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宥

宥(宥)是什么意思

  • 宽恕 宽饶 宽宥 宽贷-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宽恕 宽饶 宽宥 宽贷

    宽恕kuānshù 宽饶kuānráo 宽宥kuānyòu 宽贷kuāndài

    动词。表示(对有过错或罪行的人)宽容饶恕。

    “宽恕”强调恕谅,免予计较。例如:“这班人的浅薄虽然还可以原谅,而他们的贻误青年则是不可宽恕的”(《茅盾评论文集》,上册);“他对命运已经投降,把一切的被苛待都宽恕了,把一切的苦难都归到自己的命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鲁迅先生对待敌人,对待变坏了的青年,是决不宽恕,也决不妥协的”(唐弢:《回忆·书简·散记》)。

    “宽饶”强调有气量地放宽处理,不按照规定从严惩办;意思比“宽恕”重;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在皇上面前犯颜直谏,纯出于忠君爱国赤诚,宽饶了他”(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册);“在国土收复之后,必然要将他们和汉奸一体治罪,决不宽饶”(《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宽宥”和“宽贷”都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比“宽饶”浓厚。“宽宥”比较古旧,侧重于原谅,意思较轻(轻重和“宽恕”一致);“宽贷”侧重于宽予惩处,意思较重(轻重和“宽饶”一致)。例如:“载坦等自恃为顾命大臣,不怕慈禧不宽宥”;“倘蒙先生宽宥,后学之辈始有颜再诣府上乞教”;“如今刁明忠藐视军令,即予严惩,决不宽贷”(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册);“对于屡教不改的抢劫犯,不能宽贷”。

  • 原谅 原宥 谅 担待-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原谅 原宥 谅 担待

    原谅yuánliàng 原宥yuányòu 谅liàng 担待dāndài

    动词。表示容忍疏忽或过错,不加责备或惩罚。

    “原谅”强调容忍而消除不满或不产生意见;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常用词。例如:“你原谅我,不要怨我”(《曹禺选集》);“您应当原谅您的妻子,她听说您死在外边,尤倚无靠,能不找一条活路儿吗?”(《老舍剧作选》);“贪污受贿,这是犯罪,不能原谅”。

    “原宥”强调宽宏大量地不计较,意思较重;只用于书面语,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爸爸点起了香烛,……一面叩头,一面默默地祷告。想来是恳求祖宗原宥他吧”(叶圣陶:《一个练习生》);“鲁迅在他的著作中,常表示出关怀、支持、鼓励和原宥青年人”。

    “谅”和“原谅”意思一致,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我到家以后,这儿天来,简直还没有取过饮食,所以也没有气力写信给你,请你谅我”(《郁达夫文集》,第三卷);“该学生一时莽撞,言语有失分寸,尚祈谅之”。

    “担待”强调宽容,意思较轻;是北方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孩子很任性,很不懂事,在您家里住几天,您可多担待呀”;“我们这姑娘,年岁小,一切要担待些”(孙犁:《婚俗》)。

  • 垂宥-实用委婉语词典

    垂宥

    用于对尊长、名流的婉辞,祈请给予原谅。

  • 宽宥-实用委婉语词典

    宽宥

    意为请宽宏大量,原谅过失。“宥”,即原宥,原谅。

  • 俯宥-实用委婉语词典

    俯宥

    意为请俯首给予原谅。用于对上司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 鉴宥-实用委婉语词典

    鉴宥

    意为请鉴别体察,给予体谅。

  • 诚请见宥-实用委婉语词典

    诚请见宥

    意为诚心诚意地希望得到您的宽宥。“有”,即宽恕,原谅。或作“尚希见宥”。与“诚请见宥”含义相近。多用于书面语。

  • 故特缕陈,诸希鉴宥-实用委婉语词典

    故特缕陈,诸希鉴宥

    用于向人陈述不能接受的原因,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

  • 故特缕陈,诸希鉴宥-实用委婉语词典

    故特缕陈,诸希鉴宥

    意为我特意细细陈述,多多的希望您察鉴原谅。

  • 原谅 原宥-近义词应用词典

    原谅 原宥

    原谅 yuánliàng 原宥 yuányòu

    【原谅】容忍疏忽、过失或错误,不加责备或惩罚。如:

    1.情况如果是这样,那他是绝对不能原谅自己的。

    【原宥】原谅。如:

    2.想来是恳求祖宗原宥他吧。

    辨析:“原谅”指对过失、错误疏忽等不予追究,如原谅自己,原谅错误,原谅她的疏忽。“原宥”指宽宥、赦罪。用于比较严重的错误,如原宥他的罪恶,原宥这次严重失误,恳求原宥。它是文言词。

  • 宥-古文观止词典

    宥yòu

    【词性】:动词

    宽宥,赦罪,赦免(4)。《楚归晋知罄》:各惩其忿,以相宥也。——各自克制自己的愤怒,而相互宽宥。《祁奚请免叔向》: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还要将〔犯罪的〕第十代子孙赦免,用以劝勉有才能的人。《刑赏忠厚之至论》:尧曰宥之三。——尧说了赦罪三次。

  • 宥赦-古文观止词典

    宥赦yòu shè

    【词性】:动词

    宽容,饶恕(1)。《诸稽郢行成于吴》: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从前越国遭到祸害,得罪了天王,天王亲劳大驾,本来打算抛弃勾践,却又饶恕了他。

  • 宥-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宥yòu

    ①宽恕,赦免。《左传·成公十八年》:“~罪戾,节器用。”李朝威《柳毅传》:“帝知其冤而~其失。”②宽缓。《左传·昭公十四年》:“~孤寡,赦罪戾。”(宥孤寡:指宽缓孤寡的赋税。)③通“囿”。局限。《吕氏春秋·去宥》:“夫人有所~,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

  • 原宥-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宥yuán yòu

    【释义】:

    原谅。刘半农《读〈海上花列传〉》:“但因相传此书作者,是预备写成之后,书角上浸了毒药去报仇的,于是冷猪肉先生,又不得不谅其用心之苦而加以原宥。”

  • 谅宥-现代汉语大词典

    谅宥liàng yòu

    【释义】:

    原谅。孙犁《〈善闇室纪年〉序》:“由于憨诚,也常常为朋友们所谅宥。”

  • 恕宥-现代汉语大词典

    恕宥shù yòu

    【释义】:

    饶恕;原谅。如:还望父母恕宥。

  • 宥-现代汉语大词典

    宥yòu

    【释义】:

    ①宽恕;赦免。如:原宥。②姓。

  • 宽宥-现代汉语大词典

    宽宥kuān yòu

    【释义】:

    宽恕,原谅。刘半农《读〈海上花列传〉》:“本书所有的不能宽宥的毛病,不在上半部而在下半部。”

  • 曲宥-现代汉语大词典

    曲宥qū yòu

    【释义】:

    曲意宽容。《人民文学》1979年第8期:“汉文帝母舅薄昭,封侯为将军,犯法当死,文帝不以至亲曲宥,流涕赐死。”

  • 三宥-汉语大词典

    三宥

    【1】指古代对犯罪者可从轻处理的三种情况。《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贊司寇聽獄訟……壹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孔子家语·刑政》:“{孔子}曰:‘成獄成於吏﹐吏以獄成告於正﹐正既聽之﹐乃告大司寇。聽之﹐乃奉於王。王命三公﹑卿士參聽棘木之下﹐然後乃以獄之成疑於王。王三宥之以聽命而制刑焉。’”{王肃}注:“君王尚寬宥﹐罪雖以定﹐猶三宥之。”《隋书·刑法志》:“{周}王立三刺以不濫﹐弘三宥以開物。”{清}{沈育}《皋陶祠》诗:“主德寬三宥﹐臣心慎五章。”【2】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宽恕三次之制。{宋}{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後制刑。”《礼记·文王世子》:“公族無宫刑﹐獄成﹐有司讞于公﹐其死罪﹐則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則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對﹐走出﹐致刑于甸人。”《後汉书·张酺传》:“臣聞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義﹐過厚不過薄。”【3】古代天子﹑诸侯劝食的礼仪。宥,同“侑”。《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郑玄}注:“宥﹐猶勸也。”{南朝} {梁}{萧子云}《雍雅》诗之二:“百禮斯洽﹐三宥已行。”按﹐天子﹑诸侯于每月初一﹑十五日加牲进食﹐称大食。

  • 再宥-汉语大词典

    再宥

    【1】指古代审理刑狱可减轻从宽处理的第二种情况。《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贊司寇聽獄訟……再宥曰過失。”{郑玄}注:“過失﹐若舉刃欲斫伐而軼中人者。”

  • 宥-汉语大词典

    【1】请求宽恕。{清}{伤时子}《苍鹰击·割爱》:“宥不情﹐休嗔薄倖。”{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夫人無奈之﹐因杖其子。{元豐}大號﹐女始色變﹐屈膝宥。”《宋书·何承天传》:“今捨宥之評﹐依請殺之條﹐責敬恭之節﹐於飢寒之隸﹐誠非罰疑從輕﹐寧失有罪之謂也。”

  • 十世宥能-汉语大词典

    十世宥能

    【1】见“十世宥”。

  • 十世宥-汉语大词典

    十世宥

    【1】据《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载,{春秋}时{晋}{范宣子}杀{叔向}之弟{羊舌虎}等而囚{叔向}。{祁奚}见{宣子},曰:“夫謀而鮮過﹑惠訓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猶將十世宥之,以勸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棄社稷,不亦惑乎?”后因以“十世宥”谓功臣后裔即使有罪,也应予宽恕。《後汉书·党锢传·李膺》:“今所考案﹐皆海内人譽﹐憂國忠公之臣。此等猶將十世宥也﹐豈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唐}{韩愈}《寄卢仝》诗:“苗裔當蒙十世宥﹐豈謂貽厥無基阯。”亦作“[十世宥能]”。{晋}{潘岳}《马汧督诔》:“我雖末學﹐聞之前典﹐十世宥能﹐表墓旌善。”

  • 原宥-汉语大词典

    原宥

    【1】諒情赦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對神明不得有妄言。如肯自首﹐尚可原宥;虚者﹐廉得無赦!”{刘半农}《读<海上花列传>》:“但因相传此书作者﹐是預備写成之后﹐书角上浸了毒藥去報仇的﹐于是冷猪肉先生﹐又不得不谅其用心之苦而加以原宥。”《後汉书·陈蕃传》:“大司農{劉祐}﹑廷尉{馮緄}﹑{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爲之抵罪。{蕃}因朝會﹐固理{膺}等﹐請加原宥﹐升之爵任。”《南史·孔琳之传》:“東軍主凡七十六人﹐於陣斬十七人﹐餘皆原宥。”

  • 仁宥-汉语大词典

    仁宥

    【1】仁德宽宥。{唐}{王起}《瞽者告协风賦》:“陛下以美利利四海﹐以仁宥宥萬國。”

  • 全宥-汉语大词典

    全宥

    【1】宽赦过错或罪行,保全其生命。《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元年》:“若命有司窮究﹐則{廷美}罪不容誅。朕止令居守{西洛}﹐而{廷美}益怨望﹐出不遜語﹐始命遷{房陵}以全宥之。”《後汉书·方术传下·华陀》:“{佗}方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加全宥。”

  • 保宥-汉语大词典

    保宥

    【1】爱护宽待。《後汉书·朱浮传》:“陛下哀愍海内新離禍毒﹐保宥生人﹐使得蘇息。”{李贤}注:“宥﹐寬也。”

  • 八宥-汉语大词典

    八宥

    【1】八种可以原宥的罪情。{明}{无名氏}《飞丸记·坚持雅操》:“他惜飛瓊刼逢﹐法難從重﹐情原八宥當寬縱。”

  • 分宥-汉语大词典

    分宥

    【1】谓区别主犯从犯,宽贷从犯。《管子·小匡》:“分宥薄罪﹐入以半鈞。”{尹知章}注:“分宥﹐謂從坐者分其首犯而寬宥之。”

  • 别宥-汉语大词典

    别宥

    【1】区分;甄别。《庄子·天下》:“接萬物以别宥爲始。”{成玄英}疏:“宥﹐區域也……區别萬有﹐用斯爲本也。”【2】破除成见。《吕氏春秋·去宥》:“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晝爲昏﹐以白爲黑﹐以{堯}爲{桀}﹐宥之爲敗亦大矣。亡國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凡人必别宥﹐然後知。别宥則能全其天矣。”{陈奇猷}校释引{毕沅}曰:“疑宥與囿同﹐謂有所拘礙而識不廣也。”

  • 刺宥-汉语大词典

    刺宥

    【1】指量刑的宽严。刺,杀。宥,宽。《周礼·秋官·小司寇》:“聽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郑玄}注:“宥﹐寬也。民言殺﹐殺之;言寬﹐寬之。”

  • 參宥-汉语大词典

    參宥

    【1】三宥。对犯罪者可以从宽处理的三种情况。《管子·戒》:“老弱勿刑﹐參宥而後弊。”{尹知章}注:“老弱犯罪者﹐無即刑之﹐必三寬宥而後斷罪。三宥﹐即《周禮》三宥。一曰不識﹐二曰過誤﹐三曰悼耄也。”

  • 平宥-汉语大词典

    平宥

    【1】宽宥;宽恕。《旧唐书·萧颖士传》:“吾以{旻}獲譴不憾﹐乃平宥之。”

  • 在宥-汉语大词典

    在宥

    【1】《庄子·在宥》:“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郭象}注:“宥使自在則治,治之則亂也。”{成玄英}疏:“宥,寬也。在,自在也……《寓言》云,聞諸賢聖任物自在寬宥,即天下清謐。”后因以“在宥”指任物自在,无为而化。多用以赞美帝王的“仁政”﹑“德化”。《元典章新集·国典·诏令》:“〔朕〕乃於三月十九日即皇帝位於{大明殿}﹐誕受維新之命﹐庸推在宥之恩。”{南朝} {宋}{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在宥天下理﹐吹萬羣方悦。”《旧唐书·代宗纪》:“今將大振綱維﹐益明懲勸﹐肇舉改元之典﹐弘敷在宥之澤﹐可大赦天下﹐改{廣德}三年爲{永泰}元年。”{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聖天子在宥如傷﹐雖遊藝餘閒而誠求保赤之懷。”

  • 大宥-汉语大词典

    大宥

    【1】泛指赦免。{明}{宋濂}《持敬斋铭》:“{大年}頃詿於吏議﹐繼蒙大宥……追思舊愆﹐未嘗不惕然惴惴。”【2】犹大赦。《魏书·任城王传》:“自{世宗}景駕﹐大宥三行﹐所以蕩除故意﹐與物更始。”

  • 含宥-汉语大词典

    含宥

    【1】犹宽恕,宽容。《晋书·刘弘传》:“軍退於{宛}﹐分受顯戮。猥蒙含宥﹐被遣之職﹐即進達所鎮。”《新唐书·藩镇传·田承嗣》:“又求兼宰相﹐{代宗}以寇亂甫平﹐多所含宥﹐因就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鴈門郡王}。”《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

  • 哀宥-汉语大词典

    哀宥

    【1】怜悯宽容。《周书·孝闵帝纪》:“帝聽訟於右寢﹐多所哀宥。”

  • 完宥-汉语大词典

    完宥

    【1】宽宥;赦免。《新唐书·李勉传》:“{關東}獻俘百﹐將即死﹐有歎者﹐{勉}過問﹐曰:‘被脅而官﹐非敢反。’{勉}入見帝曰:‘寇亂之汙半天下﹐其欲澡心自歸無繇。如盡殺之﹐是驅以助賊也。’帝馳騎完宥﹐後歸者日至。”

  • 宥-汉语大词典

    《廣韻》于救切,去宥,云。【1】宽仁;宽待。《庄子·在宥》:“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郭象}注:“宥使自在則治。”{成玄英}疏:“宥,寬也;在,自在也。”{三国 魏}{嵇康}《答难养生论》:“聖人不得已而臨天下,以萬物爲心,在宥羣生。”【2】宏深;深邃。《诗·周颂·昊天有成命》“夙夜基命宥密”{宋}{朱熹}集传:“宥,宏深也。”【3】宽恕;赦免。{唐}{李朝威}《柳毅传》:“〔{錢塘君}〕然後回告兄曰:‘向者辰發{靈虚},已至{涇陽},午戰於彼,未還於此。中間馳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寃,而宥其失,前所譴責,因而獲免。’”《书·舜典》:“流宥五刑。”{孔}传:“宥,寬也。以流放之法寬五刑。”{叶圣陶}《穷愁》:“{阿松}曰:‘此襖敝舊無温,仍請吾母加體,兒罪戾滋重,母宥之也。’”《左传·成公三年》:“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兩釋纍囚,以成其好。”{杜预}注:“宥,赦也。”【4】通“[囿]”。局限;蔽碍。《庄子·天下》:“接萬物以别宥爲始。”{成玄英}疏:“宥,區域也。始,本也。置立名教應接人間,而區别萬有,用斯爲本也。”《吕氏春秋·去宥》:“鄰父有與人鄰者。有枯梧樹,其鄰之父言梧樹之不善也,鄰人遽伐之。鄰父因請而以爲薪,其人不説,曰:‘鄰者若此其險也,豈可爲之鄰哉!’此有所宥也。”{毕沅}注:“疑宥與囿同,謂有所拘礙而識不廣也。以下文觀之,猶言蔽耳。”【5】通“[右]”。参见“[宥坐之器]”。【6】通“[祐]”。保佑。《管子·侈靡》:“公曰:‘國門則塞,百姓讙敖,胡以備之?擇天下之所宥,擇鬼神之所當,擇人之所戴,而亟付其身,此所以安之也。’”《汉书·礼乐志》:“神若宥之,傳世無疆。”{颜师古}注:“宥,祐也。”{唐}{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爲足下譽也。宥而彰之,使夫蓄於心者咸得開其喙。”{王念孙}《读书杂志·管子六》:“天下之所宥,當作天之所宥……‘宥’讀爲自天祐之之‘祐’。”【7】通“[侑]”。酬酢;劝食。《左传·庄公十八年》:“{虢公}﹑{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杜预}注:“宥,助也。所以助歡敬之意。”{汉}{焦赣}《易林·涣之节》:“{天山}紫芝,{雍梁}朱草。長生和氣,王以爲寶。公尸宥食,福禄來處。”{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爾雅》曰:‘酬﹑酢﹑侑,報也。’則侑與酬酢同義。命之侑者,其命{虢公}﹑{晉侯}與王相酬酢,與或獻或酢,有施報之義,故謂之侑。命之侑者,所以親之也。{僖}二十八年《傳》:‘{晉侯}朝王,王享醴,命{晉侯}宥。’其爲命{晉侯}與王相酬酢,較然甚明。若謂助以幣帛,則《傳》但云:王享醴,宥之’可矣,何須云:‘命{晉侯}宥’乎?”《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郑玄}注:“大食,朔月月半,以樂宥食時也。宥,猶勸也。”【8】姓。{明}{洪武}时有{有日兴},上加“宀”,赐姓“宥”,为“宥”姓之始。见《续通志·氏族略》。

  • 宥過-汉语大词典

    宥過

    【1】谓宽恕别人的过错。{唐}{刘禹锡}《贺雪州表》:“昨因大慶﹐爰降殊私﹐廣宥過之科﹐開自新之路。綸言一發﹐神聖潛通﹐遂令迷誤之徒﹐頓釋憂危之慮。”{汉}{孔融}《与王朗书》:“主上寬仁﹐貴德宥過。”{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夫誤傷人者過也﹐回護則惡矣。天道宥過而殛惡﹐聽汝巧辯乎!”《书·大禹谟》:“{皐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衆以寬﹐罰弗及嗣﹐賞延於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

  • 宥密-汉语大词典

    宥密

    【1】谓存心仁厚宁静。《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毛}传:“宥﹐寬;密﹐寧也。”{明}{张居正}《基命记》:“夫蓄基厚﹐則發之必宏;嗣德昌﹐則培之愈固。二聖宥密﹐所基既厚且宏。”《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禅社首乐章》:“夙夜宥密﹐不敢寧宴。”【2】借指机要官员,枢密使等。{明}{陶宗仪}《辍耕录·宣文阁》:“其爲處也﹐跬步户庭之間﹐而清嚴邃密……於是宰輔有所奏請﹐宥密有所圖回﹐争臣有所繩糾﹐侍從有所獻替﹐以次入對﹐從容密勿﹐蓋終日焉。”【3】引申指隐密之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军次实录》:“至虚無寂滅﹐棄絶人倫﹐日用之常﹐簡棄造物﹐分爲齋葷﹐逃税偷安﹐僞爲善行﹐欲寡過於暗室之中﹐實欲作惡於宥密之内。”【4】指枢密院。因其掌管军事机密,故称。《元典章·诏令一·建储诏》:“乃遵{裕皇}居東宫舊制﹐於六月朔旦﹐授以皇太子金寶﹐俾領中書之務﹐仍兼宥密之司。”{宋}{苏轼}《赐正议大夫枢密院事安焘退不允批答》:“宥密之司﹐安危所寄。”【5】深密;机密。{明}{叶盛}《水东日记·内阁机宜不密》:“文淵閣宥密之地﹐外臣非公事不能至﹐廷陛機宜﹐無敢泄者。”{唐}{元稹}《追封宋若华制》:“故{宋若華}﹐我{德宗孝文皇帝}躬勤庶務﹐寤寐以之﹐乃命女子之知書可付信者﹐省奏中宫。而{若華}等伯姊季妹﹐三英粲兮﹐皆在選中﹐參掌宥密。”《诗·周颂·昊天有成命》:“夙夜基命宥密。”

  • 宥釋-汉语大词典

    宥釋

    【1】赦免释放。《旧唐书·李勉传》:“時{關}東獻俘百餘﹐詔並處斬﹐囚有仰天嘆者﹐{勉}過問之﹐對曰:‘某被脅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惡未殄﹐遭點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歸化。若盡殺之﹐是驅天下以資凶逆也。’{肅宗}遽令奔騎宥釋﹐由是歸化日至。”

  • 宥善-汉语大词典

    宥善

    【1】赦免善良的人。《三国志·吴志·陆抗传》:“蓋《周禮》有赦賢之辟﹐《春秋》有宥善之義。《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而{蕃}等罪名未定﹐大辟以加﹐心經忠義﹐身被極刑﹐豈不痛哉!”《左传·昭公元年》:“〔{趙孟}曰〕:‘{莒}{魯}争{鄆}﹐爲日久矣。苟無大害於其社稷﹐可無亢也。去煩宥善﹐莫不競勸。子其圖之。’固請諸{楚}﹐{楚}人許之﹐乃免{叔孫}。”{孔颖达}疏:“{叔孫}﹐賢人﹐若赦之﹐是宥善也。”{杨伯峻}注:“宥善﹐赦免善人{叔孫豹}。”

  • 宥府-汉语大词典

    宥府

    【1】即枢密院。{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袁彦纯客诗》:“{袁彦純}同知﹐始以{史同叔}同里之雅﹐薦以登朝﹐尹京既以才猷自結上知﹐遂繇文昌躋宥府﹐寖寖乎柄用矣。”{明}{高启}《送樊参议赴江西参政序》:“今{樊公}四遷其官﹐更十五年不出宥府﹐其能自效卓卓如此者﹐誠由聖天子知人善任之所致也。”

  • 宥弼-汉语大词典

    宥弼

    【1】形容职司机密,重要。{宋}{王珪}《三司使礼部侍郎田况可枢密副使制》:“兹庸倚爾忠方之良﹐置諸宥弼之地﹐熙我大業之無窮。”

  • 宥德-汉语大词典

    宥德

    【1】宽仁之德。{宋}{王明清}《挥麈三录》卷二:“{宋}之有天下﹐九世宥德﹐比隆{漢}{唐}﹐實異兩{晉}。”

  • 宥坐之器-汉语大词典

    宥坐之器

    【1】即攲器。古时国君置于座右,以为不要过或不及之劝戒。《荀子·宥坐》:“{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爲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爲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虚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杨倞}注:“宥與右同﹐言人君可置於坐右以爲戒也。《説苑》作‘右坐’。或曰:‘宥與侑同﹐勸也。’”

  • 宥巵-汉语大词典

    宥巵

    【1】即宥坐之器。《淮南子·道应训》:“{孔子}觀{桓公}之廟有器焉﹐謂之宥巵。{孔子}曰:‘善哉﹐予得見此器。’顧曰:‘弟子取水。’水至﹐灌之﹐其中則正﹐其盈則覆。{孔子}造然革容曰:‘善哉﹐持盈者乎?’”{高诱}注:“宥﹐在坐右。中﹐水半巵也。”

  • 宥貸-汉语大词典

    宥貸

    【1】谓宽免其罪。{三国} {魏}{曹操}《与太尉杨彪书》:“吾制鐘鼓之音﹐主簿宜守。而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我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謂其能改﹐遂轉寬舒﹐復即宥貸﹐將延足下尊門大累﹐便令刑之。”

  • 宥器-汉语大词典

    宥器

    【1】即宥坐之器。{南朝} {梁}{王僧孺}《与何炯书》:“蓋基薄牆高﹐塗遥力躓﹐傾蹷必然﹐顛匐可俟。竟以福過災生﹐人指鬼瞰﹐將均宥器﹐有驗傾巵。”

  • 宥世-汉语大词典

    宥世

    【1】谓以宽仁之政治理国家。《鹖冠子·天则》:“昔宥世者﹐未有離天人而能善與國者也。”

  • 宥恕-汉语大词典

    宥恕

    【1】赦免;宽恕。{宋}{王珪}《仁宗皇帝加上徽号册文》:“爾乃簡拔俊賢﹐放遠邪佞﹐宥恕刑獄﹐懷保鰥寡﹐賞不徇所私﹐罰必當於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政》:“忽墓中一丈夫出﹐厲聲曰:‘我{聶政}也﹐良家子豈容强佔!念汝輩不能自由﹐故且宥恕﹐寄語無道王:若不改行﹐不日將抉其首!’”

  • 宥罪-汉语大词典

    宥罪

    【1】赦免罪过。{清}{俞樾}《茶香室三钞·葛诚》:“{葛成}慷慨就獄﹐後得宥罪。”《易·解》:“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孔颖达}疏:“過輕則赦﹐罪重則宥﹐皆解緩之義也。”{南朝} {梁}{任昉}《禅梁玺书》:“待旦同乎{殷后}﹐日昃過於{周文}﹐風化肅穆﹐禮樂交暢﹐加以赦過宥罪﹐神武不殺﹐盛德昭於景緯﹐至義感於鬼神。”

  • 宥地-汉语大词典

    宥地

    【1】机要之地。指枢密院。《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林安宅}﹑{蔣芾}言:‘臣等備員宥地﹐所職在於兵將。如二三大將﹐陛下所深知。偏裨間有才者亦多﹐但臣等素不相識﹐無以知其才否﹐欲自此與之相見。’”

  • 宥全-汉语大词典

    宥全

    【1】宽免,保全。《後汉书·楚王英传》:“國家始聞{楚}事﹐幸其不然。既知審實﹐懷用悼灼﹐庶欲宥全王身﹐令保卒天年﹐而王不念顧{太后}﹐竟不自免。”

  • 宥愆-汉语大词典

    宥愆

    【1】宽恕罪过。{明}{李贽}《代深有告文》:“{龍潭湖}{芝佛院}奉佛弟子{深有}﹐謹以是年日月﹐禮拜{梁皇}經懺以祈赦過宥愆事。”

  • 宥謐-汉语大词典

    宥謐

    同“[宥密]”【1】{汉}{贾谊}《新书·礼容下》:“夫《昊天有成命》﹐頌之盛德也。其詩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謐。’謐者﹐寧也……方是時也﹐天地調和﹐神民順億﹐鬼不厲祟﹐民不謗怨﹐故曰‘宥謐’。”按﹐{鲁}《诗》作“宥謐”﹐为{贾谊}所本。

  • 宥免-汉语大词典

    宥免

    【1】赦免;宽恕。{唐}{元稹}《韦珩京兆府美原县令制》:“昔先王眚災肆赦﹐則殊死已降﹐無不宥免。而受賄枉法者﹐獨不在數。”{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嫗神色變異﹐女愈疑。謂嫗曰:‘明告所作﹐或可宥免﹐若猶有隱祕﹐撮毛盡矣!’”《北史·郭祚传》:“十年之中﹐三經肆眚﹐赦前之罪﹐不問輕重﹐皆蒙宥免。”

  • 宥赦-汉语大词典

    宥赦

    【1】宽恕;赦免。《国语·吴语》:“昔者{越國}見禍﹐得罪於天王。天王親趨玉趾﹐以心孤{勾踐}﹐而又宥赦之。”《韩非子·八说》:“不忍則罰多宥赦;好與則賞多無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齐天大圣》:“因汝無狀﹐以菩薩刀穿汝脛股﹐猶不自悔﹐嘖有煩言﹐本宜送拔舌獄﹐念汝一生剛鯁﹐姑置宥赦。”

  • 宥縱-汉语大词典

    宥縱

    【1】谓赦免释放。{清}{刘大櫆}《伯兄奉之墓志铭》:“月餘﹐竟釋其囚。或謂先生:‘事之已發者﹐不宜遽宥縱。’”

  • 寬宥-汉语大词典

    寬宥

    【1】宽恕,原谅。《後汉书·王梁传》:“〔{王梁}〕建議開渠﹐爲人興利﹐旅力既愆﹐迄無成功﹐百姓怨讟﹐談者讙譁。雖蒙寬宥﹐猶執謙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梁}爲{濟南}太守。”{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禮不重傷﹐班白必存于寬宥。”《剪灯新话·申阳洞记》:“因乏藥材﹐入山採拾﹐貪多務得﹐進不知止﹐不覺失足﹐誤墜於斯﹐觸冒尊靈﹐垂寬宥。”{刘半农}《读<海上花列传>》:“本书所有的不能宽宥的毛病﹐不在上半部而在下半部。”

  • 弘宥-汉语大词典

    弘宥

    【1】宽恕;宽宏。《宋书·孝武帝纪》:“約法從簡﹐務思弘宥﹐恩令驟下﹐而逃伏猶多。”{南朝} {陈}{徐陵}《为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今所禽{歐陽頠}﹑{傅泰}等﹐莫不弘宥﹐政爾授其兵馬﹐處以榮禄﹐坦然遊狎﹐無介懷抱。”{明}{无名氏}《玉环记·皋逢箫玉》:“元帥德量寬弘﹐機謀深遠﹐下官才力不勝﹐敢望齊驅﹐惟求弘宥。”《明史·黄道周传》:“陛下寬仁弘宥﹐有身任重寄至七八載罔效﹑擁權自若者。”

  • 獲宥-汉语大词典

    獲宥

    【1】得到赦宥。《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羇旅之臣﹐幸若獲宥﹐及於寬政﹐赦其不閑於教訓而免於罪戾﹐弛於負擔﹐君之惠也﹐所獲多矣。”{北周}{庾信}《又谢赵王赉息丝布启》:“南冠獲宥﹐既預禮延;稚子勝衣﹐還蒙拜謁。”{唐}{白行简}《滤水罗赋》:“濾{顔生}之瓢水﹐欲飲而徐清;漉{范令}之釜魚﹐將烹而獲宥。”

  • 放宥-汉语大词典

    放宥

    【1】宽宥。《後汉书·王符传》:“夫性惡之民﹐民之豺狼﹐雖得放宥之澤﹐終無改悔之心。”

  • 曲宥-汉语大词典

    曲宥

    【1】曲意宽容。《人民文学》1979年第8期:“{汉文帝}母舅{薄昭}﹐封侯为将军﹐犯法当死﹐{文帝}不以至亲曲宥﹐流涕赐死。”《明史·焦源溥传》:“今即爲選侍憐﹐第可求曲宥前辜﹐量從優典﹐而移宫始末不可得而抹摋也﹐盜寶諸奄不可得而寬宥也。”{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代父赎罪》:“臣本生父{道然}﹐身罹重罪﹐已荷天恩曲宥。”

  • 洗宥-汉语大词典

    洗宥

    【1】赦免宽恕;昭雪宽大。《新唐书·苏颋传》:“{長安}中﹐詔覆{來俊臣}等冤獄﹐{頲}驗發其誣﹐多從洗宥。”《宋书·彭城王义康传》:“{義康}妻息漂没﹐早違盛化﹐衆女孤弱﹐永淪黔首……實希洗宥﹐還齒帝宗。”

  • 涵宥-汉语大词典

    涵宥

    【1】原谅。{明}{张居正}《答宪副吴道南书》:“不穀知之﹐委曲多所涵宥。”

  • 特宥-汉语大词典

    特宥

    【1】破例宽赦。《晋书·司马蕤传》:“{趙王}{倫}收{蕤}及弟{北海王}{寔}繫廷尉﹐當誅。{倫}太子中庶子{祖納}上疏諫曰:‘……{蕤}{寔}﹐{獻王}之子﹐明德之胤﹐宜蒙特宥﹐以全穆親之典。’”

  • 撫宥-汉语大词典

    撫宥

    【1】犹宽慰。《宋书·殷琰传》:“時{琰}有疾﹐以板自輿﹐與諸將帥面縛請罪﹐{勔}並撫宥﹐無所誅戮。”

  • 恩宥-汉语大词典

    恩宥

    【1】降恩宽宥。《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三年》:“人主非時登樓﹐則近侍咸望恩宥﹐輦下諸軍亦希賞給。”《宋书·郑鲜之传》:“夫恩宥十世﹐非不隆也;功高賞厚﹐非不報也。”《旧唐书·裴茙传》:“但自朕登極已來﹐屢施恩宥﹐肆諸朝市﹐所未忍爲。”

  • 恕宥-汉语大词典

    恕宥

    【1】饶恕;原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作筵》:“幽明殊途﹐安能代庖﹐望父恕宥。”{唐}{韩愈}《南山》诗:“勃然思坼裂﹐擁掩難恕宥。”《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杨氏》:“{楊難當}表如此﹐悔謝前愆﹐可特恕宥。”

  • 慈宥-汉语大词典

    慈宥

    【1】仁慈宽宥。{清}{李渔}《风筝误·诧美》:“蒙慈宥把前情一筆勾﹐霽紅顔漸展眉頭。”

  • 慶宥-汉语大词典

    慶宥

    【1】因有吉庆之事而赦宥罪人。《南齐书·高帝纪下》:“宸運肇制﹐寳命惟新﹐宜弘慶宥﹐廣敷蠲汰。”{唐}{刘禹锡}《上杜司徒启》:“伏蒙遠示﹐且曰浮謗漸消﹐況承慶宥﹐期以振刷。”

  • 憐宥-汉语大词典

    憐宥

    【1】怜悯宽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王》:“適見嫂氏受此嚴刑﹐骨肉之情﹐實愴於懷﹐王憐宥。”

  • 憫宥-汉语大词典

    憫宥

    【1】怜悯宽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妾不能終事﹐實所哀慘。然爲君故﹐業行已損其七﹐幸憫宥也。”

  • 申宥-汉语大词典

    申宥

    【1】谓施恩宽宥。《新唐书·侯君集传》:“陛下宜申宥{君集}﹐俾復朝列﹐以勸有功。”

  • 蠲宥-汉语大词典

    蠲宥

    【1】宽大赦免。《魏书·崔亮传》:“若畏威降首者﹐自加蠲宥﹐以仁爲本﹐任之雅算。”

  • 矜宥-汉语大词典

    矜宥

    【1】矜怜宽宥。{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明皇}時﹐{張瑝}﹑{張秀}亦以父讐殺{楊}{汪}﹐議者多言宜加矜宥。”{清}{洪昇}《长生殿·仙忆》:“煩仙子轉奏月主﹐説我塵凡舊譜﹐不堪應命﹐伏矜宥。”《後汉书·刘恺传》:“宜蒙矜宥﹐全其先功。”

  • 肆宥-汉语大词典

    肆宥

    【1】犹肆赦。{唐}{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三辟咸肆宥﹐衆生均覆燾。”

  • 蕩宥-汉语大词典

    蕩宥

    【1】宽恕。《後汉书·郭躬传》:“伏惟天恩莫不蕩宥﹐死罪以下並蒙更生。”《新唐书·张镒传》:“假令{縱}實犯法﹐事不緣奴﹐尚宜録勳念亡﹐以從蕩宥。”《宋史·理宗纪二》:“創殘之餘﹐綏撫爲急﹐宜施蕩宥之澤。”

  • 赦宥-汉语大词典

    赦宥

    【1】宽恕; 赦免。《旧唐书·刘邺传》:“累有赦宥﹐不蒙恩例。”《左传·襄公十一年》:“凡我同盟﹐小國有罪﹐大國致討﹐苟有以藉手﹐鮮不赦宥。”{杜预}注:“言{晉}討小國﹐有藉手之功﹐則赦其罪人。”《天讨·军政府<讨满洲檄>》:“一遭俘虜﹐或得赦宥;至於再三﹐殺無赦。”《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元年》:“諸路逋欠﹐先朝每有赦宥﹐皆令蠲放。”

  • 赦過宥罪-汉语大词典

    赦過宥罪

    【1】谓赦免过错, 宽恕罪行。《晋书·孝武帝纪》:“思所以議獄緩死﹐赦過宥罪﹐庶因大變﹐與之更始。”《易·解》:“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孔颖达}疏:“赦謂放免﹐過謂誤失﹐宥謂寬宥﹐罪謂故犯。過輕則赦﹐罪重則宥﹐皆解緩之義也。”{明}{张居正}《请宥言官疏》:“將仰庇量調外任﹐或降邊方雜職﹐令其省改圖報﹐則我皇上天寬地容之量﹑赦過宥罪之仁﹐將傳之萬世而有光矣。”

  • 貸宥-汉语大词典

    貸宥

    【1】宽宥,赦免。《後汉书·张酺传》:“今議者爲{瓌}選嚴能相﹐恐其迫切﹐必不完免﹐宜裁加貸宥﹐以崇厚德。”{南朝} {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一:“曲垂貸宥﹐實敢廻異。”{宋}{李纲}《答宾劳》:“冀蒙貸宥﹐得歸故廬。”

  • 釋宥-汉语大词典

    釋宥

    【1】宽赦。{前蜀}{杜光庭}《贺德音表》:“魅鄉遷客﹐俱從釋宥之恩;囹圄縲囚﹐盡舉寬明之典。”

  • 該宥-汉语大词典

    該宥

    【1】宽容﹐赦免。{宋}{周密}《齐东野语·义绝合离》:“有司以大辟既已該宥﹐不復問其餘。”

  • 諒宥-汉语大词典

    諒宥

    【1】原谅。{清}{姚鼐}《复汪进士辉祖书》:“久未報﹐惟諒宥﹐不宣。”{孙犁}《秀露集·<善闇室纪年>序》:“由于憨诚﹐也常常为朋友们所谅宥。”

  • 霈宥-汉语大词典

    霈宥

    【1】指对罪犯施恩赦免。{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本朝之制﹐凡霈宥﹐大赦﹑曲赦﹑德音三種﹐自分等差。”

  • 降宥-汉语大词典

    降宥

    【1】减罪宽宥。《後汉书·张敏传》:“{建初}中﹐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殺之﹐{肅宗}貰其死刑而降宥之﹐自後因以爲比。”《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帝感悟之﹐夜起仿偟﹐爲思所納﹐卒多有所降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