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是

是(是)是什么意思

  • 非←→是-反义词词典

    非←→是fēi-shì

    【词性】:动

    非:不对。

    是:对。

    【例】 按他自己的说法,他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还知道“是”一定战胜“非”,又知道“是”不是一下子战胜“非”。(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 是←→否-反义词词典

    是←→否shì-fǒu

    【词性】:动

    是:表示判断或分类。

    否:否定。

    【例】 过多的评头品足,不适当的埋怨,无穷的忧虑,数不尽的清规和戒律,以为这是指导农村中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正确方针。否,这不是正确的方针,这是错误的方针。(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 从是-古汉语虚词词典

    从是cóng shì

    短语

    见“从此”。

  • 是-古汉语虚词词典

    是shì

    指示代词

    一、用于近指,可指人、事物、处所等。义即“这〔人〕”、“这”、“这里”等。①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史记·滑稽列传》)——句义:女巫巡视小户人家漂亮的女孩儿,就说这人应当做河伯的妻子,就娶她。娉取:聘娶。②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句义:这是实现仁政的方法。③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句义:这里是我的剑掉落的地方。

    二、作谓语,指代上文出现的情况。义即“就是这样的”。①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孟子·梁惠王下》)——取之:攻取燕国。古之人有行之者:古人中有这样做的。②终而复始,日月是也。(《孙子兵法·势》)——句义:结束而又开始,太阳和月亮就是这样的。

    三、用于名词前作修饰语。义即“这样的”、“这”。①是心足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句义:这样的心足以称王于天下了。②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③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白氏长庆集·秦中吟·轻肥》)

    四、作宾语,可用在动词后,也可在动词前。①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战国策·赵策三》)——客将军:别的诸侯国的人在魏国任将军。帝秦:尊秦为帝。其人:此人,指辛垣衍。②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句义:你们应该进贡的成捆菁茅不进贡,王祭祀时得不到供给,没有用来滤酒的东西,我要过问此事。③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南征而不复:巡行南方没再回来。

    五、用来复指前置宾语。①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句义:难道〔是〕为我本人?〔是为了〕继续先王建立的友好关系。②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句义:即将灭亡虢国,对虞国有何吝惜?③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世说新语·规箴》)——句义:如今政治衰败民众疲弊,只担心国家的灭亡,我哪里还敢说强盛?系词

    用于判断句的主语、谓语之间。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集·桃花源记》)②殷仲堪是东阳女婿,亦在坐。(《世说新语·文学》)注意:系词的用法见于汉代以后。

  • 实事求是-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实事求是shí shì qiú shì

    〈成〉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想当然”不是实事求是的办法|我们还是要讲实事求是

  • 播弄是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播弄是非bōnòngshìfēi

    制造矛盾和不和——息事宁人(有的人爱播弄是非,而他,对一些无原则的纠纷,总是抱着~的态度。)

  • 颠倒是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颠倒是非diàndǎoshìfēi

    把错的说成对的,把对的说成错的——是非分明(罪犯故意颠倒是非,妄图把水搅浑,公安部门放手发动群众,内查外调,终于真象大白,~。)

  • 各行其是-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各行其是gèxíngqíshì

    各自按着自己以为对的去做,形容步调不统一——步调一致(先进小组的人干什么工作都是~的,从不各行其是。)

  • 混淆是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混淆是非hùnxiáoshìfēi

    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是非分明(罪犯妄图混淆是非,把水搅浑,公安机关发动群众深入调查,终于使事情真相大白,~了。)、明辨是非。

  • 口是心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口是心非kǒushìxīnfēi

    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如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口是心非是伪善的产物,~是诚实的表现。)

  • 明辨是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明辨是非míngbiànshìfēi

    把是非分清楚——混淆是非

  • 惹是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惹是非rěshìfei

    引起麻烦或争端——守规矩(这些小青年一向~,从不惹是非。)

  • 实事求是-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实事求是shíshìqiúshì

    从实际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弄虚作假(科学的本身,就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是不允许~的。)

  • 是-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是shì

    对,正确——非(分清是~/大是大~)

  • 是非分明-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是非分明shìfēifēnmíng

    事理的正确与错误非常明显——颠倒是非(在原则问题上,共产党人应该是非分明,决不可~,混淆黑白。)

  • 一无是处-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一无是处yīwúshìchù

    没有一点对的地方——十全十美(我们班长说话偏激,表扬谁就把谁说得~,批评谁就把谁说得一无是处。)

  • 自是-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自是zìshì

    自以为是——虚心(他一向很自是,从来不~。)

  • 国是-古语词今用词典

    国是guóshì

    国计、国策。西汉刘向曾记叙了这样一段故事。楚庄王与孙叔敖谈论治国之策时说:“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我还没有真正掌握治理国家的计策。)孙叔敖说:一个国家,只要有切实可行的计策,作恶犯罪者就十分害怕。令人担心的是不能正确判定国策。庄王问:原因何在?孙叔敖回答说:如果君在大臣面前十分傲慢,以为没有自己,臣民就得不到富贵;如果大臣也十分骄傲,以为没有自己,国家就不会强盛。君臣不和睦,好的治国之策怎么能制定得出来呢。昔日夏桀王和殷封王不以国家利益为重,以自己的利益为准则来制定治理国家的国策,故导致国家灭亡。楚庄王听后连连称是,并表示:一定和大臣们和衷共济,共同商量制定出符合国家利益的国策。(《新序·杂事一》)

    今沿用本义。

    徐特立《送董老赴京》说:“国是如船舵,风来紧把持。”《名人传记》:“吴佩孚厌恶这些人整天纠缠不休,便故意提出出面参加政府的条件,这就是日本人必须撤兵回国,由中国人自己来主持国是。”《光明日报》:“共商国是,同绘蓝图。按照重要决策必须经过协商,国家大事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共同办好的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经常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协商。”

  • 尽管……还是……-关联词语词典

    尽管……还是……

    “尽管”,连词;“还是”,副词。配对合用,构成“尽管……还是……”的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还是”表示所说的动作或状态不因某种情况而改变,比“还”的语气重些。例如:

    ①尽管于大夫隔着门玻璃已经看见了走拢的庞其杉,她还是没有主动把门打开。(刘心武《钟鼓楼》)

    ②这一点他已经有些想到了,但尽管想到了,心里还是有些吃惊,明白她不是随便说话,而真会去问的!(何士光《青砖的楼房》)

    ③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老舍《养花》)

    有时,前面分句并列叠用“尽管”,表示先容认的事实不止一个。例如:

    ④尽管伐木工人们常常从大森林里弄到珍贵的药材和补品;尽管许许多多的验方,从各个角落,各种渠道流向这偏远的森林,梁老师的病情还是越来越严重了。(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 尽管……可是……-关联词语词典

    尽管……可是……

    “尽管”、“可是”都是连词,配对合用,构成“尽管……可是……”的格式,表示转折关系。例如:

    ①尽管姐姐自己的衣服还是请别人洗,可是剑波的衣服总是她亲自动手。(曲波《林海雪原》)

    ②尽管那时我也是孩子,我也需要人的保护,可是想到我能去保护一个人,这又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啊。(铁凝《没有钮扣的红衬衫》)

    ③尽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只有极少数比地球小),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里,这些恒星不过象大海里的水滴,也许还要小。(郑文光《宇宙里有些什么》)

  • 可是-关联词语词典

    可是

    “可是”,连词。连接分句、句子或段落,表示承前转折,引出与上文所说的事实相反或不一致的意思,或者对上文作进一步的说明、修正或补充。“可是”的后面可以停顿。例如:

    ①陈伊玲是参加复试的最后一个人,唱的还是那两支歌,可是声音发涩,毫无光彩,听起来前后判若两人。(何为《第二次考试》)

    ②椴木炭磨过,看来晶莹灿烂,没有一点儿缺憾,成一件精制品了,可是全部工作还没有完,还得镀金。(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

    ③我用夹被裹紧了身子,翻一个身,心里咒骂着可恶的天气。可是,我的心突然哆嗦了一下,把头从枕头上抬起来,似乎是听到有人喊叫。(管桦《暴风雨之夜》)

    ④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有时,前后分句同一主语,后面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可是”放在谓语之前。例如:

    ⑤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孙犁《荷花淀》)

    ⑥就跟住在抽出了空气的大筒里似的,人张开两臂用力行一次深呼吸,可是吸进来的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茅盾《雷雨前》)

    “可是”除单用外,还经常跟“却、倒”等副词连用,构成“可是……却……”之类的关联格式。

    【辨析】

    可是——但是——然而(见“但是”条)

  • 可是(可)……倒……-关联词语词典

    可是(可)……倒……

    “可是(可)”,连词;“倒”,副词。连用构成“可是(可)……倒……”的格式,用法跟“但……却……”相同,放在转折复句的后面分句,“倒”有强调转折的意味。“可是(可)”置于句首,“倒”放在主语之后。例如:

    ①我知道:他此刻的心情一定是很沉重的,我真想安慰他一下,可是,没等到我安慰他,他倒安慰起我来了。(峻青《黎明的河边》)

    ②妇联会的同志说:“副书记,你光叫玉翠他们热爱农村,作计划,生产,学习;可你自己倒往城市里跑!”(康濯《春种秋收》)

  • 可是……却……-关联词语词典

    可是……却……

    “可是”,连词;“却”,副词。连用构成“可是……却……”的格式,放在复句的后面分句,表示转折。“可是”置于句首,“却”放在主语之后。例如:

    ①我和数学是没有什么缘分的,可是这次我却深深地记住了。(宗璞《西湖漫笔》)

    ②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魏巍《我的老师》)

    ③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郁达夫《故都的秋》)

    有时,“可是”和“却”可以直接构成“可是却”的关联短语,更加突出转折语气。例如:

    ④徐文霞穿着鹅黄色闪着白花的绸棉袄,这棉袄似乎有点短窄,可是却把她束得更苗条而伶俐。(陆文夫《小巷深处》)

  • 不是……而是……-关联词语词典

    不是……而是……

    “不是”、“而是”都是关联短语,合用构成“不是……而是……”的关联格式,表示否定肯定的并列关系。前边分句用“不是”表示否定的一方面,后边分句用“而是”表示肯定的另一方面。前后两个分句正反对举,使肯定的意思更突出。例如:

    ①我们根本上不是从观念出发,而是从客观实践出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②我不是要人装傻,而是要人一片天真。(郭沫若《屈原》)

    ③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气,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姚雪垠《李自成》)

    ④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有时,在前边分句里只用“不”表示否定,构成“不……而是……”的否定肯定对举的格式。例如:

    ⑤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象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王鲁彦《雪》)

    有时,后边分句里只用判断词“是”表示肯定,构成“不是……是……”的否定肯定对举的格式。例如:

    ⑥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郭沫若《银杏》)

    ⑦年轻的女司机小万从车里探出头:“不是送你进京,是送徐副局长去住医院。”(蒋子龙《机电局长的一天》)

    有时,在前边分句里用“非是”表示否定,构成“非是……而是……”的否定肯定对举的格式。例如:

    ⑧这次曹冷元的儿子吉福的牺牲,使振德的心情倍加沉痛。这并非是因为冷元是他的本家哥哥,而是因为他非常清楚,曹冷元是怎样把这两个孩子养大的。(冯德英《迎春花》)

    有时,表示并列的多重复句,可以叠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是”,构成表示否定的并列关系;这些分句跟后边表肯定的分句又构成并列关系。这种“不是……不是……(不是)……而是……”的格式是双重并列关系。例如:

    ⑨“大娘,生我的气了吧?”毕部长眼睛又眯起来了,这分高兴,不是来自枣酒,也不是来自扒鸡,而是他象一名实习医生那样,终于找到了患者的病因。(李国文《月食》)

    ⑩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采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也不是向摇摆的树林说,树林忙忙碌碌的,没有工夫听他的话。他这话是向垫在他下面的伙伴大大小小的石块说的。(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

    【辨析】

    不是……而是……——不是……就是……

    “不是……而是……”是表示否定肯定的并列关系。前后分句相对或相反,不分主次。

    “不是……就是……”是表示非此即彼的选择关系。在两种可供选择的项目中,限选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性。

  • 是……不是……-关联词语词典

    是……不是……

    “是”,动词;“不是”,关联短语。合用构成“是……不是……”的格式,表示肯定否定对举的并列关系。分句的主语相同,前边分句表示肯定,后边分句表示否定。两个分句正反对举,两相对比。例如:

    ①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来分类,不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②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孙犁《山地回忆》)

    ③哎?我老实不客气的讲,你是不愿意解决问题,不是不能解决。(老舍《离婚》)

    ④她说,共产党是为全国老百姓都翻身,是为大家将来都过美满的日子,不是火烧眉毛,光顾眼前。(周立波《暴风骤雨》)

  • 一是……二是……-关联词语词典

    一是……二是……

    “一是”、“二是”,关联短语。序数“一”、“二”加判断词“是”。连用构成“一是……二是……”的关联格式,表示并列关系,用来列举某事物的原因、目的等。例如:

    ①所谓平整,一是铜丝跟涂上的色料一样高低,二是色料本身也不许有一点儿高高洼洼。(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

    ②记得自己刚下班时,曾给会抽烟的战士每人一盒前门烟。一是想和大家表示一下亲近,二是希望大家在施工中多关照他这书生。(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③按照步兵打仗前的惯例:全连一律推成了锃亮的光头,一是为肉搏时不至被敌揪住头发,二是为头部负伤时便于救治。(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序数可以递增,组成“一是”、“二是”、“三是”……,表示列举多个项目。例如:

    ④今天的作战,突出地要求孤胆。胆的因素有三:一是觉悟高;二是武艺高智谋广;三是体格力气大。(曲波《林海雪原》)

    ⑤但是,以贝汉廷为首的汉川号认准了非装这批货不可。一是国内急需,二是成套设备运输费高,三是你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凭什么小看人!(柯岩《船长》)

    “一是”叠用,相当于“一方面……一方面……”。例如:

    ⑥我今年开手作杂感时,就碰了两个大钉子:一是为了《咬文嚼字》,一是为了《青年必读书》。署名和匿名的豪杰之士的骂信,收了一大捆,至今还塞在书架下。(鲁迅《〈华盖集〉题记》)

    ⑦后来闹这玩艺儿的尤其多;分起来,可以说有两派罢:一是从脸上看出他的智愚贤不肖;一是从脸上看出他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荣枯。(鲁迅《略论中国人的脸》)

  • 先是……跟着……-关联词语词典

    先是……跟着……

    “先是”,关联短语;“跟着”,副词。连用构成“先是……跟着……”的格式,表示动作或情况先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先是(先)”强调发生在前;“跟着”承接上文,强调先后紧紧相跟。例如:

    ①乡亲们先一诧异,跟着就明白了三伯忠厚的用心,是不耽误大家的熟田熟土,于是便都不计较,说这一处山沟就划归三伯好了……(何士光《种包谷的老人》)

    ②这一切是这样突如其来,大家先是一怔,跟着,男男女女的笑声象旱天雷一样,一下子在街面上炸开,整整一条街都晃荡起来。(何士光《乡场上》)

  • 先是……接着……-关联词语词典

    先是……接着……

    “先是”,关联短语;“接着”,副词。连用构成“先是……接着……”的格式,表示前后事态相承。“先是”有“先前是、本来是”的意思,用于前一分句,表示某一动作或情况发生在前;“接着”用于后一分句,表示后一动作或情况紧连着前一动作或情况而发生。例如:

    ①他看见,光是一张病床从房里推了出来。床上严严地罩着一条白被单,蒙着一位死者的遗体。接着露出护士白色的身影,她轻轻地推着这活动床。(谌容《人到中年》)

    ②晚上电话不忙,自然,我同周经理,那个下巴颏有胡子茬儿的矮胖子,在电话里先是东拉西扯地开一会儿玩笑,接着才谈到正事。(管桦《葛梅》)

    ③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于我有关系。(鲁迅《祝福》)

    有时,“接着”后面连用副词“便、就”,强调前后紧接;有时连用副词“又”,强调前后相继。例如:

    ④我先是一怔,接着便明白过来了:这指的是他曾经使用“唐俟”这笔名,他是的确姓过一回唐的。(唐弢《琐忆》)

    ⑤那三个窝儿慢慢都坏了,先是有了破洞,接着就一个一个地散开。(欧阳山《苦斗》)

    ⑥我先是被送到师战地医院,接着又转到国内。(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 先是……随着(随即、随后)……-关联词语词典

    先是……随着(随即、随后)……

    “先是”,关联短语;“随着(随即、随后)”,副词。连用构成“先是……随着(随即、随后)……”的格式,表示时间或次序先后的承接关系。“先是”强调动作或情况发生在前;“随着”侧重于前后紧相跟随,“随即”侧重于时间相距短暂,“随后”侧重于时间先后相承。例如:

    ①先是听到团长发口令。随着整个阵地就震动起来。(邓友梅《我们的军长》)

    ②玉吉先是吃了一惊,随即苦笑了一下。(姜天民《第九个售货亭》)

    ③谣言说是快要打仗;先是我们先生相信,随后我先生把我又说相信了;我们以为是真的要打仗,我们先生就转起念头来了。(洪深《咸鱼主义》)

  • 于是-关联词语词典

    于是

    “于是”,连词。通常用在后一分句、句子或段落的开头,表示承接关系。前后两件事往往密切相连,后一件事是紧接着前一件事而出现的。“于是”侧重于时间顺序方面的承接。例如:

    ①风呼啸起来,象千军万马,奔腾而至。于是,穗头已经发黄了的草上掀起一阵波浪,草梗闪出银白色的光亮。(萧乾《草原即景》)

    ②一个人从我背后转出,握着我的手:“不送你们了,再会,同志!”于是走了。(周立波《娘子关前》)

    ③“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

    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六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还没有用,便都交给她的婆婆。(鲁迅《祝福》)

    有时,“于是”也可以用在后一分句的主语后面。例如:

    ④有一个乡农会很巧妙,捉了一个劣绅来,声言今天要给他戴高帽子。劣绅于是吓黑了脸。(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有时,叠用两个以上的“于是”,表示多层相承关系。例如:

    ⑤这位豪杰按更夫的话寻到后面的一个小院子,将走近时已听见他落难弟兄的呻吟声。于是开门,于是寻见了他被打得寸骨寸伤的弟兄,于是负他逃出虎穴。(田仲济《更夫》)

    ⑥清朝虽然尊崇朱子,但止于“尊崇”,却不许“学样”,因为一学样,就要讲学,于是而有学说,于是而有门徒,于是而有门户,于是而有门户之争,这就足为“太平盛世”之累。(鲁迅《买〈小学大全〉记》)

    “于是”有时说成“于是乎”,作用跟“于是”相同,略带有文言意味。例如:

    ⑦名人被崇奉所诱惑,也忘记了自己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渐以为一切无不胜人,无所不谈,于是乎就悖起来了。(鲁迅《名人和名言》)

    有时为了说明多种动作或情况相继出现,“于是”前面几个分句之间可以用副词“接着”来连接,构成“接着……于是……”的格式。例如:

    ⑧突然,那船上的机器发喘似的叫起来。接着,咕的一声,第一口水从软管子口里吐出来了,于是就汩汩汩地直泻,一点也不为难。(茅盾《秋收》)

    ⑨他有意的摇了一下头,让那留着的短发拂着他的耳壳,接着便把它抹到后脑去,象抹着一层看不见的烦人的思绪,于是他也眺望起四周来。(丁玲《夜》)

    【提示】

    “于是”除了表示承接关系,还可以表示因果关系。

  • 于是……便(就、又)……-关联词语词典

    于是……便(就、又)……

    “于是”,连词;“便(就、又)”,副词。连用构成“于是……便(就、又)……”的格式,用于后一个分句,表示承接关系。“于是……便……”强调前后两事紧紧相接。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鲁迅《社戏》)

    ②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家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鲁迅《故乡》)

    “于是就”、“于是……就……”,也是强调前后紧接。例如:

    ③当她在抚顺石油学校上二年级的时候,他在河北承德石油学校毕业了,他们都爱石油,于是就在石油的故乡见了面,在这有月亮的地方约定了要在一起生活一辈子。(茹志鹃《离不开你》)

    ④有人忽然发见了桑树的根也可以吃,和芋头差不多。于是大家就掘桑根。(茅盾《残冬》)

    “于是又”、“于是……又……”,强调前后相继。例如:

    ⑤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鲁迅《阿Q正传》)

    ⑥然而从去年起,这“迷信”的香市忽又准许举行了。于是我又得机会重温儿时的旧梦,我很高兴地同三位堂妹子(她们运气不好,出世以来没有见过象样的热闹的香市),赶那香市去。(茅盾《香市》)

  • 别说……就是……也……-关联词语词典

    别说……就是……也……

    “别说……就是……也……”的关联格式,表示递进关系“别说”,连词,放在前边分句,表示贬低某一事物;“就是……也……”放在后边分句表示对一种极端的情况加以强调,整个分句是对前一分句的递进。例如:

    ①论人才,那是没有比的!别说咱们家里没有,就是这西城一带,怕也找不出配对儿的来。(欧阳山《三家巷》)

    ②乌尔其汗河的头一号美人要是让咱家娶来了,没有两千块钱,别说她们家不干,就是咱们家也不落忍啊……这么着,咱们家还得再盖房子。(乔雪竹《今夜霜降》)

    ③别说是翻生区桃,就是真的区桃下凡,也不值得为她发狂。(欧阳山《苦斗》)

  • 不单……就是……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单……就是……也……

    “不单……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单”用于前边分句,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也……”把意思推进一层。“就是……也……”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整个分句是对前一个分句的递进。例如:

    ①这个人叫做马文卿,已经五十多岁,不单会写状子,熟悉法律,就是法院里的人,和他认识来往的也不少。(欧阳山《苦斗》)

    ②“不单乌鲁木齐的钢铁厂需要大量的焦炭,就是沿着准噶尔盆地的许多城市的高炉,也要用它去添热冒烟呢。”副师长说。(碧野《雪路云程》)

    ③不单是有月亮的晚上,就是平常的睡眠,也极容易惊醒。(郁达夫《灯蛾埋葬之夜》)

  • 不但……就是(即使)……也(都)……-关联词语词典

    不但……就是(即使)……也(都)……

    “不但……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但”,连词;用在前边分句,引出一层意思。“就是……也……”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固定格式,强调某种极端的情况,用在后边分句,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不但林先生的额外支出“四百元”指望在这时候捞回来,就是林小姐的新衣服也靠托在这几天的生意好。(茅盾《林家铺子》)

    ②少校接过将军的日记本,由于灯太高,他不得不站起来看,这么一来,不但他能看清,就是我也能看清,我觉得好在是将军以前的日记,没什么秘密,并且将军示意让我看,我也就顺便看了一遍。(白桦《洛阳灯火》)

    ③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学术分工愈益细密了,不但通晓所有各种科学的人并不存在,就是对于自己所专门研究的学科来说,也还是有大片的空白园地,广大的未知的领域存在。(吴晗《说谦虚》)

    有时,后边分句用“即使(即便、便是、即)……也……”连接两个相关的句子成分,强调某种极端的情况,整个分句是对前一分句的递进。例如:

    ④世风人心这件事,不但鼓吹坏事,可以“日下”,即使未曾鼓吹,只是旁观,只是赏玩,只是叹息,也可以叫他“日下”。(鲁迅《我之节烈观》)

    ⑤这样从比较中看问题,不但对于这两座庙,即便对于其他类似的事情,大概也是合理的吧!(马南邨《两座庙的兴废》)

    ⑥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鲁迅《二十四孝图》)

    ⑦他不但在寺里多年,熟悉寺内一切传授系统,即与定慧方丈也是非常知己,所以他肯引导我到各处参观。(孙伏园《长安道上》)

    有时,后边分句也可以说成“就是(便是)……都……”。例如:

    ⑧不但是上海的租界,不能太平;就是外国,任何什么地方,都不能太平的——因为这一次要引起世界大战的!(洪深《咸鱼主义》)

    ⑨因为时间太匆促了,不但对于惠山有和文徵明“空瞻紫翠负跻攀”一般的抱恨,便是环山的许多园台祠院,都未能略涉其藩篱呢。(钟敬文《太湖游记》)

  • 不独……就是(即、即使)……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独……就是(即、即使)……也……

    “不独……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独”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也……”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不独唐云山,就是笑容不离嘴角的王和甫也很肃然。(茅盾《子夜》)

    “就是……也……”也可以说成“即使(即)……也……”。例如:

    ②在这样社会中,不独老者难于生活,即解放的幼者,也难于生活。(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③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鲁迅《祝福》)

  • 不光……就是……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光……就是……也……

    “不光……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光”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也……”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这不光是讲初来延安不久的人,就是到过前方,在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做过几年工作的人,也有许多是没有彻底解决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②不光是老的要窜呢,就是小的也要窜呢!(欧阳山《苦斗》)

    ③说不光他没在月亮潭见过水,就是他爷爷也没在月亮潭见过水,现在哪里会找出水来呢?(李德复《典型报告》)

  • 不仅……就是(便是、便)……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仅……就是(便是、便)……也……

    “不仅……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仅”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也……”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他们初来的时候,无论什么人见了都说是活泼肥胖,如今呢,不仅身体瘦削得不堪,就是性情也变得很乖僻的了。(郭沫若《月蚀》)

    ②至傻极笨的人,若非无路可走,断不肯搞什么诗歌小说。因此不仅旁人鄙夷文学和文学家,就是文人自己也填满了自卑心结,对于文学,全然缺乏信仰和爱敬。(钱钟书《论文人》)

    ③不仅象薛大娘这样的老市民,就是薛纪跃这样的新市民,也都颇为重视这个讲究。(刘心武《钟鼓楼》)

    “不仅”也可以说成“不仅仅”,“就是……也……”也可以说成“便是(便)……也……”。例如:

    ④是的,不仅仅因为作者和我有过一九五五年被误解的私交;就是作为作者的一个同代人,作为他和所有同代人一起苦尽甘来的见证人,我也是不能推辞的。(绿原《路翎这个名字》)

    ⑤不仅是我,便是那个一盘粗绳和一把利刀没有能使她低头的姑娘,她想得到四十五年以后会给我写这样一封信吗?(巴金《谈〈春天里的秋天〉》)

    ⑥就是这场短短的谈话,昌林知道了玉翠不仅劳动上努力,便在其它方面也并不是个很轻浮的姑娘。(康濯《春种秋收》)

  • 不要说……就是……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要说……就是……也……

    “不要说……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要说”,关联短语,相当于“别说”,用于前边分句以贬低某一事物;后边分句用“就是……也……”的固定格式,对另一事物加以强调。后一分句是对前一分句的递进。例如:

    ①那几天,不要说那些烧棉花的人不免后悔,就是我们也都憋了一肚子气,把胜利的欢喜化为对蒋介石的愤怒了。(方纪《挥手之间》)

    ②不要说比前清差得远,就是比北洋军阀,也还是比不上。(欧阳山《苦斗》)

    有时,后边分句可以用“就是……都……。”如:

    ③你们这头亲事真说得好。真是门当户对。不要说我们的门前上下,就是我们这镇里都是少有的。(田汉《获虎之夜》)

    有时,“不要说”可以换成“不用说”、“不必说”、“甭说”等。例如:

    ④日子过的兴旺,白妹累的也乐意,有时春上捉地老虎,她成夜成夜的不回家,就那么蹲在地边上守,不用说牡丹长几个头、几根杈,哪天生了几个嫩芽她知道,就是每一棵牡丹有多少叶子,她心里也是有数的。(严阵《牡丹园记》)

    ⑤卖茶汤、豆腐脑、烤白薯的挑贩早已出动自不必说,就是修理匠们,也开始沿着街巷吆喝:“箍桶来!”“收拾锡拉家伙!”(刘心武《钟鼓楼》)

    ⑥甭说人家是好心好意,就是找错门的生人,也不能象你这么说话!(刘心武《钟鼓楼》)

  • 不惟(不特)……就是(即)……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惟(不特)……就是(即)……也……

    “不惟(不特)……就是(即)……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惟(不特)”,是“不只”的意思,用在前边分句,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即)……也……”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的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这回的读书界的趋向社会科学,是一个好的,正当的转机,不惟有益于别方面,即对于文艺,也可催促它向正确、前进的路。(鲁迅《我们要批评家》)

    ②现在所谓节烈,不特除开男子,绝不相干;就是女子,也不能全体都遇着这名誉的机会。(鲁迅《我之节烈观》)

  • 不只(不止)……就是(即使)……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只(不止)……就是(即使)……也

    “不只(不止)……就是(即使)……也……”是一种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只(不止)”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即使)……也……”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比方老村长阎恒元乳名叫“小囤”,别人对上人家不只不敢叫“小囤”,就是该说“谷囤”也只得说成“谷仓”,谁还好意说出“囤”字来?(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②水的颜色是淤黑的,或者是浑赭的,不止是喝了会中毒,即使需要趟水而过的时候,也要极度小心。(宋之的《草地颂歌》)

  • 非但(岂但)……就是(即使)……也(都)……-关联词语词典

    非但(岂但)……就是(即使)……也(都)……

    “非但(岂但)……就是(即使)……也(都)……”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非但”,同于“不但”;“岂但”,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但”。都用在前边分句,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即使)……也(都)……”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非但我的全部健康不如常人,就是我的眼睛和脚力,也局部的非常萎缩了。(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②惭愧惭愧!我何敢望佐藤春夫的肩背!但是在目下的中国,想以作家立身,非但干枯的我没有希望,即使雨果,狄更斯,霍普特曼等来,也是无望的。(郁达夫《海上通信》)

    ③自从这一次的风波以后,我非但皮鞋不着,就是衣服用具,都不想用新的了。(郁达夫《书塾与学堂》)

    ④岂但我,就是爸爸也完全茫然。(叶圣陶《一个练习生》)

  • 固然(固)……就是(即)……也……-关联词语词典

    固然(固)……就是(即)……也……

    “固然(固)……就是(即)……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前边分句用“固然(固)”表示确认某一事实;后边分句用“就是(即)……也……”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那些笑他“三个冷静”的人,固然只是些嗡嗡嗡的苍蝇,就是嫌他冷嘲热讽的“不庄严”的,也还是不了解他,同时,也不了解自己的“空城计”式的夸张并不是真正的战斗。(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②沿溪西行,到民初浙督朱瑞的墓地;石人之一的胡子,大有仁丹胡子的风味,由此可见,活人中固然有欢喜联日的,就是死人,也颇有与日为荣的意思,为之感慨不尽。(阿英《盐乡杂信》)

    ③啊!我们的母亲太可怜了,一个天生的丽人,现在却变成叫化的婆子!站在欧洲、美洲各位华贵的太太面前,固然是深愧不如,就是站在那日本小姑娘面前,也自惭形秽得很呢!(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④凡批评家的对于文人,或文人们的互相评论,各各“指其所短,扬其所长”固可,即“掩其所短,称其所长”亦无不可。(鲁迅《文人相轻》)

  • 慢说……就是……也……-关联词语词典

    慢说……就是……也……

    “慢说……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慢说”,连词,相当于“别说”,多见于早年的白话作品,放在前边分句,用以贬低某一事物;后边分句用“就是……也……”的固定格式来突出另一事物。后一分句是对前一分句的递进。例如:

    ①“山高皇帝远,解放以来,慢说省、地、县的工作人员从未来过这穷乡僻壤,就是公社的干部也是一年半载不着边儿。”(常庚西《深山新喜》)

    ②慢说只是要他打一回圆场,就是要他去咬人,也不过是几斤骨头的生意,——安排一个娃儿进工厂,不也才半条猪的买卖?这个冯幺爸算老几呢?(何士光《乡场上》)

    有时,用“莫说……就是……都……”来表示。例如:

    ③莫说府里,就是上海、北京,就是外洋,都这样。(鲁迅《离婚》)

  • 特别是-关联词语词典

    特别是

    “特别是”,关联短语。有“尤其是”的意思。经常用在后边分句,承接上文,表示在同类事物中,提出与众不同的某项加以说明,表示递进关系。例如:

    ①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膘肥体壮,毛色格外发亮,好象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衫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红羊,在太阳下就象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碧野《天山景物记》)

    ②在这里,崔明度过了多少难忘的时光!特别是每年春节,爸爸从北京回来探亲;一晃十多天,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笑声。(达理《除夕夜》)

    ③她也是读了中学的,可是就觉得不如炳兴有学问,特别是好些事不如炳兴想得透,想的远。(姜滇《挑担鱼苗走湖湾》)

  • 不是……便是……-关联词语词典

    不是……便是……

    “不是”、“便是”都是关联短语。配对构成“不是……便是……”的格式,用法和意义同“不是……就是……”,表示无定选择关系。例如:

    ①来游的人却也常有。但是来到山中,不是吃喝,便是赌博,真是大杀风景。(李大钊《五峰游记》)

    ②和我一个机关工作的同志,倒都有过字典,却不是早就送给了农村出身的干部,便是反“扫荡”中弄丢了。(康濯《我的两家房东》)

    ③其次,是专门把小事化大,不是报告某排长近由火神庙移扎龙王庙,便是报告汪二麻某日大醉回家,当街踩死老鼠一只,人尽称奇的地方通信,这也算得一种。(李劼人《编辑室的风波》)

    ④这种小妇人不是从附近乡下弄来,便是随同川军来湘流落后的妇女。(沈从文《边城》)

    有时,仅说“便”,组成“不是……便……”的格式。例如:

    ⑤无聊之极,不是从城的西北跑往城南,上戏园茶楼,娼寮酒馆,去夹在许多快乐的同类中间,忘却我自家的存在,和他们一样的学习醉生梦死,便独自一个跑出平则门外,去享受这本地的风光。(郁达夫《薄奠》)

  • 不是……就是……-关联词语词典

    不是……就是……

    “不是”,关联短语;“就是”,连词。配对构成“不是……就是……”的格式,表示无定选择关系。在两种可供选择的情况中,限选一种,强调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所表示的选择语气较肯定。例如:

    ①我整天在家里做梦。不是梦见我自杀,就是梦见她被杀。(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②为了一个小小的乐句,他会让他重复十几次,几十次。逼得孙长宁简直要扔掉那支可恶的长笛。因为它不肯听他的话,不是漏掉一个音节,就是错了节奏。(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③可好他舅舅和赵拴拴家是邻居,两个小孩经常一块拾柴割草,田铁柱生性顽皮,到了地里,不是追兔子,就是上树掏鸦雀窝。(马烽《村仇》)

    “不是……就是”通常仅连接两个选择项,如果还有一个选择项,可以加用“再就是”。例如:

    ④然而在排练时却遭到了不少麻烦,不是场地安排不过来,就是学生没有时间唱,再就是乐队不凑手。(姜滇《蔚蓝的海峡》)

    有时,“不是……就是……”可以说成“不……就……”的格式。例如:

    ⑤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⑥总之,现在是两个基本势力相斗争,一切中间势力,不附属于那一方面,就附属于这一方面,这是一定的道理。(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辨析】

    不是……就是……——不是……而是……(见“不是……而是……”条)

  • 除了……就是(只有)……-关联词语词典

    除了……就是(只有)……

    “除了”,介词;“就是(只有)”,连词。合用构成“除了……就是(只有)……”的格式,表示无定的选择关系。“除了(除、除去)”跟有关词语组成介宾短语,用在选择前项表示排除;“就是(只有)”用在选择后项表示保留。排除或者保留,二者必居其一。例如:

    ①除了诅咒老婆就是吹嘘技术,好象他是全世界最不幸的丈夫和最有水平的司机。(铁凝《六月的话题》)

    ②四嫂,咱们这儿除了苍蝇,就是蚊子,小妞子好容易有了两条小金鱼,就让他养着吧。(老舍《龙须沟》)

    ③她每天除了练琴、会朋友,就看些莫名其妙的书。(宗璞《弦上的梦》)

    “就是”有时说成“只有”,强调排斥第三者。例如:

    ④胡同里除了秋风,只有她和暮色。(宗璞《心祭》)

    “就是”有时说成“便是”,用于书面。例如:

    ⑤除去劳动,他最钟爱的,花时间最多的便是读书。(叶文玲《钓起一池春水》)

    “除了”,作为介词,可以跟方位词“以外”、“之外”等构成介宾短语“除了……以外(之外)”的句式,表示排除。例如:

    ⑥几天以来,真所谓忙得不堪,除些琐事以外,就是那可笑的“□□周刊”。(鲁迅《两地书(一五)》)

    ⑦他推开几扇门,遗憾,除了那种仿佛冰镇过的声音:“你找谁”之外,就是一双白多黑少的眼睛。(李国文《月食》)

    ⑧“陶陶居”是一间鼎鼎有名的茶楼,它的出名,除了莲蓉和点心之外,便是“看妾侍”。(陈残云《香飘四季》)

  • 还是-关联词语词典

    还是

    “还是”,连词。用在询问句里,表示无定的选择关系。两个询问句分列两种事物或情况,“还是”放在第二项的开头,表示从中选择一项,有“非此即彼”的意思。例如:

    ①用同志们的话来说,就是:努力于提高呢,还是努力于普及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②最不可解的是:他说,照起面貌来,玻璃镜不如铜镜之准确。莫非那时的玻璃镜当真坏到如此,还是因为他老先生又带上了国粹眼镜之故呢?(鲁迅《看镜有感》)

    ③到这时候大家才知道,昨晚上起的火号才是老普罗这间房子,但是老普罗自己烧了的,还是误事失火呢?谁人也不能知道了。(郭沫若《一只手》)

    两个以上的询问句分列几种事物或情况,“还是”可以叠用,放在每项开头或第二项起的开头,表示从中任选一项。例如:

    ④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鲁迅《狂人日记》)

    ⑤大黑的耳朵渐渐往下落,心里嘀咕:还是坐着不动好呢,还是向黄子摆摆尾巴好呢,还是以进为退假装怒叫两声呢?(老舍《狗之晨》)

    ⑥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有时,可以连用两组以上的选择问句,“还是”表示两次以上的选择。例如:

    ⑦先生,你是看我的作品的,我现在发一个问题:看了之后,使你麻木,还是使你清楚;使你昏沉,还是使你活泼?倘所觉的是后者,那我的自己裁判,便证实大半了。(鲁迅《答有恒先生》)

    ⑧他焦急的要立刻明白这个问题:生过了呢,还是没有?平安无事呢,还是坏了?他在平日闲空时也曾幻想过一条小牛,同它母亲一模一样,喜欢跳跃。(丁玲《夜》)

    【提示】

    “还是”除作连词,还可以作副词,有“仍旧”等意思,作句子的状语。例如:

    ⑨这位老向导就住在西山脚下,早年做过四十年的向导,胡子都白了,还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杨朔《香山红叶》)

    【辨析】

    还是——或者

    两个词都能作连词,在句中表示选择关系,但用法有区别。“或者”只能用在陈述句中,用陈述语气表示从中选择一项;“还是”主要用在询问句中,用疑问语气表示选择,含有究竟是哪一种的意思,即使用在陈述句中也仍然含有疑问的意思。例如:

    ⑩小刘麻子:业务方面包括:买卖部、转运部、训练部、供应部,四大部。谁买姑娘,还是谁卖姑娘;由上海调运到天津,还是由汉口调运到重庆;训练吉普女郎,还是训练女招待;是供应美国军队,还是各级官员,都由公司统一承办,保证人人满意。你看怎样?(老舍《茶馆》)

    “或者”,作连词,可以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含有“有的……有的……”的意思。“还是”没有这种用法。

  • 或是-关联词语词典

    或是

    “或是”,连词。意思和用法跟“或者”相同,用在陈述句中,表示无定的选择关系。例如:

    ①半盘旧石磨,是最漂亮的圆桌面,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那又是难得的几案。(茅盾《风景谈》)

    ②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刘白羽《日出》)

    ③敌人是不吃小米的,但他们一定要把它们烧掉,或是撒在沙子里。(周立波《娘子关前》)

    有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或是”叠用,表示多种选择项目。“或是”放在每项或第二项起的开头。例如:

    ④这样的时候,他就拿起书来或是到操场去,或是到菜园子里去,借游戏、劳动和学习,好把这些事情忘掉。(孙犁《嘱咐》)

    ⑤李老师常常和姐姐谈到深夜,他每次来时总给剑波带点东西,或是笔记本,或是图画本,或是练习薄。(曲波《林海雪原》)

    ⑥别管我们这个纷纭的地球上发生了什么,也休想让他愤怒地慷慨陈词;或是改变一下他那有板有眼的生活秩序,让他夜不成寐、茶饭无味;或是惹得他洒下一滴同情的泪。(张洁《谁生活得更美好》)

    ⑦因为一个人要是老不结婚,就会变成对这种意识的一种挑战。有人就会说你的神经出了毛病,或是你有什么见不得人的隐私,或是你政治上出了什么问题,或是你刁钻古怪,看不起凡人,不尊重千百年来的社会习惯,你准是个离经叛道的邪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 是……还是……-关联词语词典

    是……还是……

    “是”,判断词;“还是”,连词。配对构成“是……还是……”的格式,连接两个问句,表示无定的选择关系。“是”用于前一问句的开头,引出一个选择项目;“还是”用于后一问句的开头,提出另一个选择项目。前后呼应,从中任选一项。例如:

    ①对啦!坐下谈谈吧!你们是要命呢?还是要大洋?(老舍《茶馆》)

    ②过了一阵,老牛筋又开腔了,他对我说:“有话就直截了当说吧。五百块彩礼我是要定了。你们打算怎么处置?是批判,还是斗争?我候着!”(马烽《结婚现场会》)

    ③是因为怯场、心慌,还是由于身体不适,影响声音?人们甚至怀疑到她的生活作风是否有不够慎重的地方!(何为《第二次考试》)

    三个以上的询问句,可以叠用两个以上的“是”字,用在前几个问句的开头,“还是”用在最后一个问句的开头,前后呼应,从多种选择项中任选一项。例如:

    ④啐!我跟你是亲戚?是老朋友?还是我欠你的?我走哪儿你跟哪儿,你这一趟一趟的算怎么回事?(曹禺《日出》)

    ⑤是烟雾,是灰沙,还是云翳把太阳蒙住了?为什么太阳会是这么惨白的脸色?还露出了恶鬼似的雪白的十几根牙齿?(瞿秋白《暴风雨之前》)

    有时,第一个选择问句用“是”,第二个问句起,叠用两个以上的“还是”,也表示从几个选择项目中任选一项。例如:

    ⑥是天生的,还是錾子凿的,还是怎的?(杨朔《雪浪花》)

    ⑦今晚,甄老师又亮起了灯,拉上窗帘,掩上门,手里拿上一本书,慢慢悠悠地在草甸上走着。是闲遛跶?还是备课?还是等人?还是想心事?谁说得准甄老师呢!(乔雪竹《今夜霜降》)

    有时,可以连用两组以上的“是……还是……”选择问句,表示两次以上的无定选择。例如:

    ⑧这些收不到的期刊,是遗失,还是没收的呢?我以为两者都有。没收的地方,是北京,天津,还是上海,广州呢?我以为大约也各处都有。(鲁迅《扣丝杂感》)

    ⑨是先读基础的书呢,还是先读专业的书呢?例如学习中国历史,是先学好中国通史,还是先学断代史或专门史呢?有不少人在这个问题上走了冤枉路,把先后次序颠倒了,不善于读书。(吴晗《谈读书》)

    有时,“是……还是……”以陈述句形式出现,不过,仍然含有疑问语气。例如:

    ⑩是白琳的绝情使他寒心了,还是因为什么别的缘故,他也说不清。(达理《除夕夜》)

    ⑾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得很急,眼里象灌进了雨水,有点儿发涩。(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 是……抑是……-关联词语词典

    是……抑是……

    “是”,判断词;“抑是”,连词,相当于“还是”。配对构成“是……抑是……”的格式,连接两个问句,表示无定的选择关系。用于书面。例如:

    ①他的脸色突然变了,心头不知道是高兴呢,抑是生气,——再不然,就是害怕,总之,跳得异常猛!(茅盾《子夜》)

    ②杨柳枝头盘绕着青油油的潮气,不知道这是云,是雾,抑是昨夜农家遗留下的炊烟?(唐弢《童年》)

    “抑是”有时可以说成“抑或”、“抑或是”。例如:

    ③于是我又恍惚看见穿了锁子铠,戴着铁面具的骑士涌现在这半空的彩桥上;他是要找他曾经发过誓矢忠不二的“贵夫人”呢?还是要扫除人间的不平?抑或他就是狐假虎威的“鹰骑士”?(茅盾《虹》)

    ④难道是尚仲礼的计划已经走漏了消息?……抑或是赵伯韬和尚仲礼串通了在他头上来干新式的翻戏?(茅盾《子夜》)

  • 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关联词语词典

    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

    “要么”,连词。两个叠用,构成“要么……要么……”的格式,表示在前后对举的、互相排斥的两种情况或两种事物之间进行选择,有“非此即彼”的意思。例如:

    ①小黎,根据婚姻法,搞对象你有你的自由。但是党组织也有党组织的规矩。你可以选择:要么保住党籍,要么去讨客栈老板的小姐做老婆!(古华《芙蓉镇》)

    ②这件事情,给了女兵班全体战士一个明确的警告,她们私下里议论说:“算了,趁早别去找那个麻烦。要么等脱了军装再讲,要么穿上了皮鞋再考虑。”(徐怀中《西线轶事》)

    ③她不习惯这些眼光。要么就是怀疑,要么就是欣赏,她都能习惯。讨厌的是这两种眼光夹在一起来看人,真是让人受不了!(水运宪《侦破案外录》)

    有时,“要么”可以单用于后项开头;有时可以叠用三个“要么”,表示多项选择。例如:

    ④头一眼望去,张秀藻心里本能的反应是:啊,华侨,要么外籍华人,他们搞外事活动的人,所以有这种人来往……(刘心武《钟鼓楼》)

    ⑤县委领导在研究善后处理此事时,曾经有过几种打算,把一应家具变卖了,连同银行存款,要么一起寄交环珲河北老家的家属,要么全部交作党费,要么充作县委机关的职工福利。(古华《云烟街夜话》)

    “要么”也可以说成“要就是”。例如:

    ⑥处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任何英雄好汉们,要就是站在帝国主义战线方面,变为世界反革命力量的一部分;要就是站在反帝国主义战线方面,变为世界革命力量的一部分。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 抑或(抑或是)-关联词语词典

    抑或(抑或是)

    “抑或”,连词,相当于“或者”。用在陈述句里,表示无定的选择关系。“抑或”是文言虚词,用于书面。例如:

    ①这是南方有名的一条河,日夜的流去流来无数美丽抑或忧伤的故事,古老而新鲜。(何立伟《白色鸟》)

    “抑或是”,关联短语,相当于“还是”。用在询问句里,表示无定的选择关系。例如:

    ②唉!怎么等了许久,还只有这微微细细的一线光明——空教我们看着眼眩——摇荡恍惚晞微一缕呢?难道他不愿意来,抑或是我们自己挡着他?我们久久成了半盲的人,虽有光明也领受不着?兄弟们,预备着。(瞿秋白《〈饿乡纪程〉绪言》)

    ③那么在历史发展的这一进程中,是否女人比男人更进化了,抑或是男人比女人更进化了,以至他们丧失了在同一基点上进行对话的可能?(张洁《方舟》)

    ④然而,荆华的转机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她正在受着不指名的批判。重头文章下面的署名是“评论员”。那是一个连,还是一个营,抑或是一个团?(张洁《方舟》)

  • 但是-关联词语词典

    但是

    “但是”,连词。用于连接短语、分句、句子和段落,表示转折关系。前一部分说出某种意思,后一部分用“但是”引出同上文相反的意思,或对上文所说的意思作进一步的补充或限制。表意的重点在“但是”之后,转折作用比较明显。书面、口语都常用。后面可以停顿。例如:

    ①他在意大利留学九年,学习的内容很广博,但是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天文学。(竺可桢《哥白尼在近代科学上的贡献》)

    ②热烈的惜别场面过去了,火车开了好久,窗前拂过的是连绵的雪山和奔流的春水,但是我的眼前仍旧辉映着这一片我所从未见过的奇丽的樱花!(冰心《樱花赞》)

    ③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曾经是艰苦的、困难的吧,但是,比起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来,那算得了什么!(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④总之,天不可怕、人能胜天的思想是我国人民传统思想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继承与发展它。

    但是,要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地表现出不怕天的精神,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马南邨《不怕天》)

    “但是”还经常跟前面分句的“虽然、尽管”等连用,构成“虽然……但是……”之类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

    【辨析】

    但是——却

    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但有区别:1.“但是”放在后面主句的开头,重在指出前后分句的转折界线;“却”放在后面分句的主语之后,谓语之前,重在从意义上标明转折点,突出真正的转折内容。2.“但是”表示转折有两种情形:一是前后分句的意义相反或不一致,一是后面分句对前面分句所表示的意义的限制或补充;“却”只能用于前一种情形的句子里,不能用于后一种情形的句子。

    但是——可是——然而

    三个词的用法基本相同,都用在后边分句表示转折关系。但语体风格有所不同:“可是”常用于口语;“但是”可用于口语,也可以用于书面,但在口语中用得比“可是”少;“然而”仅用于书面。

    但是——而

    都是连词,用于连接分句表示转折。“而”可以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转折,含有“如果、但是”的意思;“但是”没有这种用法。“但是”可以连接两个带“的”的形容词修饰语,“而”前面的形容词不能带“的”。如可以说“艰巨的但是很伟大的事业”,不能说成“艰巨的而很伟大的事业”。

    但是——不过(见“不过”条)

    但是——但(见“但”条)

  • 但是却-关联词语词典

    但是却

    “但是”,连词;“却”,副词。连用构成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短语,用法跟“但却”相同,放在后边分句的开头,有强调后面分句的意味。例如:

    ①这样的一些花儿,在大草原中世世代代自开自谢,英勇地生,默默地死,有时马蹄践踏过它,有时野鼠蹂躏了它,但是却从没有人们注意到它。(秦牧《草原的花》)

    ②可是这些控告信又象一顿冰雹似地撸头盖脸砸下来,可能将要被砸死的是乔光朴,但是却首先狠狠地砸伤了石敢那颗已经创伤累累的心。(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 但是……却……-关联词语词典

    但是……却……

    “但是”,连词;“却”,副词。连用组成“但是……却……”的关联格式,用法跟“但……却……”相同,放在后面分句,表示转折关系。例如:

    ①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象这样大的榕树我却是第一次看见。(巴金《鸟的天堂》)

    ②血似乎已经流完了最后的一滴,但是卢嘉川的脸上却浮现出一种温柔的、和谐的从未有过的幸福的微笑。(杨沫《青春之歌》)

    ③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④人眼不借助于仪器观察不到光的偏振现象,但是蜜蜂、蚂蚁和某些甲虫却可以凭借复眼看到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并且能够利用天空中的太阳偏振光来导航,确定行动的方向。(王谷岩《眼睛与仿生学》)

  • 固然……但是……-关联词语词典

    固然……但是……

    “固然”、“但是”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固然……但是……”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固然”用在前面分句或句子,确认某一事实;“但是”用在后面分句或句子,引出另一种情况,语意重在后面。“固然”、“但是”后可以有停顿。例如:

    ①对于这种妇人之见,他固然嗤之以鼻,但是时局变化莫测,他也不能忘怀前回广州暴动时的窘态,而不得不预先做一点打算。(欧阳山《苦斗》)

    ②固然,今天凭地球上最大的望远镜,还不能直接看见别的恒星世界的行星,但是有什么理由能说太阳系的构成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呢?(郑文光《宇宙里有些什么》)

    ③固然,她的死是太没有价值了。但是生活对她来说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吗?(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④固然,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毛泽东《矛盾论》)

  • 固然……可是……-关联词语词典

    固然……可是……

    “固然”、“可是”都是连词,配对组成“固然……可是……”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前面分句用“固然”确认某一事实,后面分句用“可是”引出相反或相对立的意思。“可是”后面可以停顿。例如:

    ①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巴金《灯》)

    ②苦呢,说不得,乐呢,我向来不曾觉得,依恋着难舍难离,固然不必,赶快的挣扎着起来,可是又往那里去的好呢?(瞿秋白《〈饿乡纪程〉绪言》)

    ③他的突然反抗,固然使季兆雄觉得很诧异,可是他也不肯就此软化下去。(秦瘦鸥《秋海棠》)

  • 尽管……但是……-关联词语词典

    尽管……但是……

    “尽管”、“但是”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尽管……但是……”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后面可以停顿。例如:

    ①在这座高大的礼堂里,尽管上下三层席位高低差距很大,底层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最远处距离主席台也有六十米,但是中间没有一根柱子。(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②尽管有些动物是吃肉的,但是这些动物所猎食的动物,到头来还要以植物为生。(童裳亮《海洋与生命》)

    ③从我们现在的眼光看上去,东林党人读书和讲学,显然有他们的政治目的,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当时还是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为维护封建制度而进行政治斗争,但是,他们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马南邨《事事关心》)

    有时,前面分句可以并列叠用“尽管”,表示确认的事实不止一个。例如:

    ④太阳一出,雪该很快就融化了吧?不!它尽管被扫到一旁,太阳尽管晒,雪尽管化了一部分,但是,残雪总是很难完全消融。(秦牧《残雪》)

  • 虽……但是……-关联词语词典

    虽……但是……

    “虽”,连词,只用于主语后边;“但是”,连词。配对合用,构成“虽……但是……”的关联格式,用法跟“虽然……但是……”相同,表示转折关系。但很少用于口语。例如:

    ①二妹走后,三叔虽不愿将此事对外发表,亦未深加追究,但是他在陈克家面前丢了脸,心中非常不痛快。(巴金《秋》)

    ②老鼠虽不敢再猖獗了,但是谁能保证不又有猫来把它衔去呢?(郭沫若《鸡雏》)

    ③他脸上虽无怯寒之意,但是也和天色一样,带了种灰色的愁象。(李劼人《死水微澜》)

    ④浙东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们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的确实的证据了。(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 虽……但是……却……-关联词语词典

    虽……但是……却……

    “虽”,连词;“但是”,连词;“却”,副词。连用构成“虽……但是……却……”的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虽”放在前面分句,表示容认某一事实;“但是……却……”用于后面分句,引出与上文相反或不一致的情况,起转折作用。例如:

    ①不过佩服虽可佩服,但是你的思想的简单愚直,也却是一样的可惊可异。(郁达夫《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②“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虽是封建思想的代表者韩愈所提出来的一个观点,但是在封建时代却并不通行。(廖沫沙《〈师说〉解》)

  • 虽……还是……-关联词语词典

    虽……还是……

    “虽”,连词;“还是”,副词。合用构成“虽……还是……”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还是”用在后面分句,表示所说的动作或状态不因某种情况而改变,比“还”语气重些。例如:

    ①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茹志鹃《百合花》)

    ②现在列宁虽死了,这个党还是照着列宁主义,进行列宁所未做完的事业。(蒋光慈《在伟大的墓之前》)

    ③女孩子虽又惊又怕,还是从容的说:“你抢我,把我箱子也抢去,我才有衣服换!”(沈从文《沅陵的人》)

    ④危楼虽小,人才济济,什么处理品,便宜货,假公济私,开个后门之类,还是有办法给阿宝省几个钱。(李国文《危楼记事》)

  • 虽……可是……-关联词语词典

    虽……可是……

    “虽”、“可是”都是连词,配对组成“虽……可是……”的格式,表示转折关系。例如:

    ①养牡丹的虽多,可是能把牡丹养奇了的,就只一家。(严阵《牡丹园记》)

    ②芙蓉镇街面虽小,居民不多,可是一到逢圩日子就是个万人集市。(古华《芙蓉镇》)

    ③五百个钱虽是大数目,可是他想来倒还有办法。(茅盾《残冬》)

    ④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有时,前面分句并列叠用“虽”,表示先容认的事实不上一个。例如:

    ⑤脸上虽已不象病中那样憔悴惨淡,虽已搽了点脂粉,可是与从前比起来,颜色神气不知怎地就呆板多了,冷落多了,眼睛也是呆滞的,舌头也懒得使用。(李劼人《死水微澜》)

  • 虽然……但是……-关联词语词典

    虽然……但是……

    “虽然”、“但是”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虽然……但是……”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虽然”用于前边分句,先作让步,容认甲事;后边分句再由“但是”作转折,指出乙事的成立不受甲事的影响,甲乙两事相反或不一致。“虽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面。例如:

    ①虽然汉语对于外来语以意译为主,音译词(包括部分译音的)比重较小,但是数目也还是可观的。(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②在十里左右出现的是张献忠的一股游骑,虽然它没有向这边继续前进就转回;但是李自成感到了很大威胁。(姚雪垠《李自成》)

    ③他又试着朝出钢口走去,虽然那里有特别安装的吹风管子,冷风不断地吹来,但是还抵不住炉体发出的热力,脸烤得发烧。(艾芜《百炼成钢》)

    “虽然”也可以放在主语的后面。例如:

    ④他们虽然在口头上提出什么文艺是超阶级的,但是他们在实际上是主张资产阶级的文艺,反对无产阶级的文艺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⑤义理、考据和辞章虽然是在三个不同方面的要求,但是这三个方面是密切地相互关联着的。(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

    ⑥关于顾炎武的历史评价,过去曾有人说,离开顾炎武的时代逐渐远了,读他的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能够说出他的大节的人却很少。(吴晗《爱国学者顾炎武》)

  • 虽然……但是……却……-关联词语词典

    虽然……但是……却……

    “虽然”,连词;“但是”,连词;“却”,副词。搭配组成“虽然……但是……却……”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虽然”用于前边分句,表示让步兼转折;“但是……却……”用于后边分句,含有强调转折的语气,“但是”一般放在句首,“却”放在主语之后。例如:

    ①这时候,南面的敌人虽然被我们的火力压在沙丘后面,但是,西面和北面庄上的敌人却蜂子似的围攻上来了。(峻青《黎明的河边》)

    ②敌人虽然离得还远,但是那飞机却是呼呼地,没日没夜地在头顶上转,转一圈就翘起屁股下蛋,黑烟柱一个一个冲得半天高。(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③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冰心《观舞记》)

    ④阳光虽然为生命所必需,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却有扼杀原始生命的危险。(童裳亮《海洋与生命》)

    ⑤虽然历史是一面镜子,但是人们从中看到的却不尽相同。(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 虽然……还是……-关联词语词典

    虽然……还是……

    “虽然”,连词;“还是”,副词。配对组成“虽然……还是……”的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还是”与“还”可以换用,表示动作或状态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而改变,但“还是”的语气较重。例如:

    ①他望着她动人的身姿和容颜,心里悒郁地想起什么,虽然他想尽量显得热忱,还是时时露出一种茫然。(何士光《青砖的楼房》)

    ②不管作菜、洗衣服,我都当她的助手,虽然我一动手总是给她添许多额外的麻烦,她还是要我去帮助她。(邓友梅《在悬崖上》)

    ③文种用美女珍宝买通了吴王的宠臣太宰嚭,替他求情,伍子胥虽然坚决反对,吴王还是听信了太宰嚭的话,许和退兵。(吴晗《卧薪尝胆的故事》)

    ④徐进亭心里一震,虽然谁也没有注意他,谁也没有想到他,他心里还是被刺了一下,多了一层不痛快。(蒋子龙《机电局长的一天》)

  • 虽然……可是……-关联词语词典

    虽然……可是……

    “虽然“、“可是”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虽然……可是……”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虽然”放在前边分句,“可是”相当于“但是”,放在后面分句,一般用于口语。例如:

    ①虽然她生得并不漂亮,可是优雅、淡泊,象一幅淡墨的山水画。(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②他虽然不认识鲁迅先生,也从来没有通过信,可是确信鲁迅先生一定能够满足一个共产党人临死之前的这个庄严的要求。(唐弢《同志的信任》)

    ③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竺可桢《向沙漠进军》)

    ④志敏同志虽然身陷囹圄,可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未有一丝一毫的动摇。(马铁丁《不屈的人》)

    有时,后面分句用“可是……却……”的格式,强调转折语气。“却”放在主语后面。例如:

    ⑤这个儿子是帮我生的,秋宝是我的;绝种虽然是绝了你家的种,可是我却仍然吃着你家底餐饭。(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⑥我知道这边的人民诚实,朴厚,做起事来又认真,虽然不十分灵活,可是凡到本处来的人却很能了解。(王统照《青岛素描》)

  • 虽说……还是……-关联词语词典

    虽说……还是……

    “虽说”,连词;“还是”,副词。配对合用,构成“虽然……还是……”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还是”表示所说的动作或状态不因某种情况而改变。多用于口语。例如:

    ①哈尔穆拉特虽说已经四十岁了,还是个火爆性子,听了老爹的批评立即把头上戴的紫绒小花帽摘下,露出剃光了的尖而小的头。(王蒙《葡萄的精灵》)

    ②朱祯祥觉得,柳泉相当自尊,她虽说是一点工作上的事情,自己还是尽力避开为好,免得她在更多的人面前不便启齿。(张洁《方舟》)

    ③虽说是到了春三月,长白山区还是很冷,满山满岭都是一整个冬天的积雪,洁白、坚硬,似乎在故意蔑视着春天的莅临。(张天民《路考》)

  • 虽说……可是……-关联词语词典

    虽说……可是……

    “虽说”、“可是”都是连词,配对合用,构成“虽说……可是……”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多用于口语。例如:

    ①她们俩人,虽说只相处了一天,可是她们的友情是那么诚挚深厚。(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

    ②虽说我们死伤了一些人,摇旗到今天下落不明,可是他的人死伤的比我们多几倍!(姚雪垠《李自成》)

    ③虽说你舅舅家是赵庄,可是你死了总是往田家坟里埋,不是往赵家坟里埋。(马烽《村仇》)

    ④灵芝虽说不是社员,可是已经和社发生了关系,也跟大家到场里去了一趟。(赵树理《三里湾》)

  • 虽则……但是……-关联词语词典

    虽则……但是……

    “虽则”、“但是”都是连词。合用构成“虽则……但是……”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虽则”放在前面分句,“但是”置于后面分句句首。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有一种人,抱着一技之长和一孔之见,再也没有进步,这对革命虽则在一地一时有些作用,但是没有大的作用。(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②夏灵峰先生虽则只知崇古,不善处今,但是五十年来,象他那样的顽固自尊的亡清遗老,也得确是没有第三个人。(郁达夫《钓台春昼》)

    ③其次来说研究历史。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 虽则……可是……-关联词语词典

    虽则……可是……

    “虽则”、“可是”都是连词,合用构成“虽则……可是……”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虽则眼前还有几颗黑星在那里飞舞,可是一听那声音,老通宝就知道那人是村里的黄道士,心里就高兴起来。(茅盾《秋收》)

    ②她知道这个老妇人是猜忌多心的,外表虽则对她还算大方,可是她底嫉妒的心是和侦探一样,监视着秀才对她的一举一动。(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 只是-关联词语词典

    只是

    “只是”,连词。用于连接分句或句子,放在后一部分的开头,表示轻微的转折,语气比较委婉,意思偏重在前一部分。“只是”引出补充或修正上文的意思,同时对上文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只是”一般只能单用。例如:

    ①她的苍白而美丽的脸上,两只大眼睛闪着友善亲切的光亮,只是下眼皮上有着因疲倦而现出来的青色。(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②我听见妈妈在村口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只是不敢答应。(张洁《挖荠菜》)

    ③她如今立在他们面前:依旧是那张美丽而凄哀的面庞,依旧是苗条的身材,依旧是一头漆黑的浓发,依旧是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只是额上的皱纹深了些,脑后的辫子又改成了发髻,而且脸上只淡淡地敷了一点白粉。(巴金《家》)

    有时,句末有助词“罢了、而已”与之呼应,组成“只是……罢了”的格式,表示轻微转折。“罢了、而已”表示仅此而已,有冲淡语气的作用。“而已”用于书面。例如:

    ④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菱角味道原都一样,只是它们的模样儿不同罢了。(秦牧《菱角的喜剧》)

    ⑤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上没有银圈罢了。(鲁迅《故乡》)

    ⑥象吴三桂那样首鼠两端的人,在初对于李自成有归顺之心,只是尚在踌躇观望而已。(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提示】

    “只是”还可作副词,用于动词前,限定动作的范围,有“仅仅是、不过是”的意思。例如:

    ⑦他只是担心着,怎样地才能够度过这紧急的难关——饱饱地捞两餐白米饭吃了,补一补精神,好到田中上。(叶紫《丰收》)

    【辨析】

    只是——不过 (见“不过”条)

  • 既然(既)……于是……-关联词语词典

    既然(既)……于是……

    “既然(既)”、“于是”都是连词,合用构成“既然(既)……于是……”的格式,表示推论性因果关系。“既然(既)”叙述前提或理由,“于是”表示由于推理而得出结论。例如:

    ①这就是说,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②自己既在粮子里混日子,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于是凡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兵士、游学文墨人,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沈从文《边城》)

  • 既是-关联词语词典

    既是

    “既是”,连词,相当于“既然是”。单用于前面分句,叙述某种既成事实,表示前提或根据。后面分句常用陈述句或反问句,表示根据上文推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她当时是很不愿意听这些话,只是勉强地回答着:“我是希望继续学习,或是出去工作。可既是不能出去,我当然要参加生产啰!”(康濯《春种秋收》)

    ②“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鲁迅《祝福》)

    ③她特意留下了这本书,就是等着他来询问的!既是这样,为什么她不把信收起来呢?(张洁《谁生活得最美好》)

    “既是”常跟后面分句的“便、就、则”等合用,构成“既是……便……”一类的格式,表示推论性的因果关系。例如:

    ④既是拉着骆驼,便须顺着大道走。(老舍《骆驼祥子》)

    ⑤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孙犁《山地回忆》)

    ⑥但实际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既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斗争,则资产阶级的腐蚀性主要决不只在于物质生活,而首先在文化。(韦君宜《洗礼》)

  • 是因为-关联词语词典

    是因为

    “是因为”,关联短语,判断词“是”加连词“因为”,用于因果复句的后面分句,表示对原因或理由的判断,有补充说明的意味,由结果追溯原因。例如:

    ①后来,中国革命又受了敌人的严重的打击,是因为我们党内产生了冒险主义。(毛泽东《矛盾论》)

    ②我们讲旱灾的时候,就讲到一位老爷下乡查灾,说有些地方是本可以不成灾的,现在成灾,是因为农民懒,不戽水。(鲁迅《门外文谈》)

    ③而对华北平原的“扫荡”,正是敌人进攻大西北的准备工作之一。强盗们这样做,是因为华南、华中没有前进的可能了,而那些地区的湖沼山地已经变成了敌人机械部队的坟墓,至少不是眠床。(沙汀《随军散记》)

    “是因为”除了单用外,还经常跟“所以”、“之所以”配对,构成“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格式,表示先果后因的关系。

  • 是由于-关联词语词典

    是由于

    “是由于”关联短语,判断词“是”加连词“由于”,放在先果后因的句于里,表示对原因或理由的判断,置于后面的原因句,有补充说明的意味。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毛泽东《实践论》)

    ②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鲁迅《读书杂谈》)

    ③他们下的这个荒唐的结论,是由于我姑妈一段辛酸的恋爱史构成的。(陈国凯《我应该怎么办》)

  • 所以……是为了……-关联词语词典

    所以……是为了……

    “所以”,连词;“是为了”,关联短语。两者配对构成“所以……是为了……”的关联格式,表示目的和手段的因果关系。“所以”用于前面分句的主语后面或谓语之前,表示手段或措施。“是为了”用在后面分句的开头,说明目的。这种先果后因的结构形式,是判断句式的活用,一般用于书面。例如:

    ①所以印这材科,是为了帮助同志们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毛泽东《〈农村调查〉序》)

    ②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③我所以不搭汽车,目的是要做一次长途锻炼。(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

  • 所以……是因为(是由于)……-关联词语词典

    所以……是因为(是由于)……

    “所以”,连词”;“是因为”,关联短语。两者配对构成“所以……是因为……”的格式,由结果追溯原因,表示因果关系。“所以”放在前面分句的主语后或谓语前。“是因为”置于后面分句的开头,引出原因或理由。这种先果后因的结构形式,是判断句式的活用,一般用于书面。例如:

    ①所以有这种抓住表面抛弃实质的观察,是因为他们对于一般情况的实质并没有科学地加以分析。(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青蛙所以能够具有这样一套特殊本领,主要是因为它有一双机能优异的大眼睛。(王谷岩《眼睛与仿生学》)

    ③姊姊所以搬到那边去,也就是因为有他们在那里住着,可以照顾。(鲁彦《钓鱼》)

    “是因为”有时可以说成“是由于”,意思和用法不变。例如:

    ④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想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毛泽东《实践论》)

  • 为的是-关联词语词典

    为的是

    “为的是”,关联短语,相当于“是为了”。用于复句的后面分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例如:

    ①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不但不轻易用形容词、新名词和典故,就是“然而”“所以”之类也能少用就少用,为的是教文字结实有力。(老舍《怎样学习语言》)

    ②有的时候,人是高兴参加婚礼的,为的是看着别人的幸福,增加自己的欢喜。(周立波《山那面人家》)

    ③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着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呈献了我的身,我的心:我别了中国,为的是求更好的经验,求更好的奋斗的工具。(郑振铎《离别》)

    ④我们曾淡淡地、心不在焉地微笑着,象两个没有什么深交的人,为的是尽力地掩饰住我们心里那镂骨铭心的爱情。(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 因为……于是……-关联词语词典

    因为……于是……

    “因为”、“于是”都是连词,成对合用,构成“因为……于是……”的格式,表示陈述性的因果关系。这种句式跟“因为……所以……”不完全相同,它不仅表示一般的因果关系,还含有紧接相承的意思,“于是”后面所说的结果是紧随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产生的,两者关系密切。例如:

    ①因为她觉得老赵的回头一瞥可能是暗示在场院屋里还有什么没有办理完的事情。于是,她以慌乱的脚步,顺着他们刚才下来的山路,向着山坡上的场院屋跑去。(峻青《党员登记表》)

    ②他解除劳教以后,因为无家可归,于是被留在农场放马,成了一名放牧员。(张贤亮《灵与肉》)

    ③因为从乾隆四十九年起经过几次大火灾,于是防患未然,每隔几家铺面,便高耸风火墙。(李劼人《死水微澜》)

    ④他一直规规矩矩地吃着祖宗的田产,在好几年以前,因为预征太多,许多人怕当公事,于是在一种策动下,他当团总了。(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 由于……于是……-关联词语词典

    由于……于是……

    “由于”、“于是”都是连词,成对使用,构成“由于……于是……”的关联格式,在复句中表示陈述性的因果关系。例如:

    ①由于陆地气候干燥,气温变化较大,于是陆地动物又进化出致密的皮肤和保温的毛发。(童裳亮《海洋与生命》)

    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由于人们失去他们最亲密的大自然伙伴——森林,于是大风沙渐渐淹没了原来的绿野,于是江河渐渐塞满了泥沙,于是大地一片一片地变成了沙漠……失去了森林的土地,便是沙漠下一步扩展的版图。(秦似《幼林》)

  • 于是-关联词语词典

    于是

    “于是”,连词。连接分句、句子,表示因果关系。意思和用法跟“因此”相似,但它不仅表示因果关系,还兼表前后相承。“于是”后面可以停顿。例如:

    ①桌子也是后来才有的,古代只有“几”、“案”,都是很矮的,适应席地而坐的习惯,后来坐高了,几案也不得不加高,于是有了新的名称,最初就叫“卓子”(“卓”是高而直立的意思),后来才把“卓”写做“桌”。(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②一张汇款单为啥会引起将门之子的苦恼,这里面肯定有文章!于是,我更是毫不迟疑地乘车前往。(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③林震说着他早已准备好的话,说得很不自然,正象小学生第一次见老师一样。于是他感到这间屋子很热。(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于是”除单用外,还常跟“因为、由于、既然”配对使用,组成“因为……于是……”一类的格式,表示因果关系。

    “于是”有时可以说成“于是乎”,带有文言色彩。例如:

    ④名人被崇奉所诱惑,也忘记了自己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渐以为一切无不胜人,无所不谈,于是乎就悖起来了。(鲁迅《名人和名言》)

    【提示】

    “于是”不仅用于复句表示因果关系,还可以用来表示承接关系。

  • 于是……便……-关联词语词典

    于是……便……

    “于是”,连词;“便”,副词。连用构成“于是……便……”的格式,用在因果关系句的后一部分,意思和用法跟“于是……就……”相同。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死的寂静有时也自己战栗,自己退藏,于是在这绝续之交,便闪出无名的,意外的,新的期待。(鲁迅《伤逝》)

    ②斗车开出后,没有再开回来,看来卸料台的同志也在吃饭了。于是人们便哄地一声围住了馒头筐子。(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③不过经屈大夫这样一提,南后便大生其气,她说:简直是疯子,简直是胡说八道!于是国王便叫我们把屈大夫抓起来,把他的帽子摘取了,宝剑拔掉了,押送到东皇太一庙里去了。(郭沫若《屈原》)

  • 于是……就……-关联词语词典

    于是……就……

    “于是”,连词;“就”,副词。连用组成“于是……就……”的格式,用于因果复句的后一部分,表示结果紧接上文所说的原因出现、发生,强调时间短。用于书面。“于是”置于后一部分的开头,“就”放在主语后或谓语前。例如:

    ①到冬天,草黄了,花也完了,天上却散下花来,于是满山就铺上一层耀眼的雪花。(杨朔《海市》)

    ②武艾英提议要我去那两家看看,我同意了。于是他们就领我到了王顺喜家。(马烽《结婚现场会》)

    ③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④下地劳动,或者吆了牲口驮脚,两三个人一伙,同不会说话的牲口嘀嘀冬冬地走着,够寂寞,诉说不得不诉说的心事,于是就唱民歌。(吴伯箫《歌声》)

  • 之所以……是……-关联词语词典

    之所以……是……

    “之所以”,关联短语,由连词“所以”加助词“之”构成,用在前边结果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提出某种结果,并暗示后面分句要说明原因;后边分句开头用“是”表示对某种原因的判断。这种先果后因的结构形式,是判断句式的活用。一般用于书面。例如:

    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毛泽东《实践论》)

    ②从前我们那些同志之所以向这些同志也大讲其“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一方面是没有分析对象,一方面就是为着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③她之所以痛恨她那旧主人,这也是一个原因。(茅盾《残冬》)

    “之所以”还可以跟“因为、是因为、是由于、是为了、在于”等合用,组成“之所以……是因为……”等关联格式,表示因果关系。

    【提示】

    “之所以”有时用在主谓短语的主谓之间,不是表示词语、分句的逻辑关系,而是直接表示“……的原因”的意思。例如:

    ④他现在有点懂得林先生之所以被捕了。(茅盾《林家铺子》)“林先生之所以被捕”,是“林先生被捕的原因”的意思。

  • 之所以……是为了……-关联词语词典

    之所以……是为了……

    “之所以”、“是为了”,都是关联短语,合用构成“之所以……是为了……”的格式,表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之所以”放在前面分句的主语之后、谓语之前,表示某种手段或措施,后面分句用“是为了”表示对某种目的判断。这种先果后因的结构形式,是判断句式的活用,一般用于书面。例如:

    ①他的瓜之所以切开论牙卖,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控制瓜粒的外流。(张武《瓜王轶事》)

    ②集中兵力之所以必要,是为了改变敌我的形势。(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③我之所以投稿,一是为了朋友的交情,一则在给寂寞者以呐喊,也还是由于自己的老脾气。(鲁迅《〈伪自由书〉前记》)

  • 之所以……是因为……-关联词语词典

    之所以……是因为……

    “之所以”、“是因为”,都是关联短语,合用构成“之所以……是因为……”的格式,表示因果关系。“之所以”放在前面分句的主语之后、谓语之前,“是因为”用于后面分句,说明原因或理由。这种先果后因的结构形式,是判断句式的活用,一般用于书面。例如:

    ①散文之所以比较容易写,是因为它更接近我们口中的语言。(老舍《散文重要》)

    ②革命文学之所以旺盛起来,自然是因为由于社会的背景,一般群众,青年有了这样的要求。(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

    ③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有一些引起我生出许多疑惑的怪毛病。(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④先知先觉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正是因为他们首先有了很多知识,而又承认自己知识不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新事物采取谦虚、谨慎、严肃、认真的态度。(吴晗《说谦虚》)

  • 之所以……是由于……-关联词语词典

    之所以……是由于……

    “之所以”、“是由于”,都是关联短语,合用组成“之所以……是由于……”的格式,表示因果关系,由结果追溯原因。“是由于”用在后面分句,表示对原因或理由的判断。这种先果后因的结构形式,是判断句式的活用,一般用于书面。例如:

    ①他的诗词还是现代的新诗,他的外表之所以与普通的新诗稍有不同者,我想实在只是由于内含的气氛略有差异的缘故。(周作人《扬鞭集序》)

    ②中央领导之所以正确,主要是由于综合了各地供给的材料、报告和正确的意见。(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 便是(便)……也……-关联词语词典

    便是(便)……也……

    “便是(便)”,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便是(便)……也……”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便是(便)”用在前面分句,先退一步说,把假设当作事实承认下来,或者提出一个极端的现实的情况,后面分句用“也”表示结果或结论不受这种情况的影响。也就是说,无论前边所说的情况如何,后果都相同。前后文意不一致。有时,前后两部分指有关的两件事;有时指同一件事。例如:

    ①来呀!来呀,便是你来责骂我,我也是快活的,因为我看见你安全,知道父亲的手枪不会再打到你的头上了。(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②现在忍受着这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她,便是放掉阿随,也何尝不如此。(鲁迅《伤逝》)

    有时,“便是(便)……也……”格式的前后两部分只是一个主谓结构,前一部分是名词、名词短语或介宾短语(限于“在……”、“对……”、“跟……”),用“便是(便)……也……”对某种极端的情况加以强调。例如:

    ③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鲁迅《祝福》)

    ④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鲁迅《阿Q正传》)

    ⑤便是对于数年以后的学说的进步和变迁,也说不出会到如何地步,单相信比现在总该还有进步还有变迁罢了。(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便是”有时可以说成“便算”。例如:

    ⑥无如“双蝶”“凌霄”,恐怕有些接不上;便算接得上了,把那首神气极活泼的原诗,改成了“双蝶凌霄,底事……”的“乌龟大翻身”模样,也未必是“青出于蓝”罢!(刘半农《复王敬轩书》)

  • 即便……还(还是、仍然)……-关联词语词典

    即便……还(还是、仍然)……

    “即便”,连词;“还(还是、仍然)”,副词。配对构成“即便……还(还是、仍然)……”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即便”,跟“即使”类似,多用于书面;“还”,有“仍然”、“依然”的意思,表示情况继续存在,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的变化而改变。前后文意不一致。例如:

    ①和兄弟厂、区社队、街道这些关系户打交道,应交给副厂长和科长们。这也可以留有余地,即便下边人捅了漏子,您还可以出来收场。(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②这样的人即便知道了很多的一个一个分散的互不连贯的现象,实际上还必然是一问三不知;或者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或者知其二而不知其一。(马南邨《变三不知为三知》)

    有时,后面分句用“还是”搭配,语气比“还”重一些。例如:

    ③光靠清楚什么是不够的,即便想清楚了,还是什么也没有解决。(何士光《青砖的楼房》)

    ④应当说,即便是人们在盲目、狂热地进行着全国规模的极左大竞赛的年月,时间的河流,生活的河流还是在前进,没有停息,更不是什么倒流。(古华《芙蓉镇》)

    有时,后面分句用“仍然”搭配,表示某种结果或结论持续不变。例如:

    ⑤她似乎在严寒的季节,就已经预示了春天的到来;而在东风吹遍大地的时候,她更加不愿离去,即便枝折花落,她仍然不肯凋谢,始终要把她的生命献给美丽的春光。(邓拓《可贵的山茶花》)

  • 即使……但(但是、却、然而、其实)……-关联词语词典

    即使……但(但是、却、然而、其实)……

    “即使”,连词;“但(但是)”,连词;“却(然而、其实),副词。合用构成“即使……但(但是、却、然而、其实)……”的格式,表示有转折意义的让步的假设关系。“即使”用在前面分句,表示让步的假设;跟后面分句表示转折的“但”或“却”之类词语配对,引出意思相反的另一个事实。

    在“即使……但(但是)……”格式中,“但(但是)”引出同上文假设相对立的意思。例如:

    ①民国既经成立,辫子总算剪定了,即使保不定将来要翻出怎样的花样来,但目下总不妨说是已经告一段落。(鲁迅《从胡须说到牙齿》)

    ②内中所指,是一大队遗少群的风气,并不指定着谁和谁;但也因为所指的是一群,所以被触着的当然也不会少,即使不是整个,也是那里的一肢一节,即使并不永远属于那一队,但有时是属于那一队的。(鲁迅《“感旧”以后(上)》)

    ③那时,“围剿”反复这种形式,即使不说完全结束,但是一般的结束是可以断言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④即使尔后尚有一个战争时期,但是已离世界的永久和平不远了。(毛泽东《论持久战》)

    在“即使……却……”格式中,“却”引出跟上文相对或相反的动作行为或情况。例如:

    ⑤所以,即使上海和汉口的牺牲者的姓名早已忘得干干净净,诗文却往往更久地存在,或者还要感动别人,启发后人。(鲁迅《忽然想到(十一)》)

    ⑥这时候,即使只值半文钱,却是真价值;即使丑得要使人“恶心”,却是真面。(鲁迅《我还不能“带住”》)

    在“即使……但是却……”格式中,“但是”跟“却”连用,加重转折的语气。例如:

    ⑦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他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唐弢《琐忆》)

    “即使……然而(然而却)……”的格式,多用于书面。“然而”跟“却”连用,转折的意味加重。例如:

    ⑧现在在码头上,公共机关中,大学校里,确已有着一种好象普通话模样的东西,大家说话,既非“国语”,又不是京话,各各带着乡音,乡调,却又不是方言,即使说的吃力,听的也吃力,然而总归说得出,听得懂。(鲁迅《门外文谈》)

    ⑨中国现下的所谓文学家又作别论;即使是真的文学大家,然而却不是“诗文大全”,每一个题目一定有一篇文章,每一回案件一定有一通狂喊。(鲁迅《忽然想到(十一)》)

    在“即使……而……其实……”格式中,连词“而”跟“其实”连用于后边分句,引出跟上文相对或相反的另一件事,表示对上文的修正和补充。例如:

    ⑩倘只看书,便变成书厨,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鲁迅《读书杂谈》)

  • 即使……还是……-关联词语词典

    即使……还是……

    “即使”,连词;“还是”,副词。配对构成“即使……还是……”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用法同“即使……还……”相似。但语气比较重一些。例如:

    ①即使我逃不了下放,那工资还是少不了的。(陆文夫《小贩世家》)

    ②在长途跋涉,炮火连天的困难条件下,为产妇准备好纱布、药品、包小孩的布,即使一切就绪,产妇临产时,董老还是不放心。(郭晨《特殊连队》)

  • 即使……总(总是)……-关联词语词典

    即使……总(总是)……

    “即使”,连词;“总(总是)”,副词。配对构成“即使……总(总是)……”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即使”用在前面分句表示让步的假设;后面分句用“总(总是)”搭配,表示不论上文的假设成立与否,结果或结论必定是这样的。例如:

    ①我也明白过来,他要是和黑李慢慢的商量,必定要费许多感情的话,要讲许多弟兄间的情义;即使他不讲,黑李总要讲的。(老舍《黑白李》)

    ②即使用最少的约数百分之五十计算,全上海三十家日本厂的四万八千工人里面,替厂家和带工头二重服务的包身工总在二万四千人以上。(夏衍《包身工》)

    ③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来。(鲁迅《伤逝》)

  • 就是……也……-关联词语词典

    就是……也……

    “就是”,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就是……也……”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就是”相当于“即使”,表示让步的假设;“也”,表示无论前边的情况怎样,后果或结论都相同。例如:

    ①他们都觉得,人是爹娘所生,养儿育女是本能,就是一世不生育,也不能去丢一次人。(古华《芙蓉镇》)

    ②“听您说的,”她出声地笑着说,“要是下三天雨,我就在这儿住三天?就是下尖刀子,我也要按日子完成!我就是这种禀性!”(管桦《葛梅》)

    ③家里还有一摊事,队里还有一摊事,就是你们两口想留,俺也没法在这呆下去,来了,见着了,俺也就心安了。(李国文《穷表姐》)

  • 就算……还(还是)……-关联词语词典

    就算……还(还是)……

    “就算”,连词;“还(还是)”,副词。配对构成“就算……还(还是)……”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就算”表示让步的假设;“还(还是)”表示情况继续存在,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的变化而改变。前后文意有转折。例如:

    ①庞其杉多年来一直还是有入党要求的,过去我们帮助他不够,今后可以改进我们的工作嘛——就算他还不够入党的条件,他担任情报站站长还是合适的。(刘心武《钟鼓楼》)

    ②他心里有一种很小的声音在说:“就算这里是敌人的粮站,就算这里敌人不多,你还是绕过这个村子快走吧,战士们太疲劳啦!”(杜鹏程《保卫延安》)

  • 哪怕……却(可是)……-关联词语词典

    哪怕……却(可是)……

    “哪怕”,连词;“却”,副词;“可是”连词。配对使用,构成“哪怕……却(可是)……”的格式,表示有转折意义的假设关系。“哪怕”用在前面分句,表示让步的假设;后面分句用表示转折的“却”、“可是”等搭配,引出结果或结论,有强调转折的意味。例如:

    ①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茅盾《白杨礼赞》)

    ②老定和东山闹气有个特别地方,就是越生气越别着干活。哪怕是一个人耩地,一个人帮耧,两个人一晌能不答一句腔,可是谁也不会蒙住被子睡大觉。(李准《不能走那条路》)

  • 若是-关联词语词典

    若是

    “若是”,连词,意义和用法跟“若”、“如果”相同。用在假设复句的前边分句,引出肯定的假设情况;后边分句用陈述句推出跟上文的假设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清儿道:“我们今天可要试试阿桐底本领了。若是他能办得到,我们都把花瓣穿成一串璎珞围在他身上,封他为大哥如何?”(许地山《春底林野》)

    ②那孩子若是还在,到不见得走我这一条路。(田汉《苏州夜话》)

    ③这么大的水,显然早已漫过了坝顶,船若是冲过去,将无一个人能够逃生。(映泉《同船过渡》)

    有时,后边分句用一个小复句表示结果或结论,构成表示假设关系的多重复句。例如:

    ④若是他就是这么死去,就是死后有知,他也不会记得自己是怎么坐下的,和为什么坐下的。(老舍《骆驼祥子》)例④表示结果的分句本身是一个让步的假设复句。

    【辨析】

    若是——若 (见“若”条)

  • 若是……便……-关联词语词典

    若是……便……

    “若是”,连词;“便”,副词。配对构成“若是……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相当于“如果是”,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便”,相当于“就”,承接上文,推出跟假设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不快跑若是对不起人,快跑而碰伤了车便对不起自己。(老舍《骆驼祥子》)

    ②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袁鹰《井冈翠竹》)

    ③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周先慎《简笔与繁笔》)

  • 若是……就(那末)……-关联词语词典

    若是……就(那末)……

    “若是”,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若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例如:

    ①他说今天许可借到一笔钱,若是借到了,他明后天就要上船到汉口去。(田汉《梅雨》)

    ②这个女人一天若是不骂街,就好象失了体面。(何士光《乡场上》)

    ③“营业证!我要验验你的营业证!”女经理的手没有缩回,“若是没有营业证,就叫我们的职工来收你的摊子!”(古华《芙蓉镇》)

    ④在崔明看来,他上电大,是为了白琳;若是退学,就等于失去白琳。(达理《除夕夜》)

    有时,后边分句用连词“那末”呼应,申说跟上文的假设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⑤普及工作若是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一月两月三月,一年两年三年,总是一样的货色,一样的“小放牛”,一样的“人、手、口、刀、牛、羊”,那末,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岂不都是半斤八两?这种普及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

  • 若是……也……-关联词语词典

    若是……也……

    “若是”,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若是……也……”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也”承接上文,表示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将出现类同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上游涨水,这里首先冒出一股浑浊的水来,云雾似地在清水中翻腾。若是这里涨水,而上游天晴,浑水中也会射出一股清水来。(映泉《同船过渡》)

    ②你先别说别人。若是给你有钱,你也想念洋书,娶个洋媳妇。(许地山《春桃》)

  • 要不是-关联词语词典

    要不是

    “要不是”,关联短语;有“如果不是”的意思,多用于口语。放在前边分句,表示假设性的否定;后边分句用陈述句式推断出否定后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要不是赵立明带路,梁景春简直不晓得怎样走了。(艾芜《百炼成钢》)

    ②小陈点点头:“打得很惨呐。唉!还差点送了命。要不是他老婆的一封信,他恐怕难以坚持到今天。”(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③姑妈常常感慨地说:“要不是共产党、毛主席,我们两个弱女子将不知怎么过日子了。”(陈国凯《我应该怎么办》)

    有时,后边分句用疑问句式表示否定后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④娘子,可也别说,他要不是一个心眼:说干就真干,为什么单派他看自来水呢?(老舍《龙须沟》)

    ⑤哼,要不是为我们这几个可怜的孩子,我肯这么厚着脸皮拉着你,跑到这个地方来?(曹禺《日出》)

    有时,前边分句可以叠用两个以上的“要不是”,表示不止一个的假设性否定。例如:

    ⑥要不是全厂的师傅们都来了,要不是姐姐和明姑娘挨在他的左右,要不是前排坐着明姑娘的父母亲、哥哥嫂子和眼科李主任老夫妇俩,他真想痛痛快快哭一场——自从他幼年时小脚刚能踢着球跑,运动场就是他的摇篮啊!(航鹰《明姑娘》)

    “要不是”不仅可以单用,还可以跟后面分句的副词“就、也”等合用,构成“要不是……就……”等格式。

  • 要不是……的话-关联词语词典

    要不是……的话

    “要不是”,关联短语;“的话”,助词。合用构成“要不是……的话”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要不是”放在前边分句的句首或句中,表示假设性的否定,句末用“的话”呼应,加强假设的语气。例如:

    ①秀长的眉眼,细白的面皮,要不是挂着哀思和泪痕的话,她一定会给人留下一种特别温柔和恬静的印象。(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②其实,要不是早些时候,被推了阴阳头的朱大姐(这位过时的电影明星总希望自己年轻,所以喜欢大家这样称呼她)曾经打算仿效她先祖朱由检那样,在歪脖树结束屈辱羞耻日子的话,阿宝决不会驻足,以疑虑的神气打量阿芳的。(李国文《危楼记事》)

  • 要不是……就……-关联词语词典

    要不是……就……

    “要不是”,关联短语;“就”,副词。合用构成“要不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要不是”表示假设性的否定;“就”表示否定后自然会有这样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说真的,要不是几个学生来讲演过两次,他们就连中日战争这回事也不晓得。(老舍《敌与友》)

    ②那天要不是吕师傅,你就没命啦!(王蒙《悠悠寸草心》)

    ③三十年啦,还提它干啥?要不是为了孩子,当时我就不想活了,那东躲西藏的日子过够了……(乔雪竹《日落的庄严》)

    有时,前边分句的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加强假设的语气。例如:

    ④人要不是会钻天打洞地去吃的话,就不会存在到今天!(陆文夫《美食家》)

  • 要不是……也……-关联词语词典

    要不是……也……

    “要不是”,关联短语;“也”,副词。配对构成“要不是……也……”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要不是”放在前边分句表示假设性的否定;“也”用在后边分句,承接上文,在表示另一种假设情况下会出现类同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参军的光荣,咱送参军,也沾点光。这回咱也报了名。肖队长叫咱留下,说在后方赶车也重要。要不是叫咱留下,咱也走了。(周立波《暴风骤雨》)

    ②要不是我受自己誓言的约束,我也想立刻就回到父母身边去,但……我不能够!(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 要是-关联词语词典

    要是

    “要是”,连词,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设关系。多用于口语。

    1.用在前面分句,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面分句通常用陈述句式表示跟上述假设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了额角,擦伤了鼻子。(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②这不算稀奇。要是在大理,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茶花,花期一到,各样品种的花儿争奇斗艳,那才美呢。(杨朔《茶花赋》)

    有时后面分句用感叹句式表示。例如:

    ③这时候,要是能够坐下来歇歇,该有多好,哪怕歇上一会儿也好呵!可是不行。(王愿坚《足迹》)

    ④要是吴欢知道了他背地里偷偷地写诗,他会怎样地取笑他哟!(张洁《谁生活得更美好》)

    有时,后面分句用疑问句式对结果或结论表示诘疑或猜测。例如:

    ⑤不是呀!你们男人要是都会买东西,要我们女人干什么呢?(老舍《龙须沟》)

    ⑥要是我把调动问题告诉他,他会高兴吗?(莫应丰《妻子的梦》)

    为了强调结果或结论,可以把“要是……”放在后一部分,补叙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例如:

    ⑦人们来这里,只为恢复工作后的疲劳,随便喝点,要是袋里有钱;或不喝,随便谈谈天……(茅盾《风景谈》)

    2.后一分句用陈述句或感叹句对前边的假设作出评价,常用指示代词“那”等作主语,复指前边的假设。例如:

    ⑧老康,你看,你要是闹闹这闹闹那的,闹得打扰了人家的爱情,那可是不“道德”哇!(康濯《春种秋收》)

    ⑨下了的决心,要是没有行动,那不成了骗人又骗己,大庆人从不干这码事。(茹志鹃《离不开你》)

    ⑩要是四月来了,那多么好。山上全是火红的杜鹃花。(郭风《松坊溪的冬天》)

    3.后边分句用复句形式表示由前边的假设推出的结果或结论,构成表示假设关系的多重复句。例如:

    ⑾她忽然冒出了一句:“珊珊,要是你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就是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地嫁出去要好得多!”(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例⑾后面分句是一个让步的假设复句,用“就是……也……”来表示。

    “要是”表示假设关系,除了单用外,还可以跟后面分句的“便、就、那、那么、也”等合用,构成“要是……就……”之类的格式。

    【辨析】

    要是——假如——如果——倘若 (见“假如”条)

  • 要是……便……-关联词语词典

    要是……便……

    “要是”,连词;“便”,副词。配对构成“要是……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要是”引出某种假设;“便”承接上文,得出跟假设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象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老舍《济南的冬天》)

    ②要是我回忆,我便知道,他是除我父母的影象之外,第一个印入我记忆里的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张洁《帮我写出第一篇小说的人》)

    ③要是施亚男为电影或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长吁短叹,几乎忍不住自己的眼泪,他便会打着哈欠,不以为然地耸耸肩膀,说:“何必动真的呢?”(张洁《谁生活得更美好》)

  • 要是……的话-关联词语词典

    要是……的话

    “要是”,连词;“的话”,助词。搭配构成“要是……的话”的格式,用在假设复句的前面分句,引出一种假设,强调假设的语气;后面分句推出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要是你能出去的话,千万想法把这情况告诉咱们的人,除了这一害。(峻青《党员登记表》)

    ②要是从前老甘的话,也许不会让大家只吃八大两。(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③“要是书店愿意的话,”他说,“我看倒可以连同批语一起印出去。……”(唐弢《琐忆》)

    ④要是那么大的家业都保不住的话,你这点小意思倒反而保得住么?(欧阳山《苦斗》)

  • 要是……就……-关联词语词典

    要是……就……

    “要是”,连词;“就”,副词。配对构成“要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要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前边的假设,表示自然会有这样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然而玄武湖边的城墙,要是有人主张把它拆了,我就不赞成。(叶圣陶《游了三个湖》)

    ②要是有人走过他跟前,朝他看一眼,他就跳起来拉住了那人喊道:“世界要反乱了!东北——东北方出了真命天子!”(茅盾《残冬》)

    ③本互助组有两户,是他这当组长的垫借的。要是他不垫,就不能实现全组换稻种的计划。(柳青《创业史》)

    有时,前边分句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加强假设的语气。例如:

    ④姑姑,我就在这小船里呆着了。要是你愿意一个人的话,我就象白天的耗子一样,一声儿也不出!(宗璞《弦上的梦》)

    ⑤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老舍《骆驼祥子》)

  • 要是……那……-关联词语词典

    要是……那……

    “要是”、“那”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要是……那……”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要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那”,相当于“那么”,申说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这两兄弟是乌尔其汗多少个想作新娘和丈母娘的女人追踪的目标,要是她们的脑门子上安上雷达天线,那她们的天线都朝着一个方向——河边的这所木刻楞房子。(乔雪竹《今夜霜降》)

    ②要是没有灯,那你千万不要来。(曹禺《雷雨》)

    ③要是她有个售货亭,那她再不必守着瓜子摊了,她可以坐在亭子问,正正经经地当营业员,会有更可观的收入,她会生活得更美好。……(姜天民《第九个售货亭》)

    有时,前边分句的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加强假设的语气。例如:

    ④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茅盾《白杨礼赞》)

    有时,后边分句里的“那”跟副词“就”连用,强调结果或结论的必定性。例如:

    ⑤要是平定一点,行市还有翻回来的那一天,那您就大赚了。(曹禺《日出》)

    ⑥要是不去感激这个救过他命、给过他真正爱情的妞妞,那就不是他伊汝了。(李国文《月食》)

  • 要是……那么……-关联词语词典

    要是……那么……

    “要是”、“那么”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要是……那么……”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要是”引出某种假设;“那么”承接上文,申说跟前边假设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要是新疆那时候也和“口里”一样,把寻活路的人都当成“流窜犯”,光认纸条条不认人才,那么,现在好些地方还是戈壁滩哩!(张贤亮《肖尔布拉克》)

    ②要是答应了吴先生的要求,那么,林先生的生意,自己的一番心血,都完了。(茅盾《林家铺子》)

    有时,后边分句的“那么”跟副词“就”连用,以强调结果或结论的必定性。例如:

    ③要是仍旧种田,那么家里就需要四大娘这一双做手。(茅盾《残冬》)

    ④要是人人都能明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那么好多事情就会好办得多。(张洁《方舟》)

  • 要是……那末……-关联词语词典

    要是……那末……

    “要是”、“那末“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要是……那末……”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要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那末”相当于“那么”,申说结果或结论。用于书面。例如:

    ①我们只希望先生不运这类货物,要是大家都能不运,那末这类货物,就是来得再多点,也无从销起了!(于伶《汉奸的子孙》)

    ②真的,要是人们一个个都很孤独,那末,那些由众多的人们参与的历史事件,又是怎样掀起来的呢?日子又是怎样因此而得以前进的呢?(何士光《青砖的楼房》)

  • 要是……也……-关联词语词典

    要是……也……

    “要是”,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要是……也……”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要是”用在前面分句,引出某种假设;“也”用在后面分句,承接上文,表示在另一种假设条件下会出现类同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①“这‘人家’是指谁?”没容小四儿把话说完,继母搭话了,“要是你妈还活着,你也这么‘人家’‘人家’地跟她说话?”(韩少华《继母》)

    ②要是“以己之昏昏”,也就当然“使他人昏昏”了。(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

  • 纵然……还是(总)……-关联词语词典

    纵然……还是(总)……

    “纵然”,连词;“还是(总)”,副词。配对使用,构成“纵然……还是(总)……”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纵然相当于“即使”,用在前面分句,表示让步的假设;后面分句用“还是(总)”呼应,“还是”强调结果继续不变;“总”强调结果必定是这样的。前后文意不一致。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纵然他夫妇是这样手艺高明,贤德出众,可还是一天比一天更受熬煎。(欧阳山《三家巷》)

    ②纵然她也拿不出主意,那么,总能让人家知道我桂珍在这当中是没有可以指责的。(周克芹《晚霞》)

    【辨析】

    纵然——纵令——纵使——纵(见“纵……也(亦)……”条)

  • 纵使……还是(总)……-关联词语词典

    纵使……还是(总)……

    “纵使”,连词;“还是(总)”,副词。配对使用,构成“纵使……还是(总)……”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纵使”,相当于“即使”,用在前面分句,表示让步的假设;后面分句用“还是(总)”呼应,“还是”强调情况继续存在,“总”强调结果或结论必定是这样的。前后文意不一致。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因此,连年内战,不缺乏的是兵,要多少有多少,纵使第一回的饷款也不足额定的数目,还是有人争着去当兵。(叶圣陶《倪焕之》)

    ②而教授自身,纵使自以为怎样放达,下意识里总不免有架子在。(鲁迅《读书杂谈》)

    【辨析】

    纵使——纵令——纵然——纵 (见“纵……也(亦)……”条)

  • 不管(不论)……还是……-关联词语词典

    不管(不论)……还是……

    “不管”、“不论”,连词;“还是”,副词。配对构成“不管(不论)……还是……”的关联格式,表示无条件关系。“不管”、“不论”表示排除一切条件,“还是”有“依然、仍然”的意思,表示结果继续存在,不因上文所说的条件而改变。例如:

    ①不管这些思想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是处在多么神圣的地位,哥白尼还是从事实出发,证明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按照同一规律运行,为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宇宙观建立了基础。(竺可桢《哥白尼在近代科学上的贡献》)

    ②不管他收买不收买,这个钱我们还是收下,即使是他个人的钱,就当作他对抗战的捐献。(慕湘《晋阳秋》)

    ③于德禄不管局长怎么抗议,还是一直把他背到保健站,看着医生给老霍打了针,服了药,换上干衣服。(蒋子龙《机电局长的一天》)

    ④不论施亚男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多么浪漫,他还是不能很快地把心中想象的诗人形象和这个姑娘的形象捏在一块。(张洁《谁生活得更美好》)

  • 不管……总(总是)……-关联词语词典

    不管……总(总是)……

    “不管”,连词;“总”,副词。配对构成“不管……总……”的关联格式,表示无条件关系。“不管”用以排除条件,“总”有“一定”的意思,表示结果或结论必定是这样。例如:

    ①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老舍《草原》)

    ②花的名声传远了,白妹爱这花也爱得入了迷,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总要看上几遍,如若有一天没有,就失魂落魄似的。(严阵《牡丹园记》)

    ③她又知道祖父的脾气,一见城中相熟粮子上人物,不管是马夫火夫,总会把过节时应有的颂祝说出。(沈从文《边城》)

    ④那么,你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成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总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夏衍《野草》)

    有时,后面分句用“总是”,加强肯定的语气。例如:

    ⑤不管你跟她发多大火,她总是那副温柔可亲的样子,但最后你还得按她的意见办。(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⑥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袁鹰《白杨》)

    “不管”可以叠用,表示排除多方面的条件。例如:

    ⑦不管他在火车上也好,下了火车也好,不管他离开家乡多远,下堡村对岸稻地里那几户人家,在精神上离他总是最近的。(柳青《创业史》)

  • 不论……总(总是)……-关联词语词典

    不论……总(总是)……

    “不论”,连词;“总”,副词。配对构成“不论……总……”的关联格式,表示无条件关系。“不论”表示排除条件,“总”表示无论如何结果必然怎样。例如:

    ①西头的人不论老少,没事总不到老槐树底来闲坐,小孩们偶尔去老槐树底玩一玩,大人知道了往往骂道:“下流东西!明天就要叫你到老槐树底去住啦!”(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②不论是误入歧途,还是迷途知返,总是危楼的儿女。(李国文《危楼记事之三》)

    有时,后面分句用“总是”加强肯定的语气。例如:

    ③鲁迅先生却不论是上衙门,访友,到医院里取药,上街买东西,寄信……总是蹀躞(dié×iè小步走。)街头,离目的地远一些的就自己临时雇街车去,从不搭这类架子。(川岛《鲁迅先生生活琐记》)

    ④去年是以他们三家领头,分成三个组做活路的,但还是争执得厉害,不论亩分还是人数,或者其他种种,相互间都总是能找出许多的不周到,在那里反复计较。(何士光《将进酒》)

  • 无论……总(总是)……-关联词语词典

    无论……总(总是)……

    “无论”,连词;“总”,副词。配对构成“无论……总……”的关联格式,表示无条件关系。“无论”表示排除条件,“总”表示不管怎么样结果或结论都不会改变。例如:

    ①我无论是写什么,总希望能够充分地信赖大白话;即使去说明比较高深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老舍《怎样学习语言》)

    ②世界上对待疯子,无论怎么样不好,总不算得酷虐。(瞿秋白《〈饿乡纪程〉绪言》)

    ③然而我并没有什么稿件,于是就有人传说,我是特约撰述,无论投稿多少,每月总有酬金三四十元的。(鲁迅《我和〈语丝〉的始终》)

    ④鸟儿是这个山林的主人,无论我登多高(据估计有两万石级),总听见它们在头顶的树林中歌唱,我不觉把它们当作我的引路人了。(菡子《黄山小记》)

    “总”可以叠用,表示必然产生的多种结果或结论。例如:

    ⑤在南方无论如何晴快的日子,天上总有一缕薄薄的纤云飞着,并且天空的蓝色,总带着一道很淡很淡的白味。(郁达夫《薄奠》)

    有时,后面分句用“总是”,以加强肯定的语气。例如:

    ⑥无论他是出于什么考虑,我们总是应当尊重他个人的意愿。(徐怀中《西线轶事》)

  • 凡是 但凡 凡-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凡是 但凡 凡

    凡是fánshì 但凡dànfān 凡fán

    代词。表示只要属于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凡是”强调在某个范围内没有例外;常同“都”、“全”呼应。例如:“凡是同地方有关的事情,都要先同地方商量,商量好了再下命令”(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作家们描述的大罢工给现代城市造成的瘫痪状态,凡是那些笔墨不足的地方,当年罢工的香港工人都用实际行动为它补足了”(秦牧:《长河浪花集》);“对张教授呢他恫吓,讥骂,诬蔑,凡是恶人所能想到的,他全施用过”(老舍:《赵子日》)。

    “但凡”强调只要是某个范围内的都算。例如:“但凡乎日用功的学生,临到考试总不会那么紧张害怕”;“过路的人,但凡走得累的,没有不爱在这里歇歇脚,喝碗茶的”。

    “凡”和“凡是”意思一致,是文言词,一般用于公文、条例、通告和政论等文字,须有其他文言词的配合,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鲁迅:《狂人日记》);“凡有私塾的村子他都去走走,和教师说今道古地聊一阵子”(臧克家:《诗与生活》);“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沈从文:《边城》)。

  • 还是 仍 仍然 仍旧 依旧-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还是 仍 仍然 仍旧 依旧

    还是háishì 仍réng 仍然réngrán 仍旧réngjiù 依旧yījiù

    副词。都表示情况继续如此不变。

    “还是”带强调的语气,具有口语色彩,是口语用词,俗白文字里也使用。例如:“可是我来了一个月了,还是在矿山”(阮章竞《矿山医生》);“第二天清早,我从窟窿里钻出来,一眼看见她还是一动也不动地坐在那块石头上”(《萧也牧作品选》;“头天他还是拥有一百多只羊的主人,可是过了一夜……狼只给他剩下一只小羊”(萧乾:《万里赶羊》)。

    “仍”和“仍然”是文言词,口语里一般不用,书面语色彩较浓。“仍然”强调继续表现出原有状态,意思比“仍”略重。例如:“但是母亲仍不放心,切实叮嘱我:以后把刀子藏好,剪子也要藏好,都不许再给父亲了”(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上卷);“尽管,她的外表仍是那么平静,她的内心,却被某种从未经验过的情绪所激动”(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虽然是二十七岁了,装扮起来仍是很动人”(《靳以文集》,上卷);“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鲁迅:《祝福》);“第二天,仍然照着平常的习惯,刘希坚在刚响八点钟的时候便醒了”(《胡也频小说选集》);“坟台前的那汪水洼,仍然丛生着粉红色的狗尾巴花”(刘绍棠:《草莽》)。

    “仍旧”和“依旧”都强调和原来情状的一致关系,都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很少用。“仍旧”较为侧重于保持原来情状;“依旧”则侧重于依原样继续下去。例如:“只是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地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鲁迅:《社戏》);“然而严重而已,事不关己,大概是仍旧不至于去自杀的”(《唐弢杂文选》);“但我仍旧在这里写文章”(同上);“她虽然遭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可是意志仍旧那样坚强”;“青年突击队的红旗,依旧那般鲜艳”(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别人都已就寝,独有他依旧在灯下看书”。

    “还是”在表示“没想到这样而竟然这样”(如说:“问题还是真难解决”)、“这样办好一点”(如说:“屋里空气不好,还是打开窗吧;”)的意思时,以及用作连词而表示前后是可供选择的项目时(如说:“你去公园,还是去剧场?”),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 即使 即令 即便 即或 纵使 纵然 纵令 就是-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即使 即令 即便 即或 纵使 纵然 纵令 就是

    即使jíshǐ 即令jílìng 即便jíbiàn 即或jíhuò 纵使zòngshǐ 纵然zòngrán 纵令zònglìng 就是jiùshì

    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把让步从句和主句连接起来;多用在让步从句开头。

    “即使”和“即令”都含有“使得如此或达到此种地步”的意味。“即使”较常用,除常见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即令”的让步意思比“即使”强些,有书面语色彩,一般很少用于口语。例如:“即使能够侥幸的在这草洼里隐蔽一个白天,可是又谁能够知道:在这一天里,河东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峻青:《黎明的河边》);“对着言语不通的大众,即使装一装手势,有时也还能懂得的”(《唐弢杂文选》);“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鲁迅:《南腔北调集》);“我们的作战计划,应把敌人可能占领三点……作为一种基础,部署持久战,即令敌如此做,我也有应付之方”(《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即令第二次试验失败,我们亦无气馁的理由”。

    “即便”含有“便是如此,就算这样”的意味;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即便是她的哥哥得罪了父亲,我们不是把人家打了么”(曹禺:《雷雨》);“即便他们白天回不来,晚上也总要赶回来参加会议的”;“不要说捉住了丢人现眼,一辈子难做人,即便是贼神庇护,蒙混过去,你良心上过得去?”(《小说月报》,1981,12)。

    “即或”强调或者会这样,设想这样;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浓厚。例如:“这不是少数人所能做,而这类人现在很不多,即或有之,更不该轻易用去”(鲁迅:《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一二》);“不过我这样子,即或是有头发,也不美的”(《冰心选集》);“此类诗体,宋后少有篇什,即或偶有名家写作一二首,亦难为佳作而多不传”。

    “纵使”“纵然”含有“放开来说,随便如何”的意味,让步的意思都较重,比“即令”更重些;都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比较浓厚。“纵使”还有“使得如此,达到如此地步”的意味;“纵然”则强调就是成为那种样子也如何,比较典雅。例如:“是他们,怀揣着几个冻硬的山药蛋,站在……弥天的烈火中,纵使剩下一个人,还擎起石头不后退一步”(魏巍:《这里是今天的东方》);“纵使林中月下,有佳句可寻,有佳音可赏,而一片光雾凄迷之中,只容意念回旋,不容人物点缀”(冰心:《往事》);“纵使有一两回类此的事件,实不足以震动国民,他们还很麻木”(鲁迅:《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一二》);“你纵然不为自己想,你也应当想到那些对你期望很殷的人”(巴金:《春》);“农民革命纵然取得了推翻一个旧的封建皇朝的胜利,但是胜利的果实却总是为地主阶级用这样那样方法所窃取”(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纵然江南和益州有些发展,并不能抵补关中等地的衰落”(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

    “纵令”是“纵使”的等义词,较少使用。例如:“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纵令是叫得人应,也来不及援助她了”(周立波:《山乡巨变》)。

    “就是”含有“假设的情况算是肯定的事实”的意味;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就是你不想干,我也要干下去”;“偷去儿颗大印?真天真,就是把市委大楼、汽车全交给你们,你们掌得了权?”(《当代》,1981,2)。

  • 所以 因此 因而 因之 故 故此 故而 是以 是故-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所以 因此 因而 因之 故 故此 故而 是以 是故

    所以suǒyǐ 因此yīncǐ 因而yīn’ér 因之yīnzhī 故gù569故此gùcǐ 故而gù’ér 是以shìyǐ 是故shìgù

    连词。用在表示原因、前提的句子和表示结果、推论的句子之间,连接这两部分,表明它们相互间的因果关系。

    “所以”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无特别强调的方面和特殊的意味、色彩;多同原因分句中的“因为”或“由于”呼应搭配;在原因分句有时出现在后面的情形下,可以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例如:“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功夫去思想”(老舍:《骆驼祥子》);“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同上);“玉生当她只是说明一件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所以只轻轻‘嗯’了一声,算是把谈话结束了”(赵树理《三里湾》);“他所以学习成绩特别好,因为平时努力,学得很踏实,学习方法对头”。

    “因此”有“重复提出前面的原因或前提”的意味,即隐含“因为这样”的意思;只能出现在表示原因或前提的句子(或分句)之后,可以有“由于”、“因为”的呼应,也常可以没有;较适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同上书,第一卷);“人们羡慕海阔天空,以为一片茫茫,无边无界,必然大有可观。因此以为坐海船坐飞机是‘不亦快哉’!”(朱自清:《飞》)。

    “因而”侧重于推导,强调存在前面的事便能够出现后面的事;在表示有前因必然有相应结果的意思上,比“所以”、“因此”要轻;只能出现在表现原因的语句后面,但是往往不需要“由于”或“因为”的呼应;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我们的党员由于原来的社会出身不同,所受的社会影响不同,因而就有不同的品质”(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早就要买把新的,可是新的买来了这把旧的怎么办?因而,他也就没急着买新的”(《十月》,1981,6)。

    “因之”和“因此”意义一致;是文言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书面语中也不多见。例如:“路过耒阳曾稍作逗留办理公务,时间异常紧迫,因之未能前往府上拜访,很是遗憾”;“我久已想写信给你,但是我恐怕你与其他时髦文学家同一态度,因之总未敢提笔”(蒋光慈:《少年漂泊者》)。

    “故”强调由于前面提到的缘故,意思的轻重和“所以”一致;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比较浓厚(不如“因之”浓)。例如:“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孙中山选集》);“玄同之文,即颇汪洋,而少含蓄,使读者览之了然,无所疑惑,故于表白意见,反为相宜”(鲁迅:《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一二》);“因物薄礼菲,乃未曾面告,而卿故以诙谐相加,刻薄甚矣”(《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故此”强调前面提到的这样的事实足可使下面如此推论或产生如此结果,意思和语气比“故”重,有郑重的态度色彩;又带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例如:“眼前忽略,到日后却不可收拾。故此,今要筹个解决的法子”(《孙中山选集》);“古代一人耕田,劳身焦思,所得谷米至多不过供数人之食……故此古代重农工”(同上);“来时匆促出发,不少事务未及委他人代理,故此难以久留外地,一两日内便须北返”。

    “故而”强调由于存在前面的缘故,后面的推论或结果自然就会产生;意思不如“故此”重,也轻于“故”“因此”等而和“因而”一致;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也较浓厚。例如:“连月来工作繁重,常日夜不息,废寝忘餐,故面体重下降较多”;“我独居已经惯了,并且身体也不见得分外强健,若一结婚,难保得旧病的不会复发,故而对这门亲事,当初是断然拒绝了的”(郁达夫:《迟桂花》)。

    “是以”和“是故”突出对前面提到的前提或原因的肯定,意思的轻重和“故而”一致;都古旧而很少使用,带浓厚的书面语色彩。“是以”较强调由于前面提到的而可推出后面的;“是故”则强调前面提到的是因由。例如:“先生始终孤行己意,先则下令‘围剿’,是以有去冬直罗镇之役”(《毛泽东书信选》);“有导致中共与美国直接冲突的可能。是以台湾问题不解决,台湾便一日有变成世界火药库的危险”(《李宗仁回忆录》);“政治腐败,军备不足,人心涣散,是故强寇侵凌而无力御侮”;“是故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孙中山选集》)。

  • 研核是非-实用委婉语词典

    研核是非

    意为请考核审查事理的对和错。

  • 尚祈鉴其愚忱,是所深感-实用委婉语词典

    尚祈鉴其愚忱,是所深感

    意为请理解我的一片心意,我当深深感激。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实用委婉语词典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意为虽然我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只要我以德立身,也就可以闻到香气了。此是唐刘禹锡《陋室铭》中名句。

  • 此身闲得易为家,业是吟诗与看花-实用委婉语词典

    此身闲得易为家,业是吟诗与看花

    意为从此我可以赋闲为家,能吟诗赏花便为美事了。语出唐司空图《闲夜二首》。

  • 不是滋味-实用委婉语词典

    不是滋味

    婉指心里很难过。意为不是好滋味,不好受。也作“不是味儿”。

  •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实用委婉语词典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意为身处富贵不作恶,身处贫贱反而快乐,男子汉到达这个境界是真正的英豪。语出宋程颢《偶成》。

  • 失败是成功之母-实用委婉语词典

    失败是成功之母

    婉指失败并不可怕,正因为失败取得了经验,会引导走向成功。

  • 别人的沉船是你的航标-实用委婉语词典

    别人的沉船是你的航标

    婉指一个人可以从别人的挫折中吸取教训。欧美谚语。喻指。

  • 生活不全是蛋糕和美酒-实用委婉语词典

    生活不全是蛋糕和美酒

    婉指生活中也有难以品尝的痛苦和教训。欧美谚语。喻指。

  • 时间是财富-实用委婉语词典

    时间是财富

    意为只要你善于把握,时间就可以创造财富。

  • 时间就是生命-实用委婉语词典

    时间就是生命

    意为时间等同于人的生命,浪费不起。

  •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实用委婉语词典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意为尺把长的玉称不上宝贝,而一寸的光阴才是值得去争的,岂能白白浪费。语出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也作“尺璧非宝,寸阴可惜”。

  • 时间是伟大的安慰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时间是伟大的安慰者

    意为时间能医治人心灵的创伤。或作“时间是高明的医生”。欧美谚语。

  • 平安是福-实用委婉语词典

    平安是福

    意为对福的期望不必太高,生活能够平平安安,身体没有大的疾患就是福。

  • 挫折是智慧的学校-实用委婉语词典

    挫折是智慧的学校

    婉指人可以从错误中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欧美谚语。

  • 爱是爱情的磁石-实用委婉语词典

    爱是爱情的磁石

    婉指有爱,所以男女可互相吸引。欧美谚语。

  •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实用委婉语词典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婉指尘世的爱情真正是难以说得清,令人愿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对方。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实用委婉语词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婉指对亡妻爱情的坚贞不移。原意是指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云和水就难以钟情了。

  • 是所至祷-实用委婉语词典

    是所至祷

    意为这是我衷心的祈祷,是我特别想实现的愿望。

  • 搬弄是非-实用委婉语词典

    搬弄是非

    婉指造谣,通过无中生有或夸大的手法惹是生非。

  • 是金子终会发光-实用委婉语词典

    是金子终会发光

    意为是出色的人才终究会发出光辉。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实用委婉语词典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意为不必灰心,上天将会赋予你重任。语出《孟子·告子》。“是”,即“此”、“这”。

  • 姜还是老的辣-实用委婉语词典

    姜还是老的辣

    意为老人的智慧老到,说话有威力、管用。喻指。中国俗语。

  • 毋过伤神,是为至祷-实用委婉语词典

    毋过伤神,是为至祷

    意为希望您不要为此过度悲伤而损耗了精神,这是我最为恳切的祈求。

  • 是-孙子兵法词典

    是shì

    【释义】:

    ①此;这。《作战篇》:“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势篇》:“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用间篇》:“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②语中助词。《地形篇》:“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

  • 国是与国事-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国是与国事

    “国是”指的是国家的大计,总的方针、政策。其中的“是”有“正确、对”的意思。如:“共商国是”。使用范围比较窄,多用于书面语中,有庄重、严肃的风格色彩。“国事”指国家的大事、政事。其中的“事”有“事情、事务”的意思。“国事”在句中可以作定语,修饰别的成分,如:“国事访问”等,也可作宾语,如:“关心国事”等。“国事”的使用范围相对比较广一些,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

  • 或者和还是-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或者和还是

    二者都是连词,表示选择意义的时候,都可以在单句中连接词和词、词组和词组,也可以在复句中连接分句与分句,还可以在句组中连接句子和句子。它们的区别在于“或者”一定并且只能用于陈述句,“还是”一定也只能用于疑问句。常见的错误是将二者不同的使用范围混淆,特别是将“还是”用于陈述句。

    或者:(一)连词。表示选择,用于陈述句。有时单独使用一个“或者”,有时两个或多个“或者”同时连用。例如:“假期时,他们计划去青岛或者大连旅游。”“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表示几种情况交替进行。例如:“山坡上很多人在忙活,或者担水,或者挖树坑,或者搬树苗。”“大家都在积极准备,或者对台词,或者纠正语调,或者练习台步。”(二)副词。相当于“也许、或许”。例如:“请你快点开,或者还能赶上。”“你再好好跟他说说,或者他会改变主意。”

    还是:(一)连词,表示选择,用于疑问句。例如:“什么时候动身?明天还是后天?”“他喜欢水上运动还是喜欢冰上运动。”(二)副词。相当于“仍旧、仍然”。例如:“他还是没有改掉老习惯。”“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可他还是满怀信心,不改初衷。”

  • “假”的声旁不是“段”-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假”的声旁不是“段”

    “假”字右侧的声旁读jiǎ,可是经常见到被写成“段”(duàn)。由它们构成的其他字也容易写错。其实,用它们构成的相关字都是以它们作声旁,所以,记住其中一个字的写法,就比较容易区别其他字了。以“假”的声旁构成的字韵母都是ia,如:假(jiǎ)装、暑假(jià)、葭(jiā)莩、瘕(jiǎ)病、霞(xiá)光、闲暇(xiá)、白玉无瑕(xiá)、遐(xiá)想。由“段”作声旁构成的字都读duàn,知其一就知其他,如:锻炼、绸缎、椴树、煅石膏。

  • “练”的右边是“东”吗-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练”的右边是“东”吗

    时常见到有人将“练习”的“练”的右边偏旁写作“东”。其实“练”的右边是“柬”在一些字中的简化,中间的一笔转弯。它的笔顺是:横、撇折、横折钩、撇、点。以它作偏旁组成新字时都作声旁,常见的主要有:练(习)、(锻)炼、(挑)拣。注意:在阑(lán)、澜(lán)、谰(lán)、斓(lán)、楝(liàn)这些字中“柬”字不能简化。“东”的笔顺是:横、撇折、竖钩、撇、点,以“东”作声旁的字主要有:(冷)冻、栋(梁)、鸫(dōng,鸟名)。可以编个口诀帮助区别记忆:栋梁要直多练习。说明:既然是“栋梁”,当然要直,所以容易误写的地方不要转弯多写一折;多“练习”,便表示右边的偏旁比“东”多了一折。以此可以记住一系列的用它们作偏旁的相关字。

  • 深孚众望不是深负众望-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深孚众望不是深负众望

    误用“深孚众望”大多是因不理解“孚”的含义而造成的。“孚”,音fú,使人信服;负,音fù,辜负、背弃。“深孚众望”指很使群众信服,例如:“只有为人民办实事才能深孚众望。”一般不说“深负众望”,可以说“有负众望”,指背离了群众的希望而不能使人信服,例如:“大家推举他当厂长,可他有负众望,没有完全尽到一个厂长的职责。”“深孚众望”的反义词是“不孚众望”,同“有负众望”;“有负众望”的反义词是“不负众望”,同“深孚众望”。

  • 惟妙惟肖还是维妙维肖-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惟妙惟肖还是维妙维肖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目前各种辞书对这个成语的用字很不统一,“惟”“维”“唯”三种写法都有;中学语文教材中也有“惟”“维”混用现象。作为语气助词,“惟”“维”“唯”本可通用,但“惟妙惟肖”系从“惟肖”一词引发而来,似可作为规范写法。“肖”在这里表示相似义,读xiào,不要错读成xiāo。

  • 无所适从和无所是从-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无所适从和无所是从

    这里的“适”是“去”的意思,“适从”指“去从”。有“何去何从”的用法。“适从”是双音节合成词。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叫人无所适从。”“无所是从”的“是”,是别字。

  • 阴谋诡计还是阴谋鬼计-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阴谋诡计还是阴谋鬼计

    这是因为没有弄清楚“诡(guǐ)”的意思而误用。“诡”是欺诈、狡猾的意思,如“诡诈、诡计、诡辩”,着重在狡猾、奸诈;而“鬼”有表示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的意思,如“鬼把戏、捣鬼、心里有鬼、心怀鬼胎、鬼鬼祟祟”,着重在暗地里使坏。“阴谋诡计、诡计多端、耍诡计、诡辩”常被误写作“阴谋鬼计、鬼计多端、耍鬼计、鬼辩”。

  • 不分皂白 明辨是非-反义词应用词典

    不分皂白 明辨是非

    不分皂白 bùfēnzàobái

    明辨是非 míngbiànshìfēi

    【不分皂白】意谓不分是非,不问情由。亦作“不分青红皂白”,“不问青红皂白”。

    〔例句〕

    1.前清有成例,知县老爷出巡,路遇两人相打,不问青红皂白,谁是谁非,各打五百屁股完事。

    2.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明辨是非】清楚分明地辨别出谁是谁非。

    〔例句〕

    1.明辨是非的能力要从小就培养。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 回头是岸 执迷不悟-反义词应用词典

    回头是岸 执迷不悟

    回头是岸 huítóushì'àn

    执迷不悟 zhímíbùwù

    【回头是岸】佛家语。只要觉悟,就能达到彼岸。用来比喻犯了错误的人只要悔改,就有生路。回头:指彻悟。

    〔例句〕

    1.据这禅语,明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了。

    2.犯有罪错的人,真是如坠苦海了,他们如能真心悔改,脱胎换骨,尽管已是“苦海无边”,也还能“回头是岸”的。

    【执迷不悟】形容坚持错误不觉悟。执:固执。迷:迷惑,对事物分辨不清。

    〔例句〕

    1.若是执迷不悟,便教昆仑火起,玉石俱焚。

    2.虽是马二供了出来,他还是执迷不悟。

    〔应用例句〕

    你用“回头是岸”的道理开导他,但他却执迷不悟,一意孤行,终于走进了高墙,成了囚徒。

  • 浑身是胆 胆小如鼠-反义词应用词典

    浑身是胆 胆小如鼠

    浑身是胆 húnshēnshìdǎn

    胆小如鼠 dǎnxiǎorúshǔ

    【浑身是胆】全身都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例句〕

    1.他们浑身是胆,在危险面前连眼皮也不眨。

    2.刘玄德多次称赞赵云,说赵子龙浑身都是胆。

    【胆小如鼠】胆子小得像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例句〕

    1.就怕海军提督胆小如鼠,倒弄得画虎不成反类狗。

    2.那李庭芝,胆小如鼠,决不能有为,我是知道的。

    〔应用例句〕

    李玉和不是胆小如鼠之辈,他告别母亲前去赴鸠山设下的“鸿门宴”,表现了浑身是胆的英雄本色。

  • 尽善尽美 一无是处-反义词应用词典

    尽善尽美 一无是处

    送炭,真乃胜似锦上添花。

    〔应用例句〕

    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

    尽善尽美 jìnshànjìnměi

    一无是处 yīwúshìchù

    【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完美无缺。

    〔例句〕

    1.他那理财、练兵、殖民、保教,以及工农商矿诸政,一切都井井有条,尽善尽美。

    2.我们应当把卫生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使人人都生活在美好洁静的环境中。

    3.这套中文文字处理软件,完全可以说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

    【一无是处】没有一点正确的地方。

    〔例句〕

    1.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因为没有这种研究态度,所以弄得一无是处。

    2.他把人家说得一无是处,无非是想抬高自己。

    3.这种人总是拿了显微镜找岔子,发现一些纰漏就幸灾乐祸,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轻率地说对方一无是处,什么也不行。

    〔应用例句〕

    他提出的方案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我们还是应当研究讨论一下。

  • 口是心非 言行一致 心口如一-反义词应用词典

    口是心非 言行一致 心口如一

    口是心非 kǒushìxīnfēi

    言行一致 yánxíngyīzhì

    心口如一 xīnkǒurúyī

    【口是心非】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

    〔例句〕

    1.叭儿之类,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确是口是心非的所谓“战友”,因为防不胜防。

    2.他的话怎么能信?谁都知道他是个口是心非的家伙。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一个样。也作“言行若一”。

    〔例句〕

    1.印度的甘地,是反英的,他不但不用英国货,连生起病来,也不用英国药,这才是“言行一致”。

    2.我们要做一个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

    【心口如一】心里怎样想,嘴里就怎样说。

    〔例句〕

    1.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2.只要什么地方有些不同,又得心口如一,就往往免不了彼此无话可说。

  • 惹是生非 循规蹈矩-反义词应用词典

    惹是生非 循规蹈矩

    惹是生非 rěshìshēngfēi

    循规蹈矩 xúnguīdǎojǔ

    【惹是生非】贬义。招惹是非,引起纠纷或灾祸。

    〔例句〕

    1.你这样大了,一天还惹是生非。

    2.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3.恶霸张委惹是生非,欺压百姓,被花仙狠狠惩治一番。

    【循规蹈矩】一切都按规矩办事,没有任何越轨行为。

    〔例句〕

    1.那时候,人们,尤其是青年,就都循规蹈矩,既不嚣张,也不浮动,一心向着“正路”前进了。

    2.吾辈朋友李玉郎,一向在先生面前何等循规蹈矩。

    〔应用例句〕

    弟弟薛蝌一向循规蹈矩,而哥哥薛蟠专喜惹是生非。

  • 同心协力 各行其是-反义词应用词典

    同心协力 各行其是

    同心协力 tóngxīnxiélì

    各行其是 gèxíngqíshì

    【同心协力】褒义。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例句〕

    1.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2.我看外交不久就要没有问题,于是同心协力,整顿学风,学生又要吃苦了。

    【各行其是】彼此不相照顾,各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例句〕

    1.我之求死,你之求生,是各行其是。

    2.俄使倒也说不出理由,但言……中国若据《瑷珲条约》,亦可自行上驶,各行其是。

    〔应用例句〕

    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服从组织原则,同心协力去干,而不能各行其是。

  • 头头是道 颠三倒四-反义词应用词典

    头头是道 颠三倒四

    头头是道 tóutóushìdào

    颠三倒四 diānsāndǎosì

    【头头是道】褒义。说话做事有条有理。道,条理。

    〔例句〕

    1.老杜《红樱桃》诗……此诗如禅所谓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者,直书眼前所见,平易委曲,得人心所同,然但他人艰难不能发耳。

    2.再看他后面讲那汽机的做法用法,头头是道,语语内行。

    3.初学者往往心里有了东西写不出来,闭目一想觉得头头是道,拿起笔来,却便枯涩阻滞,这也是大半由于“字汇”不够。

    【颠三倒四】贬义。形容没有条理或神智昏愦。

    〔例句〕

    1.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姜]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2.这就是说,它不是颠三倒四的胡说,不像我们常常念着玩的颠倒诗。

  • 但 但是 可是 然而-近义词应用词典

    但 但是 可是 然而

    但 dàn 但是 dànshì 可是 kěshì 然而 rán’ér

    【但】但是。如:

    1.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2.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

    【但是】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语气,往往与“虽然、尽管”等相呼应。如:

    3.虽然他已经发誓不再骂人,但是这次却怎么也忍不住了。

    4.但是他一点也不听,赶忙走下台阶。

    【可是】表示转折,前面常有“虽然”之类表示让步的连词呼应。如:

    5.虽说我们死伤了一些人,摇旗到今天下落不明,可是他的人死伤的比我们多几倍!

    【然而】用在句子开头,表示转折。如:

    6.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

    辨析:“但”用于书面语体,特别在句中有“是”出现,更常用“但”,如例1。它还指“只”,如但愿如此。“但是”书面语和口头语都用。“但是”之后可以停顿,如但是,她猛然喊了一声。“可是”用于口语。“然而”是书面语,一般用在句子开头(主语前面),如教学改革多次失败,然而她并不灰心。

  • 不宁唯是-古文观止词典

    不宁唯是bù níng wéi shì

    不仅如此(1)。《子产却楚逆女以兵》: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不仅如此,又使公子围欺骗了我先君。

  • 将……是……-古文观止词典

    将……是……jiāng……shì……

    由副词“将”和助词“是”组成。“将”限制动作行为的范围,“是”标志宾语前置。可译为“只是……”、“只能……”(2)。《石碏谏宠州吁》:君人者,将祸是务去。——作为治民的君主,只能努力去消除祸患。《宫之奇谏假道》: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只能消灭掉虢国了,对虞国还有什么爱惜的呢?

  • 如是-古文观止词典

    如是rú shì

    如此,这样(6)。《子革对灵王》: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楚灵王假如能这样,怎么会在乾溪蒙受耻辱?《诸葛亮后出师表》:凡事如是,难可逆料。——一切事情都是如此,难以预料。《范增论》:不贤而能如是乎?——不贤明却能这样吗?

  • 是-古文观止词典

    是shì

    【词性】:动词

    一、表示肯定判断(19)。《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打探如今是什么朝代。《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请看今天的国内,究竟是谁家的天下!

    二、肯定,认为正确(1)。《袁州州学记》: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通判颍川、陈君侁听了他的话认为正确。

  • 是-古文观止词典

    是shì

    【词性】:形容词

    正确,真实(15)。《伯夷列传》: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如果这就是所说的天道,正确呢,还是不正确呢?《归去来辞》:觉今是而昨非。——认识到如今是正确的,从前是错误的。《寄欧阳舍人书》: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假如委托的是不合适的人,那么,写出来的铭志也就不公正和不真实。

  • 是-古文观止词典

    是shì

    【词性】:代词

    表示近指,指代人、事、时间、处所,情况等的单数或复数。可译作“这人(事)”、“这些”、“这”、“这时”、“这里”、“这样”(305)。《子革对灵王》:是良史也!——这人是个好史官啊!《圬者王承福传》:吾以是观之。——我从这里看到。《义田记》:是皆公之罪人也。——这些都是范公的罪人呀。

  • 是-古文观止词典

    是shì

    【词性】: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连贯关系。可译为“于是”、“那么”、“那么就”或“那么……就”(16)。《子产坏晋馆垣》: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如果不拆毁围墙,那么就没有地方收藏礼物。《吴子使札来聘》: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那么父子兄弟互相残杀,一辈子也没个完了呀。《刑赏忠厚之至论》: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惩罚用刀锯,那么惩罚的威力施及刀锯达到的范围,而不施及刀锯达不到的范围。

  • 是-古文观止词典

    是shì

    【词性】:助词

    标志宾语前置。有时和范围副词“惟”、“唯”等相呼应。不能译出(33)。《石碏谏宠州吁》:君人者,将祸是务去。——作为治国的君主,要尽力消除祸乱。《曹刿论战》:唯德是依。——〔神灵〕依从有道德的人。《杜蒉扬觯》:非刀匕是共。——不供应刀刀勺勺。

  • 是非-古文观止词典

    是非shì fēi

    【词性】:动词

    评论(2)。《太史公自序》: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评论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用〔《春秋》〕作为天下表率。《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喜欢议论他人的长短,胡乱评论正常的法制。

  • 是故-古文观止词典

    是故shì gù

    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因此”、“所以”(25)。《召公谏厉王止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所以那会治理河流的人,总是排除壅塞,疏通水道,那会治理人民的人,总是开导他们并让说出心里话。《原道》: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所以用它来治理自己,就和顺而吉祥。《送孟东野序》:是故以鸟鸣春。——因此,用鸟声表示春天。

  • 是以-古文观止词典

    是以shì yǐ

    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因此”、“所以”(69)。《臧哀伯谏讷郜鼎》: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因此,太庙用茅草盖屋顶,大辂车用蒲席辅垫。《子革对灵王》:王是以获没于祗宫。——穆王因此能够获得在祗宫善终。《诸葛亮前出师表》: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所以大家推荐向宠任中部督。

  • 是用-古文观止词典

    是用shì yòng

    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因此”(6)。《吕相绝秦》:狄应且憎,是用告我。——狄人口头上接受,而心里却憎恨,因此来告诉你们。《伯夷列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伯夷、叔齐不记旧仇,因此怨恨很少。《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是用气愤风云。——因此,义愤激动风云。

  • 唯利是视-古文观止词典

    唯利是视wéi lì shì shì

    以利为行动的出发点,一心只谋取利益(1)。《吕相绝秦》: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我虽然与晋国交往,但我只看见对我有利的。

  • 唯命是从-古文观止词典

    唯命是从wéi mìng shì cóng

    只要吩咐就听从,谓绝对服从(1)。《子革对灵王》: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现在周天子和四国都来事奉您楚王了,他们都会绝对服从您的。

  • 唯命是听-古文观止词典

    唯命是听wéi mìng shì tīng

    只要吩咐就听从,谓绝对服从(1)。《齐国佐不辱命》: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何况不幸失败,怎敢不绝对听从您的命令?

  • 唯……是……-古文观止词典

    唯……是……wéi……shì……

    “唯”限制动作行为的范围,“是”标志宾语前置。可译为“只……”(3)。《寺人披见文公》:除君之恶,唯力是视。——除掉国君痛恨的人,只看自己的力量行事。《齐国佐不辱命》:唯吾子戎车是利。——只顾您战车的便利。《吕相绝秦》: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我率领诸侯来听您的命令,只请求能和您言归于好。

  • 惟……是……-古文观止词典

    惟……是……wéi……shì……

    “惟”限制动作行为的范围,“是”标志宾语前置。可译为“只……”(8)。《宫之奇谏假道》: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下臣听说,鬼神并不是亲近哪一个人,只是保佑有德行的人。《宫之奇谏假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上天对人没有亲疏,只辅助有德行的。《祭十二郎文》:惟兄嫂是依。——只是依靠哥哥嫂嫂抚养。

  • 由是-古文观止词典

    由是yóu shì

    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因此”(2)。《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先帝不认为我低贱、平庸,不惜降低身分,委屈自己,三次亲临茅屋之中,同我商讨国家大事,因此〔我很〕感激,就答应替先帝奔走效劳。《吴山图记》: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君做知县时对百姓有恩德,百姓挽留他没有做到,君对于那些百姓也不忍离开,因此有位好心人描绘了一幅《吴山图》,把它作为赠别的礼物。

  • 于是-古文观止词典

    于是yú shì

    【词性】: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连贯关系。今语同(45)。《冯煖客孟尝君》: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孟尝君说:“给他准备车子,照门下有车坐的客人一样。”于是冯煖就坐着他的车子,高举着他的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说道:“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了。”《愚溪诗序》:于是作《八愚》诗,记于溪石上。——〔我〕于是写了《八愚》诗,把它刻在溪边的石头上。《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着推荐君所写的文章,于是君得征召应试,作了太庙斋郎。

  • 八十岁妈妈嫁人家——却是图生图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八十岁妈妈嫁人家——却是图生图长

    【释义】:

    歇后语。八十岁老妈妈嫁人家,生养不出孩儿,图个啥?谓没盼头,没指望。《醒世姻缘传》三:这也是为奴作婢,投靠主人家一场!大年下,就是叫化子,也讨人家个馍馍尝尝,也讨个低钱来带带岁!咱就跟着这们样失气的主子,咱可是八十岁妈妈嫁人家——却是图生图长?

  • 不是才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是才料

    【释义】:

    才料:材料。不成材,没出息。《金瓶梅词话》二三:月娘道:“他是恁不是才料处窝行货子,都不消理他了,又请他怎的!”

  • 不是话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是话头

    【释义】:

    不对头,情况不妙。《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个后生见不是话头,便对小娘子道:“既如此说,小娘子只索回去,小人自家去休。”《水浒全传》二五:西门庆见踢倒了武大,打闹里一直走了。郓哥见不是话头,撇了王婆撒开。《醒世恒言》三三:起身抢出房门,正待声张起来。是我一时见他不是话头,却好一把劈柴斧头在我脚边,这叫做人急计生,绰起斧来,喝一声道“不是我,便是你”,两斧劈倒。

    ⊙不是话

    《水浒全传》七五:宋江见不是话,横身在里面拦当。

    ⊙不是腔

    《玉支玑》一一:只见火笼火把,乱烘烘一阵赶来。长孙肖看见不是腔,遂顾不得家人,直往前跑。

    ⊙不是头

    《初刻拍案惊奇》四:程元玉见不是头,自道:“必不可脱。”

    ⊙不是头势

    《水浒全传》六六:梁中书见不是头势,带领随行伴当,飞奔南门。

    ⊙不是头路

    《好逑传》九:还是侄女的大造化,亏我言语来得尖利,他看见不是头路,下不得手,故假作悻悻而去。

  • 不是吃素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是吃素的

    【释义】:

    吃素的:比喻善人,容易对付的人。犹言不是好对付的。《官场现形记》四七:几天下来,彼此熟了,还有什么不讲交情的。再加派去的委员亦并不是吃素的,万太尊斟酌送些,他再借些,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 不是人养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是人养的

    【释义】:

    詈词。也作誓词。不是人生的,意即不是人,是畜生。《醒世恒言》三五: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若又有他说,便不是人养的了。

    ⊙不是人生父母养的

    《风月梦》二〇:不是我此刻在你面前说,从今以后,我要再同这不贤睡觉,我就不是人生父母养的。《官场现形记》四一:小的说的句句真言,灯光菩萨在这里,小的倘有一句假话便不是人生父母养的。

  • 不是善茬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是善茬儿

    【释义】:

    指人不好惹,不好说话。《醒世姻缘传》七:晁老道:“有此等事?咱那媳妇不是善茬儿,容他做这个?我信不过!”

    ⊙不是个善茬

    《醒世姻缘传》三九:他也不免有些鬼怕恶人,席上有他内侄连赵完在内,那个主子一团性气,料得也不是个善茬。

  • 金刚原是佛家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金刚原是佛家奴

    【释义】:

    金刚:佛教称护佛的神将。金刚的职责是护佛,当然是佛家的奴仆了。讥讽那些自以为很荣光很威风的人,原来不过是别人的奴仆。《闽都别记》三八〇:紫云忿怒,欲挑粪来泼四金刚。乡人同和尚皆说不可,紫云曰:“金刚原是佛家奴,有敢在家主面前摆摇灯光。明是奴仆欺主,以王法应凌迟处死。今不毁像,只泼粪秽其体,不能再为妖祟,怎的不可?”

  • 金蛇是金,白鼠是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金蛇是金,白鼠是银

    【释义】:

    金蛇:蛇体黄,故称;白鼠,鼠灰色,称白鼠。迷信说法蛇出现显示地下藏有金子,鼠出现显示地下藏有银子。《警世通言》二五:孙大嫂道:“鸟瘦毛长,人贫就智短了。常听人说金蛇是金,白鼠是银,却没有神道变鼠的话。或者树下窖得有钱财,皇天可怜,见我夫妻贫苦,故教白鼠出现,也不见得。”

  •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释义】:

    歇后语。簪子:古时女子别发髻的条状物。比喻东西跑不掉,终归会得到。《红楼梦》三〇: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

  • 亏人是祸,饶人是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亏人是祸,饶人是福

    【释义】:

    意谓做对不住人的事是自己的祸,宽恕别人是自己的福。《飞剑记》八:算甚么命,问甚么卜,亏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恢恢,报应甚速。

  • 僧是佛家弟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僧是佛家弟子

    【释义】:

    和尚是佛家的徒弟学生。《西游记》七八:朕闻上古有云:“僧是佛家弟子”。端的不知为僧可能不死,向佛可能长生?

  • 杀恶人即是善念-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杀恶人即是善念

    【释义】:

    指除掉恶人是善举。《济公全传》二〇五:现在他在藏珍坞聚众绿林人,要大反常州府,你两个人去把他拿来,杀恶人即是善念。又二〇六:好孽障!谅尔有多大能为,也敢说此朗朗狂言大话?我和尚将你结果了性命,杀恶人即是善念。

  • 白的是皮肉,黑的是头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白的是皮肉,黑的是头发

    【释义】:

    皮肤白,头发黑。形容人长得漂亮。《三遂平妖传》一:这女子脚到头五尺三寸身才,生得如花似玉,白的是皮肉,黑的是头发。

  • 白云本是无心物,却被清风引出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白云本是无心物,却被清风引出来

    【释义】:

    比喻事情无意之中被本不相关的人或事引发出来。《三遂平妖传》十五:闻知胡员外住在平安街上,径奔这条路来。正是:白云本是无心物,却被清风引出来。《说岳全传》九:那众人看见他来得凶,就大家让开一条路来,牛皋也随了进去。正是:白云本是无心物,却被清风引出来。

    ⊙白云本是无心物,却被狂风引出来

    《醒世恒言》三三:今日再说一个官人,也只为酒后一时戏言,断送了堂堂六尺之躯,连累两三个人,枉屈害了性命。却是为着甚的?有诗为证:世路崎岖实可哀,傍人笑口等闲开。白云本是无心物,却被狂风引出来。

    ⊙白云本是无心物,又被清风引出来

    《情梦柝》五:楚卿因假说道:“我要问小姐,讨两条线用。”若素就叫衾儿去拿线与他。正是:白云本是无心物,又被清风引出来。

  • 斑鸠嫌树斑鸠起,树嫌斑鸠也是斑鸠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斑鸠嫌树斑鸠起,树嫌斑鸠也是斑鸠起

    【释义】:

    起:飞起,离开。斑鸠讨厌树是斑鸠离开树飞去,树讨厌斑鸠也是斑鸠离去。比喻不管是主人讨厌客人,还是客人讨厌主人,该离开的都是客人。《歧路灯》三二:绍闻见母亲也是开交的话,因说道:“斑鸠嫌树斑鸠起,树嫌斑鸠也是斑鸠起。我如今嫌你了,讲不起,你要走哩。跪一千年也不中用。”

  • 半是成人半败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半是成人半败人

    【释义】:

    一半是成人事,一半是败人事。指媒人说合时的哄瞒行径。《金瓶梅词话》七:我做媒人实可能,全凭两腿走殷勤。唇枪惯把鳏男配,舌剑能调烈女心。利市花常头上带,喜筵饼定袖中撑。只有一件不堪处:半是成人半败人。

  • 本事不是吹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本事不是吹的

    【释义】:

    意谓本事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显示出来的,不能靠吹嘘而成。《三侠五义》三一:今日偌大的一个分水兽,竟会叫英雄的一个小小铁丸打下水去咧!可见本事不是吹的,这才是真本领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