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援)是什么意思
外援←→内助-反义词词典
外援←→内助wàiyuán-nèizhù
【词性】:名
外援:来自外面的援助。
内助:来自内部的帮助。
【例】 其时军饷尚足,倘能守待外援,未尝不可以一战。(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他争取了不少内助。
求援-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求援qiúyuán
请求援助——帮助、援助(兄弟单位来求援,我们总是热心地~他们的。)
声援-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声援shēngyuán
公开发表言论支援——申讨、声讨(~霸权主义者的侵略行径,以声援被蹂躏的弱小民族。)
援助-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援助yuánzhù
支援、帮助——求援
救 搭救 打救 解救 拯救 挽救 援救-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救 搭救 打救 解救 拯救 挽救 援救
救jiù 搭救dājiù 打救dǎjiù 解救jiějiù 拯救zhěngjiù 挽救wǎnjiù 援救yuánjiù
动词。指帮助人脱离危险或困境。
“救”是通用于口语、书面语和各种场合的常用词,应用的范围很广,使脱离危险或困境的对象可以是个人、集体、人民、国家;可重叠,表示恳求的心意。例如:“多亏他救我出来”;“救救孩子……”(鲁迅:《狂人日记》);“多少人努力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个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搭救”和“打救”含有出于较强的同情心而作出具体帮助行动的意味;多用于个人或少数人的危险和灾难。“搭救”常在文艺作品中使用,虽然有着书面语色彩,也用于戏剧的对话;“打救”则是通用词,以用于口语为常。例如:“你自己的性命不要紧,难道看到先生死到临头都还不想搭救吗”(《沫若剧作选》);“没有人搭救也没有人惋惜”(阮朗:《香港风情》);“霸崽子再打人,就告诉我,我会来搭救”(《收获》,1982,1);“我感谢你,是你两次把我打救了”(《沫若剧作选》);“我们弟兄几个多亏您打救”。
“解救”强调解除危险或困难,意思没有“搭救”“打救”那么具体;既可用于个人,也可用于大的集体,甚至人民、民族。例如:“他……要用他最后的厮打拼杀,来解救这几个被俘的妇女”(曲波:《林海雪原》);解救群众是头等任务”(同上);“共产党……才能真正解救人民”(黎汝清:《万山红遍》);“共产党把中华民族从灾难深渊中解救了出来”。
“拯救”强调使从较大的危险或深重的苦难解脱出来,也同样可用于个人或大的集体,有时还能用于国家;有庄重的态度色彩,意思不如“搭救”“打救”那么具体,但比“解救”重些;一般用于书面语,具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毛主席领导红军第一次渡过黄河,把她从苦难中拯救出来”;“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拯救人类出苦海的救星”(《人民日报》,1977,8,31);“拯救她生长的故乡,拯救她的第二个祖国”(杨沫:《青春之歌》)。
“挽救”含有从危险的边缘救回来的意味;意思和“拯救”较为一致,但不如“拯救”重;使用范围比“拯救”广些,可用于病人、犯错误的人、党和国家等。例如:“听说是为了挽救六十一个祖国建设者,老艄公不顾自己正发喘,猛然从热呼呼的被窝里跳了出来,系上褡裱,吆喝一声:‘伙计们,走!’”;“这些同志都是能够挽救的,都是能够经过大家的帮助改正错误的”;“党中央在关健时刻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也挽救了被‘四人帮’扼杀的革命文艺”(草明:《指路明灯》)。
“援救”强调给人以援助,意思较轻缓;多用于集体、国家。例如:“听明白了他们的‘犯罪经过’,第一个来到他心中的事就是想援救他们”(老舍:《四世同堂》,上卷);“援救朝鲜,就是援救自己,怎么能隔岸观火呢”(《杨朔散文选》)。
攀 攀登 攀缘(攀援)-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攀 攀登 攀缘(攀援)
攀pān 攀登pāndēng 攀缘(攀援)pùnyuán
动词。表示抓住某种受力的东西往上爬。
“攀”是口语用词,有口语色彩。例如:“由于他那分无私严厉,逼迫我学会了一种攀杠杆的技术”(沈从文:《从文自传》);“大声说了几句话,他就攀上车头”(欧阳山:《三家巷》);“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傅雷家书》)。
“攀登”强调爬往高处,多用于抓住受力的东西爬向险峻山峰的情形;常在比喻中使用;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他们在难以行走的乱石丛中攀登或爬行”(黎汝清:《万山红遍》);“山路虽然相当陡峭,因为杂树丛生,却很容易攀登”(同上);“他们象革命老前辈攻打碉堡那样,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光明日报》,1977.12.23)。
“攀缘”强调抓住受力的东西爬,常用于抓住葛藤或绳索之类往上爬,特别是爬上高大树木的情形;一般只用于书面语,书面语色彩比“攀登”浓厚。例如:“我们只有攀缘悬空的铁梯而上”(《刘白羽散文选》);“顺着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同上);“高塔中心有窄而陡的扶梯,人们攀缘而上”。
“攀”在表示“跟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拉关系或结亲”的意义时(如说:“实在高攀不上”),“攀缘”在比喻投靠、依附地位高或有钱有势的人以往上爬时(如说:“此人趋炎附势,就喜欢攀缘有势力的人”〔《作品》,1964.4〕),都和本组其他的词没有同义关系。
引用 引证 征引 援引 援用-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引用 引证 征引 援引 援用
引用yǐnyòng 引证yǐnzhèng 征引zhēngyǐn 援引yuányǐn 援用yuányòng
动词。表示用别人的言论、别人著作中的材料或别人做过的事来作为根据。
“引用”强调引来使用;一般用于引书面的话语或材料。例如:“徐书记在一些发言中也常引用这里的例子作为第一手材料”(《人民文学》,1979.12.3);“每字下引证词语,详加解释,有时引用古典文献或者附有插图”(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周总理经常引用毛主席的光辉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来教育大家”。
“引证”和“征引”都含有“引来作证明”的意味;也一般用于引书面的话语或材料。“引证”在书面语和口语里都可使用;“征引”则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使用频率较低。例如:“魔鬼也能引证圣经来给自己辩护”(《上海文艺》,1977,2);“《苍颉篇》本身,在当时却还是曾经被人注意的参考书,自汉至宋,总共有四五十本著作征引过它的材料”(刘叶秋:《中国的字典》);“《汉语成语词典》对所征引的书籍的朝代、作者、书名、篇名或卷数也有少数阙如者”(《中国语文》,1979,3);“作者征引繁博,显然广泛掌握了有关资料”。
“援引”和“援用”都有“亲手引来”的意味,多用于引条文、例证、材料、事实。“援引”更强调“引”的行为;“援用”则突出引来使用。例如:“朴列斯考德在他的《诗的心理》里援引霍布斯的‘有意旨的思想’和‘联想的思想’的区别”(《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词诠》采用古书内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一…的用法,援引例证,加以解释”(刘叶秋:《中国的字典》);“有些字形早经学者考释,但与释者看法颇有分歧,这里也摘要援引”;“李延寿在《南史》中援用了《梁书》关于扶桑的条文”(《人民日报》,1980.2.25);“援用二手材料而一时又无线索可查”(《中国语文》,1979,3)。
援助 支援 赞助 援-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援助 支援 赞助 援
援助yuánzhù 支援zhīyuán 赞助zànzhù 援yuán
动词。表示支持而帮助。
“援助”较侧重于以人力、物力、财力来帮助,以增强对方的力量。例如:“经过援助国民党的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党已掌握了一部分军队”(《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美国大量援助蒋介石使得他能够举行空前大规模内战”(同上书,第四卷);“第三世界的国家之间,应该合作交流,互相援助,共同进步发展”。
“支援”较侧重于给予有力的支持,使对方的活动、事业等能正常地或很好地进行下去。例如:“冀中人民热情支援抗日的部队,农民们做的鞋都交上来了”(孙犁:《风云初记》);“我们和世界各国的革命人民,都是互相支援的”。
“赞助”含有“因赞许所从事的活动或事业而支持、帮助”的意味;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赵辛楣因为孙小姐是自己的私人,肯出力而不肯出面,只暗底下赞助刘东般的主张”(钱钟书:《围城》);“北美保险公司东亚经济总裁积极赞助他”(《当代》,1981,6)。
“援”和“援助”意思一致,但表意不如“援助”明晰;是文言词,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使用时一般要求带单音词的宾语或单音词的修饰语;现代较少使用。例如:“如果美国政府放弃现行援蒋政策,撤退驻华美军,……则中国内战必能早日结束”(《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我团受围,情况紧急,请你团速援”。
乞援-实用委婉语词典
乞援
用于请求对方给予援助。“乞”,请求给予。
请援-实用委婉语词典
请援
意为请求给予援助。多用于书面语。
手援-实用委婉语词典
手援
意为请伸出双手给予援助。也作“臂助”。多用于书面语。
援 执(執) 秉 把 操 持 握-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援 执(執) 秉 把 操 持 握
[援yuán 执(執)zhí 秉bǐng 把bǎ 操cáo 持chí 握wò]
同 都是关于手的动作,都有“用手拿”的意思。
异 【援】 ①用手拉,拽。《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右抚剑,左援带”。《孟子·离娄上》:“嫂溺,援之以手”。(溺:掉在水里)又“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②拿,拿过来。《楚辞·国殇》:“援玉桴兮击鸣鼓。”《韩非子·十过》:“援琴而鼓”。(鼓:弹奏)
【执】 ①捉拿,拘捕,擒获。《左传·昭公十一年》:“醉而执之”。《诗·大雅·皇矣》:“执讯连连”。(讯:俘虏。连连:不绝貌)《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卫君欲执孔子”。《诗·大雅·公刘》:“执豕于牢”。 ②握,持,拿住。《左传·成公十六年》:“文子执戈逐之”。《荀子·哀公》:“上车执辔”。(辔:音pèi,驾驭牲口的缰绳)《韩非子·五蠹》:“执干戚舞”。《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执锐”。 ③控制,掌握。《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又执民柄”。(掌握对百姓的赏罚)《韩非子·扬权》:“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圣人:君主。要:关键。效:效劳)
【秉】 ①用手拿着。《尚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诗·邶风·简兮》:“左手执龠,右手秉翟。” ②掌握,主持。《诗·小雅·节南山》:“秉国之均”。(均:通“钧”,指政权)《三国志·魏书·吕布传》:“共秉朝政”。
【把】 握持,攥。《战国策·秦策四》:“(商人)无把铫推耨之劳,而有积粟之实。”(铫:音yáo,大锄)王充《论衡·龙虚》:“手把其尾,拽而出之”。范仲淹《岳阳楼记》:“把酒临风”。
【操】 ①拿住,握在手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犹未能操刀使割也”。《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楚辞·九章·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②操纵,驾驶。《列子·黄帝》:“津人操舟若神”。 ③控制。《韩非子·定法》:“操杀生之柄”。
【持】①拿,拿着。《孟子·公孙丑下》:“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吾忘持度”。(度:尺子) ②把着使不动摇或坠落。《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③托着。《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孟子·滕文公上》:“疾病相扶持”。 ④掌握。《韩非子·五蠹》:“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王充《论衡·骨相》:“持国秉”。(秉:柄。国秉:国家的大权)
【握】 ①执持。《诗·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瑾、瑜:都是美玉) ②掌握,控制。《左传·闵公二年》:“握兵之要”。《韩非子·主道》:“谨执其柄而固握之”。(柄:国柄,指政权。固:牢固)
辨 “援”的用手“拉”、“拽”,其余六个词都没有这种意义。“执”的“捉拿”、“拘捕”、“擒获”,多指捉拿罪人或捕捉动物;其词义特点,总是把东西拿紧,把事物掌握牢固。“秉”的词义特点,在于表示一只手从旁边拿着一把东西,而不在于是否拿得紧,这正是他同“执”的区别。“把”的词义特点与“秉”相同。从古音、义上看,“秉”是较古的词。“把”是从“秉”演变而成的后起词。汉代以后,“秉”逐渐被“把”所代替,但“秉”的引申义“权柄”、“执掌”和“掌握”是“把”所没有的,有些习惯用法如“秉承”、“秉公”等,也是“把”不能替换的,而“把”的一些用法如“把酒”、“把握”等,也是“秉”所不具备的。“操”与“执”的意义相近,但“操”的重点不在拿得紧,掌握得牢固,而是拿得稳,掌握得熟练。“持”的词义特点重在“维护”、“保持”,而不在掌握得是否牢固或熟练,其使用最广泛。“握”同其他几个词的区别最明显,侧重把较小的东西攥在手中,词义特点与“执”的意思很相近。
声援 支援-近义词应用词典
声援 支援
声援 shēngyuán 支援 zhīyuán
【声援】公开发表言论支援。如:
1.有社会舆论的声援,敌人不敢把我们怎么样。
【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如:
2.在新社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辨析:两者都有援助支持的意思。“声援”主要指精神上道义上的援助。“支援”多指用人力、物力等去援助。前者一般用在较大的事情上,如声援柬埔寨人民抵抗越南侵略者的斗争。后者运用范围较广,如支援第三世界国家,支援灾区人民等。
支持 支援-近义词应用词典
支持 支援
支持 zhīchí 支援 zhīyuán
【支持】①勉强维持。②给以鼓励或赞助。如:
1.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支持一家人生活。
2.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如:
3.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担架,农民运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
辨析:“支持”着重于鼓励和赞助,如支持合理化建议,支持正确意见,支持他们的正义行为。“支援”着重于用人力物力援助。它既指用物力人力等具体事物给以援助,也指抽象事物,如支援祖国建设,支援解放战争,支援前线等。
扳援-古文观止词典
扳援pān yuán
【词性】:动词
攀登(1)。《瘗旅文》:扳援崖壁,行万锋之顶。——攀登悬崖峭壁,行走在无数山峰的顶上。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古文观止词典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原文出处】:东汉文
【说明】:
马援(前14-公元49),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人。归顺刘秀后,屡立大功,官至伏波将军,封安息侯。后病死军中。本文选自《后汉书》。
本文是马援在交阯时写给他侄子马严、马敦的信。信中针对二人的“喜讥议”、“通轻侠客”等问题,告诫他们应该谦虚谨慎,不要“议论人长短”,不要成为“轻薄子”。并举现实中的龙伯高和杜季良为例,具体指明了当学与不当学的对象,言辞恳切,语意亲切。
【原文】: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阯,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为‘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援-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援yuán
①牵引,拉。《孟子·离娄下》:“嫂溺,~之以手乎?”《吕氏春秋·贵生》:“王子搜~绥登车。”(绥:登车时作拉手用的绳子。)②攀缘。《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崖。”③持,拿。《左传·成公二年》:“左并辔,右~枹而鼓。”(枹fú:鼓槌。)《孟子·告子上》:“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弓缴而射之。”(缴zhuó:系有生丝绳的箭。)④引荐,举荐。《礼记·儒行》:“其举贤~能有如此者。”《荀子·仲尼》:“~贤博施,除怨而无妨害人。”⑤引用,引证。《文心雕龙·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古以证今者也。”方苞《狱中杂记》:“(康熙)五十一年,复~赦减等谪戍。”⑥助,援助。《隆中对》:“孙权据有江东,……此可以为~而不可图也。”苏洵《六国论》:“盖失强~,不能独完。”
【援笔】执笔。曹植《赠白马王彪》:“收泪即长路,~从此辞。”(即:就,走上。)
【援琴】持琴,弹琴。《韩非子·十过》:“师旷不得已,~而鼓。”(鼓:弹。)元稹《莺莺传》:“君子有~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援引】①引证。何休《〈公羊传〉序》:“~他经,失其句读。”②引荐。韩愈《县斋有怀》:“名声荷朋友,~乏姻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yī fāng yǒu nàn bā fāng zhī yuán
【释义】:
指一处有困难,大家都来帮助。李惠薪《澜沧江畔》:“看病、防病也要依靠集体的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家有困难全村寨都帮一手,群众的力量是大的。”
乞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乞援qǐ yuán
【释义】:
请求援助。梁启超《俄罗斯革命之影响》:“缓则相损,急乃乞援。”
请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请援qǐng yuán
【释义】:
请求援助。如:受灾国家向国际救援组织请援。
声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声援shēng yuán
【释义】:
以某种声势予以支援。今多指公开发表言论表示支援。梁斌《红旗谱》:“据我所知,保定周围二十多个县的青年学生,都一致声援第二师范!”
增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增援zēng yuán
【释义】:
增加人力、物力来支援(多用于军事)。田汉《卢沟桥》:“团长派我们立刻去增援。”
打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援dǎ yuán
【释义】:
攻打敌人的援军。毛泽东《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这一部署,大体如同九月间攻济打援的部署,否则不能达到歼灭黄兵团三个师的目的。”
拯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拯援zhěng yuán
【释义】:
救援。梁启超《呵旁观者文》:“如见人之溺,不思拯援,而痛恨于波涛之澎湃。”
接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接援jiē yuán
【释义】:
接应支援。毛泽东《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若这些敌人再敢西进接援三十五军,则可以直接切断其后路或直接攻北平。”
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援yuán
【释义】:
①用手牵引。如:攀援。②引用。陈白尘《大风歌》:“至于如何封赏,实在无例可援。”③帮助;救助。如:孤立无援。
援手-现代汉语大词典
援手yuán shǒu
【释义】:
伸手拉人一把以解救其困厄。语出《孟子·离娄上》:“嫂溺,援之以手。”也泛指援助。李大钊《青春》:“何待他人之援手,始以遂其生者。”
援引-现代汉语大词典
援引yuán yǐn
【释义】:
①引用。如:援引故事。②引荐。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鲁迅的进教育部乃至进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于蔡元培的援引。”
援用-现代汉语大词典
援用yuán yòng
【释义】:
①引荐使用。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试就社会中一般的情形看,有些机关的负责人喜欢援用亲戚。”②引用。如:援用成例。
援外-现代汉语大词典
援外yuán wài
【释义】:
援助外国。马季《友谊颂》:“我们的援外战士听到了这个广播,激动地涌上了甲板。”
援军-现代汉语大词典
援军yuán jūn
【释义】:
救兵;增援的军队。也指借以摆脱困境的人或事。邹韬奋《经历》:“在四面楚歌之中,忽然得到意外的援军。”
援助-现代汉语大词典
援助yuán zhù
【释义】:
支援;帮助。老舍《四世同堂》:“冠晓荷常常一方面暗中援助小太太,一方面给大赤包甜蜜的话听。”
援兵-现代汉语大词典
援兵yuán bīng
【释义】:
增援部队。柳青《铜墙铁壁》:“他竟敢在成娃娘的面前说公家慌了手脚了,恐怕打榆林的野战军败下来,支不住援兵的火了。”
援例-现代汉语大词典
援例yuán lì
【释义】:
引用成例。如:参观者援例一律买门票。
援建-现代汉语大词典
援建yuán jiàn
【释义】:
援助建设。《人民日报》1987.11.7:“大火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指挥下,援建队伍从祖国各地开来,援建物资从四面八方汇集。”
援案-现代汉语大词典
援案yuán àn
【释义】:
引用以前案例。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官厅最重援案,吾有案可援矣。”
援救-现代汉语大词典
援救yuán jiù
【释义】:
帮助;援助。巴金《家》:“他眼看着他们向那个深渊走去,却无法援救他们。”
攀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攀援pān yuán
【释义】:
同“攀缘”。邓洪《山中历险记》:“我攀援着下去一看,树丛后面还有一个石洞。”
奥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奥援ào yuán
【释义】:
内援。指在内部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巴金《知识阶级》:“张伯高的姐丈是政府的部长,他有奥援,做个大学校长,并不是件难事。”
后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后援hòu yuán
【释义】:
援军。也泛指在后面的支援力量。冰心《斯人独憔悴》:“盼望他们一齐醒悟过来,鼓起民气,可以做政府的后援。”
围城打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围城打援wéi chéng dǎ yuán
【释义】:
军事术语。先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引诱别处敌人前来救援,然后以主力部队将援敌一举歼之。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只有在‘围城打援’的方针下,目的不在打围敌,而在打援敌,对围敌作战是准备着相当地持久的,但对援敌仍然是速决。”
外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援wài yuán
【释义】:
外来的援助、救援。如:固守城池,以待外援。特指外国的援助。邹韬奋《中国对苏联的态度》:“一面要自力更生,一面要尽力争取更多的一切外援。”
应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应援yìng yuán
【释义】:
接应援助。鲁迅《致许寿裳》:“主张用白话者,近来似亦日多,但敌亦群起,四面八方攻击者众而应援者则甚少。”
求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求援qiú yuán
【释义】:
请求援助。魏巍《东方》:“杨大妈不得不到县里去求援。”
弹尽援绝-现代汉语大词典
弹尽援绝dàn jìn yuán jué
【释义】:
弹药用尽,后援断绝。比喻处境非常困难。郭沫若《洪波曲》:“迄今晨三时,敌弹尽援绝,全线动摇。”
孤立无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孤立无援gū lì wú yuán
【释义】:
单独无依靠,得不到援助。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略防御时,我们箝制方面某些支点的固守,战略进攻时遇着孤立无援之敌,都是应该承认用阵地战去对付的。”
无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援wú yuán
【释义】:
没有援助;没有后援。如:孤立无援。
支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支援zhī yuán
【释义】:
支持,援助。徐迟《火中的凤凰》:“他们捐款,募集药物,支援抗战。”
军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军援jūn yuán
【释义】:
对别国的军事援助。《人民日报》1986.4.18:“美众院通过一项替代案,否决向尼反政府武装提供军援。”
救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救援jiù yuán
【释义】:
救助,援助。何其芳《岩》:“我感觉到人在天地之间孤独得很,目睹同类匍匐将入于井而无从救援,正如对一个书中人物之爱莫能助。”
有例可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有例可援yǒu lì kěyuán
【释义】:
有成例可以援引。范文澜等《中国通史》:“现在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继位,请朝廷承认一下,算是有例可援。”
策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策援cè yuán
【释义】:
策应支援。《新华日报》1938.4.15:“广东是我们最富裕和民族性最强的一省,我希望她能支持中华民族的抗战到底,同时,作全国的策援,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赴援-现代汉语大词典
赴援fù yuán
【释义】:
犹赴救。郭沫若《芭蕉花》:“后来遇着赴援的官军才得了解放。”
上援下推-汉语大词典
上援下推
【1】谓相互济助,共同前进。语出《礼记·儒行》:“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讒諂之民,有比黨而危之者。”《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是故人之相與也﹐譬如舟車然﹐相濟達也。己先則援之﹐彼先則推之。”{唐}{韩愈}《与于襄阳书》:“豈上之人無可援﹐下之人無可推歟!何其相須之殷而相遇之踈也。”
援-汉语大词典
援
【1】请求援助。《晋书·慕容超载记》:“自古援﹐不遣大臣則不致重兵。”{梁启超}《俄罗斯革命之影响》:“緩則相損﹐急乃援。”《梁书·侯景传》:“{豐水}君臣﹐奉圖援;{關河}百姓﹐泣血請師。”
以叔援嫂-汉语大词典
以叔援嫂
【1】《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后以“以叔援嫂”谓权宜行事。{明}{徐渭}《女状元》第一出:“{春桃}若肯改粧一戰﹐管倩取唾手魁名……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權。”
交援-汉语大词典
交援
【1】谓与人交结而得其援助。《韩非子·亡徵》:“簡法禁而務謀慮﹐荒封内而恃交援者﹐可亡也。”【2】引申为朋党。《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及在朝﹐不結交援﹐專心向公。”
勢援-汉语大词典
勢援
【1】犹后盾。勢,也写作“埶”。《晋书·庾怿传》:“以{懌}寬厚容衆﹐故授以遠任﹐爲東西勢援。”《後汉书·苏不韦传》:“時{魏郡}{李暠}爲{美陽}令﹐與中常侍{具瑗}交通﹐貪暴爲民患﹐前後監司畏其埶援﹐莫敢糺問。”{宋}{岳飞}《奏除在外宫观第二札子》:“臣起身田野﹐勢援孤單。”
叔援嫂溺-汉语大词典
叔援嫂溺
【1】谓嫂溺于水,小叔可亲手援救。古礼谓“男女授受不亲”,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可破例不避嫌疑。语出《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論男女席不沾……我替爺呵﹐似叔援嫂溺難辤手。”
增援-汉语大词典
增援
【1】增加人力﹑物力来支援(多用于军事)。{田汉}《卢沟桥》第三幕:“团长派我们立刻去增援。”
大援-汉语大词典
大援
【1】有力的援助。《左传·桓公十一年》:“君多内寵﹐子無大援﹐將不立。”《陈书·吴明彻传》:“堅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審明公計將安出?”
奥援-汉语大词典
奥援
【1】内援。指在内部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明史·徐文溥传》:“時{宸濠}奥援甚衆﹐疏入﹐人咸危之。”{巴金}《沉默集·知识阶级》:“{张伯高}的姐丈是政府的部长﹐他有奥援﹐做个大学校长﹐并不是件难事。”《新唐书·李逢吉传》:“{鄭注}得幸於{王守澄}﹐{逢吉}遣從子{訓}賂{注}﹐結{守澄}爲奥援﹐自是肆志無所憚。”
右援-汉语大词典
右援
【1】援助;引荐。《新唐书·杜牧传》:“{牧}亦以疏直﹐時無右援者。從兄{悰}更歷將相﹐而{牧}回躓不自振﹐頗怏怏不平。”
四援-汉语大词典
四援
【1】四邻的援助。《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慎其四竟﹐結其四援。”{杜预}注:“結四鄰之國爲援助。”《逸周书·程典》:“協其三族﹐固其四援。”
圍城打援-汉语大词典
圍城打援
【1】军事术语。先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引诱别处敌人前来救援,然后以主力部队将援敌一举歼之。{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八节:“只有在‘围城打援’的方针下﹐目的不在打围敌﹐而在打援敌﹐对围敌作战是准备着相当地持久的﹐但对援敌仍然是速决。”{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围城打援’的办法﹐不是常使用吗?”
待援-汉语大词典
待援
【1】等待援兵;等待援救。{元}{郭钰}《感事》诗:“上相出師三月罷﹐南人待援六年過。”{郭希仁}《从戎纪略》:“{萬炳南}坐守{鳳翔}待援。”
後援-汉语大词典
後援
【1】援军。亦泛指在后面的支援力量。{冰心}《斯人独憔悴》:“盼望他们一齐醒悟过来﹐鼓起民气﹐可以做政府的后援。”《元朝秘史》卷十三:“{速别額臺}做{者别}後援﹐{脱忽察兒}做{别額臺}後援﹐令三人從{回回}住的城外繞去﹐不許動他百姓。”《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此天以君授孤也”{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孤當續發人衆﹐多載資糧﹐爲卿後援。”
形援-汉语大词典
形援
【1】指军事布局上的声援﹑呼应。《旧唐书·黄巢传》:“{巢}徒黨既盛﹐與{仙芝}爲形援。”《晋书·谢玄传》:“時{苻堅}遣軍圍{襄陽}﹐車騎將軍{桓沖}禦之。詔{玄}發三州人丁﹐遣{彭城}内史{何謙}游軍{淮}{泗}﹐以爲形援。”
外援-汉语大词典
外援
【1】外来的援助﹑救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其時軍餉尚足﹐倘能守待外援﹐未嘗不可以一戰。”《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國有外援﹐不可瀆也。”《新唐书·李华传》:“{巡}({張巡})固守亦待外援﹐援不至而食盡﹐食盡而及人﹐則{巡}之情可求矣。”{邹韬奋}《中国对苏联的态度》:“一面要自力更生﹐一面要尽力争取更多的一切外援。”【2】外部的援助力量。《北史·窦毅传》:“時與{齊}人争衡﹐戎車歲動﹐並交結{突厥}以爲外援。”《左传·文公元年》:“踐修舊好﹐要結外援﹐好事鄰國﹐以衛社稷﹐忠信卑讓之道也。”《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將軍當爲内主﹐吾爲外援。”
宗援-汉语大词典
宗援
【1】谓以同姓而攀缘结党。《魏书·恩倖传·赵邕》:“〔{趙邕}〕微與{趙脩}結爲宗援﹐然亦不甚相附也……{世宗}每出入郊廟﹐{脩}恒以常侍﹑侍中陪乘﹐而{邕}兼奉車都尉﹐執轡同載。時人竊論﹐號爲‘二趙’。”
引援-汉语大词典
引援
【1】引以为援。谓援引伴侣。《庄子·山木》:“東海有鳥焉……引援而飛﹐迫脅而棲。”【2】举用提拔。{明}{张居正}《答廉宪王凤洲》:“今同年中﹐有孤所引援﹐見居要路。”《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及{京}當國﹐定{元祐}黨籍……{康國}皆預密謀﹐故{京}引援尤力。”【3】犹引证。{宋}{施德操}《北窗炙輠》卷上:“{正夫}謂{子韶}曰:‘昨{强幼安}來説話﹐引援甚富。’”
强援-汉语大词典
强援
【1】指强有力的援助力量。《春秋·宣公十一年》“納{公孫寧}﹑{儀行父}于{陳}”{晋}{杜预}注:“二子淫昏亂人也﹐君弑之後能外託{楚}以求報君之讎﹐内結强援於國。”{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致仕{劉軍容}{玄冀}游寺﹐見此文卷﹐甚奇之﹐憐其貧窶﹐厚有濟恤。又知其{連州}人﹐朝無强援﹐謂僧曰:‘某雖閑廢﹐能爲此人致宰相。’”{明}{沈德符}《野獲编·内阁三·冢宰避内阁》:“{孫富平}與{新建}各結强援﹐相攻若胡{越}﹐而閣部成兩訟場矣。”
孤立無援-汉语大词典
孤立無援
【1】单独无依靠,得不到援助。《後汉书·班超传》:“{超}孤立無援﹐而{龜兹}﹑{姑墨}數發兵攻{疏勒}。”《三国演义》第四七回:“{周瑜}孤立無援﹐必爲丞相所擒。”{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七节:“战略防御时﹐我们箝制方面某些支点的固守﹐战略进攻时遇着孤立无援之敌﹐都是应该承认用阵地战去对付的。”亦作“[孤立無助]”。{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一:“屬者椒寢未繁﹐前星不耀﹐孤立無助﹐有識寒心。”
姻援-汉语大词典
姻援
亦作“[姻媛]”【1】犹姻亲。《太平广记》卷三四四引《河东记·成叔弁》:“忽有媒氏詣門云:‘有{田}家郎君﹐願結姻媛。’”《宋书·索虏传》:“至此非唯欲爲功名﹐實是貪結姻援。”《魏书·杨椿传》:“吾自惟文武才藝﹑門望姻援不勝他人。”{唐}{赵璘}《因话录·徵》:“{周公}制嫁娶之禮﹐安知後世以依衒姻援而求富貴?”
媒援-汉语大词典
媒援
【1】指引荐﹑攀援的人。{唐}{刘禹锡}《苏州谢恩赐加章服表》:“曾經誣毁﹐每事防虞。唯託神明﹐更無媒援。”{宋}{王禹偁}《扬州谢上表》:“伏念臣頃以藝文﹐獲塵科第﹐三館兩制﹐遍歷清華﹐千載一時﹐别無媒援。由是上惟奉主﹐旁不忌人。”
嫂溺叔援-汉语大词典
嫂溺叔援
【1】语出《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后以“嫂溺叔援”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小履紵衫》:“{李文正公}幼舉神童﹐帝抱到膝上﹐時其父拜起侍丹陛下。帝曰:‘子坐父立﹐禮乎?’對曰:‘嫂溺叔援﹐權也。’”
枝援-汉语大词典
枝援
【1】支援。支持和援助。《魏书·恩倖传·侯刚》:“乃領軍{元叉}執政擅權﹐樹結親黨﹐{剛}長子﹐{叉}之妹夫﹐乃引{剛}爲侍中﹑左衛將軍﹐還領尚食典御﹐以爲枝援。”
根援-汉语大词典
根援
【1】谓根干枝叶。喻皇亲党羽。{晋}{庾亮}《让中书监表》:“臣歷觀庶姓在世﹐無黨於朝﹐無援於時﹐植根之本輕也薄也。苟無大瑕﹐猶或見容。至外外戚﹐憑託天地﹐勢連四時﹐根援扶疏﹐重矣大矣。”
植援-汉语大词典
植援
【1】筑篱笆;筑垣。《宋书·谢灵运传》:“穿池植援﹐種竹樹堇﹐驅課公役﹐無復期度。”{清}{杜岕}《姚后陶自北归三日後招集新居看洒扫庭奥喜赋》:“灑掃既已畢﹐植援臨水涯。”
榮援-汉语大词典
榮援
【1】见“榮將”。
樊援-汉语大词典
樊援
【1】犹樊篱。援,通“楥”,篱柱。借指樊篱间的燕雀。{袁枚}《随园诗话》卷九引{清}{潘汝晟}《偶成》诗:“鶴老心萬里﹐鵬怒翼九州。未免笑樊援﹐豈屑伍喧啾。”
樹援-汉语大词典
樹援
【1】谓建立奥援。《镜花缘》第六八回:“惟是臣離本邦業已二載﹐當日讀書東朝﹐既未樹援﹐此時回國﹐亦豈另有腹心;勢甚孤而年又稚﹐安得不時切悚惶!”
支援-汉语大词典
支援
【1】支持,援助。{徐迟}《火中的凤凰》:“他们捐款﹐募集药物﹐支援抗战。”{李準}《耕云记》:“后来城市支援的大水泵﹑电动机也来了﹐大伙信心更高。”
猱援-汉语大词典
猱援
【1】轻捷攀援。{宋}{洪迈}《夷坚丁志·卓笔峰》:“村民能猱援者﹐嘗登之。”
戚援-汉语大词典
戚援
【1】亲党的援助。《陈书·文学传·颜晃》:“{晃}家世單門﹐傍無戚援﹐而介然脩立﹐爲當世所知。”
救援-汉语大词典
救援
【1】救助,援助。{宋}{欧阳修}《论水洛城事宜保全刘沪等札子》:“臣又聞{水洛}之戍﹐雖能救援{秦州}﹐而須藉{渭州}應副。”{何其芳}《画梦录·岩》:“我感觉到人在天地之间孤独得很﹐目睹同类匍匐将入于井而无从救援﹐正如对一个书中人物之爱莫能助。”《三国志·魏志·陈矫传》:“鄙郡雖小﹐形便之國也﹐若蒙救援﹐使爲外藩﹐則{吴}人剉謀﹐{徐方}永安。”
求援-汉语大词典
求援
【1】请求援助。{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下:“不逞之徒﹐因説{建德}送{蕭皇后}及宫人﹐多齎金帛﹐重賂{突厥}﹐市馬而求援。”{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九章:“{凤凰堡}的建社工作受到重重阻挠﹐{杨大妈}不得不到县里去求援。”{清}{龙启瑞}《何雨人家传》:“君聞變﹐先以老弱藏鄉僻善處﹐而與族弟{進賢}急去省門求援。”
汲援-汉语大词典
汲援
【1】引荐提拔。{明}{张居正}《祭秦白崔先生文》:“假令先生上無汲援﹐下無推轂﹐{謝安}之治不下於{東山}﹐{蒙叟}之舟得藏於巨壑﹐則先生必且終老林泉。”
牽援-汉语大词典
牽援
【1】犹牵引。拉,拉住。《孟子·离娄上》“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汉}{赵岐}注:“見嫂溺水則當以手牽援之否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若水》:“高山嵯峨﹐巖石磊落﹐傾側縈洄﹐下臨峭壑﹐行者扳緣牽援繩索。”{唐}{元稹}《去杭州》诗:“每出新詩共聯綴﹐閑因醉舞相牽援。”
打援-汉语大词典
打援
【1】攻打敌人的援军。{毛泽东}《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这一部署﹐大体如同九月间攻{济}打援的部署﹐否则不能达到歼灭{黄}兵团三个师的目的。”
扳援-汉语大词典
扳援
【1】援引;引以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一·葛端肃公家训》:“此宅以有家廟家塾……勢不得不從濶大。以後子孫出居﹐每宅寬只許五楹﹐深約三四進﹐勿妄扳援此宅規制。”{唐}{韩愈}《答崔立之书》:“扳援古昔﹐辭義高遠。”【2】攀附;依附。{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近年牛醫兒﹐城社更扳援。”{宋}{曾巩}《谢中书舍人表》:“無因緣毫髮之扳援﹐有積累丘山之忌嫉。”{汉}{严忌}《哀时命》:“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與期。”{清}{唐甄}《潜书·尚治》:“講學必樹黨﹐樹黨必争進退﹐使學者扳援奔趨而失其本心。”【3】挽留。{宋}{苏轼}《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一:“吏民莫扳援﹐歌管莫淒咽。”【4】攀着他物向上或向前。{唐}{陆龟蒙}《蟹志》:“漁者緯蕭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斷﹐斷其江之道焉爾﹐然後扳援越軼﹐遯而去者十六七。”{宋}{苏辙}《许州留别顿主簿》诗:“歸路逢僧蹔容與﹐登山無力强扳援。”{明}{方孝孺}《游清泉山记》:“縱偶登之﹐手疲於扳援而趾病於踐履。”
抽援-汉语大词典
抽援
【1】引荐。{汉}{蔡邕}《太尉杨公碑》:“沙汰虚宂﹐料簡貞實﹐抽援表達﹐與之同蘭芳﹐任鼎重。”
拯援-汉语大词典
拯援
【1】救援。{唐}{裴铏}《传奇·崔炜》:“龍王能施雲雨﹐陰陽莫測﹐神變由心﹐行藏在己﹐必能有道拯援沉淪。”{梁启超}《呵旁观者文》:“如見人之溺﹐不思拯援﹐而痛恨於波濤之澎湃。”
捕援-汉语大词典
捕援
【1】索求推举。《管子·四称》:“〔無道之臣〕擅創爲令﹐迷或其君。生奪之政﹐保貴寵矜﹐遷損善士﹐捕援貨人。”{尹知章}注:“其所捕追而援引者﹐唯財貨之人。”
援應-汉语大词典
援應
【1】声援接应。{揆郑}《哀政闻社员》:“自負以爲新進﹐鋭意更張﹐海外大政客﹐又能與爲援應。”{清}{魏源}《圣武记》卷七:“我兵攻一方﹐則各方援應。”
援據-汉语大词典
援據
【1】引证。《北史·苏琼传》:“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積年不斷﹐各相援據﹐乃至百人。”《宋史·胡颖传》:“{穎}博學彊記﹐下筆千言﹐援據經史﹐切當事情。”{晋}{郭璞}《<尔雅>序》:“事有隱滯﹐援據徵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汤氏佣》:“留書千言﹐文詞博奥﹐自叙悲憤﹐援據古今﹐多出意表。”
援案-汉语大词典
援案
【1】引用以前案例。{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二篇第一章:“官廳最重援案﹐吾有案可援矣。”
援筆-汉语大词典
援筆
【1】执笔。{宋}{惠洪}《法云同王敦素看东坡枯木》诗:“爲君援筆賦新詩﹐詩成一笑塵寰小。”{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击砚图》:“時{沈石田}在座﹐乃援筆于便面作《擊硯圖》。”{张篁溪}《<章太炎先生在狱佚闻录>序》:“辛亥九月歸國﹐余與晤談往事﹐援筆記之﹐用備他年修革命史時之參考。”《韩诗外传》卷二:“{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國}霸。{楚}史援筆而書之于策。”{三国} {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之七:“收淚即長路﹐援筆從此辭。”
援推-汉语大词典
援推
【1】谓引之使来,推之使去。《吕氏春秋·荡兵》:“援推﹐兵也;連反﹐兵也。”{陈奇猷}校释引{毕沅}曰:“援推﹐義當與推挽同﹐或援之使來﹐或推之使去﹐有分别﹐見即兵象矣。”
援送-汉语大词典
援送
【1】犹护送。《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上方治兵﹐而{吐蕃}已渡{便橋}﹐倉猝不知所爲。丙子﹐出幸{陝州}……{珙}越次言曰:‘公何不言!’{子儀}責讓之﹐以兵援送行在。”《资治通鉴·後汉高祖天福十二年》:“癸卯﹐{晉}主與{李太后}﹑{安太妃}﹑{馮后}及弟{睿}﹐子{延煦}﹑{延寳}俱北遷﹐後宫左右從者百餘人。{契丹}遣三百騎援送之。”{胡三省}注:“援送者﹐送其行以爲防援。”
援外-汉语大词典
援外
【1】援助外国。{马季}《友谊颂》:“我们的援外战士听到了这个广播﹐激动地涌上了甲板。”【2】勾结外来力量。《韩非子·说疑》:“此九人者之爲其臣也﹐皆朋黨比周以事其君﹐隱正道而行私曲﹐上逼君﹐下亂治﹐援外以撓内﹐親下以謀上﹐不難爲也。”
援卒-汉语大词典
援卒
【1】押送罪犯的兵卒。{明}{王志坚}《表异录·刑法》:“{王伽}謂囚{李參}等曰:‘卿輩自犯國刑﹐身嬰縲紲﹐固其職也。重勞援卒﹐豈不愧心哉。’”
援救-汉语大词典
援救
【1】帮助;援助。{巴金}《家》十四:“他眼看着他们向那个深渊走去﹐却无法援救他们。”{清}{许秋垞}《闻见异辞·救缢投军》:“主感援救之恩﹐酬以白金三十兩。”《後汉书·臧洪传》:“城中糧盡﹐外無援救。”
援拾-汉语大词典
援拾
【1】提携收录。旧用为缔姻时女方对男家同意订婚的谦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萬一能成﹐肯賜援拾否?”《太平广记》卷四二九引{唐}{薛渔思}《河东记·申屠澄》:“{澄}愕然歎曰:‘小娘子明慧若此﹐某幸未昏﹐敢請自媒如何?’翁曰:‘……頗有過客﹐以金帛爲問﹐某先不忍别﹐未許。不期貴客又欲援拾﹐豈敢惜﹐即以爲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陳﹐幸垂援拾。”
援納-汉语大词典
援納
【1】擢用接纳。《汉书·孔光传》:“放遠讒説之黨﹐援納斷斷之介。”
援兵-汉语大词典
援兵
【1】增援部队。{明}{唐顺之}《三沙报捷疏》:“臣即馳往{杭州}﹐會同{宗憲}前後計發援兵一萬八千餘人。”{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四:“吾已飛檄帥帳﹐求援兵﹐不久必至。”{柳青}《铜墙铁壁》第八章:“他竟敢在{成娃}娘的面前说公家慌了手脚了﹐恐怕打{榆林}的野战军败下来﹐支不住援兵的火了。”
援庇-汉语大词典
援庇
【1】援引庇护。{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無朋友爲臣吹嘘﹐無親黨爲臣援庇。”
援拔-汉语大词典
援拔
【1】缓急。《逸周书·文酌》:“一曰騰咎信志。二曰援拔瀆謀。三曰聚疑沮事。”{朱右曾}校释:“援讀曰爰﹐緩也。拔﹐急也。”
援桴-汉语大词典
援桴
【1】见“援枹”。
援剿-汉语大词典
援剿
【1】引用抄袭。{清}{恽敬}《重刻<脉经>序》:“此書前後凡四刻矣﹐各序皆斥{五代}{高陽生}《脈經歌》援剿經説﹐粗工便之﹐致此書傳習不廣﹐此醫學所以日陵夷也。”
援傅-汉语大词典
援傅
【1】见“援附”。
援古刺今-汉语大词典
援古刺今
【1】引述故事古义以讽刺今事。{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六:“援古刺今﹐箴戒得失﹐謂之箴。”《天讨·豕韦之裔<普告汉人>》:“述懷詠史﹐不過詞人之習態﹐不可以爲援古刺今。”
援翰-汉语大词典
援翰
【1】执笔。{晋}{向秀}《思旧赋》:“佇駕言其將邁兮﹐故援翰以寫心。”{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顧司空}時爲{揚州}别駕﹐援翰曰:‘{王光禄}遠避流言﹐明公蒙塵路次﹐羣下不寧﹐不審尊體起居何如?’”
援舉-汉语大词典
援舉
【1】引荐。{汉}{应劭}《风俗通·愆礼·弘农太守河内吴匡》:“後{匡}({吴匡})去{濟南}相﹐{瓊}({黄瓊})爲司空﹐比比援舉﹐起家﹐拜尚書﹐遷{弘農}。”
援用-汉语大词典
援用
【1】引荐使用。{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干部与待遇一》:“试就社会中一般的情形看﹐有些机关的负责人喜欢援用亲戚。”【2】引用。如:援用成例。
援牘-汉语大词典
援牘
【1】执简。谓写作。{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淮南}崇朝而賦騷﹐{枚皐}應詔而成賦﹐{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似宿構……雖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援拯-汉语大词典
援拯
【1】援救,帮助。《旧唐书·李繁传》:“{泌}之故人爲宰相﹐左右援拯﹐後得累居郡守﹐而力學不倦。”{明}{王世贞}《觚不觚录》:“四十年前山人出外﹐僅一{吴擴}﹐其所交不過數十人﹐然易爲援拯﹐足自温飽。”{唐}{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以愚思之﹐欲人之不怨﹐莫若遷授之有常﹐欲人之竭誠﹐莫若援拯於焚溺。”
援助-汉语大词典
援助
【1】支援;帮助。{老舍}《四世同堂》七:“{冠晓荷}常常一方面暗中援助小太太﹐一方面给{大赤包}甜蜜的话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那兩位侍郎﹑京堂﹐更暗爲援助﹐鍛煉成獄﹐把那都老爺革職﹐發往軍臺。”《後汉书·耿弇传》:“{永}北還﹐而{代}令{張曄}據城反畔﹐乃招迎{匈奴}{烏桓}以爲援助。”《旧唐书·昭宗纪》:“{王鎔}感{匡威}援助之惠﹐乃築第於{恒州}﹐迎{匡威}處之。”
援古證今-汉语大词典
援古證今
【1】引述故事古义以论证今事。{清}{彭绍刊}《陈和叔传》:“{和叔}所草奏﹐援古證今﹐剴切詳盡。”《宋史·韩肖胄传》:“援古證今﹐切於時用﹐非世官不能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
援驗-汉语大词典
援驗
【1】引证。《新唐书·儒学传上·曹宪》:“{太宗}嘗讀書﹐有奇難字﹐輒遣使者問{憲}﹐{憲}具爲音注﹐援驗詳複﹐帝咨尚之。”
援溺-汉语大词典
援溺
【1】救人于苦难。{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慈善家之踊跃》:“雖有纓冠被髮之懷﹐而無從施援溺救焚之計﹐此則仁人志士所爲北望傷心﹐不啻己飢己溺者矣。”《魏书·萧衍传》:“致符上帝﹐援溺下土。”
推援-汉语大词典
推援
【1】擢用。《旧唐书·儒学传下·徐岱》:“尋爲朝廷推援﹐改{河南府}{偃師縣}尉。”【2】尊重援助。《东周列国志》第八五回:“四家相結益深﹐約定彼此互相推援﹐共成大事。”
接援-汉语大词典
接援
【1】接应支援。{毛泽东}《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若这些敌人再敢西进接援三十五军﹐则可以直接切断其后路或直接攻{北平}。”【2】援引,引荐。{晋}{葛洪}《抱朴子·交际》:“始如形影﹐終爲參辰﹐至歡變爲篤恨﹐接援化成讎敵。”{元}{刘祁}《归潜志》卷十:“{完顔守貞}相{章宗}﹐屢正者﹐有重望﹐自號{冷岩}﹐接援士流。”
援-汉语大词典
援
《集韻》胡玩切,去换,曉。【1】见“畔援”。
援-汉语大词典
援
《廣韻》雨元切,平元,云。《廣韻》王眷切,去線,云。【1】牵拉﹐牵引。《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右撫劍﹐左援帶﹐命驅之出。”《後汉书·王符传》:“{規}({皇甫規})素聞{符}名﹐乃驚遽而起﹐衣不及帶﹐屣履出迎﹐援{符}手而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碧碧》:“女吃吃笑﹐解足纏抛與一端﹐援之而上。”【2】攀缘。{汉}{张衡}《西京赋》:“熊虎升而拏攫﹐猨狖超而高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路出北巘﹐勢多懸絶﹐來去者咸援蘿騰崟﹐尋葛降深。”{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其北皆崖石巉削﹐無路可援。”【3】谓依附权势往上爬。《礼记·中庸》:“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清}{唐甄}《潜书·卿牧》:“凡爾百職﹐有功不伐﹐有能不矜﹐居上不驕﹐居下不援。”【4】攀折。《吕氏春秋·下贤》:“桃李之垂於行者﹐莫之援也。”{宋}{司马光}《邴吉论》:“{子産}爲政﹐桃李垂於街者莫援。”【5】荐举;提拔。《礼记·儒行》:“其舉賢援能有如此者。”{宋}{苏轼}《答曾舍人启》:“某官異材秀出﹐博學名家……今乃援而進之﹐論者惜其晚矣。”《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及{英宗}朝﹐{特們德爾}再相﹐復援爲左丞。”【6】引用;引证。《礼记·缁衣》:“臣儀行不重辭﹐不援其所不及。”{郑玄}注:“援﹐猶引也。”《後汉书·冯衍传下》:“援前聖以制中兮﹐矯二主之驕奢。”{明}{冯梦龙}《智囊补·语智·苏子由》:“今乃是陛下開端﹐後世子孫﹐必援陛下以爲例。”{陈白尘}《大风歌》第三幕:“至于如何封赏﹐实在无例可援。”【7】帮助;救助。《国语·鲁语上》:“爲四鄰之援﹐結諸侯之信。”{三国 魏}{李康}《运命论》:“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宋}{岳珂}《桯史·楚齐僭册》:“命爾爲皇帝﹐以援斯民。”{望帝}《四川讨满洲檄文》:“徒以矢盡援絶﹐孤立重圍而至亡。”【8】执;持。《荀子·正论》:“今人或入其央瀆竊其豬彘﹐則援劍戟而逐之﹐不避死傷。”{晋}{潘岳}《笙赋》:“援鳴笙而將吹﹐先嗢噦以理氣。”{唐}{杜甫}《客居》诗:“篋中有舊筆﹐情至時復援。”{明}{冯梦龙}《智囊补·语智·马圉》:“{景公}有馬﹐其圉人殺之;公怒﹐援戈將自擊之。”【9】《墨子》中的逻辑术语。谓引彼以例此。犹今言类比推理。《墨子·小取》:“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獨不可以然也。’”{孙诒让}间诂:“《説文·手部》云:‘援﹐引也。’謂引彼以例此。”【10】以树木组成的园林卫护物;篱笆。《晋书·孝友传·桑虞》:“{虞}以園援多棘刺﹐恐偷見人驚走而致傷損﹐乃使奴爲之開道。”{南朝 宋}{鲍照}《在江陵叹年伤老》诗:“池瀆亂蘋萍﹐園援美花草。”{唐}{李商隐}《杏花》诗:“援少風多力﹐牆高月有痕。”{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三:“既又挽草爲援﹐以御烜日。”【11】戈的横刃。《周礼·考工记·冶氏》:“戈廣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援﹐直刃也。”{孙诒让}正义:“然古戈平頭﹐實無直刃﹐援乃其横刃。”{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三:“{宋戴公}戈……援長四寸三分﹐胡博七分﹐{顔氏}呼爲小戈。”【12】通“[爰]”。怨恨。《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己雖不能﹐亦不以援人。”{俞樾}《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方言》曰:‘爰﹐恚也。’援與爰通。不以援人者﹐不以恚人也。小人耻己之不能因而忌人之能﹐君子不然﹐故己雖不能亦不以援人也。”【13】通“[爰]”。缓。参见“[援拔]”。
援軍-汉语大词典
援軍
【1】救兵;增援的军队。{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下·孔宥函太仆诗》:“《歸舟雜感》十二首云……{皖水}東偏方告警﹐援軍早晩下{洪都}。”【2】指借以摆脱困境的人或事。{邹韬奋}《经历》八:“在四面{楚}歌之中﹐忽然得到意外的援军。”
援持-汉语大词典
援持
【1】执持。谓阻止。《三国志·魏志·曹仁传》:“{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矯}等共援持之。”
援引-汉语大词典
援引
【1】犹指引。{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归真》:“常思闡明真道以援引世人﹐而提撕警覺之不倦。”【2】引证。{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謂{中國}只可立憲﹐不能革命﹐援引今古﹐灑灑萬言。”{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一:“凡三百六十事﹐而援引書百餘種﹐每一書皆録一事。”《三国志·魏志·臧洪传》:“重獲來命﹐援引古今﹐紛紜六紙﹐雖欲不言﹐焉得已哉。”{汉}{何休}《<公羊传>序》:“援引他經﹐失其句讀。”{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茹韵香先生》:“四部七録﹐信口援引﹐詩文奇速﹐頃刻萬言。”【3】提拔;引荐。{汉}{王充}《论衡·效力》:“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將援引薦舉﹐亦將棄遺於衡門之下。”{宋}{司马光}《遗表》:“喜則數年之間﹐援引登青雲;怒則黜逐擯斥﹐終身沈草萊。”{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鲁迅}的进教育部乃至进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于{蔡元培}的援引。”{唐}{韩愈}《县斋有怀》诗:“名聲荷朋友﹐援引乏姻婭。”
援接-汉语大词典
援接
【1】救援接应。《新唐书·李勉传》:“{李希烈}圍{襄城}﹐詔{勉}出兵救之﹐帝又遣神策將{劉德信}以兵三千援接。”《明史·王复传》:“{延綏}將校視他鎮爲少﹐調遣不足﹐請增置參將二人﹐統軍九千﹐使駐要地﹐互相援接﹐實今日急務。”
援毫-汉语大词典
援毫
【1】执笔。{唐}{方干}《李侍御上虞别业》诗:“真爲援毫方掩卷﹐常因按曲便開尊。”{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所和韩康公忆持国》之一:“援毫欲作衣冠表﹐盛事終當繼八{蕭}。”{明}{刘基}《题仲山和尚群鱼图》诗:“上人安知身非魚﹐援毫貌出態更殊。”
援手-汉语大词典
援手
【1】伸手拉人一把以解救其困厄。语出《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父陷寃獄﹐得公一語可活。公肯援手﹐當不惜此身。”{宋}{苏轼}《洗玉池铭》:“援手之勞﹐終睨莫拾。”【2】泛指援助。《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不遇援手﹐焉復其所。”{李大钊}《青春》:“何待他人之援手﹐始以遂其生者。”
援奥-汉语大词典
援奥
【1】奥援,内援。《新唐书·裴度传》:“始﹐議者謂{度}無援奥﹐且久外﹐爲姦憸拫抑﹐慮帝未能其忠。”
援簭-汉语大词典
援簭
【1】见“援噬”。
援繫-汉语大词典
援繫
【1】犹攀附。旧谓求婚之谦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緣翁盛德﹐乃敢遽陳朴魯:僕有幼弟三郎﹐十七歲矣。讀書肄業﹐頗不頑冥﹐欲求援繫﹐不嫌寒賤否?”
援例-汉语大词典
援例
【1】引用成例。{元}{李翀}《日闻录》卷一:“國朝{杭城}每歲三月初八日迎佛會﹐有一士人建言﹐欲援例迎夫子。”{唐}{李德裕}《赐回鹘嗢没斯等诏》:“若一處開恩﹐必自兹援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有{山西}商﹐居京師信成客寓﹐衣服僕馬皆華麗﹐云且援例報捐。”
援照-汉语大词典
援照
【1】犹按照。{清}{夏燮}《中西纪事·漏卮本末》:“{余葆純}固請裁减﹐乃勸{義律}援照成本﹐按原索之一千二百萬减半償之﹐遂罷兵。”{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到臣當經辦文照會{英國}外部﹐援照公法及各國常例﹐聲明{中國}可派領事官﹐分駐{英國}屬境。”
援琴-汉语大词典
援琴
【1】持琴;弹琴。{明}{徐渭}《代贺张相公启》:“伏以孝有餘哀﹐終身卻棗﹐禮緣中制﹐迨吉援琴。”《韩非子·十过》:“{平公}曰:‘善。’乃召{師涓}﹐令坐{師曠}之旁﹐援琴鼓之。”《三国志·蜀志·郤正传》:“{雍門}援琴而挾説﹐{韓哀}秉轡而馳名。”{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無投梭之拒。”
援附-汉语大词典
援附
【1】亦作“[援傅]”。依附。{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夏后}興﹐母系始絶﹐往往以官﹑字﹑謚﹑邑爲氏……及{漢}{魏}世守其牒﹐則時以門資勳伐援傅。要其大體﹐未嘗凌襍也。”{清}{顾炎武}《与卢某书》:“尚書當日足跡從未至{吴}﹐既非{吴}人﹐又非{吴}官﹐爲子孫者欲立家祠﹐自當别剏一室﹐特奉一主﹐而偪處異姓之卑官﹐援附無名之血食﹐於義何居。”【2】谓引用依据的某事或某文。{明}{张居正}《请重修<大明会典>疏》:“凡百有司﹐艱於考據﹐諸所援附﹐鮮有定畫。”
援立-汉语大词典
援立
【1】犹扶立。指扶立帝后及太子。《周书·萧圆肃传》:“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莫不援立太子﹐爲皇之貳。”《後汉书·谢弼传》:“皇太后定策宫闈﹐援立聖明。”{宋}{曾巩}《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并状》:“〔皇太后〕在先帝及陛下之日﹐非特始終孝愛兩義俱隆﹐實有援立鎮撫之大功。”{清}{姚鼐}《<西魏书>序》:“天子寄居﹐亟立亟廢﹐蓋{高歡}一人而援立之帝三焉。”【2】谓引以为正妻。{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吾士大夫之家﹐娶婦必敵﹐苟不能娶﹐即聲伎之美者﹐或援立之﹐奈何婚眇嫗之陋女?”
援噬-汉语大词典
援噬
亦作“[援簭]”【1】引申指肉刑。【2】谓捕执而咬食之。《周礼·考工记·梓人》:“凡攫閷援簭之類﹐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贾公彦}疏:“攫著則殺之﹐援攬則噬之。”引申指肉刑。{章炳麟}《訄书·商鞅》:“民有不率﹐計畫至無俚﹐則始濟之以攫殺援噬。此以刑維其法﹐非以爲本。”
援推術-汉语大词典
援推術
【1】《墨子》中由彼及此的推理方法。相当于类比推理。 语本《墨子·小取》:“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獨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於其所取者,予之也。”{孙诒让}间诂:“謂所求者在此,所不求者在彼,取彼就此以得其同,所謂予之也。”{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我们须得知道﹐这只是辩论时使用的所谓援推术而已。”
援枹-汉语大词典
援枹
亦作“[援桴]”【1】手持鼓槌。谓随时可以指挥进军。古时以击鼓指挥军队进击。《左传·成公二年》:“左并轡﹐右援枹而鼓。”《吕氏春秋·执一》:“援桴一鼓﹐使三軍之士樂死若生。”《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是以援枹秉麾之將﹐拔距投石之士﹐含怒作色﹐如赴私讎。”{清}{冯桂芬}《赠骑都尉世职候选道刘君家传》:“一軍喜躍﹐援桴而前﹐麾下無不一當十。”{明}{屠隆}《昙花记·讨贼立功》:“前鋒手執■弧﹐中軍親自援枹。”
援進-汉语大词典
援進
【1】提拔任用。《宋史·鞠咏传》:“臣願陛下以援進忠良﹑退斥邪佞爲國寳﹐以訓勸兵農﹑豐積倉廪爲天瑞。”
援免-汉语大词典
援免
【1】引用律例以减免其罪。《六部处分则例·刑部·审断下》:“{直省}審擬題結之犯﹐適遇恩赦之年﹐該督撫將應赦之犯不爲援免者﹐係斬絞人犯降一級調用﹐係軍流以下人犯罰俸一年。”《天雨花》第十六回:“{儀貞}一夜不眠﹐淚流滿枕﹐挨到五更時候﹐即起身寫一書寄與{秀貞}﹐備將始末根由説明﹐及啟奏當今﹐天言不准援免等語﹐候天明了﹐密密封固﹐付{左安}逕送監中。”
撣援-汉语大词典
撣援
【1】牵引。《广雅·释训》:“撣援﹐牽引也。”{王念孙}疏证:“撣之言蟬連﹐援之言援引﹐皆憂思相牽引之貌也。”{唐}{元结}《演谟》:“撣援■挻﹐轉扇不歇。”
攀援莖-汉语大词典
攀援莖
【1】细长柔软﹐不能直立﹐靠卷须(如葡萄﹑黄瓜)或吸盘(如爬山虎)附着他物向上生长的茎。
攀援-汉语大词典
攀援
【1】谓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动﹑延伸。{南朝} {宋}{谢灵运}《山居赋》:“蘿蔓延以攀援﹐花芬薰而媚秀。”《庄子·马蹄》:“是故禽獸可係羈而遊﹐鳥雀之巢可攀援而窺。”{清}{昭槤}《啸亭杂录·茅麓山》:“諸將皆於層巖陡壁間﹐草衣卉服﹐攀援荆葛而進。”{元}{许谦}《冯公岭》诗:“攀援何異{蜀}道難﹐氣竭神疲背流汗。”{邓洪}《山中历险记》:“我攀援着下去一看﹐树丛后面还有一个石洞。”{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攀援而登﹐箕踞而遨。”【2】援用﹐引用。{宋}{司马光}《令三省诸司无条方用例白札子》:“近歲三省及百司多用例破條﹐諸色人亦多於條外攀援體例﹐希求恩澤。”{宋}{苏轼}《将合转一官与李直方酬奖状》:“臣又慮朝廷惜此恩例﹐恐今後妄有攀援。”【3】援引提拔;支持。《资治通鉴·汉昭帝元平元年》:“今帝崩無嗣﹐大將軍惟思可以奉宗廟者﹐攀援而立大王﹐其仁厚豈有量哉!”《汉书·翟方进传》:“〔{朱博}等〕與{立}交通厚善﹐相與爲腹心﹐有背公死黨之信﹐欲相攀援﹐死而後已。”{清}{刘大櫆}《与某翰林书》:“獨先生于{櫆}﹐非有攀援之交﹐共事之情﹐久故之知……一旦見其文﹐擊節賞歎。”【4】追随;依附。{明}{陈继儒}《读书镜》卷二:“人主宫闈之中﹐少有偏暱﹐臣子不可妄有攀援﹐亦不可過爲排擊。”{太平天囯}{洪仁玕}《资政新篇》:“凡子臣弟友﹐各有分所當爲﹐各有奉值﹐各有才德﹐各宜奮力上進﹐致令聞外著﹐豈可攀援以玷仕途?”《楚辞·远游》:“{軒轅}不可攀援兮﹐吾將從{王喬}而娱戲。”{唐}{孟郊}《戏赠无本》诗之二:“相思塞心胸﹐高逸難攀援。”【5】挽留。《汉书·杜钦传》:“主上照然知之﹐故攀援不遣。”{三国} {魏}{曹丕}《与吴质书》:“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有例可援-汉语大词典
有例可援
【1】有成例可以援引。{{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现在{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继位﹐请朝廷承认一下﹐算是有例可援。”{清}{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书》:“惟生傳則自古有之﹐如{韓昌黎}之于{何蕃}﹐{司馬温公}之于{范鎮}﹐有例可援。”{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只要是有例可援的事情﹐都可以答应。”
朋援-汉语大词典
朋援
【1】勾结引援。《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二年》:“一有此端﹐私招朋援﹐臧否毁譽﹐功負賞罰﹐心有所易。”
營援-汉语大词典
營援
【1】见“營將”。
應援-汉语大词典
應援
【1】接应援助。{三国} {蜀}{诸葛亮}《将苑·击势》:“若用賢授能﹐糧食羡餘﹐甲兵堅利﹐四鄰和睦﹐大國應援﹐敵有此者﹐引而計之。”{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主张用白话者﹐近来似亦日多﹐但敌亦群起﹐四面八方攻击者众而应援者则甚少。”{清}{侯方域}《南省试策一》:“大臣以逢迎皇帝而結納乎内臣﹐内臣以嘗試皇帝而應援乎大臣。”《金史·李喜住传》:“聞{亳州}{王進}反正﹐制旨以{喜住}爲振武都尉﹐將兵三千應援。”
相援-汉语大词典
相援
【1】救助。{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卿果死﹐定不相援。”《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寡人相援不早﹐以致如此﹐罪在寡人。”【2】相互引进。{宋}{苏轼}《与李方叔书》:“古之君子﹐貴賤相因﹐先後相援﹐固多矣。”
畔援-汉语大词典
畔援
亦作“[畔涣]”亦作“[畔换]”【1】违离,改易。{宋}{王安石}《谢公墩》诗:“萬事付鬼籙﹐恥榮何足論。天機自開闔﹐人理孰畔援。”【2】跋扈,专横暴戾。《新唐书·裴度传》:“〔{度}〕及陛見﹐始陳二賊畔涣﹐受命無功。”《汉书·叙传下》:“{項氏}畔换﹐黜我{巴}{漢}。”{颜师古}注:“畔换﹐强恣之貌﹐猶言跋扈也。”{晋}{陆云}《盛德颂》:“{有項}畔换﹐不式王命。”《诗·大雅·皇矣》:“帝謂文王﹐無然畔援。”{郑玄}笺:“畔援﹐猶跋扈也。”【3】取舍;求取。{清}{谭嗣同}《仁学》二二:“然治平至於人人可奢﹐物物可貴﹐即無所用其歆羡畔援﹐相與兩忘而咸歸於淡泊。”{宋}{张载}《正蒙·三十》:“聖人于物無畔援﹐雖{佛肸}﹑{南子}﹐苟以是心至﹐教之在我爾﹐不爲已甚也如是。”{明}{唐顺之}《答吕沃州书》:“兄云山中無静味﹐而欲閉門獨卧以待心志之定﹐即此便有欣慕畔援在矣。”
私援-汉语大词典
私援
【1】因私人情谊好而加以褒扬或援助。{宋}{曾巩}《出知颍州状》:“伏念臣性行迂拙﹐立朝無所阿附﹐有見嫉之積毁﹐無借譽之私援。”
聲援-汉语大词典
聲援
【1】遥作支援。本用于军事。《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遣人求救于{術}”{裴松之}注引{汉}{王粲}《英雄记》:“{術}乃嚴兵爲{布}作聲援。”{唐}{王勃}《三国论》:“輜重不相繼﹐聲援不相聞。”{清}{李渔}《玉搔头·止兵》:“一面寫書來上{許相國}﹐叫他只在{南都}衛駕﹐遥作聲援﹐不用提兵遠涉。”【2】用于群众活动。{梁斌}《红旗谱》五十:“据我所知﹐{保定}周围二十多个县的青年学生﹐都一致声援第二师范!”【3】今多指公开发表言论表示支援。{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大江报>之被封》:“幸得各報聲援﹐兩人均判徒刑一年半寢事。”
蚍蜉援-汉语大词典
蚍蜉援
【1】喻微小的援助。语本{唐}{韩愈}《<张中丞传>後序》:“當其圍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所欲忠者﹐國與主耳。”{清}{赵翼}《漳州木棉庵怀古》诗:“圍城久絶蚍蜉援﹐相府方酣蟋蟀鬭。”{清}{唐孙华}《永嘉令马公赐谥索诗》之一:“蚍蜉援絶當流矢﹐雀鼠糧空自結纓。”
策援-汉语大词典
策援
【1】策应支援。《新华日报》1938.4.15:“{广东}是我们最富裕和民族性最强的一省﹐我希望她能支持{中华}民族的抗战到底﹐同时﹐作全国的策援﹐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宋}{周密}《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七月二日北軍至{唐州}{棗林}﹐{全}{劉}聞之遁去﹐先又調{德安}守{王旻}策援﹐亦不至﹐反俱以捷聞。”
籬援-汉语大词典
籬援
【1】谓竹篱上端。援﹐有攀触意。《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海陵}民{黄尋}先居家單貧﹐嘗因大風雨﹐散錢飛至其家﹐來觸籬援﹐誤落餘處﹐拾而得之。”{宋}{林逋}《深居杂兴》诗之一:“門庭静極霖苔露﹐籬援涼生褭菊煙。”
蕃援-汉语大词典
蕃援
【1】护卫辅助。蕃, 通“藩”。{汉}{刘向}《说苑·复恩》:“防我以禮﹐諫我以義﹐蕃援我﹐使我不得爲非……吾以爲次賞。”
藩援-汉语大词典
藩援
【1】谓屏卫之助。《韩诗外传》卷三:“恭我以禮﹐防我以義﹐藩援我﹐使我不爲非者﹐吾以爲次。”《文选·陆机<辨亡论下>》:“夫{蜀}﹐蓋藩援之與國﹐而非{吴}人之存亡也。”{刘良}注:“援﹐助也。與﹐黨也。言{蜀}雖爲藩籬之助﹐爲{吴}國之朋黨﹐然{吴}之存亡不由{蜀}也。”
蘇援-汉语大词典
蘇援
【1】探索, 辨析。《淮南子·修务训》:“追觀上古及賢大夫﹐學問講辯﹐日以自娱﹐蘇援世事﹐分白黑利害。”{高诱}注:“蘇﹐猶索;援﹐别。分别白黑知利害之所在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序》:“蘇援一技而入微者﹐無所往而不進於道也。”
結援-汉语大词典
結援
【1】结交攀援。{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結援{吴}人請婚。”《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安北將軍﹑都督{幽州}諸軍事{王浚}﹐以天下方亂﹐欲結援夷狄﹐乃以一女妻{鮮卑}{段務勿塵}﹐一女妻{素怒延}﹐又表以{遼西郡}封{務勿塵}爲{遼西公}。”【2】结为外援。《国语·晋语七》:“四年﹐諸侯會于{雞丘}﹐於是乎布令﹑結援﹑修好﹑申盟而還。”
繙援-汉语大词典
繙援
【1】演绎引述。{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春秋》赴問數百﹐應問數千﹐同留經中﹐繙援比類以發其端﹐卒無妄言而得應於傳者。”
繫援-汉语大词典
繫援
【1】谓依附求助。{林纾}《陈喜人先生墓表》:“吾文果可售者﹐當不以拒婚而失之;若不可售﹐惡用求繫援以自誣。”《国语·晋语九》:“{董叔}將娶於{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爲繫援焉。’”{汉}{刘向}《列女传·许穆夫人》:“古者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繫援於大國也。”
赴援-汉语大词典
赴援
【1】犹赴救。《新唐书·太宗纪》:“{大業}中﹐{突厥}圍{煬帝}{鴈門}﹐{煬帝}從圍中以木繫詔書﹐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明史·李成梁传》:“{成梁}赴援有功﹐進副總兵﹐仍守{險山}。”{郭沫若}《山中杂记·芭蕉花》:“后来遇着赴援的官军才得了解放。”
輔援-汉语大词典
輔援
【1】辅佐援助。{汉}{王充}《论衡·吉验》:“蓋富貴之驗﹐氣見而物應﹐人助輔援也。”
資援-汉语大词典
資援
【1】资助,支援。《後汉书·郑太传》:“明公以親德之重﹐據阿衡之權﹐秉意獨斷﹐誅除有罪﹐誠不宜假{卓}以爲資援也。”{清}{彭遵泗}《蜀碧》卷一:“募民兵以守隘﹐結{彝}目以資援。”
跋援-汉语大词典
跋援
【1】犹攀登。{南朝} {梁}{何逊}《七召·佃游》:“赴迥趨危﹐衝林跋援﹐草隨足起﹐山從眼轉。”
進援-汉语大词典
進援
【1】进军增援。{宋}{洪迈}《容斋五笔·李彦仙守陕》:“{金}人再圍{汴}﹐{陝西}{范致虚}總六路兵進援。”
解援-汉语大词典
解援
【1】犹救助。{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唐}{天寳}元年壬子﹐西蕃五國來寇{安西}。二月十一日﹐奏請兵解援。”
託援-汉语大词典
託援
【1】依附﹐攀附。{唐}{卢仝}《卓女怨》诗:“迷魂隨鳳客﹐嬌思入琴心;託援交情重﹐當壚酌意深。”
請援-汉语大词典
請援
【1】请求援助。
防援-汉语大词典
防援
【1】护卫。《北齐书·段孝言传》:“〔{段孝言}〕曾夜行﹐過其賓客{宋孝王}家宿﹐呼坊人防援﹐不時應赴﹐遂拷殺之。”《旧唐书·宦官传·程元振》:“宜長流{溱州}百姓﹐委{京兆府}差綱遞送﹐路次州縣﹐差人防援﹐至彼捉搦﹐勿許東西。”
附援-汉语大词典
附援
【1】依附结援。{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洪榜》:“而其才智少過人者﹐則又附援{程}{朱}以入{老}釋。”
鉤援-汉语大词典
鉤援
【1】即钩梯。《诗·大雅·皇矣》﹕“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毛}传﹕“鉤﹐鉤梯也﹐所以鉤引上城者。”{孔颖达}疏﹕“鉤援一物﹐正謂梯也。以梯倚城﹐相鉤引而上﹐援即引。”一说﹐鉤与援皆兵器名。{俞樾}《群经平议·毛诗四》:“鉤援當亦非一物﹐蓋皆兵器也。鉤﹑句古字通。兵器曲者謂之句……直者謂之援。”
首尾相援-汉语大词典
首尾相援
【1】谓前后互相照应。{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惟首尾相援﹐則附會之體﹐固亦無以加於此矣。”
馬援柱-汉语大词典
馬援柱
【1】{东汉}{马援}征服{交趾},立铜柱以为{汉}南边疆界的标志。见《後汉书·马援传》“嶠南悉平”{李贤}注引{晋}{顾微}《广州记》。后因以“馬援柱”﹑“馬柱”为典实。{明}{莫止}《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君不見{馬援}柱﹐{孔明}碑﹐剥落黄蒿裏﹐千年莓苔待君洗。”{清}{丘逢甲}《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祇見螺舟來海外﹐未容{馬}柱表{交}南。”
馬援據鞍-汉语大词典
馬援據鞍
【1】据《後汉书·马援传》载,{建武}二十四年,{援}年六十二,请求率兵出征{武陵}{五溪蛮夷},{光武帝}念其老,未允。“{援} 自請曰:‘臣尚能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遂遣{援}。后因以“馬援據鞍”为老当益壮,思建功业之典。{北周}{庾信}《为阎大将军致仕表》:“雖復{廉頗}强飯﹐{馬援}據鞍﹐求欲報恩﹐何能爲役。”《三国志·魏志·满宠传》:“昔{廉頗}彊食﹐{馬援}據鞍。”
黨援-汉语大词典
黨援
【1】结援相助的党与。{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臣本書生﹐素無黨援。”《後汉书·袁术传》:“乃各外交黨援﹐以相圖謀。”{章炳麟}《革命道德说》:“{湘}軍盛時﹐常有一方仕宦﹐一方革命者﹐彼其黨援衆多﹐雖事發而不爲害。”【2】结党为援。《清史稿·延信传》:“讞上{延信}黨援﹑欺罔﹑負恩﹐要結人心﹐貪婪亂政﹐失誤兵機﹐凡二十罪。”《旧唐书·刘仁规传》:“{餘豐}在北﹐{餘勇}在南﹐{百濟}﹑{高麗}﹐舊相黨援﹐{倭}人雖遠﹐亦相影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