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濕)是什么意思
上漏下濕-汉语大词典
上漏下濕
【1】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庄子·让王》:“{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上漏下濕﹐匡坐而弦。”
久束濕薪-汉语大词典
久束濕薪
【1】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自叙》:“而彼久束濕薪之大多數人﹐猶或曰:‘吾{秦}人而子語我以{越}之肥瘠也。’”
乾啼濕哭-汉语大词典
乾啼濕哭
【1】犹言哭哭啼啼。《北齐书·尉景传》:“神{武}對{景}及{常山君}責{文襄}而杖之﹐{常山君}泣救之。{景}曰:‘小兒慣去﹐放使作心腹﹐何須乾啼濕哭﹐不聽打耶?’”
卑濕-汉语大词典
卑濕
【1】见“卑溼”。
低濕-汉语大词典
低濕
【1】低洼潮湿。{唐}{白居易}《琵琶引》:“住近{湓江}地低濕﹐黄蘆苦竹繞宅生。”{郭沫若}《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一:“或许是南方低湿﹐古器不容易保存的原故吧?”
偎乾就濕-汉语大词典
偎乾就濕
【1】形容母亲抚育幼儿之辛苦。谓幼儿溺床,母亲宁可以身就湿,使小儿卧处常干。《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説不的偎乾就濕﹐成日把你躭心兒來看。”{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説懷躭十月﹐只從小偎乾就濕﹐幾口氣擡舉他偌大﹐便恰似燕子銜食。”
埤濕-汉语大词典
埤濕
【1】低洼潮湿。《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三年》:“使説{曹操}以{許}下埤濕﹐{雒陽}殘破﹐宜徙都{鄄城}以就全實。”【2】低湿的地方。{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東蘠彫胡。”
呴濕濡沫-汉语大词典
呴濕濡沫
【1】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魚……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清}{钱谦益}《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于{趙}氏祖子孫三世矣……菀枯盈虚﹐呴濕濡沫﹐未嘗不相共也。”{清}{钱谦益}《祭姚母文夫人》:“鏃礪道義﹐切磨文章﹐呴濕濡沫﹐蛩巨扶將。”
黴濕-汉语大词典
黴濕
【1】谓受潮霉烂。{清}{魏源}《道光丙戌海运记》:“羣疑朋興﹐葸沓苟安﹐匪曰風颶﹐則曰盗賊;匪曰黴濕﹐則曰侵耗。”
寒濕-汉语大词典
寒濕
【1】见“寒溼”。
束濕-汉语大词典
束濕
【1】见“束溼”。
暑濕-汉语大词典
暑濕
【1】见“暑溼”。
水流濕, 火就燥-汉语大词典
水流濕, 火就燥
【1】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谓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易·乾》:“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各從其類也。”{孔颖达}疏:“此二者以形象相感。水流於地﹐先就濕處;火焚其薪﹐先就燥處。”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水流濕﹐火就燥﹐雖有大力﹐莫之能御。”
水過地皮濕-汉语大词典
水過地皮濕
【1】喻多少也沾一点利益。《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如今没别的﹐‘水過地皮濕’﹐姑娘就是照師傅的話﹐實打實的這麽一點頭﹐算你瞧得起這個師傅了。”【2】喻仅及表面,未能深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5期:“中年教师的工作负担重﹐不可能长时间地坐下来读书﹐若不围绕着科研进修﹐容易形成泛览﹐‘水过地皮湿’。”
水濕-汉语大词典
水濕
【1】水气;潮气。{汉}{陆贾}《新语·资质》:“夫楩柟豫章﹐天下之名木……精捍直理﹐密緻博通﹐蟲蝎不能穿﹐水濕不能傷。”【2】沾水变潮;潮湿。{沙汀}《记贺龙》十六:“现在还是个水湿屋子﹐主要要形成一个战斗中心才对呢。”《元典章·户部七·押运》:“解納金銀﹑疋帛﹑寳鈔諸物到來{大都}﹐檢覷得多有水濕﹐浥變損壞﹐短少數目。”《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一時早見堂屋裏靠西邊那扇大槅窓上水濕了一大片。”【3】因经常坐卧湿地,汗出沾衣或涉水淋雨等引起的病症。《诗·小雅·巧言》“既微且尰”{孔颖达}疏引{三国}{魏}{孙炎}曰:“皆水濕之疾也。”
沾濕-汉语大词典
沾濕
亦作“[沾溼]”【1】谓被淋湿;浸湿。{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靈牀上屏風﹐平生舊物﹐屋漏沾溼﹐出曝曬之。”{叶圣陶}《晓行》:“豆叶上全是露水﹐要沾湿你的衣裳和鞋。”《晋书·光逸传》:“家貧衣單﹐沾湮無可代。”《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是夜﹐{荆公}長吁短歎﹐和衣偃卧﹐不能成寐﹐吞聲啼泣﹐兩袖皆沾濕了。”
沮濕-汉语大词典
沮濕
【1】低洼潮湿。《明史·王治传》:“明年﹐左右有言{南海子}之勝者﹐帝將往幸。{治}率同官諫。大學士{徐階}﹑尚書{楊博}﹑御史{郝杰}等並阻止。皆不聽。至則荒莽沮濕﹐帝甚悔之。”
津濕-汉语大词典
津濕
【1】透湿。{{毕方}等}《千重浪》第十四章一:“两人在泥水里蹚着﹐尽管他们把裤脚卷到大腿﹐也被激起来的水花溅得津湿。”《收穫》1981年第4期:“他走进门﹐脱了雨衣﹐下意识地摸了摸左边的那只衣袖。我也似乎感到有一片津湿﹑冰凉的布贴到了皮肤上。”
洳濕-汉语大词典
洳濕
【1】潮湿。{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五章:“一大群人静静的拥挤在那里﹐地上是洳湿的﹐大家都不管。”
湫濕-汉语大词典
湫濕
【1】低下潮湿。《金史·耨盌温敦思忠传》:“{江淮}間暑熱湫濕﹐不堪久居﹐未能以歲月期也。”
溻濕-汉语大词典
溻濕
【1】浸湿。{杨朔}《分水岭》:“白天走路﹐爬山﹐汗又直冒﹐军衣溻湿一次又一次﹐净是一圈一圈的白渍。”《人民文学》1981年第12期:“诗人早半蹲到台口﹐伸出一大卷汗水溻湿的诗稿。”
潮濕-汉语大词典
潮濕
【1】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清会典事例·兵部一六九·给发军器》:“火藥關繫緊要﹐必須豫備……潮濕地方﹐豫備三年;高燥地方﹐豫備五年。”{曹禺}《雷雨》第二幕:“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濈濕-汉语大词典
濈濕
【1】谓角聚集,耳摇动。形容牛羊多。语本《诗·小雅·无羊》:“爾羊來思,其角濈濈。爾牛來思,其耳濕濕。”{明}{归有光}《褚隐君墓碣》:“草莽廣薦﹐羊牛濈濕。”
潤濕-汉语大词典
潤濕
【1】潮湿;湿润。《逸周书·文传》:“土可犯材﹐可蓄潤濕。”《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爲宫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故聖王作爲宫室。”{茅盾}《子夜》八:“同时幻象在他润湿的眼前浮起来:那娇红的竟不是杜鹃﹐而是他女儿的笑靥。”【2】使湿润。{巴金}《灭亡》第四章:“我要用我底真诚的﹑纯洁的爱底眼泪来润湿它。”
濡濕-汉语大词典
濡濕
【1】犹潮湿。《管子·度地》:“〔當秋三月〕不利作土功之事﹐濡濕日生﹐土弱難成。”{汉}{陆贾}《新语·慎微》:“暴天下之濡濕﹐照四方之晦冥。”《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真人又投身入水﹐即乘黄龍而出﹐衣服毫不濡濕。”{沙汀}《一个秋天晩上》:“身子朝前一耸﹐她就那么恶狠狠地望定所丁;而她的大眼睛濡湿了。”
濕-汉语大词典
濕
“[湿]”的繁体字。《廣韻》失入切,入緝,書。【1】潮湿。与“乾”相对。《易·乾》:“水流濕﹐火就燥。”《韩诗外传》卷五:“德也者……斂乎太陰而不溼﹐散乎太陽而不枯。”{汉}{贾谊}《鵩鸟赋》序:“{長沙}卑濕﹐{誼}自傷悼﹐以爲壽不得長﹐迺爲賦以自廣。”{唐}{许浑}《神女祠》诗:“龍氣石牀溼﹐鳥聲山廟空。”{清}{孙枝蔚}《溉堂六客诗·禅客》:“要看手中楊枝濕﹐賴有門前錫杖從。”【2】沾湿。{唐}{王昌龄}《采莲曲》之二:“{吴}姬{越}豔{楚王}妃﹐争弄蓮舟水溼衣。”{元}{萨都剌}《游会仙宫》诗:“霏霏涼露溼瑶臺﹐半夜吹簫月下來。”{巴金}《家》四:“她自言自语﹐说到这里﹐泪水湿了她的衣裳。”【3】犹迟缓。《吕氏春秋·贵卒》:“力貴突﹐智貴卒。得之則遫爲上﹐勝之則溼爲下。”{高诱}注:“溼猶遲久之也。”{陈奇猷}校释:“溼用爲遲緩之義者﹐乃由於幽溼義所引申。”【4】中医术语。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淫。湿属阴邪﹐流行于夏季。《素问·天元纪大论》:“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5】干燥。《诗·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濕矣。”{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此‘濕’與水濕之‘濕’異義﹐濕亦且乾也。《廣雅》有字﹐云曝也。《衆經音義》引《通俗文》曰:‘欲燥曰。’《玉篇》:‘﹐邱立切﹐欲乾也。’古字假借﹐但以濕爲之耳。”
濕婆-汉语大词典
濕婆
【1】梵语iva的音译,意译“自在”。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为毀灭之神﹑苦行之神﹑舞蹈之神。佛经中称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
濕化-汉语大词典
濕化
【1】佛教语。指湿生与化生。{明}{袁宗道}《论隐者异趣》:“笑獨臂之異﹐而不知兩臂之未嘗不異也;嘆濕化之奇﹐而不知胞胎之未嘗不奇也。”
濕澾澾-汉语大词典
濕澾澾
【1】湿答答。《醒世姻缘传》第四回:“〔{珍哥}〕覺得下面濕澾澾的﹐摸了一把﹐弄了一手焌紫的血。”
濕潤-汉语大词典
濕潤
亦作“[溼潤]”【1】潮湿而润泽。《百喻经·二鸽喻》:“天降大雨﹐果得溼潤﹐還復如故。”{宋}{何薳}《春渚纪闻·陈赡传异人胶法》:“{陳贍}﹐{真定}人。初造墨﹐遇異人傳和膠法﹐因就山中古松取煤﹐其用膠雖不及{常和}{沈珪}﹐而置之濕潤﹐初不蒸﹐則此其妙處也。”{丁玲}《田家冲》:“有些田放了水﹐静静的流着﹐有些刚刚耕过﹐翻着﹐排着湿润的土块。”
濕虀虀-汉语大词典
濕虀虀
【1】潮湿貌。{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康与之重九词》:“重陽日﹐四面雨垂垂……茱萸胖﹐黄菊濕虀虀。”
濕温-汉语大词典
濕温
【1】中医学病名。外感热病之一,古代统属伤寒。后世认为本病由湿蕴于内,再感温邪而成。病情缠绵,病程较长,变症较多,有湿重于热和热重于湿的不同。《难经·五十八难》:“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温﹐有熱病﹐有温病。”《轰天雷》第八回:“不多時﹐醫生來了﹐診過脉﹐説這是濕温﹐來勢尚輕﹐不妨。”
濕痺-汉语大词典
濕痺
【1】中医学病名。痺症类型之一。因风寒湿三邪中以湿邪偏胜,湿性黏腻滞着所致。表现为肌肤麻木,关节重着,肿痛处固定不移。{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痉湿暍》:“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脉沉而細者﹐此名濕痺。濕痺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栾荆》:“大風﹐頭面手足諸風﹐癲癎狂痙﹐濕痺寒冷疼痛。”
濕墊-汉语大词典
濕墊
【1】潮湿。{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江}左假息﹐僻居一隅﹐地多濕墊。”{唐}{元稹}《虫豸诗》序:“洲渚濕墊﹐其動物宜介。”
濕渌渌-汉语大词典
濕渌渌
【1】潮湿貌。{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走的我遍體汗濕渌渌渾如水澆。”{清}{洪昇}《长生殿·进果》:“哎呀﹐頭上濕渌渌的。”{张天翼}《清明时节》六:“他记不起抽烟﹐也没去喝茶﹐手掌上湿渌渌的全是些汗。”
濕姑-汉语大词典
濕姑
【1】指蝼蛄。{唐}{李贺}《昌谷诗》:“嘹嘹濕姑聲﹐咽源驚濺起。”{王琦}汇解:“姑﹐螻蛄也﹐穴土而居﹐下濕糞壤之中尤多﹐故曰濕姑。”
濕疹-汉语大词典
濕疹
【1】一种常见过敏性皮肤病。常发于面部及四肢。症状为皮肤红斑,剧痒,形成丘疹或水疱。愈后常复发。
濕奥-汉语大词典
濕奥
【1】潮湿温暖,暖和。奥,通“燠”。《汉书·李寻传》:“季夏舉兵法﹐時寒氣應﹐恐後有霜雹之災;秋月行封爵﹐其月土濕奥﹐恐後有雷雹之變。”
濕濛濛-汉语大词典
濕濛濛
【1】空气湿润,迷迷茫茫的样子。{杨朔}《家乡》:“火车撒着欢﹐穿过湿蒙蒙的田野﹐奔着{北京}跑去。”
濕生-汉语大词典
濕生
亦作“[溼生]”【1】佛教语。众生形成的四种形态之一。谓从湿而生,如腐肉中生蚤﹑虱之类。{南朝} {梁}{沈约}《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山藪翾飛﹐濕生﹑化生﹐有想﹑無想﹐皆藉今日慈悲﹐咸簉浣濯。”{南朝} {梁}{王僧孺}《忏悔礼佛文》:“介披鱗﹐溼生卵化。八苦六窮﹐三塗五道。”《法苑珠林》卷八九引《般若经》:“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濕生﹐四者化生……三者濕生﹐所謂蚤﹑虱﹑蟻子之類。”{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绪言:“凡胎生﹑濕生﹑卵生﹑化生之萬形千彙﹐亦皆與我耳目相接﹐魂知相通﹐愛磁相攝﹐而吾何能恝然!”
濕雲-汉语大词典
濕雲
【1】湿度大的云。{唐}{李颀}《宋少府东溪泛舟》诗:“晩葉低衆色﹐濕雲帶繁暑。”{瞿秋白}《赤都心史》二八:“满天湿云飞舞﹐瘦叶时时经风细吟。”
濕津津-汉语大词典
濕津津
【1】形容潮湿的样子。《水浒传》第二一回:“緊閉星眸﹐直挺挺尸横席上;半開檀口﹐濕津津頭落枕邊。”{西戎}《纠纷》:“她咬了咬牙﹐忍住难受﹐拭了一下湿津津的眼皮。”
濕家-汉语大词典
濕家
【1】中医称患湿气病的人。《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痉湿暍>》:“濕家之爲病﹐一身盡疼﹐發熱﹐身色如熏黄也。”注:“濕家﹐謂病濕之人。”
濕淋淋-汉语大词典
濕淋淋
【1】形容物体潮湿,液体连续下滴的样子。{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我只見黑黯黯天涯雲布﹐更那堪濕淋淋傾盆驟雨。”{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风炉支着挡板﹐露出光亮﹐照见{吴天宝}左腿那条裤子湿淋淋的﹐叫血渗的稀透。”{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五章:“他跑得满头大汗﹐衣服湿淋淋的。”
濕熱-汉语大词典
濕熱
【1】潮湿闷热。{茅盾}《追求》三:“空间是重淀淀的铅色﹐湿热的南风时时吹来。”【2】中医称温病的一种。表现为发热﹑头痛﹑身重而痛﹑腹满少食﹑小便短赤而黄﹑舌苔黄腻等。
濕哭乾啼-汉语大词典
濕哭乾啼
【1】哭哭啼啼。{清}{赵翼}《七十自述》诗:“{羲之}樂死從今定﹐濕哭乾啼總不知。”
濕洳-汉语大词典
濕洳
【1】低湿。{沈从文}《黑夜》:“当两人听到船已摇近苇边时﹐都伏在湿洳的地面﹐掏出盒子枪瞄准了桨声所在一方﹐心里沉沉静静。”
濕風-汉语大词典
濕風
【1】潮湿的风。{南朝} {梁}{庾肩吾}《从驾喜雨》诗:“濕風含酒氣﹐陰雲助麥寒。”{茅盾}《虹》十:“从永安公司的屋顶花园﹐正当十字街头﹐撒下无数红的黄的白的传单来﹐被湿风吹着在满天里飞。”
濕疫-汉语大词典
濕疫
亦作“[溼疫]”【1】受暑热与湿气而引起的疾病。《史记·南越列传论》:“{隆慮}離溼疫﹐{佗}得以益驕。”
濕銀-汉语大词典
濕銀
【1】形容镜光。{唐}{李商隐}《河阳诗》:“濕銀注鏡井口平﹐鸞釵映月寒錚錚。”{冯浩}笺注:“濕銀﹐鏡光。井口﹐鏡形。”【2】指水中月光。{宋}{范成大}《顷乾道辛卯岁三月望夜》诗:“三更半醉吹笛去﹐櫂入濕銀天鏡中。”
濕撾撾-汉语大词典
濕撾撾
【1】犹湿漉漉。{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折:“怎麽濕撾撾的﹐有些月色我試看則。兩手鮮血﹐不知甚麽人殺了梅香?”
濕濕-汉语大词典
濕濕
【1】小解。{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王獸醫}云:‘嬸子﹐我要濕濕去。’”
濕潤潤-汉语大词典
濕潤潤
【1】潮湿的样子。{老舍}《月牙儿》二二:“我的泪很容易下来﹐可是我设法不哭﹐眼终日老那么湿润润的。”{丁玲}《法网》:“鹅卵石的路上﹐经年是湿润润的﹐又常有些烂泥﹐粘在那上面。”
濕浸浸-汉语大词典
濕浸浸
【1】潮湿貌。{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則見濕浸浸血污了舊衣裳﹐多應是磣可可的身躭着新棒瘡。”{元}{汤式}《元日朝贺·滚绣球》套曲:“赤羽旗疎剌剌風尚高﹐丹陛階濕浸浸雪未消。”{明}{金銮}《那吒令·朱企斋园亭赏大红牡丹》套曲:“纔出的洞户﹐濕浸浸露凉。”
濕答答-汉语大词典
濕答答
【1】形容潮湿的样子或给人以潮湿的感觉。《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今晩裡面有些濕答答的。”{邹荻帆}《走向北方》诗:“贴在背上的﹐是湿答答的汗衣。”
濕漉漉-汉语大词典
濕漉漉
【1】潮湿貌。《水浒传》第五四回:“〔{李逵}〕又去這邊摸時﹐底下濕漉漉的﹐没下脚處。”《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條褲子濕漉漉的﹐塌在身上﹐叫人怎麽受呢!”{曹禺}《雷雨》第四幕:“{蘩漪}由中门不做声地走进来﹐雨衣上的水还在往下滴﹐颜色惨白﹐鬓发湿漉漉的。”
濕痹-汉语大词典
濕痹
同“[濕痺]”亦作“[溼痹]”【1】{晋}{葛洪}《抱朴子·喻蔽》:“若以所言不純﹐而棄其文﹐是治珠翳而剜眼﹐療溼痹而刖足。”
濕度-汉语大词典
濕度
【1】指大气或物质中所含水份的多少。{刘厚明}《小雁齐飞》第一幕:“下雨以前空气的湿度大﹐气压低。”
濕濁-汉语大词典
濕濁
【1】潮湿混浊。{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治水五行》:“七十二日土用事﹐其氣濕濁而黄。”
濕婆僊-汉语大词典
濕婆僊
【1】即{湿婆}。{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國王與{濕婆僊}立廟﹐圖其形像﹐以金傅之。”濕﹐一本作“渥”。
濕季-汉语大词典
濕季
【1】雨季。近赤道地区晴天与雨天往往各绵延半年,故一年之中可分干湿两季。
濕肉伴乾柴-汉语大词典
濕肉伴乾柴
亦作“[溼肉伴乾柴]”【1】谓挨棒打。{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替别人溼肉伴乾柴﹐没人情官棒好難捱。”{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但得他不駡我做絶户的{劉員外}﹐只我也情願濕肉伴乾柴。”
濕漬漬-汉语大词典
濕漬漬
【1】湿漉漉。{艾芜}《山峡中》:“衣和裤上的血迹﹐有的干了﹐有的还是湿渍渍的。”
濕氣-汉语大词典
濕氣
【1】潮湿之气。《管子·幼官》:“治濕氣﹐用九數。”{清}{查慎行}《山庄杂咏》:“不知濕氣消何處﹐萬竈炊烟萬帳燈。”{吴组缃}《山洪》十七:“我淋了雨﹐我要驱驱湿气。”【2】指湿疹﹑手癣﹑脚癣等病症。{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狗医》:“有鄉人患濕氣﹐一腿甚紅腫﹐不知其所由﹐來以示{姜}。”如:他患湿气已经多年﹐请了不少医生治疗都未见效。
濕響-汉语大词典
濕響
亦作“[溼響]”【1】谓声响低沉。{金松岑}《心声》:“若夫席酣履適﹐袌獨以爲至﹐腐音溼響﹐纖態仄調﹐讋鯨呿於哇鳴﹐諧鳳吹於蚓竅。”
濕-汉语大词典
濕
“[湿]”的繁体字。《集韻》席入切,入緝,邪。【1】通“[隰]”。《集韵·入缉》:“隰﹐《説文》:‘坂下溼也。’亦姓﹐或作濕隰﹐古作■。”{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李翕析里橋郙閣頌”:“凡入聲合部中﹐從合﹑從及﹑從立﹑從集﹑從從之字﹐古聲皆在緝部﹐故‘溼’從‘‘’省聲﹐而‘原隰’之‘隰’亦從從聲也。‘原隰’之‘隰’﹐與‘{洓}{濕}’之‘濕’﹐皆從從聲。故隰字亦通作‘濕’。《漢書·地理志》‘{西河郡}{隰成縣}’《王子侯表》作‘濕成’。”【2】通“[]”。低下。《荀子·修身》:“卑濕重遲貪利﹐則抗之以高志。”{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一》:“卑濕﹐謂志意卑下也。《説文》:‘﹐下入也。’《論衡·氣壽篇》曰:‘兒生號啼之聲﹐鴻朗高暢者壽﹐嘶喝濕下者夭。’是濕爲下也。﹑濕古字通。”
濕-汉语大词典
濕
“[湿]”的繁体字。《集韻》悉協切,入帖,心。【1】古人名用字。《穀梁传·襄公八年》:“{鄭}人侵{蔡}﹐獲{蔡公子濕}。”{陆德明}释文:“{公子濕}﹐本又作‘隰’﹐又音燮。”按﹐《春秋·襄公八年》作“{公子燮}”。
濕-汉语大词典
濕
“[湿]”的繁体字。《廣韻》他合切,入合,透。【1】古水名。《後汉书·郡国志四》:“{平原郡}……{高唐}{濕水}出。”{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李翕析里橋郙閣頌”:“{洓}{漯}之漯﹐《説文》本作﹐隸省作濕﹐又作漯。其右邊作累者﹐省絲爲糸﹐又變曰爲田耳。”
濕-汉语大词典
濕
“[湿]”的繁体字。《集韻》叱入切,入緝,昌。【1】见“濕5濕”。
濕下-汉语大词典
濕下
亦作“[溼下]”【1】指声音低微。{汉}{王充}《论衡·气寿》:“兒生﹐號啼之聲﹐鴻朗高暢者壽﹐嘶喝溼下者夭。”
濕薄-汉语大词典
濕薄
【1】低劣。{宋}{王禹偁}《江州广宁监记》:“夫百貨所聚﹐必以一物主之。金玉﹐重寶也﹐滯於流布;粟帛﹐要用也﹐濫於濕薄。”
濕濕-汉语大词典
濕濕
【1】牲畜耳朵摇动貌。《诗·小雅·无羊》:“爾牛來思﹐其耳濕濕。”{毛}传:“呞而動其耳﹐濕濕然。”{陆德明}释文:“濕﹐始立反;又尸立反;又處立反。”{清}{孙枝蔚}《牛饥纪事二十二韵》:“惟思耳濕濕﹐敢唱夜漫漫。”【2】浪涛开合貌。《文选·木华<海赋>》:“驚浪雷奔﹐駭水迸集﹐開合解會﹐瀼瀼濕濕。”{李善}注:“瀼瀼濕濕﹐開合之貌。”
濕陰-汉语大词典
濕陰
【1】{汉}侯国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濕陰}{定侯}{昆邪}。以{匈奴}{昆邪王}將衆十萬降侯。”{颜师古}注:“濕音吐合反。”
推乾就濕-汉语大词典
推乾就濕
同“[推燥居濕]”【1】{明}{徐■}《杀狗记·孙荣奠墓》:“三年乳哺恩愛深﹐推乾就濕多勞頓。”{郭沫若}《虎符》附录《写作缘起》:“推干就湿﹐画荻和丸之类﹐都是儿女小时的事。”
推燥居濕-汉语大词典
推燥居濕
【1】把干燥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幼儿便溺后的湿处。极言抚育幼儿的辛劳。《孝经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居濕﹐絶少分甘。”《太平御览》卷七三九引{晋}{皇甫谧}《自序》:“{士安}每病﹐母輒推燥居濕﹐以複易單。”《後汉书·独行传·李善》:“親自哺養﹐乳爲生湩﹐推燥居濕﹐備嘗艱勤。”
煨乾避濕-汉语大词典
煨乾避濕
【1】见“煨乾就濕”
煨乾就濕-汉语大词典
煨乾就濕
【1】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元}{李五}《虎头牌》第三折:“俺兩口兒雖不曾十月懷躭﹐也曾三年乳哺﹐也曾煨乾就濕﹐嚥苦吐甘。”{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體分﹐煨乾就濕母艱辛。”亦作“[煨乾避濕]”。{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生下這孩兒﹐十月懷胎﹐三年乳哺﹐嚥苦吐甜﹐煨乾避濕﹐不知受了多少辛苦。”
燥濕-汉语大词典
燥濕
【1】见“燥溼”。
惡濕居下-汉语大词典
惡濕居下
【1】讨厌潮湿,却又自处于低洼之地。比喻明知不可而不能改。《孟子·公孙丑上》:“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
祛濕-汉语大词典
祛濕
【1】中医学用语。消除湿邪的统称。分化湿﹑利湿﹑燥湿等法。
相呴以濕-汉语大词典
相呴以濕
【1】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庄子·大宗师》:“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氣相濕。”后以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稀濕-汉语大词典
稀濕
【1】很湿。如:他下班路上赶上了一场雷阵雨﹐身上淋得稀湿。
積濕-汉语大词典
積濕
【1】指寒湿积久之疾。{清}{恽敬}《答赵青州书》:“得手書﹐知左手足枯重﹐急切未愈……然{關}右風高﹐可愈積濕﹐何遽至如此?”
穢濕-汉语大词典
穢濕
【1】污浊而潮湿。{唐}{李商隐}《杂纂》:“茅屋下穢濕。”
痹濕-汉语大词典
痹濕
【1】由湿气侵入肌体而导致肢节疼痛﹑麻木的病。{晋}{葛洪}《抱朴子·至理》:“菖蒲乾薑之止痹濕。”
裝乾濕-汉语大词典
裝乾濕
【1】旧时妓院中的行话。指仅以干湿两种果品招待嫖客而不留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正在聽得高興﹐忽然聽見‘裝乾濕’三個字﹐又是不懂。{繼之}道:‘化一塊洋錢去坐坐﹐妓家拿出一碟子水果﹑一碟子瓜子來敬客﹐這就叫做裝乾濕。’”
精濕-汉语大词典
精濕
【1】完全湿透。{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你给我起来﹐屋里精湿的﹐躺什么劲儿!”{柳溪}《爬在旗杆上的人》:“只有已经成熟等待收割的庄稼还在雨里站着﹐淋得精湿。”
蒸濕-汉语大词典
蒸濕
【1】热而潮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抱香履》:“〔抱香履〕夏月納之﹐可禦蒸濕之氣﹐出{扶南}{大秦}諸國。”{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南方春夏梅雨蒸濕﹐墨皆膠敗﹐滯筆而無光。”《明史·成祖纪一》:“時{燕}連失大將﹐{淮}土盛暑蒸濕﹐諸將請休軍{小河}東﹐就麥觀釁。”
軟濕-汉语大词典
軟濕
【1】柔软, 湿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菹藏生菜法》:“木耳菹:取棗﹑桑﹑榆﹑柳樹邊生﹐猶軟濕者﹐煮五沸。”{唐}{韩愈}《答道士寄树鸡》诗:“軟濕青黄狀可猜﹐欲烹還唤木盤迴。”
迴乾就濕-汉语大词典
迴乾就濕
【1】谓母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慈母德﹐實堪哀﹐十月三年受苦灾;冒熱衝寒勞氣力﹐迴乾就濕費心懷。”
雨濕-汉语大词典
雨濕
亦作“[雨溼]”【1】指阴雨天。{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煩寃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仇兆鳌}注:“{後漢}{陳寵}爲太守﹐{洛陽城}每陰雨常有哭聲。”一本作“雨溼”。{晋}{王羲之}《杂帖四》:“月半﹐念足下﹐窮思深至﹐不可居忍。雨溼﹐體氣各何如?”
霉濕-汉语大词典
霉濕
【1】受潮发霉。{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立局》:“用柴木墊高通氣﹐以免霉濕。”
陰濕-汉语大词典
陰濕
【1】阴暗潮湿。{清}{孙枝蔚}《蚁子》诗:“所以避陰濕﹐正恐生蝝蚳。”《吴子·应变》:“凡用車者﹐陰濕則停。”{许杰}《旅途小记》:“房子是破败﹑黑暗﹐而且是阴湿的。”
飲濕-汉语大词典
飲濕
【1】润湿嘴巴。谓饮酒不求尽兴。{宋}{苏轼}《岐亭》诗之四:“三年{黄州}城﹐飲酒但飲濕。”{宋}{陆游}《岁晩盘樽索然戏书》诗:“名酒不來惟飲濕﹐長魚難覓且焚枯。”
風濕-汉语大词典
風濕
【1】中医病名。属痺症一类,指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症见头痛﹑发热﹑微汗﹑恶风﹑身重﹑小便不利﹑骨节痠痛﹑不能屈伸等。{汉}{王充}《论衡·道虚》:“凡人禀性﹐身本自輕﹐氣本自長﹐中於風濕﹐百病傷之﹐故身重氣劣也。”{宋}{叶適}《夫人陈氏墓志铭》:“比寡居而病風濕﹐沉廢逾二十年。”《敦煌曲子词·定风波》:“風濕傷寒脈緊沈﹐遍身虚汗似湯淋。”
風濕病-汉语大词典
風濕病
【1】一种慢性而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较冷而潮湿的地区。心脏被侵犯时,心肌发炎,出现杂音﹑心慌﹑心跳过快等症状。关节被侵犯时,关节有局部红肿﹑剧痛等症状。
黦濕-汉语大词典
黦濕
【1】谓受潮发霉。{清}{魏源}《筹漕篇上》:“而此三者之人所挾海爲難者亦有三:曰風濤﹐曰盜賊﹐曰黦濕。”{清}{魏源}《<海运全案>序》:“其以海代河﹐商代官﹐必待我{道光}五年乘天時人事至順而行之﹐故無風濤﹑盜賊﹑黦濕之疑也。”
黏濕-汉语大词典
黏濕
【1】黏糊潮湿。《宋书·范晔传》:“〔{范曄}〕撰《和香方》﹐其序之曰:‘麝本多忌﹐過分必害;沈實易和﹐盈斤無傷。零藿虚燥﹐詹唐黏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