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比丘)是什么意思
比丘-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比丘bǐ qiū
【释义】:
梵语,意为行乞者,即和尚。《魏书·释老志》:“桑门为息心,比丘为行乞,……妇人道者为比丘尼。”因僧人须乞法、乞食,故称。
比丘尼-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比丘尼bǐ qiū ní
【释义】:
尼姑。为梵语之音译。指受过戒的女僧。《魏书·释老志》:“桑门为息心,比丘为行乞,……妇人道者为比丘尼。”桑门,即沙门,谓佛教之门。
比丘-现代汉语大词典
比丘bǐ qiū
【释义】:
〔梵Bhiksu]佛教语。意译“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也写作“比邱”。胡适《〈西游记〉考证》:“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功德云。”
比丘尼-现代汉语大词典
比丘尼bǐ qiū ní
【释义】:
[梵语Bhiksunī]佛教语。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女性,俗称尼姑。也写作“比邱尼”。
五比丘-汉语大词典
五比丘
【1】佛教谓最早从{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闻法出家的{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是为佛教有“僧宝”之始。相传{释迦牟尼}初出家时,其父{净饭王}劝阻无效,派上述五人相随,后受感化而出家。《佛本行集经·那罗陀出家品》:“是時世間﹐即成九十二阿羅漢﹑第一世尊﹑後五比丘並及長老{耶輸陀}身。”
比丘尼-汉语大词典
比丘尼
亦作“[比邱尼]”【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又译作“苾蒭尼”。佛教出家“五衆”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女性,俗称尼姑。{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符五}曰:予少年曾夢一比邱尼﹐攜之禮懺。”{唐}{韩愈}《登封县尉卢殷墓志》:“女一人﹐學浮屠法﹐不嫁﹐爲比丘尼云。”{清}{冯桂芬}《六烈祠记》:“比邱尼{慧修}﹐北城之西郊{横山}人。”
比丘-汉语大词典
比丘
亦作“[比邱]”【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译“士”,以 上从诸佛法,下就俗人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衆”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元}{张宪}《酬海藏主纸扇歌》:“終焉不得志﹐屏棄妻子祝髮爲比邱。”{明}{徐渭}《九流》诗:“九流{渭}也落何流?戴髮星星一比丘。”{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藕花》:“遂髠緇爲比邱﹐雲遊不知所終。”{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時有三比丘赴火而死。”{胡適}《<西游记>考证》七:“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功德雲}。”{南朝} {梁}{沈约}《述僧设会论》:“佛率比丘入城食﹐威儀舉止﹐動目應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