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敵)是什么意思
一日縱敵,萬世之患-汉语大词典
一日縱敵,萬世之患
【1】见“一日縱敵,數世之患”。
一夫當關,萬夫莫敵-汉语大词典
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1】见“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
一日縱敵,數世之患-汉语大词典
一日縱敵,數世之患
【1】谓一时放走敌人,将留长期祸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宋}{秦观}《边防策中》:“且時難得而易失﹐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亦作“[一日縱敵﹐萬世之患。]”《三国演义》第二一回:“{郭嘉}曰:‘丞相縱不殺{備}﹐亦不當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縱敵﹐萬世之患。’望丞相察之!’”
一人敵-汉语大词典
一人敵
【1】谓匹夫之勇,止足以敌一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史记·项羽本纪》:“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一夫拚命,萬夫難敵-汉语大词典
一夫拚命,萬夫難敵
【1】谓一人拚命,万人难以抵挡。{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兵書有云:‘一夫拚命﹐萬夫難敵。’”亦作“[一夫敢死﹐千夫莫當。]”{明}{李贽}《昆仑奴》:“一夫敢死﹐千夫莫當﹐况僅僅五十人而肯以活命换死命乎?”
一敵國-汉语大词典
一敵國
【1】可以与本国相匹敌的一个国家。《史记·游侠列传》:“天下騷動﹐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云。”《後汉书·吴汉传》:“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爲﹐還言方脩戰攻之具﹐乃歎曰:‘{吴公}差彊人意﹐隱若一敵國矣!’”{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二:“{班固}以爲平日後宫之費不下一敵國。”
三拳敵不得四手-汉语大词典
三拳敵不得四手
【1】谓寡不敌众。《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趁這時奴不思箇防身之計﹐信着他﹐往後過不出好日子來。眼見得三拳敵不得四手。到明日﹐没的把這些東西兒吃人暗算奪了去﹐坑閃得奴三不歸。”
不敵-汉语大词典
不敵
【1】抵不上;不能匹敌。{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時云:‘{丁君}十紙﹐不敵{王褒}數字。’”《官场现形记》第一回:“鄉裏人眼淺﹐看見中了秀才﹐竟是非同小可﹐合莊的人﹐都把他推戴起來﹐姓{方}的便漸漸的不敵了。”【2】不能对抗;不能抵挡。《左传·桓公十一年》:“師克在和﹐不在衆。{商}{周}之不敵﹐君之所聞也。”
仇敵-汉语大词典
仇敵
【1】指仇恨﹑敌对。{清}{魏源}《圣武记》卷一:“而{滿洲}五部﹑{長白山}二部﹐則皆{建州衛}﹐處{遼}{瀋}之東﹐世相仇敵。”【2】有积恨的敌人。{清}{侯方域}《太子丹论》:“以忠臣孝子不得已之深心苦行﹐不痛惜其不幸﹐而反以爲罪﹐則何以爲後之國家者處仇敵法也?”《隋书·北狄传·突厥》:“仇敵怨偶﹐泣血拊心。”{巴金}《寒夜》十八:“为什么这两个他所爱而又爱他的女人必须象仇敌似的永远互相攻击呢?”《左传·昭公五年》:“{晉}﹐吾仇敵也。”
匹敵-汉语大词典
匹敵
【1】相比;相当;对等。《三国志·魏志·郭皇后传》:“諸親戚嫁娶﹐自當與鄉里門户匹敵者﹐不得因勢彊與他人婚也。”{清}{陈鳣}《对策》卷一:“若夫匹敵者﹐但偁頓首﹐或偁再拜而已。”《左传·成公二年》:“{蕭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敵﹐則亦{晉君}之母也。”{唐}{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诗:“時雖屬喪亂﹐事貴當匹敵。”{宋}{叶適}《上殿札子》:“賴陛下威靈遠暢﹐使得以匹敵往來爾。”{郁达夫}《杭州》:“一位醉酒吟诗携妓的郡守的力量﹐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和帝王匹敌的。”【2】配偶。{唐}{柳宗元}《永州司功参軍谭随亡母毛氏志文》:“{周}之列國﹐{譚子}{毛伯}。合是二姓﹐從其匹敵。”《汉书·晁错传》:“其亡夫若妻者﹐縣官買予之。人情非有匹敵﹐不能久安其處。”【3】指彼此相当的人。{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五:“若{李滄溟}者﹐諸體俱少完善﹐惟七絶差勝﹐祇堪與{謝四溟}之五律等量齊觀﹐{弇州}反引以爲匹敵﹐不過欲與{北地}﹑{信陽}兩兩相配耳。”{明}{彭士望}《冬心》诗:“敢遂薄高曾﹐自矜無匹敵。”【4】婚配,结为夫妻。{宋}{江洵}《灯下闲谈·鲤鱼变女》:“〔女子〕曰:‘幸覯清風﹐故來匹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妾煙花下流﹐不堪匹敵;既蒙繾綣﹐義即至重。”
以卵敵石-汉语大词典
以卵敵石
【1】用蛋去抵挡石头,比喻不自量力。《三国演义》第四七回:“{周瑜}小子﹐偏懷淺戆﹐自負其能﹐輒欲以卵敵石。”
假想敵-汉语大词典
假想敵
【1】军事演习或军事游戏中所设想的敌方或敌人。{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章:“{日本}军队从昨天起﹐开始在{北宁}﹑{平汉}两条铁路上大演习﹐就以{北平}为‘假想敌’。”{阿英}《祝福孩子们》:“他们除创造自己的队伍以外﹐也自制自己的敌人﹐自己的‘假想敌’。”
八面受敵-汉语大词典
八面受敵
【1】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子華}({吴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敵﹐以八韻著稱。”{宋}{苏轼}《又答王庠书》:“……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而{元微之}所謂‘鋪陳始終﹐排比聲韻﹐豪邁律切’者﹐往往見絀﹐終不足八面受敵爲大家也。”【2】砚名。{宋}{何薳}《春渚纪闻·纪砚》:“水曹{趙竦}{子立}……其所用硯……上下界爲八硯。云:性懶滌硯﹐又不奈宿墨滯筆。日用一硯﹐八日而周﹐始一濯之﹐則常用新硯矣﹐故名‘八面受敵’云。”
公敵-汉语大词典
公敵
【1】共同的敌人。{梁启超}《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六月上旬﹐{塞爾維亞}人復開省會﹐合同種人九十四萬以抗新政府﹐且宣言自今以往﹐視{馬哥耶}人爲公敵。”{叶圣陶}《倪焕之》十二:“惴惴然的镇上人这样想时﹐觉得学校里的行为不仅同于盗贼﹐而且危害公众﹐简直是全镇的公敌。”
兵來將敵, 水來土堰-汉语大词典
兵來將敵, 水來土堰
【1】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元}{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兵來將敵﹐水來土堰﹐兄弟也﹐你領兵就隨着我來﹐不可延遲也。”亦作“[兵來將迎﹐水來土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元}{高文秀}《渑池会·楔子》:“自古道兵來將迎﹐水來土堰﹐他若領兵前來﹐俺這裡領兵與他交鋒。”《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西門慶}道:‘常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爲。少不的你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裏去。’”{王士美}《铁旋风》第一部第五章八:“哈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了困难犯什么难?我们自己克服﹐自己干!”
前敵-汉语大词典
前敵
【1】犹敌手;对手。{宋}{苏辙}《次韵柳子玉郎中见寄》:“久聞筆陣無前敵﹐更擬詩壇託後車。”{元}{大訢}《骏马图》诗:“飈馳電没争辟易﹐萬里所向無前敵。”【2】犹前线。《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又看那出洋學生﹐或者看人兩國打仗要去觀戰﹐或者自己請赴前敵。”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連日在前敵視師﹐戰况甚佳﹐{南京}旦夕可下。”{阿英}《夜》:“江上不知有多少的伟大的暗影﹐仿佛都执着战旗在奔向前敌。”【3】指前锋部队。{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七:“幸而我兵士感爱我﹐一直保护到解散前敌时。”
克敵制勝-汉语大词典
克敵制勝
【1】打败敌人,取得胜利。《水浒传》第二十回:“今番克敵制勝﹐誰人及得先生良法。”{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肃宗十一》:“以戰功論﹐{李光弼}奮其智勇﹐克敵制勝之功﹐視{郭}爲多。”{方毅}《读<攻关>》:“多少共产党人﹐在战争的艰苦环境里﹐在炮火的间隙﹐手不释卷﹐努力学习克敌制胜的各种本领。”
克敵-汉语大词典
克敵
【1】打败敌人。{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肃宗四》:“逆賊有必亡之勢﹐諸將有克敵之能。”{鲁迅}《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类乎投降’﹐‘机会主义’﹐这是近十年来‘新形式的探求’的结果﹐是克敌的咒文﹐至少先使你惹一身不干不净。”
克敵弓-汉语大词典
克敵弓
【1】良弓名。{南宋}{绍兴}年间{韩世忠}据神臂弓改造而成。“其發可至百步,其勁可穿重甲”,成为对付{金}人铁骑的精良兵器。见{宋}{王明清}《挥麈三录》卷三﹑《宋史·兵志十一》。一说本于{徽宗}时知{雄州}{和诜}所上制胜强远弓(亦称凤凰弓),见{宋}{岳珂}《桯史》卷五。
克敵弩-汉语大词典
克敵弩
【1】良弓名。{明}{嘉靖}二十七年,锦衣卫军匠{冯经}所献,一次可发两三枝箭。见《续文献通考·兵十四》。{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弩》:“國朝軍器造神臂弩﹑克敵弩﹐皆並發二矢﹑三矢者。”
交敵-汉语大词典
交敵
【1】犹交战。《西游记》第四九回:“你如今且休要走﹐我與你交敵三合。”
商敵-汉语大词典
商敵
【1】犹商较。《战国策·中山策》:“臣願之{趙}﹐觀其地形險阻﹐人民貧富﹐君臣賢不肖﹐商敵爲資﹐未可豫陳也。”{鲍彪}注:“商較之。”
出敵意外-汉语大词典
出敵意外
【1】见“出敵不意”。
出敵不意-汉语大词典
出敵不意
亦作“[出敵意外]”【1】谓行动出于敌方意料之外。{毛泽东}《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此种计划出敌意外﹐在你们最后完成部署以前﹐敌人是很难觉察出来的。”{李哲人}《“一二·九”在天津》:“为了防止敌人的破坏﹐出敌不意地将5月30日的游行示威﹐提前在5月28日举行。”{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我看﹐妈﹐不如让我去﹐出敌不意﹐拦腰插一拳﹐也许能够把敌阵冲乱。”
卻敵冠-汉语大词典
卻敵冠
亦作“[却敵冠]”【1】{汉}代卫士的帽子。《後汉书·舆服志下》:“却敵冠﹐前高四寸﹐通長四寸﹐後高三寸﹐制似進賢﹐衛士服之。”
卻敵樓-汉语大词典
卻敵樓
亦作“[却敵樓]”【1】{晋}代设在宫城内的更楼。《南齐书·百官志》:“宫城諸却敵樓上本施鼓﹐持夜者以應更唱﹐{太祖}以鼓多驚眠﹐改以鐵磬云。”
卻敵-汉语大词典
卻敵
亦作“[却敵]”【1】击退敌人。《前汉书平话》卷下:“{細柳將軍}北戍雄﹐陣前却敵談笑中。”《尸子·劝学》:“今非比志意也﹐比容貌;非比德行也﹐而論爵列﹐亦可以却敵服遠矣。”{宋}{陆游}《上殿札子》二:“{寇準}氣吞醜虜﹐故能成却敵之功。”《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樊噲}〕西至{酈}﹐以卻敵﹐斬首二十四級﹐捕虜四十人﹐賜重封。”
力均勢敵-汉语大词典
力均勢敵
【1】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周书·儒林传·乐逊》:“夫力均勢敵﹐則進德者勝。”{唐}{马总}《意林》引《尹文子》:“兩智不能相使﹐兩賢不能相臨﹐兩辨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
劇敵-汉语大词典
劇敵
【1】犹劲敌。{唐}{元稹}《酬卢秘书》诗:“劇敵徒相軋﹐羸師亦自媒。”
力鈞勢敵-汉语大词典
力鈞勢敵
同“[力均勢敵]”【1】《逸周书·史记》:“昔{有南氏}﹐有二臣貴寵﹐力鈞勢敵﹐競進争權﹐下争朋黨﹐君弗能禁﹐{南氏}以分。”
力敵勢均-汉语大词典
力敵勢均
同“[力均勢敵]”【1】《宋书·刘穆之传》:“力敵勢均﹐終相吞咀。{揚州}根本所係﹐不可假人。”《周书·武帝纪论》:“干戈日用﹐兵連禍結﹐力敵勢均﹐疆埸之事﹐一彼一此。”
勁敵-汉语大词典
勁敵
【1】强有力的敌人或对手。{徐迟}《财神和观音》:“前任总理是他的最后的﹑唯一的一个劲敌﹐而今天他把他的劲敌打倒了。”《旧五代史·唐书·霍彦威传》:“酒酣﹐{莊宗}舉酒屬{明宗}曰:‘此席宴客﹐皆吾前歲之勁敵也﹐一旦與吾同宴﹐蓋卿前鋒之效也。’”《魏书·苻坚传》:“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按《晋书·苻坚载记下》作“勍敵”。
勍敵-汉语大词典
勍敵
【1】强敌。《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三国} {魏}{曹丕}《与锺繇书》:“真君侯之勍敵﹐左右之深憂也。”{唐}{白居易}《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制勍敵﹐必示以乃文乃武。”{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寂然無聲﹐莫測動静﹐此必勍敵﹐攻之﹐十恒七八敗。”【2】有力的对手,多谓才艺相当的人。{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三·石鼓诗》:“後{子瞻}作《鳳翔八觀詩》中《石鼓》一篇﹐别自出奇﹐乃是{韓公}勍敵。”{唐}{司空图}《戊午三月晦》诗之一:“{牛}誇棊品無勍敵﹐{謝}占詩家作上流。”{宋}{司马光}《续诗话》:“{李長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爲奇絶無對。{曼卿}對‘月如無恨月長圓’﹐人以爲勍敵。”
勢均力敵-汉语大词典
勢均力敵
【1】谓双方力量相当,不相上下。{晋}{袁宏}《後汉纪·献帝纪》:“且{催}{氾}小竪﹐{樊稠}庸兒﹐無他遠略﹐又勢均力敵﹐内難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圖也。”{闻一多}《什么是儒家》:“所谓‘君子和而不同’﹐便是要使上下在势均力敌的局面中和平相处。”亦作“[勢鈞力敵]”。《宋史·苏辙传》:“{吕惠卿}始諂事{王安石}﹐倡行虐政以害天下。及勢鈞力敵﹐則傾陷{安石}﹐甚於仇讎﹐世尤惡之。”《元史·耶律楚材传》:“郡宜置長吏牧民﹐設萬户總軍﹐使勢均力敵﹐以遏驕横。”
勢鈞力敵-汉语大词典
勢鈞力敵
【1】见“勢均力敵”。
受敵-汉语大词典
受敵
【1】受攻击。{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善者》:“善者﹐敵人軍□人衆﹐能使分離而不相救也﹐受敵而不相知也。”《周书·李迁哲传》:“{遷哲}謂其衆曰:‘納降如受敵﹐吾觀其使視瞻猶高﹐得無詐也。’”如:腹背受敌。
延敵-汉语大词典
延敵
【1】迎击敌人。{汉}{贾谊}《过秦论》:“{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遁逃而不敢進。”
地醜力敵-汉语大词典
地醜力敵
【1】谓土地相似,力量相当。{章炳麟}《封建考》:“故{文}{武}可以王﹐而{桓}{文}終于伯﹐由{周}世兵革繕完﹐欲兼并之固難也。地醜力敵﹐不日尋干戈不已。”
均敵-汉语大词典
均敵
【1】犹对等。《清史稿·礼志十》:“{嘉慶}中﹐{英}使來朝﹐已不行三跪九叩禮。厥後成約﹐儼然均敵﹐未便以屬禮相繩。”
對敵-汉语大词典
對敵
【1】仇敌;对头。{唐}{元稹}《厅前柏》诗:“我本癲狂耽酒人﹐何事與君爲對敵?”【2】面对敌人;对敌人作战。{唐太宗}《宴中山》诗:“對敵六奇舉﹐臨戎八陣張。”《南史·萧确传》:“{确}每臨陣對敵﹐意甚詳贍。”《周礼·春官·车仆》“苹車之萃”{汉}{郑玄}注:“苹猶屏也﹐所用對敵自蔽隱之車也。”{孙诒让}正义:“對敵時可蔽隱以避矢石也。”【3】两军对峙;交战;对抗。《三国志·魏志·王基传》:“今與賊家對敵﹐當不動如山﹐若遷移依險﹐人心摇蕩﹐於勢大損。”《西游补》第七回:“想是{秦始皇}親身領了兵來與俺家對敵。”{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近来国家主义者之反对共产主义﹐已经成了全面的对敌﹐这是无可隐讳的。”
大敵-汉语大词典
大敵
【1】比喻危害极大不容存在的人或事。{郭小川}《学习笔记》:“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巴金}《沉默集(二)·丹东的悲哀》:“他说那些喝酒赌钱吃得饱饱贪图淫乐的荡子是共和国的大敌。”【2】强大的敌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五:“大敌当前﹐他们要联合工农反对敌人;工农觉悟﹐他们又联合敌人反对工农。”《左传·宣公十二年》:“不穀不德而貪﹐以遇大敵﹐不穀之罪也。”《晋书·文帝纪》:“戰不窮武﹐而大敵殲潰;旗不再麾﹐而元憝授首。”{清}{昭槤}《啸亭续录·许壮烈》:“然不死大敵﹐而亡於小醜﹐未果盡吾之勇。”
天下莫敵-汉语大词典
天下莫敵
【1】见“天下無敵”。
天敵-汉语大词典
天敵
【1】天然的仇敌。自然界中某种动物生性捕食或危害另一种动物﹐前者就是后者的天敌。如猫是鼠的天敌﹐寄生蜂是某些作物害虫的天敌。{秦牧}《狼吞虎咽》:“这显然是长期生活在森林荒野﹐在经常有天敌来攫夺它们的食物的生活环境下养成的生活习惯。”
天下無敵-汉语大词典
天下無敵
亦作“[天下莫敵]”【1】谓普天之下没有对手。形容战无不胜﹐不可抵挡。《三国演义》第七七回:“公平昔自以爲天下無敵﹐今日何由被吾所擒?”《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紹}﹐天下莫敵矣。”《孔丛子·独治》:“必崇此人﹐天下無敵矣。”《孟子·离娄上》:“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同仇敵慨-汉语大词典
同仇敵慨
【1】见“同仇敵愾”。
同心敵愾-汉语大词典
同心敵愾
【1】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清}{魏源}《圣武记》卷八:“勉以同心敵愾﹐爲{長庚}雪讎憤。”《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国会为治外交之本》:“是故政府之對于國民也﹐當公聽并觀﹐以收同心敵愾之效﹐而不可過事夫猜防。”
同仇敵愾-汉语大词典
同仇敵愾
亦作“[同仇敵慨]”【1】语本《诗·秦风·无衣》:“與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孔颖达}疏:“當王所怒, 謂往征伐之。”后以“同仇敵愾”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打击敌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中国之前途及国民应尽之责任》:“我有軍備﹐我自整之。乃同仇敵愾之軍國民﹐非殘屠同胞之劊子手也。”{瞿秋白}《乱弹·狗样的英雄》:“一望见穿上制服的人﹐就发生同仇敌忾之心﹐马上想动手收拾掉他。”{郭澄清}《大刀记》第五章:“〔人民〕为了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正在同仇敌忾﹐英勇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
吞敵-汉语大词典
吞敵
【1】消灭敌人。《吴子·料敌》:“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敵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勝。”《魏书·薛虎子传》:“匪直戍士有豐飽之資﹐於國有吞敵之勢。”{唐}{顾况}《宛陵公署记》:“蹠勁弩﹐耀雄戟;吞敵如脯﹐戒心不啟。”
善敵-汉语大词典
善敵
【1】善于临阵对敌,善战。{三国} {蜀}{诸葛亮}《将苑·腹心》:“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爲腹心﹐沉審謹密者爲耳目﹐勇悍善敵者爲爪牙。”
嚴敵-汉语大词典
嚴敵
【1】强敌。《北史·齐纪中》:“而衛士升階已二百許人﹐皆攘袂扣刃﹐若對嚴敵。”《文子·上礼》:“大衝車﹐高重壘﹐除戰隊﹐使陣死路﹐犯嚴敵﹐百往一返。”《後汉书·袁绍传》:“摧嚴敵於{鄴都}﹐揚休烈於朔土﹐顧定疆宇。”
四面受敵-汉语大词典
四面受敵
【1】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史记·留侯世家》:“{雒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鲁迅}《热风·题记》:“记得当时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敌之中﹐我所对付的不过一小部分。”《管子·国蓄》:“四面受敵﹐謂之衢處之國。”
因敵爲資-汉语大词典
因敵爲資
【1】犹因敌取资。《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今軍無見糧﹐當因敵爲資。”
因敵取資-汉语大词典
因敵取資
【1】从敌人处取得所需的物资。《北史·燕凤传》:“軍無輜重樵爨之苦﹐輕行速捷﹐因敵取資。”
待敵-汉语大词典
待敵
【1】对付敌人;御敌。《南齐书·武帝纪》:“上以中流可以待敵﹐即據{盆口城}爲戰守之備。”{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之世﹐猶人之市﹐置貨以設詐﹐抱謀以待敵。”
從敵-汉语大词典
從敵
【1】犹投敌。{明}{冯琦}《宋史纪事本末·李纲辅政》:“非惟絶其從敵之心﹐又可資其禦敵之力﹐使朝廷永無北顧之憂﹐最今日之先務也。”
外敵-汉语大词典
外敵
【1】外来的敌人。《战国策·燕策一》:“内寇不與﹐外敵不可距。王自治其外﹐臣自報其内﹐此乃亡之之勢也。”{汉}{贾谊}《新书·忧民》:“中國失救﹐外敵必駭。一日而及﹐此之必然。”
寇敵-汉语大词典
寇敵
【1】入侵之敌;敌军。《後汉书·西羌传论》:“惜哉寇敵略定矣﹐而{漢}祚亦衰焉。”{许地山}《萤灯》:“{难胜}太子便请求父王给他一支兵﹐由他领出都门去抵御寇敌。”《墨子·七患》:“故國離寇敵則傷﹐民見凶饑則亡﹐此皆備不具之罪也。”
富堪敵國-汉语大词典
富堪敵國
【1】见“富可敵國”。
富可敵國-汉语大词典
富可敵國
亦作“[富堪敵國]”【1】谓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足。《镜花缘》第六四回:“蓋{卞濱}自他祖父遺下家業﹐到他手裏﹐單以各處田地而論﹐已有一萬餘頃﹐其餘可想而知﹐真是富可敵國。”《廿载繁华梦》第三四回:“若庫書吏役﹐反得富堪敵國﹐坐擁膏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客人道:‘母銀越多﹐丹頭越精。若煉得半合許丹頭﹐富可敵國矣。’”
寡不敵衆-汉语大词典
寡不敵衆
【1】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夫孤直者﹐衆邪之所憎;至公者﹐群惡之所疾﹐寡不敵衆﹐孤不勝群。”{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忆》十四:“{喻云纪}沿途抛掷炸弹﹐一人奋勇当先﹐敌人见之无不丧胆。但终因寡不敌众﹐横身被创﹐最后弹尽力竭﹐为敌所俘。”《逸周书·芮良夫》:“民至億兆﹐后一而已﹐寡不敵衆﹐后其危哉!”《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徐信}雖然有三分本事﹐那潰兵如山而至﹐寡不敵衆﹐捨命奔走。”
審敵-汉语大词典
審敵
【1】审察敌情。{宋}{苏洵}有《审敌》篇。{清}{龙启瑞}《跋<苏明允集>後》:“{明允}著幾策二篇﹐首言審敵。”
弱敵-汉语大词典
弱敵
【1】削弱敌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秦}用{商君}﹐富國强兵;{楚}{魏}用{吴起}﹐戰勝弱敵。”《三国志·吴志·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豈可全哉?縱有所獲﹐不足以弱敵而副國望也。”
强敵-汉语大词典
强敵
亦作“[彊敵]”【1】强有力的敌人。《战国策·楚策一》:“{鄭}{魏}者﹐{楚}之耎國;而{秦}﹐{楚}之强敵也。”《管子·禁藏》:“内無煩擾之政﹐外無彊敵之患也。”{唐}{杜甫}《雨》诗之二:“羣盜下辟山﹐總戎備强敵。”{{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吐蕃}在西域要用大兵力抵御东西两个强敌。”【2】指强有力的对手。{宋}{陈师道}《渔家傲·从叔父苏州湿红笺》词:“輕落筆﹐{黄}{秦}去後無强敵。”
如臨大敵-汉语大词典
如臨大敵
【1】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戒备森严。{郑观应}《盛世危言·训俗》:“各屬鄉民﹐勇於私鬭﹐此一姓或若干人﹐彼一姓或若干人﹐約期械鬭﹐如臨大敵。”《旧唐书·郑畋传》:“{畋}還鎮﹐蒐乘補卒﹐繕修戎仗﹐濬飾城壘﹐盡出家財以散士卒。晝夜如臨大敵。”{萧殷}《桃子又熟了……》:“二十个全副武装的哨兵﹐分成两排把守着城门洞﹐两溜刺刀闪着寒光﹐如临大敌。”
妒敵-汉语大词典
妒敵
亦作“[妬敵]”【1】相忌恨的敌手。{唐}{李商隐}《赋得鸡》:“稻粱猶足活諸雛﹐妒敵專場好自娱。”{南朝} {梁}{刘孝威}《斗鸡》诗:“丹雞翠翼張﹐妬敵復專場。”{北周}{王褒}《看斗鸡》诗:“妬敵金芒起﹐猜羣芥粉生。”
玩敵-汉语大词典
玩敵
【1】犹言麻痹敌人。《三国志·吴志·朱然传》:“雖世無事﹐每朝夕嚴鼓﹐兵在營者﹐咸行裝就隊﹐以此玩敵﹐使不知所備﹐故出輒有功。”【2】轻敌。《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以書責而絶之”{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今四方之人﹐皆玩敵而便戰鬭矣﹐可得而勝者﹐以彼亂而我治﹐彼逆而我順也。”《东周列国志》第四八回:“{楚穆王}疑{鬭越椒}玩敵﹐欲自往督戰。”
梟俊禽敵-汉语大词典
梟俊禽敵
【1】犹言杀敌致胜。禽,同“擒”。《汉书·陈汤传》:“今國家素無{文帝}累年節儉富饒之畜﹐又無{武帝}薦延梟俊禽敵之臣﹐獨有一{陳湯}耳!”{颜师古}注:“梟謂斬其首而縣之也。俊謂敵之魁率。”
枕戈待敵-汉语大词典
枕戈待敵
【1】枕着兵器等待迎敌。形容时刻准备杀敌。《南齐书·褚渊传》:“結壘{新亭}﹐枕戈待敵……鋒鏑初交﹐元惡送首。”
格敵-汉语大词典
格敵
【1】杀敌。{宋}{周邦彦}《汴都赋》:“於是訓以鸛鵝魚麗之形﹐格敵擊刺之法。”
棋逢敵手-汉语大词典
棋逢敵手
【1】比喻彼此本领不相上下。{唐}{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傷心否﹐棋逢敵手無。”《三国演义》第一百回:“棋逢敵手難相勝﹐將遇良才不敢驕。”
棋敵-汉语大词典
棋敵
【1】技艺高超的弈棋对手。{宋}{陆游}《湖上遇道翁乃峡中旧所识也》诗:“掃空百局無棋敵﹐倒盡千鍾是酒仙。”{宋}{黄庭坚}《雨中花·送彭文思使君》词:“{西州}縱有﹐舞裙歌板﹐誰共茗邀棋敵。”
楊無敵-汉语大词典
楊無敵
【1】对{北宋}名将{杨业}的誉称。{清}{黄遵宪}《李肃毅侯挽诗》之二:“平生自詡{楊無敵}﹐諸將猶誇石敢當。”《辽史·圣宗纪二》:“{宋}將{楊繼業}初以驍勇自負﹐號{楊無敵}。”
横敵-汉语大词典
横敵
【1】对阵之敌;对手。《六韬·军势》:“故知神明之道者﹐野無横敵﹐對無立國。”一本作“衡敵”。《旧唐书·太宗纪上》:“我今不使汝等穿池築苑﹐造諸淫費﹐農民恣令逸樂﹐兵士唯習弓馬﹐庶使汝鬭戰﹐亦望汝前無横敵。”{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六合}有{王生}﹐足跡遍天下﹐幾無横敵。”
樓敵-汉语大词典
樓敵
【1】城上瞭望敌情的高楼。《隋书·礼仪志七》:“又於城四角起樓敵二﹐門觀﹑門樓檻皆丹青綺畫。”
樹敵-汉语大词典
樹敵
【1】树立仇敌。{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从去年以來﹐我因为喜欢在报上毫无顾忌地发议论﹐就树敌很多。”{明}{陈子龙}《晋论》:“{武帝}開疆拓境﹐幾侔{秦}{漢}﹐天下豈有爲{晉}敵者﹐而使諸王擅兵于外﹐以自樹敵哉?”{清}{薛福成}《与英外部商定派员会立坎巨提头目疏》:“幸而窺彼隱情﹐頗以{俄}燄方張﹐亟思聯絡{中國}﹐不欲斂怨樹敵﹐臣得就此設法磋磨。”
權敵-汉语大词典
權敵
【1】争夺权势的敌手。{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又命{楊銛}以下﹐約{禄山}爲兄弟姊妹﹐往來必相宴餞﹐初雖結義頗深﹐後亦權敵﹐不叶。”
權均力敵-汉语大词典
權均力敵
【1】见“權均力齊”。
支敵-汉语大词典
支敵
【1】抵敌。{唐}{白居易}《请罢兵第二状》:“不唯意在逗留﹐兼是力難支敵。”
狎敵-汉语大词典
狎敵
【1】轻敌。《穀梁传·庄公十七年》:“{齊}人滅{遂}﹐使人戍之。{遂}之{因氏}﹐飲戍者酒而殺之﹐{齊}人殲焉。此謂狎敵也。”{范宁}注:“狎﹐猶輕也。”《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禮﹐君不使無耻﹐不近刑人﹐不狎敵﹐不邇怨。”
獷敵-汉语大词典
獷敵
【1】犹强敌。《後汉书·段熲传》:“〔{張奂}〕不能平寇﹐虚欲修文戢戈﹐招降獷敵﹐誕辭空説﹐僭而無徵。”{南朝} {梁}{沈约}《举胡元秀表》:“若置之六師之間﹐處之一旅之上﹐必能前奮獷敵﹐却沮强胡。”
死敵-汉语大词典
死敵
【1】犹死战。《汉书·李陵传》:“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敵。”《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寡人當與{秦}決一死敵。”【2】势不两立的敌人。{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匈奴}内战时﹐他曾在{呼韩邪}的哥哥﹑也是{呼韩邪}的死敌--{郅支单于}的军队中﹐当中裨小王﹐得意过一时。”
敵-汉语大词典
敵
“[敌]”的繁体字。《廣韻》徒歷切,入錫,定。【1】仇敌;敌人。《墨子·七患》:“以七患守城,敵至国傾。”{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哀吊》:“虐民搆敵,亦亡之道。”{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臨敵重慎,誡輕出入。”{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用兵者,務得敵之情。”{梁斌}《红旗谱》四四:“大敌压境,群众一致要求抗{日}。”【2】敌对的。{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3】抵挡;对抗。《左传·哀公十五年》:“大子聞之,懼,下{石}﹑{孟黶}敵{子路}。”{杜预}注:“ 敵,當也。”{三国 魏}{曹植}《与司马仲达书》:“若可得挑致,則吾一旅之卒足以敵之矣!”{清}{和邦額}《夜谭随录·白萍》:“{林}被酒瞑眩,極力支撑,竟不能敵。”{茅盾}《秋收》三:“这一切的狐疑,始终敌不住那绿汪汪的水的诱惑。”【4】对等,相当。《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梅尧臣}注:“ 勢力均則戰。”《战国策·秦策五》:“{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韓}以拒{秦},四國之兵敵,而未能復戰也。”{姚宏}注:“ 敵,,强弱等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陳留侯}{李崇}謂人曰:‘ {高陽}一日,敵我千日。’”{清}{魏源}《岱麓诸谷·岱谷西溪》诗:“山大水聲小,水與山不敵。”{沈从文}《绅士的太太》:“我是个中年人了,那里敌得你们年青太太们。”【5】对;相对。《玉篇·攴部》:“敵,對也。”【6】通“[適]”。嫡系,正宗。后作“嫡”。{马王堆}{汉}墓帛书《称》:“立正敵者,不使庶孽疑焉。”【7】通“[適]”。主;主人。《礼记·玉藻》:“敵者不在,拜於其室。”{陆德明}释文:“ 敵,本又作適,音狄。”{孔颖达}疏:“ 若獻時主人不在,所留物置家,主人還,必往彼家拜謝。”【8】通“[謫]”。过错。《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彼自知其計,則毋以其失窮之;自勇其斷,則毋以其敵怒之。”《韩非子·说难 》作“謫”。{陈奇猷}集释引{陶鸿庆}曰:“ 案《方言》:‘ 謫,過也,南{楚}凡相非議人謂之謫。’……此所謂謫,謂不復稱其過舉耳。《史記·韓非列傳》謫作敵,敵亦謫之假字。”
敵等-汉语大词典
敵等
【1】对等;平等。{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八佾篇二》:“天子與聖人敵等﹐而德之有聖人﹐位之有天子﹐則亦初無二理。”
敵庭-汉语大词典
敵庭
【1】犹敌国。《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加{吴}{楚}剽急﹐乃昔所記﹐而太傅離少主﹐履敵庭﹐恐非良計長算之術也。”
敵挣-汉语大词典
敵挣
【1】抵拒;抵挡。{明}{朱有燉}《仗义疏财》:“不是{李山兒}誇大言﹐俏{燕青}敢自逞﹐要活的呵﹐恰便似餓狼兒般綁縛的難敵挣。”
敵虜-汉语大词典
敵虜
亦作“[敵鹵]”【1】对敌人的蔑称。{三国} {魏}{曹丕}《至广陵于马上作》诗:“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一本作“敵鹵”。
敵百蟲-汉语大词典
敵百蟲
【1】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白色或浅黄色结晶体,用于防治蔬菜﹑果树﹑粮食作物﹑棉﹑茶等植物的害虫。
敵與-汉语大词典
敵與
【1】敌国和盟国。《管子·八观》:“計敵與﹐量上意﹐察國本。”
敵人-汉语大词典
敵人
【1】敌对的方面;敌对的人。{陈毅}《十年》诗:“用白刃同{日}寇肉搏﹐向敌人巢穴里投进烈火。”{清}{昭槤}《啸亭续录·宋哲宗之明》:“近閲{金}人《弔伐録》﹐有{趙佶}陰使黄門盜殺家嗣之語﹐雖出敵人污衊﹐未可遽信﹐然豈盡無因哉?”《北史·王雅传》:“時大軍失利﹐諸將皆退﹐{雅}獨拒之。敵人見其無繼﹐步騎競進。”《管子·七法》:“故不明于敵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于敵人之情﹐不可約也。”
敵騎-汉语大词典
敵騎
【1】敌人的骑兵。{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下:“一日敵騎擁之﹐至{大同}城下。”《宋史·兵志十一》:“〔{韓世忠}〕造克敵弓﹐以當敵騎衝突﹐其發可至百步﹐其勁可穿重甲﹐最爲利器。”
敵臺-汉语大词典
敵臺
【1】敌方的电台。【2】城墙上用于防御敌人的楼台。{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下:“相去約有三里﹐周圍水遶數重﹐拆取民舍板片沿牆起蓋敵臺。”{清}{魏源}《城守篇·守备上》:“城之外則敵臺﹐宜備堞垣﹐宜備牛馬牆﹐宜備喑門。”
敵日-汉语大词典
敵日
【1】遮日,蔽日。《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楚國}土曠人稠﹐遂即興兵百萬﹐旗纛敵日﹐衣甲漫天﹐列陣横行﹐擬共{子胥}交戰。”
敵僞-汉语大词典
敵僞
【1】指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亦指{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的政权。{陈毅}《泗宿道中》诗:“百里吠村犬﹐穿插敵僞驚。”{陈毅}《长相思·冀鲁豫道中》词:“晝趲行﹐夜趲行﹐敵僞關防穿插勤。”{邹韬奋}《抗战以来》二六:“希望他们出来之后﹐把工作改换方向﹐用来对付敌伪。”【2】敌方的虚实。《韩非子·内储说下》:“參伍既用於内﹐觀聽又行於外﹐則敵僞得。”{陈奇猷}集释引{太田方}曰:“‘敵僞得’﹐得知敵之情僞也。”
敵戰-汉语大词典
敵戰
【1】敌对战斗;正面作战。《国语·越语上》:“夫{吴}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敵侔-汉语大词典
敵侔
【1】谓力量相等。《战国策·韩策三》:“{韓}與{魏}﹐敵侔之國也﹐{申不害}與{昭釐侯}執珪而見{梁}君﹐非好卑而惡尊也﹐非慮過而議失也。”
敵地-汉语大词典
敵地
【1】敌人的领土。《後汉书·耿弇传》:“吾深入敵地﹐後無轉輸﹐旬日之閒﹐不戰而困。”
敵意-汉语大词典
敵意
【1】仇视的心理。如:他的眼神中含有敌意。
敵鬭-汉语大词典
敵鬭
【1】对头。{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二折:“只管裏絮叨叨没了收﹐氣撲撲尋敵鬭﹐有多少家喬斷案﹐只是駡賊禽獸。”
敵不可縱-汉语大词典
敵不可縱
【1】对敌人不能放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敵不可縱。”《魏书·郭祚传》:“古諺有之:敵不可縱。夫以一酌之水﹐或有不測之淵﹐如不時滅﹐恐同原草。”
敵方-汉语大词典
敵方
【1】敌对方面;敌人。{茅盾}《子夜》二:“既然是认真打仗﹐免不了牺牲;可是敌方的牺牲更大!”
敵探-汉语大词典
敵探
【1】敌方派遣的刺探我方机密情报的间谍。如:原来他是一个卑鄙的敌探。
敵區-汉语大词典
敵區
【1】敌人占领或控制的地区。{峻青}《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当天夜里﹐我们就派了几个人通过敌区把{老水牛}送上了野战医院。”
敵陣-汉语大词典
敵陣
【1】敌人的阵地。{茅盾}《子夜》十四:“他来{上海}也已经有两三天了﹐然而在前线炮火中的惊心裂胆﹐以及误陷入敌阵被俘那时候的忧疑委屈﹐还不曾完全从他脑膜上褪去。”
敵讎-汉语大词典
敵讎
【1】仇敌。《书·微子》:“小民方興﹐相爲敵讎。”{汉}{王符}《潜夫论·述赦》:“古者惟始受命之君﹐承大亂之極﹐被前王之惡﹐其民乃並爲敵讎。”{清}{刘大櫆}《颍州府通判吕君墓表》:“州民{吴}姓﹐被殺野田﹐莫知敵讎﹐株連逮繫﹐殆數十人。”
敵愾同仇-汉语大词典
敵愾同仇
【1】《诗·秦风·无衣》:“ 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杜预}注:“ 敵,猶當也;愾,恨怒也”。后以“敵愾同仇”指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清史稿·李宗羲传》:“天下臣民﹐知皇上有卧薪嘗膽之思﹐必共振敵愾同仇之氣。”{郭沫若}《南京印象·秦淮河畔》:“十年抗战﹐共赋《无衣》﹐敌忾同仇﹐卒致胜利﹐而今却成为追忆了。”
敵禮-汉语大词典
敵禮
【1】平等相待之礼。《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有喪﹐拜焉”{唐}{孔颖达}疏:“{宋}是先代之後﹐王以敵禮待之。”{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一:“時巡按其地者爲{何御史}某﹐其父昔以賣笠爲業﹐{章}故性倨少禮﹐而尤以是輕{何}。會{何}入謁﹐請講鈞敵禮﹐{章}益怒。”
敵情-汉语大词典
敵情
【1】敌方的情况。特指敌人对我方采取行动的情况。{唐}{元稹}《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明於斥候﹐善揣敵情﹐動静以聞﹐兹實賴汝。”{郭希仁}《从戎纪略》:“地勢敵情﹐{伯英}一一熟悉﹐布置悉中要害﹐故能擊退强敵。”《三略·上略》:“用兵之要﹐必先察敵情﹐視其倉庫﹐度其糧食。”{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五章二:“九点钟左右﹐他还同{陈诚}﹑{张治中}们通了电话﹐探问前方的敌情﹐都说没有什么动静。”
敵飲-汉语大词典
敵飲
【1】对饮。{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王冀公}〕自矜曰:‘某{江}南一寒生﹐遭際真主﹐適主上以巨觥敵飲﹐僅至無算﹐抵掌語笑﹐如僚友之無間。’已而遂寢。”
敵弱-汉语大词典
敵弱
【1】与弱者为敌。《战国策·赵策二》:“敵弱者用力少而功多﹐可以無盡百姓之勞而享往古之勳。”{鲍彪}注:“敵弱﹐與弱爲敵。”
政敵-汉语大词典
政敵
【1】指在政治上跟自己处于敌对地位的人。{{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绪言:“又如{武则天}利用特务镇压她的政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争夺。”
救敵-汉语大词典
救敵
【1】仇敌。《管子·中匡》:“安卿大夫之家﹐而後可以危救敵之國。”{郭沫若}等集校引{王引之}曰:“救敵與仇敵同。《集韻》:‘仇﹐讎也﹐一曰匹也。或作。’《方言》:‘﹐仇也。’……是仇﹐﹑救古字通也。”
敵偶-汉语大词典
敵偶
【1】见“敵耦”。
敵寮-汉语大词典
敵寮
【1】封建领主的直属奴隶。{郭沫若}《历史人物·屈原研究》:“〔{北宋}{宣和}五年在{临淄}出土的《叔夷鎛》及《叔夷钟》〕有两句是:‘余錫汝釐都××﹐其縣三百﹐造徒四千﹐爲汝敵寮。’……所谓‘敵寮’者﹐適通‘嫡’﹐是真属的意思。寮便是‘隸臣僚’的僚。”
敵産-汉语大词典
敵産
【1】敌人的产业。{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一:“政治部在分发了一部分到{衡山}去之后﹐不久也就迁移到了{汉口}{江汉关}码头附近的敌产三井洋行里面。”
敵惠敵怨-汉语大词典
敵惠敵怨
【1】犹言报德报怨。{明}{张居正}《答松江兵宪蔡春壹书》:“夫古人敵惠敵怨﹐不及其子。”《左传·文公六年》:“{夷}之蒐﹐{賈季}戮{臾駢}。{臾駢}之人欲盡殺{賈氏}以報焉﹐{臾駢}曰:‘不可﹐吾聞前志有之曰:敵惠敵怨﹐不在後嗣﹐忠之道也。’”{杜预}注:“敵猶對也﹐若及子孫﹐則爲非對﹐非對則爲遷怒。”{孔颖达}疏:“敵惠謂有惠於彼﹐不可望彼人之子報;敵怨謂有怨於彼﹐不可讎彼人之子。”
敵酋-汉语大词典
敵酋
【1】敌军的头目;敌人的头子。{屈培壅}《人在﹐电台在!》:“{日}寇拼凑了五万兵力﹐由敌酋{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我{冀中}军区进行‘毁灭性’的‘大扫荡’。”
敵樓-汉语大词典
敵樓
【1】城墙上御敌的城楼。也叫谯楼。{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少時﹐抵城下﹐視牆上磚﹐皆长與人等。敵樓高接雲漢。”{何垠}注:“敵樓﹐城上守禦之樓﹐即《唐書·馬燧傳》所謂譙櫓﹐俗云譙樓也。”{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西有{黄河}東{華嶽}﹐乳口敵樓没與高﹐仿佛來到雲霄。”{宋}{曾巩}《瀛州兴造记》:“迺築新城﹐方十五里﹐高廣堅壯﹐率加於舊﹐其上爲敵樓﹑戰屋。”
敵王所愾-汉语大词典
敵王所愾
【1】谓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宋史·度宗纪》:“爾諸將尚迪果毅﹐一乃心力﹐各以其兵﹐敵王所愾。”《左传·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杨伯峻}注:“王之所恨怒者﹐諸侯亦以之爲仇敵而伐之。”
敵黨-汉语大词典
敵黨
【1】敌对的政党。{鲁迅}《南腔北调集·论“第三种人”》:“自从有了左翼文坛以来﹐理论家曾经犯过错误﹐作家之中……还有由左而右﹐甚至于化为民族主义文学的小卒﹐书坊的老板﹐敌党的探子的。”
敵敵畏-汉语大词典
敵敵畏
【1】一种有机磷杀虫剂,无色油状液体,挥发性较强,用于防治稻飞虱﹑菜蚜及蚊蝇等多种害虫。
敵體-汉语大词典
敵體
【1】谓彼此地位相等,无上下尊卑之分。{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今朝廷之上﹐羣臣皆自東階而升﹐不敢升自西階﹐非特嫌﹐若賓主敵體﹐亦以西爲尊也。”《好逑传》第三回:“你既娶我來﹐我就是與你敵體的夫妻了。”{汉}{班固}《白虎通·王者不臣》:“諸父諸兄者親﹐與己父兄有敵體之義也。”
敵後-汉语大词典
敵後
【1】作战时敌人的后方。{陈毅}《送沈﹑张诸君赴延安》诗:“故人相見問消息﹐敵後荆榛仔細看。”{董必武}《忆友》诗:“敵後幾經殊死戰﹐四年囚繫未離樊。”
敵視-汉语大词典
敵視
【1】仇视,当做敌人看待。{老舍}《四世同堂》五十:“这黑白两门虽然互相敌视﹐可是也自然的互相尊敬﹐因为人总是一方面忌恨敌手﹐一方面又敬畏敌手的。”{巴金}《“友谊的海洋”》:“我认为不理解我﹐并不是对我的敌视。”
敵場-汉语大词典
敵場
【1】犹敌阵。《三国志·吴志·张紘传》:“今麾下恃盛壯之气﹐忽彊暴之虜﹐三軍之衆﹐莫不寒心﹐雖斬將搴旗﹐威震敵場﹐此乃偏將之任﹐非主將之宜也。”《晋书·桓温传》:“朝廷以{蜀}險遠﹐而{温}兵寡少﹐深入敵場﹐甚以爲憂。”
敵對-汉语大词典
敵對
【1】敌手;对手。{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韓魏公}見我這等幹辦公勤﹐決不和我做敵對。”{元}{王晔}《桃花女》第一折:“如今世上﹐除了那{周公}一人妙算﹐再無敵對哩。”{鲁迅}《花边文学·“大雪纷飞”》:“如果自造一点丑恶﹐来证明他的敌对的不行﹐那只是他从隐蔽之处挖出来的自己的丑恶。”《艺文类聚》卷七四引{汉}{应瑒}《奕势》:“挑誘既戰﹐見欺敵對。”【2】对抗;对立。{杨沫}《我的生平》:“这时候﹐我已经有十岁左右了﹐已经对母亲的残忍﹑自私产生了憎恨﹑厌恶﹐甚至敌对的情感。”{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哥也﹐你憑着些甚麽武藝敵對人也。”
敵頑-汉语大词典
敵頑
【1】顽固的敌人。京剧《红灯记》第八场:“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不屈不挠斗敌顽。”
敵國通舟-汉语大词典
敵國通舟
【1】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敵國通舟今日事﹐太倉稊米自家身。”
敵力角氣-汉语大词典
敵力角氣
【1】以力气相斗。{汉}{王充}《论衡··时》:“敵力角氣﹐能以小勝大者希﹐争强量功﹐能以寡勝衆者鮮。”
敵不可假-汉语大词典
敵不可假
【1】谓不可宽容敌人。《史记·春申君列传》:“臣聞之﹐敵不可假﹐時不可失。臣恐{韓}{魏}卑辭除患而實欲欺大國也。”
敵壘-汉语大词典
敵壘
【1】敌人的营垒。《六韬·垒虚》:“{武王}問{太公}曰:‘何以知敵壘之虚實﹐自來自去?’”
敵釁-汉语大词典
敵釁
【1】敌人的挑衅。{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八:“吾觀敵釁未已﹐今既不用吾計﹐吾不復言。然切料敵必再來﹐要當先爲之備也。”
敵頭-汉语大词典
敵頭
【1】相当;相匹敌。{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一對兒佳人才子﹐年紀又敵頭。”【2】对头。{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 :“老夫有件事向君王陳奏﹐只説那權豪每是俺敵頭。”{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你當日逞英雄與{曹操}做敵頭﹐則被他倒空營﹐俺着他機彀。”{元}{无名氏}《百花亭》第四折:“這廝逞權豪忒放肆﹐不想正遇著敵頭至。”
敵鹵-汉语大词典
敵鹵
【1】见“敵虜”。
敵國外患-汉语大词典
敵國外患
【1】指来自敌对国家的侵略骚扰。《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章炳麟}《藩镇论》:“敵國外患﹐日馮陵而無已。”
敵衡-汉语大词典
敵衡
【1】相当;对等。{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问》:“交和而舍﹐糧食均足﹐人兵敵衡﹐客主兩懼。”《韩非子·存韩》:“以{秦}與{趙}敵衡﹐加以{齊}﹐今又背{韓}﹐而未有以堅{荆}{魏}之心。”
敵愾-汉语大词典
敵愾
【1】抵抗所愤恨的敌人。《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安得{穰苴}今日起﹐大張敵愾慰蒼生。”
敵耦-汉语大词典
敵耦
亦作“[敵偶]”【1】犹匹敌。《礼记·内则》:“舅姑若使介婦﹐毋敢敵耦於冢婦。”《仪礼·燕礼》“賔升﹐再拜稽首”{汉}{郑玄}注:“此賔拜于君之左﹐不言之者﹐不敢敵偶于君。”
敵寇-汉语大词典
敵寇
【1】从国外入侵的敌人。{陈毅}《寄友》诗序:“一九三七年春﹐敌寇策动侵{华}日急。”
敵面-汉语大词典
敵面
【1】迎面,当面。{宋}{沈会宗}《小重山》词:“閑欹枕﹐敵面芰荷風。”
敵占區-汉语大词典
敵占區
【1】敌人占领的地区。{峻青}《黎明的河边·开头》:“我在接受了领导{潍河}东岸的斗争任务以后﹐夜间经过敌占区﹐从{永安}到河东。”
敵燄-汉语大词典
敵燄
【1】敌人的气焰。{毛泽东}《镇压反革命必须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在{湘}西二十一个县中杀了一批匪首﹑恶霸﹑特务﹐准备在今年由地方再杀一批……只有如此﹐才能使敌焰下降﹐民气大伸。”
敵國-汉语大词典
敵國
【1】相当于一国;可以和国家相匹敌。{宋}{楼钥}《陈顺之灵璧石砚山》诗:“{陳侯}之富可敵國﹐會有寶光驚四塞。”《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殷氏}縱有撲天的本事﹐敵國的家私﹐也没門路可通。”【2】犹仇敌。《南齐书·王敬则陈显达传论》:“干戈既用﹐誠淪犯上之跡﹐敵國起於同舟﹐況又疏於此者也?”【3】敌对之国。{郭沫若}《女神·湘累》:“他终竟被敌国拐骗了去了。”《玉娇梨》第三回:“古人有言:敵國未滅﹐何以家爲!”《周礼·夏官·环人》:“訟敵國﹐揚軍旅。”《汉书·蒯通传》:“語曰:‘野禽殫﹐走犬亨;敵國破﹐謀臣亡。’”【4】地位或势力相等的国家。《管子·霸言》:“合小以攻大﹐敵國之形也。”{唐}{柳宗元}《非国语下·左史倚相》:“非可以夸於敵國。”《国语·周语中》:“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以節逆之。”{韦昭}注:“敵國﹐位敵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獻’乃下奉上之辭﹐非可施於敵國。{南朝}爲兄﹐豈有兄獻於弟邪?”
敵擬-汉语大词典
敵擬
【1】匹敌。谓才艺相当。《太平广记》卷二四六引{唐}{余知古}《渚宫旧事·柳信言》:“{梁}{安城王}{蕭佽}博學﹐善屬文……初{佽}以文詞擅名﹐所敵擬者﹐唯{河東}{柳信言}。”
敵應-汉语大词典
敵應
【1】犹言相敌对,相排斥。《易·艮》:“上下敵應﹐不相與也。”
敵工-汉语大词典
敵工
【1】对敌工作的略语。{曾绍山}《粉碎“囚笼”》:“每一支武工队里﹐都配有来自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干部﹐有做党的工作的﹐有懂日语的敌工干部。”
敵氛-汉语大词典
敵氛
【1】敌人的气焰。{梁启超}《记自强军》:“東事起﹐天子以{南皮}{張尚書}督兩{江}﹐佩{南洋}大臣印綬﹐時敵氛張甚。”
敵手-汉语大词典
敵手
【1】才艺相当的人;能力相等的对手。{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晋书·谢安传》:“{安}常棊劣於{玄}({謝玄})﹐是日{玄}懼﹐便爲敵手而又不勝。”{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人总是一方面忌恨敌手﹐一方面又敬畏敌手的。”
敵特-汉语大词典
敵特
【1】敌方的特务人员。{李瑛}《一月的哀思》诗:“谁也数不清﹐你在敌特的枪口下﹐曾几度出生入死。”
敵賽-汉语大词典
敵賽
【1】比得上。{郭沫若}《瓶》诗之十六:“这清香敌赛过百壶春酒﹐这清香战颤了我的诗喉。”
嘗敵-汉语大词典
嘗敵
亦作“[甞敵]”【1】试探敌人实力的强弱。{宋}{叶適}《外论三》:“一日之舉﹐難以嘗敵﹐非百全必勝﹐不可爲也。”{宋}{苏洵}《权书·心术》:“古之賢將﹐能以兵甞敵﹐而又以敵自甞﹐故去就可以決。”《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廣信}爲{友諒}門户……非大將統全軍以臨之不可。今偏師嘗敵﹐設若挫衄﹐非獨{廣信}不可下﹐吾{衢}先驛騷矣。”
暴敵-汉语大词典
暴敵
【1】凶暴的敌人。《魏书·高闾传》:“暴敵輕侵﹐則設防固以禦之。”
潰敵-汉语大词典
潰敵
【1】击溃敌军。{唐}{许敬宗}《唐并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碑》:“乃以公爲行軍總管﹐遵彼前茅﹐追奔若順海﹐乘兹破竹﹐潰敵如決河。”
拒敵-汉语大词典
拒敵
【1】抗拒敌人。《庄子·盗跖》:“{跖}之爲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飄風﹐强足以拒敵﹐辯足以飾非。”{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像》:“夫執介胄而後能拒敵者﹐故非聖人之所貴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備}不知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2】抵挡,抵抗。《水浒传》第十三回:“我自到任以來﹐聞知本府{濟州}管下所屬水鄉{梁山泊}賊盜聚衆打劫﹐拒敵官軍。”《元典章·吏部六·司吏》:“比年以來﹐凡有强盜竊賊生發﹐劫奪民財﹐致傷人命﹐事主不能拒敵﹐必須報告巡檢官。”
投敵-汉语大词典
投敵
【1】投靠敌人。京剧《杜鹃山》第八场:“你出卖革命﹐叛变投敌!”
抗敵-汉语大词典
抗敵
【1】抗击来犯之敌。《新唐书·回鹘传上》:“{回鶻}盛彊﹐北邊空虚﹐一爲風塵﹐則弱卒非抗敵之夫﹐孤城爲不守之地。”{元}{杨载}《送张仲实之宜兴》诗:“兵威終抗敵﹐人力可回天。”【2】对抗;对等。《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虜使之來﹐受而弗答。以爲大明臨御﹐國富兵强﹐抗敵之禮﹐何憚而爲之﹐何求而行之!”《魏书·薛谨传》:“{謹}所治與{屈丐}連接﹐結士抗敵﹐甚有威惠。”旧题{南朝}{宋}{刘质}《近异录》:“他家童稚或與争忿﹐則六臂齊舉奮擊﹐莫能抗敵。”
抵敵-汉语大词典
抵敵
【1】对抗;抵挡。《水浒传》第九四回:“説{宋江}等兵强將猛﹐難以抵敵。”{宋}{苏舜钦}《和菱磎石歌》:“自嗟才力本衰弱﹐安敢抵敵爲之文。”{清}{洪昇}《长生殿·惊变》:“事起倉卒﹐怎生抵敵。”
挺敵-汉语大词典
挺敵
【1】抵抗;抵敌。《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滿船人都嚇得魂飛魄散﹐那個再敢挺敵。”
挑敵-汉语大词典
挑敵
【1】挑动敌方。{宋}{叶適}《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用事者專國久﹐規釣奇功﹐威服内外﹐術不素講﹐而先事挑敵。”{三国} {魏}{曹植}《鹖赋》:“若有翻雄駭遊﹐孤雌驚翔﹐則長鳴挑敵﹐鼓翼專場﹐踰高越壑﹐雙戰隻僵。”《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横挑彊{胡}”{李善}注引{臣瓒}曰:“挑﹐挑敵求戰也。”
推敵-汉语大词典
推敵
【1】尊重与己对等的人。《国语·周语下》:“慈和能惠﹐推敵能讓。”{韦昭}注:“與己體敵﹐猶推先之﹐故能讓。”
搆敵-汉语大词典
搆敵
【1】结怨树敌。{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及{晉}築{虒臺}﹐{齊}{燕}城﹐{史趙}﹑{蘇秦}﹐翻賀爲弔﹐虐民搆敵﹐亦亡之道。”
斷敵-汉语大词典
斷敵
【1】料敌。判断敌情。{汉}{王符}《潜夫论·劝将》:“今觀諸將﹐既無斷敵合變之奇﹐復無明賞必■之信。”{汪继培}笺:“斷﹐《治要》作‘料’……料﹑斷義相近﹐故亦相通。”
背敵-汉语大词典
背敵
【1】以背向敌。谓逃避敌人。《後汉书·桓帝纪》:“又{桂陽}太守{任胤}背敵畏懦﹐皆弃市。”
背腹受敵-汉语大词典
背腹受敵
【1】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吾無水戰之具﹐而使{淮}兵斷{正陽}浮橋﹐則我背腹受敵。”{{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朮虎}{高琪}向南方‘扩地’的图谋难以实现﹐反而使{金}朝背腹受敌﹐兵力分散。”
腹背受敵-汉语大词典
腹背受敵
【1】前面和后面都受到敌人的攻击。{宋}{秦观}《边防》下:“吾軍糧盡引還﹐則腹背受敵﹐而進退不可得﹐非萬全也。”《梁书·陈庆之传》:“{仲宗}等恐腹背受敵﹐謀欲退師。”{清}{昭槤}《啸亭杂录·宋总兵》:“賊腹背受敵﹐大驚奔潰﹐收復{納頂}碉寨百餘。”{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关于他的应变能力﹐写到他因为激怒{孙权}﹐遂使腹背受敌﹐终于大败。”
殺敵致果-汉语大词典
殺敵致果
【1】谓杀敌建功。语出《左传·宣公二年》:“殺敵爲果﹐致果爲毅。”{孔颖达}疏:“能殺敵人﹐是名爲果﹐言能果敢以除賊﹔致此果敢﹐乃名爲毅﹐言能强毅以立功。”{鲁迅}《且介亭杂文末集·“立此存照”(七)》引{梦苏}文:“要知道这种举动﹐和战士在战争时的杀敌致果﹐功罪是绝对相反的。”{清}{曾国藩}《钦奉训饬懔遵覆陈片》:“與將士約﹐先求勿騷擾百姓﹐然後能殺敵致果。”
無敵天下-汉语大词典
無敵天下
【1】见“無敵於天下”。
無敵於天下-汉语大词典
無敵於天下
【1】举世没有对手。《孟子·公孙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則無敵於天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吴王}{夫差}﹐兵無敵於天下﹐勇彊以輕諸侯﹐陵{齊}{晉}﹐故遂以殺身亡國。”《通典·职官十》:“自是士馬强勁﹐無敵於天下。”{明}{刘基}《春秋明经·蔡侯郑伯会于邓公》:“惟德可以自强﹐苟有令政﹐則{湯}以七十里無敵於天下矣。”{毛泽东}《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部队万众一心……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群威群胆﹐英勇杀敌。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亦作“[無敵天下]”。{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秦}人以君言爲必信﹐法令大行﹐國富兵强﹐無敵天下。”
無敵-汉语大词典
無敵
【1】没有可与对抗的;没有可与比拟的。《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師有濟也﹐君而繼之﹐兹無敵矣。”{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明}{沈鲸}《双珠记·元宵灯宴》:“詞鋒穎利疑無敵﹐筆力縱横似有神。”{杨朔}《用生命建设祖国的人们》:“仗打得可好啦……怎么这些同志就像是天神下界﹐简直天下无敌!”【2】无视敌人。犹轻敌。《商君书·战法》:“其過失﹐無敵深入﹐偕險絶塞﹐民倦且飢渴﹐而復遇疾﹐此其道也。”
無敵手-汉语大词典
無敵手
【1】没有可与对抗的人。{唐}{姚合}《赠张籍太祝》诗:“妙絶《江南曲》﹐淒涼怨女詩﹐古風無敵手﹐新語是人知。”{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嘗有道人善棋﹐凡對局率饒人一先……有詩云:‘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料敵-汉语大词典
料敵
【1】估量﹑判断敌情。{唐}{杨巨源}《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诗之二:“料敵知機在方寸﹐不勞心力講《陰符》。”《吴子·料敌》:“凡料敵﹐有不卜而與之戰者八。”{清}{朱琦}《关将军挽歌》:“將軍料敵有膽略﹐樓櫓萬艘屯{虎門}。”
料敵制勝-汉语大词典
料敵制勝
【1】准确判断敌情,采取相应的对策战胜之。{宋}{陈亮}《酌古论四·崔浩》:“夫{崔浩}之佐{魏}﹐料敵制勝﹐變化無窮。”{明}{唐顺之}《三沙贼遁疏》:“臣才不足以料敵制勝﹐力不足以督勵諸將﹐有負委任﹐罪合首坐。”{汉}{扬雄}《赵充国颂》:“料敵制勝﹐威謀靡亢。”《孙子·地形》:“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
料敵塔-汉语大词典
料敵塔
【1】即{河北省}{定县}{开元寺}塔。{宋}为抵抗{辽}{金},借以瞭望敌情,故名。料,用同“瞭”。{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始建,{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完成。为八角形砖塔,十一层,高八十余米,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所當無敵-汉语大词典
所當無敵
【1】犹言所向无敌。《史记·项羽本纪》:“〔{項王}〕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所向無敵-汉语大词典
所向無敵
【1】所到之处,没有敌手。《晋书·苏峻传》:“{峻}狡黠有智力﹐其徒黨驍勇﹐所向無敵。”《荡寇志》第一一〇回:“猿臂兵個個奮勇﹐大呼馳突﹐所向無敵。”{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章:“正在这时﹐他看见{李自成}已经杀败了{马科}和几员大将﹐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无敌。”《旧唐书·李嗣业传》:“{嗣業}每持大棒衝擊﹐賊衆披靡﹐所向無敵。”
怨敵-汉语大词典
怨敵
【1】仇人,仇敌。{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樂禍忘怨敵﹐樹黨多狂狷。”{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死》:“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情敵-汉语大词典
情敵
【1】向同一异性追求爱情的对手。{柔石}《二月》十二:“{萧涧秋}附和着笑了一笑﹐心狐疑地猜想着--对面这位情敌﹐不知对他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
愾敵-汉语大词典
愾敵
【1】犹言同仇敌忾。{元}{王恽}《东征》诗:“臣牢最愾敵﹐奮擊不留行。”
應敵-汉语大词典
應敵
【1】应付对手。{宋}{彭乘}《续墨客挥犀·士人多用他人议论》:“士人應敵文章﹐多用他人議論而非心得。”【2】亦作“[應適]”。迎击来敌。《管子·枢言》:“故德莫如先﹐應適莫如後。”{戴望}校正:“適﹐古‘敵’字。”《三国志·魏志·陈群传》:“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懼百姓遂困﹐將何以應敵?”《淮南子·兵略训》:“應敵必敏﹐發動必亟。”
懷敵-汉语大词典
懷敵
【1】怀柔敌方。《汉书·食货志上》:“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爲而不成……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致?”
禦敵-汉语大词典
禦敵
【1】防御敌人。《晋书·明帝纪赞》:“{晉陽}禦敵﹐{河西}全壤。”《孔丛子·儒服》:“命勇謀之將以禦敵﹐先使之迎于敵所從來之方﹐爲壇祈克乎五帝。”
破敵-汉语大词典
破敵
【1】击败敌军。{清}{吴伟业}《圆圆曲》:“{鼎湖}當日棄人閒﹐破敵收京下{玉關}。”《後汉书·应劭传》:“若令{靖}({鄒靖})募{鮮卑}輕騎五千﹐必有破敵之效。”{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若夫良工創器﹐慘淡於精思;將士力征﹐唾手於破敵。”《英烈传》第五六回:“筵席間細商破敵之計﹐恨無長策。”《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奪{魏公子卬}﹐安{秦}社稷﹐利百姓﹐卒爲{秦}禽將破敵﹐攘地千里。”
碁逢敵手-汉语大词典
碁逢敵手
【1】下棋碰上了对手。比喻双方本领不相上下。《水浒传》第三四回:“兩個就{清風山}下厮殺﹐真乃是碁逢敵手難藏倖﹐將遇良才好用功。”{唐}{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厄傷心否﹐碁逢敵手無?”碁﹐一本作“棋”。
省敵-汉语大词典
省敵
【1】减少敌人。{明}{刘基}《郁离子·省敌》:“善戰者省敵﹐不善戰者益敵。省敵者昌﹐益敵者亡。”
相敵-汉语大词典
相敵
【1】互相敌对。{梁启超}《新民说》十三:“苟其内相敵焉﹐則其羣未有不爲外敵所摧陷而夷滅者也。”【2】相当;相匹。{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文体相似》:“蓋惟才力足以相敵﹐故即能用其體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原来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托名军用﹐派人到{扬州}开设店铺﹐经营商业﹐官势再加军势﹐不仅普通商人受损﹐就是王公﹑朝官也不能相敌。”
相敵-汉语大词典
相敵
【1】观察敌情。《孙子·行军》:“凡處軍相敵:絶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
畏敵如虎-汉语大词典
畏敵如虎
【1】害怕敌人就像害怕老虎一般。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復出{祁山}”{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司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明}{徐光启}《谨申一得以保万全疏》:“省兵之餉并以厚戰士﹐以精器甲﹐自然人賈勇﹐何至如今畏敵如虎﹐視營伍如蹈阱乎?”
當敵-汉语大词典
當敵
【1】对付;抵挡。《宋元戏文辑佚·唐伯亨因祸致福》:“白晝永﹐酷暑怎當敵?”【2】面对敌人;对敌。《吴子·图国》:“故當敵而不進﹐無逮於義至。”《史记·太史公自序》:“勇於當敵﹐仁愛士卒﹐號令不煩﹐師徒鄉之。”{宋}{王安石}《和吴冲卿雪并示韩持国》:“{吴侯}絶俗唱﹐{韓子}當敵勇。”
盡敵-汉语大词典
盡敵
【1】全歼敌军。{唐}{王维}《为曹将军谢写真表》:“匹夫之勇﹐雖不顧身﹐長策無聞﹐未能盡敵。”《国语·周语中》:“夫戰﹐盡敵爲上﹐守和同順義爲上。故制戎以果毅﹐制朝以序成。”
致敵-汉语大词典
致敵
【1】制服敌人。《汉书·赵充国传》:“今{羌}欲爲{敦煌}﹑{酒泉}寇﹐飭兵馬﹐練戰士﹐以須其至﹐坐得致敵之術﹐以逸擊勞﹐取勝之道也。”《孙子·作战》“故殺敵者﹐怒也”{三国}{魏}{曹操}注:“威怒以致敵。”
臨敵賣陣-汉语大词典
臨敵賣陣
【1】临阵杀敌时﹐逃离战场。{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四折:“因爲你兩軍對壘﹐臨敵賣陣﹐勑旨教斬了你哩!”
臨鋒決敵-汉语大词典
臨鋒決敵
【1】谓面对兵锋与敌决胜。《後汉书·郑太传》:“{孔公緒}清談高論﹐嘘枯吹生。並無軍旅之才﹐執鋭之幹。臨鋒決敵﹐非公之儔。”《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謂臨兵鋒而與敵人決勝負也。”
臨敵-汉语大词典
臨敵
【1】面对敌人。《吴子·论将》:“果者﹐臨敵不懷生。”{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衆至邊上﹐常存戒心﹐雖不見敵﹐常若臨敵﹐則不至有失矣。”{唐}{皮日休}《汉斩丁公论》:“{丁公}臨敵﹐捨敵無殺﹐誠惻隱之仁者。”{汉}{孔融}《荐祢衡表》:“解疑釋結﹐臨敵有餘。”
要敵-汉语大词典
要敵
【1】招引敌人。《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卿等以十餘萬衆聲言取{幽州}﹐且持重緩行﹐毋貪小利以要敵。”
衆寡不敵-汉语大词典
衆寡不敵
【1】人少抵挡不过人多。{清}{昭槤}《啸亭杂录·李壮烈战绩》:“及戰﹐{浙}軍無不一當百﹐有卒跳{牽}({蔡牽})船上﹐{牽}幾被擒﹐以衆寡不敵﹐死之。”{元}{白樸}《梧桐雨》楔子:“不料衆寡不敵﹐遂致喪師。”《三国志·魏志·张範传》:“今欲誅{卓}﹐衆寡不敵。”{郭沫若}《北伐途次》二一:“爬上了城的人因为众寡不敌﹐都被打下了城来。”{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四:“裨將{高永能}曰:‘吾衆寡不敵﹐宜及其未成陣衝擊之。’”
舟中敵國-汉语大词典
舟中敵國
【1】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指众叛亲离。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爲敵國也。’”{唐}{陆贽}《论关中事宜状》:“是知立國之安危在勢﹐任事之濟否在人﹐勢苟安則異類同心也﹐勢苟危則舟中敵國也。”
萬人敵-汉语大词典
萬人敵
【1】战胜万人之术。指兵法。{黄葆桢}《杨哲商烈士悼歌》:“丈夫當學萬人敵﹐一書一劍將何爲。”《史记·项羽本纪》:“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三国演义》第六六回:“昔{戰國}時{趙}人{藺相如}無縛鷄之力﹐于{澠池}會上﹐覷{秦}國君臣如無物﹐况吾曾學萬人敵者乎!”【2】指勇力可敌万人。{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其{黑寡}﹑{暮未}二渠﹐皆萬人敵。”《三国志·魏志·程昱传》:“{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禦我。”
縱敵-汉语大词典
縱敵
【1】纵放敌人。{宋}{秦观}《边防》中:“且時難得而易失﹐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郁达夫}《青岛杂事诗》之十:“一將功成萬馬喑﹐是誰縱敵教南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縱敵﹐患生;違天﹐不祥。”
赴敵-汉语大词典
赴敵
【1】奔赴战阵, 对敌作战。《隋书·于仲文传》:“今者﹐人各其心﹐何以赴敵?”《冷眼观》第二七回:“有時他偶感風寒﹐不能親身赴敵﹐别人借了他的這面關王旗出去﹐也是一律包打勝仗。”{明}{刘基}《楚人伐郑》:“雖起救{鄭}之師﹐而逡巡畏縮﹐不即赴敵﹐遂使{鄭國}失三大夫。”
軍來將敵, 水來土堰-汉语大词典
軍來將敵, 水來土堰
【1】比喻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 针锋相对, 采取相应的措施。{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哥哥﹐豈不聞古云:軍來將敵﹐水來土堰。俺這裏有{司馬子期}﹑{子常}﹑{申包胥}﹐皆是{南楚}有名之將﹐請將來與他商議﹐有何不可!”
輕敵-汉语大词典
輕敵
【1】谓忽视敌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任何松懈战斗意志的思想和轻敌的思想都是错误的。”《老子》:“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寳。”{宋}{陈亮}《酌古论四·封常清》:“輕敵者﹐用兵之大患也。始{常清}以輕敵而失{河陽}﹐{仙芝}遂失{陝郡}。”【2】谓藐视敌方。{唐}{高適}《燕歌行》:“身當恩遇恆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管子·重令》:“將帥不嚴威﹐民心不專一﹐陳士不死制﹐卒士不輕敵﹐而求兵之必勝﹐不可得也。”{郭沫若}等集校引{安井衡}曰:“輕敵﹐不恐之也。《兵志》:士卒恐將者勝﹐恐敵者敗。”{清}{唐甄}《潜书·五形》:“輕敵示鋭﹐趣進示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