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戒

戒(戒)是什么意思

  • 抽烟←→戒烟-反义词词典

    抽烟←→戒烟chōuyān-jièyān

    【词性】:动

    抽烟:吸烟。

    戒烟:不再抽烟。

    〔例〕 他们在沟里休息,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小学《语文》第七册《鸡毛信》) 为了身体健康,他彻底戒烟了。

  • 持戒←→破戒-反义词词典

    持戒←→破戒chíjiè-pòjiè

    【词性】:动

    持戒:信仰某种宗教的人遵守宗教所规定的各种戒律。

    破戒:信教或受过戒的人违反宗教戒律。

    【例】 “出家人不能喝酒吃肉,你不能破戒,而要持戒啊!”法师对小和尚勤道。

  • 放任←→戒绝-反义词词典

    放任←→戒绝fàngrèn-jièjué

    【词性】:动

    放任:任其自然,不加干涉。

    戒绝:绝对禁止。

    【例】 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随地涕吐的这件事情是进过小学的学生,都知道是应该戒绝的。(郁达夫:《看闽剧》)

  • 破戒-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破戒pòjiè

    信教或受过戒的人违反宗教戒律——受戒

  • 受戒-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受戒shòujiè

    佛教用语,在一定的宗教仪式下接受戒律——破戒

  • 警戒 戒备-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警戒 戒备

    警戒jǐngjiè 戒备jièbèi

    动词。指军队或武装力量为防备敌人而加强警惕,采取保障措施。

    “警戒”强调加强警惕,有“严密注意使敌方不能侵扰”的意味,多用于为防止敌方突然袭击或敌方侦察员的潜入而采取措施的行为;有紧张对待和认真重视的态度色彩;意思较重。例如:“沿着铁路,到处有敌人的据点,警戒得很严”(《杨朔散文选》);“必须警戒敌人夜里的偷袭”。

    “戒备”强调作好防备,有“严阵以待”的意味,多用于在特殊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警惕和防备;具有严谨的态度色彩;意思比“警戒”略轻。例如:“座山雕这个老匪一定十分戒备咱们的夹皮沟方向”(曲波:《林海雪原》);“敌人有可能乘我们人少来这个村抢粮食,我们在日夜戒备着”;“你们要特别戒备烽台、盘蛟方向出去之敌”(曲波:《山呼海啸》)。

  • 心不随尘欲贪嫉,心亦不随毁戒恶智-实用委婉语词典

    心不随尘欲贪嫉,心亦不随毁戒恶智

    意为心灵不为世间的贪婪嫉妒所左右,也不接受劝人毁弃戒规的邪恶见解。语出《无言童子经》卷上。

  • 不戒-孙子兵法词典

    不戒

    【释义】:

    没有戒备。《九地篇》:“兵之情主速,乘人之所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梅尧臣注:“兵机贵速,当乘人之不备。”

  • 不修而戒-孙子兵法词典

    不修而戒

    【释义】:

    不需整治而自戒备。《九地篇》:“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杜牧注:“此言兵在死地,上下同志,不待修整而戒惧,不待收索而自得心,不待约令而自亲信也。”

  • 戒-孙子兵法词典

    戒jiè

    【释义】:

    ①戒备;防备。《九地篇》:“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②谨戒;谨慎。《九地篇》:“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张预注:“危难之地,人自同力,不修整而自戒慎,不求索而得情意,不约束而亲上,不号令而信命。”

  • 戊、戌、戉、戍、戎、戒-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戊、戌、戉、戍、戎、戒

    一、戊,wù,象形字,像狭窄的斧,是古代的兵器,左边是一撇。后来借用为表示天干。含“戊”的常用字有“茂(mào)”。二、戌,xū,象形字,像平口大斧,也是古代的兵器,中间是一短横。后来借用为表示地支。1898年的“戊戌变法”便是用上面这两个字来表示年份的。三、戉,yuè,象形字,像长柄大斧,现在不独立成字了,演变为“钺(yuè)”。含“戉”的常用字有“越(yuè)”。四、戍,shù,会意字,一人持戈(右边是“戈”),本义是守边,楷书转变,人的形态不像了,中间变成一点。含“戍”的常用字有“蔑(miè)”和“篾(miè)”。五、戎,róng,会意字,从戈从甲,本义是武器,引申为军队军事。含“戎”的常用字有“绒”(róng)”和“贼(zéi)”。六、戒,jiè,会意字,像双手持戈,本义是警戒。含“戒”的常用字有“诫(jiè)”和“械(xiè)”。

    这里编一个歌诀来帮助记忆这几个字:“戍点戌横戊中空,钩戉双戒十字戎。”

  • 借鉴 借镜 鉴戒-近义词应用词典

    借鉴 借镜 鉴戒

    借鉴 jièjiàn 借镜 jièjìng 鉴戒 jiànjiè

    【借鉴】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如:

    1.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

    【借镜】比喻从别人过去的事物吸取经验教训。如:

    2.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

    【鉴戒】可供人警惕的事情。如:

    3.这两个缺点,我们应引为鉴戒。

    辨析:“借鉴”指从他人他事中吸取其经验教训,如这惨痛的事件可供借鉴。“借镜”着重指以明镜照事理,引申指从中外文化遗产中吸取其经验教训,也可指从别人别事中吸取经验教训。“鉴戒”着重指吸取前人教训引为警戒,常说引为鉴戒。“借鉴、借镜”都可指扬长避短,吸收经验教训,而“鉴戒”只指引为警戒的教训。

  • 警戒 警卫-近义词应用词典

    警戒 警卫

    警戒 jǐngjiè 警卫 jǐngwèi

    【警戒】①告戒人使注意改正错误。②部队为防止敌人突然袭击、敌方侦察员的潜入等而采取的措施。如:

    1.对待政治异己分子,不可对他们不警戒;但也不可过于恐惧他们的叛变,而采取过分的警戒手段。

    2.为了迎接这个大胜利,打好会师第一仗,红十五军团除留一个排在直罗镇警戒外,主力集结在张村驿一带,养精蓄锐,积极地投入了战前准备工作。

    【警卫】用武装力量实行警戒、保卫。如:

    3.一个年轻的警卫员端着个大碗递给总司令。

    辨析:“警戒”,严加防范突然袭击,多指防止敌人的突击。“警卫”多指戒备敌人或坏分子的破坏;也指保卫自己的国土、主权、人民生命财产和首长的安全,如武装警卫。

  • 戒-古文观止词典

    戒jiè

    【词性】:名词

    警戒,告戒(6)。《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我之所以还要对你们说的缘故,就好像嫁女儿时,亲手给她结上带子,系上佩巾,陈述父母的告戒那样,要使你们不要忘罢了。《相州昼锦堂记》: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原来他不是把前人夸奖的作为光荣,而是把他作为警戒。《青霞先生文集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说话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却可以引为警戒。

  • 戒-古文观止词典

    戒jiè

    【词性】:动词

    一、防备,戒备(5)。《子产坏晋馆垣》: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虽然您的随从人员能够戒备,可是别国的宾客怎么办?《子产坏晋馆垣》:盗贼公行,而天疠不戒。——盗贼公然横行,而瘟疫又不加防备。《吴许越成》:惎浇能戒之。——他憎恨浇,而且能够戒备浇。

    二、准备(1)。《送石处士序》:戒行李,载书册。——准备好行李,装好书籍。

    三、警戒,警告,告诫(5)。《鲁共公择言》: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如今君主同时具有这四样东西,可以不警戒吗?《杨恽报孙会宗书》:与恽书,谏戒之。——给杨恽写了一封信,规劝和告诫他。《谏太宗十思疏》: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如果真正能够看到心爱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来警告自己。

    四、戒除(1)。《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想着安逸时考虑到危难,用节俭来戒除奢侈。

  • 戒-古文观止词典

    戒jiè

    【词性】:形容词

    谨慎(1)。《臧哀伯谏纳郜鼎》: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各级大小官吏才会有所谨慎和畏惧,不敢违反纪律。

  • 抑戒-古文观止词典

    抑戒yì jiè

    【词性】:名词

    即《诗经·大雅·抑》篇(1)。《放鹤亭记》:卫武公作《抑戒》。——卫武公写了《抑戒》这首诗。

  • 郑庄公戒饬守臣-古文观止词典

    郑庄公戒饬守臣

    【朝代】:隐公十一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本文记述郑庄公联合齐、鲁攻占许国后,戒饬守许之臣的言辞。从中可见庄公的老谋深算,考虑久远,度德量力,相时而动。虽从本身利害出发,但出语发辞之间,委婉纡曲,回环吞吐,忽为许计,忽为郑计,是《左传》中的辞令妙品。

    【原文】: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释义】:

    歇后语。《西游记》中写猪八戒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囫囵吞下,连味道也没尝出来。比喻一味贪食而不识味。也比喻生吞活剥,食而不化。又比喻不知道东西的价值,不识货。也指糊里糊涂,不知其中奥妙。《儒林外史》六:放你的狗屁!我因素日有个晕病,费了几百两银子合了这一料药,是省里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

    ⊙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

    《冷眼观》一二:隔行如隔山,我们局外人就是有甚么事看在眼里,也是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

    ⊙猪八戒吃人参果

    《冷眼观》二二:如此忙乱了一会,倒说是强盗吓走了。我当时猪八戒吃人参果,是初次见面,意谓劫盗在本城明火执杖,威劫多金,是与县官有绝大干系的,怎么救兵如救火,竟会这样的儿戏耍子呢?

    ⊙猪八戒吃人参果——何尝嚼出一点滋味

    《金钟传》六:于此融化之中,推出无可融化者,那才得真种子。若囫囵说过,犹是猪八戒吃人参果——何尝嚼出一点滋味。

  • 猪八戒走在冷铺里坐着——丑的没对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猪八戒走在冷铺里坐着——丑的没对儿

    【释义】:

    歇后语。冷铺,原谓低等客栈只有铺草,而无被褥,借指叫化子住的地方。没对儿:没比的。讥诮人丑极了。《金瓶梅词话》七三:原来潘金莲见唱此词,尽知西门庆念思李瓶儿之意。唱到此句,在席上故意把手放在脸儿上,这点儿那点儿羞他,说道:“孩儿,那里猪八戒走在冷铺中坐着,你怎的丑的没对儿!一个后婚老婆,又不是女儿,那里讨杜鹃花上血来?好个没羞的行货子!”

    ⊙猪八戒坐在冷铺里

    《金瓶梅词话》七六:那个骂他是丑冤家,怪物劳,猪八戒坐在冷铺里贼。

  • 警戒线-汉语惯用语辞典

    警戒线jǐng jiè xiàn

    军事用语。指为侦察敌人行动而布置的步哨线。今常用作比喻。《花城》1981年第5期“我的思想感情,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冲出严密的警戒线流露出来了。”

  • 八戒-佛源语词词典

    八戒

    佛教为僧徒们规定的八项戒律,其中第八项是关于吃斋的规定,因而又称为“八斋戒”“八关斋”“八支斋”等。这八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眠坐高广华丽之床,七不装饰打扮及听歌观舞,八不食非时之食。《杂宝藏经》卷三:“受持八戒捡心意,舍已往返诣他方。”又同上卷七:“汝于前身,但曾作一寺,受一日八戒,施辟支佛一钵之食,故生六天为大魔王。”

  • 戒尺-佛源语词词典

    戒尺

    佛教中戒师向僧徒讲解戒规用的道具,两块长方形木尺,一俯一仰,合为一体。仰木在下,形体稍大。使用时,用上方俯木敲击下方仰木,发声示警或聚集听众注意力。《百丈清规·沙弥得度》:“设戒师座几,与住持分手,几上安香烛、手炉、戒尺。”近、现代汉语中,词义引申,指私塾为惩戒学童打手板用的木尺。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 戒刀-佛源语词词典

    戒刀

    僧人出行时携带的佩刀。按戒律规定:戒刀只能用于切割袈裟之用。后泛指僧人出行防身所用之佩刀。《释氏要览》中:“《僧史略》云:‘戒刀皆是道具,按律许畜月头刀子,为割衣故。今比丘畜刀名戒者,盖佛不许斫截一切草木、坏鬼神村故。草木尚戒,况其他也。”《水浒传》第三回:“直教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 戒定慧-佛源语词词典

    戒定慧

    佛教的三无漏法。戒,指防众生僧徒做错事、恶事;定,指禅定,息心疑虑,排除一切杂念一心向佛;慧,破除邪教外道的妄言及各种迷惑,证得真经佛法。《六祖坛经·般若品》:“变三毒为戒定慧。”《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帝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

  • 戒律-佛源语词词典

    戒律

    佛教及某些宗教禁止教徒的某些不当行为的法规、律条。《百喻经·蛇头尾共争在前喻》:“如是年少,不闲戒律,多有所犯,因即相牵入于地狱。”现代汉语承用,专业用语同本义,一般用语指死板教条不合情理的规定,常同“清规”合为四字格短语使用。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佛教修行方法,不外戒定慧三种……因此学佛首先要守戒律。”柯岩《从一个孩子看中国》四:“清规戒律,密如罗网。”

  • 戒行-佛源语词词典

    戒行

    佛教徒恪守戒律的操行修养。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宋云、惠生见彼比丘戒行精苦,观其风范,特加恭敬。”现代汉语书面语承用。吴晗《朱元璋传》第六章一:“下令全国府、州、县……非有戒行通经典者,不得请给度牒。”

  • 破戒-佛源语词词典

    破戒

    佛教对僧人的言行思维有很多禁忌,称为“戒”,又称为“律”。僧人必须严格遵守,不许违反。违反了则称之为破戒。有的宗派非常严厉,绝不允许僧人破戒,破戒了就不再是佛门弟子了。《百喻经·斫树取果喻》:“如彼伐树,复欲还活,都不可得。破戒之人亦复如是。”有的宗派认为,僧人破了戒,仍比邪魔外道的人高。《行事钞》卷三:“破戒比丘,虽是死人,是‘戒’余力犹示于人天导行,犹如牛黄、麝香烧香等喻。佛因说偈:‘瞻葡华虽萎,胜于一切华;破戒诸比丘,犹胜诸外道。’”现代汉语承用,但“戒”的内容扩大与佛教义不同,指戒除日常的各种习惯,如抽烟、喝酒等。破戒指已经戒掉了的习惯又恢复了。

  • 五戒-佛源语词词典

    五戒

    又作“五诫”。佛教制定的出家之僧尼终身必须尊守的五条戒律。《魏书·释老志》:“又有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五戒是对寺院中僧尼行为的一种规范,约束僧尼行为使之不违背佛教宗旨和教规。破五戒者要受到严格的处罚。

  • 戒-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戒jiè

    ①防备,警戒。《庄子·养生主》:“吾见其难为,怵然为~,视为止,行为迟。”《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之慎勿忘。”②警告,告诫。《吕氏春秋·异宝》:“孙叔放疾,将死,~其子曰……”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及太慰自泾州以司农征,~其族。”③准备,预备。《诗经·小雅·大田》:“既种既~,既备乃事。”(戒:此指准备农具。)《孟子·梁惠王下》:“大~于国,出舍于郊。”(国:都城。)④戒除。《三国志·蜀书·管辂传》:“使客节酒,~肉,慎火。”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奢以俭。”⑤斋戒。《庄子·达生》:“十日~,三日斋。”

    【戒旦】黎明时警人睡醒。《晋书·赵至传》:“鸡鸣~,则飘尔晨征。”

    【戒心】警惕、戒慎之心。《管子·君臣下》:“~形于内,则容貌动于外矣。”《孟子·公孙丑下》:“当在薛也,予有~。”

  • 切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切戒qiè jiè

    【释义】:

    ①务须避免。鲁迅《致黎烈文》:“但倘遇此辈,第一切戒愤怒。”②严肃告戒。范文澜等《中国通史》:“李晟切戒浑城,必须有严密防备。”

  • 传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传戒chuán jiè

    【释义】:

    佛教称向信徒传授戒律,举行受戒仪式。

  • 儆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儆戒jǐng jiè

    【释义】:

    警戒;戒惧。郭沫若《棠棣之花》:“我希望你留着不死,把我兄弟的故事传播出去…使天下后世的暴君污吏知道儆戒。”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yán zhě wú zuì wén zhě zú jiè

    【释义】:

    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语出《诗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 诲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诲戒huì jiè

    【释义】:

    教诲告诫。茅盾《有志者》:“特别是不能再增减一字——这是他平日给学生改作文簿的时候屡次提出来谆谆诲戒的。”

  • 警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戒jǐng jiè

    【释义】:

    ①告戒使之注意。夏征农《一篇嫁女人的帐》:“这种赤膊鬼,如果不警戒他一次,真要无法无天的。”②警惕防备。杨沫《青春之歌》:“道静对这个人开始有了一点儿警戒。”③戒备以防意外的人。柳青《铜墙铁壁》:“疤虎说那是村里的敌人派出去的警戒。”

  • 警戒水位-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戒水位jǐng jiè shuǐ wèi

    【释义】:

    在洪水时期,江河、湖泊等的水位达到某一高程,须开始警戒并准备防汛工作时的水位。由当地防汛指挥部门规定。

  • 警戒色-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戒色jǐng jiè sè

    【释义】:

    有些动物具有的警告色彩和斑块。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如毒蛾的幼虫,多有鲜艳的色彩和花纹,如被鸟类吞食,其毒毛会刺伤鸟的口腔黏膜。故毒蛾幼虫的这种色彩,即成为鸟的警戒色。

  • 警戒线-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戒线jǐng jiè xiàn

    【释义】:

    指为侦察敌人行动而布置的步哨线。今常用作比喻。《花城》1981年第5期:“我的思想感情,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冲出严密的警戒线流露出来了。”

  • 劝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劝戒quàn jiè

    【释义】:

    劝导,教育。王西彦《隔膜》:“他劝戒孩子要勤劳和气,不可妄使性子。”

  • 受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受戒shòu jiè

    【释义】:

    佛教信徒出家为僧尼,在一定的仪式下接受戒律。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朱士行,洛阳人,可能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出家受戒的和尚。”

  • 开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开戒kāi jiè

    【释义】:

    原指宗教徒解除戒律,借指一般人解除生活上的禁忌或重染已经戒绝的嗜好(如吸烟、喝酒等)。如:你才宣布戒酒,怎么又开戒喝起来啦?

  • 告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告戒gào jiè

    【释义】:

    也作“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如:再三告戒。又如:谆谆告诫。

  • 犯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犯戒fàn jié

    【释义】:

    违犯戒律。钱钟书《围城》:“鸿渐看了,会心不远,觉得和尚们闻到窗外这种花香,确已犯戒,与吃荤相去无几了。”

  • 猪八戒照镜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猪八戒照镜子zhū bā jiè zhào jìng zi

    【释义】:

    歇“里外不是人”。比喻到处不讨好。安危《我爱松花江》:“还是你的命好啊!吃穿动用,百事不愁。哪像我——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呀!”

  • 清规戒律-现代汉语大词典

    清规戒律qīng guī jiè lǜ

    【释义】:

    ①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艾芜《游成都文殊院有感》:“我建议新入寺庙的僧徒,清规戒律尽量少些,或者加以改革,适应新的社会。”②泛指一般的规章制度。多指不合理的。马南邨《大胆练习写字》:“至于懂得了笔法之后,写起字来,就不需要一大套清规戒律,以免束缚人的创造性。”

  • 忌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忌戒jì jiè

    【释义】:

    禁忌戒除。如:忌戒迷信陋习。

  • 惩一戒百-现代汉语大词典

    惩一戒百chéng yī jiè bǎi

    【释义】:

    同“惩一警百”。

  • 惩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惩戒chéng jiè

    【释义】:

    通过惩罚来警戒。冰心《斯人独憔悴》:“原来是他们校长给他父亲的信,说他们两个都在学生会里…请他父亲叫他们回来,免得将来惩戒的时候,玉石俱焚,有碍情面。”

  • 线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线戒xiàn jiè

    【释义】:

    一种较常见的女式戒指。指轮纤细,造型轻巧。

  • 杀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杀戒shā jiè

    【释义】:

    佛教指禁止杀生的戒律。

  • 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jiè

    【释义】:

    ①防备;警戒。如:戒心;戒令。②警告;告戒。如:戒饬。③戒除。曹禺《北京人》:“你的烟戒了?”④梵语sīla的意译。指防非止恶的规范。如佛教、道教皆有五戒、十戒。后也泛指禁做之事。如:开戒;破戒。⑤戒指的简称。如称镶钻石的戒指为钻戒。

  • 戒刀-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刀jiè dāo

    【释义】:

    僧人的佩刀,出行所携用具之一。按戒律只供割切三衣(袈裟)之用,不得用以杀生,故称。

  • 戒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子jiè zi

    【释义】:

    见“戒指”。

  • 戒心-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心jiè xīn

    【释义】:

    戒备、警惕之心。吴组缃《山洪》:“这种自发的戒心,在一般居民几乎是出于本能的。”

  • 戒尺-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尺jiè chǐ

    【释义】:

    ①旧时对学童施行体罚的木尺。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②佛教戒师向僧徒说戒时的用具。两块长方形小木,一仰一俯,仰木稍大在上,用俯木敲击发声。

  • 戒令-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令jiè lìng

    【释义】:

    警戒的命令;禁令。李志君《焦老旦和熊员外》:“他的话本来是一条很有权威性的戒令。”

  • 戒行-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行jiè xíng

    【释义】:

    佛教指恪守戒律的操行。吴晗《朱元璋传》:“下令全国府、州、县…非有戒行通经典者不得请给度牒。”

  • 戒坛-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坛jiè tán

    【释义】:

    僧徒传戒之坛。梵语为Mandala。潘飞声《自玉泉泛舟》:“戒坛如可上,吾欲学皈依。”

  • 戒严-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严jiè yán

    【释义】:

    国家因战争或动乱等原因在国内采取的强制性限制措施。包括宵禁、限制人员和交通工具的通行、增设岗哨、由军队接管部分司法或行政权等。巴金《灭亡》:“他们只知道上海市要戒严了。”

  • 戒条-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条jiè tiáo

    【释义】:

    禁止某些行为的条款。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预备骂她几句,不过话只到口边便想到我为自己定下的戒条。”

  • 戒饬-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饬jiè chì

    【释义】:

    告戒。郭沫若《落叶》:“世间上所称赞的老大家们的冷冰冰的教谕,忠告,戒饬,骂倒,就费尽了千语万言,有时只不过激起冷笑的猛潮,反抗的烈火罢了。”

  • 戒忌-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忌jiè jì

    【释义】:

    禁忌。也指对忌讳的事情存有戒心。

  • 戒规-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规jiè guī

    【释义】:

    宗教内部禁止某些行为的条规。郭沫若《中国史稿》:“道安对佛经的整理译注,戒规的厘定,起过很大作用。”

  • 戒命-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命jiè mìng

    【释义】:

    禁止某些行为的命令。许地山《商人妇》:“各种树木因为他们犯了阿拉底戒命,都不敢借,惟有无花果树…借些叶子给他们。”

  • 戒备-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备jiè bèi

    【释义】:

    警戒准备;警戒防备。姚雪垠《长夜》:“寨墙上的老百姓也不答话,也不放枪,带着戒备的神气偶尔探出头看看他们。”

  • 戒指-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指jiè zhi

    【释义】:

    也称“戒子”。即指环。套在手指上做纪念或装饰用的小环,用金属或玉石等物制成。张天翼《华威先生》:“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王西彦《人的世界》:“这一次治病的钱,是用最后一个纪念戒子换来的。”

  • 戒律-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律jiè lǜ

    【释义】:

    宗教禁止教徒某些不当行为的法规。如佛教有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类。道教亦有五戒、十戒、一百八十戒等类。老舍《牺牲》:“他必是一种什么宗教性的戒律,使他简单而又深密。”也泛指其他成文或不成文的戒条。柯岩《从一个孩子看中国》:“清规戒律,密如罗网。”

  • 戒除-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除jiè chú

    【释义】:

    改掉。多用以指不良的事物。孙犁《金梅〈文海求珠集〉序》:“这种文体,学习感染容易,戒除改正则甚困难。”又如:戒除赌博恶习。

  • 戒骄戒躁-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骄戒躁jiè jiāo jiè zào

    【释义】:

    警惕产生骄傲和急躁的情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 戒绝-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绝jiè jué

    【释义】:

    彻底戒除。王西彦《一个小人物的愤怒》:“马希贤先生已经下大决心戒绝吸烟了。”

  • 戒烟-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烟jiè yān

    【释义】:

    指戒除吸鸦片烟的嗜好。鲁迅《马上支日记》:“那是戒烟药水罢。”也指戒除吸香烟的嗜好。如:每年四月七日是“世界戒烟日”。

  • 戒酒-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酒jiè jiǔ

    【释义】:

    戒除喝酒的嗜好。茅盾《残冬》:“最近,卖菜的钱不够吃饱肚子,黄道士也戒酒了。”

  • 戒惧-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惧jiè jù

    【释义】:

    警戒恐惧。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一段描写,实在是我们做父亲的人应该震惊戒惧佩服的。”

  • 戒鉴-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鉴jiè jiàn

    【释义】:

    警戒;引以为戒。孙犁《〈文艺评论〉改进要点》:“这些作法,常常是以‘群言’之虚名,掩‘一言’之实质,流弊甚多,对文艺工作,有切肤之痛,深可戒鉴。”

  • 戒慎-现代汉语大词典

    戒慎jiè shèn

    【释义】:

    警惕谨慎。郭沫若《笑早者,祸哉!》:“在人类的最大灾难之中,只有戒慎凛烈,才不至于松懈而予瘟疫以转症或再发之隙。”

  • 规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规戒guī jiè

    【释义】:

    规劝告诫。郭沫若《蒐苗的检阅》:“说这种话的人大抵是不怀好意的,但在我们听来,也不失为是一种规戒。”

  • 斋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斋戒zhāi jiè

    【释义】:

    ①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以示虔诚。②伊斯兰教“五功”之一。指穆斯林在斋月中,每日从日升到日落,教徒禁止进食和房事。

  • 斋戒节-现代汉语大词典

    斋戒节zhāi jiè jié

    【释义】:

    相传耶稣于开始传教前在旷野守斋四十昼夜,为纪念此事,基督教把复活节前四十天规定为斋戒节,节日期间行大斋(禁食)和小斋(不食肉)等仪式,并禁止婚配和参与非宗教性的娱乐活动。也称大斋节、封斋节。

  • 破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破戒pò jiè

    【释义】:

    ①指受戒僧道违反宗教戒律。也泛指违反戒约。老舍《四世同堂》:“停止看报,对于他,是个相当大的折磨,几乎等于戒烟或戒酒那么难过。可是,他决定不破戒。”②戒酒、戒烟后重又喝酒、吸烟。

  • 钻石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钻石戒zuàn shí jiè

    【释义】:

    镶嵌有钻石的戒指。

  • 钻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钻戒zuàn jiè

    【释义】:

    镶着钻石的戒指。杨绛《洗澡》:“她要余楠置备一只像样的钻戒,一对白金的结婚戒指。”

  • 鉴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鉴戒jiàn jiè

    【释义】:

    指引为教训,使人警惕的事情。马南邨《不吃羊肉吃菜羹》:“这一类笑话…现在的人也未尝不可以引为鉴戒啊。”

  • 酒戒-现代汉语大词典

    酒戒jiǔ jiè

    【释义】:

    指对酒的戒忌。老舍《骆驼祥子》:“他不能为那点缠绕而毁坏了自己,不能从此破了酒戒。”

  • 三戒-汉语大词典

    三戒

    【1】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戒色﹑戒斗﹑戒得。《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得﹐貪得。”{汉}{蔡邕}《司空杨秉碑》:“昔{仲尼}垂三戒﹐而公克焉。”{明}{沈璟}《义侠记·取威》:“若要保殘生﹐須是守咱三戒也。”{朱谦良}《感怀和病侠》诗:“書生自古崇三戒﹐俠士何時淨六根。”【2】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戒妄出入﹑戒妄言语﹑戒妄忧虑。{宋}{王应麟}《困学纪闻·杂识》:“{齊齋}{倪公}三戒:不妄出入﹑不妄言語﹑不妄憂慮。”【3】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戒大怒﹑戒大欲﹑戒大醉。{清}{沈復}《浮生六记·养生记道》:“衛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慾並大醉。”

  • 五戒-汉语大词典

    五戒

    【1】指寺院中未经剃度的杂役﹑行者等。{明}{高明}《琵琶记·寺中遗像》:“〔末扮五戒上云〕自家乃是彌陀寺中一箇五戒便是。”《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皇甫殿}〕當時呼住行者道:‘五戒﹐你莫待要趕這兩箇人上去?’”{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幾箇诵經五戒﹐是佛力扶持後馬踐殺。”【2】亦作“[五誡]”。佛教指在家信徒终身应遵守的五条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臣聞佛者清遠玄虚之神﹐以五誡爲教﹐絶酒不淫。”《魏书·释老志》:“又有五戒﹐去殺﹑盗﹑淫﹑妄言﹑飲酒﹐大意與仁﹑義﹑禮﹑智﹑信同﹐名爲異耳。”【3】五种戒令。《周礼·秋官·士师》:“以五戒先後刑罰﹐毋使罪麗于民。一曰誓﹐用之于軍旅;二曰誥﹐用之于會同;三曰禁﹐用諸田役;四曰糾﹐用諸國中;五曰憲﹐用諸都鄙。”

  • 兩戒-汉语大词典

    兩戒

    【1】国家疆域的南北界限。《新唐书·天文志一》:“{一行}以爲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兩戒……故《星傳》謂北戒爲{胡}門﹐南戒爲{越}門。”{陈世宜}《游双清别墅即事一首索中垒和》:“行行心跡雙清地﹐莽莽河山兩戒思。”{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四七:“踏徧{中華}窺兩戒﹐無雙畢竟是家山。”【2】借指两戒之内的全境。{清}{曾国藩}《母弟温甫哀词》:“豈謂一蹶﹐震驚兩戒。”【3】谓分成不相统属的两部分。{严复}《原强》:“而南北雖屬一君﹐彼是居然兩戒。”

  • 九戒-汉语大词典

    九戒

    【1】指九种危害国家而必须防止的现象。《逸周书·文政》:“九戒﹐一内有柔成﹐二示有危傾﹐三旅有罷寘﹐四亂有立信﹐五教用康經﹐六合詳毁成﹐七邑守維人﹐八飢有兆積﹐九勞休無期。”{孔晁}注:“〔九戒〕皆危道也。”【2】指九条应遵守的教戒。《金瓶梅词话》第六六回:“{高功}曰:‘既受三皈﹐當宣九戒:第一戒者﹐敬讓孝養父母;第二戒者﹐克勤忠於君王;第三戒者﹐不殺慈救衆生;第四戒者﹐不淫正身處物;第五戒者﹐不盜推義損己;第六戒者﹐不嗔兇怒凌人;第七戒者﹐不詐謟賊害善;第八戒者﹐不驕傲忽至真;第九戒者﹐不二奉戒專一。’”

  • 南戒-汉语大词典

    南戒

    【1】古指南方阻隔少数民族的山河界限。戒,界。相当于今{四川}﹑{陕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一线。《新唐书·天文志一》:“{一行}以爲﹐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兩戒。北戒……是謂北紀﹐所以限戎狄也。南戒﹐自{岷山}﹑{嶓冢}﹐負地絡之陽﹐東及{太華}﹐連{商山}﹑{熊耳}﹑{外方}﹑{桐柏}﹐自{上洛}南逾{江}﹑{漢}﹐攜{武當}﹑{荆山}﹐至于{衡陽}﹐乃東循{嶺}徼﹐達{東甌}﹑{閩中}﹐是謂南紀﹐所以限蠻夷也。故《星傳》謂北戒爲‘胡門’﹐南戒爲‘越門’。”{清}{钱谦益}《新阡八景诗·拂水回龙》:“{虞山}南戒一枝來﹐騰踊龍身萬里迴。”{清}{赵翼}《偕王仲瞿蒋于野游洞庭东西两山》诗:“足跡半天下﹐南戒徧登眺。”

  • 佛戒-汉语大词典

    佛戒

    【1】佛教的戒律。有五戒﹑十戒﹑五百戒等。《隋书·经籍志四》:“{魏}{黄初}中﹐中國人始依佛戒﹐剃髮爲僧。”

  • 備戒-汉语大词典

    備戒

    【1】戒备;警戒防备。{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備戒不虞﹐綢繆未雨。”【2】儆诫。《礼记·乐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何也?”{郑玄}注:“備戒﹐擊鼓警衆。”《孔子家语·辩乐》作“備誡”。

  • 傳戒-汉语大词典

    傳戒

    【1】佛教谓向信徒传授戒律,举行受戒仪式。参见“[五戒]”﹑“[八戒]”﹑“[十戒]”。

  • 儆戒-汉语大词典

    儆戒

    【1】警戒;戒备;戒惧。《书·大禹谟》:“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遊于逸﹐罔淫于樂。”{宋}{司马光}《进<古文孝经指解>表》:“府庫者祖宗之府庫﹐不可以賞非其功;法令者祖宗之法令﹐不可以罰非其罪:慎之重之﹐益自儆戒。”{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五幕:“我希望你留着不死﹐把我兄弟的故事传播出去﹐使天下后世的人晓得有我兄弟这样一位英雄﹐也使天下后世的暴君污吏知道儆戒。”《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法令之設﹐欲以遏惡防邪﹐儆戒未然也。”{明}{张居正}《宵夜勤政》诗:“世泰何曾忘儆戒﹐年豐猶自念寒飢。”

  • 僧戒-汉语大词典

    僧戒

    【1】佛门戒律。{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僧居和托生》:“〔{居和}〕乃以牛黄丸療風疾者也﹐飲酒食肉﹐不守僧戒﹐然用心苦良。”

  • 八戒-汉语大词典

    八戒

    【1】即八关斋。{唐}{白居易}《白发》诗:“八戒夜持香火印﹐三光朝念《蘂珠篇》。”

  • 八關戒-汉语大词典

    八關戒

    【1】见“八關齋”。

  • 具戒-汉语大词典

    具戒

    【1】见“具足戒”。

  • 具足戒-汉语大词典

    具足戒

    【1】佛教名词。僧尼所受戒律之称。意谓戒条圆满充足﹐故名。其戒条数量﹐不尽一致。{中国}{汉}族僧尼依据《四分律》受戒﹐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善賢}聞已﹐心浄信解﹐求入法中﹐受具足戒。”{唐}{黄滔}《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旋將西游﹐受具足戒于{襄州}{龍興寺}。”亦省作“[具戒]”。{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及{阿難}之度出家也﹐其衣變爲法服﹐及受具戒﹐更變爲九條僧伽胝。”{宋}{秦观}《圆通禅师行状》:“{天禧}二年﹐普度天下僧﹐遂落髮受具戒。”

  • 典戒-汉语大词典

    典戒

    【1】可为规范的戒条。{晋}{潘岳}《寡妇赋》:“遵義方之明訓兮﹐憲女史之典戒。”

  • 前戒-汉语大词典

    前戒

    【1】以往的教训。《後汉书·明帝纪》:“永覽前戒﹐竦然兢懼。”

  • 先戒-汉语大词典

    先戒

    【1】预先戒备。《吴子·料敌》:“安國家之道﹐先戒爲寶。”【2】开路警戒。《楚辞·离骚》:“鸞皇爲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

  • 兢戒-汉语大词典

    兢戒

    【1】谨慎戒惧。{唐}{温庭筠}《上蒋侍郎启》之一:“有以單外而蘄末契者﹐君子之所兢戒。”

  • 交戒-汉语大词典

    交戒

    【1】不断告诫。{汉}{徐幹}《中论·虚道》:“昔{衛武公}年過九十﹐猶夙夜不怠﹐思聞訓道﹐命其群臣曰:‘無謂我老耄而舍我﹐必朝夕交戒﹐又作抑詩以自儆也。’”

  • 切戒-汉语大词典

    切戒

    【1】严肃告戒。{{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李晟}切戒{浑瑊}﹐必须有严密防备。”【2】务须避免。{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但倘遇此辈﹐第一切戒愤怒。”

  • 刺戒-汉语大词典

    刺戒

    【1】讥刺告戒。《汉书·杜周传》:“{鳳}白之太后﹐太后以爲故事無有。{欽}復重言:《詩》云‘殷監不遠﹐在{夏后氏}之世’。刺戒者至迫近﹐而省聽者常怠忽﹐可不慎哉!”

  • 勑戒-汉语大词典

    勑戒

    亦作“[勑誡]”【1】告戒,训戒。《後汉书·阴识传》:“帝敬重之﹐常指{識}以勑戒貴戚﹐激厲左右焉。”{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勑戒四方﹐侈則有咎。”《孔丛子·论书》:“{周公}以{成王}之命﹐作《康誥》焉﹐稱述{文王}之德﹐以成勑誡之文。”《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臣{亮}親受勑戒﹐震畏神靈﹐不敢有違。”

  • 勸戒-汉语大词典

    勸戒

    亦作“[勸誡]”【1】谓劝导,教育。{王西彦}《隔膜》:“他劝戒孩子要勤劳和气﹐不可妄使性子。”【2】勉励告戒。《旧唐书·皇甫鎛传》:“猶賴臣等每加勸誡﹐或爲奏論﹐庶事之中﹐抑令通濟。”《汉书·古今人表序》:“歸乎顯善昭惡﹐勸戒後人。”{晋}{范宁}《<春秋穀梁传>序》:“舉得失以彰黜陟﹐明成敗以著勸誡。”

  • 勸善戒惡-汉语大词典

    勸善戒惡

    【1】见“勸善懲惡”。

  • 受戒-汉语大词典

    受戒

    【1】受训戒。《汉书·薛宣传》:“長吏莫不喜懼﹐免冠謝{宣}歸恩受戒者。”【2】佛教信徒出家为僧尼,在一定的仪式下接受戒律。《五灯会元·鸟窠道林禅师》:“九歲出家﹐二十一於{荆州}{果願寺}受戒。”《西游记》第六七回:“既如此説﹐都是受戒的高僧。”{唐}{姚合}《赠卢沙弥小师》诗:“年小未受戒﹐會解如老師。”{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二讲:“{朱士行}﹐{洛阳}人﹐可能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出家受戒的和尚。”

  • 在色之戒-汉语大词典

    在色之戒

    【1】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后以“在色之戒”谓色欲方面的戒忌。《剪灯新话·牡丹灯记》:“伏念某喪室鰥居﹐倚門獨立﹐犯在色之戒﹐動多慾之求。”

  • 坐戒垂堂-汉语大词典

    坐戒垂堂

    【1】见“坐不垂堂”。

  • 垂戒-汉语大词典

    垂戒

    亦作“[垂誡]”【1】留给后人的训戒。{唐}{韩愈}《答张彻》诗:“悔狂已咋指﹐垂誡仍鐫銘。”{宋}{王禹偁}《官醖》诗:“彜酒《書》垂誡﹐羣飲聖所戮。”《明史·后妃传赞》:“《易》曰:‘閑有家﹐悔亡。’苟越其閑﹐悔將無及。聖人之垂戒遠矣哉。”【2】垂示警戒。{唐}{司空图}《疑经》:“縱天王制用失節﹐多取於諸侯﹐如欲垂誡﹐即書於{周}史可矣。”{明}{王鏊}《震泽长语·经传》:“若夫子意在垂戒﹐一二篇足矣﹐何取於多若是。”

  • 大戒-汉语大词典

    大戒

    【1】大法则。《庄子·人间世》:“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成玄英}疏:“戒﹐法也。”【2】佛教语。即具足戒。僧尼所受戒律之称。{中国}汉族僧尼依据《四分律》受戒﹐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3】重要的鉴戒。{晋}{袁宏}《後汉纪·章帝纪》:“{秦}以酷急亡﹐{王莽}亦以苛法自滅﹐臣以爲大戒。”

  • 天戒-汉语大词典

    天戒

    【1】谓上天给予的儆戒。{明}{李东阳}《求退录》:“願陛下儆畏天戒﹐矜恤民窮。”《後汉书·天文志上》:“言其時星辰之變﹐表象之應﹐以顯天戒﹐明王事焉。”《明史·章懋传》:“{武宗}立﹐陳勤聖學﹑隆繼述﹑謹大婚﹑重詔令﹑敬天戒五事。”《书·胤征》:“先王克謹天戒﹐臣人克有常憲﹐百官修輔﹐厥后惟明明。”【2】谓天性戒绝某些嗜好﹐如饮酒等。{元}{郑光祖}《㑇梅香》第四折:“[{白敏中}云]:‘請岳母穩坐﹐將酒來﹐我與岳母把盃呵。’[正旦云]:‘住者。’[唱]:‘俺夫人從來天戒。’”《三国演义》第十四回:“酒至{曹豹}面前﹐{豹}曰:‘我從天戒﹐不飲酒。’”

  • 告戒-汉语大词典

    告戒

    亦作“[告誡]”【1】警告劝戒。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宋}{岳飞}《辞镇南军承宣使第三奏》:“復蒙天語之丁寧﹐告戒備至。”《明史·丘濬传》:“課國學生尤諄切告誡﹐返文體於正。”《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再傳聖旨……告戒切勿妄殺人命。”

  • 命戒-汉语大词典

    命戒

    【1】命令与禁令。《孟子·滕文公上》:“五月居廬﹐未有命戒。”{朱熹}集注:“未有命令教戒也。”

  • 咎戒-汉语大词典

    咎戒

    【1】上天所降的灾祸与警告。《後汉书·蔡邕传》:“聖朝既自約厲﹐左右近臣亦宜從化。人自抑損﹐以塞咎戒﹐則天道虧滿﹐鬼神福謙矣。”

  • 國戒-汉语大词典

    國戒

    【1】指治国者应引以为戒的事。《管子·山权数》:“{齊}之公過﹐坐立長差﹐惡惡乎來刑﹐善善乎來榮﹐戒也。此之謂國戒。”

  • 後戒-汉语大词典

    後戒

    【1】后人的鉴戒。《晋书·江统传》:“亦罔不亡國喪宗﹐破家失身﹐醜名彰聞﹐以爲後戒。”

  • 徧戒-汉语大词典

    徧戒

    【1】普遍告诫。《国语·周语上》:“{稷}則徧戒百姓﹐紀農協功。”戒﹐一本作“誡”。

  • 官戒-汉语大词典

    官戒

    【1】告诫官吏。《仪礼·少牢馈食礼》:“乃官戒。宗人命滌﹐宰命爲酒﹐乃退。”{郑玄}注:“官戒﹐戒諸官也。當共祭祀事者﹐使之具其物且齊也。”【2】官吏的鉴戒。{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爲官戒。”

  • 家戒-汉语大词典

    家戒

    【1】家训;家规。《三国志·魏志·邴原传》“{永寧}太僕{東郡}{張閣}以簡質聞”{南朝}{宋}{裴松之}注:“{杜恕}著《家戒》稱{閣}。”{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漢高祖}之《敕太子》﹐{東方朔}之《戒子》﹐亦顧命之作也。及{馬援}已下﹐各貽家戒。”{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蜀}相{韋莊}應舉時﹐遇{黄}寇犯闕﹐著《秦婦吟》一篇﹐内一聯云‘内庫燒爲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爾後公卿亦多垂訝﹐{莊}乃諱之。時人號‘秦婦吟秀才’。他日撰家戒﹐内不許垂《秦婦吟》障子。以此止謗﹐亦無及也。”

  • 宿戒-汉语大词典

    宿戒

    【1】古代举行祭祀等礼仪前十日,与祭者斋戒两次,第二次斋戒在事前第三日进行,称宿戒。《仪礼·乡饮酒礼》:“鄉朝服而謀賓介﹐皆使能不宿戒。”{郑玄}注:“再戒爲宿戒﹐禮﹐將有事﹐先戒﹐而又宿戒。”《周礼·春官·世妇》:“世婦掌女宫之宿戒。”{郑玄}注:“宿戒﹐當給事豫告之齊戒也。”【2】事先警戒。《东观汉记·祭遵传》:“兵退無宿戒﹐粮食不豫具﹐今乃調度﹐恐力不堪。”《明史·陶鲁传》:“羽書狎至﹐戎裝宿戒﹐聲色不動。”

  • 履霜之戒-汉语大词典

    履霜之戒

    【1】谓灾祸将临当知所以戒慎。{清}{何琇}《樵香小记·翚帅师》:“{胡}傳謂:亂臣既得兵權﹐遂肇弑逆﹐聖人用示履霜之戒。”{清}{厉鹗}《东城杂记·庾园》:“臣縑有窮﹐雖殊墜天之憂﹐敢忘履霜之戒?”

  • 女戒-汉语大词典

    女戒

    【1】谓对嗜好女色的警戒。《汉书·杜周传赞》:“以{建始}之初深陳女戒﹐終如其言﹐庶幾乎《關雎》之見微﹐非夫浮華博習之徒所能規也。”

  • 檢戒-汉语大词典

    檢戒

    【1】约束警戒。{唐}{刘肃}《大唐新语·公直》:“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書人君言事﹐且記善惡﹐以爲檢戒﹐庶乎人主不爲非法。”

  • 極戒-汉语大词典

    極戒

    【1】儆戒。{俞樾}《诸子平议·墨子二》:“‘極戒’即儆戒也。極通作‘亟’。”《墨子·天志下》:“今人皆處天下而事天﹐得罪於天﹐將無所以避逃之者矣﹐然而莫知以相極戒也。”

  • 犯戒-汉语大词典

    犯戒

    【1】违犯戒律。《法苑珠林》卷一〇九引{南朝}{齐}{王琰}《冥祥记》:“此是無行衆僧破齋犯戒﹐獲此苦報呼叫聲也。”《法苑珠林》卷九九:“我雖病急﹐願捨身命﹐終不犯戒而飲此酒。”{钱锺书}《围城》三:“{鸿渐}看了﹐会心不远﹐觉得和尚们闻到窗外这种花香﹐确已犯戒﹐与吃荤相去无几了。”

  • 猪八戒-汉语大词典

    猪八戒

    【1】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法名{猪悟能}。本是{天篷元帅},因罪被谪,误投猪胎而生,后随{唐僧}往西天取经。身粗力大,很能干活。但好吃懒做,贪图女色,喜进谗言,好用小手段沾便宜。《儒林外史》第六回:“你這奴才!‘{猪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説的好容易!是雲片糕?”

  • 戎戒-汉语大词典

    戎戒

    【1】战备。《宋书·礼志三》:“伏惟{泰始}應符﹐神武英斷﹐王赫出討﹐戎戒淹時。”

  • 成戒-汉语大词典

    成戒

    【1】犹成鉴。《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車駕臨{江}而還”{裴松之}注引{北齐}{魏收}《魏书》:“三世爲將﹐道家所忌。窮兵黷武﹐古有成戒。”

  • 戒-汉语大词典

    《廣韻》古拜切,去怪,見。【1】防备;警戒;鉴戒。《易·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孔颖达}疏:“ 修治戎器,以戒備不虞也。”《诗·小雅·采薇》:“豈不日戒,{玁狁}孔棘。”{郑玄}笺:“ 豈不日相警戒乎?”《诗大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新唐书·康承训传》:“{可師}恃勝不戒,{弘立}以兵之,{可師}不克陣而潰。”{宋}{曾巩}《王制三》:“富而能約,不從以敗禮;貴而能戒,不恫以好逸。”【2】准备。《诗·小雅·大田》:“既種既戒,既備乃事。”{朱熹}集传:“ 戒,飭其具也。”{宋}{王安石}《寄朱氏妹》诗:“爾舟亦已戒,五兩翩然起。”《金史·抹撚尽忠传》:“謀棄中都南奔,已戒行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既而戒馬欲歸。”【3】登程,出发。《楚辞·远游》:“{祝融}戒而蹕御兮,騰告鸞鳥迎{宓妃}。”{南朝 宋}{鲍照}《还都道中》诗之一:“鳴雞戒征路,暮息落日分。”《南齐书·州郡志上·南豫》:“戎車初戒,每事草創。”【4】告戒。《论语·尧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史记·刺客列传》:“太子送至門,戒曰:‘ {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也。’”{唐}{韩愈}《董府君墓志铭》:“聞某所爲,每稱舉以戒其子。”《红楼梦》第二八回:“便有一二分錯處,你倒是或教導我,戒我下次,或駡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5】戒除。在指应该戒除的事。《论语·季氏》:“{孔子}曰:‘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鬭;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王生}自此戒了好多氣性,就是遇見兒,也只是一團和氣。”{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你的烟戒了?”【6】戒慎,谨慎。《孙子·九地》:“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张预}注:“ 危難之地,人自同力,不修整而自戒慎。”《周书·文帝纪下》:“整爾甲兵,戒爾戎事,無貪財以輕敵,無暴民以作威。”【7】斋戒。《周礼·天官·大宰》:“前期十日,帥執事而卜日,遂戒。”《礼记·礼器》:“七日戒。”{郑玄}注:“ 戒,散齋也。”《庄子·达生》:“十日戒,三日齊。”【8】梵语īla的意译。指防非止恶的规范。{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四:“戒,亦律之别義也。梵言‘三婆羅’,此譯云‘禁戒’者,亦禁義也。”{清}{魏源}《圣武记》卷五:“僧居土臺者,皆持戒律,不持戒者,居土臺外。”【9】用于告戒的一种文体。{南朝 梁}{萧统}《<文选>序》:“次則箴興於補闕,戒出於弼匡。”{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及{馬援}以下,各貽家戒·{班姬}《女戒》,足稱母師也。”{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戒》:“按字書云:‘戒者,警敕之辭,字本作誡。’文既有箴,而又有戒,則戒者,箴之别名歟?《淮南子》載《堯戒》……至{漢}{杜篤}遂作《女戒》,而後世因之。”【10】敕令,命令。《左传·宣公十二年》:“百官象物而動,軍政不戒而備,能用典矣。”{杜预}注:“ 戒,勅令。”《明史·陈友谅传》:“遣部將陽白事{壽輝}前,戒壯士挾鐵撾擊碎其首。”【11】告请;约请。《仪礼·觐礼》:“天子使大夫戒曰:某日,伯父帥乃初事。”{郑玄}注:“ 戒猶告也。”《吕氏春秋·慎小》:“{衛獻公}戒{孫林父}﹑{寧殖}食。”{许维遹}集释:“ 戒,約也。”【12】戒指的简称。如称镶钻石的戒指为钻戒。参见“[戒指]”。【13】通“[届]”。至,到。《诗·商颂·烈祖》:“亦有和羹,既戒既平。”{毛}传:“ 戒,至。”{陈奂}传疏:“ 《傳》訓戒爲至者,言神靈之來至也。”【14】通“[界]”。分界,界限。《新唐书·天文志一》:“而{一行}以爲天下山河之象,存于兩戒……故《星傳》謂北戒爲‘胡門’,南界爲‘越門’。”{清}{魏源}《登太行绝顶》诗:“{上黨}天下脊,河山制兩戒。”{康有为}《苏村卧病写怀》诗:“山河兩戒誰能考,廟社千秋尚有靈。”【15】通“[駴]”。击,擂。参见“[戒鼓]”。

  • 戒臘-汉语大词典

    戒臘

    亦作“[戒蠟]”【1】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歸﹐治療獲安﹐得高壽﹐享年九十六﹐戒臘七十一年﹐剃度小師凡五人﹐豈非因禍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齒而序臘﹐以别俗也……凡禪誦行坐﹐以受戒先後爲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戒臘本作戒蠟。西域番僧結制之日﹐秤其身若干觔﹐即以蠟爲身﹐亦若干觔﹐解制之日再秤之﹐若身重於蠟﹐即爲得道﹐蠟重於身﹐則學敗矣。蓋制中拘窘﹐鮮食寡睡﹐淡薄强忍﹐非寧定者不肥也。”{明}{张萱}《疑耀·戒蜡》:“僧家言僧臘者﹐猶言年歲也。又言戒蠟者﹐臘當作蠟。余偶閲一内典﹐西方結夏時﹐以蠟爲人﹐其輕重相同﹐解夏之後﹐以蠟人爲驗﹐輕重不差﹐則爲念定而無妄想﹐否則血氣耗散﹐必輕於蠟人﹐故謂之戒蠟﹐非年歲之臘也。”

  • 戒方-汉语大词典

    戒方

    亦作“[戒飭]”亦作“[戒尺]”【1】旧时对学童施行体罚的木尺。也可用作镇纸。{清}{李渔}《比目鱼·改生》:“戒方終日不離頭。”《儒林外史》第七回:“本該考居極等﹐姑且從寬﹐取過戒飭來﹐照例責罰。”{鲁迅}《朝花夕拾·丛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 戒箍-汉语大词典

    戒箍

    【1】戒指。{太平天囯}{洪仁玕}《资政新篇》:“如男子長指甲﹐女子喜纏脚﹐吉凶軍賓﹐瑣屑儀文﹐養鳥鬭蟀﹐打鵪賽勝﹐戒箍手鐲﹐金玉粉飾之類﹐皆小人驕奢之習。”【2】头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元}雜劇有{吴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一名《西遊記》﹐其中收{孫悟空}﹐加戒箍﹐{沙僧}﹑{猪八戒}﹑{紅孩兒}﹑{鐵扇公主}等皆已見。”

  • 戒禁-汉语大词典

    戒禁

    【1】犹禁令。《周礼·地官·小司徒》:“凡用衆庶﹐則掌其政教與其戒禁﹐聽其辭訟﹐施其賞罰﹐誅其犯命者。”

  • 戒裝-汉语大词典

    戒裝

    【1】准备行装。{南朝} {宋}{颜延之}《为皇太子侍宴饯衡阳南平二王应诏诗》:“亦既戒裝﹐皇心載遠﹐夕帳亭臯﹐晨儀禁苑。”{明}{唐寅}《送廖通府帐词启》:“三年報政﹐將獻績于{虞}廷;千里戒裝﹐聽歌駒於祖道。”

  • 戒命-汉语大词典

    戒命

    【1】禁止某些行为的命令。{许地山}《商人妇》:“各种树木因为他们犯了阿拉底戒命﹐都不敢借﹐惜有无花果树……借些叶子给他们。”

  • 戒備-汉语大词典

    戒備

    【1】警戒准备;警戒防备。《国语·晋语三》:“内謀外度﹐考省不倦﹐日考而習﹐戒備畢矣。”{明}{张居正}《请谕戒边臣疏》:“臣看得北虜連年欵塞﹐目前雖若安寧﹐然虜情叵測﹐戒備宜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甯}感謝﹐問戒備之期﹐答以明宵。”{姚雪垠}《长夜》三八:“寨墙上的老百姓也不答话﹐也不放枪﹐带着戒备的神气偶尔探出头看看他们。”

  • 戒途-汉语大词典

    戒途

    亦作“[戒塗]”【1】出发,准备上路。《晋书·文六王传论》:“遂乃褫龍章於袞職﹐徒侯服於下藩﹐未及戒塗﹐終於憤恚﹐惜哉!”《周书·文帝纪上》:“自大都督臣{岳}殁後﹐臣頻奉詔還闕﹐秣馬戒途﹐志不俟旦。”{唐}{张文琮}《昭君怨》诗:“戒途飛萬里﹐回首望{三秦}。”{明}{宋濂}《送和赞善北归》诗序:“蓋生逢有道之朝﹐皇上執孝道以御天下﹐故{希文}朝有請而夕戒塗也。”{清}{俞蛟}《潮嘉风月记·轶事》:“而生亦年至耳順矣﹐因束裝思歸﹐戒途有日。”【2】戒备于途。{清}{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時土匪未靖﹐行旅戒途。”

  • 戒節-汉语大词典

    戒節

    【1】告知节候。谓当令。《後汉书·明帝纪》:“十二月甲寅﹐詔曰:‘方春戒節﹐人以耕桑﹐其勑有司務順時氣﹐使無煩擾。’”{北周}{庾信}《羽调曲》之三:“涼風迎時北狩﹐小暑戒節南巡。”

  • 戒食-汉语大词典

    戒食

    【1】约期共食;招宴。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衛獻公}戒{孫文子}﹑{甯惠子}食。”{杨伯峻}注:“戒食,謂約期與之共食。”{宋}{胡继宗}《书言故事·戒食》:“答人相招云:伏辱戒食。”

  • 戒嚴-汉语大词典

    戒嚴

    【1】在战时或其他非常情况下,所采取的严密防备措施。《三国志·魏志·贾逵传》“{太祖}心善{逵}”{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祖}欲征{吴}而大霖雨﹐三軍多不願行。{太祖}知其然﹐恐外有諫者﹐教曰:‘今孤戒嚴﹐未知所之﹐有諫者死。’”{宋}{王禹偁}《授节度使左金吾卫上将军制》:“爾其戒嚴黄道﹐警肅紫垣﹐致高枕于宸居﹐是予繄賴﹐法鈎陳于環衛﹐在汝恪恭。”《儒林外史》第八回:“適值{江西}{寧王}反亂﹐各路戒嚴。”{巴金}《灭亡》第十五章:“他们只知道{上海市}要戒严了。”

  • 戒厲-汉语大词典

    戒厲

    【1】告诫劝勉。《北齐书·魏收传》:“{收}以子姪少年﹐申以戒厲﹐著《枕中篇》。”《明史·冯琦传》:“時士大夫多崇釋氏教﹐士子作文每竊其緒言﹐鄙棄傳註。前尚書{余繼登}奏請約禁﹐然習尚如故。{琦}乃復陳其弊﹐帝爲下詔戒厲。”

  • 戒除-汉语大词典

    戒除

    【1】改掉。{孙犁}《澹定集·金梅<文海求珠集>序》:“这种文体﹐学习感染容易﹐戒除改正则甚困难。”

  • 戒期-汉语大词典

    戒期

    【1】定期。{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十日﹐三路大兵十餘萬俱集﹐戒期入{滇}。”{清}{冯桂芬}《续郡志记兵》:“凡西人攻城﹐先一日戒期﹐旦則發大礮壞其城……死士鼓鋭以濟﹐於煙焰中登陴入﹐必與戒期合。”

  • 戒烟-汉语大词典

    戒烟

    【1】指戒除吸鸦片烟的嗜好。{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那是戒烟药水罢。”【2】指戒除吸香烟的嗜好。如:每年四月七日是“世界戒烟日”。

  • 戒珠-汉语大词典

    戒珠

    【1】佛教语。比喻戒律精洁,有如明珠。《妙法莲华经·譬喻品》:“若見佛子﹐持戒清浄﹐如浄明珠。”{南朝}{梁简文帝}《湘宫寺智倩法师墓志铭》:“戒珠靡缺﹐忍鎧無違。”【2】念珠。{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人握戒珠﹐家藏寳印。”{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九:“彼此有情﹐臨行﹐以所挂戒珠作贈﹐揮淚而别。”

  • 戒火-汉语大词典

    戒火

    【1】慎于用火。{晋}{成公绥}《戒火文》:“余家遭火﹐屋宇焚盡﹐器用廓然﹐乃造于四鄰﹐以爲《戒火文》曰:‘經籍爲灰﹐篇章爲炭。’”【2】草名。即景天。{南朝}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春分日﹐民並種戒火草於屋上。”

  • 戒尺-汉语大词典

    戒尺

    【1】佛教戒师向僧徒说戒时的用具,两块长方形小木,一仰一俯,仰木在下稍大,用俯木敲击发声。《百丈清规·沙弥得度》:“設戒師座几﹐與住持分手﹐几上安香燭﹑手爐﹑戒尺。”【2】见“戒方”。

  • 戒忌-汉语大词典

    戒忌

    【1】禁忌。亦指对忌讳的事情存有戒心。

  • 戒碑-汉语大词典

    戒碑

    【1】即戒石。{清}{高士奇}《天禄识馀·戒碑》:“{宋太宗}立郡國戒碑‘爾俸爾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乃{景焕}﹐《野人閒語》書中語也。又云摘{蜀王}{孟昶}之文。”

  • 戒條-汉语大词典

    戒條

    【1】禁止某些行为的条款。{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十二月二十八号》:“我预备骂她几句﹐不过话只到口边便想到我为自己定下的戒条。”{闻一多}《神话与诗·文学的历史动向》:“便在小说戏剧里﹐过多的故事成分不也当悬为戒条吗?”

  • 戒晨-汉语大词典

    戒晨

    【1】报晓警睡。《周礼·地官·鼓人》“凡軍旅夜鼓鼜”{汉}{郑玄}注:“《司馬法》曰:‘昬鼓四通爲大鼓﹐夜半三通爲戒晨﹐旦明五通爲發昫。’”原作“晨戒”﹐据{阮}校改正。{宋}{冯可迁}《<对床夜语>序》:“時將夜半﹐翦燭疾讀﹐不能去手﹐大類{葛常之}《韻語陽秋》﹐雞戒晨而畢。”

  • 戒石-汉语大词典

    戒石

    【1】{宋}代以来立于地方官署中刻有警戒官吏铭文的石碑。{宋}{梅尧臣}《矮石榴树子赋》:“有矮石榴﹐高倍尺﹐中訟庭﹐麗戒石。”{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戒石》:“我朝立石于府州縣甬道中﹐作亭覆之﹐名曰戒石。鎸二大字于其前﹐其陰刻‘爾俸爾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字。”{清}{孙枝蔚}《徐州独无戒石不知废自何时》诗:“州縣立戒石﹐其來蓋已久。”{清}{朱象贤}《闻见偶录》:“今凡府﹑州﹑縣衙署﹐於大堂之前正中俱立一石﹐南向刻‘公生明’三字﹐北向刻‘爾俸爾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字。官每升堂﹐即對此石也。予考舊典﹐此名戒石。所刻之十六字﹐乃{宋太宗}賜郡國以戒官吏﹐立石堂前﹐欲令時時在目﹐不敢忽忘之意。先是{後蜀}{孟昶}譔戒官僚二十四句﹐至{宋太宗}表出四句﹐{元}{明}以至國朝﹐未有更易。”

  • 戒敕-汉语大词典

    戒敕

    亦作“[戒勅]”【1】告戒。{汉}{蔡邕}《独断》卷上:“戒書﹐戒敕刺史﹑太守及三邊營官。”《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袞}憂懼﹐戒敕官屬愈謹。”《宋书·萧惠开传》:“{惠開}先與{興宗}名位略同﹐又經情欵﹐自以負釁摧屈﹐慮{興宗}不能詣己﹐戒敕部下:‘{蔡會稽}部伍若借問﹐慎不得答。’”{宋}{苏辙}《颍滨遗老传》下:“邊臣貪功生事﹐不足以示威﹐徒足以敗壞疆議﹐理須戒敕。”{宋}{岳飞}《奏出师札子》:“今日唯賴陛下戒勅有司﹐廣爲儲備。”【2】即戒书。{汉}代皇帝四种命令之一。{汉}{蔡邕}《独断》卷上:“戒書﹐戒敕刺史﹑太守及三邊營官﹐被敕﹐文曰‘有詔敕某官’﹐是爲戒敕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漢}初定儀則﹐則命有四品: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敕。敕戒州部﹐詔誥百官﹐制施赦命﹐策封王侯。”

  • 戒鑒-汉语大词典

    戒鑒

    【1】见“戒鑑”。

  • 戒定-汉语大词典

    戒定

    【1】佛教语。制身为戒,慎心为定。{唐}{道宣}《净心诫观法》二:“一切苦因果﹐財色爲本;一切樂因果﹐戒定爲本。”{唐}{王维}《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诗:“一施傳心法﹐唯將戒定還。”

  • 戒刀-汉语大词典

    戒刀

    【1】僧人的佩刀,出行所携用具之一。按戒律只供割切三衣(袈裟)之用,不得用以杀生,故称。{宋}{赞宁}《僧史略》卷上:“禪師持澡罐﹑漉囊﹑錫杖﹑戒刀﹑斧子﹑針筒﹐此皆爲道具。”《水浒传》第三回:“直教禪杖打開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

  • 戒飭-汉语大词典

    戒飭

    【1】告戒。《汉书·杨恽传》:“廷尉{定國}考問﹐左驗明白﹐奏{惲}不服罪﹐而召户將{尊}﹐欲令戒飭{富平侯}{延壽}。”{唐}{韩愈}《请上尊号表》:“{堯}之在位﹐七十餘載﹐戒飭咨嗟﹐以致平治。”《说岳全传》第二一回:“那{牛皋}吃慣了的人﹐怎熬得清淡﹐未免做些不公不法的事。{牛安人}戒飭不住﹐一口氣氣死了。”{郭沫若}《落叶·第十信》:“世间上所称赞的老大家们的冷冰冰的教谕﹐忠告﹐戒饬﹐骂倒﹐就费尽了千语万言﹐有时只不过激起冷笑的猛潮﹐反抗的烈火罢了。”【2】见“戒方”。

  • 戒告-汉语大词典

    戒告

    【1】告诫。《易·泰》 “不戒以孚”{唐}{孔颖达}疏:“不待戒告﹐而自孚信以從己也。”

  • 戒師-汉语大词典

    戒師

    【1】授戒之师。《心地观经·报恩品下》:“若欲受持上品戒﹐應請戒師佛菩薩。”【2】为僧尼的通称。{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做娘的請客三番﹐敢剪做戒師﹐我甘分無辭。”

  • 戒勵-汉语大词典

    戒勵

    【1】告诫勉励。{宋}{范仲淹}《答手诏五事》:“詔旨謂將臣不和如何制?樞密院先因{許懷德}﹑{張亢}不協﹐曾指揮戒勵。”{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通判}〕故嘗與知州争權﹐每云:‘我是監郡﹐朝廷使我監汝。’舉動爲其所制。{太祖}聞而患之﹐下詔書戒勵﹐使與長吏協和。”

  • 戒步-汉语大词典

    戒步

    【1】止步,却步。{清}{王夫之}《南岳赋》:“固有{神亥}逡巡而戒步﹐{燭陰}睥睨而改顔者矣。”

  • 戒屬-汉语大词典

    戒屬

    【1】告诫嘱咐。《汉书·史丹传》:“向者太子當進見﹐臣竊戒屬毋涕泣﹐感傷陛下。”

  • 戒勗-汉语大词典

    戒勗

    【1】告诫勉励。{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三:“{太平興國}八年三月丁未﹐詔應京朝官受任於外﹐并州縣幕職官朝辭﹐并於閤門宣旨戒勗﹐以其詞著之坐右。”

  • 戒路-汉语大词典

    戒路

    【1】登程,出发上路。《南齐书·高帝纪上》:“執金板而先馳﹐登寅車而戒路。”《旧唐书·宪宗纪上》:“無軺車之戒路﹐有沴氣之滔天。”{明}{袁宏道}《戏作三星行送曹子野归楚时予亦将归里》诗:“君既脂車﹐余亦戒路。”

  • 戒塗-汉语大词典

    戒塗

    【1】见“戒途”。

  • 戒驕戒躁-汉语大词典

    戒驕戒躁

    【1】警惕产生骄傲和急躁的情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 戒色-汉语大词典

    戒色

    【1】以贪图女色为戒。语本《论语·季氏》:“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引申指少年。{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王侃》:“{王}年當戒色﹐且喜且驚。”

  • 戒牒-汉语大词典

    戒牒

    【1】即度牒。僧尼受大戒的凭证。{宋}{王溥}《唐会要·僧尼所隶》:“〔{會昌}〕六年五月制……所度僧尼﹐令祠部給牒。”{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二:“今之僧尼戒牒云﹐知月黑白大小及結﹑解夏之制﹐皆五{印度}之法也。”按﹐月生至满为白月﹐月亏至晦为黑月。

  • 戒衣-汉语大词典

    戒衣

    【1】僧尼穿的法衣。{宋}{刘克庄}《同孙季蕃游净居诸庵》诗:“戒衣皆自衲﹐因講始停針。”{清}{赵翼}《题长椿寺九莲菩萨画像》诗:“貴極重闈褘翟賤﹐誠皈佛乘戒衣尊。”

  • 戒程-汉语大词典

    戒程

    【1】登程,出发上路。{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术技名家》:“商懼﹐即戒程。”

  • 戒懲-汉语大词典

    戒懲

    【1】告诫。{清}{唐甄}《潜书·得师》:“{成王}嗣位于冲年﹐{周公}無日不以君臣父子長幼之道訓于王﹐其戒懲之言﹐具于《詩》﹑《書》。”

  • 戒具-汉语大词典

    戒具

    【1】古代祭祀﹑朝觐﹑会同﹑应接宾客等事应备的陈设器具。《周礼·天官·小宰》:“以灋掌祭祀﹑朝覲﹑會同﹑賓客之戒具﹐軍旅﹑田役﹑喪荒亦如之。”{郑玄}注:“戒具﹐戒官有事者所當共。”

  • 戒規-汉语大词典

    戒規

    【1】宗教内部禁止某些行为的条规。{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道安}对佛经的整理译注﹐戒规的厘定﹐起过很大作用。”

  • 戒戢-汉语大词典

    戒戢

    【1】警戒禁止。《明史·列女传二·孙烈女》:“乃以臂痕示{李}﹐使戒戢之。”《明史·外国传八·鞑靼》:“〔{永樂}〕十九年﹐{阿魯台}貢使至邊﹐要劫行旅﹐帝諭使戒戢之﹐由是驕蹇不至。”

  • 戒令-汉语大词典

    戒令

    【1】警戒的命令;禁令。《周礼·天官·宰夫》:“凡邦之弔事﹐掌其戒令﹐與其幣器財用凡所共者。”{清}{捧花生}《画舫馀谈》:“正當心摇目炫之時﹐衆槳齊迴﹐有若戒令。彼此眙﹐噤不發聲﹐俛視衫裙﹐半已斑斑濺濕矣。”{李志君}《焦老旦和熊员外》:“他的话本来是一条很有权威性的戒令。”

  • 戒體-汉语大词典

    戒體

    【1】佛教指受戒的人所内含的不受邪恶侵染的功能。{唐}{白居易}《题道宗上人十韵》:“精潔霑戒體﹐閑澹藏禪味。”{明}{汪廷讷}《狮吼记·住锡》:“常將戒體薰﹐看我袈裟不動﹐蒲團安穩。”{清}{龚自珍}《寒夜读归佩珊夫人赠诗怃然和之》:“魔女不知侵戒體﹐天花容易隕靈根。”

  • 戒施-汉语大词典

    戒施

    【1】持戒与布施。《百喻经·尝庵婆罗果喻》:“世間之人亦復如是﹐聞持戒施得大富樂﹐身常安隱﹐無有諸患﹐不肯信之﹐便作是言。”

  • 戒日-汉语大词典

    戒日

    【1】语本《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前期十日,帥執事而卜日,遂戒。”后以“戒日”指卜日。{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刘錡边报》:“{高宗}得{劉錡}奏﹐逆{亮}將戒日渡{江}。上以爲憂。”

  • 戒儆-汉语大词典

    戒儆

    【1】见“戒警”。

  • 戒壇-汉语大词典

    戒壇

    【1】僧徒传戒之坛。{唐}{白居易}《大唐泗州开元寺明远大师塔碑铭序》:“十九從{泗州}{靈穆律師}受具戒﹐五夏﹐通《四分律》﹑《俱舍論》﹐乃升講座﹐乃登戒壇。”{宋}{高承}《事物纪原·道释科教·戒坛》:“{漢}{魏}之僧﹐雖剃染而戒法未備﹐唯受三歸。{嘉平}﹑{正元}中﹐既傳戒律﹐立大僧羯磨法﹐斯蓋比丘立戒壇之始也。又曰﹐起於{南朝}{求那跋磨}爲{宋}國比丘於{蔡州}岸受戒爲始。”{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戒坛》:“{杭州}{昭慶寺}﹐每年三月開戒壇﹐爲天下僧人受戒之所﹐名曰{萬善戒壇}。”{潘飞声}《自玉泉泛舟》诗:“戒壇如可上﹐吾欲學皈依。”

  • 戒勸-汉语大词典

    戒勸

    【1】告戒,勉励。《国语·楚语上》:“{叔時}曰:‘教之春秋﹐而爲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其心。’”

  • 戒詩-汉语大词典

    戒詩

    【1】自我警戒的诗。{唐}{柳宗元}《敌戒》:“我作戒詩﹐思者無咎。”【2】戒除做诗。{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诗之五:“戒詩昔有詩﹐庚辰詩語繁。”按﹐{龚自珍}《跋<破戒草>》云:“余自庚辰之秋﹐戒爲詩﹐於弢言語﹐簡思慮之指言之詳﹐然不能堅也。”

  • 戒絶-汉语大词典

    戒絶

    【1】彻底戒除。{谢觉哉}《不惑集·学习常谈》:“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不忽视一点点好的或坏的经验﹐好的一定推广﹐坏的一定戒绝。”{王西彦}《一个小人物的愤怒》:“{马希贤}先生已经下大决心戒绝吸烟了。”

  • 戒酒-汉语大词典

    戒酒

    【1】戒除喝酒的嗜好。{茅盾}《残冬》:“最近﹐卖菜的钱不够吃饱肚子﹐{黄道士}也戒酒了。”

  • 戒道-汉语大词典

    戒道

    【1】登程,出发上路。《周书·刘璠传》:“尋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號泣戒道﹐絶而又蘇。”{唐}{虞世南}《奉和幸江都应诏》:“安流進玉軸﹐戒道翼金吾。”{宋}{秦观}《祭监税主簿文》:“西風蕭颯﹐長夜淒涼﹐靈車戒道﹐丹旐飛揚。”

  • 戒速-汉语大词典

    戒速

    【1】谓事先告知,再届时邀请。《仪礼·公食大夫礼》:“大夫相食﹐親戒速。迎賓于門外。”{郑玄}注:“速﹐召也。先就告之﹐歸具既具﹐復自召之。”{胡培翚}正义:“先就告之者﹐戒也;云歸具既具﹐復自召之者﹐速也。”

  • 戒香-汉语大词典

    戒香

    【1】佛教谓戒律能涤除尘世的污浊,故以“香”喻。亦指所燃之香。{南朝} {齐}{张公礼}《龙藏寺碑》:“戒香恒馥﹐法輪常轉。”{唐}{司空图}《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确化募雕刻律疏》:“啓祕藏而演毗尼﹐熏戒香以消煩惱。”{明}{屠隆}《昙花记·郊行卜佛》:“遠望玉毫光﹐禮慈容﹐拈戒香﹐良人汗漫遊禽尚﹐何曾裹糧﹐蕭條布裳。”{清}{纳兰性德}《浪淘沙》词:“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 戒世-汉语大词典

    戒世

    【1】告戒世人。{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雍也篇二三》:“此章是夫子苦口戒世語﹐不當如是。”{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然筆能殺人﹐猶有或知之者;至筆之殺人較刀之殺人﹐其快其凶更加百倍﹐則未有能知之而明言以戒世者。”

  • 戒定慧-汉语大词典

    戒定慧

    【1】佛教语。指“三无漏法”,即防非止恶﹑息虑静缘﹑破惑证真。《坛经·般若品》:“變三毒爲戒定慧。”《五灯会元·章敬暉禅师法嗣·荐福弘辩禅师》:“帝曰:‘云何名戒?’對曰:‘防非止惡謂之戒。’帝曰:‘云何爲定?’對曰:‘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帝曰:‘云何爲慧?’對曰:‘心境俱空﹐照覽無惑名慧。’”{宋}{苏轼}《赠虔州术士谢晋臣》诗:“死後人傳戒定慧﹐生時宿直斗牛箕。”{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佛教修行方法﹐不外戒定慧三种。戒如捉贼(烦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因此学佛首先要守戒律。”

  • 戒指-汉语大词典

    戒指

    亦作“[戒子]”【1】即指环。套在手指上做纪念或装饰用的小环,用金属或玉石等物制成。{明}{都卬}《三馀赘笔·戒指》:“今世俗用金銀爲環﹐置於婦人指間﹐謂之戒指。”{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女饰》:“金玉追煉約於指間曰戒指。”{张天翼}《华威先生》:“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王西彦}《人的世界》:“这一次治病的钱﹐是用最后一个纪念戒子换来的。”

  • 戒子-汉语大词典

    戒子

    【1】见“戒指”。

  • 戒鼓-汉语大词典

    戒鼓

    【1】击鼓。《周礼·夏官·太仆》:“大喪﹐始崩﹐戒鼓﹐傳達于四方。窆亦如之。”{郑玄}注:“戒鼓﹐擊鼓以警衆也。”《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既戒鼓而駭衆﹐用牲可以已矣。”{俞樾}《群经平议·穀梁传》:“戒即擊鼓之名﹐字亦作駴。”

  • 戒勅-汉语大词典

    戒勅

    【1】见“戒敕”。

  • 戒殺-汉语大词典

    戒殺

    【1】戒除杀生。《嫏嬛记》卷上引《魏生禁杀录》:“{薛嵩}性慈戒殺﹐即微細如虱﹐亦不害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佛説戒殺﹐還説殺一物﹐要填還一命。”

  • 戒誨-汉语大词典

    戒誨

    【1】告诫教诲。《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既只是一個﹐我戒誨他一番﹐留他性命養你後半世也好。”

  • 戒歸-汉语大词典

    戒歸

    【1】登程而归。{宋}{王安石}《贺致政杨侍读启》:“伏審得謝中楹﹐戒歸下國。”

  • 戒朝-汉语大词典

    戒朝

    【1】犹戒晨。{晋}{潘岳}《哀永逝文》:“聞鳴雞兮戒朝﹐咸驚號兮撫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