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戰)是什么意思
参战←→中立-反义词词典
参战←→中立cānzhàn-zhōnglì
【词性】:动
参战:参加战争。
中立:处于两个对立的政治力量之间,不参与任何一方的战事。
【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都参战,而没有中立。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大势已经定了。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是苏联参战。(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参战国←→中立国-反义词词典
参战国←→中立国cānzhànguó-zhōnglìguó
【词性】:名
参战国:在国际战争中参加战争或战斗的国家。
中立国:在国际战争中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它对交战国双方都不采取敌视行为,也不帮助。
【例】 中国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是参战国,瑞士是中立国。
持久战←→速决战-反义词词典
持久战←→速决战chíjiǔzhàn-sùjuézhàn
【词性】:名
持久战:持续时间很长的战争。
速决战:迅速解决,持续时间很短的时间。
【例】 怎样具体地进行持久战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我们的答复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即敌之进攻和保守阶段中,应该是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毛泽东:《论持久战》)
和平←→战争-反义词词典
和平←→战争hépíng-zhànzhēng
【词性】:名
和平:没有打仗的状态。
战争:激烈的武装斗争。
【例】 在这十分钟内,二次大战后那短暂的和平时期结束了。(邓友梅:《我们的军长》) 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争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鲁迅:《〈呐喊〉自序》)
讲和←→宣战-反义词词典
讲和←→宣战jiǎnghé-xuānzhàn
【词性】:动
讲和:结束纠纷或战争,彼此和好。
宣战:宣布同另一国或集团开始处于战争状态。
【例】 美国对日本宣战。 经过几年战争,法国和奥地利讲和。
交战←→休战-反义词词典
交战←→休战jiāozhàn-xiūzhàn
【词性】:动
交战:双方作战。
休战:交战双方签订协定,暂时停止军事行动。
【例】 偷袭珍珠港后,日本和美国处于交战状态。 板门店谈判之后,朝鲜南北处于休战状态。
交战国←→中立国-反义词词典
交战国←→中立国jiāozhànguó-zhónglìguó
【词性】:名
交战国:已交战或彼此宣布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
中立国:在国际战争中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它既不帮助也不敌视交战国的任何一方。
开战←→停战 和谈-反义词词典
开战←→停战 和谈kāizhàn-tíngzhàn hétán
【词性】:动
开战:开始打仗。
停战:停止打仗。
和谈:和平谈判。
【例】 内务大臣罗素向议会发言为政府的立场辩护,说明英国开战的口的是:“为商务监督及女王陛下的臣民所忍受的暴行与虐待要求赔偿,……(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为达到这些要求,要封锁中国海口,并对某些地方实行军事占领,未得满意结果时,不能停战……(同上) 该发言人说,这“是一个司法问题。这完全与和谈无关,更不能作为和谈的先决条件”。(毛泽东:《中共发言人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明》)
平时←→战时-反义词词典
平时←→战时píngshí-zhànshí
【词性】:名
平时:平常时期。
战时:战争时期。
【例】 这样训练,只要一年,就可以给全军干部战士在平时及战时所应有的知识,逐步达到正规化。(朱德:《统一训练计划,加速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热战←→冷战-反义词词典
热战←→冷战rèzhàn-lěngzhàn
【词性】:名
热战:使用武器的实际战争。
冷战:国际间进行的不使用武器的斗争。
【例】 由于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存在,世界之间的热战、冷战时有发生。
舌战←→笔战-反义词词典
舌战←→笔战shézhàn-bǐzhàn
【词性】:动
舌战:激烈辩论。
笔战:以文章进行争论。
【例】……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琮谓刘玄德乃织席贩履之徒,出身微贱,而孟德为曹相之后,系出贵胄云云。(冯玉祥:《我的生活》) 鲁迅笔战群丑,为捍卫无产阶级利益,战斗了一生,为中国新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挑战←→应战-反义词词典
挑战←→应战tiǎozhàn-yìngzhàn
【词性】:动
挑战:鼓动对方与自己竞赛。
应战:接受对方提出的挑战条件。
【例】 孩子已告别了幼嫩。孩子已带着青春的颜色向我挑战。(刘再复:《告别》) “那你应战啦?”萧金站下,揽起秀芬的双肩,抚摸着小声问。(雪克:《战斗的青春》)
休战←→开战 开仗-反义词词典
休战←→开战 开仗xiūzhàn-kāizhàn kāizhàng
【词性】:动
休战:交战双方签订协定,暂时停止军事行动。
开战:打起仗来。
开仗:开战。
【例】 日本投降后,国共谈判可分为三个阶段来说:从去年八月二十五日党中央发表宣言、毛泽东同志去重庆直到年底,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阶段从政协到六月休战;第三阶段从七月大打到现在。(周总理:《一年来的谈判及前途》)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 由于双方矛盾相当尖锐,粤军终于向桂军开仗了。
演习←→实战-反义词词典
演习←→实战yǎnxí-shízhàn
【词性】:动
演习:实地练习作战。
实战:实际作战。
【例】 这次战斗演习从实战出发,搞得很好。
迎战←→攻击-反义词词典
迎战←→攻击yíngzhàn-gōngjī
【词性】:动
迎战:向着敌人来的方向上前去作战。
攻击:进攻。
【例】 刘蓉想,大约捻匪畏惧湘军的炮火,不敢出城迎战。(凌力:《星星草》) 其实我自到上海以来,无时不被攻击,每年也总有几回谣言,不过这一回造得较大,这是有一些人,希望我如此的幻想。(鲁迅:《书信·致韦素园》)
战败←→战胜-反义词词典
战败←→战胜zhànbài-zhànshcng
【词性】:动
战败:在交战或争斗中被对方击败。
战胜:在交战或争斗中把对方击败。
【例】 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败了。(毛泽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 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毛泽东:《论持久战》)
战略←→战术-反义词词典
战略←→战术zhànluè-zhànshù
【词性】:名
战略:1.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2.比喻决定全局的策略。
战术:1.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2.比喻解决局部问题的方法。
【例】 抗日战争中,正规战争是主要的,游击战争是辅助的。这一点,我们已经正确地解决了。那末,游击战争就只有战术问题,为什么提起战略问题呢?(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为了同敌人作斗争,我们在一个长时间内形成了一个概念,就是说,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毛泽东:《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上的讲话》)
庙战-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庙战miào zhàn
【释义】:
朝廷对于战事的筹划和决策,亦即兵谋。《淮南子·兵略训》:“凡用兵者,必先自庙战,主孰贤,将孰能,民孰附,国孰治,蓄积孰多,卫卒孰精,甲兵孰利,器备孰便,故运筹于庙堂之上,而决胜乎千里之外矣。”《文子·微明》:“故察于刀笔之迹者,不知治乱之本;习于行阵之事者,不知庙战之权。”
战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战车zhàn chē
【释义】:
古代用以作战的车,起于殷,盛于春秋战国。每辆车配有一定数量的将士。春秋战国时以战车数量衡量一国之兵力和国力。《战国策·秦策一》:“战车万乘,奋击百万。”另有为攻城,突击之战车,装有防护设备,如蔽于木板,蒙于生牛皮,等等。
战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战船zhàn chuán
【释义】:
古代用于作战的船,上张有木板及革,以作防护。《通典·兵二》:“鼓三通鸣,大小战船以次发。”
战争-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战争zhàn zhēng
【释义】:
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或集团之间,矛盾激化到难以调合时的武装斗争,是解决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在阶级社会里是阶级矛盾难一调合的一种表现。《史记·秦始皇本纪》:“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
兵战-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兵战bīng zhàn
【释义】:
犹战争;作战。《管子·霸言》:“德义胜之,智谋胜之,兵战胜之,地形胜之,故王之。”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之铭序》:“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
百战不殆-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百战不殆bǎizhànbùdài
多次打仗而不失败——一败涂地(拿破仑的军队向来自称是百战不殆的,可是1812年被俄国人打得~。)、一触即溃(这是一支~的杂牌军队)
持久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持久战chíjiǔzhàn
持续时间较长的战争,是在一方较强大并企图速战速决的条件下,另一方采取逐步削弱敌人、最后战胜敌人的战略方针而形成的——速决战(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能是~,这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相互关系中产生的结论。)
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战zhàn
战争——和(以战求~)
战败-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战败zhànbài
打败仗;在战争或比赛中失败——战胜(~国)
战胜-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战胜zhànshèng
在战争或比赛中取得胜利——战败(在激烈的争夺中,甲队~了。)
战时-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战时zhànshí
战争时期——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战士-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战士zhànshì
军队最基层的成员——军官(~要和战士打成一片)
战书-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战书zhànshū
古时战争中一方向另一方挑战的文书——降表(武将主张下战书,文官却主张递~。)
战争-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战争zhànzhēng
民族之间、国家之间、阶级之间或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和平(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
好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好战hàozhàn
动不动就要动武——厌战
交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交战jiāozhàn
双方作战——停火、停战(英国与阿根廷交战不久,就~了。)
开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开战kāizhàn
见〔开火〕
搦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搦战nuòzhàn
挑战——迎战(面对官军的搦战,起义军群情激愤,立即~。)
求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求战qiúzhàn
①寻求战斗——求和(当时的形势是求战则存,~则亡。)②请求参加战斗——厌战(敌人士兵普遍~,我军战士士气高昂,纷纷求战。)
速决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速决战sùjuézhàn
很快决定胜负的战争——持久战(抗日战争是~而不是速决战)
挑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挑战tiǎozhàn
故意激怒敌人,引他出来打仗或鼓动对方跟自己竞赛——应战(在比武大会上,有人挑战,有人~,热闹非凡。)
停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停战tíngzhàn
作战双方停止作战,停火——开火、交战(双方~一年多才停战,损失十分惨重。)
休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休战xiūzhàn
交战双方签订协定,暂时停止军事行动——开战(双方~不久,经过调停,已宣布休战了。)
宣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宣战xuānzhàn
一个国家或一个集团宣布同另一个国家、另一个集团处于战争状态——媾和(1904年2月10日,日俄两国互相宣战,战争爆发。1905年9月5日,两国~,签订《朴次茅斯和约》)
厌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厌战yànzhàn
厌恶战争——好战(在他们国家,只有一小撮当权者~,广大人民群众都是厌战的。)
应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应战yìngzhàn
跟进攻的敌人作战,或者接受对方提出的条件和对方竞赛——挑战(敌人如出来~,我们坚决应战/一班向二班~,二班立即应战。)
鏖战-古语词今用词典
鏖战áozhàn
激烈的战斗、苦战。唐朝人王翅,字宏肱。并州晋阳人。年少喜好兵家之事,文才武略兼备。天宝年中,授卫尉、羽林宿卫之职。派出为辰州刺史,后又调任朗州刺史。大历年间,升为容管经略使。当时,安禄山起兵作乱,南方民族也乘机兴事。其首领梁崇牵与副帅覃问等结合,攻陷城池,占据容州。王翃上任后,拿出自己的钱财招募士兵,准备收复容州。他到广州力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合作,又写信给义、藤二州刺史,相约共讨贼兵。“引兵三千,与贼鏖战”。(统领兵士三千人,与乱贼激烈地战斗。)一日多次交锋,越战越勇,终于攻破敌军,活捉梁崇牵,收复容州。(《新唐书·王翃传》)
今沿用本义。
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秦牧《土地》:“到了近代,又有多少人民的军队为了从封建地主阶级手里把土地夺回来,和帝国主义的军队、剥削者的军队在这上面鏖战过。”《太行山》:“此后两年多时间里,中国军队和联军在三八线附近鏖战,中国军队虽取守势,但阵地屹立不动。”今。又指竞技场中的激烈争胜。《妇女生活》:“停车楼下,她已听到阵阵麻将声,推门进屋,里面鏖战正酣。”《成都晚报》:“象棋国际名手双人赛鏖战至今天凌晨,中国蜀都队高捧蜀都杯。”
战栗-古语词今用词典
战栗zhànlì
也作“颤栗”。
颤抖。鲁哀公同孔子的弟子宰我(即宰予),做土地神的牌位应该用什么木料。宰我回答说:夏朝人用松木,殷朝人用柏木,“周人以栗”。(周朝人用栗木。)为什么要用栗木呢?意思是让老百姓害怕而战栗。(《论语·八佾》)
今沿用本义。
屠格涅夫《麻雀》:“但它整个的小身体为着恐怖而战栗了!”《党员文摘》:“赫鲁晓夫的嘴角抽动两下,牵连肌肉,厚重的脸孔出现一阵痉挛似的颤栗,终于迸出很大一声叫喊。”《钟山》:“我回过头去,一个戴台湾软草礼帽身穿烤绸小褂裤的男人轻声呼唤我,那声音既陌生又熟悉,既近又遥远,那男子摘下墨镜,我颤栗了一下。”
兵 士兵 兵士 战士大兵 卒-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兵 士兵 兵士 战士大兵 卒
兵bīng 士兵shìbīng 兵士bīngshì 战士zhànshì大兵dàbīng 卒zú380
名词。指军队中军官之下的基层成员。
“兵”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常用词,无特殊意味着色彩。例如:“曹操带兵打仗的时候也爱作诗”;“如果是叫他儿子去当国民党兵,就是再强迫他也是不自愿的”(冯德英:《迎春花》);“忽见山麓公路上有日兵走过”。
“士兵”强调是军队中不属于军官的最普通的成员,多用于正式的场合;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例如:“官长必须爱护士兵,不能漠不关心,不能采取肉刑”(《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大队汽车、装甲车、牵引车和一个师的士兵,要从这里通过”;“士兵们沉着的埋藏在深草里”(端木蕻良:《大江》)。
“兵士”是“士兵”的等义词,较少使用。例如:“北上大军中不少兵士逃亡”(曹禺等:《胆剑篇》)。
“战士”强调是作战的成员,含有“能勇敢作战者”的意味;用来称别人时带尊敬的态度色彩,自称时则带自豪的态度色彩,是褒义词。例如:“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那个战士又从山坡上爬起来,高举着手榴弹,象在喊着什么,又冲上去了”(魏巍:《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他不愿意别人多提他的名字,可是全世界的人民都尊敬他为一个伟大的和平战士”(巴金:《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老大娘问他姓名,他只回答说:‘我是解放军战士’”。
“大兵”是旧词,有“粗放、不细致、不雅气”的意味,带不尊重的态度色彩;又多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而有口语色彩。例如:“街上那个美国大兵喝醉了酒,跌跌撞撞地走路”;“那女儿叫带娃子,苍白秀美,穿着件灰布大兵背心”(沙汀:《还乡记》);“可是赵康昱委了个彭西华,又有大兵随往,也就不能如愿”(曲波:《桥隆
飙》)。
“卒”和“兵”意思较一致,含有“供驱遣的作战人员”的意味;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现代书面语里也较少单用,一般除出现在固定词组“马前卒”、“小卒”中之外,须同“老”“残”“败”等搭配。例如:“他们甘当您的马前卒,为您效命”,“早有小卒进入中军帐,单脚跪下,向将军禀报军情”;“衙门里面哪里有什么兵?……比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要空得厉害的,是老卒残兵的影子都不见一个”(郭沫若:《少年时代》)。
发抖 哆嗦 颤抖 战栗(颤栗) 打颤(打战) 抖 战抖-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发抖 哆嗦 颤抖 战栗(颤栗) 打颤(打战) 抖 战抖
发抖fàdǒu 哆嗦duōsuo 颤抖chàndǒu 战栗(颤栗)zhànlì 打颤(打战)dǎzhàn 抖dǒu 战抖zhàndòu
动词。表示由于心理上或生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或其局部)抖动;可比喻地用于内心,有的还可用于大地。
“发抖”强调抖动发生着;多用于因害怕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例如:“东北的天气太冷,冻得他浑身发抖”(《中国青年报》,1979.12.28);“他是头一次面向那么多人在台上发言,害怕,紧张,拿着发言稿的手止不住发抖”;“吴老太爷的心只是发抖,《太上感应篇》紧紧地抱在怀里”(茅盾:《子夜》)。
“哆嗦”所指的抖动一般时间比较长,程度比较重;多用于因害怕、生气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是口语用词,有口语色彩。例如:“邹华堂没有见过这阵势,禁不住浑身哆嗦起来”(冯骥才等:《义和拳》)“样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儿乎要哭出来”(老舍:《骆驼祥子》)。
“颤抖”所指的抖动一般较轻微,可受“微微”修饰,意思较轻;多用于因激动或兴奋而引起的颤动。例如:“当郑克昌得到《挺进报》时,兴奋得双手都颤抖起来”(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写到这儿,我的心微微颤抖,从心底涌出一些聪俊的影子”(《杨朔散文选》);“大地有些颤抖”(孙犁:《风云初记》)。
“战栗”含有寒心、感到恐怖或畏冷的意味,多用于因害怕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一般只在文艺性的文字里使用,有文艺风格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例如:“看到这种血淋淋的杀人情景,她不禁全身战栗”;“单衣抵不住风雪的袭击,大家浑身哆嗦,牙齿战栗”(成仿吾:《长征回忆录》);“想到祸难就要临头,他心里战栗起来”。
“打颤”强调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所指的抖动较轻;是口语用词,口语色彩浓厚。例如:“有一扇窗,玻璃打烂了,浸入的北风直往屋里灌,冷得我身子打颤”(《周立波文集》,第二卷);“冰冷的水浸得他们身子都打战”(同上);“魏强被骂的脸色由红变黄,气的浑身直打颤”(冯志:《敌后武工队》);“有个老演员告诉他,腿打颤就使劲掐”(《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
“抖”在意思上和“发抖”较一致,适用的范围较广;也是口语用词,口语色彩浓厚,多同单音词组合;可以叠用,但后面须连上“的”。例如:“他怕冷,大概是发疟子,盖那么多还在抖”;“泥土仍然簌簌的掉,阿Q的脚也索索的抖”(鲁迅:《阿Q正传》);“我见到那个凶神恶煞的老板的时候,心里还真抖了一阵”;“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鲁迅:《药》)。
“战抖”是“战栗”的等义词,较少用。
激战 鏖战 酣战-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激战 鏖战 酣战
激战jīzhàn 鏖战áozhàn 酣战hānzhàn
动词。表示激烈、紧张地战斗。
“激战”强调战斗进行激烈。例如:“接着他又带领另一个连队,激战三六九高地”(《人民日报》,1979.3.2);“他的两耳在激战中震聋,什么也听不见”(《光明日报》,1979.5.1)。
“鏖战”含有“战斗得很艰苦,不易分胜负”的意味;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遥想着将士们在沙场鏖战,崇祯忽然动了骑马的兴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册);“年轻的班长呵……难道你真的因鏖战的折磨而失去镇静”(《光明日报》,1979.5.1)。
“酣战”含有“双方一个劲儿地战斗,时间进行较长”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浓厚。例如:“八路军复自动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两周以来在华北各线作全面出击,至今犹在酣战中”(《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两军在河谷地带酣战,炮火纷飞,烟硝弥漫,双方都有大量伤亡”;“正在山顶与余火酣战的钱建新立即冲了下来,钻进了火海”(《人民日报》,1979.5.4)。
“激战”可用作名词,受数量词的修饰(如说:“展开了一场激战”)。这种用法的“激战”,和“鏖战”“酣战”没有同义关系。
交战 交锋 交兵-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交战 交锋 交兵
交战jiāozhàn 交锋jiāofēng 交兵jiāobīng
动词。指敌对双方作战。
“交战”强调进行战争,发生战斗;使用较普遍,可用于外交场合和正式文件。例如:“因此,假若长顺得到一支枪,他并不怕去和任何外国人交战”(老舍;《四世同堂》,下卷);“游击队同侵略军交战,包围了这个城镇,破坏一座燃料库”;“由交战双方各派全权代表签订和约”。
“交锋”强调双方兵刃相接,意义比较具体;可用于比喻。例如:“其余的和敌人激烈交锋”(曹禺等:《胆剑篇》);“两军肉搏交锋,一座房子一座房子、一条巷一条巷地进行争夺”;“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应互相交流看法,要思想交锋”。
“交兵”强调双方遭遇而战斗;原有兵器相接的意思,现已不明显;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书面语里也较少使用。例如:“交兵时钩心斗角,捉迷藏,耍花样,是常事”;“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克服 战胜-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克服 战胜
克服kèfú 战胜zhànshèng585
动词。指用坚强的意志和力量,消除自身的或加于自身的消极现象。
“克服”强调对象被抑制;多用于自己方面的缺点、错误、毛病以及客观方面的不利条件等。例如:“他努力去克服这种感情,觉得那是自己软弱之处”(《收获》,1981,1);“充分地发扬先进的东西,同时大力克服落后的东西,社会才能较快地发展、进步”;“我们决心克服困难,大步前进”。
“战胜”强调通过顽强的斗争而得到成功;多用于遭遇到或面临的困难,加于自己方面的威胁、包围等;意思比“克服”重。例如:“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永远鼓舞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曹靖华:《小米的回忆》);“李春和顽强的生命力,战胜了创伤”(峻青:《老水牛爷爷》);“军民一同奋力抢险,苦战两个日夜,终于战胜了洪峰的威胁,十里河堤,安然无恙”。
“战胜”用在本义上,表示“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时(如说:“战胜顽敌”),和“克服”没有同义关系。
论争 论战-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论争 论战
论争lùnzhēng 论战lùnzhàn
名词。指在政治、学术等较大问题上因观点分歧而引起的争论。
“论争”强调有争辩,彼此不让。例如:“这一股开倒车的逆流引起了文化教育界的强烈反响,因而引起了关于语文问题的一场广泛的论争”(《文艺报》,1980,3);“‘国防文学’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论争,当然和‘联合战线’有关”(唐弢:《尺素书》)。
“论战”强调彼此针锋相对,论辩激烈;意思比“论争”重,多用于性质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文集)着重介绍……目前这门学科中争论的问题,包括在社会预测方面展开的意识形态的论战等”(《人民日报》,1980.1.28);“我作为一个文艺战士,参加了这些论战,从这本《文艺散论集》中,也还是可以看到这一点”(《文汇报》,1982.11.12)
前线 火线 战线-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前线 火线 战线
前线qiánxiàn 火线huǒxiàn 战线zhànxiàn58
名词。指作战双方接近而摆开战场的地带。
“前线”强调交战时自己方面的军队和敌方军队接近的地带,同敌方展开军事斗争的第一线。例如:“她在新婚第二天接到了医院的通知,就毫不犹豫地上了前线”(《人民日报》,1979,3.13);“延郎最初随他的父亲到过朔州前线,当过先锋”(马南邨:《燕山夜话》);“你们不知道,他在朝鲜前线是政委,来到病房,又成了我们大家的政委了”(曹禺:《明朗的天》);“我亲眼看见一个伤员,从前线运回来,运回祖国”(《杨朔散文选》)。
“火线”强调作战双方交火的或火力所及的地带,含有“所指的地带炮火交织着”的意味,意思比较具体。例如:“从火线上下来的伤员时刻惦念的是重返战场,消灭敌人”(《人民日报》,1979,3.13);“这位指导员在战斗中首先被打断了左臂,……照常坚持着战斗,后来,一颗汽油弹又裹住了他……才在昏迷中给背下火线”(《散文特写选》,1949-1979,第一卷)。
“战线”强调双方军队作战的接触线;意思比较宽泛和抽象,既用于较小的战场地带,又更常用于很大、很长的交战接触线;可受数量词修饰。例如:“这样,三条战线夹击希特勒,就将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的伟大历史过程”(《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在江浙,国民党的战线已被击破,日寇正向南京和长江流域进攻”(同上书,第一卷);“盟军在诺曼第半岛登陆,开辟了打击希特勒的第二条战线”。
“战线”在表示斗争领域的意义时(如说:“今年在工交战线和农业战线上都取得了很大战果”),和“前线”“火线”没有同义关系。“前线”可以是个词组,表示“前端的斗争领域”(如说:“生活用一只大手臂把他一推,推到了民主运动的最前线”〔《徐迟散文选集》〕),不是“火线”“战线”的同义词。
停战 休战-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停战 休战
停战tíngzhàn 休战xiūzhàn
动词。表示交战双方停止作战。
“停战”强调把一切作战行动都停下来;用于双方达成协议较长时间内不再互相交战的情形。例如:“板门店签字停战后,彭总奉命回京汇报工作”(《人民日报》,1981.8.6);“他们不敢再打,停战的可能性在增大了”(叶君健:《在草原上》);“已决定先行局部停战,后谈条件”(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
“休战”强调不再保持交战的紧张状态;用于双方达成协议暂时停止交战的情形,含有“可能会重新开战”的意味。例如:“打到三月一日晚上退出上海,总共一个月零几天,倒休战了三天”(《瞿秋白文集》,第一卷);“傅总司令作义曾于二十二日发表文告,宣布自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起休战”(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战场 战地 疆场 沙场-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战场 战地 疆场 沙场
战场zhànchǎng 战地zhàndì 疆场jiāngchǎng 沙场shāchǎng
名词。指两军交战的场所。
“战场”和“战地”都强调指的是作战的地方。“战场”通用于口语、书面语和各种场合,较为常用,又可比喻来用;“战地”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可用于直接修饰“医院”“记者”“黄花”。例如:“同志!我们送你到战场上去呀”(孙犁:《嘱咐》);“垦荒不比在战场上打仗,要把荒地变成有益的农场,还得有一些水文、土壤的基本常识才成”(《人民文学》,1982,10);“我们列起阵势,互相掷石块,田野成了我们的战场”(臧克家:《诗与生活》);“休息场除去被当做批斗大会的会场之外,平时就象炮火摧毁的战地一样死寂无人”(《人民文学》,1982,10);“在临近滇南前线某战地医院的临时手术室和病房里,一场同前沿阵地争夺战同样激烈的搏斗正在展开”(《光明日报》,1979.6.16);“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疆场”含有“国家疆界附近或国土内和敌人发生战事之处”的意味;多用于和入侵敌人作战的地方;适用在文艺性的文字中使用,有文艺风格色彩和比“战地”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可以和“战死”搭配。例如:“战士们愿在冰天雪地里同美国侵略者血战到底,即使明天战死疆场,也含笑瞑目”(孙家玉:《战火催春》);“当时拍片虽然生活苦一些,但一想到吉鸿昌将军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威武不屈精神,劲就有了”;“在疆场杀敌四年多,水山第一次回到母亲跟前”(冯德英:《迎春花》)。
“沙场”含有“所指的是一片广阔的、沙尘滚滚的地方”的意味;是文言词,只用于书面文艺作品,和“疆场”一样地有文艺风格色彩和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可以和“效命”组合搭配,可以用于比喻。例如:“半个月来,这个年轻英俊的侦察排长,象一匹鏖战沙场的战马,纵蹄驰骋,傲视敌营”(孙家玉:《战火催春》);“坪坝上竞赛的场面最壮阔,‘沙场秋点兵’或者能有那种气派”(吴伯萧:《记一辆纺车》);“强寇侵凌,战火纷飞,正是男儿精忠为国、效命沙场之时”;“孙晋芳已经是一位‘世界优秀的二传手’,是一个成熟了的沙场老将”(《新华文摘》,1982,1)。
战火 烽火 烽烟-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战火 烽火 烽烟
战火zhànhuǒ 烽火fēnghuǒ 烽烟fēngyān
名词。指双方交起火来的战争状态。
“战火”强调有双方枪炮交射的情景;多用于带来破坏作用或威胁作用的战争状态;可同“纷飞”“考验”组合。例如:“皓月升到中天,照耀着激战的山头,仿佛有意观赏这战火纷飞的奇景”(黎汝清:《万山红遍》);“我们要经得住战火的考验”;“这位在战火中走过几万里的人,眼里闪着泪花子”(杜鹏程:《保卫延安》);“四川古称天府之国,远离战火,故张长官力主川人治川,实行地方自治”(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烽火”本指古时边防报警而点起的烟火,现转指交火的状态,有形象色彩;常用于书面文艺作品,有文艺风格色彩和书面语色彩;常同“连天”“遍地”搭配。例如:“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大地上烽火连天,炮声隆隆”(张天民:《创业》);“一连多少年烽火遍地,又接不到家乡的音信,不知道阿姐姐的命运怎么样了”(杨朔:《海市》)。
“烽烟”强调因交火而硝烟四起;形象色彩比“烽火”浓厚;只用于书面文艺作品,有文艺风格色彩,书面语色彩也比“烽火”浓厚;可同“弥漫”“滚滚”搭配。例如:“一九三七年,当抗日的烽烟弥漫祖国大地的时候,我回到故乡”(《江山多娇——游记选集》);“我望着北方,对那烽烟滚滚的长城,有无限的思念”(马识途:《清江壮歌》)。
战胜 胜-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战胜 胜
战胜zhànshèng272胜shèng410
动词。表示在战争或竞赛中压倒对方而取得胜利。
“战胜”突出了通过激烈的战斗或斗争而获胜;有严肃的态度色彩,适用于正式的场合和较为重大的斗争;可比喻地用于克服困难。例如:“战胜日本法西斯不但是确定的,而且是不远的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我们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而取得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中国女排战胜了日本女排之后,应该写一写这位日本人”(《新华文摘》,1982,1);“只要全党能团结一致,是能逐步地战胜各种困难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胜”侧重于压倒对方而成为胜利者;多用于较随便的场合和意义较小的或个人之间的斗争或竞赛,意思比“战胜”轻;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不管这个国家胜了对方,还是那个国家胜了对方,大家觉得战争这么打下去没有意思”;“你就是胜了他又怎么样呢”;“登高见暂不胜他,退也退不出来,正在为难,玉梅恰巧给他作了后殿”(赵树理:《三里湾》)。
“胜”在表示胜利(如说:“两队都是一胜一负”;“胜败是兵家常事”)或优越(如说:“做好一件事胜于说一百句话”)的意思时,和“战胜”没有同义关系。
战线 阵线-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战线 阵线
战线zhànxiàn366阵线zhènxiàn
名词。指和敌方作战交火的接触线;常比喻为一定的集体战斗力量或一定事业、活动的斗争领域。
“战线”强调发生战斗的地方。例如:“如果照这样打下去,再打它两次、三次、四次,敌人的整个战线就会被打破”(毛泽东:《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同志在文艺战线担任繁重的组织领导工作”(《人民文学》,1979,4);“他们都是来自国内各条战线的战士和五大洲的友好使者”(周立波:《韶山红日》)。
“阵线”强调摆成战斗阵势的地方;较常用于比喻集体战斗力量,可以用作党派的名称。例如:“法军阵线脆弱,一触即溃”;“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执行抗战的方针和上述各项政策,依靠这个联合阵线”(《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然而在实际上,文学界的阵线更加分明了”(鲁迅:《且介亭杂文》);“索尔兹伯里当局这种蛮横行径,无非是向津巴布韦爱国阵线和支持它的前线国家施加压力”(《人民日报》,1979·11·28)。
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实用委婉语词典
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
婉指挫折再多也不可怕,最要紧的是要有战胜的信心。中国谚语。
战火斗焰之士-实用委婉语词典
战火斗焰之士
国外对救火员、消防员的尊称。我们也称“灭火战士”、“灭火勇士”。
被闪电战击败-实用委婉语词典
被闪电战击败
欧美婉指被酒灌倒的人。有戏谑味。
百战百胜-孙子兵法词典
百战百胜
【释义】:
每战必胜。《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张预注:“战而后能胜,必多杀伤,故云非善。”
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词典
百战不殆
【释义】:
凡战不败。《谋攻篇》:“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王皙注:“谓校尽彼我之情,知胜而后战,则百战不危。”
不战-孙子兵法词典
不战
【释义】:
不用战斗。《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者,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曹操注:“未战而敌自屈服。”
车战-孙子兵法词典
车战
【释义】:
兵车交战。《作战篇》:“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曹操注:“以车战能得敌车十乘已上,赏赐之。”
非战-孙子兵法词典
非战
【释义】:
不硬战。《谋攻篇》:“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李筌注:“以计屈敌,非战之屈者。”
会战-孙子兵法词典
会战
【释义】:
会合诸部,协同作战。《虚实篇》:“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杜佑注:“夫善战者,必知战之日,知战之地,度道设期,分军杂卒,远者先进,近者后发,千里之会,同时而合,若会都市。”
疾战-孙子兵法词典
疾战
【释义】:
速战。《九地篇》:“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李筌注:“阻山背水食尽,利速不利缓也。”
求战-孙子兵法词典
求战
【释义】:
寻求与敌决战。《形篇》:“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趋战-孙子兵法词典
趋战
【释义】:
急行军投入战斗。《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孟氏注:“若敌已处便势之地,己方赴利,士马劳倦,则不利矣。”
挑战-孙子兵法词典
挑战
【释义】:
挑动敌人出战。《行军篇》:“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王晳注:“欲致人也。挑谓擿骁敌求战。”
未战-孙子兵法词典
未战
【释义】:
没有交战。《计篇》:“夫未战而庙筭胜者,得筭多也;未战而庙筭不胜者,得筭少也。”张预注:“筹策深远,则其计所得者多,故未战而先胜;谋虑浅近,则其计所得者少,故未战而先负。”
无战-孙子兵法词典
无战
【释义】:
不战。《地形篇》:“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九地篇》:“是故散地则无战。”梅尧臣注:“我兵在国,安土怀生,陈则不坚,斗则不胜,是不可以战也。”
先战-孙子兵法词典
先战
【释义】:
没有胜利的把握就同敌人交战。《形篇》:“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贾林注:“不知彼我之情,陈兵轻进,意虽求胜而终自败也。”
夜战-孙子兵法词典
夜战
【释义】:
夜间战斗。《军争篇》:“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李筌注:“火鼓,夜之所视听;旌旗,昼之所指挥。”
用战-孙子兵法词典
用战
【释义】:
用兵作战。《作战篇》:“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张预注:“及交兵合战也,久而后能胜,则兵疲气沮矣。”
与战-孙子兵法词典
与战
【释义】:
与之战,即同敌交战。《虚实篇》:“敌所备者多,则吾之所与战者,寡矣。”
战-孙子兵法词典
战zhàn
【释义】:
〔戰〕战争;作战。《计篇》:“夫未战而庙筭胜者,得筭多也;未战而庙筭不胜者,得筭少也。”《虚实篇》:“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战胜-孙子兵法词典
战胜
【释义】:
拼斗交战而胜。《形篇》:“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曹操注:“争锋也。”
战民-孙子兵法词典
战民
【释义】:
指挥士卒作战。《形篇》:“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战势-孙子兵法词典
战势
【释义】:
战争变化的势态。《势篇》:“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张预注:“战陈之势,止于奇正一事而己。”
战人-孙子兵法词典
战人
【释义】:
即“战民”,指挥士卒作战。《势篇》:“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杜牧注:“战人有百万之勇,强弱一贯者,在势不在人也。”
战地-孙子兵法词典
战地
【释义】:
有利的作战地区。《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贾林注:“先处形胜之地以待敌者,则有备豫,士马闲逸。”
战道-孙子兵法词典
战道
【释义】:
战争的趋势。《地形篇》:“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李筌注:“得战胜之道,必可战也;失战胜之道,必无战可也。”
战隆无登-孙子兵法词典
战隆无登
【释义】:
敌人占据高地,我不可仰攻。《行军篇》:“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杜牧注:“隆,高也。言敌人在高,我不可自下往高,迎敌人而接战也。”简本“战隆无登”作“战降毋登”。张预注:“敌处隆高之地,不可登迎与战。一本作“战降无登迎”,谓敌下山来战,引我上山,则不可登迎。”
知战之地-孙子兵法词典
知战之地
【释义】:
预知交战的地理环境。《虚实篇》:“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王晳注:“必先知地利敌情,然后以兵法之度量,计其远近,知其空虚,审敌趣应之所及战期也。”
知战之日-孙子兵法词典
知战之日
【释义】:
预知交战时间。《虚实篇》:“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曹操注:“以度量知空虚会战之日。”
致战-孙子兵法词典
致战
【释义】:
引发战争。《火攻篇》:“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杜佑注:“将举兵则以策,不可以愠恚之故而合战也。”
昼战-孙子兵法词典
昼战
【释义】:
白天作战。《军争篇》:“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李筌注:“火鼓,夜之所视听;旌旗,昼之所指挥。”
自战-孙子兵法词典
自战
【释义】:
独自迎战。《地形篇》:“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自战其地-孙子兵法词典
自战其地
【释义】:
在本土上作战。《九地篇》:“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杜佑注:“战其境内之地,士卒意不专,有溃散之心。”
和平 战争-反义词应用词典
和平 战争
和平 hépíng 战争 zhànzhēng
【和平】名词。指没有战争的状态。形容词。温和不猛烈。作为形容词,不与“战争”构成反义。
〔例句〕
1.和平是人们所期求的,但和平往往要通过斗争来实现。
2.反对战争,保卫和平。
【战争】名词。民族与民族之间或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
〔例句〕
1.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沾满屈辱的一页。从此中国社会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
2.战争是政治斗争的继续,是政治斗争的最激化的形式。
〔应用例句〕
中国人民进行了三年的艰苦斗争,终于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取得了东亚的和平。
泰然自若 心惊胆战-反义词应用词典
泰然自若 心惊胆战
泰然自若 tàiránzìruò
心惊胆战 xīnjīngdǎnzhàn
【泰然自若】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自若,像平常一样。毫不在意地像平常一样。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态度镇静,毫不慌乱。
〔例句〕
1.施天福坦率地注视着郑成功,泰然自若地摇头。
2.小炉匠押来了,他故意装出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气。
【心惊胆战】惊,惊慌;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例句〕
1.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2.火烧熬煎无限苦,心惊胆战哭笑悲,悔恨出离远。
3.开始是出四五十步的时候,是心惊胆战的,保不定究竟是在那一步上便要和那些啾啾地叫着的神秘东西相遇。
〔应用例句〕
她那威武不屈的精神,泰然自若的神情,使敌人心惊胆战。
鏖战 激战-近义词应用词典
鏖战 激战
鏖战 áozhàn 激战 jīzhàn
【鏖战】苦战,激烈的战斗。如:
1.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激战】激烈战斗。如:
2.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
辨析:“鏖战”是文言词,“激战”是白话词。
策略 战略-近义词应用词典
策略 战略
策略 cèlüè 战略 zhànlüè
【策略】根据客观形势制定的行动准则和斗争方式。如:
1.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战略】①战争的方略。②比喻重大的、决定全局的策略。如:
2.十六字诀包举了反“围剿”的基本原则,包举了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两个阶段,在防御时又包举了战略退却和战略反攻的两个阶段。
3.建设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宏大队伍,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辨析:“策略”运用范围比“战略”广。多指为实现某一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具体斗争方式;也可指解决某一问题或处理某一问题所采取的具体办法。“战略”着重于指导战争或革命运动的全局,争取胜利的总方针和总路线,如战略部署。
寒战 战栗-近义词应用词典
寒战 战栗
寒战 hánzhàn 战栗 zhànlì
【寒战】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如:
1.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迅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
【战栗】战抖。如:
2.这种处罚,使不法商人战栗。
辨析:“寒战”指由于皮肤毛孔受冻受惊而收缩,使全身骤然抖动,如一阵冷风,吹得我禁不住打了几个寒战。“战栗”也作“战慓”,指由于内心受到严重的恐惧因而全身持续发抖,如半夜突闻怪声,使我战栗起来。“寒战”是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都用;“战栗”是文言词,多用于书面语体。“寒战”可作宾语,如“打了几个寒战”。
挑衅 挑战 挑动-近义词应用词典
挑衅 挑战 挑动
挑衅 tiǎoxìn 挑战 tiǎozhàn 挑动 tiǎodòng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如:
1.看吧,当敌人挑衅时,甘蔗林将叫他们投降。
【挑战】刺激对方出来跟自己较量;鼓动对方跟自己竞赛。如:
2.这是一封科学向宗教挑战的信。
【挑动】引起,惹起;挑拨,煽动。如:
3.谁不知道帝国主义在支持反动政府挑动内战?
辨析:“挑衅”贬义词,不及物动词,如说战争挑衅。“挑战”中性词,不及物动词,如敌人挑战;它可指鼓动对方参加某种竞赛,如在大会上大家互相挑战应战。“挑动”,及物动词,常用于人,如说挑动好奇心,挑动是非;又指对方挑拨、煽动,如挑动战争,挑动械斗等。
战抖 战栗-近义词应用词典
战抖 战栗
战抖 zhàndǒu 战栗 zhànlì
【战抖】发抖,哆嗦。如:
1.我的心猛地战抖起来。
【战栗】战抖。如:
2.“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
战抖也说成颤抖。如:
3.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4.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
战栗也作颤栗。如:
5.1943年的海莱山区,颤栗在凛冽的寒冬里。
辨析:“战抖”运用范围比“战栗”广。它多用于人因害怕或寒冷而哆嗦,如大炮轰隆一声,他猛然战抖起来。又指人因感情激动而打哆嗦,如例1。“战抖”也作“颤抖”,如这力量足使坏人颤抖。“战栗”用于人因惊恐害怕而打哆嗦,如例2,“战栗”也作“颤栗”,如冻得全身颤栗。
战术 战略-近义词应用词典
战术 战略
战术 zhànshù 战略 zhànlüè
【战术】①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②比喻解决局部问题的方法。如:
1.从撤出江西中央根据地两个月的许多事情看来,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非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不可。
2.这虽然是一场亲友之间的友谊比赛,但是小伙子们对待得很严肃,好像事先还拟订了一套战略战术呢!
【战略】①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②比喻决定全局的策略。如:
3.看起来,汉王朝在阴山一带的战略部署,至少有三道防线。
4.1954年,地质部在李部长主持下重新组织队伍,要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战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
辨析:“战术”指为实行战略计划而规定的战斗步骤,如游击战术,总结古今中外战术,优良战术。“战略”,指导战争全局或某一阶段的总方针或总计划,多指战争全面性的方针策略,重大决策等,如战略部署,革命战略,战略思想。“战术”可比喻解决局部问题的方法,“战略”则比喻决定全局的策略。
战争 战斗-近义词应用词典
战争 战斗
战争 zhànzhēng 战斗 zhàndòu
【战争】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或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如:
1.解放战争全面打响了。
【战斗】敌对双方所进行的武装冲突。如:
2.起义队伍里,有些是刚从监狱里救出来的同志,他们披着长头发,拿着武器,又开始了战斗。
辨析:“战争”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常说革命战争,正义战争,解放战争。“战斗”指敌对双方的武装冲突。“战争”的规模大,时间长,“战斗”仅是战争中的一部分;“战争”涉及前方后方所有的人员,“战斗”只指参加武装斗争的敌对双方的人员。
阵线 战线-近义词应用词典
阵线 战线
阵线 zhènxiàn 战线 zhànxiàn
【阵线】战线,多用于比喻。如:
1.革命和反革命的阵线可能变动,也同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可能变动一样。
【战线】敌对双方军队作战时的接触线。如: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辨析:“阵线”指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多用于比喻,如革命阵线,民族统一阵线。“战线”指两方作战的接触线。又可用于比喻,如农业战线,工业战线,思想战线等。
百战百胜-古文观止词典
百战百胜bǎi zhàn bǎi shèng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即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1)。《留侯论》:是以百战百胜。——因此百战百胜。
战-古文观止词典
战zhàn
【词性】:名词
战争,作战(10)。《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猛的士气。《吕相绝秦》:我是以有河曲之战。——我国因此有河曲的战役。《苏秦以连横说秦》:故以战续之。——所以用战争来继续它。
战-古文观止词典
战zhàn
【词性】:动词
一、作战,打仗(32)。《曹刿论战》:公将战。——庄公准备作战。《诸稽郢行成于吴》:王其无庸战。——大王您可不用打仗。《报任安书》: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同单于连续作战十多天。
二、较量(1)。《超然台记》:美恶之辨战于中。——美好、丑恶的辨别在心里较量。
战场-古文观止词典
战场zhàn chǎng
【词性】:名词
两军交战的场所(2)。《苏秦以连横说秦》:效胜于战场。——在战场上去争取胜利。《吊古战场文》:此古战场也。——这是古战场啊。
战车-古文观止词典
战车zhàn chē
【词性】:名词
古代用于战斗的车辆(1)。《苏秦以连横说秦》:战车万乘。——有万辆战车。
战攻-古文观止词典
战攻zhàn gōng
【词性】:名词
战争,作战(3)。《苏秦以连横说秦》:战攻不息。——战争不能停息。《乐毅报燕王书》:习于战攻。——擅长作战。《送天台陈庭学序》: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庭学无不历览。——那些英雄豪杰战斗和防守的遗迹,……庭学无一处没去游览。
战士-古文观止词典
战士zhàn shì
【词性】:名词
士兵(2)。《李陵答苏武书》:战士为陵饮血。——战士都为我吞饮血泪。《青霞先生文集序》:而跃塞垣战士之马。——使边境战士的战马飞驰起来。
战争-古文观止词典
战争zhàn zhēng
【词性】:名词
武装斗争(1)。《阅江楼记》:无所事乎战争矣。——无须用来进行战争了。
战胜-古文观止词典
战胜zhàn shèng
在战斗中取得胜利(2)。《邹忌讽齐王纳谏》: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阅江楼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这是我不避风雨,战胜敌人,夺取天下所获得的啊。
曹刿论战-古文观止词典
曹刿论战
【朝代】:庄公十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本文通过记述这一战例,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在双方强弱不同的情况下,弱者只要做好战前准备工作,选择利于防御和反攻的战地,采取“先让一步,后发制人”的战略防御原则,并善于掌握反攻和追击的时机,就能够以弱胜强。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运用这一战例,出色地阐明了战略防御的原则。本文语言简洁生动,材料选排得当,有叙述,有议论,层次井然,引人入胜。
【原文】: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子鱼论战-古文观止词典
子鱼论战
【朝代】:僖公二十二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本文写的是宋楚两国为了争夺中原霸主而在泓水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之前,宋国处于有利的地位,本来具有取胜的条件,但由于宋襄公迂腐顽固,实行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坐失战机,遭到惨败。子鱼论战的军事思想,有理有据,深刻严密。这是一篇以驳论为主的精采论文。
【原文】: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吊古战场文-古文观止词典
吊古战场文
【作者简介】:
李华(715-766),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安史叛兵陷长安,曾任伪职。乱平,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去官隐居。长于古文,与萧颖士齐名,世号萧李。
【说明】:
本文通过对古战场的详细真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反战思想。这是针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而发的,所以名为吊古,实为伤今。作者主张宣传文教,实行仁政,行王道安四夷,择良将以御边,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他对不同性质的战争缺乏认识,过分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情调比较感伤。文章虽然用骈体,但写得情景交融,有血有肉,构思精严,音韵和谐,描写绚丽多彩,叙述纵横铺排,读来抑扬顿挫,回肠荡气。
【原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诉?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古称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野竖旄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尽,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骨暴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痛。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灵,万里朱殷。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自,寝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兵凶战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兵凶战危
【释义】:
战争凶险。《隋唐演义》八九:然兵凶战危,圣躬亲试凶危之事,六宫嫔御闻之,无不惊骇。
打着羊驹驴战-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打着羊驹驴战
【释义】:
驹:小骡马。战:发颤、发抖。打在羊身上,小驹驴也会害怕发抖。意谓惩罚一个人吓唬另一个人。《金瓶梅词话》一七:平昔街坊邻舍,恼咱的极多,常言机儿不快梭儿快,打着羊驹驴战。倘有小人指戳,拔树寻根,你我身家不保。
⊙打着绵羊驹战
驹:即驹驴,小驴驹、小马驹。《金瓶梅词话》六九:此是哥打着绵羊驹战,使李桂儿家中害怕,知道哥的手段。
当场不战,背后兴兵-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当场不战,背后兴兵
【释义】:
讥人当面不敢与人争斗,背后却耍威风的怯懦行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六九:当场不战,背后兴兵,这都是枉然的。
当场不战,阵后兴兵-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当场不战,阵后兴兵
【释义】:
当面不敢交战,敌退之后却故作阵势。《铁花仙史》四:那些守城官兵,见贼去远,方整枪架炮,擂鼓摇旗,耀武扬威的追赶了七八里而返,只算是远送一程。正合着两句俗语说得好:当场不战,阵后兴兵。
国家虽安,忘战必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国家虽安,忘战必危
【释义】:
国家虽然安定,但若忘了备战必定会发生危险。《喻世明言》三九:国家虽安,忘战必危。江淮乃东南重地,散遣忠义军,最为非策。
将尊则士畏,士畏则战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将尊则士畏,士畏则战力
【释义】:
将帅威严,士兵就心怀畏惧,作战就能勇敢。《东周列国志》八六:将尊则士畏,士畏则战力。起举动如此,安能用众?吾无虑矣。
军行百里,不战自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军行百里,不战自病
【释义】:
指军队远距离行军,不到战斗时,就会疲惫不堪,甚至生病。《英烈传》一六:我闻兵法说:“军行百里,不战自病。”彼今远来,今夜乘其不备,先去劫寨,必获大胜。
☉军行百里,不战自疲
《英武传》二:兵法云:军行百里,不战自疲,彼今远来,兵力已怠,夜间可掩其不备,劫其寨,军卒必溃,可获大胜也。
☉行军百里,不战自病
《征播奏捷传》四:兵法云:行军百里,不战自病,彼今远来,兵力已怠,且住札白坭,半月军心懈散。
能战而后能守,能守而后能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能战而后能守,能守而后能和
【释义】:
能战斗然后才能固守,能固守然后才能与敌方讲和。《狮子吼·楔子》:自古道能战而后能守,能守而后能和。当此竞争时代,万无舍着竞争而能立国之理!
☉能守而后能战
《吴三桂演义》一:辽西为建州左右卫往来要道,吾于此筑城险固,更以重兵驻守,彼虽有十万精骑,不能飞渡也,古人说得好,能守而后能战。
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
【释义】:
善于打仗的人不会失败,善于处理失败的人不会慌乱。《女仙外史》五〇:古语云: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如今离城已远,倘有疏虞,难免旗靡辙覆。今我意背城立寨,静以待之,然后相机而行。
文死谏,武死战-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文死谏,武死战
【释义】:
谓文官为了社稷,对君王的过错要敢于直言相谏,甚至犯颜至死,亦所不惜;武官为了保卫社稷,不惜战死于沙场。《红楼梦》三六:这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的名节,便只管胡闹起来。《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必是先有了这个心,才有古往今来那无数忠臣烈士的文死谏,武死战。
⊙文臣死谏,武臣死战
《绘芳录》五六:我辈生于承平之世,圣朝无阙,谏书日稀,不必效文臣死谏;边疆安谧,烽火不惊,不必效武臣死战。
以卵击石,以羊战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以卵击石,以羊战虎
【释义】:
比喻自不量力,自取灭亡。□语出《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天妃娘妈传》一九:应用者妄,举荐者亦妄,以若之辈,载之西行,是所谓以卵击石,以羊战虎。
⊙以卵击石,自取其死
《海公大红袍全传》二四:若不是疯了,难道死活都不晓得吗?今严嵩势倾人主,炎权灼手。你竟敢参奏他,岂不是以卵击石,自取其死耶?
⊙将卵撞石,自取破亡
《海公大红袍全传》二〇:老爷,你休将卵撞石,自取破亡。
⊙以卵击石
《封神演义》五三:今将军将不过十员,兵不足二十万,真如群羊斗虎,以卵击石,未有不败者也。
知彼知己,百战百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知彼知己,百战百胜
【释义】:
谓既了解对方,又了解自己,就能每战必胜。□语本《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三国演义》三五: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某非情战,但恐不能必胜耳。《东西晋演义·西晋》四:索綝若来,将军勿轻之,其智略多般,武艺亦不在将军之下,宜坚壁勿战,观彼动静,然后出奇兵胜之,故兵法曰:“知彼知己,百战百胜耳!”《孽海花》八:依兄弟愚见,第一是联络邦交,第二是检查国势。语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我国交涉吃亏,正是不知彼耳!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龙图耳录》六〇:那马刚既是妄自尊大,他焉有不加意防备呢?俗言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倘机不密,岂不是自投罗网。
白刃战-汉语惯用语辞典
白刃战bái rèn zhàn
本指两军在近距离中短兵相接的格斗肉搏。喻指有关事业的斗争进行到最激烈的决定胜负的关键程度。杨沫《青春之歌》“革命工作是多种多样的,有火热的白刃战,也有不为人注意的平凡的斗争。”艾青《光的赞歌·在浪尖上》“‘天安门事件’是光明与黑暗、民主与专制、革命与反动的白刃战。”
摆战场-汉语惯用语辞典
摆战场bǎi zhàn chǎng
①比喻展开激烈的竞争。《环球时报》2000.12.15:“今年的圣诞节就要到了,美国各类商家又在大摆战场。”②谓以战斗的精神完成任务。《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5.21“我们重庆潼南县开始办电,于是5万潼南儿女组成一支浩荡大军,凭着‘天当罗帐地作床,涪江两岸摆战场,三块石头架炉灶,辣椒盐巴下杂粮’的创业精神,大战21个月,一举建成了三块石水电站。”
车轮战-汉语惯用语辞典
车轮战chē lún zhàn
几个人或几群人轮流对付一个人或一群人,以使对方困乏而败。《说岳全传》“当时岳云等四人上前听令,元帅道‘你等四人出阵,不可齐上。可一人先与他交战,战了数合,再换一人上前此名‘车轮战法’。”李存葆《晚霞落进青纱帐》“姚琴听说老伴要离休慌了神,忙动员全家采用‘车轮战’,苦苦劝老头子莫逞能。”
答答战-汉语惯用语辞典
答答战dá dá zhàn
形容心惊胆战。《白雪遗音·马头调·〈冤家进门〉之一》.“冤家进门答答战,心里好似滚油煎。”
攻心战-汉语惯用语辞典
攻心战gōng xīn zhàn
指为战胜对方而展开的针对对方心理的各种教育、宣传活动。《江南时报》2001.9.18“警方以此为突破口,对蔡云华展开了攻心战,很快使蔡云华供认了自己的犯罪经过。”
歼灭战-汉语惯用语辞典
歼灭战jiān miè zhàn
以消灭全部或大部敌人为目的的作战。比喻集中人力物力突击完成某项任务。《人民日报》1967.3.2,“他们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攻下了运输上的薄弱环节。”
拉锯战-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锯战lā jù zhàn
比喻反复多次,无法解决问题。李英儒《女儿家》“这个问题在长期的拉锯战里,终于暂时放下了。”
麻雀战-汉语惯用语辞典
麻雀战má què zhàn
一种游击战法。游击队或民兵组成小分队,忽聚忽散,灵活机动地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以杀伤、消耗、迷惑、疲惫敌人为主要目的。钟发宗《赤卫军围困兴国城》“决定以中队为单位,分散行动,和敌人打‘麻雀战’。”
免战牌-汉语惯用语辞典
免战牌miǎn zhàn pái
旧时交战的一方可因某种原因挂出免战牌,提出暂时休战。①比喻无意抗辩,谢绝竞争、比赛等。《江南时报》2001.12.7“面对这些‘刺耳’的评论声甚至叫骂声,某歌星却高挂免战牌,若无其事地该干啥还干啥,真是‘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啊。”《体育周报》2000.11.20“马晓春高挂免战牌,名曰调整休息,一挂就是三个月。”②比喻无法应对局面而宣告暂停某项业务或工作等。《中国旅游报》2000.9.18:“上海方面的旅行社,一面是囿于接待能力,不愿再‘透支’承担高风险而挂起了‘免战牌’。”③比喻休息、调整等。《球报》2000.10.16·“太阳队多年来一直难以摆脱伤病的折磨,本赛季中他们依然有多名主力高挂免战牌。”
蘑菇战术-汉语惯用语辞典
蘑菇战术mó gu zhàn shù
指利用有利的群众条件和地形同敌人周旋,把敌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后加以消灭的一种作战方法。毛泽东《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牛刀子战术-汉语惯用语辞典
牛刀子战术niú dāo zi zhàn shù
比喻急速穿插到敌人内部的战术。梁斌《笔耕余录》.“进攻的方法是牛刀子战术。”
前哨战-汉语惯用语辞典
前哨战qián shào zhàn
指交战双方前哨进行的小规模战斗。亦比喻决定性较量前双方的接触或冲突。刘白羽《人民与战争》“这个前哨战,预示着又一次向东北人民的挑战。”
肉搏战-汉语惯用语辞典
肉搏战ròu bó zhàn
敌对双方迫近的短兵相接或徒手格斗。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挤垮它》“按战斗常识,已经进入了你死我活的肉搏战。”
神经战-汉语惯用语辞典
神经战shén jīng zhàn
制造假象,使敌方神经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一种战术。王林《智取姜庄子据点》“姜士儒主张用神经战,在伪军驻处的对面唐王坟里制造假情况。”
题海战术-汉语惯用语辞典
题海战术tí hǎi zhàn shù
比喻以让学生做超量习题来提高成绩的教学方法。《市场报》2000.9.10“那是一种周而复始的题海战术,没完没了的家庭作业,没完没了的假期恶补,尤其每到考试前摆在她书桌上的习题、模拟试卷等等,在我印象里好像没有晚上10点以前睡觉这回事。”
烟幕战-汉语惯用语辞典
烟幕战yān mù zhàn
指掩盖真相或本义的手段、行为。李延国《太阳还没有落山》“铁作山又使出行之有效的‘烟幕战’,向服务员打听济南哪里好玩儿。”
战方城-汉语惯用语辞典
战方城zhàn fāng chéng
比喻打麻将。《新民晚报》2000.5.7“小儿子是砌墙头专家,通宵达旦战方城,不知东方已白,是个出了名的赌鬼。”
战-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战戰zhàn
①作战,打仗。《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杜甫《石壕吏》:“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死。”②战争,战斗。《商君书·画策》:“故以~去~,虽战可也。”《孟子·尽心下》:“春秋无义~。”③较量,争胜负。方干《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文~偶未胜,无令移壮心。”④害怕得发抖。《世说新语·黜免》:“桓公读诏,手~流汗。”(桓公:指桓温。)丘迟《与陈伯之书》:“闻鸣镝而股~,对穹庐以屈膝。”(鸣镝dí:响箭。穹庐:指毡帐。)
【战败】打败仗。苏洵《六国论》:“诸侯之所亡,与~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战备】①军用品。《左传·哀公十六年》:“吴人伐慎,白公败之。请以~献,许之。”②战争准备。杨万里《论兵下》:“陇西诸郡迫近羌胡,民习~,故风声气俗,高尚武勇。”
【战斗】①作战。《韩非子·诡使》:“赏赐,所以为重也,而~有功之士贫贱,而便辟优徒超级。”②战争。苏轼《教战守策》:“论~之事,则缩颈而股栗。”
【战国】时代名。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列为诸侯起(公元前403年),至秦统一六国止(公元前221年)。现在多以公元前475年—前221年为战国时代。刘向《〈战国策〉书录》:“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万乘之国:指大国。千乘之国:指小国。)
【战具】作战器具。《赤壁之战》:“船粮~俱办。”
【战栗】战抖。《论语·八佾》:“使民~。”《战国策·楚策四》:“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
【战胜】获胜,取胜。《韩非子·定法》:“故~,则大臣尊。”《邹忌讽齐王纳谏》:“此所谓~于朝廷。”
【战战】恐惧颤抖的样子。《诗经·小雅·小旻》:“~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林嗣环《口技》:“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几欲先走。”
【战陈】(—zhèn)战争阵法。《左传·成公五年》:“教之~。”也作“战阵”。《韩非子·难一》:“~之间,不厌诈伪。”
临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临战lín zhàn
【释义】:
临近战斗、比赛的时候。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现在我军干部中,还有许多人,在平时,他们赞成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但到临战,则往往不能应用这一原则。”又如:运动员们的紧张训练让人感受到一种临战气氛。
义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义战yì zhàn
【释义】:
正义的战争。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古人说:‘春秋无义战。’于今帝国主义则更加无义战,只有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阶级有义战。”
主战坦克-现代汉语大词典
主战坦克zhǔ zhàn tǎn kè
【释义】:
现代战争中执行主要作战任务的坦克。具有较高的机动性,较强的装甲防护能力。战车全重40吨~50吨,装有105毫米~125毫米口径的火炮。
南征北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南征北战nán zhēng běi zhàn
【释义】: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柯岩《我的爷爷》:“我的爷爷,是个老红军,他为人民南征北战,厮杀了多半生。”
厌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厌战yàn zhàn
【释义】:
厌恶战争。洪深《包得行》:“好些日本官兵还有因为厌战反战被枪毙或是自杀的!”
分歼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分歼战fēn jiān zhàn
【释义】:
把敌军分割成零散的小股部队,分别歼灭之,叫分歼战。郭澄清《大刀记》:“沈万泉这里说的,是那一次主力部队的围歼战和地方部队、游击队对敌人的分歼战。”
争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争战zhēng zhàn
【释义】:
战斗;战争。陈毅《国共二次合作出山口占》:“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
初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初战chū zhàn
【释义】:
又称序战。战争或战役开始的第一仗。如:初战告捷。
内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内战nèi zhàn
【释义】:
国内战争。包括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政权的战争和国内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之间的战争。沈从文《会明》:“当兵的人人都并不喜欢打内战。”也指内部混战。柯岩《奇异的书简》:“他们制造内战,他们践踏人类的尊严。”
人民战争-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民战争rén mín zhàn zhēng
【释义】: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人民军队为骨干、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革命战争。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这就是真正的人民战争。只有这种人民战争,才能战胜民族敌人。”也比喻有较多人参加的行动或规模较大的群众运动。刘厚明《黑箭》:“这还得了!打一场追查小偷的人民战争吧!”
人自为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自为战rén zì wéi zhàn
【释义】:
人人自动进行殊死战斗。形容人人都拚搏奋战。也用以比喻各人独立工作。孙中山《要靠党员成功,不专靠军队成功》:“但当时宣传方法,皆是个人的宣传…故可谓之人自为战的宣传。”
人海战术-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海战术rén hǎi zhàn shù
【释义】:
依靠大量兵力硬拼,是一种不惜伤亡的作战方法。许世友《万源保卫战》:“军阀更依赖自己兵多,不惜用人海战术,一冲锋就是一个团。”
以战养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以战养战yǐ zhàn yǎng zhàn
【释义】:
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向春《煤城怒火》:“小岛来的主要任务,就是抢煤,以实现其以战养战的罪恶目的。”
休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休战xiū zhàn
【释义】:
交战双方暂时停止军事行动。范文澜等《中国通史》:“在主和意见的影响下…宋辽暂时休战。”
伏击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伏击战fú jī zhàn
【释义】:
用埋伏的兵力突然袭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式。姚雪垠《李自成》:“这次李自成伏击战虽然获得成功…但农民军也死了二三十人。”
会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会战huì zhàn
【释义】:
①敌对双方主力在一定地区和时间内进行的决战。如:徐州会战。②指集中有关力量,突击完成某项任务。李瑛《一月的哀思》:“你刚听完一个工地会战的汇报,又问起灾区每户人家的油盐柴米。”③比喻汇集若干运动队或运动员在一定地点和时间内进行比赛。《人民日报》1992.7.1:“全国象棋高手会战烟台。”
作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作战zuò zhàn
【释义】:
军队之间的敌对行动。通常指打仗。魏巍《东方》:“他接着说:‘你们的部队作战勇敢,纪律性很强。’”
兵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兵战bīng zhàn
【释义】:
持兵器相斗。鲁迅《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况且即是笔战,就也如别的兵战或拳斗一样,不妨伺隙乘虚,以一击制敌人的死命。”
侵略战争-现代汉语大词典
侵略战争qīn lüè zhàn zhēng
【释义】:
以掠夺和奴役他国人民为目的而进行的战争。一切侵略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停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停战tíng zhàn
【释义】:
交战双方停止敌对军事行动。魏巍《东方》:“七月十日敌人被迫接受了停战谈判。”
前哨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前哨战qián shào zhàn
【释义】:
交战双方前哨进行的小规模战斗。也比喻决定性较量前双方的接触或冲突。刘白羽《人民与战争》:“这个前哨战,预示着又一次向东北人民的挑战。”
免战牌-现代汉语大词典
免战牌miǎn zhàn pái
【释义】:
向敌方宣布或要求停战的牌子。比喻停止斗争、辩论等活动的要求。克非《春潮急》:“见他一副高挂免战牌的模样,李克忍不住想笑。”
交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交战jiāo zhàn
【释义】:
①双方作战。如:交战双方一致同意明日起停火。②比喻两种不同的思想互相斗争。叶圣陶《倪焕之》:“沉默着,互相看望尴尬的脸,这表示内心在交战。”
交战团体-现代汉语大词典
交战团体jiāo zhàn tuán tǐ
【释义】:
指一个国家内从事武装斗争,控制部分地区,并得到外国承认的集团。交战团体享有与交战国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
交战国-现代汉语大词典
交战国jiāo zhàn guó
【释义】:
直接参与战争或正式向对方宣战的国家。相对于“中立国”而言。
夜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夜战yè zhàn
【释义】:
①夜间作战。如:善于夜战的军队常能战胜装备上占优势的敌人。②夜间进行的战斗。如:我军这次夜战,毙敌千余,缴获枪械无数。
商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商战shāng zhàn
【释义】:
指剧烈的商业竞争。柔石《二月》:“我以为要救国,还是首先要提倡…商战!”
决一死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决一死战jué yī sǐ zhàn
【释义】:
同敌人作一次你死我活的战斗。老舍《四世同堂》:“天佑在感情上很高兴中国敢与日本决一死战,而在理智上却担忧自己的生意。”
决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决战jué zhàn
【释义】:
敌对双方进行决定胜负的战斗。毛泽东《论持久战》:“赌国家命运的战略决战应根本避免。”
冷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冷战lěng zhàn
【释义】:
①因寒冷或害怕浑身突然发抖。茅盾《色盲》:“他又像感了疟疾一般打起冷战来了。”②英语cold war的意译。原指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各种敌对活动。现泛指国际上进行的不使用武器的斗争。美国政论家李普曼于1947年第一次使用此词。
论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论战lùn zhàn
【释义】:
在政治上、学术上因意见不同而争论。孙犁《与友人论学习古文》:“我也读当时关于社会史和关于文艺的论战文章。”
请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请战qǐng zhàn
【释义】:
要求参加战斗。李志民《奇兵致胜》:“个个情绪高涨,请战的要求不断地一级级传上来。”引申指积极要求参加和完成某一项工作或任务。徐迟《生命之树常绿》:“他用坚定的声音请战:‘我去!’”
击溃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击溃战jī kuì zhàn
【释义】:
战争中只把敌人打散,而不能消灭其全部或部分。在战略上说,击溃战效果差,不能解决问题。邢野《儿童团》:“闹不好,很大可能弄个击溃战,打不痛敌人。”
出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出战chū zhàn
【释义】:
比喻出场与对手比赛。《体育报》1988.3.25:“羽坛精英荟萃图卢兹,赵剑华出战连闯两关。”
阵地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阵地战zhèn dì zhàn
【释义】:
军队依托坚固阵地进行防御和对据守坚固阵地之敌进攻的作战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战线相对固定,组织准备周密,工事坚固,火力严密。
阻击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阻击战zǔ jī zhàn
【释义】:
防御战斗的一种。目的是阻止敌人的增援或逃跑,以保障主力歼灭敌人;或阻止敌人进攻,掩护主力展开或转移。陈登科《风雷》:“在双堆集阻击战中,他又以神速的战术,英勇的行动,单枪匹马,冲入敌人的师部。”
参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参战cān zhàn
【释义】:
参加战斗、战争。郭澄清《大刀记》:“还有些民兵的枪,是因为配合部队参战有功,上级奖励给他们的。”
平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平战píng zhàn
【释义】:
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文汇报》1981.12.16:“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既要搞好人防工程的平战结合,又要把各项人防战备工作全面地抓起来。”
地道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地道战dì dào zhàn
【释义】:
依托地道坚持对敌斗争的一种战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平原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敌人残酷“扫荡”的情况下,挖掘地道同敌人进行斗争,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这种斗争形式,对坚持平原游击战争起了重大作用。《解放军报》1977.3.31:“地道战是克敌制胜的一种很好的传统战法。”
地雷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地雷战dì léi zhàn
【释义】:
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利用地雷巧妙地同敌人进行的战斗。《解放军报》1977.4.10:“地雷战对粉碎敌人的进犯,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壕堑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壕堑战háo qiàn zhàn
【释义】:
利用战壕进行的战斗。鲁迅《空谈》:“至于现在似的发明了许多火器的时代,交兵就都用壕堑战。”
打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战dǎ zhàn
【释义】:
发抖。如:母亲听了这番话,气得浑身打战。也作“打战战”。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说着就丢下粪筐,蹲到灶门前,拨着余火,烤着打战战的身子。”
打战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战战dǎ zhàn zhan
【释义】:
见“打战”。
抗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抗战kàng zhàn
【释义】:
①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在中国,特指从1937年到1945年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闻一多《可怕的冷静》:“民族必需生存,抗战必需胜利。”②抗击;战斗。鲁迅《七论“文人相轻”——两伤》:“至于文人,则不但要以热烈的憎,向‘异己’者进攻,还得以热烈的憎,向‘死的说教者’抗战。”
抖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抖战dǒu zhàn
【释义】:
发抖;颤抖。臧克家《哭郭老》:“谁想到,这竟成了遗书——去年十月您用抖战的手写来的短简。”
拉锯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锯战lā jù zhàn
【释义】:
比喻反复多次,无法解决问题。李英儒《女儿家》:“这个问题在长期的拉锯战里,终于暂时放下了。”
拇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拇战mǔ zhàn
【释义】:
划拳。
持久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持久战chí jiǔ zhàn
【释义】:
持续时间较长的战争。通常是战略防御的一方在相对劣势的情况下采取的逐步削弱敌人,壮大自己,最后战胜敌人的战略方针。毛泽东有《论持久战》。
挑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挑战tiǎo zhàn
【释义】:
①激使敌方出来战斗。如:曹仁自引大军,擂鼓呐喊,前来挑战。②犹挑衅。老舍《柳屯的》:“对于夏二姑娘的许给一个‘军官’,她认为这是夏大嫂诚心和她挑战。”③鼓动对方与自己竞赛。草明《乘风破浪》:“我们小组负责帮助她,你们班负责帮助男的,我们来个互助挑战好不好?”
指战员-现代汉语大词典
指战员zhǐ zhàn yuán
【释义】:
指挥员和战斗员的合称。刘亚楼《伟大的第一步》:“打不打?怎样打?成了当时红军指战员和苏区群众热烈议论的中心。”
搏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搏战bó zhàn
【释义】:
拼搏战斗。鲁迅《致陶亢德》:“惟搏战十年,筋力伤惫,因此颇有所悟。”
搦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搦战nuò zhàn
【释义】:
挑战。如:出马搦战。
苦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苦战kǔ zhàn
【释义】:
拼死战斗。毛泽东《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个电报》:“经过我们八年的苦战,夺回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解放了过一万万的人民。”也形容艰苦奋斗。如:师徒两人苦战了一个通宵,才修好这台车床。
蘑菇战术-现代汉语大词典
蘑菇战术mó gu zhàn shù
【释义】:
利用有利的群众条件和地形同敌人周旋,把敌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后加以消灭的一种作战方法。毛泽东《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对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对战duì zhàn
【释义】:
原指两军对阵作战。现也借指某些体育运动项目(如乒乓、棋类等)中双方交锋。
开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开战kāi zhàn
【释义】:
①打起仗来。毛泽东《清平乐》:“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也指与自然界作斗争。丁玲《杜晚香》:“你们当年打过仗,有过功,现在在这里屯垦戍边,向地球开战,同大自然搏斗。”②比喻比赛开始。《中国体育报》1988.8.25:“登喜路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开战。”
大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战dà zhàn
【释义】:
①大规模的战争。如:世界大战。也比喻激烈的竞争。如:彩电大战。②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或激烈的战斗。如:大战中原。
奋战-现代汉语大词典
奋战fèn zhàn
【释义】:
奋勇战斗。艾芜《两件往事的启发》:“他当时领导上千人的石油钻探队伍,也是日夜奋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