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戈

戈(戈)是什么意思

  • 戈←→戟-反义词词典

    戈←→戟gē-jǐ

    【词性】:名

    戈:古代兵器,横刃,装有长柄。

    戟: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制成的枪尖,旁边附有月牙形锋刃。

    【例】 左右军士……持戈执戟而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 兵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兵戈bīng gē

    【释义】:

    指兵器。唐·李白《大猎赋》:“韬兵戈,火网罟。”又指“战争”,见该条。

  • 干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干戈gān gē

    【释义】:

    泛指兵器。因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故称。《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汉·桓宽《盐铁论·世务》:“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

  • 天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天戈tiān gē

    【释义】:

    帝王的军队。天,天子,帝王;戈,一种武器。借指军队。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日月清升,天戈所麾,莫不宁顺。”又为星名。

  • 干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干戈gān gē

    【释义】:

    本指武器,借指兵士。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孙武曰:‘吾以吴干戈西破楚,逐昭王而屠荆王墓。’”金·黄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是咱家口大,略使权术,立退干戈。”又指“战争”、“兵器”,见各该条。

  • 兵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兵戈bīng gē

    【释义】:

    本指兵器,借喻战争。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欲兴兵戈,以诛暴楚。”《后汉书·独行传·谯玄》:“时兵戈累年,莫能修尚学业。”《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清·周亮工《即席次韵赠信州周公鼎》诗:“兵戈十载后,穷巷远游人。”又指“兵器”,见该条。亦指军队。

  • 干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干戈gān gē

    【释义】:

    本指兵器,借指战争。如:化干戈为玉帛。《史记·儒林列传·序》:“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晋·葛洪《抱朴子·广譬》:“干戈兴则武夫备,《韶》《夏》作,则文儒起。”宋·王安石《处难忘酒》诗之一:“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清·黄宗楷《〈人境庐诗草〉跋》:“今海内鼎沸,干戈云扰。”

  • 干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干戈gāngē

    泛指武器,比喻战争——玉帛(化干戈为~)

  • 同室操戈-实用委婉语词典

    同室操戈

    婉指内讧会带来极大的伤害。“戈”,即武器。

  • 同室操戈-实用委婉语词典

    同室操戈

    婉指兄弟或同一家族,或党派集团内部产生纷争,闹得不可开交。原意同住一室的人,拿起家伙互相开火。“戈”,在此不一定指兵器,强调严重性。

  • 同仇敌忾 同室操戈 自相残杀-反义词应用词典

    同仇敌忾 同室操戈 自相残杀

    同仇敌忾 tóngchóudíkài

    同室操戈 tóngshìcāogē

    自相残杀 zìxiāngcánshā

    【同仇敌忾】褒义。同仇,共同对付仇敌;敌忾,对敌人的愤恨。共同一致地对仇敌抱着仇恨和愤怒。

    〔例句〕

    抗战时期前后方军民同仇敌忾,日夜为胜利而奋战的情景,至今如在眼前。

    【同室操戈】贬义。同室,一家人;操,拿起;戈,古代兵器。一家人动刀枪,比喻兄弟争吵或内部纷争。

    〔例句〕

    1.同室操戈,贻笑他人。

    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自相残杀】贬义。自己人互相杀害。

    〔例句〕

    1.现在黄族濒危,外忧内患,岂可同室操戈,自相残杀乎?

    2.贼兵自相残杀,约折去大半。

    3.罗马奴隶主把强壮的奴隶训练成角斗士,强迫他们在角斗场上自相残杀,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

  • 干戈-古文观止词典

    干戈gān gē

    盾和平头戟。泛指兵器,引申为战争(4)。《祭公谏征犬戎》:载戢干戈。——收起兵器。《李陵答苏武书》: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剩下的士兵不满一百人,而且都带着病,拿不动兵器。《丰乐亭记》: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滁州在五代战争的时候,是作战的战场。

  • 戈-古文观止词典

    戈gē

    【词性】:名词

    古国名。其地不详。传说被夏所灭(1)。《吴许越成》:遂灭过、戈。——于是就灭掉了过国、戈国。

  • 枕戈-古文观止词典

    枕戈zhèn gē

    枕着兵器。谓报仇心切(1)。《驳复仇议》:枕戈为得礼。——认为枕着兵器时刻准备复仇是符合礼制的。

  • 倒持干戈,授人以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释义】:

    倒拿着枪矛,把枪柄交给别人。比喻措施不当,把决定命运的权力交到别人手里。《三国演义》二:却反外檄大臣,临犯京阙,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

  • 他要做文王,你就施礼乐,他要做桀纣,你就动干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他要做文王,你就施礼乐,他要做桀纣,你就动干戈

    【释义】:

    文王:周文王。曾制礼作乐。桀纣:夏桀殷纣,分别是夏、商二代末世暴君。意谓他来文的,你就用文来对付,他来武的,你就武力相对。《醒世姻缘传》二:他高大爷先鬼头蛤蟆眼,你先虎背熊腰的个婆娘。他要做文王,你就施礼乐,他要做桀纣,你就动干戈。他高大爷先不敢在你手里展爪。就是你那“七大八”,像个豆姑娘儿是的,你降他像钟馗降小鬼的一般。

    踏浑水

    意即占便宜。指在别人通奸时,乘机去要挟占便宜。《欢喜冤家》一:花林有一朋友,名叫李二,要去他要做文王,你就施礼乐,他要做桀纣,你就动干戈。二娘不肯,后来被他撞破了。

  • 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挥戈定太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挥戈定太平

    【释义】:

    文臣用笔杆来治理国家,武将用兵器来平定天下。《西湖二集》一七:自幼读了那臭烂腐秽文章,并不知古今兴亡治乱之事,不学无术,胡做乱为,一遇祸患,便就惊的屁滚尿流,弃城而逃,或是思量伯嚭渡江,甚为可恨。这样的人,朝廷要他何用?那“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挥戈定太平”这两句何在?

    ⊙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持刀定太平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二: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持刀定太平。他既是个出家人,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有个甚么本领高强?他有个甚么十分利害?

    ⊙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提刀定太平

    《玉燕姻缘全传》六八:次日,祭纛起程,天子命文、武官送出皇城。这正是: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提刀定太平。

  • 动干戈-汉语惯用语辞典

    动干戈dòng gān gē

    比喻战争。王丕震《秦始皇》“过去我不向外动干戈,只是为了这些缘故。”

  • 戈比-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

    戈比gēbǐ

    名量词。俄罗斯等国的辅助货币单位。1卢布等100戈比。

  • 遇文王兴礼乐,逢桀纣逞干戈-佛源语词词典

    遇文王兴礼乐,逢桀纣逞干戈

    文王,西周有名君主,为殷商的诸侯,强调以仁义治国;桀、纣是夏商两朝末代暴君。比喻遇见好人就以礼貌对待,遇见坏人就应该惩处。《五灯会元·卷十八·崇觉空禅师》:“淫坊酒肆,瓦合舆台,虎穴魔宫,那吒忿怒,遇文王兴礼乐,遇桀纣逞干戈。”

  • 戈-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戈gē

    ①古代兵器,长柄横刃,用于横击。《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矛。”《左传·襄公十八年》:“公以~击之。”②代指战争。《后汉书·公孙述传》:“偃武息~,卑辞事汉。”

  • 入室操戈-现代汉语大词典

    入室操戈rù shì cāo gē

    【释义】:

    语出《后汉书·郑玄传》:“康成(郑玄)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后以“入室操戈”比喻以其人之说反驳其人。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何以对于东坡也有微辞呢?难道是入室操戈,难道是知之深故论之切?”

  • 化干戈为玉帛-现代汉语大词典

    化干戈为玉帛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释义】:

    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玉帛,玉器和丝织品,古代国与国之间交好时互相作礼物赠送。续范亭《忠告国民党当局及其画策者》:“化内战为合作,化战场为工场,化干戈为玉帛…正在今日。”老舍《茶馆》:“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 倒戈-现代汉语大词典

    倒戈dǎo gē

    【释义】:

    放下武器。指投降敌方,反过来打自己人。茅盾《子夜》:“日本报上还说某人已经和北方默契,就要倒戈!”

  • 前徒倒戈-现代汉语大词典

    前徒倒戈qián tú dǎo gē

    【释义】:

    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反过来打自己人。郭沫若《屈原研究》:“当兵的结果,故惹起‘前徒倒戈’的悲剧,便是俘虏兵掉头,或奴隶叛变。”

  • 反戈-现代汉语大词典

    反戈fǎn gē

    【释义】:

    倒转武器,攻击自己人。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以前一时投机依附革命的军阀都同袁世凯勾结起来,反戈进攻革命政权。”

  • 反戈一击-现代汉语大词典

    反戈一击fǎn gē yī jī

    【释义】:

    掉转武器,向原属营垒回击。鲁迅《写在〈坟〉后面》:“又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

  • 干戈-现代汉语大词典

    干戈gān gē

    【释义】:

    ①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因以“干戈”代指战争。如:化干戈为玉帛。②指兵士,武力。邓友梅《别了,濑户内海》:“后来又一想,不像,两个孩子男女私情的事,警察署不用动这么大干戈的。”

  • 挥戈-现代汉语大词典

    挥戈huī gē

    【释义】:

    挥动武器。引申为指挥军队。陈毅《吟反攻形势》:“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

  • 挥戈退日-现代汉语大词典

    挥戈退日huī gē tuì rì

    【释义】:

    传说战国时楚国鲁阳县公与韩结仇交战,正战得起劲时,太阳却已下山,鲁阳公用戈一挥,令太阳又返回三舍(舍,星宿所在的空域)。见《淮南子·览冥训》。后以“挥戈退日”为力挽危局的典故。朱德《赠友人》:“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 探戈-现代汉语大词典

    探戈tàn gē

    【释义】:

    [英tango]交际舞的一种。一种步法多变、动作缓慢的舞蹈。起源于中非。萧乾《往事三瞥》:“船上虽然没举办舞会,他却总是在跳着探戈。”

  • 大戈壁-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戈壁dà gē bì

    【释义】:

    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南部的广大沙漠地区。华山《大戈壁之夜》:“大戈壁的夏天,气候特别酷烈。”

  • 大动干戈-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动干戈dà dòng gān gē

    【释义】:

    指发动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或兴师动众地做某事。如:这点小事,你何必大动干戈。

  • 奋戈-现代汉语大词典

    奋戈fèn gē

    【释义】:

    使劲挥舞干戈,奋勇战斗。孙中山《致黄兴书》:“中国当此外患侵逼、内政紊乱之秋,正我辈奋戈饮弹、碎肉喋血之时。”

  • 同室操戈-现代汉语大词典

    同室操戈tóng shì cāo gē

    【释义】:

    一家人动刀枪。比喻内部争斗。郁达夫《沉沦》:“其实这一次的决裂是发始于他的。同室操戈,事更甚于他姓之相争。”周恩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 枕戈待旦-现代汉语大词典

    枕戈待旦zhěn gē dài dàn

    【释义】: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如:战士们枕戈待旦,时刻准备杀敌。

  • 枕戈待命-现代汉语大词典

    枕戈待命zhěn gē dài mìng

    【释义】:

    枕着武器等待命令。形容时刻准备战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张统制现带有可靠军队数营,在汉口刘家庙枕戈待命。”

  • 横戈跃马-现代汉语大词典

    横戈跃马héng gē yuè mǎ

    【释义】:

    手持武器,纵马驰骋。指在沙场作战。秦牧《湘阴热浪记》:“三国时代,洞庭湖滨一带是刘、关、张横戈跃马的古老战场。”

  • 戈-现代汉语大词典

    戈gē

    【释义】:

    ①古代的主要兵器。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又有石戈、玉戈,多为礼仪用具或明器。也泛指兵器。如:化干戈为玉帛。②即戈瑞。③姓。

  • 戈什-现代汉语大词典

    戈什gē shí

    【释义】:

    见“戈什哈”。

  • 戈什哈-现代汉语大词典

    戈什哈gē shí hā

    【释义】:

    满语gocika的音译。清代高级官员的亲丁、护卫。也省称“戈什”。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一个年轻戈什,胆颤心惊地答复他们。”

  • 戈瑞-现代汉语大词典

    戈瑞gē ruì

    【释义】:

    国际单位制中计量吸收剂量、比授予能、比释动能的单位。等于1焦/千克的吸收剂量。

  • 戈壁-现代汉语大词典

    戈壁gē bì

    【释义】:

    蒙语。沙漠的一种,地面主要由砾石构成。闻一多《祈祷》:“谁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也称“戈壁滩”。碧野《天山景物记》:“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是骑马上天山。”

  • 戈壁滩-现代汉语大词典

    戈壁滩gē bì tān

    【释义】:

    见“戈壁”。

  • 金戈-现代汉语大词典

    金戈jīn gē

    【释义】:

    戈的美称。泛指兵器。郭孝成《陕西光复记》:“此日金戈飞舞,他年铜像嵯峨。”

  • 金戈铁马-现代汉语大词典

    金戈铁马jīn gē tiě mǎ

    【释义】:

    形容威武雄壮的军旅兵马。杨度《〈游学译编〉叙》:“金戈铁马,万众奔腾。”

  • 铁马金戈-现代汉语大词典

    铁马金戈tiě mǎ jīn gē

    【释义】:

    指战事,兵事。郭沫若《黑猫》:“铁马金戈回地轴,吟诗锦城客,此后休嗟蜀道难。”

  • 乘戈-汉语大词典

    乘戈

    【1】传说中的仙人名。《楚辞·王逸<九思·伤时>》:“使{素女}兮鼓簧﹐{乘戈}龢兮謳謡。”注:“{乘戈}﹐仙人也。”戈﹐一本作“弋”。

  • 入室操戈-汉语大词典

    入室操戈

    【1】语出《後汉书·郑玄传》:“時{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玄}乃發《墨守》,鍼《膏肓》起《廢疾》。{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后以“入室操戈”比喻以其人之说反驳其人。{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九:“何以对于{东坡}也有微辞呢?难道是入室操戈﹐难道是知之深故论之切?”{清}{冯桂芬}《重刻段氏<说文解字注>》:“考者﹐考其引用篇目;正者﹐正其字句譌誤﹐爲功臣﹐爲諍友﹐不爲入室操戈。”

  • 以戈舂黍-汉语大词典

    以戈舂黍

    【1】用戈去舂黍米。比喻达不到目的。《荀子·劝学》:“不道禮憲﹐以《詩》﹑《書》爲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飡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 化干戈爲玉帛-汉语大词典

    化干戈爲玉帛

    【1】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语本《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老舍}《茶馆》第一幕:“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续范亭}《忠告国民党当局及其画策者》:“化内战为合作﹐化战場为工場﹐化干戈为玉帛﹐化煩恼为菩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正在今日。”

  • 倒戈-汉语大词典

    倒戈

    【1】放下武器。指投降敌方。{唐}{鱼玄机}《浣纱庙》诗:“一雙笑靨纔回面﹐十萬精兵盡倒戈。”《三国演义》第六二回:“却説{玄德}立起免死旗﹐但{川}兵倒戈卸甲者﹐並不許殺害。”{茅盾}《子夜》二:“{日本}报上还说某人已经和北方默契﹐就要倒戈!”

  • 倒持戈矛-汉语大词典

    倒持戈矛

    【1】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新唐书·陆贽传》:“捨此不務而反爲所乘﹐斯謂倒持戈矛﹐以鐏授寇者也。”

  • 倒持干戈-汉语大词典

    倒持干戈

    【1】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後汉书·何进传》:“大兵聚會﹐彊者爲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爲亂階。”

  • 倒戢干戈-汉语大词典

    倒戢干戈

    【1】见“倒2載干戈”。

  • 倒載干戈-汉语大词典

    倒載干戈

    亦作“[倒戢干戈]”亦作“[倒置干戈]”【1】倒着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唐}{元稹}《奏制试乐为御赋》:“大道既移﹐則舞行象成於倒載;小戎或駕﹐則琴音決勝於騶歌。”《史记·留侯世家》:“{殷}事已畢﹐偃革爲軒﹐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晋书·华谭传》:“倒戢干戈﹐苞以獸皮。”《礼记·乐记》:“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爲諸侯﹐名之曰建櫜﹐然後天下知{武王}之不復用兵也。”{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偃革爲軒﹐倒戢干戈﹐示不復用武。”{宋}{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一戎而倒載干戈﹐萬國而混同文軌。”亦省作“[倒載]”。

  • 倒置干戈-汉语大词典

    倒置干戈

    【1】见“倒2載干戈”。

  • 倒戈-汉语大词典

    倒戈

    【1】倒拖武器。指军队败逃。{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勁鋭望塵而冰泮﹐征人倒戈而奔忙。”《三国演义》第一回:“衆賊見{程遠志}被斬﹐皆倒戈而走。”{清}{黄遵宪}《过安南西贡有感》诗之三:“不信王師倒戈退﹐翻將化外棄南天。”【2】倒持武器。《南史·胡藩传》:“{藩}謂{企生}曰:‘倒戈授人﹐必至大禍﹐不早去﹐後悔無及。’”【3】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书·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後以北﹐血流漂杵。”【4】把戈倒着安放,表示不再用兵。《吕氏春秋·原乱》:“{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

  • 偃武息戈-汉语大词典

    偃武息戈

    【1】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後汉书·公孙述传》:“{囂}({隗囂})不及此時推危乘勝﹐以争天命﹐而退欲爲{西伯}之事﹐尊師章句﹐賓友處士﹐偃武息戈﹐卑辭事{漢}﹐喟然自以{文王}復出也。”亦作“[偃武櫜兵]”﹑“[偃武休兵]”。《北史·高允传》:“偃武櫜兵﹐唯文是恤。”{宋}{岳飞}《解军务第三札子》:“今講好已定﹐兩宫天眷﹐不日可還;偃武休兵﹐可期歲月。”

  • 偃革倒戈-汉语大词典

    偃革倒戈

    【1】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一》:“偃革倒戈﹐歸馬放牛﹐乃滅{殷}以後事;今{楚}{漢}相持﹐正是兵鋒之交﹐而言及此﹐曾不顧其爲迂﹐何也?”

  • 偃戈-汉语大词典

    偃戈

    【1】伏兵;埋伏。《周书·文帝纪下》:“命將士皆偃戈於葭蘆中﹐聞鼓聲而起。”【2】休兵。指太平。{唐}{于鹄}《山塞》诗之一:“邊人逢聖代﹐不見偃戈時。”{宋}{陈彭年}《大宝箴》:“導之以德﹐民免嬰羅;不懈於位﹐俗乃偃戈。”

  • 兵戈-汉语大词典

    兵戈

    【1】指兵器。{唐}{李白}《大猎赋》:“韜兵戈﹐火網罟。”【2】指战争。{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欲興兵戈﹐以誅暴{楚}。”《後汉书·独行传·谯玄》:“時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學業。”《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復廢法﹐何以討賊耶?”{清}{周亮工}《即席次韵赠信州周公鼎》诗:“兵戈十載後﹐窮巷遠遊人。”【3】指军队。{唐}{黄滔}《景阳井赋》:“玉樓之絲管宵咽﹐桂岸之兵戈晝逼。”{宋}{岳飞}《奉诏移伪齐檄》:“順逆二途﹐蚤宜擇處。兵戈既逼﹐雖悔何追。”

  • 前徒倒戈-汉语大词典

    前徒倒戈

    【1】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反过来打自己人。《书·武成》:“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明}{邵璨}《香囊记·授诏》:“紛紛{犬戎}﹐落落{氐}{羌}種。空有聚蟻屯蠭﹐看前徒倒戈自攻。”{郭沫若}《屈原研究》三:“当兵的结果﹐故惹起‘前徒倒戈’的悲剧﹐便是俘虏兵掉头﹐或奴隶叛变。”

  • 包戈-汉语大词典

    包戈

    【1】把武器裹扎起来。谓偃武修文。语本《礼记·乐记下》:“{武王}克{殷}返{商}……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孔颖达}疏:“或以虎皮有文﹐欲以見文止武也。”{宋}{欧阳修}《东阁雨中》诗:“瑶圖新嗣聖﹐玉塞久包戈。”{宋}{司马光}《辞免馆件札子》:“况聖朝包戈﹐專以文德懷撫北夷。”

  • 玄戈-汉语大词典

    玄戈

    【1】亦称“[玄弋]”。星名。《宋史·天文志二》:“天戈一星﹐又名玄戈﹐在招摇北﹐主北方。”《史记·天官书》“一外爲盾”{裴駰}集解引{晋}{晋灼}曰:“外﹐遠北斗也﹐在招摇南﹐一名玄戈。”【2】指绘有此星的旗帜。《文选·张衡<西京赋>》:“建玄弋﹐樹招摇。”{薛综}注:“玄弋﹐北斗第八星名……今鹵簿中畫之於旗﹐建樹之以前驅。”{唐}{杜牧}《洛阳》诗:“已建玄戈收{相}土﹐應迴翠帽過離宫。”【3】古代一种兵器。青铜制,横刃,有长柄。{宋}{江休复}《江邻幾杂志》:“{夏}執玄戈﹐{殷}執白戚﹐{周}左杖黄鉞。”{明}{戚继光}《盘山绝顶》诗:“但使玄戈銷殺氣﹐未妨白髮老邊才。”

  • 卷甲韜戈-汉语大词典

    卷甲韜戈

    【1】卷起铠甲,收起武器。谓停止战斗。《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韜戈﹐啗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當自退。”{明}{宋濂}《追封蕲国公谥武义康公神道碑铭序》:“卷甲韜戈﹐率衆臣附。”

  • 反戈-汉语大词典

    反戈

    【1】倒转武器,攻击自己人。《东周列国志》第二八回:“子不如佯諾﹐而反戈以誅逆黨﹐我以迎立之功與子。”{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以前一时投机依附革命的军阀都同{袁世凯}勾结起来﹐反戈进攻革命政权。”《新唐书·郭知运传》:“{英乂}拒戰﹐衆皆反戈内攻﹐乃奔{簡州}。”

  • 反戈一擊-汉语大词典

    反戈一擊

    【1】掉转武器,向原属营垒回击。{柯云路}《三千万》二:“但是﹐经过一番表态﹑站队﹑反戈一击﹐他也投入了急风暴雨。”{鲁迅}《坟·写在<坟>後面》:“又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

  • 干戈-汉语大词典

    干戈

    【1】指战争。《史记·儒林列传序》:“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清}{黄遵楷}《<人境庐诗草>跋》:“今海内鼎沸﹐干戈雲擾。”{宋}{王安石}《何处难忘酒》诗之一:“賦斂中原困﹐干戈四海愁。”{晋}{葛洪}《抱朴子·广譬》:“干戈興則武夫奮﹐《韶》《夏》作則文儒起。”【2】古代武舞。{宋}{曾巩}《相国寺維摩院听琴序》:“然習其射御於禮﹐習其干戈於樂。”《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於東序。”{孙希旦}集解:“干戈﹐武舞。”【3】指兵士,武力。{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是咱家口大﹐略使權術﹐立退干戈。”{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孫武}曰:‘吾以{吴}干戈西破{楚}﹐逐{昭王}而屠{荆平王}墓。’”{邓友梅}《别了﹐濑户内海》:“后来又一想﹐不象﹐两个孩子男女私情的事﹐警察署不用动这么大干戈的。”【4】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诗·周颂·时迈》:“戴戢干戈﹐載櫜弓矢。”{汉}{桓宽}《盐铁论·世务》:“兵設而不試﹐干戈閉藏而不用。”《说唐》第一回:“金鼓喧天﹐干戈耀日。”

  • 尋戈-汉语大词典

    尋戈

    【1】动用刀兵。语出《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于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杜预}注:“尋﹐用也。”《旧唐书·僖宗纪》:“自是{全忠}﹑{克用}有尋戈之怨。”{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棄親助賊﹐兄弟尋戈。”《资治通鉴·後周太祖广顺元年》:“兄弟尋戈﹐自相魚肉。”

  • 大戈壁-汉语大词典

    大戈壁

    【1】分布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的广大沙漠地区。{华山}《大戈壁之夜》:“大戈壁的夏天﹐气候特别酷烈。”

  • 天戈-汉语大词典

    天戈

    【1】星名。《宋史·天文志二》:“天戈一星﹐又名玄戈﹐在招摇北﹐主北方。”【2】帝王的军队。{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日月清照﹐天戈所麾﹐莫不寧順。”

  • 奮戈-汉语大词典

    奮戈

    【1】使劲挥舞干戈﹐谓奋勇战斗。{三国} {魏}{曹植}《责躬诗》:“甘赴{江}{湘}﹐奮戈{吴}{越}。”{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奮戈{東城}﹑禽{項}定功。”{孙中山}《致黄兴书》:“{中國}當此外患侵逼﹑内政紊亂之秋﹐正我輩奮戈飲彈﹑碎肉喋血之時。”

  • 同室操戈-汉语大词典

    同室操戈

    【1】{春秋}{郑}{徐吾犯}之妹有美色,{公孙楚}与其从兄{公孙黑}争娶之。{楚}已纳聘,{黑}欲强夺,{公孙楚}“執戈逐之,及衝,擊之以戈”。事见《左传·昭公元年》。又《後汉书·郑玄传》载,{何休}好《公羊传》而恶《左传》﹑《穀梁传》,{郑玄}乃著论以驳之,“{休}見而歎曰:‘{康成}(玄之字)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后以“同室操戈”比喻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清}{许秋垞}《闻见异辞·王孝廉幻术》:“汝等嗜財如此﹐致同室操戈﹐何不念仁親爲寶歟?”{郁达夫}《沉沦》六:“其实这一次的决裂是发始于他的。同室操戈﹐事更甚于他姓之相争。”{周恩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 吴戈-汉语大词典

    吴戈

    【1】兵器名。{吴}地所产,故称。亦泛指精良的戈。《楚辞·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洪兴祖}补注引《说文》:“戈﹐平頭戟也。”{南朝} {梁}{沈约}《从军行》:“玄埃晦朔馬﹐白日照吴戈。”{赵朴初}《临江仙·题萧淑芳画花卉长卷》词之二:“豈獨愛花兼愛刺﹐鋒銛何減吴戈?”

  • 行戈-汉语大词典

    行戈

    【1】排列成行的兵器。{唐}{李乂}《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诗:“行戈疑駐日﹐步輦若登天。”

  • 彫戈-汉语大词典

    彫戈

    【1】镌有花纹的戈。亦泛指戈。《国语·晋语三》:“{穆公}衡彫戈﹐出見使者。”{韦昭}注:“彫﹐鏤也。戈﹐戟也。”彫﹐一本作“雕”。{唐}{杜甫}《日暮》诗:“將軍别换馬﹐夜出擁彫戈。”{明}{许自昌}《水浒记·党援》:“若不是彫戈横處﹐驚雞犬﹐怎能勾金鎖開來縱鳳鸞。”

  • 寢戈-汉语大词典

    寢戈

    【1】近身护卫用的武器。《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癸}言{王何}而反之﹐二人皆嬖﹐使執寢戈而先後之。”{杜预}注:“寢戈﹐親近兵杖。”

  • 寢苫枕戈-汉语大词典

    寢苫枕戈

    同“[寢苫枕干]”【1】{明}{刘基}《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以大義言之﹐則公〔{魯莊公}〕也方當寢苫枕戈之時﹐而與仇人主婚姻之禮﹐不亦悖乎!”

  • 琱戈-汉语大词典

    琱戈

    【1】刻镂之戈。亦为戈的美称。{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横琱戈而對霸主﹐執金鼓而問賊臣。”《汉书·郊祀志下》:“今鼎出於{}東﹐中有刻書曰:‘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賜爾旂鸞黼黻琱戈。’”{颜师古}注:“琱戈﹐刻鏤之戈也。”{清}{陈梦雷}《赠秘书觉道弘》诗:“露布降封豕﹐琱戈掃孽鯨。”{宋}{陆游}《书事》诗:“自笑書生無寸效﹐十年枉是枕琱戈。”

  • 朽戈鈍甲-汉语大词典

    朽戈鈍甲

    【1】喻装备极劣的军队。{明}{张煌言}《答唐枚臣书》:“朽戈鈍甲﹐與胡人相持者十有七年。”

  • 束戈卷甲-汉语大词典

    束戈卷甲

    【1】捆起兵器甲冑。谓缴械投降。《宋史·韩世忠传》:“{世忠}單騎夜造其營﹐呼曰:‘大軍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賊駭慄請命﹐因跪進牛酒。”

  • 林戈-汉语大词典

    林戈

    【1】如林之戈。极言其多。{唐}{萧楚材}《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林戈咽{濟}岸﹐獸鼓震{河}庭。”

  • 杯酒戈矛-汉语大词典

    杯酒戈矛

    【1】比喻在宴会上引起的仇恨或争斗。亦以喻相互倾轧。 《负曝闲谈》第二五回:“〔{華尚書}〕楞了一會﹐又想{周楷}這人名字好熟。想了半天﹐恍然大悟道:‘就是有天在{吴侍郎}席上他請教我我没有理他那個人﹐這真是杯酒戈矛了。’”{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三曰傾軋性﹐彼此相鬩﹐各欲得而甘心﹐杯酒戈矛﹐頃刻倚伏也。”

  • 枕戈待旦-汉语大词典

    枕戈待旦

    【1】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旧唐书·郑畋传》:“{畋}謬領藩垣﹐榮兼將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张史和战异议》:“境土未還﹐園陵未肅﹐此誠枕戈待旦思報大恥之時也。”{明}{王世贞}《鸣凤记·夏公命将》:“上厪宵旰之憂﹐下混華戎之辨﹐誠臣子枕戈待旦之時也。”亦作“[枕戈達旦]”。《明史·吴良传》:“夜宿城樓﹐枕戈達旦﹐訓將練兵﹐常如寇至。”

  • 枕戈泣血-汉语大词典

    枕戈泣血

    【1】枕着兵器,哭泣见血。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杀敌雪恨。《晋书·桓温传》:“枕戈泣血﹐志在復讎。”{唐}{王维}《与工部李侍郎书》:“侍郞慨然﹐枕戈泣血﹐奮不顧命﹐捍衛聖主。”{明}{黄宗羲}《子刘子行状》:“君父變出非常﹐公專閫外﹐義當枕戈泣血﹐以激同讎。”

  • 枕戈以待-汉语大词典

    枕戈以待

    同“[枕2戈待旦]”【1】{清}{昭槤}《啸亭杂录·优容大臣》:“〔{仁皇}〕與{李文貞}{光地}談《易》﹐每至子夜﹐諸侍從多枕戈以待。”{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雖駑鈍﹐亦當枕戈以待。”

  • 枕戈剚刃-汉语大词典

    枕戈剚刃

    【1】谓准备杀敌复仇。剚刃,用刀剑插入物体。{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則枕戈剚刃之事﹐{秦}{趙}已不能施于{白}{項}﹐而漢族猶可施于{滿洲}﹐章章明矣。”

  • 枕戈披甲-汉语大词典

    枕戈披甲

    【1】见“枕2戈坐甲”。

  • 枕戈待命-汉语大词典

    枕戈待命

    【1】枕着武器等待命令。形容时刻准备战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張統制}現帶有可靠軍隊數營﹐在{漢口}{劉家廟}枕戈待命。”

  • 枕戈-汉语大词典

    枕戈

    【1】枕着武器。戈,泛指武器。谓杀敌报国,志坚情切。{元}{郑元祐}《送萧万户还蜀》诗之二:“躍馬莫矜横槊賦﹐聞鷄不道枕戈眠。”{唐}{杜甫}《壮游》诗:“枕戈憶{勾踐}﹐渡{浙}想{秦皇}。”{清}{方文}《舟过芜湖寄怀沈昆铜》诗之二:“四海倏披髮﹐中原誰枕戈。”【2】枕着武器。戈,泛指武器。谓为父母报仇情殷志切。《唐律疏义·盗贼·祖父母夫为人杀》:“祖父母﹑父母及夫爲人所殺﹐在法不可同天。其有忘大痛之心﹐捨枕戈之義﹐或有窺求財利﹐便即私和者﹐流二千里。”{唐}{柳宗元}《驳复仇议》:“而{元慶}能以戴天爲大耻﹐枕戈爲得禮。”

  • 枕戈擊楫-汉语大词典

    枕戈擊楫

    【1】枕着兵器,拍击船桨。形容杀敌心切,志节慷慨。{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坐朝》:“但憑着這肝膽輪囷﹐枕戈擊楫﹐逐韃虜早復神京也呵!”

  • 枕戈坐甲-汉语大词典

    枕戈坐甲

    【1】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清}{钱谦益}《李遇知》:“掖垣瑣闥之地﹐皆枕戈坐甲之人。”亦作“[枕戈披甲]”。{清}{龙翰臣}《复唐子实书》:“今日之事﹐將因一鄉而累及一邑﹐因一邑而累及一省。此非有人維持調護之﹐則外軍枕戈披甲之士﹐抑鬱不揚。”《周书·文帝纪上》:“如其首鼠兩端﹐不時奉詔﹐專戮違旨﹐國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見。”

  • 枕戈寢甲-汉语大词典

    枕戈寢甲

    【1】睡时枕着兵器,穿着铠甲。形容常备不懈,随时准备战斗。《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勃勃}曰:‘朕無撥亂之才﹐不能弘濟兆庶﹐自枕戈寢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遺寇尚熾﹐不知何以謝責當年﹐垂之來葉!’”

  • 枕戈達旦-汉语大词典

    枕戈達旦

    【1】见“枕2戈待旦”。

  • 枕戈嘗膽-汉语大词典

    枕戈嘗膽

    【1】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梁书·元帝纪》:“孤以不德﹐天降之災﹐枕戈飲膽﹐扣心泣血。”《明史·聊让传》:“陛下枕戈嘗膽之秋﹐可不拔賢舉能﹐一新政治乎?”亦作“[枕戈飲膽]”。《陈书·高祖纪上》:“自寇虜陵{江}﹐宫闈幽辱。公枕戈嘗膽﹐提劒拊心﹐氣涌青霄﹐神飛紫閣。”{宋}{李纲}《桂州答中书》:“今日之事﹐必具有{勾踐}枕戈嘗膽之志﹐必能行{衛文}布衣帛冠之政。”{南朝} {梁}{沈初明}《劝进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緯天﹐沉明内斷﹐横劍泣血﹐枕戈嘗膽。”

  • 枕戈飲血-汉语大词典

    枕戈飲血

    【1】枕着武器,咽着血泪。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报仇杀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然所以如此披甲厲兵﹐枕戈飲血者﹐非好爲首先發難﹐徒負光復{漢}家之虚譽﹐實以祖仇所在﹐人心所趨。”{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賊氛未殄﹐主上焦勞﹐凡爲臣子﹐皆當枕戈飲血﹐共奮同仇。”

  • 枕戈待敵-汉语大词典

    枕戈待敵

    【1】枕着兵器等待迎敌。形容时刻准备杀敌。《南齐书·褚渊传》:“結壘{新亭}﹐枕戈待敵……鋒鏑初交﹐元惡送首。”

  • 枕戈汗馬-汉语大词典

    枕戈汗馬

    【1】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明史·曾铣传》:“臣非不知兵凶戰危﹐而枕戈汗馬﹐切齒痛心有日矣。”{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親恩主德總來難報﹐須教﹐枕戈汗馬﹐努力塞雲邊草﹐幾時得功成大漠﹐鶴歸華表。”

  • 枕戈飲膽-汉语大词典

    枕戈飲膽

    【1】见“枕2戈嘗膽”。

  • 桃戈-汉语大词典

    桃戈

    【1】用桃木制的戈。古人用以辟邪。《太平御览》卷八〇五引《白泽图》:“玉之精名曰委然﹐如美女衣青﹐人見之以桃戈刺之﹐而呼其名則可得也。”

  • 棄甲倒戈-汉语大词典

    棄甲倒戈

    【1】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述异·徐庶成真》:“俄而﹐衆賊麕至﹐某將倉卒拔劍﹐劍即飛去。須臾﹐賊衆紛紛衆甲倒戈而北。”《三国演义》第四六回:“若是這個月破的﹐便破;若是這個月破不的﹐只可依{張子布}之言﹐棄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 棄甲投戈-汉语大词典

    棄甲投戈

    【1】谓放下武器。表示投降。{彭芬}《署督部堂与司道绅耆致全省官绅电》:“仍先廣行諭告﹐使衆周知:但能棄甲投戈﹐决不究其既往。”

  • 横戈盤馬-汉语大词典

    横戈盤馬

    【1】犹横戈跃马。{宋}{陆游}《蝶恋花·离小益作》词:“忽記横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 横戈躍馬-汉语大词典

    横戈躍馬

    【1】谓手持武器,纵马驰骋。指在沙场作战。{清}{纳兰性德}《送荪友》诗:“{荆江}日落陣雲低﹐横戈躍馬今何時。”《资治通鉴·後梁太祖开平二年》:“{瑾}年十六七即横戈躍馬﹐衝犯大敵﹐未嘗畏懾。”{秦牧}《长河浪花集·湘阴热浪记》:“{三国}时代﹐{洞庭湖}滨一带是{刘}﹑{关}﹑{张}横戈跃马的古老战场。”

  • 横戈-汉语大词典

    横戈

    【1】把戈横拿着。多指作战。{鲁一同}《重有感》诗:“清酒{黄龍}約屢訛﹐{珠江}瘴海日横戈。”{唐}{杜甫}《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诗:“胡星墜{燕}地﹐{漢}將仍横戈。”《旧唐书·马璘传》:“{璘}獨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賊陣者數四﹐賊因披靡潰去。”{明}{刘基}《辛卯仲冬雨中作》诗之二:“中原豺虎正横戈﹐天寒風急奈爾何?”

  • 櫜弓戢戈-汉语大词典

    櫜弓戢戈

    亦作“[櫜弓戢矢]”【1】《诗·周颂·时迈》:“載戢干戈,載櫜弓矢。”谓收藏干戈弓矢。后因以“櫜弓戢戈”谓停息战事。{清}{夏燮}《中西纪事·剿抚异同》:“比年各省用兵﹐勝負無常﹐得失互見﹐諸臣何不以事無把握爲慮﹐而亟欲櫜弓戢矢耶?”《後汉书·袁术传》:“是以未獲從命﹐櫜弓戢戈。”

  • 戈-汉语大词典

    《廣韻》古禾切,平戈,見。【1】古代的主要兵器。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又有石戈﹑玉戈,多为礼仪用具或明器。《书·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2】泛指兵器。{晋}{熊远}《因灾异上疏》:“臣子之責,宜在枕戈,爲王前驅。”{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握兵之將,熊羆貙虎之士,畏懦蹜,莫肯杖戈爲士卒前行者。”【3】战争;战乱。《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爲武。”《三国志·吴志·孙晧传》“陳事勢利害,以申喻{晧}”{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载《晋文王与晧书》:“ 將欲止戈興仁,爲百姓請命。”{唐}{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九:“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4】书法右下斜钩。参见“[戈脚]”。【5】量词。古代长度单位。{清}{黄叔璥}《台海使槎录·赋饷》:“{臺郡}之田論甲,每甲東西南北各二十五戈,每戈長一丈二尺五寸。”【6】{春秋}时国名。《左传·襄公四年》:“處{澆}于{過},處{豷}于{戈}。”{杜预}注:“ {過戈}皆國名……{戈}在{宋}{鄭}之間。”【7】姓。《通志·氏族二》:“{戈}氏,{夏}時諸侯{}之國也,{少康}滅之。其地在{宋}{鄭}之間。子孫以國爲氏。”

  • 戈舡-汉语大词典

    戈舡

    【1】即戈船。{唐}{沈亚之}《旌故平卢军节士》:“願以兵三千人﹐出{滄州}﹐用戈舡浮海{萊}{淄}之上。”

  • 戈磔-汉语大词典

    戈磔

    【1】指书法中戈和磔两种笔法。{清}{陈维崧}《宝鼎现·题<定武兰亭>初拓和蘧庵先生原韵》词:“論戈磔﹐争誇典午﹐人擅韭花兼躉尾。”

  • 戈法-汉语大词典

    戈法

    【1】见“戈脚”。

  • 戈壁-汉语大词典

    戈壁

    【1】蒙语。沙漠的一种,地面主要由砾石构成。{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嘉峪關}外有戈壁﹐徑一百二十里﹐皆積沙無寸土。”{闻一多}《死水·祈祷》:“谁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亦称“[戈壁灘]”。{碧野}《天山景物记》:“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是骑马上{天山}。”

  • 戈鎧-汉语大词典

    戈鎧

    【1】犹戈甲。《新唐书·王锷传》:“旗幟光鮮﹐戈鎧犀密。{回鶻}恐﹐不敢仰視﹐{鍔}偃然受其禮。”

  • 戈波-汉语大词典

    戈波

    【1】书法右下斜钩的笔法。{清}{曹寅}《题高使君指头生活》诗之三:“若道戈波是新格﹐中書君豈不中書。”

  • 戈棘-汉语大词典

    戈棘

    【1】戈戟。棘,通“戟”。{南朝} {宋}{谢灵运}《撰征赋》:“弧矢罄{楚孝}之心智﹐戈棘單{吴子}之精靈。”

  • 戈伐-汉语大词典

    戈伐

    【1】矛和盾。伐,通“瞂”。盾。{汉}{王符}《潜夫论·释难》:“{庚子}問於{潛夫}曰:‘{堯}{舜}道德不可兩美﹐實若{韓子}戈伐之説邪?’”{汪继培}笺:“伐爲‘瞂’之借。《方言》云:‘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瞂。’”按﹐《韩非子·难一》作“矛楯”。

  • 戈矢-汉语大词典

    戈矢

    【1】戈和箭。亦泛指兵器。《新唐书·哥舒翰传》:“{翰}以氊蒙馬車﹐畫龍虎﹐飾金銀爪目﹐將駭賊﹐掎戈矢逐北。”

  • 戈楯-汉语大词典

    戈楯

    【1】见“戈盾”。

  • 戈刃-汉语大词典

    戈刃

    【1】犹兵刃。《後汉书·卢植传论》:“當{植}抽白刃嚴閤之下﹐追帝{河}{津}之閒 ﹐排戈刃﹐赴戕折﹐豈先計哉?”

  • 戈馬-汉语大词典

    戈馬

    【1】戎马。指战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崎嶇戈馬之間﹐瀕危者數。”戈﹐一本作“戎”。

  • 戈櫓-汉语大词典

    戈櫓

    【1】犹戈船。橹,划船的工具,借指船。{三国} {魏}{曹植}《东征赋》:“揮朱旗以東指兮﹐横{大江}而莫御;循戈櫓于清流兮﹐氾雲梯而容與。”

  • 戈戟-汉语大词典

    戈戟

    【1】戈和戟。亦泛指兵器。《司马法·定爵》:“弓矢禦﹐殳矛守﹐戈戟助。”《西游记》第五回:“那壁廂旌旗飛彩﹐這壁廂戈戟生輝。滚滚盔明﹐層層甲亮。”【2】借指战争。{唐}{胡曾}《咏史诗·流沙》:“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敦煌曲子词·菩萨蛮》:“自從宇宙興戈戟﹐狼煙處處獯(燻)天黑。”

  • 戈鈇-汉语大词典

    戈鈇

    【1】戈与斧。亦泛指兵器。{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元厚之}《哀詩》云:‘轉戰譙門日欲晡﹐空拳獨自把戈鈇。’”

  • 戈矛-汉语大词典

    戈矛

    【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仇。”{汉}{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紛。”《後汉书·孔融传》:“{建安}元年﹐爲{袁譚}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餘裁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隱几讀書﹐談笑自若。”{清}{顾炎武}《广昌道中》诗之一:“出車日轔轔﹐戈矛接江裔。”【2】武士;军队。{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 》诗:“此府雄且大﹐騰凌盡戈矛。”{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喒囑付您箇{張子房}莫愁。看{英布}統戈矛﹐今番不是强誇口。”【3】战争;冲突。{唐}{王昌龄}《箜篌引》:“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遠侯}。”《金瓶梅词话》第一回:“雨意雲情不遂謀﹐心中誰信起戈矛。”{清}{孙枝蔚}《讥老翁》诗:“豈無貧親戚﹐視之若贅瘤。還聞骨肉間﹐往往生戈矛。”

  • 戈脚-汉语大词典

    戈脚

    亦称“[戈法]”【1】汉字笔法之一种。指“刂”笔。此划较长,写时若不从容行笔,必致头尾重,中间轻。{汉}隶戈法落笔顾右,略呈波折,楷从隶出,以免僵直。《宣和书谱·唐太宗》:“釋{智永}善{羲之}書﹐而{虞世南}師之﹐頗得其體。{太宗}乃以書師{世南}﹐然嘗患戈脚不工。偶作‘戩’字﹐遂空其落戈﹐令{世}南足之﹐以示{魏徵}。{徵}曰:‘今窺聖作﹐惟“戩”字戈法逼真。’{太宗}嘆其高於藻識。然自是益加工焉。”{清}{钱泳}《履园丛话·书学·隶书》:“篆用圓筆﹐隸用方筆﹐破圓爲方﹐而爲隸書。故{兩漢}金石器物俱用{秦}隸﹐至{東京}{漢安}以後漸有戈法波勢﹐各立面目。”

  • 戈兵-汉语大词典

    戈兵

    【1】兵器。亦代指战争。《易·说卦》:“離爲火﹐爲日﹐爲電﹐爲中女﹐爲甲胄﹐爲戈兵。”《管子·心术下》:“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唐}{殷尧藩}《署中答武功姚合》诗:“全家笑無辱﹐曾不見戈兵。”{清}{顾炎武}《洛阳》诗:“詎忘修禮樂﹐何計偃戈兵。”

  • 戈盾-汉语大词典

    戈盾

    亦作“[戈楯]”【1】戈和盾。亦泛指兵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臧氏}使五人以戈楯伏諸{桐汝}之閭。”《周礼·夏官·旅贲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趨。”【2】借指战争。{明}{方孝孺}《奉怀太史公》诗:“哀彼草昧初﹐遺黎困戈盾。”

  • 戈革-汉语大词典

    戈革

    【1】犹兵革。借指战争。{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陈抟》:“{摶}字{圖南}……時戈革滿地﹐遂隱名。”

  • 戈壁灘-汉语大词典

    戈壁灘

    【1】见“戈壁”。

  • 戈樓-汉语大词典

    戈樓

    【1】楼船。{明}{梅鼎祚}《玉合记·航海》:“八槽三翼併戈樓﹐太白餘皇交鬭。”

  • 戈旗-汉语大词典

    戈旗

    【1】军旗。《南齐书·氐传》:“此府器械山積﹐戈旗林聳﹐士卒剽勁﹐蓄鋭權威﹐除難剿寇﹐豈俟徵習!”

  • 戈劍-汉语大词典

    戈劍

    【1】戈和劍。亦泛指兵器。《墨子·节葬下》:“戈劍﹑羽旄﹑齒革﹐寢而埋之﹐滿意。”《吕氏春秋·侈乐》:“世之人主﹐多以珠玉戈劍爲寳﹐愈多而民愈怨。”{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戈劍星芒耀﹐魚龍電策驅。”

  • 戈堞-汉语大词典

    戈堞

    【1】守卫森严的城堞。{南朝} {梁}{江淹}《从萧骠骑新帝垒》诗:“據嶮冒戈堞﹐乘嶠架烽樓。”

  • 戈鋋-汉语大词典

    戈鋋

    【1】戈与鋋。亦泛指兵器。《文选·班固<东都赋>》:“元戎竟野﹐戈鋋彗雲。”{李善}注:“《説文》曰:‘鋋﹐小矛也。’”{唐}{岑参}《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旌節羅廣庭﹐戈鋋凜秋霜。”{清}{顾炎武}《莱州》诗:“礮甲初傳造﹐戈鋋已擊屠。”{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变化不知本原之害》:“彼西人之練兵也﹐其猶壯士之披甲胄而執戈鋋也。”【2】借指战争。{前蜀}{杜光庭}《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一方昭泰﹐四境乂安﹐疫毒無侵﹐戈鋋不作。”{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诗:“一伻與一校﹐幸不逢戈鋋。”{清}{秦松龄}《满目》诗:“滿目紅旗載米船﹐西南何日罷戈鋋。”泛指争斗﹑冲突。{宋}{邵雍}《观棋长吟》:“座上戈鋋嘗擊搏﹐面前冰炭旋更移。”{明}{刘元卿}《贤奕编·证学》:“今人意見相左則衷起戈鋋;格調稍殊則眼分青白。”

  • 戈什-汉语大词典

    戈什

    【1】见“戈什哈”。

  • 戈城-汉语大词典

    戈城

    【1】兵器排列如城。比喻防卫森严。{唐}{皎然}《从军行》之一:“萬里戈城合﹐三邊羽檄分。”戈﹐一本作“戎”。

  • 戈船-汉语大词典

    戈船

    【1】古代战船的一种。《汉书·武帝纪》:“遣伏波將軍{路博德}出{桂陽}﹐下{湟水};樓船將軍{楊僕}出{豫章}﹐下{湞水};{歸義越侯}{嚴}爲戈船將軍﹐出{零陵}﹐下{離水}。”{颜师古}注引{臣瓒}曰:“《伍子胥書》有戈船﹐以載干戈﹐因謂之戈船也。”《西京杂记》卷六:“{昆明池}中有戈船﹑樓船各數百艘。樓船上建樓櫓﹐戈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毦。旍葆麾蓋﹐照灼涯涘﹐余少時猶憶見之。”{唐}{李百药}《和许侍郎游昆明池》:“年深平館宇﹐道泰偃戈船。”{清}{顾炎武}《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绩书來以诗答之》:“海上戈船連{滬瀆}﹐{石頭}烽火照{秦淮}。”

  • 戈甲-汉语大词典

    戈甲

    【1】戈和铠甲。亦泛指武器装备。《尉缭子·兵令下》:“内卒出戍﹐令將吏授旗鼓戈甲。”《南史·刘之亨传》:“總督衆軍﹐杖節而西﹐樓船戈甲甚盛。”【2】指战争或军队。{前蜀}{杜光庭}《马尚书本命醮词》:“況封畿戈甲之餘﹐壠畝榛蕪之後﹐疲羸未復﹐瘡痏未平。”{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陰風惡﹐戈甲遍荒郊﹐殺氣黯青霄。”{清}{顾炎武}《表哀诗》:“欲求{防}墓處﹐戈甲滿江潯。”

  • 戈殳-汉语大词典

    戈殳

    【1】戈和殳。亦泛指兵器。{三国} {魏}{曹植}《七启》:“丹旗燿野﹐戈殳晧旰。”{唐}{徐坚}《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鼙鼓喧雷電﹐戈殳凛雪霜。”戈殳﹐一本作“戈劍”。

  • 戈什哈-汉语大词典

    戈什哈

    【1】满语。{清}代高级官员的侍从护卫。《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後面方是欽差閲兵大臣的執事﹐什麽衝鋒旗﹑帥字旗……親兵﹑戈什哈﹑巡捕﹐一對一對的過完﹐才見那撫院坐着八人擡的一頂緑呢大轎子﹐緩緩而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走到了大堂以外﹐看見兩個戈什哈﹐正押着那裁縫要走。”亦省作“[戈什]”。《老残游记》第四回:“都不過是尋常酒席﹐差個戈什來就算了。”{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六章:“一个年轻戈什﹐胆颤心惊地答复他们。”

  • 戈檻-汉语大词典

    戈檻

    【1】兵器排列如槛。形容军营戒备森严。{唐}{杜牧}《羊栏浦夜陪宴会》诗:“戈檻營中夜未央﹐雨沾雲惹侍{襄王}。”

  • 戈鋩-汉语大词典

    戈鋩

    【1】指书法戈脚的笔锋。{清}{吴伟业}《项黄中家观万岁通天法帖》诗:“棗木鐫來波磔非﹐牋麻搨就戈鋩失。”

  • 戟戈-汉语大词典

    戟戈

    【1】戟和戈。泛指兵器。《商君书·赏刑》:“{湯武}既破{桀}{紂}……偃武事﹐行文教﹐倒載戟戈﹐搢笏作爲樂以申其德。”

  • 戢戈-汉语大词典

    戢戈

    【1】息兵。{唐}{钱起}《送王使君赴太原行营》诗:“太白明無象﹐皇威未戢戈。”{宋}{欧阳修}《下直呈同行三公》诗:“戢戈清四海﹐論道屬三公。”

  • 止戈散馬-汉语大词典

    止戈散馬

    【1】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馬﹐各事家業。”

  • 止戈-汉语大词典

    止戈

    【1】停止干戈,平息战事。{唐}{白居易}《为宰相贺杀贼表》:“況我乘破竹﹐彼繼覆車﹐止戈之期﹐翹足可待。”{太平天囯}{洪仁玕}《军次实录》:“故不憚星霜﹐爰有止戈之意。”《後汉书·种拂传》:“爲國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兇賊兵刃向宫﹐去欲何之!”{明}{吴承恩}《平南颂》:“時屬勝殘﹐止戈戢武。”

  • 止戈爲武-汉语大词典

    止戈爲武

    【1】“武”字从“止”从“戈”。意谓能平息战乱,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左传·宣公十二年》:“{潘黨}曰:‘……臣聞克敵必示子孫﹐以無忘武功。’{楚子}曰:‘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爲武。’”《汉书·武五子传赞》:“是以{倉頡}作書﹐‘止’‘戈’爲‘武’。聖人以武禁暴整亂﹐止息干戈﹐非以爲殘而興縱之也。”《花月痕》第四七回:“止戈爲武﹐窮寇勿追。”{唐}{吴兢}《贞观政要·征伐》:“今陛下撫養蒼生﹐將士勇鋭﹐力有餘而不取之﹐所謂止戈爲武者也。”

  • 整戈-汉语大词典

    整戈

    【1】整顿兵器。谓起兵。《旧唐书·刘悟传》:“何如殺其來使﹐整戈以取{鄆}﹐立大功﹐轉危亡爲富貴耶!”

  • 斂戈-汉语大词典

    斂戈

    【1】指收兵。《宋书·王懿传》:“胡虜雖仁義不足﹐而凶狡有餘﹐今斂戈北歸﹐并力完聚﹐若{河}冰冬合﹐豈不能爲三軍之憂。”

  • 投戈-汉语大词典

    投戈

    【1】放下武器。谓休战。{宋}{王安石}《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投戈更講諸儒藝﹐免胄争趨上將風。”{南朝} {陈}{徐陵}《移齐文》:“于是{黑山}叛邑﹐諸城洞開。白虜連羣﹐投戈請命。”{汉}{扬雄}《解嘲》:“{叔孫通}起於枹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清}{侯方域}《颜真卿论》:“{禄山}甫叛﹐而堂堂天子﹐倉皇西走。{哥舒}老將﹐一戰投戈。”

  • 投戈講藝-汉语大词典

    投戈講藝

    【1】见“投戈講蓺”。

  • 投戈講蓺-汉语大词典

    投戈講蓺

    【1】谓在军中仍不废学。后亦泛谓偃武修文。《後汉书·樊準传》:“及{光武皇帝}受命中興﹐羣雄崩擾﹐旌旗亂野﹐東西誅戰﹐不遑啓處﹐然猶投戈講蓺﹐息馬論道。”亦作“[投戈講藝]”。{清}{黄遵宪}《近世爱国志士歌》序:“{日本}自將軍主政凡五百年﹐世不知有王。{德川氏}興﹐投戈講藝。”

  • 持戈試馬-汉语大词典

    持戈試馬

    【1】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红楼梦》第七九回:“那{金桂}見丈夫旗纛漸倒﹐婆婆良善﹐也就漸漸的持戈試馬。”

  • 推戈-汉语大词典

    推戈

    【1】以兵器相加;动干戈。《文选·郭璞<江赋>》:“悍{要離}之圖{慶}﹐在中流而推戈。”{李善}注引《吕氏春秋》:“王子{慶忌}與{要離}俱渉於{江}﹐拔劍以刺王子{慶忌}。”{李周翰}注:“戈與劍皆刃器﹐故叶韻而言戈。”{唐}{刘知幾}《史通·疑古》:“原其推戈反噬﹐事由誤我。”

  • 探戈-汉语大词典

    探戈

    【1】英语tango的音译。交际舞的一种。一种步法多变﹑动作缓慢的舞蹈。起源于{中非}。{萧乾}《往事三瞥》:“船上虽然没举办舞会﹐他却总是在跳着探戈。”{王蒙}《深的湖》:“我不会任何一种乐器﹐不会跳三步﹑四步﹑探戈和狄斯科。”

  • 揮日陽戈-汉语大词典

    揮日陽戈

    【1】犹言挥戈回日。{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總然借揮日陽戈﹐難挽西飛箭。”

  • 揮戈-汉语大词典

    揮戈

    【1】挥动武器。{陈毅}《吟反攻形势》:“{陳}{謝}揮戈下{宛}{洛}﹐{聶}{楊}立馬薄{燕臺}。”{晋}{慧远}《明报应论》:“此則{文殊}案劍﹐迹逆而道順﹐雖復終日揮戈﹐措刃無地矣。”引申为指挥军队。{晋}{陆机}《答贾长渊》诗:“雄臣馳騖﹐義夫赴節。釋位揮戈﹐言謀王室。”【2】见“揮戈回日”。

  • 揮戈回日-汉语大词典

    揮戈回日

    【1】语本《淮南子·览冥训》:“{魯陽公}與{韓}搆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爲之反三舍。”后多用为力挽危局之典。{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酣戰仍揮日﹐降妖亦鬭霆。”{明}{王錂}《春芜记·寻真》:“到頭來一夢裏﹐白日疾如馳﹐揮戈總是癡。”{朱德}《赠友人》诗:“自信揮戈能退日﹐河山依舊戰旗紅。”亦省作“[揮日]”﹑“[揮戈]”。{明}{刘基}《次韵和石抹公悲红树》之二:“却羨{魯陽}功德盛﹐揮戈回日至今傳。”亦作“[揮戈退日]”。

  • 揮戈退日-汉语大词典

    揮戈退日

    【1】见“揮戈回日”。

  • 操戈同室-汉语大词典

    操戈同室

    【1】谓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孙中山}《大总统劝告北军将士书》:“以{滿}人竊位之私心﹐開{漢族}仇殺之慘禍﹐操戈同室﹐貽笑外人。”

  • 操戈入室-汉语大词典

    操戈入室

    【1】见“操矛入室”。

  • 操戈-汉语大词典

    操戈

    【1】执戈。拿起武器。{唐}{符载}《愁赋》:“{伏波}據鞍而骨驚﹐{定遠}操戈而涕激。”{明}{张居正}《恩守制疏》:“皇上如不以臣爲不肖﹐外則操戈執鋭﹐宣力於疆埸﹐内則荷橐持籌﹐預議於帷幄。”《列子·周穆王》:“操戈逐儒生。”【2】引申为交战。{沈涛}《瑟榭丛谈》卷上引{清}{徐兰}《赤陵姐琵琶歌》:“間起侵陵緣互市﹐終修和好悔操戈。”【3】喻相互攻击。{罗惇曧}《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左氏》後出﹐博士囂然﹐{向}{歆}以父子相難﹐{何}{鄭}則弟子操戈﹐門户逈分﹐渺難合併。”{高燮}《索黄滨虹治印先寄以诗》:“乃以空論相操戈﹐儒林道學遂分科。”{明}{尹耕}《秋兴》诗:“推轂丈人空肉食﹐操戈遺孽尚蕭牆。”

  • 攢戈-汉语大词典

    攢戈

    【1】聚戈﹐集聚兵器。《宋史·荆罕儒传》:“〔{罕儒}〕聞{彦進}小却﹐即上馬麾兵徑犯賊鋒。{并}人攢戈舂之﹐{罕儒}猶格鬥﹐手殺十數人﹐遂遇害。”【2】密集的兵器。{唐}{黄滔}《馆娃宫赋》:“殊不知敵國來攻﹐攢戈耀空。”

  • 礪戈秣馬-汉语大词典

    礪戈秣馬

    【1】磨戈喂马。比喻作好战斗准备。《旧唐书·刘仁轨传》:“雖妖孽充斥﹐而備預甚嚴﹐宜礪戈秣馬﹐擊其不意﹐彼既無備﹐何攻不克?”

  • 稱戈-汉语大词典

    稱戈

    【1】《书·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本谓举起戈﹐后用以指动用武力﹐发动战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燕王}稱戈篡位﹐屠戮忠良。”

  • 矛戈-汉语大词典

    矛戈

    【1】矛和戈。《宋书·顾觊之传》:“函矢殊用﹐矛戈異適。”{明}{宋濂}《平江汉颂》:“矛戈洸洸﹐鎧胄明明。”【2】谓攻击﹐指责。{清}{郑燮}《音布》诗:“{音生}不顧輒嚏唾﹐至親戚屬相矛戈。”

  • 衽革枕戈-汉语大词典

    衽革枕戈

    【1】以铠甲为席, 以兵器为枕。形容战争频繁, 生活不安定。{严复}《原强》:“當是之時﹐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蓋幾靡有孑遺﹐秏矣!”

  • 義戈-汉语大词典

    義戈

    【1】犹义师。《後汉书·宗室四王三侯传赞》:“{齊武}沈雄﹐義戈乘風。”{李贤}注:“以義舉兵﹐乘風雲之會也。”

  • 總戈成林-汉语大词典

    總戈成林

    【1】聚集兵器可以成林。形容兵力强盛。《宋书·桂阳王休範传》:“練甲照水﹐總戈成林﹐劋此纖隸﹐何患不克。”

  • 買牛息戈-汉语大词典

    買牛息戈

    【1】犹言卖剑买牛。{明}{何景明}《雁门太守行》:“太守下車﹐買牛息戈。”

  • 迴戈-汉语大词典

    迴戈

    【1】犹倒戈。《旧唐书·懿宗纪》:“除{龐勛}親屬及{桂州}迴戈逆黨﹐爲賊脅從及因戰陣拒敵官軍……今並釋放﹐一切不問。”【2】掉转兵戈;回师。多用以称颂王师赫赫之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迴戈東征﹐{吕布}就戮﹐乘轅將返﹐{張楊}殂斃。”{三国} {魏}{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迴戈弭節﹐以麾天下;遠無不服﹐邇無不肅。”{汉}{扬雄}《长杨赋》:“夫天兵四臨﹐{幽都}先加﹐迴戈邪指﹐{南越}相夷﹐靡節西征﹐{羌}{僰}東馳。”《旧唐书·李錡传》:“三將夙有向順志……乃迴戈趣城﹐執{錡}於幕。”

  • 達戈紋-汉语大词典

    達戈紋

    【1】{台湾}生产的一种织物。以苎丝为线,染以茜草,合鸟兽之毛织成。织物色彩斑斓,质地坚致。{清}{林树海}《台阳竹枝词》:“抄陰欲結合歡帶﹐親手爲郎纖達戈。”{清}{黄维煊}《番产》诗:“達戈紋適體﹐持贈遠人還。”{清}{马清枢}《台阳杂兴》诗:“閑却朱提無用處﹐洋錢買得達戈紋。”亦省称“[達戈]”。

  • 達戈-汉语大词典

    達戈

    【1】见“達戈紋”。

  • 邊戈-汉语大词典

    邊戈

    【1】代称边兵。{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尋屬邊戈内擾﹐館宇至今不立。”

  • 解甲倒戈-汉语大词典

    解甲倒戈

    【1】谓敌方战士归顺,转向攻击。《北史·越王侗传》:“若王師一臨﹐舊章暫覩﹐自應解甲倒戈﹐氷銷葉散。”

  • 解甲投戈-汉语大词典

    解甲投戈

    【1】卸掉盔甲,放下武器。谓不再战斗。《三国志·魏志·锺会传》:“羣寇困逼﹐知命窮數盡﹐解甲投戈。”{汉}{扬雄}《解嘲》:“{叔孫通}起于枹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

  • 長戈-汉语大词典

    長戈

    【1】借指军队。{清}{吴伟业}《吴门遇刘雪舫》诗:“長戈指北闕﹐鼙鼓來{西秦}。”【2】一种古代兵器。长柄的戈。{金}{赵秉文}《庐州城下》诗:“利鏃穿{吴}甲﹐長戈斷{楚}纓。”{唐}{李商隐}《韩碑》诗:“不據山河據平地﹐長戈利矛日可麾。”{清}{周岐}《塞下曲》:“横角夜吹聞四野﹐長戈朝試解重圍。”

  • 霜戈-汉语大词典

    霜戈

    【1】借指用兵﹐军事行动。{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霜戈驅少壯﹐敗屋棄羸耋。”【2】明亮锋利的戈戟。{南朝} {齐}{谢朓}《从戎曲》:“日起霜戈照﹐風廻連旗翻。”{明}{张居正}《辽左大捷》诗:“霜戈一指靖{遼陽}﹐露布星馳入{未央}。”{前蜀}{杜光庭}《大王初修葛仙化告真词》:“火彗横空﹐霜戈照野。”

  • 靈戈-汉语大词典

    靈戈

    【1】戈的美称。{唐}{王勃}《乾元殿颂》:“靈戈列陛﹐天官具三揖之儀;雲輅充庭﹐宗伯演九賓之禮。”{唐}{卢元辅}《胥山祠铭》序:“如{吕梁}丈人﹐爲靈戈威矛﹐浪百重﹐渚塞不先。”

  • 雕戈-汉语大词典

    雕戈

    【1】刻绘花纹的戈﹔精美的戈。{宋}{陆游}《谢池春》词:“朱顔青鬢﹐擁雕戈西戍。”{谢树琼}《自嘲》诗:“落魄青衫涕淚多﹐十年枉自枕雕戈。”《国语·晋语三》:“{穆公}衡雕戈出見使者。”{韦昭}注:“雕﹐鏤也。”{唐}{钱起} 《送萧常侍北使》诗:“絳節引雕戈﹐鳴騶動玉珂。”

  • 陽戈-汉语大词典

    陽戈

    【1】{鲁阳}之戈。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爲之反三舍。”{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總然借揮日{陽}戈﹐難挽西飛箭。”

  • 金戈-汉语大词典

    金戈

    【1】戈的美称。{南朝} {齐}{谢朓}《侍宴华光殿曲水诗》:“翠葆隨風﹐金戈動日。”{唐}{李白}《发白马》诗:“一掃清大漠﹐包虎戢金戈。”{明}{高启}《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天目山}前異人出﹐金戈雙舉風烟開。”{郭孝成}《陕西光复记》:“此日金戈飛舞﹐他年銅像嵯峨﹐共掃異族之腥膻﹐同敷大{漢}聲教﹐不亦休乎!”【2】借指武职。{明}{唐顺之}《谢赐银币表》:“伏念臣鉛刀微器﹐襪綫短才﹐謬承韋弁之司﹐忝屬金戈之役。”【3】借指雄师劲旅﹐威武的军士。{明}{张四维}《双烈记·家庆》:“金戈繡襖馬前呼﹐野外人家驚未睹。”

  • 金戈鐵馬-汉语大词典

    金戈鐵馬

    【1】形容威武雄壮的军旅兵马。{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但聞金戈鐵馬﹐以及呼號之聲﹐則幻而又幻矣。”{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杨度}《<游学译编>叙》:“金戈鐵馬﹐萬衆奔騰。”【2】借指武职﹑军人。{清}{龚自珍}《送徐铁孙序》:“{徐鐵孫}者﹐家{遼東}﹐先世扈王師入關……金戈鐵馬﹐其世胄也﹐而{徐君}用經術起家。”【3】指战争﹐兵事。{清}{汪琬}《<苑西集>序》:“我{太祖}﹑{太宗}發祥之址﹐與夫金戈鐵騎百戰創業之區﹐皆所跋涉而導從。”{元}{萨都剌}《登歌风台》诗:“{淮陰}少年{韓將軍}﹐金戈鐵馬立戰勳。”{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旧唐书》:“旋閲《張巡傳》﹐又覺凄然以厲﹐庭柯振動﹐有金戈鐵馬之思。”亦作“[金戈鐵騎]”。{唐}{李袭吉}《为周晋王贻梁祖书》:“金戈鐵馬﹐蹂躪於明時。”

  • 金戈鐵甲-汉语大词典

    金戈鐵甲

    同“[金戈鐵馬]”【1】{清}{方文}《刘旋九招集韦园观家伎》诗:“金戈鐵甲渡{江}來﹐紅粉青娥化作灰。”

  • 金戈鐵騎-汉语大词典

    金戈鐵騎

    【1】见“金戈鐵馬”。

  • 鋒戈-汉语大词典

    鋒戈

    【1】锋利的戈。泛指兵器。《晋书·慕容垂载记》:“時出挑戰﹐鋒戈屢交。”

  • 鐵甲金戈-汉语大词典

    鐵甲金戈

    【1】借指武职﹑军人。{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遗事引》:“響珊珊鐵甲金戈﹐明晃晃斧鉞刀槍。”

  • 鐵馬金戈-汉语大词典

    鐵馬金戈

    【1】谓战事﹐兵事。{郭沫若}《黑猫》二:“鐵馬金戈迴地軸﹐吟詩{錦城}客﹐此後休嗟{蜀}道難。”{清}{魏源}《秦淮镫船引》:“生長承平聽畫筝﹐幾聞鐵馬金戈聲。”【2】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宋}{李纲}《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帅》诗之二:“鐵馬金戈{睢水}上﹐碧油紅斾海山濱。”{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憶當年鐵馬金戈﹐自桃園初結義﹐把尊兄輔佐。”

  • 鑄甲銷戈-汉语大词典

    鑄甲銷戈

    【1】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明}{刘基}《丙申岁十月还乡作》诗之七:“修文偃武君王意﹐鑄甲銷戈會有期。”

  • 韜戈卷甲-汉语大词典

    韜戈卷甲

    【1】收藏起武器铠甲。指息兵。《旧唐书·陈少游传》:“尋令罷壘﹐韜戈卷甲﹐佇候指揮。”

  • 韜戈偃武-汉语大词典

    韜戈偃武

    【1】收藏兵器,停止武备。谓息兵修文。《隋书·炀帝纪上》:“譯靡絶時﹐書無虚月﹐韜戈偃武﹐天下晏如。”

  • 韜戈-汉语大词典

    韜戈

    【1】收藏兵器。引申指息兵。{明}{张居正}《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特勒大酋﹐韜戈款塞。”{南朝} {陈}{徐陵}《报尹义尚书》:“方當偃伯于靈臺﹐韜戈于武庫。”《晋书·慕容德载记》:“此志未遂﹐且韜戈耳。”{唐}{司空图}《复安南碑》:“韜戈制勝﹐舞{舜}戚于兩階。”

  • 騎戈-汉语大词典

    騎戈

    【1】指骑兵和长柄兵器。{唐}{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陟險利强弩以持重者據之﹐平陸利騎戈以揵手健蹄者兼之。”

  • 魯戈迴日-汉语大词典

    魯戈迴日

    同“[魯陽揮戈]”【1】{清}{丘逢甲}《和平里行》:“{魯}戈迴日難中天﹐潮生潮落穹碑前。”

  • 魯戈-汉语大词典

    魯戈

    【1】见“魯陽戈”。

  • 魯陽戈-汉语大词典

    魯陽戈

    【1】《淮南子·览冥训》:“{魯陽公}與{韓}搆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爲之反三舍。”后以“魯陽戈”谓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王德锺}《十九岁述怀》诗之六:“匡時揮盡{魯陽}戈﹐天意如斯奈若何!”亦省作“[魯戈]”。{清}{袁于令}《西楼记·检课》:“一任窗前之駒隙﹐不愁鏡裏之霜華﹐吾以爲{魯}戈難再﹐{江}筆可危也。”{沈砺}《偶成》诗:“{楚}囚對泣渾無補﹐誰爲中原奮{魯}戈?”{元}{马麐}《独酌谣》:“{魯}戈莫麾斥﹐{羲}車莫招摇。”{南朝} {梁}{萧纪}《同萧长史看妓》诗:“想君愁日暮﹐應羨{魯陽}戈。”{唐}{杜甫}《伤春》诗之五:“難分太倉粟﹐競棄{魯陽}戈。”

  • 魯戈揮日-汉语大词典

    魯戈揮日

    同“[魯陽揮戈]”【1】{明}{李东阳}《登五显庙瑞芝亭》诗:“鬼斧鑿空通鳥道﹐{魯}戈揮日駐雲梯。”

  • 魯陽揮戈-汉语大词典

    魯陽揮戈

    【1】《淮南子·览冥训》:“{魯陽公}與{韓}搆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爲之反三舍。”后以“魯陽揮戈”﹑“魯陽迴日”谓力挽危局。{唐}{王奉珪}《日赋》:“{魯陽}揮戈而三舍﹐{漢}皇握鏡而再中。”{唐}{白居易}《礼部试策第四道》:“至乃{鄒衍}吹律而寒谷暖﹐{魯陽}揮戈而暮景迴……不測此何故也。”《文选·左思<吴都赋>》:“酣湑半﹐八音并﹐歡情留﹐良辰征﹐{魯陽}揮戈而高麾﹐迴曜靈於太清﹐將轉西日而再中﹐齊既往之精誠。”{刘逵}注:“此言酣飲與音樂﹐蓋是其中半并會之際﹐歡情之所以留連﹐良辰之所以覺也。故追述{魯陽}迴日之意﹐而將轉西日於中盛之時﹐以適己之盛觀也。”

  • 魯陽麾戈-汉语大词典

    魯陽麾戈

    同“[魯陽揮戈]”【1】{唐}{杨炯}《浑天赋》:“{魯陽}麾戈兮轉於西日﹐{陶侃}折翼兮登於上玄。”

  • 麾戈-汉语大词典

    麾戈

    【1】挥戈。{唐}{司空图}《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日駐麾戈﹐雲横山塞。白虜迎降﹐青{羌}自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