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遺)是什么意思
下遺-汉语大词典
下遺
【1】谦下从人。《诗·小雅·角弓》:“莫肯下遺﹐式居婁驕。”{郑玄}笺:“遺讀曰隨……今王不以善政啓小人之心﹐則無肯謙虚以禮相卑下﹐先人而後己。”一曰﹐谓贬下而遗弃之。{朱熹}集传引{张载}曰:“讒言遇明者當自止﹐而王甘信之﹐不肯貶下而遺棄之﹐更益以長慢也。”
三遺矢-汉语大词典
三遺矢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爲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爲老,遂不召。”后以“三遺矢”指体弱多病。{姚雪垠}《言志篇·辞岁》诗:“又是一年辭舊歲﹐銀燈白髮醉顔紅。幸無每飯三遺矢﹐尚有平生百練功。”{清}{赵翼}《哭果毅阿公病殁于军》诗:“可憐病到三遺矢﹐猶自身衝百戰場。”
不遺餘力-汉语大词典
不遺餘力
【1】谓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战国策·赵策三》:“{秦}不遺餘力矣﹐必且破{趙}軍。”{宋}{苏轼}《上执政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異時預買紬絹錢常於歲前散絶﹐今尚闕太半﹐剗刷之急﹐蓋不遺餘力矣。”{清}{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昌黎}以主持風雅爲己任﹐故調護氣類﹐宏奬後進﹐往往不遺餘力。”{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执行上级规定﹐{罗立正}一向是不遗余力的﹐有时甚至可以牺牲一点工作利益。”
不拾遺-汉语大词典
不拾遺
【1】失落的东西没有人捡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史记·酷吏列传》:“居歲餘﹐郡中不拾遺。”
不憖遺-汉语大词典
不憖遺
【1】不愿留。《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遺一老,俾守我王。”后用作对大臣逝世表示哀悼之辞。{汉}{蔡邕}《陈太丘碑文》:“天不憖遺老﹐俾屏我王。”{南朝} {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天不憖遺﹐奄見薨落。”{唐}{高彦休}《唐阙史·丞相兰公晩遇》:“及薨於位﹐上再興不憖遺之歎﹐而廢常朝者三日﹐册贈之禮﹐有加美焉。”亦省作“[不憖]”。{唐}{颜真卿}《康使君神道》:“天乎不憖﹐其恨若何!”
不遺巨細-汉语大词典
不遺巨細
【1】连极细小处也不放过。{廖仲恺}《答胡適论井田书》:“可见先生对一个问题不肯苟且的态度﹐不遗巨细的精神。真是佩服。”
半坡遺址-汉语大词典
半坡遺址
【1】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在{西安}东郊{半坡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53-1957年进行了五次发掘。遗址略呈椭圆形,北端为氏族公共墓地,南面为居住区,其东北边有制造陶器的窑场。窑场﹑墓地和居住区之间有一大壕沟。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有些陶器还刻划着笔划简单的符号,可能为记事记数的文字。1958年在遗址上建立了半坡博物馆。
遺-汉语大词典
遺
【1】赠送。《北齐书·段孝言传》:“雖草萊之士﹐粗閑文藝﹐多引入賓館﹐與同興賞﹐其貧躓者亦時有遺。”
冉遺-汉语大词典
冉遺
【1】古代传说中的鱼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澤。是多冉遺之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禦凶。”{郝懿行}笺疏:“《太平御覽》卷九三九引此經作無遺之魚﹐疑即蒲夷之魚也。”
佚遺-汉语大词典
佚遺
【1】遗失;遗漏。{清}{冯桂芬}《<说文解字韵谱补正>序》:“余夙有志於斯﹐不揣檮昧﹐取二{徐}本逐字對校﹐補其佚遺﹐正其蹖駮﹐務使無一字出入。”
傳遺-汉语大词典
傳遺
【1】留传。《墨子·天志中》:“又書其事於竹帛﹐鑄之金石﹐琢之盤盂﹐傳遺後世子孫。”
亡矢遺鏃-汉语大词典
亡矢遺鏃
【1】损失箭和箭头。比喻军事上的细微损失。{清}{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若其軍士不戰﹐城門不閉﹐敵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取之者﹐則{寧波}之與{上海}也。”{汉}{贾谊}《过秦论》:“{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商代城牆遺址-汉语大词典
商代城牆遺址
【1】在{河南省}{郑州市}。城垣周长七公里,用土分层夯筑。城墙剖面为梯形,底面一般宽二十米,高约九米,部分城墙被掩埋在现今的地面之下。环城发现十一个缺口,某些缺口可能与城门有关。城墙附近有大量的{商}代文化遗址。西墙外{杜岭}出土两件大型铜方鼎,南墙﹑北墙外各发现一处青铜器铸造作坊遗址,{郑州}市内曾发现{商}代早期的房基﹑地窖﹑壕沟﹑水井﹑墓葬及雕刻字骨和陶文符号。
勞遺-汉语大词典
勞遺
【1】犒劳,馈赠。《汉书·王莽传上》:“{莽}休沐出﹐振車騎﹐奉羊酒﹐勞遺其師﹐恩施下竟同學。”《後汉书·樊宏传》:“{宏}遣人持牛酒米穀﹐勞遺{赤眉}。”
受遺-汉语大词典
受遺
【1】古代谓大臣接受皇帝的遗命以辅政。《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赞》:“將率則{衛青}﹑{霍去病}﹐受遺則{霍光}﹑{金石磾}﹐其餘不可勝紀。”{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内阁·隆庆七相之去》:“至{穆宗}憑几﹐僅{高}{張}二公受遺。”{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先帝嚴靈寢﹐宗臣切受遺。”
城子崖遺址-汉语大词典
城子崖遺址
【1】{中国}{黄河}下游以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以东{城子崖}的台地上。1928年发现,1930——1931年两次进行发掘,编有考古报告集《城子崖》。遗址上层为{东周}时代遗存,下层是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该遗址对认识和研s{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重要价值。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埤遺-汉语大词典
埤遺
【1】犹厚加。《诗·邶风·北门》:“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毛}传:“埤﹐厚也。”{朱熹}集传:“遺﹐加也。”
塗不拾遺-汉语大词典
塗不拾遺
【1】犹道不拾遗。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别于塗;塗不拾遺。”
墜遺-汉语大词典
墜遺
【1】犹坠绪。{清}{谭嗣同}《仁学》三一:“{王}出於{周}{張}﹐{周}{張}亦綴{孟}之墜遺。”按﹐一本作“墜緒”。
失遺-汉语大词典
失遺
【1】遗失。《再生缘》第四五回:“大小丫環和僕婦﹐猶如那﹐出籠飛鳥脱鈎魚﹐偷飲食﹐竊東西﹐尋起來時就失遺。”{唐}{贾岛}《哭卢仝》诗:“在日贈我文﹐淚流把讀時。從兹加敬重﹐深藏恐失遺。”
奉遺-汉语大词典
奉遺
【1】赠送财物。《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厚奉遺之﹐彼知{漢}適女送厚﹐蠻夷必慕以爲閼氏﹐生子必爲太子﹐代單于。”
小遺-汉语大词典
小遺
【1】小便﹐撒尿。{清}{王晫}《今世说·轻诋》:“忽欲小遺甚急。”《汉书·东方朔传》:“{朔}嘗醉入殿中﹐小遺殿上。”{颜师古}注:“小遺者﹐小便也。”《水浒传》第七回:“{林冲}喫了八九杯酒﹐因要小遺﹐起身道:‘我去浄手了來。’”
史遺-汉语大词典
史遺
【1】史书中遗漏的事实。{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序》:“予以諫議大夫奉朝請﹐每退食﹐觀{唐}人洎本朝名輩撰著以補史遺者﹐因纂所聞見繼之。”
周口店遺址-汉语大词典
周口店遺址
【1】{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周口店}的{龙骨山},在{北京市}西南约48公里,1927年开始发掘,是中国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的发现地。曾陆续发现许多人类化石﹑石器和古生物化石,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的极其珍贵的资料。解放后在该处建立展览室。
周遺-汉语大词典
周遺
【1】{周}代的遗民。泛指{中国}人民。语出《诗·大雅·云汉》:“{周}餘黎民,靡有孑遺。”{清}{魏源}《寰海》诗:“幾獲雄狐來{慶鄭}﹐誰開柙兕禍{周}遺。”
後遺症-汉语大词典
後遺症
【1】比喻因某个问题处理不当而遗留下来的消极影响。《花城》1981年第5期:“那么历次运动的后遗症呢?”【2】某种疾病痊愈或主要症状消退之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些症状。{巴金}《创作回忆录·关于<寒夜>》:“他曾在{新疆}{盛世才}监狱中受尽苦刑﹐身上还留着伤痕和后遗症。”
夢遺-汉语大词典
夢遺
【1】在睡梦中遗精。《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西門慶}因其夜裏夢遺之事﹐晩夕令{王經}拿鋪蓋來﹐書房地平上睡。”
寄遺-汉语大词典
寄遺
【1】谓致送礼品。{清}{孙枝蔚}《代书寄呈大兄伯发》诗:“昔在承平日﹐萬里如門閭﹐行人無阻塞﹐寄遺歲不虚。”
孑遺-汉语大词典
孑遺
【1】遗留;残存。《诗·大雅·云汉》:“{周}餘黎民﹐靡有孑遺。”{毛}传:“孑然遺失也。”{陈奂}传疏:“《方言》《廣雅》皆云:孑﹐餘也。靡孑遺﹐即無餘遺。”《後汉书·应劭传》:“逆臣{董卓}﹐蕩覆王室﹐典憲焚燎﹐靡有孑遺﹐開辟以來﹐莫或兹酷。”{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一朝爲灰燼﹐柯葉無孑遺。”《明史·黄凤翔传》:“與其要福於冥漠之鬼神﹐孰若廣施於孑遺之赤子。”{郭沫若}《星空·洪水时代》诗:“那时节﹐鱼在山腰游戏﹐树在水中飘摇﹐孑遗的人类全都逃避在山椒。”【2】残存者;遗民。《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三陷之後﹐城中幾無孑遺。”{清}{冯桂芬}《皖水迎师记》:“{顧}賊嗣是擁衆數十萬﹐馳騁蹫躪於{浙}東西千里中﹐陷城無虚月﹐勢益張﹐{江}{浙}孑遺﹐無不趨{上海}洋涇之上。”{鲁迅}《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3】指遗迹。{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二:“那三两个堆积在一段高地上的庞大的顽石﹐说不定会是冰河时代的孑遗。”{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孤遺-汉语大词典
孤遺
【1】指无父母的子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吾不忍也”{裴松之}注引{晋}{孔衍}《汉魏春秋》:“或勸{備}劫將{琮}及{荆州}吏士徑南到{江陵}﹐{備}答曰:‘{劉荆州}臨亡託我以孤遺﹐背信自濟﹐吾所不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後娶》:“慘虐孤遺﹐離間骨肉。”《旧唐书·王锷传》:“{王稷}一旦捐軀﹐須録孤遺。”{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忠鲠》:“兄弟孤遺相長﹐不忍失意。”
杜陵遺老-汉语大词典
杜陵遺老
【1】指{唐}{杜甫}。{清}{金埴}《读<杜诗详注>》诗:“{杜陵遺老}才非凡﹐詩史詩聖稱名咸。”
林西遺址-汉语大词典
林西遺址
【1】{内蒙古}{林西}{锅撑子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辽宁}{西拉木伦河}一带﹐既有水草﹐又有耕地﹐农﹑牧业同时被经营着。{林西}遗址是这种经济的典型。”
棄情遺世-汉语大词典
棄情遺世
【1】犹言忘情脱俗。{明}{何景明}《七述》:“乃有棄情遺世﹐餐氣服道﹐忽迢遥以輕舉﹐望玉京而逕造。”
棄遺-汉语大词典
棄遺
【1】遗弃,抛弃。{宋}{苏辙}《齐州祈雨雪祝文》:“蒙神之休﹐常以有年﹐雲興膚寸﹐實雨天下﹐矧伊我邦﹐而或棄遺。”{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山川道阻﹐凍餒艱辛﹐一言忤意﹐遂見棄遺。”
棄智遺身-汉语大词典
棄智遺身
【1】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三国} {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琴詩自樂﹐遠游可珍。含道獨往﹐棄智遺身。寂乎無累﹐何求于人?”
楚弓遺影-汉语大词典
楚弓遺影
【1】《晋书·乐广传》:“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飲而疾。’于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痾頓愈。”后因以“楚弓遺影”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惧心理。{明}{许自昌}《水浒记·感愤》:“{楚}弓遺影﹐{楚}弓遺影﹐慮禍甚關心。我起身得急了﹐把釗文袋遺失在房内﹐那金子倒也不打緊﹐{晁保正}與我那封書怎麽洩漏得的!”
樂道遺榮-汉语大词典
樂道遺榮
【1】乐守圣贤之道而抛弃荣华富贵。{唐}{刘知幾}《史通·品藻》:“又{嵇康}《高士傳》﹐其所載者廣矣﹐而{顔回}﹑{蘧瑗}獨不見書。盖以二子雖樂道遺榮﹐安貧守志﹐而拘忌名教﹐未免流俗也。”
獻遺-汉语大词典
獻遺
【1】谓奉赠财物。《史记·孟尝君列传》:“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獻遺其親戚。”{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童貫}平{方}寇時﹐受富民獻遺。”【2】指馈赠品。{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大礼预教车象》:“賣撲土木粉捏小象兒﹐並紙畫看人﹐擕歸以爲獻遺。”
歲遺-汉语大词典
歲遺
【1】每年进献的钱物。《汉书·陈汤传》:“〔{郅支單于}〕又遣使責{闔蘇}﹑{大宛}諸國歲遺﹐不敢不予。”{颜师古}注:“歲遺者﹐年常所獻遺之物。”《宋史·食货志下一》:“而{契丹}邀割地﹐復增歲遺至五十萬。”
放虎遺患-汉语大词典
放虎遺患
【1】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之一:“夫蕃戎之性﹐人面獸心﹐親之則順﹐疑之則亂……今阻其善意﹐逆其歡心﹐古人所謂放虎遺患﹐不可不察。”
敷遺-汉语大词典
敷遺
【1】施予,留给。《书·康王之诰》:“惟新陟王﹐畢協賞罰﹐戡定厥功﹐用敷遺後人休。”{孔}传:“用布遺後人之美﹐言施及子孫無窮。”
斁遺-汉语大词典
斁遺
【1】厌弃。{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公在中流﹐左《詩》右《書》﹐無我斁遺﹐比邦是庥。”
暴露無遺-汉语大词典
暴露無遺
【1】全部显露出来,一点也没有保留。{毛泽东}《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切社会同情都在学生方面﹐{蒋介石}及其走狗完全陷于孤立﹐{蒋介石}的狰狞面貌暴露无遗。”{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
易於拾遺-汉语大词典
易於拾遺
【1】犹易如反掌。《宋书·王景文传》:“諸將咸云:‘平殄小賊﹐易於拾遺。’”{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新都}{漢}﹐易於拾遺也。”
曠遺-汉语大词典
曠遺
【1】疏忽,失误。{宋}{王禹偁}《黄州谢上表》:“謹當勤求人瘼﹐遵奉詔條﹐窒塞{囂}訟之民﹐束縛憸猾之吏﹐敢言課最﹐庶免曠遺。”{前蜀}{杜光庭}《宴设使宗汝九耀醮词》:“慎行謹身﹐敢忘惕勵?運心屬念﹐尚慮曠遺。”
滄海遺珠-汉语大词典
滄海遺珠
【1】海中珍珠被收采者遗漏。比喻被埋没的人材或为人所忽视的珍品。《新唐书·狄仁杰传》:“舉明經﹐調{汴州}參軍。爲吏誣訴﹐黜陟﹐使{閻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五·格古要论当再增考》:“〔《枯古要論》〕考收似亦博矣﹐偶爾檢閲﹐不無滄海遺珠之嘆。”{冯自由}《兴中会时期之革命同志》:“右述興中會時期中前半期之革命同志﹐係數自甲午冬至庚子秋止﹐雖其間不免有滄海遺珠之誚﹐然大體相差不遠。”{艾芜}《三十年代的一幅剪影》:“我向{郑振铎}编的《小说月报》送去一篇小说……可是《小说月报》没有用﹐只用印好的退稿信和稿子一道寄回﹐表示‘沧海遗珠’。”亦省作“[滄海珠]”。{唐}{杜甫}《暮秋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盈把那須滄海珠﹐入懷本倚{崑山}玉。”{宋}{苏辙}《食鸡头》诗:“細嚼兼收上池水﹐徐嚥還成滄海珠。”
拾遺補闕-汉语大词典
拾遺補闕
【1】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盡言直諫﹐所望諸君;拾遺補闕﹐孤亦望之。”{清}{姚鼐}《翰林论》:“爲天子侍從之臣﹐拾遺補闕﹐其常任也。”{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納忠効信﹐有奇策才力之譽﹐自結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新唐书·虞世南传》:“{世南}於我猶一體﹐拾遺補闕﹐無日忘之﹐蓋當代名臣﹐人倫準的。”【2】采录遗逸的事迹。{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为毕制军与钱辛楣宫詹论续鉴书》:“{宋}{元}編年之役﹐垂二十年﹐始得粗就隱括﹐拾遺補闕﹐商榷繁簡﹐不無搔首苦心。”
拾遺-汉语大词典
拾遺
【1】比喻轻而易举。《汉书·梅福传》:“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舉{秦}如鴻毛﹐取{楚}若拾遺﹐此{高明}所以亡敵於天下也。”{颜师古}注:“拾遺﹐言其易也。”{宋}{司马光}《罢刺陕西义勇第四札子》:“{太宗}取兩{浙}﹐克{河}東﹐一統天下﹐若振槁拾遺。”{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聖人脩備以待時﹐是以正天下如拾遺。”【2】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晋}{葛洪}《抱朴子·崇教》:“有師友之名﹐無拾遺之實。”《史记·汲郑列传》:“臣願爲中郎﹐出入禁闥﹐補過拾遺﹐臣之願也。”《北史·外戚传·贺讷》:“詔{泥}與{元渾}等八人拾遺左右。”《後汉书·胡广传》:“臣職在拾遺﹐憂深責重﹐是以焦心﹐冒昧陳聞。”{清}{姚鼐}《奉答朱竹君用前韵见赠》:“君方簪筆入{承明}﹐努力拾遺供侍從。”【3】拾取他人的失物。《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諸侯畏懼。”{唐}{孟郊}《饥雪吟》:“下有幸災兒﹐拾遺多新争。”《後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明}{梁辰鱼}《浣纱记·遣求》:“化治街衢不拾遺﹐幾興{魯}國欲傾{齊}。”{章炳麟}《东夷诗》之一:“隴首餘餱糧﹐道路無拾遺。”【4】官名。{唐}{武则天}时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宋}改为左右正言。后随设随罢。参阅《续通典·职官三》。【5】采录遗逸的事迹。《史记·太史公自序》:“序略﹐以拾遺補蓺﹐成一家之言。”{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这篇一发表﹐我的剪存材料﹐可以废去不少﹐唯有一篇﹐不忍听其湮没﹐爰附录于后﹐作为拾遗云。”《南齐书·礼志上》:“{吴}則太史令{丁孚}拾遺{漢}事﹐{蜀}則{孟光}﹑{許慈}草建衆典。”
掃地無遺-汉语大词典
掃地無遺
【1】见“掃地無餘”。
搜遺-汉语大词典
搜遺
【1】科举时代,主考在发榜前复阅落选的考卷,发现优异者临时补取,称“搜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自此以後……主考還要搜遺﹐又時時要斟酌改幾個朱卷的字。”
育遺-汉语大词典
育遺
【1】传说中的山谷名。《山海经·南山经》:“又東西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遺}﹐多怪鳥﹐凱風自是出。”{郭璞}注:“遺或作隧。”{郝懿行}笺疏:“遺﹑隧古音相近。《大雅·桑柔篇》云:‘大風有隧。’此經之隧﹐爲凱風所出﹐即風穴也。”
肥遺-汉语大词典
肥遺
【1】鸟名。《山海经·西山经》:“〔{英山}〕有鳥焉﹐其狀如鶉﹐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已癘﹐可以殺蟲。”{晋}{郭璞}《山海经图赞·肥遗鸟》:“肥遺似鶉﹐其肉已疫。”【2】蛇名。{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華山}有蛇名肥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晋}{郭璞}《山海经图赞·肥遗蛇》:“肥遺爲物﹐與災合契。”《山海经·北山经》:“〔{渾夕之山}〕有蛇一首兩身﹐名曰肥遺﹐見則其國大旱。”
脱遺-汉语大词典
脱遺
【1】舍弃。亦谓超然物外。{宋}{苏辙}《李诚之待制挽词》:“脱遺章句事經綸﹐滿腹龍蛇自屈伸。”{明}{陈所闻}《驻马听·题新安汪无如环翠园》曲:“脱遺世事戀烟霞﹐讀殘墳典觀禾稼。”{唐}{元稹}《江陵三梦》诗:“君復不憘事﹐奉身猶脱遺;况有官縛束﹐安能長顧私。”【2】遗漏。{清}{陈田}《明诗纪事辛籤·凌义渠诗序》:“諸疏皆其風采卓卓者﹐今並不見其本集﹐則編次時亦不免有所脱遺。”{唐}{元稹}《故金紫光禄大夫严公行状》:“恐他人纂撰益復脱遺﹐感念曩懷﹐遂書行實。”{宋}{洪迈}《容斋三笔·汉人希姓》:“兩《漢書》所載人姓氏﹐有後世不著見者甚多﹐漫記于此﹐以助氏族書之脱遺。”
賸遺-汉语大词典
賸遺
【1】馀剩;遗留。{清世宗}《<御制语录>後序》:“古人語句﹐專爲開人迷雲﹐後人選輯﹐專爲垂諸久遠;今乃挨門逐户﹐拾取賸遺……一家强收一物入籠中﹐更有誇曰秉公﹐何庸愚之甚也。”{清}{全祖望}《通判知山东堂邑县事张府君行状》:“竟内自正供外尚有餘税﹐其上之布政者十三﹐而司牧多自潤焉﹐君隨所得繳之﹐罔賸遺者。”
文化遺産-汉语大词典
文化遺産
【1】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的总称。{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历史的发展总是今胜于古﹐但是古代总有一些好的东西值得继承。所以{毛主席}要我们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的一切有益的东西。”
施遺-汉语大词典
施遺
【1】施舍赠送。《旧唐书·黄巢传》:“時{巢}衆累年爲盜﹐行伍不勝其富﹐遇窮民於路﹐争行施遺。”
無遺-汉语大词典
無遺
【1】没有脱漏或馀留。《管子·版法解》:“是故明君兼愛而親之……如此則衆親上鄉意﹐從事勝任矣﹐故曰兼愛無遺﹐是謂君心。”{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此亦《春秋》之義﹐善無遺也。”{宋}{王谠}《唐语林·方正》:“明年﹐{懿宗}崩。京兆尹{薛逢}毁之(佛骨)無遺。”{周恩来}《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报告》:“{美国}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已经遭到可耻的失败﹐它的侵略实质已经暴露无遗。”
無遺類-汉语大词典
無遺類
【1】不留一人。《史记·高祖本纪》:“{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阬之。”{明}{沈德符}《野獲编·吏部二·赝书》:“〔{孫富平}〕云:‘此曹爲謀﹐險毒至此﹐非盡芟之無遺類﹐禍不止也。’”
所遺-汉语大词典
所遺
【1】遗漏。{三国} {魏}{曹丕}《典论·论文》:“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2】遗弃。{晋}{陆机}《演连珠》之四:“臣聞世之所遺﹐未爲非寳。”【3】遗失物。{宋}{洪迈}《夷坚支丁志·夏巨源》:“點檢勅誥文書﹐遺其一……既而僕從{饒州}來﹐持所遺至。”
忽遺-汉语大词典
忽遺
【1】遗忘。{三国} {魏}{曹丕}《与锺繇书》之二:“乃不忽遺﹐厚見周稱。”
恆代遺風-汉语大词典
恆代遺風
【1】指{北魏}{鲜卑}族旧俗。{宿白}《盛乐平城一带的拓拔鲜卑--北魏遗迹》:“‘万世所仰’规模宏巨的{冯氏}墓及其墓园的出现﹐和一般的历代后戚擅政﹑墓葬僭制者不同。其实女系权重﹐贯串在整个{北朝}的{鲜卑}民族中……此{恆}{代}遗风﹐即是原始制度的残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鄴下}風俗專以婦持門户﹐争訟曲直﹐造請逢迎﹐車乘填街衢﹐綺羅盈府寺﹐代子求官﹐爲夫訴屈﹐此乃{恆}{代}之遺風乎?”{卢文弨}注引{阎若璩}《潜邱札记》:“有以{恆}代之遺風問者﹐余曰:{拓拔魏}都{平城縣}﹐縣在今{大同府}治東五里﹐故址猶存。縣屬{代郡}﹐郡屬{恆州}﹐所云{恆}{代}之遺風﹐謂是{魏氏}之舊俗耳。”
憖遺-汉语大词典
憖遺
亦作“[慗遺]”【1】泛指遗弃;遗留。{章炳麟}《文学总略》:“有韻文中既録{漢祖}《大風》之曲﹐即《古詩十九首》亦皆入選﹐而{漢}{晉}樂府﹐反有憖遺﹐是其于韻文也﹐亦予以節奏低卬爲主﹐獨取文采斐然﹐足燿觀覽﹐又失韻文之本矣。”{清}{潘耒}《戴南枝传》:“先師既憗遺孤孫﹐族黨無相關者。”《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地方自治之亟》:“然亦盍思夫吾族自治之能力﹐綿綿延延﹐經二千餘年專制政體之摧殘剥蝕﹐而憖遺一線者﹐固重賴此宗法之制也乎?”【2】愿意留下。《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遺一老,俾守我王。”《左传·哀公十六年》:“{孔丘}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愸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史记·孔子世家》作“愸遺”。后以“愸遺”或“天不愸遺”作为哀悼老臣之辞。《旧唐书·方伎传·叶法善》:“歎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憗遺﹐殲良奄及。”{清}{黄宗羲}《祭冯卿文》:“天不憖遺﹐彤軒遂扃。”{宋}{秦观}《曾子固哀词》:“天不憖遺一老兮﹐固紳之所傷。”【3】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乘之周麾﹐徧勞憖遺。”
祖遺-汉语大词典
祖遺
【1】祖先遗留。{丁玲}《梦珂》一:“〔他〕直到看看快把祖遗的三百多亩田花完了﹐没奈何只好去运动做官。”《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雖比不得在老先輩手裏的寬裕﹐也還有祖遺的幾處房莊。”{清}{崔述}《与董公常书》:“{述}本無祖遺田産﹐又值洪波毁室﹐先人所遺書﹐蕩然無存。”《清文献通考·刑十》:“定家奴盜賣田産至五十畝者﹐照子孫盜賣祖遺祀産發邊遠充軍例。”
禮遺-汉语大词典
禮遺
【1】指馈赠之物。《後汉书·郑均传》:“兄爲縣吏﹐頗受禮遺﹐{均}數諫止﹐不聽。”《晋书·隐逸传·氾腾》:“太守{張閟}造之﹐閉門不見﹐禮遺一無所受。”
甘棠遺愛-汉语大词典
甘棠遺愛
【1】旧时对已卸职的地方长官的颂词。《冷眼观》第七回:“做父母官的能愛民如子﹐替百姓伸冤理屈……地方上紳民無以爲報﹐就公衆捐建這座去思碑﹐以爲甘棠遺愛的紀念。”
留遺-汉语大词典
留遺
【1】留给;留存。{清}{戴名世}《与弟书》:“宇宙間物﹐人盡取之﹐獨讀書一事留遺我輩。”{清}{恽敬}《碧玉说》:“先生詩言玉失而復得﹐其諸先人之所留遺歟?”{鲁迅}《坟·人之历史》:“《創世記》謂今之生物﹐皆造自世界開闢之初﹐故《天物系統論》亦云免{諾亞}時洪水之難而留遺于今者﹐是爲物種。”【2】留存下来的事物。{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中》:“惟三五之留遺﹐多存于《周官》之職守。”{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
盤龍城遺址-汉语大词典
盤龍城遺址
【1】{商}代中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年代约为公元前15世纪前后。城址面积近8万平方米。城内东北隅,有大片宫殿建筑遗址,已发掘的两座宫殿基址,在同一中轴线上,保存有较完整的墙基﹑柱础﹑柱子洞和阶前散水等,具有宫城性质。城的四周皆有{商}代的文化堆积,但不见大型建筑基址,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反映这一古城尚属早期城市的形态。其内涵基本为{二里岗}上层文化因素,属{商}文化系统。
疏遺-汉语大词典
疏遺
【1】疏忽遗漏。{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序》:“初欲改更舛錯﹐裨補疏遺﹐義有未通﹐兼重注述。”
覆鹿遺蕉-汉语大词典
覆鹿遺蕉
同“[覆鹿尋蕉]”【1】{王闿运}《<桂阳州志>序》:“覆鹿遺蕉﹐亡猿災木。”
蠹簡遺編-汉语大词典
蠹簡遺編
【1】泛指残存的书籍。{唐}{罗隐}《咏史》:“蠹簡遺編試一尋﹐寂寥前事似如今。”
策無遺算-汉语大词典
策無遺算
【1】所出谋略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算之处。《北齐书·幼主纪》:“〔{幼主}〕以策無遺算﹐乃益驕縱。”
算無遺策-汉语大词典
算無遺策
【1】谓谋划周密﹐从不失误。《晋书·桓玄传》:“〔{玄}〕自謂經略指授﹐算無遺策。”《金史·太祖纪赞》:“{太祖}數年之間算無遺策﹐兵無留行﹐底定大業﹐傳之子孫。”《南史·梁简文帝纪论》:“自謂安若{泰山}﹐算無遺策。”
補遺-汉语大词典
補遺
【1】增补书籍正文的遗漏。亦指上述增补内容。{明}{郎瑛}《七修类稿·弁证·文文山》:“公自書丙子正月十八日午時拜相之詩﹐尤爲親切﹐《墨談》又據《文傳》補遺﹐引公祭妻之文﹐則{歐陽夫人}死于公前。”{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三:“今{元}更爲補遺如此﹐益歎搜奇難盡也。”{鲁迅}《<三闲集>序言》:“但现在又将这编在前面﹐作为《而已集》的补遗了。”
細大無遺-汉语大词典
細大無遺
【1】犹言细大不捐。{宋}{曾巩}《祭亡妻晁氏文》:“我扶我翼﹐共處窮羇﹐鋤荒補漏﹐細大無遺。”
絃外遺音-汉语大词典
絃外遺音
【1】《礼记·乐记》:“清廟之瑟, 朱弦而疏越, 壹倡而三歎, 有遺音者矣。”{郑玄}注:“遺, 猶餘也。”后因谓乐声中蕴含有令人难忘的韵味为“絃外遺音”。亦以喻文辞﹑语言中的言外之意。{宋}{陆游}《雨後殊有秋意》诗:“只歎鼻端無妙斲﹐豈知絃外有遺音。”亦省作“[絃外音]”。{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李白》:“七言絶句﹐以語近情遥﹐含吐不露爲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絃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花月痕》第十回:“正是人之相知﹐貴相知心﹐無曲中意﹐有絃外音。”
越凡遺世-汉语大词典
越凡遺世
【1】脱离凡尘, 超脱世俗。《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每進一巵﹐侍女們八音齊奏﹐音調清和﹐令人有越凡遺世之想。”
軼聞遺事-汉语大词典
軼聞遺事
【1】见“軼事遺聞”。
軼事遺聞-汉语大词典
軼事遺聞
【1】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姚华}《曲海一勺·骈史上》:“及於{唐}{宋}﹐其體益滋﹐稗則爲山﹐説則爲海﹐軼聞遺事﹐雜然著已。”{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故單辭隻義﹐軼事遺聞﹐咸筆之於書﹐以冀流傳久遠。”亦作“[軼聞遺事]”。
輸遺-汉语大词典
輸遺
【1】运送。《汉书·西域传上·康居国》:“{漢}雖皆受其質子﹐然三國内相輸遺﹐交通如故。”
貢遺-汉语大词典
貢遺
【1】进贡﹑馈赠的礼物。《三国志·魏志·田畴传》:“{烏丸}﹑{鮮卑}並各遣譯使致貢遺﹐{疇}悉撫納﹐令不爲寇。”
貨遺-汉语大词典
貨遺
【1】贿赂;馈赠。《後汉书·宦者传·侯览》:“倚埶貪放﹐受納貨遺以巨萬計。”{唐}{韦应物}《答故人见谕》诗:“時風重書札﹐物情敦貨遺。”
貺遺-汉语大词典
貺遺
【1】馈赠。{晋}{葛洪}《抱朴子·诘鲍》:“{王莽}姦滑﹐包藏禍心﹐文致太平﹐誑眩朝野﹐貺遺外域﹐使送瑞物﹐豈可以此謂古皆然乎?”{唐}{裴铏}《传奇·崔炜》:“遂命侍女開玉函﹐取珠授{煒}。{煒}載拜捧受﹐謂四女曰:‘{煒}不曾朝謁皇帝﹐又非親族﹐何遽貺遺如是?’”《新唐书·柳公权传》:“凡公卿以書貺遺﹐蓋鉅萬﹐而主藏奴或盗用。”
賄遺-汉语大词典
賄遺
【1】行贿的财物。{明}{董传策}《论严嵩欺君误国疏》:“甚至邊臣已罹法者﹐{嵩}猶受其賄遺﹐曲爲掩護。”
賂遺-汉语大词典
賂遺
【1】以财物赠送或买通他人。《史记·匈奴列传》:“{漢}遣中郎將{蘇武}厚幣賂遺單于。單于益驕﹐禮甚倨﹐非{漢}所望也。”{唐}{蒋防}《霍小玉传》:“雖生之書題竟絶﹐而{玉}之想望不移﹐賂遺親知﹐使通消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獨有{黄子介}﹐夙與同門學﹐亦名士之坎坷者﹐{王}留之甚久﹐時與祕語﹐賂遺甚厚。”【2】赠送或买通他人的财物。《汉书·匈奴传下》:“單于知已無可奈何﹐又多得賂遺﹐即遣弟右賢王{輿}奉馬牛隨將率入謝。”《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崇韜}素廉﹐自從入{洛}﹐始受四方賂遺。”{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外国·奉使被议》:“盡發其受將領賂遺……追没其參貂等物。”
賜遺-汉语大词典
賜遺
【1】赐予。《魏书·西域传·车师国》:“臣亡父僻處塞外﹐仰慕天子威德﹐遣使表獻﹐不空於歲。天子降念﹐賜遺甚厚。”《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传》:“王自以{丕}年大﹐故用爲嗣﹐我但當以免無教導之過爲幸耳﹐亦何爲當重賜遺乎!”《宋史·王靖传》:“彼({契丹})利中國賜遺﹐挾虚聲以濟其欲﹐漸不可長﹐宜有以折之。”
賵遺-汉语大词典
賵遺
【1】因助办丧事而赠送的财物。《後汉书·羊续传》:“遺言薄斂﹐不受賵遺。”《新唐书·陆贽传》:“俄以喪解官﹐客{東都}。諸方賵遺一不取。”【2】谓因助办丧事而以财物相赠。《新唐书·奸臣传上·李义府》:“{高陵}令不勝勞而死。公卿争賵遺。”
贅閹遺醜-汉语大词典
贅閹遺醜
【1】对{曹操}的詈语。{曹操}父{嵩},本{夏侯氏},为中常侍(宦官){曹腾}养子,冒姓{曹},故以此诋{操}。{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贅閹遺醜﹐本無懿德﹐狡鋒協﹐好亂樂禍。”{鲁迅}《坟·论“他妈的!”》:“经史上所见骂人的话﹐无非是‘役夫’﹐‘奴’﹐‘死公’;较厉害的﹐有‘老狗’﹐‘貉子’;更厉害﹑涉及先代的﹐也不外乎‘而母婢也’﹑‘赘阉遗丑’罢了!”
賻遺-汉语大词典
賻遺
【1】赠送财物助人治丧。亦指助人治丧而赠予的财物。{明}{文嘉}《先君行略》:“時屬縣賻遺千金﹐公悉却之。”{清}{汪琬}《敕赠承德郎翰林院修撰加一级韩府君墓碑》:“扶喪數千里﹐沿路賻遺﹐一無所受。”{唐}{权德舆}《陆贽<翰苑集>》序:“四方賻遺數百萬﹐公一無所取。”
贄遺-汉语大词典
贄遺
【1】赠送的礼物。{宋}{曾巩}《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今其使數來﹐邦域之臣受其贄遺。”
贈遺-汉语大词典
贈遺
【1】赠送,赠给。亦指赠送的财物。{清}{张祥河}《<野香亭诗集>序》:“頃居京師數年﹐四方之以詩贈遺者﹐悉皆爲之淘汰擇别而觀其所用心。”{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三:“{忠肅}因使人問訊﹐亦不答;贈遺﹐亦不受。”{汉}{刘向}《说苑·臣术》:“辭禄讓賜﹐不受贈遺。”
贍遺-汉语大词典
贍遺
【1】周济,赠送。亦指周济赠送的财物。《後汉书·吴祐传》:“〔{吴祐}〕及年二十﹐喪父﹐居無檐石﹐而不受贍遺。”《隋书·艺术传·万宝常》:“{寶常}飢餒﹐無人贍遺﹐竟餓而死。”{宋}{苏轼}《与欧阳晦夫书》之二:“旦夕話别次﹐仁人之餽﹐固當捧領﹐但以離{海南}﹐{儋}人争致贍遺﹐受之則若饕餮然﹐所以一路俱不受。”
贐遺-汉语大词典
贐遺
【1】分别时赠送的财物。{清}{陈确}《祭山阴刘先生文》:“遊必有樽榼之攜﹐居必有廩庖之繼;來必潔饗食﹐去必腆贐遺。”
見遺-汉语大词典
見遺
【1】赠送给我。{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三》:“近有{張生}者﹐{晉}{司馬華}九世孫﹐不遠千里﹐以{孔子}木履一枚見遺﹐云傳寶已二百年。”
見遺-汉语大词典
見遺
【1】被遗弃。{唐}{李颀}《不调归东川别业》诗:“寸禄言可取﹐託身將見遺。”《南史·杨公则传》:“昔{廉頗}﹑{馬援}以年老見遺﹐猶自力請用。”
野没遺賢-汉语大词典
野没遺賢
【1】见“野無遺賢”。
野無遺賢-汉语大词典
野無遺賢
【1】谓民间没有被弃置不用的人才。古多以称颂圣明之世。《书·大禹谟》:“野無遺賢﹐萬邦咸寧。”《陈书·高祖纪上》:“朝多君子﹐野無遺賢。”亦作“[野無遺才]”﹑“[野没遺賢]”。《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訪{阮}﹐亦牓道以求{孫}﹐可謂野無遺才﹐朝多君子。”《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那爺爺聖武神文﹐英明仁孝﹐真個朝無倖位﹐野没遺賢。”
野無遺才-汉语大词典
野無遺才
【1】见“野無遺賢”。
路不拾遺-汉语大词典
路不拾遺
【1】谓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尚好。{唐}{郑棨}《开天传信记》:“丁壯之人﹐不識兵器。路不拾遺﹐行者不囊糧。”《三国演义》第八七回:“兩{川}之民﹐忻樂太平﹐夜不閉户﹐路不拾遺。”亦作“[路無拾遺]”。《孔子家语·相鲁》:“長幼異食﹐彊弱異任﹐男女别塗﹐路無拾遺。”{汉}{贾谊}《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遺﹐國無獄訟。”
路無拾遺-汉语大词典
路無拾遺
【1】见“路不拾遺”。
送遺-汉语大词典
送遺
【1】赠送。{宋}{苏辙}《裁损待高丽事件札子》:“臣欲:凡館待送遺﹐並量加裁抑。”{唐}{冯贽}《云仙杂记·百花狮子》:“{曲江}貴家遊賞﹐則剪百花裝成獅子相送遺。”
逸遺-汉语大词典
逸遺
【1】犹言隐居避世。{唐}{韩愈}《上宰相书》:“主上感傷山林之士有逸遺者﹐屢詔内外之臣旁求於四海。”{唐}{宋之问}《在桂州与修史学士吴兢书》:“及高明所撰《唐史春秋》等六處﹐並逸遺事跡﹐不翳聲塵﹐代業有光。”{清}{刘大櫆}《江先生传》:“猶賴有山澤逸遺之士﹐窮年兀兀於其中﹐遞相推測隱度。”亦指隐居避世的高士。
遁世遺榮-汉语大词典
遁世遺榮
【1】谓避世隐居而抛弃荣华富贵。{晋}{慧远}《答何镇南书》:“是故遁世遺榮﹐反俗而動。”
遺秉-汉语大词典
遺秉
【1】指成把的遗穗。{唐}{王维}《京兆张公德政碑》:“野無遺秉﹐路有委骨。”《诗·小雅·大田》:“彼有遺秉﹐此有滯穗。”{毛}传:“秉﹐把也。”{孔颖达}疏:“彼處有遺餘之秉把﹐此處有滯漏之禾穗。”{清}{彭兆荪}《输租乐》:“遺秉滯穗皆入官﹐鳩形婦子吞聲還。”
遺質-汉语大词典
遺質
【1】犹遗体。《法苑珠林》卷六:“夜摩天上至阿迦尼吒天﹐不自殺生﹐亦不令他殺﹐死不食肉以化生﹐故死無遺質也。”
遺書-汉语大词典
遺書
【1】死者临死时留下的书信;遗嘱。{宋}{桂万荣}《棠阴比事原编·司空省书》:“有一女﹐不賢﹐其父病﹐因呼族人爲遺書﹐令悉以財屬女。”{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妹妹还说哥哥写得有遗书﹐她整理好就抄一份寄来。”{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韓愈}好奇﹐與客登{華山}絶峯﹐度不可返﹐乃作遺書﹐發狂慟哭。”【2】指前人的遗著﹑遗作。《书序》:“《春秋左氏傳》曰:{楚}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即謂上世帝王遺書也。”{清}{王夫之}《文学膴原氏墓志铭》:“又四月而忘﹐哭抱遺書﹐授余爲訂定而傳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禮經》:父之遺書﹐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澤﹐不忍讀用。”【3】谓留下书信。{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韓憑}妻〕遺書於帶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願以屍骨﹐賜{憑}合葬。’”{洪深}《冯大少爷》:“生归己室﹐悲愤不自聊﹐竟遗书其妻﹐挥泪弃家而去。”【4】指散佚的书。{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乾隆}三十八年﹐根据{朱筠}的条奏﹐拟定了采访遗书的章程。”《汉书·艺文志》:“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朱竹君}學士{筠}爲翰林時﹐{高宗}方詔求遺書﹐公奏言翰林院庫藏{明}《永樂大典》﹐中多逸書﹐宜就加采録。”【5】指前人的藏书。{清}{昭槤}《啸亭杂录·昌龄藏书》:“今日其家式微﹐其遺書多爲余所購。”
遺廕-汉语大词典
遺廕
【1】见“遺蔭”。
遺穟-汉语大词典
遺穟
【1】见“遺穗”。
遺祝-汉语大词典
遺祝
【1】犹遗嘱。{宋}{钱愐}《钱氏私志》:“〔明節{劉后}〕臨終戒左右云:‘我有遺祝在領中上﹐候我氣絶﹐奏官家親自來解。’語畢而終。”《前汉书平话》卷下:“太后病患一向沉重﹐内門不開﹐遺祝{吕禄}:且教替我設朝。”
遺厲-汉语大词典
遺厲
【1】谓遗留祸患。{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朱陆》:“不知其口舌遺厲﹐深入似知非知之人心﹐去取古人﹐任惼衷而害於道也。”
遺艸-汉语大词典
遺艸
【1】见“遺草”。
遺輕-汉语大词典
遺輕
【1】谓抛弃轻贱之物。形容极端厌弃。《後汉书·蔡邕传》:“{齊}人歸樂﹐{孔子}斯征﹐{雍渠}驂乘﹐逝而遺輕。”{李贤}注:“遺輕﹐謂若弃輕細之物而去﹐言惡之甚也。”
遺編-汉语大词典
遺編
【1】指散佚的典籍。{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通儒作相﹐徵博士於諸侯;中使驅車﹐訪遺編於四海。”{清}{戴名世}《<天籁集>序》:“頃余有志於先朝文獻﹐欲勒爲一書﹐所至輒訪求遺編﹐頗畧具。”【2】释卷;放下书籍。{明}{袁宏道}《送叶使君还朝序》:“雖紛龐業雜之中﹐而幽閒自得﹐手不遺編。”【3】指前人留下的著作。{宋}{苏辙}《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诗:“更把遺編觀得失﹐君家舊物豈須猜。”{清}{杜濬}《咏史得谢皋》:“所以{晞髮翁}﹐遺編燦星斗。”{明}{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遺編軼正雅﹐曠代殊徽音。”《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往聖遺編﹐咸窮壼奥。”
遺世越俗-汉语大词典
遺世越俗
【1】超脱世俗。{朱自清}《白采》:“他赋性既这样遗世绝俗﹐自然是落落寡合了。”{三国} {魏}{曹植}《七启》:“亦將有才人妙妓﹐遺世越俗﹐揚《北里》之流聲﹐紹《陽阿》之妙曲。”亦作“[遺世拔俗]”﹑“[遺世絶俗]”。{明}{张居正}《与司成马孟河书》:“夫遺世拔俗者﹐逸民之所操;明道濟物者﹐大賢之宏量也。”
遺醜-汉语大词典
遺醜
【1】残馀的丑类。{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贅閹遺醜﹐本無懿德。”{鲁迅}《坟·论“他妈的!”》:“更厉害﹐涉及先代的﹐也不外乎‘而母婢也’﹑‘赘阉遗丑’罢了。”《宋书·垣护之传》:“方當長驅朔漠﹐窮掃遺醜﹐况乃自送﹐無假遠勞。”【2】多年积聚的丑恶。《平山冷燕》第十回:“君子流不盡芳香﹐小人獻不了遺醜。”
遺德餘烈-汉语大词典
遺德餘烈
【1】指先人留下的德泽和功业。{宋}{王珪}《赐韩琦免恩命第二表不允断来章批答》:“朕蒙遺德休烈﹐既已布澤四海之遐﹐矧定策禁中﹐以安社稷﹐褒功賦爵﹐庸敢後乎!”{宋}{王珪}《天地太庙七室皇后庙奉慈庙奏告仁宗皇帝谥号祝文》:“伏以{仁宗皇帝}遺德餘烈﹐蒙被天下﹐施之無窮。”亦作“[遺德休烈]”。
遺篆-汉语大词典
遺篆
【1】指古文字或古籍。因{先秦}古籍多用篆字,故称。{清}{胡其毅}《题传经堂赠卓大传》诗:“{鴻都}劫火悲遺篆﹐{苕水}春星護下帷。”{南朝} {梁}{沈约}《和竟陵王抄书》:“{漢}壁含遺篆﹐名山多逸詞。”{宋}{梅尧臣}《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诗:“心喜遺篆猶在傍﹐以臼易臼庸何傷。”【2】指散失的古文字或古籍。{唐}{高俭}《文思博要序》:“搢紳先生聚蠧簡於内﹐輶軒使者採遺篆於外。”《魏书·礼志二》:“暨{秦}燔《詩》《書》﹐鴻籍泯滅。{漢}氏興﹐求拾綴遺篆。”
遺殣-汉语大词典
遺殣
【1】犹饿殍。{明}{吴世济}《请赈难民》:“迄今路有遺殣﹐其如倉無顆粒。”
遺聲餘價-汉语大词典
遺聲餘價
【1】指前人死后在社会上流传的声誉和评价。{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神滅形消﹐遺聲餘價﹐亦猶蟬殼虵皮﹑獸迒鳥迹耳﹐何預於死者﹐而聖人以爲名教乎?”
遺政-汉语大词典
遺政
【1】谓治政失误。{宋}{苏舜钦}《纳谏书》:“然後朝無遺政﹐物無遁情﹐雖有佞人邪謨﹐莫得而進也。”
遺倦-汉语大词典
遺倦
【1】谓忘记疲倦。{晋}{左思}《吴都赋》:“飲烽起﹐釂鼓震﹐士遺倦﹐衆懷欣﹐幸乎{館娃}之宫﹐張女樂而娱羣臣。”
遺憲-汉语大词典
遺憲
【1】前代留下来的法规。{晋}{陆机}《辨亡论上》:“虔修遺憲﹐政無大闕。”
遺溷-汉语大词典
遺溷
【1】犹拉屎。《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桂}餒甚﹐索食之急﹐顧有小兒遺溷池上﹐{桂}心知其穢惡﹐而見妻子攢聚欲食﹐亦不覺垂涎焉。”
遺誨-汉语大词典
遺誨
【1】前人的教诲。{唐}{王勃}《忽梦游仙》诗:“寥廓沈遐想﹐周遑奉遺誨。”
遺聞-汉语大词典
遺聞
【1】过去留下的传闻;逸闻。{清}{叶廷琯}《吹网录·<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香引}熟於{明}末遺聞﹐爲之推廣﹐而加以攷證。”{鲁迅}《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只有近来的诬陷﹐倒像是颇为出色的花样﹐但其实也并不比古时候更利害﹐证据是{清}初大兴文字之狱的遗闻。”
遺悮-汉语大词典
遺悮
【1】见“遺誤”。
遺闕-汉语大词典
遺闕
【1】见“遺缺”。
遺笑-汉语大词典
遺笑
【1】见笑,被人笑话。《红楼梦》第五五回:“他自己也怕成了大症﹐遺笑於人﹐便想偷空調養﹐恨不得一時复舊如常。”《三国志·吴志·妃嫔传论》:“遺笑古今﹐殃留後嗣。”{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兄弟對着哥哥跟前﹐怎敢提筆?正是弄斧{班}門﹐徒遺笑耳。”
遺授-汉语大词典
遺授
【1】指弃置未授官职的人才。《宋书·谢庄传》:“一人之鑒易限﹐而天下之才難原﹐以易限之鑒﹐鏡難原之才﹐使國罔遺授﹐野無滯器﹐其可得乎?”【2】犹传授。{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利己》:“先君子嘗云:人有多積以遺授於子孫者﹐不如少積以培養其子孫也。”
道不舉遺-汉语大词典
道不舉遺
同“[道不拾遺]”【1】《新唐书·阚稜传》:“部兵皆羣盜﹐横相侵牟﹐{稜}案罪殺之﹐雖親故無脱者﹐至道不舉遺。”《新唐书·南蛮传下·诃陵》:“至{上元}間﹐國人推女子爲王﹐號‘悉莫’﹐威令整肅﹐道不舉遺。”{明}{罗曰褧}《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至{上元}間﹐國人推女子爲王﹐號{悉莫}﹐威令整肅﹐道不舉遺。”
道無拾遺-汉语大词典
道無拾遺
同“[道不拾遺]”【1】《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商賈重寶﹐單車露宿﹐牛馬放牧﹐道無拾遺。”《隋书·艺术传·韦鼎》:“自是内部肅然不言﹐咸稱其有神﹐道無拾遺。”
道不掇遺-汉语大词典
道不掇遺
同“[道不拾遺]”【1】《新唐书·东夷传·高丽》:“降﹑敗﹑殺人及剽劫者斬﹐盜者十倍取償﹐殺牛馬者没爲奴婢﹐故道不掇遺。”
道不拾遺-汉语大词典
道不拾遺
【1】谓路有失物,无人拾取。古时用以形容刑法严峻或民风淳厚。《北史·厍狄士文传》:“法令嚴肅﹐吏人股戰﹐道不拾遺。”{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七:“农会势盛﹐地方牌赌禁绝﹐盗匪潜踪。有些地方真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子産}退而爲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朱源}做了三年縣宰﹐治得那{武昌縣}道不拾遺﹐犬不夜吠。”
遐遺-汉语大词典
遐遺
【1】疏远遗弃。《易·泰》:“包荒﹐用馮河﹐不遐遺。”{王弼}注:“用心弘大﹐無所遐棄。”{孔颖达}疏:“遐﹐遠也;遺﹐棄也。用心弘大﹐無所疏遠棄遺於物也。”{宋}{叶適}《除秘阁修撰谢表》:“憐其拙疎﹐若在所取;不緣孤外﹐而有遐遺。”{明}{刘基}《绍兴崇福寺记》:“故願志其所自勒諸石﹐使來者知有本原而不忍相遐遺也。”
遺-汉语大词典
遺
“[遗]”的繁体字。《廣韻》以追切,平脂,以。【1】遗失;丟失。《庄子·天地》:“{黄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淮南子·说林训》:“猶客之乘舟,中流遺其劍,遽契其舟桅,暮薄而求之,其不知物類亦甚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一日早晨,行至{陳留}地方,偶然去坑厠出恭,見坑板上遺下個青布搭膊。”《老残游记》第九回:“只是儒教可惜失傳已久,{漢}儒拘守章句,反遺大旨。”【2】遗漏。《荀子·王制》:“上收而養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無遺。”{金}{王若虚}《新唐书辨中》:“{鄠縣}令{崔發}繫獄,遇赦不原。{張仲方}訟之曰:‘鴻恩將布於天下,而不行御前;霈澤始被於昆虫,而獨遺{崔發}。’”{清}{何纶锦}《捕蝗谣》:“家科户斂入囊橐,按籍徵收無一遺。”{冰心}《晩晴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他把这篇关系到我们的党和国家的百年大计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字不遗地从头到尾朗读了下去。”【3】指失物。《荀子·正论》:“風俗之美,男女自不取於涂,而百姓羞拾遺。”《後汉书·循吏传·刘矩》:“其有路得遺,皆推尋其主。”{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拾{代}如遺,偃{齊}猶草。”【4】指散逸的典籍。《汉书·武帝纪》:“其令禮官勸學,講議洽聞,舉遺興禮,以爲天下先。”{颜师古}注:“舉遺逸之文而興禮學。”【5】缺漏;失误。《吕氏春秋·重言》:“古之天子其重言如此,故言無遺者。”{高诱}注:“遺,失也。”《宋书·何偃传》:“今雖廟算無遺,而士未精習。”{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古人不虧小節,故能全大功;不遺細行,故能成大德。”【6】遗弃;舍弃。《论语·泰伯》:“君子篤于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三国 魏}{曹植}《求通亲亲表》:“未有義而後其君,仁而遺其親者也。”{唐}{皎然}《苕溪草堂四十三韵》:“萬慮皆可遺,愛山情不易。”{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讀古人詞貴取其精華,遺其糟粕。”【7】遗忘。《列子·周穆王》:“{鄭}人有薪於野者,遇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之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爲夢焉。”《庄子·大宗师》:“志其肝膽,遺其耳目。”{成玄英}疏:“既知形質虚假,無可欣愛,故能内則志於臟腑,外則忘其根竅故也。”{南朝 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愛客不告疲,飲讌遺景刻。”{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我向聞其人,而遺其人之名,先生猶憶得否?”【8】遗留。《国语·鲁语上》:“臣聞聖王公之先封者,遺後之人法,使無陷於惡。”《史记·孝文本纪》:“太僕見馬遺財足,餘皆以給傳置。”{司马贞}索隐:“遺猶留也。”【9】剩馀,未尽。《诗·大雅·云汉》:“周餘黎民,靡有孑遺。”{孔颖达}疏:“無有孑遺,乃是悉盡之言。”【10】指前代遗留的风气﹑风格等。{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盧}﹑{駱}﹑{王}﹑{楊},號稱四傑,詞旨華靡,固沿{陳}{隋}之遺,翩翩意象,老境超然勝之。”【11】离开,脱离。参见“[遺世]”。【12】堕,落下;下垂。{唐}{王昌龄}《留别武陵袁丞》诗:“桃花遺古岸,金澗流春水。”{明}{刘基}《青罗山房歌寄宋景濂》:“憶昔四女下天來,遺鬟墮髢根龎鴻。”【13】专指死人留下的。{丁玲}《梦珂》一:“但不幸的事,还毫不容情接踵的逼来,第二年他妻子便在难产中遗下一个女孩死了。”【14】指帝王临终遗命。《三国志·吴志·张昭顾雍等传论》:“{張昭}受遺輔佐,功勳克舉。”《宋书·谢晦传》:“及聖體不預,穆卜無吉,召臣等四人,同升御牀,顧命領遺,委以家國。”{明}{沈德符}《野獲编·内阁三·阁部重轻》:“迨今上沖年,{張江陵}以受遺當阿衡之任。”【15】谓排泄大小便或精液。《汉书·东方朔传》:“先是,{朔}嘗醉入殿中,小遺殿上,劾不敬。”{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舍》:“至于溺之爲數,一日不知凡幾,若不擇地而遺,則浄土皆成糞壤。”{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一:“金剛鑽形如鼠糞,色青黑如鐵石,産西域諸國,在鷙鳥海東青所遺糞中。”如:梦遗。【16】指便溺。{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周}右拾遺{李良弼}自矜脣頰,好談玄理,請使北蕃説{骨篤禄}。{匈奴}以木盤盛糞飼之,臨以白刃。{弼}懼,食一盤並盡,乃放還。人譏之曰:‘{李拾遺},能拾{突厥}之遺。’”{易宗夔}《新世说·捷悟》:“俄見犬自廁出,因思嚮食犬食,必雜遺其中。”【17】废止。《吕氏春秋·情欲》:“{荆莊王}好周遊田獵,馳騁弋射,歡樂無遺。”{高诱}注:“遺,廢。”
遺-汉语大词典
遺
“[遗]”的繁体字。《廣韻》以醉切,去至,以。【1】给予;馈赠。《书·大诰》:“寧王遺我大寶龜,紹天明即命。”{宋}{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高麗}所得賜予,若不分遺{契丹},則{契丹}安肯聽其來貢。”{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寰球同此凉熱。”【2】送交。《诗·豳风·鸱鸮序》:“{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爲詩以遺王。”《西京杂记》卷一:“{趙飛鷰}爲皇后,其女弟在{昭陽殿}遺{飛鷰}書。”《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表}然其言,先遺人以書遺{譚}。”【3】交付。《诗·邶风·北门》:“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毛}传:“遺,加也。”【4】送行。《商君书·画策》:“强國之民,父遺其子,兄遺其弟,妻遺其夫。皆曰:‘不得,無返!’”{朱师辙}解诂:“《廣雅》:遺,送也。”【5】通“[匱]”。匮乏。《老子》:“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高亨}正诂引{奚侗}曰:“遺借作匱,不足之意。《禮記·祭义》:‘而窮老不遺。’《釋文》:‘遺本作匱’是其證。”【6】通“[逶]”。参见“[遺2蛇]”﹑“[遺2遺]”。
遺曠-汉语大词典
遺曠
【1】失算;失误。{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二:“{許仲宣}﹐{青社}人﹐三爲隨軍轉運使﹐心計精敏﹐無絲髮遺曠。”
遺骨-汉语大词典
遺骨
【1】犹遗骸。{唐}{元稹}《阳城驿》诗:“妹夫死他縣﹐遺骨無人收。”{汉}{刘向}《列仙传·宁封子》:“鑠質洪罏﹐暢氣五烟﹐遺骨灰燼﹐寄墳{寧山}。”{南朝} {宋}{宗炳}《明佛论》:“見有光明﹐鑿求得佛遺骨於石函銀匣之中﹐光曜殊常。”{清}{曾国藩}《林君殉难碑》:“遺骨莫辨﹐蔓草茫茫。”
遺諾-汉语大词典
遺諾
【1】犹言失却承诺。{唐}{李白}《游敬亭寄崔侍御》诗:“腰間玉具劍﹐意許無遺諾。”
遺簡-汉语大词典
遺簡
【1】指散失的书籍。{徐念慈}《余之小说观》:“况舊刻之叢書﹐搜輯遺簡﹐合成一集﹐其大小長短﹐裝璜文飾﹐無一不相同。”{唐}{王维}《京兆张公德政碑》:“其丞祕書也﹐闕文遺簡﹐多在大家﹐虽爲子孫之藏﹐密有緘縢之固﹐公不憚權貴﹐或抵或誘﹐盡歸天閣。”【2】指前代典籍。{唐}{韦应物}《送褚校书归旧山歌》:“{漢}篋亡書已暗傳﹐{嵩丘}遺簡還能識。”
遺塚-汉语大词典
遺塚
【1】见“遺冢”。
遺蜕-汉语大词典
遺蜕
【1】遗迹;遗留物。{郭沫若}《潮集·游里加湖》:“湖尚在群山之中﹐盖是死火山口之遗蜕。”【2】指化石。{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夫石灰爲動物之遺蜕﹐石墨爲植物之槁株﹐設無生物存﹐何得有是?”{严复}《天演论·察变》按语:“而礦事日闢﹐掘地開山﹐多得古禽獸遺蜕﹐其種已滅﹐爲今所無。”【3】僧﹑道认为死是遗其形骸而化去,故称其尸体为“遺蜕”。{明}{宋濂}《万寿宫住持提点张公碑铭》:“後三日﹐奉遺蜕焚於{石子岡}﹐執紼從者至數千人。”{鲁迅}《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但作者一转方向﹐则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何况神仙的遗蜕呢﹐《张资平全集》还应该看的。”{清}{黄宗羲}《吴山益然大师塔铭》:“嘗過{武林}{石屋寺}﹐毘盧閣中有僧遺蜕﹐師謂寺僧曰:‘此我前身也。’”【4】蜕皮。《花月痕》第五二回:“故人麟閣千秋重﹐遺蜕蟬吟一殻輕。”【5】遗弃形骸。指尸解;仙逝。{明}{汤显祖}《<刘大司成文集>序》:“上追{洪厓}驂鸞之跡﹐下睨{仙嚴}遺蜕之處。”
遺禁-汉语大词典
遺禁
【1】前代留传下来的禁忌。{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而見流星以爲不吉﹐亦古之遺禁也。”
遺憂-汉语大词典
遺憂
【1】谓留下忧虑。《史记·韩长孺列传》:“帝心乃解﹐而免冠謝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爲太后遺憂。’”{元}{刘元}《丞相史天泽赠谥制》:“方就佚于遵罍﹐復遺憂于邊閫。”【2】忘忧;去忧。《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文多故不載”{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樂酒酣讌﹐高談大噱﹐亦足遺憂而忘老。”《宋书·周朗传》:“捐慕遺憂﹐夷毁銷譽。”【3】指遗留后世的忧患。《晋书·刘颂传》:“願陛下善當今之政﹐樹不拔之勢﹐則天下無遺憂矣。”
遺稱-汉语大词典
遺稱
【1】指死后所给予的称号。《隶释·汉司隶从事郭究碑》:“生榮死哀﹐弈貴遺稱。”
遺徽-汉语大词典
遺徽
【1】死者生前的美好德行。{宋}{岳珂}《愧郯录·追册后》:“是時﹐{郭后}正位中宫﹐{仁宗}追念遺徽﹐特崇位號。”
遺腹女-汉语大词典
遺腹女
【1】指怀孕妇人于丈夫死后所生的女儿。{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七:“他给我留下一个遗腹女﹐我帮人赚钱把她养大了。”《东观汉记·刘平传》:“〔{劉平}〕抱{仲}遺腹女而棄其子。”{清}{钱谦益}《张昭子墓志铭》:“{昭子}娶{蘇氏}﹐生遺腹女﹐曰{慰}家。”
遺精-汉语大词典
遺精
【1】射精;排精。{宋}{洪迈}《夷坚丁志·江南木客》:“交際訖事﹐遺精如墨水﹐多感孕成胎。”{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龍生三子﹐一爲吉弔﹐上岸與鹿交﹐遺精而成。”【2】谓未经性交而在无意中流出精液。男子在夜间有时遗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次数过多的遗精是病理现象,与神经衰弱﹑生殖系统炎症等疾病有关。{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十二经脉络脉支别上》:“胸滿嘔逆﹐洞泄﹐狐疝﹐遺精癃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真珠》:“安魂魄﹐止遺精白濁。”{清}{蒲松龄}《日用俗字·疾病》:“霍亂吐食兼溏瀉﹐遺精盜汗夢{巫山}。”
遺黧-汉语大词典
遺黧
【1】见“遺黎”。
遺誡-汉语大词典
遺誡
亦作“[遺戒]”【1】犹遗嘱。《後汉书·祭遵传》:“臨死遺誡牛車載喪﹐薄葬{洛陽}。”{汉}{王符}《潜夫论·述赦》:“昔大司馬{吴漢}老病將卒﹐{世祖}問以遺戒。”{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且死﹐遺戒喪車速發。”《北史·韩子熙传》:“卒﹐遺戒不求贈諡﹐其子不能遵奉﹐遂至干謁。”{唐}{白居易}《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公之將終也﹐遺誡諸子。”【2】指前人遗下的训诫。《三国志·魏志·赵王幹传》:“初封諸侯﹐訓以恭慎之至言﹐輔以天下之端士﹐常稱{馬援}之遺誡。”{汉}{张衡}《归田赋》:“感{老氏}之遺誡﹐將迴駕乎蓬廬。”《後汉书·明帝纪》:“聖恩遺戒﹐顧重天下﹐以元元爲首。”《宋史·李继和传》:“{繼隆}罷兵柄﹐手録{李勣}遺戒授{繼和}﹐曰:‘吾門不墜者在爾矣。’”{元}{袁桷}《广招》:“侈九夷之曠■﹐中前聖之遺戒。”
遺牘-汉语大词典
遺牘
【1】指前人遗留下来的信件。{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安南阮氏遗牍》:“此上{兩廣}制軍{福文襄}函也﹐又一紙是致{粤}西中丞之牘……{董司農}{恂}爲題‘安南阮氏遺牘’六大字。”
遺壤-汉语大词典
遺壤
【1】荒废的土地。《宋书·孔琳之传》:“敬授民時﹐各順其業﹐遊蕩知反﹐務末自休﹐固以南畝競力﹐野無遺壤矣。”
遺譜-汉语大词典
遺譜
【1】指前代留下的乐谱﹑茶谱﹑棋谱等。{元}{耶律楚材}《冬夜弹琴颇有所得乱道拙语三十韵以遗犹子兰》:“倉忙兵火際﹐遺譜不及録。”{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弈秋}﹑{杜夫子}﹑{王抗}﹑{江虨}﹑{王積薪}﹐滑能之技﹐不知云何?即其遺譜﹐亦無復傳者矣。”{元}{陈樵}《三泉》诗:“{江夏}《茶經》有遺譜﹐{南磳}水樂變新聲。”
遺藉-汉语大词典
遺藉
【1】见“遺籍”。
遺覺-汉语大词典
遺覺
【1】谓舍弃一切尘念。{南朝} {陈}{庾僧渊}《又答张君祖》诗:“研幾通微妙﹐遺覺忽忘身。”
遺識-汉语大词典
遺識
【1】遗存的意识。佛教认为人死精神不灭,意识尚存。{唐}{王维}《给事中窦绍为亡弟故驸马都尉于孝义寺浮图画西方阿弥陀变赞》:“生因妄念﹐没有遺識。憑化而遷﹐轉身不息。”
遺像-汉语大词典
遺像
亦作“[遺象]”【1】前代事物留传下来的形状﹑式样。{晋}{干宝}《搜神记》卷七:“爲車乘者﹐苟貴輕細﹐又數變易其形﹐皆以白篾爲純﹐蓋古喪車之遺象。”{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二:“鹵簿内皁纛﹐蓋旄頭之遺象。”{晋}{王嘉}《拾遗记·唐尧》:“今人每歲元日﹐或刻木鑄金﹐或圖畫爲雞於牖上﹐此之遺像也。”{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贔屭等名不同》:“囚牛龍種﹐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2】指死者的画像﹑塑像或照片。《文选·潘岳<怀旧赋>》:“上瞻兮遺象﹐下臨兮泉壤。”{李善}注:“象﹐謂形像也。以其已化﹐故謂之遺也。”《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數年卒官﹐吏民悲感如喪親戚﹐圖畫其形﹐思其遺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越想越疑心﹐不住的踱出壽堂觀看﹐越看越像自己老婆的遺象。”{丁玲}《母亲》一:“〔医生〕每回去看脉时走过堂屋﹐都看到那死去的朋友的遗像。”{宋}{苏辙}《杨惠之塑维摩像》诗:“誰人好道塑遺像﹐鮐皮束骨筋扶咽。”
遺灋-汉语大词典
遺灋
【1】见“遺法”。
遺悵-汉语大词典
遺悵
【1】遗憾;不称心。{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醉乡律令》:“第其叙述稍冗﹐肯綮弗章﹐讀之不能無遺悵焉。”
遺樂-汉语大词典
遺樂
【1】指前代留下的音乐。《南齐书·王僧虔传》:“北國或有遺樂﹐誠未可便以補中夏之闕﹐且得知其存亡﹐亦一理也。”
遺簪棄舄-汉语大词典
遺簪棄舄
【1】见“遺簪墜舄”。
遺築-汉语大词典
遺築
【1】前代遗留下的建筑物。{元}{柳贯}《晨度居庸至南关门》诗:“矗崖巨石擎佛屋﹐壁門遺築開軍城。”{南朝} {梁}{沈约}《上钱随喜光宅寺启》:“伏惟{中陽}故里﹐{舂陵}舊居﹐夷漫滌蕩﹐曾無遺築。”{清}{缪沅}《访汪钝翁先生故居》诗:“山光塔影尚嶙峋﹐遺築丘南野水濵。”
遺腹孽-汉语大词典
遺腹孽
【1】指生下就没有父亲的庶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萬里已迎遺腹孽﹐先將名諱報金門。”
遺儲-汉语大词典
遺儲
【1】犹积蓄。《南史·刘善明传》:“{善明}家無遺儲﹐唯有書八千卷。”
遺韻-汉语大词典
遺韻
【1】指前人留下的诗赋。{唐}{丘丹}《经湛长史草堂》诗序:“余登兹山﹐以覩三篇﹐列於石壁﹐仰覽遺韻﹐若穆清風。”{清}{陈浩}《题张侍御奏毁魏忠贤墓碑疏後》诗:“秋宵展讀和遺韻﹐華星的皪森寒芒。”{宋}{杨亿}《君可思赋》:“感騷人之遺韻﹐聊抒意於斯文。”{晋}{陆机}《文赋》:“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2】指前人诗文的气韵风格。{明}{胡应麟}《诗薮·六朝》:“{陰}{何}並稱舊矣。{何}攄寫情素﹐沖淡處往往{顔}{謝}遺韻。”{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漁洋}遺韻繼者少﹐百有餘歲空悠悠。”《周书·王褒庾信传论》:“唯{王褒}﹑{庾信}﹐奇才秀出﹐牢籠於一代……由是朝廷之人﹐閭閻之士﹐莫不忘味於遺韻﹐眩精於末光。”
遺壽-汉语大词典
遺壽
【1】未尽天年;短寿。{元}{袁桷}《林处士哀辞》:“壽而無德與名﹐君子恥之﹐故修短有命﹐遺壽焉猶可言也。名德不至﹐則澌盡腐滅﹐又安所取哉!”
遺履-汉语大词典
遺履
【1】典出《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齊},曰:‘無假道于{宋}。’”{申舟}途经{宋国},{宋}{华元}乃杀之。“{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於窒皇,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杨伯峻}注:“此時{楚莊}在路寢,古人在室内不穿鞋。屨即後代之履,今之鞋。聞{申舟}被殺,怒而起,起而走。不及納屨。及者,送屨者追而及之也。”后以“遺履”指遇到愤怒之事,急忙外出处理而不及纳履。形容愤怒之极。《宋书·毛脩之传》:“昔{宋}害{申丹}﹐{楚莊}有遺履之憤﹐況忘家殉國﹐尠有臣門﹐節冠風霜﹐人所矜悼。”按﹐《宋书》“申丹”﹐为“申舟”之误。【2】指遗弃之履。{明}{张居正}《素庵戴公墓志铭》:“故簪遺履蒙宸憶﹐賞以世延賁殊錫。”{唐}{蒋防}《惜分阴赋》:“出處無瑕﹐故垂法於前賢;往來不遑﹐見遺履之莫顧。”
遺藴-汉语大词典
遺藴
【1】指前人遗下的识见﹑道理等。{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朱陆》:“不知即是前人之遺藴者﹐識不足也。”【2】犹言遗漏隐匿。{清}{王韬}《拟请建蒋芗泉中丞专祠议》:“邇來設關徵税者﹐幾於榷盡錙銖﹐搜無遺藴。”【3】谓遗漏而未被阐发的深奥涵义。{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读性理书》:“性理書﹐歷{周}﹑{程}﹑{張}﹑{朱}諸大儒﹐已透闢無遺藴。”{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以古人姓名藏句中﹐蓋以文爲戲……則{德輿}({權德輿})已嘗爲此體﹐不知古人文章之變﹐殆無遺藴。”{明}{归有光}《答顾伯刚书》:“來教推順應之説﹐而以禪授放伐言之﹐可謂發明無遺藴矣。”
遺簪墜珥-汉语大词典
遺簪墜珥
【1】见“遺簪墮珥”。
遺策-汉语大词典
遺策
亦作“[遺筞]”亦作“[遺筴]”【1】指前人遗留下来的策略计划。{汉}{贾谊}《过秦论上》:“{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王}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元}{杨维桢}《易水歌》:“滄海君猶祖遺筴﹐孰與千金買方士。”{元}{杨载}《东山诗为叶子实赋》:“軒冕有遺筞﹐高舉謝世紛。悠悠阻林莽﹐長與麋鹿群。”{清}{顾炎武}《自大同至西口》诗之二:“{武靈}遺策在﹐猶可制{秦}人。”【2】指古代的典籍。《後汉书·班固传下》:“故夫顯定三才昭登之績﹐匪{堯}不興;鋪聞遺策在下之訓﹐匪{漢}不弘。”{李贤}注:“遺策﹐{堯}之餘策﹐謂《堯典》也。”【3】失策;失算。《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豐元年》:“{向}善商財﹐計算無遺策。”《庄子·外物》:“知能七十二鑽而無遺筴。”{成玄英}疏:“筭計前後鑽之凡經七十二﹐筭計吉凶曾不失中。”《吕氏春秋·贵当》:“{荆}有善相人者﹐所言無遺策。”{高诱}注:“遺﹐猶失也。”{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虜{青犢}之兵﹐甚有秘計;燒{烏巢}之米﹐本無遺策。”
遺留-汉语大词典
遺留
【1】犹遗嘱。{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一折:“俺嫂嫂連夢交雜﹐水米不下﹐將亡化﹐只等孔目來家﹐有幾句遺留話。”{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三折:“我上天遠入地近也﹐有幾句遺留﹐聽我説與你。”【2】谓以前的事物或现象继续存在;留传下来。《西游记》第三十回:“我父王不是馬挣力戰的江山﹐他本是祖宗遺留的社稷。”{骆宾基}《生与死》:“突然他发现身边汽车轮所遗留的轨迹﹐他迅速地爬起来。”{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舊史遺文﹐略不盡舉”{唐}{孔颖达}疏:“舊史已没﹐策書遺留﹐故曰遺文。”
遺風-汉语大词典
遺風
亦作“[遺凮]”【1】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郭沫若}《牧羊哀话》四:“{朝鲜}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寢﹐还存在着我国古代的遗风。”{宋}{陈亮}《胡夫人吕氏墓碣铭》:“吾叙次夫人﹐以存其大母之遺風。”《南史·袁湛传》:“性孝履順﹐棲沖業簡﹐有{舜}之遺風。”{清}{刘廷玑}《结交行》:“{羊}{左}遺風邈莫攀﹐{管}{鮑}高情亦烏有。”《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樂兮﹐悲江介之遺風。”《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在官脩德﹐民歌遺凮。”{洪适}释:“凮即風字。”《史记·货殖列传》:“故其民猶有先王之遺風。”【2】疾风。《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縱騁馳騖﹐忽如影靡。遇都越國﹐蹶如歷塊。追奔電﹐逐遺風。”{李善}注:“遺風﹐風之疾者也。”{汉}{扬雄}《甘泉赋》:“聲駢隱以陸離兮﹐輕先疾雷而馺遺風。”{元}{马臻}《题画海南入贡天马图》诗:“雄姿挺挺浴海氣﹐一刷萬里追遺風。”【3】前代遗留下来的音乐。《汉书·董仲舒传》:“夫{虞氏}之不爲政久矣﹐然而樂頌遺風猶有存者﹐是以{孔子}在{齊}而聞《韶》也。”{宋}{黄庭坚}《听崇德君鼓琴》诗:“古人已矣古樂在﹐髣髴《雅》《頌》之遺風。”《淮南子·原道训》:“揚{鄭}{衛}之浩樂﹐結激{楚}之遺風。”{高诱}注:“遺風﹐猶餘聲也。”【4】特指骏马。《吕氏春秋·本味》:“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高诱}注:“匹﹑乘皆馬名。《周禮》七尺以上爲龍﹐行迅謂之遺風。”{南朝} {梁}{沈约}《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將御遺風軫﹐遠侍瑶臺會。”《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乘遺風﹐射遊騏。”{颜师古}注引{张揖}曰:“遺風﹐千里馬也。”
遺己-汉语大词典
遺己
【1】忘我;舍己。《晋书·文苑传·李充》:“資生既廣﹐羣塗思通﹐闇實師明﹐匪予求蒙﹐遺己濟物而天下爲公。”
遺讖-汉语大词典
遺讖
亦作“[遺]”【1】谓在他人家中留下谶语。{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贝编》:“時酷吏多令盜夜埋蠱遺讖於人家﹐經月﹐告密籍之。”按﹐旧时造反﹐往往假借谶纬以号召群众。故{曹魏}以来历代王朝﹐都明令严禁﹐如有发现﹐按法处罪。【2】前人留下的预言吉凶得失的谶言。{清}{丘逢甲}《漫遣三叠前韵》之一:“{六朝}遺讖詮《桃葉》﹐{三峽}哀謡和《竹枝》。”《文选·班固<幽通赋>》:“{黄神}邈而靡質兮﹐儀遺讖以臆對。”{李善}注:“{應劭}曰:{黄}﹐{黄帝}也﹐作占夢書;邈﹐遠也。言{黄神}邈遠無所質問﹐依其遺讖文﹐以胸臆爲對也。”
遺溺-汉语大词典
遺溺
【1】见“遺尿”。
遺劍-汉语大词典
遺劍
亦作“[遺劒]”【1】指死者遗留下来的剑。{宋}{王珪}《冬节起居南京鸿庆宫等处神御殿表》之三:“奉容衣于别寢﹐悼遺劒于昔遊。”{唐}{张景毓}《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撫遺劒而空存﹐想遊冠而無及。”【2】{晋}{张华}观天象,言{丰城}有剑,补{雷焕}为{丰城}令以寻剑。{雷}掘地得两剑,以一遗{华}。{华}以为剑当有二,他日终当合。后{华}死,剑失所在。{雷}死,子持剑过{延平津},剑忽跃入水,但见二龙各长数丈,光彩照水。见《晋书·张华传》。后遂以“遺劍”指此典实。{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石室祕書愁攝電﹐星池遺劍已成龍。”【3】谓遗失宝剑。《新唐书·张九龄传》:“臣以謂始造簿書﹐備遺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謂遺劍中流﹐契舟以記者也。”《後汉书·独行传·王烈》:“後有老父遺劍於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4】指遗失的剑。{晋}{葛洪}《抱朴子·用刑》:“所謂刻舟以摸遺劍﹐參天而射五步。”
遺簪脱舃-汉语大词典
遺簪脱舃
【1】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清}{钱学纶}《语新》卷上:“假敬神爲名﹐列食歡呼﹐遺簪脱舃﹐雖云男女分曹﹐究屬面面相覷。”
遺氓-汉语大词典
遺氓
亦作“[遺甿]”【1】遗裔;后人。{唐}{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豈可使{稷下}遺氓﹐頓隔陪封之禮;{淹中}故老﹐獨奏告成之儀。”{唐}{沈佺期}《度安海入龙编》诗:“{尉佗}曾馭國﹐{翁仲}久遊泉。邑屋遺甿在﹐魚鹽舊産傳。”【2】指前朝之民。《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周南}悲昔老﹐留滯感遺氓。”{李善}注:“《漢書》曰:天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3】指劫后残馀的人民。《宋书·武帝纪中》:“{永嘉}不競﹐四夷擅華﹐五都幅裂﹐山陵幽辱﹐祖宗懷没世之憤﹐遺氓有匪風之思。”《新唐书·王及善传》:“{隋氏}失御﹐豪俊共救其亂﹐宜撫納遺甿而保全之﹐觀時變﹐待真主。”{宋}{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遺氓豈尚種桑麻﹐殘虜如聞保城郭。”{唐}{杜甫}《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此行收遺甿﹐風俗方再造。”
遺文逸句-汉语大词典
遺文逸句
【1】指散佚的文章和句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雖千古茫昧﹐理世玄遠﹐遺文逸句﹐容或可尋﹐沿途隱顯﹐方土可驗。”
遺篇墜款-汉语大词典
遺篇墜款
【1】指散佚的诗文篇章和书画款识。{宋}{张淏}《云谷杂记·藏金石刻》:“前代遺篇墜款﹐因得概見於方册間﹐此尤可貴也。”
遺簪墜履-汉语大词典
遺簪墜履
【1】见“遺簪墜屨”。
遺躧-汉语大词典
遺躧
【1】谓抛弃破鞋子。形容毫不珍惜。{汉}{刘向}《说苑·至公》:“去天下若遺躧﹐於天下猶然﹐況其細於天下乎!”
遺籯-汉语大词典
遺籯
【1】谓留给子孙满籯的黄金。语本《汉书·韦贤传》:“遺子黄金滿籯,不如一經。”。{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张孟词贡士》:“五車便炙輠﹐三篋富遺籯。”
遺蹤-汉语大词典
遺蹤
亦作“[遺踪]”【1】犹遗迹。{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後记》:“我们自然并不是要继《新青年》的遗踪﹐不过为追怀这曾经震动一时的巨人起见﹐也翻了几篇短文﹐聊算一个纪念。”《宋书·傅亮传》:“鑽光燈而散袠﹐温聖哲之遺蹤。”{明}{冯梦龙}《量江记·月夜量江》:“{六朝}舊恨寒山碧﹐{三國}遺踪晩樹蒼。”{晋}{潘岳}《西征赋》:“眺{華岳}之陰崖﹐覿高掌之遺蹤。”{唐}{李群玉}《秋怨》诗:“歲暮空太息﹐年華逐遺踪。”
遺祲-汉语大词典
遺祲
【1】指残馀的妖气。{唐}{杜甫}《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則遺祲盪滌之後﹐聖朝砥礪之辰﹐雖遭明主﹐必至之於{堯}{舜}。”
遺謬-汉语大词典
遺謬
亦作“[遺繆]”【1】留下的谬误。《北史·文苑传·虞世基》:“{世基}至省﹐方爲敕書﹐日且百紙﹐無所遺繆。”《宋书·周朗传》:“而{秦}{漢}餘敝﹐尚行於今;{魏}{晉}遺謬﹐猶布於民。”{唐}{颜师古}《嫂叔舅服议》:“所議兩條﹐實爲舛駁﹐特降絲綍﹐俾革遺謬。”
遺義-汉语大词典
遺義
【1】谓丧失道义。{宋}{刘斧}《青琐高议别集·西池春游》:“姬淚别生曰:‘子慎無見新而忘故﹐重利而遺義。’”《韩诗外传》卷二:“君使不從﹐非忠也;從之﹐是遺義也。不如去之。”【2】谓遗漏意义。{梁启超}《哀西藏》:“今所論者﹐則新約所載各條﹐遺義頗多﹐猶不能不有望於後來之補苴也。”{宋}{刘敞}《离忧赋》:“知隕性之無續兮﹐畏忝經而遺義。”
遺戀-汉语大词典
遺戀
【1】犹留恋。{汉}{刘向}《列仙传·昌容》:“{殷子}忘榮﹐曾無遺戀﹐怡我柔顔﹐改華標蒨。”
遺鏃-汉语大词典
遺鏃
【1】指遗弃或残剩的箭镞。{元}{王逢}《观钱塘江潮时教化平章大宴江上》诗:“{錢王}射强弩﹐至今有遺鏃。”《宋书·袁淑传》:“今塗有遺鏃﹐蠆未息蜂﹐敢思涼識﹐少酬閎施。”{汉}{桓宽}《盐铁论·诛秦》:“往者兵革亟動﹐師旅數起﹐{長城}之北﹐旋車遺鏃相望。”【2】谓损折箭矢。借以指细微的损失。{汉}{贾谊}《过秦论上》:“{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南朝} {梁}{陆倕}《石阙铭》:“兵不血刃﹐士無遺鏃﹐而{樊鄧}威懷﹐{巴}{黔}底定。”《隋书·高祖纪上》:“{申}部殘賊﹐充斥一隅﹐蠅飛蟻聚﹐攻州略地。播以玄澤﹐迷更知反﹐服而捨之﹐無費遺鏃。”
遺忽-汉语大词典
遺忽
【1】犹言嫌弃轻视。《晋书·江统江惇传论》:“{惇}遺忽榮利﹐聿修天爵。”{清}{魏禧}《陈胜论》:“高節篤行者﹐堅僻迂疏﹐遺忽世務﹐不切于用。”{晋}{葛洪}《抱朴子·交际》:“或遺忽陵遲之舊好﹐或簡棄後門之類味﹐或取人以官而不論德。”
遺犀-汉语大词典
遺犀
【1】剩馀的瓜瓣。{南朝} {宋}{谢惠连}《祭古冢文》:“蔗傳餘節﹐瓜表遺犀。”
遺老孤臣-汉语大词典
遺老孤臣
【1】指改朝换代后已经失势而仍效忠前朝的老臣。{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昔者改姓易代﹐興亡倐忽﹐一二遺老孤臣﹐不忍見宗社之傾﹐君父之辱﹐猶或黄冠草履﹐歌哭空山﹐亂礁窮島﹐相望飲泣。”
遺思-汉语大词典
遺思
【1】谓死者身后人们对他的怀念。{明}{张居正}《恭述祖德》诗:“太平十八祀﹐萬姓有遺思。”{宋}{梅尧臣}《南阳谢紫微挽词》之三:“里社當存祀﹐邦人定立碑。還同{羊叔子}﹐罷市見遺思。”{元}{袁桷}《忆昔》诗之二:“《凱風》有遺思﹐願言繼餘芳。”【2】指死者留下令人怀念之物。《宋书·黄回传》:“先朝御服﹐猶有二輿﹐弓劍遺思﹐尚在車府。”【3】犹怀念。{汉}{秦嘉}《留郡赠妇》诗之三:“何用敍我心﹐遺思致款誠。”{汉}{刘桢}《公燕》诗:“遺思在玄夜﹐相與復翺翔。”{晋}{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之一:“永歎遵北渚﹐遺思結南津。”【4】犹留意。《後汉书·文苑传上·杜笃》:“今天下新定﹐矢石之勤始瘳﹐而主上方以邊垂爲憂﹐忿葭萌之不柔﹐未遑於論都而遺思{廱州}也。”{李贤}注:“遺猶留也。”
遺風餘采-汉语大词典
遺風餘采
【1】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應對固無方﹐篇章亦不匱﹐遺風餘采﹐莫與比盛。”
遺轉-汉语大词典
遺轉
亦作“[遺囀]”【1】犹馀音。婉转动听﹑萦绕不绝之音。{清}{陈维崧}《早发望亭》诗:“舞基想餘粉﹐歌梁痗遺囀。”{唐}{李百药}《笙赋》:“落遺囀于梁閒﹐墜纖腰于掌上。”{宋}{苏舜钦}《邂逅刘公尤于平望之西联舟夜语走笔叙意》诗:“昔别蘋初生﹐離謳發清商。契闊幾何時﹐遺囀猶在梁。”《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舞館識餘基﹐歌梁想遺轉。”{李善}注:“《淮南子》曰:‘{秦}﹑{楚}﹑{燕}﹑{趙}之歌也﹐異轉而皆樂。’{高誘}曰:‘轉﹐音聲也。’”
遺-汉语大词典
遺
【1】见“遺鷇”。
遺聞瑣事-汉语大词典
遺聞瑣事
【1】见“遺聞逸事”。
遺惑-汉语大词典
遺惑
【1】遗漏和引起疑惑。《後汉书·刘陶传》:“天下之心﹐國家大事﹐粲然皆見﹐無有遺惑者也。”
遺塵-汉语大词典
遺塵
【1】指前人行动所留的痕迹。《後汉书·党锢传序》:“蓋前哲之遺塵﹐有足求者。”{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聽離鸞别鵠之音﹐覩月缺花飛之慘﹐遺塵在簟﹐破鏡闇然﹐仰視雙翔﹐能無淚下。”{晋}{左思}《魏都赋》:“且{魏}地者﹐畢昴之所應﹐{虞}{夏}之餘人﹐先王之桑梓﹐列聖之遺塵。”{唐}{宋之问}《过史正议宅》诗:“舊交此零落﹐雨泣訪遺塵。”【2】指残留的灰尘。比喻未尽去除的尘思俗念。《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蕩遺塵於旋流﹐發五蓋之遊蒙。”{李善}注:“雖遣而未能盡﹐故曰遺。《中論》曰:六塵﹐色聲香味觸法。”【3】谓遗弃尘俗;抛弃尘念。{唐}{张乔}《题玄哲禅师影堂》诗:“吾師視化身﹐一念即遺塵。”{明}{屠隆}《綵毫记·仙官列奏》:“蕩景神宇澄﹐遺塵太霄逈。”{清}{王夫之}《牧万先生暨吴太恭人合祔墓表》:“先生孝自天豐﹐文因通勝﹐遺塵雲迥﹐抗志霜清。”【4】指遗 弃的灰尘。形容轻微之极。{元}{无名氏}《冻苏秦》第四折:“覰朋友若遺塵﹐没半點話温存。”{唐}{李白}《陈情赠友人》诗:“薄德中見捐﹐忽之如遺塵。”{明}{李东阳}《读唐史》之十二:“其所言者旋已棄如遺塵﹐過如飄風。”
遺帖-汉语大词典
遺帖
【1】前代遗留下来的字帖。{宋}{沈辽}《德相所示论书聊复戏酬》诗:“{漢}{魏}多傳人﹐至{宋}有遺帖。”
遺隍-汉语大词典
遺隍
【1】指残留的城壕。{清}{汤右曾}《荆州》诗之一:“剩礎遺隍問舊疆﹐龍門馬牧摠茫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