

    犹满座。指全体在座者。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他那悲壮的歌声,震动了每个人的心弦,使举座为之感动。”

  • 举案齐眉-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案齐眉jǔ àn qí méi

    【释义】:

    语出《后汉书·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泛指夫妻相敬爱。案,有脚的托盘。如:愿今后,夫妻举案齐眉,白首偕老。

  • 举措-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措jǔ cuò

    【释义】:

    ①举动,行为。如:举措慎重。②措置,措施。如:公司又有新的改革举措。

  • 举船机-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船机jǔ chuán jī

    【释义】:

    即升船机。

  • 举棋不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g

    【释义】:

    着棋下子犹豫不决。后比喻临事无决断。茅盾《清明前后》:“他的确也曾望着长江的上游喟然叹息,也曾举棋不定而多牢骚,但是到底再度振刷精神,在敌人的轰炸下,把设备和熟练工人拖过三峡。”

  • 历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历举lì jǔ

    【释义】:

    一一举出。鲁迅《文人相轻》:“就是庄生自己,不也在《天下篇》里,历举了别人的缺失,以他‘无是非’轻了一切‘有所是非’的言行吗?”

  • 列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列举liè jǔ

    【释义】:

    逐项举出。马南邨《老鹰能比英雄吗》:“如此这般驯鹰的方法,书上介绍得很详细,这里不必要一一列举了。”

  • 创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创举chuàng jǔ

    【释义】:

    前所未有的举动。杨沫《青春之歌》:“这是历史上——不但中国历史上,恐怕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次惊人创举。”

  • 内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内举nèi jǔ

    【释义】:

    荐举亲故。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中国古话于‘大义灭亲’之外,还有一句叫做‘内举不避亲’。”

  • 伟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伟举wěi jǔ

    【释义】:

    伟大的举动。殷夫《梅儿的母亲》:“我是快乐的,亲见伟举,死了,我也不是一个牢囚!”

  • 众擎易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众擎易举zhòng qíng yì jǔ

    【释义】:

    众人用力,东西就容易举起。比喻同心合力,事情就容易办成。朱自清《论不满现状》:“从前虽也常说‘众擎易举’,‘众怒难犯’…然而主要的是‘一人有庆,万众赖之’的。”

  • 例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例举lì jǔ

    【释义】:

    提出若干有代表性的事物而逐一罗列。丁玲《韦护》:“他又例举些她们还没有读过的名作…于是故事便更有声有色了。”

  • 保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保举bǎo jǔ

    【释义】:

    负责推荐,以使其得到提拔任用。萧军《五月的矿山》:“那时候如果我有功,他们会保举我当矿长、厂长咧!”

  • 公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公举gōng jǔ

    【释义】:

    公众推举。何香凝《回忆廖仲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地随即响应,在南京组织了临时政府,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

  • 并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并举bìng jǔ

    【释义】:

    同时举办;同时举起;同时列举。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孙犁《〈刘绍棠小说选〉序》:“现实主义的旗帜,是与中国革命的旗帜同时并举的。”又如:把这两者并举是不妥当的。

  • 包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包举bāo jǔ

    【释义】:

    总括;包括。鲁迅《估〈学衡〉》:“虽说采集时候,也兼游览,但这应该包举在主要的事务里,一列举便不‘古’了。”

  • 言谈举止-现代汉语大词典

    言谈举止yán tán jǔ zhǐ

    【释义】:

    谈吐和动作。刘绍棠《蒲柳人家》:“(她)言谈举止非常斯文。”

  • 试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试举shì jǔ

    【释义】:

    ①试着举例。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故其一切条理,皆在于社会改良,今试举其特色者,略条论之。”②举重运动术语。指比赛时运动员试图举起若干重量。

  • 力量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力量举lì liang jǔ

    【释义】:

    运动项目的一种。从举重运动发展而来,包括负重深蹲、卧推举和硬拉三个比赛项目。

  • 差额选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差额选举chā é xuǎn jǔ

    【释义】:

    不等额选举。选举时,候选人名额按选举法或有关章程比应当选的名额多,由选举人自由选择投票。

  • 壮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壮举zhuàng jǔ

    【释义】:

    伟大的举动;壮烈的行为。吴晗《学习伟大祖国的历史》:“郑和就是一个在世界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航海家,他带领二万几千人七下西洋的壮举,比哥伦布的航海事业还早。”

  • 扬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扬举yáng jǔ

    【释义】:

    提高,升华。《人民日报》1982.3.11:“我们需要的是崇高的悲,在艺术上起扬举作用的悲,从而给人一种激发斗志、感人肺腑的精神力量。”

  • 抓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抓举zhuā iǔ

    【释义】:

    体育竞赛举重项目之一。运动员须以连续动作用两手抓提杠铃,利用下蹲或箭步的惯性。先将杠铃提起过头至两臂伸直(此时可跨箭步或下蹲),然后起立站直。

  • 抬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抬举tái ju

    【释义】:

    ①高举;举起。刘大白《湖滨看气泡儿》:“谁给它扶上青云路——无非仗着东风,拂拂地吹嘘,微微地抬举。”②奖掖;提拔。老舍《龙须沟》:“那不含糊,大家抬举我,举我当了委员。”

  • 挺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挺举tǐng jǔ

    【释义】:

    举重比赛方式之一。双手把杠铃从地上提翻到胸前,再举过头顶,一直到两臂伸直、两腿直立为止。

  • 措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措举cuò jǔ

    【释义】:

    措施;举动。如:这是不得已的措举,请大家谅解。

  • 推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推举tuī jǔ

    【释义】:

    ①推选。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当仁不让’,‘一致推举’,几个人一哄地说,笔杆便送到潘先生手里。”②举重比赛方式的一种。运动员蹲地先两手提起杠铃置于胸前,然后站直;待裁判发令后将杠铃向上推起,直至双臂伸直,再按裁判发令放下。

  • 揭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举jiē jǔ

    【释义】:

    列举。郭沫若《屈原研究》:“以上一共揭举了十六项,还有些次一等的贤人我没有举出。”

  • 撮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撮举cuō jǔ

    【释义】:

    撮要举出。茅盾《“阿Q相”》:“‘阿Q相’的要点,约可撮举如下。”

  • 荐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荐举jiàn jǔ

    【释义】:

    介绍;推荐。老舍《二马》:“有人给他往学堂里荐举去教英文。”

  • 大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举dà iǔ

    【释义】:

    大兴军旅。如:大举进攻。也泛指进行其他大规模活动。鲁迅《致许寿裳》:“此次回教徒之大举请愿,有否他故,所不敢知。”

  • 善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善举shàn jǔ

    【释义】:

    慈善的行为。叶圣陶《乡里善人》:“举办难民收容所的事情,我以为应该写进去。这并不需要夸张,却是十足的善举。”

  • 噶举派-现代汉语大词典

    噶举派gá jǔ pài

    【释义】:

    喇嘛教派之一。“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指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故名。又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称白教。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玛尔巴创立。一传弥拉惹巴,再传达波拉结。该派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噶当派教义,成为有势力的教派。支系众多,其中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格鲁派得势后,噶举派中仅止贡、噶玛、达垅、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势力。主要寺院有墨竹工卡的止贡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

  • 多此一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多此一举duō cǐ yī jǔ

    【释义】:

    做不必要的、多余的事情。夏衍《上海屋檐下》:“我方才跟志成说,我后悔不该来看你们,我简直是多此一举啦!”

  • 备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备举bèi jǔ

    【释义】:

    详细列举。谢觉哉《艰险拿来足踩平》:“农业、工业、商业、教育、科学文化、政法及其他不能备举的事业,都有较切实和详细的规定。”

  • 应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应举yìng jǔ

    【释义】:

    参加科举考试。明、清指参加乡试。如:应举不第。

  • 间接选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间接选举jiàn jiē xuǎn jǔ

    【释义】:

    由选民选出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上一级代表的选举制度。

  • 快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快举kuài jǔ

    【释义】:

    快意的举动。鲁迅《冲》:“各国的兵警喜欢用水龙冲,俄皇曾用哥萨克马队冲,都是快举。”

  • 惨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惨举cǎn jǔ

    【释义】:

    残酷或悲惨的举动。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前年美国一个教派几百人在南美集体自杀的惨举,就使我想到妙峰山朝香人跳山涧。”

  • 选贤举能-现代汉语大词典

    选贤举能xuǎn xián jǔ néng

    【释义】: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郭沫若《屈原研究三》:“他主张德政,主张选贤举能,主张大一统。”也作“选贤任能”。邓小平《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精简是革命,选贤任能也是革命。”

  • 选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选举xuǎn jǔ

    【释义】:

    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浩然《艳阳天》:“您真有两下子。往后选举,我看这个妇女主任得您当了。”

  • 选举权-现代汉语大词典

    选举权xuǎn jǔ quán

    【释义】:

    ①公民依法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②各种组织的成员选举本组织的领导人员或代表的权利。

  • 纲举目张-现代汉语大词典

    纲举目张gāng jǔ mù zhāng

    【释义】:

    语出《吕氏春秋·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本指撒网时,举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网眼都张开。比喻抓住主要环节,以带动其余;或抓住要领,条理分明。秦牧《文学艺术与自然科学》:“这类知识浩如烟海,但只要‘提纲挈领’,抓住了那个纲,就可以‘纲举目张’,让我们理解它的梗概。”

  • 枚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枚举méi jǔ

    【释义】:

    一一列举。如:不胜枚举。

  • 检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检举jiǎn jǔ

    【释义】:

    揭发他人的过失、罪行。老舍《四世同堂》:“中学,大学,一律施行大检举,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许多教员与学生被捕。”

  • 轻而易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轻而易举qīng ér yì jǔ

    【释义】:

    形容办事容易,毫不费力。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他对于本村的土地改革觉得是轻而易举,有十足的把握。”

  • 轻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轻举qīng jǔ

    【释义】:

    轻率行动。萧三《血书》:“明知道,打死这个王八蛋并不难,可是这时,这样轻举,我们不干。”

  • 轻举妄动-现代汉语大词典

    轻举妄动qīng jǔ wàng dòng

    【释义】:

    未经慎重考虑,盲目行动。魏巍《东方》:“倒不是怕他临阵畏缩,而是怕他轻举妄动。”

  • 武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举wǔ jǔ

    【释义】:

    ①即武科。②武举人的简称。

  • 暴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暴举bào jǔ

    【释义】:

    残暴的行动。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政府宜速申令全国,保护青年,取消西安附近之集中营,严禁各地侮辱青年之暴举。”

  • 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luó jǔ

    【释义】:

    繁细地列举。如:不烦举。

  • 毛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毛举máo jǔ

    【释义】:

    琐细地列举。鲁迅《估〈学衡〉》:“以上不过随手拾来的事,毛举起来,更要费笔费墨费时费力,犯不上,中止了。”

  • 毛举细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毛举细故máo jǔ xì gù

    【释义】:

    烦琐地列举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如:他啰里啰唆地毛举细故,可不中要害。

  • 胪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胪举lú jǔ

    【释义】:

    列举。许杰《假使鲁迅今天还活着》:“问题可正多着呢,我们且不再胪举了吧!”

  • 飘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飘举piāo jǔ

    【释义】:

    飞升;飘扬。郭沫若《洪水时代》:“她们头上的散发,她们身上的白衣,同在月下迷离,同在风中飘举。”

  • 盛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盛举shèng jǔ

    【释义】:

    盛大的活动;美事。鲁迅《“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西湖博览会上要设先烈博物馆了,在征求遗物。这是不可少的盛举。”

  • 科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科举kē jǔ

    【释义】:

    隋唐以来封建王朝分科目考试选拔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也指这种考试。叶圣陶《倪焕之》:“那时还行着科举。”

  • 科举考试-现代汉语大词典

    科举考试kē jǔ kǎo shì

    【释义】:

    隋唐以来封建王朝设科取士而定期举行的中央或地方级考试。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在当时,读书人总是要参加科举考试的。”

  • 百废待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百废待举bǎi fèi dài iǔ

    【释义】:

    见“百废待兴”。

  • 被选举权-现代汉语大词典

    被选举权bèi xuǎn jǔ quán

    【释义】:

    ①公民依法当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或被选担任一定职务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②各种组织的成员当选为本组织的代表或领导人的权利。

  • 等额选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等额选举děng é xuǎn jǔ

    【释义】:

    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一种选举方式。

  • 豪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豪举háo jǔ

    【释义】:

    指有魄力或阔绰的行动。叶圣陶《乡里善人》:“五百块钱买一篇寿序,这是钱康侯生平从来未有的豪举。”

  • 高飞远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高飞远举gāo fēi yuǎn jǔ

    【释义】:

    ①犹高飞远走。如:足下何不高飞远举,暂避一时?②比喻奋发有所作为或前程远大。郭沫若《南冠草》附录《夏完淳》:“《细林野哭》中有句云:‘我欲归来振羽翼,谁知一举入罗弋。’也足以证明被捕是在他的故乡,而他的‘归来’是打算有所作为,高飞远举的。”

  • 高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高举gāo jǔ

    【释义】:

    高高地举起。如:他高举杠铃打破轻量级世界纪录的英姿被永远摄入历史的镜头。

  • 举-汉语大词典

    “[舉]”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