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故)是什么意思
故杀←→误杀-反义词词典
故杀←→误杀gùshā-wùshā
【词性】:动
故杀,有意杀害。
误杀:法律上指主观上没有杀人意图,因过失而伤人致死。
【例】 经过勘察调查,法院认为这是故杀,不是误杀。
故乡←→异乡-反义词词典
故乡←→异乡gùxiāng-yìxiāng
【词性】:名
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
异乡:外地;外乡。
【例】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鲁迅:《呐喊·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他乡←→故乡-反义词词典
他乡←→故乡tāxiāng-gùxiāng
【词性】:名
他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故乡:家乡;老家。
【例】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唐·王勃:《蜀中九日诗》) 忽然,他又以为自己是睡在黄河畔的故乡,给地主郭金斗家割麦子,中午歇晌,柳阴移动了,太阳才晒的浑身燥热。(杨尚武:《追匪记》)
无意←→有意 故意-反义词词典
无意←→有意 故意wúyì-yǒuyì gùyì
【词性】:形
无意:1.没有做某事的愿望。2.不是故意的。
有意:1.有心思。2.故意。
故意:有意识地(那样做)。
【例】 他身上两边挎两只木箱,一只装炸药,一只装雷管,尽管安全检查员早对每个措施做了严格规定,但井下工作的一见到这号人,总有意无意地要避开几尺。(肖马 玉模:《矿山的路》) 马菲霞挨着沈浩如漫步走着,时时有意无意的用身体撞一下沈浩如。(艾明之:《浮沉》) “红发夹!”凤英一想,顿住,禁不住心里害羞,脸颊蓦地红了起来。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端端的害羞,故意问了一句:“我们村子是个穷村子,你还回来作什么?”(陈残云:《香飘四季》)
新居←→故居 旧居-反义词词典
新居←→故居 旧居xīnjū-gùjū jiùjū
【词性】:名
新居:刚建成或刚迁到的住所。
故居:以前曾经居住过的房子。
旧居:从前曾经住过家的地方。
【例】 傍晚,我靠着逐渐暗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巴金:《爱尔克的灯光》) 新居在一个学校附近,背山临水,地位清静,只不过平房四间。(夏丐尊:《猫》) 他从美国回国观光,还到旧居去看看。
意外←→故意-反义词词典
意外←→故意yìwài-gùyì
【词性】:形
意外:意料之外。
故意:有意识地(那样做)。
【例】 我爷儿三个,托安公子的一点福星,蒙姐姐救了性命,,已经是万分之幸,不见得此去再有什么意外的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这时,全家之中最快活的要算小海了,他故意冲着妹妹把舌头一伸,小声说:“乖乖!山里有狼哩!”(方之:《出山》)
常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常故cháng gù
【释义】:
常规,旧例。《淮南子·汜沦训》:“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故国-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故国gù guó
【释义】:
故乡。唐·杜甫《上白帝城二首》:“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又指祖国,本国;故都。
故里-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故里gù lǐ
【释义】:
家乡。南朝·梁·江淹《别赋》:“视乔木兮故里,诀北梁兮永辞。”唐·白居易《小阁闲坐》诗:“二疏返故里,四老归旧山。”
故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故土gù tǔ
【释义】:
故乡。唐·柳宗元《钴鉧潭记》:“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故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故乡gù xiāng
【释义】:
家乡。古乐府《木兰辞》:“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故园-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故园gù yuán
【释义】:
家园,故乡。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杜甫《复愁》诗:“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唐·李商隐《蝉》诗:“薄官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故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故交gù jiāo
【释义】:
旧友。唐·杜荀鹤《山中喜与故交宿话》诗:“山中深夜坐,海内故交稀。”
故旧-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故旧gù jiù
【释义】:
旧交,旧友。《论语·泰伯》:“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偷,指人情淡薄。
故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故人gù rén
【释义】:
老朋友。《礼记·檀弓下》:“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唐·孟浩然《留别王维》诗:“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又指前妻、前夫,死者,亦为对门生故吏的自称。
久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久故jiù gù
【释义】:
故旧。老朋友。《楚辞·九章·惜往日》:“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缟(gǎo),一种白色丝织品,缟素,指丧衣。王夫之通释:“久故,谓从亡出外之旧故。”按:此指随晋公子重耳出亡者。
衅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衅故xìn gù
【释义】:
罪情,罪过。衅,过失,罪过。《后汉书·蔡邕传》:“若器用优美,不宜处之冗散,如有衅故,自当极其刑诛。”《北史·外齐传·李惠》:“惠素为文明太后所忌,诬惠将南叛,诛之,……惠本无衅故,天下冤惜焉。”
故-古汉语虚词词典
故gù
副词
一、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是有意施行的。义即“故意”、“特地”。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史记·陈涉世家》)——句义: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跑,激怒尉官,让尉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戍卒们。忿恚(huì):使……愤怒。②成愍而与之,乃故往谯,更从佗求。(《后汉书·华佗传》)——句义:李成怜悯他并把药给了他,又特地去谯县,再请华佗给一剂药。
二、用于谓语前,表示事情原本如此。义即“本来”、“素来”。①管仲曰:“微君言,臣故将谒之。”(《韩非子·难一》)——句义:管仲说:“即便您不说,我本来也打算告诉您。”②谢奉故是奇士。(《世说新语·雅量》)③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欧阳修全集·泷冈阡表》)——处之有素:在此生活得已经习惯了。
三、表示动作或情况的持续或一仍其旧。义即“仍然”、“依旧”。①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史记·项羽本纪》)——分:分封。王(wàng):做王,使……称王。②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断:把织好的布截下。大人:此指婆母。
四、表示对必然性的强调。义即“一定”、“肯定”。①吴不亡越,越故亡吴;齐不亡燕,燕故亡齐。(《战国策·秦策三》)——亡:消灭。②抚军问殷浩:“卿定何如裴逸民?”良久,答曰:“故当胜耳。”(《世说新语·品藻》)——句义:抚军问殷浩:“你到底比裴逸民怎么样?”停了很长时间,殷浩回答:“肯定胜过〔他〕。”
五、表示动作施行或情况发生在过去。义即“原先”、“从前”、“过去”。①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句义:程不识原先和李广都以边郡太守的职分领兵驻守。②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史记·刺客列传》)
六、表示动作施行及情况发生是经常的。义即“常常”。①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杜工部集·春水》)——句义:又添加了数不尽的飞鸟,争着沐浴春水常常一同欢叫。②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杜工部集·彭衙行》)
连词
用于因果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示结果。义即“所以”;偶尔用于前一分句,后一分句追溯原因。义即“之所以……”。①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贱:〔出身〕寒微。多能鄙事:能干多种粗鄙的事务。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③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资治通鉴·汉纪·建安十三年》)④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汉书·晁错传》)——尧禹:唐尧、夏禹。捐瘠者:因饥饿而死或瘦弱不堪的人。畜:通“蓄”。备先具:事先有准备。
故此-古汉语虚词词典
故此gù cǐ
连词
见“故乃”。
故夫-古汉语虚词词典
故夫gù fú
连词
一、用于句首,表示下文所阐发的是某种道理或事物的规律。①故夫河水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论衡·状留》)——结合:冰封。斯须:刹那,短期。②故夫治国譬若张琴,大弦急而小弦绝矣。(《说苑·政理》)——张琴:拉琴。
二、用于因果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示结果。义即“所以”。①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论语·季氏》)——句义:鲁国的政权不属于鲁君,已经五代了,政权落于大夫,已经四代了,所以桓公的三房子孙都衰微了。
故乃-古汉语虚词词典
故乃gù nǎi
连词
用于因果复句的后一分句之首,表示结果。义即“所以”。“故此”义同。①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庄子·徐无鬼》)——句义:徐无鬼通过女商去拜见魏武侯,武侯慰问他说:“您太疲惫了,您对隐居山林感到辛苦,所以才肯来见我。”②宛、周、齐、鲁,商遍天下,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盐铁论·力耕》)
何故-古汉语虚词词典
何故hé gù
短语
“何故”用来询问原因,义即“什么缘故”、“为什么”。
一、作谓语。①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何故?”(《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与师言:楚君派遣使者到军中交涉。虞:料到。涉:犯。②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国语·晋语八》)③今吾在难,此正子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哉?(《孔子家语·致思》)——在难:在危难中。报怨:报仇。逃我者三:让我脱逃三次。④又问:“郎主待汝有恩,汝亡何故?”进曰:“锦衣玉食亦不恋也。”(《宋史·阎进传》)亡:逃跑。
二、在动词前作状语,或在“何故”与后面的动词之间有“而”连接。①楚成王兴师问曰:“何故涉吾地?”(《史记·齐太公世家》)——涉:进入,侵入。②太祖责之曰:“汝何故劝刘钧举兵助李筠反耶?”(《宋史·北汉刘氏传》)③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起居,意常郁郁,以是亡耳。”(《辽史·张砺传》)——亡:逃亡。④旁邻窥墙而问之曰:“子何故而哭悲若此乎?”对曰:“吾国将亡。”(《说苑·权谋》)⑤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单独成句,用来设问。义即“为什么”。①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墨子·贵义》)——处:闲呆着。益急:越发困窘。②故周以之存,汉以之亡。夫何故哉?岂世乏曩时之臣,士无匡合之志欤?(《晋书·陆机传》)——曩时:昔时。匡合: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简称。
奚故-古汉语虚词词典
奚故xī gù
短语
用来询问原因。义即“什么缘故”、“为什么”。
一、单独成句或作谓语。①齐侯问于晏子曰:“当今之时,诸侯孰危?”对曰:“莒其亡乎!”公曰:“奚故?”对曰:“地侵于秦,货竭于晋,是以亡也。”(《说苑·权谋》)——莒其亡乎:莒大概要灭亡了。地侵于秦:土地被秦国侵占。②夫子死也,吾未闻鲁人之若是也,奚故哉?(《孔丛子·杂训》)——句义:孔夫子死时,我没听说鲁国人如此,为什么呢?
二、作状语。①越人兴师诛田成子,曰:“奚故杀君而取国?”(《吕氏春秋·似顺》)②中行穆子围鼓,鼓人有以城反者,不许。军吏曰:“师徒不勤可得城,奚故不受?”(《说苑·贵德》)——鼓:地名,在今河北省晋县西。师徒不勤:兵士不受辛劳。
三、用来设问。义即“为什么”。①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奚故?为其害稼也。(《吕氏春秋·不屈》)②譬之若为宫室,必任巧匠。奚故?曰匠不巧则宫室不善。(《吕氏春秋·分职》)——为宫室:建筑宫室。
故步自封-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故步自封gù bù zì fēng
〈成〉比喻安于现状,不求上进。故步:原来的步伐。封:限制住。可以作谓语、定语、主语。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勇于创新,不要故步自封,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是不会出什么成果的|校长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人|故步自封只能导致落后和失败
非亲非故-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非亲非故fēiqīnfēigù
形容没有一点亲戚关系——沾亲带故(这个村子里,多数人都是~,非亲非故的很少。)
革故鼎新-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革故鼎新gégùdǐngxīn
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泥古不化(~的思想已经跟不上形势了,必须提倡革故鼎新的精神。)
故-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故gù
旧的——新(吐故纳~/温故知~/~交/~居)
故去-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故去gùqù
死去(多指长辈)——在世(老铁匠已经故去多年了。他~时,很喜欢这种花。)
故人-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故人gùrén
老朋友、旧友——新交(故人不冷,~不热,一视同仁。)
故杀-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故杀gùshā
故意杀害——误杀(他因杀人被捕了。到底是故杀还是~,目前还不清楚。)
故乡-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故乡gùxiāng
出生或早年长期居住的地方——异乡、他乡(侨居~的华侨,常常眷念祖国,怀念故乡。)
故意-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故意gùyì
有意识地(那样做)——无意(~中踩了一个人的脚,立刻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久经世故-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久经世故jiǔjīngshìgù
经历复杂,对世态人情很了解——初出茅庐(久经世故的人和~的人经历不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必然不同。)
毛举细故-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毛举细故máojǔxìgù
烦琐地列举细小的事情——提纲挈领(虽然材料十分丰富,也不能毛举细故,只能~地写一点。)
吐故-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吐故tǔgù
本指人体呼吸,吐出碳酸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东西——纳新(无产阶级政党要不断吐故~,清除废料,吸收新鲜血液。)
沾亲带故-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沾亲带故zhānqīndàigù
有亲戚朋友的关系——非亲非故(售货员对待顾客,不管是沾亲带故还是~,都应一视同仁。)
故国-古语词今用词典
故国gùguó
古老之国,建立久远之国。孟子拜见齐宣王时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们所说的古老的国家,并不是那个国家有高大的树木,而是说那个国家世代有功勋之臣的意思。)现在,你没有休戚与共的亲信大臣了。过去所进用的人,今日都已离去。(《孟子·梁惠王下》)后引申为:祖国,家乡。
今沿用引申义。
①祖国。郭沫若《战声集·归国杂吟》诗:“金台寂寞思廉颇,故国苍茫走屈平,挚眷辇家何处往,蚩蚩叹尔众编氓。”木桦《望远镜》:“美籍华人薛华菁女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眷恋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看一眼那位送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送上广袤的天空。”《文化娱乐》:“这次远离故国,一定精心照料少爷,愿与少爷同生共死……就这样,婿娟登上了驶往英国的远洋航轮。”
②家乡。李木庵《延安雅集》:“当筵戚叟人中豪,慷慨悲歌故国遥。高侯絃索自潇洒,手挥目送调弥高。”
故剑-古语词今用词典
故剑gùjiàn
旧剑。汉武帝崇敬鬼神,相信巫师、方士,并因此给卫太子等人招来巫蛊之祸,使其因此而遇害。卫太子之子(武帝曾孙)刘询,当时虽在襁緥之中,也受牵连而收养在狱中。掖庭令张贺十分喜爱他·奉养勤谨,以私钱供给读书。刘询长大后,张贺又将许广汉之女平君许以为妻,一年后生子,即后来的元帝。数月后刘询即位,是为宣帝。大臣们议论立皇后,“是时,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有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仔为皇后。”(这时,大将军霍光有一小女儿,而且又和太后有亲。于是,公卿们议论立皇后之事,皆心向霍将军之女,话尚未说出,宣帝已知其意,遂下诏求取他微贱时的一把旧剑。大臣们知其旨意,都表白立许倢伃为皇后。)许平君才得以立为皇后。(《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后引申为:原配夫人。
今沿用引申义。
《读者文摘》:“王赓自与(陆)小曼协议离婚后……打算从此不再另娶。一直到他年近五旬时,才由朋友撮合,与一个比他年轻三十岁的广东少女结合……因此两人貌合神离,并无爱情可言。王赓每和朋辈谈心,仍常常流露出故剑之思,也算是情有独钟的了。”
故旧-古语词今用词典
故旧gùjiù
旧交、老朋友。孔子十分重视礼,认为君子包括为人君者,若能厚待其亲属,那吗,天下的百姓就会重仁义相亲友。“故旧不遗,则民不愉。”(如果不遗忘其旧交,那全国的百姓也会厚道而不薄情。)(《论语·泰伯》)
今沿用本义。
华君武《说老不老,说小不小》:“从前,好和人扯淡开玩笑,现在感到时间更宝贵了,很少去拜访亲朋故旧,也怕去占别人时间。”《啄木鸟》:“唐生明同志时刻怀念台湾的亲朋故旧,痛心于海峡两岸的长期对峙。”《成都晚报》:“到这儿后,夫妻俩取些礼物先拜战友故旧,大家一一感慨。”
故里-古语词今用词典
故里gùlǐ
故乡。人有生离死别,因而有不同情景的离情别绪,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的心态:或黯然销魂,或心神不定,或游侠仗义而别,或从军征战而别。至于奔赴隔离绝远之国的分别,那又是另一番心情。他们将离乡到极远的国家去,在古代那交通极不方便的条件下,能有再相见的日期吗?“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依恋不舍地望着故乡的乔木,在北边的桥上与亲人永别。)左右的仆从心魂震动,亲戚宾客也为离别伤心流泪。一杯薄酒相赠,相叙平生之亲。(《文选·江淹·〈别赋〉》)
今沿用本义。
《四川广播电视报》:“旅美收藏家、纽约美洲中华艺术研究会会长陈哲敬先生捐赠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铜像,已于7月7日运回大千先生的故里四川内江。”《中国青年报》:“今年金秋10月,认定中华民族万姓同源根据地轩辕故里就在新郑的讨论会,与一批省内外中青年经济学者自发考察‘新郑现象’的讨论会,几乎同时在这片古老而又新奇的土地上进行。”《成都晚报》:“大千先生却只能像剧中那样,神游敦煌,魂归故里,曰归未归,遗恨九泉。”
故人-古语词今用词典
故人gùrén
旧交、老朋友。庄子在山中行走,见一棵大树枝叶茂盛,砍伐的人在它面前停歇了一下没有砍它。庄子问其原因,伐木人告诉他,此树砍来无用。庄子十分感慨:这棵树能享尽天年,是因为它不成材啊!“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庄子从山里出来后,住宿在一位老朋友家里。)老朋友非常高兴,吩咐童仆杀鹅款待,童仆请示主人,现有两只鹅,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杀哪一只为好?主人回答:杀不叫的。第二天,庄子的学生问他,昨天在山里,树木不成材而能享尽天年,今主人的鹅却因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对此将如何处置?庄子笑而回答:我将会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庄子·山木》)后引申为:死亡之人。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旧交、老朋友。陈毅《送沈、张请君赴延安》:“八载睽离望关陕,五年风雨仗延安。故人相见问消息,敌后荆榛仔细看。”《十月》:“倘若有一首你早年听过或唱过的歌曲,经历了漫长的生活道路以后,重新在耳边响起那亲切的旋律时,如见故人一样,能勾起你对往昔的回想、怀念。”《妇女生活》:“回国后,她同许多故人重相聚首,言谈举止并没有怪异之处。”
②死亡之人。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复员后张秀鸾却成了故人了。”《民主与法制》:“会不会有这么一天,故人的墓碑将盖满整个地球。”
故世-古语词今用词典
故世gùshì
前代。秦将蒙恬,蒙氏家族世代将门,屡建战功,蒙恬身任军务在外,其弟蒙毅出谋献策在朝内,称为忠信大臣,深受秦始皇宠爱。其他大臣将领都不敢和他们相争。赵高,阉臣,办事能力极强,被始皇提升为中车府令,后因犯大罪被秦始皇责成蒙毅依法惩处。赵高因此怀恨在心。秦始皇死后,赵高与李斯共同策划立胡亥为太子。赵高还在胡亥面前诽谤蒙毅,想除去蒙恬、蒙毅兄弟。子婴劝谏:从前赵王迁杀死贤臣李牧而改用颜聚,燕王喜用荆轲计而背弃盟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采纳了后胜的建议。)他们都因改变了本国旧的规章而遭杀身之祸,进而导致国家灭亡。现在,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谋士,君王想除去他们,我认为是千万不能这样做的。胡亥并未听子婴的劝谏,还是将蒙氏兄弟杀害了。(《史记·蒙恬列传》)后引申为:去世。
今沿用引申义。
《大众电影》:“十三岁那年,父亲故世,生活失去依靠,因在家乡难谋职业,便侍奉着老母赴‘十里洋场’的上海谋生。”《家庭》:“徐绪直早亡,生子徐延东、徐延同,皆已故世。”《文摘周报》:“滕佳故世后一周,一位电台的编辑含着泪对我说,滕佳的办公桌上堆满了花圈,她所有的东西仍在原位,使人不忍走入那间办公室。”
故知-古语词今用词典
故知gùzhī
老朋友。春秋时,鬷蔑因貌奇丑,欲见叔向而不能,只好跟随收拾碗筷的家臣进去。鬷蔑站在殿堂下,说了一句话。这时,叔向正端杯准备喝酒,听到这句话后立即说:一定是鬷蔑来了!遂下堂拉着鬷蔑的手与其上堂就座,并对鬷蔑说:你倘若不说话,我就几乎错过你了,话是不能不说的啊!他们俩人“遂如故知”。(很快就像老朋友一样。)(《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今沿用本义。
续范亭《郑州忆关中诸友》“茫茫大地将何之?落拓中原忆故知。七年浪迹悲赢马,十载洪涛恨睡狮。”艾青《在世界的这一边》:“也不是他乡遇见了故知,许多人都从来不曾见面,但在一种崇高的感情下,个个都像是久别的爱人。”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在艰难险厄的境地中,突然遇见了一个同情自己、而且救了自己生命的人,好像他乡遇故知……”
故(故而)-关联词语词典
故(故而)
“故”,连词。单用于陈述性的因果复句的后面分句的开头,总结上文所说的原因或理由,表示结果或结论。用法跟“所以”相同,但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女孩子天真如春风,快乐如小猫,长长的睡眠把白日的疲倦完全恢复过来,故她在月光下显得异常活泼,如一尾鱼在急流清溪里。(沈从文《月下小景》)
②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朱自清《绿》)
③此种陈酒例不发售,故无处可买,我只有一回在旧日业师家里喝过这样好酒,至今还不曾忘记。(周作人《谈酒》)
“故而”也是连词,用法相当于“故”。例如:
④大小便,是学生们监禁中暂时的解放,故而厕所就变作了乐园。(郁达夫《书塾与学堂》)
“故”,除了单用,还可以跟“因为、既”等合用,构成“因为……故……”一类的格式,表示因果关系。例如:
⑤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颇接近,故对于中产阶级的宣传颇相信,对革命取怀疑的态度。(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⑥翠翠既在船上拉缆子摆渡,故见到什么好看的、脸上长雀斑的、面相极古怪的、人乖的、眼睛眶子红红的,莫不在记忆中留下个印象。(沈从文《边城》)
【提示】
“故”,还可以作副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为了某种目的有意识地那样做,有“故意”的意思。后面只带单音词。例如:
⑦在这里,只有“当然”,而没有“但是”,如果在“当然”的后面,故弄玄虚地加上一个“但是”的凶劣尾巴,其结果只能是害了工作,又害了自己。(郭小川《“当然”》)
⑧因为我已经深知自己之讨厌,连自己也讨厌,又何必明知故犯的去使人暗暗地不快呢?(鲁迅《在酒楼上》)
故居 旧居-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故居 旧居
故居gùjū 旧居jiùjū
名词。指(某人)从前曾经居住过的房子。
“故居”含有“较久以前和家人在此居住过”的意味,多用于有名望的去世者,含尊敬的态度色彩。例如:“在鲁迅先生故居‘老虎尾巴’的东墙上,挂着一张日本人的照相”(许广平:《鲁迅回忆录》);“秋瑾故居,位于塔山南麓的和畅堂二十三号”;“义游览过托尔斯泰的故居雅斯拿雅·坡里拿雅”(郭沫若:《洪波曲》)。
“旧居”强调不是现在而是过去曾经居住过的,和“新居”相对待;一般用于还活着的人。例如:“在花明楼,有人提出要把少奇同志的旧居修缮一下”(《人民日报》,1980.5.19);“他的深情厚意,大家推卸不了,有的社员就搬进了他的旧居”(同上);“苏东坡被逐出旧居,只好用余钱立刻盖一间陋室”(林语堂:《苏东坡传》)。
故乡 家乡 乡里 乡井 故里 故土 闾里ǘ 乡 旧乡 故园-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故乡 家乡 乡里 乡井 故里 故土 闾里ǘ 乡 旧乡 故园
故乡gùxiāng 家乡jiāxiāng 乡里xiānglǐ 乡井xiāngjǐng 故里gùlǐ 故土gùtǔ 闾里lǘlǐ 乡xiāng503旧乡jiùxiāng 故园gùyuán
名词。指自己出生、成长的或自己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
“故乡”和“家乡”都有亲切的和热爱的感情色彩;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某个村庄、乡镇或城市,也可用于把这地点包括在内的广大地区,还可比喻地用于动植物的生长地。“故乡”强调自己很熟悉的、自己出生、成长的和曾长期居住过的地方,适用于庄重的或正式的场合;“家乡”则强调自己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例如:“秋瑾的故乡也还是那样的故乡,年复一年,丝毫没有长进”(鲁迅:《坟》);“他非常渴望在十月革命的发源地,在伟大列宁的故乡多走走,多看看”(《人民日报》,1979.10.29);“这个被称为‘绿色金子’的茶叶,它的故乡就是中国”(同上报,1979.8.26);“欧阳海加紧跑了几步,一面舒展着手臂,一面张开大嘴,贪婪地呼吸着家乡的空气”(金敬迈:《欧阳海之歌》);“他们植树造林,逐步把荒山绿化起来,决心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多做贡献”(《中国青年》,1980,1);“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就到S城”(鲁迅:《在酒楼上》);“他想要是在他的家乡,那风才是真正厉害呢”(巴金:《将军》)。
“乡里”和“乡井”一般只用于小城镇或农村;有书面语色彩,现代较少用。“乡里”多出现于叙论的文字,含有“较小的居民点”的意味;“乡井”含有农村地方的意味,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比“乡里”浓厚。例如:“《史记》记先秦人物的乡里,凡是点出县级地名的,……都是汉初实有的地名”(《历史研究》,1980,1);“经过考证,不少元代曲家的乡里和《录鬼簿》所说的有差距”;“为什么,为什么你要远离乡里?”(蒲风:《茫茫夜》);“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秦牧:《土地》);“他不得已远离乡井,到上海他舅父开的一家杂货铺学生意”。
“故里”和“故土”都强调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故里”多用于较小的地方,如小镇、小村或小街,书面语色彩较浓;“故土”含有大片地方的意味,可用于地点和广大的地区,可比喻地用于动物的生长地。例如:“这些影儿的真实的蓝本就是他儿时的故里——那个哺育他的顶小顶小的胡同”(《人民日报》,1980.3.4);“可见,由地名沿革来证实今蒙城为庄子故里,此路不通”(《历史研究》,1980,1);“诗人……在远望江北故土中,回忆起四十三年前,自己在烽火连天的扬州一带驰骋沙场的情景”(《中国青年》,1980,1);“父亲去世以后,我携家离开故土”(叶圣陶:《苦辛》);“它一定是有记忆的,知道它的主人是如何含着热泪离开故土,却把一声沉重的叹息……留在这里”(《人民文学》,1982,4);“谁知马儿离开故土,就从此不吃”。
“闾里”含有“小街小巷的地方”的意味;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很浓厚,比较古旧,现代很少用,只偶然在有其它文言词配合的语句里出现,例如:“萧氏据传是江左人氏,闾里不详”;“洞庭人民……完成了大通湖蓄洪工程,‘龙宫’不仅变成了‘闾里’,‘水府’不仅能生‘禾麦’,而且大量地生产了珍珠”(谢璞:《珍珠赋》)。
“乡”在使用范围上和“故乡”、“家乡”一致,但很少用于比喻;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一般须同单音动词“回”“还”“离”或“思”搭配,很少单用。例如:“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鲁迅:《故乡》);“本城一位姓周的,一门两代,出了一位状元、四个举人,于是衣锦还乡”(洪深:《五奎桥》);“为了生活跳跃了几个月的苏七,现在不跳了,也不嚷回乡去了”(草明:《倾跌》);“他察看小红脸底聪明增进了,已经再看不到有思乡的哀愁挂到脸上”(萧军:《八月的乡村》)。
“旧乡”强调的意思方面和“故乡”一致,使用范围也可大体和“故乡”相同;典雅而有点古旧,现代只有时见于书面作品,带书面语色彩。例如:“客居外省十余载,时思一返旧乡,探望父母乡亲”;“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鲁迅:《在酒楼上》)。
“故园”强调自己很熟悉的、从前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含有“地方风光使人有美好回忆”的意味以及热爱的感情色彩;又一般适用于诗歌(偶而可用于感情浓厚的描述)而有诗的风格色彩和书面语色彩,比较典雅。例如:“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泽东:《七律·到韶山》);“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鲁迅:《自题小像》)(按:这里,“故园”同时被借来指祖国);“故园一别四十年1人事大变,风光胜昔”。
“乡”在表示乡村的意思时(如说:“咱们下乡去”),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乡里”可以是个词组,表示“乡村里头”(如说:“乡里的粮食和蔬菜比城里的新鲜”)。这种意思的“乡里”,不是本组其他词的同义词。
故意 有意 有心-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故意 有意 有心
故意gùyì 有意yǒuyì 有心yǒuxīn
副词。表示有意识地、想要那样地。
“故意”含有“就是想要这样”的意味。例如:“心想,你这是干什么呢!扳手腕嘛,谁胜谁负都一样,你故意整我干什么”(金敬迈:《欧阳海之歌》);“战士们争着写名字。年青的战士们故意推挤着人;有的还爬到别人背上”(杜鹏程:《保卫延安》);“他也猜透我是空城计,故意把一大迭地契放在我面前,叫我自己认”(魏金枝:《任樟元和三个地主》)。
“有意”强调心里有主意;意思不如“故意”重。例如:“他有意放慢了脚步,脸上闪着紫红色的光,神色坚毅而勇武”(《人民文学》,1980,2);“他这样的坐法,正是有意装得象在公堂上审问犯人那样的威风”(魏金枝:《“蜒蚰”》);“刘月轩……伸手过去想把陈祖庭手里拿着的书拿过来;但陈祖庭有意把书捏着不放”(草明:《原动力》)。
“有心”强调想要那样;突出心中意向;意思的轻重程度和“故意”差不多,比“有意”重。例如:“我们有心逗她乐一下”;“我明白了,他是有心来捣鬼的”。
借故 托故-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借故 托故
借故jiègù 托故tuōgù
动词。表示借口某种原因或以某种理由为托辞。
“借故”强调借某种非真实的理由来作为行动的原因;意思表现得比较直率。例如:“他们有时借故不见,有时答应交税,过后照样不交”(《人民日报》,1983.2.5);“母亲自从搬来后,一直借故养病,深居简出”(《上海文学》,1980,3)。
“托故”强调假托有某种理由;意思稍带委婉;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很少用。例如:“秘书室中同事都明白,他并非真的害病,而是托故避开检查”;“一年多来,我几次要到东宫去,都被你托故阻挡了”(郭沫若:《武则天》)。
去世 逝世 亡故 咽气 长眠 卒 殁(没) 谢世 亡 长诗-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去世 逝世 亡故 咽气 长眠 卒 殁(没) 谢世 亡 长诗
去世qùshì 逝世shìshì 亡故wánggu 咽气yànqì 长眠cnángmián 卒zú29 殁(没)mò 谢世xièshì 亡wáng325、476 长诗chángshì
动词。表示(人)死去。
“去世”和“逝世”都强调离开人世间。“去世”用于成年人或长者,口语和书面语里都用;“逝世”有庄重、严肃的态度色彩,用于长者或有一定社会地位、一定威望和贡献的人,又有书面语色彩而较适用于书面语。例如:“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朱德:《母亲的回忆》);“他在史学上的划时代的成就使我震惊了。然而这已经是王国维去世后一年多的事”(《沫若文集》,第十二卷);“郭沫若在日本东京接到鲁迅逝世的噩耗,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悼文《民族的杰作》”(鲍昌、邱文清:《鲁迅年谱》、下册);“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因医治伤员中毒,逝世于河北的完县”(《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亡故”强调生命消亡掉,含有“一生成了过去”的意味;多用于人在过去(非当前)死掉的情形;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鲁迅:《呐喊·自序》);“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都在战争时期广故”。
“咽气”突出入断气死去的情状,有形象色彩;又适用于口语而有口语色彩。例如:“查理三世经过长时间的挣扎,终于咽气”;“爸爸一直到咽气还喊着杨叔叔的名字”(《十月》,1980,1)“老人临咽气,留下话,死活要把这些胡子送到儿子手里去,让他看一眼”(《小说月报》,1982.7)。
“长联”有委婉的态度色彩和比喻为长久睡着的形象色彩。例如:“如今,当妻子已经长眠以后,他是更无牵挂了”(《小说月报》,1980,2):“老先生的老伴年前刚去世,现在女儿又跟着长眠。他真是堆以经受这严重的打击”;“政委如果再呆下去,也会同她一起为那些长眠于异邦的忠魂悲怆的”(孟伟哉:《一座雕像的诞生》)。
“卒”强调生命结束;是文言词,一般只用于书面记叙,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常出现于句末。例如:“本年八月,……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卒”((鲍昌、邱文治:《鲁迅年谱》,上册);“波兰作家显克微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先后卒”(同上。)
“殁”强调生命从此消失而不再存在;适用于北方口语和俗白文字,有方言色彩和口语色彩。例如:“我娃娃的父亲在前年殁了,我娘母子少吃没喝,就出来讨吃来了”(《当代》,1982,5);“周大勇想起那些殁了的人,他就觉得眼前这些战士干部……格外宝贵,格外难得”(杜鹏程:《保卫延安》),“两年前曾犯有脚气病,狱中地气潮湿,兼以待遇不良,而终至病殁”(《读书》,1979,7)。
“谢世”强调离别了人世;语气委婉,比较典雅而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他被捕不久,老母亲病吓交加谢世了”(《十月》,1981,6);“黄兴不幸中年谢世,未能经历中国历史的根本变化”(《人民日报》,1984.10.23);“父亲谢世后家境贫困,是靠我的大哥当远洋水手挣点钱……”(陆文夫:《美食家》)。
“亡”在意思上和“亡故”较一致,也强调生命消亡掉,但无“亡故”所含的“一生成为过去”的意味;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但处在固定词组“家破人亡”中时,可随着该词组而出现于口语。现在一般不单用,须和“身”“人”或“病”搭配组合。例如:“那抢匪……已经中弹身亡了”(欧阳山:《三家巷》);“家破人亡之感立时袭进他的心”(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长逝”含有“永久离去不再回来”的意味和惋惜的感情色彩;又由于一般适用于书面语而有书面语色彩;可受“溘然”的修饰。例如:“李维汉同志投有能够完全实现他的计划,就溘然长逝了”(《人民日报》,1984.10.7);“现在他已经去世,寂兮寥兮,奉身长逝”(徐迟:《祭于潮》)。
事故 事端-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事故 事端
事故shìgù 事端shìduān
名词。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事故”意思较重;多用于生产、工作、活动等上面的意外变故;是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的常用词。例如:“遇有紧急事故,先头部队击鼓报警,全军就进入战争准备状态了”(吴晗:《灯下集》);“要是能在林子里安上各种监测设备,有什么大情隐患或其他可能发生的事故,它就提前报警了”(《收获》,1981,1);“拖拉机发生了失火事故”(《人民日报》,1977.11.23)。
“事端”意思较轻;多用于日常生活中和政治上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有书面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例如:“从此以后,人们传开了,说李鲤姑娘是这种神鸟脱生的,这一传却出了事端”(曲波:《林海雪原》);“观众没想到剧场中竟会发生殴斗事端”。
“事端”常可指纠纷(如说“挑起事端”);用在这个意义上和“事故”没有同义关系。
所以 因此 因而 因之 故 故此 故而 是以 是故-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所以 因此 因而 因之 故 故此 故而 是以 是故
所以suǒyǐ 因此yīncǐ 因而yīn’ér 因之yīnzhī 故gù569故此gùcǐ 故而gù’ér 是以shìyǐ 是故shìgù
连词。用在表示原因、前提的句子和表示结果、推论的句子之间,连接这两部分,表明它们相互间的因果关系。
“所以”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无特别强调的方面和特殊的意味、色彩;多同原因分句中的“因为”或“由于”呼应搭配;在原因分句有时出现在后面的情形下,可以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例如:“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功夫去思想”(老舍:《骆驼祥子》);“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同上);“玉生当她只是说明一件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所以只轻轻‘嗯’了一声,算是把谈话结束了”(赵树理《三里湾》);“他所以学习成绩特别好,因为平时努力,学得很踏实,学习方法对头”。
“因此”有“重复提出前面的原因或前提”的意味,即隐含“因为这样”的意思;只能出现在表示原因或前提的句子(或分句)之后,可以有“由于”、“因为”的呼应,也常可以没有;较适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同上书,第一卷);“人们羡慕海阔天空,以为一片茫茫,无边无界,必然大有可观。因此以为坐海船坐飞机是‘不亦快哉’!”(朱自清:《飞》)。
“因而”侧重于推导,强调存在前面的事便能够出现后面的事;在表示有前因必然有相应结果的意思上,比“所以”、“因此”要轻;只能出现在表现原因的语句后面,但是往往不需要“由于”或“因为”的呼应;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我们的党员由于原来的社会出身不同,所受的社会影响不同,因而就有不同的品质”(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早就要买把新的,可是新的买来了这把旧的怎么办?因而,他也就没急着买新的”(《十月》,1981,6)。
“因之”和“因此”意义一致;是文言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书面语中也不多见。例如:“路过耒阳曾稍作逗留办理公务,时间异常紧迫,因之未能前往府上拜访,很是遗憾”;“我久已想写信给你,但是我恐怕你与其他时髦文学家同一态度,因之总未敢提笔”(蒋光慈:《少年漂泊者》)。
“故”强调由于前面提到的缘故,意思的轻重和“所以”一致;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比较浓厚(不如“因之”浓)。例如:“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孙中山选集》);“玄同之文,即颇汪洋,而少含蓄,使读者览之了然,无所疑惑,故于表白意见,反为相宜”(鲁迅:《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一二》);“因物薄礼菲,乃未曾面告,而卿故以诙谐相加,刻薄甚矣”(《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故此”强调前面提到的这样的事实足可使下面如此推论或产生如此结果,意思和语气比“故”重,有郑重的态度色彩;又带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例如:“眼前忽略,到日后却不可收拾。故此,今要筹个解决的法子”(《孙中山选集》);“古代一人耕田,劳身焦思,所得谷米至多不过供数人之食……故此古代重农工”(同上);“来时匆促出发,不少事务未及委他人代理,故此难以久留外地,一两日内便须北返”。
“故而”强调由于存在前面的缘故,后面的推论或结果自然就会产生;意思不如“故此”重,也轻于“故”“因此”等而和“因而”一致;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也较浓厚。例如:“连月来工作繁重,常日夜不息,废寝忘餐,故面体重下降较多”;“我独居已经惯了,并且身体也不见得分外强健,若一结婚,难保得旧病的不会复发,故而对这门亲事,当初是断然拒绝了的”(郁达夫:《迟桂花》)。
“是以”和“是故”突出对前面提到的前提或原因的肯定,意思的轻重和“故而”一致;都古旧而很少使用,带浓厚的书面语色彩。“是以”较强调由于前面提到的而可推出后面的;“是故”则强调前面提到的是因由。例如:“先生始终孤行己意,先则下令‘围剿’,是以有去冬直罗镇之役”(《毛泽东书信选》);“有导致中共与美国直接冲突的可能。是以台湾问题不解决,台湾便一日有变成世界火药库的危险”(《李宗仁回忆录》);“政治腐败,军备不足,人心涣散,是故强寇侵凌而无力御侮”;“是故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孙中山选集》)。
圆滑 油滑 世故-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圆滑 油滑 世故
圆滑yuánhuá 油滑yóuhuá 世故shìgu
形容词。表示只顾各方面敷衍讨好,不诚恳。
“圆滑”含有耍手腕、做事不负责任,对各方面都应付得很周到的意味。例如:“待会场稍静下来,他便圆滑地解释道:‘本人确实不知道杨虎城将军的消息,今后当尽快查明此事。定邀诸位同访。’”(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有的对来访的有苦衷的群众,不是粗暴地拒之门外,就是圆滑地敷衍搪塞”;“他的答复真够圆滑的,就是没有半点真心实意”。
“油滑”强调不诚恳,含有“狡狯地很会出花招、很会随机应变”的意味;贬义比“圆滑”重。例如:“在表演技巧上,杨振华也在不断地探索,力求诙谐而不俗气,夸张而不虚妄,幽默而不油滑”(《文汇报》,1980.4.2);“油滑的新闻处长乘机站起来,很有礼貌地宣布道:‘休息十分钟,休息十分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郭标虽然油滑,一时摸不清她的底细,早吓得没有了主意”(欧阳山:《苦斗》)。
“世故”强调老练、不得罪人;在贬义轻重的程度上和“圆滑”一致。例如:“做人还是头脑简单一点好,我最讨厌圆滑世故的家伙了”(《上海文学》,1982,3);“老陈是太世故了,哪里肯带头发言批评别人?”。
“世故”在“故”重读时,是另一个词,表示“处世经验”的意义(如说:“此人老于世故”),和“圆滑”“油滑”没有同义关系。
原因 因 缘由(原由) 来由 根由 由 因由 缘故(原故) 故-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原因 因 缘由(原由) 来由 根由 由 因由 缘故(原故) 故
原因yuányīn 因yīn 缘由(原由)yuányóu 来由láiyóu 根由gēnyóu 由yóu 因由yīnyóu 缘故(原故)yuángù 故gù436
名词。指引起事情发生或造成某种结的条件。
“原因”强调从来源看的决定因素,“结果”相对;是通用于口语、书面语和种场合的常用词,也可成为哲学的术语。如:“吴非有还有一个不注意街市人物原因,那就是自己注意力全部沉入没有走被访的友人门前,那种焦急状态里”(骆基:《吴非有》);“昨天晚上你不来聚是什么原因呢?”;“然而这些形态结构系由于历史演变的原因,趋向简化”(严宭:《谈汉藏语系同源词和借词》);“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因”在意思上和“原因”一致,但如“原因”表示得明显;和“果”相对;文言词,只用于有其他文言词配合的语句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所以章季尧出门外,不愿意和旁的女人结婚,说来也并非因”(欧阳凡海:《无辜者》);“事出因,查无实据”(《上海文学》,1982,3)“有其因,必有其果”。
“缘由”“来由”“根由”都强调引)事情发生或导致结果产生出来的东西。“缘由”还强调“追溯本源来看的”;多用于件或发生的情况。例如:“十一个字,把!个冤案的缘由点得深刻明白”(《当代》1981,6);“最使老太太牵肠挂肚不愿去的真正缘由,恐怕还是她恋着佟工这一子”(《小说月报》,1982,3)。“来由突出“来龙去脉,怎么来的”;多用于发生的情况。例如:“但是,在已经开始‘来往’之后,忽然不理似乎又太没来由”(韦君宜:《洗礼》);“小菊遭到无来由的责斥”(冯德英:《山菊花》,上卷)。“根由”突出“作为根源来看的”;多用于形成的事实。例如:“他的母亲偏偏不怕,要在他身上寻出一个根由来”(陈毅:《归来的儿子》);“我想,她这回来,总不是没有根由的”(欧阳凡海:《无辜者》)。
“由”在意思上和“缘由”较一致,但不如“缘由”表现得明显;是文言词,只用于有其他文言词配合的语句,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但我不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大概就是所以招忌之由吧”(韦君宜:《洗礼》);“以下笔者试据个人臆见,就汉语中有关动植矿物的几个古老名称的得名之由略加考索”(《语言研究》,1981,1)。
“因由”兼合“原因”和“缘由”的意思,另有“为什么这样”的意味;一般用于发生的事情、事件。例如:“老板不问因由,上来就是两巴掌”;“小马不知因由,慌忙骑上马,紧打两鞭,回庄报信”(张孟良:《儿女风尘记》)。
“缘故”和“故”都含有“道理、理由”的意味。“缘故”强调从来源上来看的;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故”是文言词,出现在书面语中须有其他文言词的搭配而有文言色彩和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但和“无”连用时可出现于口语而失去书面语色彩。例如:“鸿渐莫名其妙,正要问他缘故”(钱钟书:《围城》);“这是近年来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加口语化的缘故”(《语言研究》,1981,1);“以染疾之故,不能依期前往会商”;“凡是没有请假,无故不来上课的,都是旷课,是没有纪律性的表现”;“货郎担式的船,曾以一瓶汽水之故而拢近来”(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故特缕陈,诸希鉴宥-实用委婉语词典
故特缕陈,诸希鉴宥
用于向人陈述不能接受的原因,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
毫无善状,故我依然-实用委婉语词典
毫无善状,故我依然
意为我对自己目前的现状很不满意,没有什么进步。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实用委婉语词典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意指虽然是老朋友,连头发也白了,但还是像新交的一样。偶尔遇见,放下伞盖,则倾诉如旧。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实用委婉语词典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意为书册在手如同久已相识的故人,从清晨到黄昏忧也好高兴也好,总是与她最亲近。语出明于谦《观书》。
变故-实用委婉语词典
变故
婉指出现意外的不好情况。
故世-实用委婉语词典
故世
泛称人的死亡。“故”,变故,故人。或作“过世”、“身故”。
病故-实用委婉语词典
病故
婉指因病不得治而亡。也作“恙故”。
人无忧,故自寿-实用委婉语词典
人无忧,故自寿
意为人能够无忧无虑,就会长寿。语出《太平经》。
故园念切,梦寐神驱-实用委婉语词典
故园念切,梦寐神驱
意为对久别的家园思念格外深切,连做梦也时时悬想。“神驱”,即神思驱动。
故人无恙,喜沐清风-实用委婉语词典
故人无恙,喜沐清风
意为得知故人平安无恙,就像沐浴到清凉的风。“无恙”,即没有疾病、灾害。
故特缕陈,诸希鉴宥-实用委婉语词典
故特缕陈,诸希鉴宥
意为我特意细细陈述,多多的希望您察鉴原谅。
编故事-实用委婉语词典
编故事
婉指所说是虚构、编造出来的,有想像的东西。
故-孙子兵法词典
故gù
【释义】:
①因此;所以。《计篇》:“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形篇》:“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军争篇》:“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九地篇》:“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②故意。《军争篇》:“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
初出茅庐久经世故-反义词应用词典
初出茅庐久经世故
初出茅庐 chūchūmáolú
久经世故 jiǔjīngshìgù
【初出茅庐】原比喻初露头角。现在常比喻刚到工作岗位来的新手缺乏经验。
〔例句〕
1.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庐”,我们准可以扫光他!
2.青年教师初出茅庐,缺乏经验,需要老教师传、帮、带。
3.实际上电子计算机步入法律界已经多年了,并非初出茅庐的新手。
【久经世故】很有处世经验。
〔例句〕
1.他是个饱经沧桑,久经世故的老人。
2.她毕竟年轻,比不上那些久经世故的老手。
面目一新 依然如故-反义词应用词典
面目一新 依然如故
面目一新 miànmùyīxīn
依然如故 yīránrúgù
【面目一新】样子完全改变了,出现了崭新的气象。也作“面貌一新”。
〔例句〕
1.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
2.从前听说齐白石“晚年变法”,面目一新,大家都很佩服。
3.昔日有名的老灾区,现在已面貌一新,到处呈现泡桐成林的景象。
【依然如故】依然:仍旧。故:旧,过去。仍旧同过去一样。比喻情况没有发生变化。
〔例句〕
1.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2.那外国人说修得好的。谁知修了个把月,依然如故。
〔应用例句〕
在教师的帮助、教育下,不少同学面目一新,只有他依然如故。
判若两人 依然故我-反义词应用词典
判若两人 依然故我
判若两人 pànruòliǎngrén
依然故我 yīrángùwǒ
【判若两人】形容人的变化极大。
〔例句〕
1.陈伊玲是参加复试的最后一个人,唱的还是那两只歌,可是声音发涩,毫无光彩,听起来前后判若两人。
2.潘先生两次喊车,一恭一倨,判若两人。
3.他看见自己曾是热心的青年,曾有过爱情;后来,进了账房,沾上了铜臭,他便崇拜起了另外的偶像——“黄金之神”,变得判若两人。
【依然故我】仍旧是我从前的老样子。形容自己的情况没有变化。
〔例句〕
1.安内特强烈的敌意依然故我。
2.心里暗想,时过两年之久,电影院水平总归也会有些进步才是。谁料,这两年他们白过。电影进步了不少,电影院却依然故我。
天真 世故-反义词应用词典
天真 世故
天真 tiānzhēn 世故 shìgù
【天真】形容词。心地单纯,性情直率,不做作、不虚伪,也指头脑简单。
〔例句〕
1.伏羲作琴,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
2.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3.他天真善良。
【世故】形容词。贬义。处世经验丰富,头脑复杂,待人接物圆滑,不得罪人。
〔例句〕
1.责人的“深于世故”,而避开了“世”不谈,这是更“深于世故”的玩艺。
2.这人有些世故,不愿给人提意见。
〔应用例句〕
这个人年纪轻轻就老于世故,一点儿也不天真可爱。
脱胎换骨 依然如故-反义词应用词典
脱胎换骨 依然如故
脱胎换骨 tuōtāihuàngǔ
依然如故 yīránrúgù
【脱胎换骨】原指修道者得道,就可脱凡胎而成圣胎,换凡骨而为仙骨。现用来比喻彻底的改变。
〔例句〕
1.凡人成仙,脱胎换骨,定然先将俗肌消尽,然后重换仙体。
2.生成是一小贩,总难脱胎换骨,但多演几出滑稽剧而已。
3.末代皇帝溥仪在劳动中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
【依然如故】仍旧和从前一样没有变化。
〔例句〕
1.中国家庭,实际久已崩溃,并不如“圣人之徒”纸上空谈,则何以至今依然如故,一无进步呢?
2.它既来了,艰难的程度却依然如故,于是除了麻乱地焦虑再没有别的了。
〔应用例句〕
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有些人的立场、观点、方法都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而有些人却依然如故。
依然如故 焕然一新-反义词应用词典
依然如故 焕然一新
依然如故 yīránrúgù
焕然一新 huànrányīxīn
【依然如故】同过去一样,没有什么变化。略带贬义。多指环境及人的思想、态度等抽象事物。作谓语。
〔例句〕
1.它既来了,艰难的程度却依然如故,于是除了麻乱地焦虑再没有别的了。
2.根据我的想像,故乡可能依然如故。回到故乡,才发现她变化可大了。
【焕然一新】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例句〕
1.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2.多种刊物,闻又大加改革,焕然一新,内容既丰,外面更美。
勇往直前 故步自封-反义词应用词典
勇往直前 故步自封
勇往直前 yǒngwǎngzhíqián
故步自封 gùbùzìfēng
【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勇敢地一直前进。
〔例句〕
1.但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国民是勇敢的。因为勇敢,这才能勇往直前,肉搏强敌,以报仇雪恨。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冲破敌阵,勇往直前,歼灭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故步自封】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创新进取。也作“固步自封”。
〔例句〕
1.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曾不知天地间有所谓民权二字。
2.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随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
变故 变卦-近义词应用词典
变故 变卦
变故 biàngù 变卦 biànguà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灾难。如:
1.凡有高等动物,倘没有遇着意外的变故,总是从幼到壮,从壮到老,从老到死。
【变卦】已定的事忽然变更(含贬义)。如:
2.不管别人求他办什么事,他要一口应承下,就决不会变卦了,要是他不应承的事,你就是说破嘴,也是白费。
辨析:“变故”着重指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或灾难,属于自然现象,不是人为的,它是中性词,是名词,常作宾语。“变卦”指变更已定的事情,多指不守信用,反复无常,忽然变更已定的事情。它是贬义词,是动词,多作谓语,如“说定了,怎么又变卦”。
故乡 家乡-近义词应用词典
故乡 家乡
故乡 gùxiāng 家乡 jiāxiāng
【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如:
1.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也是屈原的故乡。
2.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家乡】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如:
3.我决心瞒着慈爱的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辨析:“故乡”指出生的地方,常用于书面语体;也指曾经长期居住过的地方,现在已经不住在那里,如上海是鲁迅的第二故乡。“家乡”指祖辈,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现在仍居住在那里;也可指现在已离开那里。它常用于口头语体,如家乡话,家乡口音,家乡人,家乡戏,家乡风味等。
故障 障碍-近义词应用词典
故障 障碍
故障 gùzhàng 障碍 zhàng’ài
【故障】(机械、仪器等)发生障碍或毛病。如:
1.俗话说:“平陆不平沟三千”,这里的山路狭窄崎岖,极端难行,汽车随时都可能发生故障抛锚。
【障碍】①挡路,使不能顺利通行。②阻挡前进的东西。如:
2.这条路上没什么障碍。
3.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
辨析:“故障”着重于机器发生毛病,如汽车发生故障。“障碍”可指具体事情,也可指抽象事物,如思想障碍。
缘故 缘由 原因-近义词应用词典
缘故 缘由 原因
缘故 yuángù 缘由 yuányóu 原因 yuányīn
【缘故】原因。如:
1.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
【缘由】原因。如: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原因】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如:
3.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辨析:“缘故”也作原故,指引起事情发生的因素,一般用在具体原因之后,常与“因为”配合用,一般场合都可用,如他天天准时上班,今天不知什么缘故迟到,它可构成“无缘无故”等词组。“缘由”也作原由,指发生事情的条件、因素,一般用在具体结果之后,如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原因”指产生某种结局的条件,运用范围广,可用在具体因由的前后,常与“结果”对举,运用场合较郑重,如丰收的原因,成功的原因。它们可通用,如大概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缘由、原因)。
变故-古文观止词典
变故biàn gù
【词性】:名词
意外发生的变化或事故(1)。《杨恽报孙会宗书》:遭遇变故。——遭受了意外发生的事故。
故-古文观止词典
故gù
【词性】:名词
一、原因,缘故(37)。《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打胜仗之后,庄公问他打胜仗的缘故。《送天台陈庭学序》:此其故何也?——它的原因是什么呢?《尊经阁记》: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唉!六经这门学问,不能被世人理解,不是一朝一夕的缘故。
二、往事(1)。《滑稽列传》: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朋友〕久不相见,忽然相逢,高兴地说着往事。
三、旧交,老朋友(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俗语说:“有的人相识已久,还同新交一样,有的人相处时间很短,却像老朋友一样。”
故-古文观止词典
故gù
【词性】:形容词
旧的,原来的(9)。《贾谊过秦论上》:惠文、武、昭蒙故业。——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人的旧业。《司马季主论卜》:一春一秋,物故者新。——有时春天,有时秋天,东西陈旧的会更新。《青霞先生文集序》: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又过了不久,原来那个仇恨沈君的权相也被宣告罢免。
故-古文观止词典
故gù
【词性】:副词
一、表示有意识地。可译为“故意”(5)。《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看门的人故意不进去通报。《报刘一丈书》: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就坚决请求接受。《报刘一丈书》: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主人故意坚决不接受,〔他〕就又坚决请求接受。
二、表示强调。可译为“本来”(2)。《泷冈阡表》:汝家故贫贱也。——你家本来就穷苦,地位低微。《青霞先生文集序》: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沈君本来因为直言规劝皇帝被舆论推重,而且他写的诗歌、文章又多是讥讽现实的。
故-古文观止词典
故gù
【词性】: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所以”、“因此”(288)。《子产论尹何为邑》: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皮认为〔子产〕忠诚,所以把政事委托给他。《滑稽列传》: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我看见他拿的东西很少,可是希望得到的却这样多,因此笑他。《张益州画像记》: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眼里能石到他的事迹,所以心里思念也就牢固。
故人-古文观止词典
故人gù rén
【词性】:名词
旧友,老朋友(3)。《李陵答苏武书》:幸谢故人,勉事圣君。——希望〔您代我〕向老朋友致谢,努力事奉圣君。《严先生祠堂记》:先生,光武之故人也。——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方山子传》:此吾故人陈糙季常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糙季常啊。
故乡-古文观止词典
故乡gù xiāng
【词性】:名词
家乡(2)。《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做官做到大将或宰相,富贵以后回到家乡,这是人情上认为光荣的事情。《瘗旅文》:登望故乡而嘘唏兮。——登上高处眺望家乡因而感叹。
故城-古文观止词典
故城gù chéng
旧城(1)。《黄州快哉亭记》:至于长州之滨,故城之虚,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至于长州的边上,旧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窥伺的地方,周瑜、陆逊纵横驰骋的场所。
故都-古文观止词典
故都gù dū
旧都(1)。《上枢密韩太尉书》: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经过秦朝、汉朝的旧都,尽情观赏终南山、嵩山和华山的高大。
故宫-古文观止词典
故宫gù gōng
旧王朝遗存的宫殿(1)。《吴山图记》: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灵岩山,吴国的旧宫就在那里。
故居-古文观止词典
故居gù jū
从前曾经居住过的房子(1)。《放鹤亭记》:迁于故居之东。——〔山人〕搬到旧居的东面。
故老-古文观止词典
故老gù lǎo
遗老,当时的老人(2)。《陈情表》: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凡是健在的遗老,还受到怜悯和赡养,何况我孤独贫苦,更为严重。《丰乐亭记》: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我〕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可是当时的老人都不在了。
故事-古文观止词典
故事gù shì
一、旧事,过去的事情(1)。《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我说的是叙述过去的事情,整理他们的世家、传记,不是说创作。
二、成例,旧时的典章制度(1)。《亲政篇》: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这〕不仅是沿袭了旧时的典章制度,也是那种地位形势使得这样的。
是故-古文观止词典
是故shì gù
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因此”、“所以”(25)。《召公谏厉王止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所以那会治理河流的人,总是排除壅塞,疏通水道,那会治理人民的人,总是开导他们并让说出心里话。《原道》: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所以用它来治理自己,就和顺而吉祥。《送孟东野序》:是故以鸟鸣春。——因此,用鸟声表示春天。
故家乔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故家乔木
【释义】:
故家:世家大族。世家的树木,由于年代久远,而又高又大。比喻世家大族才有稀见、珍贵的东西。《儒林外史》四六:天色已黑,虞府厅上点起一对料丝灯来,还是虞华轩曾祖尚书公在武英殿御赐之物,今已六十余年,犹然簇新。余大先生道:“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有第二副。”
故家子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故家子弟
【释义】:
故家:世家大族。泛指出身高贵的子弟。《初刻拍案惊奇》一一:我也是个故家子弟,好模好样,不想遭这一场,反被那小人逼勒!《梼杌闲评》四:这人姓牛名金,排行第三,也是个故家子弟。
⊙世家子弟
《红楼梦》四七:赖大家内也请了几个现任的官长并几个世家子弟作陪。
故土难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故土难离
【释义】:
指人总会留恋出生成长或长期居住的地方,舍不得离开。《施公案》一一五:是祖居在此,父母、哥嫂去世,剩我夫妻二人,故土难离。
故土难忘-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故土难忘
【释义】:
故土:故乡。指人都难以忘记自己的故乡。《济公全传》二〇七:日子长了。石成瑞自己忽然想起家来,家里尚有老娘、妻子,故土难忘。
故人何处不相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故人何处不相逢
【释义】:
故人:老朋友。指老朋友虽然分开了,但总有机会再重逢。《喻世明言》一五:只因这个人来寻他,有分教:史弘肇发迹变泰。这来底人姓甚名谁?正是:两脚无凭寰海内,故人何处不相逢。
不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
【释义】:
谓哪里受恩惠多就以哪里为家,不必留恋故乡故土。《醒世恒言》十:刘公夫妇十分爱他,早晚好酒好食管待。刘奇见如此殷勤,心上好生不安。欲要辞归,怎奈钩伤之处,溃烂成疮,步履不便。身边又无盘费,不能行动。只得权且住下。正是:不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
⊙受恩深处便为家
《警世阴阳梦·阳梦》一〇:殷内相又用他随身,带进大内。出入管事甚是爱着他。正是:若得贵人抬眼看,受恩深处便为家。《天凑巧·曲云仙》:受恩深处便为家。我一家子待的他极好,姑娘又与他也过得恩爱,他自然也不想回去了。
⊙莫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
《隋史遗文》九:雄信与叔宝同榻而睡,将言语开阔他的胸襟。病体十分痊妥,日日有养胃的东西供给叔宝;还邀魏玄成来与他盘桓,真赛过家人父子。正是:莫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
得故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得故子
【释义】:
借机,瞅空,抓住机会。《西游记》四九:八戒正行,忽然打个践踵,得故子把行者往前一掼,扑的跌了一跤。
对聋牛低声讲性理,遇夏虫故意语寒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对聋牛低声讲性理,遇夏虫故意语寒冰
【释义】:
意谓与不懂的人讲不通道理。□《庄子·秋水》:夏虫不可语于冰。《冷眼观》一六:若有人贸贸然倡议立宪……将计就计的拿着立宪两个字来做楚歌用,想去吹散了革命的意思。所以我说,对专制国议立宪,实无异对聋牛低声讲性理,遇夏虫故意语寒冰。
反认他乡是故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反认他乡是故乡
【释义】:
他乡:异地。也指暂居地。比喻人把生命的本源忘却,误将功名富贵、妻妾儿孙当作人生的根本,而为之操劳奔竞。也指离乡既久,返回故乡反而有到他乡的生疏感。《红楼梦》一: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轰轰,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反视他乡是故乡
《壶中天》七:因出门既久,主顾已散,今番初归,人还未知,下顾者绝少,分明反似客中,正是丘园别久归如客,反视他乡是故乡。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释义】:
衣:穿。富贵了不返回故乡,就像穿着锦绣衣裳在夜间行走一样,显现不出好来。意谓人富贵后应荣归故里,以扬眉吐气。□语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秦宫因焚而残破,又心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喻世明言》二一:钱镠叹道:“闻古人有云: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耳。”乃择日往临安展拜祖父坟茔,用太牢祭享,旌旗鼓吹,振耀山谷。《白鱼亭》二八:耿忠笑道:“有官自然是要戴纱帽的。昔楚项羽说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正要到荆南城中去摇摇摆摆一番也。”
⊙富贵不还乡,如衣绣夜行
《海公大红袍全传》七:海瑞道:“不然,古人云:富贵不还乡,如衣绣夜行。今我虽不是甚的身荣,然既侥幸得中,必要亲自谒墓,少展孝意。”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红楼梦》六回脂批:有曰: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今日周瑞家的得遇刘姥姥,实可谓锦衣不夜行者。
⊙富贵不归故乡,犹如衣锦夜行
《八窍珠》八六:况古谚云:富贵不归故乡,犹如衣锦夜行。我等何不协同上本,请假回籍,祭扫先人坟墓,陛辞赴任,以重职守,岂不是忠孝双全,公私两得?
⊙富贵不还乡,就如衣锦夜行
《廿载繁华梦》二〇:你自从离了乡,倒没有回去。古人说:富贵不还乡,就如衣锦夜行。那有知得?大人不如趁满任回来,回乡谒谒祖宗,拜拜坟墓,好教先人在阴间免埋怨你。
⊙富贵不归故乡,如着锦衣夜行
《醋葫芦》一五:连你们都忘了进这学为何,原说一则光辉门闾,二则在成员外前争气,趁此时新进生员,不回家下祭祖拜亲,更待何日?古人云:富贵不归故乡,如着锦衣夜行。过了这几日,却不冷淡?
尖头丑妇蹦到毛司墙上--齐头故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尖头丑妇蹦到毛司墙上--齐头故事
【释义】:
歇后语。毛司:厕所。齐头:并头。尖头蹦到又臭又硬的毛司墙上,会碰平了脑袋,变成“齐头”。齐头故事:江浙俗语,指恰巧的事儿。意谓丑女人和脏男人恰巧是一对宝货。《金瓶梅词话》二〇:(玉箫)因问:“俺爹到他屋里,怎样个动静儿?”金莲接过来道:“进他屋里去,尖头丑妇蹦到毛司墙上--齐头故事。”
久旱祈甘雨,他乡望故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久旱祈甘雨,他乡望故知
【释义】:
故知:故交。比喻殷切盼望的人或事。《韩湘子全传》二〇:李万道:“老爷且休埋怨,前面林子深处必有人家,我们且趱行几步,寻得店家安歇,又作道理。”久旱祈甘雨,他乡望故知。得他来救我,是我运通时。
⊙久旱望甘霖
《廿载繁华梦》四:那联元从前任的不过是个瘦缺,回时没有钱干弄,因此并没有差使,正是久旱望甘霖。今得这一条路,好不得意。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释义】:
故知:故交。洞房花烛夜:新婚之夜。金榜挂名:科举考中,录取名单公布于黄榜之上。久旱逢好雨,异地遇老友,新婚之夜,金榜挂名,旧时被称为人生四大喜事。形容急切渴望的事,一旦实现,喜出望外,分外快乐。□语见宋·汪洙《喜》诗。《醒世恒言》二〇:两下抱头大哭,各叙冒姓来历。且喜都中乡科,京都相会。一则以悲,一则以喜。分明久旱逢甘雨,赛过他乡遇故知,莫问洞房花烛夜,且看金榜挂名时。《飞花咏》一六:端榜眼走近身旁,遂与昌小姐解带宽襦,拥入销金帐里,共结同心,而赴襄王之梦。真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久旱逢甘雨
《鼓掌绝尘》八:杜兄,这件是人生极快乐的,也算得是个久旱逢甘雨了。
⊙久旱逢霖,他乡遇故
《野叟曝言》三九:甲氏怜感素娥,十分加意;竟如久旱逢霖,他乡遇故,早结下闺中师友,分拆不开了。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闽都别记》三三:至文昌祠降乩,有诗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只此四句,与朋友齐来详解。友曰:“句句皆喜事。”《换夫妻》八:是夜夫妇二人同床共枕,十分恩爱,说不尽的云情雨意,这正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他乡遇故知
《梼杌闲评》九:你道此人是谁,乃进忠在石林庄结拜的盟弟刘。二人相见,真是他乡遇故知,欢喜不尽,携手在垂杨之下叙阔。
⊙他乡遇故人
《歧路灯》七一:兄弟二人扯住手,到了书房--匾上题“补过处”--坐下。正是他乡遇故人之喜,忙传搬运行李。
⊙他乡遇故,久旱逢霖
《野叟曝言》二一:坐下对酌,说些新闻,讲些时政,这十斤酒,不知不觉的都饮尽了。正是:他乡遇故传佳信,久旱逢霖中圣人。
⊙他乡遇故,久旱逢甘
《十二楼·闻过楼》:两个隔绝年余,一旦会合,虽不比他乡遇故,却也是久旱逢甘。这一夜的绸缪缱绻,自不待说。
⊙洞房花烛,他乡故知
《梦中缘》一〇:三人传飞解,饮至天晚,方终归室入寝。正是洞房花烛,他乡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跻春台·血染衣》:十四完篇,十八入泮,治酒完婚,两喜同庆。正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乃人生极乐之秋也。
良鸟恋旧林,良臣怀故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良鸟恋旧林,良臣怀故主
【释义】:
像好鸟留恋旧时的林子一样,贤良的臣子始终怀念过去的主人。《东周列国志》八九:吾闻良鸟恋旧林,良臣怀故主。魏王虽不能用足下,然父母之邦,足下安得无情?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释义】:
形容对故乡和亲人总是情有独钟,具有深厚的感情。《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老祖本是西天的佛祖爷爷,见了这个雷峰净慈寺,俱是西天的出身,正叫做是: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他自无量生欢喜。《西游记》五:崩、芭二将道:“大圣在天宫,吃了仙酒、仙肴,是以椰酒不甚美口。常言道:‘美不美,乡中水。’”大圣道:“你们就是‘亲不亲,故乡人’。”
☉亲不亲,故乡人
《十二楼·生我楼》:照爹爹说起来,虽不同府同县,却同是湖广一省。古语道得好:亲不亲,故乡人,今日相逢,也是前生的缘法。
☉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乡中水
《金瓶梅词话》九二:常言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乡中水。虽然不是我兄弟,也是我女婿人家。
☉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故乡水
《韩湘子全传》一五:湘子道:“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故乡水。山水尚有相逢日,人生何地不相逢?怎么就说出绝情绝义的话来?”
☉亲不亲,邻不邻,也是故乡人
《鼓掌绝尘》七:我也就是巴陵,所谓亲不亲,邻不邻,也是故乡人。我想老丈的贵技,到是巴陵还行得通,缘何却在这里?
☉饮不饮,村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鼓掌绝尘》三八:古人道得好:饮不饮,村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今后把前事一笔都勾,早晚百凡公务,全赖简点,足见暖心。
男儿四海尽堪家,何必故乡生处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男儿四海尽堪家,何必故乡生处好
【释义】:
意谓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任何地方都可以成家立业,不必非要留恋自己的故乡。《石点头》六:苏秦不第,妻不下机,嫂不为炊。骨肉冰炭,自古皆然,岂独我吴公佐耶!男儿四海尽堪家,何必故乡生处好。
平白无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平白无故
【释义】:
平白:凭空。指无缘无故。《三侠五义》五〇:你老人家想想,这是什么事?平白无故的生出这等毒计。
人穷知己少,家落故人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穷知己少,家落故人稀
【释义】:
知己:知心朋友。故人:老朋友。人贫穷知心朋友就稀少,家道败落老朋友也很少上门。形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吴三桂演义》四六:李闯此时正望邓士良提挈,自己也不像从前的谬妄,却答道:“那有不知?只是人穷知己少,家落故人稀,目下正无人可靠。看那人情冷暖,有几个像叔父的好心?”
手长衣袖短,难见故乡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手长衣袖短,难见故乡人
【释义】:
手长:手臂长。衣袖短:短袖衣,为古代平民所穿粗布短袖衣。意谓穷困不得志,无脸见乡亲。《飞跎全传》二:又叫做手长衣袖短,难见故乡人。
万里他乡遇故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万里他乡遇故知
【释义】:
在遥远的异地他乡遇见了旧时相识的朋友。《镜花缘》一〇:邂逅相遇,真是“万里他乡遇故知”,可谓三生有幸!
无故而得千金,谓之不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无故而得千金,谓之不祥
【释义】:
无缘无故突然得了重金,是不吉祥之兆。指人得横财,往往要招横祸。《续金瓶梅》二八:且讲这苟富二字,俗说无故而得千金,谓之不祥。多有暴富暴亡的,一似鬼神愚弄人一般。
写字儿的拿逃军——一身故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写字儿的拿逃军——一身故事
【释义】:
歇后语。写字儿的:衙门中书吏,司记录文案。逃军:指逃犯。故事:指例行的事。文吏去捉逃犯,例行的事倒搁下了一身。意谓一身都是事情,忙得不可开交。《金瓶梅词话》三七:我的奶奶,你倒说的且是好,写字儿的拿逃军,我如今一身故事儿哩!卖盐的做雕銮匠,我是那咸人儿?
夜深无故入人家,非奸即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夜深无故入人家,非奸即窃
【释义】:
古代刑律谓,深夜无缘无故闯入人家去,不是强奸就是盗窃,必须论处。《欢喜冤家》一〇:若是秀才,一发不可轻放,久后反受其害。律上说得好,夜深无故入人家,非奸即窃。不要管他,竟扭去见官便是。
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不沾亲,二不带故
【释义】:
既不是亲戚,又不是朋友。指没有什么关系。《济公全传》一〇四:老爷不信,传店家问再说。我等与孙康氏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并不认识。
欲擒之,必故纵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欲擒之,必故纵之
【释义】:
为了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最终能制服、控制对方,先故意放松一步。也比喻本欲做某事,故意先装作并不在意的样子。《杨家府演义》七:若赶之太急,蛮城拼命杀来,吾军可保无虞?此所以欲擒之,必故纵之。
⊙欲擒故纵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七〇: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然后许其成事,方不失了大人这边的门面。
月明千里故人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月明千里故人来
【释义】:
月明之夜老朋友从千里之外而来。形容在美好时刻远方亲友来临的喜悦心情。《说唐全传》一〇:叔宝应道:“不敢。小弟秦琼特来叩谢。”雄信拍案大笑道:“真乃月明千里故人来!”
最难风雨故人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最难风雨故人来
【释义】:
指老朋友在风雨交加人寂寞时来访最为难得。《老残游记》一二:古人云:最难风雨故人来。这冻河的无聊,比风雨更难受,好友相逢,这就不寂寞了。
故-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故gù
代词
用同“胡”。询问所代的原因。作状语。可译为“为什么”。
《墨子·尚贤中》: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墨子》册一卷二页三)
——现在王公大人作人民的君主,主持政权,治好国家,想保持〔权柄〕而不丢掉,为什么不明白尊重贤者是为政的根本呢?
《管子·侈靡》: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册二卷十二页十一下)
——君王将要出行,为什么不去送君王?
故-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故gù
副词
在句中作状语
一、表示动作行为是有意进行的。可译为“故意”。
《史记·陈涉世家》:广故数(shuò)言欲亡,忿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史记》册六页一九五一)
——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跑,让尉官恼怒,使尉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戍卒。(恚:愤怒。)
《史记·萧相国世家》: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史记》册六页二〇一九)
——我故意拘囚相国,要使百姓知道我的过错啊。(系:拘囚。)
《汉书·景帝纪》:它物,若买故贱,卖故贵,皆坐臧为盗,没入臧县官。(《汉书》册一页一四〇)
——其他财物,如果买进故意压价,卖出故意抬价,都以受贿论罪判为盗贼,没收赃物归官府。(臧:用同“赃”。县官:朝廷,官府。)
二、表示动作行为是为了某种目的专门进行的。可译为“特地”。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赵充国》:不足以故出兵。(《汉书》册九页二九九〇)
——不值得特地出动军队。
《世说新语·言语》: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
(《世说新语》册一卷上之上页十六上)
——南郡庞统听说司马徽在颍川,特地走了两千里去问候他。
《世说新语·政事》: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世说新语》册一卷上之下页五下)
——我今天特地同林公来看望你。
三、表示动作行为经常发生、出现。可译为“常常”。
杜甫《羌村三首》: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杜工部集》册一卷二页八下)
——回忆过去喜欢乘凉,常常绕着池边树〔散步〕。
杜甫《闷》: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杜工部集》册五卷十六页四下)
——敏捷的猿猴长久难以相见,轻快的鸥鸟常常也不回还。
四、表示动作行为仍然保持原状,没有发生变化。可译为“仍然”、“仍旧”等。
《史记·项羽本纪》: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wàng)之。(《史记》册一页三一六)
——义帝虽然没有功劳,仍然应当分给他土地让他称王。
《乐府诗集·焦仲卿妻》: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乐府诗集》册十卷七三页二上)
——三天织成五匹,婆婆仍然嫌慢。(断:截。指把织成的布从机上截下来。
《搜神记·李寄》:祭以牛羊,故不得福祸。(《搜神记》册三卷十九页二三一)
——拿牛羊来祭祀,仍旧得不到保佑。
五、强调动作行为或情况本来就是如此。可译为“本来”。
《韩非子·难一》:管仲曰:“微君言,臣故将谒之。”(《韩非子》册三卷十五页三上)
——管仲说:“君王您就是不说,我本来也打算告诉您。”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上册页二〇六)——这东西本来不是我国西部的产物。
六、表示说话人有了出乎意外的发现或醒悟。可译为“原来”。
《吕氏春秋·季秋纪·审己》: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邪!(《吕氏春秋》册二卷九页八)
——我以为您已经知道了,您原来还不知道呀!
七、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强调。可译为“就”、“一定”等。
《战国策·秦三》:吴不亡越,越故亡吴;齐不亡燕,燕故亡齐。(《战国策》上册页一七二)
——吴国不灭越国,越国就要灭吴国;齐国不灭燕国,燕国就要灭齐国。
《世说新语·品藻》:抚军问殷浩:“卿定何如裴逸民?”良久,答曰:“故当胜耳。”(《世说新语》册二卷中之下页二一下)
——抚军问殷浩:“你究竟比裴逸民怎么样?”很久,〔殷浩〕回答道:“一定能胜过〔他〕。”
故-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故gù
连词
一、连接分句,表示连贯关系。可译为“就”、“那么”等。《孙膑兵法·积疏》:敌积故可疏,盈故可虚。(《孙膑兵法》页一一九)
——敌人集聚就应〔使他〕分散,〔力量〕充足就应〔使他〕空虚。《墨子·天志中》:当若子之不事父,弟之不事兄,臣之不事君也,故天下之君子与谓之不祥者。(《墨子》册二卷七页六下)
——假如儿子不侍奉父亲,弟弟不侍奉兄长,臣子不事奉君王,那么天下的君子都说他们是不善良的人。(与:用同“举”。)
《韩非子·孤愤》:今人主不合参验而行诛,不待见功而爵禄,故法术之士安能蒙死亡而进其说?奸邪之臣安肯乘利而退其身?(《韩非子》册一卷四页三上)
——如今君主〔对法术之士〕不考查验证〔他们主张的真伪〕就处以死刑,〔对权臣推举的人〕不等立功就给予高官厚禄,那么法术之士怎么能冒死来提出自己的主张?奸邪之臣又怎么肯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退后呢?
二、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所以”。
《左传·庄公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春秋左传集解》册一页一五一)
——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他们。
《荀子·劝学篇》:故不积蹞(kuí)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册一卷一页三上)
——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无法走到千里不汇集细流,就无法汇成江海。(蹞:用同“跬”,半步。)
《淮南子·天文训》: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ǎo)尘埃归焉。(《淮南子》册一卷三页一下)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向那边移动;地的东南方低陷,所以水和泥沙向那边流去。(潦:雨后地面积水。)
故-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故gù
语气词
用在句首,表提挈语气。不能译出。
《战国策·魏二》:今夫杨,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故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然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战国策》中册页八三八)
——杨树,横着栽它活了,倒着栽它活了,折断栽它也活了。但是〔如果〕让十个人栽杨树,一个人拔杨树,那就不会有活杨树了。用十多人栽容易活的杨树,然而不能胜过一个人〔拔它〕,为什么?栽树艰难而拔树容易啊。
《新书·修政语上》:大禹之治天下也,诸侯万人,而禹一皆知其体。故大禹岂能一见而知之也?(《新书》册二卷九页九)
——大禹治理天下时,诸侯多达万人,而大禹全都知道他们的真情。大禹难道见一次就能知道他们吗?(体:本性,这里指“真情”。)
故使-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故使gùshǐ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假使”。
《战国策·赵一》:虎将即禽,禽不知虎之即己也,而相斗两罢(pí),而归其死于虎。故使禽知虎之即己,决不相斗矣。(《战国策》中册页六二九)
——老虎将要走近鸟儿,鸟儿不知道老虎走近自己,还在互相争斗以致双方都很疲乏,而被老虎吃掉了。假使鸟儿知道老虎走近自己,就一定不会互相争斗了。(死:用同“尸”。罢:用同“疲”。)
故-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故gù
附类
一、名词。作“原因”、“缘故”、“从前”解。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春秋左传集解》册一页一五一)
——已经得胜,鲁庄公问曹刿得胜的原因。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zhuò)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册六页一九五〇)
——太子扶苏由于多次谏诤的缘故,秦始皇派他在外率领军队。
《史记·刺客列传》: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史记》册八页二五二八)
——燕太子丹,从前曾在赵国做人质。
二、形容词。作“旧”解。
《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商君书》册一卷一页二上)
——一般人〔总是〕安于旧的习惯,学者〔总是〕局限于自己的见闻。(溺:拘泥,局限。)
然故-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然故rán gù
熟语
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所以”。
《管子·任法》:故圣君失度量置议法,如天地之坚,如列星之固,如日月之明,如四时之信,然故令往而民从之。(《管子》册三卷十五页八上)
——圣明的君主按照情理设立法律制度,象天地一样坚牢,象群星的位置一样稳定,象日月一样光明,象四季更替一样准确,所以命令一发出,人民就按照执行。(失:唐人房玄龄注,“‘失’字当作‘以’”。译为“按照”。)
《荀子·尧问篇》:人人皆以我为越逾好士,然故士至。(《荀子》册四卷二〇页十七上)
——人人都认为我破格奖励士人,所以士人都来了。(士:古代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
是故-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是故shì gǜ
熟语
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因此”。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注疏》册十卷三六页一下)
——玉石不雕琢不能成为器具,人不学习不能明白道埋,因此古代的君主,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把教化和学习放在首位。
韩愈《师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昌黎先生集》册四卷十二页二下)
——三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一定有可以作我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扮故事-汉语惯用语辞典
扮故事bàn gù shi
化装成戏文里的角色演戏。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去到哪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
出故典-汉语惯用语辞典
出故典chū gù diǎn
谓出花样。故典典故。老舍《龙须沟》“妈,您可真会出故典!”
得故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得故子dé gù zi
谓借故,故意。《西游记》:“八戒正行,忽然打个践踵,得故子把行者往前一掼,扑的跌了一跤。”
非亲非故-汉语惯用语辞典
非亲非故fēi qīn fēi gù
不是亲属也不是故旧。表示彼此过去毫无关系。唐刘肃《大唐新语·刚正》“臣必以韦擢与盗非亲非故,故当以货求耳。”
故纸堆-汉语惯用语辞典
故纸堆gù zhǐ duī
指数量很多的古旧书籍、资料。宋朱熹《答吕子约书》“岂可一向汨溺于故纸堆中,使精神昏弊,失后忘前,而可以谓之学乎?”闻一多《给臧克家先生书三》“在你所常诅咒的那故纸堆内讨生活的人原不止一种,正如故纸堆中可讨的生活也不限于一种。”
钻故纸-汉语惯用语辞典
钻故纸zuān gù zhǐ
《景德传灯录·古灵神赞禅师》“其师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窗纸求出。师睹之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其?’”后用“钻故纸”比喻一味死读古书。宋黄庭坚《题杜槃涧叟冥鸿序》“古灵庵下倚寒藤,莫向明窗钻故纸。”也说“钻故纸堆”。刘绍棠《十步香草》:“‘一本一本借给我看,可以不可以?’‘你怎么想钻故纸堆?’”
钻故纸堆-汉语惯用语辞典
钻故纸堆zuān gù zhǐ duī
见“钻故纸”。
钻故纸-佛源语词词典
钻故纸
喻指死读经书,不知活用,不与实际结合,在书本里找出路。《五灯会元·卷四·古灵神赞禅师》卷四:“本师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窗纸求出。师睹之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遂有偈曰:‘空门不肯去,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明知故犯-佛源语词词典
明知故犯
明明知道不对还故意去做。《虚堂和尚语录》卷一:“当晚小参。僧问:‘安居禁足,西天令严,和尚为什么明知故犯?’”又《虚堂和尚语录》卷九:“今夏,一众现大人相,各不相知。主宾彼此偷安,说甚么明知故犯。”现代汉语作为成语应用。浩然《艳阳天》第一一九章:“因为她当事者迷,一时还连不上许多事情,再加上她明知故犯的坏事也只是这一件了。”
缘故-佛源语词词典
缘故
原因,根由。《祖堂集·卷三·破灶堕和尚》:“时和尚至彼,为灶神说法。灶神闻法,便获升天,故现本身,礼辞和尚:‘蒙师说法,重得升天,故来谢师,便还天府。’言犹未讫,瞥然不见,其灶瓦解,悉自落破。此师本不称名,因此缘故,破灶堕和尚也。”
故-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故gù
①缘故,原因。《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亡而入胡。”《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上使外将兵。”②事,事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昭伯问家~,尽对。”《吕氏春秋·首时》:“伍子胥曰:‘此易~也。’”③事故,变故。《国语·郑语》:“王室多~,余惧及焉。”宗臣《报刘一丈书》:“乡园多~,不能不动客子之愁。”④旧的,与“新”相对。《论语·为政》:“温~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原来的,原有的。《战国策·齐策四》:“于是梁王虚上位,以~相为上将军。”侯方域《马伶传》:“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侣。”⑥旧交。《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⑦旧法,成例。《商君书·更法》:“荀可以强国,不法其~。”⑧从前,过去。《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者,~尝质于赵。”(质:做人质。)《史记·李将军列传》:“程不识~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⑨故意。《陈涉世家》:“广~数言欲亡,忿恚尉。”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不入。”⑩仍然,仍旧。《孔雀东南飞》:“三日断五匹,大人~嫌迟。”《赤壁之战》:“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不失州郡也。”⑾本来,确实。《韩非子·难一》:“微君言,臣~将谒之。”《促织》:“此物~非西产。”⑿连词。用于因果句,表示结果或推论。译为“因此”“所以”。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苏轼《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莫能知。”
【故常】旧例,常规。《庄子·天运》:“变化齐一,不主~。”
【故都】①故国,祖国。《楚辞·离骚》:“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②昔日的国都。《史记·项羽本纪》:“韩王成因~,都阳翟。”
【故国】①古国。《孟子·梁惠王下》:“所谓~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②本国,祖国。丘迟《与陈伯之书》:“见~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③故乡,家乡。杜甫《上白帝城》:“取醉他乡客,相逢~人。”④古城,旧都。刘禹锡《石头城》:“山围~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⑤已亡之国,前代王朝。李煜《虞美人》:“~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家】世家大族,泛指做官的人家。《明史·海瑞传》:“~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聊斋志异·崂山道士》:“邑有王生,行七,~子。”
【故旧】故交,老友。《论语·泰伯》:“~不遗,则民不偷。”
【故老】①元老,旧臣。《诗经·小雅·正月》:“召彼~,讯之占梦。”②泛指老人。李密《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犹蒙矜育。”
【故垒】昔日的防御工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故人】①旧友,老朋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②死者。谢朓《和王主簿季哲怨愤》:“~心尚尔,~心不见。”《儒林外史》第八回:“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③前夫或前妻。《孔雀东南飞》:“怅然遥相望,知是~来。”《玉台新咏·上山采蘼芜》:“新人从门入,~从阁去。”
【故事】①旧事,旧业。《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②旧日的典章制度。《汉书·苏武传》:“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奉使不辱命。”③先例,旧例。苏洵《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是又在六国下矣。”
【故业】祖上传下的基业。贾谊《过秦论》:“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一见如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见如故yī jiàn rú gù
【释义】:
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草明《延安人》:“她打算把肚子里的欢喜和感激都掏出来,传达给这位一见如故的陌生人。”
三亲六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三亲六故sān qīn liù gù
【释义】:
泛指亲戚故旧。梁斌《播火记》:“春兰娘在屋子里说:‘谁家没个三亲六故,谁家没个青黄不接的时候?’”
世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世故shì gù
【释义】:
①世俗人情。杨沫《青春之歌》:“一种洞晓世故的敏感,使他清楚地看到:此一时彼一时也,情况不同,如何能够乱来呢?”②处世圆通而富有经验。茅盾《锻炼》:“她觉得这两位年轻的姑娘,神秘而又平凡,世故而又天真。”
事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事故shì gù
【释义】:
①事情;问题。丁玲《韦护》:“我知道你,你一定有什么事故,你喜欢恋爱,我就不问。”②变故。魏巍《东方》:“幸而井里水浅,又救得及时,没有酿成重大事故。”
习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习故xí gù
【释义】:
因袭成规。梁启超《敬告我国民》:“蹈常习故,聊以自娱。”
原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故yuán gù
【释义】:
缘故,原因。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难道演员为了要演戏的原故,真的去做一次贼,杀一次人么!”
人身事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身事故rén shēn shì gù
【释义】:
生产劳动中发生的伤亡事件。
人情世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情世故rén qíng shì gù
【释义】:
为人处世的道理。巴金《春》:“人年纪大了,就明白一点,多懂点人情世故。”
伤亡事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伤亡事故shāng wáng shì gù
【释义】:
工人、职员在生产区域中所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受伤或死亡的事故。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咱们工程队发生的伤亡事故,摆了很长时间,不作处理,这太不像话。”
依然如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依然如故yī rán rú gù
【释义】:
仍旧和过去一样。《〈许地山选集〉编后记》:“想以主观幻想解决现实问题,而现实生活却依然如故。”
依然故我-现代汉语大词典
依然故我yī rán gù wǒ
【释义】:
仍然是从前的老样子。形容没有变化。魏巍《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也有第三种人,虽然水涨船高,职位不断提升,但斤斤计较个人私利,鸡毛蒜皮,依然故我。”
借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借故jiè gù
【释义】:
借口某种原因。巴金《春》:“男家催过几次,都被外婆借故拖延了。”
典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典故diǎn gù
【释义】:
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老舍《茶馆》:“‘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又有典故,出自《武家坡》!”
凭白无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凭白无故píng bái wú gù
【释义】:
无缘无故。顾工《金君玛梅》:“他真没想到到连部来,竟会凭白无故遇到这样一场难堪。”
亡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亡故wáng gù
【释义】:
去世。巴金《秋》:“他还是觉得他对不起亡故的蕙。”
交通事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交通事故jiāo tōng shì gù
【释义】:
交通工具在行驶或航行中,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机件失灵或驾驶失慎等原因,造成的人员死伤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障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障故zhàng gù
【释义】:
障碍变故。陈英士《致黄克强书》:“中山先生意谓南北声气未见调和…深恐多生障故,除此障故,非袁氏就职南京不为功。”
变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变故biàn gù
【释义】:
意外发生的变化或事故。巴金《家》:“她们都带了一点张惶的样子,好像遭遇了非常的变故一样。”
平白无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平白无故píng bái wú gù
【释义】:
凭空;无缘无故。艾芜《夜归》:“他觉得他不能平白无故受到讥讽,必须把真相说清楚。”
托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托故tuō gù
【释义】:
借口某种原因。鲁迅《通讯》:“要我做序的书,已经托故取回。”
扮故事-现代汉语大词典
扮故事bàn gù shi
【释义】:
化装成戏文里的角色演戏。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去到哪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
持之有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持之有故chí zhī yǒu gù
【释义】:
所提出的主张或见解有一定的根据。朱自清《现代人眼中的古代》:“但是仔细读了郭先生的引证和解释,觉得他也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
掌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掌故zhǎng gù
【释义】:
旧制旧例;故事,史实。鲁迅《买〈小学大全〉记》:“为了文字狱,使士子不敢治史,尤不敢言近代事,但一面却也使昧于掌故。”
薄物细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薄物细故bó wù xì gù
【释义】:
指微细的事情。如:薄物细故,不值得计较。
大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故dà gù
【释义】:
①重大的事故。多指对国家、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祸患,如灾害、兵寇、国丧等。如:国有大故。②指父母丧。汪敬熙《一个勤学的学生》:“他忽然长叹一声,把脸沉下,仿佛像遭了大故一样,又把头垂着。”
奉行故事-现代汉语大词典
奉行故事fèng xíng gù shì
【释义】:
照旧例行事。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制图还剩下八九张,论文还全未准备,最苦的是实习报告书,暑假中奉行故事地在大阪住了两个月。”
吐故纳新-现代汉语大词典
吐故纳新tǔ gù nà xīn
【释义】:
①道家养生之术。指吐出浊气,吸纳清气。②人体的呼吸过程,指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空气。张贤亮《土牢情话》:“为了一点凉意而狠命地吸氨;氨气又使肺部更加灼热。我们的呼吸系统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进行吐故纳新。”③比喻扬弃陈旧的,吸收新鲜的。如:一个无产阶级的党也要吐故纳新,才能朝气蓬勃。
国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国故guó gù
【释义】:
指我国古代的学术、文化。鲁迅《马上支日记》:“什么保存国故,什么振兴道德,什么维持公理,什么整顿学风…心里可真是这样想?”
饱经世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饱经世故bǎo jīng shì gù
【释义】:
指阅历多,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麦云《第一次出击》:“张云是个饱经世故的中年人。”
门生故旧-现代汉语大词典
门生故旧mén shēng gù jiù
【释义】:
指学生和旧友。如:赶来祝寿的门生故旧,都在客厅里等着拜见主人。
门生故吏-现代汉语大词典
门生故吏mén shēng gù lì
【释义】:
指学生和旧日部属。章炳麟《革命道德说》:“时张之洞子为其父祝寿,京师门生故吏皆往拜。”
沾亲带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沾亲带故zhān qīn dài gù
【释义】:
有亲戚朋友的关系。郭澄清《大刀记》:“那些和彭保轩沾亲带故的人们,为争财产打起了官司。”
温故知新-现代汉语大词典
温故知新wēn gù zhī xīn
【释义】:
温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老舍《四世同堂》:“假若招弟专由电影上取得装饰的模范,大赤包便是温故知新,从古旧的本位的文化中去发掘,而后重新改造。”
安常习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安常习故ān cháng xí gù
【释义】:
谓习惯于成规。廖仲恺《农民运动所当注意之要点》:“诚以人民安常习故,生活安定则心境安定,乐也随之。”
如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如故rú gù
【释义】:
①跟原来一样。鲁迅《致山本初枝》:“作者们锐气如故。”②跟旧交一样。如:一见如故。
细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细故xì gù
【释义】:
细小而不值得计较的事。沙汀《淘金记》:“绝不会为了一点细故来招引麻烦。”
缘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缘故yuán gù
【释义】:
原因,原故。巴金《春天里的秋天》:“昨晚我哭了,我不知道为了什么缘故。”
无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故wú gù
【释义】:
没有原因或理由。杜鹏程《保卫延安》:“风不吹,树不摇,说你有缺点,也不是平白无故的。”
无亲无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亲无故wú qīn wú gù
【释义】:
没有亲属和故旧。形容孤单。曹禺《雷雨》:“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
无缘无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缘无故wú yuán wú gù
【释义】:
没有任何原因或道理。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她喝醉了,无缘无故地伤心哭起来。”
老于世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老于世故lǎo yú shì gù
【释义】:
富有处世经验。多含贬义。袁福清《长沙泥木工人的怒吼》:“他毕竟是个久经宦途和老于世故的家伙。”
明知故犯-现代汉语大词典
明知故犯míng zhī gù fàn
【释义】:
明明知道不对,还故意去做。浩然《艳阳天》:“因为她当事者迷,一时还连不上许多事情;再加上她明知故犯的坏事也只是这一件了。”
明知故问-现代汉语大词典
明知故问míhg zhī gù wèn
【释义】:
明明知道,却故意问人家。欧阳山《柳暗花明》:“陈文雄拿眼睛厉了他一眼,觉得他是在那里明知故问,也就不再开腔。”
责任事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责任事故zé rèn shì gù
【释义】:
工厂、矿山、建筑、交通、医疗及其它部门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违反规章制度,使公私财产遭受损失或危害人身安全的事故。
物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物故wù gù
【释义】:
指去世。如:老先生已物故。
毛举细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毛举细故máo jǔ xì gù
【释义】:
烦琐地列举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如:他啰里啰唆地毛举细故,可不中要害。
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gù
【释义】:
①缘故;原因。张天翼《皮带》:“为工作之故,他每天早晨还习三张小楷。”②意外或不幸的事变。如:变故;事故。③指旧的事物。如:吐故纳新。④指旧交;旧友。郭澄清《大刀记》:“你们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为何替他‘闯衙喊冤’?”⑤古代的;陈旧的。如:故籍;故垒。⑥过去;从前。柯岩《奇异的书简》:“他们已不再年轻了。鬓发已染上白霜,只有丹心如故。”又如:故居;故都。⑦死亡。郭小川《山中》:“我住的是一个已故资本家留下的别墅。”⑧故意。孙犁《读作品记(二)》:“卖关子之说,见于通俗演说,然亦只是故作惊人,笼络听众,以利下场的生意经。”⑨连词。所以,因此。孙犁《关于纪昀的通信》:“他所留下的《纪文达公遗集》,实在没有什么内容,都是应酬之作,纤细轻浮,故流传不广。”
故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人gù rén
【释义】:
①旧交;老友。老舍《四世同堂》:“在往常,开学的日子正像家庭中的节日,大家可以会见一个暑天未见面的故人。”②古人;死者。郭沫若《洪波曲》:“复员后张季鸾却成了故人了。”
故土-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土gù tǔ
【释义】:
①故乡;家乡。艾青《大堰河——我的褓姆》:“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在山腰里,田野上,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②指祖国。萧乾《美国点滴》:“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故习-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习gù xí
【释义】:
旧习。如:故习不改。
故乡-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乡gù xiāng
【释义】:
家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冰心《我的故乡》:“我生于一九〇〇年十月五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七个月后,我就离开了故乡——福建福州。”
故友-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友gù yǒu
【释义】:
①旧友;老朋友。②亡友,死去的友人。
故去-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去gù qù
【释义】:
死去。鲁迅《琐记》:“父亲故去以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
故世-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世gù shì
【释义】:
去世。茅盾《子夜》:“故世的老太爷还没开丧,而他们的雄图却已成为泡影!”
故旧-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旧gù jiù
【释义】:
①旧交;旧友。骆宾基《乡亲——康天刚》:“现在他们望见雪车来了,都想能认识他是谁。是本村的呢,还是父亲的故旧?”②陈旧,过去。许杰《〈明日的文学〉自序》:“但是深印在脑筋里的故旧的遗毒,还一时不能洗清。”
故尔-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尔gù ěr
【释义】:
连词。因此;所以。郭沫若《大山朴》:“大约是因为树子嫩,这朵花的养分不足,故尔失了花时。”
故犯-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犯gù fàn
【释义】:
故意违犯。如:明知故犯。
故邦-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邦gù bāng
【释义】:
故国;故乡。萧三《我又来谒列宁陵》:“我渡过了多少的水,我跋过了多少的山,我回到了故邦。”
故老-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老gù lǎo
【释义】:
年高而见识多的人。袁鹰《悲欢》:“淮安故老相传:从幼年时代起,他就爱倚在城中心镇淮楼的石栏杆上……伫目纵望遥天。”
故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地gù dì
【释义】:
旧游之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毛泽东《水调歌头》:“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故而-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而gù ér
【释义】:
连词。犹所以。郭沫若《孟夫子出妻》:“就因为有昨晚的爱抚,故而有目前的矜持。”
故此-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此gù cǐ
【释义】:
连词。因此;所以。张天翼《儿女们》:“我以为大家抓破了脸也不好看,故此出任调人。”
故伎-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伎gù jì
【释义】:
也作“故技”。旧伎俩;老花招。闻一多《致梁实秋五》:“你也可以仿你从前的故伎,将他们分成等差。”巴金《家》:“他们还是一样地横眉毛竖眼睛在街上找人寻事,常常使人想起他们在这种情形中的故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