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敦

敦(敦)是什么意思

  • 敦厚-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敦厚dūnhòu

    〈形〉忠厚。形容人的性情、为人等。常作谓语、定语。

    他是一个性情敦厚,品格高尚的人|为人敦厚|人们都用感激的目光盯着生宝那敦厚的脸庞|敦厚的品性|敦厚的性格|敦厚朴实的人|温柔敦厚的中年妇女

  • 敦厚-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敦厚dūnhòu

    忠厚——奸诈、刁钻(为人~)

  • 敦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敦实dūnshi

    粗短而结实——瘦小、瘦弱、单薄、纤弱(长得非常~)

  • 敦恳-实用委婉语词典

    敦恳

    用于邀请对方到自己这里来的客套语。也作“敦请”。“敦”,即诚恳、敦厚。

  • 敦聘-实用委婉语词典

    敦聘

    用于诚恳地聘请对方担任某项职务的客套语。

  • 敦恳-实用委婉语词典

    敦恳

    意为诚挚的恳请您。“敦”,即诚恳;“恳”,即恳求。

  • 敦聘-实用委婉语词典

    敦聘

    意为诚挚的聘请您(担任某项职务)。

  • 敦实、粗壮的-实用委婉语词典

    敦实、粗壮的

    婉指身体又胖又矮实,多用于男子。

  • 敦聘-敬谦语小词典

    敦聘dūnpìn

    敬辞。敦:恭谨。表示恭敬地聘请对方。叶圣陶《皮包》:“一封电报,写着:‘敦聘台端为训育主任,薪津五百,米五斗,电复。’”

  • 敦请-敬谦语小词典

    敦请dūnqǐng

    敬辞。表示恭敬地邀请对方。《老残游记》一二回:“子平说:‘不必过谦。家兄恐别人请不动先生,所以叫小弟专诚敦请的。’”

  • 敦-古文观止词典

    敦dūn

    【词性】:名词

    指马敦。字孺卿,是新莽时扬州牧马余的儿子(1)。《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马援哥哥的儿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笑议论别人。

  • 敦厚-古文观止词典

    敦厚dūn hòu

    诚朴宽厚(3)。《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龙伯高敦厚周慎。——龙伯高为人诚朴宽厚周密谨慎。《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风俗皆已敦厚。——风俗都已诚朴宽厚。《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风俗岂尽敦厚?——风俗难道都已诚朴宽厚?

  • 敦朴-古文观止词典

    敦朴dūn pǔ

    淳朴(1)。《上梅直讲书》: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您的文章宽厚淳朴而没有怨恨的话。

  •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古文观止词典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原文出处】:东汉文

    【说明】:

    马援(前14-公元49),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人。归顺刘秀后,屡立大功,官至伏波将军,封安息侯。后病死军中。本文选自《后汉书》。

    本文是马援在交阯时写给他侄子马严、马敦的信。信中针对二人的“喜讥议”、“通轻侠客”等问题,告诫他们应该谦虚谨慎,不要“议论人长短”,不要成为“轻薄子”。并举现实中的龙伯高和杜季良为例,具体指明了当学与不当学的对象,言辞恳切,语意亲切。

    【原文】: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阯,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为‘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 敦蹄刷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敦蹄刷脚

    【释义】:

    原为牲口跺脚磨蹄。比喻人磨磨蹭蹭。《醒世姻缘传》三三:狄希陈才敦蹄刷脚的取了才读的一本下《孟子》来。他娘掀开一张,指着一个一个的叫他认。

  • 敦-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敦dūn

    ①厚道,诚恳。《孟子·万章下》:“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②勉力,勉强。《后汉书·卢植传》:“班同、贾逵、郑兴父子并~悦之。”③治理,管理。《孟子·公孙丑下》:“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匠事。”(虞:充虞,孟子弟子。)

    【敦厚】诚朴宽厚。《礼记·经解》:“其为人也,温柔~而不愚。”

  • 厚敦敦-现代汉语大词典

    厚敦敦hòu dūn dūn

    【释义】:

    也作“厚墩墩”。形容厚实。老舍《四世同堂》:“军服分明是棉的,因为上下身都那么厚墩墩的。”华山《山中海路》:“遍地的酥油草厚敦敦平展展的,散布着一片片星星点点的小野花。”

  • 傻敦敦-现代汉语大词典

    傻敦敦shǎ dūn dūn

    【释义】:

    傻呵呵。曹禺《王昭君》:“他傻敦敦的,可眼神里又藏着敏捷。”

  • 可贺敦-现代汉语大词典

    可贺敦kè hè dūn

    【释义】:

    也作可敦。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民族对可汗妻的称呼。

  • 可敦-现代汉语大词典

    可敦kè dūn

    【释义】:

    见“可贺敦”。

  • 哀的美敦书-现代汉语大词典

    哀的美敦书āi dì měi dūn shū

    【释义】:

    [英ultimatum]。最后通牒。老舍《四世同堂》:“东阳下了哀的美敦书:限二十四小时,教她答覆。”也作“哀的美顿书”。杨沫《青春之歌》:“五号一早,一封‘哀的美顿书’又送到李孟瑜的手中。”

  • 温柔敦厚-现代汉语大词典

    温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

    【释义】:

    温和宽厚。儒家认为这是《诗经》的基本精神和教育意义之所在。后来也被一派人当作对所有诗作的要求。聂绀弩《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孔子曾盛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诗以悱恻缠绵、温柔敦厚为主;扩大开来,中国的思想,也都以中庸为主。”

  • 敦1-现代汉语大词典

    敦1dūn

    【释义】:

    ①纯朴宽厚。如:敦厚。也指使纯朴宽厚。欧阳予倩《屏风后》:“要维持社会的风化应当先敦自己的品行。”②恭敬。如:敦聘;敦请。③亲密;和睦。如:敦睦。④注重。孙犁《读〈蒲柳人家〉》:“绍棠敦于旧谊,每有新作,总是热情告我,希望看看。”⑤劝勉;勉励。如:敦励;敦劝。⑥督促;催促。如:敦促。⑦粗壮。如:敦实。⑧姓。

  • 敦劝-现代汉语大词典

    敦劝dūn quàn

    【释义】:

    敦促劝勉。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大概就因为有这位孟少府的敦劝,李白在开元十八年的春夏之交,便曾经经由南阳到长安去进行过政治活动。”

  • 敦伦-现代汉语大词典

    敦伦dūn lún

    【释义】:

    敦睦人伦。指行房。鲁迅《病后杂谈》:“我想,这和时而‘敦伦’者不失为圣贤,连白天也在想女人的就要被称为‘登徒子’的道理,大概是一样的。”

  • 敦励-现代汉语大词典

    敦励dūn lì

    【释义】:

    劝勉,勉励。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光武、明、章,尊崇节义,敦励名实,风俗为之一变,而文学为之一新。”

  • 敦实-现代汉语大词典

    敦实dūn shi

    【释义】:

    指身躯粗短壮实。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阎兴,个子不太高,长得很敦实。”

  • 敦厚-现代汉语大词典

    敦厚dūn hòu

    【释义】:

    ①诚朴宽厚。王西彦《眷恋土地的人》:“这是一条淳朴的河,好像居住在它两旁的人民一样,有着单纯敦厚的性格。”②指诗文等的风格浑厚。邓方《冬日阅国初诸家诗因题绝句》:“独有愚山爱敦厚,五言清绝似潇湘。”③粗壮结实。骆宾基《由于爱》:“这个身材短小,但却敦厚的有着坚强声音的人,正在宣布,限制三十分钟把通到瞭望哨去的电线查出断路来,接好。”

  • 敦促-现代汉语大词典

    敦促dūn cù

    【释义】:

    催促。茅盾《追求》:“他离开了章女士后,就有一股无名的力在他心里敦促他赶快回来。”

  • 敦请-现代汉语大词典

    敦请dūn qǐng

    【释义】:

    恭请。如:王校长专诚派我敦请先生赴敝校讲学。

  • 敦恳-现代汉语大词典

    敦恳dūn kěn

    【释义】:

    恭敬地恳求。冰心《悼郭老》:“我有幸地几次在郭老领导之下,参加了国际的会议…看见郭老在国际友人的敦恳围观之下,欣然命笔。”

  • 敦密-现代汉语大词典

    敦密dūn mì

    【释义】:

    深厚亲密。《新华日报》1942.10.3:“凭着中美两国历年来国交的敦密,凭着威尔基先生的长才热意,我们相信,威尔基先生的东来,一定会在中美两大共和国的历史上,划出一个崭新的时代!”

  • 敦聘-现代汉语大词典

    敦聘dūn pìn

    【释义】:

    恭敬地聘请。叶圣陶《皮包》:“一封电报,写着:‘敦聘台端为训育主任,薪津五百,米五斗,电复。’”

  • 敦睦-现代汉语大词典

    敦睦dūn mù

    【释义】:

    亲厚和睦。如:敦睦之行,闻于乡里。也指使亲厚和睦。欧阳山《三家巷》:“说来说去,无非是什么取缔排日运动,敦睦两国邦交那一套。”

  • 敦煌石窟-现代汉语大词典

    敦煌石窟dūn huáng shí kū

    【释义】:

    我国著名的石窟。又叫莫高窟、千佛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敦煌东南。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历经隋唐以至元代,均有所修建。现尚存有壁画和雕塑作品的共492窟,计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佛教塑像2100余尊。

  • 敦2-现代汉语大词典

    敦2duì

    【释义】:

    古代食器。用以盛黍、稷、稻、粱等。形状较多。一般为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圈足的敦,盖上多有提柄。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 黑不楞敦-现代汉语大词典

    黑不楞敦hēi bù léng dūn

    【释义】:

    方言。形容黑而粗壮。姚雪垠《李自成》:“在她们中间,有的想着这个敢挥剑杀人的女豪杰必定是一个膀宽腰圆、黑不楞敦的母夜叉。”

  • 厚厚敦敦-汉语大词典

    厚厚敦敦

    【1】形容很厚实。《儒林外史》第十六回:“穿的恁厚厚敦敦的棉袄。”

  • 厚敦敦-汉语大词典

    厚敦敦

    亦作“[厚墩墩]”【1】形容很厚实。{华山}《山中海路》二:“遍地的酥油草厚敦敦平展展的﹐散布着一片片星星点点的小野花。”{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五八:“军服分明是棉的﹐因为上下身都那么厚墩墩的。”

  • 你敦-汉语大词典

    你敦

    【1】蒙古语。眼睛。{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元}人以本國語命名……或取形相﹐如你敦者﹐眼也;赤斤者﹐耳也。”

  • 傻敦敦-汉语大词典

    傻敦敦

    【1】傻呵呵。{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傻敦敦的﹐可眼神里又藏着敏捷。”

  • 克敦-汉语大词典

    克敦

    【1】敦厚。《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士先器識而後辭章﹐果然内行克敦﹐文辭都是末藝。”

  • 培敦-汉语大词典

    培敦

    【1】谓增加其封地。《说文·土部》:“培﹐培敦土田山川也。”{段玉裁}注:“《左傳》{祝鮀}曰:‘分{魯}土田倍敦。’《釋文》曰:‘倍﹐本亦作陪。’{許}所見作‘培’爲是矣。{杜}云:‘倍﹐增也;敦﹐厚也。’……按﹐封建所加厚曰培敦。{許}合《詩》以釋《左》也。引申爲凡裨補之偁。”

  • 堥敦-汉语大词典

    堥敦

    【1】泛指小丘。{汉}{班固}《答宾戏》:“欲從堥敦而度高乎{泰山}﹐懷氿濫而測深乎重淵。”《汉书·叙传上》作“旄敦”。

  • 奥敦-汉语大词典

    奥敦

    【1】即奥屯。复姓。{元}有{奥敦世英}。见《元史》本传。

  • 可敦-汉语大词典

    可敦

    【1】见“可2賀敦”。

  • 可賀敦-汉语大词典

    可賀敦

    亦省作“[可敦]”【1】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民族对可汗妻的称呼。《北史·蠕蠕传》:“號{地萬}爲聖女﹐納爲可賀敦。”{唐}{韩愈}《董公行状》:“先皇帝時﹐兵部侍郎{李涵}如{回紇}﹐立可敦。”《旧唐书·突厥传上》:“可汗者﹐猶古之單于﹐妻號可賀敦﹐猶古之閼氏也。”{清}{魏源}《圣武记》卷三:“可敦者﹐{準}部稱其汗之妃也。”

  • 哈敦-汉语大词典

    哈敦

    亦作“[哈屯]”【1】蒙古语。娘子;王妃。{元}{无名氏}《岳飞精忠》头折:“皮紁裏盛酥酪﹐帳房裏藏着俊哈敦。喫的醉了胡厮鬧﹐大家睡到天色明。”《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官裏遥冲朔漠塵﹐哈敦暗哭穹廬月。”{周楞伽}校注:“哈敦﹐蒙古語:娘子。這裏似指{元}宫后妃。”{清}{龚自珍}《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碩矣天姬﹐爲之哈屯。禮官擇言﹐匪古和婚。”{清}{龚自珍}《蒙古册降表序》:“曰哈屯者視福晉﹐曰格格者視郡主也。”福晋﹐满人指亲王﹑郡王﹑世子的正妻。

  • 哀的美敦書-汉语大词典

    哀的美敦書

    【1】英语 ultimatum 的译音。最后通牒。{蒯世勋}《上海英美租界在太平天囯时代·泥城之战》:“衆皆贊同{英}領迫令{清}軍移營的意見﹐乃復以哀的美敦書致{吉爾杭阿}。”{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五号一早﹐一封‘哀的美顿书’又送到{李孟瑜}的手中。”{老舍}《四世同堂》五五:“{东阳}下了哀的美敦书:限二十四小时﹐教她答覆。”亦作“[哀的美頓書]”。

  • 嘽敦-汉语大词典

    嘽敦

    【1】盛大。{王闿运}《巡抚吴尚书六十寿颂》:“當是之時﹐威聲嘽敦﹐故{俄羅}息其狡謀﹐海國誦其文章。”

  • 困敦-汉语大词典

    困敦

    【1】十二支中“子”的别称,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歲〕在子曰困敦。”《淮南子·天文训》:“困敦之歲﹐歲大霧起﹐大水出。”{高诱}注:“困﹐混;敦﹐沌也。言陽氣皆混沌﹐萬物牙蘖也。”

  • 玉敦-汉语大词典

    玉敦

    【1】古代盟誓时歃血的器皿。{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盟者﹐明也。騂旄白馬﹐珠盤玉敦﹐陳辭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郑玄}注:“玉敦﹐歃血玉器。”{贾公彦}疏:“此槃﹑敦應以木爲之﹐將珠玉爲飾耳。”

  • 珠盤玉敦-汉语大词典

    珠盤玉敦

    【1】见“珠槃玉敦”。

  • 珠槃玉敦-汉语大词典

    珠槃玉敦

    【1】古代诸侯盟誓时用的器具。引申为订立盟约。《周礼·天官·玉府》:“合諸侯則供珠槃玉敦。”{郑玄}注:“敦﹐槃類﹐珠玉以爲飾。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合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珠槃以盛牛耳﹐尸盟者執之。”{柳亚子}《恩来送余返津南村感赋》:“珠槃玉敦行人節﹐棘地荆天故國墟。”亦作“[珠盤玉敦]”。{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馬﹐珠盤玉敦﹐陳辭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明}{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文》:“憶昔在{滃}﹐同盟連翩;珠盤玉敦﹐實惟九賢。”

  • 椎魯敦樸-汉语大词典

    椎魯敦樸

    【1】谓质朴诚实。{明}{方孝孺}《宁野轩铭》:“善爲治者﹐常養斯民之質于冥冥之中﹐使之全其性而不鑿其天﹐顓然無思﹐頽然無爲﹐椎魯敦樸而不雜以僞﹐故其民難摇而易化。”

  • 樹敦-汉语大词典

    樹敦

    【1】见“樹惇”。

  • 瓦敦-汉语大词典

    瓦敦

    【1】陶制的礼器。《仪礼·士丧礼》:“無籩﹐有黍稷﹐有瓦敦﹐有蓋﹐當籩位。”

  • 敦-汉语大词典

    《廣韻》都回切,平灰,端。【1】治理,管理。《诗·鲁颂·閟宫》:“敦{商}之旅,克咸厥功。”{郑玄}笺:“ 敦,治;旅,衆……{武王}克{殷}而治{商}之臣民。”【2】投掷;捶击。《淮南子·兵略训》:“敦六博,投高壺。”{刘文典}集解引{王念孙}曰:“ 敦,亦投也。敦,音都回反。”{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詞未盡將他來駡,口未落便拳敦。”【3】独处貌。《诗·豳风·东山》:“敦彼獨宿,亦在車下。”{郑玄}笺:“ 敦敦然獨宿於車下。”{朱熹}集传:“ 敦,獨處不移之貌。”【4】比试。《庄子·说剑》:“王曰:‘ 今日試使士敦劍。’”{郭庆藩}集释引{郭嵩焘}曰:“ 敦劍即治劍之意。《説文》:‘ 敦,怒也;一曰,誰何也。’誰何猶言莫我何。亦即兩相比較之意。”

  • 敦-汉语大词典

    《廣韻》都昆切,平魂,端。【1】厚重;笃实。《易·艮》:“敦艮,吉。”{孔颖达}疏:“ 敦,厚也……在上能用敦厚以自止,不陷非妄,宜其吉也。”{程颐}传:“ 敦,篤實也。”{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務寬含垢之政,可以蒞敦御朴,而不可以拯衰弊之變也。”{宋}{王安石}《贺留守侍中启》:“高風所洎,薄俗以敦,。”【2】指使敦厚笃实。{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詩書敦宿好,林園無世情。”《元典章·礼部六·孝节》:“義夫節婦,旌表門閭,本爲激厲薄俗以敦風化。”{欧阳予倩}《屏风後》:“要维持社会的风化应当先敦自己的品行。”【3】恭谨。参见“[敦授]”。【4】亲密;和睦。{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善者》:“故善者制險量阻,敦三軍,利屈伸。”{明}{袁宏道}《王氏两节妇传》:“夫拮据勤家﹑與夫事姑﹑相夫訓子敦族之類,恆婦人之有知識者皆能之。”【5】厚实。参见“[敦脄]”。【6】大;多;深。《逸周书·小明武》:“上困下騰,戎遷其野,敦行王法,濟用金鼓。”{朱右曾}校释:“ 敦,大也。”《荀子·儒效》:“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杨倞}注:“ 苟不能行,雖所知多厚,必至困躓也。”{南朝 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徒作千里曲,絃絶念彌敦。”{宋}{曾巩}《代书寄赵宏》诗:“從來萬事固已拙,况乃病敦顔不少。”【7】盛,茂盛。参见“[敦牂]”。【8】崇尚,注重。《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説禮﹑樂而敦《詩》《書》。”{孔颖达}疏:“ 説,謂愛樂之;敦,謂厚重之。”{晋}{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故三王敦繼絶之德,《春秋》貴柔服之義。”《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遣{杜如晦}等諭旨曰:‘ 匹夫猶敦然諾,奈何既許朕而復悔之!’”{胡三省}注:“ 敦然諾,猶重然諾也。”{清}{顾炎武}《菰中随笔》:“士敦操尚,鄉耻輕薄。”{孙犁}《秀露集·读<蒲柳人家>》:“{绍棠}敦于旧谊,每有新作,总是热情告我,希望看看。”【9】勤勉。《管子·君臣上》:“上惠其道,下敦其業。”《史记·蒙恬列传》:“帝以{高}({趙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復其官爵。”{唐}{独孤及}《唐故开府杨公遗爱碑颂》:“人人得敦其業而厚其生。”【10】劝勉;勉励。《汉书·扬雄传上》:“敦衆神使式道兮,奮六經以攄頌。”{颜师古}注:“ 敦,勉也。”{宋}{林逋}《知县李大博得替》诗:“弦歌敦雅俗,桃李譪春榮。”【11】督促。《易·复》:“敦復,无悔。”{高亨}注:“ 敦本督責促迫之義。”《孟子·公孙丑下》:“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朱熹}集注:“{充虞},{孟子}弟子,嘗董治作棺之事。”《新唐书·李光弼传》:“{光弼}敦陣徐行,趨{東京}。”【12】俗称鸡去势为“敦”。{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物去其勢,豕曰獖,見《易》;牛曰犗,見佛書;馬曰扇,見《五代史》;鷄曰敦,犬曰閹,俗語。”【13】犹顿。把东西使劲地放下。{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自埋怨,自失笑,自解歎,自敦搠。”{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空教我哭啼啼自敦自摔,百般地唤不回來。”《醒世姻缘传》第七七回:“{素姐}爲不叫他往{皇姑寺}去,從此敦葫蘆挣馬杓發作。”【14】犹殿。在最后。《逸周书·武顺》:“一卒居前曰開,一卒居後曰敦,左右一卒曰閭,四卒成衛曰伯。”{卢文弨}注:“ 敦,猶殿。軍後曰殿。”【15】姓。{春秋}时{卫}有{敦洽}。

  • 敦阜-汉语大词典

    敦阜

    【1】土的别称。《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平气太过不及歌》:“火曰赫曦土敦阜﹐水曰流衍金堅成。”注:“土名敦阜﹐敦厚高阜﹐土尤盛也。”《素问·五常政大论》:“土曰敦阜。”{王冰}注:“敦﹐厚也;阜﹐高也。土餘﹐故高而厚。”

  • 敦行-汉语大词典

    敦行

    【1】笃行。{明}{归有光}《平和李氏家规序》:“君從{晉江}{蔡介夫}先生受學﹐敦行古道。”《逸周书·小明武》:“敦行王法﹐濟用金鼓。”{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种德》:“〔{張映葵}〕好學能文﹐敦行不怠。”

  • 敦任-汉语大词典

    敦任

    【1】犹重用。《汉书·哀帝纪》:“公卿大夫其各悉心勉帥百寮﹐敦任仁人﹐黜遠殘賊﹐期於安民。”

  • 敦水-汉语大词典

    敦水

    【1】水名。《山海经·北山经》:“〔{敦薨之山}〕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敦水}出焉﹐東流注于{鴈門之水}。”

  • 敦辟-汉语大词典

    敦辟

    【1】敦请,征召。《世说新语·赏誉》“{平輿}之淵﹐有二龍焉”{刘孝标}注引{三国}{魏}{无名氏}《海内先贤传》:“辟公({許劭})府掾﹐敦辟皆不就。”

  • 敦聘-汉语大词典

    敦聘

    【1】恭敬地聘请。{叶圣陶}《皮包》:“一封电报﹐写着:‘敦聘台端为训育主任﹐薪津五百﹐米五斗﹐电复。’”

  • 敦諭-汉语大词典

    敦諭

    亦作“[敦喻]”【1】劝勉晓喻。{明}{吴承恩}《元寿颂》:“{承恩}蒙公殊遇垂二十年﹐謁選來都又出公之敦喻﹐值兹嘉慶﹐良有愜於中也。”{唐}{裴铏}《传奇·樊夫人》:“{逍遥}操益堅﹐竊索自縊。親黨敦諭其父母﹐請縱之。”《晋书·李胤传》:“以{吴會}初平﹐大臣多有勳勞﹐宜有登進﹐乃上疏遜位。帝不聽﹐遣侍中宣旨﹐優詔敦諭﹐絶其章表。”{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魏}朝封{晉文王}爲公﹐備禮九錫﹐{文王}固讓不受﹐公卿將校當詣府敦喻。”

  • 敦率-汉语大词典

    敦率

    【1】谨守;恪遵。{晋}{陆机}《辩亡论下》:“敦率遺典﹐勤民謹政。”【2】犹敦勉。{清}{方苞}《送左未生南归序》:“余衰病多事﹐不可自敦率。”{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僕年志已就衰退﹐不可自敦率。”{樊汝霖}注:“敦率﹐猶敦勉也。”

  • 敦奬-汉语大词典

    敦奬

    【1】推崇褒扬。{宋}{范仲淹}《近名论》:“是聖人敦奬名教﹐以激勸天下。”《隋书·炀帝纪上》:“〔{朕}〕講信修睦﹐敦奬名教。”【2】敦请,劝勉。《南史·谢灵运传》:“〔{文帝}〕使光禄大夫{范泰}與書敦奬﹐乃出。”

  • 敦篤-汉语大词典

    敦篤

    【1】敦厚笃实。{宋}{苏舜钦}《杜谊孝子传》:“{誼}性敦篤不苟﹐惟信義所在﹐事父母極其孝。”《左传·成公十三年》:“君子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清}{曾国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铭》:“公端凝敦篤﹐愛人不尚美言。”

  • 敦美-汉语大词典

    敦美

    【1】敦厚美善。《元典章·刑部十五·问事》:“如此不惟政教休明﹐庶見倫俗敦美。”亦指使敦厚美善。{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唱导·释法镜》:“{鏡}爲性敦美﹐以賞接爲務﹐故道俗交知﹐莫不愛悦。”《元典章·刑部四·杀卑幼》:“非惟丁口增添﹐抑且敦美風化﹐實非小補。”

  • 敦固-汉语大词典

    敦固

    【1】敦厚坚贞。{三国} {魏}{曹植}《求通亲亲表》:“誠骨肉之恩﹐爽而不離;親親之義﹐寔在敦固。”《後汉书·吴良传》:“竊見臣府西曹掾{齊國}{吴良}﹐資質敦固。”【2】坚定不移。《荀子·成相》:“君子誠之好以待﹐處之敦固﹐有深藏之能遠思。”

  • 敦舊-汉语大词典

    敦舊

    【1】敦睦故旧。{唐}{赵璘}《因话录·商上》:“大僚睦親敦舊者﹐前輩有司徒{鄭公}……近日{李相國}{武都公}{宗閔}﹐士大夫間罕儔。”{明}{陈继儒}《读书镜》卷七:“大抵處權貴之道﹐在朝則踪跡宜疎遠﹐所以避嫌;在鄉則交際宜往來﹐所以敦舊。”

  • 敦確-汉语大词典

    敦確

    亦作“[敦碻]”【1】实在。{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斅艺斋文》:“{斅蓺齋}遺書﹐樸僿而不宂﹐敦碻而不誇。固是經生家法。”【2】敦厚。{明}{李东阳}《明故赠文林郎翰林院修撰顾公墓志铭》:“生而秀整敦確﹐學舉子業有成。”{明}{李东阳}《明故陕西宁州知州刘公神道碑铭》:“公生而孝友敦確﹐有幹局。”

  • 敦化-汉语大词典

    敦化

    【1】谓仁爱敦厚,化生万物。《礼记·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爲大也。”{郑玄}注:“小德川流﹐浸潤萌芽﹐喻諸侯也;大德敦化﹐厚生萬物﹐喻天子也。”{孔颖达}疏:“{孔子}所作《春秋》﹐若以諸侯小德言之﹐如川水之流﹐浸潤萌芽;若以天子大德言之﹐則仁愛敦厚﹐化生萬物也。”

  • 敦潔-汉语大词典

    敦潔

    【1】敦厚廉洁。{宋}{欧阳修}《送田画秀才宁亲万州序》:“{文初}辭業通敏﹐爲人敦潔可喜。”{清}{恽敬}《庄达甫<摄山采药图>序》:“{達甫}志古之道﹐躬敦潔之行﹐其于二子不相師也﹐而豈爲二子之不爲者耶?”

  • 敦樂-汉语大词典

    敦樂

    【1】犹敦悦。《後汉书·王龚传》:“{王公}束脩厲節﹐敦樂蓺文。”

  • 敦朴-汉语大词典

    敦朴

    亦作“[敦樸]”【1】敦厚朴素。《後汉书·樊準传》:“太后深納其言﹐是後屢舉方正﹑敦樸﹑仁賢之士。”{明}{唐顺之}《与程松溪司成》:“有能爲道德仁義之説者﹐又往往口耳而不中於實用﹐是以淪胥愈下﹐至於亷耻敦朴之道喪﹐而獧利機械之俗成。”《史记·孝文本纪》:“上常衣綈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朴﹐爲天下先。”{清}{刘大櫆}《赠姚咏棠序》:“{咏棠}居一室﹐一志篤向乎詩書﹐敦樸自守。”

  • 敦悃-汉语大词典

    敦悃

    【1】忠厚诚实。{明}{文徵明}《太傅王文恪公传》:“公爲人敦悃靖謐﹐於世寡與而能以道自勝。”

  • 敦讓-汉语大词典

    敦讓

    【1】谦让。《清史稿·高宗纪二》:“庚戌﹐諭{浙江}士庶崇實敦讓﹐子弟力田。”

  • 敦懞-汉语大词典

    敦懞

    【1】犹丰足。《管子·五辅》:“敦懞純固﹐以備禍亂;和協輯睦﹐以備寇戎。”{尹知章}注:“懞﹐厚也。音莫江反。”【2】宽厚。《管子·五辅》:“爲人夫者﹐敦懞以固;爲人妻者﹐勸勉以貞。”

  • 敦修-汉语大词典

    敦修

    【1】砥砺德行,治理政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自今士大夫各務敦修﹐更思教勖﹐姑念保家之美﹐勿貽敗類之羞。”

  • 敦煌變文-汉语大词典

    敦煌變文

    【1】{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王重}民等所编《敦煌变文集》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参见“[變文]”﹑“[敦煌石室]”。

  • 敦煌五龍-汉语大词典

    敦煌五龍

    【1】{晋}代{敦煌}人{索靖}﹑{氾衷}﹑{张甝}﹑{索紾}﹑{索永}的合称。因其俱有逸群之才,故称。《晋书·索靖传》:“{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靖}少有逸羣之量﹐與鄉人{氾衷}﹑{張甝}﹑{索紾}﹑{索永}俱詣太學﹐馳名海内﹐號稱‘{敦煌}五龍’。”

  • 敦素-汉语大词典

    敦素

    【1】敦厚素雅。{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三》:“{張}嘗與啓札神交﹐詞多敦素﹐亦是恬雅人。”

  • 敦習-汉语大词典

    敦習

    【1】谓勤勉学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王平子}〕又聞次年再行鄉試﹐遂不歸﹐止而受教……積數月﹐敦習益苦。”

  • 敦心-汉语大词典

    敦心

    【1】犹言专心致志。《魏书·高允传》:“敦心六經﹐遊思文藻﹐終辭寵命﹐以之自保。”

  • 敦引-汉语大词典

    敦引

    【1】规劝引荐。《北史·序传·李琰之》:“〔{琰之}〕曾遊{河内}北山﹐便欲有隱遁意。會{彭城王}{勰}辟爲行軍參軍﹐苦相敦引﹐{沖}又遣信喻之﹐久乃應召。”

  • 敦茂-汉语大词典

    敦茂

    【1】敦厚美好。{明}{归有光}《送许子云之任分宜序》:“古稱江湖之間﹐山水清遠﹐民俗敦茂﹐易以爲治。”{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一:“聖朝建都{燕山}﹐民物日富﹐八九十歲翁﹐敦茂龐碩﹐朝庭優之﹐徭役弗事。”

  • 敦直-汉语大词典

    敦直

    【1】敦厚正直。《北齐书·清河王高岳传》:“{岳}幼時孤貧﹐人未之知也﹐長而敦直﹐姿貌嶷然﹐沈深有器量。”{三国} {蜀}{诸葛亮}《荐吕凯表》:“臣不意{永昌}風俗敦直乃爾!”

  • 敦樂-汉语大词典

    敦樂

    【1】谓崇尚音乐。《礼记·乐记》:“及夫敦樂而無憂﹐禮備而不偏者﹐其唯大聖乎!”

  • 敦至-汉语大词典

    敦至

    【1】深厚周到。《後汉书·郑均传》:“{均}好義篤實﹐養寡嫂孤兒﹐恩禮敦至。”{南朝} {宋}{颜延之}《吊张茂度书》:“足下門教敦至﹐兼實家寶﹐一旦喪失﹐何可爲懷!”

  • 敦釋-汉语大词典

    敦釋

    【1】劝解。《宋书·庐陵王义真传》:“聖恩低徊﹐深垂隱忍﹐屢遣中使﹐苦相敦釋。”

  • 敦竺-汉语大词典

    敦竺

    【1】敦厚笃实。竺,通“篤”。{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四:“世但知先生博學耳﹐乃其内行敦竺若此!”

  • 敦煌詞-汉语大词典

    敦煌詞

    【1】指藏于{甘肃省}{敦煌石室}中的{唐}{五代}词。{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被发现。除少数可考知作者姓名的文人作品外,绝大多数为无名氏的作品,包括部分民间创作。为{中国}词创作发轫期的重要成果。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对词的发展及其他多种学科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参见“[敦煌石室]”。

  • 敦故-汉语大词典

    敦故

    【1】谓亲厚故旧。{唐}{白居易}《渐老》诗:“遇境多愴辛﹐逢人益敦故。”

  • 敦請-汉语大词典

    敦請

    【1】敦促﹐恳请。《後汉书·董卓传》:“帝亦思舊京﹐因遣使敦請{傕}求東歸﹐十反乃許。”{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英雄树》:“那没有同你说话的余地﹐只好敦请你们上断头台!”《老残游记》第十二回:“家兄恐别人請不動先生﹐所以叫小弟專誠敦請的。”

  • 敦物-汉语大词典

    敦物

    【1】丰富的物产。《隶释·汉无极山碑》:“又有{終南}之敦物與{岱崇}之松。”【2】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东南。《汉书·地理志上》“武功”{唐}{颜师古}注:“{太壹山}﹐古文以爲{終南}。{垂山}﹐古文以爲{敦物}。皆在縣東。”

  • 敦貞-汉语大词典

    敦貞

    【1】敦厚方正。貞,通“正”。{汉}{王符}《潜夫论·赞学》:“而况君子敦貞之質﹐察敏之才﹐攝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師……其不有濟乎?”

  • 敦祗-汉语大词典

    敦祗

    【1】诚笃恭敬。《韩非子·难言》:“敦祗恭厚﹐鯁固慎完。”

  • 敦囑-汉语大词典

    敦囑

    【1】恳切嘱咐。《老残游记》第十八回:“{白公}又把雖然差了{許亮}去﹐是個面子﹐務請{老殘}辛苦一趟的話﹐再三敦囑。”

  • 敦叙-汉语大词典

    敦叙

    【1】见“敦序”。

  • 敦整-汉语大词典

    敦整

    【1】敦厚方正。{汉}{应劭}《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太尉{沛國}{劉矩}{叔方}﹐父字{叔遼}﹐累祖卿尹﹐好學敦整。”{吴树平}校释:“敦整﹐敦厚方正。”

  • 敦煌石室-汉语大词典

    敦煌石室

    亦称“[敦煌石窟]”【1】包括古代隶属{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小千佛洞}四窟。一般指{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在{甘肃省}{敦煌县}{鸣沙山}山麓。其处有{三界寺},寺旁石室千馀,壁画﹑塑像(多系佛像)极多。自{东晋}迄{元},皆有建造。{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于`壁中发现藏经室,内藏手写佛经及美术作品等,极为丰富。写本最早为{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最晩为{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而以{唐}﹑{五代}的为最多。{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等先后前往,掠去大量精品。石室写本部分业经整理印行。全国解放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敦崇-汉语大词典

    敦崇

    【1】浑厚清峻。{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二:“文既成﹐敦崇嚴重﹐{太宗}深加歎奬。”【2】结实高大。{清}{毛祥麟}《对山馀墨·田臾传》:“{田}家郎四體敦崇﹐頭角嶄嶄﹐他日任重致遠﹐當無出其右。”【3】崇尚。{唐高祖}《禁行刑屠杀诏》:“蓋欲敦崇仁惠﹐蕃衍庶物﹐立政經邦﹐咸率兹道。”{清}{周亮工}《书影》卷三:“{漢}世敦崇行誼﹐州郡有才賢著聞者﹐其上得辟爲功曹掾屬﹐往往洊歷以至公卿列侯。”《晋书·慕容宝载记》:“〔{蒙容寶}〕及爲太子﹐砥礪自修﹐敦崇儒學。”

  • 敦勉-汉语大词典

    敦勉

    【1】劝勉。{宋}{王禹偁}《与李宗谔书》:“日者痡僕自京師來﹐辱惠手翰﹐敦勉過厚﹐幸甚。”《晋书·魏舒传》:“帝手詔敦勉﹐而{舒}執意彌固。”{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今急切相需﹐乃不破一文﹐乃反以膚詞迂説相敦勉﹐所謂道義之交﹐固如是乎?”【2】勤勉。《史记·秦始皇本纪》:“皆遵度軌﹐和安敦勉﹐莫不順令。”

  • 敦處-汉语大词典

    敦處

    【1】谓谨慎处世。{汉}{刘向}《说苑·指武》:“{屈公}曰:‘成刑之徒﹐不可更已。子不如敦處而篤行之﹐{楚國}無貴于舉賢!’”

  • 敦課-汉语大词典

    敦課

    【1】督促考核。《魏书·卢道将传》:“〔{道將}〕優禮儒生﹐勵勸學業﹐敦課農桑﹐墾田歲倍。”《宋书·文帝纪》:“有司其班宣舊條﹐務盡敦課。游食之徒﹐咸令附業。”

  • 敦愛-汉语大词典

    敦愛

    【1】敦厚友爱。{唐}{白居易}《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骨肉之敦愛﹑丘園之安樂……皆布在章句中﹐開卷而盡可知也。”《淮南子·道应训》:“子不若敦愛而篤行之。”

  • 敦授-汉语大词典

    敦授

    【1】敬受。《陈书·周迪传》:“璽書綸誥﹐撫慰綢繆﹐冠蓋紳﹐敦授重疊。”{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累日﹐〔王〕謂生曰:‘吾{南柯}政事不理﹐太守黜廢。欲藉卿才﹐可曲屈之。便與小女同行。’生敦授教命。”

  • 敦顔-汉语大词典

    敦顔

    【1】谓相貌忠厚。《吕氏春秋·达郁》:“臣嘗聞相人於師﹐敦顔而土色者忍醜。”{陈奇猷}校释:“敦顔﹐蓋即所謂忠厚相。”

  • 敦儉-汉语大词典

    敦儉

    【1】敦厚俭朴。《艺文类聚》卷七一引{汉}{崔駰}《车右铭》:“匪望其度﹐匪愆其則﹐越戒敦儉﹐禮以華國。”

  • 敦敦-汉语大词典

    敦敦

    【1】孜孜不倦貌。{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敦敦凭書案﹐譬彼鳥黏黐。”{宋}{苏舜钦}《对酒》诗:“予年已壯志未行﹐案上敦敦考文字。”

  • 敦本務實-汉语大词典

    敦本務實

    【1】崇尚根本,注重实际。{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敦本務實﹐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

  • 敦序-汉语大词典

    敦序

    亦作“[敦敘]”亦作“[敦敍]”亦作“[敦叙]”【1】《史记·夏本纪》:“ 敦序九族,衆明高翼”。{裴駰}集解引{郑玄}曰:“ 次序九族而親之”。今本《书·皋陶谟》作“惇敍”。谓使九族亲厚而有序。后谓亲睦和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臣羣寮以爲在昔《虞書》敦敍九族﹐庶明勵翼﹐五帝損益﹐此道不廢。”{唐}{孙逖}《授濮阳郡王彻宗正卿制》:“敦叙之任﹐疇咨所難﹐宜受寄於本枝﹐更遷榮於列棘。”{清}{张履}《<意苕山馆诗>序》:“性情者﹐内以敦敘彝倫﹐外以彌綸民物。”

  • 敦慰-汉语大词典

    敦慰

    【1】慰勉。{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草霜風燭﹐能否再延?有死之心﹐無生之氣。僕忝同羣﹐敢忘敦慰。”

  • 敦明-汉语大词典

    敦明

    【1】犹昭明。{宋}{司马光}《稷下赋》:“誠能撥去浮末﹐敦明本初﹐修先王之典禮﹐踐大聖之規模。”

  • 敦愨-汉语大词典

    敦愨

    【1】见“敦慤”。

  • 敦誘-汉语大词典

    敦誘

    【1】劝勉诱导。《南史·王瑒传》:“〔{王瑒}〕敦誘諸弟﹐稟其規訓。”{唐}{司空图}《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初﹐公既屬文﹐太夫人知其友愛諸弟﹐且命相敦誘﹐故諸弟子亦能師稟﹐就其所業。”{南朝} {陈}{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遂蒙殊奬﹐歸嗣本朝﹐拜首陳辭﹐敦誘彌廣。”

  • 敦如-汉语大词典

    敦如

    【1】厚重貌。{隋}{王通}《中说·魏相》:“目﹐燦如也﹐澈而不瞬;口﹐敦如也﹐閎而不張。”

  • 敦本-汉语大词典

    敦本

    【1】注重根本。本,古时多指农业。{唐}{孟郊}《蓝溪元居士草堂》诗:“讀書業雖異﹐敦本志亦同。”《宋书·武帝纪中》:“公抑末敦本﹐務農重積﹐采蘩實殷﹐稼穡惟阜。”{清}{冯桂芬}《<滇南事实>序》:“閲其書:勤農桑﹐疏溝洫﹐重學校。大恉以興教化﹑敦本厚俗爲務。”

  • 敦敏-汉语大词典

    敦敏

    【1】笃实敏捷。《大戴礼记·五帝德》:“〔{黄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慧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陈书·孔奂传》:“都官尚書{王廓}﹐世有懿德﹐識性敦敏﹐可以居之。”《南史·王融传》:“〔{王融}〕母{臨川}太守{謝惠宣}女﹐性敦敏﹐教{融}書學。”

  • 敦惷-汉语大词典

    敦惷

    【1】犹言憨厚愚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阴沟水》:“《陳留風俗傳》曰:{大棘鄉}﹐故{安平縣}也﹐士人敦惷易以統御。”

  • 敦壯-汉语大词典

    敦壯

    【1】结实强壮。《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將軍敦壯﹐摧鋒登難﹐立功立事﹐于時之幹。”

  • 敦信-汉语大词典

    敦信

    【1】犹笃信。《逸周书·太子晋》:“君有廣德﹐分任諸侯而敦信。”【2】尊重信义。《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雄州}奏{遼}改築{新城}。帝謂輔臣曰:‘{景德}誓書有無創修城池之約﹐今此何也?’{陳堯叟}曰:‘彼先違誓修城﹐亦此之利也。’帝曰:‘豈若遺利而敦信乎?宜令邊臣詰其違約﹐止之。’”

  • 敦辭-汉语大词典

    敦辭

    【1】治词,措词。{汉}{蔡邕}《月令问答》:“敦辭托説﹐審求曆象﹐其要者莫大於《月令》。”

  • 敦樸-汉语大词典

    敦樸

    【1】见“敦朴”。

  • 敦敬-汉语大词典

    敦敬

    【1】敦厚恭敬。《荀子·强国》:“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管子·形势》:“治之以義﹐終而復始﹐敦敬忠信﹐臣下之常也。”{南朝} {宋}{鲍照}《与伍侍郎别》诗:“貧遊不可忘﹐久交念敦敬。”

  • 敦教-汉语大词典

    敦教

    【1】勉励教诲。{晋}{山涛}《启事》:“此三人皆衆論所稱﹐諒尤質正少華﹐可以敦教。”【2】注重礼教。《旧唐书·李晟传》:“嘗正歲﹐{崔氏}女歸省﹐未及階﹐{晟}却之曰:‘爾有家﹐況姑在堂﹐婦當奉酒醴供饋﹐以待賓客。’遂不視而遣還家﹐其達禮敦教如此。”

  • 敦淳-汉语大词典

    敦淳

    【1】敦厚淳朴。{南朝} {梁}{萧统}《宴阑思旧》诗:“{孝若}信儒雅﹐稽古文敦淳。”

  • 敦懿-汉语大词典

    敦懿

    【1】敦厚美善。{唐}{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承苛慝之燼﹐緝頽靡之餘﹐遂能撫寧矜殘﹐淳耀敦懿。”

  • 敦敘-汉语大词典

    敦敘

    【1】见“敦序”。

  • 敦禮-汉语大词典

    敦禮

    【1】尊崇礼教。《孔丛子·陈士义》:“當今所急者﹐在修仁尚義﹐崇德敦禮。”《後汉书·朱穆传》:“得小心忠篤敦禮之士﹐將軍與之俱入。”

  • 敦質-汉语大词典

    敦質

    【1】敦厚质朴。{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儒風愛敦質﹐佛理尚玄師。”{明}{马愈}《马氏日抄·水火称毒》:“〔{天竺國}〕政教敦質﹐風俗猶和。”

  • 敦慎-汉语大词典

    敦慎

    【1】敦厚谨慎。《後汉书·宦者传·蔡伦》:“{倫}有才學﹐盡心敦慎﹐數犯嚴顔﹐匡弼得失。”《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嵩}字{巨高}﹐質性敦慎﹐所在忠孝。”

  • 敦悦-汉语大词典

    敦悦

    亦作“[敦閲]”亦作“[敦説]”【1】尊崇爱好。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趙衰}曰:‘{郤縠}可。臣亟聞其言矣,説禮樂而敦《詩》《書》。 ’”《後汉书·郑兴传》:“竊見{河南}{鄭興}﹐執義堅固﹐敦悦《詩》《書》。”《晋书·潘尼传》:“留精儒術﹐敦閲古訓。”《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選衆而舉﹐敦説斯在。”{刘良}注:“選於衆官舉之﹐爲{會稽}太守﹐重德悦才﹐其在{竟陵王}也。敦﹐重也。”

  • 敦護-汉语大词典

    敦護

    【1】劝勉回护。{唐}{元结}《演谟》:“然後勤儉之風發而逾扇﹐嚴急之教起而逾變﹐須智謀以引喻﹐須信讓以敦護。”

  • 敦縟-汉语大词典

    敦縟

    【1】形容文章风格淳厚绵密。{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子由}差弱﹐然其委婉敦縟﹐一節獨到﹐亦非父兄所能掩。”

  • 敦敍-汉语大词典

    敦敍

    【1】见“敦序”。

  • 敦懇-汉语大词典

    敦懇

    【1】诚恳地请求。{冰心}《悼郭老》:“我有幸地几次在{郭老}领导之下﹐参加了国际的会议……看见{郭老}在国际友人的敦恳围观之下﹐欣然命笔。”

  • 敦重-汉语大词典

    敦重

    【1】注重;重视。{明}{杨慎}《岁享旌忠庙碑记》:“國朝敦重祀典﹐非功烈昭映史册者不與。”【2】敦厚庄重。{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春秋》傷痛而敦重﹐是以奪{晉}子繼位之辭與{齊}子成君之號﹐詳見之也。”{清}{昭槤}《啸亭杂录·伪皇孙事》:“童子相貌端莊﹐頗敦重。”《陈书·孔奂传》:“如臣愚見﹐願選敦重之才﹐以居輔導。”

  • 敦好-汉语大词典

    敦好

    【1】和睦友好。{清}{方文}《送萧赓九北归》诗:“交游惟我最敦好﹐往還文酒無朝暮。”{前蜀}{杜光庭}《贺收陇州表》:“自{岐}郊負義﹐關外隳盟﹐深辜敦好之儀﹐遂絶睦鄰之分。”

  • 敦密-汉语大词典

    敦密

    【1】谓深厚亲密。《新华日报》1942.10.3:“凭着{中}{美}两国历年来国交的敦密﹐凭着{威尔基}先生的长才热意﹐我们相信﹐{威尔基}先生的东来﹐一定会在{中}{美}两大共和国的历史上﹐划出一个崭新的时代!”【2】厚实密致。《晋书·隐逸传·董京》:“乾道剛簡﹐坤體敦密﹐茫茫太素﹐是則是述。”

  • 敦洽讎糜-汉语大词典

    敦洽讎糜

    【1】古丑女名。因其敦厚和合与人无仇,故名。糜,通“靡”。《文选·刘孝标<辩命论>》:“{猗頓}之與{黔婁}﹐{陽文}之與{敦洽}。”{吕延济}注:“{陽文}﹐美女;{敦洽}﹐醜女。”{唐}{皮日休}《悼贾》:“{子都}蒙袂兮﹐{敦洽}騁姿。”《吕氏春秋·遇合》:“{陳}有惡人焉﹐曰{敦洽讎糜}﹐雄顙廣顔﹐色如漆赬﹐垂眼臨鼻﹐長肘而。{陳侯}見而甚説之﹐外使治其國﹐内使制其身。”{陈奇猷}校释:“敦猶言敦厚。洽﹐合也。讎﹐仇也。糜﹑靡通﹐無也。‘{敦洽讎}糜’﹐猶言敦厚和合與人無仇也。”糜﹐一本作“麋”。亦省作“[敦洽]”。{北齐}{刘昼}《新论·殊好》:“{陳侯}悦{敦洽}之醜狀﹐弗貿{陽文}之婉姿。”

  • 敦逼-汉语大词典

    敦逼

    【1】敦促逼迫。{南朝} {陈}{徐陵}《陈武帝下州郡玺书》:“朕東西退讓﹐拜手陳辭……而公卿敦逼﹐率土翹惶。”《晋书·隐逸传·戴逵》:“{孝武帝}時﹐以散騎常侍﹑國子博士累徵﹐辭父疾不就。郡縣敦逼不已﹐乃逃於{吴}。”{清}{吴伟业}《临江参军》诗:“諸營勢潰亡﹐羣公意敦逼。”

  • 敦然-汉语大词典

    敦然

    【1】淳厚貌;浑厚貌。{明}{何景明}《送萧文彧分教临川序》:“君夙有聞於鄉﹐博學明儀﹐其量淵然﹐其行敦然﹐其堪是任﹐無疑也。”{清}{恽敬}《原命》:“夫氣不有嘔然而和者乎?穆然而肅者乎?其嘔然者﹐非秩然而序﹐無以大;其穆然者﹐非攸然而通﹐無以久;其序而大﹐通而久者﹐不有其敦然者乎?”【2】粗厚结实貌。{清}{唐甄}《潜书·省刑》:“{山東}習用重刑·杖以巨竹連根爲之﹐長八尺﹐頭徑六寸﹐厚五寸﹐敦然方物也。”

  • 敦恪-汉语大词典

    敦恪

    【1】敦厚谨慎。{明}{宋濂}《故朝列大夫苏公墓志铭》:“公性敦恪﹐尚風義。”

  • 敦愿-汉语大词典

    敦愿

    【1】敦厚恭谨。《史记·货殖列传》:“{潁川}﹑{南陽}﹑{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猶有先王之遺風。{潁川}敦愿。”

  • 敦方-汉语大词典

    敦方

    【1】敦厚方正。{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爲﹐化之本也。”{晋}{袁宏}《後汉纪·灵帝纪上》:“太傅{陳蕃}敦方抗直﹐夙夜匪懈。”

  • 敦龎-汉语大词典

    敦龎

    【1】见“敦龐”。

  • 敦圉-汉语大词典

    敦圉

    【1】盛怒貌。《文选·扬雄<甘泉赋>》:“蛟龍連蜷於東厓兮﹐白虎敦圉乎{崑崙}。”{李善}注:“敦圉﹐盛怒貌。”

  • 敦洽-汉语大词典

    敦洽

    【1】见“敦洽讎糜”。

  • 敦厖-汉语大词典

    敦厖

    亦作“[敦庬]”【1】敦厚。{汉}{王充}《论衡·自纪》:“没華虚之文﹐存敦厖之朴。”{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以碩大敦厖之德﹐生於文明之運﹐矢厥謨猷﹐出入隆顯。”《後汉书·孔融传》:“古者敦庬﹐善否不别﹐吏端刑清﹐政無過失。”【2】丰厚,富足。《左传·成公十六年》:“是以神降之福﹐時無災害﹐民生敦厖﹐和同以聽。”{杜预}注:“敦﹐厚也;厖﹐大也。”{孔颖达}疏:“言人之生計﹐若財物足﹐皆豐厚而多大。”《国语·周语上》:“夫民之大事在農……敦庬純固﹐於是乎成。”{宋}{黄庭坚}《送彦孚主簿》诗:“君但隱几笑﹐諸老嘆敦厖。”

  • 敦煌石窟-汉语大词典

    敦煌石窟

    【1】见“敦煌石室”。

  • 敦品-汉语大词典

    敦品

    【1】砥砺品德。《清史稿·宣统帝纪》:“詔各部院﹑各督撫嚴劾貪官汙吏﹐並諭貴戚及中外大臣敦品勵行﹐整躬率屬。”{清}{梁章鉅}《归田琐记·谢古梅先生》:“先生敦品勵學﹐實爲儒宗。”

  • 敦穆-汉语大词典

    敦穆

    【1】见“敦睦”。

  • 敦睦-汉语大词典

    敦睦

    亦作“[敦穆]”【1】亲厚和睦。{南朝} {齐}{王俭}《褚渊碑文》:“是以仁經義緯﹐敦穆於閨庭;金聲玉振﹐寥亮於區。”{明}{方孝孺}《友于堂铭》序:“以友于名堂﹐蓋有志乎敦睦者。”《後汉书·独行传·缪肜》:“弟及諸婦聞之﹐悉叩頭謝罪﹐遂更爲敦睦之行。”【2】指使亲厚和睦。{欧阳山}《三家巷》三五:“说来说去﹐无非是什么取缔排{日}运动﹐敦睦两国邦交那一套。”《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敦睦九族﹐平章百姓﹐不聞以鬼神道治天下﹐惟陛下省察。”

  • 敦碻-汉语大词典

    敦碻

    【1】见“敦確”。

  • 敦曉-汉语大词典

    敦曉

    【1】劝勉开导。《新唐书·韦陟传》:“〔{韋陟}〕{開元}中居喪﹐以父不得志殁﹐乃與{斌}杜門不出八年。親友更往敦曉﹐乃彊調爲{洛陽}令。”

  • 敦學-汉语大词典

    敦學

    【1】勤勉学习。{唐}{苏颋}《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兹字》:“用儒今作相﹐敦學舊爲師。”《後汉书·儒林传序》:“及{鄧后}稱制﹐學者頗懈。時{樊準}﹑{徐防}並陳敦學之宜﹐又言儒職多非其人﹐於是制詔公卿妙簡其選。”

  • 敦比-汉语大词典

    敦比

    【1】治理。《荀子·荣辱》:“孝弟原慤﹐軥録疾力﹐以敦比其事業﹐而不敢怠傲。”《荀子·强国》:“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然後興之務之。如是﹐則常不勝夫敦比於小事者矣。”{王先谦}集解引{王念孙}曰:“敦﹑比皆治也……‘敦比其事業’﹐猶云治其事業耳。《彊國篇》‘敦比於小事’﹐義與此同。”

  • 敦趣-汉语大词典

    敦趣

    【1】见“敦促”。

  • 敦龐-汉语大词典

    敦龐

    亦作“[敦龎]”【1】丰厚,富足。{明}{归有光}《何氏先茔碑》:“凡{何}氏之葬者﹐悉山澤之敦龎純固﹐以忠厚世其家。”{清}{钱谦益}《<石田诗钞>序》:“{石田}生于{天順}﹐長于{成弘}﹐老于{正德}初﹐當國家昌明敦龎﹐重熙累洽之世。”【2】厚大;壮大。{宋}{陈亮}《陈府君墓志铭》:“生而敦龐﹐以壯門户;長則克家﹐以光厥祖。”《淮南子·俶真训》:“夫秋毫之末﹐淪於無閒﹐而復歸於大矣;蘆苻之厚﹐通於無無﹐而復反於敦龐。”{清}{钱谦益}《赠文文起宫相六十序》:“敦龐魁碩之人﹐應運而生。”【3】敦厚朴实。{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五〇:“里門風俗尚敦龐﹐年少争爲齒德降。”{明}{方孝孺}《王中夫先生像赞》:“生混合治安之時﹐備敦龎淳厚之氣。”{汉}{孔融}《肉刑议》:“古者敦龐﹐善否不别。”

  • 敦喻-汉语大词典

    敦喻

    【1】见“敦諭”。

  • 敦實-汉语大词典

    敦實

    【1】谓身躯粗短壮实。{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姚士杰}敦实的身体里循环的﹐就是这样气质的血型。”{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阎兴}﹐个子不太高﹐长得很敦实。”【2】指敦厚诚实的人。《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拔敦實﹐斥華僞﹐進沖遜﹐抑阿黨。”【3】敦厚诚实。《明史·儒林传二·林春》:“紳士講學京師者數十人﹐聰明解悟善談説者推{王畿}﹐志行敦實推{春}及{羅洪先}。”《南齐书·虞悰传》:“{悰}性敦實﹐與人知識﹐必相存訪﹐親疎皆有終始。”{唐}{马总}《意林》卷五:“雄聲而雌視者﹐虚僞人也;氣急而聲重者﹐敦實人也。”

  • 敦良-汉语大词典

    敦良

    【1】敦厚善良。《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姿操敦良﹐耽志好學﹐博覽雅藝。”《明史·唐枢传》:“從來發摘告訐之事﹐原不必出之敦良朴厚之人。”

  • 敦仁-汉语大词典

    敦仁

    【1】仁厚。语本《 易·繫辞上》:“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韩康伯}注:“安土敦仁者﹐萬物之情也。物順其情﹐則仁功贍矣。”《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諸葛}敦仁﹐則天活物。”

  • 敦脄-汉语大词典

    敦脄

    【1】厚背。《楚辞·招魂》:“土伯九約﹐其角觺觺些。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王逸}注:“敦﹐厚也;脄﹐背也……言土伯之狀﹐廣肩厚背。”

  • 敦忠-汉语大词典

    敦忠

    【1】犹忠厚。《史记·秦始皇本纪》:“端直敦忠﹐事業有常。”

  • 敦坐-汉语大词典

    敦坐

    【1】谓跌坐在地。{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這廝推我一個敦坐﹐告與俺那元始天尊﹐更和那熾盛光佛。”

  • 敦謹-汉语大词典

    敦謹

    【1】敦厚谨慎。《後汉书·张纯传》:“遭值篡僞﹐多亡爵土﹐{純}以敦謹守約﹐保全前封。”

  • 敦勵-汉语大词典

    敦勵

    【1】见“敦厲”。

  • 敦進-汉语大词典

    敦進

    【1】犹促进。{北齐}{邢劭}《请置学及修立明堂奏》:“敦進郡學﹐精課經業﹐如此則{元}{凱}可得之於上序﹐{游夏}可致之於下國﹐豈不休歟!”

  • 敦迫-汉语大词典

    敦迫

    【1】催逼。{晋}{葛洪}《抱朴子·自叙》:“義軍大都督邀{洪}爲將兵都尉﹐累見敦迫。”{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詔旨敦迫﹐急於星火。”亦谓紧迫。{宋}{欧阳修}《右监门卫将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人自誓不嫁﹐宗族敦迫﹐其守益堅。”{唐}{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肅宗}登寶位﹐塞望勢敦迫。”

  • 敦敕-汉语大词典

    敦敕

    【1】督察敕戒。{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詔〕使中謁者{魏郡}{清淵}{馬憲}﹐監作石橋梁柱﹐敦敕工匠。”

  • 敦厲-汉语大词典

    敦厲

    亦作“[敦勵]”【1】劝勉,勉励。{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光武}﹑{明}﹑{章}﹐尊崇節義﹐敦勵名實﹐風俗爲之一變﹐而文學爲之一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爲一藝﹐得以自資。”《旧唐书·孝友传·宋兴贵》:“弘長名教﹐敦勵風俗﹐宜加褒顯﹐以勸將來。”《明史·乔允升张玮等传赞》:“其賢者敦厲名檢﹐居官有所執争﹐即清議翕然歸之。”

  • 敦説-汉语大词典

    敦説

    【1】见“敦悦”。

  • 敦煌-汉语大词典

    敦煌

    【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置{西沙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2】县名。在{甘肃省}。{西汉}置。{十六国}{前凉}建都于此,{北周}改名{鸣沙县},{隋}{大业}初复名,{唐}末废。{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遗留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城南有{鸣沙山}﹑{月牙泉}名胜;城西北有{玉门关},西南有{阳关}遗址。1987年改设{敦煌市}。

  • 敦圄-汉语大词典

    敦圄

    【1】古代传说中的野兽,似虎而小。一说仙人名。《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真人﹐則動溶于至虚﹐而游于滅亡之野﹐騎蜚廉而從敦圄﹐馳於方外﹐休乎宇内。”{高诱}注:“敦圄﹐似虎而小;一曰仙人名也。”

  • 敦厚-汉语大词典

    敦厚

    【1】诚朴宽厚。{王西彦}《眷恋土地的人·北运河之夏》:“这是一条淳朴的河﹐好像居住在它两旁的人民一样﹐有着单纯敦厚的性格。”{宋}{苏轼}《上富丞相书》:“剛健而不爲强﹐敦厚而不爲弱﹐此明公之所得之于天。”《礼记·经解》:“其爲人也﹐温柔敦厚﹐《詩》教也。”【2】谓诗文等的风格浑厚。{明}{李时勉}《<犁眉公集>序》:“其氣壯﹐故其辭雄渾而敦厚。”{邓方}《冬日阅国初诸家诗因题绝句》之二:“獨有{愚山}愛敦厚﹐五言清絶似{瀟湘}。”【3】指使诚朴宽厚。{晋}{袁宏}《後汉纪·章帝纪上》:“{章帝}尊禮父兄﹐敦厚親戚。”{清}{昭槤}《啸亭杂录·汤文正》:“{湯文正公}{斌}撫{吴}時﹐以清介自勵﹐敦厚風化。”{唐}{高彦休}《唐阙史·荥阳公清俭》:“思得以還淳返樸﹐敦厚風俗﹐是獨憐子力用弊衣。”【4】粗壮结实。{明}{方孝孺}《医原》:“古之人多碩大敦厚﹐壽至百歲。”{骆宾基}《由于爱》:“这个身材短小﹐但却敦厚的有着坚强声音的人﹐正在宣布﹐限制三十分钟把通到瞭望哨去的电线查出断路来﹐接好。”

  • 敦牂-汉语大词典

    敦牂

    【1】古称太岁在午之年为“敦牂”,意为是年万物盛壮。《尔雅·释天》:“〔太歲〕在午曰敦牂。”{郝懿行}义疏:“《占經》引{李巡}云:‘言萬物皆茂壯﹐猗那其枝﹐故曰敦牂。’”《史记·历书》:“商横敦牂{後元}元年。”{张守节}正义:“{孫炎}注《爾雅》云:敦﹐盛也。牂﹐壯也。言萬物盛壯也。”

  • 敦慕-汉语大词典

    敦慕

    【1】勉力。《荀子·儒效》:“彼學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聖人也。”{王先谦}集解引{王引之}曰:“敦﹑慕﹐皆勉也。《爾雅》曰:‘敦﹐勉也。’《大戴記·五帝德篇》曰:‘幼而彗齊﹐長而敦敏。’《内則》曰:‘惇行孝弟。’敦﹑惇古字通。是敦爲勉也。《説文》:‘慔﹐勉也。’《爾雅》曰:‘慔慔﹐勉也。’《釋文》:‘慔﹐音墓﹐亦作慕。’是慕爲勉也。此承上文而言﹐言能行之﹐則爲士﹐行而加勉﹐則爲君子。故《曲禮》云:‘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非徒厚慕之而已也。”

  • 敦友-汉语大词典

    敦友

    【1】重视友情。{清}{钮琇}《觚賸·酒芝》:“{藴玉先生}享榮養者三十年﹐可爲疎財敦友之報。”

  • 敦敦-汉语大词典

    敦敦

    【1】独处貌;独处不移貌。{清}{汪懋麟}《唐官屯阻雨舟中写怀》诗:“船窓秋日長﹐敦敦但枯坐。”{宋}{曾巩}《不饮酒》诗:“且坐蒲團紙窓暖﹐兩衙退後睡敦敦。”《诗·豳风·东山》“敦彼獨宿﹐亦在車下”{汉}{郑玄}笺:“敦敦然獨宿於車下。”

  • 敦促-汉语大词典

    敦促

    亦作“[敦趣]”【1】催促。{唐}{刘禹锡}《唐故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史公神道碑》:“禮有金革﹐詔書敦促。”《明史·文苑传一·杨维桢》:“{洪武}二年﹐{太祖}召諸儒纂禮樂書﹐以{維楨}前朝老文學﹐遣翰林{詹同}奉幣詣門……明年﹐復遣有司敦促。”{茅盾}《追求》三:“他离开了{章女士}后﹐就有一股无名的力在他心里敦促他赶快回来。”《新唐书·马周传》:“帝即召之﹐間未至﹐遣使者四輩敦趣。”

  • 敦肅-汉语大词典

    敦肅

    【1】温厚敬诚。{唐}{颜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主于駙馬﹐大義敦肅。不恃俔天之貴﹐每極家人之禮。”

  • 敦遣-汉语大词典

    敦遣

    【1】犹恭送。{明}{宋濂}《送刘永泰还江西序》:“年高而不欲仕者復以禮而敦遣之。”《新唐书·李德裕传》:“狂人{杜景先}上言﹐其友{周息元}壽數百歲。帝遣宦者至{浙西}迎之﹐詔在所馳馹敦遣。”

  • 敦庬-汉语大词典

    敦庬

    【1】见“敦厖”。

  • 敦雅-汉语大词典

    敦雅

    【1】敦厚雅正。《三国志·蜀志·麋竺传》:“{竺}雍容敦雅﹐而幹翮非所長。”{罗惇曧}《文学源流·总论》:“文之既立﹐何殊駢散?{西漢}以前﹐渾朴敦雅﹐駢不慮雜﹐散不病野。”《明史·吴山顾锡畴等传赞》:“要其守正自立﹐不激不争﹐淳静熟雅﹐承平士大夫之風流﹐概可想見矣。”

  • 敦世厲俗-汉语大词典

    敦世厲俗

    【1】谓促使世俗风尚纯朴起来。{宋}{苏轼}《御试制科策》:“欲興利除弊則無其人﹐欲敦世厲俗則無其具。”

  • 敦飭-汉语大词典

    敦飭

    【1】整饬。{王闿运}《常公神道碑》:“天子以人情恇愳﹐民氣浮動﹐手詔敦飭﹐且宜鎮物。”{王闿运}《严咸传》:“{嚴}氏世以禮法敦飭名家﹐故人人傳{嚴}氏有跅子矣。”【2】厚重谨慎。{明}{归有光}《送嘉定丞鲁侯序》:“{嘉定}之丞{魯侯}﹐將以考績去。縣學生{龔有成}來徵予文﹐以道其行。予于侯無聞焉……{有成}又敦飭之士﹐足未嘗履侯之堂﹐而以其文請﹐是重侯之去也。”

  • 敦尚-汉语大词典

    敦尚

    【1】推崇;崇尚。{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長洲}{陸明府}在{新}爲諸生時﹐敦尚氣節﹐刻苦自厲。”{明}{归有光}《先妣事略》:“外祖與其三兄皆以貲雄﹐敦尚簡實。”《後汉书·桓郁传》:“昔五更{桓榮}﹐親爲帝師﹐子{郁}﹐結髮敦尚﹐繼傳父業﹐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

  • 敦默寡言-汉语大词典

    敦默寡言

    【1】稳重而少言语。《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回回}﹐{博果密}之子﹐{庫庫}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學能文。”

  • 敦大-汉语大词典

    敦大

    【1】敦厚宽大。《国语·郑语》:“夫{黎}爲{高辛氏}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明}{方孝孺}《希董堂记》:“{茅侯}爲人敦大和雅﹐不亢不諂。”{唐}{韩愈}《释言》:“今三賢方與天子謀﹐所以施政於天下而階太平之治﹐聽聰而視明﹐公正而敦大。”【2】指厚重博大。{宋}{陆游}《入蜀记》卷三:“大抵此山({九華})之奇在脩纖耳﹐然無含蓄敦大氣象﹐與{廬阜}﹑{天台}異矣。”

  • 敦倫-汉语大词典

    敦倫

    【1】谓敦睦人伦。{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好惡敦倫﹐無傷惡之心﹐無隱忌之志……故其心舒。”《明史·职官志二》:“務各期以敦倫善行﹐敬業樂羣﹐以修舉古樂正﹐成均之師道。”{清}{钮琇}《觚賸·两大文章》:“况皇上至聖至仁﹐以{堯}{舜}之道治天下﹐敦倫厚俗﹐遠邁前朝。”【2】指闺房之事;房事。{清}{陆以湉}《冷庐杂识·真赏难逢》:“世俗以夫婦之事爲敦倫。”{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後杂谈》:“我想﹐这和时而‘敦伦’者不失为圣贤﹐连白天也在想女人的就要被称为‘登徒子’的道理﹐大概是一样的。”{明}{于慎行}《<颜氏家训>後叙》:“夫其言閫以内﹐原本忠義﹐章敍内則﹐是敦倫之矩也。”

  • 敦慤-汉语大词典

    敦慤

    亦作“[敦█]”亦作“[敦愨]”【1】厚道,诚实。{明}{方孝孺}《采苓子郑处士墓碣》:“今世去{孔子}時益遠﹐機巧之俗勝﹐而敦敦之風微。”《东观汉记·顺帝纪》:“帝幼有厚之質﹐體有敦慤之性﹐寬仁温惠。”《荀子·王霸》:“商賈敦愨無詐﹐則商旅安﹐貨通財﹐而國求給矣。”

  • 敦勸-汉语大词典

    敦勸

    【1】敦促劝勉。{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大概就因为有这位{孟少府}的敦劝﹐{李白}在{开元}十八年的春夏之交﹐便曾经经由{南阳}到{长安}去进行过政治活动。”《後汉书·韦义传》:“〔{桓帝}〕復詔京兆尹重以禮敦勸﹐{著}遂不就徵。”{明}{李东阳}《恭题鲁府尹所藏先朝敕谕後》:“凡所策士﹐既爲親定甲乙﹐復自閲名籍﹐慰勉敦勸。”

  • 敦碩-汉语大词典

    敦碩

    【1】壮实高大。{明}{宋濂}《丽水黄府君墓铭》:“狀貌敦碩﹐髯垂至膝下。”

  • 敦惠-汉语大词典

    敦惠

    【1】敦厚仁慈。{晋}{陆机}《辩亡论下》:“先王達經國之長規﹐審存亡之至數﹐謙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清}{恽敬}《上汪瑟侍郎书》:“即如{韓樞密}之瓌傑﹐{富丞相}之重碩﹐{文丞相}之敦惠。若與之抽毫命牘﹐酬酢古今﹐析毫黍之理﹐舉邱山之事﹐恐未能盡其精微﹐周其博大。”

  • 敦閲-汉语大词典

    敦閲

    【1】见“敦悦”。

  • 敦譬-汉语大词典

    敦譬

    【1】规劝晓谕。《北齐书·赵郡王叡传》:“〔{叡}〕十歲喪母……三日水漿不入口。{高祖}與{武明婁皇后}慇懃敦譬﹐方漸順旨。”{宋}{曾巩}《使相制》:“雖敦譬之甚勤﹐顧壯懷之難奪。”《南齐书·孝义传·杜栖》:“{京産}亡﹐水漿不入口七日﹐晨夕不罷哭﹐不食鹽菜……時{何胤}﹑{謝朏}竝隱{東山}﹐遺書敦譬﹐誡以毁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