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敲

敲(敲)是什么意思

  • 敲枰-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敲枰qiāo píng

    【释义】:

    围棋盘的别称。因下棋时踌躇凝思,反复推敲,故称。宋·米芾《送涣之彦舟》诗:“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使敲枰使传道。”

  • 旁敲侧击-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旁敲侧击pángqiāocèjī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不直接从正面说明本意,而从侧面曲折表达——单刀直入(黛玉不好意思~地数落宝玉,正好借紫鹃送手炉的机会,旁敲侧击地奚落宝玉一番。)

  • 讹诈 敲诈 勒索-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讹诈 敲诈 勒索

    讹诈ézhà 敲诈qiāozhà 勒索lèsuǒ

    动词。指以威胁、强迫的方式向别人索取财物。

    “讹诈”和“敲诈”都含有“公然诈骗”的意味。“讹诈”强调拿出某种明显是虚假的理由来强取财物;“敲诈”则强调依仗势力来逼取,另含有采取奸刁手段的意味;常同“勒索”连用。例如:“这种事发生以后,伪人员们都吓得不敢作坏事了,有些讹诈了钱的,也找到原主退了”(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这群散兵游勇沿路向老百姓讹诈了不少粮食和鸡、鸭”,“这一类吃教者,把‘教民’当做一种头衔,依外力讹诈善良,包揽词讼,力量比旧绅士更大”(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在地主盘剥、官厅敲诈下,男的不得不去抢劫财物”(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卷,);“红红绿绿绘着的,正是土豪劣绅敲诈农民然后又被农民打死的惊人的宣传”(茅盾:《蚀》);“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曹禺选集》)。

    “勒索”强调以强力威胁别人交出财物,含有“以某种更严重的祸害来要挟”的意味。例如:“王府太监们到淮扬支取食盐,成几倍勒索,中饱私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册);“允禟的侍读秦道然,代管允禟家务,诈骗勒索,无所不至”(端木蕻良:《曹雪芹》,上卷);“三国自称还辽有功,勒索报酬,惹起某些士大夫的反感”(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

  • 推敲 斟酌 琢磨 衡量 酌-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推敲 斟酌 琢磨 衡量 酌

    推敲tuīqiāc 斟酌zhēnzhuó 琢磨zuómo 衡量héngliang187酌zhuó

    动词。表示反复考虑字句、事情等是否得当,是否合理可行。

    “推敲”强调反复考虑优劣利弊;因为来源于唐朝贾岛考虑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用“敲”字好还是“推”字好,因此多用来表示对字句的反复考虑,但也可用于艺术作品内容、表现方法等等问题。例如:“古代不少文人很重视推敲字眼,务求用得妥贴、生动”;“尽管这些片子还不成熟,有些地方还值得推敲,但却闪耀出这些青年导演的锐气和光彩”(《光明日报》,1979.5.5);“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偏细细推敲”(鲁迅:《祝福》)。

    “斟酌”强调仔细地反复考虑,含有“从容进行”的意味;适用于事情和字句;有以斟酒饮酒作比喻的形象色彩。例如:“经再三斟酌,还是邀请他们俩人参加要得当些”;“当初绘画的时候,这太阳应该画多大,是费过一番心思来斟酌的”(秦牧:《艺海拾贝》);“先生看了译稿之后,在要斟酌修改的地方,总用小纸条夹记,当面和我们商量改定”(许广平:《鲁迅回忆录》);“这一个字答得似无道理,他也不去斟酌”(《小说选刊》,1981,11)。

    “琢磨”含有“耐心、认真、细细地反复思考”的意味;多用于别人的言辞话语;有以雕刻和打磨玉石作比喻的形象色彩。例如:“读者看到后面,需要翻阅前面,仔细琢磨体味”(《文艺报》,1979,3);“吴天柱他们琢磨,这一定是哪一个大工地的材料”(马识途:《最有办法的人》);“书记说的一番话,她晚上琢磨了很久”。

    “衡量”强调在考虑中作估量和比较,意思较重,多用于较重要或较大的事情。例如:“事情这么重大,没有认真衡量一番就匆忙作出决定”;“又特别把自己的话仔细衡量”(叶圣陶:《倪焕之》);“要去的话,就得准备好冒险,你衡量一下怎么办吧”。

    “酌”和“斟酌”意思一致,多用于建议,计划和字句,比喻的形象色彩比“斟酌”弱;是文言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现在一般只用于委婉的文言说法里。例如:“此见当否,请酌”;“是否可以作这样解释,请再斟酌一下,或同懂俄文的同志商量一下加以酌定”(《文艺报》,1982,6)。

  • 敲响鹳钟-实用委婉语词典

    敲响鹳钟

    欧美婉指妇人怀孕。有故事传说小孩是由鹳鸟带到人间的。

  • 戛玉敲金-实用委婉语词典

    戛玉敲金

    形容作品的声调像敲打玉石、金块那样铿锵悦耳,节奏感强。多用于对诗歌、剧本等可朗诵的样式。“戛”,即轻轻地敲打。

  • 推敲 斟酌-近义词应用词典

    推敲 斟酌

    推敲 tuīqiāo 斟酌 zhēnzhuó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如:

    1.通常我们写成一篇文章,总是要经过反复的推敲、修改,甚至几次重写。

    【斟酌】考虑,推敲,决定取舍。如:

    2.其实在写文章以前,对于立意布局的反复推敲,对于写作提纲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

    辨析:它们都指反复考虑字句、话语等是否可用,是否用得恰当,如他逐句逐段地斟酌(推敲)。推敲对象多是文章、词句、结构等。“斟酌”不限于文章、字句,还可指对事情等的考虑,如对这件事我要再三斟酌。

  • 敲-古文观止词典

    敲qiāo

    【词性】:名词

    短杖。亦用作动词,“用短杖击打”(2)。《贾谊过秦论上》:执敲扑以鞭笞天下。——拿短杖长杖来殴打天下的人民。《北山移文》:敲扑喧嚣犯其虑。——用棍杖击打犯人的喧闹声扰乱了他的思绪。

  • 紧打慢敲-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紧打慢敲

    【释义】:

    比喻慢慢折磨。《水浒后传》九:发在监里,紧打慢敲,怕他不来上钩!

  • 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

    【释义】:

    镫:马镫。形容得胜凯旋。《七国春秋平话后集》上:孙子取了燕国经理地图,并金宝十车,遂领军回齐。怎见得?诗曰: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三国演义》九一:蜀兵安然尽渡泸水,果然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

    ⊙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回

    《水浒后传》一八:夺得马匹、衣甲、器械、粮草,搬回山寨。正是: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回。众头领不胜之喜。

    ⊙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辞

    《绿野仙踪》六七:自己带得人马回朝。正是: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辞。

    ⊙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旋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二:托大王的洪福,凭小臣的本事,只要大王与臣一枝人马,前往哈密西关与他对阵,管教是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旋。

    ⊙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回

    《樵史通俗演义》四:正是:个个望鞭敲金镫响,人人想齐唱凯歌回。

    ⊙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还

    《英烈传》十四:其余将士,尽随至和阳。正是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还。

    ⊙马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声

    《铁花仙史》十九:次日五鼓,军士鸣金击鼓,登程而去。但见:马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声。

    ⊙马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回

    《南北两宋志传》八:翌日下令班师,大军离镇州,正是马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回。

    ⊙鞭敲金镫,齐唱凯歌

    《雪月梅传》四九:此时,倭寇悉平,众将士鞭敲金镫,齐唱凯歌。

    ⊙鞍上将敲金镫响,马前军唱凯歌回

    《水浒全传》六七:将军马标拨作三队,回梁山泊来,正是鞍上将敲金镫响,马前军唱凯歌回。

  • 七七做,八八敲-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七七做,八八敲

    【释义】:

    七七做:旧俗人死后逢“七”的祭日,请和尚或道士念经做法事超度亡灵,富贵人家一般要做七七四十九天。八八敲:指和尚道士敲打法器。形容丧事隆重进行。《三刻拍案惊奇》二:如今我们计议,一边折命,一边折钱。不若叫他从重断送;七七做,八八敲。《何典》三:从此老和尚念苦经,小道士打十番,七七做,八八敲的闹了四五十日。

  • 敲门瓦-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敲门瓦

    【释义】:

    意同“敲门砖”。比喻借以谋取名利,目的达到后就丢弃不用的工具、手段等。□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四:括帖……其未得第,则曰“撞太岁”;其既得第也,则号之曰“敲门砖”。《风月梦》九:他们这些人,先顽个知会,算是块敲门瓦。你若不买他的账,他拿七个钱买个手本,或是到二衙里,或是府经历司里,或是江甘两捕衙里,递进去,那里算是收到一张银票,差出个差人来,不怕你不花钱。

    ☉敲门砖

    《孽海花》三:(你们)连敲门砖的八股,都要详征博引起来。

  • 敲竹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敲竹杠

    【释义】:

    指借故敲诈或要挟,以勒索财物。《官场现形记》一七: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文明小史》二七:那挑夫脾气是犯贱的,不加上他点斤两,他也不觉得你的好处,倒要敲起竹杠来。《冷眼观》一二:但他们红帮里规矩甚重,非比安清帮可以胡乱在外打巴掌敲竹杠的。

  • 敲山震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敲山震虎

    【释义】:

    比喻先给对方一个警告,使知道厉害而害怕回避。《儿女英雄传》:照这等狗一般的贼……这要不用个敲山震虎的主意,怎的是个了当!

  • 敲锣卖糖,各执一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敲锣卖糖,各执一行

    【释义】:

    比喻各人干各人的行当,互不干涉。《冷眼观》二:他们见我对他们望,有一个猴子脸的人,口中自言自语道:“朋友敲锣卖糖,各执一行。”说着,就举起手对天放了一响空枪。

  • 敲敲头顶,脚底板儿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敲敲头顶,脚底板儿动

    【释义】:

    形容人非常机灵。《醒世姻缘传》九五:众人见罗氏说出这话,伊留雷的老婆,更是敲敲头顶,脚底板儿动的主子,晓得其中主意,也就接口道:“罢呀,一个人管的专,两个人管就乱了。”

  • 日里风扫地,夜间鬼敲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日里风扫地,夜间鬼敲门

    【释义】:

    形容家里冷清凄怖,无人居住。《清风闸》二四:到了后门口,也有一对:日里风扫地,夜间鬼敲门。

  • 日间不干亏心事,半夜敲门也吃惊-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日间不干亏心事,半夜敲门也吃惊

    【释义】:

    日问:白天,即使白天没有做亏心事,半夜三更有人敲门,也还是令人害怕。意谓夜半敲门,总让人忐忑不安。《生绡剪》七:一日,忽然差出校尉数名,向苏州地方拿人,开读圣旨,自司道府县,个个怀着鬼胎,咬牙咇卟。外边又有人山人海,围绕打听。正是:日间不干亏心事,半夜敲门也吃惊。

  • 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释义】:

    亏心:有负于良心。白天不做亏心事,即使半夜有人敲门也不会受惊吓。《喻世明言》三八:这两个在楼上,正是:欢来不似今日,喜来更胜当初。正要你意停眠整宿,只听得有人敲门。正是: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醒世恒言》三三:后生,你去不得。你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便去何妨。

    ☉日间不干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西湖二集》一三:说着王立大惊,浑身冷汗。果是:日间不干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日间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二刻拍案惊奇》五:日间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大凡做贼的见了做公的,就是老鼠遇了猫儿,见形便伏。

    ☉日前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醒世恒言》一三:太师从来晓得杨龟山是个大儒,怎肯胡做。……知县作别自去。正是:日前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金瓶梅词话》四七:这一来,管教:苗青之祸从头上起,西门庆往时做过事,今朝没兴一齐来。有诗为证:善恶从来毕有因,吉凶祸福并肩行。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免吃惊

    《生绡剪》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岂不信哉,诗曰:善恶从来报有因,吉凶祸福并肩行。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免吃惊。

    ☉平生不作皱眉事,半夜神号心不惊

    皱眉事:指令人厌恶之坏事《杨家府演义》八:平生不作皱眉事,半夜神号心不惊。你不屈陷了杨家府人,不是冤家对手,他就不来寻你,何怕他鬼来?

    ☉为人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新民公案》二:(郭爷)曰:“隆庆五年八月所干之事,从直说来。”自古说:为人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乌七听得说八月所干之事,心便慌了。口中糊涂应曰:“老爷所问不知干甚么事?”

    ☉为人不做愧心事,半夜打门心不惊

    《风流和尚》一〇:县主道:“你是那庵里女僧,来此何干?”正是:为人不做愧心事,半夜打门心不惊。这女僧原是净海和尚假妆,自邬家出的,原来方才走到此处,一见县主问,吓的魂不附体。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白鱼亭》一〇:菱花听罢,心上吓了一跳,想道:“我没有什么错事,又没有行过了什么大胆的事来。”左想右想,没甚来由,也不管他,大着个胆子说道:“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槌门心不惊

    《五美缘全传》二二:东方白正在私衙,猛听得山崩地裂之声,唬了一跳。正是: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槌门心不惊。

    ☉为人不做欺心事,黑夜敲门心不惊

    《冷眼观》二六:大约是说的上等人扪心午夜,暗室无亏,本来无须鬼神鉴察,即俗语为人不做欺心事,黑夜敲门心不惊。

    ☉为人不作亏心事,何怕半夜鬼敲门

    《风月鉴》一一:大爷的话说错了,为人不作亏心事,何怕半夜鬼敲门。我姑奶奶有甚么子说你的,你想想你有甚么可说的,姑奶奶就说你甚么。

    ☉为人莫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七:黄凤仙接了飞票,吓得魂不附体,只恐怕泄漏了昨夜的机关。这正是:为人莫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为人莫作乖心事,半夜敲门也不惊

    乖心事:亏心事。《廿载繁华梦》二九:自古道:为人莫作乖心事,半夜敲门也不惊。叵耐自己从前得香屏之时,他却携了晋大人一份家赀,却有二三十万上下。今他如此说,可无疑了。

    ☉为人莫作亏心事,半夜敲门也不惊

    《鬼神传》一三:金牌上写着活捉勾拿四字,倾刻难容你,一时勾了贾平章生魂,直停停的死了。正是:为人莫作亏心事,半夜敲门也不惊。

    ☉心里不做亏心事,不怕三更鬼叫门

    《济公全传》一六七:本来窦永衡也没做犯法的事,心里并不多疑。俗言有这两句话说的不错,心里不做亏心事,不怕三更鬼叫门。心里没病,不怕冷言侵。

  • 偷的锣儿敲不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偷的锣儿敲不得

    【释义】:

    比喻背地里做的见不得人的事不可声张,以防他人知道。《红楼梦》六五:我也知道你那老婆太难缠,如今把我姐姐拐了来做二房,偷的锣儿敲不得。

    ⊙偷来的锣鼓儿打不得

    《红楼梦》(程)六五:如今把我姐姐拐了来做了二房,“偷来的锣鼓儿打不得”。

  • 小孩儿敲锣鼓——各敲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小孩儿敲锣鼓——各敲各

    【释义】:

    歇后语。意谓各人只顾各人。《冷眼观》二五:倘若要有陶渊明不屑为五斗米折腰的脾气,岂不是合着俗语一句话,叫小孩儿敲锣鼓——各敲各了么?

  • 一只鼓不能敲两家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只鼓不能敲两家戏

    【释义】:

    比喻一个人不能同时做两件事。《冷眼观》五:但他却未曾学会《西游记》上孙行者的分身法,一只鼓不能敲两家戏,未免左支右绌。

  • 吃敲材-汉语惯用语辞典

    吃敲材chī qiāo cái

    见“吃敲才”。

  • 吃敲才-汉语惯用语辞典

    吃敲才chī qiāo cái

    指该打死的家伙。敲打死。元石德玉《秋胡戏妻》“若不是江村四月正农忙,扯住那吃敲才决无轻放。”也作“吃敲材”。元康进之《李逵负荆》“我打你这吃敲材,直著你皮残骨断肉都开。”也说“吃敲贼”。元马致远《青衫泪》“每日江头如烂泥,把似噇不的少吃,则被你殃煞我吃敲贼。”

  • 吃敲贼-汉语惯用语辞典

    吃敲贼chī qiāo zéi

    见“吃敲才”。

  • 敲边-汉语惯用语辞典

    敲边qiāo biān

    见“敲边鼓”。

  • 敲边鼓-汉语惯用语辞典

    敲边鼓qiāo biān gǔ

    比喻从旁帮腔、助势或撺掇。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这话须得你老哥自己去找他,我们旁人只能敲敲边鼓。”浩然《艳阳天》“焦振茂马上敲边鼓说·‘看看,孩子们还说对咱们帮助不够哪!’”也说“敲边锣”、“敲边”。《解放日报》2003.8.29“这个故事决定了王可是理所当然的主角,她老爸只能‘屈尊’充当敲边锣的角色。”《新闻晨报》2003.2.11“华风趁机敲边‘你不成亲,高智哪敢找女朋友?’”

  • 敲边锣-汉语惯用语辞典

    敲边锣qiāo biān luó

    见“敲边鼓”。

  • 敲当面锣-汉语惯用语辞典

    敲当面锣qiāo dāng miàn luó

    比喻当面提意见。路滔《镜子·警钟·尺子》“‘敢敲当面锣,不打背后鼓’,这话喊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

  • 敲钉锤-汉语惯用语辞典

    敲钉锤qiāo dīng chuí

    指借故索要钱财。也作“敲竹竿”。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货财》“《金陵杂志》‘敲钉锤,一名敲竹竿,不当取之财而取之之谓。今上海谓之敲竹杠是也。’”李劼人《天魔舞》“已经交过十万了,现在又另要开刀费十万,岂不是故意敲钉锤?”

  • 敲钉钻脚-汉语惯用语辞典

    敲钉钻脚qiāo dīng zuān jiǎo

    方言。比喻把事说定,不能改变。沪剧《罗汉钱》“你这个媒人好厉害,还要敲钉钻脚吗?”

  • 敲缸沿-汉语惯用语辞典

    敲缸沿qiāo gāng yán

    比喻在一旁说闲话。邓友梅《烟壶》“拾起北京人敲缸沿的本事,一递一句,不高不低在一边念秧儿。”

  • 敲镘儿-汉语惯用语辞典

    敲镘儿qiāo mànr

    谓敲诈钱财。镘儿指钱。元关汉卿《救风尘》“但来两三遭,不问那厮要钱,他便道‘这弟子敲镘儿哩!’”

  • 敲门砖-汉语惯用语辞典

    敲门砖qiāo mén zhuān

    比喻借以谋取名利的工具,目的一旦达到即抛弃。明田艺蘅《留青日札·非文事》“又如《锦囊集》一书……抄录七篇,偶凑便可命中,子孙秘藏以为世宝。其未得第也,则名之曰‘撞太岁’,其既得第也,则号之曰‘敲门砖’。”鲁迅《吃教》“清朝人称八股为‘敲门砖’,因为得到功名,就如打开了门,砖即无用。”

  • 敲木鱼-汉语惯用语辞典

    敲木鱼qiāo mù yú

    比喻反复提醒、督促。宗福先《于无声处》“我要特别感谢那些严肃地给我‘敲木鱼’、‘泼冷水’,要我力戒骄傲的同志们。”

  • 敲沙罐-汉语惯用语辞典

    敲沙罐qiāo shā guàn

    方言。谓处死。罗广斌等《红岩》“(学生们)议论着将来如何处置特务。小宁叫道‘先关起来再说i’霍以常认真地说‘我主张,全部敲沙罐。’”

  • 敲牙梆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敲牙梆子qiāo yá bāng zi

    谓吵嚷。牙梆子牙齿。刘绍棠《京门脸子》“你一天到晚雨打芭蕉,他也不分昼夜敲牙梆子,那就扰得街坊四邻都不得安宁了。”

  • 敲竹竿-汉语惯用语辞典

    敲竹竿qiāo zhú gān

    见“敲钉锤”。

  • 敲竹杠-汉语惯用语辞典

    敲竹杠qiāo zhú gàng

    指假借某种口实抬高价格或索取财物。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丁西林《三块钱国币》“这样的三间破房子,一个月要四十块钱的房租。打仗以前,连四块钱都没有人要,简直是硬敲竹杠!”

  • 敲冰求火-佛源语词词典

    敲冰求火

    又作“敲冰索火”。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事情必定不会成功。《大光明藏经》卷下:“师曰:‘敲冰求火,论功不遂。’”又《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卷四:“若敲冰而索火,类缘木而求鱼。”

  • 敲骨取髓-佛源语词词典

    敲骨取髓

    又作“敲骨打髓”。佛教流传的故事:佛祖释迦牟尼在过去世时,生于王家,被称为月光太子。太子生来本性极善,喜欢救护众生,曾多次不惜用自己的身体血肉骨髓去救助各种生灵。敲骨取髓即其一例。《智度论》卷十二载:月光太子一日游行,遇癞人,因治病请其血髓。太子即破骨出髓,涂于病人,以血饮之。佛教信徒便以此传说宣扬人们求道成佛的决心,认为要求道成佛,就应不怕艰苦,甚至体残身死也在所不惜。《五灯会元·卷一·初祖菩提达磨》:“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如此,我又何人?’”又《五灯会元·卷十三·云居道膺禅师》:“一言参差,即千里万里,难为收摄。盖为学处不着力,敲骨打髓,须有来由。”近代汉语改“取(打)”为“吸”,语义亦变为“残酷剥削压榨”之义。清·冯桂芬《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来暴敛横征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已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现代汉语成语承近代语义用法。例:那时,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其剥削之残酷,已达敲骨吸髓的地步。

  • 敲-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敲qiāo

    ①击,扣。《左传·定公二年》:“夺之杖以~之。”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②短杖。贾谊《过秦论》:“执~扑以鞭笞天下。”(扑:长的刑杖。)

    【敲剥】强力剥夺。黄宗羲《原君》:“其既得之也,~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 敲-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敲qī

    倾斜。《荀子·宥坐》:“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器焉。”

    【攲侧】倾斜。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风帆满,微暝入驿孤。”

  • 刻敲-现代汉语大词典

    刻敲kè qiāo

    【释义】:

    勒索敲剥。端木蕻良《被撞破了的脸孔》:“你看我多怜惜人,少要了三十,咱们不能刻敲人!”

  • 推敲-现代汉语大词典

    推敲tuī qiāo

    【释义】:

    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载:唐代诗人贾岛,一日骑驴外出,吟得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初作“推”,又觉得“敲”字好,他犹豫不决中冲撞了韩愈的车驾,被从官推下驴。韩愈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沉思良久,说用“敲”字好。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也泛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吴组缃《山洪》:“三官认真的沉着脸,觉得这话值得推敲。”

  • 敲-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qiāo

    【释义】:

    ①敲击;叩打。许杰《惨雾》:“加裕大伯低下头去,要找寻一块大些的石头,敲他的旱烟灰。”②击杀。碧野《没有花的春天》:“那杂种东西吠得老子心烦,我把它敲了,烤咸狗肉带到路上吃。”③敲诈。曹禺《日出》:“您这时出钱,那他们不敲个够?”④讥刺;批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冯永祥觉得潘宏福今天越来越不像话了,有意敲他一下。”浩然《艳阳天》:“咱们先开党内的会,狠狠敲他一顿。”

  • 敲山震虎-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山震虎qiāo shān zhèn hǔ

    【释义】:

    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姚雪垠《李自成》:“李自成决定先攻打这座山寨,不仅为着它富甲一方,也为的先攻下它有敲山震虎的作用,使别的山寨不敢再抗不借粮。”

  • 敲门-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门qiāo mén

    【释义】:

    叩门。巴金《利娜》:“一群一群的男女修士挨家挨门地敲门。”

  • 敲门砖-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门砖qiāo mén zhuān

    【释义】:

    旧时比喻士人借以猎取功名的工具,一达目的,即可抛弃。鲁迅《吃教》:“清朝人称八股为‘敲门砖’,因为得到功名,就如打开了门,砖即无用。”也比喻谋求名利的手段。朱光潜《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诗不是一种空洞的主义,也不是一种敲门砖。”

  • 敲木鱼-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木鱼qiāo mù yú

    【释义】:

    比喻反复提醒、督促。宗福先《于无声处》:“我要特别感谢那些严肃地给我‘敲木鱼’、‘泼冷水’,要我力戒骄傲的同志们。”

  • 敲击-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击qiāo jī

    【释义】:

    敲打;击打。艾芜《乌鸦之歌》:“他见烟已熄了,又下床去,摸着火镰来敲击,暂时停止了说话。”碧野《没有花的春天》:“没有气力挑,他的脊背上就会受到枪杆的敲击和鞭子的挥打。”

  • 敲打-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打qiāo dǎ

    【释义】:

    ①敲击,击打。康濯《水滴石穿》:“杨九拾起两根枯枝,惘然若失地在树底下搁着的空碗上敲打着什么音乐。”②指批评。王汶石《风雪之夜》:“杨明远说:‘区书怕我们垮台,怕我们自满,所以,在你还来不及自满的时候,他就敲打起你来了。’”③旧指民间吹鼓手中专司打击乐器的乐工。陈登科《赤龙与丹凤》:“他特备一份厚礼,亲赴灵堂祭奠。前面有两个吹工,四个敲打引路;后边由十二人抬着六张桌子,上摆着各色祭礼。”

  • 敲边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边鼓qiāo biān gǔ

    【释义】:

    喻从旁帮人说话;在旁边助势。鲁迅《文章与题目》:“然而只要一步一步的做下去,每天又有帮闲的敲边鼓,给人们听惯了,就不但做得出,而且也行得通。”浩然《艳阳天》:“焦振茂马上敲边鼓说:‘看看,孩子们还说对咱们帮助不够哪!’”

  • 敲尖-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尖qiāo jiān

    【释义】:

    方言。比赛。王鲁彦《狗》:“在山上吃蛋,我曾和爱罗先珂君敲尖,赌过胜负。”

  • 敲当面锣-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当面锣qiāo dāng miàn luó

    【释义】:

    比喻当面提意见。路滔《镜子·警钟·尺子》:“‘敢敲当面锣,不打背后鼓’,这话喊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

  • 敲竹杠-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竹杠qiāo zhú gàng

    【释义】:

    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借某种口实索取财物或抬高价格。丁西林《三块钱国币》:“这样的三间破房子,一个月要四十块钱的房租。打仗以前,连四块钱都没有人要,简直是硬敲竹杠!”

  • 敲更-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更qiāo gēēng

    【释义】:

    打更。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若干简单的调子,如和尚放焰口时的擂鼓,如从前北平深夜敲更的梆点,极少‘音高’与‘音质’的变化,几乎全靠节奏组成。”

  • 敲钉钻脚-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钉钻脚qiāo clīng zuān jiǎo

    【释义】:

    方言。比喻把事说定,不能改变。沪剧《罗汉钱》:“你这个媒人好厉害,还要敲钉钻脚吗!”

  • 敲钉锤-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钉锤qiāo clīng chuí

    【释义】:

    敲竹杠。李劼人《天魔舞》:“已经交过十万了,现在又另要开刀费十万,岂不是故意敲钉锤?”

  • 敲沙罐-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沙罐qiāo shā guàn

    【释义】:

    方言。枪毙。罗广斌等《红岩》:“(学生们)议论着将来如何处置特务。小宁叫道:‘先关起来再说!’霍以常认真地说:‘我主张,全部敲沙罐。’”

  • 敲诈-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诈qiāo zhà

    【释义】:

    依仗势力或用威胁、欺骗手段索取财物。叶君健《自由》:“这些名目繁多的税,全是侯浩德和吴春茂想出来敲诈老百姓的花招。”

  • 敲诈勒索-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诈勒索qiāo zhà lè suǒ

    【释义】:

    利用职权或抓住别人的把柄用威胁手段逼取他人财物。曲波《林海雪原》:“一名宋福,一名王大路,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也作“敲榨勒索”。陈登科《赤龙与丹凤》:“这是大明大白的敲榨勒索,逼人上吊,把穷人往死路上推。”

  • 敲坷垃-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坷垃qiāo kē la

    【释义】:

    方言。.指种田。坷垃,土块。李广田《悲哀的玩具》:“祖母低声骂着:‘你爹不是好东西,上不痛老的,下不痛小的,只知道省吃俭用敲坷垃!’”

  • 敲定-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定qiāo clìng

    【释义】:

    方言。①把事情确定下来。《花城》1981年第6期:“现在大多数人都还处于试用阶段…刘处长说过:‘成熟一个,敲定一个。’”②指青年男女在婚前确定下以后的夫妻关系。阮海彪《死是容易的》:“我们不太留意谁和谁打架,谁跟谁‘敲定’。”

  • 敲骨吸髓-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骨吸髓qiāo gǔxī suǐ

    【释义】:

    比喻残酷地剥削。毛泽东《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在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区域,则压迫工农兵学商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出粮、出税、出力,敲骨吸髓,以供其所谓‘戡乱剿匪’之用。”

  • 敲骨榨髓-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骨榨髓qiāo gǔ zhà suǐ

    【释义】:

    犹敲骨吸髓。柯岩《天涯何处无芳草》:“一个是被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敲骨榨髓,受尽欺凌的阿琦婆。”

  • 敲缸沿-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缸沿qiāo gāng yán

    【释义】:

    比喻在一旁说闲话。邓友梅《烟壶》:“拾起北京人敲缸沿的本事,一递一句,不高不低在一边念秧儿。”

  • 敲捣-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捣qiāo dǎo

    【释义】:

    敲打撞击。克非《春潮急》:“老汉气得又喘又颤,竹子拐杖连连在三合土地上敲捣。”

  • 敲剥-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剥qiāo bō

    【释义】:

    敲诈剥削。范文澜等《中国通史》:“这些九姓胡对东西方贸易的大利当然看得眼红,他们…获利总是极厚,厚利的来源主要是敲剥唐人。”

  • 敲掉-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掉qiāo diào

    【释义】:

    打掉,干掉。雷铎《从悬崖到坦途》:“一挺重机枪死死地卡住山梁,不敲掉它就上不了顶峰。”

  • 敲菱壳-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菱壳qiāo líng ké

    【释义】:

    方言。以地产卖于人,过若干时间要求加价称“找价’,屡找不已称“敲菱壳”。刘半农《瓦釜集》:“我勿敲他菱壳末,也要找找价。”

  • 敲弹-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弹qiāo tán

    【释义】:

    弹奏。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序》:“英国诗人雪莱的《Prometheus Unbound》却更敲弹一个别调:表示出永不屈服的人的精神来。”

  • 敲棋-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棋qiāo qí

    【释义】:

    指下棋。以每下一子则必敲响棋枰,故云。王德钟《渔村消夏》:“晚雨乍停风又寂,敲棋催月上疏帘。”

  • 敲搕-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搕qiāo kē

    【释义】:

    犹敲诈。《新华日报》1943.2.17:“利用职位的便利私自营商,固然应该严禁;但滥用职权,或以此作为敲搕的工具,尤应倍加惩戒。”

  • 敲锣打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锣打鼓qiāo luó dǎ gǔ

    【释义】:

    ①指欢庆祝贺。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去年,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人家服服帖帖,敲锣打鼓。”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秦牧《惠能和尚的偈语》:“有一些作品,当年刚刚问世的时候,敲锣打鼓,闹得沸沸扬扬,但是经过群众选择,结论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 敲锣卖糖,各干一行-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锣卖糖,各干一行qiāo luó mài táng gè gàn yī háng

    【释义】:

    意为各人干自己所擅长的工作。《十月》1981年第3期:“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像我赵社会有特长:会看青,会指挥生产。”

  • 敲锣放炮-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锣放炮qiāo luó fàng pào

    【释义】:

    形容大张旗鼓地活动。洪深《香稻米》:“老实说,外国人会自己下乡来和我们作对么!还不是他用狗头军师自作主张自讨好、敲锣放炮的硬出头!”

  • 敲榨勒索-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榨勒索qiāo zhà lè suǒ

    【释义】:

    见“敲诈勒索”。

  • 敲磕-现代汉语大词典

    敲磕qiāo kē

    【释义】:

    敲诈。李劼人《死水微澜》:“但你们还未想到,他们尚可借此题目,大肆敲磕,那才是终身大患哩!”

  • 旁敲侧击-现代汉语大词典

    旁敲侧击páng qiāo cè jī

    【释义】:

    比喻不直接说出本意,而从侧面曲折地表明观点。陈登科《赤龙与丹凤》:“黎伥旁敲侧击,振振有词地道:‘我要你请客,理由很多。’”

  • 零打碎敲-现代汉语大词典

    零打碎敲líng dǎ suì qiāo

    【释义】:

    见“零敲碎打”。

  • 零敲碎打-现代汉语大词典

    零敲碎打líng qiāo suì dǎ

    【释义】:

    指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方式进行或处理。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一》:“(他们)没有一省一县一区一乡的完整的规划,只是零敲碎打地在那里做。”也作“零打碎敲”。如:他零打碎敲地总算把这件事做完了。

  • 刻敲-汉语大词典

    刻敲

    【1】勒索敲剥。{端木蕻良}《被撞破了的脸孔》:“你看我多怜惜人﹐少要了三十﹐咱们不能刻敲人!”

  • 吃敲賊-汉语大词典

    吃敲賊

    亦作“[喫敲賊]”【1】吃敲才。{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每日江頭如爛泥﹐把似噇不的少喫﹐則被你殃煞我喫敲賊。”

  • 吃敲才-汉语大词典

    吃敲才

    亦作“[喫敲才]”【1】詈词。犹言该打死的家伙。敲,打死。{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四折:“若不是江村四月正農忙﹐扯住那吃敲才決無輕放。”{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那妮子赤的應了一聲﹐早是這吃敲才膽硬。”{明}{汤显祖}《紫钗记·计哨讹传》:“今番夜﹐倩你教喫敲才﹐好歹將意兒團弄﹐他歸來時﹐徒扭碎花枝打。”

  • 吃敲材-汉语大词典

    吃敲材

    同“[吃敲才]”亦作“[喫敲材]”【1】{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我打你这喫敲材﹐直著你皮殘骨斷肉都開。”

  • 唾壺敲缺-汉语大词典

    唾壺敲缺

    【1】见“唾壺擊缺”。

  • 東敲西逼-汉语大词典

    東敲西逼

    【1】各处敲诈逼迫。{蔡东藩}《後汉通俗演义》第二回:“百姓又最怕當兵﹐最怕輸糧﹐地方官刑驅勢迫﹐東敲西逼。”

  • 戛玉敲金-汉语大词典

    戛玉敲金

    【1】犹戛玉敲冰。形容声音清脆或音节铿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八大王》:“雅謔則飛花粲齒﹐高吟則戛玉敲金。”亦作“[戛玉鏘金]”。{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引子》:“試開戞玉敲金口﹐説與東西南北人。”{宋}{王迈}《祭海阳县尉林磻先生文》:“先生之學﹐涵古茹今;先生之文﹐戛玉鏘金。”

  • 戛玉敲冰-汉语大词典

    戛玉敲冰

    【1】形容声音清脆或音节铿锵。{唐}{白居易}《听田顺儿歌》诗:“戛玉敲冰聲未停﹐嫌雲不遏入青冥。”

  • 敲-汉语大词典

    《廣韻》口交切,平肴,溪。《廣韻》苦教切,去效,溪。【1】敲击;叩打。《左传·定公二年》:“{邾莊公}與{夷射姑}飲酒,私出。閽肉焉,奪之杖以敲之。”{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诗:“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連夜敲開酒店門,買些箇酒,買些箇食,喫了。”{许杰}《惨雾》上:“{加裕大伯}低下头去,要找寻一块大些的石头,敲他的旱烟灰。”【2】指敲击声。{唐}{吴融}《赋雪》诗:“影密燈回照,聲繁竹送敲。”【3】击杀。{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誰待要宰馬敲牛,殺狗屠驢。”{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那杂种东西吠得老子心烦,我把它敲了,烤咸狗肉带到路上吃。”【4】推敲;琢磨。{清}{冯桂芬}《赠顾侍蘐学博》诗:“尊酒那辭滿,新詩合共敲。”【5】敲诈。{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掩那虔婆見他是個官人,心中要敲他一下,不想又没甚麽大錢,好生埋怨。”《海上花列传》第一回:“耐要想敲我一干仔哉!”{曹禺}《日出》第一幕:“您这时出钱,那他们不敲个够?”【6】刑具。参见“[敲扑]”。【7】讥刺;批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冯永祥}觉得{潘宏福}今天越来越不像话了,有意敲他一下。”{浩然}《艳阳天》第八六章:“咱们先开党内的会,狠狠敲他一顿。”

  • 敲矢-汉语大词典

    敲矢

    【1】嚆矢。响箭。{宋}{张载}《正蒙·动物》:“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王夫之}注:“敲……鳴鏑也。三者形破氣﹐氣爲之鳴。”

  • 敲冰求火-汉语大词典

    敲冰求火

    同“[敲冰索火]”【1】《大光明藏经》卷下:“師曰:‘敲冰求火﹐論功不遂。’”

  • 敲頭-汉语大词典

    敲頭

    【1】詈词。该打的东西。{元}{杨朝英}《得胜令》曲:“日日醉紅樓﹐歸來五更頭﹐問着諸般諱﹐揪撏不害羞﹐敲頭﹐敢設箇牙疼咒。”

  • 敲扑-汉语大词典

    敲扑

    亦作“[敲撲]”【1】鞭打的刑具,短曰敲,长曰扑。亦指敲打鞭笞。《文选·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以鞭笞天下。”{李善}注:“{臣瓚}以爲短曰敲﹐長曰扑。”《史记·陈涉世家褚少孙论》引作“敲朴”。{辕孙}《露西亚虚无党·绪言》:“受其敲撲而不知痛﹐受其壓制而不知苦。”{南朝} {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道帙長殯﹐法筵久埋;敲扑諠囂犯其慮﹐牒訴倥偬裝其懷。”{清}{戴名世}《李月桂家传》:“吾不忍民之死于敲撲也。”

  • 敲開板壁説亮話-汉语大词典

    敲開板壁説亮話

    【1】谓把话直接讲明,不兜圈子。《官场现形记》第九回:“敲開板壁説亮話﹐合同打好再由你退﹐我們行裏只好替你們白忙﹐生意也不要做了。”

  • 敲殺-汉语大词典

    敲殺

    【1】打死。《宣和遗事》後集:“何不告{金}主﹐就此地令將我敲殺﹐何故只管教我千里外去也。”《宋史·虞允文传》:“諸將謀曰:‘進有渰殺之禍﹐退有敲殺之憂﹐奈何?’”

  • 敲金擊玉-汉语大词典

    敲金擊玉

    【1】见“敲金擊石”。

  • 敲釘鑽脚-汉语大词典

    敲釘鑽脚

    【1】方言。比喻把事说定,不能改变。沪剧《罗汉钱》第三场:“你这个媒人好厉害﹐还要敲钉钻脚吗!”

  • 敲尖-汉语大词典

    敲尖

    【1】方言。比赛。{王鲁彦}《狗》:“在山上吃蛋时﹐我曾和{爱罗先珂}君敲尖﹐赌过胜负。”

  • 敲骨榨髓-汉语大词典

    敲骨榨髓

    【1】犹敲骨吸髓。{柯岩}《天涯何处无芳草》:“一个是被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敲骨榨髓﹐受尽欺凌的{阿琦婆}。”

  • 敲膏吸髓-汉语大词典

    敲膏吸髓

    【1】犹敲骨吸髓。{清}{王韬}《西人重日轻华》:“其取之於民間﹐前時不過什二﹐今則幾至於敲膏吸髓﹐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 敲金擊石-汉语大词典

    敲金擊石

    【1】敲钟击磬。喻诗文声调铿锵动听。{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敲金戛玉之詞﹐忽與瓦缶競﹐白璧微瑕﹐固是恨事。”{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當其盛也﹐揚葩振藻﹐爲敲金戛玉之音;及其衰也﹐感事傷時﹐多憔悴憂思之作。”{元}{汪元亨}《醉太平·警世》曲:“展嘲風詠 月長才思﹐吐敲金擊玉款言詞。”{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籍}又善於古詩……閤下憑几而聽之﹐未必不如聽吹竹彈絲﹑敲金擊石也。”亦作“[敲金擊玉]”﹑“[敲金戛玉]”。

  • 敲磨-汉语大词典

    敲磨

    【1】犹敲剥。{清}{李渔}《怜香伴·贿荐》:“老爺只曉得開劣行的舊規﹐還不知開劣行的新竅﹐須把那富家子弟逐個敲磨過去。”

  • 敲比-汉语大词典

    敲比

    【1】杖击威逼。{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太原狱》:“乃命匠多備手械﹐以備敲比。”{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仇大娘}〕既歸﹐邑宰奉令敲比﹐於是故産盡反。”《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武城}縣官〕深悔如此荒年﹐將百姓下狠的敲比。”

  • 敲拍-汉语大词典

    敲拍

    【1】敲击,拍打。{前蜀}{顾夐}《甘州子》词:“紅鑪深夜醉調笙﹐敲拍處﹐玉纖輕。”

  • 敲枰-汉语大词典

    敲枰

    同“[敲碁]”【1】{宋}{米芾}《送王涣之彦舟》诗:“{神武}樂育天下造﹐不使敲枰使傳道。”

  • 敲牛宰馬-汉语大词典

    敲牛宰馬

    【1】谓宰杀牲畜。{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兩壁厢敲牛宰馬﹐做一箇慶喜的筵席。”《水浒传》第一一九回:“{方臘}設朝﹐叫洞中敲牛宰馬﹐令三軍飽食已了﹐各披掛上馬。”

  • 敲坷垃-汉语大词典

    敲坷垃

    【1】方言。敲打土块。指种田。{李广田}《悲哀的玩具》:“祖母低声骂着:‘你爹不是好东西﹐上不痛老的﹐下不痛小的﹐只知道省吃俭用敲坷垃!’”

  • 敲鑼放炮-汉语大词典

    敲鑼放炮

    【1】谓大张旗鼓地活动。{洪深}《香稻米》第三幕:“老实说﹐外国人会自己下乡来和我们作对么!还不是他用狗头军师自作主张自讨好﹑敲锣放炮的硬出头!”

  • 敲訂-汉语大词典

    敲訂

    【1】推敲制订。{清}{洪昇}《长生殿·偷曲》:“遲遲宫漏夜凉生﹐把新腔敲訂﹐新腔敲訂。”【2】谓把事情交代清楚。《快心编三集》第五回:“是他兄弟對媒人説﹐侄女坐的是一乘大轎﹐其餘十來乘﹐都是小轎﹐再三敲訂明白。”

  • 敲搕-汉语大词典

    敲搕

    【1】犹推敲,琢磨。《朱子语类》卷十四:“吾儒與{老}{莊}學皆無傳﹐惟有釋氏常有人﹐蓋他一切辦得不説﹐都待别人自去敲搕﹐自有箇通透處。”一本作“敲磕”。【2】犹敲诈。《新华日报》1943.2.17:“利用职位的便利私自营商﹐固然应该严禁;但滥用职权﹐或以此作为敲搕的工具﹐尤应倍加惩戒。”

  • 敲鑼打鼓-汉语大词典

    敲鑼打鼓

    【1】谓欢庆祝贺。{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去年﹐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人家服服帖帖﹐敲锣打鼓。”【2】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秦牧}《艺海拾贝·惠能和尚的偈语》:“有一些作品﹐当年刚刚问世的时候﹐敲锣打鼓﹐闹得沸沸扬扬﹐但是经过群众选择﹐结论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 敲釘錘-汉语大词典

    敲釘錘

    【1】见“敲釘鎚”。

  • 敲釘鎚-汉语大词典

    敲釘鎚

    亦作“[敲竹竿]”亦作“[敲釘錘]”【1】{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货财》:“《金陵雜志》:‘敲釘鎚﹑一名敲竹竿﹐不當取之財而取之之謂。今{上海}謂之敲竹槓是也。’”{李劼人}《天魔舞》第六章:“已经交过十万了﹐现在又另要开刀费十万﹐岂不是故意敲钉锤?”

  • 敲竹槓-汉语大词典

    敲竹槓

    【1】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借某种口实索取财物,或抬高价格。《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兄弟敲竹槓﹐也算會敲的了﹐難道這裏頭還有竹槓不成?”亦作“[敲竹杠]”。{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木刻纪程》是用原木版印的﹐因为版面不平﹐被印刷厂大敲竹杠﹐上当不浅。”{丁西林}《三块钱国币》:“这样的三间破房子﹐一个月要四十块钱的房租。打仗以前﹐连四块钱都没有人要﹐简直是硬敲竹杠!”

  • 敲推-汉语大词典

    敲推

    【1】犹推敲。谓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清}{赵翼}《有以明人诗文集来售》诗:“不知曾費幾敲推﹐無限精靈付劫灰。”{宋}{何薳}《春渚纪闻·何张遗句南金录》:“〔{張伯鵬}〕嘗與余分韻賦詩﹐繼有一詩﹐督余所作﹐云‘坐中病競分明久﹐驢上敲推兀未裁。’用事精穩﹐如老作者。”

  • 敲山振虎-汉语大词典

    敲山振虎

    【1】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這要不用個敲山振虎的主意﹐怎的是個了當?”亦作“[敲山震虎]”。{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李自成}决定先攻打这座山寨﹐不仅为着它富甲一方﹐也为的先攻下它有敲山震虎的作用﹐使别的山寨不敢再抗不借粮。”

  • 敲石-汉语大词典

    敲石

    【1】喻时光短促。{宋}{苏轼}《二公再和亦再答之》:“光陰等敲石﹐過眼不容玩。”【2】敲击火石以取火。{唐}{韦应物}《送孙徵赴云中》诗:“敲石軍中傳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漿。”{明}{高启}《渡浙江宿西兴民家》诗:“望林投人家﹐炊黍旋敲石。”

  • 敲吟-汉语大词典

    敲吟

    【1】谓推敲吟咏诗句。{唐}{李洞}《毙驴》诗:“蹇驢秋斃瘞荒田﹐忍把敲吟舊竹鞭。”{元}{张可久}《天净沙·松阳道中》曲:“{松陽}道上敲吟﹐柳陰樹下披襟。”

  • 敲榨勒索-汉语大词典

    敲榨勒索

    【1】见“敲詐勒索”。

  • 敲牙-汉语大词典

    敲牙

    【1】形容受冷后上下牙抖动相碰。《西游记》第四八回:“塞外征夫俱墜指﹐江頭梢子亂敲牙。”

  • 敲搗-汉语大词典

    敲搗

    【1】敲打撞击。{克非}《春潮急》五六:“老汉气得又喘又颤﹐竹子拐杖连连在三合土地上敲捣。”

  • 敲火-汉语大词典

    敲火

    【1】敲击火石以取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門扉隱隱有白粉大書字﹐敲火視之﹐則‘此寺多鬼﹐行人勿住’二語也。”{唐}{韩愈}《石鼓歌》:“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著手爲摩挲。”{元}{倪瓒}《绝句》:“敲火煮茶歌《白苧》﹐怒濤翻雪小停橈。”

  • 敲彈-汉语大词典

    敲彈

    【1】弹奏。{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序》:“{英国}诗人{雪莱}的《Prometheus Unbound》却更敲弹一个别调:表示出永不屈服的人的精神来。”

  • 敲打-汉语大词典

    敲打

    【1】以言语相讥讽。{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妹子﹐不必敲打我了。我也知道﹐多多的虧了你也。”【2】指拷打。《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縣官又把{李三}重加敲打﹐{李三}當不過﹐只得屈招。”【3】敲击,击打。{宋}{吴自牧}《梦粱录·茶肆》:“敲打響盞歌賣。”{康濯}《水滴石穿》第一章:“{杨九}拾起两根枯枝﹐惘然若失地在树底下搁着的空碗上敲打着什么音乐。”【4】旧指民间吹鼓手中专司打击乐器的乐工。{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六:“他特备一份厚礼﹐亲赴灵堂祭奠。前面有两个吹工﹐四个敲打引路;后边由十二人抬着六张桌子﹐上摆着各色祭礼。”【5】指批评。{王汶石}《风雪之夜》:“{杨明远}说:‘区书怕我们垮台﹐怕我们自满﹐所以﹐在你还来不及自满的时候﹐他就敲打起你来了。’”

  • 敲碁-汉语大词典

    敲碁

    亦作“[敲棋]”【1】着围棋。以每一举棋必斟酌推敲之,故云。{清}{秋瑾}《思亲兼大兄》诗:“敲棋徒自譜﹐得句索誰和?”{王德钟}《渔村消夏》诗之二:“晩雨乍停風又寂﹐敲棋催月上疎簾。”

  • 敲定-汉语大词典

    敲定

    【1】方言。把事情确定下来。《花城》1981年第6期:“现在大多数人都还处于试用阶段……{刘处长}说过:‘成熟一个﹐敲定一个。’”

  • 敲門-汉语大词典

    敲門

    【1】古代婚仪中的纳采。《宋史·礼志十八》:“諸王納妃。{宋}朝之制﹐諸王聘禮﹐賜女家白金萬兩﹐敲門用羊二十口﹑酒二十壺﹑綵四十匹。”原注:“即古之納采。”【2】叩门。《水浒传》第三七回:“{宋江}和兩個公人來到莊院敲門。”{巴金}《利娜》上篇:“一群一群的男女修士挨家挨门地敲门。”{宋}{苏轼}《浣溪沙》词:“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 敲冰戛玉-汉语大词典

    敲冰戛玉

    【1】比喻乐声清润动听。{宋}{杨无咎}《垂丝钓·邓端友席上赠吕倩倩》词:“聽敲冰戛玉﹐恨雲怨雨﹐聲聲總在愁處。”

  • 敲鏝兒-汉语大词典

    敲鏝兒

    【1】敲诈钱财。镘儿,指钱。{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但來兩三遭﹐不問那廝要錢﹐他便道:‘這弟子敲鏝兒哩!’”

  • 敲擊-汉语大词典

    敲擊

    【1】敲打;击打。{艾芜}《乌鸦之歌》:“他见烟已熄了﹐又下床下﹐摸着火镰来敲击﹐暂时停止了说话。”{唐}{李绅}《悲善才》诗:“秋吹動摇神女佩﹐月珠敲擊水晶盤。”{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没有气力挑﹐他的脊背上就会受到枪杆的敲击和鞭子的挥打。”

  • 敲詩-汉语大词典

    敲詩

    【1】推敲诗句。{元}{张可久}《小桃红·忆疏斋学士郊行》曲:“飛梅和雪灑林梢﹐花落春顛倒﹐驢背敲詩暮寒峭。”{清}{任曾贻}《百字令》词:“貰酒當罏﹐敲詩午夜﹐彈指成今昔。”【2】诗谜的一种。又称打诗宝。{清}{张焘}《津门杂记·敲诗》:“以紙條約四五寸長者﹐摘録時下新刻詩句﹐於句中隱去一字﹐注於紙尾﹐用信套籠插。即在詩句之旁﹐添擬大意相通者四字﹐並紙尾原字則爲五。另攤方紙於桌﹐劃爲五度﹐以便押錢。射中者每一文賠三文。其五字中﹐大抵極不通者即其所隱之字也。向惟考試時爲多﹐輸贏亦甚微細。今則到處皆是﹐圍繞争射者頗不乏人﹐託名風雅﹐實則賭博也。”

  • 敲牙料嘴-汉语大词典

    敲牙料嘴

    【1】犹嗑牙料嘴。斗嘴,耍嘴皮子。料,通“撩”。{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你入門來便鬧起﹐有甚的論黄數黑﹐街坊每都聽知。誰敲牙波料嘴﹐這婆娘家便背悔也。”

  • 敲門磚-汉语大词典

    敲門磚

    亦作“[敲門甎]”【1】{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一日,{沖元}自窗外往來,{東坡}問:‘何爲?’{沖元}曰:‘綏來。’{東坡}曰:‘可謂奉大福以來綏。’蓋{沖元}登科時赋句也。{沖元}曰:‘敲門瓦礫,公尚記憶耶!’”后以“敲門磚”比喻士人借以猎取功名的工具,一达目的,即可抛弃。{鲁迅}《准风月谈·吃教》:“{清}朝人称八股为‘敲门砖’﹐因为得到功名﹐就如打开了门﹐砖即无用。”{明}{田艺蘅}《留青日札·非文事》:“又如《錦囊集》一書……抄録七篇﹐偶湊便可命中﹐子孫祕藏以爲世寶。其未得第也﹐則名之曰‘撞太歲’﹐其既得第也﹐則號之曰‘敲門磚’。”{清}{俞樾}《茶香室丛钞·焚时文》:“今人以時文爲敲門甎﹐{宋}人已如此矣。”【2】比喻谋求名利的手段。{朱光潜}《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诗不是一种空洞的主义﹐也不是一种敲门砖。”

  • 敲邊鼓-汉语大词典

    敲邊鼓

    【1】喻从旁帮人说话;在旁边助势。{鲁迅}《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然而只要一步一步的做下去﹐每天又有帮闲的敲边鼓﹐给人们听惯了﹐就不但做得出﹐而且也行得通。”{浩然}《艳阳天》第一〇八章:“{焦振茂}马上敲边鼓说:‘看看﹐孩子们还说对咱们帮助不够哪!’”

  • 敲搒-汉语大词典

    敲搒

    亦作“[敲榜]”【1】指刑杖。{宋}{苏辙}《送李钧郎中》诗:“敲榜滿前但長嘯﹐簿書堆案常清談。”{宋}{苏轼}《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诗:“一爲符竹累﹐坐老敲搒間。”【2】笞打。{清}{姚世钰}《吴兴太守行》:“民實畏官府﹐民豈甘敲搒。”{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何況親犴獄﹐敲搒發姦偷。”

  • 敲鏗-汉语大词典

    敲鏗

    【1】敲击。铿,撞击。{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蔓涎角出縮﹐樹啄頭敲鏗。”

  • 敲棋-汉语大词典

    敲棋

    【1】见“敲碁”。

  • 敲日-汉语大词典

    敲日

    【1】谓{羲和}御日车,鞭之使快行。{唐}{李贺}《秦王饮酒》诗:“{羲和}敲日玻瓈聲﹐劫灰飛盡古今平。”{王琦}汇解:“{羲和}爲日之御。敲日者﹐策之而使之行也。”

  • 敲掉-汉语大词典

    敲掉

    【1】消灭;毁灭。{雷铎}《从悬崖到坦途》:“一挺重机枪死死地卡住山梁﹐不敲掉它就上不了顶峰。”{峻青}《黎明的河边·水落石出》:“看那么个土包子还能翻了天不成!敲掉他!”

  • 敲剥-汉语大词典

    敲剥

    【1】敲诈剥削。{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敲剥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这些九姓胡对东西方贸易的大利当然看得眼红﹐他们……获利总是极厚﹐厚利的来源主要是敲剥{唐}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四回:“{安徽}百姓窮﹐禁得住幾回敲剥!”

  • 敲冰紙-汉语大词典

    敲冰紙

    【1】纸名。{浙江}{剡溪}所出。{明}{杨慎}《蜀笺川笔川墨·敲冰纸》:“敲冰紙﹐{剡}所出也。{張伯玉}《蓬萊閣》詩:‘敲冰呈好手﹐織素競交鸞。’注:‘{越}俗競誇敲冰紙。’{剡水}清潔﹐山又多藤楮﹐以敲冰時製之佳﹐蓋冬水也。”

  • 敲句-汉语大词典

    敲句

    【1】推敲诗句。{清}{王策}《玉烛新》词:“兩三騷客狂吟處﹐寫遍釵形屋漏。嗅香敲句﹐常悮了月痕鐘候。”{清}{魏之琇}《台城路》词:“睥睨迎秋﹐轆轤破曉﹐人在小窗敲句。”

  • 敲更-汉语大词典

    敲更

    【1】打更。{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若干简单的调子﹐如和尚放焰口时的擂鼓﹐如从前{北平}深夜敲更的梆点﹐极少‘音高’与‘音质’的变化﹐几乎全靠节奏组成。”

  • 敲髓灑膏-汉语大词典

    敲髓灑膏

    【1】比喻倾家荡产。{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其最爲民害者﹐一曰吏﹐一曰役﹐一曰官之親屬﹐一曰官之僕隸﹐是四種人……怙勢作威﹐足使人敲髓灑膏﹐吞聲泣血。”

  • 敲詐-汉语大词典

    敲詐

    【1】依仗势力或用威胁﹑欺骗手段索取财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這個處分如何擔得起﹐所以部裏就借此敲詐了。”{叶君健}《自由》十三:“这些名目繁多的税﹐全是{侯浩德}和{吴春茂}想出来敲诈老百姓的花招。”

  • 敲削-汉语大词典

    敲削

    【1】敲诈剝削。{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夫以吾之民風氣之不開﹐平準學理之不講﹐誰爲政府者﹐日日家喻户曉﹐勉其從事于各種之富國事業﹐猶恐其不肯擔任﹐或擔任而不能善其事﹐而況乎其扎搏之而敲削之也。”

  • 敲山震虎-汉语大词典

    敲山震虎

    【1】见“敲山振虎”。

  • 敲冰索火-汉语大词典

    敲冰索火

    【1】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不会成功。《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卷四:“若敲冰而索火﹐類緣木以求魚。”

  • 敲才-汉语大词典

    敲才

    【1】詈词。挨打的坯子。{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這伙刁天厥地小敲才﹐只管把我來哄﹐哄﹐哄。”{元}{顾德润}《愿成双·忆别》套曲:“{長安}花酒價如泥﹐不信敲才主仗得﹐似恁般情懷説向誰!”{元}{石德玉}《紫云庭》第三折:“從來撒欠颩風愛恁末﹐敲才兀自不改動些兒個。”

  • 敲絲-汉语大词典

    敲絲

    【1】指银锭。古代银锭上都敲印着圆丝纹,故称。《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九媽}〕帶笑而言道:‘那要許多!只要得十兩敲絲。其他東道雜費﹐不在其内。’”

  • 敲沙罐-汉语大词典

    敲沙罐

    【1】方言。枪毙。{{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一章:“〔学生们〕议论着将来如何处置特务。{小宁}叫道:‘先关起来再说!’{霍以常}认真地说:‘我主张﹐全部敲沙罐。’”

  • 敲撲-汉语大词典

    敲撲

    【1】见“敲扑”。

  • 敲榜-汉语大词典

    敲榜

    【1】见“敲搒”。

  • 敲-汉语大词典

    【1】车驾相碰声。{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靈燔望高冏﹐龍駕聞敲。”{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曰:“敲﹐駕相擊聲。”

  • 敲骨剥髓-汉语大词典

    敲骨剥髓

    【1】犹敲骨吸髓。《封神演义》第二九回:“未聞有身爲大臣逢君之惡﹐蠱惑天子﹐殘虐萬民﹐假天子之命令﹐敲骨剥髓﹐盡民之力肥潤私家……如令兄者。”

  • 敲點-汉语大词典

    敲點

    【1】惦记。{宋}{张载}《经学理窟·气质》:“覩一物又敲點著此心﹐臨一事又記念著此心﹐常不爲所牽引去。”【2】犹指点。《朱子语类》卷一三〇:“然據{子厚}説底﹐却是{温公}之説﹐前後自不相照應﹐被他一一捉住病痛﹐敲點出來。”

  • 敲竹杠-汉语大词典

    敲竹杠

    【1】见“敲竹槓”。

  • 敲竹竿-汉语大词典

    敲竹竿

    【1】见“敲釘鎚”。

  • 敲門甎-汉语大词典

    敲門甎

    【1】见“敲門磚”。

  • 敲詐勒索-汉语大词典

    敲詐勒索

    【1】利用职权或抓住别人的把柄用威胁手段逼取他人财物。{孙犁}《澹定集·乡里旧闻(二)》:“他却坏下去的很快﹐敲诈勒索﹐以至奸污妇女。”{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八:“这是大明大白的敲榨勒索﹐逼人上吊﹐把穷人往死路上推。”{曲波}《林海雪原》三三:“一名{宋福}﹐一名{王大路}﹐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亦作“[敲榨勒索]”。

  • 敲朴-汉语大词典

    敲朴

    【1】见“敲扑”。

  • 敲冰玉屑-汉语大词典

    敲冰玉屑

    【1】泛指精美的纸张。{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六》:“後三年﹐當予亡命﹐{蕭永言}同醉﹐見予舉似﹐急索紙而恨無敲冰玉屑﹐以備惡語。”

  • 敲門石-汉语大词典

    敲門石

    同“[敲門磚]”【1】{明}{王鏊}《送温生廉还江西》诗:“鏤冰刻棘巧何爲﹐名成至比敲門石。”

  • 敲磕-汉语大词典

    敲磕

    【1】敲诈。{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九:“但你们还未想到﹐他们尚可借此题目﹐大肆敲磕﹐那才是终身大患哩!”【2】见“敲搕”。

  • 敲菱殼-汉语大词典

    敲菱殼

    【1】方言。以地产卖于人,过若干时间要求加价称“找價”,屡找不已称“敲菱殼”。{刘半农}《瓦釜集》第十三歌:“我勿敲他菱壳末﹐也要找找价。”原注:“以地产卖于人﹐越若干时复要求加价曰找价;屡找不已﹐曰敲菱壳。”

  • 敲金戛玉-汉语大词典

    敲金戛玉

    【1】见“敲金擊石”。

  • 敲鑼賣糖, 各幹一行-汉语大词典

    敲鑼賣糖, 各幹一行

    【1】谓各人干自己所擅长的工作。《十月》1981年第3期:“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像我{赵社会}有特长:会看青﹐会指挥生产。”

  • 敲骨吸髓-汉语大词典

    敲骨吸髓

    【1】语本《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 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饑”。后比喻残酷地剝削。{清}{冯桂芬}《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來暴斂横征之吏﹐所謂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無骨可敲無髓可吸矣。”{毛泽东}《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在{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区域﹐则压迫工农兵学商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出粮﹑出税﹑出力﹐敲骨吸髓﹐以供其所谓‘戡乱剿匪’之用。”

  • 推敲-汉语大词典

    推敲

    【1】{後蜀}{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賈島}〕忽一日於驢上吟得:‘鳥宿池中樹,僧敲月下門。’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煉之未定,遂于驢上作‘推’字手勢,又作‘敲’字手勢。不覺行半坊。觀者訝之,{島}似不見。時{韓吏部}{愈}權京尹﹐意氣清嚴﹐威振紫陌。經第三對呵唱﹐{島}但手勢未已。俄爲官者推下驢﹐擁至尹前﹐{島}方覺悟。顧問欲責之。{島}具對:‘偶得一聯﹐吟安一字未定﹐神遊詩府,致衝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韓}立馬良久思之,謂{島}曰:‘作敲字佳矣。’”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谓对事情的反复考虑。{清}{孔尚任}《桃花扇·投轩》:“你的北來意費推敲﹐一封書信無名號。”{宋}{张孝祥}《念奴娇·再用韵呈朱丈》词:“忍凍推敲﹑清興滿﹐風裏烏巾獵獵。”{明}{徐渭}《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醉後推敲應不免﹐只愁别駕惱郎當。”{吴组缃}《山洪》二:“{三官}认真的沉着脸﹐觉得这话值得推敲。”

  • 胡敲-汉语大词典

    胡敲

    【1】一种玩具。形似扯铃。《水浒传》第九十回:“出的城來﹐只見街市上一個漢子﹐手裏拿着一件東西﹐兩條巧棒﹐中穿小索﹐以手牽動﹐那物便響。{宋江}見了﹐却不識的……問道:‘此是何物?’那漢子答道:‘此是胡敲也。用手牽動﹐自然有聲。’”

  • 旁敲-汉语大词典

    旁敲

    【1】犹旁敲侧击。《文明小史》第三二回:“{馮主事}聽他説得决絶﹐又用旁敲的法子説道:‘如此説來﹐廟捐既不好動﹐你替我合衆位商家説法説法﹐照這廟捐的樣子再捐一分便了。’”

  • 旁敲側擊-汉语大词典

    旁敲側擊

    【1】比喻不直接说出本意﹐而从侧面曲折地表明观点。{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二:“{黎伥}旁敲侧击﹐振振有词地道:‘我要你请客﹐理由很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只不過不應該這樣旁敲側擊﹐應該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安徒生}很多作品用旁敲側击的写法﹐有很多弦外之音﹐这是很高的艺术。”

  • 盎盂相敲-汉语大词典

    盎盂相敲

    【1】比喻家庭口角。{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爲﹐無所涉於父母。”亦作“[盎盂相擊]”。《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只就他夫妻三個這番外面情形講﹐此後自然該益發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幾分伉儷﹐把午間那番盎盂相擊化得水乳無痕。”

  • 輕敲緩擊-汉语大词典

    輕敲緩擊

    【1】比喻婉转地表达意思和说明问题。《天雨花》第二一回:“且待四個宫人到﹐輕敲緩擊試他們。”

  • 輕敲-汉语大词典

    輕敲

    【1】方言。犹轻薄, 不坚实。《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不要説是好棺木價重﹐買不起﹐便是那輕敲雜樹的﹐也要二三兩一具。”

  • 謊敲才-汉语大词典

    謊敲才

    【1】詈词。犹言该打的说谎家伙。{明}{朱有燉}《香囊怨》第三折:“被那等謊敲才每檢尸般﹐檢尸般凌虐人。”

  • 零敲碎打-汉语大词典

    零敲碎打

    【1】指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方式进行或处理。{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一》:“他们没有把整个运动的领导拿到自己的手里来﹐没有一省一县一区一乡的完整的规划﹐只是零敲碎打地在那里做。”{沙汀}《淘金记》十八:“我算了算﹐加上一次零敲碎打的开销﹐数目不会小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