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汗

汗(汗)是什么意思

  • 汗酒-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汗酒hàn jiǔ

    【释义】:

    即烧酒。用蒸馏法制造,故称汗酒。唐人有酒名烧春。元人谓之汗酒。卞思义有《咏酒》诗,李宗表称阿刺古酒,作歌云:“年深始作汗酒法,以一当十味且浓。”

  • 汗简-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汗简hàn jiǎn

    【释义】:

    即“汗青”,指史书。《晋·王湛等传》史臣曰:“虽崇勋懋绩,有关于旂常,素德清规,足传于汗汗简矣。”参见“汗青”。

  • 汗青-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汗青hàn qīng

    【释义】:

    史籍,书册。古时用竹简写字著述,先将青竹片用火烤炙,令其发汗(青竹中的水分和油质),然后擦去令干。这种竹简叫汗青,易于书写,吸墨,又不受虫蛀。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汗流浃背-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汗流浃背hàn liú jiá bèi

    〈成〉形容汗出得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可以作谓语、定语、补语。

    我推车运肥,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麦田里大伙儿干得汗流浃背,热火朝天|在会议上,他被同志们批评得汗流浃背,如坐针毡|看他那汗流浃背的样子,一定是很累了

  • 汗马功劳-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汗马功劳hàn mǎ gōng láo

    〈成〉指战功。汗马:将军骑马作战,马累得出汗。常作宾语,也可以作主语。

    彭德怀元帅为解放大西北立下了汗马功劳|封建帝王在坐稳宝座以后,往往向那些有汗马功劳的臣子举起屠刀|他的汗马功劳是谁也抹煞不了的

  • 汗颜-古语词今用词典

    汗颜hànyán

    心惭而出汗。唐代杰出文人柳宗元,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于柳州病逝时年四十七岁。韩愈备清酒、珍味,祭奠亡友之灵,并作祭文以悼。表达了对柳宗元中年早逝的惋惜和哀痛,对其人品及文学贡献作了简要的概括,充分予以赞誉:才思横溢,诗文华美,铺张辞藻,大展文才。虽无从求得富贵,不可磨灭之功谁纪,然自著诗文,特异显耀,更加壮伟。“不善为,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不善于砍削者,致血涂指,心惭而汗出,就是能工巧匠也只能袖手旁观。)(唐·韩愈《祭柳子厚文》)

    今沿用本义。

    《随笔》:“骗外行的虚职一长串介绍于大庭广众,且冠以‘全国著名的’云云……随即听见小声议论:‘他很谦虚!’此时汗颜,恨地无洞。”《光明日报》:“这个例子应使那些依附于男人、‘傍大款’的女姓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汗颜。”《成都晚报》:“一个在成都求学七年的外地学生,竟对成都一往情深,对交通现状关心备至,足以叫我们这些资格的成都人汗颜。”又,含自谦义。《四川政协报》:“播老学贯中西、见多识广、长期执教讲学,当被称为法学家时,却‘闻之汗颜’。他只承认自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泛泛学人’,可见,潘老是何等谦虚!”

  • 汗颜无地-实用委婉语词典

    汗颜无地

    形容羞愧得无地自容。“汗颜”,即脸上冒汗。

  • 汗青-实用委婉语词典

    汗青

    书的婉称。古人以火炙烤竹简,令其沁出水珠如冒汗,再烤干,既写字容易,又防蛀。

  • 骇汗-古文观止词典

    骇汗hài hàn

    因受惊而流汗(1)。《相州昼锦堂记》:奔走骇汗。——奔走相告,惊吓得流汗。

  • 汗-古文观止词典

    汗hàn

    【词性】:名词

    汗水(2)。《报任安书》: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每当想到这种耻辱,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沾湿衣裳。《潮州韩文公庙碑》:汗流籍、湜走且僵。——使张籍、皇甫湜汗流浃背地追赶,快要倒下了。

  • 大虫额上捏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虫额上捏汗

    【释义】:

    大虫:老虎。在老虎额头上捏汗珠。比喻做极危险的事。《万花楼杨包狄演义》三一:宋朝来的无名小卒,有多大本领,敢来大虫额上捏汗!速速回马,保全性命!

  • 汗为病之媒,风为汗之本-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汗为病之媒,风为汗之本

    【释义】:

    风:指风寒,伤风。人伤风后要发汗,发汗过多就要生病。意谓汗是病的媒介,风又是发汗的原因。《林兰香》五八:春畹却因中元上坟出城受了早寒,又遇发汗过多,正合着“汗为病之媒,风为汗之本”的话,成了一个疟疾。卧床一月有余,至八月中秋以后方始平复。

  • 捏着一把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捏着一把汗

    【释义】:

    捏着拳头手心里出汗。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西游记》六八:有那游手好闲的,并那顽童们,烘烘笑笑,都上前抛瓦丢砖,与八戒作戏。唐僧捏着一把汗,只教:“莫要生事!”那呆子不敢抬头。《隋唐演义》八三:他说便说了,自觉唐突,好生跼促;杨妃亦骇其失言,只恐玄宗疑怪,捏着一把汗。《官场现形记》三:钱典史来的时候手里捏着一把汗,恐怕问起前情,难以回话。幸亏大人不记小人之过,过了此关,才把一块石头放下。

    ☉捏把汗

    《初刻拍案惊奇》五:等了一会,料虎去远了,一齐捏把汗出来看时,却是一个人。

    ☉捏把冷汗

    《雪月梅》八:却说这官船上,尤氏听得有女子哭声,便叫随身的丫头查问。这些丫头知道此事,都与她捏把冷汗。

    ☉捏住一把汗

    《海公大红袍全传》二九:各人听了私相叹息,……各人为他捏着这一把汗。

    ☉捏了两把汗

    《石点头》一一:那老妪明知是儿子所为,也假意说失了若干东西,背地却捏了两把汗,只愁弄出事来。

    ☉捻着一把汗

    《红楼幻梦》八:宝玉起身道:“好了,好了,妥了,妥了。我捻着一把汗,生怕你说出句不依的话来,这是承赏脸的了不得。”

    ☉捻着两把汗

    《婆罗岸》一〇:你亲家这事,大家替他捻着两把汗哩。

    ☉担着一把汗

    《二刻拍案惊奇》二九:蒋生晓得有些诧异,担着一把汗,望洞口走进。

    ☉拿着一把汗

    《金云翘传》一六:束生、翠翘连忙站开,整衣收泪,将欲下楼,宦氏已到。束生拿着一把汗,翠翘怀着一个鬼胎。

    ☉倒捏两把汗

    《水浒全传》三八:两边看的人听了,倒捏两把汗。那人大怒,喝骂:“贼配军,安敢如此无礼。颠倒说我小哉!”

  • 让你浑身是鳔,粘不下他一根汗毛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让你浑身是鳔,粘不下他一根汗毛来

    【释义】:

    让你:任你。鳔:鳔胶,用鱼鳔熬成的胶,黏性大,多用来粘木器。形容人极端吝啬,一毛不拔。《精神降鬼传》四:相公,恁想那尖腚鬼是谁,是不是的就实在在的弄东西给人吃。平常里吃杀人的黄虫一般,叫他还席,比登天还难。让你浑身是鳔,粘不下他一根汗毛来。

  • 出冷汗-汉语惯用语辞典

    出冷汗chū lěng hàn

    形容受惊吓。《中国邮政报》2001630“他拿一句很精简的总结‘丢魂、大呼小叫与出冷汗的感觉’作为对球迷的评语。”

  • 汗马功-汉语惯用语辞典

    汗马功hàn mǎ gōng

    指在战争中立下的功绩。清冯桂芬《振威将军广东陆路提督干勇巴鲁图正宁郭公暨配李夫人合葬墓志铭》:“往时所谓骁勇名将,以汗马功闻天下者半已前卒,存者仅数人。”

  • 捏把汗-汉语惯用语辞典

    捏把汗niē bǎ hàn

    见“捏一把汗”。

  • 捏两把汗-汉语惯用语辞典

    捏两把汗niē liǎng bǎ hàn

    见“捏一把汗”。

  • 捏一把汗-汉语惯用语辞典

    捏一把汗niē yī bǎ hàn

    形容心情紧张,担心。《儿女英雄传》“安太太方才见老爷说公子慌的有些外务,正捏一把汗,怕丈夫动气,儿子吃亏。”《人民文学》1977年9期“在密探如麻、特务林立的重庆城,革命者谁不为主席的安全捏一把汗、悬一颗心啊!”也说“捏把汗”、“捏两把汗”。莫仲《人民的歌手》“最初一霎那,她眼睛几乎不知往哪儿落才好,显得既紧张又拘束。我不由暗暗为她捏把汗。”《水浒传》“两边众邻舍看见武松回了,都吃一惊,大家捏两把汗。”

  • 握两手汗-汉语惯用语辞典

    握两手汗wò liǎng shǒu hàn

    谓因惊骇而两手出汗。《元史·赵璧传》“宪宗即位,召璧问曰:‘天下如何而治?’对曰:‘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宪宗不悦,璧退,世祖曰:‘秀才,汝浑身都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

  • 血汗钱-汉语惯用语辞典

    血汗钱xuè hàn qián

    指付出很大代价挣来的钱。许芗君《迎一野阳光》“总不能再伸手要爸爸的血汗钱。”

  • 汗马之功-佛源语词词典

    汗马之功

    因作战而使马匹出汗,战功的取得实与马匹有关,故以汗马之功指战功。《敦煌变文集·山远公话》:“于是远公直至相公面前,启相公曰:‘但贱奴伏事相日浅,未施汗马之功,辄入寺中,有乱于法会。蒙相公慈造,未施罪愆,今对众前,请科痛杖。’”现代汉语作为成语承用,多作“汗马功劳”,语义随之扩大,泛指一般功劳。鄢国培《巴山月》第七章二:“我多年为黄家立下汗马功劳,省吃俭用积攒下几个血汗钱,买点田地也胀别人的眼呀!”

  • 贴肉汗衫脱不去-佛源语词词典

    贴肉汗衫脱不去

    紧贴皮肤的衫衣是不能脱掉的,比喻关系极为密切,分离不开。《五灯会元·卷十七·泐潭应乾禅师》:“古人凭么道,殊不知是个坑阱,贴肉汗衫脱不去,过不得,直须如师子儿壁立千仞,方能剿绝去。”

  • 汗-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汗hán

    古代匈奴、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称“可kè汗。”简称“汗”。

    另见hàn。

  • 汗-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汗hàn

    ①汗水。《晏子春秋·杂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成雨。”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滴禾下土。”②出汗,使出汗。《世说新语·言语》:“卿面何以~?”袁枚《黄生借书说》:“~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另见hán。

    【汗马】战马奔驰而出汗。借指战功。《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之劳。”《史记·萧相国世家》:“功臣皆曰:‘……今萧何未尝有~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汗漫】①广阔无际。《淮南子·俶真》:“至德之世,甘暝于混澖之域,而徙倚于~之宇。”(混澖hùnxián:浑然无边的样子。)②漫无标准,不着边际。《金史·高汝砺传》:“俱不达各司利害,~陈说。”③神话中仙人名。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先期~九垓上,愿接卢遨游太清。”(九垓:指九重天。)

    【汗青】①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用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以便书写,并免虫蛀,称为汗青。后指著述完成。朱熹《答严时亭书》:“当时若得时亭诸友在近相助,当亦~有期也。”②借指史册。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颜】因惭愧而脸上出汗。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斫,血指~。”

  • 一个汗珠摔八瓣儿-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个汗珠摔八瓣儿yī ge hàn zhū shuāi bā bànr

    【释义】:

    形容付出艰辛劳动。梁斌《播火记》:“像我这样大的年纪,自春到夏,一个汗珠摔八瓣儿,收点粮食不是容易。”

  • 表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表汗biǎo hàn

    【释义】:

    发汗。如:此药有表汗作用。

  • 充栋汗牛-现代汉语大词典

    充栋汗牛chōng dòng hàn niú

    【释义】:

    同“汗牛充栋”。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在最后的不到百年间则作者几超出十部,作品更为充栋汗牛,不可胜计。”

  • 冷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冷汗lěng hàn

    【释义】:

    由于惊恐或休克等原因而出的凉汗。冰心《南归》:“她每夜四时左右,总要出一次冷汗,出了汗就额上冰冷。”

  • 反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反汗fǎn hàn

    【释义】:

    《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逾时而反,是反汗也。”以汗出而不能反比喻令出不能收。后因以“反汗”指翻悔、食言或收回成命。郭沫若《洪波曲》:“这问题在当时倒并没有闹出了什么,林庚白登报否认,张西曼声明反汗,倒弄得伸冤者阵脚零乱了!”

  • 发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发汗fā hàn

    【释义】:

    用药物等使身体出汗。也泛指出汗。峻青《瑞雪图》:“他冒着风雨去检查水库,受了凉,体温升高到四十度,正躺在炕上蒙着被发汗。”

  • 捏一把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捏一把汗niē yī bǎ hàn

    【释义】:

    手心出了许多汗。形容心情紧张,担心。《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在密探如麻、特务林立的重庆城,革命者谁不为主席的安全捏一把汗、悬一颗心啊!”也作“捏把汗”。莫伸《人民的歌手》:“(她)显得既紧张又拘束。我不由暗暗为她捏把汗。”

  • 捏把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捏把汗niē bǎ hàn

    【释义】:

    见“捏一把汗”。

  • 蒙汗药-现代汉语大词典

    蒙汗药méng hàn yào

    【释义】:

    相传吃了能使人暂时失去知觉的一种麻醉药。也比喻麻醉人们思想的东西。瞿秋白《青年的九月》:“‘布施’许多新式的蒙汗药。而劳动青年的‘九月’,国际无产阶级的‘九月’,就是要惊醒中了蒙汗药的人们。”

  • 可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可汗kè hán

    【释义】:

    也作可罕。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民族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 汗1-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1hàn

    【释义】:

    ①人和高等动物汗腺排出的液体。张恨水《啼笑因缘》:“伤风的毛病,只要多出一点儿汗,那就自然会好的。”②出汗;使出汗。如:汗颜;汗牛充栋。③汗湿。曹禺《雷雨》:“他光着脚,穿一件白汗衫,已经汗透了,贴在身上。”

  • 汗巾-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巾hàn jīn

    【释义】:

    手巾,手帕。郁达夫《采石矶》:“她又叫他回去,把一条当时流行的淡黄绸的汗巾送给了他。”

  • 汗马功劳-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马功劳hàn mǎ gōng láo

    【释义】:

    指战功。吴晗《朱元璋传》:“他们不但有汗马功劳,也有了政治地位。”也泛指功劳。鄢国培《巴山月》:“我多年为黄家立下汗马功劳。”

  • 汗水-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水hàn shuǐ

    【释义】:

    指较多的汗。靳以《卖笑》:“从草帽边的鬓发上,痒痒地流下一条汗水来。”也借指辛勤劳动。陈登科等《破壁记》:“这一片桃园是柳岗大队男女老少用汗水浇灌起来的。”

  • 汗牛充栋-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牛充栋hàn niú chōng dòng

    【释义】:

    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指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用“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生活书店所出版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 汗毛-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毛hàn máo

    【释义】:

    寒毛。人体表皮上的细毛。马烽等《吕梁英雄传》:“(辛在汉)打了个寒噤,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 汗毛孔-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毛孔hàn máo kǒng

    【释义】:

    汗腺在皮肤表面的开口,汗从这里排泄。也叫毛孔。

  • 汗气-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气hàn qì

    【释义】:

    出汗时蒸发的热气。茅盾《子夜》:“朱桂英刚挤进去,就觉得热烘烘一股汗气。”

  • 汗丝-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丝hàn sī

    【释义】:

    极细微的汗。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我感觉额角上沁出凉生生的汗丝,身上有些闷热。”

  • 汗夹-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夹hàn jiá

    【释义】:

    方言。夹背心。崔八娃《一把酒壶》:“满娃子把汗夹一丢跳出来。”

  • 汗血-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血hàn xuè

    【释义】:

    ①汗与血。瞿秋白《荒漠里》:“汗血虽然‘漂杵’,诗人却立在杵上,正在乘长风破万里浪。”②流汗流血。借指辛劳与奋战。曹禺等《胆剑篇》:“有时这一刀的力量,确是比千军万马十年辛苦的汗血功劳还重得多啊!”

  • 汗衣-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衣hàn yī

    【释义】:

    汗衫。鄢国培《巴山月》:“侧面一间小屋里走出一个穿粗布汗衣的中年男人。”

  • 汗污-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污hàn wū

    【释义】:

    ①混合着汗水的污垢。魏金枝《留下镇上的黄昏》:“他们老是挨挨挤挤的将汗污故意揩到别的着衣人身上去。②被汗水弄脏;汗水弄脏。茅盾《子夜》:“许多汗污的脸,转来转去搜寻那发言的人。”叔华《绣枕》:“她只回忆起她做那鸟冠子曾拆了又绣,足足三次,一次是汗污了嫩黄的线,绣完了才发现。”

  • 汗如雨下-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如雨下hàn rú yǔ xià

    【释义】:

    形容出汗多。如:她恶梦醒来,浑身汗如雨下。

  • 汗汪汪-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汪汪hàn wāng wāng

    【释义】:

    形容汗水多的样子。淮剧《蓝桥会》:“来得慌,打得忙,浑身汗汪汪,湿透我衣裳。”

  • 汗青-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青hàn qīng

    【释义】:

    ①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后借指著述完成。②借指史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汗雨-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雨hàn yǔ

    【释义】:

    汗流如雨。贺敬之《桂林山水歌》:“呵!汗雨挥洒彩笔画,桂林山水——满天下!”

  • 汗衫-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衫hàn shān

    【释义】:

    ①一种无领的套头式针织内衣。柔软、舒适、吸汗。曹禺《雷雨》:“他光着脚,穿着一件白汗衫。”②方言。指衬衫。

  • 汗背心-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背心hàn bèi xīn

    【释义】:

    贴身穿的无袖无领的上衣。鄢国培《巴山月》:“(余平贵)身上只剩下一条内裤和汗背心。”

  • 汗星-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星hàn xīng

    【释义】:

    细小的汗珠。林雨《刀尖》:“劈个把钟头的木柴,脸上不见几颗汗星。”

  • 汗迹-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迹hàn jì

    【释义】:

    汗水的痕迹。凌力《星星草》:“立海和许多兄弟们在另一门炮前忙碌着,又是洗又是擦,弄得一个个脸上油泥汗迹混在一块儿,都成了花脸。”

  • 汗津津-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津津hàn jīn jīn

    【释义】:

    汗出的样子。郭澄清《大刀记》:“古铜色的光膀子,汗津津的。”

  • 汗珠-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珠hàn zhū

    【释义】:

    成滴的汗。茅盾《子夜》:“黄豆大的汗珠从他额角落下。”

  • 汗涔涔-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涔涔hàn cén cén

    【释义】:

    形容汗流的样子。巴金《春》:“她们跑得汗涔涔的。”

  • 汗流浃背-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流浃背hàn liú jiā bèi

    【释义】:

    汗出得多,湿遍脊背。常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

  • 汗流满面-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流满面hàn liú mǎn miàn

    【释义】:

    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一鹭汗流满面,言语支吾。”鲁迅《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 汗浸浸-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浸浸hàn jìn jìn

    【释义】:

    汗水浸湿的样子。姚雪垠《长夜》:“跑了一会儿,觉得身上已经汗浸浸的了。”

  • 汗粒-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粒hàn lì

    【释义】:

    汗珠。茅盾《子夜》:“(钱葆生)额角上全是黄豆大的汗粒了。”

  • 汗渍-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渍hàn zì

    【释义】:

    汗迹。凌叔华《绣枕》:“张妈站在背后打扇子,脸上一道一道的汗渍,她不住用手巾擦,可总擦不干。”

  • 汗淋淋-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淋淋hàn lín lin

    【释义】:

    汗水直流的样子。葛振林《狼牙山跳崖记》:“这时指导员跑得汗淋淋地闯进来。”

  • 汗液-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液hàn yè

    【释义】:

    汗水。郭小川《秋歌》:“呵,秋花、秋实、秋天的红叶,哪一样不曾浸透我们的汗液。”

  • 汗斑-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斑hàn bān

    【释义】:

    ①汗碱。②汗瘢,花斑癣。

  • 汗简-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简hàn jiǎn

    【释义】:

    竹简。古代用来写文字的竹片。也借指史册,典籍。严复《和荆公〈适意〉》:“镫火年年作近邻,韦编汗简苦陈陈。”

  • 汗腺-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腺hàn xiàn

    【释义】:

    皮肤中分泌汗的腺体。人体表面都有汗腺分布,手心和脚心最多,其次是头部和背部,颈部较少。汗腺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而增减。

  • 汗褂-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褂hàn guà

    【释义】:

    汗衫。吉学霈《田野里的追逐》:“那老汉穿了件白布汗褂。

  • 汗碱-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碱hàn jiǎn

    【释义】:

    汗干后留在衣帽等上面的白色痕迹。

  • 汗漫-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漫hàn màn

    【释义】:

    ①广大,无边际。引申为漫无标准;不着边际。鲁迅《估〈学衡〉》:“所以‘弁言’就是序,异于‘杂志迩例’的宣言,并为一谈,太汗漫了。”②形容漫游之远。郁达夫《迷羊》:“在湖亭里蛰居了几天,我就开始作汗漫的闲行。”

  • 汗漉漉-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漉漉hàn lù lù

    【释义】:

    汗水浸湿的样子。于敏《西湖即景》:“拾级而上,路湿苔滑,一会儿浑身汗漉漉的了。”

  • 汗瘢-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瘢hàn bān

    【释义】:

    花斑癣。一种皮肤病。症状是皮肤上出现浅黄或褐色圆形的斑,抓后有鳞屑。也写作汗斑。沙汀《减租》:“(雷么老爷)满脸汗瘢。”

  • 汗颜-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颜hàn yán

    【释义】:

    因惭愧而脸上出汗。形容羞愧。郭小川《赠友人》:“而我和你,尤其是我付出的却是那么少、那么少,以至永远感到汗颜。”

  • 汗颜无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颜无地hàn yán wú dì

    【释义】:

    形容极其羞愧,无地自容。邹韬奋《经历》:“中国人在那里发表抗敌救国的言论倒比上海自由得多。这在我们做中国人的说来虽觉汗颜无地,但却是事实。”

  • 汗褟-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褟hàn tā

    【释义】:

    方言。贴身穿的中式小褂。高云览《小城春秋》:“剑平连忙替他擦汗,换了湿透的汗褟。”

  • 汗2-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2hán

    【释义】:

    古代柔然、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阎崇年《弩尔哈赤传》:“诸贝勒大臣在汗的家里宴会。”

  • 汗位-现代汉语大词典

    汗位hán wèi

    【释义】:

    指可汗之位。为最高统治者之位。阎崇年《弩尔哈赤传》:“弩尔哈赤在宁远兵败之后回到沈阳。他的统治权力从费阿拉逐渐地移到沈阳,其间经历着关于汗位及汗位继承的激烈斗争。”

  • 油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油汗yóu hàn

    【释义】:

    ①皮肤分泌的油脂和汗液的混合物。鲁迅《风波》:“忽然看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②方言。蚜虫。一种吸食植物的汁液的害虫。《解放日报》1945.8.3:“油汗,昆虫学上叫蚜虫。”

  • 浃背汗流-现代汉语大词典

    浃背汗流jiā bèi hàn liú

    【释义】:

    同“汗流浃背”。郭沫若《论诗三札》:“当其方成的时候,总觉得满腔高兴,及到过了两日,自家反复读读看时,又不禁浃背汗流了。”

  • 流夜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流夜汗liú yè hàn

    【释义】:

    夜里睡觉时出汗。也叫盗汗。鲁迅《在酒楼上》:“她早就像她母亲一样,不时的吐红和流夜汗。”

  • 愧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愧汗kuì hàn

    【释义】:

    因羞愧而出汗。形容羞愧至极。如:反省再三,不胜愧汗。

  • 透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透汗tòu hàn

    【释义】:

    使全身湿透的汗。如:他跑了一圈,出了一身透汗。

  • 骇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骇汗hài hàn

    【释义】:

    因惊恐、惶惧而流汗。邹韬奋《萍踪寄语》:“民国十五年国民军北伐时代,荷属当局骇汗相告,说这一次中国的革命青年真要成功了,对侨胞的态度立刻转变。”

  • 老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老汗lǎo hàn

    【释义】:

    大汗。周立波《盖满爹》:“盖满爹晚上蒙在被窝里,出一身老汗。第二天,他就觉得松活些。”

  • 老麻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老麻汗lǎo má hàn

    【释义】:

    方言。大汗。周立波《山乡巨变》:“第二天,当着几百人,她猛起胆子,讲了一阵,站在讲桌前,她的两脚直打战。那是在冬天,她出了一身老麻汗。”

  • 盗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盗汗dào hàn

    【释义】:

    中医指睡中汗出、醒时即止的病症。郁达夫《迟桂花》:“夜热也不再发,盗汗也居然止住,痰里的血丝早就没有了。”

  • 白毛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白毛汗bái máo hàn

    【释义】:

    方言。大汗。老舍《离婚》:“丁二爷听见张大哥的语声,慌忙藏在里屋去出白毛汗。”

  • 虚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虚汗xū hàn

    【释义】:

    由于身体虚弱或患有某种疾病而引起的不正常的出汗现象。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就是有时饥饿把人弄到头昏脑胀浑身发出虚汗的那一刻儿,昏黑的眼前,恍惚间看见了自己的生命。”

  • 自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自汗zì hàn

    【释义】:

    中医指白天不因劳动、厚衣或发热而汗自出的一种症状,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所致。

  • 血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血汗xuè hàn

    【释义】:

    血和汗水。指辛勤的劳动。郭沫若《一只手》:“他们的血汗是被有钱的人榨取了去。”

  • 躁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躁汗zào hàn

    【释义】:

    因躁热而出的汗。如:满脸躁汗;急出一身躁汗。

  • 黑汁白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黑汁白汗hēi zhī bái hàn

    【释义】:

    形容辛劳。李准《不能走那条路》:“他又想起在朱家扛活时,掌柜们在大麦天,看着别人黑汁白汗干活,王老三也是摇着扇子站在一边看。”

  • 黑汗-现代汉语大词典

    黑汗hēi hàn

    【释义】:

    指掺杂着污秽的汗水。尚钺《预谋》:“他们中有的用手揩揩骄阳在头上蒸发出的黑汗。”

  • 佛汗-汉语大词典

    佛汗

    【1】传说{北魏}{洛阳}{平等寺}外涂金铜佛像,每当国家将有事变时,辄遍体皆湿。时人称为“佛汗”。{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寺門外有金像一軀﹐高二丈八尺﹐相好端嚴﹐常有神驗﹐國之吉凶﹐先炳祥異。{孝昌}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兩目垂淚﹐遍體皆溼﹐時人號曰‘佛汗’。”

  • 充棟汗牛-汉语大词典

    充棟汗牛

    【1】谓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爲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明}{胡应麟}《诗薮·周汉》:“自《三百》﹑《十九》﹑《樂府》﹑《鐃歌》﹐靡不嗣述﹐幾於充棟汗牛。”{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五八章:“在最后的不到百年间则作者几超出十倍﹐作品更为充栋汗牛﹐不可胜计。”{宋}{岳珂}《愧郯录·场屋编类之书》:“故凡編類條目﹑撮載綱要之書﹐稍可以便檢閲者﹐今充棟汗牛矣。”

  • 克汗-汉语大词典

    克汗

    【1】即可汗。古代{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宋}{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馬蹀閼氏血﹐旗梟克汗頭。”《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俺家頭目﹐要買去進奉克汗哩。”

  • 冷汗-汉语大词典

    冷汗

    【1】由于惊恐或休克等原因而出的凉汗。《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且説{劉璞}自從結親這夜﹐驚出那身冷汗來﹐漸漸痊可。”{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九章:“{花正芳}陡然间出了一身冷汗﹐立刻追上去﹐不由分说﹐将{郭祥}捺倒在草丛里。”{冰心}《南归》:“她每夜四时左右﹐总要出一次冷汗﹐出了汗就额上冰冷。”《红楼梦》第九四回:“{人}回看桌上﹐並没有玉﹐便向各處找﹐踪影全無﹐嚇得{人}滿身冷汗。”

  • 反汗-汉语大词典

    反汗

    【1】《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號。’言號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踰時而反,是反汗也。”以汗出而不能反喻令出不能收。后因以“反汗”指翻悔食言或收回成命。{唐}{元稹}《论追制表》:“今陛下如綸之令朝降﹐反汗之詔夕施……臣竊恐陛下之令未能取信於朝廷﹐而况於取信天下乎!”《明史·张翀传》:“陛下詔墨未乾﹐旋即反汗﹐人將窺測朝廷﹐玩侮政令。”{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五:“这问题在当时倒并没有闹出了什么﹐{林庚白}登报否认﹐{张西曼}声明反汗﹐倒弄得伸冤者阵脚零乱了!”

  • 弇汗-汉语大词典

    弇汗

    【1】即障泥﹐亦称防汗。垂于马腹两侧﹐用以遮挡尘土。《说文·革部》:“鞈﹐防汗也。”{段玉裁}注:“此當作所以防捍也﹐轉寫奪誤。”{明}{胡侍}《真珠船·障泥》:“障泥﹐一名障汗﹐一名弇汗﹐一名蔽泥。”{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耳銀鑷﹐黄金琅勒﹐罽繡弇汗﹐華珥胡鮮。”{王利器}校注:“‘弇汗’就是‘鞈’。”

  • 天可汗-汉语大词典

    天可汗

    【1】{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太宗}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唐}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太宗}亦沿用此称。{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羣趨。咸稱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宋}{王溥}《唐会要·杂录》:“{貞觀}四年,諸蕃君長詣闕,請{太宗}爲{天可汗}。乃下制,令後璽書賜西域北荒之君長,皆稱皇帝{天可汗}。”后亦为西北各族对中国皇帝的尊称。《新唐书·郭子仪传》:“〔{口紇}〕驚曰:‘{令公}存乎?{懷恩}言天可汗棄天下﹐{令公}即世﹐中國無主﹐故我從以來。公今存﹐天可汗存乎?’”{清}{昭槤}《啸亭杂录·都尔伯特》:“{策凌}卒時﹐諄諄告其長史曰:‘天可汗之恩﹐萬世不可負也。’”

  • 古兒汗-汉语大词典

    古兒汗

    【1】{西辽}﹑{蒙古}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 可汗-汉语大词典

    可汗

    亦作“[可罕]”【1】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民族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梁鼓角横吹曲》:“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新唐书·突厥传上》:“至{吐門}﹐遂强大﹐更號可汗﹐猶單于也。”{明}{无名氏}《开诏救忠》第一折:“被那{楊大郎}假裝﹐瞞過俺北番﹐將南朝可罕救的去了。”

  • 喘汗-汉语大词典

    喘汗

    【1】喘气流汗。{明}{唐顺之}《陈封君六十寿序》:“閭巷之人﹐曩與等夷者﹐莫不奔走伏謁﹐喘汗不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锺生》:“女喘汗淫淫﹐粉黛交下。”{宋}{陆游}《剧暑》诗:“六月暑方劇﹐喘汗不支持。”

  • 庫汗-汉语大词典

    庫汗

    【1】复姓。{唐}有{库汗勣}。见《通志·氏族五》。

  • 媿汗-汉语大词典

    媿汗

    【1】因羞愧而流汗。形容羞愧之极。{明}{归有光}《送太仓守熊侯之任光州序》:“大吏媿汗﹐開門夜走。”{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四九:“祇將媿汗濕{萊}衣﹐悔極堂堂歲月違。”一本作“愧汗”。《明史·万安传》:“帝一日於宫中得疏一小篋﹐則皆論房中術者﹐末署曰:‘臣{安}進。’帝命太監{懷恩}持至閣曰:‘此大臣所爲耶?’{安}媿汗伏地﹐不能出聲。”

  • 珠汗-汉语大词典

    珠汗

    【1】汗珠。{晋}{傅玄}《无题》诗:“珠汗洽玉體﹐呼吸氣鬱蒸。”{唐}{李颀}《夏宴张兵曹东堂》诗:“羽扇摇風却珠汗﹐玉盆貯水割甘瓜。”{南朝} {梁简文帝}《初秋》诗:“羽翣晨猶動﹐珠汗晝恒揮。”

  • 朱汗-汉语大词典

    朱汗

    【1】《汉书·武帝纪》“貳師將軍{廣利}斬{大宛王}首,獲汗血馬來”{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大宛}舊有天馬種,蹋石汗血。汗從前肩髆出,如血。號一日千里。”后因以“朱汗”为典,形容骏马的优良特性。{唐}{杜甫}《秦州杂诗》之三:“馬驕朱汗落﹐胡舞白題斜。”{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於是選朱汗之馬﹐校黄金之埒。”

  • 枕戈汗馬-汉语大词典

    枕戈汗馬

    【1】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明史·曾铣传》:“臣非不知兵凶戰危﹐而枕戈汗馬﹐切齒痛心有日矣。”{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親恩主德總來難報﹐須教﹐枕戈汗馬﹐努力塞雲邊草﹐幾時得功成大漠﹐鶴歸華表。”

  • 成吉思汗陵-汉语大词典

    成吉思汗陵

    【1】在{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席连镇}东南15公里。成陵历来史无明载,可能来自{成吉思汗}遗下的“八白之室”,即八个白色毡殿“斡耳朵”。1954年4月,在原陵地西二里左右的地方举行新陵园奠基典礼。1956年5月,新陵落成。新陵宏伟壮观,绚丽多姿,具有蒙古民族建筑特色,如今w成为民族平等﹑团结的象征,备受蒙古族人民敬仰。

  • 戰汗-汉语大词典

    戰汗

    【1】恐惧出汗。{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公荐》:“{顥}不勝區區﹐敢聞左右。俯伏階屏﹐用增戰汗。”{唐}{柳宗元}《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拜伏無路﹐不勝惶惕。輕冒威重﹐戰汗交深。”{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恨不得目下天昏日晩。諕的那舞女歌兒似受戰汗﹐難施逞樂藝熟閒。”【2】中医学病症名。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先战栗而后出汗的一种症状。《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脉浮﹐故知汗出解也”集注引{沈明宗}曰:“夫自解証﹐有從衄解﹐有從下血而解﹐有從下利而解﹐有從小便暗除而解者﹐此即太陽戰汗之一端。”

  • 汗-汉语大词典

    《廣韻》侯旰切,去翰,匣。【1】人和高等动物汗腺排出的液体。《易·涣》:“涣汗其大號。”{孔颖达}疏:“人遇險阻,驚怖而勞,汗從體出。”《关尹子·八筹》:“心悲物淚出,心愧物汗出。”{南朝 宋}{谢惠连}《捣衣》诗:“微芳起兩袖,輕汗染雙題。”{後蜀}{阎选}《临江仙》词:“藕花珠綴,猶似汗凝妝。”{张恨水}《啼笑因缘》第十七回:“伤风的毛病,只要多出一点儿汗,那就自然会好的。”【2】出汗;使出汗。{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胷喘膚汗,人極馬倦。”{宋}{苏轼}《圣散子叙》:“自古論病,惟傷寒最爲危急,其表裏虚實,日數證候,應汗應下,差之毫釐,輒至不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又閲舊稿,一讀一汗。讀竟,重衣盡溼。”【3】指青竹被火烤后像出汗一样冒出的水分。亦指以火烤干青竹之水分。《太平御览》卷六〇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劉向}《别録》曰:‘殺青者,直治竹作簡書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簡者,皆於火上炙乾之,{陳}{楚}間謂之汗。汗者,去其汗也。”【4】汗湿。{曹禺}《雷雨》第三幕:“他光着脚,穿一件白汗衫,已经汗透了,贴在身上。”【5】通“[旱]”。《灵枢经·九宫八风》:“太一移日,天必應之以風雨,以其日風雨則吉,歲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則多雨,後之則多汗。”【6】焊接。今作“焊”。《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國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桐﹑白草”{唐}{颜师古}注:“胡桐亦似桐,不類桑也。蟲食其樹而沫出下流者,俗名爲胡桐淚,言似眼淚也。可以汗金銀也,今工匠皆用之。”【7】姓。{战国}时有{汗明}。见《战国策·楚策四》。

  • 汗-汉语大词典

    《廣韻》胡安切,平寒,匣。【1】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广韵·平寒》:“汗,可汗。蕃王稱。”《清史稿·藩部传四·土谢图汗》:“{咸豐}四年,{土謝圖汗}﹑{車臣汗}兩部汗﹑王﹑公﹑台吉等請捐助軍需,温旨郤之。”{阎崇年}《弩尔哈赤传》第十二章:“诸贝勒大臣在汗的家里宴会﹑集议国事时,大福晋饰金佩珠﹑锦缎妆扮,倾视大贝勒。”

  • 汗-汉语大词典

    《廣韻》古寒切,平寒,見。【1】古地名用字。{汉}置{馀汗县}。在今{江西省}{余干县}境。《旧唐书·地理志三》:“{漢}{餘干縣}屬{豫章郡},古所謂{汗越}也。汗音干。{隋}朝去‘水’旁。”

  • 汗浹-汉语大词典

    汗浹

    【1】见“汗流浹背”。

  • 汗馬功勞-汉语大词典

    汗馬功勞

    【1】泛指功劳。{鄢国培}《巴山月》第七章二:“我多年为{黄}家立下汗马功劳﹐省吃俭用积攒下几个血汗钱﹐买点田地也胀别人的眼呀!”【2】指战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蔡}氏當先有汗馬功勞﹐不可令其無後。”{吴晗}《朱元璋传》第二章二:“他们不但有汗马功劳﹐也有了政治地位。”{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只因汗馬功勞大﹐封做{平陽}萬户侯。”

  • 汗腺-汉语大词典

    汗腺

    【1】皮肤中分泌汗的腺体。人体表面都有汗腺分布,手心和脚心最多,其次是头部和背部,颈部较少。汗腺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而增减。

  • 汗汪汪-汉语大词典

    汗汪汪

    【1】形容汗水多的样子。淮剧《蓝桥会》第一场:“来得慌﹐打得忙﹐浑身汗汪汪﹐湿透我衣裳。”

  • 汗血鹽車-汉语大词典

    汗血鹽車

    【1】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鹽車”,语出《战国策·楚策四》:“ 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后以“汗血鹽車”喻人才埋没受屈。{宋}{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答之》词:“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

  • 汗粒-汉语大词典

    汗粒

    【1】汗珠。{茅盾}《子夜》十五:“{钱葆生}大叫﹐咬着牙齿﹐额角上全是黄豆大的汗粒了。”

  • 汗水-汉语大词典

    汗水

    【1】借指辛勤劳动。{{陈登科}等}《破壁记》第七章:“这一片桃园是柳岗大队男女老少用汗水浇灌起来的。”【2】指较多的汗。{靳以}《卖笑》:“从草帽边的鬓发上﹐痒痒地流下一条汗水来。”

  • 汗星-汉语大词典

    汗星

    【1】细小的汗珠。{林雨}《刀尖》:“劈个把钟头的木柴﹐脸上不见几颗汗星;而发言一分钟﹐汗水却能流成行。”

  • 汗毛孔-汉语大词典

    汗毛孔

    【1】汗腺在皮肤表面的开口,汗从这里排泄。也叫毛孔。{凌力}《星星草》第二十章二:“特使听得浑身舒服﹐每个汗毛孔里都发出软绵绵的气息﹐浑身的骨头都酥了。”{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战士们全都抬起头﹐伸长耳朵﹐浑身的汗毛孔﹐都张开了。”

  • 汗漫遊-汉语大词典

    汗漫遊

    【1】世外之游。形容漫游之远。{清}{方文}《路灌沟喜遇谈长益话旧》诗:“聞爾京師去﹐真成汗漫游。”{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復見{陶唐}理﹐甘爲汗漫遊。”{仇兆鳌}注引《淮南子》:“{若士}謂{盧敖}曰:‘吾與汗漫遊於九垓之外。’”{叶玉森}《一岛》诗:“煙蘿半壁能分我﹐請息諸天汗漫游。”{清}{钮琇}《觚賸·神僧》:“我將從師爲汗漫遊﹐師許之乎?”{元}{耶律楚材}《过云川和刘正叔韵》:“西域風塵汗漫遊﹐十年辜負舊漁舟。”

  • 汗流至踵-汉语大词典

    汗流至踵

    【1】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庄子·田子方》:“{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亦作“[汗流浹踵]”﹑“[汗流接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柳氏子》:“{柳}在櫝中﹐歷歷聞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晩霞》:“〔{阿端}〕意計窮蹙﹐汗流浹踵。”

  • 汗青-汉语大词典

    汗青

    【1】借指史册。{清}{唐孙华}《叶忠节公挽诗》:“芳名垂汗青﹐千載永不滅。”{元}{鲜于必仁}《寨儿令》曲:“{漢}{子陵}﹐{晉}{淵明}﹐二人到今香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一说,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夥﹐汗青恐無日也。”{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親覩其汗青﹐或經營工業而指垂成于旦夕。”{宋}{朱熹}《答严时亭书》:“當時若得{時亭}諸友在近相助﹐當亦汗青有期也。”

  • 汗污-汉语大词典

    汗污

    【1】混合着汗水的污垢。{魏金枝}《留下镇上的黄昏》:“有许多赤膊的农人﹐他们老是挨挨挤挤的将汗污故意揩到别的着衣人身上去。”【2】被汗水弄脏;汗水弄脏。{叔华}《绣枕》:“她只回忆起她做那鸟冠子曾拆了又绣﹐足足三次﹐一次是汗污了嫩黄的线﹐绣完了才发现。”{茅盾}《子夜》十三:“许多汗污的脸﹐转来转去搜寻那发言的人。”

  • 汗出浹背-汉语大词典

    汗出浹背

    同“[汗流浹背]”【1】{汉}{刘向}《续列女传·杨夫人》:“{敞}驚懼不知所言﹐汗出浹背。”{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

  • 汗流夾背-汉语大词典

    汗流夾背

    同“[汗流浹背]”【1】{清}{昭槤}《啸亭杂录·阿文成相度》:“陪臣汗流夾背﹐出謂人曰:‘此誠宰相語。’”

  • 汗碱-汉语大词典

    汗碱

    【1】汗干后留在衣被等上面的白色痕迹。

  • 汗流浹體-汉语大词典

    汗流浹體

    【1】汗流全身。形容极度惊惧。{宋}{张师正}《括异志·张龙图》:“{張燾}誤食厭物﹐謝既再拜而悟﹐汗流浹體。”{宋}{洪迈}《夷坚乙志·青童神君》:“〔{深父}〕夢若至諸天閣下……有人擠之﹐墜潭中﹐蹶然而寤﹐汗流浹膚。”{宋}{王巩}《随手杂录》:“夢覺﹐汗流浹體。”亦作“[汗流浹膚]”。

  • 汗馬之功-汉语大词典

    汗馬之功

    【1】谓战功。{清}{冯桂芬}《振威将军广东陆路提督幹勇巴鲁图正定郭公暨配李夫人合葬墓志铭》:“往時所謂驍勇名將﹐以汗馬功聞天下者半已前卒﹐存者僅數人。”{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想{相如}無汗馬之功﹐憑口舌而已。”{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遂良}出自草茅﹐無汗馬之功﹐蒙先帝殊遇﹐以有今日。”{清}{孙枝蔚}《甲申述忧》诗序:“倘效{玄宗}幸{金牛}之道﹐豈無諸將立汗馬之功。”亦省作“[汗馬功]”。

  • 汗絲-汉语大词典

    汗絲

    【1】极细微的汗。{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第二次负伤》:“我感觉额角上沁出凉生生的汗丝﹐身上有些闷热。”

  • 汗八里-汉语大词典

    汗八里

    【1】{元}代的{大都}(今{北京市})突厥语称之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城﹑汗城。{鲍昌}《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二七章:“{大元}一统﹐你是那举世闻名的{汗八里}﹐城围万丈﹐鼎立三宫。”

  • 汗垢-汉语大词典

    汗垢

    【1】混和污垢的汗。{汉}{王褒}《责髯奴文》:“汗垢流離﹐污穢泥土。”

  • 汗漉漉-汉语大词典

    汗漉漉

    【1】汗水浸湿的样子。{于敏}《西湖即景》:“拾级而上﹐路湿苔滑﹐一会儿浑身汗漉漉的了。”

  • 汗氣-汉语大词典

    汗氣

    【1】出汗时蒸发的热气。{凌力}《星星草》第十五章四:“铿锵的锣鼓骤然一停﹐麒麟皮掀开﹐四个汗气蒸腾的小伙子露出笑脸﹐人群爆发出叫好和鼓掌声。”{茅盾}《子夜》十三:“{金小妹}抢前一步去开了门﹐{朱桂英}刚挤进去﹐就觉得热烘烘一股汗气。”

  • 汗衫-汉语大词典

    汗衫

    【1】吸汗的贴身短衣。{曹禺}《雷雨》第三幕:“他光着脚﹐穿着一件白汗衫。”{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汗衫》:“汗衫﹐蓋三代之襯衣也。《禮》曰:‘中單’。{漢高祖}與{楚}交戰﹐歸帳中﹐汗透﹐遂改名汗衫。”{晋}{束晳}《近游赋》:“設繫襦以禦冬﹐脅汗衫以當熱。”《汉书·石奋传》“取親中帬廁牏”{唐}{颜师古}注:“廁牏者﹐近身之小衫﹐若今汗衫也。”《朱子语类》卷二九:“聖人則和那裏面貼肉底汗衫都脱得赤骨立了。”

  • 汗雨-汉语大词典

    汗雨

    【1】汗流如雨。{宋}{陆游}《六月十夜风月佳甚起坐中庭有作》诗:“曼膚汗雨不勝揮﹐夜景泠然暫解圍。”《水浒传》第三九回:“此時正是六月初旬天氣﹐蒸得汗雨淋漓﹐滿身蒸濕。”{清}{黄遵宪}《玄武湖歌和龙松岑》:“城南暑鬱蒸如甕﹐汗雨横流濕衣縫。”{贺敬之}《桂林山水歌》:“呵!汗雨挥洒彩笔画﹐{桂林}山水--满天下!”

  • 汗喘-汉语大词典

    汗喘

    【1】汗流气喘。有时用以形容激动紧张。{宋}{韩琦}《苦热》诗:“蛟龍竄潭穴﹐汗喘不敢雨。”{宋}{苏轼}《紫团参寄王定国》诗:“灰心寧復然﹐汗喘久已静。”{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一人稱帝﹐天下騷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益愈奮勵﹐冒死以進。”

  • 汗流洽衣-汉语大词典

    汗流洽衣

    【1】汗出甚多,湿透衣服。形容极其惶恐羞愧。{明}{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頃賢郎至﹐辱華翰奬借﹐爛然盈楮﹐不匡其所不及﹐而假其所不能。讀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 汗青頭白-汉语大词典

    汗青頭白

    【1】谓书成人老。语出{唐}{刘知幾}《史通·忤时》:“ 每欲記一事載一言,皆閣筆相視,含毫不斷。故頭白可期,而汗青無日。”{明}{张居正}《纂修事宜疏》:“庶人有定守﹐事易考成﹐在各官可免汗青頭白之譏﹐而臣等亦得以逭曠職素飱之咎矣。”

  • 汗褟-汉语大词典

    汗褟

    亦作“[汗塌]”【1】方言。贴身穿的中式小褂。《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長姐兒}〕一眼看見大奶奶的汗塌兒袖子上頭﹐蹭了塊胭脂。”{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七章:“{剑平}连忙替他擦汗﹐换了湿透的汗褟﹐又让他服药。”

  • 汗脚-汉语大词典

    汗脚

    【1】出汗的脚;脏脚。{宋}{刘克庄}《凤凰阁》词:“人言此輩宜高閣。幾載種{天隨}菊﹐采{龐公}藥。龍尾道﹑難安汗脚。”{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轻佻》:“{羊昭業}等擬將一尺三寸汗脚﹐踏他燒殘龍尾道﹐{懿宗皇帝}雖薄德不任﹐被前人羅織;執大政者亦大悠悠。”{宋}{陈师道}《寄北山顺法师》诗之一:“高士不應輕俗士﹐欲將汗脚上垂雲。”

  • 汗馬牛-汉语大词典

    汗馬牛

    【1】马﹑牛因拉车运书而出汗。形容书极多。{宋}{陆游}《纵笔》诗:“氣本充天地﹐書非汗馬牛。”亦作“[汗牛馬]”。{明}{张纶}《林泉随笔》:“况今天下﹐九流百氏之書﹐止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 汗衣-汉语大词典

    汗衣

    【1】即汗衫。{鄢国培}《巴山月》第六章一:“侧面一间小屋里走出一个穿粗布汗衣的中年男人﹐这是厨师{胡老三}。”《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之衣也。”

  • 汗藥-汉语大词典

    汗藥

    【1】蒙汗药。吃了可以使人失去知觉的一种麻醉药。《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被我安些汗藥在裏面裹了﹐依然教他把來與你。”

  • 汗袷-汉语大词典

    汗袷

    【1】方言。夹背心。{崔八娃}《一把酒壶》:“{满娃子}把汗袷一丢跳出来。”

  • 汗竹-汉语大词典

    汗竹

    【1】借指史籍﹑书册。《晋书·地理志上》:“{黄帝}則東海南{江}﹐登{空}躡{岱}﹐至於{崑峯}振轡﹐{崆山}訪道﹐存諸汗竹﹐不可厚誣。”{元}{雅琥}《留别凯烈彦卿学士》诗:“汗竹有編歸太史﹐雨花無迹染{維摩}。”{清}{唐孙华}《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苦事著書﹐頭白困汗竹。”

  • 汗火-汉语大词典

    汗火

    【1】蒙汗药,迷药。《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侯興}老婆看見了﹐動心起來﹐道:‘這客長﹐有二三百隻釵子!我雖然賣人肉饅頭﹐老公雖然做贊老子﹐到没許多物事。你看少間問我買饅頭喫﹐我多使些汗火﹐許多釵子都是我的。’”

  • 汗流滿面-汉语大词典

    汗流滿面

    【1】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鲁迅}《彷徨·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第八八回:“{一鷺}汗流滿面﹐言語支吾。”

  • 汗出沾背-汉语大词典

    汗出沾背

    同“[汗流浹背]”【1】《史记·陈丞相世家》:“{孝文皇帝}既益明習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曰:‘不知。’問:‘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 汗津津-汉语大词典

    汗津津

    【1】汗出貌。{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七章:“古铜色的光膀子﹐汗津津的﹐被太阳一照闪着光亮﹐好像涂上了一层油。”《红楼梦》第十二回:“{賈瑞}自覺汗津津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一折:“臉兒呵汗津津顯出桃花片。”

  • 汗褂-汉语大词典

    汗褂

    【1】见“汗掛”。

  • 汗瘢-汉语大词典

    汗瘢

    【1】汗斑,花斑癣。一种皮肤病。症状是皮肤上出现浅黄或褐色圆形的斑,抓后有鳞屑。{沙汀}《减租》:“{雷么老爷}人很瘦小﹐八字胡﹐满脸汗瘢。”

  • 汗斑-汉语大词典

    汗斑

    【1】汗瘢,花斑癣。【2】汗碱。参见“[汗碱]”。

  • 汗流浹膚-汉语大词典

    汗流浹膚

    【1】见“汗流浹體”。

  • 汗汗沺沺-汉语大词典

    汗汗沺沺

    【1】广大无际貌。《文选·郭璞<江赋>》:“溟漭渺湎﹐汗汗沺沺。察之無象﹐尋之無邊。”{李善}注:“皆廣大無際之貌。”

  • 汗泚-汉语大词典

    汗泚

    【1】出汗。多形容羞惭。{明}{袁宏道}《摘发巨奸疏》:“木面石心﹐猶當汗泚。”{清}{杜岕}《客洗耳亭即韵酬萃叟》:“人生重大節﹐結友無汗泚。”

  • 汗牛馬-汉语大词典

    汗牛馬

    【1】见“汗馬牛”。

  • 汗顔-汉语大词典

    汗顔

    【1】脸上出汗。{唐}{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爲斵﹐血指汗顔。”【2】形容羞愧。{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我若輸了呵﹐面搽紅粉﹐豈不汗顔。”{清}{方文}《送史趾祥归宜兴兼寄陈定生周颖侯》诗:“學稼仍艱食﹐求人每汗顔。”{郭小川}《赠友人》诗:“而我和你﹐尤其是我付出的却是那么少﹑那么少﹐以至永远感到汗颜。”

  • 汗酒-汉语大词典

    汗酒

    【1】烧酒的别称。因其是蒸馏酒,酿造时蒸气聚滴,如汗流出,故称。{元}{杨维桢}《无题效商隐体》诗之一:“公子銀瓶分汗酒﹐佳人金勝剪春花。”{清}{翟灏}《通俗编·饮食》:“按{東坡}言{唐}時酒有名燒春者﹐當即燒酒也。{元}人謂之汗酒。”

  • 汗巾-汉语大词典

    汗巾

    【1】擦汗用的手巾;手帕。{郁达夫}《采石矶》:“她又叫他回去﹐把一条当时流行的淡黄绸的汗巾送给了他。”{唐}{白居易}《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诗:“汗巾束頭鬢﹐羶食熏襟抱。”《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聘娘}又拿汗巾替四老爺拂了頭巾。”《西游记》第二六回:“我们走脱了﹐被他趕上﹐把我們就當汗巾兒一般﹐一袖子都籠了去。”【2】腰带。《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上身穿一件大紅縐綢箭袖小襖;腰間繫一條大紅縐綢重穗子汗巾。”《红楼梦》第二八回:“撩衣將繫小衣兒的一條大紅汗巾子解下來﹐送給{寶玉}。”《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袖中帶得有白綾汗巾一條﹐約有五尺多長﹐取出劈半扯開﹐奉與{美娘}裹脚﹐親手與他拭淚。”

  • 汗珠-汉语大词典

    汗珠

    【1】成滴的汗。{晋}{傅咸}《感凉赋》:“汗珠隕於玉體兮﹐粉附身而沾凝。”{茅盾}《子夜》十六:“黄豆大的汗珠从他额角落下。”{宋}{苏轼}《慈湖夹阻风》诗之四:“日輪亭午汗珠融﹐誰識南訛長養功。”《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頭上熱氣騰騰出了黄豆大的一腦門子汗珠子。”

  • 汗馬功-汉语大词典

    汗馬功

    【1】见“汗馬之功”。

  • 汗流浹背-汉语大词典

    汗流浹背

    【1】汗出得多,湿遍脊背。常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且謂我{中國}情形若何﹐真有汗流浹背﹐怒髮上衝者矣。”《後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復朝請。”{唐}{郑谷}《代秋扇词》诗:“汗流浹背曾施力﹐氣爽中宵便負心。”{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亦省作“[汗浹]”。{宋}{陈亮}《上光宗皇帝鉴成箴》:“{靖康}之難﹐言之汗浹。”

  • 汗顔無地-汉语大词典

    汗顔無地

    【1】形容极其羞愧,无地自容。{邹韬奋}《经历》五六:“{中国}人在那里发表抗敌救国的言论倒比{上海}自由得多。这在我们做{中国}人的说来虽觉汗颜无地﹐但却是事实。”《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大同日报>缘起》:“不獨他人言之慚愧﹐即自己言之﹐亦覺汗顔無地也。”

  • 汗牛-汉语大词典

    汗牛

    【1】谓牛运书累得出汗。形容著述或藏书极多。{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修證之法﹐一務實踐;疏釋之書﹐動輒汗牛。”{宋}{俞文豹}《吹剑四录》:“汗牛試卷浩無涯﹐剗盡雷同别一家。”{清}{赵翼}《香牛皮席》诗:“笑我著書曾未寸﹐翻教忝竊汗牛名。”

  • 汗牛充棟-汉语大词典

    汗牛充棟

    【1】{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 其爲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谓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用“汗牛充棟”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宋}{陆游}《冬夜读书有感》诗:“汗牛充棟成何事﹐堪笑迂儒錯用功。”{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三章:“生活书店所出版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清}{昭槤}《啸亭续录·元代稗史》:“{宋}人頗好著述﹐一代小説﹐幾至汗牛充棟﹐今流傳者尚不下數百種。”

  • 汗馬之勞-汉语大词典

    汗馬之勞

    【1】指用马运输的劳累。《战国策·楚策一》:“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糧﹐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里數雖多﹐不費汗馬之勞。”【2】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爲{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鋭﹐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顧反居臣等上﹐何也?’”{唐}{刘禹锡}《请赴行营表》:“自忝藩翰﹐屬時清平﹐無施汗馬之勞﹐但詠‘櫜弓’之什。”《韩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

  • 汗席-汉语大词典

    汗席

    【1】凉席。{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霑黏經汗席﹐颭閃盡油燈。”

  • 汗毛-汉语大词典

    汗毛

    【1】即寒毛。人体表皮上的细毛。{杨朔}《百花山》二:“有个班长带着人钻到敌人肚子里去﹐一宿光景﹐汗毛没丢一根﹐只费一颗手榴弹﹐俘虏五百多人。”{阮章竞}《漳河水》诗:“不准打﹐也不准骂﹐动他根汗毛也犯法。”{{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四十回:“〔{辛在汉}〕打了个寒噤﹐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 汗迹-汉语大词典

    汗迹

    【1】汗水的痕迹。{凌力}《星星草》第十一章一:“{立海}和许多兄弟们在另一门炮前忙碌着﹐又是洗又是擦﹐弄得一个个脸上油泥汗迹混在一块儿﹐都成了花脸。”

  • 汗簡-汉语大词典

    汗簡

    【1】竹简。古代用来书写文字的竹片,亦借指著述。{清}{钮琇}《觚賸·蒋山傭》:“身當史局﹐因事納規﹐造膝之謀﹐沃心之告﹐有急於編摩﹐固不待汗簡奏功﹐然後爲千秋金鑑之獻也。”{元}{袁桷}《偶述末章答继学》诗:“韋編舊學陰陽祕﹐汗簡功深歲月修。”【2】以火炙竹简,供书写所用。{汉}{刘向}《别录》:“殺青者﹐以火炙簡令汗﹐取其青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青﹐亦謂汗簡。”{北周}{庾信}《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子雲}猶汗簡﹐{温舒}正削蒲。”【3】借指史册﹑典籍。《晋书·王湛传论》:“雖崇勳懋績有闕於旂常﹐素德清規足傳於汗簡矣。”《旧五代史·晋书·赵在礼华温琪等传论》:“自{温琪}而下﹐皆服冕乘軒﹐苴茅燾土﹐垂名汗簡﹐諒亦宜焉。”{明}{宋濂}《元故庐陵周府君墓碣铭》:“{秦}火之烈﹐六經中絶﹐我心衋傷兮;汗簡散落﹐後先參錯﹐乃理之常兮。”{严复}《和荆公<適意>》:“鐙火年年作近鄰﹐韋編汗簡苦陳陳。”

  • 汗淋淋-汉语大词典

    汗淋淋

    【1】汗水直流的样子。{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头发短短的﹐汗淋淋的脸红喷喷的。”{{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一:“两人汗淋淋地携了书包走出校门﹐已是将晩的时候了。”{葛振林}《狼牙山跳崖记》:“这时指导员跑得汗淋淋地闯进来。”

  • 汗背心-汉语大词典

    汗背心

    【1】贴身穿的无袖无领的上衣。{鄢国培}《巴山月》第七章五:“〔{余平贵}〕居然哆嗦着脱光了衣服﹐身上只剩下一条内裤和汗背心。”

  • 汗血-汉语大词典

    汗血

    【1】汗与血。{瞿秋白}《文艺杂著·荒漠里》:“汗血虽然‘漂杵’﹐诗人却立在杵上﹐正在乘长风破万里浪。”《孽海花》第二回:“靠了那班舉人﹑進士﹑翰林出身的大元勛﹐拚着數十年汗血﹐斫着十幾萬頭顱﹐把那些革命軍掃蕩得乾乾净净。”{唐}{顾况}《从军记》之二:“殺人蓬麻輕﹐走馬汗血滴。”【2】流汗流血。借指辛劳与奋战。{续范亭}《如是我闻》诗:“抗{日}何所恃﹐忠貞與汗血。鞏固根據地﹐首要在建設。”《後汉书·崔駰传》:“汗血競時﹐利合而友。”{李贤}注:“汗血謂勞力也。”{{曹禺}等}《胆剑篇》第一幕:“有时这一刀的力量﹐确是比千军万马十年辛苦的汗血功劳还重得多啊!”【3】指汗血马。{晋}{葛洪}《抱朴子·文行》:“汗血緩步﹐呼吸而千里。”{明}{焦竑}《焦氏笔乘·陈仁子不知文章宾主》:“汗血空良﹐而駑馬競逐。”【4】汗出如血。{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驥調方汗血﹐蠅點忽成盧。”《史记·大宛列传》:“〔{大宛}〕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種也。”

  • 汗流浹踵-汉语大词典

    汗流浹踵

    【1】见“汗流至踵”。

  • 汗溶溶-汉语大词典

    汗溶溶

    【1】汗流貌。{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汗溶溶似{太真}般浴罷粧。”{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汗溶溶瓊珠瑩臉﹐亂鬆鬆雲髻堆鴉。”

  • 汗漬-汉语大词典

    汗漬

    【1】汗迹。{杨朔}《金字塔夜月》:“今夜我攀上金字塔﹐细细抚摸那沾着古{埃及}人民汗渍的大石头﹐不能不从内心发出连连的惊叹。”{凌叔华}《绣枕》:“{张妈}站在背后打扇子﹐脸上一道一道的汗渍﹐她不住用手巾擦﹐可总擦不干。”【2】汗瘢。《红楼梦》第二八回:“這汗巾子是{茜香國}女國王所貢之物﹐夏天繫着肌膚生香﹐不生汗漬。”

  • 汗血駒-汉语大词典

    汗血駒

    【1】即汗血马。{清}{孙枝蔚}《饮酒廿首和陶韵》之三:“氣若汗血駒﹐耻蒙駑馬名。”{宋}{苏轼}《徐大正闲轩》诗:“君如汗血駒﹐轉盻略{燕}{楚}。”{明}{徐渭}《六昔》诗:“昔乳煦﹐汗血駒;不得已﹐今於菟。”

  • 汗涔涔-汉语大词典

    汗涔涔

    【1】汗流貌。{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曾霆}〕汗涔涔地由通大客厅的门兴奋地急步走来。”{巴金}《春》十五:“四五只彩蝶在她们的头上飞来飞去﹐总不给她们捉到。她们跑得汗涔涔的。”

  • 汗下-汉语大词典

    汗下

    【1】汗流而下。形容惭愧﹑恐惧或焦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义犬》:“抵郡已暮﹐及捫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宋}{苏舜钦}《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靦顔於其間﹐汗下如流漿。”{三国} {魏}{吴质}《答东阿王书》:“{質}小人也﹐無以承命。又所答貺﹐辭醜義陋﹐申之再三﹐然汗下。”

  • 汗漫-汉语大词典

    汗漫

    【1】广大,漫无边际。{宋}{文天祥}《酹江月·南康军和东坡》词:“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汉口後湖诗》:“後湖汗漫無際﹐賊舟楫未具﹐不得渡。”《淮南子·俶真训》:“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应训》:“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高诱}注:“汗漫﹐不可知之也。”后附会为仙人的名字。{晋}{张协}《七命》:“過{汗漫}之所不游﹐躡{章亥}之所未迹。”{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遨}遊太清。”【3】形容漫游之远。{清}{戴名世}《种树说》:“顧種樹又無其資﹐而客遊汗漫不知所底。”{唐}{陈陶}《谪仙吟赠赵道士》:“汗漫東遊黄鶴雛﹐{雲}仙子住清都。”{明}{张煌言}《冬怀》诗之八:“萬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長劍總蹣跚。”{郁达夫}《迷羊》一:“在湖亭里蛰居了几天﹐我就开始作汗漫的闲行。”【4】漫无标准;不着边际。《新唐书·选举志上》:“因以謂按其聲病﹐可以爲有司之責﹐捨是則汗漫而無所守。”{明}{胡道}《<归田诗话>序》:“〔{瞿佑}〕著《詩話》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揚可法之旨﹐非汗漫無稽之詞。”《金史·高汝砺传》:“内外百官所司不同﹐比應詔言事者不啻千數﹐俱不達各司利害﹐汗漫陳説﹐莫能詳盡。”{鲁迅}《热风·估<学衡>》:“所以‘弁言’就是序﹐异于‘杂志迩例’的宣言﹐并为一谈﹐太汗漫了。”

  • 汗塌-汉语大词典

    汗塌

    【1】见“汗褟”。

  • 汗浸浸-汉语大词典

    汗浸浸

    【1】汗水浸湿貌。{姚雪垠}《长夜》三八:“跑了一会儿﹐觉得身上已经汗浸浸的了。”{吉学霈}《一面小白旗的风波》:“他那黑里透红的大脸膛上﹐还汗浸浸的冒着热气。”

  • 汗液-汉语大词典

    汗液

    【1】汗水。{郭小川}《秋歌》之一:“呵﹐秋花﹑秋实﹑秋天的红叶﹐哪一样不曾浸透我们的汗液。”

  • 汗羞-汉语大词典

    汗羞

    【1】因羞惭而流汗。形容极度羞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二商》:“余惑於婦言﹐遂失手足之義。弟不念前嫌﹐增我汗羞。”

  • 汗如雨下-汉语大词典

    汗如雨下

    【1】形容出汗多。《红楼梦》第一〇一回:“〔{鳳姐}〕方轉回身要走時﹐不防一塊石頭絆了一跤﹐猶如夢醒一般﹐渾身汗如雨下。”

  • 汗慄-汉语大词典

    汗慄

    【1】见“汗栗”。

  • 汗牛充屋-汉语大词典

    汗牛充屋

    同“[汗牛充棟]”【1】{清}{方东树}《切问斋文抄书後》:“非要非玄﹐而長並録﹐是《書》不止百篇﹐《詩》不止三百。非惟汗牛充屋﹐不能盡載﹐且適以罔道迷人。”

  • 汗流洽背-汉语大词典

    汗流洽背

    同“[汗流浹背]”【1】{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三:“左右悉聞{齊氏}哀訴之聲﹐驚起來視﹐即{齊氏}汗流洽背﹐精神怳然。”《旧唐书·昭宗纪》:“{昭宗}臨軒自諭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節﹐稱兵入朝﹐不由奏請﹐意在何在?’{茂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對。”

  • 汗血馬-汉语大词典

    汗血馬

    【1】古代西域骏马名。流汗如血,故称。后多以指骏马。《史记·大宛列传》:“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名{大宛}馬曰‘天馬’云。”《汉书·武帝纪》:“四年春﹐貳師將軍{廣利}斬{大宛王}首﹐獲汗血馬來。”{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大宛}舊有天馬種﹐蹋石汗血﹐汗從前肩髆出﹐如血。號一日千里。”{唐}{杜甫}《洗兵马》诗:“京師皆騎汗血馬﹐{回紇}餵肉{蒲萄宫}。”{宋}{苏轼}《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君如汗血馬﹐作駒已權寄。”

  • 汗栗-汉语大词典

    汗栗

    亦作“[汗慄]”【1】因恐惧而出汗。{唐}{柳宗元}《对贺者》:“夫爲天子尚書郎﹐謀畫無所陳﹐而羣比以爲名﹐蒙耻遇僇﹐以待不測之誅。苟人爾﹐有不汗栗危厲偲偲然者哉!”{唐}{赵璘}《因话录·商下》:“思乃父爲吏本縣﹐時常畏長官汗慄。”

  • 汗汗-汉语大词典

    汗汗

    【1】水广大无际貌。{晋}{潘岳}《西征赋》:“其池則湯湯汗汗﹐滉瀁彌漫﹐浩如河漢。”

  • 汗掛-汉语大词典

    汗掛

    亦作“[汗褂]”【1】即汗衫。{明}{沈榜}《宛署杂记·宫禁》:“紅絹彩畫衣一﹐緑絹彩畫汗掛一。”{吉学霈}《田野里的追逐》:“那老汉穿了件白布汗褂﹐一个人正悠闲自在地抽烟。”

  • 汗出洽背-汉语大词典

    汗出洽背

    同“[汗流浹背]”【1】{唐}{沈既济}《任氏传》:“〔家僮〕奔走返命﹐氣吁汗洽。”《汉书·王陵传》:“〔{周勃}〕汗出洽背﹐媿不能對。”亦省作“[汗洽]”。

  • 汗流接踵-汉语大词典

    汗流接踵

    【1】见“汗流至踵”。

  • 汗溝-汉语大词典

    汗溝

    【1】指马的前腋。即前腿和胸腹相连的凹形部位。马疾驰时为汗所流注,故称。{南朝} {宋}{颜延之}《赭白马赋》:“膺門沬赭﹐汗溝走血。”《後汉书·马援传》“備此數家骨相以爲法”{李贤}注引{汉}{马援}《铜马相法》:“腹下欲平滿﹐汗溝欲深長。”{唐}{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诗:“歎爾疲駑駘﹐汗溝血不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