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予

予(予)是什么意思

  • 授予←→剥夺-反义词词典

    授予←→剥夺shòuyǔ-bōduó

    【词性】:动

    授予:给与。

    剥夺:取消。

    【例】 多少人被剥夺了工作、学习的权利!(宗璞:《弦上的梦》) 华罗庚留学期间,虽然从未正式申请授予令人羡慕的博士学位,但他确实为祖国争得了光荣。(张韧:《数学与人民——记

    数学家华罗庚》)

  • 掠夺←→赐予-反义词词典

    掠夺←→赐予lüèduó-cìyǔ

    【词性】:动

    掠夺:抢劫;夺取。

    赐予:赏给;给予。

    【例】 十九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壮年期,这一个世纪里面,殖民主义者完全不披任何外衣,象野兽一样到处闯撞掠夺。(秦牧:《古战场春晓》) 荣光悬日月,赐予出金银。(唐·杜甫:《太岁日诗》)

  • 求←→予-反义词词典

    求←→予给 qiú-yǔ gěi

    【词性】:动

    求:要求,追求。

    予:给与。

    给:送与,交付。

    【例】 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予之。(宋·王安石:《伤仲永》) 上令尚书给笔札。(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

  • 赐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赐予cìyǔ

    赏给——乞求(帝国主义不会赐予被压迫人民自由和幸福,被压迫人民也绝不会向帝国主义~。)

  • 给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给予jǐyǔ

    给(gěi)——接受(~帮助)、索取(人生的意义在给予,而不在~。)

  • 寄托 寄予-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寄托 寄予

    寄托jìtuō 寄予jìyǔ

    动词。指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另外的人或事物上。

    “寄托”强调托存和依托关系。例如:“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对新生一代寄托了多么热切的希望啊”(曹靖华:《春城飞花》);“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群众把希望寄托在共产党身上”(《人民日报》,1979·3·8)。

    “寄予”强调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投予或付予所托存的对象,意思不如“寄托”重。例如:“我们对祖国的土地寄予理想和喜悦”(碧野:《情满青山》);“做父母的总是对儿女寄予期望”。

    “寄托”在表示“托付、托予照顾”的意思时(如说:“孩子没有人照料,暂时寄托在朋友家里”),和“寄予”没有同义关系。“寄予”在表示“给予(同情、关怀等)”的意思时(如说:“爱因斯坦对中国人民寄予同情和支持”),也和“寄托”没有同义关系。

  • 允许 容许 许可 准许 准予 许 准 容 答应-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允许 容许 许可 准许 准予 许 准 容 答应

    允许yǔnxǔ 容许róngxǔ 许可xǔkě 准许zhǔnxǔ 准予zhǔnyǔ 许xǔ542 准zhǔn627容róng281、391答应dāying

    动词。表示同意别人的要求或让人按自己的意愿行动。

    “允许”有允诺、答应的意味,使用得比较普遍。例如:“他允许这个知识分子讲话,也允许他讲错误”(张天民:《创业》);“如果可能,今夜最好允许我借住一下”(杨沫:《青春之歌》);“在故事快要讲完的时候插进这么几行浸透诗人泪水的感慨,我想应该是允许的吧”(白桦:《啊!古老的航道》);“但请你看在弟兄骨肉的情分上,还允许我一件事”(《沫若剧作选》)。

    “容许”有“容受,容忍,不排斥某种事情”的意味;意思比“允许”重;较常用于否定而受“决不”的修饰。例如:“我们容许作家……改正缺点,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刘心武:《醒来吧,弟弟》);“既容许批评的自由,也容许批评批评者的自由”;“两个口号争论的性质决不容许篡改”(《新华月报》,文摘版,1979,1);“三十年代文艺的巨大成绩决不容许抹煞”(同上)。

    “许可”有“认为可以”的意味,意思也比“允许”重,但比“容许”轻;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例如:“不可以超越客观情况所许可的条件去计划自己的行动”(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留学的事,官僚也许可了,派定五名到日本去”(鲁迅:《朝花夕拾》);“想到乡下去生活,但是经济又不许可”(郭沫若:《月蚀》)。

    “准许”有“主管部门或上级、长辈批准或同意”的意味,意思比“允许”“许可”“容许”都重,有郑重的态度色彩。例如:“可他们是不准许播的”(《当代》,1980,2);“关于前往南方参观学习一事,上级只准许去上海一地”;“我,我要求准许我参加农业社”(克非:《春潮急》,上册)。

    “准予”含有和“准许”一致的意味,意思的轻重程度也和“准许”相同,但只用于第一人称;多在公文里使用,有文牍风格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例如:“准予请假二日”;“经研究,我们准予前来北京发售”。

    “许”和“允许”意思一致,比较轻些;既常可出现在口语中,又还存有文言词性质而可用于有其它文言词配合的书面语句里。例如:“老白没有白白许下诺言”(魏钢焰:《宝地——宝人——宝事》);“不许一人不尽其职,一事不利救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我不许你去!”(赵树理:《三里湾》)。

    “准”同“准许”意思一致而较轻;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请你收回你那只准女儿一个人回去的决定吧”(《当代》,1980,2);“不过有个君子协定,不准披露他的真实名姓”(《小说月报》,1982,4)。

    “容”在意思上和“容许”较一致,但是略轻,强调让人去做。常用于否定式;在用于肯定而请对方让自己做某事的情形时,有客气地要求的语气。带书面语色彩,很少在口语里出现;和“分说”“不”“缓”“刻”“急”“间”“发”等搭配,构成固定词组“不容分说”、“刻不容缓”、“急不容缓”、“间不容发”。例如:“检查官不容分说,着令没收他的货品”;“还有一个工资制度改革问题,也是一个急不容缓须要解决的问题”(《文汇报》,1983.3.8);“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曹禺:《雷雨》);“立刻他转身狂奔,庆幸他又在间不容发之中逃了出来”(徐迟:《狂欢之夜》);“此事容我再加考虑,暂时难以答复”。

    “答应”强调给予肯定的答复,意思的轻重和“允许”一致;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我想暑假旅行到泰山去,爸爸已经答应了”;“过去我们已经吃了十来年的苦头,再乱,人民吃不消,人民也不答应”(《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

  • 妙造自然,伊谁予裁-实用委婉语词典

    妙造自然,伊谁予裁

    意为虽然出自人工的艺术,但由于竭力师心自然,就像真的一样,谁能裁夺。语出唐司空图《诗品·精神》。

  • 予-孙子兵法词典

    予yǔ

    【释义】:

    通“与”,给与。《势篇》:“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王晳注:“饵敌使必取。‘予’、‘与’同。”

  • 赋予 接受-反义词应用词典

    赋予 接受

    赋予 fùyǔ 接受 jiēshòu

    【赋予】动词。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书面语。也作“赋与”。

    〔例句〕

    1.现在,我们最高尚的精神力活动了起来,一切物质上的工具都赋予了新鲜的生命。

    2.既然国家赋予了重任,我们就要义不容辞地承担下来。

    3.作家要把个性赋予每个典型人物。

    4.小提琴大师赋予乐曲以新的生命。

    【接受】动词。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同它搭配的对象多数是抽象事物,也可以是具体事物。

    〔例句〕

    1.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已经逐渐被新一代接受下来了。

    2.他接受了同志们的批评意见。

    3.蒋局长作风不正,经常接受下级的礼物。

  • 取予-古文观止词典

    取予qǔ yǔ

    收受和给与(1)。《游侠列传序》: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那些平民游侠,重视收受、给与和应允,千里之外都称诵他们的义气,仗义轻生,不顾世人议论。《报任安书》:取予者,义之表也。——正确对待收受和给与,这是道义的标志。

  • 予-古文观止词典

    予yǔ

    【词性】:动词

    用同“与”。给与,授与(21)。《冯煖客孟尝君》: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孟尝君给冯煖五十辆车,金五百斤,往西到梁国去游说。《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再说秦国想要和氏璧,赵国不给它和氏璧,双方无所谓理亏和理直。假如璧送到秦国而秦国不给赵国十五座城,理亏在秦国。

  • 予-古文观止词典

    予yú

    【词性】:代词

    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110)。《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的状丽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后赤壁赋》:须臾客去,予亦就睡。——不一会儿朋友们离去,我也回家睡觉。《青霞先生文集序》:予故不著。——我因此不写。

  • 予-古文观止词典

    予yǔ

    【词性】:介词

    用同“与”。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同”(1)。《游侠列传序》: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如果让乡里游侠,同季次、原宪比较地位权力,对当世的贡献,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 宰予-古文观止词典

    宰予zǎi yú

    【词性】:名词

    一名宰我,春秋时鲁国人,字子我。孔子的学生,善于辞令(1)。《五帝本纪赞》: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儒生们有的不肯传习。

  • 予-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予yú

    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诗经·小雅·巧言》:“他人有心,~忖度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志焉。”

    另见yǔ。

    【予一人】古代天子自称。《尚书·汤诰》:“其尔万方有罪,在~;~有罪,无以尔万方。”

  • 予-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予yǔ

    ①给予。《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璧而秦不~赵城,曲在秦。”②赞许。《荀子·大略》:“言味者~易牙,言音者~师旷。”

    另见yú。

  • 予1-现代汉语大词典

    予1yǔ

    【释义】:

    给,给与。魏巍《东方》:“人民军…予敌人以大量的杀伤。”又如:授予奖状。

  • 予人口实-现代汉语大词典

    予人口实yǔ rén kǒu shí

    【释义】:

    给人留下可以利用的借口。如:凡事要三思而行,不可轻举妄动,以免予人口实。

  • 予以-现代汉语大词典

    予以yǔ yǐ

    【释义】:

    给以。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也应予以极大的注意。”

  • 予夺-现代汉语大词典

    予夺yǔ duó

    【释义】:

    给予和剥夺。如:生杀予夺。

  • 予2-现代汉语大词典

    予2yú

    【释义】:

    我。如:予取予求。

  • 予取予夺-现代汉语大词典

    予取予夺yú qǔ yú duó

    【释义】:

    从我这里掠取。秦牧《拳头海岸》:“许多被目为可以予取予夺地得到财富的海岸,一处处都伸出了拳头来,变成了‘拳头海岸’。”

  • 予取予求-现代汉语大词典

    予取予求yú qǔ yú qiú

    【释义】:

    从我这里求取。语出《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引申为任意索取。徐铸成《金边饭碗》:“他们是老板,可以予取予求,不受任何限制。”

  • 予智予雄-现代汉语大词典

    予智予雄yú zhì yú xióng

    【释义】:

    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范文澜等《中国通史》:“他是一个极骄贪的人,以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对的,自己所得的物都是不够的,因之,予智予雄,任性妄为。”

  • 人莫予毒-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莫予毒rén mò yú dú

    【释义】:

    没有谁能伤害我,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形容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那种‘一人独吞’、‘人莫予毒’的派头,不过是封建主的老戏法,拿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来,到底是行不通的。”

  • 准予-现代汉语大词典

    准予zhǔn yǔ

    【释义】:

    表示准许,同意。多用于公文。如:准予给假二日。

  • 授予-现代汉语大词典

    授予shòu yǔ

    【释义】:

    给予。《文汇报》1989.9.28:“荣誉奖也授予影片《开国大典》、《巍巍昆仑》、《百色起义》。”

  • 寄予-现代汉语大词典

    寄予jì yǔ

    【释义】:

    ①给予(同情、关怀等)。艾青《〈春天〉后记》:“我只不过是无数的乐队中的一个吹笛子的人,只是为这个时代所兴奋,对光明的远景寄予无限的祝福而已。”②寄托。如:人民对于青年一代寄予极大的希望。

  • 给予-现代汉语大词典

    给予jǐ yǔ

    【释义】:

    见“给与”。

  • 赋予-现代汉语大词典

    赋予fù yǔ

    【释义】:

    给与;交给。郭澄清《大刀记》:“坚决完成党赋予我的这项光荣使命。”

  • 赐予-现代汉语大词典

    赐予cì yǔ

    【释义】:

    赐与,赏给。冰心《南归》:“对于这些无情的自然,如阳光,如花卉,以她的病的静息中,也是加倍的温煦馨香。这是上天赐予,惟有她配接受享用的一段恩福!”

  • 赠予-现代汉语大词典

    赠予zèng yǔ

    【释义】:

    同“赠与”。

  • 锡予-现代汉语大词典

    锡予xī yǔ

    【释义】:

    赐给。郭沫若《屈原时代》:“《左传·定四年》明明说周武王以殷民六族给鲁公伯禽…老幼男女,父子妻孥一道与物品同时锡予,不是奴隶是什么呢?”

  • 生杀予夺-现代汉语大词典

    生杀予夺shēng shā yǔ duó

    【释义】:

    语出《周礼·春官·内史》:“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一曰爵…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后以“生杀予夺”指有权势的人所掌握的能任意处置人民生命财产的权力。续范亭《追悼邹韬奋之死想到一切人之死》:“在农奴制度、封建制度之下,苛政杀人非常厉害,生杀予夺操之君主。”

  • 予一人-汉语大词典

    予一人

    【1】古代帝王的自称。《书·汤诰》:“王曰:‘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孔}传:“天子自稱曰‘予一人’。”《汉书·文帝纪》:“朕獲保宗廟﹐以微眇之身託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亂﹐在予一人。”《元史·世祖纪》:“求之今日﹐{太祖}嫡孫之中﹐先皇母弟之列﹐以賢以長﹐止予一人。”《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諸侯﹑分職﹑授政﹑任功﹐曰‘予一人’。”{孔颖达}疏:“曰‘予一人’者﹐予﹐我也。自‘朝諸侯’以下﹐皆是内事﹐故不假以威稱。但自謂‘予一人’者﹐言我是人中之一人﹐與物不殊﹐故自謙損。”

  • 予勾-汉语大词典

    予勾

    亦作“[予句]”【1】谓皇帝或其指定的大臣用硃笔在判处死刑者的名字上画勾以示批准。《清会典·内阁·大学士协群大学士职掌》:“朝審秋審之勾決者﹐得旨則予勾。”《清史稿·刑法志三》:“句到﹐刑部按期進呈黄册。至日﹐素服御殿﹐大學士三法司侍﹐上秉硃筆﹐或命大學士按單予句。”

  • 予決-汉语大词典

    予決

    【1】给予决定或裁决。《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張浩}忽背前約﹐使妾呼天叩地﹐無所告投……爲此冒耻凟尊﹐幸望台慈特賜予決!”《元典章·户部十一·影避》:“於内若有疑惑不能予决者﹐具由咨中書省定奪。”

  • 予-汉语大词典

    《廣韻》余吕切,上語,以。【1】赐予;给与。《诗·小雅·采菽》:“君子來朝,何錫予之?”《荀子·修身》:“怒不過奪,喜不過予。”{杨倞}注:“予,賜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新五代史·张筠传》:“{筠}爲人好施予,以其富,故所至不爲聚歛,民賴以安。”{清}{严有禧}《漱华随笔·李孝女》:“官直女,問{礎}罪當死,餘分别予杖。”{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一章:“人民军……予敌人以大量的杀伤。”【2】赞许,称誉。《荀子·大略》:“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師曠},言治者予三王。”《公羊传·昭公十一年》:“懷惡而討不義,君子不予也。”{清}{李漁}《闲情偶寄·词曲·结构》:“但觀《琵琶》得傳至今,則{高則誠}之爲人,必有善行可予。”【3】认为;承认。《汉书·终军传》:“{偃}自予必死而爲之邪?將幸誅不加,欲以采名也?”《礼记·檀弓上》:“伋則能安”{汉}{郑玄}注:“自予不能及。”【4】出售。《管子·国蓄》:“歲適美,則市無予,而彘食人食。”{俞樾}《诸子平议·管子六》:“《方言》:‘予,讎也。’……《釋文》云:‘售本作讎。’蓋古無售字,即以讎爲之。此文言無予,即無售也。”《史记·货殖列传》:“歲孰取穀,予之絲漆;繭出,取帛絮,予之食。”【5】仇。《方言》卷二:“予﹑賴,讎也。{南楚}之外曰賴,{秦}{晉}曰讎。”【6】{汉}代乐名。《後汉书·曹褒传》:“《尚書璇璣鈐》曰:有帝{漢}出,德洽作樂,名予。”

  • 予-汉语大词典

    《集韻》丈吕切,上語,澄。【1】{夏}朝帝名。《史记·夏本纪》:“{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司马贞}索隐:“〔予〕,音佇。”《集韵·上語》:“予,{夏}帝名,通作杼。”

  • 予-汉语大词典

    《廣韻》以諸切,平魚,以。【1】我。《书·汤誓》:“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天苟有{吴國},尚速有悔予身。”{何休}注:“予,我也。”{宋}{王安石}《云山诗送正之》诗:“溪窮壤斷至者誰?予獨與子相諧熙。”{清}{金农}《<冬心先生集>自序》:“予賦性幽敻,少耽索居味道之樂。”【2】介词。于,在。《书·仲虺之诰》:“肇我邦予{有夏}。”{孔}传:“始我{商}家國於{夏}世。”【3】介词。同。《史记·游侠列传》:“誠使鄉曲之俠,予{季次}﹑{原憲}比權量力,效功於當世,不同日而論矣。”【4】连词,相当于“而”。《诗·卫风·河广》:“誰謂{宋}遠,跂予望之。”{朱熹}集传:“誰謂{宋國}遠乎?但一跂足而望,則可以見矣。”《诗·陈风·墓门》:“訊予不顧。”【5】代词,相当于“之”。《汉书·叙传上》:“昔{衛叔}之御昆兮,昆爲寇而喪予。”{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衞叔武}迎兄{成公},{成公}令前驅,射而殺之。”

  • 予奪-汉语大词典

    予奪

    【1】引申为赏罚。{明}{王凤洲}《纲鉴会纂》卷四四:“{范華陽}曰:‘今{僖宗}兩無予奪﹐何以儆{全忠}而服{克用}耶!’”【2】赐予和剥夺。《管子·七法》:“予奪也﹐險易也﹐利害也﹐開閉也﹐殺生也﹐謂之决塞。”《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群臣:一曰爵﹐以馭其貴。二曰禄﹐以馭其富。三曰予﹐以馭其幸……六曰奪﹐以馭其貧。”{郑玄}注:“幸﹐謂言行偶合於善﹐則有以賜予之……奪﹐謂臣有大罪﹐没入家財者。”【3】褒贬。{宋}{周密}《<癸辛杂识>序》:“一時之聞見﹐本於無心;千載之予奪﹐狃於私意。”{清}{嵇璜}《皇朝通志·凡例》:“自諸王及内外大臣之例﹐得請謚者﹐高下予奪﹐各如其分。”【4】裁决,裁夺。{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蜀王}妃父{楊譽}﹐在省競婢﹐都官郎中{薛仁方}留身勘問﹐未及予奪。”{明}{丘濬}《大学衍义补·谨详谳之议》:“使斷疑獄者﹐以此爲予奪輕重之權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朝夕聚議﹐寒暑煩勞﹐背春涉冬﹐竟無予奪。”

  • 予取予奪-汉语大词典

    予取予奪

    【1】见“予2取予擕”。

  • 予樂-汉语大词典

    予樂

    【1】指{汉明帝}{永平}三年所用的郊庙音乐《大予乐》。《後汉书·章帝纪》:“〔{明帝}〕作登歌﹐正予樂﹐博貫六蓺﹐不舍晝夜。”{汉}{班固}《东都赋》:“揚世廟﹐正予樂。”

  • 予賜-汉语大词典

    予賜

    【1】予告和赐告。《汉书·冯野王传》:“吏二千石告﹐過{長安}謁﹐不分别予賜。”{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予﹐予告也;賜﹐賜告也。”

  • 予聖-汉语大词典

    予聖

    【1】自以为圣人,谓自夸高明。《诗·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訊之占夢﹐具曰予聖。”{孔颖达}疏:“俱曰我身大聖﹐唯各自矜。”{朱熹}集传:“皆自以爲聖人。”

  • 予智予雄-汉语大词典

    予智予雄

    【1】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他是一个极骄贪的人﹐以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对的﹐自己所得的物都是不够的﹐因之﹐予智予雄﹐任性妄为。”

  • 予違汝弼-汉语大词典

    予違汝弼

    【1】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书·益稷》:“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孔}传:“我違道﹐汝當以義輔正我。”{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然自古聖哲之君﹐功成事立﹐未有不資同心﹐予違汝弼者也。”《隋书·高颎等传赞》:“君邪而不能正言﹐國亡而情均衆庶。予違汝弼﹐徒聞其语;疾風勁草﹐未見其人。”

  • 予寧-汉语大词典

    予寧

    【1】给丧假。《汉书·哀帝纪》:“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寧三年。”{颜师古}注:“寧﹐謂處家持喪服。”

  • 予奪生殺-汉语大词典

    予奪生殺

    【1】《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权力。后因以“予奪生殺”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爲人主者﹐予奪生殺﹐各當其義。”

  • 予句-汉语大词典

    予句

    【1】见“予勾”。

  • 予美-汉语大词典

    予美

    【1】指自己所爱的人。《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誰與獨處。”{朱熹}集传:“予美﹐婦人指其夫也。”《诗·陈风·防有鹊巢》:“誰侜予美﹐心焉忉忉。”{朱熹}集传:“予美﹐指所與私者也。”

  • 予取予求-汉语大词典

    予取予求

    【1】犹言随心所欲。{清}{钱谦益}《外制一》:“於是{瞿文懿}{高文襄}之流﹐訓辭爾雅﹐彬彬可觀。久之而增華加厲﹐舖張藻飾﹐予取予求﹐無復體要。”【2】引申为任意索取。{徐铸成}《报海旧闻·金边饭碗》:“他们是老板﹐可以予取予求﹐不受任何限制。”{清}{夏燮}《<中西纪事>后序》:“方其索{香港}之賕﹐要{白門}之撫﹐偪{天津}之潰﹐怙{海淀}之驕﹐予取予求﹐輸銀輸地。”【3】从我处取求。《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杜预}注:“從我取﹐從我求﹐我不以女爲罪釁。”

  • 予知-汉语大词典

    予知

    【1】自谓聪明。《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郑玄}注:“予﹐我也。言凡人自謂有知。”后称妄自尊大曰“予智予雄”﹐本此。

  • 予末小子-汉语大词典

    予末小子

    【1】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书·顾命》:“王再拜﹐興﹐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亂四方﹐以敬忌天威。’”《後汉书·明帝纪》:“詔曰:‘予末小子﹐奉承聖業﹐夙夜震畏﹐不敢荒寧。’”【2】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明}{章衮}《书<临川文集>後》:“公之純疵得失﹐猶方員之囿于規矩也。予末小子安敢復有所贅。”

  • 予冲人-汉语大词典

    予冲人

    【1】见“予2沖人”。

  • 予沖子-汉语大词典

    予沖子

    【1】即予沖人。《书·洛诰》:“王若曰:‘公﹐明保予沖子。’”{孔}传:“〔{成王}〕言公({周公})當明安我童子﹐不可去之。”

  • 予齒去角-汉语大词典

    予齒去角

    【1】谓天生动物赋予齿就不赋予角。比喻事物无十全十美。《汉书·董仲舒传》:“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齒者去其角﹐傅其翼者兩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況人乎!”{颜师古}注:“謂牛無上齒則有角﹐其餘無角者則有上齒。”《花月痕》第十一回:“{荷生}笑道:‘大抵花到極紅﹐香氣便覺減些﹐所以海棠説是無香。這也是予齒去角的意思。’”

  • 予歸-汉语大词典

    予歸

    【1】准予辞官回家。{明}{吕坤}《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君不辨﹐引疾骸。上不加譴怒﹐以調理予歸。”

  • 予小子-汉语大词典

    予小子

    【1】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晋}{陆机}《赠弟士龙》诗:“昔予翼考﹐維斯伊撫;今予小子﹐繆尋末緒。”{清}{李渔}《秦淮健儿传》:“後生曰:‘予小子亦{泗}人﹐歸途迷失﹐望長者指南之。’”{明}{吕坤}《呻吟语序》:“予小子生而昏弱善病。”【2】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书·泰誓上》:“肆予小子{發}﹐以爾友邦冢君﹐觀政於{商}。”《诗·周颂·闵予小子》:“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又为天子居丧时的自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未除喪﹐曰予小子。”

  • 予以-汉语大词典

    予以

    【1】给以。{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也应予以极大的注意。”{清}{林则徐}《请定乡试同考官校阅章程并预防士子剿袭诸弊折》:“如首場文藝非有大疵﹐僅點數行而止者﹐據實參奏﹐予以處分。”

  • 予雄-汉语大词典

    予雄

    【1】自谓英雄。《管子·宙合》:“主盛處賢而自予雄也。”

  • 予沖人-汉语大词典

    予沖人

    亦作“[予冲人]”【1】古代帝王对先王﹑长辈的自称。《书·金縢》:“昔公勤王家﹐惟予沖人弗知。”{孔}传:“〔{成王}〕言己童幼不及知{周公}昔日忠勤。”《元史·世祖纪一》:“肆予冲人﹐渡{江}之後﹐蓋將深入焉。”

  • 予告-汉语大词典

    予告

    【1】{汉}代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员依例给以在官休假的待遇,谓之予告。告,休假。《史记·高祖本纪》“{高祖}爲亭長﹐常告歸之田”{裴骃}集解引{三国}{魏}{孟康}曰:“{漢}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賜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當得者也。”《汉书·冯野王传》:“今有司以爲予告得歸﹐賜告不得﹐是一律兩科﹐失省刑之意。”【2】后代凡大臣因病﹑老准予休假或退休的都叫予告。{宋}{杨万里}《二月二十四日雨中泛舟赋诗》:“君王予告作寒食﹐來看{孤山}海棠色。”《花月痕》第三回:“原來{漱玉}家中有一座園亭﹐是太傅予告之後﹐頤養之地。”《清会典·吏部·稽勋清吏司》:“凡官年老告休者﹐則令致仕。大臣予告者﹐或加銜﹑或食俸﹐皆出特恩﹐以示優異焉。”《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攀龍}〕念母思歸﹐遂謝病。故事﹐外官謝病不再起﹐吏部重其才﹐用{何景明}例﹐特予告歸。予告者﹐例得再起。”

  • 予取予擕-汉语大词典

    予取予擕

    亦作“[予取予奪]”【1】从我处掠取。{廖仲恺}《农民运动所当注意之要点》:“爲謀永遠撤去我海關之屏障﹐以任其予取予擕。”{梁启超}《克林威尔传》第五章:“今且凍餓委溝壑﹐所餘更何長物之與有?予取予擕﹐公等自爲之!”{秦牧}《拳头海岸》:“许多被目为可以予取予夺地得到财富的海岸﹐一处处都伸出了拳头来﹐变成了‘拳头海岸’。”

  • 人莫予毒-汉语大词典

    人莫予毒

    【1】没有谁能伤害我,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形容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及{楚}殺{子玉},公喜而後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晉}再克而{楚}再敗也,{楚}是以再世不競。”{章炳麟}《致张继于右任书》:“長此不悟﹐縱令勢力彌滿﹐人莫予毒﹐亦乃與{滿洲}親貴等夷。”{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七:“那种‘一人独吞’﹑‘人莫予毒’的派头﹐不过是封建主的老戏法﹐拿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来﹐到底是行不通的。”

  • 付予-汉语大词典

    付予

    【1】引申为托付,委任。{宋}{王安石}《上杜学士书》:“卒然舉{河北}北付執事﹐豈主上與一二股肱之臣﹐不惟付予必久而後可要以效哉?且以爲世之士大夫無足寄以重﹐獨執事爲能當之耳!”{宋}{苏轼}《唐义问河北转运副使制》:“{太原}之民﹐困於備邊﹐使者之任﹐不輕付予。”【2】给与。{汉}{史游}《急就篇》卷二:“取受﹑付予相因緣。”{颜师古}注:“言以相付及受取領納﹐皆緣丈尺斤兩以定其數﹐故得分明無虧失也。予﹐相授予也。”

  • 企予-汉语大词典

    企予

    【1】{三国}{魏}{曹丕}《秋胡行》诗:“企予望之,步立躊蹰。”企,踮起脚。予,犹“而”,助词。后以“企予”表示伫立。《文选·陆机<叹逝赋>》:“望{湯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屢戢。”{李善}注:“《毛诗》曰:‘誰謂{宋}遠﹐跂予望之。’{鄭玄}曰:‘跂足則可望見之。’企與跂同。”{明}{陈子龙}《暮春晦前一日语溪道中》诗:“矧此瞻故鄉﹐企予不能渡。”

  • 傅予-汉语大词典

    傅予

    【1】古美女名。《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陽文}﹑{段干}﹑{吴娃}﹑{閭娵}﹑{傅予}之徒﹐雜裾垂髾﹐目窕心與。”{李善}注:“皆美女也。”

  • 准予-汉语大词典

    准予

    【1】表示准许,同意。多用于公文。{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凡愿意继续服务者﹐在人民政府接管后﹐准予量才录用﹐不使流离失所。”如:准予给假二日。

  • 取予-汉语大词典

    取予

    【1】形容操琴时内收和外放的指法。{宋}{文天祥}《胡笳曲序》:“庚辰中秋日﹐{水雲}慰予囚所﹐援琴作《胡笳十八拍》﹐取予疾徐﹐指法良可觀也。”【2】亦作“[取與]”。收受和给予。《管子·幼官》:“著於取與之分﹐則得地而不執。”{晋}{葛洪}《抱朴子·清鉴》:“觀取與於宜適﹐謂虚實於言行﹐考操業於閨閫﹐校始終於信効﹐善否之驗不亦易乎!”《汉书·司马迁传》:“然僕觀其爲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作“取與”。{宋}{苏辙}《民政上》:“臣愚以爲嚴賞罰﹐勑官吏﹐明好惡﹐慎取予﹐不赦有罪﹐使佛老之福不得苟且而惑其生。”《明史·朱希周传》:“性恭謹﹐不妄取予。”

  • 大予-汉语大词典

    大予

    【1】乐名。《後汉书·明帝纪》:“〔{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樂爲大予樂。”《宋书·臧质传》:“自恣醜薄﹐罔知涯涘﹐干謁陳聞﹐曾無紀極﹐請樂窮《大予》之英﹐求器盡官府之選。”《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大予》協樂﹐上庠肆教。”{刘良}注:“《大予》﹐樂名。”

  • 啓予-汉语大词典

    啓予

    【1】谓对自己有所启发。《隶释·汉山阳太守祝睦後碑》:“所謂守忠啓予﹐其去也善﹐蓋彰功表勛﹐所以焕往煇來。”{郁达夫}《为霭民先生题经公颐渊画松》诗之二:“一枝剪取長松幹﹐勁質貞心實啓予。”

  • 嘉予-汉语大词典

    嘉予

    【1】赞许。《清史稿·兵志十二》:“{阿桂}言{伊犁}易來{哈薩克}馬漸成大羣﹐敕書嘉予。”

  • 寄予-汉语大词典

    寄予

    【1】寄托。例如:人民对于青年一代寄予极大的希望。【2】指给予(同情﹑关怀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他们在许多时候﹐对于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寄予满腔的同情﹐连他们的缺点也给以同情甚至鼓吹。”{艾青}《<春天>後记》:“我只不过是无数的乐队中的一个吹笛子的人﹐只是为这个时代所兴奋﹐对光明的远景寄予无限的祝福而已。”

  • 强予-汉语大词典

    强予

    亦作“[彊予]”【1】古代国家将土地授民耕种,若其人强壮,治一夫之田尚有馀力,则复予之田,称为“彊予”。《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以時器勸甿﹐以彊予任甿。”{郑玄}注:“彊予﹐謂民有餘力﹐復予之田﹐若餘夫然。”

  • 妄予-汉语大词典

    妄予

    【1】赏赐不当。《韩非子·饰邪》:“有功者必賞﹐有罪者必誅﹐强匡天下﹐威行四鄰;及法慢﹐妄予﹐而國日削矣。”{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故妄予不爲惠。”《管子·法法》:“令未布而民或爲之﹐而賞從之﹐則是上妄予也。”

  • 委予-汉语大词典

    委予

    【1】谓以所积财物赏赐于人。《管子·轻重甲》:“故軒冕立於朝﹐爵禄不隨﹐臣不爲忠;中軍行戰﹐委予之賞不隨﹐士不死其列陳。”{马非百}新诠:“委﹐積也;予﹐賜予也。謂以積蓄之穀或積蓄之財賞賜之也。”

  • 棄予-汉语大词典

    棄予

    【1】抛弃我。谓弃恩忘旧。{三国} {魏}{曹植}《求通亲亲表》:“有不蒙施之物﹐必有慘毒之懷﹐故《柏舟》有‘天只’之怨﹐《谷風》有‘棄予’之嘆。”《诗·小雅·谷风》:“將恐將懼﹐維予與女;將安將樂﹐女轉棄予。”{毛}传:“言朋友趨利﹐窮達相棄。”{郑玄}笺:“朋友無大故﹐則不相遺棄﹐今女以志達而安樂﹐棄恩忘舊﹐薄之甚。”【2】离开我。谓分别。{晋}{陆机}《于承明作与士龙》诗:“南歸憇{永安}﹐北邁頓{承明}。{永安}有昨軌﹐{承明}子棄予。”

  • 授予-汉语大词典

    授予

    【1】见“授與”。

  • 施予-汉语大词典

    施予

    【1】见“施與”。

  • 愁予-汉语大词典

    愁予

    【1】使我发愁。《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王逸}注:“予,{屈原}自謂也。”一说犹忧愁。{姜亮夫}校注:“予,諸家以爲吾之借字,實不辭。予者,之借字,《説文》:,憂也。”按,后人皆用{王}注义。{汉}{司马相如}《长门赋》:“衆雞鳴而愁予兮﹐起視月之精光。”{清}{方文}《陆放翁集有“身後人传千首诗”之句予乐而赋之》诗:“千首詩傳吾願足﹐家人窮餓豈愁予。”{唐}{皮日休}《贫居秋日》诗:“亭午頭未冠﹐端坐獨愁予。”

  • 將取固予-汉语大词典

    將取固予

    【1】见“將奪固與”。

  • 祝予-汉语大词典

    祝予

    亦作“[祝余]”【1】《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子路}死,{孔子}曰:‘噫,天祝予!’”{何休}注:“祝,斷也。天生{顔淵}﹑{子路}爲夫子輔佐,皆死者,天將亡夫子之證。”后人用典,以“祝予”为悲悼生徒后辈死亡之词。{唐}{元稹}《赠郑馀庆太保制》:“神將祝予﹐痛悼何及!”{清}{钱谦益}《<一树斋集>序》:“{文孺}殁﹐師哭之慟﹐有祝余之感焉。”{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羊孚}年三十一卒﹐{桓玄}與{羊欣}書曰:‘賢從情所信寄﹐暴疾而殞﹐祝予之歎﹐如何可言。’”

  • 生殺予奪-汉语大词典

    生殺予奪

    【1】语本《周礼·春官·内史》:“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詔王治。一曰爵……五曰殺,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奪。”后以“生殺予奪”指有权势的人所掌握的能任意处置人民生命财产的权力。{唐}{杜牧}《上宣州崔大夫书》:“今藩鎮之貴﹐土地兵甲﹐生殺予奪﹐在一出口。”{续范亭}《追悼邹韬奋之死想到一切人之死》:“在农奴制度﹑封建制度之下﹐苛政杀人非常厉害﹐生杀予夺操之君主。”{宋}{苏洵}《上皇帝书》:“其一境之内﹐所以生殺予奪富貴貧賤者﹐皆自我制之。”{明}{王世贞}《凤洲杂编》卷二:“大抵今日之事﹐爲權奸之勢所脅……自天子以下﹐惟其言之聽﹐生殺予奪﹐惟其所欲。”

  • 起予-汉语大词典

    起予

    【1】指启发他人。《文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周}征{殷}而年豐﹐{衛}伐{邢}而致雨﹐善否之應﹐甚於影響﹐未可以爲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謹書起予。”{吕向}注:“恐其不致至誠﹐不知善否之應﹐故以書起發其章。”【2】《论语·八佾》:“子曰:‘起予者, {商}也, 始可與言《詩》已矣。’”{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言{子夏}能發明我意, 可與共言《詩》。”后因用为启发自己之意。{清}{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且以區區之見﹐私諸同志而求起予。”{唐}{韩愈}《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诗:“將經貴郡煩留客﹐先惠高文謝起予。”{宋}{苏轼}《答任师中家汉公》诗:“我時年尚幼﹐作賦慕{相如}。侍立看君談﹐精悍實起予。”

  • 給予-汉语大词典

    給予

    【1】见“給與”。

  • 贈予-汉语大词典

    贈予

    【1】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與和﹐因數出軍助討賊﹐故詭臣之﹐贈予不可計。”

  • 資予-汉语大词典

    資予

    【1】赠给,送给。《新唐书·韦保衡传》:“主﹐{郭淑妃}所生﹐{懿宗}所愛﹐而妃有寵﹐故恩禮最異﹐悉宫中珍玩資予之。”

  • 賦予-汉语大词典

    賦予

    【1】给与;交给。《汉书·陈汤传》:“凡斬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級﹐生虜百四十五人﹐降虜千餘人﹐賦予城郭諸國所發十五王。”{宋}{陆游}《午枕》诗:“老夫享此七十年﹐每愧天公賦予偏。”{郭澄清}《大刀记》第三章:“坚决完成党赋予我的这项光荣使命。”

  • 賜予-汉语大词典

    賜予

    【1】赏赐;赐给。《汉书·食货志上》:“賦共車馬甲兵士徒之役﹐充實府庫賜予之用。”{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賜予簡而功無所遺﹐刑罰清而姦無所漏。”《荀子·大略》:“賜予其宫室﹐猶用慶賞於國家也。”{冰心}《南归》:“对于这些无情的自然﹐如阳光﹐如花卉﹐在她的病的静息中﹐也是加倍的温煦馨香。这是上天赐予﹐惟有她配接受享用的一段恩福!”【2】指所赐予的东西。《新唐书·隐逸传·武攸绪》:“賜予無所受﹐親貴來謁﹐道寒温外﹐默無言。”{宋}{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高麗}所得賜予﹐若不分遺{契丹}﹐則{契丹}安肯聽其來貢。”【3】指常赐以外的特殊恩赐。《周礼·天官·大府》:“幣餘之賦﹐以待賜予。”{郑玄}注:“賜予﹐即好用也。”{孙诒让}正义:“凡賜有常賜﹐有好賜。常賜者﹐歲時頒賜﹐著於秩籍者;好賜則常賜之外﹐以恩澤特受賜﹐非恒典也……此賜予專據好賜言也。凡經云賜予者﹐並爲好賜。”

  • 錫予-汉语大词典

    錫予

    亦作“[錫與]”【1】赐给。{郭沫若}《断断集·屈原时代》:“《左传·定四年》明明说{周武王}以{殷}民六族给{鲁公}{伯禽}﹑{殷}民七族给{卫康叔}﹐{怀}姓九宗给{唐叔虞}……老幼男女﹐父子妻孥一道与物品同时锡予﹐不是奴隶是什么呢?”《诗·小雅·采菽》:“君子來朝﹐何錫予之。”{汉}{班固}《白虎通·考黜》引作“何錫與之”。《新唐书·王缙传》:“或夷狄入寇﹐必合衆沙門誦《護國仁王經》爲禳厭﹐幸其去﹐則横加錫與﹐不知紀極。”【2】指赐给的财物。{明}{归有光}《朱夫人郑氏五十寿序》:“予嘗讀其家所藏書﹐皆天子使中貴人傳語﹐恩旨丁寧﹐錫予優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