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假)是什么意思
诚实←→欺诈 虚伪 虚假 狡猾-反义词词典
诚实←→欺诈 虚伪 虚假 狡猾chéngshí-qízhà xūwěi xüjiǎ jiǎohuá
【词性】:形
诚实:言行跟思想一致,没有虚假。
虚伪:不实在;不真实;做假。
欺诈: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
虚假:跟实际不符合的。
狡猾: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例】 他过着极其谦逊的生活,他永远拿一颗诚实的心待人,然而他在各处都得到轻视和冷淡。(巴金:《家》) 盖定差乡户人有家业,欺诈逃亡之弊,比之雇募浮浪,其势必少。(宋·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 他把双手亲切地伸给了我,可是他那种奇怪的僵直站立着的样子却好象又在明他那用来表示不容置疑的高兴和衷心欢迎的亲切的手势是虚假的。(〔奥地利〕茨威格:《看不见的收藏》) 张金龙酒醉心不醉,狡猾的:“旁的你不用管,只等明天夜里,看三星正南了,你就在黄花村村东,水坑边的大柳树底下等着,到时候就会有人来叫你。他和你拍三声巴掌为号,你就跟着他来集合。”(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倘使我没有这笔,也就是被欺侮到赴诉无门的一个;我觉悟了,所以要常用,尤其是用于使麒麟皮下露出马脚。万一那些虚伪者居然觉得一点痛苦,有些省悟,知道伎俩也有穷时,少装些假面目,则用了陈源教授的话来,这是一个“教训”。(鲁迅:《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
笃实←→虚假-反义词词典
笃实←→虚假dǔshí-xūjiǎ
【词性】:形
笃实:实在。
虚假:与实际不符合的。
【例】 王力先生的学问非常笃实。 然而倘以欺瞒的心,用欺瞒的嘴,则无论说A和o,或Y和z,一样是虚假的,……(鲁迅:《坟·论睁了眼看》)
假←→真-反义词词典
假←→真jiǎ-zhēn
【词性】:形
假:不真实的;伪造的;虚伪的;人造的。
真:真实。
【例】 读者,你大家却真把那假尹先生、真安老爷说的这段话,认作个掇骗十三妹的文章。(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假分数←→真分数-反义词词典
假分数←→真分数jiǎfēnshù-zhēnfēnshù
【词性】:名
假分数: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的分数,如,等。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如,等。
假果←→真果-反义词词典
假果←→真果jiǎguǒ-zhēnguǒ
【词性】:名
假果:果实的食用部分是花托或萼发育成的,不是子房壁发育成的,如苹果、梨等。
真果:果实的食用部分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如杏、桃等。
假话←→真话-反义词词典
假话←→真话jiǎhuà-zhēnhuà
【词性】:名
假话:虚假的话。
真话:真实的话。
【例】 老黄说后转向东云,“明华让我告诉你,你们的婚约无效了。”东云吃了一惊,“这是为什么?”这消息来的太突然,老黄又从来不说假话。(刘澍德:《拔旗》) 〔全党同志〕一定要努力恢复和发扬党一贯倡导的讲真话,不讲假话,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关于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
假嗓←→真嗓-反义词词典
假嗓←→真嗓jiǎsǎng-zhēnsǎng
【词性】:名
假嗓:歌唱时使用的非天然的嗓音。
真嗓:本来的嗓音。
【例】 他唱歌爱用假嗓,很少用真嗓。
假数←→指标-反义词词典
假数←→指标jiǎshù-zhǐbiāo
【词性】:名
假数:对数的小数部分。
指标:对数的整数部分。
假想←→事实-反义词词典
假想←→事实jiǎxiǎng-shìshí
【词性】:名
假想:假定的;想象的。
事实:实现了的;真实的。
【例】 其他星系也存在有人类,这只是一种假想,这种假想能否变成事实,还有待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后的发现。
开学←→放假-反义词词典
开学←→放假kāixué-fàngjià
【词性】:动
开学:学期开始。
放假:在规定的日期停止学习。
【例】 党校今天开学,我庆祝这个学校的成功。(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凡有学生闹事的学校,不要放假,便是来它一场赤壁鏖兵。(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平日←→假日 节日-反义词词典
平日←→假日 节日píngrì-jiàrì jiérì
【词性】:名
平日:一般的日子。
假日:休假或放假的日子。
节日: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例】 总之,不论是哪一种职业,大家各各尽量的用力,提高而且推广他们的营业,即使是一个粪夫,也为了“时代思想所趋”,他们车上藤匣中比平日特别的装得充满。(孙福熙:《画饼充饥的新年多吉庆》) 不久以前,这个布满细沙的海滩还挤满着假日的游客,现在人们已经陆续地回去了;今晚,只有我——一个中国海员,沿着这条环海的石子路来回漫步。(陆俊超:《国际友谊号》) 我们全中国的人民都在欢欣鼓舞地迎接这个伟大的生日,用自己出色的工作成绩和学习成绩,来向这个伟大的节日献礼!(冰心:《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通讯》)
实话←→假话-反义词词典
实话←→假话shíhuà-jiǎhuà
【词性】:名
实话:真实的话。
假话:虚假的话。
【例】 申耀宗忙说:“这可句句都是实话!”大水说:“好。咱们都是中国人,都抱成堆儿,团成个儿,跟日本人干。”(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我自己就有这个想法,如果党允许我今天退休,我马上就退休。这是真话,不是假话。(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实在←→虚假 想象-反义词词典
实在←→虚假 想象shízài-xūjiǎ xiǎngxiàng
【词性】:形
实在:真实存在;不虚假。
虚假:与实际不符合的。
想象:设想;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
【例】 说实在的,牛骨头炖野菜,闻起来香喷喷的,可一吃起来就不是滋味。(刘坚:《草地晚餐》)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果然,过不多久,正象他想象的经常喝茶碰头的地方,变得热闹起来了。(马识途:《最有办法的人》)
暑假←→寒假-反义词词典
暑假←→寒假shǔjià-hánjià
【词性】:名
暑假:学校中夏季的假期,在七、八月间。
寒假:学校中冬季的假期,在一、二月间。
【例】 他们就这样充满愉快地度过了暑假。(李威仑:《爱情》) 那是寒假里的一天,我在屋里写大字,外边下起了大雪。(小学《语文》第四册《我的爸爸》)
虚假←→真实-反义词词典
虚假←→真实xūjiǎ-zhēnshí
【词性】:形
虚假:与实际不符合的。
真实:与事实相符合;不假。
【例】 他没有否认,也没有肯定,装出怕讲出来会影响工人团结的虚假表情,言语之间却又同意她的猜疑。(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方大妈也站在人群中,她还不知道羊角沟战斗的真实情况,但觉得这些俘虏不象游击队员。(黎汝清:《叶秋红》)
真诚←→虚伪 虚假-反义词词典
真诚←→虚伪 虚假zhēnchéng-xūwéi xūjià
【词性】:形
真诚:真实诚恳。
虚伪:做假;不实在。
【例】 马老大等人被他数说了一顿,有点不好意思,可是立即感到,这个铁汉是那么真诚可爱。(曲波:《山呼海啸》) 学会了用真理的尺子去衡量真与伪、善与恶的界限,这样他就认清了陈善人的残忍和虚伪。(峻青:《水落石出》)
真情←→假意-反义词词典
真情←→假意zhēnqíng-jiǎyì
【词性】:名
真情:真诚的感情或心情。
假意:虚假的心情。
【例】 使了些巧心机,那里有真情实意。(《雍熙乐府·卷四·点绛唇(赠妓)》) 他本来是来找满土给他找房子,可是一进来就被继圣他们几个人麻烦住,听了半天虚情假意的亲热话。(赵树理:《刘二和与王继圣》)
真相←→假相(假象)-反义词词典
真相←→假相(假象)zhēnxiàng-jiǎxiàng
【词性】:名
真相:事情的真实情况。
假相:与事物本质不符合的表面现象。也作“假象”。
【例】 他终于转过身,告诉老石赶快回去稳住来使,务必不要露出真相,明天还要用他将计就计。(凌力:《星星草》) 要从正当的交往中观察对方的言行是否诚实,体验情感的真伪,而不能故意制造一些假象,编排一些“故事”,使对方遭受感情的折磨或有侮对方人格。(伍人:《把准考验的适宜度》)
真心←→假意-反义词词典
真心←→假意zhēnxīn-jiǎyì
【词性】:名
真心:真实的心意。
假意:虚假的心意。
【例】 其实姑娘是一片真心,珍惜自己;安老爷安太太更是一片真心,惠顾姑娘;弄来弄去,两下里都把真心瞒起来,一边假作痴聋,一边假为欢喜,倒弄得象各怀一番假意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假-古汉语虚词词典
假jìǎ
连词
用于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设。义即“假如”、“如果”。①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列子·杨朱》)——济:赈济,救济。固:本来。②假有斯事,亦庶钟期不失听也。(《曹操集·与王脩书》)——斯:此。庶:希望。失听:误听。钟期:钟子期,春秋楚人,善于音律。
假令-古汉语虚词词典
假令jiǎ lìng
连词
见“假使”。
假如-古汉语虚词词典
假如jiǎ rú
连词
见“假使”。
假设-古汉语虚词词典
假设jiǎ shè
连词
见“假使”。
假使-古汉语虚词词典
假使jiǎ shǐ
连词
用于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之首,表示假设。义即“如果”。“假之”、“假设”“假令”、“假如”义同。①假使臣得同行于箕子,可以有补于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句义:如果我仿效箕子的行为,可以对自己认为贤明的君主有所补益的话,是我极大的光荣。②假使禹为君,舜为臣,亦如此而已矣。(《韩诗外传·卷三》)③假使当时无操,献帝复能正其国乎?假使操不挟献帝以令,天下英雄能与操争乎?(《樊川文集·题荀文若传后》)——操:曹操。④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而恶北,无寡。(《荀子·正名》)——句义:如果有人想往南,〔再远也〕不嫌远;不愿往北,〔再近也〕不觉得近。⑤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匡天下乎?(《新书·宗首》)⑥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柳河东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句义:我自己估量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如果有可取之处,也不敢去当别人的老师。⑦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昌黎先生集·论佛骨表》)——句义:假如他(释迦牟尼)至今还活着,奉了他们国家之命前来京师朝拜的话,陛下您容接他,也不过在宣政殿接见一次,在礼宾院设宴一次,赏赐他一套衣服,然后派人护送他出境,不会让他惑乱百姓的。
假之-古汉语虚词词典
假之jiǎ zhī
连词
见“假使”。
狐假虎威-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
〈成〉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常作谓语、定语。
解放前,地主家的狗腿子经常狐假虎威,欺压老百姓|他仗着主人家的权势,在外面狐假虎威,为非作歹|人民用愤怒的眼光盯着那一帮狐假虎威的恶棍|他那副狗仗人势、狐假虎威的架势很让人看不惯
放假-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放假fàngjià
在规定的日期停止工作或学习——开学(学生放假四十天又~了)、上班、开工(国庆节,工厂放假休息两天,今天~了。)
假-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假jiǎ
①不真实,虚伪的——真(对己能~,对人自然不假。)②伪造的——真(弄假成~)③人造的——真(公园的假山别有洞天,那真是:不是~山,胜似~山。)
假公济私-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假公济私jiǎgōngjìsī
假借公事名义而取得私人利益——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假公济私的人,只知为自己而生活;而只有那些~的人,才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
假话-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假话jiǎhuà
见〔谎话〕
假象-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假象jiǎxiàng
与事物的本性不符合的表面现象——真象(假象毕竟是假象,早晚要~大白的。)
假相-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假相jiǎxiàng
见〔假象〕
假意-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假意jiǎyì
虚假的心意——诚意、真情(是~还是假意,他们心中都明白,只是没有点破罢了。)
弄虚作假-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弄虚作假nòngxūzuòjiǎ
耍花招,欺骗人——实事求是(科学的本身,就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是不允许弄虚作假的。)
请假-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请假qǐngjià
因病或因事请求准许在一定时期内不做工作或不学习——销假(战士离队要请假,归队要~。)
销假-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销假xiāojià
请假期满后向主管人员报告——请假(~期满后应该按时销假)
虚假-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虚假xūjiǎ
跟实际不相符合的——真实、真确(~情况/判断~)、确实(这个消息是~的)
虚情假意-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虚情假意xūqíngjiǎyì
虚伪做作,——真心实意(她一片~反被误解为虚情假意,怎么解释也解释不清。)
假道-古语词今用词典
假道jiǎdào
借路。晋献公欲攻打虢国,从晋至虢,必经虞国。大夫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请求用屈地所产的好马及垂棘所产的好玉贿赂虞国,以便借路。)此二物是晋国之珍宝,献公不愿送出。另外,虞国有贤臣宫之奇,献公怕此谋被他识破。荀息说:此二物只是暂时寄放在虞国而已。宫之奇虽然明达,正因为明达,说话就简略,且从小在宫中同虞君一起长大,而虞君昏庸贪婪,宫之奇的话肯定听不进去,不足为虑。于是,献公乃用荀息之谋向虞国借路,虞君果然应允,并且主动请求一道攻打虢国。献公会合虞师灭虢,五年后又吞灭虞国,取回良马、美玉。(《左传·僖公二年》,并参见《穀梁传·僖公二年》)后引申为:借助于……。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并有发展。
①借路。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秦国这次派遣使臣到韩国来的意思,一面是来报聘,一面是想假道。”《成都晚报》:“库党伊境立足,土军假道追击。伊拉克谴责土耳其入侵。”
②借助于……。朱光潜《诗论》第六章:“诗是直接打动情感的,不应该假道于理智。”
③指“途经(某地)”。《中国青年报》:“4月19日,三十九名高中生从长春出发假道天津赴日本国谋取求学之路。”
假手-古语词今用词典
假手jiǎshōu
利用别人之手为自己办事,伊尹,名挚,因辅佐商汤讨伐夏桀,尊为宰相。汤王之孙太甲继位后,不遵从先王之道,故伊尹严加训诫,他说:从前,夏禹治国德行遍干天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干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到了他的子孙治理天下时,他们不遵循先王治理国家的办法,因此,上天降下灾害,借助于汤王的手,从鸣条开始讨伐夏桀。)商王施行美德,宣明德威,用宽和仁爱代替暴虐,天下百姓归附,至今还十分怀念他。作为当今的君王当承继先王美德,实行仁爱和宽和,从自己作起,从自己最亲近的人作起,最终在全国上下普遍实行。(《尚书·伊训》)
今沿用本义。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调查的技术》:“调查不但要自己当主席,适当地指挥调查会的到会人,而且要自己作记录,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假手于人是不行的。”《妇女生活》:“在毛泽东的最后岁月里,他除了读书之外,依旧批阅大量的文件。其中包括请示报告、信件、电报等等,凡是送上来的文件,他都要亲自过目,或由秘书,工作人员给他谈,然后他进行批示。这些日常工作,他决不假手别人。”
假定-关联词语词典
假定
“假定”,连词,有“姑且认定”的意思。用在假设复句的前边分句,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边分句用陈述句式表示结果或结论。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母亲也是如此,假定她们是哭了,我一定要弃了我离国的决心!一定的!(郑振铎《离别》)
②假定现今觉悟的青年的平均年龄为二十,又假定照中国人易于衰老的计算,至少也还可以共同抗拒,改革,奋斗三十年。(鲁迅《忽然想到(十)》)
“假定”常跟后边分句里的副词“便”、连词“那么”合用,构成“假定……便(那么)……”的格式,表示因果相一致的假设关系。
③假定打你的人是个柔弱的妇女,是个矮小的少年,你便为怒目横眉向他伸手指,若是个雄纠纠的军士,你或者只可以瞪他一眼。(王统照《血梯》)
④而尤其会令你感叹的,是两面的石城,并不在你登山时就给你露面,假定每边从岭脚到岭巅是五里路,那么你一定要走过四里半,或者更多一点,转了最后的湾,你才能看到为不尽的树木掩护着的城门,远望如一个月亮。(阿英《盐乡杂信》)
假令(假设)-关联词语词典
假令(假设)
“假令(假设)”,连词,意义和用法跟“假使”、“如果”相同。用在假设复句的前面分句,表示假设情况;后面分句承上文的假设推出结果或者提出问题。例如:
①一个象我这样的女孩子,有什么将来!不过假令我不饿死,我想报仇!(田汉《苏州夜话》)
②假设我便如此长睡不醒了呢,是不是他们也将是如此的沉默的围绕着我僵硬的尸体?(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假如-关联词语词典
假如
“假如”,连词,相当于“如果”。一般放在假设复句的前边分句,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边分句叙述跟上述假设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
1.后边分句根据前边分句的假设,用陈述句推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三闾大夫,这脚镣手铐假如是有铜匙,我一定要替你打开的啦。(郭沫若《屈原》)
②我想了不知多少遍,假如我重新工作,第一,对人的处理一定要慎重,坚决要慎重。第二,要改善监狱的状况,要尊重犯人的人格,保证他们应有的生活待遇。第三,再不重用、不提拔这种左了又左,比左还左的人!(王蒙《悠悠寸草心》)
③假如用这种敢于坐牢、被杀和自杀的勇气去学习和工作,该可以做出多少出色的成绩!(秦牧《十年》)
有时,后边表示结果的分句本身又是一个小复句,就构成表示假设关系的多重复句。例如:
④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例④后边表示结果的分句是一个让步的假设复句。
有时,为了强调结果或结论,可以把用“假如”引出假设原因或情况的分句放在后边。例如:
⑤我不料在这里意外的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鲁迅《在酒楼上》)
2.后边分句根据前边分句的假设,用疑问句提出疑问。例如:
⑥假如他进城去百货大楼,汇合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会不会搞得即便他老婆亲临也难以把他辨认出来呢?(王蒙《说客盈门》)
⑦假如他不同意,我能说服他吗?(莫应丰《妻子的梦》)
3.后边分句对前边分句的假设本身直接进行判断,常用指示代词“那”作主语,复指前边分句。例如:
⑧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鲁迅《读书杂谈》)
“假如”表示假设关系,不仅可以单用,还可跟后面分句的“便、即、就、那、那么、则”等词合用,构成“假如……就……”之类的格式。
【辨析】
假如——假若——假使
三者都是连词,用在假设复句里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假如”、“假使”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常用;“假若”多用于书面。
假如——如果——倘若——要是
四者都是连词,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常用,“要是”用于口语,“倘若”用于书面语。
假如……便(即)……-关联词语词典
假如……便(即)……
“假如”,连词;“便(即)”,副词。配对构成“假如……便(即)……”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如”,相当于“如果”;“便(即)”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果或结论。用于书面。例如:
①假如我们能有一种机会,偶然走到一个猛人的近旁,便可以看见这时包围者的脸面和言动,和对付别的人们的时候有怎样地不同。(鲁迅《扣丝杂感》)
②假如把那同样的树苗,拿来种在庭院或花盆里,自幼加以无理的剪削、拳屈、束缚,使它成为一定的型,那树木便不能遂其自然的成长而成为畸形的物什。(郭沫若《青年哟,人类的春天!》)
③我在苦恼中常常想,说真实自然须有极大的勇气;假如没有这勇气,而苟安于虚伪,那也便是不能开辟新的生路的人。(鲁迅《伤逝》)
④小心谨慎的人,偶然遇见仁人君子或雅人学者时,倘不会帮闲凑趣,就须远远避开,愈远愈妙。假如不然,即不免要碰着和他们口头大不相同的脸孔和手段。(鲁迅《论俗人应避雅人》)
假如……的话-关联词语词典
假如……的话
“假如”,连词;“的话”,助词。搭配组成“假如……的话”的格式,用在假设复句的前边分句。句首或句中用“假如”引出一种假设,句末用“的话”呼应,以加强假设的语气。例如:
①二十年后,我当然也落伍了,那时候,假如还活着的话,好回家作叔叔。(老舍《黑白李》)
②以上见神见鬼的话,是我前天往南市访友,巧遇城隍出巡时一点杂感。假如真有城隍老爷的话,他一定引我为知己。(曹聚仁《城隍出巡》)
③假如现在英英还能站在云普叔面前的话,他真的想抱住这可怜的孩子嚎啕大哭一阵!(叶紫《丰收》)
有时,为了强调,先说出推得的结果或结论,再用“假如……的话”追叙据以推论的假设。例如:
④他是早已洗净了污点的,假如说他是有污点的话。(徐迟《田园将芜胡不归》)
⑤现在我应该干点儿什么?应该等韦婉,假如刚才我真打电话的话,我多么希望刚才的行动是一种幻觉啊。(铁凝《没有钮扣的红衬衫》)
假如……就……-关联词语词典
假如……就……
“假如”,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假如……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如”,相当于“如果”;“就”承接上文,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会自然产生这样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假如作报告的人语感敏锐一点改成说“咱们要怎么样”,听的人就会觉得亲切得多。(叶圣陶《诚于中而形于外》)
②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冰心《观舞记》)
③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孙犁《荷花淀》)
有时,前面分句的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强调假设的语气。例如:
④假如小双此时知道毛毛只不过为了点鸡毛蒜皮的事情,才被请到派出所的话,也许就痛痛快快答允了。(李国文《危楼记事之三》)
假如……那……-关联词语词典
假如……那……
“假如”、“那”,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假如……那……”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如”,相当于“如果”;“那”,相当于“那么”,多用于口语,承接上文,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是啊,假如妻也有加丽亚的相貌、风度、趣味,那我该多幸福啊?(邓友梅《在悬崖上》)
②假如不搞掉他,那徐副主任、裴副局长和他们一伙人的革命造反行动,岂不要翻过来看吗?(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③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叶圣陶《苏州园林》)
假如……那么(那末)……-关联词语词典
假如……那么(那末)……
“假如”、“那么(那末)”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假如……那么(那末)……”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如”,相当于“如果”,多用于书面;“那么(那末)”承接上文的假设,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假如念了上面的故事的人,是一个乞丐或者比乞丐景况还要好,那么,他大约要自愧弗如,或者愤慨于中国少有这样的乞丐。(鲁迅《难答的问题》)
②假如先生竟以“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之名,一定要逼我说一点,那么,我说:第一步要努力争取言论的自由。(鲁迅《答中学生杂志社问》)
③著名的《唐诗三百首》的编者孙洙,偏偏不用真实姓名,而用了“蘅塘退士”的笔名,谁能解释其原因何在呢?假如说那是封建时代的事情可以不论,那末,即便我们今天有了这样优越的社会制度,仍然没有完全取消笔名的理由。(马南邨《你赞成用笔名吗?》)
有时,在后边分句,“那么(那末)”跟副词“就(便)”连用,强调要是前边的假设实现了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例如:
④假如有谁的脚给水草划破了,那么,继之而来的就会是绝望的溃烂!(宋之的《草地颂歌》)
⑤她还说,假如我没有别的病症,那么我下星期三便可以进开刀房子。(巴金《第四病室》)
假如……则……-关联词语词典
假如……则……
“假如”、“则”,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假如……则……”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如”,相当于“如果”;“则”,相当于“那么”,承接上文的假设,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我想,假如庄子生在今日,则被劈棺之后,恐怕要劝一切有志于结婚的女子,都去看《烈女传》的罢。(鲁迅《“感旧”以后(上)》)
②假如没有,则即使背上被人刺了一尖刀,也将茫无知觉,直到血尽倒地,自己还不明白为什么倒地。(鲁迅《喝茶》)
③盖写类型者,于坏处,恰如病理学上的图,假如是疮疸,则这图便是一切某疮某疽的标本,或和某甲的疮有些相象,或和某乙的疽有点相同。(鲁迅《〈伪自由书〉前记》)
假若-关联词语词典
假若
“假若”,连词,意义和用法跟“假如”、“如果”相同,表示假设关系,多用于书面。前面分句用“假若”引出假设的情况,后面分句根据这一假设,推出结论或者提出疑问。例如:
①假若义儿不听话,不立刻退出课室,岂不更损了尊严?(叶圣陶《义儿》)
②古诗咏米,说米是“粒粒皆辛苦”,假若你了解盐的的制造过程,盐又何尝不是粒粒由血汗得来呢?(阿英《盐乡杂信》)
③假若老这么下去,几时才能买上车呢?(老舍《骆驼祥子》)
④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不加检点的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沈从文《边城》)
有时,前一部分用“假若”引出假设的情况,后一部分用一个小复句表示结果,构成表示假设关系的多重复句。例如:
⑤按我们现在的观点来说,假若要把吴汉的故事编成戏剧,虽然不必要完全照《后汉书》记载的史实,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但是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出象《吴汉杀妻》这样的剧本。(马南邨《吴汉何尝杀妻》)例⑤表结果的分句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
“假若”表示假设关系,不仅可以单用,还可以跟后面分句的“便、就、那、那末”等词合用,构成“假若……就……”之类的格式。
【辨析】
假若——假如——假使(见“假如”条)
假若……的话-关联词语词典
假若……的话
“假若”,连词;“的话”,助词。搭配构成“假若……的话”的格式,用于假设复句的前面分句,强调假设的语气。例如:
①自己的车,当然格外小心,可是他看看自己,再看看自己的车,就觉得,假若不快跑的话,有些不是味儿。(老舍《骆驼祥子》)
②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老舍《骆驼祥子》)
③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假若……就(便)……-关联词语词典
假若……就(便)……
“假若”,连词;“就(便)”,副词。配对构成“假若……就(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若”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便)”承接上文,表示结果或结论自然会这样。例如:
①假若有一万个科学家、工程师要到延安来,我们就挖五千个窑洞给他们住。(何其芳《我歌唱延安》)
②术语是应该用的;可是,假若不用它也能够把事情说明白,我就决定不用它。(老舍《怎样学习语言》)
③假若我们自己头脑里有这些东西,就不客气地向它开火吧,正如雷锋所说的,就象秋风扫落叶一样。(魏巍《路标》)
④假若我们是写小说或剧本中的对话,我们的语言便决定于描写哪一个人。(老舍《怎样学习语言》)
有时,后边分句对前边的假设作出评判,常用指示代词“这”等充当主语,复指上文的假设。例如:
⑤这几天上街,真有几条路在懒洋洋地翻修了。但是,假若你以为翻修后就会好些,这就证明你不是中国人,不懂得中国事。(何其芳《重庆随笔》)
假若……那(那末)……-关联词语词典
假若……那(那末)……
“假若”、“那(那末)”,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假若……那(那末)……”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若”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那(那末)”承接上文,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假若连栏杆也不见了,那她会安心些,她会相信那水沟是天然的水沟,她会相信人没有办法把水沟消灭。(萧红《桥》)
②我想,假若一定要把这些都说成是“政治”的话,那末,这只能说是庸人政治。(邓拓《废弃“庸人政治”》)
有时,后边分句“那”跟副词“就”连用,“就”放在谓语之前,强调要是前边的假设实现了,结果自然会这样。例如:
③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上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孙犁《荷花淀》)
④假若我们还要维持庞大的机构,那就会正中敌人的奸计。(毛泽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
假使-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
“假使”,连词,意义和用法同“假如”、“如果”,表示假设关系。“假使”用于前边分句的句首或句中,引出假设的情况;后边分句用陈述句式推出跟上述假设相一致的结果。例如:
①对的,假使苇弟能够再聪明一点,我是可以比较喜欢他些,但他却只能如此忠实的去表现他的真挚!(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②中国真正的平民的民主主义,假使不推倒世界列强的压迫,永无实现之日。(瞿秋白《最低问题》)
③假使初进北京时,自成听了李岩的话,使士卒不要懈怠而败了军纪,对于吴三桂等及早采取了笼络政策,清人断不至于那样快的便入了关。(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有时,后边分句对前边的假设作出评判,常用指示代词“那”等复指上文的假设。例如:
④假使他所讽刺的是不识字者,被杀戮者,被囚禁者,被压迫者罢,那很好,正可给读他文章的所谓有教育的智识者嘻嘻一笑,更觉得自己的勇敢和高明。(鲁迅《从讽刺到幽默》)
“假使”表示假设关系,不仅可以单用,也可以跟后面分句的“便、还、就、那、那么、也、则”等词合用,构成“假使……就……”之类的格式。
【辨析】
假使——假如——假若(见“假如”条)
假使……便……-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便……
“假使”,连词;“便”,副词。配对构成“假使……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便”表示结果或结论自然会这样。例如:
①有人说: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鲁迅《阿Q正传》)
②假使古代的单细胞动物,也遵着这教训,那便永远不敢分裂繁复,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类了。(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③假使今天晚上你能得到那手诏,她便允许你。(郭沫若《屈原》)
假使……还……-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还……
“假使”,连词;“还”副词。配对构成“假使……还……”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还”表示要是上文的假设实现了,其结果是某种情况的继续存在或有所增补。例如:
①想想看,假使神经变成一团糟,人还怎么能受得了?(靳以《大城颂》)
②假使你不写那篇文章,我还有好几年的寿命呢。(钱钟书《灵感》)
假使……就……-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就……
“假使”,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假使……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例如:
①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鲁迅《灯下漫笔》)
②“这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我们校长下了决心就行了,”觉民说,“我们校长说过,假使没有女学生报名投考,他就叫他的太太第一个报名。”(巴金《家》)
③假使命运象爸爸说的是一块石头,我想我们就得掀翻这块石头!(田汉《梅雨》)
假使……那……-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那……
“假使”、“那”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假使……那……”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那”,相当于“那么”,承接上文,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假使不是被同桌坐的年纪较大的同学悄悄推醒,那必得要等老师御驾亲征,拿界方来敲醒。(李劼人《死水微澜》)
②我是常常这样想着,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假使……那么……-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那么……
“假使”、“那么”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假使……那么……”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那么”承接上文,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假使世界上真有天才,那么,漫骂的批评,于他是有损的,能骂退他的作品,使他不成其为作家。(鲁迅《推己及人》)
②然而秦始皇一烧书,至今还俨然做着名人,至于引为希特拉烧书事件的先例。假使希特拉太太善于开电灯,烤面包罢,那么,要在历史上寻一点先例,恐怕可就难了。(鲁迅《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③由这一极琐屑的经验,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鲁迅《喝茶》)
假使……那末……-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那末……
“假使”、“那末”,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假使……那末……”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那末”承接上文,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末猪和苏拉格底也相去无几了。(钱钟书《论快乐》)
②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序》)
有时,后边分句“那末”跟副词“就”连用,起强调结果或结论的必定性的作用。例如:
③比如说,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共产党宣言》这一部书,我们假使能够读得烂熟,那末,我们就决不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发生认识上的错误。(马南邨《“半部论语”》)
有时,前边分句句首或句中用“假使”引出假设,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构成“假使……的话”的格式,强调假设的语气。例如:
④假使一定要说有些改变的话,那末第一个就要数到吴三了。(秦瘦鸥《秋海棠》)
假使……也……-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也……
“假使”,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假使……也……”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也”,承接上文,说出另一种跟上文所述的情况类同的结果。例如:
①三闾大夫,象我这样骗人的生活,假使你能够办得到,恐怕也是好的吧。(郭沫若《屈原》)
②写完之后,觉得和魏晋人有点隔膜,自己想,假使此刻有阮嗣宗或陶渊明在面前出现,我们也一定谈不来的。(鲁迅《病后杂谈》)
③这几天是退一步想:假使那老头子不是刽子手扮的,真是医生,也仍然是吃人的人。(鲁迅《狂人日记》)
假使……则……-关联词语词典
假使……则……
“假使”、“则”,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假使……则……”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则”承接上文,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用于书面。例如:
①假使留心一听,则屋外叫卖零食者,总是“实繁有徒”。(鲁迅《零食》)
②不过我还不知道中国人的大多数人的意见究竟如何。假使也这样,则岂但执政府前,便是全中国,也无一处不是死地了。(鲁迅《“死地”》)
③假使那时(元年)的新党不“文明”,则许多东西早已灭亡,那里会来发挥他们的老手段?(鲁迅《两地书(三五)》)
假定 假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假定 假设
假定jiǎdìng 假设jiǎshè
动词。表示姑且认为和肯定。
“假定”强调暂时如此确定。例如:“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它因为女人,大约也未必十分错”(鲁迅:《阿Q正传》);“假定他们的知识都是真理,也是他们的前人总结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经验写成的理论”(《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假设”强调暂时设定;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较少使用。例如:“假设这个方案日后行得通,那也是未来的事,目前它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假设换质法说得通”(金岳霖:《逻辑》);“兹假设E与I为矛盾,A与I为差等,证明A与E为反对”(同上)。
“假设”常用作名词,指科学研究上根据事实对某种事物现象暂且提出的说明(如说:“一个假设,如果证明为正确,就可成为理论”)。这种用法的“假设”,和“假定”没有同义关系。
假话 谎话 谎言 谎语-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假话 谎话 谎言 谎语
假话jiǎhuà 谎话huǎnghuà 谎言huǎngyán 谎语huǎngyǔ
名词。指不真实的、骗人的话。
“假话”强调不真实,是编造或捏造的。例如:“反对说假话、大话和空话”;“我不要听你这些假话(《阳翰笙剧作选》);“有些人,一遇到有关切身利益的事情,就说假话,弄虚作假,见风使舵或者一心只为自己打算”。
“谎话”强调由撒谎说出;意思比“假话”重。例如:“我们不要说谎话,不弄虚作假,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一切歪曲和谎话永远是可笑的”(韦君宜:《清醒》);“刚才我的小主人又说了两次谎话”(《人民文学》,1979,4)。
“谎言”多用于以文字写出来的骗人的言论,意思比“谎话”又重些;具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他们(四人帮)篡改和歪曲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用谎言和伪造代替生活和文艺的真实,极大地败坏了革命文艺的声誉”(《文艺报》,1979,11);“我们对于这种谎言,必须加以揭露和批判”。
“谎语”和“谎话”意思一致,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浓厚,很少使用。例如:“谎语当然也是一个空虚,然而临末,至多也不过这样地沉重”(鲁迅:《伤逝》);“言谈既庸俗,又多谎语,实在可憎”。
假想 设想-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假想 设想
假想jiǎxiǎng 设想shèxiǎng506
名词。指假定的想法。
“假想”强调想法的暂定性质和未必符合实际、未必正确的性质;多用于学术的问题。例如:“关于飞碟来自某个天体并由太空人操纵的提法,目前在飞碟研究中也还只是一种假想”;“上古音系里有许多枝节问题都暂时避免讨论,有许多假想仍要更多的材料去证实”(李方桂:《上古音研究》)。
“设想”强调想法的主观设划性质,常含有“想象的情景”意味;多用于生活中一般的事情。例如:“里弄的待业青年们组织起来,办洗衣店啦,开小吃铺啦,这种设想我看还是实际的”;“对于他的设想,我又只有颔首称善”(《小说月报》,1982,6)。
假装 伪装 装作 装-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假装 伪装 装作 装
假装jiǎzhuāng 伪装wěizhuāng 装作zhuāngzuò 装zhuāng
动词。指有意表现出一种假象来掩饰真相。
“假装”和“伪装”所表示的作假,程度较高,表现出的假象较不容易识破。“假装”用的范围较广,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伪装”多用于较大的行为和事物,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果树让人砍了的事,你还假装不知道吗?”;“黄淑英赶快的让开了路,站在路旁,假装漠然地望着他们”(峻青:《党员登记表》);“那个家伙显然是自觉神经过敏了,又把手抽回来,假装伸了伸腿,又闭上了眼睛”(孙景瑞:《不息的浪潮》);“他们伪装得可巧啦!你走到跟前,也发现不了”(同上);“牛启东素不喜章句之学,认为那是腐儒伪装道学的幌子”(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长期以来,他伪装进步,潜伏在我们的机关内部”。
“装作”和“装”所表示的作假,程度较低,表现出的假象较易识破,意思比“假装”“伪装”略轻;都是口语用词,有口语色彩。“装作”强调故意作出假的模样;“装”多同单音词搭配,常同“作”呼应配合。例如:“碧舫却装作无事般,安静地动着唇儿,默念他的书”(《胡也频选集》,上卷);“金秋脸一红,装作不在意的走开了”(《小说月报》,1982,2);“刘备虽有野心,刚好不得志,寄居在曹操那里,怕曹操把他杀了,所以极力装作是个平凡的人”(丁玲:《生活·创作·修养》);“你还装傻么?快实说你的意思”;“他还会装聋作傻”;“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恶”(鲁迅:《一件小事》)。
冒充 假充 假冒 混充-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冒充 假充 假冒 混充
冒充màochōng 假充jiǎchōng 假冒jiǎmào 混充hùnchōng
动词。指以假的充当真的。
“冒充”强调大胆地作假,含贬义;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某种身份的人,抽象的性质及具体的事物。例如:“有个资本家代理人竟然冒充工人代表,到处招摇撞骗”;“现在他们在弄别的洋行的海关税单来冒充了”(《于伶剧作选》);“投机商以一般的石砚冒充名牌端砚出售”。
“假充”“假冒”都强调显出某种假的样子。“假充”是个中性词,多用于人的品质表现、有某种身份或品质的人和有某种特质的事物。例如:“鸿渐假充内行”(钱钟书:《围城》);“几个侦察兵假充商人,进了敌军营地”;“这假充鱼肚的肉皮,小麻猫也很喜欢吃”(郭沫若:《洪波曲》);“社会的要求不再容许我们笼在假充象牙的宫殿里面谈纯文艺了”(郭沫若:《学生时代》)。“假冒”含贬义,一般只用于不同身份的人和某些具体事物,不用于抽象的性质和人的品质表现。例如:“传说,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在明代曾经被人假冒过”(秦牧:《艺海拾贝》);“壁画也着实假冒得维妙维肖”(同上);“冼大妈……不找陈文婷,却假冒震南村来人的名义找到了胡杏”(欧阳山:《三家巷》)。
“混充”强调以欺骗的手段混人耳目,含贬义,意思比“冒充”“假冒”重;多用于不同身份或品质的人,也可以用于某些具体事物。例如:“有个奸细混充老百姓,潜入了农村”;“毛泽东教导我们,‘反动派是决不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你混充什么好心肠的菩萨?!”(《小说月报》,1981,11);“玻璃混充不了钻石”。
捏造 假造 编造 编-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捏造 假造 编造 编
捏造niēzào 假造jiǎzào484 编造biānzào 编biān
动词。表示有意造出假的事实、理由或罪名,拿来充作真的。
“捏造”强调随心所欲地乱造,含有“用心极坏,造出假东西来害人”的意味;一般用于事实、罪名。例如:“即使你没有做什么事,她们也会给你捏造一点事出来”(巴金:《家》);“英国要在远东伸张势力,什么口头上动人的理由都可以任意捏造出来”(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可恶的林彪、‘四人帮’一伙,却在文化大革命中给彭湃同志捏造了种种罪名,横加诬陷”(《红旗》,1979,4)。
“假造”强调以假作真;意思比“捏造”轻;一般用于事实、理由。例如:“恰恰是这份假造的‘遗言’,在一九七六年那些悲愤交加的日子里,曾经使千千万万人感动得掉泪”(《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选获奖作品集》,第二卷);“这个人过去几次假造理由,骗取补助款,品质实在恶劣”。
“编造”强调凭空而造,含有“花工夫去造,以求造出的东西如真事物一般”的意味;意思比“假造”重,但比“捏造”轻;可用于论说、事实、谣言、理由、书籍、材料、幻影等。例如:“四人帮”借评‘水浒’推行他们的反革命纲领,编造了一个所谓‘宋江架空晁盖’的谬论”(《红旗》,1977,12);“因为他和莫丽的那桩丑事被琼斯撞见,而老羞成怒,编造出许多事实来诬蔑琼斯”(《读书》,1979,6);“他想去找李玉敏,把自己的情况用曲折隐晦的方式告诉她,或者编造一个什么理由,回绝了她”(《收获》,1979,6);“性质同过去的神签相类似,大概是巫卜之流所编造的为宗教迷信服务的书”(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雯雯不断为自己编造幻影,正是由于内心的寂寞”(《文艺报》,1982:6)。
“编”强调凭空组织、拼凑,意思比“编造”轻;适用于口语,有较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不用圆谎了,我知道你是胡编的”(冰心:《寂寞》);“吹牛皮,全是那些该死的书呆子瞎编的”(曲波:《桥隆飙》);“在这种气氛中,我只有把自己的蒙族身份隐藏起来。每逢填籍贯,我就胡编”(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
“编造”在表示“根据想象进行创造”(如说:“她给孩子们编造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把分散的资料等按照一定的条理组织起来或排列起来”(如说:“花了一个下午编造了这份全系去年科研成果统计表”)时,和“捏造”、“假造”没有同义关系。
伪造 假造-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伪造 假造
伪造wěizào 假造jiǎzào335
动词。表示模仿真的东西而制造假的。
“伪造”强调伪装真的东西,意思较重。例如:“某某人伪造古人的作品,怎样苦心经营多年,却给明眼人一下子就识穿啦”(秦牧:《艺海拾贝》);“它们……也排除了后来那种虚假的、伪造的、不切实际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描写”(《文艺报》,1982,4);“您小姐请鉴定一下,这剑琫、剑珌,难道是伪造的不成”(端木蕻良:《曹雪芹》,上卷)。
“假造”强调弄假,意思较轻。例如:“这帽徽是你自己假造的吧?”;“恰恰是这份假造的‘遗言’,……曾经使千千万万人掉泪”(《当代》,1979,2)。
虚伪 虚假-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虚伪 虚假
虚伪xūwěl 虚假xūjiǎ
形容词。表示不实在,只有表面的假象,实际完全不是如此。
“虚伪”含有“伪装、不正”的意味,多用于态度、法律道德、意见言论等。例如:“父权下的强制性的秩序,毕竟有几分不自然,不自然的便不免虚伪,虚伪的秩序终久必会露出破绽来”(《闻一多诗文选集》);“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鲁迅:《伤逝》);“这是一些虚伪的政治骗子”(《十月》,1980,1)。
“虚假”强调弄假、不真实,意思比“虚伪”略轻;可广泛地用于人的行为态度和事物的表面现象,使用得较为普遍。例如:“小炉匠虚假地笑了”(曲波:《林海雪原》);“所谓缺粮,大部分是虚假的,是地主、富农以及富裕中农的叫嚣”(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问题》);“你不是讨厌那种虚假的奉承吗”。
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实用委婉语词典
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意为大丈夫拥有万卷书,何必一定要做大官管辖众多地方。语出《北史·李谧传》。
何日假缘,得亲叙度-实用委婉语词典
何日假缘,得亲叙度
意为什么时候可得机缘,我们得以见面,从容叙谈呢。
例假-实用委婉语词典
例假
婉称女性月经的生理现象。意为女性例行的休假之时。
假 借-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假 借
[假jiǎ 借jiè]
同 ①假如,假使,如果。《史记·淮阴侯列传》:“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曹操《与王脩书》:“假有斯事,亦庶钟期不失听也。”(假如真有这种事,也希望你像知音的钟子期一样不至误听)《三国志·魏书·荀攸传》:“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这个意义又写作“藉”,如《史记·陈涉世家》:“藉第令毋斩”。 ②借,借用。《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公羊传·桓公元年》:“其言以璧假之何?易之也。”《左传·定公九年》:“尽借邑人之车”。《论语·卫灵公》:“有马者借人乘之”。《晋书·阮裕传》:“在剡曾有好车,借无不给。”(剡:音shàn,地名)
异 【假】 ①凭借,借助。《庄子·大宗师》:“假于异物,托于同体”。《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宽容。《北史·魏世祖纪》:“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借】 帮助。《汉书·朱云传》:“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辨 在上古汉语中表示“借用”的意思时,一般只用“假”,不用“借”;中古以后,则多用“借”而少用“假”。
“假”表示“借用”,一般表示“租赁”、“借进”为我所用。“借”表示“借用”,包括借进和借出,即暂用别人的东西或暂把己物给别人使用。
伪() 假-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伪() 假
[伪()wěi 假jiǎ]
同 虚假的,不是真的。
异 【伪】 ①不是真的。《庄子·齐物论》:“道恶乎隐而有真伪?”(道是怎样被隐蔽而有真伪的分别?)《汉书·宣帝纪》:“使真伪毋相乱”。(毋:不要) ②诡诈,不诚实。《盐铁论·非鞅》:“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饬:音chì,整顿。容:容身) ③非法的。李密《陈情表》:“且臣少事伪朝”。
【假】 ①借。《左传·僖公二年》:“假道于虞以伐虢”。 ②凭借。《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③汉代以后才产生“不是真的”的意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假言而奸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魏书·李安世传》:“易生假冒”。白居易《古冢狐》诗:“假色迷人犹若是,真色迷人应过此。”
辨 在“不是真的”的意义上,先秦用“伪”不用“假”。“假”的本义为“借”,“不真”义是后起的。
“假”的声旁不是“段”-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假”的声旁不是“段”
“假”字右侧的声旁读jiǎ,可是经常见到被写成“段”(duàn)。由它们构成的其他字也容易写错。其实,用它们构成的相关字都是以它们作声旁,所以,记住其中一个字的写法,就比较容易区别其他字了。以“假”的声旁构成的字韵母都是ia,如:假(jiǎ)装、暑假(jià)、葭(jiā)莩、瘕(jiǎ)病、霞(xiá)光、闲暇(xiá)、白玉无瑕(xiá)、遐(xiá)想。由“段”作声旁构成的字都读duàn,知其一就知其他,如:锻炼、绸缎、椴树、煅石膏。
真相、假相和假象-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真相、假相和假象
有三点需要注意。一、“真相”就是事情的真实情况,如“真相大白、不明真相、识破真相、弄清问题的真相”。它区别于表面的或假造的情况,即“假相”,如“制造假相、识破假相、露出假相、不要被假相所迷惑”。二、“假相”常写作“假象”,但“真相”还没有相对应的词“真象”,而“真像”是指真实的像(像片、图像等),不是指真实的现象、情况。“假象”也不要写作“假像”,后者是指虚假的像片、图像等。三、当两个词对举使用时,最好用“假相”,以便与“真相”对应。如“要辨别真相和假相”“只有弄清了事情的真相,才能彻底揭穿他们的假相”。这里用“假象”也可以,但不及“假相”有利于书面上的协调一致,这是一种对行文的美的要求。
诚实 虚假-反义词应用词典
诚实 虚假
诚实 chéngshí 虚假 xūjiǎ
【诚实】形容词。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例句〕
1.没有诚实的狐狸,没有不吃人的老虎。
2.一个人的名誉当然重要,可是一个人的诚实比名誉更重要。
3.诚实的品德要从小培养。
【虚假】形容词。与实际不符合的。
〔例句〕
1.虚假的报道只能哄骗一时。
2.这份材料上列举的数字虚假不实。
3.从言谈中,我已感到她的虚假。
〔应用例句〕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骄傲,我们需要的则是其反面,诚实和谦虚的态度。
诚意 chéngyì 虚情 xūqíng诚意 chéngyì 虚情 xūqíng
【诚意】名词。真心。常作宾语。
〔例句〕
1.他有这样的一番诚意,我们也不能辜负他。
2.谈判双方需要有诚意,否则就别指望谈判能够成功。
【虚情】名词。虚假的感情。常与“假意”组合为成语“虚情假意”。
〔例句〕
1.不过为了屡次得不到真话,觉得自己太没脸,也觉得人家对她只有虚情假意,所以撒痴撒娇,定要问个明白。
2.对于来访者的虚情,这是她的一贯作法。
〔应用例句〕
对待朋友是真心诚意,还是虚情假意,这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公事公办 假公济私-反义词应用词典
公事公办 假公济私
公事公办 gōngshìgōngbàn
假公济私 jiǎgōngjìsī
【公事公办】依照办理公事的规则来办理,不徇私情。
〔例句〕
1.你别向局长说情了,他答复就一定是公事公办这句话。
2.做为国家的机关干部,要秉公办事,公事公办,决不能贪图私利,假公济私。
【假公济私】也作假公营私。假借公事上的方便,成全个人的私利。
〔例句〕
1.或者假公营私,借着党的工作去达到他私人的某种目的。
2.他借着做局长的权力,假公济私,用妻舅的名义开了个商店。
3.他借着到外地出差,假公济私,倒卖钢材。
假 真-反义词应用词典
假 真
假 jiǎ 真 zhēn
【假】形容词。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
〔例句〕
1.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2.假洋鬼子回来时,向秀才讨还了四块洋钱,秀才便有了一块银桃子挂在大襟上了。
3.他说的那件事一点不假,我也亲眼看见了。
【真】形容词。真实,另有清楚、真切之意及副词用法。
〔例句〕
1.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2.报告文学虽然需要有艺术加工,但必须是真人真事,决不允许虚构。
3.做买卖讲求货真价实,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坑蒙顾客的作法,最终会害了自己。
〔应用例句〕
事实就是事实,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不信你就去调查。
假公济私 廉洁奉公-反义词应用词典
假公济私 廉洁奉公
假公济私 jiǎgōngjìsī
廉洁奉公 liánjiéfènggōng
【假公济私】假借公事的名义,取得私人的利益。贬义。
〔例句〕
1.现在那些招摇撞骗,假公济私的玩意儿太多了。
2.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枝花儿,你们有冤还没处诉呢。
3.某些企业的领导,名为“出国考察”,实则游山玩水,这种假公济私的行为必须制止。
【廉洁奉公】不损公肥私,不贪心地奉行公事。
〔例句〕
1.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
2.在封建时代,像包拯那样廉洁奉公的官吏毕竟少见。
3.政府工作人员是否能廉洁奉公,关键在于是否有完善的监督机制。
〔应用例句〕
在我们的干部中,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人可谓多矣,但是也有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假公济私,甚至堕落为罪犯。
沥胆披肝 假仁假义-反义词应用词典
沥胆披肝 假仁假义
沥胆披肝 lìdǎnpīgān
假仁假义 jiǎrénjiǎyì
【沥胆披肝】披:披露、打开。沥:滴下。披露心肝,滴沥胆汁,以真心相见,倾吐心里的话。比喻对人对事非常忠诚。常作“披肝沥胆”。
〔例句〕
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许光达是一位久经沙场,为共和国披肝沥胆,立下汗马功劳的赫赫名将。
2.他的集子中与朋友酬赠、送别、相忆之作极多,无不披肝沥胆,激发至情。
【假仁假义】伪装的仁慈善良。
〔例句〕
1.我自己甘心忍受。尤其须要把我这件小事秘密起来,不要在北方张扬,使马二先生知道了,做些假仁假义来对付我。
2.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3.他们为了逢迎寇军,在张贴的通告上写上“昭和”的年号,寇军却假仁假义说:“这是你们中国人的事,照旧用中华民国好了。”
真心 假意-反义词应用词典
真心 假意
真心 zhēnxīn 假意 jiǎyì
【真心】名词。真实的心情或感情。常作主语、宾语。
〔例句〕
1.他的真心感动了在场的群众。
2.她的真心实意溢于言表。
3.我这是真心的!不骗你。
【假意】名词。虚假的心情或感情。常作主语、宾语。有时做“故意(表现或做出)”讲。
〔例句〕
他假意地笑着说:“你就留下来一起吃饭吧。”
〔应用例句〕
是真心还是假意,在这件事上,表现得一清二楚。
捏造 伪造 假造 臆造-近义词应用词典
捏造 伪造 假造 臆造
捏造 niēzào 伪造 wěizào 假造 jiǎzào 臆造 yìzào
【捏造】假造事实。如:
1.进而捏造罪证,诬陷他是反革命,对他进行了令人发指的残酷迫害。
【伪造】假造。如:
2.你的诗是高粱玉米,它比那伪造的琥珀珊瑚贵重。
3.他伪造证件。
【假造】捏造。如:
4.他假造了一条理由。
【臆造】凭主观的想法编造。如:
5.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辨析:“捏造”对象常是不存在的事实、事情、证据、罪名等,如捏造事实诬陷他人。“伪造”着重指暗中模仿真的,造出假的,如伪造证件。“假造”着重指无中生有,捏造或模仿真的。“臆造”着重指凭主观推测编造的,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臆造。
伪装 假装-近义词应用词典
伪装 假装
伪装 wěizhuāng 假装 jiǎzhuāng
【伪装】①以假代真,混人耳目。②军事上采取隐蔽自己、迷惑敌人的各种措施或使用的东西。如:
1.我们要善于辨别那些伪装拥护革命而实际反对革命的分子。
2.我起初还看见伪装帽上的树叶,一瞬眼什么也不见了。
【假装】故意表现出一种动作或情况来掩饰真相。如:
3.黄淑英赶快让开了路,站在路旁,假装漠然地望着他们。
辨析:“伪装”是以伪代真,隐蔽自己,迷惑他人,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如伪装进步,伪装中立。“假装”常指情况突变,当事人相机行事,故意装出不真实的举止言行,以蒙骗对方,如假装贵妇人,假装看报。
虚假 虚伪-近义词应用词典
虚假 虚伪
虚假 xūjiǎ 虚伪 xūwěi
【虚假】与实际不符的。如:
1.在他面前,我感到自己的愤慨是那么无力,心痛也显得虚假,我只有沉默。
【虚伪】不真实,不实在。如:
2.这样他就认清了陈善人的残忍和虚伪。
辨析:“虚假”指与实际不相符合,多形容人的言行或事物,如虚假的情况,虚假的因素。“虚伪”,形容弄虚作假,不诚实,多指人的言语、行为、作风、态度、道德、品质等,如他为人十分虚伪。
假-古文观止词典
假jiǎ
【词性】:动词
一、借(4)。《宫之奇谏假道》: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鲁仲连义不帝秦》:将之薛,假涂于邹。——打算到薛国去,于是向邹国借路。《乐毅报燕王书》: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所以向魏王借用符节〔出使燕国〕,亲自受到燕国的赏识。
二、给予(2)。《春夜宴桃李园序》:大块假我以文章。——大自然给予我们锦绣般的风光。《吊古战场文》: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在这严寒的时侯,上天却给予强横的胡人〔以帮助〕。
三、伪装(1)。《袁州州学记》: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有的伪装官员,假借教化,马马虎虎地做些官样文章。
假-古文观止词典
假gé
【词性】:动词
用同“格”。到(1)。《原道》:郊焉而天神假。——祭天就能使天神来到。
假-古文观止词典
假jiǎ
【词性】: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凭借的人或事物。可译为“凭借”、“依靠”(6)。《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何况依靠着大国的权势,凭借着圣王的资本呢?《送孟东野序》: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选择那些善于发声的东西而依靠它们发出声音。《送孟东野序》: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夔不能够用文辞来表达,自己就凭借《韶》来发表时代的声音。
假贷-古文观止词典
假贷jiǎ dài
【词性】:动词
借贷。将钱物借给他人(1)。《叔向贺贫》:假贷居贿,宜及于难。——借贷以取利,囤积货物以蓄财,应该遇到灾难。
假寐-古文观止词典
假寐jiǎ mèi
【词性】:动词
不脱衣而睡,打盹儿(1)。《待漏院记》: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个人的打算没完没了,打着盹儿坐着。
假手-古文观止词典
假手jiǎ shǒu
【词性】:动词
利用他人为自己做事(1)。《郑庄公戒饬守臣》: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鬼神也对许国君主不满,于是利用我的手来惩罚他。
假令-古文观止词典
假令jiǎ lìng
【词性】: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等(3)。《管晏列传》: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如果晏子还在,我即使给他执鞭赶车,也是高兴和向往的。《报任安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牛九亡一毛。——如果让我伏法被处死,就像九头牛身上失去一根毛一样。《贾谊治安策一》: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如果悼惠王作齐王,元王作楚王。
假设-古文观止词典
假设jiǎ shè
【词性】: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2)。《贾谊治安策一》: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如果陛下处在齐桓公的地位上,难道不去纠合诸侯来匡正天下吗?《贾谊治安策一》: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如果天下像从前那样,淮阴侯还当楚王,黥布当淮南王,彭越当梁王。
假步-古文观止词典
假步jiǎ bù
借路(1)。《北山移文》:虽情投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虽然一心奔向朝廷,但也可能要借路,乘机再游北山。
假容-古文观止词典
假容jiǎ róng
矫饰容态(1)。《北山移文》: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他虽然在江边地方矫饰容态,关心的都是高官厚禄。
宫之奇谏假道-古文观止词典
宫之奇谏假道
【朝代】:僖公五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本文记述的是晋献公向虞国借道伐虢,宫之奇忠言直谏的故事。由于既贪且愚的虞公不听忠告,虞国终于被晋国所灭。文中分三层进行论述:一是“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从形势上讲不能借道;二是晋国残害同宗,六亲不认,从情理上讲不可借道;三是虞国要修德重民,不能依赖“鬼神保佑”。引经据典,层层推进,说理精辟,语言简洁。“唇亡齿寒”,道理深刻,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财帛是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财帛是假
【释义】:
假:虚幻。谓钱财是虚幻之物,靠不住。《七真祖师列仙传》上:常言说得好。财帛是假。黄泉路上,不分男女老少贵贱。总有百万货财,到头时半点儿也不能拿去。
夫妻面前莫说真,朋友面前莫说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夫妻面前莫说真,朋友面前莫说假
【释义】:
意谓夫妻之间不要全说真话,免生出闲气;朋友之间不要说假话,恐伤义气。《醋葫芦》八:周智道:“虽难回挽,说来亦不妨事。古人云:夫妻面前莫说真,朋友面前莫说假总有十分干己,料弟不比他人。”《意中缘》五:陈眉公道:“怪不的他那一日,慌慌张张,忽然收拾回去。原来为此!自古道的好,夫妻面前莫说真,朋友面前莫说假。他把这两句竟倒行而逆施了。”
胡姑姑,假姨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胡姑姑,假姨姨
【释义】:
指胡乱结识的假亲戚。《醒世姻缘传》一九:唐氏道:“俺两个合李成名媳妇认义姊妹了。”小鸦儿呃了一声,说:“偏你这些老婆们,有这们些胡姑姑,假姨姨的!”
⊙胡姑假姨
《醒世姻缘传》八〇:还有三个老婆,都是胡姑假姨之类。
祸患临头处,父子不相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祸患临头处,父子不相假
【释义】:
假:借,代。意谓一旦祸患降临,亲如父子也不能互相代替。《引凤箫》四:白公命家人,公子:“回去罢!”眉仙只得于车前,再拜痛哭而归。正所谓祸患临头处,父子不相假。
祸淫原是天心,惟向英雄假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祸淫原是天心,惟向英雄假手
【释义】:
使淫恶者得到恶报本来是天意,只是借英雄的手来实现。《隋唐演义》一八:除却一时大憝,却也是作恶的无不报之理。所谓:祸淫原是天心,惟向英雄假手。
假撇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假撇清
【释义】:
指假装好人,装作清白或与己无干。《金瓶梅词话》一二:贼淫妇,往常言语假撇清,如何今日也做出来了。《二刻拍案惊奇》三四:元来瑶月夫人内中与筑玉夫人两下最说得来,晓得筑玉有此私事,已自上心要分他的趣了,碍着众人在面前,只得说假撇清的话。《红楼梦》九二:二爷上学去了,你又该咕嘟着嘴想着,巴不得二爷早一刻儿回来,就有说有笑的了。这会子又假撇清,何苦呢?
⊙假意撇清
《醒世恒言》三:兰花便在朱十老面前,假意撇清说。
假传圣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假传圣旨
【释义】:
圣旨:皇帝的诏令。喻假托上级或某人意思以蒙骗人。《何典》九:阎王依奏,即发一道假传圣旨,着白蒙鬼剿捕贼寇,收复城池。《十二楼·拂云楼》(能红)在韦翁夫妇面前假传圣旨,说“……婚姻是桩大事,切不可轻易许人。”
假凤虚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假凤虚凰
【释义】:
比喻不是真正的夫妻关系。《红楼梦》五八: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假面光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假面光鲜
【释义】:
指虚情假意,表面上。《何典》五:那醋八姐初也不过一时高兴,看金子面上假面光鲜的爱。过了几时,已是意懒心灰了。
假作斯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假作斯文
【释义】:
假装出文雅有礼的样子。《三侠五义》三五:若遇见员外,他便卑躬下气。。。
⊙假斯文
《豆棚闲话》七:或是半尴不尬的假斯文,伪道学,言清行浊。
假的真不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假的真不来
【释义】:
虚假的东西终究当不成真的。《活地狱》三〇:陆士凤不等说完,气得眼珠子里火星乱爆,骂道:“这个人真是猪狗,如何这样含血喷人!”季思灏道:“假的真不来,也没人相信,由他去嚼舌根子去。”
假不能以胜真,邪不能以胜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假不能以胜真,邪不能以胜正
【释义】:
假的不能胜过真的,邪气不能压倒正气。指真假、正邪不能混淆。《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五:老公岂不闻假不能以胜真,邪不能以胜正。既是女将姜金定有甚么妖邪术法,贫道不才,愿效犬马之力,生擒妖妇,救取四将。
镜中花影波中月,假假真真辨不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镜中花影波中月,假假真真辨不清
【释义】:
波中月:水中月。镜中花、水中月多比喻虚幻的景象。比喻对人的言行让人估摸不透。《儿女英雄传》八:(十三妹)说着,掖上那把刀,迈步出门,往外就走。这正是:镜中花影波中月,假假真真辨不清。
老虎戴念珠--假充善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老虎戴念珠--假充善人
【释义】:
歇后语。念珠:佛珠。信佛人数一珠念一声佛以计算念佛次数,故曰“念珠”。比喻恶人假充好人。《施公案》一五五:郑剥皮连忙用力把他的刀架住,高声叫道:“六哥,你别伤他性命,那里不是行好呢?”山东王闻听大怒说:“你是老虎戴念珠--假充什么善人?”
利器入手,不可假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利器入手,不可假人
【释义】:
利器:喻权力。比喻权力掌握到手,就不可轻易让人。《东周列国志》七:臣闻“利器入手,不可假人。”主公已嗣爵为君,国人悦服,千岁而后,便当传之子孙。
两假相逢,终有一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两假相逢,终有一真
【释义】:
两个装假的人遇到一起,终究会露出真相。《红楼梦》二九: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争。
猫哭老鼠--假慈悲-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猫哭老鼠--假慈悲
【释义】:
歇后语。猫专门捉老鼠吃,居然也哭起老鼠来,自然是“假慈悲”。比喻假仁假义假装慈悲,假充好人,假装同情和怜悯。《说唐全传》六二:我那罗兄弟阿,唐家是没良心的。太平了,不用我们,如今又不知那里杀来了,又同了牛鼻子道人在此,犹猫哭老鼠--假慈悲。思量来骗我们与他争天下、夺地方。《枕上晨钟》一:“譬如青楼妹者,来往的孤者,来往的孤老,那一个不赠他几句山盟海誓,无一个不待他似漆如胶,那假恩情比夫妇更胜十倍,岂知猫儿哭鼠,无非是假慈悲,哄钱的法儿。”
☉猫哭耗子
《小五义》一五:展爷方知徐三爷知道了,不觉泪下哭道:“五弟呀,五弟!”三爷说:“你别闹这个猫哭耗子了。”
☉猫儿哭鼠
《清风闸》二:(强氏)回身又到老爷灵前拜了四拜,未免有那猫儿哭鼠哼了两哼。
☉猫儿哭耗子
《孽海花》三〇:算了吧,别给我猫儿哭耗子似的,知道你昨儿玩的是什么把戏呢!除了我这傻子,谁上你这当!
☉猫儿哭耗子--假慈悲
《龙图耳录》三七:你也不用猫儿哭耗子--假慈悲,与其这时候抽抽达达的,昨日不该叫他去吓!
朋友面前莫说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朋友面前莫说假
【释义】:
在朋友面前不要说假话。《天妃娘妈传》二七:吾与尔友有数年矣。古云朋友面前莫说假,弟有此好事,何故给我也?所谓终身交一臂而失之者也,何知心之有?
是真难假,是假难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是真难假,是假难真
【释义】:
指真假不容混淆。《初刻拍案惊奇》一一:话说那杀人偿命,是人世间最大的事,非同小可。所以是真难假,是假难真。真的时节,纵然有钱可以通神,且下脱逃宪网,到底天理不容,无心之中自然败露。假的时节,纵然严刑拷掠,诬伏莫伸,到底有个辩白的日子。《二刻拍案惊奇》一七:虽是如此说,却是天下的事是真难假,是假难真。亦且终日相处,这些细微举动,水火不便的所在,那里妆饰得许多来?《林兰香》五七: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是真难假,是假难真,看他词意,是因偷看而作,别无隐情。
是真难灭,是假易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是真难灭,是假易除
【释义】:
事情是真的难以掩盖,是假的容易辨别。指事情的真假很容易弄清楚。《水浒全传》六二:主人不心叫屈,是真难灭,是假易除。早早招了,免致吃苦。《西游记》五七:你休发急,教悟空与你同去花果山看。是真难灭,是假易除,到那里自见分晓。
是亲的割不掉,是假的安不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是亲的割不掉,是假的安不牢
【释义】:
比喻是真亲情就无法断绝往来,是假亲情,想拴也拴不到一块。指亲情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行为。《儿女英雄传》二八:俗语讲的再不错,是亲的割不掉,是假的安不牢。姑娘此时,便一心惦记公婆,想去请安。
说真方,卖假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说真方,卖假药
【释义】:
说的是真药方,卖的却是假药。比喻江湖上冒名牌卖劣货的骗人行径。泛指人言行不一,表里不一。《韩湘子全传》五:他是冲州撞府,街坊上说真方,卖假药,惯会油嘴骗钱的花子,假装这般模样。据我说起来,他心里有做不得贼,挖不得壁洞的苦。《闽都别记》二〇七:谈娘子来卖淡水倒合适,只不应说真方,卖假药,分明是卖水,招牌写这般佳美来骗人。
酸文假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酸文假醋
【释义】:
讥称人故意装出文雅有礼的样子。多形容读书人虚伪做作的迂腐气。《红楼梦》一〇九:这有什么的!大凡一个人总不要酸文假醋才好。《儿女英雄传》三二:俩人酸文假醋的满嘴里喷了会子四个字儿的匾。
无假不成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无假不成真
【释义】:
指没有假的就不能显出真的。《女仙外史》七:真的计都星与日月为仇,系是邪去犯正,所以假的也要应应这个意思。谚云:无假不成真。这句话是不错的。
无真不识假,无假不识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无真不识假,无假不识真
【释义】:
没有真的就不能识别假的,没有假的就不能识别真的。《闽都别记》一九七:万绥笑曰:“无真不识假,无假不识真,不可放诞,快办酒席来,与真假一同作贺奇逢幸遇也。”
戏法无真,黄金不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戏法无真,黄金不假
【释义】:
把戏没有真的,黄金没有假的。《女仙外史》八五:我枉有七卷天书,却没有回天的法。俗语云:戏法无真,黄金不假。倒是句真话。到了在陈绝粮,就是圣贤也没奈何的。
秀才无假漆无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秀才无假漆无真
【释义】:
秀才没有假的,漆没有真的。秀才没有才学考不上,漆多有掺假的。重点在后半句,比喻做事多掺假。《金瓶梅》四五:常言道:秀才无假漆无真。进钱粮之时,香里头多放些木头,蜡里头多掺些柏油,那里查账去!
眼见之事犹恐假,耳听之言未必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眼见之事犹恐假,耳听之言未必真
【释义】:
即使亲眼看到的事犹恐未必真实可靠,耳听的传言更不可确信。指事物复杂难辨,不可轻信传闻。《永庆升平前传》四:成龙一想:“听他一片之言,未必是真。正是:眼见之事犹恐假,耳听之言未必真。”
⊙眼观此事犹然假,耳食之言未必真
《彭公案》二:诸事已毕,想起……听人传言,说本县李新庄有恶霸李八侯,为人作恶,我不免暗访此人,要是好人,也未可是。俗语说的好:眼观此事犹然假,耳食之言未必真。
⊙眼见犹恐是假,耳闻岂可为真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三八:不然。自古道:眼见犹恐是假,耳闻岂可为真。臣昔日在朝,得知二人忠直,又有古人之风,多与朝臣不合。以理言之,岂不做中国大臣,反恋小邦爵位?以情言之,亦不肯抛妻丢子,受朝廷的国法,而自顾一分之理。凡事中间,必有委曲。
养汉老婆穿裙子——假装正经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养汉老婆穿裙子——假装正经人
【释义】:
歇后语。比喻装正经。《施公案》一〇六:这位清官,乃是三甲荫生出身,皇上都知道他刚直,不怕势力,专除赃官滑吏,恶霸土豪,并不是那等养汉老婆穿裙子——假装正经人那样子行事。
腰里夹着个死老鼠,假充打猎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腰里夹着个死老鼠,假充打猎的
【释义】:
讥笑人的冒充行为。《冷眼观》二八:你别要又来腰里夹着个死老鼠,假充打猎的了。
一日卖得三担假,三日卖不得一担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日卖得三担假,三日卖不得一担真
【释义】:
假:谐“甲”,指铠甲;真:谐“针”。原意谓一天可卖掉三担铠甲,三天却卖不了一担针。比喻世上假冒伪劣货物有市场,货真价实的东西反倒无处可售。慨叹虚假的东西能骗人,真实的东西反无人信。《西湖二集》二〇:还有若干一窍不通之人,尽都侥幸中了举人、进士而去,享荣华,受富贵;实有大通文理之人,学贯五经,才高七步,自恃有才,不肯屈志于人,好高使气,不肯去营求钻刺,反受饥寒寂寞之苦,到底不能成其一官。从来说:“一日卖得三担假,三日卖不得一担真”。
⊙一日卖得三个假,三日卖不得一个真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六一:一日卖得三个假,三日卖不得一个真。那空壳挂在树上,且自由他。待等南朝元帅兵来,只说是我们缢死他的,也见得一念归附之诚。
⊙三日卖不得一担真,一日卖了三担假
《金瓶梅词话》九三:经济道:“吃下去半日不死不活的,倒像醉了的一般。”任道士听言,师徒们都笑了,说:“还是他老实。”又替他使钱讨了一张度牒。自此以后,凡事并不防范。正是:三日卖不得一担真,一日卖了三担假。
⊙三日卖不得一件真,一日卖了三件假
《东游记》一五:俗语说的好:“三日卖不得一件真,一日卖了三件假。”想我徒弟在巨鼋港,假托白鳗,哄诱村里多少财物,今日也说不得弄个玄虚,哄骗些金宝度日也可。
⊙十日卖一担针卖不得,一日卖三担甲倒卖了
针:谐真。甲:谐假。《金瓶梅词话》五〇:那薛姑子合掌道了问讯:“多承菩萨好心。”常言:十日卖一担针卖不得,一日卖三担甲倒卖了。
⊙一天卖了三件假,三天卖不了一件真
《济公全传》二六:在外面找钱甚难,先生指着算卦,如今一天卖了三件假,三天卖不了一件真。先生口太直,不必在外面了。
真是真,假是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真是真,假是假
【释义】:
真的终究是真的,假的终究是假的。指真假毕竟不会混淆。《儒林外史》一三:权勿用红着脸道:“真是真,假是假!我就同他去,怕甚么!”《红楼梦》一〇四:贾政道:“事到不奇,倒是都姓贾的不好。算来我们寒族人多,年代久了,各处都有。现在虽没有事,究竟主上记着一个贾字就不好。”众人道:“真是真,假是假,怕什么。”
⊙真只是真,假只是假
《金石缘》一八:员外道:“真只是真,假只是假,不怕你这小贱人。”
真即是假,假即是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真即是假,假即是真
【释义】:
真的也就是假的,假的也就是真的。意谓人生虚幻,转眼皆空,真假是非,原无所谓。《红楼梦补》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记得我从前说过,要知道真即是假,假即是真。
真人面前说不得假话
真人:比喻阅历深、懂世情、有能耐的明白人。比喻在明白人面前说不得假话,一说假话就会被看穿。《警世通言》一四:王婆道:“干娘,真即是假,假即是真,旱地上打不得拍浮。你便约了一日,带了小娘子和从嫁锦儿来梅家桥下酒店里,等我便同教授来过眼则个。”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
《儒林外史》五〇:真人面前我也不说假话了。我这场官事,倒不输在台州府,反要输在江宁县。
⊙真人面前不敢说假话
《西湖佳话·雷峰怪迹》:官人在上,真人面前不敢说假话。奴家自亡过了丈夫,一身无主,想必与官人有宿缘。前日舟中一见,彼此便觉多情。
⊙真人面前怎说假话
《蜃楼志》八:吉士道:“真人面前怎说假话?弟子父亲无辜被责,恨之一也;弟子年幼,不善于御女,失去一妻,恨之二也;贞妾被豪强夺去,恨之三也。师父果能设法搭救,弟子定当顶礼终身。”
⊙真人面前讲不得假话
《儿女英雄传》八:姑娘,你问到这里,我安骥诚惶诚恐,愧悔无地!如今真人面前讲不得假话,我在店里听了姑娘你那番话,始终半信半疑。
⊙真人面前,莫要说假话
《冷眼观》一一:你不要再假惺惺的了,好在你我是自小儿朋友,也不算甚么丢丑把你看。总而言之,真人面前,莫要说假话,实在苦于业在其中,不得而已。
⊙真人面前,岂能说假!假人面前,不肯说真
《十把穿金扇》九:蒋小姐在上,问奴丈夫,定不相瞒,真人面前,岂能说假!假人面前,不肯说真。奴的官人,本是当朝首相之子,姓陶名文灿。
⊙对真人不说假话
《歧路灯》七四:对真人不说假话,我近日光景大不行了。当初因家中贫乏,不得已开赌窝娼。
⊙对真人休说假话
《金瓶梅词话》九〇:哥嫂不道酒肉吃伤了!你对真人休说假话。里边雪姑娘昨日已央及知我了,你两个旧情不断,托俺每两口儿如此这般周全。你每休推睡里梦里,要问山下路,且得过来人。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释义】:
真的变不成假的,假的变不成真的。意谓真假不容混淆。《龙图耳录》四八:醉汉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你难道没充过包兴么?”
⊙真的到底假不得
《好逑传》三:我女儿乖,便被你卖了,便被你耍了,只怕真的到底假不得。
真的摘不吊,假的安不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真的摘不吊,假的安不劳
【释义】:
吊:掉。劳:牢。意谓是真的推不掉,是假的安不上。《飞跎全传》三:满园果品到是真的摘不吊,假的安不劳。
浸假-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浸假qīnjiǎ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假使”。
《庄子·内篇·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庄子》册一卷三页八下)
——假使把我的左臂变成鸡,我就用它来报晓。
假-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假jiǎ
副词
表示人或事物仅限于某一范围。作状语。可译为“只”。
《庄子·内篇·德充符》: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庄子》册一卷二页十六上)
——〔跟从王骀的〕哪里只是鲁国〔的人〕,〔我〕孔丘将带领天下的人一起跟他〔学习〕。
假-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假jiǎ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等。
《三国志·魏书·王惰传(注)》:假有斯事,亦庶钟期不失听也。(《三国志》册二页三四八)
——如果有这种事,也希望你象钟期那样不错听。
《列子·杨朱》:禽子曰:“假济,为之乎?”(《列子》册三卷七页八下)
——禽子说:“假如〔拔你身上一根毛〕能救济〔世人〕,〔你〕愿意做这事吗?”
假而-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假而jiǎér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
《荀子·正名篇》:故向(xiǎng)万物之美不能嗛(qiè)也,假而得问而嗛之则不能离也。(《荀子》册三卷十六页十一上)
——所以享受万物的好处而不能满足,假如暂时得到满足,那么〔内心的忧恐仍然〕不能离去。(向:用同“享”,享受。嗛:用同“慊”,满足。得问:当作“得间”。指暂时。)
柳宗元《天说》: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报乎?(《柳河东集》册五卷十六页二上)
——假如有能消灭在物体上打洞的,这个物体能〔对他〕有所报答吗?
假令-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假令jiǎlìng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
《史记·淮阴侯列传》: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jīn)其能,则庶几哉。(《史记》册八页二六三〇)
——假如韩信能学习〔圣人〕之道德,谨慎谦让,不夸耀自己的功绩,不显示自己的才能,那么也许可以〔免于灾祸〕吧。(伐:自夸。)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póu)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史记》册九页二七五五)
——假如愚民取了长陵上的一掬土,陛下将用什么来加重对他们的惩罚呢?(长陵:汉高祖陵墓。一抔:一掬。)
假如-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假如jiǎrú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今语同。韩愈《与孟尚书书》: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昌黎先生集》册六卷十八页八上)
——假如释迦牟尼能给人造成祸患,〔这〕不是笃守儒术的君子所畏惧的,何况绝对不会有这种情理。(释氏:指释迦牟尼。)
假设-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假设jiǎshè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今语同,也可译为“假如”等。
《汉书·贾谊传》: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汉书》册八页二二三三)
——假设陛下处在齐桓公的地位,能不纠合诸侯来平定天下吗?(匡:正。引申为平定。)
《汉书·贾谊传》:假设天下如曩(nǎng)时,淮阴侯尚王楚,黥(qíng)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豨(xī)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wú)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汉书》册八页二二三三)
——假如天下象过去一样,淮阴侯还在楚国为王,黥布在淮南为王,彭越在梁国为王,韩信在韩国为王,张敖在赵国为王,贯高作丞相,卢绾在燕国为王,陈豨在代〔为王〕,使这六七个诸侯王都健在,在这个时候,陛下登天子之位,能够安然无事吗?(曩时:昔时,过去。公:诸侯的通称。)
假使-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假使jiǎshí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今语同,也可译为“假如”等。
《商君书·徕民》:假使王之群臣有能用之,费此之半,弱晋强秦,若三战之胜者,王必加大赏焉。(《商君书》册二卷四页四上)
——假使国君的群臣中有人能用这些人力、物力,消耗其中的一半,就能削弱晋国,壮大秦国,象那三次战役的胜利一样,国君一定会对他们大加赏赐。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假使臣得同行于箕子,可以有补于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有何耻?(《史记》册七页二四〇七)
——假如我能有同箕子一样的行为,可以对认为贤明的国君有所补益,这就是我最大的荣幸,我有什么耻辱?
假-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假jiǎ
附类
一、动词。作“借”、“凭借”解。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春秋左传集解》册一页二五四)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陈亮《又甲辰答书》:何至假秘书诸人之势,干与州县以求贿哉!(《龙川文集》册三卷二〇页五下)
——为什么竟然凭借秘书那些人的势力,干预州县官吏的事来索取贿赂呢!(秘书:古代官名。)
二、形容词。与“真”相对。
《史记·淮阴侯列传》: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册八页二六二一)
——大丈夫平定诸侯,就做真王,为什么要做假王呢?
胡姑姑假姨姨-汉语惯用语辞典
胡姑姑假姨姨hú gū gu jiǎ yí yi
指胡乱认来的亲戚。元无名氏谢金吾》“俺本是深宫内苑帝王姬,如今在琼楼朱邸做贵臣妻,家藏着丹书铁券有光辉。你这贼不知那个知?怎将俺做的胡姑姑也假姨姨”
假大空-汉语惯用语辞典
假大空jiǎ dà kōng
指说假话、大话、空话。柯岩《寻找回来的世界》,“一讲革命传统就反感,一提革命就说你假大空。”
假道学-汉语惯用语辞典
假道学jiǎ dào xué
指伪君子。明李贽《答焦漪园》,“今世俗子与一切假道学,共以异端目我。”瞿秋白《美国的真正悲剧》:“他真是一只假道学的野兽,煤炭大王的走狗,他手里掌握着亿万工人的性命。”
假局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假局子jiǎ jú zi
指圈套。《儿女英雄传》“你算,人家连你的门儿都进不来,就有一肚子话,合谁说去?所以才商量着作成那样假局子,我们爷儿三个先来,好把人家引进门儿来。”
假面具-汉语惯用语辞典
假面具jiǎ miàn jù
仿照人物或兽类脸形制成的面具。比喻伪装的外表。孙中山《统一中国非北伐不为功》“今两湖人知吴佩孚之谈民治者,实为一假面具,而不信之矣。”
假批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假批子jiǎ pī zi
指冒名顶替者。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权翰林)又思量‘桂娘有心于我,虽是未肯相从,其言有理。却不知我是假批子,教我央谁的是?’”
假撇欠-汉语惯用语辞典
假撇欠jiǎ piē qiàn
同“假撇清”,指伪装清白。元贾仲名《萧淑兰》“人面前古怪刚直假撇欠,只怕您背地里荒淫愚滥。”
假撇清-汉语惯用语辞典
假撇清jiǎ piē qīng
指伪装清白。元李文蔚《燕青博鱼》“你这个养汉精,假撇清。”
假小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假小子jiǎ xiǎo zi
称泼辣好强的女青年。《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这是一个二十八岁的姑娘,由于她工作泼辣、劳动卖劲,群众都喊她‘假小子’。”
假虚脾-汉语惯用语辞典
假虚脾jiǎ xū pí
指假心假意。元无名氏《碧桃花》“非是我假虚脾爱使乖。”
假洋鬼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假洋鬼子jiǎ yáng guǐ zi
鲁迅作品《阿Q正传》中的人物。在“不准革命”一章里,写钱府的大少爷“假洋鬼子”冒充革命而不准阿Q革命。后因以“假洋鬼子”比喻心胸狭隘、苛求于人而不准他人革命的人。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鲁迅)专门写了‘不准革命’一章,说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我看在这点上,有些人很有点象假洋鬼子。他们不准犯错误的人革命,不分错误和反革命的界限。”
不假言说-佛源语词词典
不假言说
假,借,借助。禅宗指禅法超离言词文句,不需要借助于言词文句来解说,而要靠修行者本心的悟性来体味、领会。《五行会元·卷一·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乃于王前谓祖曰:‘我解默论,不假言说。’祖曰:‘孰知胜负?’彼曰:‘不争胜负,但取其义。’祖曰:‘汝以何为义?’彼曰:‘无心为义。’祖曰:汝既无心,岂得义乎?’”
假名-佛源语词词典
假名
佛教指不能反映实际的概念、言词。认为诸法本来无名,是人赋予一定的名字,只是借用而已,不能表达和反映佛法的真谛。隋·慧远《大乘义章》一:“诸法无名,假与施名,故曰假名,如贫人假称富贵。”《六祖坛经·定慧品》:“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中古汉语早期为动词用法,假借某种名义。《后汉书·邳彤传》:“又卜者王郎,假名固执,驱集乌合之众,遂震燕赵之地。”佛教则由动词用法转名词用法。现代汉语承名词用法使用,意为假的名字或化名。鲁迅《书信集·致萧军》:“同道中人,却用假名夹杂着真名,印出公开信来骂我。”
弄假像真-佛源语词词典
弄假像真
弄虚作假的结果像真的一样。后指原意只是作假应付一下,没想到结果变成真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论勤。”《虚堂和尚语录》卷六:“灰头土面,弄假像真。三角驴子,独角麒麟。”现代汉语作为成语承用,作“弄假成真”,语义亦变为后起义。例:原以为临时应付一下,没想到弄假成真,想变也不行了。
献佛不假香多-佛源语词词典
献佛不假香多
假,借助于。向佛进献不在于香的多少。喻指对人尊敬不在于礼品的多少,而在于是否诚心意重。《虚堂和尚语录》卷八:“贵图天下太平,献佛不假香多。”
以假乱真-佛源语词词典
以假乱真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达到用假的欺蒙世人的目的。《敦煌变文集·捉季布变文》:“公曾泗水为亭长,久于阛阓受饥贫。因接秦家离乱后,自号为王假乱真。鸦鸟如何披凤翼?鼋龟怎敢挂龙鳞!”中古汉语早期作“以伪乱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汉书·王莽赞》云:“‘紫色声,余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近现代汉语多承敦煌变文用法。清·李百川《绿野仙踪》卷四:“剥皮道:‘如此办法,势必以假乱真,以少报多。’”现代汉语作四字格用语承用。例:现代一些玻璃制品工艺水平极高,与水晶、钻石极为相似,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有德不假年高,无智徒劳百岁-佛源语词词典
有德不假年高,无智徒劳百岁
有道德修养的人不借助于自己的高龄,如果没有智慧就是活一百岁也白活。意指道德修养、聪明才智和人的年龄并无直接关系。《敦煌变文集·卷四·降魔变文》:“晏婴虽小,能谋虎狼之臣。有德不假年高,无智徒劳百岁,构之虚诳,不如验之取实。”近、现代汉语作“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活百岁”,有时只用前半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有智不在年高。我们女棋师又是有年纪的么?”
真不掩假,曲不藏直-佛源语词词典
真不掩假,曲不藏直
又作“真不掩伪,曲不藏直”。真东西不会被假的所遮掩,弯曲的东西里面藏不了直的东西。比喻事物的性质非常清楚,不能掩盖。《五灯会元·卷十五·净源真禅师》:“问:‘诸法寂灭相即不问,如何是世间相?’师曰:‘真不掩假。’”又《五灯会元·卷十五·五祖师戒禅师》卷十五:“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鼻孔长三尺。’曰:‘学人不会。’师曰:‘真不掩伪,曲不藏直。’”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佛源语词词典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
在诚真可靠的人面前不必对他说谎言假话。《五灯会元·卷十六·智海本逸禅师》:“佛也打,祖也打,真人面前不说假。佛也安,祖也安,衲僧肚皮似海宽。”
假-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假jiǎ
①借。《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虞、虢:国名。)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②凭借,借助。《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之所知,不~仆一二谈也。”③给予,授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之年,而除其害。”《史记·孔子世家》:“~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④宽容。《北史·魏世祖纪》:“大臣犯法,无所宽~。”⑤代理,非正式的。《陈涉世家》:“乃以吴叔为~王。”《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羽为~上将军。”⑥虚假,不真实。白居易《古冢狐》:“~色迷人犹若是,真色迷人应过此。”⑦连词。用于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译为“假如”“如果”。曹操《与王修书》:“~有斯事,亦庶钟期不失听也。”
另见jià。
【假而】假设,如果。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
【假借】①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每~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宽容。《战国策·燕策三》:“愿大王少~之,使得毕使于前。”
【假吏】临时代理职务的官吏。《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假令】假使,如果。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自卜固无取,~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假-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假jià
休假,假期。《三国志·魏书·杨阜传》:“阜以丧妻求葬~。”
另见jiǎ。
不假-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假bù jiǎ
【释义】:
①不依靠;不凭借。鲁迅《补白一》:“但不以实力为根本的民气,结果也只能以固有而不假外求的天灵盖自豪,也就是以自暴自弃当作得胜。”②确实,真的。如:他爱她不假,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应该做她的奴隶。
不假思索-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假思索bù jiǎ sī suǒ
【释义】: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鲁迅《怎么写》:“腿上钢针似的一刺,我便不假思索地用手掌向痛处直拍下去,同时只知道蚊子在咬我。”
不假辞色-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假辞色bù jiǎ cí sè
【释义】:
不以温和的言语和脸色对待人。假,给予。如:对有些人就是要不假辞色,否则他会爬到你头上来。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dōng wú zhāo qīn nòng jiǎ chéng zhēn
【释义】: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载,孙刘联合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后,刘备借东吴荆州暂驻。周瑜设计赚备入吴招亲,欲以之为人质索回荆州。不料吴国太(孙权母)见备英姿出众,说“真吾婿也”,遂将其小女(权妹)嫁给刘备,是为孙夫人。后因以“东吴招亲,弄假成真”比喻有违初衷,弄巧成拙。克非《春潮急》:“‘东吴招亲,弄假成真’。李春山在心里直骂自己:又干了一桩蠢事。”
年假-现代汉语大词典
年假nián jià
【释义】:
①寒假。因寒假常始于阴历年底终于年初,故称。冰心《庄鸿的姊姊》:“他在唐山工业学校肄业,离家很远,只有年假暑假,我们才能聚首。”②过年期间放的假。
以假乱真-现代汉语大词典
以假乱真yǐ jiǎ luàn zhēn
【释义】: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如:如此办法,势必以假乱真,真假不分。
休假-现代汉语大词典
休假xiū jià
【释义】:
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后,停止一定时期的工作或学习。巴金《怀念萧珊》:“我休假回家假期满了,我又请过两次假,留在家里照料病人。”
作假-现代汉语大词典
作假zuò jiǎ
【释义】:
①指言行举止不真诚、不真实。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到东晋以后,作假的人就很多。”②制造假的,冒充真的;真的里头搀假的;好的里头搀坏的。如:全是原路货,没有一点作假。
例假-现代汉语大词典
例假lì jià
【释义】:
①依照规定放的假。沙汀《凶手》:“于是他牺牲了他的例假,一早便心神不安地等待着他们的会见。”②婉辞,指女性的月经或月经期。
做假-现代汉语大词典
做假zuò jiǎ
【释义】:
弄虚作假。赵树理《锻炼锻炼》:“时常做假的人,没有不露马脚的。”
假1-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1jiǎ叚
【释义】:
①借。兼指借出和借入。鲁迅《致郑振铎》:“此种书籍,我约有十五种,倘再假得一二十种,也就可以了。”②凭借;依靠。李劼人《死水微澜》:“三老爷不假思索道:‘…洋人遇着这一派,那就背时了!’”③给予。《武昌两日记》附录叶素《开国元勋蒋翊武事略》:“(蒋翊武)于民国二年八月初九日就义桂林丽泽门外。时年仅二十有九。使天假之以年,其造福于民国,正未可限也。”④不真;虚假。巴金《悼方之同志》:“把笔当作火、当作剑,歌颂真的、美的、善的,打击假的、丑的、恶的。”⑤假如。如:假若;假使。⑥假定。如:假设;假说。
假人辞色-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人辞色jiǎ rén cí sè
【释义】: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吴祖光《闯江湖》:“老钱柜子很少这么假人辞色。”
假大空-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大空jiǎ dà kōng
【释义】:
弄虚作假,说大话、空话。《文摘周报》1988.5.27:“它反映出我们部分干部中仍残留着假大空的不良作风。”
假小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小子jiǎ xiǎo zi
【释义】:
称泼辣好强的女青年。《花城》1981年第6期:“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那些假小子似的泼辣好强的姑娘和大姑娘般温柔细心的男子都比较聪明。”
假山-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山jiǎ shān
【释义】:
园林庭院中人工叠石而成供观赏的小山。
假门假氏-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门假氏jiǎ mén jiǎ shì
【释义】:
见“假门假事”。
假门假事-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门假事jiǎ mén jiǎ shì
【释义】:
也作“假门假氏”。犹假心假意。曹禺《日出》:“我的女儿好咬文嚼字,信耶稣,好办个慈善事业,有点假门假事的。”《括苍山恩仇记》:“林柄下了轿子,假门假氏地要让老师先走。”
假牙-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牙jiǎ yá
【释义】:
牙齿脱落或拔除后镶上的牙,多用瓷或塑料等制成。
假手-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手jiǎ shǒu
【释义】:
①借他人之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柳青《创业史》:“他想破坏灯塔社,他能直接上手吗?他当然要假手别人。”②特指请人代笔。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要自己做记录,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假手于人是不行的。”
假仁假义-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仁假义jiǎ rén jiǎ yì
【释义】:
①虚假的仁义道德。如:统治阶级的假仁假义完全是为了欺骗劳苦大众。②伪装仁慈善良。马烽等《吕梁英雄传》:“这阵敌人正假仁假义的到处想卖好。”
假分数-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分数jiǎ fēn shù
【释义】:
分子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分母的绝对值的分数。假分数的绝对值大于1或者等于1。如、等。任何一个假分数都可以化成一整数或一整数与一真分数的和。
假公济私-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公济私jiǎ gōng jì sī
【释义】:
借公家的名义或力量谋取私人的利益。茅盾《动摇》:“攻击我的倪甫庭,去年私卖日货,被我查出,扣留他三包糖,以此恨我,今天他假公济私,来捣乱来了。”
假公营私-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公营私jiǎ gōng yíng sī
【释义】:
同“假公济私”。臧克家《裁员》:“应该先从他们开刀:渎职,贪污,假公营私,忘了公仆的身份。”
假托-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托jiǎ tuō
【释义】:
①虚拟;虚构。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这些议论是不是稗官小说的作者所假托的,不得而知。”②犹假冒,伪托。徐特立《关于研究历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伪书一部分是后人为自己辩护假托的。”③托辞,借口。洪深《申屠氏》:“婢子见机,即取桌上壶,假托添酒,回身便走。”
假死-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死jiǎ sǐ
【释义】:
由于溺水、触电、中毒、癫痫、呼吸道堵塞或婴儿初生肺未张开等引起呼吸停止,心脏跳动微弱,从外表看已经处于死亡状态者,在医学上称为假死。如能及时急救,仍有救活的希望。
假名-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名jiǎ míng
【释义】:
①化名。指不是原有的或已流行的名字。鲁迅《致萧军》:“同道中人,却用假名夹杂着真名,印出公开信来骂我。”②日本文字所用的字母叫假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借用汉字楷书偏旁的叫片假名,草书的叫平假名。
假充-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充jiǎ chōng
【释义】:
假冒;冒充。老舍《黑白李》:“他并不假充行家,只信这可以养性。”
假设-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设jiǎ shè
【释义】:
①如果,假定。梁斌《红旗谱》:“假设反动派要屠杀二师学生的话,将在工人阶级中引起什么反响?”②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经过实验证明、实践检验就成为理论。
假如-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如jiǎ rú
【释义】:
如果。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种景象,莫说徐霞客,假如达夫还在人世,也一定会说二十年前决想不到。”
假传圣旨-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传圣旨jiǎ chuán shèng zhǐ
【释义】:
假传皇帝的旨意。也用以指伪传上级的命令。郭沫若《洪波曲》:“他们假传圣旨,说是奉了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命令搜查书店。”
假戏真做-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戏真做jiǎ xì zhēn zuò
【释义】:
本指将戏演得逼真。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表演的所以能感动人,就是因为演员的诚恳,所谓‘假戏真做’。”后也泛指把假的事情当作真事来做。
假扮-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扮jiǎ bàn
【释义】:
化装。装扮成跟本人不同的另一种人或另一个人。如:他假扮成难民混在人群之中。
假声-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声jiǎ shēng
【释义】:
成人的高声区。发声时,声带不完全闭合,胸腔也不起共鸣作用。我国传统戏曲中的旦角和小生均常用之。
假拟-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拟jiǎ nǐ
【释义】:
虚构。郭沫若《〈孔雀胆〉故事补遗》:“关于谗害段功的人在各种地方史志上均无可考,因此我所假拟的车力特穆尔还不至于发生问题。”
假作-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作jiǎ zuò
【释义】:
假装,装作。如:表面上假作镇静,心里却嘣嘣乱跳。
假招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招子jiǎ zhāo zi
【释义】:
方言。故作姿态。《北京文学》1982年第8期:“她猛然想,没准儿儿媳妇还是变着法子糊弄人。那烟没准儿是她弄的假招子。”
假若-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若jiǎ ruò
【释义】:
如果。老舍《茶馆》:“假若真打起来,非出人命不可。”
假果-现代汉语大词典
假果jiǎ guǒ
【释义】:
由雌蕊子房与花托、花被等一起形成的果实。如梨、苹果等。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是真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