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九日)是什么意思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古文观止词典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说明】:
韩愈在贞元八年中进士,再应博学宏词科考试,未考中。贞元十一年,他三次上书宰相求官,本文即其第二次上书。在文中,他以巧妙的比喻说明自己“溺于水而爇于火”般的困窘处境,表达了希望得到引荐的急切心情。文章多次设问,笔调婉曲,情辞恳切,虽难免摇求乞怜之嫌,但也反映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的社会现实。
【原文】: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愈再拜。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古文观止词典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说明】:
韩愈连上宰相两书,但是毫无结果,于是再作此文,三上宰相。本文先赞扬了周公吐哺握发,求贤若渴的风范,接着批评了今之宰相对待人才的冷淡傲慢,最后表明自己求仕本意是忧在天下。由于接连上书不被理睬之故,本文言辞比较直切尖利,但又不犯嫌忌。通篇采用正反映照、两两相形的手法,“一路顿跌而下,如怒涛出峡”(何焯语),淋漓酣畅地抒发了作者的满腹牢骚之气与无限愤慨之情。
【原文】: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徵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听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睱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徵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余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
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亦惟少垂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
愈再拜。
十日害眼,九日自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十日害眼,九日自明
【释义】:
十天害眼,到第九天时自然就开始明亮了。比喻事情到时候,自然会真相大白的。《好逑传》八:俗语常言:“鼓不打不响,钟不撞不鸣”。又言:“十日害眼,九日自明”。你前日留了这铁公子在家养病,莫说外人,连我也有些怪你。谁知你们真金不怕火。礼则礼,情则情,全无一毫苟且之心,到如今才访知了,方才敬服。
九日-汉语大词典
九日
【1】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尧}使{后羿}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三国} {魏}{曹植}《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觀兮﹐假九日於天皇。”{清}{顾炎武}《书女娲庙》诗:“彎弓不射九日落﹐蒼蒼列象生毛羽。”{晋}{傅玄}《杂诗》:“暘谷發清曜﹐九日棲高枝。”【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唐}{李白}《九日龙山饮》诗:“九日{龍山}飲﹐黄花笑逐臣。”《艺文类聚》卷四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飲菊酒。”{元}{丁鹤年}《登定海虎蹲山》诗:“東海十年多契闊﹐西風九日獨登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