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原)是什么意思
被告←→原告-反义词词典
被告←→原告bèigào-yuángào
【词性】:名
被告:在刑事或民事案件中被控告的人。
原告:向法院提出诉讼的人或机关、组织。
【例】 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如此等等。(毛泽东:《矛盾论》)
被告人←→原告人-反义词词典
被告人←→原告人bèigàorén-yuángàorén
【词性】:名
被告人:被告。
原告人:原告。
【例】 原告人张明向法院控诉被告人犯有故意伤害罪。
还原←→氧化-反义词词典
还原←→氧化huányuán-yǎnghuà
【词性】:动
还原:物质的原子获得电子的化学反应,亦即物质与氢化合或失去氧原子的过程。
氧化:物质的原子失去电子的化学反应,亦即物质跟氧化合的过程。
寄籍←→原籍-反义词词典
寄籍←→原籍jìjí-yuánjí
【词性】:名
寄籍:长期离开本籍,居住外地,附于外地的籍贯。
原籍:原先的籍贯。
【例】 上海只是他的寄籍,他的原籍在福州。
客籍←→原籍-反义词词典
客籍←→原籍kèjí-yuánjí
【词性】:名
客籍:寄居的籍贯。
原籍:原来的籍贯。
【例】 他原籍上海,客籍福建省福州市。
原本←→抄本-反义词词典
原本←→抄本yuánběn-chāoběn
【词性】:名
原本:底本;原稿。
抄本:抄写的本子。
【例】 古代历史书籍,经一道翻译或改编以后,在内容上、文字上不可避免地有些出入增损。如果想找到比较真实的更为可靠的史料,便须努力读原本古书,或者多参考原始材料。(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其中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省文化局戏曲研究所有完整抄本珍藏,福建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不完整。(张文玲:《我国古籍之最》)
原谅←→责怪-反义词词典
原谅←→责怪yuánliàng-zéguài
【词性】:动
原谅:容忍过失、错误或疏忽,不加责备或惩罚。
责怪:埋怨;责备。
【例】 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鲁迅:《呐喊·社戏》) 当时我并没有想到,现在回想往事,我不能不责备自己关心他实在不够。(巴金:《我的哥哥李尧林》)
原料←→成品 产品-反义词词典
原料←→成品 产品yuánliào-chéngpǐn chǎnpǐn
【词性】:名
原料:工厂中没有经过加工制造的材料,如矿砂、棉花等。
成品:加工后可以向外供应的产品。
产品:生产出来的物品。
【例】 中央领导机关是一个制造思想产品的工厂,如果不了解下情,没有原料,也没有半成品,怎么能够制造出产品?有的东西,地方上已经制成成品,中央领导机关就可以在全国加以推广。(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
原诉←→反诉-反义词词典
原诉←→反诉yuánsù-fǎnsù
【词性】:名
原诉: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对原告提出反诉时,称原告提出的诉讼为原诉。
反诉:在同一诉讼中,被告向法院对原告提出的诉讼。
【例】 原诉是王兴告周金犯有贪污罪,反诉是周金告王兴犯有诬谄罪,谁是谁非,法院正在审理之中。
原文←→译文-反义词词典
原文←→译文yuánwén-yìwén
【词性】:名
原文:翻译时所根据的文章。
译文:翻译成的文章。
【例】 原文的思想内容,即概念,是原文词语结合起来表示的,这种结合就是概念的语言表现形式。翻译就是把原文词语表达的概念用译文语言形式正确地再现出来。(郑泽生等编著:《俄汉翻译教程》)
原因←→结果-反义词词典
原因←→结果yuányín-jiéguǒ
【词性】:名
原因:造成某种结果的条件。
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
【例】 这封来信对于林白水的为人和被害的原因,都提出了询问。(马南邨:《林白水之死》) 我完全没料想到,这场竞赛的结果竟会是这样!(任斌武:《开顶风船的角色》)
原作←→译本 译作-反义词词典
原作←→译本 译作yuánzuò-yìběn yìzuò
【词性】:名
原作:著作的原本。
译本:翻译成另一种文字的本。
译作:译本。
【例】 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言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等。(张培基等编:《英汉翻译教程》) 复译,就是一种外国作品可以有几种译本。通过几种译本的比较鉴别,就可以舍劣择优,活跃翻译阵地,提高译品的质量。(郑泽生等编著:《俄汉翻译教程》) 林纾的翻译方法当然是不足取的,但他的译作众多,在当时的条件下,对于我国读者了解西欧各国的社会生活,起过有益的作用。(同上)
原作←→脚本-反义词词典
原作←→脚本yuánzuò-jiǎoběn
【词性】:名
原作:改写本所依据的原文。
脚本:表演曲艺、戏剧,摄制电影等所依据的本子。
【例】 双十节快到了,学校里要演剧。脚本早已选定了《娜拉》,但是没有人肯担任中间的那个重要女角林敦夫。(茅盾:《虹》) 《红灯记》是一部原作《革命自有后来人》改编的。
本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本原běn yuán
【释义】:
哲学上指一切事物的最初的根源或构成世界最根本的实体。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两种观点的斗争推进了哲学的发展,构成了哲学史的基本内容。
九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九原jiǔ yuán
【释义】:
犹九泉,黄泉。《旧唐书·李嗣业传》:“忠诚未遂,空恨于九原。”宋·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清·龚自珍《乙酉除夕梦返故庐见先母及沈氏姑母》:“醒犹闻絮语,难谢九原心。”
九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九原jiǔ yuán
【释义】:
即九州。《国语·周语下》:旧曰九原,宅居九隩。”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清·孔尚任《桃花扇·沈红》:“跨上百骡鞯空江野路,哭声动九原。”又指“黄泉”,见该条。
屈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屈原qū yuán
【释义】: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之楚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博古通今,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曾佐楚怀王内修政治,外抗强秦。后因遭谗,两次流放。终因不忍看国家沦亡,投汨罗江以身殉节。其诗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吸取民间文学艺术营养,运用新的形式和优美的语言,融汇神话,望造出许多鲜明的形象。寄寓理想,表达爱憎,使作品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给后世文学以深刻的影响。流传下来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原畴-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原畴yuán chóu
【释义】:
即原田。汉·王粲《从军诗》之五:“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
原陆-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原陆yuán lù
【释义】:
原野,田地。汉·张衡《东京贼》:“乘舆巡乎岱岳,劝稼穑于原陆。”晋·葛洪《抱朴子·正郭》:“虽在原陆,犹恐沧海横流,吾其鱼也。”唐·柳宗元《田家》诗之三:“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原田-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原田yuán tián
【释义】:
原野上的田地。《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杜预注:“高平曰原,喻晋军美盛若原田之草。”唐·张九龄《奉和圣制张龙斋祭》诗:“沛然时雨,雨我原田。”
原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原畇yuán yún
【释义】:
原野上平坦的田地。畇,田地平坦的样子。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南郊礼天地,东野辟原畇。”
鴒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鴒原líng yuán
【释义】:
喻兄弟。鸰,即鹡鴒,本为水鸟。“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谓鹡鴒本应在水中,况在高原,失其所处,因而飞鸣求其同类,比喻兄弟如有急难须互相救助,亦如鹡鸰失所,飞鸣求其类。后因以“鴒原”为兄弟的代称。唐·杜甫《赠韦左丞丈济》诗:“鴒原荒宿草。”参见“脊令”条。
在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在原zài yuán
【释义】:
指兄弟。语本《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北齐书·元坦传》:“汝何肆其猜忌,忘在原之义?”《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七年》:“太宗保字螟蛉,剿拉同气,既迷在原之天属,未识父子之自然。”参见“脊令”、“鴒原”,各条。
原禽-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原禽yuán qín
【释义】:
雉的别称、谓栖息于原野之禽。晋·潘岳《谢雉赋》:“恐吾游之晏起,虑原禽之罕至。”李善注:“原禽,雉也。雉不处下湿,故曰原禽。”清·厉荃《事物异名录·禽鸟上·雉》转引明·彭大翼《山堂肆春》:“雉性不处下湿,故一名原禽。”
原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原野yuán yě
【释义】:
亦作“原壄。”平野旷野。《国语·鲁语上》:“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吕氏春秋·季春记》:“循行国邑,周视原野。”高诱注:“广平曰原,郊外曰野。”《楚辞·九歌·国殇》:“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壄。”壄,古“野”字。宋·陆游《荞麦初熟刈者满野喜而作》诗:“城南城北如铺雪,原野家家种荞麦。”
寒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寒原hán yuán
【释义】:
指冬天的原野。谓冷落寂静。《宋书·邓琬传》:“云罗四掩,霜锋交集,犹劲飙之拂细草,烈火之扫寒原,燋卷之形,昭然已著。”劲飙,强劲的风。宋·梅尧臣《依韵和载阳郊外》:“路绕寒原古,烟横远戍迷。”明·文征明《过文定公东庄》诗:“空余列榭依流水,独上寒原眺古城。”
平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平原píng yuán
【释义】:
广阔平坦的原野。《左传·桓公元年》:“秋,大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汉·王粲《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唐·方于《哭秘书姚少监》诗:“晓向平原哭葬礼,悲风吹雨湿铭旌。”又指战国时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和晋陆机平原内史。
修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修原xiū yuán
【释义】:
广阔的原野。《北史·萧大圜传》:“面修原而带流水,倚郊甸而枕平皋。”
周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周原zhōu yuán
【释义】:
广阔的原野。明·何景明《七述》:“神都天府之围,四通五达之关,缭以濬堑,袤以周原。”又指周城的原野,即周室的发祥之地。
中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中原zhōng yuán
【释义】:
广义指整个黄河流域,狭义指今河南一带。三国·诸葛亮《出师表》:“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原-古汉语虚词词典
原yuán
副词
一、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或情况原本如此。义即“本来”、“本”、“原来”。①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李义山诗集·无题》)②甘贫原是道,苦学不为名。(《全唐诗·薛能:赠隐者》)③去那城中箭桥左侧,有个官人,姓刘,名贵,字君荐。祖上原是有根基的人家,到得君荐手中,却是时乖运蹇。(《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时乖运蹇(jiǎn):时运不济,不顺利。④晁错原无罪,和衣东市中。(《全元散曲·张养浩:双调·广东原》)⑤一个年纪小的妇人,正是蒋门神初来孟州新娶的妾。原是西瓦子里唱说诸般宫调的顶老。(《水浒传·第二十九回》)——顶老:歌舞女子的别称。
二、表示情况没有变化,一仍其旧。义即“仍”、“仍旧”。①梦时有时枪下卧,觉来原在鼙鼓边。(《敦煌变文集·季布诗咏》)——觉来:睡梦醒来。②虽无诸葛卧龙冈,原有严陵钓鱼矶。(《全元散曲·马致远:般涉调·哨遍》)——诸葛卧龙冈:三国时诸葛亮曾隐居卧龙冈。严陵钓鱼矶:东汉严光,字子陵,省称严陵。少时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光武帝位以后,严陵易姓埋名隐遁,刘秀遣人觅访,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隐居于富春山,后人称他钓鱼的地方为严陵山或严陵钓台。
原本-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原本yuánběn
原书;底本;原稿——简本(这是~,和原本不完全相同。)、摹本。
原告-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原告yuángào
向法院提出诉讼的人或机关、团体——被告(最近审理的一件民事案件中,原告和~竟然是两兄弟。)
原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原籍yuánjí
原先的籍贯——客籍、寄籍(原籍江苏,~辽宁。)
原料-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原料yuánliào
指工厂中没有经过加工制造的材料——成品(原料和~要分别储存)
原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原配yuánpèi
见〔元配〕
原诉-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原诉yuànsù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对原告提出反诉时,称原告提起的诉讼为原诉——反诉
原文-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原文yuánwón
翻译时所根据的词句或文章——译文(~的内容要忠实于原文)
原形毕露-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原形毕露yuánxíngbìlù
本相完全显露出来,常用以指(坏人)露出真实面目——匿影藏形(这个匪徒一直乔装打扮~,今天终于原形毕露了。)
原因-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原因yuányīn
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结果(查明造成这种~的原因)
原由-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原由yuányóu
原因——结果(不要把原由与~弄颠倒了)
原主-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原主yuánzhǔ
原来的所有者——新主
本原-古语词今用词典
本原běnyuán
根源。周朝继夏朝、商朝之后而有广大的国土。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是周朝最早的四位君主,他们分封同母兄弟为诸侯,其目的是要共建周室,不让其毁灭,并守护边疆,不让戎狄外族侵入。而甘国大夫与晋国大夫互相争斗,周王派詹桓伯大夫去晋国,对晋国加以责备。周王称晋惠公为伯父,责备其将陆浑之戎从瓜州迁入伊川,使之威逼周室姬姓之国。陆浑之戎进入郊区,占取中原,这是谁的罪过?后稷创立的天下,让戎人割据,这不是使我为难吗?“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我对于伯父来说,犹如衣服有冠冕,树木有根,流水有源,老百姓有谋主。)晋国本是保护周室之国,如若伯父裂冠毁冕,拔木塞源,专断而去掉谋主之职责,心目中已没有我周天子,那戎、狄眼里就更没有我了。(《左传·昭公九年》)后引申为:事物的根本。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根源。柳亚子《胡寄尘诗序》:“今日诗道之弊,其本原尚不在此。”
②事物的根本。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还在汉昭帝时,有所谓贤良文学的儒生,代表下层豪强力争盐铁私营权,以为这是致太平的本原。朝廷放弃盐铁业,天下就会太平。”
原先……后来(现在)……-关联词语词典
原先……后来(现在)……
“原先”、“后来(现在)”都是副词。连用构成“原先……后来(现在)……”的格式,表示时间先后的承接关系。“原先”,有“当初”、“原来”的意思,强调某一事物出现在先,多用于书面。“后来”表示另一事物出现在后;“现在”表示另一事物出现在说话时的当今,承接上文,二者都有回顾和对比的意味。例如:
①只是原先是憎恶这熟识的本阶级,毫不可惜它的溃灭,后来又由于事实的教训,以为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却是的确的。(鲁迅《二心集·序言》)
②原先整天门庭若市,现在却“门前冷落车马稀”。(冯骥才《雕花烟斗》)
本来 原来 原-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本来 原来 原
本来běnlái20原来yuánlái20原yuán20
形容词。表示本有的。
“本来”强调作为本身的一种特质而具备着的;常同“面目”搭配组合。例如:“我们只是希望对历史和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都还以本来的面目”(《文艺报》,1979,11、12);“人既然不是神,按照人物的本来面目作历史的真实的描摹,正是艺术的现实主义所要求的”(《人民日报》,1979.12.10)。
“原来”强调改变之前所具备的。例如:“我还是照原来的教吧”(田汉:《关汉卿》);“不见你五年了,你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什么改变”。
“原”和“原来”意思一致;本是文言词,现已可出现于口语而逐渐失去文言的性质,但仍多在书面语里使用,有书面语色彩;一般直接修饰单音名词,后面不能带助词“的”。例如“使我大为惊异,这幅作品竟是复制的,并非原画,荣宝斋的技术简直到了乱真的地步”;“欲救民国,所可采者惟有两途:其一则为维持原状……其二则重新开始革命事业”(《孙中山选集》)。
本来 本 原 原本 原来-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本来 本 原 原本 原来
本来běnlái20本běn156.157原yuán20 原本yuánběn100原来yuánlái20
副词。表示“先前是如此地”的意思。
“本来”强调先前本身的状况。例如:“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本质上还有一些缺点”(鲁迅:《阿Q正传》);“本来是蛇虫蜿蜒、荆榛遍地的荒凉小岛,经过他们付出艰苦劳动,在上面建起了坚固的营房”(秦牧:《长河浪花集》);“我们本来对她了解很不够”(黄宗英:《大雁情》);“还需要指出,在新的一代知识分子中,大多数人本来就是劳动人民的子弟”(《人民日报》,1979.11.28)。
“本”和“本来”意思一致,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我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有官本不重,无官身更轻。’”(郭沫若:《洪波曲》);“我这次到松花江畔,本是顺便找我的俄文馆同学——一个船长,可惜他没有在那里”(《瞿秋白文集》,第一卷);“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鲁迅:《呐喊·自序》)。
“原”侧重于原先如何。例如:“他原想说‘本来就是小事’,但临时又觉得不妥当,便打算改作‘本来就总有方式妥协’”(茅盾:《子夜》);“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原是应该极注意的”(鲁迅:《阿Q止传》)。
“原本”兼强调“本”和“原”所强调或侧重的意思;有书面语色彩,北方口语里一般不用,书面语里也较少用。例如:“他……吩咐老伴热一壶酒,切一盘熟肉。我忙加以拦阻,二兰妈说:‘这原本是准备明天办喜事的,现成。’”(《小说月报》,1980,3);“她原本是个好姑娘,挺聪明,挺义气的,只因穷,才跳下了苦海”(《花城》,第一集,1979)。
“原来”强调起先固有的状况和样子。例如:“血压原来是170/80毫米汞柱,一个疗程的,血压下降为130/60毫米汞柱”(《文汇报》1980.1.28);“原来我走一公里路就感到胸闷,治疗后胸闷感觉好多了”(同上);“这村子原来是树木成林的,现在竟然光秃秃的没有一点树荫”。
底本 原本 蓝本-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底本 原本 蓝本
底本dǐběn 原本yuánběn20 蓝本lánběn
名词。指书籍抄、印或校勘时所依据的本子。
“底本”强调是作为底子的本子。例如:“中华书局曾于一九六三年用同文书局的影印本为底本,影印出版”(《人民日报》,1980.1.17)“这次重新刊印,勘正了底本上的一些错讹”;“现在以大德本为底本,同涵芬楼影印汲古阁影抄四卷本《稼轩词》等进行对校、标点,整理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稼轩长短句·出版说明》)。
“原本”强调是原来的、早先的本子,常含有“原稿、有别于传抄本,或初刻、初印本而有别于重刻本、重印本”的意味。例如:“此书现行者皆为刻本,原本已佚”;“陈先生在讨论《西厢记》作者的文章里……认为王氏原本《西厢记》和今存本实非同物”(王季思:《关于〈西厢记〉作者的问题》)。
“蓝本”强调是作为依据的本子。例如:“这本《鲁迅小说选》,是以鲁迅的手稿为蓝本的”;“见名章隽句,竟出诸伧夫俗吏之手,惊极而恨,遂厚诬以必有蓝本”(钱钟书:《围城》);“后起的曲韵韵书包括南曲韵书在内,莫不以《中原音韵》为蓝本来编制”(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论丛》,第七辑)。
原谅 原宥 谅 担待-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原谅 原宥 谅 担待
原谅yuánliàng 原宥yuányòu 谅liàng 担待dāndài
动词。表示容忍疏忽或过错,不加责备或惩罚。
“原谅”强调容忍而消除不满或不产生意见;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常用词。例如:“你原谅我,不要怨我”(《曹禺选集》);“您应当原谅您的妻子,她听说您死在外边,尤倚无靠,能不找一条活路儿吗?”(《老舍剧作选》);“贪污受贿,这是犯罪,不能原谅”。
“原宥”强调宽宏大量地不计较,意思较重;只用于书面语,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爸爸点起了香烛,……一面叩头,一面默默地祷告。想来是恳求祖宗原宥他吧”(叶圣陶:《一个练习生》);“鲁迅在他的著作中,常表示出关怀、支持、鼓励和原宥青年人”。
“谅”和“原谅”意思一致,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我到家以后,这儿天来,简直还没有取过饮食,所以也没有气力写信给你,请你谅我”(《郁达夫文集》,第三卷);“该学生一时莽撞,言语有失分寸,尚祈谅之”。
“担待”强调宽容,意思较轻;是北方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孩子很任性,很不懂事,在您家里住几天,您可多担待呀”;“我们这姑娘,年岁小,一切要担待些”(孙犁:《婚俗》)。
原因 因 缘由(原由) 来由 根由 由 因由 缘故(原故) 故-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原因 因 缘由(原由) 来由 根由 由 因由 缘故(原故) 故
原因yuányīn 因yīn 缘由(原由)yuányóu 来由láiyóu 根由gēnyóu 由yóu 因由yīnyóu 缘故(原故)yuángù 故gù436
名词。指引起事情发生或造成某种结的条件。
“原因”强调从来源看的决定因素,“结果”相对;是通用于口语、书面语和种场合的常用词,也可成为哲学的术语。如:“吴非有还有一个不注意街市人物原因,那就是自己注意力全部沉入没有走被访的友人门前,那种焦急状态里”(骆基:《吴非有》);“昨天晚上你不来聚是什么原因呢?”;“然而这些形态结构系由于历史演变的原因,趋向简化”(严宭:《谈汉藏语系同源词和借词》);“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因”在意思上和“原因”一致,但如“原因”表示得明显;和“果”相对;文言词,只用于有其他文言词配合的语句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所以章季尧出门外,不愿意和旁的女人结婚,说来也并非因”(欧阳凡海:《无辜者》);“事出因,查无实据”(《上海文学》,1982,3)“有其因,必有其果”。
“缘由”“来由”“根由”都强调引)事情发生或导致结果产生出来的东西。“缘由”还强调“追溯本源来看的”;多用于件或发生的情况。例如:“十一个字,把!个冤案的缘由点得深刻明白”(《当代》1981,6);“最使老太太牵肠挂肚不愿去的真正缘由,恐怕还是她恋着佟工这一子”(《小说月报》,1982,3)。“来由突出“来龙去脉,怎么来的”;多用于发生的情况。例如:“但是,在已经开始‘来往’之后,忽然不理似乎又太没来由”(韦君宜:《洗礼》);“小菊遭到无来由的责斥”(冯德英:《山菊花》,上卷)。“根由”突出“作为根源来看的”;多用于形成的事实。例如:“他的母亲偏偏不怕,要在他身上寻出一个根由来”(陈毅:《归来的儿子》);“我想,她这回来,总不是没有根由的”(欧阳凡海:《无辜者》)。
“由”在意思上和“缘由”较一致,但不如“缘由”表现得明显;是文言词,只用于有其他文言词配合的语句,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但我不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大概就是所以招忌之由吧”(韦君宜:《洗礼》);“以下笔者试据个人臆见,就汉语中有关动植矿物的几个古老名称的得名之由略加考索”(《语言研究》,1981,1)。
“因由”兼合“原因”和“缘由”的意思,另有“为什么这样”的意味;一般用于发生的事情、事件。例如:“老板不问因由,上来就是两巴掌”;“小马不知因由,慌忙骑上马,紧打两鞭,回庄报信”(张孟良:《儿女风尘记》)。
“缘故”和“故”都含有“道理、理由”的意味。“缘故”强调从来源上来看的;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故”是文言词,出现在书面语中须有其他文言词的搭配而有文言色彩和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但和“无”连用时可出现于口语而失去书面语色彩。例如:“鸿渐莫名其妙,正要问他缘故”(钱钟书:《围城》);“这是近年来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加口语化的缘故”(《语言研究》,1981,1);“以染疾之故,不能依期前往会商”;“凡是没有请假,无故不来上课的,都是旷课,是没有纪律性的表现”;“货郎担式的船,曾以一瓶汽水之故而拢近来”(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原则 准则 准绳-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原则 准则 准绳
原则yuánzé 准则zhǔnzé 准绳zhǔnshéng
名词。表示言论、行动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原则”强调作为依据的指导性质和根本方针、根本方法的性质;可同“坚持”“维护”搭配,可和“上”连用在一起作状语。例如:“按照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他当然还可以把谈话继续下去”(《收获》,1982,1);“这位老党员坚持和维护了团结大多数人的原则”;“集体主义的行为原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灵魂”(《光明日报》,1981.2.22);“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农原则上不动”(周立波:《暴风骤雨》)。
“准则”和“准绳”都强调作为依据的模式性质和尺度、规范和性质,具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准则”有比“准绳”明显的郑重态度色彩,可用于正式文件;“准绳”有比喻的形象色彩,意思比“准则”略轻。例如:“党的五中全会通过并公布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光明日报》,1980.4.13);“教师的行为准则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同上报,1980.5.5);“反正以事实为准绳,略加‘裁剪取舍’即可”(《小说月报》,1982,3);“社会生活须有一定的道德作准绳”。
鉴原-实用委婉语词典
鉴原
意为请鉴别体察给予谅解。多用于有一定身份的人。也作“鉴亮”、“鉴恕”。
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实用委婉语词典
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
意为肌肤和内肠寒冷的感受是一样的,但有个人顽强的意志作支撑,又有什么可发愁的呢。语出清孔尚任《桃花扇》。
厝火燎原-实用委婉语词典
厝火燎原
婉指小小的乱子导致大的灾祸。原意放了一把火,愈演愈烈,难以扑灭。
原-孙子兵法词典
原yuán
【释义】:
原野。《作战篇》:“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曹操注:“百姓财殚尽而兵不解,则运粮尽力于原野也。”
中原-孙子兵法词典
中原
【释义】:
中土,内地,与边疆相别。《作战篇》:“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分号使用的原则-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分号使用的原则
分号用在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这是使用分号的基本原则。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只能用顿号或逗号,不能用分号。例如:“主食和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室外活动量少,是形成肥胖的一种生活模式。”
这是个主谓单句,主语部分由三个并列的主谓短语构成,中间不能用分号,要改为逗号。
复句有简单复句和多重复句。在简单复句中,分句间必须是并列关系,才可以用分号;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用分号。例如:“舞台上,天女在翩翩起舞;舞台下,徐悲鸿思绪连绵。”“它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前例是并列关系的简单复句,分句间用了分号。后例句子虽然较长,但是一个递进关系的简单复句,不能用分号,分号应改为逗号。
并列分句之间,也不是一定要用分号。如果分句较简单,内部没出现逗号,分句间也就用不到分号。例如:“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大自然的生命才是永恒的。”“我渐渐爱上这些孩子了,孩子们也爱上了我。”
多重复句中,分号要用在第一层。第一层是并列关系,两部分间常常要用分号;第一层不是并列关系,如是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有时候也可以用分号。例如:“管理人员只要一出现,小贩们就互相报信,赶快收摊;管理人员一走,他们就又继续倒卖。”“有些同志口头上也讲要发扬民主,依靠群众;但是,一碰到群众提意见多了,他们就从心里不耐烦。”“如果到一个地方去仅仅是座谈座谈,记些数字,或寻一个局部感觉,那就很难叫‘体验生活’;因为真正的体验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在身与心的勇敢投入中。”
头一例第一层是并列,用了分号。第二例第一层是转折,第三例是因果,也都用了分号。这里如果不用分号而用逗号,前后两部分层次就不够清晰,如果用句号,又使前后的联系断开,所以用了分号。
不在第一层的并列分句间是不能用分号的,否则层次就乱了。例如:“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个例子第一层是条件关系,并列在第二层上,分句间的分号要改为逗号。
数字用法的一般原则-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数字用法的一般原则
数字使用看似简单,但是并不简单。出版物上使用数字时,应该注意:(1)要得体。如报纸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西峡人戏称“5000轻骑闹山乡”。这里是一个仿七言诗的句子,数词后面没有量词,直接接名词,本身就有古汉语色彩,写作“5000轻骑”显然不得体。应改作“五千轻骑闹山乡”。(2)要保持局部统一。像下面的例子中数字用法体例就不一致:一一〇九钻井队……1211钻井队……六根枕木……7辆载重汽车……400多元……一千多美元……四分之一……1/3……。(3)带有计量单位的量值(横排)要用阿拉伯数字。(4)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量值不要移行。另外,使用阿拉伯数字,不要夹用汉字“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记位,如:“5千公斤、7百万人口、3千亿元、2万8千6百多亩”都应该改为“5000公斤、700万人口、3000亿元、28600多亩”。还应注意不要把汉文数码“〇”、拉丁字母“O”、阿拉伯数字“0”混同起来。
原形和原型-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原形和原型
它们的区别主要在“形”和“型”。“形”是形状,形体,面貌。“型”是模型,类型。“原形”就是原来的形状,例如:“经过一番认真清理,这些出土的陶陶罐罐终于现出了原形。”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或事物)本来的面目。例如:“经过长时间的审讯,罪犯终于露出了原形。”“它们的阴谋终于原形毕露。”“原型”就是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现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例如:“那个劳模就是这部电影里的原型。”
结果 原因-反义词应用词典
结果 原因
结果 jiéguǒ 原因 yuányīn
【结果】名词。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另有动词用法。
〔例句〕
1.经过一阵嚷嚷——辩论米质的好和坏,争持斛子的浅和满,结果船埠头的敞口船真个敞口朝天了。
2.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3.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原因】名词。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
〔例句〕
1.大概当时黄山谷家里的老鼠闹得很凶,竟然倒箧翻床,搅得他夜里总睡不好。其原因就在于他那一阵子不养猫了。
2.(狗)主要以“食秽”为生,这也是它惹得一部分人不喜欢的原因。
3.由于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历史的原因,我们同腐败现象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应用例句〕
你也不问问他迟到的原因,就声色俱厉地批评人家,结果冤枉了一位助人为乐的好人。
本相 真相 原形-近义词应用词典
本相 真相 原形
本相 běnxiàng 真相 zhēnxiàng 原形 yuánxíng
【本相】本来面目;原形。如:
1.阴谋家的本相,迟早会被人民揭露出来。
【真相】事情的真实情况(区别于表面或假造的情况)。也作真象。如:
2.女儿有些激动地回答,并不掩饰事实的真象,“村里出了坏人,事情也许会闹大了。”
【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贬义)。如:
3.所谓革命文学家立刻现出原形,有的写悔过书,有的是反转过来攻击左联。
辨析:“原形”运用范围比“本相、真相”广。“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或本来面目,可用于人,如例3。也可用于事物,如原形毕露。“本相”指本来面目,多用于人。“真相”指真实的情况,跟表面的或虚假的情况相区别,多用于事情,如真相大白,历史真相,不明真相等。
法则 原则-近义词应用词典
法则 原则
法则 fǎzé 原则 yuánzé
【法则】指事物间内在的必然联系,也叫规律。如:
1.集中兵力的法则,正是战胜堡垒主义的工具。
【原则】说话办事所依据的标准或法则。如:
2.据说这是一种极合经济原理和经营原则的方法。
辨析:“原则”运用范围比“法则”广,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可指生产、办事、处理问题等方面的准则,如坚持原则,不能迁就。它们可通用,如办企事业要根据经济原理和经营原则(法则);但它也有不通用处,如“说话要有原则”,不用“法则”。
荒野 荒原-近义词应用词典
荒野 荒原
荒野 huāngyě 荒原 huāngyuán
【荒野】荒凉的野外。如:
1.在已往的战争年月中,人们穿行在崎岖的山径和茫茫的荒野,每当风声怒号,夜色深沉时,多怕迷失了方向,迷失了道路,而又多么容易迷失方向和道路啊!
【荒原】荒凉的平原。如:
2.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辨析:它们可通用,都指荒芜的地方,离居民区远,如漫无边际的荒原(荒野)。但有不同处,“荒原”指的是广阔荒凉的平原;“荒野”指荒凉的野外,可指山区,也可指平原。
旷野 原野-近义词应用词典
旷野 原野
旷野 kuàngyě 原野 yuányě
【旷野】空旷的原野。如:
1.间或,还有一两声鹧鸪的鸣叫和斑鸠嘹亮的啼啭传遍旷野。
【原野】平原;宽广平坦的地方。如:
2.火车走出居庸关,经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以后,便在我们面前敞开了一片广阔的原野,一片用望远镜都看不到边际的原野,这就是古之所谓塞外。
辨析:“旷野”多指荒漠无人烟的山野。“原野”可指一大片的可耕地,也可指一大片的荒芜地。
原来 本来-近义词应用词典
原来 本来
原来 yuánlái 本来 běnlái
【原来】起初,没有改变过的。如:
1.石像,连下面的台子,一点儿原来的样子也没有了,变成大大小小的石块,堆在地上。
【本来】原有的,原先,先前。如:
2.本来他可以坐汽车去,但是他宁愿步行穿过公园。
辨析:“原来”指起始未变的情况,如原来的情况,原来的面目,原来的水面等。“本来”指先前的,强调原先的情况,如本来的面貌,本来的情形等。
原谅 原宥-近义词应用词典
原谅 原宥
原谅 yuánliàng 原宥 yuányòu
【原谅】容忍疏忽、过失或错误,不加责备或惩罚。如:
1.情况如果是这样,那他是绝对不能原谅自己的。
【原宥】原谅。如:
2.想来是恳求祖宗原宥他吧。
辨析:“原谅”指对过失、错误疏忽等不予追究,如原谅自己,原谅错误,原谅她的疏忽。“原宥”指宽宥、赦罪。用于比较严重的错误,如原宥他的罪恶,原宥这次严重失误,恳求原宥。它是文言词。
缘故 缘由 原因-近义词应用词典
缘故 缘由 原因
缘故 yuángù 缘由 yuányóu 原因 yuányīn
【缘故】原因。如:
1.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
【缘由】原因。如: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原因】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如:
3.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辨析:“缘故”也作原故,指引起事情发生的因素,一般用在具体原因之后,常与“因为”配合用,一般场合都可用,如他天天准时上班,今天不知什么缘故迟到,它可构成“无缘无故”等词组。“缘由”也作原由,指发生事情的条件、因素,一般用在具体结果之后,如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原因”指产生某种结局的条件,运用范围广,可用在具体因由的前后,常与“结果”对举,运用场合较郑重,如丰收的原因,成功的原因。它们可通用,如大概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缘由、原因)。
高原-古文观止词典
高原gāo yuán
【词性】:名词
有一定高度,顶面比较平缓的高地(1)。《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外之连山高原。——厅堂外面连绵的群山和高原〔若隐若现〕。
姜原-古文观止词典
姜原jiāng yuán
【词性】:名词
人名。一作姜嫄,上古有部氏之女,相传为帝誉的元妃,生后稷,为周之始祖(1)。《子产坏晋馆垣》: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周朝的兴起是因为姜原和太任。
平原-古文观止词典
平原píng yuán
【词性】:名词
即平原君赵胜,战国时赵国贵族,号平原君。战国著名的四公子之一(5)。《贾谊过秦论上》:赵有平原。——赵国有平原君。《信陵君救赵论》:使赵无平原。——假使赵国没有平原君。《信陵君救赵论》: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或者有平原君但不是信陵君的亲戚。
平原君-古文观止词典
平原君píng yuán jūn
【词性】:名词
即赵胜。战国时贵族,号平原君,战国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14)。《鲁仲连义不帝秦》: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都是对平原君有求助的。《鲁仲连义不帝秦》:平原君乃置酒。——平原君又设宴招待。《信陵君救赵论》: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平原君用亲戚关系去激信陵君。
屈原-古文观止词典
屈原qū yuán
【词性】:名词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楚怀王时任佐徒、三闾大夫。后遭靳尚等人诬陷,被放逐。顷襄王时再遭谗毁,谪居江南。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于农历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而死。《离骚》是他的代表作。《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其书久佚。后代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刘向辑集的《楚辞》(22)。《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屈原已经被放逐,三年不能够再见楚怀王。《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名叫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江边一面走,一面吟咏。
太原-古文观止词典
太原tài yuán
【词性】:名词
地名。在今甘肃固原县北(1)。《吊古战场文》:周逐猃狁,北至太原。——周朝驱赶猃狁,向北直到太原。
原道-古文观止词典
原道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韩氏郡望为昌黎,故每自称昌黎韩愈。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太子右庶子、刑部侍郎等。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韩愈思想上推崇儒学,力排佛老;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和暴君苛政;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气势道劲有力,格调雄健浑厚,论证严谨周密,语言新颖生动,而且内容丰富,各体兼长,是司马迁以后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韩愈的诗自成一家,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说明】:
本文是韩愈宣扬儒家思想,排斥佛老的代表作品。中唐时期,宗教徒大量增加,他们享有免租免役等特权,占有大量土地,形成一个庞大的寄生阶层。本文对佛、道二教进行了尖锐严厉的指斥,在当时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积极作用。但文中也宣扬了君权至上以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错误观点。文章说理透彻,结构严谨,雄奇奔放,气势磅礴,颇能代表韩文的特色。
【原文】: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静寂灭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杨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原毁-古文观止词典
原毁
【说明】:
本文是一篇切中时弊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中唐时期朋党纷争、士人间排挤倾轧等现实,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它从“责己”与“待人”两方面下笔,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古之君子”和宽恕自己、苛求他人的“今之君子”作对比,论述了毁谤的根源是“怠”和“忌”,揭露了所谓的“今之君子”的丑恶卑鄙心理,抨击了当时上层社会盛行的毁谤贤能,妒忌后进之风。文章立论鲜明,说理透彻。通篇运用对比和排偶句式,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波澜变幻,跌宕多姿,具有较强的论辩效果。
【原文】: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儒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原-古文观止词典
原yuán
【词性】:名词
一、本源,根本,根由(6)。《货殖列传序》: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这四种,是百姓衣食的根本。本源大就富裕,本源小就贫乏。《象祠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这座祠堂的创建,大概没有谁知道它的根由。
二、原野,通常指宽广平坦的地面(4)。《召公谏厉王止谤》: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像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川和沃野一样,衣服食物从这里产生出来。《滕王阁序》:山原旷其盈视。——山岭平原空旷得全部收入眼底。《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杨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君死时年纪五十九岁,于嘉祐某年某月某日,安葬在真州的杨子县甘露乡某处的原野。
原-古文观止词典
原yuán
【词性】:动词
推求(2)。《驳复仇议》: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考究判定它的是非,推求它的发生、进而寻找它的原由。《五代史伶官传序》: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推求庄宗所以取得天下和所以失掉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原宪-古文观止词典
原宪yuán xiàn
【词性】:名词
人名。字子思,春秋鲁国人,孔子的学生(4)。《游侠列传序》: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所以季次、原宪,终身住在简陋的屋子里,连粗布衣服和粗劣饭食都得不到满足。《游侠列传序》: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如果让乡里游侠,同季次、原宪比较地位权力,对当世的贡献,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送天台陈庭学序》: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然而,我听说古代的贤人,如颜回、原宪,都是一年到头坐守在那间简陋的屋子里,杂草淹没了大门,他们的意气却经常很充沛,好像包罗着整个天地那样。
原仲-古文观止词典
原仲yuán zhòng
【词性】:名词
人名,春秋时陈国的大夫,余不详(1)。《信陵君救赵论》:《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春秋》记载着原仲的葬礼和公子翚领兵这两件事。
中原-古文观止词典
中原zhōng yuán
【词性】:名词
指黄河流域地区(1)。《诸葛亮前出师表》:北定中原。——向北去平定中原。
屈原列传-古文观止词典
屈原列传
【原文出处】:史记
【说明】:
本文是现存有关屈原生平、思想和创作的最早最完整的历史资料,也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全文用饱含同情的笔触,热烈地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真实地记述了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最后投江而死的不幸遭遇,也有力地指斥了楚王的昏庸无能及谗臣的可憎可耻。文章感情充沛,一唱三叹,有较强的感染力量。
【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瞬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浙,斩首八万,虏楚将屈丐,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金刚原是佛家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金刚原是佛家奴
【释义】:
金刚:佛教称护佛的神将。金刚的职责是护佛,当然是佛家的奴仆了。讥讽那些自以为很荣光很威风的人,原来不过是别人的奴仆。《闽都别记》三八〇:紫云忿怒,欲挑粪来泼四金刚。乡人同和尚皆说不可,紫云曰:“金刚原是佛家奴,有敢在家主面前摆摇灯光。明是奴仆欺主,以王法应凌迟处死。今不毁像,只泼粪秽其体,不能再为妖祟,怎的不可?”
半夜起的风,原要半夜里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半夜起的风,原要半夜里住
【释义】:
夜里刮起的风,照样要到次日的夜里才能停下来。《醒世恒言》七:看看天晓,那风越狂起来,刮得彤云密布,雪花飞舞。众人都起身看着天,做一块儿商议。一个道:“这风还不像就住的。”一个道:“半夜起的风,原要半夜里住。”
灯草拐棒儿--原拄不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灯草拐棒儿--原拄不定
【释义】:
歇后语。灯草拐棒:灯心草茎做的拐棒,它支撑不住身体。比喻依靠不住。《金瓶梅词话》二六:你是个人!你原说教他去,怎么转了靶子,又教别人去?你干净是个毬子心肠,滚下滚上,灯草拐棒儿--原拄不定。把你到明日,盖个庙儿,立起个旗杆来,就是个谎神爷。
狗吃热矢,原道是个香甜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狗吃热矢,原道是个香甜的
【释义】:
矢:屎。讥笑浅薄人得了点别人不齿的东西,还自以为是好的。《金瓶梅词话》五七:月娘笑道:“笑哥狗吃热矢,原道是个香甜的;生血吊在牙儿内,怎生改得?”
荷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荷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释义】:
三教:儒、释、道三教。荷花、白藕、青荷叶本是一体。意谓儒释道三教教义虽有差别,但行善仁爱的宗旨是一致的,本是一家。泛指本来就是一家人。《五美缘全传》六:姚夏封劝道:“俱是功臣之后,正是荷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金丹舍利同仁义,三教元来是一家
金丹:道教所炼,谓食之可长生不老;舍利:佛教称和尚火化后残余骨烬。《封神演义》六五:道虽二门,其理合一。……道兄怎言西方不与东南之教同。古语云:金丹舍利同仁义,三教元来是一家。
⊙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总一般
《封神演义》七三:通天教主曰:“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总一般。他岂不知,怎敢乱说欺弄。你等切不可自分彼此,致生事端。”
⊙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归到一家人
《济公全传》八九:僧赞僧、佛法兴,道中道、玄中妙。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归到一家人。
⊙荷花莲子藕,总是一家人
《飞跎全传》二三:我此来不为别事,特请道兄回山,两下讲和,不必各伤门面。自古道:荷花莲子藕,总是一家人。
⊙三教元来是一家
元来:原来。《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八:自古说得好:三教元来是一家。待贫僧看他看儿,不免把些善言劝解他归山去罢。
⊙三教从来本一宗
《喻世明言》三〇:三教从来本一宗,吾师全具得灵通。
⊙从来三教本同源
《西湖二集》七:从来三教本同源,日月五星无异言。堪笑世间庸妄子,只知顶礼敬胡髡。
祸淫原是天心,惟向英雄假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祸淫原是天心,惟向英雄假手
【释义】:
使淫恶者得到恶报本来是天意,只是借英雄的手来实现。《隋唐演义》一八:除却一时大憝,却也是作恶的无不报之理。所谓:祸淫原是天心,惟向英雄假手。
激石乃有火,不激原无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激石乃有火,不激原无烟
【释义】:
比喻用人须用激将法。《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六三:自古道:激石乃有火,不激原无烟。倒是马公公这几句话儿,一下子就激出一个将官来。历阶而上,高叫道:“元帅何视诸将之薄也!末将不才,愿借一枝军马,前去擒住番狗奴,献于麾下。元帅心下如何?”
捡金原是窖金人,今生窖得来生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捡金原是窖金人,今生窖得来生捡
【释义】:
今生:佛教认为人有“三生”,即前生、今生、来生。意谓今生捡到钱原是你前生窖藏的,今生你窖藏下钱财,来生又能捡取。《跻春台·平分银》人生在世,只要挣得有钱,自然人人恭敬,个个尊仰,今生用不完,来生又用,就是死在阴间,有钱买得鬼挑担,那些不好:所以他的银子,有了二千必窖一千,他以为俗言说得有:捡金原是窖金人,今生窖得来生捡。
九九归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九九归原
【释义】:
珠算中九九归除还原的口诀,指算来算去,最后还原。意谓归根结蒂。《海上花列传》三四:四面逼上去,阿是要逼杀俚性命哉。虽然沈小红性命也无啥要紧,九九归原,终究是为仔耐,也算一桩罪过事体。
离城四十里见蜜蜂儿揦屎,出门交癞象拌了一跤--原来觑远不觑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离城四十里见蜜蜂儿揦屎,出门交癞象拌了一跤--原来觑远不觑近
【释义】:
歇后语。揦屎:拉屎。交:教。觑:瞧。离城四十里远的蜜蜂拉屎都看得见,却没看见而被门口的大象绊上摔了一跤。讥笑人看远不看近。《金瓶梅词话》八:妇人道:“你哄三岁小孩儿也不信。哥哥儿,你醉的眼花恁样了,簪子落地下,就看不见?”王婆在傍插口道:“大娘子,你休怪大官人,他离城四十里见蜜蜂儿揦屎,出门交癞象拌了一跤--原来觑远不觑近。”
乳儿老鸦笑话猪儿足——原来灯台不照自-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乳儿老鸦笑话猪儿足——原来灯台不照自
【释义】:
歇后语。乳儿老鸦:小老鸦。猪儿:小猪。小老鸦笑话小猪的脚黑。讥讽人常常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同样的毛病。《金瓶梅词话》六九:月娘道:“你不曾潜胞尿看看自家,乳儿老鸦笑话猪儿足——原来灯台不照自。你自道成器的,你也吃这井里水,无所不为,清洁了些甚么儿?还要禁的人?”
要得不厮赖,只要原物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要得不厮赖,只要原物在
【释义】:
意谓只要原先物证具在,对方要耍赖,就办不到了。《歧路灯》二六:这箱子里虽不曾见,他说还有千数银子的衣裳在内边。久后“要得不厮赖,只要原物在”,还怕放在空房子里,万一偷了他的,却也不是耍的。明日寻个人住在那里,替他看守。
阎罗王的工夫——原是空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阎罗王的工夫——原是空的
【释义】:
歇后语。意谓有空闲。《醋葫芦》一六:俗话说:阎罗王的工夫——原是空的。果然十殿冥司,人人不忙,既不饮食,又不烦恼。
有了原物在,省得两家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了原物在,省得两家赖
【释义】:
指有了原来的物证,争执的双方就再难以抵赖。《金瓶梅词话》九五:第二日,教傅伙计领赃去,有了原物在,省得两家赖。
原钥匙投原锁——一开就上-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原钥匙投原锁——一开就上
【释义】:
歇后语。比喻双方一拍即合。《冷眼观》一七:三面都被他说得全全美美的,所以同原钥匙投原锁的一样,一开就上了。
原-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原yuán
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本来就是如此。作状语。可译为“本来”、“原来”等。
袁宏道《叙小修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袁中郎文钞》页六)
——只因为文艺各个时代有发展也有衰退,而方法不可能沿袭下来,〔只是〕作品能极尽文笔的变化,能曲传事物的情趣,所以才难能可贵,〔可见它〕本来就不能用优劣〔的陈规〕来论断。
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此二说,原属迂腐不可行。(《龚自珍全集》下册页三二三)
——这两种说法,本来就属拘泥保守不可能实行。
史可法《答清摄政王多尔衮书》:昔契丹和宋,止岁输以金缯;回纥(hé)助唐,原不利其土地。(《明季南略》卷七页一六二)
——从前契丹与宋朝讲和,〔宋朝〕仅每年输送些金银、绸缎;回纥人帮助唐朝,原来并非贪图唐朝的疆土。
谭嗣同《论今日西学与中国古学》:殊不知当时学派,原称极盛。(《谭嗣同全集》页一二八)
——竟不知道当时各家学派,原来就是号称极盛的。(当时:指春秋、战国时代。)
原-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原yuán
附类
动词。作“探索”、“赦免”解。《周易·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周易注疏》册三卷八页十一下)
——写《周易》这部经书,是以探索〔事物的〕起源、归纳〔它的〕结局作为本质的。
《宋书·武帝本纪下》:长徒之身,特皆原遣。(《宋书》册一页五二)
——〔判过〕长徒刑罚的犯人,特恩都予以赦免遣返。(长徒:北齐时代的一种刑罚。)
露原形-汉语惯用语辞典
露原形lù yuán xíng
谓暴露本来面目。那河《这里也是战场》“可打昨天起就慢慢露原形了,棉花梳一遍就拉倒了,用的全是等外棉。”
现原形-汉语惯用语辞典
现原形xiàn yuán xíng
谓显露出真实的面目。《法制日报》2000.10.24“愚昧青年遭侮辱,作歹神汉现原形。”
原封货-汉语惯用语辞典
原封货yuán fēng huò
见“原封头”。
原封头-汉语惯用语辞典
原封头yuán fēng tou
喻指处女。《白雪遗音·南词·醉归》“丑来哟,我还是个原封头呢。”也说“原封货”、“原生货”、“原汤货”。茅盾《小巫》“臭婊子!还当你是原封货呢!”又《子夜》“是宝石,他一上眼就知道真假,是女人,他一上身就知道是不是原生货!”沈从文《贵生》“五爷,你玩不得了,手气痞,再玩还是输。找个‘原汤货’来冲一冲运气看,保准好。”
原生货-汉语惯用语辞典
原生货yuán shēng huò
见“原封头”。
原汤货-汉语惯用语辞典
原汤货yuán tāng huò
见“原封头”。
克原子-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
克原子kèyuánzǐ
名量词。〈科〉计量物质质量的化学单位。一定量的元素用克表示,在数值上同它的原子量相等时,即代表该元素的一个克原子。1克原子的任何元素含有6.023×1023个原子。
云生洞口,水出高原-佛源语词词典
云生洞口,水出高原
比喻事物的产生都有自己的本原。《五灯会元·卷十六·开元智孜禅师》:“上堂:‘寒空落落,大地漫漫。云生洞口,水出高原。若也把定,则十方世界恍然;若也放行,则东西南北但然。’”
原-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原yuán
①水源。后来写作“源”。《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本:树的根部。)《墨子·修身》:“~浊者流不清。”②本原,根本。《荀子·君道》:“君子者法之~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此吾所以取道之~也。”③穷究本原,考查。《墨子·非命上》:“于何~之?下~察百姓耳目之实。”《伶官传序》:“~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④起源,来源。《庄子·天下》:“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于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皆~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⑤宽恕,赦免。《史记·高祖本纪》:“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之。”《世说新语·方正》:“宣帝乃表特~淮妻。”(淮:刘淮。)⑥本来,原来。薛能《赠隐者》:“甘贫~是道,苦学不为名。”洪亮吉《治平篇》:“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不过此数也。”⑦宽广平坦的地方,平原,原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妇人暂而免诸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上草,一岁一枯荣。”
另见yuàn。
【原隰】(—xí)广平与低湿之地。袁枚《祭妹文》:“南望~,西望栖霞。”(栖霞:山名,在今南京市东北。)
【原野】平原旷野。《楚辞·九歌·国殇》:“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
原-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原yuàn
恭谨忠厚。后来写作“愿”。《论语·阳货》:“乡~,德之贼也。”
另见yuán。
三原色-现代汉语大词典
三原色sān yuán sè
【释义】:
也叫三基色。①光学中指红、绿、蓝三种波长的光波。光谱中的各种色光都可以由这三种光波复合而成。②颜料或染料中指红、黄、蓝三色。这三种颜色或染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合成任何一种颜色。
中原-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原zhōng yuán
【释义】:
①原野之中。鲁迅《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②地区名。广义指整个黄河流域,狭义指今河南一带。郭沫若《屈原》:“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
中原逐鹿-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原逐鹿zhōng yuán zhú lù
【释义】:
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陈毅《失题》:“北国摧枯势若狂,中原逐鹿更当行。”参见“逐鹿①”。
川原-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原chuān yuán
【释义】:
原野。陈毅《过黄泛区书所见》:“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九九归原-现代汉语大词典
九九归原jiǔ jiǔ guī yuán
【释义】:
归根到底。郁达夫《采石矶》:“九九归原,他们的目的,总不外乎一个翰林学士的衔头。”也作“九九归一”。秦兆阳《回答》:“我这个糟老头子捡点破烂,虽说有点霸道,九九归一,也是生活逼的。”
原-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yuán
【释义】:
①本原;根本。也指来源或起因。阿英《重读殷夫遗稿〈写给一个哥哥的回信〉》:“他和哥哥的决裂,所以拖得那么久才解决,就是原于对母亲的爱。”②原来的。如:原籍;物归原主。③副词。原本;本来。鲁迅《致刘岘》:“欧洲木刻,在十九世纪中叶,原是画者一人,刻者又是一人,自画自刻,仅是近来的事。”④原样,老样。鲁迅《孔乙己》:“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⑤依旧。洪深《香稻米》:“承蒙你胡先生的好意,来买我们谷子,每担多出两角钱,可是定要用漕法秤,比公秤大得多,教我们在称头上原要吃亏!”⑥指未经加工的。如:原木;原油。⑦宽广平坦之地。叶圣陶《登雁塔》:“回到原上看,那两棵白杨的上截高过原面一丈左右。”⑧宽恕;原谅。鲁迅《致许寿裳》:“然据中以言,则此次风涛,别有由绪,学生之哄,不无可原。”⑨姓。
原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人yuán rén
【释义】:
原始人。李大钊《史观》:“例如火的发明,衣裳的发明,农业及农器的发明,在原人时代,不知几经世代,经社会上的几多人,于有意无意中发见、应用的结果积累而成者。”
原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yuán zǐ
【释义】:
构成化学元素的最小粒子,也是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的最基本的单位,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电池-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电池yuán zǐ diàn chí
【释义】:
即核电池。
原子团-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团yuán zǐ tuán
【释义】:
由几种原子组合而成的原子集团。在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参与。
原子价-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价yuán zǐ jià
【释义】:
又称化合价。形成化合物时一个原子能和其他原子相结合的数目。以氢原子价为1,其他原子的原子价即为该原子直接或间接与氢原子结合或替代氢原子的数目。
原子时-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时yuán zǐ shí
【释义】:
根据原子内部能级跃迁发出或吸收的稳定的电磁波频率为标准的计时系统。规定原子时秒长为时间的基本单位,其为在海平面上铯原子跃迁频率9192631770赫所经历的时间。
原子序数-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序数yuán zǐ xù shù
【释义】: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列数。等于该元素所含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原子武器-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武器yuán zǐ wǔ qì
【释义】:
利用原子核反应所放出的能量造成杀伤和破坏的武器。详“核武器”。
原子物理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物理学yuán zǐ wù lǐ xué
【释义】:
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运动规律以及相互作用的学科。在20世纪初开始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因采用了激光、波谱、加速器等实验方法,使得在理论和实验上的研究更为深入。
原子质量单位-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质量单位yuán zǐ zhì liàng dān wéi
【释义】:
计量质量的单位。是法定计量单位中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1原子质量单位等于一个碳-12核素原子质量的1/12。
原子核-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核yuán zǐ hé
【释义】:
原子的组成部分,占据着原子的核心位置。带正电,是质子和中子的紧密结合体,占有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大多稳定,不稳定的原子核能放出射线,并衰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
原子核反应堆-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核反应堆yuán zǐ hé fǎn yìng duī
【释义】:
也叫反应堆。使裂变物质发生的裂变反应能够持续进行,并能人工控制其进行速率的装置。是利用原子能的一种最重要的大型设备。
原子核物理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核物理学yuán zǐ hé wù lǐ xué
【释义】:
也叫核物理。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广义上还包括宇宙射线、粒子物理、中子物理、带电粒子及各种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是近代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
原子笔-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笔yuán zǐ bǐ
【释义】:
用油墨书写的一种笔,笔芯里装有油墨,笔尖是个小钢珠,油墨由钢珠四周渗下。也写作圆珠笔。
原子能-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能yuán zǐ néng
【释义】:
也叫核能。在重原子核分裂或轻原子核聚合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可用来发电等。
原子能发电-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能发电yuán zǐ néng fā diàn
【释义】:
也叫核能发电。利用核燃料在裂变反应中释放的热能将水加热成过热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的技术。
原子能发电厂-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能发电厂yuán zǐ néng fā diàn chǎng
【释义】:
即核电站。
原子弹-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弹yuán zǐ dàn
【释义】:
核武器的一种,利用铀、钚等重元素原子核裂变于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爆炸时产生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巴金《长崎的梦》:“当时在原子弹爆炸中心附近有一所小学,一千五百个学生中一千四百人死亡。”
原子量-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量yuán zǐ liàng
【释义】:
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基准的各种元素的相对平均质量。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原子键-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子键yuán zǐ jiàn
【释义】:
即共价键。
原木-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木yuán mù
【释义】:
木材采伐的主要产品。按标准把去枝后的树干锯成一定长度的圆木段。可分直接使用原木和加工用原木。
原水-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水yuán shuǐ
【释义】:
也叫生水。一般指将水净化、软化和除盐时作为原料水使用的水。如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洋中的水,以及地下水等。
原毛-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毛yuán máo
【释义】:
也叫油毛。直接从羊身体表面上取下而未经清洗除去杂物的毛纤维。
原气-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气yuán qì
【释义】:
同“元气”。活力,生命力。丁玲《在医院中》:“她又非常有原气的跳了起来,她自己觉得她有太多的精力,她能担当一切。”
原文-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文yuán wén
【释义】:
①征引、转写或改写时所依据的文字。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这样一段诗,在多看几遍原文之后,多少还可寻出一点意义。”②翻译时所依据的词句或文章。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谈到日本有许多翻译太坏,简直比原文还难读…他就笑了起来。”
原本-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本yuán běn
【释义】:
①底本;原稿。如:传抄本的文字似有删节,最好能找到作者要来原本。②第一次写成或刻成的书本。阿英《鲁迅书话》:“此书原本还要阔大一点,是毛边的,已经旧主人切小。”③翻译所根据的原书。鲁迅《又是“莎士比亚”》:“苏俄排演原本《莎士比亚》。”④副词。本来;原来。杨朔《三千里江山》:“姚长庚夫妇原本有两个儿子,都没了,剩下个女儿,拿着像眼珠子一样宝贝。”
原旧-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旧yuán jiù
【释义】:
方言。①原来;原先。如:唐家的姑娘相貌并不出众,还不如原旧姓计的嫂子哩。②仍旧;依旧。如:不少同事弃教从商,他却毫不动心,原旧站在讲台上,干他的老本行。
原田-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田yuán tián
【释义】:
方言。高原上的田地。
原由-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由yuán yóu
【释义】:
缘由;来由。周立波《暴风骤雨》:“(老卢家)把老王太太暴躁的原由,根根梢梢,告诉了他们。”
原电池-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电池yuán diàn chí
【释义】:
又称一次电池。一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放电后不能充电重复使用。
原生货-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生货yuán shēng huò
【释义】:
见“原封货”。
原生动物-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生动物yuán shēng dòng wù
【释义】:
最原始、最简单的动物。由单细胞构成,又称单细胞动物。也有由几个以上个体集成群体的。分布于淡水、土壤和海水中,或营寄生生活。如绿眼虫、变形虫、疟原虫和草履虫等。
原生污染物-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生污染物yuán shēng wū rǎn wù
【释义】:
即一次污染物。
原主-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主yuán zhǔ
【释义】:
原来的所有者,旧主。徐迟《火中的凤凰》:“原来此人说的,什么只借三天,匆匆过目,早已归还原主,全是鬼话。”
原对-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对yuán duì
【释义】:
指原配的一对。鲁迅《〈呐喊〉自序》:“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
原处-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处yuán chù
【释义】:
原先的地方。如:他看完了书就放在原处。
原动力-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动力yuán dòng lì
【释义】:
产生动力的力,如风力发电的风力。常比喻推动事物发展的力量。叶圣陶《搭班子》:“这事业须得各个人都有原动力,原动力的总和愈大,成效也愈大。”引申为本因、根源。老舍《新爱弥耳》:“饿是革命的原动力,他必须懂得饿,然后才知道什么是反抗。”
原动机-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动机yuán dòng jī
【释义】:
泛指利用热能、水力、风力、电力或其他能源产生原动力的一切机械。是生产、生活中所需动力的主要来源。有热力发动机、水力发动机、风力发动机、电动机等几类。
原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地yuán dì
【释义】:
原来的地点;起始点。郭小川《木瓜树的风波》:“现在我服从你们的意见,在原地移栽一棵!”又如:原地不动;原地开步走。
原早-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早yuán zǎo
【释义】:
原先;早先。沙汀《记贺龙》:“比如广东、闽西南、闽北,江西更不用说,大部份地方原早全是苏区。”
原曲-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曲yuán qū
【释义】:
事情的原委和底细。田英科《重读周总理诗一首》:“周总理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两句八字,极其透彻而又有力地给读者交待了事件的原曲,深刻地指出了事件的性质。”
原因-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因yuán yīn
【释义】:
①根源。蔡元培《对于学生的希望》:“近来学生多有为麻雀、扑克或阅恶劣小说等不正当之消遣,此固原因于其人之不悦学。”②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鲁迅《关于女人》:“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崩溃腐化的现象,决不是原因。”
原则-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则yuán zé
【释义】:
说话、行事所依据的准则。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原先-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先yuán xiān
【释义】:
从前;起初。鲁迅《〈小彼得〉译本序》:“这译本原先就很有这弊病,所以我当校改之际,就大加改译了一通,比较地近于流畅了。”
原件-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件yuán jiàn
【释义】:
文件的原本。王西彦《一个小人物的愤怒》:“说是公正严明的局长不徇私情,签呈上面连个批示也不肯写,就原件退下来了。”也指未经变动的或据以制作复制品的原来的物件。如:这是仿制品,原件在国家博物馆。
原任-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任yuán rèn
【释义】:
原先担任。如:他原任中学校长,现已离职了。
原价-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价yuán jià
【释义】:
原来的价格。如:这本书我愿以原价转让。
原名-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名yuán míng
【释义】:
原先的名字。赵树理《杨老太爷》:“杨老太爷原名叫杨大用。在抗日战争之前,他家是个中农户。”
原色-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色yuán sè
【释义】:
也叫基色。能按不同比例调配得到各种不同色彩的三种颜色。加色混合中的三原色是红色、绿色和蓝色;减色混合中的三原色是青色、品红色和黄色。
原汤-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汤yuán tāng
【释义】:
指煮熟某种食物时用的原锅汤汁。西戎《女婿》:“吃完了面,总要强迫锁柱喝半碗面汤,为的是原汤化原食。”
原汤货-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汤货yuán tāng huò
【释义】:
见“原封货”。
原形-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形yuán xíng
【释义】:
原来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峻青《瑞雪图》:“在这种情况下,造谣煽动的坏分子,则在人民面前暴露了原形,失去了活动的市场。”
原形毕露-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形毕露yuán xíng bì lù
【释义】:
本来面目完全暴露。邓拓《三种诸葛亮》:“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原址-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址yuán zhǐ
【释义】:
原来的地址。如:这里是我们学校的原址。
原声带-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声带yuán shēng dài
【释义】:
直接在录音棚里录制的磁带。《北京日报》1986.9.23:“中国唱片总公司举办中国民族音乐戏曲唱片盒式原声带展销。”
原材料-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材料yuán cái liào
【释义】:
原料和材料。《北京日报》1981.6.22:“在原材料、辅料供应等方面,虽然有些业务主管部门做了一些工作,但仍还存在一些问题。”
原来-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来yuán lái
【释义】:
①当初;未经改变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阿英给奶奶提醒,立即退了回来,把脸盆放在床上原来的地方接水。”②副词。表示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魏巍《东方》:“郭祥勉强睁开眼睛,原来担架停在一面悬崖下。”
原告-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告yuán gào
【释义】:
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的一方。与“被告”相对。洪深《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我准备以后代表原告,代表麦克及尔跟轮船公司进行诉讼。”
原何-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何yuán hé
【释义】:
缘何,为什么。废名《四火》:“当初塑神像的不知原何这样胡闹令人不起好感。”
原作-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作yuán zuò
【释义】:
改写、改编、翻译等所依据的原来作品。巴金《寒夜》:“原作是传记,译文却像佛经,不少古怪字眼,他抓不到一个明白的句子,他只是机械地一个字一个字校对着。”
原身-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身yuán shēn
【释义】:
①原形。瞿秋白《狗样的英雄》:“不过插话虽然小,却把民族主义文学的原身完全显露了出来。”②前身,前世的身体。贾芝等《巴拉根仓的故事》:“眼看血光临头你还不悟,我现在就去阎王那里,把你的原身交给他去。”
原状-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状yuán zhuàng
【释义】:
原来的形态,原来的样子。鲁迅《父亲的病》:“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原初-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初yuán chū
【释义】:
原先,最初。如:这件出土文物经过清理仍然是原初的样子。
原诉-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诉yuán sù
【释义】:
在诉讼程序进行中,被告对原告提出反诉时,称原告提起的诉讼为原诉。又称本诉。
原鸡-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鸡yuán jī
【释义】:
家鸡的远祖。体形像家鸡,长约60厘米。雄鸟上体羽大多红色,腹面黑褐色。中央一对尾羽特别长,蓝黑色,像镰刀形下垂。雌鸟上体羽暗褐色,有斑纹。食植物和昆虫。雄鸟鸣声似云南地方语“茶花两朵”,故当地俗称茶花鸡。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和海南,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原码-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码yuán mǎ
【释义】:
计算机中数码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原数完全一致。
原物-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物yuán wù
【释义】:
①原来的东西。如:原物奉还。②法学用语。“孳息”的对称。指生产收益之物及其权利。例如果树和土地为原物,果实和租金则为孳息。又叫母物。
原委-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委yuán wěi
【释义】:
事情的始末。刘真《春大姐》:“她也顾不上害臊,当着众人的面,对明华带哭带诉地说明了原委。”
原版-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版yuán bǎn
【释义】:
①印刷品的最初版本。柯岩《美的追求者》:“原来那全是画。原版的画,复制的画,各种各样流派的画。”②特指原文的版本。孙犁《文学和生活的路》:“在英文方面,叫我们读一本《林肯传》,美国原版的。”
原底-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底yuán dǐ
【释义】:
原本,本来。曹禺《北京人》:“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得养么?何况愫妹妹你父母不在,家里原底就没有一个亲人。”
原底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底子yuán dǐ zi
【释义】:
原稿,底稿。鲁迅《致吴渤》:“印刷所也须调查研究过,我曾遇过一家,自说能制珂罗版,而后来做得一榻胡涂,原底子又被他弄坏了。”
原刻-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刻yuán kè
【释义】:
初刻本。阿英《版本小言》:“一书到手,他可以告诉你这是什么时候的刻本,多见少见,原刻、翻刻。”
原刻本-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刻本yuán kè běn
【释义】:
初次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本。与“重刻本”、“翻刻本”相对。
原油-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油yuán yóu
【释义】:
从油井开采出来未经加工提炼的石油。徐迟《石油头》:“从干油泉,就是老君庙油田露头的那儿渗出来的原油,顺石油河水,漂流而来。”
原审-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审yuán shěn
【释义】:
下级法院审理终结的案件,经由上诉程序或特别程序而移送上级法院时,该下级法院的审理称为原审。
原始-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始yuán shǐ
【释义】:
①最初;第一手的。朱自清《中国歌谣》:“本来歌谣都是原始的诗。”②最古老的;未开发的。陈其通《万水千山》:“在宽阔的水草地上,突然出现了一块不大的原始森林。”也特指人类发展史上的最早阶段。丁玲《阿毛姑娘》:“在那还依旧保存原始时代的朴质的荒野,终身做一个作了工再吃饭的老实女人,也不见得就不是一种幸福。”
原始公社-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始公社yuán shǐ gōng shè
【释义】:
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阶段的社会组织。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原始公社制度-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始公社制度yuán shǐ gōng shè zhì dù
【释义】:
以生产资料原始公社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人类社会制度的初始形态。生产资料归公社全体成员所有,集体参加劳动,平均分配,没有私有财产。经历过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
原始社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始社会yuán shǐ shè huì
【释义】: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始于人类原始群的形成,终于奴隶制的形成,延续约数百万年之久。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剥削,但生产力极为低下。
原始宗教-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始宗教yuán shǐ zōng jiào
【释义】:
指原始时代的朴素宗教。存在于尚不具有成文历史的原始社会中。郭沫若《中国史稿》:“原始宗教是现实生活在人们意识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他们还无法有效地制服自然界的时候在精神世界中的幻觉。”
原始群-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始群yuán shǐ qún
【释义】:
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为了共同劳动和抵御敌人由有血统关系的人自然形成的集体,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群体,始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终于氏族公社(母权制)的形成。当时生产力极低,人类过着群体生活,主要以采集野生植物和狩猎为生,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
原型-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型yuán xíng
【释义】:
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方纪《歌声和笛音》:“我想:如果画家把那两位姑娘中的一个,做了阿诗玛画像的原型,那么,这个年青的支部书记的风姿,也是可以做为阿黑的原型的。”
原封-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封yuán fēng
【释义】:
原来封好未动的;保持原样的。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区长)还吩咐她把吴家送来的钱和东西原封退了,让小芹跟小二黑结婚。”
原封不动-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封不动yuán fēng bù dòng
【释义】:
保持原样,不加变动。老舍《女店员》:“她月月交给我钱,我原封不动,一分钱也不花她的!”也作“原封未动”。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不要在这次会上许了愿,到明年召开‘八大’时还照样有那么多缺点、错误,原封未动。”
原封未动-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封未动yuán fēng wèi dòng
【释义】:
见“原封不动”。
原封货-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封货yuán fēng huò
【释义】:
旧喻指处女。也称“原生货”、“原汤货”。茅盾《小巫》:“臭婊子!还当你是原封货呢!”又《子夜》:“是宝石,他一上眼就知道真假;是女人,他一上身就知道是不是原生货!”沈从文《贵生》:“五爷,你玩不得了,手气痞,再玩还是输。找个‘原汤货’来冲一冲运气看,保准好。”
原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故yuán gù
【释义】:
缘故,原因。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难道演员为了要演戏的原故,真的去做一次贼,杀一次人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