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武

武(武)是什么意思

  • 轻武器←→重武器-反义词词典

    轻武器←→重武器qīngwǔqì-zhòngwǔqì

    【词性】:名

    轻武器:射程近、易于携带的武器,如步枪、冲锋枪、机关枪等。

    重武器:射程远、威力大且较笨重的武器,如大炮等。

    【例】 这个团火力配备很好,既有轻武器,又有重武器。

  • 审慎←→武断-反义词词典

    审慎←→武断shěnshèn-wǔduàn

    【词性】:形

    审慎:周密而谨慎。

    武断:只凭主观判断。

    【例】 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东汉·班固:《汉书·于定国传》) 这自然是他的武断,据我看你不见得就有肺病。(巴金:《寒夜》)

  • 文←→武-反义词词典

    文←→武wén-wǔ

    【词性】:名

    文:非军事的。

    武:关于军事的。

    【例】 “人人怕”见来文的不行,就想动武。问道:“你叫牵不叫牵?”快活说:“叫牵。不过得等队长回来。”(吉学霈:《两个队长》)

  • 文火←→猛火 武火-反义词词典

    文火←→猛火 武火wénhuǒ-měnghuǒ wǔhuǒ

    【词性】:名

    文火:煮东西或焖菜时所用的比较弱的火。

    猛火:很旺的火。

    武火:煮东西或炒菜时所用的较猛的火。

    【例】 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唐·释皎然:《对陆迅饮天目山茶……》) 绛矾收涎体纡萦,飞刀镂切武火烹。(宋·沈与求:《龟谿集钞·钱塘赋水母》) 炒菜一定要用猛火,才会好吃。

  • 文官←→武官-反义词词典

    文官←→武官wénguān-wǔguān

    【词性】:名

    文官:军官以外的官员。

    武官:军官。

    【例】 读者,你只闭上眼睛想,作一个人:文官到了入阁拜相,武官到了奏凯成功,以至才子登科,佳人新嫁,岂不是人生得意的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 文戏←→武戏-反义词词典

    文戏←→武戏wénxì-wǔxì

    【词性】:名

    文戏:以唱工或做工为主的戏。

    武戏:以武工为主的戏。

    【例】 老年人爱看文戏,青年人则爱看武戏。

  • 武功←→文治-反义词词典

    武功←→文治wǔgōng-wénzhì

    【词性】:名

    武功:军事方面的功绩。

    文治:文化教育方面的业绩。

    【例】 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唐·杜枚:《樊川集·冬至日寄小侄阿宜》) 当三国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戳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

  • 武庙←→文庙-反义词词典

    武庙←→文庙wǔmiào-wénmiào

    【词性】:名

    武庙:旧时供奉关羽的庙。

    文庙:旧时祭祀孔子的庙。

    【例】 武林增炳焕,文庙郁 。(元·方回:《桐江集·前参政浙西廉访徐子方得代送别》) 继又崇为武庙,与孔庙并祀。(清·赵翼:《陔余丛考关壮穆》)

  • 武人←→文人-反义词词典

    武人←→文人wǔrén-wénrén

    【词性】:名

    武人:军人。

    文人:会写文章的读书人。

    【例】 必须明了现状,才不至于一概不管;武人的升沉成败里头就交织着民族国家的命运,……(叶圣陶:《倪焕之》) 在一种姓“大”的报的副刊上,有一位“姓张的”在“要求中国有为的青年,切勿借了“文人无行”的幌子,犯着可诟病的恶癖。”这实在是对透了的。(鲁迅:《伪自由书·文人无文》)

  • 武士←→书生 文人-反义词词典

    武士←→书生 文人wǔshì-shūshēng wénrén

    【词性】:名

    武士:有勇力的人。

    书生:读书人。

    文人:会写文章的读书人。

    【例】 现在他一听说共军已经围了城,好象脑门心上挨了一铁锤,他的“大和魂”一下子出了窍,浑身的“武士道精神”都从屁股眼儿里走了气,目瞪口呆的坐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孔厥袁静:《儿女英雄传》) (赵)咨曰:“吴王……虽有余闲博览书传,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建安二五年注引吴书》) 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人,可是他却要写在抗日时期延安这地方的墙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 玄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玄武xuán wǔ

    【释义】:

    本指北方之神,又为二十八宿北方七宿之称,故借指北方或北方之事物。《南史·宋纪中》:“筑北堤,玄武湖于乐游苑北。”《唐六典·宫城》:“(紫宸)殿之北曰玄武门。”亦指龟蛇。

  • 玄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玄武xuán wǔ

    【释义】:

    指龟。本为古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其形为龟,或龟蛇合体。因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后为道教所信奉,称真武神。汉·张衡《思玄赋》:“玄武缩于壳中兮,腾蛇蜿而自纠。”《后汉书·冯衍传下》:“神雀翔于鸿崖兮,玄武潜于婴冥。”李贤注:“玄武,谓龟、蛇。”《宋史·五行志五》:“雄州地大震。玄武见于州之正寝,有龟大如钱,蛇若朱漆筋,相逐而行。”

  • 大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大武dà wǔ

    【释义】:

    指祭祀用牛。《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宋·惠洪《冷斋夜话·牛逐虎》:“嗟哉异哉两大武,高义可与贯高伍。”参见“一元大武”。

  • 祖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祖武zǔ wǔ

    【释义】:

    祖宗的事业。武,足迹,谓先人的遗迹,事业。《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绳,继续。南朝·梁·沈约《悼故中书侍郎王融》:“眷言怀祖武,一篑望成峰。”

  • 武士-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武士wǔ shì

    【释义】:

    指具有勇力和武术而又讲义气的人。亦称勇士、猛士。古代以当卫士为主。也指勇猛的士兵。《墨子·备梯》:“攻具已备,武士又多,争上吾城,为之奈何?”

  • 武弁-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武弁wǔ biàn

    【释义】:

    武士。弁,皮弁,为武官、武士所戴之冠。唐·权德舆《送韦行军员外赴河阳》诗:“五年武弁侍明光,辍佐中权拜外郎。”

  • 武夫-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武夫wǔ fū

    【释义】:

    武士,勇士。《诗·周南·免置》:“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亦与“碔砆通,似玉的美石。

  • 武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武人wǔ rén

    【释义】:

    勇武之人。《国语·晋语》六:“武人不乱,智人不诈,仁人不堂。”韦昭注:“勇而不义,则不为武。”

  • 武卒-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武卒wǔ zú

    【释义】:

    勇士。《汉书·刑法志》:“齐愍以技击强,魏惠以武卒奋,秦昭以锐土胜。”

  • 勇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勇武yǒng wǔ

    【释义】:

    勇士、武士。《文子·上德》:“勇武以强梁死,辩士以智能困。”《淮南子·览冥训》:“夫死生同域,不可胁陵。勇武一人,为三军雄。”高诱注:“武士也,江淮间为士为武。”又谓勇猛威武。

  • 全副武装-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全副武装quánfùwǔzhuāng

    全身都武装起来——赤手空拳(全副武装的殖民主义者,残忍地屠杀~的平民百姓。)

  • 武-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武wǔ

    ①关于军事的——文(~武双全)②猛烈——文(~火)

  • 武功-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武功wǔgōng

    军事方面的功绩——文治(封建社会中的~武功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都是为封建统治利益服务的手段。)

  • 武庙-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武庙wǔmiào

    旧时供奉关羽的庙,也指关羽、岳飞合祀的庙——文庙(旧时人们设~祭孔子,设武庙祭关羽。)

  • 步履 步武-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步履 步武

    步履bùlǔ 步武bùwǔ

    名词,指人的行走。

    “步履”着重于行走的整个步伐,强调穿着鞋子行走;常同“艰难”“从容”“稳健”等搭配。例如:“路上赶上了几个行人,他们形容憔悴,步履艰难,一定是走了很多天的路,十分疲乏的了”;“一个步履从容的人,出现在侦讯室里”(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步武”着重于脚和腿向前跨步的动作,含有“有力地移步”的意味,是褒义词;可同“矫健”“急凑”“有力”等搭配。例如“他步武矫健,走在我们的前头”;“总可以看到他们矫健的步武”;“他们的态度很悠闲,但是步武又是急凑的”(《沫若文集》,第五卷)。

  • 踵武前贤-实用委婉语词典

    踵武前贤

    意为借鉴前人的足迹,继承前人的事业。语出《楚辞·屈原〈离骚〉》。

  • 豪贤硕侠,辞雄气武-实用委婉语词典

    豪贤硕侠,辞雄气武

    意为作者是豪爽的贤达侠士,所以遣辞雄壮,气魄英武。语出明徐祯卿《谈艺录》。

  • 齐之以武-孙子兵法词典

    齐之以武

    【释义】:

    用刑罚整治部队。《行军篇》:“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张预注:“文恩以悦之,武威以肃之,畏爱相兼,故战必胜,攻必取。”

  • 无武进-孙子兵法词典

    无武进

    【释义】:

    不硬攻强进。《行军篇》:“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王晳注:“不可但持武也,当以计智料敌而行。”

  • 武-孙子兵法词典

    武wǔ

    【释义】:

    ①勇猛;勇敢。《行军篇》:“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②武力,威罚。与“文”相对。《行军篇》:“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曹操注:“文,仁也;武,法也。”李筌注:“文,仁恩;武,威罚。”

  • 武进-孙子兵法词典

    武进

    【释义】:

    恃勇强进。《行军篇》:“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王晳注:“不可但恃武也,当以计智料敌而行。”

  • 奴颜媚骨 威武不屈-反义词应用词典

    奴颜媚骨 威武不屈

    奴颜媚骨 núyánmèigǔ

    威武不屈 wēiwǔbùqū

    【奴颜媚骨】形容卑躬屈膝地逢迎、讨好别人。

    〔例句〕

    1.鲁迅尖锐地讽刺了国民党政权对日不抵抗而只想依赖美国的一厢情愿和奴颜媚骨。

    2.穷寇勿追,得饶人处且饶人,你就别非逼着我当三孙子了,杀人不过头点地,我也算奴颜媚骨了。

    【威武不屈】意思是在强暴的压力下,不能使之屈服。

    〔例句〕

    1.开过会,老凌站在村外的鸭棚子前面,目送着在残酷的反“清剿”斗争中威武不屈,顽强战斗的杨桥乡党员,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2.只见金绣娘披着一身灿烂的阳光,依然挺立在那排青石阶沿上。一绺头发被风吹拂着,左手按右额前,右手微微挥着,像一支挺拔的穹窿山红梅,显得那么威武不屈,光彩照人!

  • 穷兵黩武 偃武修文-反义词应用词典

    穷兵黩武 偃武修文

    ǔ穷兵黩武 qióngbīngdúwǔ

    偃武修文 yǎnwǔxiūwén

    【穷兵黩武】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

    〔例句〕

    1.“巴巴罗沙”意即“红胡子”,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腓特烈一世穷兵黩武,曾六次侵入意大利,并指挥过十字军东侵。

    2.天宝后期,杜甫写了大量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一边是穷兵黩武,“武皇开边意未已”,百姓“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另一边却是宰相饕餮专横,君王的荒淫享乐。

    3.希特勒穷兵黩武,妄图争霸全世界。

    【偃武修文】指停止战斗活动或武备,转而致力于文教。

    〔例句〕

    1.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

    2.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有些人是主张偃武修文的。

  • 审慎 武断-反义词应用词典

    审慎 武断

    审慎 shěnshèn 武断 wǔduàn

    【审慎】形容词。周密而谨慎。

    〔例句〕

    1.从前英国工业化之后罗斯金(Ruskin)为保存风景曾呼吁开筑铁路要审慎处理,实在不无见地。

    2.公关部经理审慎地答复着电视台记者提出的关于出售伪劣商品的问题。

    3.对离家出走的孩子的处理要极为审慎。

    【武断】形容词,只凭主观判断;动词,妄以权势裁断曲直。

    〔例句〕

    1.而他既没有号——也许有号,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又未尝散过生日征文的帖子:写作阿桂,是武断的。

    2.领导干部处理问题一定要注意调查研究,千万不可以武断。

    3.给别人提意见要和风细雨、言之有据,不能生硬武断。

  • 文 武-反义词应用词典

    文 武

    文 wén 武 wǔ

    【文】形容词。非军事化的。

    〔例句〕

    1.武能安邦,文能定国。

    2.他家兄弟四个,经常在一起习文练武。

    【武】形容词。关于军事化的。

    〔例句〕

    1.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2.文臣以死谏,武将以死战。

    3.只许动嘴,不准动武。

    〔应用例句〕

    1.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

    2.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3.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 休养生息 穷兵黩武-反义词应用词典

    休养生息 穷兵黩武

    休养生息 xiūyǎngshēngxī

    穷兵黩武 qióngbīngdúwǔ

    【休养生息】生息:繁殖人口。指经过动荡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生活的措施。

    〔例句〕

    多少宝贵的鲜血生命,才赢来了个抗战胜利,换得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

    【穷兵黩武】穷:竭尽。黩:轻率,没有节制。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

    〔例句〕

    曹操虽然在军事上有很深的造诣,但他并不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好战分子。

  • 耀武扬威 弃甲曳兵-反义词应用词典

    耀武扬威 弃甲曳兵

    耀武扬威 yàowǔyángwēi

    弃甲曳兵 qìjiǎyèbīng

    【耀武扬威】显扬自己的威风和武力。

    〔例句〕

    1.偶尔夤夜中贼奸计,辄敢在此耀武扬威,大言不惭。

    2.(壁报)随他去撕罢,看他明天还能耀武扬威么?明天就有做文章的新题目了!

    【弃甲曳兵】形容败北逃跑时的狼狈相。

    〔例句〕

    1.被公子奋勇当先,只一阵,杀得宋兵弃甲曳兵,逃命不迭。

    2.山上这股土匪被围剿得弃甲曳兵而逃。

  • 果断 武断-近义词应用词典

    果断 武断

    果断 guǒduàn 武断 wǔduàn

    【果断】有决断;不犹豫。如:

    1.停了一会,她慢慢地抬起头来,紧紧地盯着女儿,果断地说:“好吧!是福盼不来,是祸也愁不去。”

    【武断】只凭主观判断。如:

    2.写作阿桂,是武断的。

    辨析:“果断”,褒义词,常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如他果断的行动增强大家的信心。“武断”,贬义词,指不顾客观实际,不听别人意见,主观轻率地作出错误判断,如主观武断会贻误大局。常用于书面语体,如专横武断。

  • 威武 威严-近义词应用词典

    威武 威严

    威武 wēiwǔ 威严 wēiyán

    【威武】威严有力。如:

    1.弼时同志相貌威武。

    【威严】有威风而又严肃。如:

    2.从此以后,她更加沉默了,往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一双深沉的眼睛,老是威严地望着一切。

    3.雷声未停,从近处又传过来一阵猛虎的深沉、威严、震撼人心的叫声,在四面山腰间回响。

    辨析:同是形容词,都形容人严肃的态度。“威武”指人的神态,如相貌威武;也指集体,如威武的仪仗队。它常形容仪表、阵容、队伍等。“威严”指严肃而有威力,令人敬畏,指集体,如威严的队伍;指个人,如皇帝威严地说。偶尔也形容事物,如那条船威严地向前行驶了。

  • 洪武-古文观止词典

    洪武hóng wǔ

    【词性】:名词

    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1368-1398)(1)。《亲政篇》: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洪武年间像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像杨士奇、杨荣等,每天侍奉在皇帝左右。

  • 楚武王-古文观止词典

    楚武王chǔ wǔ wáng

    【词性】:名词

    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740年-前690年在位(1)。《季梁谏追楚师》:楚武王侵随。——楚武王侵犯随国。

  • 崔武子-古文观止词典

    崔武子cuī wǔ zǐ

    【词性】:名词

    即崔杼(也叫崔子),齐国大夫,杀齐庄公而立景公。后来被庆封杀死(1)。《晏子不死君难》: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崔武子看见棠姜觉得她漂亮,于是就娶了她。

  • 大武-古文观止词典

    大武dà wǔ

    【词性】:名词

    周武王时的乐舞(1)。《季札观周乐》:见舞《大武》者。——看见表演《大武》舞。

  • 光武-古文观止词典

    光武guāng wǔ

    【词性】:名词

    指汉光武帝刘秀(前6-后57)。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6)。《严先生祠堂记》:先生,光武之故人也。——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严先生祠堂记》: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光武帝的气量,包含到天地以外。《严先生祠堂记》: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如果没有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伟大。

  • 国武子-古文观止词典

    国武子guó wǔ zǐ

    【词性】:名词

    春秋时齐国的大夫,名佐(2)。《争臣论》: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喜欢直言不讳来揭发别人的过失,这就是国武子在齐国被杀的原因。《争臣论》: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况且国武子没有遇到善良的人,却喜欢在乱国直言不讳,所以被杀。

  • 汉武-古文观止词典

    汉武hàn wǔ

    【词性】:名词

    汉武帝的简称。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西汉皇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在位(2)。《喜雨亭记》:汉武得鼎。——汉武帝获得了宝鼎。《凌虚台记》: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它的南边就是汉武帝的长杨宫和五柞宫。

  • 栾武子-古文观止词典

    栾武子luán wǔ zǐ

    【词性】:名词

    春秋时晋国大夫,名书。初为下军之佐,累升为中军元帅,代郤克为政。晋厉公六年(公元前575年)率师伐郑,大败楚师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遗物有“栾书缶”(2)。《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的田地。《叔向贺贫》: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现在您有栾武子的贫穷。

  • 宁武子-古文观止词典

    宁武子níng wǔ zǐ

    【词性】:名词

    即宁俞。春秋时卫国大夫,死后谥号“武”(1)。《愚溪诗序》: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宁武子“在国家不施行仁政时就愚蠢”,〔这〕是聪明人装作蠢人。

  • 孙武-古文观止词典

    孙武sūn wǔ

    【词性】:名词

    孙武,春秋时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人,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著有《孙子兵法》,为中国最早的最杰出的兵书(1)。《送孟东野序》:杨朱、墨翟……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杨朱、墨翟、……孙武、张仪、苏秦这批人,都是用他们的主张来表达的。

  • 威武-古文观止词典

    威武wēi wǔ

    【词性】:形容词

    威风凛凛(1)。《贾谊治安策一》:高皇帝以明圣威武,既天子位。——高皇帝凭着他的圣明威武,当上了皇帝。

  • 卫武公-古文观止词典

    卫武公wèi wǔ gōng

    【词性】:名词

    春秋时卫国国君。公元前812-前758年在位(1)。《放鹤亭记》: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周公作了一篇《酒诰》,卫武公作了一篇《抑戒》。

  • 文武-古文观止词典

    文武wén wǔ

    【词性】:名词

    文才武略,文德武功(6)。《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有文才武略的统统都任用,就会垂衣拱手无为而治。《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将军为天子选取有文才武略之人到幕府之中。《张益州画像记》: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谁能处理这种文武之间的事情。

  • 武-古文观止词典

    武wǔ

    【词性】:名词

    一、泛指干戈军旅之事,与“文”相对(17)。《季梁谏追楚师》:以武临之。——用武力对付他们。《祭公谏征犬戎》:是先王非务武也。——这不是先王好用武力。《苏秦以连横说秦》:于是乃废文任武。——于是就放弃文治,采用武力。

    二、指周武王。姬姓,名发,西伯昌之子,诛杀商纣,建立周朝(12)。《屈原列传》:中述汤、武,以刺世事。——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政事。《路温舒尚德缓刑书》:尊文、武之业。——尊崇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功业。《原道》: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传给孔子。

    三、指战国时秦惠文王之子武王,名荡(1)。《贾谊过秦论上》: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人旧业。

    四、指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武(1)。《晋献文子成室》: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我赵武呀,能够在这里祭祀唱歌,在这里居丧哭泣。

    五、指栾武子栾书。春秋时晋国的上卿(2)。《叔向贺贫》: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这种人本来〕应该遇到灾难的,却靠父亲栾武子的威望得以度过一辈子。《叔向贺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到了怀子,改变桓子的行为,而学习祖父栾武子的好德行。六、指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前87年在位(1)。《深虑论》:武、宣以后,稍剖析之。——汉武帝、汉宣帝以后,逐渐割去诸侯王的部分土地分封给他们的子孙。

  • 武-古文观止词典

    武wǔ

    【词性】:形容词

    勇猛,威武(2)。《烛之武退秦师》:以乱易整,不武。——用相互冲突去改变原来的步调一致,这是不威武的。《祭鳄鱼文》:神圣慈武。——既神圣,又仁慈,又威武。

  • 武安君-古文观止词典

    武安君wǔ ān jūn

    【词性】:名词

    一、战国时苏秦被赵王封为武安君(1)。《苏秦以连横说秦》: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赵王非常高兴,封他做武安君,授给他相印。

    二、战国时秦将白起被秦王封为武安君(1)。《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派武安君白起率领十万大军,责问赵国关于和氏璧和失信的事。

  • 武昌-古文观止词典

    武昌wǔ chāng

    【词性】:名词

    在今湖北鄂城县境(2)。《前赤璧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远望是夏口,朝东远望是武昌。《黄州快哉亭记》:西望武昌诸山。——向西远望武昌的许多山。

  • 武帝-古文观止词典

    武帝wǔ dì

    【词性】:名词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前87年在位(2)。《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所以大将军霍光接受汉武帝委托,辅佐汉朝。《讳辨》:汉讳武帝名“彻”为“通”。——汉朝避讳武帝的名字,把“彻”用“通”代替。

  • 武庚-古文观止词典

    武庚wǔ gēng

    【词性】:名词

    殷纣王之子,后被周公旦所杀(1)。《箕子碑》:武庚念乱以图存。——武庚关心动乱企图保存统治。

  • 武公-古文观止词典

    武公wǔ gōng

    【词性】:名词

    一、指郑武公。春秋时郑国国君。公元前770年-前744年在位(1)。《郑伯克段于鄢》: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允许。

    二、指卫武公。春秋时卫国国君。公元前812年-前758年在位(1)。《季札观周乐》: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我听说卫康叔、卫武公的德行就像这样。

  • 武关-古文观止词典

    武关wǔ guān

    【词性】:名词

    地名。在陕西丹凤东面。战国时秦置(1)。《屈原列传》: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他的后路。

  • 武后-古文观止词典

    武后wǔ hòu

    【词性】:名词

    指武则天,武周皇帝。公元690年-705年在位(1)。《柳子厚墓志铭》;俱得罪武后。——都获罪于武后。

  • 武姜-古文观止词典

    武姜wǔ jiāng

    【词性】:名词

    人名。春秋时郑武公之妻。“武”为武公的谥号,“姜”是女方母家的姓(1)。《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子,名叫武姜。

  • 武陵-古文观止词典

    武陵wǔ líng

    【词性】:名词

    郡名。汉置隋废,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1)。《桃花源记》:武陵人捕鱼为业。——武陵有个以捕鱼为职业的人。

  • 武氏-古文观止词典

    武氏wǔ shì

    【词性】:名词

    指武则天,武周皇帝。公元690年-705年在位(2)。《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伪临朝武氏者。——非法当朝执政的武则天。《深虑论》: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唐太宗听到武则天杀害他的子孙。《深虑论》: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可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的身旁却不觉察。

  • 武王-古文观止词典

    武王wǔ wáng

    【词性】:名词

    指周武王,周朝开国之主(8)。《臧哀伯谏纳郜鼎》:武王克商。——周武王战胜商朝。《祭公谏征犬戎》:庶民弗忍,欣戴武王。——老百姓不能忍受〔商朝〕,欣然起来拥戴周武王。《展禽论祀爰居》:武王去民之秽。——周武王铲除了人民的祸害。

  • 武象-古文观止词典

    武象wǔ xiàng

    【词性】:名词

    乐名。相传是周武王的舞乐(1)。《李斯谏逐客书》: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郑国、卫国桑间的新调,《韶虞》、《武象》等舞乐是别国的音乐呀。

  • 武英-古文观止词典

    武英wǔ yīng

    【词性】:名词

    殿名。此指明朝的武英殿(2)。《亲政篇》: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武英等殿,难道不就是古代内朝的旧制吗?《亲政篇》:即文华、武英二殿。——亲临文华、武英二殿〔召见大臣〕。

  • 武康之节-古文观止词典

    武康之节wǔ kāng zhī jié

    武康军节度使的略语(1)。《相州昼锦堂记》: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兼相州的知州。

  • 武骑-古文观止词典

    武骑wǔ qí

    勇武之骑士(1)。《诸葛亮后出师表》: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散骑和武骑共一千余人。

  • 孝武-古文观止词典

    孝武xiào wǔ

    【词性】:名词

    即西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1)。《袁州州学记》:孝武乘丰富。——孝武帝靠着国家富裕。

  • 郑武公-古文观止词典

    郑武公zhèng wǔ gōng

    【词性】:名词

    春秋时郑国国君。公元前770-前744年在位(2)。《郑伯克段于鄢》:郑武公娶于申。——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周郑交质》: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郑武公、庄公先后做周平王的卿士。

  • 周武-古文观止词典

    周武zhōu wǔ

    【词性】:名词

    即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发。文王之子(1)。《朋党论》: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周武王之世,他国家的三千臣子都合起来结成一个朋党。

  • 周武王-古文观止词典

    周武王zhōu wǔ wáng

    【词性】:名词

    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发。文王之子(1)。《朋党论》: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周武王的三千臣子结为一个大朋党。

  • 烛之武-古文观止词典

    烛之武zhú zhī wǔ

    【词性】:名词

    春秋时郑国大夫(2)。《烛之武退秦师》: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国君,军队一定会退走。《郑子家告赵宣子》: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去年正月,烛之武陪同夷去朝见。

  • 烛之武退秦师-古文观止词典

    烛之武退秦师

    【朝代】:僖公三十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秦晋两国联合伐郑,郑国危如累卵。烛之武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说秦。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处处从对方利害立言,终于折服了秦穆公,使其撤去围郑的军队。本文组织严密,前后照应,跌宕起伏,生动活泼,用笔曲折微妙,说理简明得体,突出地表现了烛之武的爱国精神和善于辞令的外交才能。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古文观止词典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原文出处】:西汉文

    【说明】:

    武帝,即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景帝之子。汉武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时,是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都得到很大发展的时期。

    本文选自《汉书·武帝纪》,是汉武帝的一道破格选拔人才的诏令。他认为对优秀人才的任用,必须不拘资历,不拘小节,可予以破格提拔。文章言简意赅,气势道劲。

    【原文】: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土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 李陵答苏武书-古文观止词典

    李陵答苏武书

    【原文出处】:西汉文

    【说明】:

    李陵(前?-前74年),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人,李广之孙,武帝时拜骑都尉,天汉二年(前99年),率兵五千进攻匈奴,兵败降敌,单于封他为右校王,后病死匈奴。

    李陵降敌,苏武劝其归汉,李陵以此书作答复。信中谈了自己转战千里,兵败被俘的经过,并为自己的投降作了辩解,遣责了汉王朝的刻薄寡恩。文章言词恳切,感情愤激,叙述塞外秋景及孤军奋战等处尤其感人。但此文疑为后人伪作。

    【原文】: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耩毳幕,以御风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 光武帝临淄劳耿奔-古文观止词典

    光武帝临淄劳耿奔

    【原文出处】:东汉文

    【说明】:

    光武帝,姓刘名秀,南阳人,西汉皇族。后借助农民起义军推翻新莽政权,建立东汉王朝,公元25年至59年在位,本文选自《后汉书·耿弇传》。

    公元29年冬天,光武帝派建威将军耿弇讨伐张步,耿弇指挥有方,大获全胜。光武帝亲赴临淄劳军,并讲了这段话。在讲话中,光武帝以韩信与耿弇作比,以自己处理张步与高祖处理田横作比,既表彰了耿弇之功,又鼓励了张步归降。语言简洁,文字生动。

    【原文】: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古文观止词典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作者简介】:

    骆宾王(640?-684?),唐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曾为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及侍御史,不久得罪入狱,贬临海县丞。睿宗光宅元年(684),随李敬业(本姓徐,赐姓李)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被称为“初唐四杰”,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

    【说明】:

    本文是骆宾王为李敬业起兵而写的檄文。文中依据封建君臣大义,揭露并声讨了武则天的罪行,阐明了起义的原因及宗旨,宣扬了义军的神威,号召各方面群起响应。文章气势充沛,言词犀利,有很强的号召力量。据《新唐书》本传说,武则天初读此文,“但嘻笑”。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也不由得惊叹不已,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原文】: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柞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爱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 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太医院药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太医院药方

    【释义】:

    翰林院:官署名,唐时选文学士为翰林学士,专掌制诰;明清时掌秘书图书。武库司:官署名,明代设,属兵部。太医院:官署名,朝廷内廷掌医疗,宋称太医局,元明称太医院。喻有名无实的东西。□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二四:京师向有谚语云:“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盖讥名实之不放也。比喻华而不实的东西。《豆棚闲话》一〇:即使开着几扇板门,卖些杂货或是吃食,远远望去挨次铺排,倒也热闹齐整;仔细看来,俗语说得甚好: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太医院药方。都是有名无实的。一半是骗外路的客料,一半是哄孩子的东西。

  • 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

    【释义】:

    净鞭:古时帝王仪仗的一种,以鞭着地,振之作响,令人肃静。也作“静鞭”、“鸣鞭”。谓天子升殿临朝,先振三下净鞭,以示肃静。指天子临朝。《水浒全传》五四:当日五更三点,道君皇帝升殿。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八:万岁爷坐在九重金殿上,只见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警世通言》九:次日五鼓,天子升殿。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

    ⊙静鞭三下响,衣冠拜冕旒

    《西游记》九:太宗设朝,聚集两班文武官员。……山呼万岁,华祝千秋。静鞭三下响,衣冠拜冕旒。

    ⊙净鞭三下响,文武两般排

    《乾隆巡幸江南记》一:净鞭三下响,文武两般排。圣天子驾到金銮宝殿,升坐龙床之上。

  • 男儿立大节,不武便为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男儿立大节,不武便为文

    【释义】:

    大节:大志。意谓男子汉要立大志,不学武便要习文。《欢喜冤家》二四:陆氏笑道:“岂不闻男儿立大节,不武便为文。”

  • 宁犯武人刀,莫犯文人笔-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宁犯武人刀,莫犯文人笔

    【释义】:

    比喻文人的笔比武人的刀更厉害。《水浒传》五〇:(金评)此篇为朱、雷二人合传,前半忽作香致之调,后半别成跳脱之笔,真是才子腕下,无所不有。……人云:宁犯武人刀,莫犯文人笔。信哉!

  • 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

    【释义】:

    十八般武艺:一说为:刀、枪、剑、戟、棍、棒、槊、镋、斧、钺、铲、钯、鞭、锏、锤、叉、戈、矛。一说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挝、殳、叉、耙头、绵绳套索、白打。形容人武艺高强,各种兵器都很精通。《西湖二集》九:不要说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就是晓得一两件的,负了这些本事,不愁贫穷,随你不济事,少不得也摸顶纱帽在头上戴戴。《吴三桂演义》一:吴三桂时已弓马娴熟,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

    ⊙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

    《走马春秋》一〇:原来臣是山东兖州人氏,姓乐名毅字彦平,曾在乐蓝山学道,刀马战策,无有不通,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

    ⊙十八般武艺,件件都会

    《唐钟馗平鬼传》八:俺如今虽穷,幼年也曾使枪弄棒,舞剑轮刀,十八般武艺,件件都会。

    ⊙十八般武艺,尽皆精练

    《水浒后传》一二:那小将军姓花,名逢春,是世代将门之子,六韬三略,无不精通,十八般武艺,尽皆精练,更擅百步穿杨之箭。

    ⊙十八般武艺,无所不晓

    《四游记·东游记》三四:后问曰:“妆来投军,有何武艺。”岩曰:“战阵机谋,无所不通,十八般武艺,无所不晓。”

    ⊙十八般武艺,一应俱全

    《何典》一〇:活死人来到武库,见十八般武艺,一应俱全。

    ⊙十八般兵器,件件皆能

    《飞龙全传》四〇:自小最好武艺,爱看兵书,十八般兵器,件件皆能。跑马射箭只当玩耍。

    ⊙十八般兵刃,件件皆能

    《小五义》六六:芸生这身工夫是玉堂所传。马上步下,长拳短打,十八般兵刃,件件皆能。

    ⊙一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

    《草木春演义》七:总兵苏子又问他有何本事。天竺黄答道:“小人一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惯使大刀。”

    ⊙一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

    《西湖二集》一:生的方面大耳,自幼好使枪棒,一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

    ⊙一十八般武艺,件件惯熟

    《南海观音全传》一:又有新科武举状元姓何名凤字朝阳,乃河东人氏,少年奋志,一十八般武艺,件件惯熟。

    ⊙一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谙

    《杨家将演义》四:一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谙,随凭娘娘亲试。

  • 英雄无用武之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英雄无用武之地

    【释义】:

    形容有才能的人没有施展才能的地方或机会。□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英雄无所用武。《喻世明言》八:李都督虽然骁勇,奈英雄无用武之地。《醒世姻缘传》一:这个晁大舍原是挥霍的人,只因做了穷秀才的儿子,叫他英雄无用武之地。《隋唐演义》六六:如今在此家庭相聚,彼虽多谋,只好痴守,英雄无用武之地。□按,此语已见于《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

    《三国演义》四三:今操芟除大难,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 文不文,武不武-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文不文,武不武

    【释义】:

    文的不行,武的也不行。形容人不成才。也形容什么都不能干。《瑶华传》四一:哪知这些人里头有两个坏鬼在内,一个是姓詹,名德著,是个外路人,文不文,武不武,惯做混帐讼师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三四:端甫道:“不知他的男人是做甚么的?”王大嫂道:“是一个废人,文不文,武不武,穷的没饭吃,还穿着一件长衫,说甚么不要失了斯文体统。”

    ⊙文不能文,武不能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七九:只有伯明一个儿子,却极不长进,文不能文,武不能武。

    ⊙文又不文,武又不武

    《红楼梦》四八:况且我长了这么大,文又不文,武又不武,虽说做买卖,究竟戥子算盘从没拿过。

    ⊙文不能测字,武不能打米

    打米:舂米。《荡寇志》一〇四:就算逃到他乡外府,我又毫无积蓄,叨祖上这点荫生,文不能测字,武不能打米,一门老小岂不活活饿死?《何典》九:我虽文武官员俱曾做过,却文不能测字,武不能打米,怎当得这个苦差!

  • 文死谏,武死战-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文死谏,武死战

    【释义】:

    谓文官为了社稷,对君王的过错要敢于直言相谏,甚至犯颜至死,亦所不惜;武官为了保卫社稷,不惜战死于沙场。《红楼梦》三六:这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的名节,便只管胡闹起来。《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必是先有了这个心,才有古往今来那无数忠臣烈士的文死谏,武死战。

    ⊙文臣死谏,武臣死战

    《绘芳录》五六:我辈生于承平之世,圣朝无阙,谏书日稀,不必效文臣死谏;边疆安谧,烽火不惊,不必效武臣死战。

  • 文来文对,武来武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文来文对,武来武对

    【释义】:

    对方来文的就用文的对付,对方来武的就用武的对付。指根据对方方法、态度相应采取措施来对付。《水浒全传》二八:武松道:“不怕。随他怎么奈何我,文来文对,武来武对。”《九云记》九:琼贝道:“以德报德,独非圣人之教乎?文来文对,武来武对,便是古今之通义。”

  • 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

    【释义】:

    意谓无论文武,都没有大的才干。比喻人不成才。《续英烈传》五:你大则大,不过是一个和尚。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如何这等放肆。《何典》六:你只晓得读了几句死书,会咬文嚼字,……若讲究实际工夫,只怕就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倒算弃物了。

  • 文不能拈笔,武不能拉弓-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文不能拈笔,武不能拉弓

    【释义】:

    文的方面不能像书生秀才一样拈笔作文,武的方面不能像战士一样拉弓射箭。比喻人没能耐,不成才。《官场现形记》二九:目下老成虽已凋谢,而一班勋旧子弟承祖父余荫,文不能拈笔,武不能拉弓,娇生惯养,无事可为。

    ⊙文不能像秀才,武不能当兵

    《冷眼观》二二:不过是没有穿过皮底鞋子,跑过山东道儿,文不能像秀才,武不能当兵。

  • 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挥戈定太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挥戈定太平

    【释义】:

    文臣用笔杆来治理国家,武将用兵器来平定天下。《西湖二集》一七:自幼读了那臭烂腐秽文章,并不知古今兴亡治乱之事,不学无术,胡做乱为,一遇祸患,便就惊的屁滚尿流,弃城而逃,或是思量伯嚭渡江,甚为可恨。这样的人,朝廷要他何用?那“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挥戈定太平”这两句何在?

    ⊙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持刀定太平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二: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持刀定太平。他既是个出家人,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有个甚么本领高强?他有个甚么十分利害?

    ⊙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提刀定太平

    《玉燕姻缘全传》六八:次日,祭纛起程,天子命文、武官送出皇城。这正是: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提刀定太平。

  • 文人笔端,辩士舌端,比武士兵端更加利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文人笔端,辩士舌端,比武士兵端更加利害

    【释义】:

    意谓与武士的兵器相比,文人的笔、辩士的舌更可怕。《八洞天》三:从前黎表兄央你代作之文,都是些赌口快的机锋,损阴德的翰墨。常言道:“陷水可脱,陷文不活。文人笔端,辩士舌端,比武士兵端更加利害。”即君青年丧目,安知非文字造孽所致!

  • 武不善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武不善作

    【释义】:

    动武的事不能和和善善、斯斯文文地去做。指动武讲不得礼让斯文。《西游记》六三: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误了你去取经!《儿女英雄传》一七:从来武不善作。邓九公合褚一官便都摘了帽子,甩了大衣,盘上辫子,又在短衣上杀紧了腰,叫了四个人进来捆那绳杠。

  • 武官出不得文官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武官出不得文官手

    【释义】:

    武官跑不出文官的手心。比喻武官往往斗不过文官。《快心编》一〇:做武官的常有一句话佩服在心,你道恁话?道是武官出不得文官手。

  • 武松的妈妈坐在山顶上,看着儿子打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武松的妈妈坐在山顶上,看着儿子打虎

    【释义】:

    意即坐山观虎斗。《飞跎全传》三:第十出武松的妈妈坐在山顶上,看着儿子打虎。

  •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释义】:

    货:售。学得文才武略,以求得到帝王的青睐重用。《喻世明言》二〇:陈辛曰:“我正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数日,去赴选场。《封神演义》二四:此时用武之秋,上心学艺,若能得功出仕,便是天子之臣,岂是打柴了事。古语有云:“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又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也是你拜我一场。《说岳全传》一二:岳大爷道:“王爷听禀,举子十载寒窗,所为何事?自古说:学成文武艺,原是要货与帝王家的。”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五美缘全传》七九:自古说得好,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俺就有此意,出力皇家。前番劫了法场,杀死无数官兵,有罪在身。难得贤弟征西,愚兄愿去,立功以赎前罪。

  •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

    【释义】:

    文事:非军事方面的事务,此指外交谈判。意谓外交谈判必有军事力量作保障。□语出《榖梁传·定公十年》:因是以见,虽有文事,必有武备。《东周列国志》七八:乘车已具,定公将行,孔子奏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武之事,不可相离。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备者,必有文事

    《东西晋演义·东晋》五:近臣奏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备者,必有文事。臣观谢尚书胸中有百万兵,不似臣等耳,宜与去之,可选大将副贰,破秦必矣。”

    ⊙有文事,必有武备

    《银瓶梅》一八:自古有文事,必有武备。圣人训示,千古不易之法。今招降已有二龙山为例,倘此寇不服,定必动兵,如打仗交战,又非陈、刘两文士所任,必得两三员勇将为佐,待两文士提调,方得合其济用。

  • 治则事文,乱则事武-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治则事文,乱则事武

    【释义】:

    意谓治世习文,乱世习武。《快心编》一三:古语云:治则事文,乱则事武。方今寇烽燎炽,淮北动摇。执事擐甲行间,自必谋往剿耳。虽革窃乌合,不难平灭,然运筹决胜,亦赖其人。故执事有收罗豪杰之举。

  • 全武行-汉语惯用语辞典

    全武行quán wǔ háng

    原指戏曲舞台上全副武打表演。也用以比喻暴力行动。郭沫若《‘侵略日本’的两种姿态》“自由主义的日本政治家和言论家的亲善剧退了场,法西斯谛的军阀及其爪牙的全武行,正打得锣鼓喧天。”

  • 十八般武艺-汉语惯用语辞典

    十八般武艺shí bā bān wǔ yì

    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也泛指多种武艺。元杨梓《敬德不伏老》“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文的必是琴棋书画无所不晓,武的必是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②比喻多种技能。老舍《学习当先》“假如有人以为我是老作家,必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那就难免捧得越高摔得越疼了。”

  • 重武器-汉语惯用语辞典

    重武器zhòng wǔ qì

    比喻有很大威力的事物或手段。梁斌《播火记》“朱老星牙间打着咯咯,说‘那可怎么办?’朱大贵说‘只得暴露咱的重武器了!’”

  • 一文一武-佛源语词词典

    一文一武

    一个文臣,一个武将。指两个人从事的职业、工作性质完全不同。《虚堂和尚语录》卷五:“一文一武偶相逢,说尽英雄各不同。俱往长安朝圣主,姓名终是达天聪。”现代汉语中,“文”多指从事文字工作的知识分子;武,指军人。如: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一个在机关工作,另一个参军了,一文一武啊。

  • 武-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武wǔ

    ①与军事、战争有关的事。《韩非子·五蠹》:“上德不厚而行~,非道也。”《降中对》:“此用~之国,而其主不能守。”②指有关战争的一种道德。《烛之武退秦师》:“以乱易整,不~。”③勇武,勇猛。《诗经·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有力。”(孔:甚,很。)《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终刚强兮不可凌。”④士。《淮南子·览冥》:“勇~一人,为三军雄。”⑤足迹。《诗经·大雅·生民》:“履帝~敏。”(履:踏,踩。敏:拇,大脚趾。)《楚辞·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踵:脚后跟。)⑥继承。《诗经·大雅·下武》:“下~维周,世有哲王。”(哲王:贤明的君主。)⑦古代再举足(迈两次)为步,半步为武。《国语·周语下》:“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尺寸之间。”⑧周代乐曲名。《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尽美矣,未尽善也。”(韶:传说舜时的乐曲名。)

    【武备】①军备,武装力量。《史记·孔子世家》:“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有武事者必有文备。”②武器。《汉书·雋不疑传》:“剑者君子~,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

    【武步】①跬步,半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周书·令狐整传》:“一日千里,必基~。”②举步威武,虎步。张华《劳还师歌》:“挥戟陵劲敌,~蹈横尸。”

    【武夫】①武士,勇士。《诗经·周南·兔罝》:“赳赳~,公侯干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②同“珷玞”。一种似玉的石头。《战国策·魏策一》:“白骨疑象,~类玉。”

    【武举】指科举制度中的武科,亦为武举人之简称。邵长蘅《阎典史传》:“~黄略守东门,把总某守南门,陈明远守西门,应元自守北门。”

    【武略】军事方面的才能。《旧唐书·王忠嗣传》:“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严重:谨严持重。)

    【武术】本指军事,后指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女婉贞,年十九,自幼好~,习无不精。”

  • 习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习武xí wǔ

    【释义】:

    练习武艺。茅盾《子夜》:“如果不是二十五年前习武骑马跌伤了腿…那么现在吴老太爷也许不至于整天捧着《太上感应篇》罢?”

  • 十八般武艺-现代汉语大词典

    十八般武艺shí bā bān wǔ yì

    【释义】:

    ①指使用刀、枪、剑、戟等古兵器的武艺。十八种兵器有多种提法,较常见的指刀、枪、剑、戟、棍、棒、槊、镗、斧、钺、铲、钯、鞭、锏、锤、叉、戈、矛。也泛指多种武艺。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文的必是琴棋书画无所不晓,武的必是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②比喻多种技能。老舍《学习当先》:“假如有人以为我是老作家,必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那就难免捧得越高摔得越疼了。”

  • 卖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卖武mài wǔ

    【释义】:

    靠表演武术谋生。许地山《女儿心》:“那卖武的黄胜取了些万应的江湖秘药来,敷她底伤口。”

  • 原子武器-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武器yuán zǐ wǔ qì

    【释义】:

    利用原子核反应所放出的能量造成杀伤和破坏的武器。详“核武器”。

  • 用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用武yòng wǔ

    【释义】:

    ①使用武力;用兵。②比喻施展本领。

  • 用武之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用武之地yòng wǔ zhī dì

    【释义】:

    宜于作战的地方;进行战争的地方。比喻施展本领的地方。冰心《两个家庭》:“你自己先把根基弄坏了,将来就有用武之地,也不能做个大英雄,岂不是自暴自弃?”

  • 人民武装-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民武装rén mín wǔ zhuāng

    【释义】:

    属于人民的武装力量。在中国,指人民解放军和民兵等武装组织,也特指民兵等群众性武装组织。

  • 人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武rén wǔ

    【释义】:

    人民武装的简称。《人民日报》1988.1.11:“山东省临沂军分区近年组织500余名人武干部,长期住在沂蒙山区444个贫困村蹲点扶贫。”

  • 化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化武huà wǔ

    【释义】:

    化学武器的简称。《解放日报》1989.7.19:“美苏达成禁止化武协议。”

  • 化学武器-现代汉语大词典

    化学武器huà xué wǔ qì

    【释义】:

    利用毒剂大规模杀伤破坏的一种武器,包括毒剂和施放毒剂的各种武器弹药。也指喷火或发烟的军用器械等。

  • 全武行-现代汉语大词典

    全武行quán wǔ háng

    【释义】:

    原指戏曲舞台上全副武打表演。也用以喻暴力行动。含贬义。郭沫若《‘侵略日本’的两种姿态》:“自由主义的日本政治家和言论家的亲善剧退了场,法西斯谛的军阀及其爪牙的全武行,正打得锣鼓喧天。”

  • 健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健武jiàn wǔ

    【释义】:

    刚强勇武。赵朴初《寿阳曲》:“僧伽罗(锡兰主要民族)奋迅狮儿多健武。”

  • 偃武修文-现代汉语大词典

    偃武修文yǎn wǔ xiū wén

    【释义】:

    停息武备,修明文教。鲁迅《有趣的消息》:“我近来觉得有趣的倒要算看见那在德国手格盗匪若干人,在北京率领三河县老妈子一大队的武士刘百昭校长居然做骈文,大有偃武修文之意了。”

  • 玄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玄武xuán wǔ

    【释义】:

    ①四象之一。包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和壁宿。古代把其联想为乌龟和蛇相缠之象。②道教所奉的北方的神。

  • 玄武岩-现代汉语大词典

    玄武岩xuán wǔ yán

    【释义】:

    一种灰黑色多气孔的火山喷出岩。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铁和氧化镁等,分布极广。常用作建筑材料和制作水泥的原料,还可用以加工防火、防水、耐磨的岩棉和岩纸等。

  • 讲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讲武jiǎng wǔ

    【释义】:

    讲习武事。如:阅兵讲武。

  • 动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动武dòng wǔ

    【释义】:

    使用武力;斗殴。王镇《枪》:“这是佛门净地,怎么在这里动武?”

  • 劳武结合-现代汉语大词典

    劳武结合láo wǔ jié hé

    【释义】: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制定的一项政策,要求边区军民一面参加生产劳动,一面进行军事训练。建国后主要用于加强民兵建设。如:认真贯彻劳武结合的原则,一面搞生产,一面搞军事训练。

  • 勇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勇武yǒng wǔ

    【释义】:

    勇猛威武。阿英《洪宣娇》:“洪宣娇不仅如咀雪子所说勇武善战,还具有一定高度的政治才能。”

  • 墩子武生-现代汉语大词典

    墩子武生dūn zi wǔ shēng

    【释义】: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长靠武生的俗称。主要特点是扎“靠”(传统戏中武将的装束),穿厚底靴。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挑滑车》中的高宠等。

  • 扬威耀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扬威耀武yáng wēi yào wǔ

    【释义】: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萧殷《桃子又熟了…》:“这个人穿着美式军服,扬威耀武地吼叫着。”

  • 英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英武yīng wǔ

    【释义】:

    ①英俊勇武。蒋光慈《在黑夜里》:“你的神情证明你是一个英武的少年。”②英俊勇武的人。甯调元《壬子感事》:“似此生存真不易,古来英武亦无多。”

  • 英雄无用武之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英雄无用武之地yīng xióng wú yòng wǔ zhī dì

    【释义】:

    比喻有胆识,有才能而无施展的机会。语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老舍《神拳》:“秀才不动笔,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吗?”

  • 尚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尚武shàng wǔ

    【释义】:

    崇尚勇武或武事。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来到黄包车行的门前,就把腰干伸直,拿出一点尚武精神来。”

  • 常规武器-现代汉语大词典

    常规武器cháng guī wǔ qì

    【释义】:

    通常使用的武器,如枪、炮、飞机、坦克等,也包括冷兵器。与核武器相对而言。

  • 演武厅-现代汉语大词典

    演武厅yǎn wǔ tīng

    【释义】:

    练武场的厅堂。沈从文《新与旧》:“这战兵在马上杀了一阵球,又到演武厅来找对手玩‘双刀破牌’。”

  • 寒武纪-现代汉语大词典

    寒武纪hán wǔ jì

    【释义】: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Cambria)是英国威尔士一个古代地名,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故名。约开始于五亿七千万年前,结束于五亿年前。本纪分为早、中、晚三个世。生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主,特别是三叶虫。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我国南北很多省区当时为海水所淹没。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寒武系”。

  • 寒武系-现代汉语大词典

    寒武系hán wǔ xì

    【释义】: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参见“寒武纪”。

  • 孔武有力-现代汉语大词典

    孔武有力kǒng wǔ yǒu lì

    【释义】:

    非常勇猛有力。郭沫若《黑猫》:“能够占有俘虏中最美貌的女子的人,必然是战胜者中的孔武有力的男子。”

  • 骁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骁武xiāo wǔ

    【释义】:

    勇猛威武。也指勇猛威武的人。《花城》1981年第2期:“在这个骁武统治的雄邦里,受到竭诚拥戴的全是强悍骁勇的精英。”

  • 练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练武liàn wǔ

    【释义】:

    ①操练军事技术。《中国歌谣资料》:“一手锄头一手枪,生产练武忙。”②学习或练习武艺。如:他一早就拿刀出去练武了。③泛指学习或练习各项技术。如:全厂开展技术练武,准备参加年底举行的全厂技术竞赛。

  • 细菌武器-现代汉语大词典

    细菌武器xì jūn wǔ qì

    【释义】:

    即生物武器。

  • 继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继武jì wǔ

    【释义】:

    指足迹相接。武,足迹。比喻继续前人的事业。张昭汉《癸丑暮秋偕璧子漫游长江歌以纪事》:“组练横江夺高垒,彭郎继武今无人。”

  • 无用武之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用武之地wú yòng wǔ zhī dì

    【释义】:

    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无法施展才能。叶紫《火》:“他展望着这凌乱的原野,心火一阵阵地往上冒。再看看这一营大兵,自家非常惋惜地感觉得无用武之地。”

  • 核武器-现代汉语大词典

    核武器hé wǔ qì

    【释义】:

    核子武器、原子武器的通称。即利用原子核反应所放出的能量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的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和放射性战剂。

  • 轻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轻武qīng wǔ

    【释义】:

    指轻视武事。如:重文轻武。

  • 轻武器-现代汉语大词典

    轻武器qīng wǔ qì

    【释义】:

    射程较近、容易携带和使用的武器,如步枪、手枪、轻机关枪。

  • 威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威武wēi wǔ

    【释义】:

    ①军威;武力。范文澜等《中国通史》:“以为专用威武,就可使宋人屈服,这是空话,不切实用。”②勇壮;有威风或气派。周而复《白求恩大夫》:“白大夫看到村边欢迎他的行列,那么有秩序,那么威武。”

  • 威武不屈-现代汉语大词典

    威武不屈wēi wǔ bù qū

    【释义】:

    权势不能使之屈服。如:苏武威武不屈的爱国精神千古传颂。

  • 比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比武bǐ wǔ

    【释义】:

    比赛武艺。也泛称各种行业技能技巧的比赛。如:技术大比武。

  • 步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步武bù wǔ

    【释义】:

    ①指很短的距离。古代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②脚步。郁达夫《钓台的春昼》:“我于感谢了一番他的盛意之后,重整步武,再摸上山去。”③跟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模仿、效法。如:步武前哲,效法先贤。

  • 武-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wǔ

    【释义】:

    ①指有关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如:武力;武艺;武术。也指劳动或动手能力。如:要培养学生能文能武。②勇猛;猛烈。如:威武;武火。引申指粗鲁。如:武气。③指武夫、武将。如:文恬武嬉。④指兵器。如:武库。⑤半步。参见“步武①”。泛指脚步。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徘徊数武,是光景者乃若随人。”⑥姓。

  • 武二花-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二花wǔ èr huā

    【释义】:

    我国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净行的一种。以表演跌扑摔打为主,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许褚、《打焦赞》中焦赞等。也叫摔打花脸。

  • 武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人wǔ rén

    【释义】:

    指军人。鲁迅《科学史教篇》:“武人抚剑而视太空。”

  • 武力-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力wǔ lì

    【释义】:

    ①军事力量。巴金《死去的太阳》:“我看用武力占领租界是不合条约。”②强暴的力量。鲁迅《野兽训练法》:“用武力拳头去对付,就是所谓‘霸道’。”

  • 武工-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工wǔ gōng

    【释义】:

    武术功夫。多指戏曲中的武术表演。

  • 武工队-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工队wǔ gōng duì

    【释义】:

    见“武装工作队”。

  • 武士-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士wǔ shì

    【释义】:

    ①有勇力的人。蒋光慈《劳动的武士》:“我敬爱的劳动的武士啊!你是英雄的,而且是忠诚的。”②指古代宫廷卫士。③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骑士。鲁迅《黄祸》:“他(德皇威廉)还画了一幅图,是一个罗马装束的武士,在抵御着由东方西来的一个人。”

  • 武士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士道wǔ shì dào

    【释义】:

    日本武士遵守的封建道德。始于镰仓幕府时代。内容有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目的在使武士忠实地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明治维新后,武士等级在法律上废除,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却经常利用所谓武士道精神宣传军国主义,发动对外侵略。

  • 武小生-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小生wǔ xiǎo shēng

    【释义】: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小生的一种。以表演武功为主,兼重唱、念、做功,如京剧《八大锤》中的陆文龙、《镇潭州》中的杨再兴等。

  • 武夫-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夫wǔ fū

    【释义】:

    ①有勇力的人。陶成章《浙案纪略》:“金宝虽一卤莽武夫,然品貌清俊,状若贵公子。”②指军人。范文澜等《中国通史》:“(唐玄宗)想在对外战争上大立声威,自然要重用聚敛之臣和野心的武夫。”

  • 武艺-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艺wǔ yì

    【释义】:

    指骑、射、击、刺等武术方面的技能。杨朔《三千里江山》:“据他自己说,他从十几岁就练武艺,才练的这样强壮。”

  • 武气-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气wǔ qì

    【释义】:

    方言。形容说话口气粗暴。沙汀《催粮》:“然而正在这个时候,柯胡子大声武气走过来了。”

  • 武风-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风wǔ fēng

    【释义】:

    习武的风尚。范文澜等《中国通史》:“四时捺钵制,使契丹贵族在接受汉文明的同时,仍能不废鞍马射猎,保持勇健的武风。”

  • 武火-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火wǔ huǒ

    【释义】:

    指烧菜煮饭等时所用的猛烈的火。与“文火”相对而言。周立波《湘江一夜》:“(董千)亲自往灶口添了一块干柴,说道:‘烧鱼要武火。’”

  • 武丑-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丑wǔ chǒu

    【释义】: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丑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而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着重翻跳武技,也讲究口齿清楚有力,俗称开口跳。如京剧《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昆剧《挡马》中的焦光普。

  • 武打-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打wǔ dǎ

    【释义】:

    传统戏曲中用武术表演的搏斗。

  • 武打片-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打片wǔ dǎ piàn

    【释义】:

    即功夫片。

  • 武功-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功wǔ gōng

    【释义】:

    ①军事方面的功绩。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民还不安定,应该要先务内政,不要去图武功。”②武术功夫。徐迟《牡丹》:“这边看不行了,也搭起三张桌子,把观众又吸引了回来。可是,他没有武功底子,翻下来摔断了腿。”

  • 武术-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术wǔ shù

    【释义】:

    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运动形式有套路和对抗等。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锻炼身体或自卫御敌的一种方法。其中有的已列入竞技运动项目。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等。旧称国术。

  • 武旦-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旦wǔ dàn

    【释义】: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打出手。多在神话剧中扮女仙或女妖,如京剧《盗仙草》中的白素贞。也扮演女将和女侠,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

  • 武生-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生wǔ shēng

    【释义】: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生行的一种。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有长靠武生与短打武生之分。扮演老年勇武的有武老生。武生也兼演部分武净戏,如京剧《铁笼山》中的姜维。猴戏中的孙悟空也多由武生扮演。瞿秋白《新英雄》:“戏台上的武生会翻跟斗,也可以使看戏的人大声喝彩。”

  • 武圣-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圣wǔ shèng

    【释义】:

    旧时我国民间对关羽、岳飞的尊称。鲁迅《马上支日记》:“虽是崇奉关岳的大人先生们,倘问他心目中的这两位‘武圣’的仪表,怕总不免是细着眼睛的红脸大汉和五绺长须的白面书生。”

  • 武弁-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弁wǔ biàn

    【释义】:

    武官,军官。郭沫若《北伐途次》:“他也谦逊着,说他只是一介武弁,只晓得服从上官命令。”

  • 武老生-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老生wǔ lǎo shēng

    【释义】: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指京剧传统剧目中挂白髯口(白须)的勇武脚色,表演上武打和唱功兼备,如《百凉楼》中的吴祯、《剑峰山》中的邱成等。

  • 武场-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场wǔ chǎng

    【释义】:

    戏曲伴奏乐队所用打击乐器的统称。如京剧的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水钗、堂鼓等。习惯上也把演奏打击乐的乐师称为“武场”。

  • 武师-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师wǔ shī

    【释义】:

    旧时对擅长武术的人的尊称。

  • 武曲星-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曲星wǔ qū xīng

    【释义】:

    星名。旧时认为其主掌人间的武事。茅盾《残冬》:“有文曲星、武曲星帮忙呢!福气大的人,十一二岁也就坐上龙庭了!”

  • 武行-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行wǔ háng

    【释义】:

    泛指专演武戏的配脚。多出现在开打的场面里,唱、白、做工都不重要,所扮脚色在剧本中大都没有名字。叶圣陶《倪焕之》:“下了课的时候,耳朵里是茶馆一般的喧嚷,眼前一片扰乱,好像上演全武行的戏。”也以喻骚乱打斗的行为。鲁迅《忆韦素园君》:“段派的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林素园,带兵接收学校去了,演过全副武行之后,还指留着的几个教员为‘共产党’。”

  • 武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会wǔ huì

    【释义】:

    旧称祭神赛会时所组织的杂技表演活动。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极为盛兴。内容有狮子、开路、杠子、少林、双石头等,皆以武功胜。

  • 武把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把子wǔ bǎ zi

    【释义】:

    戏剧中表演武打的人。杜鹏程《年青的朋友》:“王军从车下爬出来,在地下打了个滚,像演戏的‘武把子’似的一蹦跳起来。”

  • 武花脸-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花脸wǔ huā liǎn

    【释义】:

    见“武净”。

  • 武员-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员wǔ yuán

    【释义】:

    旧时指军事官员。

  • 武秀-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秀wǔ xiù

    【释义】:

    武秀才。许地山《换巢鸾凤》:“从前要做武官是考武秀、武举;现在只要先上梁山做大王,一招安至小也有排长、连长。”

  • 武库-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库wǔ kù

    【释义】:

    储藏兵器的仓库。鲁迅《科学史教篇》:“加以武库久空,战备不足,故目前之急,有非人力所能救者。”

  • 武林-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林wǔ lín

    【释义】:

    指武术界。《北京日报》1982.6.16:“在去年全国武术比赛中荣获三块金牌的武林新秀…颇具功力和气魄。”

  • 武松-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松wǔ sōng

    【释义】:

    《水浒传》中人物。勇猛刚烈,曾在景阳冈徒手打死猛虎。后参加梁山农民起义军,到处诛除强暴,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英雄形象之一。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

  • 武具-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具wǔ jù

    【释义】:

    军事器具;武器。鲁迅《科学史教篇》:“其时学者,无不尽其心力,竭其智能。见兵士不足,则补以发明;武具不足,则补以发明。”

  • 武昌鱼-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昌鱼wǔ chāng yú

    【释义】:

    三国吴嗣主孙皓从建业迁都武昌,丞相陆凯进谏,疏中引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见《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武昌鱼指武昌附近所产的团头鲂。毛泽东《水调歌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 武侠-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侠wǔ xiá

    【释义】:

    旧指有武艺、讲义气、专打抱不平的人。茅盾《子夜》:“近来学诗也喜欢什么武侠了;刀呀,枪呀,弄了一大批!”

  • 武侠小说-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侠小说wǔ xiá xiǎo shuō

    【释义】:

    侠义公案小说。滥觞于唐人传奇的若干作品,到清代发展成长篇小说。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时代的黑暗统治,但过分宣扬了清官、侠客、义士的作用。较流行的有《施公案》、《七侠五义》等书。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那所谓民族主义文学,和闹得已经很久了的武侠小说之类,是也还应该详细解剖的。”

  • 武备-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备wǔ bèi

    【释义】:

    军备。指武装力量、军事装备等。郭沫若《和平的武器与武器的和平》:“我们对于这个堡垒,是只有加强它的武备,以期达到集体的安全,和平的恢复,人性的改造。”

  • 武庙-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庙wǔ miào

    【释义】:

    供奉关羽的庙,也指关羽、岳飞合祀的庙。

  • 武净-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净wǔ jìng

    【释义】: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净行的一种。以表演武打为主,如京剧《挑滑车》中的金兀术。也叫武花脸。

  • 武官-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官wǔ guān

    【释义】:

    ①军官。②驻外使馆的组成人员的一种。通常由一国的军事部门派遣军事人员担任。职责是代表本国军事主管部门处置同驻在国军事主管部门之间的军事交往事宜。同时也是本国外交代表在军事问题上的顾问。武官享受外交特权。

  • 武界-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界wǔ jiè

    【释义】:

    军事界。鲁迅《致萧军萧红》:“文界的腐败,和武界也并不两样。”

  • 武科-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科wǔ kē

    【释义】:

    科举制度中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唐代始设,称武举,科目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负重、身材之选。以后历代皆设,但不定期举行。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沿置。

  • 武将-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将wǔ jiàng

    【释义】:

    ①军事将领。鲁迅《采薇》:“开初,是路旁的民众,驾前的武将,都吓得呆了。”②指勇猛或凶暴的人。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

  • 武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举wǔ jǔ

    【释义】:

    ①即武科。②武举人的简称。

  • 武勇-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勇wǔ yǒng

    【释义】:

    威武勇猛。鲁迅《阿Q正传》:“(阿Q)独有这回却非常武勇了。”

  • 武剧-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剧wǔ jù

    【释义】:

    以武功为主的戏。也以喻战争场面。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历史上所谓‘海盗’和‘水寇’,曾演过无数的武剧。”

  • 武略-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略wǔ lüè

    【释义】:

    军事谋略。如:文韬武略。

  • 武馆-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馆wǔ guǎn

    【释义】:

    旧时民间教习武艺的处所。

  • 武断-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断wǔ duàn

    【释义】:

    ①以威势妄断是非或独断独行。如:武断乡里。②只凭主观作判断。李大钊《战后之妇人问题》:“我们中国的女界,对于这世界的妇人问题,有点兴趣没有,我可不敢武断。”③主观,盲目自信。鲁迅《名字》:“有时也自己想:这实在太武断,太刚愎自用了。”

  • 武装-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装wǔ zhuāng

    【释义】:

    ①军装。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②军事装备。③用武器加以装备。瞿秋白《饿乡纪程》:“华侨会向来能自己组织巡防队之类的商团,武装起来抵御红胡子。”④用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来装备。宋庆龄《培养坚强的革命后代》:“我们必须在精神上和身体上来武装他们,使他们能受得起他们将要面临的考验。”⑤指军队。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现在是抗日战争的时期,我们党的武装在前线上配合友军同敌人进行残酷的战争。”⑥指武力、暴力。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主要方法,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不能是和平的,而必须是武装的。”

  • 武装力量-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装力量wǔ zhuāng lì liàng

    【释义】:

    国家正规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子弟兵和各族人民的武装力量。”

  • 武装工作队-现代汉语大词典

    武装工作队wǔ zhuāng gōng zuò duì

    【释义】: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指战员、政治工作人员和地方干部组成的精干的武装小分队。其任务是深入到敌占区进行武装斗争和宣传组织工作,灵活运用各种斗争方式打击瓦解敌军,摧毁伪组织和伪政权,配合根据地对敌斗争,使敌占区逐步变为根据地。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在地方兵团方面,组织了许多经过良好训练,在军事、政治、民运各项工作上说来都是比较地更健全的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之敌后,打击敌人,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也简称“武工队”。马烽等《吕梁英雄传》:“武工队也要经常到敌人屁股后面去活动,并组织那里的老百姓和敌人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